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形声字教学设计

奇妙的形声字教学设计
奇妙的形声字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中华传统文化课题研究课

南海区桂城街道平西小学

梁淑英

20XX年6月

中华传统文化课题研究课

《奇妙的形声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语文园地七“我的发现”的延伸

[设计理念] 汉字是中华文明之魂、生命的符号,也是先祖以无穷智慧创造的、世间独有的文化传播工具。它是形、音、义的结合体。从形体看,汉字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独体字,一类是合体字。独体字就是只有一个组成部分的字,合体字则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分组合而成的,据统计,现代汉字中有90%都属于形声字。组成形声字的两个部分,一部分表示字的意义,叫形旁(也叫义符);另一个部分表示字的读音,叫声旁(也叫音符)。懂得形声字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识记汉字。汉字的结构比较复杂,有些字的笔画很多,一笔一画地记很困难。如果是形声字,只要知道它是由什么形旁和什么声旁组成的,记起来就方便多了。学习形声字,还可以利用形旁和声旁帮助学生辨别一些形似字和同音字,避免写成错别字。根据语文园地四、七“我的发现”的内容,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识字活动,个体行动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教学目标]:

1、初步建立形声字的概念,让学生对形声字的特点有初步认识,激发识字兴趣。

2、认识常见小动物的名字,扩大识字量。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人合作的能力。

4、培养学生喜爱小动物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对形声字的特点有初步认识,收集、识记小动物的名称及图片,能辨别小动物的名称与样子。

[课前准备]:

1、选择伙伴,制定活动计划;

2、分组活动,搜集本组形声字的有关资料;

3、归类整理资料,准备展示交流。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比赛说形声字,激趣导入。

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形声字,这些字都是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表示字的意义,叫形旁;另一个部分表示字的读音,叫声旁。今天我们来个比赛,四个小组分别开火车说出有关足字旁、目字旁、三点水旁和提手旁的形声字,比比看哪一组说得最多。

二、分组准备活动。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些与昆虫、鸟儿、鱼儿和野兽等有关的形声字。

我们已经分了四个组,现在请各小组进行汇报。

三、全班汇报展示。

现在,我们来开一个自我介绍会,把你的名字和特点介绍给全班同学认识。

(各组的小朋友分别戴上自己扮演的小动物的头饰按先后顺序分别上台介绍。)第一组:昆虫组。

1、首先有请小昆虫们上场。小昆虫们快来介绍一下自己吧。(蜻蜓、蜜蜂、

蚊子、苍蝇、螳螂、蚂蚁、蝉、蝴蝶)。学生介绍昆虫的名字特点、样子和习性。

在学生介绍的同时,课件展示昆虫的图片。介绍完后,昆虫组朗诵儿歌:《昆虫之歌》。

2.小昆虫介绍了自己,你还认识它们吗?我们一起来打声招呼吧。(这是

谁?师生对口令。)

3.你们从小昆虫的名字中发现了什么?(这些字都是虫子旁)你们还发现

了什么?(这些字都是形声字。)

第二组:鸟儿组。

1、鸟儿们早就等不及了,快请它们上来吧。首先我们请它们进行自我介绍

(黄鹂、杜鹃、鸽子、海鸥、老鹰、鸵鸟、喜鹊、鹦鹉)学生介绍鸟儿的名字特点、样子和习性。在学生介绍的同时,课件展示鸟儿的图片。介绍完后,鸟儿组表演歌曲:《海鸥》。

2、.这么多可爱的鸟快来和它们打打招呼。(1、2组问,

3、4组答)

3、聪明的小朋友们,你们又从鸟儿的名字中发现了什么?(鹂、鹃、鸽、

鸥、老鹰、鸵、鹊、鹦、鹉等字都是鸟字旁)

多神奇呀,昆虫的名字中都有一个“虫”字,鸟儿的名字中都有一个“鸟”

字,那么从鱼儿们的名字中你又会发现什么?鱼儿们快快游上岸来。

第三组:鱼儿组。

1、介绍鱼儿名字的特点、样子和习性。鱼儿组朗诵古诗:《江上渔者》。

同学们,你们从鱼儿的名字中发现了什么?遮住它的偏旁,你能不能猜猜它们的名字?(鲸鱼、鲨鱼、鲤鱼、鲮鱼、鲈鱼、鲶鱼、鳄鱼)鱼儿们快把名字举起来。

2、大家再来和它们打声招呼。(齐读)

第四组:野兽、家畜组。

1、现在只剩下一组了,这一组是野兽和家畜组,你们快快跑上来介绍自己。(狐狸、狮子、猩猩、猫、猪、狗、狼、猴)

小朋友们从它们的名字中发现了什么?发现特点:反犬旁的字与野兽、家畜有关。

2、学生模仿动物的声音和动作,再齐读野兽和家畜的名字。

3、请野兽、家畜组的故事大王讲动物故事:《狼和小羊》。

四、游戏乐园:

1、看谁认字快又准。(每个小组选一名同学上台指字,比比看谁指得快。下面

的各位同学就做小评委,仔细看谁指得快,大家一定要公平、认真啊。)

2、找朋友。(把动物的图片与名字卡片结对子)

3、猜谜语。

(1)、小飞艇,大眼睛,两只翅膀大又明,飞东飞西忙不歇,消灭害虫有本领。

(打一动物)(谜底:蜻蜓)

(2)一身白衣多健美,在大海上四处飞,喜欢与船结伙伴,主要食物是鱼类。

(谜底:海鸥)

(3)耳大身肥眼睛小,好吃懒做爱睡觉,模样虽丑浑身宝,生产生活不可少。

(谜底:猪)

(4)一身毛,四只手,坐着象人,走着象狗。(打一动物)(谜底:猩猩)五、总结:

