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法在医院项目成本测算中运用

作业成本法在医院项目成本测算中运用
作业成本法在医院项目成本测算中运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a11385774.html,

作业成本法在医院项目成本测算中运用

作者:吴迎春王洪霞

来源:《财会学习》2016年第10期

摘要:探讨在医院的成本核算中采用作业成本法,对医疗项目进和精细成本核算方式。文章介绍了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的运用,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及运用。通过实例的方式说明了,作业成本法在医疗项目测算中的运用,建立资源库,确定作业中心,明确作业动因,分摊作业成本,测算出医疗项目成本,分析了降低成本的方向。

关键词:医疗项目成本;作业成本法;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手术室;剖宫产

随着国家医疗改革的深入和医疗保险制度的推行,成本核算重要性日益凸现,掌握自身经营状况,降低成本费用,寻求新的增长点,需要精细化准确的成本核算方式。作业成本法的运用能更精准的核算医院诊疗项目,对医院诊疗项目的定价提出有力证据,同时对医院运营管理提供详实的信息。

一、作业成本法的概述

作业成本法主要通过“作业”的形式,对间接费用进行系统的归集,并详细的确认和计算相应的资源动因,而后将其资源费用在作业中归集、体现,并确认和计量作为动因。作业成本法的计算,在直接成本的核算方法上与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上没有不同之处,其特点主要体现在间接费用的核算上,其本质就是要确定分配间接费用的合理基础。

作业成本法的计算分配原理:1.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2.生产导致作业的发生,作业导致成本的发生。

二、作业成本法在医疗项目成本测算中的具体运用

医疗项目的成本一直是医院成本核算中的难题,作业成本法的运用对医疗项目成本的计算,提供了新的方法。现以剖宫产手术成本项目的核算为例。

(一)建立资源成本库

据《医院会计制度》的要求,医院医疗支出项目有十多项,通过对财务人员、手术室人员、物资管理部门的走访、调查,本着合理性、重要性、差异性原则,通过对成本项目内容的分析、合并,最终对设立出人员成本、固定资产折旧、卫生材料、日常业务费、维修费、其它费用共六大资源成本。

(二)确定作业,建立手术室作业中心并确定作业动因

作业成本法在 的应用分析

1.绪论 1.1选题背景 在我国制造业成本管理实践中,管理者一般都把重点放在生产环节和各种费用的控制上,往往忽视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目前,我国大多数生产企业仍在沿用传统的制造成本法,采用产品生产工时、人工工资等单一的标准,对不同产品“贡献”差别各异的间接生产费用进行分配的做法,显得草率武断,成本计算的“误差”越来越大,必然造成有些产品成本虚增,有些虚减,不符合“谁受益,谁负担;多受益,多负担”的公平配比原则和信息相关性原则,导致成本信息失真,管理者的成本决策失误。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不断地追求高品质、低成本的产品和高附加值的产品,这就给企业的成本管理带来了挑战,如何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控制和降低各种成本费用,为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服务,成为企业面临的一个新课题。经济的全球化,同样深远地影响着我国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处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的企业如何才能在生存和发展的道路上走的更稳更远,有一点是任何企业都给予高度关注的,那就是企业所提供产品的成本信息。市场竞争的关键问题是价格和品质。成本信息的准确性无疑直接影响企业对产品的定价决策,管理者对产品营销策略的制定。所以,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能帮助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中更具主动性。面对人们需求的变化和激励的竞争环境,对成本管理提出了新要求,许多企业仍然沿用以生产数量为基础的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对间接费用采用单一成本分配基础分摊到产品成本。这种分配方式的合理性完全取决于间接费用是否与产量相关联,事实情况是间接费用并不是单一与产量有关,在现代有许多间接费用并不是受生产数量或其相连带的指标所影响,例如生产准备所发生的制造费用与准备次数直接相关联等等。在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下,单一的基础分配间接费用的方法忽略了发生间接费用是由多种原因所造成,各原因在各生产阶段及各个生产中的作用程度不同。高新技术的发展,企业生产模式上机械化程度普遍提高,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在产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大幅降低,而间接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大幅上升。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下间接费用采用单一的分配基础往往会造成各生产阶段或产品真实成本的扭曲,严重影响成本信息的准确性。随着企业生产工艺、产品结构、管理手段等方面的变化、不

管理会计白玉芳第五章作业成本法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五章作业成本法思考与练习题答案 一、思考题 1、什么是作业、作业的类型有哪些? 答:作业是指企业为了达到其生产经营目标所发生的各项活动,是汇集资源耗费的第一对象,是连接资源耗费和产品成本的中介。作业的类型包括: (1)投入作业,即为生产产品做准备的有关作业。包括产品研发和市场调研;招聘和培训员工;购买原材料、零部件和设备等。 (2)生产作业,即与生产产品有关的作业。包括操作机器或使用工具生产产品;生产过程中搬运产品;储存产品;检查完工产品等。 (3)产出作业,即与顾客相关的作业。包括销售活动;收账活动;售后服务;送货等。 (4)管理作业,即支持前三项作业的作业。包括人事、工薪、数据处理、法律服务、会计和其他管理。 2、作业成本计算法下分配间接费用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答:作业成本计算法下分配间接费用遵循的原则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 3、什么是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计算与传统成本计算的区别是什么?

