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融危机时代给我国汇率的影响

后金融危机时代给我国汇率的影响
后金融危机时代给我国汇率的影响

专业:13级金融专硕学号:2013221010158 姓名:李倩芸后金融危机时代人民币汇率制度研究

摘要

人民币的汇率问题是近几年国际国内讨论的焦点和难题。2003年以来,国内外关于人民币升值的问题就一直争论不休,而且愈演愈烈。在当前世界经济在2008年金融危机过后的经济复苏过程中,关于人民币汇率的争论也一直没有停息。汇率制度是国家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合适恰当的汇率制度是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保证之一,如何选择一个适合的汇率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这一点出发,本文首先阐述了汇率及汇率制度的基本概念及汇率制度的分类,接着又分析了当前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构成及其特点,然后从多个方面分析了金融危机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影响,最后关于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进行了简要的小结。

一、引言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国际经济社会的秩序发生了很大变化,各

国间的经济实力对比发生了调整,为了维护本国利益,各国一方面对本国的经济政策和经济制度进行了调整,另一方面对与本国有紧密经济联系的经济体的政策提出一系列要求,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中国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对外经济联系重要杠杆的人民币汇率和人民币汇率制度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二、汇率与汇率制度

(一)汇率的概念

简单来说,汇率就是用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比率,如果把

一国货币看成一种特殊商品,用另一国货币去购买这种特殊商品,这

其中的交易价格就是汇率。由于各国的币种、币值不同,而在现实的国际贸易中又必须进行必要的货币交割,这就使得货币兑换成为必然需要,在国内市场中,产品的生产是在国内进行的,其成本是以本币计算的,而在国际交易中,必须与国外货币发生关系,或者是用外国货币表示本国商品价格,或者是用本国货币表示外国商品价格,而这时候

就需要用货币间的兑换比率进行换算以确定本国商品的价格和成本,这就使得汇率尤为重要,因为它的高低决定着本国商品的成本与价格,与本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有密切关系。

(二)汇率制度的概念

汇率制度是一国政府或货币当局在对本国汇率进行管理时形成的一系列规定。一般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l)汇率决定的原则和依据,

即货币的价值是由货币本身决定的还是由其代表的价值决定的;(2)对汇率进行调整或者维持的方法,即本国是通过官方通过宣布的汇率浮动,还是通过市场自由决定汇率浮动,还是二者兼而有之;(3)对汇率进行管理的一系列法律政策和体制;(4)管理汇率和外汇的机构,在中国包括中央银行,外汇管理局和财政部、海关等。

(三)汇率制度的分类

对汇率制度的研究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研究汇率

制度的决定和形成,其二是研究汇率制度的选择。对汇率制度的研究就必须建立在对汇率制度的分类基础上,因为对汇率制度分类的不同将导致不同制度间比较结果的不同,最终的研究结果和政策结论也会不同。一般而言,对汇率制度最传统的分类是: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这也是最简单的分类方法。但“固定”和“浮动”是两个极端,而且其程度的断定较为艰难,因此在完全固定和完全浮动中间还

有不同程度的“中间汇率制度”。目前的分类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分类方法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这些分类方法存在一个共识,即存在三种基本的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中间汇率制度和硬盯住汇率制度。

三、当前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构成及其特点

如前述的汇率制度的构成包括四个方面,即汇率决定的原则和依据、对汇率进行调整或者维持的方法、对汇率进行管理的一系列法律、政策和体制和管理汇率和外汇的机构,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情况,人民币汇率制度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汇率的决定机制,即汇率水平是如何计算的。在2005年汇率改革后中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

的浮动汇率制度。但在分析中国汇率制度过程中个人认为这种说法并没有把人民币汇率制度概括清楚、完善。这里可以细分出一个汇率决定机制,即参考的是“一篮子货币”。无论人民币汇率在调整过程中真正参照的是美元还是一篮子货币,或者只是在参考一篮子货币中美元所占的比重较大而已,这都决定了汇率的水平。

第二,汇率的调整机制,即汇率水平的调整是谁、如何决定的。国内外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变化之后,汇率测算结果会有所不同,这里需要解决的是哪个经济主体或调控主体通过何种方式调整汇率,以适应变化了的经济环境,在我国,汇率改革后实行的是以“市场供求为主”“有管理的浮动”,也就是是说,通过外汇供给与需求自行调节,政府进行适当干预。但是进行外汇汇率调整或者丁预的机构似乎很多,如中央银行、外汇管理局、国家发改委等,至于这些机构如何进行外汇调整,主线却不是很清晰。

第三,汇率保障机制,即当汇率发生非正常波动时候以及面临国

际情况重大变化时候,如何维护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一般的看法认为,人民币汇率是以中国的外汇储备为保障的。随着近几年的建设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中国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数量在世界上居于首位,但是,是不是外汇储备数量越大就越能够保障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或能够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却是一个有待研究的问题。另外,在金融危机中,中国巨额的外汇储备虽然说有缩水,但也在维持中国国内经济稳定运

行中发挥了一定作用。

第四,外汇管理机制,即外汇获得和使用要通过何种渠道,外汇交易的范围和合法持有的主体范围。中国的外汇管理机构也是多种多样的,既有作为主管机构的外汇管理局,经营外汇业务的商业银行,也有经理国库中的外币的中央银行。

四、金融危机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影响

(一)对中国外汇供求的影响

1、外汇供求的变化

金融危机后中中国的外汇供求受到一定的影响,一方面,在经常项目上,中国的进出口受到一定的打击,贸易额有所下降。但统计数据表明,在进出口总额下降一段时间以后,由于中国对外经济联系的加深,贸易额有了反弹,在短暂下降之后有了强力回升;另一方面,在进出口受到影响的同时,中国进行了大量的海外投资和并购,这也造成了资本项目的外汇需求的增多,下面是一组数据:

表1 2000——2010年一季度中国国际收支简表单位:亿美元

从该表可以看出,经常项目的差额在2008年以前是一直增长的,但是在2009年的金融危机中经历极大的打击,数量下降了约1/4,按照2010第一季度数据计算,经常项目会有一定的回升甚至反弹与经常项目差额的减少相比,2009年的资本项目却有了极大的增长,依据2010年一季度的数据计算,资本项目差额却会减少很多,其中,直接投资除了在2005年汇率改革前后有很大波动外,在2007年以前总体是增长,在2008年有所下降,但在2009年暴增,2010年第一季度都将要达到2009年全年的一半,可以预计这一年也将会增长。在这里有一个特点就是外商对华投资差额在持续减少,而我国外对投资一直是个负数,但数值在2008年之前一直是变小的,在2008年之后数值则在增大,而其他的证券投资差额和其他投资差额也都在2008年发生了根本的转折,这也就是说在这一年,中国的外汇需求和供给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中国对外汇需求的增多和外汇供给的减少逐步使得中国的外汇供求更趋于平衡,但是总体的交易数量却在不断增长。