形声字,真奇妙。如果大家想认识更多的形声字,请多阅读课外书籍,在阅读中观察发现吧。

奇妙的中心句教学设计

《奇妙的中心句》群文教学设计 葫芦岛市第三实验小学赵鑫 设计理念: 《奇妙的中心句》是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群文阅读议题。群文阅读就是在语文课堂上围绕一个议题选择一组相关联的文章,引导学生围绕这一议题展开立体式的自主阅读,在阅读中发展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并进行多方面的言语实践。这是拓展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式,它更关注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速度,更关注学生在多种多样文章阅读过程中的意义建构,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寻找中心句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与速度,本节课我精心选取了4篇文章《专心的玛利亚》《庐山的云雾》《泸定桥的狮子》《小而美的澳门》组成《奇妙的中心句》的群文阅读文章,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读,在读中感悟文章的达到教学目的。首先从文章中引导学生找出本组文本的中心句,感受到文章中心思想,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文章中心句所放的位置不用所表达的作用也不同,这样才能更清晰的读懂文章。 群文议题《奇妙的中心句》 群文篇目:《专心的玛利亚》《庐山的云雾》《泸定桥的狮子》《小而美的澳门》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培养学生快速阅读,学会在阅读中寻找中心句,快速把握文本主要内容。 3、阅读对比中发现中心句在文章中出现的位置不同,初步感受中心句的作用。 4、学会并运用围绕中心句把一段话说具体。 教学重难点:寻找文章的中心句的位置、作用。 一、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 (1)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给你们讲一个小故事,我请一个朗读最好听的孩子来读这个小故事。其他同学注意听,找出一个能概括这个故事主要意思的句子来。 2、学生朗读课件出示的片段。相机指导。 3、抽生回答:哪个句子能概括这段话主要意思?

《动物儿歌》之形声字教学设计

《动物儿歌》之形声字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形声字的基本构造特点; 2.掌握形声字的基本认读方法,并用所学方法试着认读新的形声 字。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儿歌,了解形声字的基本构造特点。 难点:掌握形声字的基本认读方法,并用所学方法试着认读新的形声字。 教学准备:微课视频。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引入新课 同学们,温暖的春天过去了,炎热的夏天就要到了,让我们去看看在这美丽的季节里,有哪些动物朋友呀?请你们仔细观察,小动物在做什么呢?在生活中你们见过这些小动物吗?在什么地方见过它们? 二、读儿歌,识生字 1.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有一首儿歌就写了这些小动物有趣的活动,你们愿不愿意自己先读读?

2.学生读读儿歌,然后在儿歌中找一找这些小动物的名字,用横线画出来。等你同桌的小伙伴也画完了,把你认识的小动物的名字读给小伙伴听,不认识的你可以问问他。 3.学生读书并画出小动物的名字。不认识的同学之间互相学习。出示“蜻、蜓、蝴、蝶、蜘、蛛、蚯、蚓、蚂、蚁、蝌、蚪”。 三、感悟方法,培养能力 在学生认识了蜻蜓、蝴蝶、蚯蚓、蝌蚪和蜘蛛等生字后,引导学生寻找规律。在“你发现了什么”的引导下,学生感悟到借助形声规律识字的方法。通过学生发现汉字特点,了解形声字进行认字,使他们掌握一定的识字知识和方法,从而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提高识字能力。 1.(根据黑板上展示的小动物名字)同学们,快快睁大你的眼睛,注意观察这些字,你发现了什么?学生:都有虫字旁。 2.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1)引导发现形旁:这些字都有虫字旁,虫字旁与这些字有关系吗? (2)引导发现声旁:“蚂”这个字念什么?[遮住虫]读什么?蚂蚁的蚂,右边念马,加上虫子旁也念马。这个“马”字在“蚂蚁”的“蚂”中表示什么?(表示读音。) 3.小结:像这样,在一个字当中,一部分表示字的意思,另一部分表示读音,这样的字叫——形声字。在汉字中有许多形声字,抓住这个特点可以帮助我们牢牢地记住这些字。

形声字大全教案资料

形声字大全

形声字大全表 形声字-声母类推表 zh声母 丈:zhànɡ丈、仗、杖。 专:zhuān专、砖,zhuǎn转(转身、转达),zhuàn转(轮子转动)、传(传记)、啭。(传又念chuán[宣传]) 支:zhī支、枝、肢,chì翅。 止:zhǐ止、芷、址、趾。(耻念chǐ) 中:zhōnɡ中(中央)、忠、钟、盅、衷,zhǒnɡ种(种子)、肿,zhònɡ中(打中、中暑)、种(种植)、仲。(冲念chōnɡ[冲锋],又念chònɡ[冲床、冲劲儿]) 长:zhānɡ张,zhǎnɡ长(生长、班长)、涨(涨潮),zhànɡ胀(头昏脑胀)、帐、涨(豆子泡涨了)。(长又念chánɡ[长短、特长]) 主:zhǔ主、拄,zhù住、注、炷、柱、硅、驻、蛀。 正:zhēnɡ正(正月)、怔、征、症(症结),zhěnɡ整,zhènɡ正、证、政、症。(惩念chénɡ) 占:zhān沾、毡、粘(粘贴标语),zhàn占(占据)、战、站。(砧念zhēn,钻念zu ān[钻研),又念zuàn[钻石]) 只:zhī只(两只手、只身)、织,zhí职,zhǐ只(只有),zhì帜。(识念shí[识别],炽念chì) 召:zhāo招、昭,zhǎo沼,zhào召(号召)、诏、照。(召又念shào[姓]) 执:zhí执,zhì贽、挚、鸷;zhé蛰。 至:zhí侄,zhì至、郅、致、窒、蛭。(室念shì)

