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章末综合检测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章末综合检测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章末综合检测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五章环境与发展

一、选择题

下图示意地理小组探究某环境问题的过程,甲、乙装置初始实验条件相同。读图,回答1~3题。

1.该实验探究的环境问题是( )

A.全球变暖B.酸雨危害

C.水土流失D.物种减少

2.甲装置实验条件不变,学生对乙装置的操作与观察到的现象对应正确的是( ) A.减小水量—b中的水比a中的浑浊

B.压实泥土—b中的水比a中的浑浊

C.加大坡度—b中的水比a中的清澈

D.铺设草皮—b中的水比a中的清澈

3.治理该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是( )

A.改善气候B.恢复植被

C.生态移民D.陡坡开荒

答案:1.C 2.D 3.B

随着生态环境建设,人工湿地越来越受到青睐。下图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小型人工湿地建设模式图。据此回答4~6题。

4.图中人工湿地的主要作用是( )

A.调节径流B.调节气候

C.美化环境D.净化水质

5.关于该人工湿地模式叙述正确的是( )

A.建造和运行费用高

B.易于维护,技术含量低

C.不适合大城市地区

D.可利用该系统发电

6.为更好地发挥该类人工湿地的主要作用,其最适合建在( )

A.养殖场附近B.化工厂附近

C.城市中心区D.自来水厂附近

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从进水管到出水管中间有水生植物,能够进行氮磷沉积,净化水质,故选D。第5题,该人工湿地模式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小型人工湿地建设,从进水管到出水管中间种植一些水生植物,运营模式简单,易于维护,技术含量低,故选B。第6题,该人工湿地模式主要是能够进行氮磷沉积,净化水质,为更好地发挥该类人工湿地的主要作用,其最适合建在污水中氮磷含量大的养殖场附近,故选A。

答案:4.D 5.B 6.A

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生态环境部和中科院共同编制完成的《中国生态功能区划》中,全国被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和216个生态功能区。结合我国“十二五”中规划的生态功能区(以保护林草、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等为主的区域)分布图,回答7~9题。

7.划分主体功能区的主要目的是( )

A.进一步了解区域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

B.引导人口有序流动

C.有计划地施加影响,使其趋于一致

D.划定区域的界限,明确区域的归属

8.关于主体功能区划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主体功能区之间具有较明显的差异性

B.主体功能区都是独立的空间单元,相互之间没有影响

C.主体功能区都具有一定的面积、范围和界线

D.每个主体功能区都具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9.对下列各组生态功能区自然环境共同点的描述,符合实际的是( )

A.a、b—草原广布、温差大

B.b、f—地表崎岖、降水少

C.c、e—光照充足、风沙大

D.d、g—气候湿润、林地多

答案:7.A 8.B 9.D

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雄安新区重点承接含企业总部、金融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在内的非首都功能。据此回答10~11题。

10.设立雄安新区的目的有( )

①扩大北京资源环境承载力

②调整京津冀城市布局

③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④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11.雄安新区的设立会带来大量人口迁入,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政治(政策)因素

B.社会文化因素

C.自然环境因素

D.经济因素

解析:第10题,设立雄安新区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经济结构

和空间结构,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因此②③④正确;扩大北京资源环境承载力不是主要目的,①错误;因此答案选D项。第11题,雄安新区是在政策优惠条件下设立的,新区经济会得到快速发展,城镇化的推进,有大量的就业机会,较高的经济收入,较好的生活条件,从而吸引大量人口迁入。因此影响其人口迁入的主要因素为政治因素,故答案选A项。

答案:10.D 11.A

二、非选择题

12.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的一条“黄金带”,覆盖11个省市,人口占到全国的40%,GDP 也占全国的40%,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长江沿江地带有哪些自然资源?

(2)针对长江流域各河段自然条件的差异,其利用方式各不相同,请你对下面几位同学的设想加以补充。

河段利用方式理由

上游发展水电业________

中下游发展________ 中下游地区河湖密布

发展________ 中下游地区江阔水深,水流平稳

(3)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试从地理位置、交通、科技、工农

业基础等方面,分析其工业发展的主要区位优势。

(4)目前,上海市规划在M处围垦区扩建化学工业园区,说出其有利的工业区位条件。

答案:(1)煤、铁、天然气、铜、磷矿、水能、水、耕地等。

(2)上游河流落差大,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水能丰富淡水养殖业内河航运业

(3)发展历史悠久,工农业基础好;科技力量雄厚;便利的水陆交通;科技发达(基础好);位于长江入海口,地理位置优越。

(4)土地资源丰富;布置在与盛行风向相垂直的郊外,对上海市区污染较小;交通便利(或海运便利);市场广阔;相关产业集聚,协作良好(或基础设施较好)。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能源强度亦称单位产值能耗,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单位产值所消耗的能源量。根据能源强度的高低,对我国各地区进行区域划分如下:

材料二“碳强度”是指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山西省碳强度位居全国第一。低碳经济旨在通过不断提高碳利用率和可再生能源比重,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逐步使经济发展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的问题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改善能源结构和开发清洁能源问题。

材料三随着矿物能源的大量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多。充分利用太阳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工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1)描述低能源强度区域、高能源强度区域的分布特点。

