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肺炎的诊断和治疗

放射性肺炎的诊断和治疗
放射性肺炎的诊断和治疗

放射性肺炎的诊断与治疗

发表者:黄程辉28人已访问

放射性肺炎系由于肺癌、乳腺癌、食管癌、恶性淋巴瘤或胸部其他恶性肿瘤经放射治疗后,在放射野内的正常肺组织受到损伤而引起的炎症反应。轻者无症状,炎症可自行消散;重者肺脏发生广泛纤维化,导致呼吸功能损害,甚致呼吸衰竭。故对放射性肺炎逐步引起了临床工作者的重视,本文复习近年文献,对其病因及诊断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1危险因素

1.1 与放疗有关的因素放射性肺炎的发生与严重程度与放射方法、放射量、放射面积、放射速度均有密切关系[1-2]。由于在放射治疗肿瘤过程中采用不同的分割照射方法,如常规照射、超分割照射、适形照射等,为了比较不同放疗方法的生物效应,有人建议用数学模式进行生物效应归一[3]。有认为放射量阈在3周内为2500~3000rad。据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统计,放射剂量在6周内小于2000rad者极少发生放射性肺炎,剂量超过4000rad则放射性肺炎明显增多,放射量超过6000rad者必有放射性肺炎。放射野越大发生率越高,大面积放射的肺组织损伤较局部放射为严重;照射速度越快,越易产生肺损伤;常规照射较超分割照射和适形照射发生放射性肺炎的机率大。

1.2 其他因素放射性肺炎发生还与受凉感冒、合并化疗、有慢性肺疾患史、有吸烟史、年龄等有关。化疗药物的应用亦可降低肺的耐受性,增加肺的放射损

伤 [3],某些化疗药物亦可能加重肺部的放射治疗反应。。个体对放射线的耐受性差,肺部原有病变如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以及再次放射治疗等,均促进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对放射治疗的耐受性差。

2 发生机制

2.1 传统学说既往观点认为放射性肺炎主要是由于照射引起在照射野局部细胞因子的产生,导致肺纤维化[3]。其发生机制:①小血管及肺Ⅱ型细胞损伤急性期的病理改变多发生在放射治疗后1~2个月,表现为毛细血管损伤产生充血、水肿细胞浸润,肺泡Ⅱ型细胞再生降低 ,减弱了对成纤维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使成纤维细胞增生。②自由基产生增多:通过动物实验发现肺经照射后,肺部自由基含量进行性增加,这可能是照射后致肺组织损伤的直接原因。③细胞因子含量增多: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趋化因子共同作用于照射区,使肺组织产生损伤。④多原因素: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具有多原性,其中巨噬细胞、肥大细胞、成纤维细胞、肺Ⅱ型细胞等均参与了其形成过程。

2.2 播散性学说[3]播散性放射性肺炎学说认为本病是由免疫介导产生双侧

淋巴细胞肺泡炎和局部放射野外的反应[7]。其病理改变是由于放射电离产生的自由基,损伤了细胞膜和DNA,导致细胞功能不良和死亡。放射治疗后6~9个月,肺的病理改变主要是逐渐发展的纤维化,肺泡广泛纤维化,但大多不产生症状,若伴有感染则产生症状,即为放射性肺炎,但症状轻重不一。经积极治疗后2~3个月症状消失,逐渐转为慢性肺纤维化。

3 诊断概述

3.1 临床表现

3.1.1放射性肺炎:在暴露射线后有一潜伏期,通常在完成放疗至出现症状的时间为1~3个月[11],症状可出现于影像学改变以前。放射性肺炎可发生于胸部任何疾病的放疗过程中,而且病情差异很大,轻者缺乏临床表现,重者可在数天内迅速发生呼吸衰竭和急性肺心病,并危及性命。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气急和咳嗽,

程度轻重不一,通常表现为干咳,后期可有痰血(丝)。体检通常无异常发现,偶尔在照射区可闻及湿罗音和胸膜摩擦音。放射野皮肤可发生改变。急性期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可有中性粒细胞增多和红细胞沉降率加快等[12]。

3.1.2 放射性肺纤维化:是由于发生慢性肺部损害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发生永久性肺纤维化的过程约为6~24个月。发生肺纤维化前可无急性肺炎病史,患者可无症状或仅表现为气急。大野照射患者可发生慢性肺功能不全,并最终发生慢性肺心病和肺动脉高压。症状轻微者查体可无明显异常,部分照射区域可有呼吸音改变和叩诊浊音,可发生纵隔移位和脊柱向患侧偏斜。

3.1.3 细支气管炎闭塞性机化性肺炎:文献仅有数例报告[6],均发生于接受放疗的乳癌患者,可在结束放疗后1.5~6.0个月出现,X线胸片异常表现可发生于非照射区,甚至对侧肺部,并且病灶可以表现为游走性是其特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检查可见淋巴细胞增多,发病机制尚不清楚[13]。

3.2 影像学表现

3.2.1 X线胸片 [14]: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于放疗近结束时至放疗后2个月内,见肺放射野内呈片状均匀密度模糊影,多发边界不清的小斑片状阴影,病灶边缘与放射治疗野一致,和正常肺组织有明显分界,此为本病特征表现。

放射性肺纤维化开始表现为放射野内较纤细的网状或细索条阴影,1个月后可逐渐增多,密度增高,病变范围扩大,可融合成致密的块状影。X线表现主要特点:①纤维索条影:长短不一,粗细不等,中间伴有点状密度增高影,肺纹理紊乱,胸壁、胸膜肥厚;②片状阴影:肺上照射野片状阴影,近侧边缘清晰;③胸膜改变:胸膜肥厚粘连,肋膈角变钝,胸腔积液;④肺不张:可表现为段、叶肺不张;