答: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核算对象,通过作业成本动因来确认和计量作业量,进而以作业成本动因分配率来对多种产品合理分配间接费用的成本计算方法。 对于直接费用的处理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会计是一致的,两种计算方法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对间接费用的分配不同。 传统成本计算对间接费用分配方法假设间接费用的发生完全与生产数量相联系,并且间接费用的变动与这些数量标准是一一对应的。因而它把直接人工小时、直接人工成本、机器小时、原材料成本或主要成本作为间接费用的分配标准。可以说,传统的间接费用分配方法,满足的只是与生产数量有关的制造费用的分配。, 作业成本计算通常对传统成本计算中间接费用的分配标准进行改进,采用作业成本动因为标准,将间接的制造费用分配于各种产品,这也是作业成本法最主要的创新。作业成本法下分配间接费用遵循的原则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 4、生产作业有哪四种类型? 答:生产作业,即与生产产品有关的作业。包括操作机器或使用工具生产产品;生产过程中搬运产品;储存产品;检查完工产品等。 生产作业分为四种类型,即单位水平作业、批量水平作业、产品水平作业、能力水平作业。 (1)单位水平作业反映对每单位产品或服务所进行的工作。 (2)批量水平作业由生产批别次数直接引起,与生产数量无关。

作业成本法在医院项目成本测算中运用

作业成本法在医院项目成本测算中运用 摘要:探讨在医院的成本核算中采用作业成本法,对医疗项目进和精细成本核算方式。文章介绍了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的运用,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及运用。通过实例的方式说明了,作业成本法在医疗项目测算中的运用,建立资源库,确定作业中心,明确作业动因,分摊作业成本,测算出医疗项目成本,分析了降低成本的方向。 关键词:医疗项目成本;作业成本法;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手术室;剖宫产 随着国家医疗改革的深入和医疗保险制度的推行,成本核算重要性日益凸现,掌握自身经营状况,降低成本费用,寻求新的增长点,需要精细化准确的成本核算方式。作业成本法的运用能更精准的核算医院诊疗项目,对医院诊疗项目的定价提出有力证据,同时对医院运营管理提供详实的信息。 一、作业成本法的概述 作业成本法主要通过“作业”的形式,对间接费用进行系统的归集,并详细的确认和计算相应的资源动因,而后将其资源费用在作业中归集、体现,并确认和计量作为动因。作业成本法的计算,在直接成本的核算方法上与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上没有不同之处,其特点主要体现在间接费用的核算

上,其本质就是要确定分配间接费用的合理基础。 作业成本法的计算分配原理:1.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 耗作业;2.生产导致作业的发生,作业导致成本的发生。 二、作业成本法在医疗项目成本测算中的具体运用 医疗项目的成本一直是医院成本核算中的难题,作业成本法的运用对医疗项目成本的计算,提供了新的方法。现以剖宫产手术成本项目的核算为例。 (一)建立资源成本库 据《医院会计制度》的要求,医院医疗支出项目有十多项,通过对财务人员、手术室人员、物资管理部门的走访、调查,本着合理性、重要性、差异性原则,通过对成本项目内容的分析、合并,最终对设立出人员成本、固定资产折旧、卫生材料、日常业务费、维修费、其它费用共六大资源成本。 (二)确定作业,建立手术室作业中心并确定作业动因 作业成本核算要深入到手术室工作中去,在具体工作中,要结合手术室内部管理制度的要求,还要对科室工作人员进行走访,特别是在和工作人员走访中,要重点了解几个问题:工作内容、消耗材料、耗费时间、工作人数等。通过以上方法,确定某医院手术室的作业流程,分为接送作业、台上作业、准备作业、管理作业。接送作业和准备作业的作业动因是总手术台次,管理作业的分配是通过手术室人数进行分配。 (三)分配资源消耗,形成作业中心成本

标准成本法作业题(1)

标准成本法作业题 1.已知:某企业生产A产品,有关资料如下: (1)生产A产品,耗用甲、乙两种材料。其中甲材料标准价格为每千克20元,乙材料标准价格为每千克32元。单位产品耗用甲材料标准为每件5千克,乙材料为每件9千克。 (3)固定性制造费用预算数为61 000元;变动性制造费用预算数为38 000元。标准总工时数为10 000小时。 要求:制定A产品的标准成本。 2. 已知:某企业生产甲产品,其标准成本资料如下: 甲产品标准成本单 甲产品正常生产能量为1 000小时。本月实际生产量为20件,实际耗用材料900千克,实际人工工时950小时,实际成本分别为:直接材料9000元;直接人工3 325元;变动性制造费用2 375元;固定制造费用2 850元,总计为17 550元。 要求:分别计算各成本项目的成本差异和分差异,其中固定制造费用采用三因素法。 4. 已知: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相关成本资料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 直接材料相关资料表 表2 制造费用相关资料表 要求: (1)计算直接材料标准成本差异; (2)计算直接材料数量差异和价格差异; (3)计算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差异; (4)计算变动制造费用的效率差异和耗费差异; (5)计算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差异; (6)计算固定制造费用的预算差异和能量差异(即能力差异和效率差异之和)。

