神经生物学实验指导

神经生物学实验指导
神经生物学实验指导

生物工程专业神经生物学实验指导

实验内容一:大鼠脑立体定位及帕金森病(PD)模型制作

目的要求:掌握大鼠脑立体定位仪的设计原理、基本结构、用途和正确使用;PD 模型制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实验分组:4人/组

实验课时:5学时

实验用动物、器械和药品:

健康成年SD大鼠,体重200-250g,雌雄不拘;脑立体定位仪、水平仪、电吹风;麻醉药(0.4%戊巴比妥钠:戊巴比妥钠0.4 g,生理盐水100 ml);碘酒、酒精、生理盐水、蒸馏水;5或10ul微量注射器;手术器械,如手术刀、镊、止血钳等;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6-羟基多巴胺(6-OHDA)溶液(按3ug/ul 配制,加Vc,即6-OHDA溶液1ml:将6-OHDA3mg,VitC0.2mg,溶于灭菌生理盐水,在1.5ml离心管中定容至1ml,分装后-20℃保存)。实验操作及注意点:

1.根据老师的讲解和指导,认识脑立体定位仪主要部件,即主框、电极移动架及动物头部固定装置(即固定上颌的结构和耳杆与耳杆固定柱)及用途。

2.脑立体定位仪的调试:摆稳定位仪,用水平仪测水平。检验电极移动架上各个轴向滑尺是否保持互相垂直,微量注射器针尖是否光滑垂直。检查定

位仪各衔接部位的螺丝有无松动。检查头部固定装置两侧是否对称。检查

耳杆使两耳杆尖端相对,以此判定耳杆固定的准确程度。然后,使两耳杆尖

端相对间隔1~2 mm ,前后移动固定有注射器的注射装置纵轴,使注射器的

针体向后移时,恰好通过两耳杆尖端之间的1~2 mm 间隙; 向前移时,恰

好与切牙固定架的正中刻线在一条直线上。

3.大鼠称重并麻醉(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40mg/kg),动物麻醉不可过深或过浅,注意呼吸情况。抓取大鼠时要轻柔,防止抓咬伤。

4.鼠颅的固定:将麻醉大鼠置于脑立体定位仪上,鼠颅依靠两耳杆及切牙钩三点固定。在向外耳道内插入耳杆时,鼠眼球向外凸出。一旦进入鼓膜环

沟内,穿破鼓膜,则会发出轻微的“嘭”声,同时出现眨眼反射,眼球不再凸出,

说明耳杆进位正确。固定左、右侧耳杆,拧紧耳杆固定旋钮。接着,用定位仪上的切牙钩,钩住大鼠的切牙,要钩至切牙根部,并固定之。鼠颅前固定点的正确与否,决定着鼠颅固定是否合适。脑立体定位仪坐标“0”点的测得:按照Paxinos 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以颅骨前囟即冠矢点作为前后方向的“0”参照点,当微量注射器的针尖对准冠矢点时,读取立体定位仪三维坐标上标尺的数值,此数值即是“0”点坐标。

6.选定靶点:在大鼠颅顶剪毛备皮,置洞巾,碘酒、酒精消毒,纵向切开头皮,用止血钳将皮肤左右分开,暴露手术视野,以刀片刮去颅盖骨膜,注意止血。将冠矢点定为“0”点,对照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计算出所定位AP、ML、DV三个方向的坐标值(零点坐标值与靶位坐标值相加)。

7.根据所选定制作PD模型注射靶点,用记号笔在颅骨表面作好标记,用手术刀尖旋转钻孔。用微量注射器向一侧黑质致密部(SNC:AP-4.8;ML1.8;DV8.3);和中脑腹侧被盖区(VTA:AP-4.8;ML1.0;DV8.3;DV注意加上颅骨、脑膜及其之间间隙的厚度,一般在1mm)各注射9ug/3ul6-OHDA 溶液(6-OHDA溶液最好新鲜配制,并加入抗氧化剂,如Vc)。注意推药时用指头轻轻缓慢触推(0.5ul / min,停留1分钟),约10分钟将药推完,缓慢退针0.5 mm,留针1min,然后按 2.0mm/min速度缓慢拔针,退出微量注射器,并将微量注射器用蒸馏水冲洗干净凉干。

7.用手术线缝合皮肤,并用酒精棉球擦拭消毒。松动并退出耳杆和门齿杆,轻轻取下动物置于鼠笼内,单独放置,侧卧,观察呼吸,注意保温。8.认真记录实验全过程。

实验内容二:大鼠灌流取脑及鼠脑大体解剖学观察

目的要求:掌握大鼠灌流取脑的基本程序和要求、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正确辨别鼠脑的分部及各部分形态结构特点。

实验分组:4人/组

实验课时:5学时

实验用动物器械和药品:

大鼠200-250g,雌雄不拘;阿朴吗啡(APO)溶液100ml(APO2.5mg,灭菌生理盐水100ml,4℃保存);麻醉药,如戊巴比妥钠(配制及剂量同前);生理盐水;4%多聚甲醛溶液(PFA)或30%福尔马林;蒸馏水;输液架;灌流用方盘;灌流胶管及针头;手术器械,如手术刀、镊、止血钳、小型咬骨钳等;广口玻璃瓶(容积50或100ml,用于盛放后固定脑)。

实验操作及注意点:

1.将上周制作的PD模型大鼠腹腔内注射阿朴吗啡(APO)溶液(0.25mg/kg),诱导动物向健侧旋转,筛选出30分钟内旋转超过210次(7圈/分)者为

成功PD大鼠模型。

2.将PD模型大鼠或正常大鼠称重并深麻(麻醉方法同前,但剂量加大),抓取大鼠时要轻柔,防止抓咬伤。

3.将深麻大鼠仰面朝天平放在灌流用方盘内,用刀沿左侧肋弓下缘、胸骨右缘外侧及左侧腋前线纵行切开,除去皮肤和肌肉等并剪断肋骨,暴露心脏。

4.在心尖部剪一小口,将灌流用针头自心尖小口处插入(稍偏右,针尖要钝而光滑),一直插入升主动脉,注意不要用力过猛而刺破主动脉壁,并在

动脉外用丝线结扎固定,防止针头滑脱。

5.放开灌流夹,紧接着在右心房剪一小口放流静脉血,快速灌流150ml生理盐水(约3-5分钟)。

6.注意观察大鼠唇部变苍白,即可改灌10%福尔马林400ml,先快后慢(约40-60分钟),头部位置稍低,一旦大鼠出现抽搐,用手轻轻固定拉伸头尾,以防动物躯体变形,不利于取脑。