⑤纵隔移位:表现向左、右移位,有时仅表现为气管扭曲移位。

3.2.2 CT表现:放射性肺炎早期表现为照射野内散在的小片状淡薄密度影,边缘模糊,伴有增粗的血管、支气管影,周围胸膜尚光整。中期表现为肺实变,其内见有支气管征,肺泡囊,部分边缘可呈星状,可超出放疗照射野;周围可见粗长条状影,近胸壁的局部胸膜肥厚牵拉。晚期表现为照射野内大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缘锐利,纤维条状影增多,小叶间隙增厚,同侧胸膜增厚,纵隔移位,肺容积缩小[15]。CT比X线平片更能显示放射性肺炎阴影的内部细微结构,如显示血管征、支气管充气征、肺大泡及支气管扩张[15]。

3.3分期与分级

3.3.1 临床分期典型的放射性肺炎的发展可分为4期:①早期: 0.5~1个月,以渗出为主;②中期:2~3个月,以肉芽生长为主;③后期:3~6个月以纤维增生为主,;④晚期:6个月以后,以纤维化病变为主[8]。

3.3.2 分级标准根据1995年美国癌症研究协作组(RTOG)制定的急性放射性肺炎的分级标准[9]分级:①0级:无变化;②1级:轻微的干咳或用力时呼吸困难;

③2级:持续性咳嗽,需要麻醉性镇咳药,轻微用力时呼吸困难,X线无变化或有轻微棉絮状或片状影;④3级:严重咳嗽,麻醉性镇咳药无效,安静时呼吸困难,X

线呈致密影,需间断性吸氧或激素治疗;⑤4级:呼吸功能不全,需持续性吸氧或辅助机械通气;⑥5级:致命性呼吸困难。

4 治疗策略

4.1治疗原则对仅有影像学表现无临床症状的放射性肺炎可不予特别治疗。若有轻微咳嗽、咳痰者,对症治疗即可。肺部继发感染给予抗生素,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有效,抗凝疗法治疗,给予氧气吸入能改善低氧血症[16]。

4.2 肾上腺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放射性肺炎常用而有效的药物,特别在早期使用更为有效,能减轻肺实质细胞和微血管的损害程度,减轻肺组织渗出和水肿,有效改善症状。泼尼松初期剂量60~100mg/d,分次口服,症状改善后逐渐减量至10~15mg/d,总疗程为3~6周。重症可用地塞米松静脉滴注10~15mg/d,症状缓解后改为口服,每次15mg,每日3次。亦可用地塞米松雾化吸入,对减轻全身反应有效。

4.3抗感染放射性肺炎极易合并细菌感染,若出现高热、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咳黄色脓痰,在使用糖皮质激素同时,应给足量有效的广谱抗生素治疗,可较快奏效。

4.4 非甾体类药物吲哚美辛、阿司匹林可有效地减少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还可抑制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的产生,从而减轻放射性肺炎的临床症状,可起到辅助作用[17]。

4.5 减轻和防止肺纤维化对肺组织有显著亲和作用的D-青霉素胺是一种螯合剂,在体内能阻止盐溶性胶原的成熟过程,对改善肺纤维化患者的主观症状及肺功能均有良好作用。β-氨基丙酰氮是一种胶原成熟抑制剂,实验结果表明对防止放射性肺纤维化有良好作用,放射治疗期间使用可延迟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并能延长生存期。

4.6中医药治疗祖国医学认为放射线为热毒之邪,热能化火,加之癌症病人多正气不足、瘀血内结,故治疗应采用滋阴润肺,酌加减毒、化瘀之法。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北沙参具有解热、镇痛作用;麦冬、知母、花粉、生地、玄参、栀子均有抗菌消炎作用;百合、麦冬有抗缺氧作用;丹参有预防放射性肺损伤的作

用。与西药合用,能明显缓解症状,改善放疗后肺纤维化的病理改变,加速肺功能的恢复 [18,19]。

5 预防措施

5.1 掌握总照射剂量辐射吸收剂量与肺损伤程度相关,但其作用又受到每日分割大小的明显影响。Graham等[ 4 ]的研究显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接受放疗时,当V20(即肺接受大于20GY照射的体积与总体积比)分别为<22%、22%~30%、31%~40%及>40%时,2年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0、7%、13%、36%,故为避免发生重度放射性肺炎,推荐V20应<25%[ 5 ]。

5.2 掌握分割次数/剂量比率分割可减轻辐射的生物学作用,并且是影响辐射后期损害的主要因素。多中心研究表明,分割范围、分割次数和总辐射剂量与放射性肺炎的危险性显著相关,其中又以分割范围>2.67Gy为放射性肺炎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总放射剂量相同,与单次照射比较,每天分割2次照射可降低辐射的危害性[6]。因此,应严格掌握放射总剂量及其单次剂量分配、照射野大小。乳腺癌放射治疗最好行切线投射,尽量避免肺部的损伤。

5.3 掌握照射体积通常肺照射范围<25%有可能发生肺的局部损伤,但不会引起放射性肺炎。小射野,特别是功能重要、容积较大的下肺野,大剂量照射(>50Gy)可能产生临床症状。若肺照射范围>50%,尤其是两肺同时照射,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将明显升高,两肺照射>30Gy为致死剂量,但也有剂量仅13Gy就发生死亡的报告[6]。但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要求照射剂量>60Gy才能取得较好效果。据肿瘤学放疗组的研究方案表明,照射范围应局限于原发肿瘤和受累淋巴结周围50px以内,若超出此范围肺损伤程度显著增加[6]。

