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复习资料.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复习资料.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复习资料.

复习资料

一、美国《所有残疾儿童教育法》对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定义。

情绪障碍儿童可能具备以下一种或者多种特征,并持续较长的时间,程度较为严重,已对学生的学业和生活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1.既不是由智力、感官残疾,也不是由其他健康条件引起的学习低能。

2.不能与同龄人、伙伴、家长、教师建立或维持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

3.在正常的环境条件下,也会出现过度的情绪困扰和令人难以接受的行为方式。

4.长期伴有不愉快的心境和抑郁、沮丧、压抑感。

5.在个人和学校的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有出现生理症状或恐惧倾向。

上述描述特别强调了如下三种情况:一是长时间情绪与行为异常;二是达到一定的严重性;三是学校适应困难,学业不良。

二、情绪与行为障碍的特征有哪些?

两个维度,三个方面。维度是外倾型和内倾型。方面是学业方面、人际交往方面和智力方面。

1.外倾型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特征

通常表现为固执,好斗,爱挑衅,也包括反社会行为,也被描述为对抗挑衅型行为障碍。

2. 内倾型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特征

内倾型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明显表现是社会性退缩、沮丧、自卑和焦虑,甚至陷入深度的抑郁。

3. 学业成绩

美国特殊教育领域相关的研究认为,大多数鉴定为有情绪与行为障碍的儿童,从小学开始在学业成绩水平上就表现出低于同龄儿童1年或1年以上,其中,有些儿童在阅读和数学方面都有明显的学习困难,大部分至少遇到一种确定的学习障碍。

4. 社会技能和人际关系

多项研究都显示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比正常的同龄人更少对他人有同情心,更少参与课程活动,更少与朋友联系,因此也很难建立起高质量的友谊。

5. 智力

大多数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智力在通常情况下比正常儿童要低。

三、什么是工读教育?(名词解释)

工读教育是一种以犯罪儿童青少年为施教对象的特殊教育。

四、试述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分类。

六、情绪与行为障碍学生的评估

㈠客观公正的评估

㈡观察

㈢筛选

㈣预诊

㈤转介

㈥客观公正的评估的程序和标准

㈦客观公正的评估小组认为该生有情绪行为障碍,需要接受特殊教育和相关服务

㈧适当教育

七、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评估内容

情绪与行为儿童评估内容一般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基本情况,包括个人、家庭和学校学习以及在社区和参加社会团体的基本情况;二是发展水平和特点,包括生理水平、心理水平、学习水平,其中心理水平又包括认识水平、智力水平、情感发展水平;三是各种能力的评估,包括生活自理能力、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四是障碍程度的评估。

八、多动症障碍的概念

根据美国精神病学会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中将多动症障碍归类为“注意缺陷障碍”(ADD),认为多动症障碍的基本特征是缺乏持续的注意力和多动性-冲动性,其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与其年龄发展水平不适应。

九、多动症障碍儿童的类型和特征

十、多动症障碍儿童的鉴定与评估程序(参考情绪与行为儿童评估程序)

十一、广泛性焦虑和恐惧障碍形成的模型

十二、什么是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情绪障碍,其特点表现为长时间的,无理由的情绪低落。

十三、抑郁症的类型

十四、儿童社交恐惧症的概念

儿童社交恐惧症又名儿童社交焦虑症(SAD),属于焦虑症的一种,是儿童期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指儿童对新环境和可能被别人仔细观察的社会或表现场合或在陌生人面前表现出显著和持续的恐惧、焦虑情绪和回避影响。

十五、儿童社交恐惧症的诊断

依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对儿童社交恐惧症的诊断标准如下:

(一)症状标准

1 与陌生人(包括同龄人)交往时,存在持久的焦虑,有社交回避行为。

2 与陌生人交往时,患儿对其行为有自我意识,表现出尴尬或过分关注。

3 对新环境或害怕的社交场合感到痛苦、不适、哭闹、惊呆、不语或退出。病儿一般都设法避免这种场合,否则便以极度的焦虑或烦恼忍耐着。

4 患儿与家人或熟悉的人在一起时,社交关系良好。

(二)严重标准:显著的干扰个人的正常生活、职业(学业)和社交(包括同龄人)功能,导致交往活动受限。

(三)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6个月。

(四)排除标准:害怕或逃避不是由于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癫痫性等精神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或某种物质(滥用物质、治疗药品)等所致。

十六、什么是神经性厌食症?

戈尔(Gull)在1868年首次采用神经性厌食症这一概念。它是一种显著的行为、精神和心理的紊乱。患者表现出对食物强迫性的偏食、厌食、体重下降、明显显瘦为特征的疾病,引起营养不良、代谢和内分泌功能的紊乱,它是一种慢性的,可能导致死亡的疾病。

十七、什么是神经性贪食症?

神经性贪食症以反复发作性暴食和强烈的控制体重的愿望为特征。为防止暴食对体重的影响,患者采用各种措施,如呕吐、导泻、增加活动量等,致使体重低于正常范围。

十八、肥胖症的矫治

(一)对于儿童肥胖症的矫治,首先要排除儿童器质性疾病。

(二)对于单纯性肥胖,我们应从肥胖儿能量的摄入量和消耗着手。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点入手:

1 控制食物摄入量要调整膳食结构,限制饮食量,也就是:总能量要减少,蛋白质要保证或略高于正常供给量(蛋白质以占总量20%-30%为限,过高可引起肝、肾损伤),以维持生长发育的需要。

2增加活动量多参加户外体育锻炼,进行适宜的耐力运动,以增加人体内有氧代谢。

3 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改变过食、少动的习惯,应少看电视,少吃零食,更不能边看电视边吃东西。

4 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家长要帮助儿童下定自觉控制体重的决心,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三维健康观)。

十九、什么是儿童遗尿症?

儿童遗尿症是指5岁以上的孩子还不能控制自己的排尿,夜间常尿湿自己的床铺,白天有时也有尿湿自己裤子的现象。可分为原发性遗尿和继发性遗尿两大类。

二十、什么是儿童遗便症?

遗便症是指4-5岁以后得儿童仍经常出现原因不明的,不自主排除正常粪便的异常状态,又称“功能性大便失禁”。

二十一、简述儿童神经性尿频的原因。

1 幼儿大脑发育尚未完善对脊髓初级排尿中枢的抑制功能较弱,而且这一功能最脆弱、最易受损,这是小儿易患神经性尿频的内在原因。

2 儿童常常由于家庭成员的死亡,变换环境(如新入托儿所、幼儿园、上学和住院),突然离开父母、害怕打针和考试等,所导致的急性紧张或焦虑的引发。在受惊吓和精神紧张焦虑时,易使儿童神经功能失调而发生神经性尿频。

二十二、儿童睡眠异常表现

二十三、简述攻击性行为儿童的训练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二十四、形成网络成瘾的原因有哪些?