图1中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个人的外汇支出在不断增长,其中在2009年增长额最大,从约250亿美元直接上涨到将近400亿美元。相比较而言,个人的外汇收入在2008年之前在不断增长之后,在2009年有所下跌,这造成了个人外汇收支顺差在2009年与2008年相比迅速下降,从更长时间看,中国总体的外汇收入在2009年更是经历了历史性的拐点。

2000-2009年中国的外汇收入

图1 2006一2009年个人外汇收支情况(单位:亿美元)1

2、外汇供求变化对外汇经营银行的影响

金融危机之后,外汇经营银行要面临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汇率波动造成了经营风险,这是外汇经营银行自身要面临的问题。商业银行经营的外汇业务由于汇率波动更加频繁,主权国国家的政治因素也会对汇率产生较大影响,因而使得外汇业务的风险增加。

另一方面,对商业银行外汇业务监管的问题。在本次金融危机中中国所受到的损失较小,恢复更快,而中国的经济实力也在不断提升,人民币升值预期明显,加之各国在救市过程中,通过货币政策向社会释放了大量的流动性,这些流动性中的一部分未进入实体经济领域,成就大批流动资金,大规模热钱形成,这些以追求短期套利为目的的流动资本如果进入中国的话会对中国的金融市场产生剧烈的影响,其一进一出会使中国积累的财富大量外流,经济动荡加剧。但这里有一

1来源:中国外汇管理局《中国国际收支报告》

个问题是,商业银行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业组织,获得海外资金进行放贷或投资能够获得一定的利润,但如果将来这些流动资本撤出的话也会使商业银行的经营面临一定的风险。这样,不仅要求商业很行审时度势,为民族经济负责,为自身经济负责,而且要求中央银行加大对这些经营项目的监管,并保证对外汇业务管理的相关标准得以严格的实施。

在大约90年代以前,中国的外汇业务由中央银行统一经营,在90年代的时候,外汇经营业务逐步扩展到其他商业银行,外汇经营业务放宽,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参与进来。汇率的波动带来盈利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此外,由于各国走出金融危机的步调不一致,有的总体己经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有的却相对较慢,而有的走出危机的国家却又陷入了主权债务危机,这使得与这些国家有业务往来的外汇业务风险前所未有的增大。从外汇市场主体上来说,外汇市场主要主体包括中央银行、股份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经批准的外资金融机构以及少量资信较高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但是许多中介机构甚至都没有外币兑换资格,这就造成了我国的外汇市场交易主体单一、交易产品品种单一、交易产品方式单一等。在应对此次金融危机的时候,也有很多的不足被暴露出来,这对外汇经营银行来说,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交易的自由性,许多应有的作用得不到发挥。

(二)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与“篮子货币”的调整

根据中国的汇率形成机制: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的盯住汇率政策。参考一篮子货币表明,篮子货币中外币的变化会影

响到本币的汇率,同时也会与外汇供求,进而产生相互影响。在金融危机之后,篮子货币中的币种的特征和稳定性发生了变化,在此基础上参考一篮子货币的内部的币种也应做出相应的变化才能适应金融危机后的时代需要。

从2005年“汇改”规定参考“一篮子货币”,但在实际操作中,中国人民银行并没公布一揽子货币所包含的比重及其各自权重,也没有明确说明汇率水平“合理均衡”的确切含义以及“基本平衡”的明确意义。因而可以说,“参考一篮子货币”实际上与“黑箱操作”更加相似。这种操作方式一方面避免了使投资者获得稳定明确的预期,另一方面,也使得央行的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有了更大的可选空间,使其政策选择更加自由。这也造成了实际分析货币权重的时候回出现盲目性,但是我们仍旧可以根据经济危机后经济形势的变化从定性上大致了解货币权重的变化。

就总体情况来说,在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的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并没有受到严重的冲击,而是在危机之后短暂的衰退中逐步恢复过来。其原因一方面是美国本身市场经济的发达程度决定了其自身有着很强的恢复能力,另一方面,美国的金融体系和财政体系给予了金融业巨大的支持。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是美国乃至世界经济政策的中心,美国财政部除了掌管国内财政、对国内政策进行调整外,还利用美国的经济影响力对世界经济政策施加影响,美国财长和美联储主席合力对金融业进行救治是美国较快从危机中走出来。

(三)央行汇率政策调整及其对汇制的影响

在金融危机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各国的都制定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促进经济形势的好转,在2008年10月份,美国7000亿美元救市方案在国会获得通过,实行低利率,购买有毒资产等等,欧洲在2008年10月份也通过了2万亿美元的救市计划,中国更是有我们所熟悉的4万亿人民币投资,货币政策也是以低利率和低存款准备金率为基调宽松的。这一时期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促进经济的增长,促进经济尽快走出低谷。但是在金融危机趋于平复的后危机时代,情况却有显著的不同。前述的这些救市资金进入市场以后,造成了巨大的流动性,如果没有实体经济的发展,最终将形成流动资产,投入到证券、房地产等产业势必造成资产价格的上涨,甚至形成严重的资产泡沫,而商品的价格会总体的有所上涨,因为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并没有增加而依托于这些实物商品的货币却增加了。这些情况在中国经济中已经有所体现,例如大蒜、绿豆等农产品都有所上涨,通货膨胀的风险一直都存在且在加大。在开放经济中,货币政策的效果往往会受到其他国家货币和财政政策的影响。作为中央银行,在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加强对外国资本流入的监管,这与前述的商业银行面临的问题有很大关系,即对外汇市场的监管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

(四)危机对汇率弹性的新要求

一国在对外经济交流过程中,货币政策独立性和汇率政策必然受国际经济形势变动的影响。在我国的对外开放中,汇率水平直接影响到单个经济体所持有财富的净值,使经济个体受到影响,进而使总体的宏观经济受到较大影响。与国外经济联系的加强使中国经济获得了

较大的利益的同时也面临较大的风险,国际经济环境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使国内经济受到直接影响。在危机中破产的国外公司,特别是是美国的大公司都与中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这对我国的资金链条产生了很大冲击。为了避免这种冲击,可采用的政策包含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挤出危机对国内资金链的冲击,另一种是采用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外加坚定的汇率对抗政策来减少危机带来的冲击。但是在危机存在的情况下,经济个体的国内外融资都将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应该增强汇率的浮动弹性使得国内外经济交流更加顺畅。