5.4 了解既往治疗史不论是否曾出现放射损伤的症状或体征,再次放疗发生放射性肺损伤的危险性显著增加。若首次治疗即出现放射性肺炎的表现,第2次治疗可能引起严重反应。许多化疗药物不仅具有直接肺毒性作用,还可能加重放疗的肺损伤作用。博莱霉素若与放疗同时应用,毒性将大于单独使用其中的任何1种。可增加放疗肺损伤程度的其他化疗药物还有放线菌素、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和阿霉素等,同时使用的毒性又大于交替使用。如有上述情况,在制定放射治疗方案及实施放射治疗过程中均需特别慎重。

5.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应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呼吸道症状及体温升高。X线检查发现肺炎应立即停止放射治疗。放射性肺炎一旦发生,往往不可逆转,足见预防的重要性。此外,还应预防感冒、戒烟,积极治疗肺部慢性疾患。

总之,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是多因素造成的结果,一旦发展到肺纤维化阶段,往往不可逆转,因此根本在于积极预防、及早治疗。随着影像设备的不断更新、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期待更早地发现放射性肺炎 [20]

参考文献:

[1] MULLER G,KIRICUTA IC,STIESSJ, et al . Radiation pneumonitis a

nd pulmonary fibrosis after the CT-planned radiotherapy of bronch ialcarcinoma[J].StrahlentherOnkol,1994,170 (7) :400.

[2] 殷蔚伯 ,谷铣之.肿瘤放射治疗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

社,2002. 640.

[3] 闫卫平.放射性肺炎[J].医师进修杂志,2004,27(2):7-9.

[4] GrahamMV, PurdyJA, EmamiB, etal. Clinicaldose-volume histogr

am

analysis for pneumonitis after 3D treatment for non-small cell lun g

cancer (NSCLC)[J]. Int J Radiat Oncol BiolPhys, 1999,45 (2):323-32 9.

[5] 王跃珍.放射性肺炎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2007,16(1):39-43.

[6] 放射性肺损伤诊断及治疗,放心医苑(https://www.360docs.net/doc/292102828.html,),2005.3.28

[7] 唐求,王鹏.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机制及其应对.临床肺科杂志

2005, 10(5):634-636.

[8] 刘泰福主编.现代放射肿瘤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335.

[9] 申文江,王绿化.放射治疗损伤[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

社,2001,95-103.

[10] 放射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寻医问药网(https://www.360docs.net/doc/292102828.html,),2004.7.15

[11] 殷蔚伯,谷铣之.肿瘤放射治疗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出版社,2002 ,677.

[12] 夏丽天,李而周,李莹,等. 胸部肿瘤放疗后引起RP 的相关因素及CT

表现[J]. 实用放射学杂志,2002 ,18 (1):14216

[13] 放射性肺炎概述,放心医苑(https://www.360docs.net/doc/292102828.html,),2004.7.15

[14] 丁文,郭岩.放射性肺损伤[J].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5,15(9):813-816

胸部肿瘤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肺炎CT表现及分析

胸部肿瘤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肺炎CT表现及分析 摘要目的对胸部肿瘤放射治疗后合并放射性肺炎患者的CT表现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文献回顾分析方式,对45例接受胸部肿瘤放射性治疗后合并放射性肺炎患者CT影像学检查进行详细分析,主要针对患者胸腔内肺部的病变进行检查。结果本组病例中33例患者处于急性发病期,其中6例在放射性治疗后第37~40天发病,9例在放射性治疗后第41~50天发病,18例患者在放射性治疗后第51~90天发病。另外12例患者肺炎发生在慢性期。对患者因胸部肿瘤而接受放射性治疗产生的放射性肺炎进行CT检查后可以看出,患者的肺炎处于急性期时,其病灶边界较为清晰或不清晰,属于实变影,并可见支气管充气征。而处于慢性期时,其病灶边界清晰,可见明显的条状阴影和网格影,肺气肿症状明显,横膈上移,纵隔平移,肺部轮廓可见塌陷。结论CT检查能够有效鉴别胸部肿瘤放射性治疗所致放射性肺炎,为相关治疗人员提供可靠依据,帮助其确定患者病情。 关键词胸部肿瘤;放射治疗;放射性肺炎;CT检查 胸部肿瘤主要指在人体胸腔内各器官发生的肿瘤类疾病,其中发病率较高的为肺癌和食管癌。在临床治疗中,放射性疗法是主要的方式之一,其能够有效延缓患者癌变细胞的扩散。但是,在长期接受放射性治疗的同时,患者也会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情况,其中较为常见的是合并放射性肺炎,其发病率在15%左右[1]。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45例胸部肿瘤放射性治疗后合并放射性肺炎患者,其中男33例,女12例,年龄39~72岁,平均年龄(54.47±10.26)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 2.26±1.17)年。食管癌26例,肺癌19例;其中被证实为鳞状细胞癌32例,腺癌8例,其他病理类型5例。患者临床上均有全身乏力、胸部舒张困难、呼吸急促、干咳干呕、低烧、咳痰呈白色,部分患者出现严重发热、胸口疼痛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 1. 2 方法本次采用回顾式分析方式,主要对45例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 本组45例中,31例患者采用的是正面对前胸和后背进行CT检查方式,另14例患者则是采用具有一定倾斜角度的CT检查方式进行检测。在对食管癌患者进行CT检查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实际病情为其转换检查角度,并且沿病灶边界对外侧进行扩展检查,扩展范围的直径超过病灶直径的3~5 cm,同时对患者的淋巴结引流区域进行检查。而对于肺癌患者进行检查时,其检查内容相对较多,需要对患者原发性肺门、同侧肺门以及肺部纵隔进行检查,同时观察患者在呼吸过程中肺部产生的变化。在检查过程中与对食管癌的方法相同,需要进行扩展检查,扩展范围的直径需要超过病灶直径2 cm。对患者的检查需进