(一)网络满足了人的归属和爱的需要

在现实生活中,人因为种种原因,在人与人交往时会产生一定的障碍,使人体验到不同程度的孤独感,认为自己难以被别人理解。再加之,网络的广泛、间接、隐匿、安全等等特性,使得这类人群流恋于网络的虚拟世界。

(二)网络满足了性的身心需求

网络上充斥着不少的与性有关的信息,而好奇这类信息的青少年就时常沉迷于此。

(三)网络满足了人的尊重需要

人都有尊重和被尊重的需要,一方面是自我尊重,另一方面是得到他人的肯定,网络游戏和电脑技术的高手受到“业内人士”的尊敬和敬仰,拥有很高的自尊。同时,网络可以随意设定自己的地位和身份,给人们一种虚幻的身份和自尊感。

(四)网络满足了人的自我实现的需要

网络成瘾是象征自我实现,是自我需要的替代。网络语游戏使人获得成就感,足以抵消现实生活的不如意和挫败感帮助人获得自我实现的价值。

二十五、简述网络成瘾的分类

二十六、创伤后情绪与行为障碍的定义。

根据特锐(Terr,1991)的定义,创伤是在遭受一种打击或一连串(在外)打击的情况下,导致个体表现出暂时性无助或失去一般应对方式和自卫能力的精神状态。

这个描述性的定义至少包括了三层意思:①创伤是由外界打击所形成的破坏性压力而引起的精神状态;②个体可能会表现出暂时性的无助;③这种暂时性的无助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辅导,很可能会导致应对方式和自我防范能力的系统性瓦解。

情绪与行为障碍

《情绪与行为障碍》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情绪与行为障碍(英文emotional disorder) 【课程代码】 【适应专业】特殊教育专业 【授课对象】普通本科 【课程简介】情绪与行为障碍是特殊教育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本课程涉及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常见行为异常与情绪障碍的症状、原因、治疗方法和家庭教育指导等内容。了解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知识和从事相关特殊教育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情绪与行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以及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教育特点有初步了解;培养从事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相关工作的感情和事业心。 【参考学时】36学时 【参考书目】 1.James M. Kauffman等著. 情緒及行為障礙學生教育[M].台湾:心理出版社,2010. 2.李雪荣编著.儿童情绪与行为障碍[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3.刘智胜主编. 儿童心理行为障碍[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4.王如明主编.儿童心理行为障碍的诊断与治疗[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情绪与行为障碍概述 §1情绪与行为障碍的概念 §2情绪与行为障碍流行病学资料 §3情绪与行为障碍的相关理论 ●基本要求: 1.理解情绪与行为障碍的概念,掌握其流行病资料。 2.了解情绪与行为障碍的研究现状。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情绪与行为障碍的概念及流行病资料。 教学难点:情绪与行为障碍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提示:课堂教学为主,介绍情绪与行为障碍的基本知识。 ●参考学时:2学时(理论讲授2学时) ●第二单元焦虑障碍 ●§1 焦虑障碍的概念 §2 焦虑障碍的分类 §3焦虑的鉴别与诊断 §3焦虑障碍的理论解释 §4焦虑障碍的成因 §5焦虑障碍的治疗 ●基本要求: 1.掌握焦虑障碍的分类及相应的治疗。 2.了解焦虑障碍的成因及相应的理论解释。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焦虑的分类与治疗。 教学难点:焦虑障碍的理论解释。 ●教学方法提示: 课堂讲述与个案分析相结合,使学生将学习理论知识与具体个案联系起来,使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个案的相关图片与视频材料。 ●参考学时:6学时(理论讲授4学时,讨论教学2学时) ●第三单元抑郁障碍 ●§1 抑郁障碍的概念 §2抑郁障碍的鉴别与诊断 §3抑郁障碍的理论解释 §3抑郁障碍的成因 §4抑郁障碍的治疗 ●基本要求: 1.掌握抑郁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2.了解抑郁障碍的成因及相应的理论解释。

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

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是发生在儿童少年期,以焦虑、恐惧、抑郁为主要表现的一组心理障碍。它的发生率仅次于儿童行为障碍。有调查资料报道,学前儿童各类情绪问题发生率为17.66%,女孩明显高于男孩。 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的常见类型有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抑郁症和癔症。与成人神经症性障碍的临床表现不全相同,及时诊治,多数预后良好。如不及时矫治,有可能发展为慢性,甚至迁延到成年。对儿童青少年个性的形成及智力的发育会造成很不利的影响。 什么叫儿童焦虑症? 焦虑症是一组以恐惧与不安为主的情绪体验。这种恐惧无具体的指向性,但总感到有不祥的事要发生,有如大祸临头一般,惶惶不可终日。焦虑是情绪障碍的主要症状之一,常与恐怖、强迫等症状同时出现,其单独的患病率不确切。家庭生活不稳定的儿童更为焦虑,常表现出攻击性和反社会性倾向。有些儿童的焦虑有素质性(即遗传)因素,若加上父母对其焦虑症状又当面表现出恐慌、焦虑的反应,则会使症状更为加重。假若父母本身就是焦虑个性,受父母的长期影响,患儿的焦虑就会迁延不愈,成为慢性焦虑,对儿童青少年的人格形成非常不利。大约15%的焦虑症患儿的父母和同胞也患焦虑症。有的患儿在焦虑状态之前有急性惊吓的经历,如与父母突然分离,手术,不幸事故,亲人重病或死亡等。由突发精神因素引起的急性焦虑症状往往治疗效果较好,而具有素质因素者,治疗效果则不如前者。 焦虑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主观的焦虑体验,二是外显的不安行为,如多动、不安等,三是生理反应。不同的患儿,三方面的表现程度不一样或以其中的一种为主要的临床形式。焦虑患儿总的临床印象是不安,易烦躁,不愉快的"麻烦的孩子","难照看难抚养的孩子"。由于儿童语言发育尚未完善,常难以很好地表达他们的不安或惶恐。年幼儿童表现为爱哭闹,不易安抚。年龄稍大的儿童不安惶恐的内心体验可以表达,经常为小事抱怨父母,抱怨周围环境,总是不高兴,不满意。较多的患儿常同时出现胆小害怕,如不敢走黑路,不敢单独留在室内,不安地来回走动,不放心,反复检查。对环境的变化比较敏感,在环境更换时焦虑加重,如幼儿在改变抚养环境后变得更好哭闹,无生气,食欲下降,入睡困难,睡眠不宁,易惊醒,夜惊,大小便习惯紊乱,如尿床、便裤。有的患儿则纠缠父母寸步不离。学龄儿童焦虑可表现为上课不安,坐不住,烦躁,易和同学发生冲突,学习效率低,学习成绩下降,有的不敢当众讲话,回答问题不敢正视对方,面红耳赤,手足无措,出汗心跳,手舌震颤,说话不流利。还有的焦虑儿童表现为不愿上学,逃学,离家出走,在外游荡等。焦虑症时的生理反应比较突出,表现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胸闷、心悸、呼吸加速、血压升高、多汗、口干、头晕、恶心、腹部不适、四肢发凉,便秘,尿频、睡眠不宁、早醒、多梦等。有的在焦虑发作时会发生昏厥现象。 什么叫儿童恐怖症?

