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科经方应用解析解析

各科经方应用解析解析
各科经方应用解析解析

八味地黄丸

[组成]

熟地黄8.0 干山药4.0 山萸肉4.0 白茯苓3.0 牡丹皮3.0 泽泻3.0 肉桂1.0 炮附子1.0

[功能]

温养下焦,补益肾阳。

[主治]

治相火不足而肾虚,或小便秘涩,转胞(尿闭),溺阻(膀胱痉挛,小便闭塞),夜多漩溺,或脚气入腹,少腹不仁(知觉麻痹),虚羸少气,上气喘急,呕吐自汗,耳瞶虚鸣。

治命门火衰而不能生土,以致脾胃虚寒,饮食少思,大便不实。[说明]

本方具有收敛、补血、滋润之作用,可应用于知觉麻痹,脚气上升,胃内停水,糖尿病以及妇人杂病。能增强肝肾机能,改善精力减退,又能止渴,是治肾、副肾、性器等机能衰退的良方,多用于治中年以后,也可以说是老人病的药方。患者大抵有强度疲劳和倦怠感,胃肠机能尚强,没有下利或呕吐,却时常便秘,小便有的不通畅,

有的频繁而量多;四肢虽易冰冷,有时却又有赤感;口渴舌干,腰痛,脐下软弱无力,腹直筋在耻骨附近,坚硬紧张等症状。

[现代应用]

糖尿病,高血压症,脑出血,性神经衰弱症,脚气,腰膝麻痹,阴萎,肾脏炎及肾病,瘙痒性皮肤病,白内障,绿内障,膀胱炎,更年期障碍,膀胱无力起之夜间频尿或小儿遗尿。

流行性感冒,头痛发热,无汗,肢体疼痛及因感冒引起之风湿神经痛,偏头痛,呕吐,口苦而渴。中年以后性神经衰弱,尿意频繁,尿炎,肾硬变,肾结石,肾结核,肾盂炎,蛋白尿,闭尿,尿失禁,夜尿症,膀胱结石,膀胱结核,前列腺肥大症,动脉硬化,高血压症,低血压症,脑出血后遗症,糖尿病,尿毒症,坐骨神经痛,椎间盘软骨疝气,脚气,腰脚麻痹,神经衰弱,健忘症,梦遗,早泄,阴萎,阴茎强直症,产褥热,带下,阴门搔痒,慢性淋疾,痔瘘,脱肛,衂血,搔痒症,湿疹,干癣,齿槽脓漏,及眼疾,耳疾等。[比较]

本方主治肾阳虚,相火不足,虚弱少气。若肾阴虚有火,骨痿髓枯者使用知柏八味丸。若肾阴不足,腰重脚肿,小便不利者使用济生

肾气丸为主。

[用法]

饭前温服或淡盐水温服。

[禁忌]

舌赤,咽干,口燥,属于阴虚者慎用。

对于平素胃肠虚弱,时常下痢者,及胃内停水显著者,颜面潮红而发热者,多为禁忌,不可服用。

于服用本方后,食欲减退或下痢者,则非本方的适应症,应考虑改用它方。

三黄泻心汤

[组成]

黄连6.0 黄芩6.0 大黄12.0

[功能]

苦寒泻火,清泄三焦。

[主治]

心气不足,上焦有热,致目赤头痛,口舌生疮;中焦有热,致心膈烦躁,饮食不安;下焦有热,致小便赤涩,大便秘结。

[说明]

本方一般通称为泻心汤或三黄散,治一切实火、消炎、清热、降血压之要剂。以罹患实症有充血,逆上,颜面潮红,心情焦躁不安,肩头凝痛,胃部痞塞,便秘,脉搏有力者为使用对象。凡有以上症状二三种者都可使用。又中医外科亦有用作消炎止痛剂。

本方能镇静由于气血上冲而起的颜面红潮,以及烦燥不安和兴奋状态。主用于脑充血及脑溢血的发作后,或发作后的数日之间。又能镇静由于喀血、吐血、衄血(鼻血)、子宫出血、痔出血、血尿、肠出血、皮下出血、膀胱出血、齿龈出血等名种出血而起的惊恐状态。更可应用于治疗动脉硬化症及高血压症所引起的烦躁不安,以及由于失眠症、皮肤病、眼疾、神经衰弱、神经症、精神分裂症、癫痫、妇人病等所发生的上逆感,复可治更年期症状、火伤、猝倒、跌打伤、齿痛、酒齄鼻、便秘、口内炎、口臭、口苦、宿醉等病,应用范围至为广大。

本方适用于三焦俱实之证,患者一般呈现充血性炎症状态,有气之上逆,精神不安,心悸亢进,血压上升,颜面潮红,及便秘等症状。腹证上心下部有痞塞感,腹部表面柔软而底有力,其脉浮而大或

数;如有出血,其写必为鲜红色,而非暗紫色的瘀血是其特征。[现代应用]

实症高血压(本态性)动脉硬化,脑溢血,头痛,肝脏疾病,习惯性便秘,因胃火肠火引起口苦,口干,口臭,神经衰弱,心悸亢进,不安,逆上,青春痘,痔疮出血,肠出血,胃炎,面色涨红以及流鼻血等。

[比较]

本方与酸枣仁汤皆有镇静,利尿,降血压的作用。但本方以治疗实症充血,逆上,便秘者为主。后者以治虚症烦躁,不眠,易疲劳等为主。

[用法]

餐后温服。

[禁忌]

出血日久,贫血显著,脉微弱者,不可使用。

三物黄芩汤

[组成]

黄芩,苦参,生地

[功能]

清热泻火,祛风润燥。

[主治]

妇人在草蓐,自发露得风,四肢苦烦热,头不痛,但烦者。

[说明]

本方主治妇人在产褥中,不慎感冒风邪,出现四肢烦热,但头不痛者为主要目标,惟此即血热之证。无论男女凡因血热血燥,而有肢体烦热,口舌干涸,心气郁塞等症状时,不问有无头痛,均适用之。他如出血之后,身体有烦热与倦怠感,而手掌足底之烦热尤为显著,并唇舌干燥者,或每届夏季,便见手掌足烦热难受,入夜更甚,而不能眠者,皆属本方之证。

[现代应用]

产褥热,肺结核,不眠症,自律神经失调症,口内炎,吐血,下血,冻伤,火伤,荨麻疹,湿疹,水虫,干癣,妇人血道症,更年期障碍,夏天手足烦热,高血压等。

大青龙汤

[组成]

麻黄6.0 杏仁3.0 桂枝2.0 生姜3.0 大枣3.0 石膏6.0 炙甘草2.0

[功能]

发汗解表,清热除烦。

[主治]

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

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

病溢饮者,当发其汗。

[说明]

外感风寒,表实无汗,兼有里热。症见发热恶寒,寒热俱重,身疼痛,无汗出而烦躁,舌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有力。

[现代应用]

多用于流行性感冒初起,肺炎,急性肺炎,支气管炎,耳下腺炎,麻疹,风疹,结膜炎,角膜溃疡,风眼,砂眼,绿内障及其它热性疾病,又脑膜炎,急性关节炎,丹毒,急性肾炎,急性浮肿,腹水,及因荨麻疹及皮肤搔痒症等皮肤病,而使充血厉害,发疹难堪者。多用于流行性感冒,急性肺炎,及其它热性病;又对于眼科的急性

炎症,而自觉症状特甚者,可用之顿挫其病势;若是用于杂病时虽无发热恶寒,亦可适用。

[比较]