???6、某企业月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总额为100000元,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为10元/小时,本月制造费用实际开支额为88000元,生产A产品4000个,其单位产品标准工时为2小时/个,实际用工7400小时。 ??????? 要求:用两差异分析法和三差异分析法进行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析。 参考答案: 1.解: 依题意得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20×5+32×9=388(元/件) × 变动性制造费用标准成本=38 000 10 000 × 固定性制造费用标准成本=61 000 10 000 × 2.解: 依题意得 (1)直接材料成本差异=9?000-450×20=0(元) 直接材料价格差异=(9 000 900 -9)×900=+900(元) 直接材料用量差异=9×(900-50×20)=-900(元)(2)直接人工成本差异=3?325-180×20=-275(元)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3 325 950 -4)×950=-475 (元)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4×(950-45×20)=+200(元) (3)变动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2 375-135×20=-325(元) 变动性制造费用耗费差异=(2 375 950 -3)×950= -475(元) 变动性制造费用效率差异=3×(950-45×20)=150(元) (4)固定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2 850-90×20=+1 050(元) 固定性制造费用耗费差异=2 850-2×1 000=+850(元) 固定性制造费用效率差异=2×(950-45×20)=+100(元) 固定性制造费用能力差异=2×(1 000-950)=+100(元) 4.解: (1)直接材料标准成本差异=23 700-22 000=+1 700(元) (2)直接材料数量差异=10×(1?200-1 000)+6×(2?100-2 000)=+2 600(元)直接材料价格差异=(11-10)×1 200+(5-6)×2 100=-900(元) (3)变动性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差异=2 090-2 000=+90(元) ×(5?500-5 000)=+200(元) 变动性制造费用耗费差异=2?×5 500=-110(元) (5)固定性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差异=4?675-4 000=+675(元) (6)固定性制造费用预算差异=4 675-4 800=-125(元) ×(6?000-5 000)=+800(元)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的应用研究

XXXXXX大学毕业论文(设计)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的应用研究 学院: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年级: 完成日期:2016年3月22日 指导教师: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的应用研究 摘要 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全新的会计成本计算方法,是一种全新的会计管理模式。它源于美国,在欧美企业有一定的实施广度,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引入我国后,我国的企业却对此却难以实施,或者是实施效果一般。 本文将就作业成本法的概念、意义和使用条件进行说明,并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合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使用情况,深入剖析其中的原因,对现阶段企业应用作业成本计算法提出建设性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应用研究

As a new accounting method, activity based costing is a kind of new accounting management mode. It comes from the United States,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have a certain exten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nterprise, but also achieved good results. But the introduction of China, China's enterprises are difficult to implement this,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general effect. This article will discuss the activity-based costing concept, significance and conditions of use is described. And with the traditional cost calculation method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activity-based costing method in our country,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and of enterprises at this stage of the application of activity-based cost calculation of extracting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Key words: activity based costing, application research

如何理解和运用作业成本法

如何理解和运用作业成本法 编辑: 会计职称考试 本文试途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作业成本大师精湛的理论,希望对财务实务操作有所帮助。 一、对作业成本法的理解 某企业经理的一句话可以说明一个优秀成本管理系统的重要性:“现在行业收益率都非常低,往往只有4-6个点,如果成本计算有1%差距,企业收益就要扭曲20%。”让我们再来看看经营者和专家对成本管理的见解。 (一)现行企业的理解: 1. 简单认识 把成本管理系统当成财务的一个部分,为了完成财务报表而做成本核算,至于成本信息谁在使用,并不是重要。成本核算是一项任务而已。 2. 一般应用 把成本管理系统看成经营决策的一个支撑,一个信息来源,可以辅助管理部门以及市场部门制订经营决策,但是帮助不大。从销售部门打给财务部门成本核算人员的问询价格折扣空间的电话数量就可以知道。 3. 深入应用 把成本管理系统视为企业整个运营的一个基础平台,促使企业精细化管理优化和提升。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分析每一个产品带给企业的价值,分析产品的盈利特性,可以分析每一个客户/渠道/区域对于企业的价值。同时,这个平台可以支撑责任会计体系实现,可以帮助确定

内部成本控制标准,制订考核依据。它能覆盖企业所有的业务的平台,包括采购、物流、销售环节,而不仅仅是覆盖生产运作的平台。(二)专家实施ABC的认识 根据已实施ABC项目的经验,专家们有以下几点深刻理解: 1. 多方参与,综合协调 作业成本法一般应由财务部门负责来做,但是对核算体系的设计例如作业划分动因选择最有发言权的是生产物流等业务部门,使用成本信息的是销售部门、管理层,把作业成本法变成现实的是一线业务人员、统计人员和财务成本核算人员,这其中也少不了IT部门的大力支持;所以,作业成本法的项目往往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任何一个环节工作不到位都可能导致项目中止。 参考方案:可以通过外部顾问咨询,通过严格的项目管理来保证项目顺利推进。 2. 把握好核算的精细程度 核算体系设计太细致的话,导致实施困难;太粗的话,又没有实际意义。这个度很难把握。如在项目中,客户希望把物流成本明确到每一份提单的储存天数,这不仅需要业务运作的各个环节有很详细的数据,还需要强大的系统支持。太细致导致实施不下去,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参考方案:以满足成本信息的需求为目标,先尽可能详细,根据能否实现来对核算体系不断进行简化。 3.选择合适的实现工具