融合教育背景下情绪与行为障碍学生正向行为支持策略研究

融合教育背景下情绪与行为障碍学生正向行为支持策略研究 摘要:主要采用访谈法、观察法、行动研究等研究方法,以深圳市龙华区实验 学校在校情绪与行为障碍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在普通班级就读过程中的筛查、 评估、转介、干预等问题进行了系列研究,并总结出一套包含学校管理层、普通 教师团队、特教教师团队、心理教师团队、家长等在内的行之有效的正向行为支 持策略。为情绪与行为障碍学生在校就读的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为普通班级教 师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提供了更专业的措施、为家长提供了更安心有力的支持、为 学校管理层工作的展开铺开了更平坦的道路。 关键词:情绪与行为障碍;正向行为支持;融合教育 引言 情绪与行为障碍学生是学校教育中公认的最难应对的一类学生[1],他们有攻击性、不服从、喊叫、说谎、暴躁、焦虑、抑郁,擅长激怒他人。研究显示,我国学龄 儿童情绪与行为障碍比例是13.5%,部分地区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检出率均高达30%[2]。而我国2017年7月,《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提 出要进一步履职尽责,攻坚克难,持续推进特殊教育改革发展,优先采用普通学 校随班就读的方式,就近安排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融合教育得到高 度重视并作为国家教育政策得以实施。目前,我国专门针对情绪与行为障碍群体 进行教育安置的研究较少,但参考我国台湾地区,95.53%的情绪与行为障碍学生 就读于普通班级[3]。着眼于现实情况,我国大陆地区情绪与行为障碍学生也极少 就读于特殊教育学校,与我国台湾地区情况无异——绝大多数情绪与行为障碍学 生于普通教育学校随班就读。但是真正融合还是“随班就坐”“随班混读”,照现实 情况来看情绪与行为障碍学生在普通学校就读还需要更多支持。 正向行为支持最早由霍纳及其同事于1990年提出[4]。是一种对个体行为实施干 预的系统化方法,即通过教育的手段发展个体的正向行为,用系统改变的方法调 整环境,达到预防和减少个体行为问题和改变个体生活方式的目的,最终实现提 高其生活质量的目标[5]。凡是可以产生正面效应的行为都可以视为正向行为,包 括沟通、社会互动、自我管理及问题解决等能力的增进;所有可以用来教导、加 强和扩展正向行为的教育方法,以及能够用于增加正向行为的系统改变的方法, 都可以称为“支持”[6]。目前大量用于各类学生行为干预,并取得良好成效。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课题研究对象为龙华区实验学校经诊断或评估为情绪与行为障碍及有情绪与行 为障碍表现的学生。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行动研究为取向,在整个行动研究过程中,还使用了观察法、访谈法、 文献法等。首先运用文献法,通过查阅论文、书籍、期刊和互联网等相关文献资料,分析、整理、归纳相关资料信息,整理出情绪与行为障碍、融合教育、正向 行为支持等相关的资料,为本研究找到研究起点与理论基础;在研究实施过程中,多次用到观察法细致地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记录学生的行为表现,分析学生的 行为功能,观察学生的行为后果;并对家长及普通班级教师进行访谈,以便更为 详尽地了解学生情况,以便更好地为其提供正向行为支持。 二、研究过程 (一)行动方案制定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复习资料.

复习资料 一、美国《所有残疾儿童教育法》对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定义。 情绪障碍儿童可能具备以下一种或者多种特征,并持续较长的时间,程度较为严重,已对学生的学业和生活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1.既不是由智力、感官残疾,也不是由其他健康条件引起的学习低能。 2.不能与同龄人、伙伴、家长、教师建立或维持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 3.在正常的环境条件下,也会出现过度的情绪困扰和令人难以接受的行为方式。 4.长期伴有不愉快的心境和抑郁、沮丧、压抑感。 5.在个人和学校的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有出现生理症状或恐惧倾向。 上述描述特别强调了如下三种情况:一是长时间情绪与行为异常;二是达到一定的严重性;三是学校适应困难,学业不良。 二、情绪与行为障碍的特征有哪些? 两个维度,三个方面。维度是外倾型和内倾型。方面是学业方面、人际交往方面和智力方面。 1.外倾型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特征 通常表现为固执,好斗,爱挑衅,也包括反社会行为,也被描述为对抗挑衅型行为障碍。 2. 内倾型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特征 内倾型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明显表现是社会性退缩、沮丧、自卑和焦虑,甚至陷入深度的抑郁。 3. 学业成绩 美国特殊教育领域相关的研究认为,大多数鉴定为有情绪与行为障碍的儿童,从小学开始在学业成绩水平上就表现出低于同龄儿童1年或1年以上,其中,有些儿童在阅读和数学方面都有明显的学习困难,大部分至少遇到一种确定的学习障碍。 4. 社会技能和人际关系 多项研究都显示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比正常的同龄人更少对他人有同情心,更少参与课程活动,更少与朋友联系,因此也很难建立起高质量的友谊。 5. 智力 大多数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智力在通常情况下比正常儿童要低。

儿童情绪障碍护理常规

儿童情绪障碍护理常规 一、安全及基础护理 (1)提供安全住院环境,严格执行病区安全管理与检查制度。(2)落实有效身份识别制度,按要求佩戴腕带。 (3)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加强巡视,做好交接班。 (4)做好日常生活护理,保证合理饮食与睡眠。 (5)观察患儿排泄情况并记录。 二、症状及心理护理 (一)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真诚、尊重患者,运用同理心,传达关怀。 (二)针对性护理掌握病情,针对不同类型的情绪障碍给予相应的护理。 1.儿童恐惧症 (1)鼓励参与各种形式的松弛训练。 (2)交给社交技能,增加社交活动量,培养良好的社交行为模式。(3)鼓励患儿谈出自己的感受。 2.焦虑 (1)鼓励患儿表达焦虑的感受。 (2)注意倾听患儿的主诉,鼓励患儿有适度的情绪宣泄,帮助患儿了解疾病、认识疾病的性质,消除疑虑。 (3)在患儿躯体不适时,教会患儿放松技术,与医生合作,进行生物反馈治疗。

3.强迫 (1)注意患儿的仪式性动作与行为,对限制的行为加以控制。(2)采用劝说及转移注意力的方法,让患儿多参与喜爱娱乐活动。(三)安排活动为患儿安排简单、轻松的活动,要有趣味性,并能根据患儿的兴趣、爱好及症状的程度来调整活动内容。 (四)家长的心理干预对个别有焦虑倾向的家长,进行心理干预。 三、药物及健康宣教 (1)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做好三查八对,放藏药。 (2)观察疗效及副作用,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鼓励患儿参加文体活动等,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精神刺激。 (4)教会患儿和家属有关疾病的相关知识。 (5)向患儿及家属指导有关药物的知识,对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有所了解。 (6)让家长正确认识患儿的康复与家庭支持密切相关。