(2)山西省碳强度位居全国首位,试分析其原因。

(3)说明我国要实现低碳经济的合理措施。

解析:(1)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低能源强度区域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高能源强度区域主要集中在我国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2)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工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且能源利用效率低,碳强度大。(3)要实现低碳经济,需要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新能源。

答案:(1)低能源强度区域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高能源强度区域主要

集中在我国西部地区。

(2)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能源的使用效率低;工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

(3)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清洁燃烧技术);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开发利用新能源);调整产业结构。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试卷综合测试卷(word含答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试卷综合测试卷(word 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AB ∥CD ∥EF ,AF ∥CG ,则图中与∠A (不包括∠A )相等的角有( ) A .5个 B .4个 C .3个 D .2个 2.如图,要得到AB ∥CD ,只需要添加一个条件,这个条件不可以... 是( ) A .∠1=∠3 B .∠B +∠BCD =180° C .∠2=∠4 D .∠D +∠BAD =180° 3.如图,ABC 的角平分线CD 、BE 相交于F ,90A ∠=?,//EG BC ,且CG EG ⊥于G ,下列结论:①2CEG DCB ∠=∠;②CA 平分BCG ∠;③ADC GCD ∠=∠;④1 2 DFB CGE ∠=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4.已知两个角的两边两两互相平行,则这两个角的关系是( ) A .相等 B .互补 C .相等或互补 D .相等且互补 5.已知:点A ,B ,C 在同一条直线上,点M 、N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如果AB =10cm ,AC =8cm ,那么线段MN 的长度为( ) A .6cm B .9cm C .3cm 或6cm D .1cm 或9cm 6.下列命题中,假命题是( ) A .对顶角相等 B .同角的余角相等 C .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D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7.如图,直线1 2l l ,130∠=?,则23∠+∠=( ) A .150° B .180° C .210° D .240°

8.如图,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直线a ∥b 的是( ) A .∠1=∠3 B .∠2=∠3 C .∠4=∠5 D .∠2+∠4=180° 9.如图,直线a 和直线b 被直线c 所载,且a//b ,∠2=110°,则∠3=70°,下面推理过程错 误的是( ) A .因为a//b ,所以∠2=∠6=110°,又∠3+∠6=180°(邻补角定义) 所以∠3=180?-∠6=180?-110?=70? B . //,13,12180a b ?∴∠=∠∠+∠= 1180218011070????∴∠=-∠=-= 所以370?∠= C .因为a//b 所以25∠=∠又∠3+∠5=180°(邻补角定义), 3180518011070????∴∠=-∠=-= D .//,42110a b ?∴∠=∠=,43180?∠+∠=,∴∠3=180°?∠4=180°?110°=70° 所以 3180418011070????∠=-∠=-= 10.如图,直线12l l //,被直线3l 、4l 所截,并且34l l ⊥,144∠=,则2∠等于( ) A .56° B .36° C .44° D .46° 11.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有( )个 ①对顶角相等,邻补角互补 ②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的平分线平行 ③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④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A .0 B .1 C .2 D .3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第二章《整式的加减》章末检测卷

第二章检测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式子中,是单项式的是() A.x+y 2 B.- 1 2x 3yz2 C. 5 x D.x-y 2.在下列单项式中,与2xy是同类项的是() A.2x2y2 B.3y C.xy D.4x 3.多项式4xy2-3xy3+12的次数为() A.3 B.4 C.6 D.7 4.下面计算正确的是() A.6a-5a=1 B.a+2a2=3a2 C.-(a-b)=-a+b D.2(a+b)=2a+b 5.如图所示,三角尺的面积为() A.ab-r2 B.1 2ab-r 2 C.1 2ab-πr 2 D.ab 6.已知一个三角形的周长是3m-n,其中两边长的和为m+n-4,则这个三角形的第三边的长为() A.2m-4 B.2m-2n-4 C.2m-2n+4 D.4m-2n+4 7.已知P=-2a-1,Q=a+1且2P-Q=0,则a的值为() A.2 B.1 C.-0.6 D.-1 8.甲、乙、丙三家超市为了促销一种定价相同的商品,甲超市先降价20%,后又降价10%;乙超市连续两次降价15%;丙超市一次性降价30%.则顾客到

哪家超市购买这种商品更合算() A.甲 B.乙 C.丙 D.一样 9.当1

第1章章末综合检测

第一章章末综合检测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读图,完成1~3题。 1.与水域③一样的海域不.具有的特征是() A.深度一般从几米到二三千米 B.无独立的海流系统 C.潮汐现象不明显 D.理化性质不稳定 2.图中序号所示的水域中,属于印度洋的有几个() A.1B.2 C.3 D.4 3.水域①所在的大洋与水域④所在大洋的分界线是() A.挪威海以南 B.白令海峡 C.经过合恩角的68°W经线 D.经过非洲南端厄加勒斯角的20°E经线 解析:本组题以具有两洋、三洲、五海之称的西亚和北非的局部地区图为切入点,综合考查了海与洋的分布、区别、界线等问题。图中①(地中海)、③(红海)和⑥(黑海),属于陆间海,潮汐现象明显;水域②(波斯湾)因深入陆地,只有狭窄的霍尔木兹海峡与阿拉伯海相通,属于内陆海;水域④(阿拉伯海)因是印度洋向大陆的延伸且深度不断变浅属于海湾;水域⑤(里海)属于内陆湖,不属于任何大洋;各海域中,①⑥属于大西洋,②③④属于印度洋。 答案:1.C 2.C 3.D 一艘货轮6月初从广州出发驶往伦敦,历时近2个月。据此完成4~5题。 4.货轮依次经过的海峡是()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D.④①②③ 解析:选D。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红海附近的曼德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英吉利海峡、马六甲海峡,从广州到伦敦依次应经过④①②③。 5.若沿途不装卸任何货物,货轮吃水最深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选C。货轮吃水最深处应该是海水盐度最小处,由此可判断英吉利海峡由于纬度较高而盐度最低。 海洋是人类生存的第二环境,海峡是重要的海上通道。读下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陆地),回答6~7题。