此为风寒外感,荣卫俱实,不出汗而烦躁者之特效方。本方类似麻黄汤证,用于表实而里有热与水之证,即以表实、无汗、脉紧、及烦燥为四大目标。并能发越水气,对于出现浮肿与腹水的溢饮之证亦适宜。与麻黄汤比较,病势更具激烈,而至呈现烦躁之程度。[用法]

温热服,使微出汗。

[禁忌]

对中虚证,及脉微弱自汗出者,及有汗而烦者,不可服之。

大承气汤

[组成]

厚朴16.0 枳实3.0 大黄8.0 芒硝6.0

[功能]

消痞除满,润燥攻实。

[主治]

经方医案

少阴证:同事一狼疮女患者,近期天冷口烦渴,唇干,多睡困乏,言“气力不够,如七八十岁老者”,头晕,肢厥,仅手心汗,腹满,大便时干时稀,舌上苔滑,阳脉微弱,阴脉弦紧,血压偏低,此真少阴证,慎勿妄治也,予四逆汤温之,数服而愈。 寒客少阴:忆某年堂姐夫春节间饮酒及饮食不节,咽喉遂肿痛,或予抗生素口服,或以清热利咽成药,屡治乏效,迁延日久,苦甚。余曰:“咽为少阴经络所过,此为寒客少阴也”,与半夏汤少少含咽,数服而愈。 上热下寒证:上周门诊,一罗姓白塞病患者前来开益赛普,翻其门诊病历,已用该药半年以上,因既往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数年乏效,故而改用益赛普。然自言疗效仍差,口腔溃疡严重,疼痛剧烈,影响饮食和睡眠,苦不堪言,平素嗜饮,生活不规律。观其舌苔厚腻发黄,大便偏烂,为上热下寒,寒药或热药均不宜,唯寒热并用可一试,与甘草泻心汤,一周后复诊,溃疡已愈,颇喜,要求继续调理。更服一周,未发,遂予停药。半年后复诊仍无恙。 少阴口渴:近一周忙于抢救一消化系统受累的狼疮患者,始呕吐频,干呕至胆汁出,自利,躁烦,嗜睡,昏,肢厥,唇口干燥,烦渴,饮水不解反吐,经抢救呕利渐止,精神转佳,仍厥逆,时燥烦,烦渴持续不能缓解。此属少阴证。论曰: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俱。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予试以附子理中汤小勺频饮以防呕逆,孰料尽药后患者倍感腹温肢暖,口渴亦解。若非亲而验之,真不知参、附之神效! 水郁腹痛:忆读研期间,曾治一亲戚,产后缺乳,自以麦芽煎水服用,后腹痛甚,腹中水声如吼,无肢厥、心下悸、小便不利,数治终无效。此为麦芽寒水郁于腹中,故而得此疾,水去病自除。于仲景诸方中求之,此非五苓散、茯苓甘草汤所能当,乃以大剂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与之,二服诸苦霍然。有前医未曾治愈者,偶逢而询之:“病何以愈?”亲戚即以我方予之,阅后感慨:”此经方也!“ 桂枝加附子汤:一类风湿关节炎女患者,年近五十,怕风,汗多,覆以衣被,不敢去之,此病何以得之?某年夏父生病住院,其去看望,途中热甚汗多,至病房空调下久坐后既得之,此为荣卫不和,予桂枝加附子汤服之,当晚即感身暖舒畅,而翌日已能去衣揭被。 类桂枝证:本周出门诊时,一狼疮患者食用小店炒粉后出现发热,汗出,恶风,头痛,周身不适,口渴,下利(臭秽),腹痛,苔白,脉促,此非太阳中风也,仲景云:“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芩连汤主之。”予大剂葛根芩连汤两付,翌日热退汗止,恶风消失,周身舒畅,唯腹痛明显,左下腹按之甚,续以桂枝加大黄汤而愈。 伤寒轻证:韶关的秋日忽凉忽热,昨日上半夜稍热,下半夜转凉,某赤身而卧竹席,遂稍感寒,晨起后头昏沉眩晕,身不适,微似有汗,为感冒轻证,午时予桂枝汤,小憩须臾,一身烘热,微汗而解。 和其荣卫,以通津液:邓某,我们风湿科一位狼疮患者,自诉便秘严重,一周方解一次,硬如羊屎,无恶臭,伴多关节烦痛,汗出,尤以胸背部为多,稍恶风,口苦明显,上腹顶胀,饭后尤甚,小便正常,苔白,脉细弱,予柴胡桂枝汤,和其荣卫以通津液,服周余,大便次数明显增多,每日清晨皆有,上腹不适消失,自诉“消化功能已经正常”,喜来告我,我亦叹此方有良效。仲景于【伤

第009课~麻黄汤类方~《类方讲伤寒》

《类方讲伤寒》汉传中医免费教学群 2015-12-01 xx类方: --------xx老师主讲: 各位同学,今晚我们接着上课哈。葛根汤葛根汤加半夏葛根黄芩黄连汤。 1、xx汤 葛根(四两)麻黄(去节,三两)桂枝(二两)生姜(切,三两)甘草(炙,二两)芍药(二两)大枣(擘,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诸汤皆仿此。 相关条文:31.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现来看条文:太阳病?--应该是太阳外感伤寒(证据:条文后诉无汗,并且葛根汤中的君药是对治太阳伤寒证)项背强几几:就是患者感觉到从腰的上部到脖子这个区域呢,紧张,酸痛,簌簌的,象有虫子或者风一样的窜。他严重了就要抽筋了,就是痉挛啊,那就要发展为“痉证”了。几几(疏音),也有解释为“酸唧唧”的那个样子。出现这个症状的原因呢,就是风邪损耗津液,津液不养肌肉了。 无汗恶风:提示是太阳外感伤寒表证。这条是说外感风寒,出现了无汗怕冷怕风等一系列太阳伤寒证,但是津液受损出现了轻微的阳明热,并且不能濡养肌肉故而多了项背强几几。寒邪伤人易产生肢体疼痛困重等,而风邪伤人最易损耗津液,产生津亏的烦温。所以选用了葛根汤。 君药:xx3两辛苦xx 臣药:xx2两生姜3两辛温 佐药:甘草2大枣12枚甘滋平

使药:xx4两甘苦微寒赤芍2两酸凉 太阳的伤寒证加葛根药症。又把桂枝汤的桂枝和芍药减了量。目的是用桂枝和芍药调和一下营卫。同时,减轻发汗的力量。毕竟是津液不足嘛。桂枝和芍药,还可以通上下表里,助葛根提升津液。 其他药症前几节课都已讲过了,我们今天来学习一下葛根:葛根,甘苦微寒。《神农本草经》:主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 甘滋补津液,苦涌泻病邪,微寒清热。这个药,专入阳明病位,生津液,除热,尤其是对背部脖子的“痹痛”有专门治疗作用。痹是个什么东西呢?是麻痹——阻滞不通而痛的意思。《素问》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起阴气”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能把“水热”化为津液而上达外布。 ——这也是它能止阳明里热下利的机理。这个药,本身就是升达,用四两,取偶数,是沉降到下面,去“起阴气”。因为葛根能起阴气,故而能够治疗阳明湿热下利。 32.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者,葛根汤主之。这条和上条类似,同时说明了葛根汤能够治疗下利。 2、xx加半夏汤 葛根(四两)麻黄(去节,三两)甘草(炙,二两)芍药(二两)桂枝(去皮,二两)生姜(切,二两)半夏(洗,半升)大枣(擘,十二枚)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麻黄,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相关条文:33.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水饮不下趋而上逆了。半夏,降逆的作用很厉害,专门止呕逆。同时用它的辛散力量,还可以发越解表,气得旁流而平冲逆。 3、xxxxxx汤 葛根(半斤)甘草(炙,二两)黄芩(三两)黄连(三两)