情绪及行为障碍

情绪与行为障碍学生的定义与发生率 【案例一】 小华为小学六年级男生,从一年级开始,经常跑出教室、很难安静坐在位置上;他常打架、咒骂同学,一旦玩耍受到拒绝,就会向人吐口水,甚至曾用利器伤人,在学校人际关系很差。父母表示从小在家里就十分任性,拒绝其要求时,会大发脾气、摔东西、用脏话漫骂。 【案例二】 小斯是一位个子较小、文静的幼儿园大班学生。她是领养女,母亲是护士,父亲是医生。起初,老师没有特别注意小斯的文静性格,反而认为这是她适应幼儿园生活的表现,觉得她个好孩子。但是某日,老师注意到,小斯在自由活动时一个人蜷缩在教室的角落里,接近她时,她慢慢地跑开,不愿意和老师讲话。老师开始更多注意小斯,发现小斯在课内和课外活动时都不跟小朋友说话。她从不主动和大人说话,别人和她说话时,都是用单词和短语回答。她经常搓自己的手,咬指甲,低着头,凝视前方。 目前有许多不同的术语来描述这类学生,如:严重情绪障碍、情绪与行为障碍、严重情绪困扰、性格及行为异常、情绪及行为异常、情绪障碍、情绪及行为困难、行为障碍、道德行为偏差、思想行为与心理偏差、适应困难、行为问题等。 这类学生泛指持续地表现外向性的攻击、反抗、冲动、过动等行为,或内向性的退缩、畏惧、焦虑、忧郁等行为,或其它的行为问题,以至于造成个人在生活、学业、人际关系和工作等方面的显著困难,而需提供特殊教育或相关服务协助者。 一、情绪与行为障碍学生的定义 什么是有情绪与行为障碍的学生?目前国内外并未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有的将情绪和行为障碍分开,分别下定义。已有的定义大多只是进行了一些描述性的界定。有的从医学的角度,认为这是一种心理疾病;有的从教育学的角度,认为这是一种可矫正的情绪不稳和行为不良。近十多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从教育的角度来认识、矫治有情绪与行为障碍的学生,强调发挥他们的潜能并体现可教育性。 (一)美国的定义 美国在2004障碍者教育法(PL101-476,The 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Education Act简称 IDEA,2004)中对这类儿童和青少年作了以下的定义: 1. 无法学习又不能以智力、知觉、或健康因素加以说明者。 2. 无法与同侪和教师建立或保持满意的人际关系。 3. 在正常的情况下,有不恰当的行为或情感。 4. 常表现不愉快的情绪或沮丧。 5. 常因个人或学校的问题而感觉身体不适、疼痛或害怕。 6. 情绪困扰包括精神分裂症儿童,但不包括社会适应不良儿童,除非被认定具有严重的情绪困扰。 (二)台湾的定义 根据2012年台湾教育部颁布的身心障碍及资赋优异学生鉴定标准的定义:情绪行为障碍学生,指长期情绪或行为反应显著异常,严重影响生活适应者;其障碍并非因智能、感官或健康等因素直接造成之结果。情绪障碍学生之症状包括精神性疾患、情感性疾患、畏惧性疾患、焦虑性疾患、注意力缺陷过动症、或有其它持续性之情绪或问题行为。 (三)我国大陆地区 我国对情绪与行为障碍的界定多从人格障碍出发,也参照了美国和苏联的界定,从情绪与行为两者之间的关系来讲,更倾向于从行为的外在表现来进行界定。例如,由朴永馨主编的《特殊教育词典》中对行为障碍的界定是:“主要发生在儿童及少年期的行为偏离”。主要表现有:① 不良行为动作。如吮吸手指或衣物,咬指(趾)甲或其它物品、手淫、拔头发等;② 退缩行为。表现出胆小、害怕、孤独、退缩、不愿到陌生的环境中去,也不愿与其它儿童交往,常一人独处,与玩具相伴,但没有精神异常;③ 生理心理性行为异常。如遗尿症、遗粪症(4~5岁后仍不能控制大小便),厌食、夜惊、噩梦、口吃等;④ 习惯

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的案例分析

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的案例分析 一、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的概念 什么是有情绪与行为障碍的儿童?目前国内外并未有一个统一而严格的定义,有的将情绪和行为障碍分开,分别下定义。已有的定义大多只是进行了一些描述性的界定。有的从医学的角度,认为这是一种心理疾病;有的从教育学的角度,认为这是一种可矫正的情绪不稳和行为不良。而本文发所讲的也主要是从教育角度来讲,一般指18岁以前的儿童和少年的各种行为和情绪异常。 二、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的分类 (一)从教育角度有学者将其分为: (1)人际关系问题(2)行为规范问题 (3)抑郁情绪问题(4)焦虑情绪问题(5)偏畸习癖 (二)按严重程度美国学者克里拉森将其分为三类: (1)轻度:对个人以及他人不会造成太大的困扰,能与别人维持一定程度的和谐关系,对生活、学习有轻度的影响; (2)中度:在情绪上感受到极大的痛苦,生活、学习及人际关系也深受其影响; (3)重度:如同生活在另一个世界,很难从事学习和处理日常事务,往往需要在隔离的环境,需要专门人员长期做辅导。 (三)从情绪和行为的控制程度可分为: (1)超控制型:过分控制自己的行为,表现出害羞、孤独、焦虑胆怯等行为特征;

(2)低控制型:主要表现出多动、侵犯、攻击、将自己的挫折转嫁到别人身上,情绪波动大。 三、情绪和行为儿童障碍的心里特征 (一)认知不协调 (1)认知过程和内容部协调,包括思维缺失和认知偏差 (2)认知成分和认知方式不协调 (3)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不协调 (二)负性情感体验强烈(三)自我中心倾向明显 四、学业特点和行为特征 (一)学业特点 1.大部分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的认知能力是正常的,但是大多数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在学习方面是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当学习跟不上,没有人帮助时,他们往往产生“习得无助”的绝望心态,情绪消极、抑郁、焦虑、恐惧。 2.焦虑表现:对外界事情反应过度敏感,会因一点小事烦躁不安,甚至出现恶心、心慌、头晕等身体上的不良症状。有的则产生恐怖症,害怕上学,设法逃学,害怕回答问题,也会有身体异常反应; 抑郁表现:经常出现不愉快的沮丧情绪,对活动不感兴趣,对自己的事情漠不关心,主导心境悲观。 (二)行为特征 1.焦虑、自卑和退宿、不成熟; 2.注意缺陷、多动 3.反社会行为

情绪障碍儿童

情绪障碍儿童融合教育 学习目标 ?学习情绪行为障碍名词的发展与定义 ?了解情绪障碍儿童的出现率、成因与类型 ?认识情绪障碍儿童的类型 ?了解情绪障碍儿童的筛查与诊断 ?了解情绪障碍儿童的行为特征 ?学习情绪障碍儿童的干预 名词篇 美国名词发展 ?美国Leo Kanner(1957) ?名词发展 ?行为异常、情绪障碍(Bower&Lambert ,1962) ?情绪困扰(emotional disturber) (Haring & Phillips,1962) ?严重情绪困扰(Serious Emotional Disturbance;SED)→情绪困扰(IDEA,1986、2004、2009) 台湾名词发展 ?性格及行为异常(1984),严重情绪障碍(1998),情绪及行为障碍(2010),情绪行为障碍(2013) 障碍定义

美国障碍者教育法案的定义 障碍者教育法案(2004) 1.情绪困扰(Emotional disturbance)意即个体存在一个 或一个以上的症状,此状况持续了一段长的时间,并且 呈现某种严重程度,不利地影响着个体在教育上的表现。A无法学习,此状况无法以智能、感知觉或健康因素解释之。 b无法和同学与老师建立或维持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 c在正常的环境下,出现不适当的行为或情感形态。 d普遍存在不开心或抑郁的情绪。 e会因个人或学校问题衍生出生理症状或恐惧感的倾向。 2.情绪困扰包括精神分裂症,此名词不适用于社会适应不良的学生, 除非他们符合上述1 情绪困扰的定义。 台湾的定义 身心障碍及资赋优异学生鉴定标准(2013) ?所称情绪行为障碍,指长期情绪或行为表现显著异常,严重影响学校适应者;其障碍非因智能、感官或健康等因素 直接造成之结果。 ?前项情绪行为障碍之症状,包括精神性疾患、情感性疾患、畏惧性疾患、焦虑性疾患、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或有其他 持续性之情绪或行为问题者。第一项所定情绪行为障碍, 其鉴定基准依下列各款规定: ?情绪或行为表现显著异于其同年龄或社会文化之常态者,的参