7.断头,前入路或后入路(按老师示范的方法操作)取脑并用蒸馏水冲洗干

净,置于装有灌流固定液的50或100ml广口玻璃瓶内。

8.将脑从固定液中取出,用蒸馏水冲洗干净,置于方盘中,脑下面垫一干净白纱布。用眼科镊小心剔除脑表面脑膜及血管等,从不同的面观察脑的全貌及各部分。

9.逐一解剖分离脑的各部分(按老师示范的方法操作),并仔细观察各部分结构特点。

10.认真记录实验全过程。

实验内容三:大鼠脊髓及脑切片的显微镜观察

目的要求:能正确使用显微镜辨认尼氏染色典型标准脊髓和脑冠状切片上的主要结构和神经元胞体形态,如脊髓灰质、下橄榄核、三叉神经脊束核、黑质、尾壳核和大脑皮质、中脑水管、第四脑室、海马等以及辨别依据。

实验分组:4人/组

实验课时:5学时

实验用动物器械和药品:

尼氏染色典型标准大鼠脊髓及脑冠状切片;双目显微镜(附4倍和10倍、40倍物镜)。

实验操作及注意点:

1.复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注意正确操作。

2.肉眼辨别所取切片的大致定位,是脊髓还是脑,是中脑还是前脑等。

3.按脊髓、延髓、脑桥、中脑和前脑的切片顺序对照Paxinos 大鼠脑图谱,从低倍到高倍仔细观察。

4.认真记录观察内容,并绘简图(2-3张切片)标注出你所观察到的主要结构。

附:有关常用液体的配制:

1.0.01 M PBS

Na2HPO4 3.08 g ,NaH2PO4 0.28 g ,NaCL 8.5 g

溶于800 ml双蒸水中,用5N NaOH调pH至7.2,加双蒸水至最终体积1000 ml。

2.4%多聚甲醛溶液(PFA)

多聚甲醛40 g,0.01 M PBS1000 ml,碱性条件下配制,先用10 M 的NaOH调PH值至8.5左右,加温至60℃搅拌溶解,滤纸过滤后60℃保存。

编写:曾水林董榕

二00八年元月

2、神经生物学 名词解释总结

神经生物学名词解释总结 第九章神经系统 第一节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01. nerve impulse(神经冲动) 沿神经纤维传导的一个个动作电位称为神经冲动。 02. axoplastic transport(轴浆运输) 轴突内的轴浆经常流动,进行性物质的运输和交换,称为轴浆运输。 第二节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 03. synapse(突触) 神经元间相互“接触”并传递信息的部位,根据媒介物性质的不同可分为化学性突触和电突触。04.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EPSP(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突触前膜释放的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膜去极化,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05. inhibi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IPSP(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突触前膜释放的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膜超极化,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06. after discharge(后放) 在反射活动中,当刺激停止后,传出神经仍可在一定时间内发放神经冲动的现象。 07. non-directed synaptic transmission(非定向突触传递) 神经递质从轴突末梢的曲张体释出后通过弥散作用到达效应细胞,与其相应的膜受体结合而传递信息。第三节神经递质与受体 08. neurotransmitter(神经递质) 由神经元合成,突触前膜释放,特异性作用于突触后膜受体,参与突触传递的化学物质称为神经递质。 09. neurotransmitter co-existence(递质共存)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递质可以共存于同一神经元内的现象称为递质共存。 第四节神经反射 10. nonconditioned reflex(非条件反射) 指在出生后无需训练先天就具有的反射,包括防御反射、食物反射、性反射等。 11. conditioned reflex(条件反射)

神经生物学专业.

神经生物学专业 一、研究方向 (一)疼痛与镇痛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二)药物依赖与成瘾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三)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四)胶质细胞的激活及其与疾病关系的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 二、课程设置 (一)学位课程 1.公共必修课:同培养方案总则 2.专业必修课 10学分 (1)专业及专业基础课 高级神经生物学 3.0学分 分子生物学工作基础 2.0学分 核酸的生物化学 2.0学分 组织化学 4.0学分从中选修 高级医学细胞生物学 2.0学分 7学分 分子免疫学 3.0学分 神经精神药理学 1.5学分 (2)本专业的经典理论著作或文献阅读 3学分 结合本专业经典理论著作或前沿研究成果论文报告,写出 读书报告或文献综述三篇,每篇1学分,由导师评定。 (二)非学位课程 13学分 1.相关学科理论与实验技术课 9学分 神经生物学实验 2.0学分 中枢神经解剖学 4.5学分 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可塑性 1.5学分 组织学实验技术 1.5学分 细胞培养技术 1.0学分 细胞分析与定量 1.5学分 高级生化实验 3.0学分 分子生物学实验 3.0学分 分子免疫学实验 1.0学分 生物医学中的电镜方法 2.0学分 2.方法课 1学分 信息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 2.0学分 医学文献检索 2.0学分 医学科研设计 2.0学分 3.进展课 1学分 神经科学进展 1.5学分 分子生物学进展 0.5学分 细胞生物学进展 2.0学分 免疫学进展 1.0学分4.自选课 2学分

人类疾病的分子基础 2.0学分 组织培养技术 1.0学分 实验核医学 2.0学分 基础免疫学 3.0学分 内分泌药理学 2.0学分 三、学术活动10学分 具体要求见总则。 四、资格考试 资格考试的具体要求按照《北京大学医学部攻读医学科学(理学)博士学位研究生资格考试办法》执行,其中专业综合考试中的相关学科应从本专业的主要相关学科里确定。 五、主要相关学科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理学、人体解剖学、人体组织胚胎学、药理学、生物物理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神经病学。

《神经生物学》教学大纲

《神经生物学》教学大纲 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学大纲 以疼痛专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Neurobiology 学时:54 考核方式:笔试及口试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讨论 课程类型:A 主讲教师: 韩济生、万有、于常海、王韵,崔彩莲、吴鎏祯、崔德华、王克威、罗非、邢国刚、薛冰、刘风雨、张嵘和张瑛等 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等 开设目的: 本课程教学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传统教学方式,即以教师讲解为主,系统介绍神经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及有关研究的新进展,包括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研究动向。另一部分则结合本学科科研优势,开展以疼痛专题为中心的教学(problem based learning, PBL)。通过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神经生物学的基础知识,了解有关领域的新成果、新动态。而以疼痛专题为中心的教学则充分调动同学的主观能动性,训练学生查阅相关文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培养科学思维及科学演讲的能力。 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课堂讲授内容,要求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兴趣查阅相关文献,制作powerpoint幻灯片进行分组汇报和讨论,教师及同学对报告内容进行评判打分。课程最后评分包括两部分:即理论考试(笔试)占60%,口头报告占40%。 预修知识:医学基础、临床医学基础、生物学。 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学大纲(共24学时) 一、绪论:2课时