第二章综合检测题

第二章综合检测题 班别姓名学号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入下表。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B.潮湿的衣服变干C.海水晒盐D.火药爆炸2.有关氧气化学性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氧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B.氧气能供给呼吸 C.氧气能支持燃烧D.氧气具有氧化性 3.空气中含量较多且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4.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二氧化硫B.铁C.木炭D.空气 5.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冰水B.医用的生理盐水 C.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后的剩余物D.雪碧饮料 6.我国城市及周围地区的环境中,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是 A.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 B.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氮气 C.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氢气 D.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水蒸气 7.实验室用试管盛放固体物质并加热,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时,应该 A.试管竖直放置B.试管水平放置 C.试管口稍向下倾斜D.试管口稍向上倾斜 8.在铝箔燃烧实验中,最能说明该变化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是 A.铝箔变小B.放出大量的热 C.发出耀眼的强光D.生成白色固体 9.甲、乙、丙三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有空气、氮气和氧气,用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瓶中,依次观察到火焰熄灭、继续燃烧、燃烧更旺,瓶中所盛气体分别是 A.氧气、氮气、空气B.氮气、氧气、空气 C.空气、氧气、氮气D.氮气、空气、氧气 10.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B.高锰酸钾受热分解 C.铁在氧气中燃烧D.蜡烛燃烧 11.下列化学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把盛有红磷的燃烧匙伸入氧气中,红磷立即燃烧 B.铝箔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并放出热量 D.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生成一种无色的气体 12.下列关于催化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B.能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C.改变化学反应速率D.能使任何物质间都发生化学反应13.下列情况下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是 A.煤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B.燃烧烟花爆竹 C.人和动物呼出的二氧化碳D.汽车排出的尾气14.在下列变化中,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B.石蜡在空气中燃烧 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D.铝箔在氧气中燃烧 15.一氧化氮是汽车尾气中的一种大气污染物,它是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在实验中,收集一氧化氮时可选用的收集方法是

高中地理 第五章 环境管理章末综合检测 湘教版选修6

第五章环境管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下列属于我国基本国策的是( ) ①环境保护②男女平等③以人为本④计划生育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①④ 解析:选D。环境保护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2.我国对企业实行“谁污染,谁治理”的规定,属于环境保护的( ) A.战略方针B.基本国策 C.基本政策D.环境规划 解析:选C。“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和“强化环境管理”是我国环境保护的三项基本政策。 下面是某市对生活垃圾处理的两条规定,思考并完成3~4题。 第五条本市对生活废弃物的治理,实行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和谁产生谁负责的原则,逐步实行分类收集,推行生活废弃物的综合处置,促进生活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 第六条市容环境管理委员会同市规划、建设、环保等有关部门,依据城市总体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编制本市生活废弃物治理规划。 3.第五条规定的贯彻执行,符合环境管理中哪一管理的直接要求( ) A.资源环境B.区域环境 C.专业环境D.城市环境 4.“编制本市生活废弃物治理规划”符合环境管理中哪些管理的要求( ) ①资源环境②区域环境③专业环境④城市环境 A.①② B.③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第3题,第五条规定可以实现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使自然资源得到循环利用。第4题,该规定既确定了区域——本市(区域环境),又有具体的行为——生活废弃物的治理(专业环境)。 答案:3.A 4.C

5.关于环境管理进行国际合作的必要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问题是由一个个的国家或地区所造成的,没有必要进行国际合作 B.环境问题不存在普遍性和共同性,无需加强国际合作 C.某些环境问题具有跨国、跨地区乃至涉及全球的后果,因此在保护环境中要实行国际合作 D.国际合作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应承担相同的责任和义务 解析:选C。有些环境问题在性质上有普遍性和共同性,有些环境问题具有跨国、跨地区乃至涉及全球的后果,因此环境问题的解决必须进行国际合作。 “26度空调节能行动”是一个倡导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公益活动。该活动自2004年发起,旨在呼吁人们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目前国内已有多个地区的非政府组织响应,并陆续在当地开展节能倡导行动。据此回答6~8题。 6.环保组织倡导发起的“26度空调节能行动”的主要作用有( ) ①缓解夏季电力供应危机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③控制温室气体排放④保护臭氧层 ⑤减少酸雨危害 A.①②③B.③④⑤ C.①③⑤D.①②④ 7.“26度空调节能行动”的重要意义是( ) A.增强公民环保意识,倡导绿色消费 B.建立节约型社会,提高经济效益 C.履行国际环境保护公约,推行清洁生产 D.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 8.我国的民间环保组织在下列哪些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 ①青少年普及教育②提供法律援助 ③表彰优秀人物④相关法律的制定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第6题,空调所需能源为电能,而部分电能是由燃烧化石燃料转化而成的,倡导“26度空调节能行动”可有效地节约电能,从而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并减少酸雨的危害,同时也能有效地缓解夏季电力供应危机。第7题,倡导“26度空调节能行动”的重要