贞:zhēn贞、侦、祯、桢。(帧念zhènɡ) 朱:zhū朱、诛、侏、洙、茱、珠、株、铢、蛛。(姝、殊念shū) 争:zhēnɡ争、挣(挣扎)、峥、狰、铮、睁、筝,zhènɡ诤、挣(挣脱)。 志:zhì志、痣。 折:zhē折(折跟头),蜇(被蝎子蜇了),zhé折(折磨)、哲、蜇(海蜇),赫浙。(折又念shé[折了],誓念shì) 者:zhě者、赭、锗;zhū诸、渚、潴,zhǔ渚、煮,zhù著、箸。(楮、储、褚念chǔ) 直:zhí直、值、植、殖(繁殖),zhì置。 知:zhī知、蜘,zhì智。(痴念chī) 珍:zhēn珍,zhěn诊、疹。(趁念chèn) 真:zhēn真,zhěn缜,zhèn镇。(慎念shèn) 振:zhèn振、赈、震。(辰、宸、晨念chén) 章:zhānɡ章、漳、彰、獐、嫜、璋、樟、蟑(蟑螂),zhànɡ障、嶂、幛、瘴啄:zhuō涿,zhuó诼、啄、琢、椽 z声母 子:zī孜,zǐ子、仔(仔细)、籽。 匝:zā匝,zá砸。 宗:zōnɡ宗、综(综合)、棕、踪、鬃,zònɡ粽。(淙、琮念cónɡ,崇念chónɡ)卒:zú卒(小卒);zuì醉。 责:zé责、啧、帻、箦。(债念zhài) 则:zé则;cè侧、厕、测、恻。(铡念zhá)

新版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22 我们奇妙的世界(教案)

第七单元 本单元以“天地的奥秘”为主题,选编了三篇精读课文《我们奇妙的世界》《海底世界》和《火烧云》,分别从天上、地上、海底等不同方面介绍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本单元还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其中“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和“日积月累”4个部分。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填补学生观察的缺口,让学生更真实、直观地欣赏到天地间的美景。 课题 内容简说 我们奇妙的世界 本文按照“总—分—总”的行文结构,先总写这是一个奇妙的世界,然后分别从天空和大地两个方面具体展示世界的奇妙,结尾照应开头,指出世界上存在的奇妙的事物是无穷的,只要我们去寻找。全文表达了作者对大千世界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海底世界 的事物是无穷的,只要我们去寻找。全文表达了作者对大千世界的赞美和热爱之情。海底世界本文是一篇关于海洋的常识性课文,从海底的光线、声音、动物的活动、植物及矿藏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海底世界的奇异景象和丰富资源,说明了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火烧云 本文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写了天空中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图画,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1. 认识26个生字,会写35个生字,正确读写“呈现、变幻、宁静、迅速、威武”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语言,从字里行间感受大自然的美。积累文中的精彩语段,背诵《火烧云》第3~6自然段。 3.利用多媒体真实、直观地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从几个方面分别描述,把内容表述清楚的写作方法。

4.收集有关自然奇观的其他资料,积累语文学习素材,丰富见闻,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与神奇,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词语,积累好词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积累精彩语段。背诵《火烧云》第3~6自然段。 3.学习作者从几个方面把内容表述清楚的写作方法。 4.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培养热爱和亲近自然的情感。 22.我们奇妙的世界………………………………………………………… 2~3课时 23.海底世界………………………………………………………………… 2~3课时 24.火烧云…………………………………………………………………… 2~3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 3~4课时 1.在体会课文所描写的自然景观的神奇美丽的同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积累文中优美语段。 22.我们奇妙的世界 课题我们奇妙的世界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文从天空和大地两个方面介绍了世界的奇妙,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无比热爱之情。教学时,主要采用“以学生观察为基础,以朗读为方法,以思考为核心,以情感为灵魂”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感受到世界的奇妙和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学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语。(学生) 2.观察大自然,有自己的发现。(学生)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3

《奇妙的对联》导学简案 【学习目标】 1.掌握对联知识及写作方法; 2.提高欣赏对联的水平; 3.获得审美乐趣陶冶高尚情操。 【学习重点】学会欣赏对联。 【学习难点】对仗、平仄知识,尝试拟写对联。 【导学用具】多媒体、手写嵌名对联若干副。 【课时安排】一课时。 【导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中华文化百花园中,对联堪称一支馨香四溢的奇葩,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一直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今天就让我们携手走进文化百花园,去采撷对联这一束奇葩,感受对联的奇妙之处,欣赏对联之美。 (板书:奇妙的对联) 二、出示学习目标 多媒体投影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提示语:下面我们按读对联、识对联、赏对联、拟对联、评对联这几个步骤来学习。 板书:

对联 读识赏拟评 三、导学对联 导学一:读对联 用多媒体投出以下七副对联,要求学生大声朗读。 提示语:中国的名联数不胜数,我们在这里仅选出七副,请大家大声朗读。这七副对联,犹如一扇窗户,打开它,你会惊喜地发现对联的宝库里,有着那么多的奇珍异宝。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明·洪应明) 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东林书院) 4.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清·林则徐) 5.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清·蒲松龄)6.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木三分。(郭沫若) 7.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导学二:识对联 提示语:同学们想一想,什么样的语句才称得上是对联呢?对联到底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结合课本77页的内容,归结出对联的特点。 合作探究:学生用7分钟的时间,讨论、分析、归纳对联特点。 学生充分讨论后,代表发言,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观点后整理归纳对联特点(投影): 1.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2.平仄相对,仄起平收。 3.词性相同,结构相应。 4.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导学三:赏对联 提示语:明白了对联的特点后,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赏对联。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出本小组最喜爱的对联来赏析。 让各个小组代表发言,分享本组的赏析。(15分钟) 导学四:拟对联 提示语:赏析了那么多的美联,咱们现在小试牛刀。老师给出上联,请同学们拟出下联。要求内容健康,符合对联要求。 出示试题: 第一题:静聆雨润绿草 第二题:中华日丽风光好 学生做题,把答案写在白板上。(8分钟左右) 导学五:评对联