1.神经科学的发展史 2.神经科学的基本内容:分子神经科学,细胞神经科学,发生神经科学,系统和行为神经科学,认知神经科学,计算神经科学,临床神经科学,等。 3.神经科学基本的研究方法:形态学方法,生理学方法,电生理方法,生物化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脑成像方法,等。 4.本课程学时安排的思路、教材及参考书等。 二、细胞与分子神经生物学:5课时 1.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2课时) (1)神经元的超微结构特点、与功能关系。 (2)突触的超微结构特点、分类及化学性突触的传递过程。 (3)中枢神经系统神经胶质细胞的分类,形态特点及功能。 (4)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的相关基础知识在实验研究中的应用。 2.离子通道:(2课时) (1)离子通道的提出与证实。 (2)离子通过通道的方式和离子通道的特点; (3)离子通道的现代研究方法; (4)离子通道的分类与功能; (5)离子通道活动的调制。 (6)离子通道与疾病、毒物和药物。 3.神经元的电活动:(1课时) (1)膜静息电位:静息电位的形成原理;膜内、外离子浓度维持平衡的原理。 (2)动作电位及其形成原理; (3)局部电位:终板电位、突触后电位(兴奋性或抑制性)和感受器电位;局部电位与配基门控离子通道和机械门控离子通道;局部电位的特点与功能。 4.跨膜信息传递(自学) (1)递质:神经递质与调质的概念、递质的共;兴奋性氨基酸递质的种类、来源,兴奋性氨基酸受体的种类、结构及生理作用、部分毒性作用;抑制性氨基酸递质的种类、来源,抑制性氨基酸受体的种类、结构及生理作用;神经肽的概念,神经肽的产生与降解,神经肽的受体与配体,神经肽的作用

神经生物学复习大全

2009年神经生物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静息电位:活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在多数细胞中呈现稳定的内负外正的极化状态,通常是采用细胞内记录获得。 阈电位和阈强度:能使Na+通道大量开放从而产生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或 能使膜出现Na+内流与去极化形成负反馈的膜电位值)称为阈电位。在一定的刺 激持续作用下,引起组织兴奋所必需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 动作电位“全或无”现象:指动作电位的产生,不会因为刺激因素的不同或强度 的差异而使动作电位的形状发生改变,即动作电位只要发生,它的波形就不发生 变化。 后电位:在锋电位下降支最后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前,膜两侧电位还要经历一些 微小而较缓慢的波动,称为后电位。 突触:一个神经元和另一个神经元之间的机能连接点,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特 殊结构。突触的结构一般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组成。根据突触连接的界面分类:分为Ⅰ型突触或非对称突触;Ⅱ型突触或对称突触。根据突触的功能特性分类:分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根据突触的信息传递机制分类: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 突触整合:不同突触的冲动传入在神经元内相互作用的过程。它不是突触电位的 简单代数和,其本质是突触处激活的电导和离子流的对抗作用,从而控制膜电位 的去极化和超极化的相对数量。(当神经元具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信号同时输入的时候,这些信号在神经元上就会发生叠加,这种现象称为突触整合。两次兴奋造成的神经元去极化作用将大于单个兴奋性;如果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同时发生,则两种作用可能会互相抵消。) 电压依赖性离子通道 离子通道是神经系统中信号转导的基本元件。能产生神经元的电信号,调节神经递质的分泌,也能将细胞外的电解质、化学刺激及细胞内产生的化学信号转变成电反应。有两个基本特性:对离子的特异性和对调节的易感性。有一类通道对电压变化敏感,受电压变化的调节而关闭。 化学依赖性通道:能特异性结合外来化学刺激的信号分子,引起通道蛋白质的变构作用而使通道开放,然后靠相应离子的易化扩散完成跨膜信号传递的膜通道蛋白。 化学门控通道:能特异性结合外来化学刺激的信号分子,引起通道蛋白质的变构作用而使通道开放,然后靠相应离子的易化扩散完成跨膜信号传递的膜通道蛋白。 时间性总和:局部兴奋的叠加可以发生在连续解接受多个阈下刺激的膜的某一点,即当前面刺激引起的局部兴奋尚未消失时,与后面刺激引起的局部刺激发生叠加。 G蛋白:能与GTP 结合的蛋白称为G 蛋白,它能接到神经递质、光、味、激素和其他细胞外信使的作用。一般说来。G蛋白是一个三聚体结构,由alpha、beta、garma亚基组成,具有多种类型。 反常整流:也称为内向整流器,钾通道的一种,因去极化而关闭,只有在膜处于超极化并且大于静息电位时才开放,此时开放的钾电流为内向的,驱使膜电位趋向钾离子平衡电位。 快瞬性钾通道:也称早期钾电流,可被很小的去极化作用迅速激活和失活,特别是在一次动作电位之后。被超极化作用“去失活”而接通。 生长锥:神经元轴突和树突生长的末端被称为生长锥,它是一种高度能动的细胞结构特化形式,它的三个结构域是中央区、片状伪足和丝状伪足。其功能活动受细胞胞体(细胞内游离Ca2+ 浓度)和外部环境(神经递质、细胞外基质、细胞粘连分子)的调节。 先驱神经纤维:在神经束中轴突生长期间,发育期间形成较早,最早到达靶组织的轴突,是其他轴突发育为神经束的引路向导。