作业成本法的相关知识

第十六章作业成本计算与治理 【知识点1】作业成本法的要紧特点 一、作业成本法和其他相关概念 1.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简称ABC法,即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方法。 作业成本法的差不多理论认为,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作业组成的,企业每进行一项作业都要耗用一定的资源;而企业生产的产品(包括提供的服务)需要通过一系列的作业来完成。因而,产品的成本实际上确实是企业全部作业所消耗资源的总和。 在计算成本时,首先按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各项作业来归集成本,计算作业成本;然后再按各项作业成本与成本对象(产品或服务)之间的因果关系,将作业成本追溯到成本对象,最终完成成本计算过程。 2.作业 作业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各项具体活动。如签订材料采购合同、将材料运达仓库、对材料进行质量检验、办理入库手续、登记材料明细账等。 一项作业可能是一项特不具体的活动,如车工作业;

也可能泛指一类活动,如机加工车间的车、铣、刨、磨等所有作业能够统称为机加工作业;甚至能够将机加工作业、产品组装作业等统称为生产作业(相关于产品研发、设计、销售等作业而言)。 3.成本动因 在作业成本法中,大量地使用着成本动因这一概念。成本动因也称成本驱动因素,是指引起相关成本对象的总成本发生变动的因素。在作业成本计算中,成本动因分为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 资源动因是引起作业成本变动的因素。资源动因被用来计量各项作业对资源的耗用,运用资源动因能够将资源成本分配给各有关作业。 作业动因是引起产品成本变动的因素。作业动因计量各种产品对作业耗用的情况,并被用来作为作业成本的分配基础。 在作业成本法下,直接成本(如直接材料成本)能够直接计入有关产品,而其他间接成本(制造费用等)则首先分配到有关作业,计算作业成本,然后再将作业成本分配到有关产品。作业成本法仍然能够分为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等成本计算差不多方法,或者讲作业成本法可与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结合起来运用。

标准成本核算方法例题

标准成本核算方法 1、A工厂就是一个生产某种汽车零件得专业工厂,产品成本计算采用标准成本计算系统,有关资料如下: (1)成本差异账户包括:材料价格差异、材料数量差异、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2)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除直接材料外得其她费用陆续发生,其在产品约当产成品得系数为:月初在产品0、6,月末在产品0、4。 (3)成本差异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在每月末结转“主营业务成本”账户。 (4)单位产品标准成本为56元,其中:直接材料30元(10千克×3元/千克),直接人工16元(4小时×4元/小时),变动制造费用6元(4小时×1、5元/小时),固定制造费用 4元(4小时×1元/小时)。 (5)本月生产能量11000小时,月初在产品数量600件,本月投产数量2500件,月末在产品数量700件,月初产品数量100件,月末产品数量120件。 (6)期初库存原材料1000千克,本月购入原材料30000千克,实际成本88500元(已用支票支付);本月生产领用原材料25500千克。 (7)实际耗用工时9750小时;应付生产工人工资40000元;实际发生变动制造费用15000元;实际发生固定制造费用10000元。 要求: (1)编制以下业务得会计分录: ①购入原材料; ②领用原材料; ③将生产工人工资记入有关成本计算账户; ④结转本期变动制造费用; ⑤结转本期固定制造费用; ⑥完工产品入库; ⑦期末结转本期成本差异。 (2)计算本月得主营业务成本。 (3)计算期末存货成本。 1、【正确答案】(1)编制以下业务得会计分录 ①购入原材料: 实际成本88500(元) 标准成本3元/千克×30000千克=90000(元) 价格差异-1500(元) 会计分录: 借:原材料90000 贷:银行存款88500 材料价格差异1500