选修一 第二章章末检测

选修一第二章章末检测 1.如图是鼓浪屿西南沙滩上屹立着的一块巨岩,中间有一个大岩洞,潮涨潮落,海浪拍打 这个岩洞时,发出咚咚声响,俨如击鼓,人们称它为“鼓浪石”。读图回答20~21题。 图中由海水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是() A. 岩洞 B. 岩礁 C. 沙滩 D. 海岸 【答案】C 【解析】解:A、岩洞是由于天然水流经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等)与它们发生化学反应而使岩石溶解所形成的地下空间。从这个概念中分析此地貌是流水作用形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B、岩礁位于或近于水面的石块。海岸地形之一。珊瑚礁,岩礁,泥质等地形是鱼类栖息的乐园。从这句话中可以分析此地貌是海浪的侵蚀作用形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C、沙滩是海底的土壤在地壳运动中露出海面,一些珊瑚礁与贝壳也随之露出,在海浪的冲击磨洗下变成微小的颗粒,成为海滩、沙滩。根据这个定义分析沙滩是海水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故正确; D、海岸(又称滨),分为海岸、湖岸及河岸,是在水面和陆地接触处,经波浪、潮汐、海流等作用下形成的滨水地带。这个地区主要是海浪的侵蚀作用为主,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岩洞又称溶洞或洞穴.岩洞是由于天然水流经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等)与它们发生化学反应而使岩石溶解所形成的地下空间.岩礁位于或近于水面的石块.海岸地形之一.珊瑚礁,岩礁,泥质等地形是鱼类栖息的乐园.沙滩是海底的土壤在地壳运动中露出海面,一些珊瑚礁与贝壳也随之露出,在海浪的冲击磨洗下变成微小的颗粒,成为海滩、沙滩. 海岸(又称滨),分为海岸、湖岸及河岸,是在水面和陆地接触处,经波浪、潮汐、海流等作用下形成的滨水地带.海洋和陆地相互接触和相互作用的地带.包括遭受波浪为主的海水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章末检测

第一章章末检测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4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明代诗人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桥流水不流”中的“桥流”应理解成其选择的参考系是() A.水B.桥C.人D.地面 2.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加速度恒定,在第7 s内的初速度是2.6 m/s,则物体的加速度是() A.0.46 m/s2B.0.37 m/s2 C.2.6 m/s2D.0.43 m/s2 3.物体沿一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在第一秒末的速度是5 m/s,则物体在第一秒内的位移一定是5 m B.物体在第一秒内的平均速度是5 m/s,则物体在第一秒内的位移一定是5 m C.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5 m/s,则物体在每一秒内的位移都是5 m D.物体在某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是5 m/s,则物体在经过这段位移一半时的速度一定是5 m/s 4.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始终没有相遇),当规定向东为正方向时,它们的加速度分别为a甲=4 m/s2,a乙=-4 m/s2.下列对甲、乙两物体运动情况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 B.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方向一定相反 C.甲的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一致,乙的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反 D.甲、乙两物体的速度都有可能越来越大 5. 图1 现代战争是科技之战、信息之战,某集团军进行的一次实战演习过程,在基地导演部的大型显示屏上一览无余,如图1所示是蓝军由基地A分三路大军进攻红军基地B的显示,若用s1、s2和s3分别表示三路大军的位移,则由大屏幕的显示图可知() A.s1>s2>s3B.s1

《第二章 章末综合检测》(共18页、word版、含答案点拨)

章末综合检测 (90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1.(2012·试题调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逆反应的特征是正反应速率总是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而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 C.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使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一定会破坏气体反应的平衡状态 答案:B 点拨: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是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而不是可逆反应的特征,A错;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而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B对;升高温度可以使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C错;若是充入稀有气体增大压强或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不会发生移动,D错。 2.(2012·试题调研)本题列举的四个选项是4位同学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一章后,联系工业生产实际所发表的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在一定时间内快出产品 B.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用有限原料多出产品 C.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提高原料转化率 D.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原料尽可能多地转化为产品

答案:C 点拨:怎样提高原料转化产率是化学平衡理论要解决的内容。 3.(2012·河南高二检测)在一定温度下,将2molsO2和1mol O2充入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如下反应:2SO2(g)+O2(g) 2SO3(g)ΔH=-197kJ·mol-1,当达到化学平衡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SO2和SO3共2mol B.生成SO3 2mol C.放出197kJ热量D.含氧原子共8mol 答案:A 点拨: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故生成SO3小于2mol,放出热量小于197kJ;据硫原子守恒知SO2和SO3共2mol,氧原子共6mol,因此选A。 4.(2012·经典习题选萃)下列叙述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红棕色的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B.高压比常压有利于合成SO3的反应 C.加入催化剂有利于氨的合成 D.工业制取金属钾Na(l)+KCl(l) NaCl(l)+K(g)选取适宜的温度,使K成蒸气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答案:C 点拨:勒夏特列原理是用来解释化学平衡移动,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 5.(2012·经典习题选萃)关于A(g)+2B(g)===3C(g)的化学反应,下列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A.v(A)=0.6mol/(L·min)