放射性肺炎治疗方案是什么

放射性肺炎治疗方案是什么?放射性肺炎发病原因明确,都是由于肺组织接受了一定剂量的电离辐射所引起,电离辐射源包括核意外等,但通常都是由于胸部肿瘤如肺癌、食管癌、淋巴瘤、胸腺瘤以及乳腺癌等接受放射治疗时一定体积的正常肺组织受到一定剂量照射后产生。 放射性肺炎的症状表现: 1.轻者无症状,多数于放射治疗后2-3月出现症状。个别于停止放射治疗后半年始出现症状。常见的症状:刺激性乾咳,气促,活动后加剧,胸痛,伴或不伴有发热,以低热为多,引起放射性食管炎时可有吞咽困难,重症者可出现严重呼吸困难、紫绀。 2.胸部放射局部可见皮肤萎缩变硬。 3.检查肺部多数无阳性体征。当出现广泛肺纤维化时,肺泡呼吸音普遍减弱,可闻及捻发音(Velcro罗音)。如继发细菌感染,可闻及干、湿性罗音。偶有胸膜摩擦音。伴发肺心病时,可有右心衰竭体征。“一人一方”辩证施治,一次治疗终身受益 那么使用什么疗法才能达到一个较好的治疗效果呢? 首先来说西医虽然也是可以快速的消除炎症,但是治疗却需要激素的帮助,很难控制副作用的出现,对患者身体损伤比较大。在矫情病症患者身上使用时还可有较好疗效,但在发展以后的患者身上进行西医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而中医治疗相对来说就要安全许多,不但包含了针灸、推拿、蒸熏、药罐、中医汤药等传统中医治疗方式,还有着比较先进的穴位注射、磁针理疗以及学位免疫激活这几种结合了现代科技而独创的先进治疗方式,帮住患者由内及外,妥善处理病症,依据个人体质不同,选取不同治疗方式,最大限度的帮助患者解决病患所在,快速消除炎症,并合理调理身体,控制疾病发展,控制疾病发作。 放射性肺炎治疗方案是什么?“一人一方”辩证施治,一次治疗终身受益 “磁药叠加调节免疫疗法”会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来选择穴位和药物,也会根据时节的不同来科学的变化治疗的方案,突破了传统疗法“千人一方”的弊端。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体现中医依据病因从根治疗特点,只需2~3次即可使久治不愈的放射性肺炎、哮喘、气管炎、肺气肿等得到康复。达到一次治疗,终身受益的效果。 放射性肺炎患者应该如何饮食帮助减轻病情? 对于线性放射性肺炎的症状,完全是可以通过饮食的调理来帮助治疗,减轻病情的。那么比较适合线性放射性肺炎的饮食都有哪些呢?首先,水果中的菠萝,橙子,橘子,柚子,香蕉,苹果也是具有明显的疗效。其次,最好多吃一些抗癌功效的蔬菜,其中包括:黑木耳,番茄,黄瓜,胡萝卜,柿子,香菇,猴头菇,这些蔬菜的效果会比较明显。最后,像肉类,主要以瘦肉和肌肉为主,再加上一些松软少刺的鱼肉就可以了。 放射性肺炎治疗方案是什么?放射性肺炎绝对是一种特别的疾病,而且由于多以伴生形态出现,因此对于治疗来说非常的难以开展,尤其是再加上身体的每况愈下,更是直接导致了疾病的加重和蔓延。因此请您一定合理的选择治疗方式,尽快的让自己摆脱疾病的威胁。

放射性肺炎的诊断和治疗

放射性肺炎的诊断与治疗 发表者:黄程辉28人已访问 放射性肺炎系由于肺癌、乳腺癌、食管癌、恶性淋巴瘤或胸部其他恶性肿瘤经放射治疗后,在放射野内的正常肺组织受到损伤而引起的炎症反应。轻者无症状,炎症可自行消散;重者肺脏发生广泛纤维化,导致呼吸功能损害,甚致呼吸衰竭。故对放射性肺炎逐步引起了临床工作者的重视,本文复习近年文献,对其病因及诊断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1危险因素 1.1 与放疗有关的因素放射性肺炎的发生与严重程度与放射方法、放射量、放射面积、放射速度均有密切关系[1-2]。由于在放射治疗肿瘤过程中采用不同的分割照射方法,如常规照射、超分割照射、适形照射等,为了比较不同放疗方法的生物效应,有人建议用数学模式进行生物效应归一[3]。有认为放射量阈在3周内为2500~3000rad。据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统计,放射剂量在6周内小于2000rad者极少发生放射性肺炎,剂量超过4000rad则放射性肺炎明显增多,放射量超过6000rad者必有放射性肺炎。放射野越大发生率越高,大面积放射的肺组织损伤较局部放射为严重;照射速度越快,越易产生肺损伤;常规照射较超分割照射和适形照射发生放射性肺炎的机率大。 1.2 其他因素放射性肺炎发生还与受凉感冒、合并化疗、有慢性肺疾患史、有吸烟史、年龄等有关。化疗药物的应用亦可降低肺的耐受性,增加肺的放射损 伤 [3],某些化疗药物亦可能加重肺部的放射治疗反应。。个体对放射线的耐受性差,肺部原有病变如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以及再次放射治疗等,均促进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对放射治疗的耐受性差。