刘渡舟医案经方临证指南

刘渡舟医案经方临证指南 刘渡舟医案:姜x x,男,17岁。入夏以来腹痛下利,每日六七次,下利虽急但排泄不爽,用力努责,仅有少许脓血粘液。伴见口渴思饮。六脉弦滑而数,舌苔厚腻。此属厥阴湿热下利,即唐容川所说“金木相沴,湿热相煎”之证。 白头翁12克黄连9克黄柏9克秦皮9枚滑石18克白芍12克枳实6克桔梗6克。服二剂后,大便次数减少,后重下坠已除。又服二剂,脓血粘液止。但腹中有时 作痛,转川芎药汤二剂而愈。 湿热利案 刘渡舟医案:某妇,自诉下利腹痛,脐腹部有冷气感。初辨为下焦有寒,气血不和,用桂枝加芍药汤治之,服药后腹痛反剧,以致于疼痛不可忍耐。里急后重,小便短少黄赤,舌红苔腻,脉弦数。乃知此为厥阴湿热下利。湿热内蕴,热被湿裹,气郁不伸,所以脐腹部位有冷气感。先令服六一散10克再服白头翁汤,一剂即愈。 【解说】白头翁汤为治疗厥阴病热利口渴下重而设。厥阴热利,病位在肝。由于厥阴邪气从阳化热,加以肝失琉泄,而致气滞湿聚,热与湿合,则成湿热互蕴之变。湿热下迫肠中,津被热伤,血被热腐,则下利脓血而口渴欲饮;气机被壅而不畅,则里急后重而反难通。所以,白头翁汤证的辨证要点是下利后重,便脓血,口渴欲饮。本方既能清热燥湿,又能凉血舒肝,临床上用以治疗菌痢,毒痢,或阿米巴痢疾,

只要辨证属于厥阴湿热下利,无论病程长短,都能取得效果。

白头翁加阿胶汤证 久利伤阴案 刘渡舟医案:胡x x,女,73岁。患下利赤白,腹痛后重已半年多。大便每日三四次,有红白粘液,伴口干渴,两目干涩。脉弦,舌质红而少苔。白头翁10克黄连10克黄柏10克秦皮10克阿胶15克白芍15克.前后共服九剂而安。 【解说】白头翁加阿胶汤,原为“产后下利极虚”而设。因为产后失血伤阴,治疗时可加阿胶养血滋阴之药。同样,湿热下利日久而伤阴血,也需要加阿胶以调之,如本案已见两目干涩。舌红少苔等阴伤表现,但湿热病变仍在,所以用白头翁加阿胶汤既清湿热以止痢,又补阴血以益虚。 当归四逆汤证 腰痛案 刘渡舟医案:郭x x,男,28岁。患腰臀疼痛酸麻,入夜尤甚,疼痛难以转侧,诊其脉浮弦而细,证属血虚寒凝。当归12克桂枝9克白芍9克细辛6克通草6克大枣15枚.服三剂后痛麻俱减。上方加入桃仁,红花,炒穿山甲各3克又服三剂而愈。

各科经方应用解析解析

八味地黄丸 [组成] 熟地黄8.0 干山药4.0 山萸肉4.0 白茯苓3.0 牡丹皮3.0 泽泻3.0 肉桂1.0 炮附子1.0 [功能] 温养下焦,补益肾阳。 [主治] 治相火不足而肾虚,或小便秘涩,转胞(尿闭),溺阻(膀胱痉挛,小便闭塞),夜多漩溺,或脚气入腹,少腹不仁(知觉麻痹),虚羸少气,上气喘急,呕吐自汗,耳瞶虚鸣。 治命门火衰而不能生土,以致脾胃虚寒,饮食少思,大便不实。[说明] 本方具有收敛、补血、滋润之作用,可应用于知觉麻痹,脚气上升,胃内停水,糖尿病以及妇人杂病。能增强肝肾机能,改善精力减退,又能止渴,是治肾、副肾、性器等机能衰退的良方,多用于治中年以后,也可以说是老人病的药方。患者大抵有强度疲劳和倦怠感,胃肠机能尚强,没有下利或呕吐,却时常便秘,小便有的不通畅,

有的频繁而量多;四肢虽易冰冷,有时却又有赤感;口渴舌干,腰痛,脐下软弱无力,腹直筋在耻骨附近,坚硬紧张等症状。 [现代应用] 糖尿病,高血压症,脑出血,性神经衰弱症,脚气,腰膝麻痹,阴萎,肾脏炎及肾病,瘙痒性皮肤病,白内障,绿内障,膀胱炎,更年期障碍,膀胱无力起之夜间频尿或小儿遗尿。 流行性感冒,头痛发热,无汗,肢体疼痛及因感冒引起之风湿神经痛,偏头痛,呕吐,口苦而渴。中年以后性神经衰弱,尿意频繁,尿炎,肾硬变,肾结石,肾结核,肾盂炎,蛋白尿,闭尿,尿失禁,夜尿症,膀胱结石,膀胱结核,前列腺肥大症,动脉硬化,高血压症,低血压症,脑出血后遗症,糖尿病,尿毒症,坐骨神经痛,椎间盘软骨疝气,脚气,腰脚麻痹,神经衰弱,健忘症,梦遗,早泄,阴萎,阴茎强直症,产褥热,带下,阴门搔痒,慢性淋疾,痔瘘,脱肛,衂血,搔痒症,湿疹,干癣,齿槽脓漏,及眼疾,耳疾等。[比较] 本方主治肾阳虚,相火不足,虚弱少气。若肾阴虚有火,骨痿髓枯者使用知柏八味丸。若肾阴不足,腰重脚肿,小便不利者使用济生

经方应用体会

经方应用体会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经方应用体会 《伤寒论》经方只要弄懂一字一方,即可受用一生,蜚声一时。 经方之一乌梅丸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其主方是乌梅丸。药方组成既有酸甘化阴配伍,又有辛甘温阳、酸苦泄热、苦辛顺其升降等方法。这可谓寒热并用,刚柔共济,气血兼顾,扶正祛邪集于一身。 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例如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粘膜脱垂、胃肠神经官能症、慢性胆囊炎等疾病时,如果病程绵长,有形体消瘦、精神郁闷、体倦乏力、四肢发凉、心烦口苦、食欲差、头晕耳鸣、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可以抓住其阴阳错杂的病机,用乌梅丸加吴茱萸、煅瓦楞子、橘络等来治疗,来针对病症的寒热虚实俱存、上下内外均病等具体情况。治疗高血压病,对一些老年病人,如果长期精神紧张、多愁善感,除了常见的头晕耳鸣症状外,还出现颜面潮红、口干、舌红的上热症状,以及四肢发凉、畏寒、脉沉迟等下寒症状,两者互相交错,此时可用乌梅丸,去掉干姜、川椒、而加用吴茱萸、生姜,取吴茱萸汤 (由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组成)之意,治疗胃中虚寒,胸膈满闷,手足逆冷。如果失眠多梦,则取肉桂代替桂枝,用交泰丸(由黄连、肉桂组成)之意,交通心肾,治疗失眠。治疗窦性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等心率缓慢症状时,如果病程长,有精神忧郁、头晕、胸闷、头面烘热、出汗口苦等上热症状,又有四肢厥冷、畏寒等心阳虚的症状,此时可用乌梅丸,加生地、白芍、琥珀、茯神等药物,以清心安神,活血化瘀。 心力衰竭的治疗,如果出现阴阳错杂的征象,例如出现精神抑郁、头晕、颧红盗汗、心悸、尿少水肿、畏寒等症状时,可以用乌梅丸、生脉饮(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组成),再加鹿角霜、蛤蚧等药物,将原方中川椒改为椒目,以增强利水功效。