作业成本法的影响及其应用

作业成本法的影响及其应用 现代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谋求其股东财富最大化,必须对其投入物一各 种生产要素(即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使其产出物的代价(即产品成本)最小。作业成本法是适应现代企业和制造环境而产生,弥补了传统成本会计在现代企业制造系统中的一 些缺陷。 一、作业成本法的特征 (一)作业成本法根据“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的指导思想对成本计算方法进行 了根本性的变革。它着眼于依据作业资源的消耗情况(资源动因),将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 再依据作业对最终产品的贡献方式(作业动因),将作业成本迫踪到产品,由此得出最终产品 的成本。 (二)作业成本法不再直接区分直接费用和问接费用,而将它们都视为产品消耗作业所什 出的代价同等对待。对直接费用的确认和分配,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计算并无差别;对间接费用的分配则不局限于单一的工时或机时分配标准。而是依据作业成本动因,采用多样化 分配,从而使成本的归属性大大提高,所得出的产品成本信息更为客观、真实。 (三)作业成本法不仅是一个成本分配、计算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依据因果关系分析资源 流动的过程首先要根据市场发出的信息决定该生产哪些产品,生产多少,分析生产这些产品 需要哪些作业及其数量,然后再分析完成这些作业需要哪些资源。这一系列的分析不仅提供 了分配资源成本和作业成木的依据,而且也为管理者进行成本预测、决策和控制提供了翔实、准确的资料。 (四)作业成本法融合了作业管理和过程管理等先进的管理思想。作业管理的出发点是将 企业看作由顾客需求驱动的系列作业组合成的作业集合,在管理中以努力提高增加顾客价值 的作业效率,消除遏制不增加顾客价值的作业为方向。过程管理是对作业链、价值链进行分 析和管理,找出企业业务活动各个环节的症结。作业成本法不仅是先进的成本计算方法,也是成本计算与成本控制相结合的全面成本管理制度,它融合了作业管理、过程管理等先进的 管理思想,形成了一个综合管理体系。 二、作业成本法对传统成本管理的影响 作业成本法促使人们对传统成本管理的企业观和成本观进行重新思索,形成了新的企业 观和成本观。 (一)断的企业观。传统成本管理将企业作为一个职能价值链来看待,这个职业价值链是由1.研究与开发;2.产品、服务或生产过程的设计;3.生产;4.营销;5.配送6客户服务这样一系列企业职能组成,企业通过这些职能逐步使其产品或劳务具有有用性。在新的制造环境下, 企业组织价值链被进一步扩展,“扩展的价值链”强调这种观点:(上游货各方和“下游,’(如顾客整个价值链分析的基本组成部分。“扩展的价值链”分析以“从摇 篮到坟墓”方式管理的产品或服务相关的所有企业职能为中心,而不管那些职能是在同一部 门内发生,还是在一系列的法律上非独立的组织中发生。 作业成本法把企业看作是多职能组合的价值链,并以多职能为中心进行管理,这是与日 益激烈的国际竟争相适应的。与此不同的是,传统成本管理主要关注企业的生产职能,而忽

作业成本法在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作业成本法在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目前,与国外的研究相比,国内的成本计算与应用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早已制约企业的竞争与发展。作业成本法在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就开始得到企业比较广泛的应用,而且还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而在国外,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研究水平已经相对较高,对现代的企业管理水平和宏观的经济发展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成本控制;差异分析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人类进入了新的经济发展时代,企业也在不断地变更管理观念,随着社会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不断往密集型转变的技术,在生产成本的构成中,间接费用(制造费用)的比重正在逐渐地变大,企业工人的工资总额在生产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和之前相比有了一定程度的降低,使得部分企业按照传统的成本分配方法,即按照人工的总量、材料的总量、机器工时的总量等为基础的成本分配方法都已经不再适合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的需要,不能够正确地进行产品成本的计算和价格决策,因此,作业成本管理应运而生。

作业成本法的一般程序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以进行作业分析为基础,确认企业的作业、主要作业,并进行作业中心的划分;其次,以作业中心作为成本库,归集企业的间接费用,在企业的作业成本库建立之后,重要内容是如何将各类资源的价值耗用分配向对应的作业成本库;最终,把不同的作业成本库所归集的成本,分配计入对应的产品,计算产品的成本,这一步该遵循的计算规则是,由产出量决定作业的耗用量,这种作业消耗量与产出量之间的关系也体现在作业动因上,作业动因,就是将生产过程中的、各个作业成本库中的成本,最终分配到产品中去的标准,同时,是作业耗用与最终产出相沟通的中介。 由企业主要属性的依存关系理论可知,需要考虑的最主要的问题,一是由于企业的问题所决定的企业的集成水平,以及在这一集成水平对系统的准确性和复杂程度的影响;二是企业的成本是受到企业提供基本数据的时间频率和报告频率对整合度的影响。 通过对比发现,在两种产品中,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核算成本存在差异,而作业成本法能够更好地反映企业的真实成本,产生这样的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成本核算对象的差异。对于传统的成本计

作业成本法原理(2)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1.1作业成本计算 作业成本法最初作为一种正确分配制造费用、计算产品制造成本的方法被提出。其基本思想是在资源和产品之间引入一个中介——作业,基本原则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生产导致作业的发生,作业导致成本的发生。 根据这一原则,作业成本计算按如下两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确认作业、主要作业、作业中心,按同质作业设置作业成本库;以资源动因为基础将间接费用分配到作业成本库; 作业是基于一定目的,以人为主体,消耗了一定资源的特定范围内的工作,是构成产品生产、服务程序的组成部分。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的作业类型一般有:起动准备、购货订单、材料采购、物料处理、设备维修、质量控制、生产计划、工程处理、动力消耗、 存货移动、装运发货、管理协调等。 作业引发资源的耗用,而资源动因是作业消耗资源的原因或方式,因此,间接费用应当根据资源动因归集到代表不同作业的作业成本库中。 由于生产经营的范围扩大、复杂性提高,构成产品生产、服务程序的作业也大量增加,为每项作业单独设置成本库往往并不可行。于是,将有共同资源动因的作业确认为同质作业,将同质作业引发的成本归集到同质作业成本库中以合并分配。按同质作业成本库归集间接费用不但提高了作业成本计算的可操作性,而且减少了工作量,降低了信息成本。 第二步,以作业动因为基础将作业成本库的成本分配到最终产品。 产品消耗作业,产品的产量、生产批次及种类等决定作业的耗用量,作业动因是各项作业被最终产品消耗的方式和原因。例如,起动准备作业的作业动因是起动准备次数,质量检验作业的成本动因是检验小时。明确了作业动因,就可以将归集在各个作业成本库中的间费用按各最终产品消耗的作业动因量的比例进行分配,计算出产品的各项作业成本,进而确定最终产品的成本。 成本计算程序如下图所示: 综上所述,作业成本法区别于传统成本计算法的主要特点是: 其一,以作业为基本的成本计算对象,并将其作为汇总其他成本(如:产品成本、责任中心成本)的基石; 其二,注重间接计入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设置多样化作业成本库,并采用多样化成本动因作为成本分配标准,使成本归集明细化,从而提高成本的可归属性; 其三,关注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 产品的技术层次、项目种类、复杂程度不同,其耗用的间接费用也不同,但传统成本计算法认为所有产品都根据其产量均衡地消耗企业的所有费用。因此,在传统成本法下,产量高、复杂程度低的产品的成本往往高于其实际发生成本;产量低、复杂程度高的产品的成本往往低于其实际发生成本。