2 发生机制 2.1 传统学说既往观点认为放射性肺炎主要是由于照射引起在照射野局部细胞因子的产生,导致肺纤维化[3]。其发生机制:①小血管及肺Ⅱ型细胞损伤急性期的病理改变多发生在放射治疗后1~2个月,表现为毛细血管损伤产生充血、水肿细胞浸润,肺泡Ⅱ型细胞再生降低 ,减弱了对成纤维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使成纤维细胞增生。②自由基产生增多:通过动物实验发现肺经照射后,肺部自由基含量进行性增加,这可能是照射后致肺组织损伤的直接原因。③细胞因子含量增多: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趋化因子共同作用于照射区,使肺组织产生损伤。④多原因素: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具有多原性,其中巨噬细胞、肥大细胞、成纤维细胞、肺Ⅱ型细胞等均参与了其形成过程。 2.2 播散性学说[3]播散性放射性肺炎学说认为本病是由免疫介导产生双侧 淋巴细胞肺泡炎和局部放射野外的反应[7]。其病理改变是由于放射电离产生的自由基,损伤了细胞膜和DNA,导致细胞功能不良和死亡。放射治疗后6~9个月,肺的病理改变主要是逐渐发展的纤维化,肺泡广泛纤维化,但大多不产生症状,若伴有感染则产生症状,即为放射性肺炎,但症状轻重不一。经积极治疗后2~3个月症状消失,逐渐转为慢性肺纤维化。 3 诊断概述 3.1 临床表现 3.1.1放射性肺炎:在暴露射线后有一潜伏期,通常在完成放疗至出现症状的时间为1~3个月[11],症状可出现于影像学改变以前。放射性肺炎可发生于胸部任何疾病的放疗过程中,而且病情差异很大,轻者缺乏临床表现,重者可在数天内迅速发生呼吸衰竭和急性肺心病,并危及性命。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气急和咳嗽,

放疗护理

肿瘤放射治疗的护理 福建省肿瘤医院放疗科陈奇鸿 一、放射肿瘤学 肿瘤放射治疗:是通过放射线的电离辐射作用对良恶性肿瘤治疗的一门临床学科。一般多用恶性肿瘤。 二、放射源的种类 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a、β、г线。 常压X线治疗机和加速器产生不同能量的X线。 各类加速器产生的电子束、质子束、中子束等。 三、常用放射治疗剂量单位 戈瑞(Gray,Gy):组织吸收剂量,1Gy=1000cGy。 居里(Curie,Ci):单位时间内一定量同位素的放射性衰变,其次为毫居里和微局里。 伦琴(Roentgen,R):射线照射量,反映射线空间某一点产生电离的能力。 雷姆(Rem):剂量当量单位,即剂量受不同射线照射组织生物效应,用于放射防护测量放射人员的受量。 四、放射治疗方式 1、体外照射: 常规放射治疗(RT)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3D-CRT) 调强放射治疗技术(IMRT)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IGRT) 2、体内照射:包括腔内、管内、组织间插入、敷贴治疗和模治疗等五大类。 五、常用放疗设备 模拟定位机 各类放射治疗机(深部X线治疗机、钴60治疗机、医用直线加速器、近距离后装治疗机)

另外近年来还出现了像螺旋断层治疗和赛博刀等集图像引导、放疗计划实施、跟踪治疗为一体的设备。 放射治疗防护 职业人员防护:由于对现代设备、机房的屏蔽严格要求,正常工作情况下,医技人员的受照剂量十分安全。 患者防护:合理的照射剂量,使用体模固定减少移位,降低靶外组织照射。 公众人员防护:定期检测,预防机房的泄漏辐射。 六、放射治疗适应症 根治性放疗:鼻咽癌、喉癌、扁桃体癌、舌癌、恶性淋巴瘤、阴茎癌、宫颈癌、皮肤癌、上段食管癌等。 放疗配合手术或化疗:颅内肿瘤、上颌窦癌、下咽癌、肺癌、下段食管癌、胸腺瘤、直肠癌、膀胱癌等等。 姑息性放疗:止痛、急症(止血、上腔静脉压迫、脊髓压迫)等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 七、放射治疗的基本原则 ?照射范围应包括肿瘤 ?要达到基本消灭的目的 ?保护临近正常组织的器官 ?保护全身情况及精神状态良好 八、放射治疗前护理 1.全面评估:了解患者手术史、化疗史、照射技术(方式)、照射剂量、照射面积等,对放疗副反应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评估。 2.健康教育: 放射治疗流程 放射治疗副作用及配合事项 3.处理切口:如有切口,应在接受照射前,将切口妥善处理在其愈合后方可进行放疗;如有全身或局部感染情况,须先控制感染后再行放疗。