当前的人民币汇率管理制度相当严格,在金融市场开放和金融深化的条件下,市场供求关系无从体现。而且这种汇率制度压缩了企业和银行进行风险规避的策略选择空间,为了保证风险的最小化,需要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进行必要的干预。但是在当前形势下,汇率不仅仅反映了一国贸易收支状况,从更宏观层面理解,汇率也对国际收支、国内物价和就业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调控应当以货币市场的需求为基础。在以前很长时间人民币汇率是基本稳定的,市场需求基本不体现在汇率波动中,虽然是“有管理的浮动”的汇率制度,实际上浮动范围相当狭窄。因此说,这种由“管理”造成的缺乏“浮动”并没有真正体现市场的需求与供给状况。同时中国的经济来力也在逐步增强,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中国的对外开放能力也在逐步增强,而金融危机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就历史经验来说,金融危机也使得许多国家从原有的固定汇率制

度转向浮动汇率制度。虽然说浮动汇率与浮动汇率制度还存在诸多争议,但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汇率制度增加了汇率弹性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五、总结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面临的内外问题对人民币汇率制度产生了这样那样的影响。为了适应已经变化了的国际环境,作为对外经济联系桥梁的汇率制度要有所作为,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具体来讲,汇率制度的改革分成几个方面:首先,对外汇交易与外汇市场的改革,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汇率形成机制离不开运行良好的外汇市场,只有在健全的汇率市场上,外汇的供给者和需求者才能反映出外汇的供需状况,使得汇率的浮动能够自行调节经济;其次,对浮动水平与弹性的改革,中国会随着资本项目的逐步可兑换必然会走向浮动汇率制度,从国际经验来看,浮动汇率也是一个更稳定的状态。最后,对汇率制度进行根本改革的同时也进行相应的配套改革才能使改革后的汇率制度更适合市场的需要。要加强利率的市场化改革,建立必要的汇率监测机制,完善外汇和金融市场的法律规章。

参考文献

[1]沈国兵.汇率制度的选择:文献综述.世界经济,2003.

[2]黄薇,任若恩.主流汇率制度分类方法及相关争论.国际金融研究,2010.

[3]易纲.汇率制度的选择.金融研究,2002.

[4]张志超.汇率制度理论的新发展:文献综述.世界经济,2002.

[5]王曦,朱洁瑜.汇率制度选择的国际经验与中国应用.世界经济,2008.

[6]金永军,陈柳钦.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评述.国际金融研究,2006.

[7]刘晓辉,范从来.汇率制度选择及其标准的演变.世界经济,2007.

[8]陈晓光.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与启示.辽宁经济,2009.

[9]卢万青,张伦军.美国金融危机后的国际货币体系重构.华东经济管理,2010.

[10]齐琦部.论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金融研究,2004.

亚洲金融危机以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

亚洲金融危机以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 20132182 13数学1班韩荀 1997年7月,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拉开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序幕。在亚洲大部分国家都过分依赖于世界市场的经济形态下,由于美国为了自身经济利益和政策以及一些国际投机商的行为,使得当时发展势头迅猛的亚洲经济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而中国由于对资本性项目的严格管制,国际短期资本流入的情况并不多见,成为中国能够成功抵御亚洲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在亚洲金融危机席卷各国的时候,中国在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的同时,采取努力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保持了国内经济的健康和稳定增长,对缓解亚洲经济紧张形势、带动亚洲经济复苏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国虽然在亚洲金融危机遭受巨大冲击,但中国通过一系列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使得经济逐渐走向复苏。我国首先采取了扩大国内需求,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经济政策。具体措施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以支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的增长。同时中共中央发出了指导性文件,强调要调整投资计划,扩大投资规模。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幅度由原来的10%调整到15%以上,集中力量建设铁路、公路、通讯、环保、农林水利等基础设施,同时加大投资力度和扩大投资领域。我国实行扩张型财政政策与扩张型货币政策,以增加个人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从而达到增加产出和促进就业的目的。中央银行一边下调存款准备金,仅98年一年就下调了5个百分点,从13%降至8%;另一边,降低银行利率,在98年至03年期间,利率一连降了九次。不仅如此,为刺激消费,1999年起央行又推出消费信贷,鼓励人们购房买车,同时还加大了出口信贷力度,扩大出口。 我国政府为了稳定人民币的汇率,中国人民银行对外汇市场进行有力的干预,在一系列的宏观经济政策下中国的经济开始增长。然而,2006年12月,按年计算的CPI已上升至2.80%,我国出现通货膨胀加速的苗头。政府为降低固定资产投资率、抑制房地产泡沫、维持价格稳定,国家开始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一方面,紧缩的货币政策意味着较高的利率,而较高的利率则意味着资本流入和人民币升值压力;另一方面,为了维持人民币的稳定与紧缩货币政策,中国人民银行不得不实施大规模冲销操作,使得央行持有国债面临枯竭的局面。 中国人民银行从2003年开始已经8次提高法定准备金率,以减轻冲销的负担。通过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冻结了大量流动性。2003年以来,面对经济中出

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经济发展方向探讨解读

摘要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给世界各国的经济体系造成了一系列的影响,而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更加直接且深远。由于各国都在进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各国的经济政策都很及时有力,防止了大萧条的出现。全球经济从崩溃边缘走了出来,金融危机肆意破坏经济的恶劣态势得到了有效控制,金融危机全球经济开始出现复苏性增长的时代已经来临,即全球正在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本文就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展开了探讨,从多方面分析国际发展形势及对中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为中国经济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关键词:中国经济;金融危机;经济增长方式;战略选择目录第一章前言 4 第二章“后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形势分析 5 2.1 全球经济在后金融危机时期的主要特征 5 2.2 后金融危机时期全球经济发展方向 6 第三章“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经济环境分析 7 3.1 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 7 3.2 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机遇 9 第四章“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 11 4.1 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经济增长模式发展方向 11 4.2 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方向 12 4.3 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经济增长点分析 14 参考文献 15 第一章前言 2007年3月13日,以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因濒临破产被纽约证券交易所停牌为标志,美国正式爆发了次贷危机。2008年9月15日,拥有158年历史的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公司宣布破产,美国的次贷危机迅速演变成一场来势凶猛的金融风暴。以此为标志,二战后最严重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随即揭开序幕。此次国际金融危机,被认为是1930年经济大萧条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危机,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了20世纪30年代的那场危机,给世界各国的经济体系都带来了一系列影响。此次危机改变了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几十年来,美国消费者一直是全球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但这场危机抑制了债台高筑的美国人的消费,世界开始寻找替代者。自2008年9月下旬开始,世界各国政府通力合作,采取了史无前例的措施对市场进行积极且行之有效的干预。各国政府纷纷采取了各种救市措施,这些措施也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稳定和刺激经济的作用。金融危机过后全球经济格局会有较大变化,美国所占比重将大体维持不变,欧洲和日本所占比重会下降,而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经济体所占的比重将有