区分形声字微课课程教案

形声字区分 ------《识字3清请晴情睛蜻》微课教案教学目标: 1、学会转盘上的7 个生字。2 个二类字,认识两个新偏旁忄、目。 2、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3、认真书写与青有关的三个生字:情、晴、睛。教学重点、难点: 1、借助多媒体,创设故事情境,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学习形声字, 理解字义,指导书写。 2、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是教学难点。教学准备: 课件习字册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师述:小朋友们今天一上课就坐得这么端正,老师要奖励你们, 和大家做个猜谜的游 1、出示谜语。 2、揭示谜底:青蛙青 3、揭示课题:今天小青就要带着小朋友们走进识字8,学习与青相关的字词。 板书:识字7 学生猜谜说谜底读青字 媒体出示谜语: (宽嘴巴,白肚皮,头顶两只鼓眼睛,身披一件绿外衣。)出示谜底(青蛙图) 出示:青作为奖励导入新 课,让孩子们积极参与进来。 揭示谜底用 图片更加生动形 象,由此为切入口,引出主人翁- -小青,可谓水到渠成。把学生带入了有色、有形的世界,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兴趣,他们

一下子愉快地进入了学习。 二、 创设情境走进童话 扶放结合找朋友创设情境 师述:小“青”听说“也”家了来了几个亲戚,出示: (他驰地池) 1、读这些字 2、说说他们的共同点小青心里可羡慕了,他也向他的亲戚们发出了邀请。瞧他们来了: 1、认识偏旁: 出示 6 个偏旁: 氵讠虫日忄目先来认识一下他们吧! ①先来认识一下他们吧?(谁来说说这些偏旁名称并说说他们与什么有关) ②学习新偏旁 (忄目)忄:由心变形而来,笔 1、学生读四个字 2、说出他们共有一个“也” 指名说出这些偏旁名称并说说他们与什么有关。如:虫--虫字旁,与昆虫有关。 1、课件出示: 他驰地池 2、相机四个字里的“也”变成红色,强调共同点。 3、课件随机出示 5 个偏旁:讠忄虫日目 “忄目”显示为红色。 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将原 本枯燥的内容进行重组,由小“青” 引出一个美妙的童话故事。 通过拟人化的手段,画面再现,语言描述等形式, 从认识偏旁到认 识小青的亲戚并

奇妙的对联公开课1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相关对联的知识,掌握对联的特点。 2、鉴赏对联,感受语音魅力,提升审美水平。 3、尝试对对子。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2、尝试对对子。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两姊妹,一般长;同打扮,各梳妆;满面红光,年年报吉祥。 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我们对它并不陌生。大年三十,家家写对联,户户挂对联,商场卖对联,春晚看对联。能够说,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长河中一颗璀璨的珍珠,它既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品,又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对联,走进中国的传统文化,去领略一下对联带给我们的独特魅力。 (板书:奇妙的对联) 国文科试题,其中一题是对对子,上联是“孙行者”,要求对出下联。结果答案五花八门。下列几种都是当时的答案,你认为哪个比较好?(课本P78)如果你是改卷的老师,你给哪个答案打满分? (上联——孙行者下联——胡适之祖冲之韩退之王引之) 中国港台武侠小说作家梁羽生认为“祖冲之”最佳,乃天造地设。 下面我们翻到课本P78,请同学们一起朗读对联欣赏1、2、3中的六副对联,讨论归纳对联的特点。学生大声朗读。 请同学们说一下对联的特点和要求。 (能发现几条就说几条。不要求面面俱到,说出一点也可。请学生自由发言。老师积极肯定。很多学生都能回答上要求对偶,老师可即时出示投影,并追问学生“对偶在形式上有什么要求?”学生可能回答的对联特点:(1)字数相等;(2)词性相同;(3)结构相当;(4)仄起平收;(5)内容相关。) 教师以“傍百年树;读万卷书”“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为例解说对联的特点。 教师总结:结合同学们的发言,我们能够发现,对联对联,顾名思义,既要“对”,有要“联”,对联有如下特点和要求: 板书:对联的特点和要求 “对”对仗工整:字数、词性、结构相同 平仄相对:仄起平收 “联”内容相关 三、板块二:读你千遍不厌倦——欣赏对联 通过以上题目,同学们都理解了对联,但我们不但要识其形,还要赏其韵。 下面我们共同欣赏几副对联。请同学们朗读几遍。请同学们各抒己见,说说你最欣赏其中的哪副对联?为什么? 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东林书院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我们奇妙的世界》公开课教案

《我们奇妙的世界》公开课教案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奇妙的世界”为主题,编排了《我们奇妙的世界》《海底世界》《火烧云》3篇课文,从不同角度表现出大自然如同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把无穷无尽的奥秘隐藏在天地间。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是本册第三单元“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进一步提升。 《我们奇妙的世界》是本单元第一篇课文,属于精读课,文章从天空和大地两个方面展现了这个奇妙世界的神奇和活力,承担着引发学生发现“事物”的特点,了解从“事物”哪几个方面“写清楚”,感悟单元语文要素的责任。课文篇幅较长,但结构清晰,语言生动,可充分进行朗读训练,培养学生语言感受力,让学生认识到奇妙的世界就在身边,应乐于去观察,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 【学情分析】 1.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生字的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经验。 2.学生通过本册教科书第三、四单元的学习,初步掌握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也能够准确找出概括一段话大意的关键语句。会联系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3.大部分学生能够梳理“事物”的特点,但总结提炼如何“写清楚”,还是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老师通过组织个性化阅读和合作学习活动,感悟和内化。 【教学目标】 1.认识“呈、雕”等7个生字,会写“呈、幻”等11个字,会写“奇妙”、“飞行”等2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梳理课文内容,能说出课文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天空和大地的。 3.能结合生活经验,理解“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句话的含义。 4.能仿照例句,写自己发现的普通而美的事物。 【教学重点】 能说出课文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填空天空和大地的。