2020版高考地理新探究大一轮复习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章末综合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时间:45分钟分值:9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土壤是由气候、植被、人类活动等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在一定地域空间形成了气候—植被—土壤相对应的整体性分布特征。高黎贡山位于横断山脉西部断块带。下图是高黎贡山土壤垂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导致高黎贡山两坡黄棕壤、黄壤分布下限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B.坡度 C.海拔D.坡向 2.图中褐红壤地带分布的自然植被是(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温带落叶阔叶林 C.短刺灌丛或草本植物D.温带针阔混交林 3.高黎贡山西坡的黄壤分布区( ) A.降水量最大B.土壤肥力最高 C.光照条件最好D.应防止水土流失 解析:第1题,高黎贡山位于横断山区,呈南北走向,阻挡了西南季风的东进,使东西两坡水热条件明显不同,因此导致高黎贡山两坡的植被出现差异。根据“气候—植被—土壤相对应的整体性分布特征”判断气候、植被的差异导致土壤出现差异,所以高黎贡山两坡黄棕壤、黄壤分布下限不同的主要因素是坡向;从图中可知,高黎贡山东西坡的纬度、海拔和坡度都相差不大。第2题,图中5为褐红壤,其主要分布在龙川江河谷、高黎贡山东坡等地区,这些地区受干热风影响,气温较高,降水较少,适合耐旱的短刺灌丛或草本植物生长。第3题,结合图示信息可以判断,黄壤分布区水分条件较好,但在高黎贡山西坡黄壤分布的海拔低,气流仍会继续沿山体上升形成降水;黄壤肥力不是最高;黄壤分布区降水相对较多,光照条件不会是最好;黄壤所在地坡度大,降水较多,而且海拔较低,植被易遭人类破坏,因此应防止水土流失。 答案:1.D 2.C 3.D (2019·韶关模拟)森林可以吸收大量的CO2,而森林土壤是CO2产生的重要来源,土壤CO2主要来自微生物呼吸、植物根呼吸和土壤动物呼吸。某科研小组对武夷山同一海拔、同

人教A版高中 数学必修4:第二章 章末检测--含解析

第二章章末检测 班级____ 姓名____ 考号____ 分数____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5分,共60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各式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若a =λ b ,则a 、b 共线 B .若b =3a (a 为非零向量),则a 、b 共线 C .若m =3a +4b ,n =3 2a -2b ,则m ∥n D .若a +b +c =0,则a +b =-c 答案:C 解析:根据共线向量定理及向量的线性运算易解. 2.已知向量a ,b 和实数λ,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A .|a |=a ·a B .|a ·b |=|a |·|b | C .λ(a ·b )=λa ·b D .|a ·b |≤|a |·|b | 答案:B 解析:|a ·b |=|a |·|b ||cos θ|,只有a 与b 共线时,才有|a ·b |=|a ||b |,可知B 是错误的. 3.已知点A (1,3),B (4,-1),则与向量AB →同方向的单位向量为( ) A.????35,-45 B.????45,-3 5 C.????-3 5,4 5 D.????-4 5,3 5 答案:A

解析:AB →=(3,-4),则与其同方向的单位向量e =AB →|AB →|=15(3,-4)=????35,-45. 4.已知O 是△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D 为BC 边的中点,且2OA →+OB →+OC →=0,那么 ( ) A.AO →=OD → B.AO →=2OD → C.AO →=3OD → D .2AO →=OD → 答案:A 解析:由于2OA →+OB →+OC →=0,则OB →+OC →=-2OA →=2AO →. 所以12 (OB →+OC →)=AO →,又D 为BC 边中点, 所以OD →=12 (OB →+OC →).所以AO →=OD →. 5.若|a |=1,|b |=6,a ·(b -a )=2,则a 与b 的夹角为( ) A.π6 B.π4 C.π3 D.π2 答案:C 解析:a ·(b -a )=a ·b -a 2=1×6×cos θ-1=2,cos θ=12,θ∈[0,π],故θ=π3 . 6.若四边形ABCD 满足:AB →+CD →=0,(AB →+DA →)⊥AC →,则该四边形一定是( ) A .矩形 B .菱形 C .正方形 D .直角梯形 答案:B 解析:由AB →+CD →=0?AB →∥DC →且|AB →|=|DC →|,即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又(AB →+ DA →)⊥AC →?AC →⊥DB →,所以四边形ABCD 是菱形. 7.给定两个向量a =(2,1),b =(-3,4),若(a +x b )⊥(a -b ),则x 等于( )

第一章 章末检测试卷(一)