第13章习题(作业成本法)

第13章习题(作业成本法)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第十三章作业成本法 一、单项选择题 1.作业成本法把企业看作是为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 )的集合。 A 契约 B 作业 C 产品 D 生产线 2.在现代制造企业中( )的比重加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A直接人工 B 直接材料 C 间接费用 D期间费用 3.作业消耗一定的( )。 A成本 B时间 C费用 D资源 4.与传统成本法相比,作业成本法更注重成本信息对决策的( )。 A可靠性 B有用性 C可比性 D一致性 5.作业成本计算法的核心内容是( )。 A成本动因 B产品级作业 C批次级作业 D单位级作业 6.( )是成本计算的核心和基本对象。 A产品 B 作业链 C 作业 D 价值链 7.作业成本计算法下首先要确认作业中心,将( )归集到各作业中心。 A资源耗费的价值 B直接材料 C直接人工 D价值管理工作 8.采购作业的作业动因是采购次数()。 A采购次数 B采购数量 C采购人员 D采购价格 9.()是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或者服务中的标准,也是将作业耗费与成本标的相联结的因子。 A资源动因 B作业动因 C成本动因 D价值动因 10.()它是将各项资源费用归集到不同作业的依据,反映了作业与资源的关系。 A资源动因 B作业动因 C成本动因 D价值动因

二、多项选择题 1.资源实质上是指为了产出作业或产品而进行的费用支出,它包括()。A货币资源 B材料资源 C人力资源 D动力资源 2.成本动因的分类有很多依据,其中根据一般的分类,即将成本动因分为()。 A资源动因 B作业动因 C人工费用 D直接材料 3.作业成本法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将着眼点从传统的()上转移到()上。 A产品 B间接费用 C人工费用 D作业 4.作业是指为提供服务或产品而耗用企业资源的相关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它包括()。 A订单处理 B材料处理 C机器调试 D质量检查 5.作业动因是将作业成本库成本分配到产品或劳务中去的标准,它可以是()。 A机器小时 B机器准备次数 C产品批数 D收料次数 6.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将产品成本分为()。 A直接材料 B直接人工 C制造费用 D期间费用 7.在作业成本法下,成本计算对象是多层次的,大体可以分为()。 A作业 B作业中心 C资源 D时间 8.沿用卡普兰等人的观点常见的分类方法是将作业按作业水平的不同,分为()。 A单位级作业 B批次级作业 C产品级作业 D管理级作业 9.作业成本法的一般适用范围()。 A制造费用占产品成本比重小 B产品种类繁多,小批量多品种生产 C企业生产经营的作业环节较多 D会计电算化程度高; 10作业成本法与传统的成本计算相比较,它体现了()优越性。 A提供更准确的成本信息 B成本动因追溯