认知神经科学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认知神经科学》期末复习 一、概论 1.什么是认知神经科学? [ppt]认知神经科学是阐明认知活动的心理过程和脑机制的科学。其研究模式是将行为、认知过程、脑机制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书]认知神经科学是在传统的心理学、生物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医学工程,以及物理学、数学、哲学等学科交叉的层面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在分子(基因)、细胞、网络(神经回路)、脑区、全脑、行为等各个水平上对人类的所有初级和高级的精神活动的心理过程和神经机制—包括感知觉、运动、注意、记忆、语言、思维、情绪、意识等—开展研究。简而言之,它是研究脑如何创造精神的。 二. 方法: 2. 结构磁共振成像的空间contrast与功能共振成像的时间contrast 的概念 结构像的空间contrast:结构像一般认为是比较固定的,在短时间内不会变化,所以空间contrast是被试间某个脑区volume大小的contrast; 功能像的时间contrast:功能像在时间维度上是变化的,使用block design/event related design时,可以在被试内做时间上的experimental condition vs. baseline的contrast,当然在这之后也可以做被试间的两个时间上的experimental condition vs. baseline的contrast的contrast。 3. fMRI研究中的多重比较校正的概念。为什么需要做多重比较?常用的矫正方法有哪些(列举3个左右)?(答案1:在我们进行voxel-by-voxel比较时,由于比较次数很多,那么犯I型错误的数量也随之增加,如果还以只进行一次比较的α值为犯I型错误的概率的话,就会出现假阳性的结果,所以理论上比较次数大于1次的分析都应该进行多重比较校正。 另外,在fMRI数据分析中,我们相信脑的活动应该在灰质的一定范围内,而不是仅在一个voxel内,所以通过多重比较校正我们可以把这些单个的假阳性voxel排除。fMRI数据分析中常用的多重比较校正有FDR(false discovery rate),FWE(family-wise error)和AFNI提供的校正方法。) 4. 在磁共振成像中的血液动力学响应函数指的是什么? 血液动力学响应函数受区域性脑血流(rCBF)、血体积(rCBV)等的变化影响,是随着刺激出现从平稳状态先降低,再升高,再降低,最后恢复到平稳状态的一条函数曲线。 5. 什么是成像设备的空间分辨率与时间分辨率? 这两个分辨率都应该指设备进行功能成像的描述。 空间分辨率(Spatial Resolution)是指成像设备在什么空间水平上反映大脑活动的信号,也就是能在什么样的空间水平上分辨出不同的信号的变化,可以反映为突触级,神经元级,voxel级,脑回级等空间分辨率。 时间分辨率(Temporal Resolution)是指成像设备在脑活动后多长时间内能记录下活动信号,可以反映为毫秒(ms)级,秒(m)级,分钟(min)级,小时(h)级等时间分辨率; 空间分辨率:单细胞记录 > 颅内ERPs > 颅外ERPs、fMRI、PET。 时间分辨率:MEG、颅外ERPs > fMRI、TMS、PET。 6. BOLD-fMRI, NIRS, EEG/ERP这三种成像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哪两个之间可以同时记录,好处在哪里?

神经生物学

神经生物学教学大纲(供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专业使用) 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 组织胚胎学与神经生物学教研室 2006年5月

神经生物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神经生物学(Neurobiology) 课程号:50125530 课程类别:临床医学基础课,基础医学专业课 学时:48 学分: 3 二、教材:《医学神经生物学纲要》关新民主编科学出版社2003年 三、主要参考资料:《医用神经生物学基础》蔡文琴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四、成绩评定:期终考试,100分 五、教学目的:神经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大脑的结构和功能是 自然科学研究中最具有挑战性的课题。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趋势表明,21世纪的自然科学重心将在生命科学,而神经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将是21世纪生命科学研究中的两个最重要的领域,必将飞速发展。分子生物学的奠基人之一,诺贝尔奖获得者沃森宣称:“20世纪是基因的世纪,21世纪是脑的世纪。” 在医学这个大的学科内,神经生物学是一门在各个水平,研究人体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发生、发育、衰老、遗传等规律,以及疾病状态下神经系统的变化过程和机制的科学。它涉及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理学、发育神经生物学、分子神经生物学、神经药理学、神经内科学、神经外科学、精神病学等等。 神经生物学的内容非常丰富,研究进展很快,作为医学生不仅要全面掌握,还要及时了解新的研究进展。 本门课程是在学习了神经解剖学、神经组织学、发育神经生物学、神经生理学的基本内容之后,继续给学生介绍关于神经生物学更深入、更感兴趣、更新以及更接近临床实际的知识。 授课将不拘泥于教材,有的老师会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有的以课题进展或综述的方式;有的介绍某一领域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特别是研究过程中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发现; 有的通过介绍实验方法或实验技术的方式;除了重大进展的意义,还会介绍研究中的挑战、困难和艰辛。会介绍不同的观点或学说,少讲定论性的知识。

神经生物学复习题

希望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然后带着下列的问题重点复习 一、名词解释 神经元、神经调质、离子通道、突触、化学突触、电突触、皮层诱发电位、信号转导、受体、神经递质、神经胚、神经诱导、神经锥、感受器、视网膜、迷路、味蕾、习惯化、敏感化、学习、联合型学习、非联合性学习、记忆、陈述性记忆、非陈述记忆、程序性记忆、边缘系统、突触可塑性、量子释放、动作电位、阈电位、突触传递、语言优势半球、RIA、LTP、CT、PET、MRI、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儿茶酚胺、神经递质转运体、神经胚、半规管、传导性失语、离子通道、神经生物学、神经科学、免疫组织化学法、细胞外记录、EEG、突触小泡、纹外视皮层、半侧空间忽视、 二、根据现有神经生物学理论,判断下列观点是否正确?说明其理由。 1、神经系统在发育过程中,从神经胚到形成成熟的神经系统,其神经细胞的数 量是不断增多的。 2、在神经科学的发展过程中,西班牙的哈吉尔(Cajal)、英国的谢灵顿 (Sherrinton)和俄国的巴甫洛夫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并因此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其中哈吉尔主要是因创立了条件反射理论,谢灵顿主要是因创立神经元的理论,而巴甫洛夫主要是因创立反射(突触)学说。 3、神经元是神经组织实施其功能的主要细胞,但其数量在神经组织并不是最多 的。 4、海马的LTP与哺乳动物的学习记忆形成的机制有关。 5、神经系统的功能学研究方法和形态学研究方法是本质上不同的两种方法,因 此迄今尚没有办法把功能学和形态学研究结合起来。 6、一个神经元一般只存在一种神经递质或调质。 7、大脑功能取决于脑的重量。 8、神经肌肉接头处是一个化学突触。

9、Bernstein 的膜假说和Hodgkin等的离子学说均能很好地解释神经细胞静息 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 10、EPSP有“全和无”现象 11、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与氯通道激活有关,而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产 生与钠通道激活有关。 12、视锥决定了眼的最佳视锐度(空间分辨率),视杆决定视敏度。 13、神经管的细胞不是神经干细胞,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不能由神经管的 细胞转化。 14、哺乳动物特殊感觉的形成需要经过丘脑的投射,而一般感觉的形成则一 般不经过丘脑的投射。 15、语言的优势在大脑左半球,所以语言的形成与右半球无关。 16、在神经科学的发展过程中,一些实验材料的应用对一些神经生物学理论 的创立有重要的作用,其中海兔对乙酰胆碱作用的了解,鱼类的电器官对学习记忆机制的阐述,枪乌贼对细胞生物电离子学说的建立有重要的意义。 17、神经元是神经组织实施其功能的主要细胞,其树突和轴突分别有接受和 传出神经信息的作用。 18、REM睡眠与觉醒时脑电图相似,而这两个时期脑和躯体状态有明显的不 同。 19、采用脑透析术可引导脑的诱发电位。 20、ATP是神经系统中的一种神经递质或调质。 21、钾通道既有电压依赖性离子通道,也有化学门控性离子通道。 22、视觉的形成需要经过丘脑的投射,而听觉的形成则一般不经过丘脑的投 射。 23、裂脑实验证明大脑两个半球的功能既有对称性,也有不对称性。 24、典型的突触结构主要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 25、大脑皮层中央后回是运动代表区,中央前回是躯体感觉代表区。