情绪障碍儿童心理辅导

你是我特殊照顾的天使 ——对智障儿童的情绪障碍心理辅导 作者:严倩梅工作单位:武威市凉州区特殊教育学校邮编:733000 【内容摘要】随着特校智障儿童数量的增加,和对校内智障儿童情绪变化无法自控的思考,使我们意识到对智障儿童进行情绪教育势在必行。通过科学的心理辅导,可以帮助改善他们的不良情绪和行为,减少心理问题,更好的适应生活。 【关键词】智障儿童情绪障碍心理辅导 智障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因为社会的眼光、学习的氛围和家长的不当教育等因素,经常伴随出现一系列情绪障碍问题。 如随班就读的智力障碍学生,因为学习能力低下,常常受到老师的区别对待和同学们的嘲笑,长时间的经历失败,遭受挫折,必然会产生抑郁情绪,随之就会出现自卑,不安,厌学,不合作等情绪障碍。再如智力障碍学生因为社会适应能力较弱,无法与别人进行正常沟通,经常被人冷落、忽视,甚至被戴上“白痴”、“傻瓜”的帽子,自尊心受到强烈的打击,就会出现冲动,有攻击性,自控能力弱;又或者胆怯,焦虑,孤独这两类截然不同的情绪障碍。 同时,家长对智力障碍孩子的不当教育方法也是造成智障儿童情绪障碍的重要因素。有的家长由于孩子的缺陷而自暴自弃,认为孩子是包袱、累赘,不加掩饰的表现自己的失望和不满等各种负面情绪,造成智障学生胆怯、自卑、厌世的情绪障碍;有的家长过分溺爱,认为孩子什么事都做不了,担心办错事,所以事事包办,造成学生过分依赖父母,缺乏独立性。 上述出现的各种智障儿童的情绪障碍,实际上是智障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上不健康的种种表象,为了改善智障儿童这些状况,使他们能

健康的生活,体验到我们这个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作为一名特教学校的教师,在关注他们学习活动的同时,更应注意到他们在精神领域的发展和变化,用科学有效的手段改善智障孩子的不良情绪。我通过一个事例就智障儿童情绪障碍的心理辅导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对症下药,稳定学生的情绪。 当情绪障碍儿童把不良情绪或行动投向教师时,教师自己首先要报以积极的情感和行为,对儿童的行为要保持宽容和关心。比如:我校培智二班一位同学叫尚某某,不和同学交往,上课时,怎么也不进功能教室,硬拖他进去,他就往外跑,有老师哄劝,利诱,威逼都不行。针对上述情况,我不强迫他像其他儿童一样进教室,而是采用非强化方法来减少他的消极行为,即不理睬、漠视他,并装作无意识地让他看到同学欢快活泼的教学活动,密切注意他的行为,每次看到他积极模仿,都鼓励他,经过一学期的努力,他终于走进功能教室和同学们一起上课,并表现的非常积极。 二、放低姿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我认为,让特殊儿童接纳教师,是进行心理辅导的前提和基础。只有走进特殊儿童的世界,才会对特殊儿童的情感有所了解,特殊儿童才会配合你的训练,达到你的要求。要多给予特殊儿童善意的目光,温暖的笑脸,鼓励的语言,使特殊儿童逐渐体会到你对他的关心与爱护。就上面的例子,当尚同学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或有一点点进步时,我都及时发现并肯定他,采用“不错呀”、“真棒”、“今天你表现最好”等激励性语言来鼓励他,让他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课间或就餐时间遇到他,我总是微笑着和他打招呼,他也从只会躲在人群后变得见到我就主动问好了。

情绪障碍的症状表现

情绪障碍的症状表现 情绪障碍在变态心理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可以说任何变态行为都有情绪障碍;严重心理疾病往往以情绪障碍为先兆。 (1)情绪持续障碍:是指情绪反应强度和持续长时间发生障碍。 情绪高涨:病人的情绪活动增强,喜悦表情占优势,言语行动增多,对人爱说什么就说什么,别人讨厌也不在乎。 情绪低落:心境忧郁,情绪低沉,苦闷悲观,言语行动减少,闷闷不乐。 情绪淡漠:对周围环境的任何刺激缺乏情绪反应。对人对事漠不关心,面部表情处于无情绪状态。 焦虑:详见什么是焦虑。处于焦虑状态下的病人,常因躯体不适而伴发疑病。 忧郁:也称抑郁,它的突出表现是心境悲观、冷漠,并伴有自我责备,有的甚至产生自杀欲念。忧郁的诱发因素:①突然的心理创伤,如亲人死亡、失恋、失业、受到侮辱等。②心理素质不良。抑郁情绪者有其人格特点。这种人悲观、孤独、缺乏自信。③生物性诱发因素的作用,例如分娩、绝经期激素的变化、慢性病痛等都可引起忧郁或抑郁。 (2)情绪发生障碍:主要指情绪发生过程的失调,一般持续的时间比较短。 情绪不稳:情绪容易波动,喜怒无常,自己难以控制。 情绪易激:情绪有易怒倾向。对微小的刺激即可引起强烈的情绪反应。情感易爆发,并且有不自觉性和攻击性。常出现损物伤人行为。 情绪脆弱:容易伤感,易激动或哭泣,虽然自己也感到对一些小事不必大动感情,但自己不能控制。 (3)情绪协调障碍:主要指环境刺激与情绪体验不相符合或内心体验与外部表情相矛盾。包括以下几种: 情绪倒错:指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失调的现象。病人的情绪反应与客观刺激相矛盾。对喜事产生悲哀情绪;对不幸之事反而高兴。 表情倒错:表情与情绪的内心体验相矛盾,如内心很高兴,但表情却痛苦。 矛盾情绪:对同一事物产生相反或者两种不同的情绪,并且不感到苦恼。例如病人对同一个人又爱又恨;对同一件事又喜欢又讨厌的状态,就是矛盾情绪