成本会计练习题及答案

《成本会计》形成性习题及答案二 一、单项选择题 1.成本会计的各项职能中,最基础的是(D) A.成本预测 B.成本核算 C.成本分析 D.成本控制 2.下列各项中,属于工业企业费用要素的是( D) A.废品损失 B.直接材料 C.直接人工 D.外购动力 3.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每月生产费用脱离定额的差异(A) A.全部计人当月完工产品成本 B. 全部计入当月在产品成本 C.当月在完工与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 D.全部计入管理费用 4.适合小批单件生产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是(B) A.分步法 B.分批法 C.分类法 D.品种法 5.用盘存法计算原材料定额消耗量时,根?quot;本期投产数量= 本期完工产品数量+期末在产品数一期初在产品数量"公式计算本期的投产产品数量时,如果原材料随着生产进度连续投入,在产品需耗用原材料,则公式的期初和期末在产品数量应按原材料消耗定额计算的期初和期末在产品的(C) A.实际消耗量计算 B.实际产量计算 C.约当产量计算 D.计划产量计算 6.从成本计算方法的原理上来说,标准成本法可以取代(C) A.分步法 B.分类法 C.定额法 D.品种法 7.产品销售费用明细表属于(A) A.成本报表 B.损益报表 C.销售报表 D.资金报表 8.小型工业企业中,可将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两个总帐科目合并为一个(C) A.基本生产成本总帐科目 B.辅助生产成本总帐科目 C.生产费用总帐科目 D.制造费用总帐科目 9.下列不属于工业企业成本项目的是(D) A.燃料及动力 B.直接人工 C.制造费用 D.折旧费 10.在实际工作中,企业按生活福利人员工资和规定比例计提的职工福利费,应在(B) A.生产费用科目核算 B.管理费用科目核算 C.应付福利费科目核算 D.制造费用科目核算 11.基本生产成本按(A) A.产品品种分设明细帐 B.产品成本项目分设明细帐 C.明细分类科目分设明细帐 D.会计要素具体内容分设明细帐 12.下列项目中属于待摊费用的是(A) A.预付的保险费 B.固定资产的修理费 C.租入固定资产的租金 D.短期借款利息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的应用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的应用 学生姓名:学号: 学部(系): 专业年级: 指导教师:职称或学位: 20 年月日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的应用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而,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提供的成本信息不但严重失真,而且越来越不能满足企业管理的需求。在这样的情形下,一种新型的成本核算方法作业成本法也随之产生了,作业成本法以作业为中心,通过成本动因对企业的成本进行精确的核算,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成本法存在的缺陷。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很多学者对作业成本法的理论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实践方面,我国对于作业成本的运用还不是很广泛。 首先,本文不仅叙述了研究作业成本法的背景以及意义,而且阐述了国内外的学者对作业成本法的理论研究,提出了作业成本法的概念框架。 其次,本论文介绍了作业成本法核算需要的基本概念,进而提出了作业成本法的核算原理以及应用作业成本法的优势所在,并且阐述了作业成本法在企业应用中所面临的现状和问题。 最后,本文提出了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前景,以及自己对作业成本法应用方面的建议,为作业成本法的进一步推广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成本管理、作业成本法、成本动因、成本库 目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关键词错误!未定义书签。 1.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研究背景及意义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作业成本复习课程

第五章作业成本计算 第一节作业成本法的概念与特点 一、作业成本法的含义 作业成本法是将间接成本和辅助费用更准确地分配到产品和服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提示】在作业成本法下,直接成本可以直接计入有关产品,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并无差异;只是直接成本的范围比传统成本计算的要大,凡是易于追溯到产品的材料、人工和其他成本都可以直接归属于特定产品,尽量减少不准确的分配。不能追溯到产品的成本,则先追溯有关作业或分配到有关作业,计算作业成本,然后再将作业成本分配到有关产品。 二、作业成本法的核心概念 相关概念要点 作业作业是指企业中特定组织(成本中心、部门或产品线)重复执行的任务或活动。 资源资源是指作业耗费的人工、能源和实物资产(车床和厂房等)。【提示】执行任何一项作业都需要耗费一定的资源。 成本动因1.含义:成本动因是指作业成本或产品成本的驱动因素 2.分类: (1)资源成本动因是引起作业成本增加的驱动因素。依据资源成本动因可以将资源成本分配给各有关作业。 (2)作业成本动因是引起产品成本增加的驱动因素。依据作业成本动因可以将作业成本分配给各产品。

【例题1·多选题】下列有关“资源动因”表述正确的有()。 A.它是引起作业成本变动的因素 B.它是引起产品成本变动的因素 C.它被用来计量各项作业对资源的耗用,运用它可以将资源成本分配给各有关作业 D.它是计量各种产品对作业耗用的情况,并被用来作为作业成本的分配基础 【答案】AC 【解析】成本动因分为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选项BD是作业动因的含义和特征。 特点内容 1.成本计算 分两个阶段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服务或顾客) 消耗作业”。根据这一指导思想,作业成本法把成本计算过程划分为两个 阶段。 作业成本法下,间接成本的分配路径是: “资源→作业→产品”; 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下,间接成本的分配路径是: “资源→部门→产品”。

作业成本法计算题.doc

第十四章作业成本法 本章练习题 五、综合实务题 1.资料: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其中甲产品900件,乙产品300件,其作业情况数据如下表所示:

第十四章作业成本法综合实务题

资料:某制造厂生产A、B两种产品,有关资料如下: 1.A、B两种产品2004年1月份的有关成本资料如下表所示:单位:元 产品名称产量(件)单位产品机器小时直接材料单位成本直接人工单位成本 A 100 1 50 40 B 200 2 80 30 2.该厂每月制造费用总额为50,000元,与制造费用相关的作业有4个,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 作业名称成本动因作业成本(元)作业动因数 质量检验检验次数4,000 A:5 B:15 合计:20 订单处理生产订单份数4,000 A:30 B:10 合计:40 机器运行机器小时数40,000 A:200 B:800 合计:1,000 设备调整准备调整准备次数2,000 A:6 B:4 合计:10 合计————50,000 ——————— 请问:(1)用作业成本法计算A、B两种产品的单位成本。 (2)以机器小时作为制造费用的分配标准,采用传统成本计算法计算A、B两种产品的单位成本。 1、计算成本动因率: 质量检验:4000/20=200 订单处理:4000/40=100 机器运行:40000/1000=40 调整准备:2000/10=200