神经生物学yu诺贝尔奖

与神经科学有关的诺贝尔奖项 在诺贝尔奖设立一百多年以来,神经科学已在神经元、神经活动、信号转导、感觉和知觉、脑的高级功能和神经发育等研究水平上取得了巨大成果,并获得了十多项诺贝尔奖。

其中193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颁给了英国的 C.S.Sherrington 和 E. D. Adrian ,奖励他们发现神经细胞活动的机制。他们通过研究膝跳反射,认为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形式,并具有抑制和兴奋两个相互协同作用的过程;还发现肌肉的神经束是由运动和感觉两种神经纤维组成,提出了神经系统整合作用和“突触”的概念;且在神经纤维传导过程中记录到了电活动,即神经冲动。 其实,一个观点理论从提出到完善再到被大众接受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如“突触”理论:1897年Sherrington在“突触”这一结构尚且观察的到的大背景下,根据已知的“中枢传导功能与神经干的传导功能是的区别,神经干双向传导,中枢却不行”这一理论,大胆提出“脊髓内的感觉神经传入与运动神经元之间存在着“突触(synapse)”,它起活门的作用,仅允许兴奋按一个方向传播”这一合理猜测。经过许多人的工作,到二十世纪初已经明确突触是有结构的。然后,1910年Sherrington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出由于突触存在,神经脉冲不是随机地在神经细胞间传入传出,而是通过突触单向传导。随后关于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的观点也被提出,它活动的特点是,在接受了诸多传入之后,要把它们整合起来,成为一个有意义的输出,这就是中枢整合作用,抑制在此起关键作用。在1950年代开始把电子显微镜应用于神经解剖研究的时候,这些终于得到了实验证实,并明确了经典的突触结构:由突触前部、突触间隙和突触后部三部分组成;突触前部和突触后部相对应的细胞膜较其余部位略增厚,分别称为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 两膜之间的狭窄间隙称为突触间隙。在突触前膜部位的胞浆内含有许多突触小泡以及一些微丝和微管、线粒体和滑面内质网等。 但是,基础观点被提出后,研究绝不是止步于此,此后还有关于神经递质、电位变化、抑制性突触等的深入研究都在继续。随后观点不断完善精简:大脑神经元细胞之间相互连接形成突触结构(Synapse)从而使得神经信号在神经系统中能够快速准确的传递。突触前膜兴奋,其神经递质分子例如乙酰胆碱,谷氨酸,多巴胺,和γ-氨基丁酸被被释放后,进一步结合突触后质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从而激活下游的信号通路,使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传递。这种神经信号传导的方式保证了神经元之间的相互通讯,并且直接决定了我们的认知和行为,包括学习记忆。 之后有研究表明很多神经系统疾病也与突触功能紊乱有关,例如自闭症患者在某些时期突触的数量远多于正常人,而阿尔茨海默综合征的患者则是某些时期突触的数量远远低于正常水平。近年又有研究表明神经元作为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通过分泌突触蛋白,以神经元活动性依赖的方式促进胶质瘤恶性生长,即大脑内肿瘤细胞能与神经元形成兴奋性突触从而促进肿瘤生长;这一机制却无法以传统肿瘤信号通路充分解释。但这一研究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方向,提示了靶向谷氨酸受体、突触形成和突触后信号通路途径可能成为降低脑肿瘤增生的重要治疗手段。 从提出“突触”的概念到观察到突触的结构,再到研究其工作原理与关系,之后又针对各类病症展开研究......一直到现在,关于突触的各类研究都还在继续。一个机制被发现、一个理论被提出后,还有许许多多由此发散的未知事情可以去探索。所以科研一步步发展,正是由于科研人观察仔细,能够剥茧抽丝、洞察先机,从而能够敏锐地发现各事件直接的联系,然后发掘真相,一步步研究得出结果。

大脑的奥秘——神经科学导论(期末考试答案)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0 分)
1.0 分
?
A、
没有声音刺激时耳蜗会自发发生声波震动
?
B、
如果检测不到自发耳声发射,有可能外毛细胞功能出现问题
?
C、
在不打开大脑直接观察的情况下,不同的细胞类型,不同的通路位置的异常是无法检测到的
?
D、
传出神经纤维的活动会刺激外毛细胞,接着会改变外毛细胞机械特性会产生自发的声音发射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
自主神经系统对心血管活动的调控中错误的是()。 (1.0 分)
1.0 分
?
A、
心脏受到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双重调控,前者是兴奋作用,后者具有抑制作用
?
B、

当血压升高时,动脉管壁受到牵拉,交感神经会兴奋,血管会收缩
?
C、
动脉血压降低时,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减少,迷走神经紧张性减弱,交感神经紧张性会加强,血管会收缩
?
D、
血压升高时,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增加,迷走神经紧张性活动加强,心交感神经紧张性活动减弱,血管会 舒张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3
在小鼠关键期内进行过一次单眼剥夺实验,然后又使其恢复;同一只小鼠在关键期之外,再 进行一次单眼剥夺实验,它的可塑性变化为()。(1.0 分)
1.0 分
?
A、
由于在关键期之外,所以不存在可塑性
?
B、
可塑性增强
?
C、
由于在关键期内做过单眼剥夺实验存在记忆,当再一次进行时此类实验是可能达到相同效果
?
D、
可塑性减弱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4
关于情景记忆,不正确的说法是()。