五期课程:医案讲解二

经典经方第五期课程 医案讲解二 病案解析——心梗危证西医辞治厥阴法则力挽狂澜 (2017年7月14日) 刘某,女,73岁。初诊日期:2017年4月12日 主诉:心绞痛伴右侧肢体瘫痪七天。 病史简要:一周前患者因心绞痛入当地县医院治疗,第二天出现右侧肢体瘫痪,神志昏昧,诊断为“急性心梗加脑梗”,主张转 入上级医院治疗。同日转入市医院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 曾因为剧烈心绞痛注射“杜冷丁”止痛,五天后下病危而出 院回家。 刻诊:神志昏昧,时有躁动,呼之可应,可言苦楚。右侧肢体瘫痪,阵发性心绞痛掣背痛肋痛。口干口渴,饮多饮温,喉中有痰粘 滞,时时呛咳,鼻饲流食。留置导尿管,尿液深黄有酸臭气。 大便数日不行,需服泻药。腹痛,周身疼痛,时掀衣掲被,时 又喜裹衣被。夜间烦躁难眠,躁动不安,而白天又常身冷覆被,无汗。下睑暗边红鲜,目睛少神,面容暗红晦腻,唇色青紫, 腹满压痛,下肢肌肤甲错血络浮露,手足扪冷,手背有黑血点,家人挤捏后渗出黑血。舌脉:脉弦迟缓,舌紫红苔黄厚干裂。

周喜梅:栝蒌薤白半夏汤 杨维宇:大柴胡汤 郑晓岑:温脾汤 宋昱霖:温脾汤 赵胜军:栀子大黄汤 李晓旭:调胃承气苦酒汤 周帅:温脾汤 李忠渝:调胃承气加人参苦酒汤欧志穗:大柴胡汤 邓茹月:温脾汤 刘聚才:桃承气 谢雨吟:前胡牡丹汤 六病辨证:类厥阴病 病机分析: 表束+表寒+伤营 太阴伤血+水饮

阳明里热+里结+里燥+水热+外燥 方证:桃核承气汤证 处方:桃核承气汤 大黄24 芒硝12(冲入)炙甘草12 桂枝12 桃仁24 水煎服6剂 二诊:目睛已有神,精神已好转,心绞痛大减,惟在服药期间,发生过心前区及心下不适感数次,家人诉肢体功能进步,已可从容 翻身,尚不能自行坐起。口干,饮多,饮温,喉中有痰粘滞, 时时呛咳,鼻饲流食。留置导尿管,尿液深黄味重。大便四五 日一行,便燥。腹痛身痛已减。阵发性烦躁有加重现象,时冷 时热,时烦躁掀被时又裹紧衣被,无汗。下睑暗红边红鲜,目 睛已有神,面容微红已不晦腻,腹满压痛,下肢肌肤甲错血络 浮露,手背有黑血点已不容易渗血。 舌脉:脉弦缓,舌淡紫红苔黄厚舌质已润。 原方续进6剂。 三诊:心绞痛已基本不发作,肢体功能明显进步,已可在家人牵引下走二十几步。已拔除鼻饲管与导尿管。烦躁大减,服二诊方中

经方应用的思路与方法 黄煌

经方应用的思路与方法黄煌 国家癌症中心首届中西医肿瘤国际论坛留人治癌留人治癌:不把对肿瘤的攻击放在第一位。即不管肿瘤的大小,相关数据的进退,而是针对患者的整体状况进行调整,以维持患者的生命,追求人癌共存的状态,改善患者的生命。 留人治癌,是晚期肿瘤的治疗原则。 晚期肿瘤患者,中医属于“虚劳病状态”,消瘦、乏力、卧床不起、食欲不振等。 消瘦与虚羸,《金贵要略.血闭虚劳病》(羸-瘦-皮包骨) 当归建中汤:妇人产后虚羸不足 竹叶石膏汤:虚羸少气,气逆欲吐 大黄蛰虫丸:至虚劳极,羸瘦。 经典虚劳方 薯蓣丸、炙甘草汤、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肾气丸。 留人:有三不,有效延长生存时间 胃口不到 体重不减 精神不垮 薯蓣丸:重用薯蓣(山药),红枣、甘草 四物汤 四君子汤 炙甘草汤去麻仁------养阴

柴胡、防风-------祛风 豆卷、神曲-------利湿 白蔹---------清热解毒 安全无毒,温文尔雅,谦谦君子 擅长:提振饮食,增加体重 1、晚期肿瘤常用方,化疗、放疗的辅助用方 2、高龄患者的保守治疗方。 黄煌的处方 山药50g, 生晒参10g,白术10g,茯苓10g,炙甘草10-20g(四君子) 当归10g,川芎10g,白芍10g,熟地15g (四物汤) 阿胶10g,肉桂10g,麦门冬15g,(炙甘草) 柴胡10g,防风10g 杏仁10g,桔梗10g 神曲10g,大豆黄卷10g 干姜10g,大枣50g。 1500ml------400ml(第一次)+800----200ml,混合一起服。 3-6次/2-3d 或者做成丸或者膏,10-20g/d,餐后服。数月或者数年。 炙甘草汤 甘草4两,生姜3两,人参2两,生地黄1斤,桂枝3两,阿胶2两,麦门冬半升,麻仁半升。大枣30枚。

刘渡舟经方医案

刘渡舟经方医案 l、桂枝汤证 (1)时发热自汗出案 刘渡舟医案:李x×,女,53岁。患阵发性发热汗出已经一年多,每天发作2—3次,饮食及大、小便基本正常。曾经按阴虚性发热治疗,服药二十多剂无效。脉缓而软:舌质淡苔白。《伤寒论》说:“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大枣 12枝炙甘草6克二剂。服药后啜热稀粥,得微汗出而愈。 【解说】桂枝汤的主要治疗作用是调和营卫。既可以用来治疗外感风寒所引起的营卫不和,也可以用来治疗内伤杂病中的营卫不和。本案治疗的要点在于“病人脏无他病”,而又年过50岁,由于天癸已竭而阴气偏弱,使得阴阳二气不相谐和,所以出现阵发性的发热汗出,桂枝汤调和营卫,实际上也就是调和阴阳。因为营卫代表了阴阳的二个方面,营行脉内即为阴,卫行脉外即为阳。所以,用桂枝汤调和营卫以达到调和阴阳之目的,是本方取得疗效的关键。 (2)风疹案 刘渡舟医案:某男,60岁。患风疹皮肤瘙痒,钻心难忍已数月。伴见汗出、恶风等证,脉浮缓,舌苔白润。此为风邪稽留肌腠,营卫失和所致。当用解肌驱风,调和营卫之法治疗: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大枣12枚炙甘草6克三剂 服药后喝热稀粥,得微汗出,痒止疹消,皮屑脱落而愈。 【解说】风瘙以皮肤瘙痒为主要临床表现,因为其发病部位在于皮肤腠理之间,一般属于阳证,所以《灵枢--终始篇》说:“痒者,阳也”;、本证虽然多见于血热受风,但也有不少是由于外感风邪,邪气稽留于肌表而营卫失和所引起。识别是否由于外感风邪所引起的一种标志在于伴随恶风或遇风则发,属于这类证型的,用桂枝汤治疗最为有效。 (3)汗出偏沮案 刘渡舟医案:孙×x,男,39岁。患左半身经常自汗出,而右半身反无汗,界限非常分明.无其它咀显不适,脉缓而略浮,舌苔薄白。用桂枝汤调和营卫阴