《奇妙的对联》教案

人教版必修一梳理探究之奇妙的对联 【教学目标】 1. 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 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3. 学习欣赏对联,重点积累一些名联。 4. 尝试对对联。 【教学重点、难点】 1. 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2. 让学生尝试对对子。教学设想 一、谜语导入、故事激趣: 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两姊妹,一般长;同打扮,各梳妆;满面红光,年年报吉祥。 谜底是什么?对联?注意“满面红光,年年报吉祥”,准确地说应该是什么?对了,谜底就是――“春联”。 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我们对它并不陌生。大年三十,家家贴对联,户户挂对联,商场卖对联,春晚看对联。但是,我们对对联又有多少真正的了解呢?什么是对联?它有什么基本的特点?该怎样张贴?如何尝试创作简单的对联?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奇妙的对联”世界。 二、对联常识: 同学们都看过对联,都记得一些对联。谁先来把你最熟悉的对联说出来与大家分享?(找三到四个同学)请你们结合生活,再说说你认为什么是对联,好吗? 【请学生齐读“对联常识”】。

三、对联特点: 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对联有什么基本的特点呢?这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重点。 1、请在座的各位当回医生,给下面这幅对联号号脉,看它对仗是否工整? 上联: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下联:冰消雪化梅花万朵扑鼻 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出对联的两个特点特点:第一个特点是上下联字数要相等(板书)。就是上联有几个字,下联也要有几个字。大家记下来,对联基本要求一,“上下联字数相等”。这个要求是很严格的,一般来说,违反这个规则就不成对联了。 但也有特例,比如说民国时候,袁世凯死后,有人就写了副上下联字数不同的联,“中华民国万岁;袁世凯千古”,大家看这个对联,“万岁”对“千古”,可以,但“袁世凯”对“中华民国”,三个字对四个字,在规则上当然不行,可是这副联的巧妙之处就在于此,它里面有个寓意,暗含了什么意思,有没有同学能看出来的? 【暗含的意思就是妄图称帝的袁世凯对不起中华民国,是中华民国的罪人。】我们可以得出的对联的第二个特点是什么?对,就是上下联相同位置的字词性要相同(板书)。 我们将我们自己修改好的对联齐读一遍: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冰消雪化万朵梅花扑鼻香。 2、我们再看这幅对联字数是否相等,词性是否相同? 上联:天增岁月娘增寿

奇妙的中心句

执教年级:三年级 议题:奇妙的中心句 篇目:《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香港,璀璨的明珠》《南海明珠— 海南岛》 一、学习目标 1.以人教课标版三年级上册第22、24课为例,学会在阅读中寻找中心句,快速 把握文本主要内容。 2.比较中发现中心句在文章中出现的位置不同,初步感受中心句的作用。 3.学会并运用围绕中心句把一段话说具体。 二、教学重难点 1.比较中发现中心句的位置、作用。 2.围绕中心句把一段话说具体。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一段话,找出概括这段话主要意思的句子。 2.引出中心句的概念。 (二)学习课文,寻找中心句 1.默读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富饶的西沙群岛》《香港,璀璨的明珠》《南 海明珠—海南岛》,分别找出这些文本的中心句。 (三)对比与发现 对比几篇文章的中心句的特点,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1.中心句位置不同:有的在开头、有的在结尾、有的在中间。 群文阅读优秀案例精选 ◎ 程晏 四川省乐山市外国语小学

2.中心句出现的位置不同,作用也不一样。 3.内容都围绕中心句的中心词来写。 4.从多方面把事物介绍具体。 5.段落中也有中心句。(板书:段中 段尾) 6.写人、写事、写景、写活动的文章有中心句。(板书:人 事 物 景) (四)学以致用 1.出示图片,指导学生围绕中心句把意思说完整、具体。 2.每人选择图上的四种动物,围绕中心句说一段话。 五、总结 群文材料 ◆选文1 富饶的西沙群岛 西沙群岛是南海上的一群岛屿,是我国的海防前哨。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绿的,淡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有的全部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好看极了;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刺儿,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海滩上有拣不完的美丽的贝壳,大的,小的,颜色不一,形状千奇百怪。最有趣的要算海龟了。每年四五月间,庞大的海龟成群爬到沙滩上来产卵。渔业工人把海龟翻一个身,它就四脚朝天,没法逃跑了。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遍地都是鸟蛋。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岛上的英雄儿女日夜守卫着祖国的南大门。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选文2 美丽的小兴安岭 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溪里

高中语文梳理探究《奇妙的对联》1.

《奇妙的对联》 【教学目标】 一、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二、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三、学习欣赏对联,积累一些名联。 四、指导学生尝试写对联。 【教学建议】 一、注重趣味性。对联是非常有意思的,教师要教出兴趣,学生要学出兴趣。教学中让学生能体味出汉字的奇妙,揣摩出对联所体现的思维的灵性。对一些脍炙人口的名联,可以要求学生背下来。 二、教学中,联系学生学过的古典诗文,引导学生从已学诗文中搜集对联。 三、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自己创作对联,并且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自己动手,用毛笔书写一副对联。评选出最佳者,可贴在班上展示。 【教学设计】 一、以有趣的对联故事导入 据说,三国时期,周瑜妒孔明之才能,欲除之,故与鲁肃设宴请诸葛亮。席间,瑜曰:我与你以对联设赌,对得上——饮酒,对不上——砍头!敢否? 孔明笑答:请出题。 瑜曰:有水便是溪,无水便是奚,去掉溪边水,加鸟便是鸡.得志猫儿赛过虎,落毛凤凰不如鸡. 亮答:有木便是棋,无木便是其,去掉棋边木,加欠便是欺.龙游浅滩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瑜大惊,又自恃妻子美貌,欲羞辱亮妻长得丑。便曰: 有手便是扭,无手便是丑,去掉扭边手,加女便是妞,隆中有女长得丑,百里难挑一个妞. 亮笑答:有木便是桥,无木便是乔,去掉桥边木,加女便是娇,江东美女大小乔,曹操铜雀锁双娇 瑜大怒,欲反目。鲁肃忙劝曰: 有木便是槽,无木便是曹,去掉槽边木,加米便是糟,当今之计在破曹,龙虎相争岂不糟. 言罢,哈哈大笑,一场干戈暂告平息。 二、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对联常识