肺癌放射性治疗致放射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肺癌放射性治疗致放射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8-11-19T11:34:47.843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19期作者:汪国凤 [导读] 究治疗因实施放射性治疗导致患者发生放射性肺炎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将本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接受肺癌放射性治疗的患者66例 汪国凤 六安市人民医院放疗科 237000 摘要:目的探究治疗因实施放射性治疗导致患者发生放射性肺炎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将本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接受肺癌放射性治疗的患者66例,按照随机抽取单双号的方式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每组33例。对比组患者实施常规抗感染治疗,而研究组患者实施抗感染药物治疗与清肺百合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从患者发生放射性肺炎的概率、患者白细胞下降发生率、临床影像生理评分(CRP)及身体机能状态量表(KPS)来看,研究组都优于对比组患者,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采取中西医药物与放疗相结合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肺癌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同时预防白细胞降低,从而提高放疗效果。 关键词:肺癌;放射性;放射性肺炎;临床疗效 肺癌目前成为了我国发病率及死亡率极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并且每年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安全[1-3]。因此对于肺癌的治疗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临床上主要以放射治疗为主,而放射性肺炎是放射治疗的常见并发症之一[4-5]。放射性肺炎不仅会对患者的肺造成损伤,同时使放射性治疗药物的剂量收到限制,这就降低了放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生存治疗,这就需要采取恰当措施控制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本文就主要探究放射性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接受肺癌放射性治疗的患者66例,按照随机抽取单双号的方式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每组33例。研究组33例患者中,男患者19例,女患者14例,年龄为61-78岁,平均年龄为(67.3±2.6)岁,病程1-6个月,平均为(3.5±1.3)个月,其中17例鳞癌,12例腺癌,4例其他;对比组33例患者中,男患者18例,女患者15例,年龄为63-79岁,平均为(68.2±2.1)岁,病程为2-8个月,平均为(5.1±2.6)个月,15例鳞癌,16例腺癌,2例其他。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2)所有患者符合放射性肺炎的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1)排除患有严重心、肝、肾疾病障碍的患者。(2)排除精神异常、神志不清的患者。 1.2方法 对比组患者采取常规西药治疗,主要方法为:选取10mg的地塞米松,每日1次,连续用药1周后减少一半的用量,随后用10mg的强的松,每日1次,连续用药2周;研究组患者采取中西医治疗,具体方法为:选取10mg的地塞米松,每日1次,连续用药1周后减少一半的用量,随后用10mg的强的松,每日1次,连续用药2周。同时指导患者服用清肺百合汤,每日2次,共150ml,连续治疗4周。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出现白细胞下降的发生率;采取临床影响生理评分标准对患者的胸部影像学改变及呼吸困难程度的评价;采取身体机能状态量表(KPS)对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价。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软件为SPSS17.0。用x±s来表示计量数据,行t检验;用[n,(%)]来表示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从患者发生放射性肺炎的概率、患者白细胞下降发生率、临床影像生理评分(CRP)及身体机能状态量表(KPS)来看,研究组都优于对比组患者,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一。 3讨论 放射性肺炎主要是指肺癌患者接受放射性治疗过程中对接收大量的放射线而造成肺部遭受损伤产生的炎症反应,病情较轻的患者临床表现不明显,早期症状为低热、干咳、胸闷,而受到严重感染的患者临床表现为胸痛、气急、干咳、肺部会出现纤维化,造成患者呼吸困难或死亡。放射性肺炎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放射治疗的效果,还会对患者肺部造成严重伤害,进而降低患者生存质量。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放射性肺炎属于热喘范畴,放射治疗过程中较高的热量和较强的穿透力与“燥”相似,而肺需要处在温暖而湿润的环境,所以干燥的环境会对肺部造成伤害,放射性肺炎中医病理本质为标实本虚、阴气两虚及肺热,临床治疗因以化痰、清肺热为主,而清肺百合汤不仅具有抵抗感染的作用,还具有化痰和预防咳嗽的作用,因此,清肺百合汤联合西医治疗可以增强治疗效果,减少放射治疗对肺部的伤害。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实施中西医结合的研究组患者从患者发生放射性肺炎的概率、患者白细胞下降发生率、临床影像生理评分(CRP)及身体机能状态量表(KPS)来看,都优于对比组患者,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联合治疗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西医治疗放射性肺炎可以在短时间内控制炎症和感染,而中医治疗可以从长期疗效来看,有效预防患者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反复感染和有效抵抗炎性反应,还能促进肺功能和血气功能的改善,中西医联合治疗放射性肺炎临床效果显著。就目前来讲更重要的是做好预防性治疗,才能从根本上控制放射性肺炎和白细胞降低的发生率,进而提高患者的生存治疗具有积极意义,该方法值得被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徐道静.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肺癌患者早期放射性肺炎的临床效果[J].中国农村卫生,2016(04):31-32.

放射性肺炎一个月死亡

放射性肺炎是由于肺癌、乳腺癌、食管癌、恶性淋巴瘤或胸部其他恶性肿瘤经放射治疗后,在放射野内的正常肺组织受到损伤而引起的炎症反应。轻者无症状,炎症可自行消散;重者肺脏发生广泛纤维化,导致呼吸功能损害,甚致呼吸衰竭。以下是本站分享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放射性肺炎一个月死亡 积极互相配合救治,病情是能被控制住的,建议不要过度的焦虑,如果放射性肺炎炎症比较重,要积极的去当地正规医院的呼吸内科诊病,不救治的话就有可能会有生命危险,同时要增强护理,要留意预防工作感冒,适当的多寡衣物,要增加自己的免疫力,可以多实施许多体育锻炼。特别声明可以喝小米粥,面条,汤汤水水,饮食清淡食物,新鲜蔬菜和水果。 放射性肺炎一个月死亡 放射性肺损伤主要有两个阶段炎性渗出期和纤维化期,前一阶段为急性的放射性肺损伤,一般发生在放疗后1到3月内,主要表现为低热、咳嗽、憋喘、呼吸困难等。治疗方法为给予吸氧、祛痰、足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抗生素等对症处理,目前尚无理想的预防和治疗措施。该病严格意义上来讲应该是无菌性炎症,一旦发生无菌性放射性肺炎往往不可逆,因而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近年

来越来越多基于放射性肺损伤发生机制而兴起的对抗氧自由基损伤、纤维细胞增生的, 以及基因水平的放射性肺损伤防治性研究成为热点, 也取得了一些初步的实验室进展。有很多治疗方法据说有效比如干细胞治疗、基因水平的治疗、细胞因子抑制剂的应用等,还有热疗等,当然这些方法只作参考,具体疗效不确定,我们常规的治疗还是吸氧、祛痰、足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抗生素等对症处理。激素是必须的,而且是大剂量的肾上腺皮质激素,不要担心激素的副作用了,现在是救命,我见过好几例肿瘤放射性肺炎导致死亡的,祝这位患者早日挺过这一关。 放射性肺炎一个月死亡 放射性肺炎是指胸部肿瘤或其他恶性肿瘤接受放射治疗后,正常肺组织因放射性损伤而出现的炎性反应。一般在放疗后2个月内发生,重者可使肺广泛纤维化,甚至呼吸衰竭,是放疗后多见且危害较大的并发症。西医多采用大剂量抗生素加激素治疗,取得一定效果,但是不良反应较大,中医药治疗放射性肺炎有较大优势,几乎无不良反应。2008年10月~2011年6月收治急性放射性肺炎患者39例,采用中医中药方法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8年10月~2011年6月收治胸部肿瘤放疗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和治疗组41例,所有患者放疗前均未查及药物性肺炎。病史、症状、体征及X线、CT检查均符合急性放射性肺炎诊断标准。男44例,女36例;年龄