15神经生物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1.神经生物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神经科学的发展与的研究方法的进步密切相关。总体上,神经生物学的研究 方法有六大类:形态学方法、生理学方法、电生理学方法、生物化学方法、分子 生物学方法及脑成像技术。 7.1形态学方法 神经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形态学方法有束路追踪、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其 他还有受体定位、神经系统功能活动形态定位等方法。 7.1.1束路追踪法 追踪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是神经解剖学研究中的重大目标,它对研究神经元的功能、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成熟都具有重要意义。这种方法学的建立始于19世纪末的逆行和顺性溃变(顺行溃变指胞体或轴突损伤后的轴突终末的溃变,逆行溃变指去除靶区之后神经元胞体的溃变)研究。20世纪40年代主要手段是镀银染色法,根据变性纤维的形态变化来判断变性纤维。20世纪50年代发展了Nanta法,能遏制正常纤维的染色而仅镀染出变性纤维。但该法不易显示细纤维,1971年Kristenson等将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注入幼鼠的腓肠肌及舌肌结果在脊髓和延脑的相应部分运动神经元胞体内发现HRP的积累。不久LaVail正式使用HRP作为轴突逆行追踪,以后遂广泛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研究。HRP可被神经末梢、胞体和树突吸收,轴突损伤部分也可摄入。在胞体内,HRP的活性可持续4~5天,在溶酶体内对联苯胺呈阳性反应而显现出来。被标记的神经元可以清晰的显示胞体、树突及轴突。 除了HRP标记法,还有荧光物质标记法、毒素标记法、注射染料等方法。 7.1.2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组织化学术是应用抗原与抗体结合的免疫学原理,检测细胞内多肽、蛋白质及膜表面抗原和受体等大分子物质的存在与分布。这种方法特异性强,敏感度高,进展迅速,应用广泛,成为生物学和医学众多学科的重要研究手段。近年随着纯化抗原和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广泛开展以及标记技术不断提高,免疫组织化学的进展更是日新月异,不仅用于许多基本理论的研究,并取得重大突破,而且也用于疾病的早期快速诊断等临床实际。 组织的多肽和蛋白质种类繁多,具有抗原性。分离纯化人或动物组织某种蛋白质,作为抗原注入另一种动物体内,后者即产生相应的特异性抗体(免疫球蛋白)。从被免疫动物的血清中提取出该抗体,再以荧光素、酶、铁蛋白或胶体金标记,用这种标记抗体处理组织切片或细胞,标记抗体即与细胞的相应蛋白质(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常用的荧光素是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和四甲基异硫氰酸罗丹明(TRITC),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荧光抗体抗原复合物。常用的酶是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从辣根菜中提取的),它的底物是3,3'-二氨基、联苯胺(DAB)和H2O2,HRP使DAB氧化形成棕黄色产物,可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铁蛋白和胶体金标记抗体与抗原的结合,也可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 标记抗体被检抗原的结合方式有两种。一是直接法,即如上述用标记抗体与样品中的抗原直接结合。这种方法操作简便,但敏感度不及间接法。间接法是将分离的抗体(第一抗体简称一抗)再作为抗原免疫另一种动物,制备该抗体(抗原)的抗体(第二抗体简称二抗),再以标记物标记二抗。先后以一抗和标记二抗处理样品,最终形成抗原一抗-标记二抗复合物。间接法中的一个抗原分子可通过一抗与多个标记二抗相结合,因此它的敏感度较高,而且目前国内外均有多种标记二抗商品供应,使用方便。间接法中较常用的是一种称之为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peroxidase-antiperoxidase complex

神经生物学实验指导

生物工程专业神经生物学实验指导 实验内容一:大鼠脑立体定位及帕金森病(PD)模型制作 目的要求:掌握大鼠脑立体定位仪的设计原理、基本结构、用途和正确使用;PD 模型制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实验分组:4人/组 实验课时:5学时 实验用动物、器械和药品: 健康成年SD大鼠,体重200-250g,雌雄不拘;脑立体定位仪、水平仪、电吹风;麻醉药(0.4%戊巴比妥钠:戊巴比妥钠0.4 g,生理盐水100 ml);碘酒、酒精、生理盐水、蒸馏水;5或10ul微量注射器;手术器械,如手术刀、镊、止血钳等;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6-羟基多巴胺(6-OHDA)溶液(按3ug/ul 配制,加Vc,即6-OHDA溶液1ml:将6-OHDA3mg,VitC0.2mg,溶于灭菌生理盐水,在1.5ml离心管中定容至1ml,分装后-20℃保存)。实验操作及注意点: 1.根据老师的讲解和指导,认识脑立体定位仪主要部件,即主框、电极移动架及动物头部固定装置(即固定上颌的结构和耳杆与耳杆固定柱)及用途。 2.脑立体定位仪的调试:摆稳定位仪,用水平仪测水平。检验电极移动架上各个轴向滑尺是否保持互相垂直,微量注射器针尖是否光滑垂直。检查定 位仪各衔接部位的螺丝有无松动。检查头部固定装置两侧是否对称。检查 耳杆使两耳杆尖端相对,以此判定耳杆固定的准确程度。然后,使两耳杆尖 端相对间隔1~2 mm ,前后移动固定有注射器的注射装置纵轴,使注射器的 针体向后移时,恰好通过两耳杆尖端之间的1~2 mm 间隙; 向前移时,恰 好与切牙固定架的正中刻线在一条直线上。 3.大鼠称重并麻醉(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40mg/kg),动物麻醉不可过深或过浅,注意呼吸情况。抓取大鼠时要轻柔,防止抓咬伤。 4.鼠颅的固定:将麻醉大鼠置于脑立体定位仪上,鼠颅依靠两耳杆及切牙钩三点固定。在向外耳道内插入耳杆时,鼠眼球向外凸出。一旦进入鼓膜环 沟内,穿破鼓膜,则会发出轻微的“嘭”声,同时出现眨眼反射,眼球不再凸出,

神经生物学复习题2016

一、名词解释 神经元: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胞体,轴突,树突组成。 神经调质:由神经元产生,作用于特定的受体,但不在神经元之间起直接传递信息的作用,能调节信息传递的效率、增强或削弱递质的效应的化学物质。 离子通道:是各种无机离子跨膜被动运输的通路。在神经系统中是信号转导的基本元件之一。 突触:一个神经元和另一个神经元之间的机能连接点。 化学突触:通过化学物质在细胞之间传递神经信息的突触。 电突触:直接通过动作电流的作用到达下一级神经元或靶细胞的突触。 皮层诱发电位:在感觉传入的冲动的刺激下,大脑皮层某一区域产生较为局限的电位变化。 信号转导:生物学信息(兴奋或抑制)在细胞间或细胞内转换和传递,并产生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局部电位:能引起膜电位偏离静息电位而尚未达到阈电位的变化。 受体:能与配体结合并能传递信息、引起效应的细胞成分。它是存在于细胞膜上或细胞质内的蛋白质大分子。 G-蛋白偶联受体:在与激动剂结合后,只有经过G蛋白转导才能将信号传递至效应器,结构上由单一多肽链构成,形成7次跨膜结构的受体蛋白。 神经递质:是指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处释放,经突触间隙扩散,特异性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上的受体,引起信息从突触前传递到突触后的一些化学物质。 神经递质转运体:膜上将递质重新摄取到突触前神经末梢或周围胶质细胞中储存起来的功能蛋白。 神经胚:原肠胚的外胚层经过发育,经神经板、神经褶、神经沟,最后形成神经管,这就是神经胚的形成,经历上述变化的胚胎。 神经诱导:在原肠胚中,原肠背部中央的脊索与其上方覆盖的预定神经外胚层之间细胞的相互作用,使外胚层发育为神经组织的过程。 神经生长锥:神经元轴突和树突生长的末端。 先驱神经纤维:指在发育期间形成较早,最早到达靶组织的轴突,它们是其他轴突发育为神经束的引路向导。 感受器:把各种形式的刺激能量(机械能、热能、光能和化学能)转换为电信号,并以神经冲动的形式经传入神经纤维到达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 视网膜:视觉系统的第一级功能结构,可将光能转换为神经电信号。 光致超极化:光照引起感受器细胞超极化效应的过程。 视觉感受野:视觉系统中,任何一级神经元都在其视网膜有一个代表区,在该区内的化学变化能调制该神经元的反应,则称这个特定的视网膜区为该神经元的视觉感受野。视皮层功能柱:具有相似视功能的细胞在厚度约2mm的视皮层内部以垂直于皮层表面的方式呈柱状分布。 on-中心细胞:细胞的感受野对中心闪光呈去极化反应。 迷路:前庭器官和耳蜗共同组成极复杂的内耳结构。 行波:声波引起膜振动从耳蜗基部开始,逐渐向蜗顶传播。 本体感觉:指人和高等动物对身体运动的感觉。