章末检测试卷(一)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1~8题为单项选择题,9~14题为多项选择题) 1.下面是某同学对电场中的一些概念及公式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 A .由E =F q 知,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与检验电荷所带的电荷量成反比 B .由 C =Q U 知,电容器的电容与其所带电荷量成正比,与两极板间的电压成反比 C .由E =k Q r 2知,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与场源电荷所带的电荷量无关 D .由U AB =W AB q 知,带电荷量为1 C 的正电荷,从A 点移动到B 点克服电场力做功为1 J , 则A 、B 两点间的电势差为-1 V 答案 D 解析 电场强度E 与F 、q 无关,由电场本身决定,A 错误;电容C 与Q 、U 无关,由电容器本身决定,B 错误;E =k Q r 2是点电荷电场强度的决定式,C 错误;由U AB =W AB q 可知,D 正 确. 2.空间存在甲、乙两相邻的金属球,甲球带正电,乙球原来不带电,由于静电感应,两球在空间形成了如图1所示稳定的静电场.实线为其电场线,虚线为其等势线,A 、B 两点与两球球心连线位于同一直线上,C 、D 两点关于直线AB 对称,则( ) 图1 A .A 点的电势低于 B 点的电势 B . C 点和 D 点的电场强度相同 C .正电荷从A 点移至B 点,静电力做正功 D .负电荷从C 点沿直线CD 移至D 点,电势能先增加后减少 答案 C 解析 由题图可知φA >φB ,所以正电荷从A 移至B ,电势减小,静电力做正功,故A 错误,

C正确;C、D两点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不同,故B错误;负电荷从C点沿直线CD移至D点,电势能先减少后增加,故D错误. 3.(2019·日照市期末)如图2所示,在点电荷Q产生的电场中,实线是方向未知的电场线,虚线AB是一个带电粒子仅在静电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 A.带电粒子在A点的电势能一定小于在B点的电势能 B.带电粒子在A点的加速度一定大于在B点的加速度 C.若带电粒子带负电,则点电荷Q一定带正电 D.若带电粒子带负电,则A点的电势一定高于B点的电势 答案 B 4.(2019·阆中中学高二上月考)如图3甲所示,两个平行金属板P、Q正对竖直放置,两板间加上如图乙所示的交变电压.t=0时,Q板比P板电势高U0,在两板的正中央M点有一电子在电场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电子所受重力可忽略不计),已知电子在0~4t0时间内未与两板相碰.则电子速度方向向左且速度大小逐渐减小的时间段是() 图3 A.0

高中地理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章末综合检测新人教选修6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 (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一年一度的江苏环境公报在“六·五”世界环境日前夕公布:重点湖库未出现大面积“水华”和水体大面积黑臭。太湖湖体21个测点中无I~Ⅲ类水质,劣V类占66.6%,水体为重度污染,全湖处于轻度富营养化状态。据此回答1~2题。 1.湖泊比河流更易产生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主要是( ) A.湖泊水比较浅 B.湖泊水的更新周期长 C.湖泊的面积小 D.湖泊水的盐度高 2.水体富营养化对太湖造成的影响主要是( ) A.早期使湖水中水生植物大量减少 B.使鱼类因中毒而大量死亡 C.可能使太湖泥沙淤积,湖床抬高 D.使太湖及周边的生态环境恶化 解析:第1题,湖泊水更新周期为17年,而河流水的更新周期只需16天。第2题,水体富营养化的早期主要表现为藻类迅速繁殖;

由水体富营养化形成的藻类虽然本身有毒,但毒性较小,不会造成鱼类因中毒而大量死亡;虽然湖面上藻类的大量聚集使得湖水的流动性变差,更有利于泥沙的沉积,但太湖泥沙淤积的主要原因不是由水体富营养化导致的。 答案:1.B 2.D 污染系数用来表示污染程度的大小。它是风向频率与平均风速的比值。其中风向频率指的就是风向特征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表示特定区域内,过去某特定时间内风向出现的概率,用以推测未来风向出现的可能性。读广州市多年风向频率统计图和广州市多年大气污染系数统计图,回答3~4题。 3.下列有关广州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郊大气污染企业一定最多 B.西南偏西方位大气污染企业一定最少 C.夏季城市东南部大气污染较轻微 D.冬季城市北部大气污染较严重 4.如果要进一步改善广州市的大气环境状况,应该( ) A.把大气污染严重的企业布局在城市北部的郊外 B.把大气污染严重的企业布局在城市西南偏西方位的郊外

2020春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后训练:第二章章末检测

第二章章末检测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图,完成1~2题。 1.以上两图体现了建筑物在方面的差异。() A.空间布局形式 B.建筑结构 C.地域组合 D.以上三个方面 2.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A.自然环境的差异 B.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异 C.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解析中国园林和美国园林由于中西地域文化的差异,在建筑结构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答案1.B 2.D 民居建筑的材料、样式和风格等都深受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读某地传统民居图,完成3~4题。 3.民居中的正房一般供长辈居住。受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图示民居中的正房多位于其庭院式建筑中的() A.北面 B.南面 C.东面 D.西面 4.下列叙述中,不属于图示民居所在文化区特征的是() A.天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B.种植春小麦、棉花,属于旱作农业 C.属于汉族聚居区,饮食多面食 解析第3题,这是我国典型的北方民居,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地区。首先,由于正午太阳在南面,为了获得充足的光照,正房位于庭院的北面。其次还受当地文化的影响。第4题,华北地区属于旱作农业,但是不种植春小麦,而种植冬小麦。 答案3.A 4.B