人民币汇率发展趋势及发挥的作用

人民币汇率发展趋势及发挥的作用 一、人民币对国际货币的发展及推进策略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推进两年多来,产生了以进口结算为主的现象和境内外套利等问题,学界与实业界出现了一些争论。我们近期在实证分析基础上,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路线提出顶层设计意见,也算是加入这场讨论。我们的基本思路是,在国际金融环境不稳定、国内经济金融体制尚未理顺的情况下,人民币国际化需要采取前期稳健创造需求、后期激进释放供给的推进策略。 (一)为什么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的核心利益是通过国际商品和金融市场计价功能的发挥,中国可以有效消除绝大部分的汇率波动风险,赢得全面的国际竞争优势和主动权。目前,中国已经具备人民币国际化的基本条件,相对欠缺的是进口需求的增长和资本账户的开放。 首先我们要问,中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核心利益是什么?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化的一个非常不利的因素,是本国在国际市场的贸易和金融交易大都用外币而非本币计价,从而国际汇率的大幅度波动可能使本国经济遭受巨大伤害。典型案例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和本世纪的美元储备资产贬值。 1997年,泰国在美元持续升值造成贸易赤字和外汇储备枯竭的情况下,放弃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泰铢兑美元汇率从25泰铢贬为52泰铢。持有美元外债的商业银行因本币债务负担翻倍而纷纷陷入破产,引发了扩散至多国的混合金融危机。与上

世纪不同的是,本世纪美元出现持续贬值,一些国家虽然赢得了出口和经济的高速增长,但是大规模积累的美元储备资产遭遇了重大的购买力损失,美元针对16种大宗商品的购买力本世纪以来已贬值75.6%。为防范危机而大规模积累美元储备的亚洲发展中国家,再次受到了不小的伤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需要通过国际社会约束国际汇率波动来维护,中国则完全可以通过人民币国际化一劳永逸地摆脱这种被动的局面。 人民币国际化的核心利益就是通过国际商品和金融市场计价功能的发挥,中国居民、企业和政府可以一劳永逸地消除绝大部分的汇率波动风险,赢得全面的国际竞争优势和主动权。相比较,一国货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铸币税不能简单理解为国家利益。因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国际货币发行的铸币税对应的是发行国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的义务或责任。比如,今天美国如果只想从美元发行中获得好处而不想承担国际责任,那么美元本位制离其崩溃之日也就不远了。这是战略层面需要澄清的一个问题。 那么,货币国际化进程的决定因素有哪些?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是否已成熟?我们认为,以GDP和进出口总量表示的经济与贸易规模是货币国际化的首要决定因素;汇率稳定至关重要,国际货币的核心功能是计价,其自身价值的稳定是重要的前提条件;进口增长、货币升值、实际正利率和资本账户开放度,对提升一国货币的国际化程度有积极意义;在位货币惯性十分重要,货币的国际化有网络外部性效应,使用的范围越大,使用的人越多,就越便利,从而也会有更多的人使用,因此制定人民币国际化推进策略时需要重视如何打破美元网络外部性的问题。

金融危机下企业如何规避汇率风险

金融危机下企业如何规避汇率风险 近期,在美国华尔街金融风暴影响下,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的央行陆续向金融体系注资,各国正在极力采取措施防止经济走弱。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由于出口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量,国际金融变化对中国出口影响深远。; 目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出口主要面临两方面风险,一是在金融危机可能蔓延至实体经济的风险下,我国外需持续减弱的风险,二是汇率波动加剧的风险。; 我国出口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强; 自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外部需求放缓就成为影响我国出口的原因之一,特别是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长放缓迹象明显,主要出口目的地欧、美、日等需求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影响了企业出口。中国人民银行此前的一份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企业认为国际市场需求变化是影响企业出口的最主要因素。; 今年前8个月,我国出口9376.9亿美元,增长22.4%,增速有所放缓,累计贸易顺差1519.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6.2%,净减少100.8亿美元。;

不过,由于此前美国经济出现问题的领域尚局限在金融和房地产行业,因此对外需主要是产生间接影响。但最近美国金融风暴加剧了人们对衰退扩散至实体经济的担忧,我国出口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强。; “对金融风暴可能对美国经济的进一步打击要给予充分考虑和高度关注,如果美国经济走弱,将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世界经济走弱,因此要关注美国经济走弱对我国出口的抑制作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评价说。; 就当前国际经济环境来看,外需减弱问题可能不会在短期结束。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预计,外需减弱将在明年继续影响我国出口行业。; 努力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今年以来,面对外需减弱和前期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加快给出口行业带来的冲击,我国在财政政策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宣布自8月1日起调整部分纺织品、服装等商品的出口退税率,这也是我国自2006年下调企业出口退税率以来的首次回调。;

金融危机来临时各方的应对措施列举

金融危机来临时各方的应对措施列举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国政府针对金融危机先后采取的具体应对措施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 金融危机应对措施1、注入流动性 为缓解金融市场流动性紧张问题,各国央行纷纷向金融市场注人流动性。自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欧美日等各国央行一直都在不断地向金融市场注资。自2008年9月以来,这种注资的规模和范围更加扩大,反应更为迅速。仅以雷曼申请破产的一周为例,美国、欧洲央行、英国、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印度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当局共计向流动性紧张的金融市场紧急注入4960多亿美元。 金融危机应对措施2、金融机构国有化 为了防止危机进一步扩散,对已经陷入或面临破产境地的金融机构,政府出面接管实行国有化。自2008年9月以来,美国已先后接管了受金融危机影响而陷入困境的全美最大的两家住房抵押贷款融资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美联储还通过向陷入困境的AIG 提供850亿美元紧急贷款,持有了AIG79.9%的股份。在欧洲,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凭j 国政府为挽救陷入困境的富通集团达成协议,分别出资40亿、47亿和25亿欧元,购买富通集团在各自国家分支机构49%的股份。英国政府接管了陷人困境的最大住房抵押贷款机构——布拉德福德宾利银行。周正业老师,领导力管理专家,团队建设专家。南京师大文学学士、法学硕士。上海交大客座教授,历任美资跨国公司高级经理。欧洲最大培训公司合作讲师。现任天下伐谋咨询公司高级合伙人、营销学院执行院长。德国政府对濒临破产的德国第二大商业地产借贷机构——德国地产融资抵押银行提供贷款保证。冰岛政府为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将该国前三大银行全部收归国有。乌克兰央行接管乌工业投资银行。此外,各国还纷纷推出了各自的金融机构国有化计划。例如,英国政府宣布了一项核心为国有化的银行救援案。英国政府将动用总额500亿英镑的“银行资本调整基金”,向英国各大商业银行注资。法国、意大利和俄罗斯也都有相似的国有化计划。 金融危机应对措施3、降低官方利率 为了降低借贷成本,缓解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冲击,各国央行纷纷降息。2008年9月份澳大利亚央行7年来首次降息25个基点。10月7日,澳大利亚央行进一步大幅减息100个基点,是其继1992年经济萧条以来的最大降幅。全球央行降息序幕由此拉开。10月8日,全球包括美国、欧洲、英国、加拿大、瑞典和瑞士央行在内的七大央行同时宣布降息,降息幅度高达50个基点。这些央行减息均为“非常规”减息,因为减息均未在央行例行会}义期