神经生物学研究概论

神经生物学研究概论 生A0921 江名 23 摘要:神经生物学是生物学中研究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神经生物学。病理方面内容的一个分支。神经生物学,21世纪的明星学科。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科研强国加快了对神经生物学研究的投入。美国于1990年推出了“脑的十年计划”,接着欧洲于1991年开始实施“EC脑十年计划”,然后日本于1996年也正式推出了名为"脑科学时代计划"的跨世纪大型研究计划,计划在未来20年内投入相当的研究经费。这些研究工作虽然至今为止并没有在神经生物学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没有解开智力形成之迷,没有解开毒品上瘾之迷,没有解开老年痴呆治疗之迷,但却在潜移默化中推动了神经科学的发展,为本世纪神经生物学的腾飞打好了基础。 关键词:神经生物学研究进展展望 1.神经生物学的概念 神经科学是专门研究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发育、遗传学、生物化学、生理学、药理学及病理学的一门科学。大脑的结构和功能是自然科学研究中最具有挑战性的课题。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趋势表明,21世纪的自然科学重心将在生命科学,而神经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将是21世纪生命科学研究中的两个最重要的领域,必将飞速发展。在医学这个大的学科内,神经生物学是一门在各个水平,研究人体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发生、发育、衰老、遗传等规律,以及疾病状态下神经系统的变化过程和机制的科学。它涉及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理学发育神经生物学、分子神经生物学、神经药理学、神经内科学、神经外科学、精神病学等等。神经生物学的内容非常丰富,研究进展很快,作为医学生不仅要全面掌握,还要及时了解新的研究进展[1]。 2.神经生物学的主要内容 神经生物学包罗了基础神经科学的诸多学科,并非若干传统学科简单和机械地组合,在传统神经科学的基础之上成长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边缘学科。神经生物学的重点研究对象便是脑,脑是高等生物最复杂的器官,同时神经元几乎是最难培养的细胞。神经生物学的材料与生物学的其它学科一样,是动物,从低等的果蝇到高等的小鼠、人。神经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同样离不开核酸的分析与蛋白质的分析,分子生物学的PCR、免疫组化、western blot也是神经生物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但是由于脑的特殊性,所以神经生物学研究还需要使用一些其他的方法、电生理法便是其中的一种,电生理是用电刺激的方法来研究神经回路、神经元在特殊生理条件下的反应。膜片钳是用于测量离子通道活动的精密检测方法[1]。神经细胞、神经网络的遗传与发育研究,自1993年ZieglgansbergerW和Tolle TR提出系统生物学方法研究神经疼痛(pain)的疾病机理以来,细胞信号传导网络与基因表达调控的系统生物学已经成为神经生物

神经生物学实验指导书

神经生物学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 脑内重要神经核团和神经生物学研究方法简介 Methods for neuroscience research and nuclei in brain 1.实验目的 理解神经核团的概念,理解重要的神经核团;掌握脑立体定位图谱的使用方法;了解神经生物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2.实验器材、试剂及实验材料 手术刀、毛剪、注射器, 1%戊巴比妥钠(Pentobarbital Sodium)、依文氏蓝(Evans Blue), 大鼠。 3.实验步骤 3.1脑的大致结构和重要神经核团 脑膜至外由内分别有:硬脑膜、蛛网膜、软脑膜,其下是大脑皮层,边缘系统等结构。重要的核团(神经内分泌相关的丘脑下部核团)有:PVN(室周核)、PeN (室旁核)、SON(视上核)、ME(正中隆起)、Hippocampus(海马)等。下表给出几个重要核团的大致范围,值得注意的是:核团在不同截面上的位置和形状是不同的,因此具体位置应查阅图谱。 神经核团距离前囟(mm)中心线两侧(mm)距脑背侧(mm) PVN(室周核)-1.0~-4.2 0.0~0.8 5.0~5.5 PeN(室旁核)0.0~-3.2 0.0~0.5 6.5~9.5 SON(视上核)0.0~-1.8 1.0~2.3 8.5~8.8 ME(正中隆起)-2.4~-3.4 0.0~0.5 9.5~10.0 Hippocampus(海马)-1.8~-6.2 0.5~6.3 3.2~8.0 3.2实验内容 a)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大鼠(40mg/kg); b)在颅骨前囟后3-5mm处打孔; c)用微量注射器吸入3μl依文氏蓝,注入大鼠背侧三脑室。 d)大鼠断头,除去颅骨,观察脑的结构。 George Paxinos and Charles Watson,The Rat Brain in Stereofaxic coordinates,Academic press,1986 4.江湾Ⅰ型脑定位仪的使用 6.1脑立体定位仪的原理 a)脑立体定位仪分为两大类:直线式和赤道式。