临床运用经方的心得

临床运用经方的心得 诸位网友诸位老师:大家好。 首先我要感谢黄煌先生,感谢经方沙龙网友。 我今天和大家交流的内容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经方的临床疗效举例; 二、外治法(针灸、刺血、推拿)结合经方的临床作用; 三、经方医学发展过程中遇见几个问题; 四、一个重要的腹证——鸠尾(剑突)肿痛对临床的意义。 一、经方的临床疗效举例 1、温州龚金钗血液病案 女,63岁,体重80斤,身高155cm。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白细胞1500/mm3,血红蛋白68 g/L,低血压,高血糖(空腹9.2毫摩尔/升)。 舌体右侧因多年溃烂凹陷不平,口苦口干,心下痞硬,纳呆干呕,便溏尿黄,典型的甘草泻心汤证。 处方:炙甘草10 、炮干姜10 、黄芩10 、黄连3 、党参10 、半夏10 、大枣5枚 2010年7月血常规化验:白细胞2500,血红蛋白99。3年来没有住院,没有输血,,生活质量良好。

体会: (1)西医的存在为中医的临床疗效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背景,有利于中医经验记录和总结。 (2)中医具有西医不同的形态一门学科,借用西医的疾病概念时,不要生吞活剥。 (3)这个病例如果不用方证辨证的方法,可能要绕更多的弯路。 2、温州俞萧侗重症肌无力案 刻诊:患者面色白无华,失眠多梦,口臭口苦口疮,咽干呕恶,食欲尚可,大便塘,小便黄,月经能按时来潮,量色均可。脉缓,舌质淡红,苔白厚。腹证:心下痞硬。投以黄连温胆汤合甘草泻心汤10剂。 处方:黄连、黄芩、党参、竹茹10、半夏12、茯苓15、枳壳10、胆南星10、陈皮10、炙甘草3、生甘草5、大枣、全虫5 停药观察二年,一切均好。2010年6月随访时,肯定中医药的疗效。 心得: (1)西医对疾病疗效一般具有清晰的界分能力,在它认为疗效不佳的区域内,中医要有所作为。 (2)以上两个病例,在初诊时给予的方药,开始阶段是方证相当的,对后来随着一些症状的减退和消失实际上已经方证不相当了。但我基本上一直守方不变而取效,这也是我的一点心得。 3、温州陈长青右腿外伤后康复案 男,65岁,住院1个月,右腿僵硬如木,一点也不能动,

黄煌经方内科医案(二)——消化系统疾病治验3则

上海中医药杂志2012年第46卷第2期SH.J.TCM Feb., 2012;Vol.46No.2经方纵横 黄煌经方内科医案(二) ———消化系统疾病治验3则 薛蓓云1,李小荣 2 指导:黄煌 3 1.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中医科(江苏江阴214400);2.南京黄煌经方医学研究中心学术部(江苏南京210036);3.南京中 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46) 【关键词】消化系统疾病;中医药疗法;医案;黄煌【中图分类号】R249.2/.7【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1334(2012)02-0030-02 Appreciation of three medical records treated with Huang huang ’s classical prescriptions :Experi-ence with digestive system diseases XUE Bei-yun 1,LI Xiao-rong 2 Instructor :HUANG Huang 3 1.The People ’s Hospital of Jiangyin ,Jiangsu Province ;2.Medical Science Research Center of Huang Huang ’s Classical Prescriptions ;3.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Keywords :digestive system disease ;Chinese medicine ;medical record ;Huang Huang [作者简介]薛蓓云,女,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中医内科临床研究工作。 1慢性浅表性胃炎案 1.1病案记录陆某,女,61岁。初诊日期:2011年6月26日。 体貌:身高体瘦,面色黄白相兼,双面颊有黑褐斑,唇色暗淡。 主诉:上腹不适10年,加重伴消瘦1年。现病史:近10年来,患者常感上腹部不适,饱食更甚, 饥饿时有不适感,伴嗳气频频,治疗乏效。近1年来症状加重,且体质量从55kg 减至47.5kg ,经检查未发现异常。就诊时症见:脘胀不适,嗳气频频;头昏乏 力,记忆力下降;睡眠欠佳,多梦;大便偏稀,时完谷不化,受凉易腹泻;口干,小便偏黄;舌淡嫩、苔薄白。患者已停经10年,年轻时有贫血史。查体:皮肤干,手部皮肤发黑、干枯,双下肢无水肿。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予桂枝汤、四逆散合半夏厚朴汤加肉桂、大枣。处方:柴胡12g ,白芍药12g ,枳壳12g ,炙甘草3g ,姜半夏12g ,茯苓12g ,厚朴12g ,紫苏梗12g ,肉桂9g ,干姜6g ,大枣20g 。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二诊(8月7日):上腹不适感明显好转,嗳气减轻;大便本已转干,无未消化食物,但近日食红豆、生黄瓜后上腹不适加重,且大便质溏,日行2次;仍感头昏乏力,夜寐尚安。处方:吴茱萸5g ,党参10g ,麦冬20g ,姜半夏10g ,生甘草5g ,肉桂10g ,白芍药10g ,当归10g ,川芎10g ,牡丹皮10g ,阿胶10g ,干姜10g ,大枣30g ,柴胡10g 。水煎,每2日服1剂。 三诊(9月4日):体质量增加2kg ,面色转华,面颊黑褐斑略退,唇暗减轻;上腹不适基本消失,大便成形, 胃纳佳;头昏乏力改善,睡眠好转,怕冷;舌淡红。予上 方去柴胡,7剂。水煎,每2日服1剂。 1.2辨治分析 1.2.1方证解析从经方医学体质学角度来看,本案患者体瘦、肤色黄白,且唇暗淡、舌淡嫩、遇凉易泻,可判定其基础体质为桂枝体质。初诊用桂枝汤与四逆 散、 半夏厚朴汤合方,取得近期疗效;在消化系统功能改善后,改用温经汤。前者为对症治疗,后者为体质调治,体现了黄师对病治疗与体质治疗、局部治疗与整体治疗的有序思路。 1.2.2类证鉴别黄师认为,桂枝体质的浅表性胃炎临床常见方证有桂枝解郁汤(即该案初诊方)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黄连汤证。前两方证常有柴胡的气郁兼夹证,且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常伴有失眠、胸闷等神经精神症状,而黄连汤证则是桂枝证与黄连证的并见证,必然见烦而痞、烦而悸、烦而利等诸热象,临床不难区别。 1.2.3经验拓展温经汤的治疗作用较多,尤以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为著。该患者的消化系统及全身不适症状,可以认为是更年期后期的机体功能衰退的表现。黄师指出,夏至后,尤其是秋、冬季,温经汤的使用机会增多。温经膏是更年期前后及初潮女孩月经不调者的调理佳品。但需要注意的是,体形肥美且壮实、营养状态好、面色红润者及浮肿者勿用。 温经汤的临床应用有三,即与其经典方证相吻合者的应用、对病的治疗,及对相应人(体质)的应用。对病的治疗,指温经汤可作为调整雌激素、孕激素低下状态的妇产科疾病的专方使用,即作为“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轴”的功能振奋剂来使用。对人(体质)的应用,指该方对温经汤体质者有整体改善作用。该体 · 03·

【新提醒】冯世纶经方带教医案小柴胡汤(3)