金融危机对中国就业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中国就业的影响 孙建信息与计算科学信计1 38号 摘要2008年由美国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不仅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冲击,而且使中国社会稳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金融危机向社会蔓延,要经过一系列传导和反向传导过程。在此过程中,失业,城市迅速发展是经济危机导向社会危机的传导机制。维护社会稳定,必须解决失业城市迅速发展问题,而在金融危机时期解决就业城市迅速发展问题,必须将短期应急和长远战略综合起来寻找对策。因此,保持经济增长、促进劳资合作、发展社区服务、推动科技创新、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金融危机城市就业 引言: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美林"委身"美银、AIG告急等一系列突如其来 的"变故"使得世界各国都为美国金融危机而震惊。当前的世界金融危机不仅波及面广,影响度深,更严重的是目前仍处在不确定的动荡之中。此次金融危机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并迅速演变为世界性的金融危机,这个过程发展之快,数量之大,影响之巨,可以说是人们始料不及的,它不仅波及到了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同时对部分新兴的发展中国家也有巨大的影响。在我国,经济发展同样出现了困顿的局面,金融危机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经济、社会、产业、市场和消费趋势,特别是抗风险能力差的中小企业,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而IT业更是不断传出公司裁员、倒闭的消息……由此也就必然对就业特别是对应届毕业生的就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针对这次金融危机,政府和学校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来缓解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但收效却不尽如人意。 一、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影响 1金融危机对城市就业的影响。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就业影响初现端倪。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已经演化为全球经济危机,这次危机冲击的广度、深度及其严重性值得高度重视。随着全球协调采取措施减轻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但走出这次危机冲击所产生的经济周期至少需要2-3年时间,甚至更长。受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和外商投资的影响,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和就业不可避免受到冲击。农民工和大学毕业生等青年劳动者是受影响最严重的就业群体。同时,外贸形势的变化使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城市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被迫在更大范围内进行,由此引起城市结构性失业人数进一步上升,城市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面临大量职工就业与再就业的沉重压力。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全国88个城市收集的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我们看到,劳动力市场求人倍率(岗位供给数与岗位需求数之比)从2001年的0.75大幅度逐年回升,并持续到2007年的0.98。但是,到2008年的第四季度,求人倍率急剧下降到0.85,系2002年以来的最低点。可见,中国实体经济增长显著减缓的后果,主要表现为就业增长的减速,以及失业率的上升。首先遭受冲击的是东部沿海城市出口企业和产业部门就业。2007年,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总量占全国经济比重60%左右,出口比重占91%。而且,2001年以来出口高速增长,也主要来自东部地区。这样,在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和金融危机等多重影响冲击下,东部地区的出口企业和产业部门就最容易受到影响。以广东省为例,它的经济总量占全国1/10以上,出口占全国的1/3。由于它的外向型程度高,加工贸易企业占制造业很大比例,企业的利润率很薄,在人民币升值和金融危机等因素作用下,广东加工贸易企业拉动的新增就业人数从2005年的76万人下降到

08年金融危机后美元分析

金融危机后的美元霸权与美元走势 自19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国际货币体系进入了所谓的“牙买加体系”。由于在该体系中,美元扮演着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的角色,因此该体系也被称为美元本位制。美元本位制的独特之处在于,尽管美元并未与任何实物资产挂钩(例如黄金或者商品篮),但其他国家依然对美元币值保持着高度信心,这或许是其他国家对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规则能够维持较低的国内通胀率有信心。然而,正是因为美元的发行没有任何实物资产的约束,在牙买加体系中,周期性的美元超发、全球流动性过剩与资产价格泡沫就成为常态。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国际收支失衡问题日益凸显。全球国际收支失衡与美元本位制有着密切的关联。作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国家,美国获得大量实体商品与资源的注入,通过经常账户赤字输出美元。由于国际货币体系的外围国家并未完全花掉出口收入,而是以外汇储备的形式将出口收入储存起来。这就导致外围国家持有的美元通过购买美元资产(主要是美国国债)的方式回流美国。换句话说,在第一重循环里,美国用美元换来实体商品与资源。在第二重循环里,美国用美元金融资产换回美元。以上双重循环意味着美国利用金融产品换回实体商品与资源,同时能够把美元数量维持在比较稳定的水平。美国获得了征收铸币税以及避免恶性通胀的双重好处。 持续的经常账户赤字导致美国净对外负债不断上升。一般而言,投资者对美国净对外负债与GDP之比的承受能力是有限度的。一旦这比率超过一个阚值(例如100%),投资者将对美国偿还外债的能力产生怀疑,从而拒绝继续对美国提供融资。因此美国不得不通过美元贬值来降低贸易赤字以及净对外负债规模。在次贷危机爆发前,经济学家们都对未来美国经常账户的可持续性忧心忡忡,认为未来的美元大幅贬值将引发全球国际收支危机。 除了鲁比尼这样的“末日博士”之外,很少有人能够想象,危机会以美国次贷危机的形式爆发出来。问题并没有出在美元贬值上,而是出在美国金融产品的质量上。随着房价下降与利率上升,建立在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基础上的若干衍生产品(例如MBS、CDO和CDS)的违约率上升、信用等级下调、市场价值瞬间蒸发。美国金融市场的危机不仅蔓延到全球金融市场,而且拖垮了全球实体经济。美国政府出台的极其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尽管在稳定金融市场与提振实体经济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然而却给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埋下了若干不确定性。财政政策方面,美国政府的巨额开支造成财政赤字高居不下。2009财年的联邦财政赤字高达1.84万亿美元,约为GDP的12%。这远高于3000-4000亿美元的历史平均水平(约为GDP 的2-3%)。美国政府不得不通过大量增发国债来为财政赤字融资。问题在于,当东亚国家和石油出口国的出口收入下降导致外汇储备累积速度放慢,当美国居民投资者在次贷危机中损失了13万亿美元的金融财富,当美国机构投资者开始重新追逐风险,美国国债市场可能出现持续的供过于求的局面,这意味着美国国债的市场价值未来可能显著下滑。美国国债的潜在风险,使其对外围国家的吸引力下降,这就意味着美元霸权的基础受到削弱。 货币政策方面,美联储的定量宽松政策导致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由危机前的8000亿美元左右飙升至目前的2.2万亿美元左右。在负债方,增长最快的是金融机构的超额准备金。一旦美国金融市场回暖、实体经济反弹,而美联储出于维稳考虑而未能及时实施退出策略,那么这些银行准备金将在旦夕之间转变为广义货币和信贷,这意味着潜在的通货膨胀与美元贬值难以避免。美元贬值的潜在风险,使得外围国家持有美元资产的动机下降,美元霸权的基础被进一步削弱。 为了维持美元霸权,美国政府目前的主要任务是防止美元汇率大跌,从而永久性地损害外围投资者的信心。为了防止美元汇率大跌,美国政府就必须一方面及时实施退出策略,另一方面将经常账户赤字维持在可控范围内。目前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已经由2007年的6%以上下降到目前4%左右。推动经常账户赤字缩小的主要是美国居民储蓄率的上升,该指标已经由危机前的负值上升至目前的6%左右,并且可能继续上调。然而,一方面美国居民储蓄率