甲产品分配的作业成本:200*5+100*30+40*200+200*6=13200 单位作业成本:13200/100=132 单位成本:50+40+132=222 乙产品分配的作业成本:200*15+100*10+40*800+200*4=36800 单位作业成本:36800/200=184 单位成本:80+30+184=294 2、制造费用分配率:50000/1000=50 甲产品分配成本:50*200=10000 单位制造费用:10000/100=100 单位成本:50+40+100=190 乙产品分配成本:50*800=40000 单位制造费用:40000/200=200 单位成本:80+30+200=310

标准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习题(含答案)

标准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习题(含答案) 一、计算题(共5题,100分) 1、已知:某企业根据以下资料制定甲产品耗用材料的标准成本见表10-2。 表10-2 甲产品消耗直接材料资料 标准A材料B材料C材料预计发票单价(元/千克)155023 装卸检验等成本(元/千克)120.5 小计165223.5材料设计用量(千克/件)301540 允许损耗量(千克/件)0.510 小计30.51640 2004年3月,该企业实际购入A材料2600千克,其中生产甲产品领用2500千克,采购材料时实际支付39000元,本期生产出甲产品80件。 要求: (1)确定甲产品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 (2)计算A材料的总差异和分差异。 正确答案: (1) A材料标准成本=16×30.5=488(元/件) B材料标准成本=52×16=832(元/件) C材料标准成本=23.5×40=940(元/件)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488+832+940=2260(元/件) (2) A材料实际分配率=39000/2600=15(元/千克) A材料成本差异=15×2500-80×488=-1540(元) A材料价格差异=(15-16)×2500=-2500(元) A材料用量差异=(2500-80×30.5)×16=960(元) 2、已知某企业生产甲产品,其标准成本的相关资料如下:单件产品耗用A材料10千克,每千克的标准单价为3元;耗用B材料8千克,每千克标准单价为5元;单位产品的标准工

时为3小时,标准工资率为12元/小时;标准变动性制造费用率为8元/小时;标准固定性制造费用率为12元/小时。 假定本期实际产量1300件,发生实际工时4100小时,直接人工总差异为+3220元,属于超支差。 要求: (1)计算甲产品的单位标准成本。 (2)计算实际发生的直接人工。 (3)计算直接人工的效率差异和工资率差异。 正确答案: (1)A材料标准成本=10×3=30(元/件) B材料标准成本=8×5=40(元/件)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30+40=70(元/件) 直接人工标准成本=12×3=36(元/件) 变动性制造费用标准成本=8×3=24(元/件) 固定性制造费用标准成本=12×3=36(元/件) 甲产品单位标准成本=70+36+24+36=166(元/件) (2)直接人工标准成本=1300×36=46800(元) 实际发生的直接人工=46800+3220=50020(元) (3)直接人工效率差异=(4100-1300×3)×12=2400(元) 实际分配率=50020/4100=12.2(元/小时)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12.2-12)×4100=820(元) 3、已知: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其变动性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为24元/件(8元/小时×3小时/件)。本期实际产量1300件,发生实际工时4100小时,变动性制造费用总差异为-40元,属于节约差。 要求: (1)计算实际发生的变动性制造费用。 (2)计算变动性制造费用的效率差异。 (3)计算变动性制造费用的耗费差异。 正确答案: (1)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总成本=1300×24=31200(元)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分析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1.选题依据 自80 年代中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学术界和实务界开始研究并推广了一 种新的成本会计制度——作业成本法( Activity Based cost ingsystem)简称ABC 法。它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进行计算产品成本的 科学方法。它的基本理念是产品消费作业,作业消费间接成本,生产导致作业发生, 作业导致间接成本发生, 作业是产品和间接成本的中介。ABC法不仅是先进的成本计算方法,同时也是实现成本控制与成本计算相结合的全面成本管理制度。 作业成本会计,就是要力求消灭非增值作业的一种系统管理活动。它所关注的是 怎样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以便能在企业决策、控制的管理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业成本法在中国现阶段还是刚刚起步阶段,还不是很成熟,并且对其应用仍然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中。而在国内作业成本法在学术上的研究虽然涉及面很广,但是缺乏系统性,研究的深度不够,缺乏实证研究。故在此探讨此课题。 2.意义 作业成本法在中国现阶段还是刚刚起步阶段,还不是很成熟。但是作业成本法在我国船舶工业上的意义是十分显著的。 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正处于百年不遇的战略机遇期, 并有望成为世界船舶制造业的中心。我国的一些研究结果表明, 要提高我国造船的国际竞争能力, 控制造船成本是关键。当前, 我国针对单方面成本管理方法的研究较多, 据统计企业采用目标成本法占51. 4% , 采用作业成本法的很少, 仅占4. 2%。 因此本文主要针对中国的船舶制造业,深入浅出的讲解作业成本法在实践应用当中所应注意的问题,并且辅以船厂的案例。结合作业成本法的特点和适用性,分析其在造船业中实施的可行性。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计划项目“造船成本核算管理信息系统”研究指出,船舶制造企业目标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集成的可行性, 给出基于作业成本的船舶制造企业目标成本控制模型。从实践上进一步印证本文的观点,以期对中国的船舶制造业在引进作业成本法时有一个借鉴作用。以便进一步提升我国船舶制造企业的成本控制水平,提高我国造船业的国际竞争能 力。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有关作业成本法(ABC)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翻译国外相关ABC研究的理论成果,介绍和解释ABC的相关概念、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