儿童情绪障碍治疗成功案例分享

儿童情绪障碍治疗成功案例分享 情绪障碍是发生在儿童中较少却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此障碍的儿童,情感一般会表现出两个极端:非常脆弱或非常暴躁.此障碍一般是因照顾不周或教育不当所致,或当儿童身边习惯了的环境发生改变时,他们幼小的心理一时无法接受而产生的. 一、案例背景 余飞,男,6岁,幼儿园大班.他不喜欢上幼儿园,尤其不喜欢集体 教育活动(上课),而且对集体教育活动有着强烈的厌倦和惧怕.每天 早晨上幼儿园时,他总是磨磨蹭蹭情绪低落.在班上他有点儿自卑,班上选值日生,他也挺想被选上的,可当最后的结果不能如愿时,他就特别地失望,而且像大人似的唉声叹气:“我肯定选不上的,反正我也不想当.” 他非常爱哭,其状况比女孩有过之而无不及.让他洗脸刷牙要哭,与他说话时的声音高了也要哭,不给他买东西更可以在地上打着滚地哭,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公共场所,只要哭起来,他可以全然不顾.可 以说,在他生活中的每件事都能让他哭个不停. 他的脾气非常暴躁,稍不顺心就可以打任何人,可以把任何东西作为发泄对象但他有时又显得非常怯弱,若骂他,他甚至可以躲在角落 里不出来. 但是除了上幼儿园、参加集体教育活动(上课),他对其他活动都很感兴趣,而且也可以做得很好.他是住家大院内所有小孩的滑冰 “总教练”,组装赛车的高手.只要是他感兴趣的东西,他就学得很快. 二、案例解析

从余飞的表现看,他的表现属于心理学临床常见的情绪障碍症状.这也是他自卑的深层次原因.在余飞身上,情绪障碍的两种情况都存在.他的主要表现是哭,莫名其妙地哭,几乎所有的事都可以成为他哭的原因.本来,哭泣是一种自然的情绪表达方式,无所谓好与不好,但 余飞哭的频率是与其实际年龄不相称的.所以有理由认为他有情绪障碍.通过了解,余飞产生情绪障碍的主要原因是: (1)余飞4岁时,母亲去国外进修,把他交给奶奶照顾;爸爸也因为忙于自己的工作而忽略了对儿子的关心,而且常常因孩子莫名其妙的哭而心烦.刚开始以物质刺激来满足,当物质刺激不能满足时,就采取简单粗暴的骂和打来解决,致使余飞的情绪障碍越来越严重.余飞正 值情感生长的重要时期,因为父母不经意间给他的情感生活制造了一段空白,这段空白尽管是暂时的,可因为当时没有及时用亲情去填补,于是,在他的情感世界产生了不安全感.通过偶然的机会,他发现哭是一种可以引起别人注意并控制他人的有效办法,于是将哭当成了法宝,同时通过哭来安慰自己,求得情感的安全感和平衡. (2)有些教师开展集体教育活动时教学方式“小学化”,管得过多过死,忽视孩子的年龄特征;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全面发展,尤其是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对孩 子的评价更多的还是以教师计划达成结果为标准,没有给像余飞这种个性化的孩子提供更为广阔和宽松的天地,从而造成孩子自卑心理, 甚至厌倦、惧怕、逃避上幼儿园. 三、采取的措施 为了克服孩子的情绪障碍,家长和老师共同配合.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家长方面 (1)情感满足法.孩子现在最需要的是父母的关注、鼓励、支持以及分享快乐.因此,家长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陪伴孩子,用更多的爱去滋润他的心田,让他的情感得到满足.

儿童情绪问题的调查与对策

儿童情绪问题的调查与对策

儿童情绪问题的调查与对策 摘要 情绪调节的发展是儿童社会情绪发展的核心成分,对儿童后来的情绪、个性和社会性发展都会有着极其显著的影响。因此,早期的情绪调节体验是儿童后来情感和人格发展的重要先兆。情绪调节和气质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甚至有的心理学家把情绪调节描述为气质的一个维度。而一些相关的研究发现,情绪调节水平和儿童问题行为之间存在着某种相关,调控能力高的儿童问题行为出现的也较少。 关键词儿童情绪调查研究解决策略 情绪是儿童认知和行为的唤起者与组织者,也就是说情绪对儿童心理活动和行为具有非常明显的动机和激发作用。儿童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情绪色彩非常浓厚。情绪直接指导、调控着儿童的行为,驱动、促使着儿童去作出这样或那样的行为,或不去作某种行为。 情绪与认知之间关系密切,一方面,情绪是随着认知的发展而分化和发展,另一方面,情绪对儿童的认知活动及其发展起着激发、促进作用,或抑制、延缓作用。儿童在与不同的人、事物的接触中,逐渐形成了对不同人、不同事物的不同的情绪态度。儿童经常、反复受到特定环境刺激的影响,反复体验同一情绪状态,这种状态就会逐渐稳固下来,形成稳定的情绪特征,而情绪特征正是个性性格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情绪对儿童的个性心理形成及健康成长有着密切的关联,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引起的国家的关注,儿童情绪问题的研究也引起教育专家尤其是儿童方面研究专家的高度关注。 一、儿童情绪对人生健康成长的影响 情绪调节是指个体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隶属于自我调节的自我情绪调节能力,虽然源于先天的素质和本能,但后天的学习、社会环境的影响等,对儿童情绪调节的能力同样会产生极大的影响。许多发展心理学家都认为,情绪调节的发展是儿童社会情绪发展的核心成分,对儿童后来的情绪、个性和社会性发展都会有着极其显著的影响。因此,早期的情绪调节体验是儿童后来情感和人格发展的重要先兆。情绪调节和气质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甚至有的心理学家把情绪调节描述为气质的一个维度。而一些相关的研究发现,情绪调节水平和儿童问题行为之间存在着某种相关,调控能力高的儿童问题行为出现的也较少。我

小学生情绪障碍及对策

小学儿童的情绪障碍与对策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而产生的心理体验,是伴随特定生理反应与外部表现的一种心理过程。情绪障碍是指人们在情绪感受中严重脱离现实,以一种妨碍解决问题的操作和自我挫败的方式应付外界事件。它直接影响人的行为,或者使人不能以社会接受的方式行动,或者是人的行为操作低下。小学儿童的情绪障碍主要是由于自身难以在外部环境所带来的压力下有效调节和应对,总是担心或者害怕受到某种伤害(所想象的影响比实际的要严重很多)。情绪障碍是小学儿童最常见的一类心理问题,主要包括恐怖症、过度焦虑两种类型。 (一)恐怖症 小学儿童的恐怖主要针对某一特定的物体、活动或处境,如黑暗、各种超自然现象(鬼怪等),具有持续时间短暂和很大的强度差异性等特点,一般会伴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由针对现实对象转向针对想象的或未来的对象。如果对特定对象产生持续和不必要的恐惧,而不得不采取回避行为时,就构成了恐怖症。恐怖症包括社交恐怖症、疾病恐怖症、境遇恐怖症等,在小学儿童中常见的是学校恐怖症。 在小学阶段,由于儿童过分依赖父母,自控较差,行为退缩,在学校缺乏交际能力而受到嘲笑、轻视,或在学校中受到威胁和被殴打;也可能是由于儿童个人或家庭生活发生重大改变,如父母离异或再婚、经济问题等,家庭生活不稳定,气氛压抑;学校中教育定位不当,学校中存在让儿童感到为难或恐惧的事情,如当众运动、朗读等,过高的期望或者压力,以及教师的不当教学方式,都可能导致学校恐怖症。儿童的分离焦虑也是学校恐怖症的诱因之一。 一般而言,学校恐怖症表现为:对到学校上学存在持久的恐惧、焦虑情绪和回避行为,甚至存在心因性疾病,如到上学时间则表现出腹痛;对学校环境感到痛苦、不适,表现为哭闹、不语或退出;不在学校环境或不上学,并与家人或熟悉的人在一起时,表现正常。 由于目前尚未开发出权威的恐怖症鉴定量表,大多数时候需要教师凭借经验进行判断。在判断时,要注意认知因素、生理因素、行为反应因素三者的综合考察。比如,儿童自述对上学非常害怕,强度很大;通过血压、心率、皮肤电等测查,发现儿童在学校中有异常生理表现,或者通过肉眼观察即能发现儿童在学校中表现出心悸、呼吸加快、出汗等,而在学校外症状消失;在行为方面,儿童上学总是表现出退缩、发抖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才能增加判断的准确性。 另外,要注意分清恐怖和恐怖症的区别。恐怖是一种意识到危险或面临某些危险时产生的一种强烈的不愉快的合理情绪,是人类四种基本情绪之一。只有当个体表现出对于情境有过分的需求,恐怖反应超出正常表现范围而无法合理解释,超越了意志控制,且导致回避这种可怕的情境行为时,才发展成为情绪障碍,导致恐怖症。 (二)过度焦虑