对联常识包括对联的起源、种类、基本知识 (1)对联的起源: 对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2)对联的种类: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3)对联的基本常识: 传统的对联讲究”四讲”,即“字数讲相等,字音讲平仄,词语讲对仗,句法讲对称”。 从上面的“四讲”可以看出对联的基本要求: ①.字数相等,内容相关。 字数相等,指的是,若上联是由几个分句组成,则下联也应是由字数上与之一一相等的几个分句组成;从内容看,上下联之间,内容要相关,以起到相反相成或相辅相成的效果。 ②词性相当、结构相称 词性相当,指上下联相对的词语性质应尽可能相同或相近。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等。如:五蕴皆空观自在;一心不乱见如来。 结构相称,指上下联对应语句的语法结构应尽可能相同。如: 一心常忍辱;万事且随缘。 ③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节奏相应,指上下联在节奏的停顿上应当尽可能保持一致。 漏尽/飞身/去;心空/及第/归。 平仄相对简单说来就是上联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 举例:祖国山河壮;人民岁月新。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但随着随着对联艺术的逐步成熟和发展,各种新奇的作法跟句式也不断出现,还出现了所谓非正宗对联,是指不过分强调平仄、工仗、用韵的对联。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郭沫若为陶行知先生墓门所题写的对联。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

奇妙的形声字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中华传统文化课题研究课 南海区桂城街道平西小学 梁淑英 20XX年6月

中华传统文化课题研究课 《奇妙的形声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语文园地七“我的发现”的延伸 [设计理念] 汉字是中华文明之魂、生命的符号,也是先祖以无穷智慧创造的、世间独有的文化传播工具。它是形、音、义的结合体。从形体看,汉字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独体字,一类是合体字。独体字就是只有一个组成部分的字,合体字则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分组合而成的,据统计,现代汉字中有90%都属于形声字。组成形声字的两个部分,一部分表示字的意义,叫形旁(也叫义符);另一个部分表示字的读音,叫声旁(也叫音符)。懂得形声字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识记汉字。汉字的结构比较复杂,有些字的笔画很多,一笔一画地记很困难。如果是形声字,只要知道它是由什么形旁和什么声旁组成的,记起来就方便多了。学习形声字,还可以利用形旁和声旁帮助学生辨别一些形似字和同音字,避免写成错别字。根据语文园地四、七“我的发现”的内容,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识字活动,个体行动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教学目标]: 1、初步建立形声字的概念,让学生对形声字的特点有初步认识,激发识字兴趣。 2、认识常见小动物的名字,扩大识字量。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人合作的能力。 4、培养学生喜爱小动物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对形声字的特点有初步认识,收集、识记小动物的名称及图片,能辨别小动物的名称与样子。 [课前准备]: 1、选择伙伴,制定活动计划; 2、分组活动,搜集本组形声字的有关资料; 3、归类整理资料,准备展示交流。 [教学时间]: 1课时

《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教学设计

围绕中心写一段话教学设计 五年二班李丹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中心句,掌握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说一说、写一写,能够围绕中心句把内容说明白、写具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进行习作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出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的方法,能够独立围绕中心句按照总—分的结构写一段话,并能够运用到实际习作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在黑板上画朵花。) 教师提出问题:如果把一朵花比作一段话,这其中的花蕊是指什么?(此处的设计意是在通过花蕊引出今天要学习的课题。) 教师板书(学生书空)。 二、新授 1.(出示课件)明确中心句的概念。 2.(出示课件)了解中心句的位置与作用。 3.(出示课件:北大荒的秋天片段) 问题1:通过上面的学习,你认为这段话的中心句是什么?中心词呢? 问题2:作者选择哪几种事物来表现“原野热闹非凡”? 问题3:作者如何把内容写得生动形象? 问题4:除了这些,我们在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还要注意什么? (通过设置的问题,使学生通过课文片段的内容总结出围绕中心句写内容时的方法。) 4.小练习: ①找出中心句: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②补充中心句:根据后面的内容补充中心句。

(通过这两个题正反两方面巩固刚才对中心句的认识。) 5.问题:同学们,你们赶过集吗?用一个词来形容赶集的场面? 小组合作一:围绕着每逢周六,小镇上的集市总是热闹非凡,在组内展开想象来说一说,然后小组汇报。(播放一段声音,创设情景。让学生闭上眼睛,回忆赶集时候的场面) 学生汇报。 6.小组合作二:从下面题目任选其一,小组内先说一说,然后写写。 1.龙沙公园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 2.秋天的落叶五彩缤纷。 3.冬天是一个快乐的季节! 4.课间跑操,欢乐多。(选择学生身边的事例,让学生有可写、可说的地方,说与写结合,才会让学生有画面感,从而围绕中心写出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 7.学生汇报。 8.根据小组合作二的内容,尝试加上适当的题目、开头、结尾,使其成为一篇完整的作文。 9.学生汇报。 三、课堂总结 1.今天你有哪些收获? 2.欣赏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这是一首围绕着老师来写的歌曲。) 板书设计 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奇妙的对联 泉州七中陈龙斌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为人教版第一模块梳理探究单元第二课,是我国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作为第一模块的学习内容,可以很好地激发高一学生对文化文学的热爱,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探求活动课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喜爱这一类型的课程,感觉到新课程教与学与过去的不同,从而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初中时已初步接触对联知识,中考有考对联,初中时对仗的基本知识已掌握,可不作为教学重点;但初中时对联多作为应试要求,对于对联的艺术性、趣味性、承载的文化没有专题的探究活动或未充分开展过有关对联的探究活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有望得到充分的调动。 三、设计思想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在教学中扣紧“奇妙”二字,以欣赏与对对子激励兴趣,以兴趣激励学生对对联的知识、文化的探究学习。 在教学中采用迁移教学法:教学循序渐进,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迁移的方法就是能较好的进行类比推理,沟通新旧事物之间的联系。 启发式教学法:在学生对对的过程中,采用启发的办法,帮助学生对出正确答案。 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书法展示、用学生姓名创设对联情境的办法,激发学生兴趣,感受对联艺术和文化。 作为梳理探究单元课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体现学生主体,提高学习兴趣,引发进一步自主探究的愿望。 四、教学目标 通过对联的欣赏和对对子的活动,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领略对联艺术和文化的魅力,引发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学会基本的对仗方法,学会自主、创新、推理、演化。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参与活动,激发兴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赏与对。