放射性肺炎的护理

放射性肺炎的护理 【概述】 胸部肿瘤如乳腺瘤、食管癌、肺癌和其他恶性肿瘤接受放射治疗后,在放射野内的正常肺组织发生放射性损伤,表现为炎性反应,称为放射性肺炎。 【临床表现】 一、症状: 1.放射性肺炎可能无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常于放射治疗1~6周后出 现临床症状及肺炎的胸部X线征象。 2.一般在放射治疗后2-3个月出现刺激性干咳、气急、胸痛,呈进 行性加重,可有发热,一般在38℃左右。肺纤维化明显时可呼吸困难加重并出现发绀,伴有食管炎症状,气急常呈进行加剧。 3.放射性损伤导致肋骨骨折时,可出现胸痛。 二、体征: 1.放射部位皮肤萎缩和硬结,局部毛细血管扩张。 2.肺部可听到干、湿啰音和摩擦音,如炎症严重,发生永久性肺纤 维化。 【主要诊断】 胸部X线表现:急性期在照射的肺野上出现弥漫性模糊阴影,边缘不整齐,如同支气管炎或肺水肿。病变的范围与胸廓表面照射野一致。慢性期发生肺纤维化,病变成条索状或团块状收缩或局限性肺不张。纵膈胸膜和心包有大量粘连,纵膈向患侧移位,横隔升高,一侧

胸廓收缩。 【主要治疗原则】 1.预防:为预防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应严格掌握放射野、时间与剂 量。X线检查发现放射性肺炎,应及时停止放射治疗。 2.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肺部继发感染是诱导放射性肺炎发生的 原因之一,老年、体弱、有慢性肺疾患者更易发生放射性肺炎。 1)抗感染治疗:抗生素治疗是放射性肺炎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 2)肾上腺皮质激素:泼尼松。每日40mg,分4次口服,以后逐渐减 量,直至每日10mg,全程约3~6周,急性严重患者可在使用抗生素的同时给予地塞米松10~20mg,静脉推注。 3)对症治疗:静卧休息,适当的氧气吸入,并预防心力衰竭。对咳 嗽、痰粘稠不易咳出的患者,可给予必嗽平16mg口服,3次/日,或沐舒坦30mg,3次/日。 【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胸部是否曾接受过大剂量或照射范围广的放射治疗;或 老年、体弱、原有肺部疾病,有接受过放射治疗的病史。 2.评估患儿的呼吸情况记录性质、频率、形态、深度,有无鼻翼扇 动、呼吸困难、三凹征、端坐呼吸等。 3.患者日常行为能力评估:行动是否方便,有无受到限制。 4.患者胸部有无疼痛,疼痛分级。 【护理措施】

肺癌护理常规

肺癌护理常规 一、评估与观察要点 1.观察患者咳嗽、咯血、胸痛、发热等症状。 2.观察患者化学治疗不良反应,特别是血常规的变化。 3.观察放射治疗的皮肤野情况,以及有无放射性肺炎的发生。 二、护理措施 1.按肿瘤内科一般护理措施。 2.化疗患者参照化疗护理常规。 3.疼痛患者做好疼痛评估,遵医嘱使用止痛药,严格按照“三阶梯止痛”原则给药。向患者做好药物知识的宣教,以取得配合。 4.观察患者咳嗽、咯血、胸痛、呼吸困难、发热、面色、精神状况等,注意有无病变转移或波及其他脏器的症状和体征,及时对症处理并做好记录。 5.轻症可适当活动,病情严重者应卧床休息,胸闷、气促者,可采取半卧位或端坐卧位,并遵医嘱予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感染,指导深呼吸,协助咳嗽排痰,痰不易咳出时,给予雾化吸入或体位引流.必要时吸痰。 6.化疗患者严防药物外渗,使用深静脉输注;有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的患者严禁上肢输液。 7.观察放、化疗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血常规、肝肾功能、心功能、尿液性质及颜色。

8.准确记录出入水量,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低盐饮食,有吞咽困难者进食流质饮食。 9.加强心理和社会支持,做好心理护理。 三、健康教育 1.指导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饮食。 2.合理休息与适当活动,增强机体抵抗力。 3.禁烟、酒、槟榔等刺激性食物,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防止空气污染,减少吸人致癌物质。 4.防止受凉感冒,坚持训练肺功能,可参加适宜的体能锻炼,以不感疲劳为度。 四、出院回访 1.是否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反复咯血、发热、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并发症状。 2.了解放射野皮肤完整情况,免受理化因素刺激。 3.了解咳嗽、进食、疼痛等症状的控制情况及生活质量。 4.定期复查 CT、血常规等检查,如有异常及时到医院就诊。

放射性肺炎

放射性肺炎 【概述】 放射性肺炎(radiation pneumonitis)系由于肺癌、乳腺癌、食管癌、恶性淋巴瘤或胸部其他恶性肿瘤经放射治疗后,在放射野内的正常肺组织受到损伤而引起的炎症反应。轻者无症状,炎症可自行消散;重者肺脏发生广泛纤维化,导致呼吸功能损害,甚致呼吸衰竭。 【诊断】 根据放射治疗史,干性呛咳,进行性气急和胸部X线有炎症或纤维化改变可作出诊断,但应与肺部肿瘤恶化和转移性肿瘤相鉴别,以免误诊断续放射治疗;可造成死亡。支气管粘膜上皮经照射后常引起细胞间变,应与癌肿细胞慎加区别。 【治疗措施】 为预防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应严格掌握放射总剂量及其单次剂量分配、照射野大小。乳腺癌作放射治疗,最好作切线投射,尽量避免肺部的损伤。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应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呼吸道症状及体温升高。X线检查发现肺炎,应立即停止放射治疗。 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肺部继发感染给予抗生素。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有效。一般采用泼尼松40mg/d,4次分服,以后逐渐减量,3~6周为一疗程。抗凝疗法治疗小血管栓塞无效。给予氧气吸入能改善低氧血症。 【病因学】