情绪行为障碍儿童的教育方法

情绪行为障碍儿童的教育方法 一、同伴干预和支持 同伴群体的力量是使行为障碍儿童产生积极改变的一种有效方式。教同伴帮助另一个同学减少不适当行为的策略如下: 1.同伴监控。一个学生要学会观察和记录其同伴的行为,并且要作出反馈。 2.同伴对积极行为的报告。鼓励学生学会和加强对他人积极行为的报告。 3.同伴指导。作为相互间在学业和社会技能方面的指导者,情绪与行为障碍学生也能掌握更多更好的社会技能。 4.同伴对抗。同伴要学会面对正在发生或即将发生的不适当行为,要能解释为什么这种行为是个问题,而且要示范出适当的行为应答。 实施一种同伴支持方式、群体过程或示范比将一群儿童集中起来,然后让他们受到同伴间积极的影响要更加复杂。大多数有重度情绪与行为障碍的儿童并不是正常功能群体中的成员,那些有正常功能的群体的适当行为通常都是用来示范和评价的,而且他们也没有学会对他们的行为负起责任。对于教师来说,首要的也最困难的挑战就是促进群体间的凝聚力。 尽管群体治疗计划有很多形式,大多数都是结合了群体会议和以群体为主的偶发事件。每天都会举行两种类型的群体会议。每个早上都会召开一个计划好的会议,在会议上,大家先了解日常的安排,然后每个小组成员设定每天的计划,同伴提供支持和建议,最后使小组目标达成一致。在每天结束时,召开评估会议,讨论个人和小组目标是否达到,每个小组成员都必须给出评语和接受同伴的评价。当任何小组成员,包括教师,觉得需要讨论一个问题时,都可以召开问题解决会议。小组要确定问题,提出几个解决方案,讨论每个方案的后果,给最佳方案设定计划,为执行计划提出口头评语。如果他们的行为达到了某种标准,按照团体偶联契约,小组可以给予某种形式的奖励或特惠待遇。获得奖励的标准,以

儿童情绪障碍主要类型

儿童情绪障碍主要类型 *导读: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主要表现为与其亲人离别时出现过份地焦虑或惊恐不安,耽心亲人可能遭受意外,或害怕他们一去不复返,而要求呆在家里,不愿去上学,如送患儿去上学,就诉说头痛、腹痛等,检查又无异体征。…… 儿童情绪障碍主要类型如下: l.分离性焦虑障碍 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主要表现为与其亲人离别时出现过份地焦虑或惊恐不安,耽心亲人可能遭受意外,或害怕他们一去不复返,而要求呆在家里,不愿去上学,如送患儿去上学,就诉说头痛、腹痛等,检查又无异体征。 2.儿童期恐怖性障碍 是指儿童对日常生活一般的客观事物或处境产生过分的恐惧,而且持续强烈的恐怖情绪反应超过了实际情况所存在的危险程度,虽经安慰解释,仍不能消除恐惧。甚至回避、退缩而影响日常活动。当惊恐时可伴有脸色苍白、心悸、出汗、尿频、瞳孔散大等植物神经症状。 另有一类儿童主要表现对学校的恐怖。强烈拒绝上学,长期旷课,对上学表现明显的焦虑和恐惧,并常诉述自己有病,但查不出其疾病所在,而在家可以学习,亦无其他不良行为的表现,这种现象称为学校恐怖症。见于学龄儿童,女孩较男孩为多见。学校恐

怖症的原因,可能由于对学校关事物的恐惧、学业上的失败、对学习的厌倦、或害怕与母亲分离等有关。 3.社交敏感性障碍 大多见于 5~7岁儿童,主要表现与周围环境接触时,反复出现过分的敏感、紧张恐惧、胆怯、害羞、退缩,因而不愿到陌生环境,害怕去公共场所或学校。 4.儿童强迫症 较为常见,表现反复的、刻板的强迫观念或强迫动作,如过分反复洗手、反复检查自己行为、无意义的计数、排列顺序、反复回忆自己刚做完的事或考虑一些无意义的事情。患儿自知这些思想和动作是不必要的、无意义的,但自己无法克制。 5.儿童癔症 常见于少年儿童,女性较男性为多见。家庭不和、教育方法不当、父母对孩子过分纵爱和保护都易使儿童发生癌症。文化程度及家庭经济水平低、或地方风俗迷信影响的儿童也易发生癌症。临床发作形式的类型与成人基本相同,一类是躯体形式障碍,是指表现为非器质性的运动。感觉或植物神经症状,称为转换性反应;另一类为分离性反应,表现为发作性意识朦胧、情感爆发、行为异常等,发作间期正常。随着年龄增长,发作表现遂与成年津症相近似。 病症的诊断须详细了解病史和检查,弄清发病的本质。因癔症发作的症状多种多样,常有假性的躯体症状和神经系统症状,容易

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的认识和教育

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的认识和教育 系别:教科院 班级:124 学号:14 姓名:韩贞秀

摘要: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里面包含了两种障碍的内容,导致这些的原因的多种多样的,但结合我国文化背景,儿童与青少年的情绪问题有的与我国道德评价成人化、传统趋向有关,有的也是由于不科学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教育引起的。当这些学生的需求不能满足、自信心受挫时他们往往产生极度愤怒的情绪状态,无法控制这些消极情绪,可能会出现大哭大闹、攻击性行为、破坏纪律的行为。面对这些特殊的儿童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只有具备一定的特殊儿童知识,应用不同于常态儿童的方法去教育他们,帮助他们,并逐渐矫正他们的一些不好行为。 关键词: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类型心理特征原因特殊教育 正文: 一、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的概念 什么是有情绪与行为障碍的儿童?目前国内外并未有一个统一而严格的定义,有的将情绪和行为障碍分开,分别下定义。已有的定义大多只是进行了一些描述性的界定。有的从医学的角度,认为这是一种心理疾病;有的从教育学的角度,认为这是一种可矫正的情绪不稳和行为不良。而本文发所讲的也主要是从教育角度来讲,一般指18岁以前的儿童和少年的各种行为和情绪异常。 二、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的分类 (一)从教育角度有学者将其分为:

(1)人际关系问题 (2)行为规范问题 (3)抑郁情绪问题 (4)焦虑情绪问题 (5)偏畸习癖 (二)按严重程度美国学者克里拉森将其分为三类: (1)轻度:对个人以及他人不会造成太大的困扰,能与别人维持一定程度的和谐关系,对生活、学习有轻度的影响; (2)中度:在情绪上感受到极大的痛苦,生活、学习及人际关系也深受其影响; (3)重度:如同生活在另一个世界,很难从事学习和处理日常事务,往往需要在隔离的环境,需要专门人员长期做辅导。 (三)从情绪和行为的控制程度可分为: (1)超控制型:过分控制自己的行为,表现出害羞、孤独、焦虑胆怯等行为特征; (2)低控制型:主要表现出多动、侵犯、攻击、将自己的挫折转嫁到别人身上,情绪波动大。 三、情绪和行为儿童障碍的心里特征 (一)认知不协调 (1)认知过程和内容部协调,包括思维缺失和认知偏差 (2)认知成分和认知方式不协调 (3)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不协调

童年情绪障碍

童年情绪障碍 幼儿和学龄前期儿童实际遭遇或有可能与其依恋的人离别时,出现某种焦虑是正常的。只有当这种分离的恐惧成为焦虑中心,并发生于童年早期时,才诊断为分离性焦虑症。本障碍与正常分离性焦虑的鉴别关键点在于:针对与其依恋的人(通常是父母或家庭其他成员)分离时产生的过度焦虑,并非单纯是在许多场合的广泛性焦虑的一部分,其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及社会功能都异乎寻常(有诊断意义)。分离性焦虑如发生在发育过程中不恰当的年龄段(如少年期),不应在此诊断和编码,除非其是恰当年龄段的分离性障碍的异常延续。本症的发生可能常常与拒绝上学有关,但拒绝上学是分离性焦虑的表现之一。需要指出,首发于少年的拒绝上学不应在此诊断和编码,除非其本质就是分离性焦虑的表现,并在学龄前就出现并达到了异乎寻常的程度。 概述 情绪是指个人不同于认知或意志的、精神上的情感或感情(《简明牛津英语词典》从心理学角度给情绪所下定义),情绪包括愤怒、悲哀恐惧、快乐喜爱、厌恶、羞耻等基本范畴。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结果显示,儿童的情绪发展有以下特点:①取决于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遗传主要体现在大脑皮质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程度上;环境因素则表现在儿童与其生活中关系密切的人的依恋程度上。②在整个儿童时期情绪的分化在不断增加着。儿童本身能体验到的情绪活动逐渐成熟和分化,而且能用语言去形容或描述。③儿童情绪发展不断受到认知行为结果的影响。 过去的文献多将童年情绪障碍称为儿童期神经症(childhoodneurosis)。由于儿童情绪的分化不像成人那样明显,故目前很少使用儿童神经症一词,而改称童年情绪障碍(emotionaldisorder)。儿童情绪障碍不同于成人的神经症,其主要区别在于:①临床表现较成人简单,往往是躯体症状或某一症状突出,自主神经系统症状明显;②学龄前儿童的情绪障碍类型难以划分随着年龄增长,临床类型逐渐与成人接近;③儿童阶段男女患病率差别不大,少年期以后女性患病率逐渐增多;④病程多是暂时性的,很少持续到成年期;⑤儿童期情绪障碍与成人期神经症之间没有明显的内在联系,它似乎只是情绪正常发育趋向的突出化而不是本质的异常。 童年期的情绪障碍主要由社会心理因素所致与儿童发育和境遇有一定关系如遇有某些应激因素或因家庭环境不良,教育不当等导致的以焦虑紧张强迫恐惧或害羞等一类情绪障碍。患者自身感到痛苦,并且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一般无器质性病变成年后很少出现神经症性障碍,病程多短暂目前除了个别的常发生于儿童期的病症如分离性焦虑症学校恐惧症以外一般还是沿用成人的诊断术语和诊断标准如儿童焦虑症抑郁症恐惧症和强迫症等从以上状况不难看出,童年情绪障碍的疾病概念、诊断标准分类比较混乱不清。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还是摆在儿童精神病学面前的任务。 流行病学 童年情绪障碍是比较常见的儿童精神疾患但详细的、全面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较难获得究其原因可能由于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限制他们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心境的体验时有一定困难则影响了诊断,同时也与儿童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的不统一有关。当然这其中也不排除与不同国家、地区环境和观念对诊断意见不同所产生的影响。

幼儿情绪障碍案例分析

幼儿情绪障碍案例分析 梓豪在小班一个很调皮的男孩,平时他的表现就很“突出”,非常好动。如果老师批评他,他偶尔会停下动作,但过一会老毛病就又犯了。经常有孩子来告他的状,因此有一些幼儿就不喜欢跟他一起玩。 事件一:在学习新早操的时候,每个孩子都在跟着老师的动作模仿起来。只有梓豪一个人满教室到处跑,一会滚地、一会玩音乐室里的乐器。 事件二:吃饭的时候,小朋友们都在喝汤,唯独他一个人拿着调羹在敲饭碗,把调羹也玩到掉在地上。 事件三:梓豪在家里是爷爷奶奶带的,家里的药箱都放到高柜子上的。他曾经爬上柜子拿过爷爷的高血压药吃了10几粒,导致要到医院洗胃。 事件四:有位小朋友准备要坐凳子,被梓豪拉开了凳子不知道,屁股摔了一块淤青,被家长投诉,并完全没有悔意,只是站着没有表情。 分析: 1.成长背景对他发展有一定影响。家里只有老人,监护人文化背景低对孩子没有科学的教育意识,。 2.缺少沟通。梓豪的父母由于工作比较忙,很少照顾他,更别说和他交流了。这使得孩子内心比较孤独。家庭是孩子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是他的第一个学校,没有良好的环境,孩子自然会有些反常。 3.好奇心很强。这时期的孩子好奇心理很强,不管对什么东西都很感兴趣,尤其是那些好玩好看的、动画片里经常出现的一些人、物、动物,对他们的吸引力非常强。他们总想弄个明白,想个究竟,因此他们会玩玩弄弄,甚至把玩具弄坏。事实上,孩子所表现出的恶作剧、小破坏有时并非真的坏行为,但却是一种不利于他人的行为。 4.注意力不集中,过于好动,很难坚持一件事情5分钟以上。 对梓豪这样的孩子,我们曾多次教育他、批评他,但效果不佳。后来,我们尝试着采用鼓励、激励的方法,孩子的行为明显有所好转。 方法: 1.体验成功。梓豪活动时不是很积极,注意力也不会集中在活动中。但有一次,老师在组织社会活动时,讲到农民耕地需要什么?他居然主动举手回答了问题,我及时表扬了他,并给他贴上了小红花,他开心极了。这以后,每当讲到一些他生活中的经验他都特别积极、认真听课。这是一个良性的转变。 2.赏识激励。每个孩子都有他的闪光点,梓豪也有他好的地方。如他乐意帮助老师做生活上的工作,我就以赏识他的语气对他说:“梓豪,你真是个勤劳的孩子。如果以后你一直听老师的话,和小朋友好好相处,上课认真举手,那老师小朋友会更喜欢你。”他点了点头。 反思: 每个孩子天生都是好孩子。在他幼小的时候,如果我们能正确引导,会他们成长能起到重要的作用。每个孩子的成长背景不一样,老师应该尽可能地给予他们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