后金融危机时期金融教育模式变革

后金融危机时期金融教育模式变革 曾几何时,金融学课堂上《美国老太太和中国老太太》的寓言故事被奉为经典案例,它讲述美国老太太在年轻时通过贷款不仅提前享受了房子,而且临终时也可以将房子传给自己的子女;而中国老太太拼命攒钱到老时由于货币贬值、房价上涨原因不一定买得起房子,而且重要的是她一辈子也没住上好房子,这个案例足以佐证美国金融高度发展促进消费、提高国民生活质量。然而2007年开始的美国金融危机打破了美国金融神话,并逐渐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反思这次金融危机的原因,除了美联储货币政策失误、金融监管不到位、全球流动性泛滥等因素外,华尔街金融精英们所谓的金融创新也直接导致了危机的蔓延与升级,而这些金融精英们大多来自美国有名的商学院,受过正统的金融教育,可以说美国金融教育与金融业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某种意义上说美国金融教育存在的缺陷对这次金融危机具有不可逃避的责任,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长期以来奉为经典的美国金融教育模式、理念重新审视,为中国金融教育培养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金融危机背后美国金融教育的弊端 1.金融职业道德教育的弱化美国金融危机中金融家们毫无节制的逐利贪婪本性暴露无遗,他们为了能够获得短期盈利和薪酬,甘愿冒极大的风险,甚至采取欺骗投资者的手段,早就将职业道德和操守抛之脑后,然而这种自利性行为带来的后果却由股东、债券持有人甚至是纳税人来承担。在奉行自由主义思想的政府监管下,金融家的这种不负责行为得不到有效地控制和监督,最终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而作为培养金融从业人员的美国教育界长期以来奉行金钱至上、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下必然导致学生未来从事金融行业时缺乏诚信、合规、尽职的职业价值理念。 2.金融理论和研究方法存在重大缺陷首先,金融理论基础存在重大缺失。西方金融的理论基础是新自由主义,即反对政府干预市场、主张依靠市场、充分明确产权责任,尽可能地将企业交给最合适的人管理,以保证经济以最大的效率稳健地发展。然而市场的力量不是万能的,其负面效应更是不能忽视。在经济金融化、虚拟化的背景下,自由市场的自发性和盲目性进一步加剧,金融资本的逐利本性在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依托下更是如虎添翼,得以不断放大,

电大作业汇率调查人民币汇率变化分析人民币短期汇率走势及其影响

电大作业汇率调查人民币汇率变化分析人民币短期汇率走势及其影响

问题: 调查一月内人民币汇率变化,分析人民币短期汇率走势及其影响。学习者提交一份一月内汇率变化数据表(限任一自然月),并三言两语概括汇率走势。 答: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人民币兑各币种中间价月平均汇率 2 4 6 8 10 12 9月7月5月3月1月

美元港元百日元欧元英镑 汇率亦称“外汇行市或汇价”。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由于世界各国货币的名称不同,币值不一,因此一国货币对其它国家的货币要规定一个兑换率,即汇率。而人民币汇率就是人民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7月21日,人民银行突然宣布,经国务院批准,人民币汇率改为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改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变相升值2%,而且不再与美元挂钩。中国人民银行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格。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仍在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千分之三的幅度内浮动,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的交易价在人民银行公布的该货币交易中间价上下一定幅度内浮动。人民币汇率一篮子机制就是综合考虑在中国对外贸易、外债(付息)、外商直接投资(分红)等外经贸活动占较大比重的主要国家、地区及其货币,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并分别赋予其在篮子中相应的权重。具体来说,美元、欧元、日元、韩元等自然成为主要的篮子货币。另外,由于新加坡、英国、马来西亚、俄罗斯、澳大利亚、泰国、加拿大等国与中国的贸易比重也较大,它们的货币对人民币汇率也很重要。 从图表中我们看到总体相对稳定的汇率除了人民币汇率单方向升值和贬值的选择以外, 保持相对稳定,也是当前汇率变动的一种选择,很可能也是在当前动荡的国

国际清算银行金融危机期间的汇率

国际清算银行金融危机期间的汇率 2018-8-31 摘要:2007-09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的汇率波动不同平常。与之前两次危机(1997-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1998年俄罗斯债务危机)不同的是,2018年许多危机中心以外的经济体的货币显现了大幅贬值。许多国家都显现了这种与危机相关的汇率波动的反向变化。显现这种情形的缘故可能有两个。第一,在最近的这次危机中,避险效应违抗了传统的与危机相关的资金流淌的典型模式。第二,利率差异是导致汇率在2018-09年期间显现上述变化的要紧缘故。这可能是阻碍汇率变化的决定性因素(如融资套利交易作用的增强)显现结构性变化所致。 关键词:金融危机,汇率波动,避险效应,利率差异 金融危机通常与汇率的大幅波动有关,这既反映了投资者避险意愿的增强,又反映了投资者对部分货币投资风险预期发生了变化。2007-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也不例外。 之前有关当前危机中汇率波动的研究要紧集中在美元不同平常和意外的升值咨询题上(McCauley and McGuire (2018), McGuire and von Peter (2018))。本文将分析该咨询题的另一方面,重点研究大量新兴经济体和小型发达经济体货币兑三种要紧货币(日圆、瑞士法郎和美元)汇率的波动情形。 在本轮危机期间,许多并非危机中心的经济体的货币都显现了大幅贬值。汇率的这种波动状况在大约一年的时刻里发生了逆转。与1997-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1998年中期的俄罗斯债务危机相比较,上述两种情形都专门突出。我们将着重分析形成这种局面的两个缘故。第一,本轮危机中避险资金的流淌违抗了与危机相关的资金流淌的典型模式:即资金不是流出危机中心国,而是流入这些国家。第二,利差在讲明与危机相关的汇率波动方面发挥了比以往更大的作用。过去15年间融资套利交易的不断活跃可能是利差作用增大的缘故之一。如若如此,那么阻碍危机前后汇率波动的缘故可能差不多发生了较为全然的变化。 三次危机的比较 1997-98年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8月俄罗斯债务危机和2007-09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均相伴着汇率的大幅波动。 因此,前两次危机与当前危机在专门多方面都存在差异,如危机爆发的起源、是否相伴货币危机以及传染的范畴。前两次危机爆发于新兴经济体,而当前危机的中心是美国的银行体系。亚洲金融危机和俄罗斯债务危机均由投机所引发,许多经济体因此舍弃了固定浮动汇率制