【新提醒】冯世纶经方带教医案——小柴胡汤(3) 4、小柴胡加石膏桔梗合苓桂术甘汤方证: 耳鸣案: 来某,女,61岁,2011年3月24日诊。 诉右耳鸣、耳聋3个月,时眩晕,张口时耳中“刷”响一下,天热时头亦热,耳鸣声大时头胀,脸麻,晨起口干,后背凉,怕风多年,近日感冒咽痛,身怕冷,睡眠时好时坏,纳可、小便可,起夜1—2次,大便日1次不成形,舌淡润苔白根稍腻,脉沉弱数,右寸浮。 辩六经属太阳少阳太阴阳明合病挟饮证,辩方证为小柴胡加石膏桔梗合苓桂术甘汤方证。 柴胡12,黄芩10,清半夏15,党参10,炙甘草6,生石膏45,生姜15,桔梗10,桂枝10,茯苓12,苍术15,大枣4枚。7剂,水煎服。结果:耳鸣、耳聋减轻,眩晕、咽痛、恶寒已不明显。 按:耳鸣、耳聋眩晕、咽痛、口干为少阳证小柴胡汤证。遇热头热、耳鸣声大时头胀、脉数为阳明里热,故加石膏、桔梗清热利咽。后背凉、怕风多年、感冒后怕冷、眩晕、张口时耳中响声、大便不成形、舌淡苔白根稍腻脉沉弱数等为表寒里饮之象,故合苓桂术甘汤解表利水。 关于耳窍病的认识:多从脏腑、经络角度解,“实则泻肝,虚

则补肾”为主要治法。然临症所见,多数耳鸣绝非泻肝、补肾可以取效。冯老认为,耳窍病多属于半表半里证,实证多为少阳。《伤寒论》少阳提纲证“口苦、咽干、目眩”264条提到“两耳无所闻”、“目赤”等皆属孔窍病变。故对耳病的治疗,冯老多从半表半里之少阳病入手,用小柴胡汤和解之,顺应了人体疗病的自然功能。 读后感悟:“耳窍病为半表半里,多从少阳论治,用小柴胡汤和解之”。耳属体侧,为少阳经所属,耳病从少阳治,冯老好思路! 5、小柴胡加石膏桔梗合半夏厚朴汤方证: 咳嗽案: 魏某,女,7岁,2011年3月15日诊。 诉咳嗽3日,有痰咳不出,晨起鼻塞,咽稍痛,发热,无汗,大便少,舌淡苔薄白,脉弦数。 辩六经属少阳太阴阳明合病挟痰饮证,辩方证为小柴胡加石膏桔梗合半夏厚朴汤方证。 柴胡20,黄芩10,清半夏15,党参10,炙甘草6,生石膏45,生姜15,桔梗10,厚朴10,杏仁10,茯苓12,苏子10,大枣4枚。2剂,水煎服,2日1剂。结果:痊愈。按:本案表证、阳明里热均不明显,咽稍痛、发热、脉弦数为少阳小柴胡加石膏桔梗汤访证。咳嗽、鼻塞为痰饮所作;有痰咳不出,舌淡苔薄白为太阴里寒半夏厚朴汤方证。冯老

【新提醒】冯世纶经方带教医案肾着汤

【新提醒】冯世纶经方带教医案——肾着汤 六、甘姜苓术汤方证: 甘姜苓术汤方: 甘草二两,白术二两,干姜四两,茯苓四两。 折现代用量:甘草30,白术30,干姜60,茯苓60。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腰中即温。 方解:本方由甘草干姜汤加茯苓、白术而成。苓、术温中祛寒,故反治小便不利。甘草干姜汤温中生津液,而起救逆和强壮作用。故本方治腰以下冷痛之肾着症。 方证要点:本方是里虚寒太阴证,以腰冷重、小便自利为主证,用于腰痛、水肿,以及遗尿、尿床等证均有验。本方是胡希恕先生常用于腰痛水肿及遗尿、尿频的效方,但前提是当病人出现肾着汤证时才可用,而且每用必效。冯老指出本方证的辩证要点是“腰冷重,小便自利者”。这里的“小便自利”并非指小便正常,而是指“尿频”、或“尿失禁”。其发生机制与小便不利相同,只是临床表现有别而已。冯老常以本方治腰痛、腰酸而口中和者,也常以本方治疗小便异常而伴见腰酸痛、口中和者。舌苔白腻者,常以苍术易白术。 临床验案录: 1、肾着汤方证: 少女尿床案:

宋某,女,13岁,2006年11月4日诊。 尿床已达5年,曾用六味丸、肾气丸、缩泉丸无效,又用针灸及西药均无效。现症见:夜尿频繁,一般5—6次,且多数情况下不知道,大脑对此好像无反应,根本不受控制。口干不欲饮,饮水后小便频数,质清,大便偏干,3—4日一行,腰部发凉,饮食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辩六经属太阴病证,辩方证为肾着汤方证。 茯苓15,干姜15,苍术15,炙甘草6。7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服上方后,症大减,夜尿1—2次,腰部凉感较前减轻,大便仍干。上方加生白术15,继服7剂,夜尿1—2次,已不尿床,腰部变温,大便调。嘱再进原方巩固治疗,随访至今,痊愈。 按:本患属阴寒水湿内停而见腰部冷重感。阳虚温化无力,水饮内停,津不上承,故口干而不欲饮。水饮内停,寒湿下注则小便频数而遗尿。津液虚竭,肠道失润故便秘。故用肾着汤。 读后感悟:本方治遗尿尿频属太阴里虚寒者,疗效极佳。本人近期治疗一糖尿病伴前列腺增生所致的尿频量多,效果很好,报道如下: 余某,男,60岁。2014年8月23日诊。 有糖尿病史14年,慢性前列腺炎并前列腺增生10余年,平

黄煌经方内科医案_六_睡眠障碍治验2则

上海中医药杂志2012年第46卷第6期SH.J.TCM Jun., 2012;Vol.46No.6经方纵横 黄煌经方内科医案(六) ———睡眠障碍治验2则 薛蓓云1,李小荣 2 指导:黄煌 3 1.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中医科(江苏江阴214400);2.南京黄煌经方医学研究中心学术部(江苏南京210036);3.南京中医 药大学(江苏 南京210046) 【关键词】睡眠障碍;中医药疗法;医案;黄煌【中图分类号】R554+.6;R249.2/.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1334(2012)06-0022-02 Appreciation of two medical records treated by Huang huang :Experience in treating sleep disor-der XUE Bei-yun 1,LI Xiao-rong 2 Instructor :HUANG Huang 3 1.The People ’s Hospital of Jiangyin ,Jiangsu Province ;2.Medical Science Research Center of Huang Huang ’s Classical Prescriptions ;3.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Keywords :sleep disorder ;Chinese medicine ;medical record ;Huang Huang [作者简介]薛蓓云,女,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中医内科临床研究工作。 睡眠障碍为中医科常见病症。黄煌老师从体质辨证入手,选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温胆汤、栀子厚朴汤、酸枣仁汤、黄连阿胶汤、百合知母汤、八味活血汤、八味解郁汤、八味除烦汤、柴归汤、温经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等经方治疗,疗效良好。现试析黄师治疗本病验案2则,供同道参考。1焦虑症伴睡眠障碍案 1.1 病案记录何某,女, 66岁。初诊日期:2011年4月25日。 体貌:形体略瘦,肤色黄;神情忧愁,语速较快。 患者有失眠史3年,服用氯硝西泮,疗效不显;左 上颚灼痛, 恶食辛辣,症状晨轻暮重;手足心热、易出汗,时胸部憋闷,小便有热感;舌红、苔腻,脉弦滑。患 者2003年曾因受精神刺激后患抑郁症。查体:口腔无异常;两胁下按之不适,腹肌紧硬。 处方:柴胡15g ,黄芩5g ,姜半夏12g ,党参12g ,桂枝10g ,肉桂5g ,茯苓12g ,龙骨12g ,牡蛎12g ,制大黄5g ,干姜5g ,大枣20g ,栀子12g ,厚朴12g ,枳壳12g 。隔日1剂,水煎,早晚各服1次。 二诊(8月29日):服药15剂,睡眠改善、上颚灼痛感减轻;因复诊不便而停服中药。近又出现口腔灼痛, 并有入睡困难、易醒多梦,伴口干苦、手掌红热、大便偏干;舌红、苔腻薄,脉滑。处方一(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夜服方):柴胡15g ,黄芩5g ,姜半夏15g ,党参10g ,桂枝10g ,制大黄5g ,茯苓15g ,龙骨15g ,牡蛎15g ,干姜5g ,大枣20g 。1剂服2天,每日晚饭后服1次。处方二(八味除烦汤,晨服方):姜半夏10g ,茯苓10g ,厚朴10g ,紫苏梗10g ,栀子15g ,黄芩5g ,枳壳10g ,连翘30g 。1剂服2天,每日早饭后服1次。 三诊(10月17日):服上方各7剂后,上颚疼痛基本消失,夜寐安,现已停服西药;仍自觉口中轻度灼热感, 口干少津、饮水不解,大便干结;舌红、苔腻薄,脉滑。处方:柴胡12g ,黄芩6g ,姜半夏12g ,党参12g ,茯苓12g ,桂枝12g ,制大黄6g ,龙骨12g ,牡蛎12g ,干姜6g ,大枣20g ,连翘30g 。15剂,隔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以巩固疗效。1.2辨治方法分析1.2.1 方证解析该患者为焦虑性神经症,主症为失 眠、上颚灼痛。其上颚灼痛、口干苦、口内灼热均为感觉过敏所致,系中医学“烦”的具体表现之一。其上胸 部憋闷为气火郁热的表现, 对此黄师临床常用栀子厚朴汤、八味除烦汤等方药。本案患者有精神刺激引发抑郁症的病史,结合其形貌特点及腹肌紧硬、两胁下按之不适等腹诊表现,具备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的特点,故黄师在治疗中使用了此方。1.2.2类证鉴别八味除烦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 · 22·