《趣味识字之形声字》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趣味识字之形声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二年级上册的语文园地四中的我的发现,是关于趣味识字的内容它由一首儿歌的形式展现在我们面前,让学生通过朗读韵语,观察发现“泡、饱、跑、抱、袍、炮”六个形声字的特点,提供了识字的情境。 教学目标 1、认识“泡、饱、跑、抱、袍、炮”等6个形声字,理解字义。 2、进一步认识形声结合汉字的方法,提高识字能力。 3、通过加偏旁扩大识字量 4、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启发学生自主识字,提高识字能力。 难点:大量识记同音字,近音字并能加以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以孩子喜欢的动画大耳朵图图导入。 师:欢迎同学们进入图图微课堂 1老师介绍什么是形声字?(出示相关的课件,举例说明) 2、师出示形声字的六大特征,举例说明什么是声旁,什么是形旁, 二、学习“跑、炮、泡”等形声。

1、出示六个形声字泡、饱、跑、抱袍、炮”,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学生通过观察可能会发现他们都是左右结构,右边都是“包”…) 2、借助拼音自读韵文 3、小组内交流自已的发现。 4、指名读学习小伙伴的话。 5、根据学习小伙伴的提示,说说泡、饱等六个字的特点。 6、扩展。 师:你还能想到哪些有“包”这个字的生字?能像书上这样说说吗?(比如:雹雨水结冰雹) 7、识记“茶、鞭 A、齐读、指名读 B、说说怎样记 交流讨论。先让学生拼读生字,朗读韵语,在读中发现字的特点;再根据学习小伙伴的提示,让学生说说泡、饱等六个字的特点,并具体说说左边的偏旁跟字义的关系;最后,让学生认一认生字条中的其他生字,再说说是怎样记住这幽字的 8、师总结:生活中有许多形声字,你们可以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去记住它们。下面我们再来看两组形声字,看谁记得快? 出示:青请清情晴蜻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奇妙的对联 【教学设想】 1、本节课采用高效课堂的模式进行教学,将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每组一个组长,每组都有自己的组名,在教师引领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通过学生自己积极主动的学习,来配合老师的点拨指导,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从而促进学生获得高效益发展。采用这种教学新模式意在创建具实践性、参与性、开放性特点的语文课堂。 2、在教学中采用迁移教学法:教学循序渐进,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迁移的方法就是能较好的进行类比推理,沟通新旧事物之间的联系。 3、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插入相声《对春联》来创设对联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兴趣,感受对联艺术和文化。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体现学生主体,提高学习兴趣,引发进一步自主探究的愿望。 【学情分析】 对联是我国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对联与生活联系紧密,学生求知的兴趣较浓,易于入门。但是学生对对联的艺术性、趣味性、承载的文化没有专题的探究活动或未充分开展过有关对联的探究活动,加上对传统文化关注不够以及语言表达、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课堂教学材料不宜太难太深,以培养兴趣,普及对联知识为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2)学习欣赏对联,重点积累一些名联,尝试对对联。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欣赏对联艺术,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并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过程与方法: 学会欣赏对联,赏析与训练相结合。 【教学重点】 1、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2、学会欣赏对联。 【教学难点】 尝试对对联 【教学用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相声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与传统对话,任思绪飞扬,共同走过一段文化之旅。一起走进《奇妙的对联》(板书课题),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由马季、郭敦儒两位老先生表演的相声——《对春联》。 二、版块一:掀起你的盖头来——走进对联 1、展示对联(从观看的相声《对春联》中选取) (1)买卖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形声字教学设计

形声字 湖南省永兴县碧水小学:朱灵芝 教学目标: 1、对形声字有初步的了解,辨别形声字。 2、感受形声字对汉字的帮助,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 教学重难点:辨别形声字,感受形声字对学习汉字的帮助。 教学过程: 一、今天我上课的主题是:学习形声字。形声字是我国汉字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由形旁和声旁两部分组成,一年级下册有一首儿歌道:形声字,真好记, 音形义,有联系, 声旁帮着读字音, 形旁帮着想字义。 学习形声字, 辨认要仔细。 二、教授新课

1、今天我们就以湘教版一年级下册识字4为例来学习形声字吧。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个谜语,谁猜出来就是我们班的智多星。请看屏幕:有水清凌凌,有日天放晴,有目亮晶晶,有言讲文明,有虫能飞行。(谜底:青)同学们异口同声地猜出来了,我们班的智多星可真多啊。 2、现在我想给同学们讲一个有关小青的故事。 有个小朋友叫小“青”。有一天,他呆在家里很寂寞,想出去找朋友。他走呀走呀,路上碰到了“氵”,小“青”说:“三点水,咱们做个好朋友吧?”“氵”说:“好呀。”于是,他们手拉着手,变成了“清”,(师板书:清)“清”说:“你们知道吗?我是清清的河水,可以把东西洗得干干净净,非常清洁。” 同学们,你们可知道小青是个很会交朋友的字宝宝,它还交了很多好朋友呢!认识这些字宝宝的同学大声读出来吧。每个生字读两遍(幻灯片出示带拼音的字:清、晴、睛、情、请)。同学们读书的声音真动听。 你们发现这些字的拼音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它们的韵母都是相同的。除了“睛”之外甚至声母也是相同的。 我们再来看看它们的字形吧,你们发现什么了吗?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青”字。这个“青”字就叫做“声旁”,那么这几个形旁不同的字,意义有什么变化呢?