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姓名:傅志强 学号:20110204398

2008年金融海啸虽然退潮,但危机余波未息,2011年美债困境与欧债危机再度拉响了后国际金融危机的红色警报。在我国“十二五”期间,国际环境异常复杂,宏观形式混沌不清,世人信心跌宕起伏,世界经济、金融、贸易格局发生变迁,各国发展参差不齐,世界新技术革命蓬勃兴起,国际能源资源价格持续大幅上涨、高位波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再度兴起,发展具有高度不确定性。“以转型促发展”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主线的新形势,全国各地特别是沿海地区都在适时调整思路政策,全新筹划经济社会发展蓝图,以催生新一轮产业变革,孕育新一轮技术突破,创造新一轮发展需求。 1. 后国际金融危机 一、概述 所谓后金融危机时代,是指2008 年美国次贷危机后,全球经济触底、回升直至下一轮增长周期到来前的一段时间区间,可能是两年、三年或者八年、十年甚至更久。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一个地区企业的发展水平,决定了该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当前,我国企业的发展到了一个关键点,一方面国内外经济发展进入调整期,市场需求大幅萎缩;另一方面由于普遍经济刺激计划后出现的全球性产能过剩,企业生存压力空前增大,形势非常严峻,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很有可能在即将来临的下一个经济增长周期中被市场所淘汰。 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六大趋势特征 第一,世界经济逐步进入复苏轨道。当前美国、欧盟、日本三大

经济体先后逐步复苏,2009年四季度,美国、欧元区、日本经济分别环比(比上一季度)增长1.4%、0.1%和1.1%。2010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5.01%,其中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率为2.968%,新兴市场为7.253%,亚洲发展中国家为9.53%。本轮世界经济复苏主要是依靠新兴市场 拉动的,而且未来很长时间内将维持这一现状。2011年世界经济实 际增长了3.3%。世银同时表示,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已经从金融危机中脱离出来开始了新的发展道路。而欧洲的金融形势却不容乐观。 第二,世界经济、金融、贸易格局发生变迁。特别是以中国为代 表的新兴经济体在危机中强势崛起,在国际上的话语权逐渐增强。2009年中国出口总额超过德国居全球第一,上海证券市场交易额居 全球第三;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1年中国GDP增速有所放缓,但仍高于市场预期。其中,“三驾马车”的变化令人关注。统计显示,资本形成总额对GDP增长 的贡献率是54.2%,消费是51.6%,而净出口是-5.8%。从数据看,投资仍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第三,世界新技术革命蓬勃兴起。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美国、德国、英国、日本、俄罗斯等均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开展新能 源革命,努力抢占经济和科技制高点。新能源、节能环保、信息产业 将成为引领全球新一轮产业升级的主导产业。 第四,国际能源资源价格持续大幅上涨、高位波动。石油、黄金、铜、棉花等大宗商品价格均涨至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高点。当前,各国宽松货币政策退出仍然有待时日,国际流动性过剩现象还将持续,

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和采取的政策

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 一.金融危机的前世今生 含义: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The Financial) ,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类型: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次贷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美国金融危机的演变过程:从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华尔街风暴,最终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个过程发展之快,数量之大,影响之巨,可以说是人们始料不及的。大体上说,可以划成三个阶段:一是债务危机,借了住房贷款人,不能按时还本付息引起的问题。第二个阶段是流动性的危机。这些金融机构由于债务危机导致的一些有关金融机构不能够及时有一个足够的流动性对付债权人变现的要求。第三个阶段,信用危机。就是说,人们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金融活动产生怀疑,造成这样的危机。 二: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 从2007年上半年开始,美国抵押贷款风险开始浮出水面,随后,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并迅速席卷整个世界,成为全球性金融危机。 关于对我国的影响大致如下: 第一,次贷危机主要影响我国出口。次贷危机引起美国经济及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而这其中最主要是对出口的影响。2007年,由于美国和欧洲的进口需求疲软,我国月度出口增长率已从2007年2月的51.6%下降至12月的21.7%。美国次贷危机造成我国出口增长下降,一方面将引起我国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放缓,同时,由于我国经济增长放缓,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小于劳动力的供给,将使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增加。 其次,我国将面临经济增长趋缓和严峻就业形势的双重压力。我国已经截止到目前我国CPI已连续两个月低于4% ,分别为10月4.0% ,11月2.4% ,而PPI为10月3.2% ,11月2% ,经济形势非常严峻,第三季度的GDP增长率只有9% ,11月份的工业企业的利润率只有4.9%,实体经济尤其是工业面临巨大压力。而大量的中小型加工企业的倒闭,也加剧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力量全面绽放(整理精校版)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力量全面绽放 素材汇编 0930 0732 “Change We Need(我们需要的变革)……”,奥巴马2015年的振臂一呼为气氛低迷的美国社会带来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 “重振增长”,夏季达沃斯年会2015年9月的振臂一呼,让1400余名与会者不约而同地寻找世界经济新的方向,重新定位自己在世界经济版图中的位置。 亚洲和中国 在达沃斯宴会厅的中央,有一个显眼位置,摆放着一台电脑、一个摄像头,由大会的一个工作人员专门负责,邀请穿梭其间的参会嘉宾、媒体人员、陪同人员乃至志愿者,对着摄像头说上几句观点看法。这并不是一个自我形象展示,而是论坛组委会特别准备的一个辩论,题目是《中国能否引领这一轮世界经济复苏》? “我们已经邀请了500多人参加讨论,大家非常热情踊跃,最集中的关键词就是‘亚洲’、‘中国’。”视频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在本次达沃斯论坛,亚洲力量、中国元素在不同时段的不同会场上反复地上演着,甚至连《中国绿色科技报告》和《2015全球竞争力报告》有关中国的结论,也落脚在“快速增长”上。 “今年中国的增长速度很可能达到9%,明年会达到10%,”波士顿咨询公司大中华区主席麦维德(David Michael)回答《中国经济周刊》提问时先用数字说话,“中国有着广大的消费者,中国政府采取了有力的措施,这些原因都在短期之内促使中国经济较快的恢复过来。所以,我认为这场危机对中国来说也许是个机遇,会催生出新的明星来。” “长久以来,我一直对中国经济抱有乐观的看法。”摩根士丹利亚洲区主席斯蒂芬·罗奇表示,“在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驾马车中,中国上半年的经济增长主要是靠投资这驾马车在拉动,而非消费拉动。如果中国能继续扩大13亿人的消费,逐步解决经济结构中的失衡问题,中国经济将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他还认为,目前中国需要通过结构调整使经济增长变得更均衡,这样中国的经济增长才能更具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其实早在伦敦举行的G20峰会前夕,美国《新闻周刊》曾出过一期特刊《为新世界书写规则》,专门刊登中国空调生产企业和印度的纺织厂的图片,暗示出全世界的经济势力正在朝新兴市场国家转移,特别是所谓的“金砖四国”,而中国和印度的作用和位置尤为突出。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2015-2015全球竞争力报告》(详见本刊9月7日出版的第35期封面报道),中