经方治疗慢性咳嗽的思路与方法

经方治疗慢性咳嗽的思路与方法 经方治疗慢性咳嗽的思路与方法本文关键词:咳嗽,思路,治疗慢性,方法 经方治疗慢性咳嗽的思路与方法本文简介:摘要:慢性咳嗽临床常见且病因复杂,极易被误诊误治。现代医学擅长解剖学病因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指南,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慢性咳嗽的诊疗水平。目前认为慢性咳嗽常见病因有:咳嗽变异型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感染后咳嗽等。中医中药治疗咳嗽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经验,传 经方治疗慢性咳嗽的思路与方法本文内容: 摘要:慢性咳嗽临床常见且病因复杂,极易被误诊误治。现代医学擅长解剖学病因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指南,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慢性咳嗽的诊疗水平。目前认为慢性咳嗽常见病因有:咳嗽变异型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感染后咳嗽等。中医中药治疗咳嗽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经验,传统中医重视辨证论治,其病机要素不外乎风、痰、火、虚4端。经方在慢性咳嗽中广泛运用,其治疗重点在于方证对应。该文通过从辨病因、辨病机、辨方证3个角度探讨慢性咳嗽的治疗思路与方法,并附医案3则,以供同道指正。 关键词:慢性咳嗽;经方;思路;方法。 慢性咳嗽是指病程≥8周的咳嗽,通常根据胸部X线检查有无异常可分为

两类:一类为X线胸片有明确病变者,如肺炎、肺结核、支气管肺癌等;另一类为X线胸片无明显异常,以咳嗽为主要或唯一症状者[1-4].慢性咳嗽病因繁多且涉及面广,尤其是胸部影像学检查无明显异常的慢性咳嗽,极易被误诊误治,或因诊断不明重复接受各种检查,或者长期使用多种抗菌药物和镇咳药物,收效甚微并产生诸多不良反应,不仅不能及时解除患者痛苦,反而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1,5]. 中医学无慢性咳嗽之病名,根据其病程、发病特点,归属于“久咳”、“久嗽”、“顽咳”等疾病范畴。如隋·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久咳嗽候》记载:“久咳嗽,是连滞岁月,经久不瘥者也”.而在张仲景《金匮要略》中诸多章节条文述及了慢性咳嗽的辨证论治,如“痰饮咳嗽病脉证治”、“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等篇,其所用方药体现在各篇所论疾病的具体治法中,并自成一体,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 现代医学擅长解剖学分类,传统中医重视辨证论治,经方治疗重点在方证对应,本文试从辨病因、辨病机、辨方证3个角度探讨慢性咳嗽的治疗思路与方法。 1 辨病因。 慢性咳嗽病因繁多,清代名医徐灵胎谓“诸病之中,惟咳嗽之病因各殊而最难愈,治或稍误,即遗害无穷”.即便是现代医学,亦曾有70%以上的误诊率,慢性咳嗽患者在临床上常被笼统称为“慢性支气管炎”[6].自美国Irwin研究小组提出慢性咳嗽的解剖学诊断流程以来,慢性咳嗽的诊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大多数患者的病因能够得到明确,针对病因的治疗也使患者的症状得到改善[7]. 我国自2020年颁布了《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分别于2020,

黄仕沛经方医案

黄仕沛经方医案选(一) 杨森荣潘林平何莉娜黄仕沛(指导) (广州市越秀区中医院南院)广州市名中医黄仕沛老师,广州市越秀区中医院南院名誉院长,耽寝中医典籍40余年,犹致力于《伤寒论》及《金匮要略》。学验甚丰,临床使用经方者十居八九,用药精简而量重,严谨而不失灵活,往往出奇制胜,应手而愈。主张方证对应,不尚空谈。常谓「仲景步亦步,仲景趋亦趋,是学习经方最基本要求,也是最高境界」。并以此勉励学生以仲景书为法,努力探讨仲景辨治规律。我们有幸拜于门下,获益甚多,兹将恩师医话数则整理如下,以飨同道。 《古今录验》续命汤是《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并治第五》的附方,自仲景到隋唐,该方的广泛使用足以证明其疗效。金元以后,医家反对以「外风」论治中风的同时,该方亦少有问津,这值得商榷。 能散血脉中凝滞之邪而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近年来,黄师以《古今录验》续命汤治疗多例多发性硬化、运动神经元病、脊髓瘤术后等难治性神经系统疾病,取得显著疗效,现将其中三则报导如下: 〔案一〕多发性硬化症 患者,陈某,女性,39岁, 2008年5月因痛失爱女悲伤欲绝,终日哭泣。2008年6月开始

出现视朦,遂至广州市眼科医院住院,诊断为视神经炎,治疗后双眼视力恢复同前。7月患者欲解开心结,往梧州旅游。8月6日在梧州旅游期间再次出现视朦,左下肢乏力,遂往当地医院住院。次日病情急剧加重,出现声音沙哑,四肢无力。查MR:颈3—5脊髓异常密度 影,11日出现呼吸无力 予呼吸机辅助通气,当时四肢已完全不能抬离床面。16日转广东省中医院继续治疗,查脑脊液蛋白电泳,确诊为多发性硬化。仍以呼吸机辅助通气,并予大剂量激素及丙种球蛋白冲击。10月12日成功脱机后,11月1日转我院。 入院时患者精神萎靡,面色晄白,体温:38℃左右,视物已较前清晰,呼吸稍促,气管切开,痰多,咳痰无力,四肢软瘫,双上肢可稍抬离床面,双下肢仅能床上平移,四肢感觉障碍,颜面、脊柱及双上肢痛性痉挛,以左颈部及左上肢为甚,留置胃管、尿管,舌淡,苔薄白,脉细。中医予生脉针静滴;西医方面予抗感染、化痰,控制脊神经受累后的异常放电,并予营养支持。 11月4 故处方: 麻黄15g(先)、北杏15g、白芍60g、川芎9g、当归15g、干姜6g、炙甘草20g、桂枝10g、石膏60g、党参30g、北芪120g, 37.5℃左右,麻黄递增至18g 患者已无发热,精神好转,血压、心率如常,病能受药也,麻黄增至22g,佐以桂枝15g。因仍有明显痛性痉挛,加全虫10g、川足四条,