读某城镇略图,完成5~6题。 5.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城市功能区分别是() A.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 B.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 C.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 D.工业区、居住区、商业区 6.若甲处为新开楼盘,下列房地产开发商的广告词中,能反映其优美自然环境的是() A.毗邻大学,学术氛围浓厚 B.交通便利,四通八达 C.绝版水岸名邸,上风上水 ,俯瞰全城 解析第5题,②功能区位于市中心位置,应属于商业区;①在盛行风的上风地带,应为居住区;③位于最小风频风向的上风地带,应为工业区。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处东西均临河流,且位于河流的上游地带,因此“水岸名邸,上风上水”最能反映出其优美的自然环境。 答案5.B 6.C 某城市具有环形—放射状道路系统。下图为城市地租随距市中心距离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能正确表示该城市从市中心到城市外缘地租水平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A.a曲线 B.b曲线 C.c曲线 D.d曲线 8.在地租最高峰处和次高峰处一般形成的功能区是() A.居住区 B.工业区 D.文化区 解析第7题,城市地租分布的一般规律:自市中心向外缘递减,但在交通便利的区域,如城市主要干道与城市环路的交会处地租较高,图中c曲线地租整体呈下降趋势同时出现两个次高峰,故选C项。第8题,在地租最高峰和次高峰由于交通较为便利,人流量大,并且便于商品的集散,一般会产生商业区,故选C项。 答案7.C8.C 下图为武汉市大型零售商场、超市分布统计图。读图,完成9~10题。

人教版B数学选修1-2:第二章章末综合检测

A. 1 1 1 1 +2 2 +32 + 2< 1 n 2n- 1(n>2) B. 1 + ;2+ 3?+ …+!戶+2) n n C. 1 1 1 +2 2 +32 +…+ 1 2n—1 * 2) 1 2n n2<2 n+ 1(n》2) 1 1 1 + 2 2 + 32 + …+ 解析:选C.由合情推理可归纳出 D. 1 1 1 2n—1 丄」 1 + 2+ 2+…+ 2< (n》2).故选C. 2 3 n n 6.有以下结论: ①设a, b为实数,且|a| + | b|<1 ,求证方程x2+ ax + b= 0的两根的绝对值都小于1.用反证 (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在厶ABC中,sin A6in C>cos A cosC,则厶ABC- A. 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不确定 解析:选D.由sin A sin C>cos A cos C可得cos(A+ C)<0,即cos B>0,所以B为锐角,但并不能判断A, C,故选D. 2. 如果两个数的和为正数,则这两个数() A. —个是正数,一个是负数 B. 两个都是正数 C. 至少有一个是正数 D. 两个都是负数 解析:选C?两个数的和为正数,则有三种情况:(1)一个是正数,一个是负数且正数的绝对 值大于负数的绝对值;(2)—个是正数,一个是零;(3)两个数都是正数. 可综合为“至少有一个是正数”. 3. 用反证法证明命题:“a, b€ N, ab可被5整除,那么a, b中至少有一个能被5整除” 时,假设的内容应为() A. a, b都能被5整除 B. a, b都不能被5整除 C. a, b不都能被5整除 D. a不能被5整除 解析:选B. “至少有一个”的否定是“一个也没有”,即“a, b都不能被5整除”. 4?“所有是9的倍数的数都是3的倍数,某奇数是9的倍数,故该奇数是3的倍数”,上述推理() A. 完全正确 B. 推理形式不正确 C. 错误,因为大小前提不一致 D. 错误,因为大前提错误 解析:选A.大前提、小前提及推理形式都正确,所以推理也正确. 1 3 1 15 1 1 17 5.观察式子:1 + ?2<2, 1 + 2?+ 3?<3,1 + 2?+ 3?+ 4?<4,…,则可归纳出一般式子为()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单元测试卷(一) 班级姓名学号得分 评卷人得分 一、单选题(注释) 1、如图,直线a、b、c、d,已知c⊥a,c⊥b,直线b、c、d交于一点,若 ∠1=500,则∠2等于【 】 A.600B.500C.400D.300 2、如图,AB⊥BC,BC⊥CD,∠EBC=∠BCF,那么,∠ABE与∠DCF的位置与大小关系是() A.是同位角且相等B.不是同位角但相等;

C.是同位角但不等D.不是同位角也不等 3、如果两个角的一边在同一直线上,另一边互相平行,那么这两个角只能()A.相等B.互补C.相等或互补D.相等且互补 4、下列说法中,为平行线特征的是()①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②同位角相等, 两条直线平行;③内错角相等, 两条直线平行; ④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A.①B.②③C.④D.②和④ 5、如图,AB∥CD∥EF,若∠ABC=50°,∠CEF=150°,则∠BCE=() A.60°B.50°C.30°D.20° 6、如图,如果AB∥CD,则角α、β、γ之间的关系为() A.α+β+γ=360°B.α-β+γ=180° C.α+β-γ=180°D.α+β+γ=180°

7、如图,由A到B 的方向是() A.南偏东30°B.南偏东60°C.北偏西30°D.北偏西60° 8、如图,由AC∥ED,可知相等的角有() A.6对B.5对C.4对D.3对 9、如图,直线AB、CD交于O,EO⊥AB于O,∠1与∠2的关系是( ) 更多功能介绍 A.互余 B.对顶角 C.互补 D.相等 10、若∠1和∠2互余,∠1与∠3互补,∠3=120°,则∠1与∠2的度数分别为( ) A.50°、40°B.60°、30°C.50°、130°D.60°、120° 11、下列语句正确的是( ) A.一个角小于它的补角