神经生物学期末考试复习题-Dec2013

神经生物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哪些行为状态与篮斑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活动有关? A.促进随意运动的发起; B.掠夺性攻击和对恐惧认识的降低; C.调节注意力、意识、学习和记忆、焦虑和疼痛、情绪和脑代谢; D.与奖赏、精神紊乱有关。 2下列哪项反应不属于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 A.支配心脏和血管以调节血压和血流; B.参与技巧、习惯和行为的记忆形成; C.对生殖器和生殖器官的性反应具有重要作用; D.与机体免疫系统相互作用。 3下列哪项不参与无脊椎动物记忆的神经基础? A.突触传递的修饰可以产生学习和记忆; B.神经的活动转化为细胞内第二信使时,可触发突触修饰; C.现存突触蛋白的改变可以产生记忆; D.长时程增强(LTP)和长时程抑制(LTD)。 4 伤害性感受器是______神经纤维。 A. Aα纤维 B. Aβ纤维 C. Aδ纤维 D. Aδ和C纤维 5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______ A. 嗅觉感受器细胞是特化的组织细胞; B. 嗅觉感受器的信息转导机制可能只有一种; C. 味觉感受器的信息转导机制可能也只有一种; D. 每种乳突仅对一种基本味觉敏感,具有选择性。 6下面哪种说法不正确_______

A. 脑对脊髓运动的调控通过外侧通路和腹内侧通路; B. 外侧通路控制肢体远端肌肉的随意运动; C. 腹内侧通路控制姿势肌肉的运动; D. 位于脊髓的下运动神经元α运动神经元与γ运动神经元兴奋时都产生肌力。 7 神经元有几个轴突? A 1 B 2 C 3 D 4 8 神经系统来源于哪个胚层? A.内胚层 B.中胚层 C.外胚层 D.内胚层和外胚层 9.人患有腹内侧下丘脑综合症的症状主要包括: A.肥胖; B.消瘦; C.水肿; D.脱水; 10.GABA受体是几聚体? A.二; B. 三; C. 四; D.五 二名词解释 1.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的4F反应:fight,fright,flee,sex 强烈的动员机体,以牺牲机体长时程健康为代价实现短时间的应答 2.边缘系统(limbic system)边缘系统包括边缘叶,相关皮质及皮质下结构。Broca 规定的边缘叶包括围绕脑干和胼胝体的环状结构,包括扣带回,杏仁核,海马,海马旁回,皮质包括额叶脏部,岛叶,颞极。皮质下结构包括杏仁核,海马,上丘,下丘,丘脑前核。功能是嗅觉,内脏,自主神经,内分泌,性,学习,记忆,摄食。

2016神经生物学实验讲义

徐州医科大学神经生物学实验讲义 实验一鼠脑灌注固定和取材 一、原理 固定是用人为的方法尽可能使组织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化学成分保持生活状态,防止组织细胞的溶解和腐败,并保持其原来的细微结构及原位保持生物活性物质的活性;能使细胞内蛋白质、脂肪、糖、等各种成分沉淀而凝固,尽量保持它原有的结构;使细胞内的成分产生不同的折射率,造成光学上的差异,使得原本在生活情况下看不清楚的结构,变得清晰可见;使得组织细胞各部经媒染作用 容易染色;经过固定,使组织硬化,以利于以后切片时切薄片。 体循环:左心室→升主动脉→主动脉的各级分支→毛细血管 →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完成体循环的整个循环。 二、实验步骤 1、正常Sprague-Dawley大鼠,150~250g,或昆明小鼠,20g左右,雌雄不拘; 2、动物麻醉后,用左手持镊子夹起腹部皮肤,右手持剪刀自胸骨剑突下腹部剪一小口,由此沿腹中线和胸骨剑突中线向上将皮肤剪至下颌,分离皮下组织,将皮肤翻向两侧,再沿腹中线和胸骨中线向上剪开胸骨,沿膈肌向两侧剪开,并用止血钳将胸骨和胸部的皮肤钳紧,将止血钳翻向外侧以充分暴露心脏,小心用镊子将心包膜打开; 3、将灌注针(大鼠12#,小鼠7#)插入左心室并送至升主动脉内,用止血钳把灌注针固定在心脏上,打开灌注泵开关,同时剪开右心耳,使血液排出。先快速灌注0.9%NaCl(大鼠80-120ml,小鼠30ml),至肝脏逐渐变白色或右心耳流 出清亮液体为止,再灌注4℃预冷的固定液(大鼠200ml,小鼠50ml,根据动物体重定量),其中前1/3量快速灌注,后2/3量慢灌注,共在30分钟内灌注完; 4、固定液进入血管后,大鼠四肢和尾巴开始抽动,表明灌注液进入大鼠大脑,待抽动完全停止,全身组织器官变硬后即可停止灌注; 5、断头后,剥离颅骨、剪断脑神经、离断脑于脊髓,取出整脑。 6、后固定(post-fixed):剥出鼠脑后,切取含目的区域的脑段,放入相同固定液4~12h,4℃。

同济大学神经生物学复习

神经营养因子 1、神经营养因子NTF是一类由神经所支配的组织(如肌肉)和星形胶质细胞产生的且为神经元生长与存活所必需的蛋白质分子。 神经营养因子通常在神经末梢以受体介导式入胞的方式进入神经末梢,再经逆向轴浆运输抵达胞体,促进胞体合成有关的蛋白质,从而发挥其支持神经元生长、发育和功能完整性的作用。近年来,也发现有些NT 由神经元产生,经顺向轴浆运输到达神经末梢,对突触后神经元的形态和功能完整性起支持作用。 2、分类 一神经营养素家族NTs:又称为NGF 家族,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大于50%。 包括nerve growth factor, NGF,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 BDNF,NT-3、NT-4/5, NT-6 二其它NTF:主要包括GDNF,是TGF-β超家族成员之一 CNTF,属于成血细胞因子超家族 ①神经营养素(neurotrophins)家族: NGF、BDNF、NT-3、NT-4/5等; ②细胞因子家族: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白细胞抑制因子(LIF)、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 ③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 酸性成纤维生长因子(aFGF); ④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 ⑤细胞外基质分子,如N-CAM,L1。 3、神经营养因子的生物学效应 ←NT-3: 是本体感觉神经元存活所必需 ←BDNF: 胆碱能、多巴胺能神经元。AD与PD ←NGF:前脑基底节胆碱能神经元—海马、皮质,构成胆碱能通路,与学习、记忆有关。 与AD ←GDNF: 多巴胺能、运动神经元强效营养作用。AD 与PD。促进运动神经元的生长与分化,是目前已知的效应最强的胆碱能运动神经元营养因子。基因修饰嗅鞘细胞能促进损伤区神经纤维再生。 神经营养因子作用: 神经元存活阻止神经元死亡 神经生长刺激轴突和树突的延长 神经再生发芽刺激成人神经元轴突和树突发芽 合成代谢作用增加神经元胞体大小 分化诱导神经元表型蛋白的合成 调节传输增加神经递质、神经肽以及它们的合成酶的合成 电性质改变离子通道的活性和水平 掌握神经营养因子的生物学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