经方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

经方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17-09-04T16:09:59.373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21期作者:曹秀珍 [导读]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是治疗呕而肠鸣,心下痞者。 (内蒙古赤峰市宝山医院内蒙古赤峰 024076) 【摘要】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是治疗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可以分成三组药物:一组是半夏、干姜,属于辛温之品,所起的作用就是解决脾中的寒,又能散结消痞,称为“辛开组”;一组是黄芩、黄连,属于苦寒之品,所起的作用就是清除胃中的热,称为“苦降组”;一组是人参、大枣、炙甘草,属于甘温之品,在这里是补益脾胃的,称为“甘补组”。常用于治疗各种类型胃脘不适,慢性浅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急性肠胃炎,慢性肝炎等,效果显著。 【关键词】半夏泻心汤;治疗;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1-0074-02 1.方义体会 半夏泻心汤方出自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第149条,原书是这样记载:“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金匮要略》载:“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半夏半升(洗),黄芩、干姜、人参、甘草(炙)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本方所治之痞,原系小柴胡汤证误行泻下[1],损伤中阳,少阳邪热乘虚内陷,以致寒热错杂,而成心下痞。痞者,痞塞不通,上下不能交泰之谓;心下即是胃脘,属脾胃病变。脾胃居中焦,为阴阳升降之枢纽,今中气虚弱,寒热错杂,遂成痞证;脾为阴脏,其气主升,胃为阳腑,其气主降,中气既伤,升降失常,故上见呕吐,下则肠鸣下利。本方证病机较为复杂,既有寒热错杂,又有虚实相兼,以致中焦失和,升降失常。治当调其寒热,益气和胃,散结除痞。方中以辛温之半夏为君,散结除痞,又善降逆止呕。臣以干姜之辛热以温中散寒;称为“辛开组”,黄芩、黄连之苦寒清除胃中积热以开痞属“苦降组”[2]。以上四味相伍,具有寒热平调,辛开苦降之用。然寒热错杂,又缘于中虚失运,故方中又以人参、大枣甘温益气,以补脾虚,为佐药,属于甘温之品,是“甘补组”。使以甘草补脾和中而调诸药。综合全方,寒热互用以和其阴阳,苦辛并进以调其升降,补泻兼施以顾其虚实,是为本方的配伍特点。寒去热清,升降复常,则痞满可除、呕利自愈。 2.临床应用 本方因立法周全,配伍合理,用药巧当,临床上不仅仅是治少阳误下成痞。凡寒热互结成痞,以及湿热中阻,脾胃虚弱,升降失调所造成的痞证[3],均可应用,常用于慢性胃炎、慢性消化性溃疡、急性肠胃炎,慢性肝炎等 2.1 慢性浅表性胃炎张X,男,47岁。,症见:脘腹胀闷、噫气、呕逆;有时酸水上泛近三年,常自服各种健胃西药及中成药以调理。病情时好时坏.舌苔薄白,脉细弦。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投以半夏泻心汤,半夏10克,川黄连6克,黄芩9克,干姜9克,炙甘草6克,党参12克,大枣4枚,水煎饭前服三剂.一诊后腹胀除,余症轻,二诊三剂后诸症消然。 2.2 治疗消化性溃疡,王×,男,67岁。患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二十余年,曾多方求袷,终未痊愈。见痛苦病容,形体消瘦。自述:心口隐隐作痛,或嘈杂烦乱,满闷不适,每饥饿时发作,常噫气吞酸、恶心欲吐,饮食不下,大便溏薄,诊其脉象细紧,舌尖略红。余先与半夏泻心汤,半夏9克、党参15克、川黄连6克、黄芩9克、干姜9克、炙甘草6克、大枣4枚乌贼骨20克浙贝母10克,水煎饭前服三剂。 二诊:诸症见轻,精神亦好转,唯胃脘隐痛尤在。又予上方减芩连用量令服二剂。三诊,药毕后,症状大见好转,胃脘虽偶有隐痛,但亦无嘈杂之苦。后配以香砂养胃丸调理二月而愈。 2.3 治疗急性肠胃炎赵×之女,7岁。因食不洁之物而腹痛,吐泻不止,大便溏薄,完谷不化,体温38。5℃,腹胀拒按。此乃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脾胃之气尚健,故饮食不适则脾胃运化受限。今食物不洁之,当损伤脾胃之气,且邪热结于胃肠,致升降失调,运化失职,而见腹胀痛,吐泻不止等证。急当投予半夏泻心汤以调和肠胃,降逆止泻。处方:半夏6克,党参6克,川黄连3克。黄芩6克,干姜3克,炙甘草3克,大枣2枚,葛根15克木香5克水煎饭前服,一剂后热退,二剂后吐泻止。 2.4 治疗慢性肝炎白××,男,37岁。曾患慢性肝炎,每遇肝区疼痛时见:口苦咽干、食欲不振,胃脘憋胀不适,哎腐吞酸,烦满失眠,溲黄便溏、脉弦,舌苔黄.予半夏泻心汤加枳壳6克、香附9克,服后疗效甚佳.后与半夏泻心汤、膈下逐淤汤二方交替不间断地服用半月,症状消失。 3.加减应用 半夏泻心汤加黄芪、三七粉:主治消化性溃疡,症见胃脘隐痛,吞酸,烧心,或有黑便,身体日渐消瘦,黄芪补脾健胃,益气摄血,助血运行:三七粉可祛瘀血生新血,冲服为宜,两味合用,可促使溃疡愈合。 半夏泻心汤加生白术、杏仁、火麻仁:主治慢性结肠炎所致之便秘。生白术健脾促运化,杏仁降肺气以润肠,火麻仁润肠通便,其取效之妙在于生白术用量,一般成年人须30克或更多,顽固便秘者,可用60或90克。 半夏泻心汤加四神丸:主治慢性胃肠炎,湿热阻中,寒湿下注,上见痞满,下见泄泻,并见腹部隐隐作痛,舌苔白腻而滑。具有请上温下、除寒止泻之功。五味子用量宜小,量大易有作酸之虞。 半夏泻心汤加生白术、杏仁、火麻仁:主治慢性结肠炎所致之便秘。生白术健脾促运化,杏仁降肺气以润肠,火麻仁润肠通便,其取效之妙在于生白术用量,一般成年人须30克或更多,顽固便秘者,可用60或90克。 半夏泻心汤加厚朴,玫瑰花,乌梅,佛手主治、消化性溃疡多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所致,控制和消除幽门螺旋菌是治疗的关键,据有关实验[4],幽门螺旋杆菌对黄连重度敏感,对黄芩、党参亦敏感。 要用好半夏泻心汤,还有几点要说下。第一,本方是胃病的专方,虽有报道用于其他系统的疾病,但一般都伴有上消化道症状。第二,本方证多见于体质较好的中青年人,其唇舌红,多伴有睡眠障碍及腹泻倾向。舌苔多见黄腻,但脉象没有明显特征。第三,本方证的病机是寒热错杂,中虚热结。半夏泻心汤为一首最具代表性的寒热补泻同用之方[5],只要是胃炎,虽舌红不忌姜、夏,虽舌淡不避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