第一章 章末总结及章末检测

第一章章末总结

学案 6 章末测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一物体具有水平向右的初速度,初始加速度与初速度同向且不断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以后再反向逐渐增大较长一段时间,以下对物体可能的运动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 A .加速度减小的过程速度减小,加速度增加的过程速度增加 B .加速度减小的过程速度增加,加速度增加的过程速度减小 C .加速度减小到零以前物体向右运动,加速度开始反向增加物体就向左运动 D .速度减小到零以前物体向右运动,速度减小到零以后物体就向左运动 答案 BD 2.(2011·长春检测)A 与B 两个质点向同一方向运动,A 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B 做匀速直线运动.开始计时时,A 、B 位于同一位置,则当它们再次位于同一位置时( ) A .两质点速度相等 B .A 与B 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相等 C .A 的瞬时速度是B 的2倍 D .A 与B 的位移相等 答案 BCD 解析 由题意可知二者位移相同,所用的时间也相同,则平均速度相同,再由v =v A 2 = v B ,所以A 的瞬时速度是B 的2倍,选B 、C 、D . 3. (2011·福州模拟)利用速度传感器与计算机结合,可以自动作出物体运动的图象.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得到的运动小车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1所示,由此可以知道( )

A .小车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 B .小车运动的最大速度约为0.8 m /s C .小车的最大位移是0.8 m D .小车做曲线运动 答案 AB 解析 由v -t 图象可以看出,小车的速度先增加,后减小,最大速度约为0.8 m /s ,故A 、B 正确.小车的位移为v -t 图象与t 轴所围的“面积”,x =84×0.1×1 m =8.4 m ,C 项错误,图线弯曲表明小车速度大小变化不均匀,但方向没有改变,不表示小车做曲线运动,故D 项错误. 4. (2011·牡丹江模拟)物体A 、B 在同一直线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们的v -t 图象如图2所示,则( ) 图2 A .物体A 、 B 运动方向一定相反 B .物体A 、B 在0~4 s 内的位移相同 C .物体A 、B 在t =4 s 时的速度相同 D .物体A 的加速度比物体B 的加速度大 答案 C 解析 由图可知,两个图象都在时间轴上方,运动方向相同,A 选项错误;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与这段时间内物体的位移大小相等,在0~4 s 内,B 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显然比A 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大,即B 物体在0~4 s 内运动的位移比A 物体大,B 选项错误;在t =4 s 这个时刻,两个图线交于一点,表示两个物体的速度相等,C 选项正确;B 图线比A 图线斜率大,即B 物体的加速度大于A 物体的加速度,D 选项错误. 5.(2011·北京东城1月检测)小球从空中自由下落,与水平地面每一次相碰后反弹到空中某一高度,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3所示.若g =10 m /s 2,则( 图3 A .小球第一次反弹后离开地面的速度的大小为5 m /s B .碰撞前后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2 m /s C .小球是从5 m 高处自由下落的 D .小球反弹起的最大高度为0.45 m 答案 D 解析 由v -t 图象可知,小球第一次反弹后离开地面时的速度大小为3 m /s ,A 项错误;碰撞前后速度改变量Δv =v′-v =-3 m /s -5 m /s =-8 m /s ,B 项错误;由小球落地时的速度 v =5 m /s ,得小球下落高度h =v 2 2g =1.25 m ,C 项错误;由小球反弹速度v ′=-3 m /s ,得反 弹的最大高度h ′=v ′ 22g =0.45 m ,D 项正确. 6. (2011·鞍山质检)如图4所示为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若将该物体的运动过程用x -t 图象表示出来(其中x 为物体相对出发点的位移),则下列四幅图象描述正确的是( )

高中物理 电子题库 第二章 章末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12

【优化方案】2013年高中物理电子题库第二章章末综合检测新 人教版选修1-2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下列哪些现象属于能量的耗散( ) A.利用水流能发电变成电能 B.电能通过灯泡中的电阻丝变为光能 C.电池的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D.火炉把房子烤暖 解析:选D.能量的耗散是指其他形式的能转变为内能,最终流散在周围环境中无法重新收集并加以利用.故D正确. 2.(2011·高考大纲全国卷)关于一定量的气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气体吸收的热量可以完全转化为功 B.气体体积增大时,其内能一定减少 C.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其内能一定增加 D.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可能减少 解析:选AD.由热力学第二定律知,热量可以完全转化为功,但要引起其他变化,A选项对.由热力学第一定律ΔU=W+Q知,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是做功和热传递,B项只说明气体对外做功,没有考虑热传递;C项只说明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没有考虑做功情况,故B、C 选项均错,D选项对.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热传导具有方向性 B.机械能和内能的转化具有方向性 C.气体的扩散现象具有方向性 D.能量耗散是从能的转化角度反映出自然界中的宏观过程具有方向性 解析:选ABCD.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自然界中进行的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 4.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朱棣文等3人,以表彰他们在激光冷却和捕捉原子的方法上所作出的贡献.目前已应用激光将原子的温度冷却到10-12K的数量级,已经非常接近0 K,下列关于“0 K”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 K即0 ℃,随着科学的发展是可以达到的 B.0 K即0 ℃,只能无限接近,但不可能达到 C.0 K即绝对零度,随着科学的发展是可以达到的 D.0 K即绝对零度,只能无限接近,但不可能达到 解析:选D.0 K是热力学零度,也叫绝对零度,绝对零度是不可达到的,所以正确选项为 D.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热量,其温度一定升高 B.热量只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 C.遵守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过程一定能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