放射性肺炎的发生、严重程度与放射方法、放射量、放射面积、放射速度均有密切关系。有认为放射量阈在3周内为2500~3000rad。据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临床统计,剂量在6周内小于2000rad,一般极少发生肺炎,剂量超过4000rad则肺炎明显增多,放射量超过6000rad者,必有放射性肺炎。放射野越大发生率越高;大面积放射的肺组织损伤较局部放射为严重,照射速度越快,越易产生肺损伤。其他影响因素如个体对放射线的耐受性差,肺部原有病变如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以及再次放射治疗等均易促进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某些化疗药物亦可能加重肺部的放射治疗反应。老年和儿童对放射治疗的耐受性差。 【病理改变】 急性期的病理改变多发生于放射治疗后1~2月,亦有迟至治疗结束后半年始发现。表现为肺血管特别是毛细血管损伤产生充血、水肿和细胞浸泣,肺泡Ⅱ型细胞再生低下,淋巴管扩张和透明膜形成。急性变化有可能自行消散,但常引起肺结缔组织增生,纤维化和玻璃样变。慢性期往往发生于放射治疗9个月以后,病理为广泛肺泡纤维化,肺脏收缩、毛细血管内膜增厚、硬化、管腔狭窄或阻塞而导致肺循环阻力增高和肺动脉高压。胸膜也可因炎变和纤维化而增厚。细支气管粘膜上皮间变,肺中继发性感染,可促进放射性纤维化。 【临床表现】

放射性肺炎概述

放射性肺炎概述 放射性肺炎(radiation pneumonitis)系由于肺癌,乳腺癌,食管癌,恶性淋巴瘤或胸部其他恶性肿瘤经放射治疗后,在放射野内的正常肺组织受到损伤而引起的炎症反应。轻者无症状,炎症可自行消散;重者肺脏发生广泛纤维化,导致呼吸功能损害,甚致呼吸衰竭 放射性肺炎病因 (一)发病原因 放射性肺炎的发生,肺部损伤的严重程度与放射面积,放射量,放射速度和放射的方法均有密切关系,一般在5周内放射量阈值在25Gy的常规照射量较为安全,放射剂量在6周内20Gy极少产生放射性肺炎,在相同时间内,剂量超过40Gy,放射性肺炎发生率达100%,放射量超过60Gy,可引起严重肺损伤,放射量越大,发生率越高,肺的损伤越严重,以同样大的剂量作大面积照射治疗引起的肺组织损伤远较肺局部照射为严重,照射速度越快,越易产生肺损伤,其他影响因素如个体对放射线的敏感性,肺部的原有疾病如肺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间质性疾病等或第2次放射性照射均易促进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甲状腺癌,咽喉部肿瘤放射性治疗,包括频繁的CT检查也可以引起肺损伤,产生放射性肺炎,老人和小孩对放射性治疗的耐受性差,化学疗法所用药物(如博来霉素)引起的肺毒性可能加重放射性肺的损害。 (二)发病机制 放射性肺炎的病理变化可分为急性放射性炎症改变和慢性纤维化病变,急性炎症改变多发生在放射治疗后1~2个月,亦可发生在放射治疗结束后6个月,主要表现为肺毛细血管,小动脉充血,扩张和栓塞,血管通透性增高,肺泡细胞肿胀,Ⅱ型肺泡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增加,淋巴管扩张和肺泡内透明膜形成,肺泡壁有淋巴细胞浸润,急性可自行消散,也可有结缔组织增生和纤维化,慢性阶段的肺组织变化为广泛肺泡纤维化,肺泡间隔增厚,肺泡萎缩,血管内壁增厚,玻璃样变和硬化,管腔狭窄或阻塞致使气体交换功能降低和肺动脉压力增高,若继发肺部感染可促进放射性肺纤维化,也是导致死亡的重要诱因。 放射性肺炎的症状 放射性肺炎的症状: 咳嗽干性咳嗽低热胸痛高热肺纤维化呼吸困难 轻者无症状,可在放射治疗后立即出现刺激性咳嗽,多数在放射治疗2~3个月后出现症状,个别在停止放射治疗半年后出现刺激性干咳,活动后加剧,伴有气急,心悸和胸痛,不发热或低热,偶有高热,体温高达40℃,放射性损伤产生肋骨骨折,局部有疼痛,放射性食管炎可产生吞咽困难,随肺纤维化加剧逐渐出现呼吸困难,易发生呼吸道感染而使症状加重,出现发绀。 体检可发现胸部放射局部的皮肤萎缩变硬,多数肺部无阳性体征,肺内纤维化广泛时呈端坐呼吸,呼吸音普遍减弱,可闻及捻发音或爆裂音(crepitant rales or crackles),继发细菌感染可出现干,湿啰音,偶有胸膜摩擦音,伴发肺源性心脏病则可出现颈静脉充盈,肝大及压痛,全身水肿等右心衰竭的表现。 由于放射性肺炎和肺纤维化,肺顺应性下降,肺活量,肺总量,残气量,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减少,表现为限制性通气障碍,通气/血流比例降低,气体弥散障碍,导致低氧血症,肺功能检查可早期发现本病,往往早于胸片的发现。 放射性肺炎预防 放射性肺炎的防治关键,在于“防”,“防”的关键在于以下三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