人民币汇率变化的影响因素及趋势分析

人民币汇率变化的影响因素及趋势分析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factors and trend of changes of RMB exchange rate 摘要:汇率作为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的中间载体,是微观金融市场的交易对象,同时它也是衡量某一个国家经济贸易的重要综合性价格指标,对国家在国际经济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国的经济和国际贸易取得重大发展,人民币汇率问题是当前的一个热点研究话题。本文旨在基于所学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和文献资料来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化的影响因素,以及探讨其变化趋势。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影响因素;变化趋势 Abstract:As the intermediate in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promo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exchange rate is the transaction object of micro financial market. Meanwhile, it is an important comprehensive price index to measure the economy and trade of one country, and plays a vital role i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ctivities for the country. With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integration, the economy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of China have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and the issue of RMB exchange rate becomes the hot topic at the present.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changes of RMB exchange rate on the basis of literature materials and relevant fundamental theories, and further probe the trend of changes. Key words: RMB exchange rate; influence factors; trend of changes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发展,各国之间在经济贸易上的往来也越来越频繁,从而也推进了国际经济和贸易的发展。汇率是国际经济贸易中的一个重要术语,因为作为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的中间载体,它是微观金融市场的交易对象,同时它也是衡量某一个国家经济贸易的重要综合性价格指标,对国家在国际经济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当下的中国,在国际经济贸易的地位也日趋上升,所以人民币汇率问题也就成为当前的一个热点研究话题。基于本学期所学外贸理论知识和文献资料,本文旨在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化的影响因素,以及探讨其变化趋势。 二、汇率的定义 汇率,亦称“外汇行市”或“汇价”,是国与国之间的货币比价,也可以说是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比价。通俗地说就是一国的货币可以兑换多少另一国的货

后金融危机时代给我国汇率的影响

专业:13级金融专硕学号:2013221010158 姓名:李倩芸后金融危机时代人民币汇率制度研究 摘要 人民币的汇率问题是近几年国际国内讨论的焦点和难题。2003年以来,国内外关于人民币升值的问题就一直争论不休,而且愈演愈烈。在当前世界经济在2008年金融危机过后的经济复苏过程中,关于人民币汇率的争论也一直没有停息。汇率制度是国家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合适恰当的汇率制度是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保证之一,如何选择一个适合的汇率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这一点出发,本文首先阐述了汇率及汇率制度的基本概念及汇率制度的分类,接着又分析了当前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构成及其特点,然后从多个方面分析了金融危机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影响,最后关于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进行了简要的小结。

一、引言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国际经济社会的秩序发生了很大变化,各 国间的经济实力对比发生了调整,为了维护本国利益,各国一方面对本国的经济政策和经济制度进行了调整,另一方面对与本国有紧密经济联系的经济体的政策提出一系列要求,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中国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对外经济联系重要杠杆的人民币汇率和人民币汇率制度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二、汇率与汇率制度 (一)汇率的概念 简单来说,汇率就是用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比率,如果把 一国货币看成一种特殊商品,用另一国货币去购买这种特殊商品,这 其中的交易价格就是汇率。由于各国的币种、币值不同,而在现实的国际贸易中又必须进行必要的货币交割,这就使得货币兑换成为必然需要,在国内市场中,产品的生产是在国内进行的,其成本是以本币计算的,而在国际交易中,必须与国外货币发生关系,或者是用外国货币表示本国商品价格,或者是用本国货币表示外国商品价格,而这时候 就需要用货币间的兑换比率进行换算以确定本国商品的价格和成本,这就使得汇率尤为重要,因为它的高低决定着本国商品的成本与价格,与本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有密切关系。 (二)汇率制度的概念 汇率制度是一国政府或货币当局在对本国汇率进行管理时形成的一系列规定。一般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l)汇率决定的原则和依据,

90年代以来的三大经济危机

90年代以来的三大经济危机 良时金融事业部:杨小强 文章摘要: 时间主要股市表现 第一次 90至92 年道琼斯:经历二次较大的调整: 第一次:1987年8月至10月,指数由最高的2722点跌至最低的1616点,跌幅38.98%。 第二次:1990年8月至10月,指数由2934.65下探到2365.1,跌幅17.4%。 日经:持续时间较长,跌幅较大 从1990年开年的最高的38915点跌至1992年8月18日的14309点,跌幅63.23%。 此后日经长期维持在22000与14000之间走箱体运动,直到1997年 第二次 97年6 月至98 年底恒生指数: 从1997年8月的最高16820点,到1998年8月6544点,下跌过程维持一年,跌幅达到61.1%。 日经指数: 从1997年6月的20879点至1998年10月的12788点,跌幅38.75%。 第三次 2000至 2002年道琼斯指数: 从2000年1月的11749.9跌倒2002年10月的7197点,跌幅达到38.74%。 日经指数 2000年4月从最高20327点开始,到2002年6月的7604点,跌幅62.59% 恒生指数 在2000年3月摸高18397点后,4月出现大跌,到03年4月份最低到达8338点,跌幅54.68% 进入1990年代以来,世界先继发生多次经济危机,除1990年的日本房产泡沫、1994-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以及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等涉及范围较广、影响较大的金融危机,还包括那些影响相对较小的金融动荡,这些震荡在巴西、阿根廷、俄罗斯等国一直没有停止。下面就其中影响最大的三次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第一次、1990年到1992年经济衰退 此期间发生了冷战后的第一次战争——海湾战争。1990年8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海湾战争发生在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是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

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内蒙古财经大学双学位学士论文 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作者 内容提要 大规模的金融危机在美国发生并蔓延到全世界发生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发展也造成了巨大损失,也对我国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对于今天的去全球经济一体化来说,由于美国造成的金融危机我国必须正视其问题,对其问题采取正确的措施来

解决全球金融危对我国造成的损失将金融危机中的危害转为利,使我国经济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这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状态下,迅速将金融界快速发展起来,并对金融影响也越来越大。然而面对不断爆发的金融危机与在金融发展中使人们对其备受关注。 关键词:金融危机债务汇率风险 Abstract A massive financial crisi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spread to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around the world, also caused huge loss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also caused huge loss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For today's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caused by the financial crisis, our country must face the problem of taking the right steps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on China's losses from the financial crisis harm to benefit, make our economy get better and faster developmen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to the outside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 in this state of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rapid will finance developed quickly, and the financial impac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big. However, in the face of the outbreak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and the financial development in to its attention. Key words:The financial crisis Debt Currency risk 目录 一、金融危机发展概况 (1) ㈠金融危机概述 (1) ㈡金融危机的原因与过程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