我们奇妙的世界教学设计

我们奇妙的世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 开火车读课文 2.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从哪几方面介绍了世界的奇妙 3. 通过以上的阅读我们的收获还真不少!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我们奇妙的世界》,了解世界的奇妙! 、细读课文,感受奇妙。 一)感受天空的奇妙。 1. 作者眼中的世界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读课文2—8自然段。提醒学生美美地读,细细地想。 2. . 出示自学要求: 自由读课文第2?8自然段 1)画出中心句。 2)天空呈现的哪些画面让你感受到了世界的奇妙从哪些词语或句子当中体会到呢 谈话过渡:下面咱们就七嘴八舌论天空吧!你觉得哪里最奇妙呢勾画一下原句。一会儿说说看。 3. 学生可能汇报的情况如下: 1)第二自然段是总起句,引起下文。 2)第三自然段“开始,天空呈粉红色,慢慢地变成了蔚蓝色,太阳就像一个大火球一样升起来了。”抓住颜色(粉红色、蔚蓝色)、形状(大火球)描写初升的太阳,并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太阳比作大火球) 奇妙一:是它带来了新的一天,多么奇妙啊!日出日就是我们日日夜夜经历的时间变化。 奇妙二:能想象日出时候天空的变化吗学生读句子,想象,出示日出景象图

片。再读读文中的段落,用心感受它的奇妙(颜色的变化和形状) 。 ( 3)第四自然段“有时,云彩在蓝色的天空中飞行, 阳一起游戏、聊天……) ②“各种奇妙的形状” “各种”说明形状很多, “奇妙”呢千奇百怪,你能想象出 多少种云的形状呢 像龙卷风,像奔腾的骏马,像棉花糖、像巨浪,像堆积的棉絮,像泛着光的 鱼鳞。 ③你能说出多少种形状的名字呢(高云:卷云、卷层云、卷积云;中云:高积云、 高层云;低云 : 层积云、层云、雨层云、积云、积雨云。 ) 4)第五自然段“当云彩变得又黑又重时, 雨点就会噼噼啪啪地降落到大地上。 ” 又黑又重”那是什么样子“噼里啪啦”又是一种什么声音那时候的人、动物、 植物都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就是这又黑又重的云给咱们带来了这样的感受, 很奇妙 学生自由朗读第五自然段,读出自己的感受。 5)第六自然段更有趣!还是你们自己读自己想吧哪里最有趣“雨后,我们会 看到地上有许多水洼, 就像有趣的镜子, 映射着我们的脸。”你想象到了什么 (这 里运用了比喻的写法,把水洼比作镜子。 ) 连起来读读五六自然段, 边读边想雨前 - 雨中- 雨后的景象。跟你同桌讲讲下 雨时的乐趣吧!指名分享有趣的经历。 6)第七自然段“一天结束了,落日的余晖不时变换着颜色,好像有谁在天空 涂上了金色、 红色和紫色。”体现奇妙的词语“不时、 变换”,表示颜色的词语有: 日落的时候天空只会有这么多的变化吗(不是,还有很多。 )你能说说你见 过的吗(各抒己见。) 7)第八自然段:夜幕降临还好玩吗(黑夜降临了,我们看见夜空中群星 闪烁,就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 )“群星闪烁” ——繁多的星星发出摇 晃不定的光芒,天空真有意思! “就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这是作者 的想象,也是比喻句,把群星比作千千万万支极小的发光的蜡烛。 指导朗读,读出对星星的喜爱之情。 4.再默读这几个自然段, 看看在表达顺序上你又有什么新发现 (按时间顺序描绘 了天空的美。)板书:天空——早到晚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老师也能感受世界的奇妙,用你的声音表达出来。 (学 生大声地感情朗读课文 2-8 自然段。) 二)感受大地的奇妙。 如同经过雕饰一样,呈现 出各种奇妙的形状,告诉我们许多美妙的故事……” 哪里让你感觉到它的奇妙了 ①“飞行”随风飞行的时候会遇到什么奇妙的经历呢 和小鸟、星星、月亮、太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湖南省省级优课)

奇妙的对联 【教学理念】对联是非常有意思的,教师要教出兴趣,学生要学出兴趣。注重在“奇妙”两字上,体味汉字的奇妙,中国人思维的灵性,不把对联讲得干干巴巴、枯燥无味。注重与经典古诗文的联系,尤其是在名联欣赏中,要求学生联系所学过的古诗文去理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教材分析】本课为人教版必修一梳理探究单元第二课,是我国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作为必修一的学习内容,可以很好地激发高一学生对文化文学的热爱,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探求活动课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喜爱这一类型的课程,感觉到新课程教与学与过去的不同,从而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 【学情分析】高一走五班学生性格活跃,语文基本功水平较整齐,初中时已初步接触对联知识,初中时对仗的基本知识已掌握,可不作为教学重点;但初中时对联多作为应试要求,对于对联的艺术性、趣味性、承载的文化没有专题的探究活动或未充分开展过有关对联的探究活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有望得到充分的调动。 【教学目标】 1.了解对联的起源、发展概况及含义;掌握对偶、对仗、对联的区别联系。 2.迁移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3.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领略对联艺术和文化的魅力,引发进一步探究的愿望。【教学重点、难点】参与活动,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赏与对。 【教学方法】迁移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一、以有趣的对联故事导入 传说知县郑板桥于大年三十走出县衙,到大街小巷了解民情,无意中看到了一家大门上贴着一副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横批是“南北”。身边的衙役都不解其意,郑板桥看后,立即命令身边人从家里送来衣物和粮食。同学们你能看出这副对联蕴含的深意吗? 板书:奇妙的对联 二、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对联常识 对联常识包括对联的起源、种类、基本知识 (1)对联的起源: 对联是由古代的桃符发展而来的。远在周代,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画像,后来直接是名字,分别画或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是对联的萌芽。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五代时,桃符上的神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联语。蜀后主孟昶曾写了一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对子,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一直到明代,人们才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 (2)对联的种类: 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勉联、行业联等。 (3)对联的基本常识 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当 平仄相异内容相关 平仄相对简单说来就是上联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 举例:祖国山河壮;人民岁月新。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但随着随着对联艺术的逐步成熟和发展,各种新奇的作法跟句式也不断出现,还出现了所谓非正宗对联,是指不过分强调平仄、工仗、用韵的对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