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支护设计总说明

基坑支护设计总说明
基坑支护设计总说明

基坑支护设计总说明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新川科技园污水泵站提升泵房项目基坑支护施工图设计。

(一)基坑位置及建设规模

场地位于污水泵站提升泵房位于新川科技园二组团内,东临洗瓦堰及B线道路,北面为规划220KV变电站,西面为地铁一号线红星站场站用地,之间有规划10m宽防护绿地,南面为规划市政绿地及华阳大道,该建筑物为1F,设一层地下室,设计+0.00=480.30m。

(二)使用年限

本工程场地地面标高在481.0m左右,因此基坑设计时高度按481.0m考虑,地下室基坑开挖深度西边按16.5m考虑(即基坑开挖底面标高为464.50m),东边按13.8m考虑(即基坑开挖底面标高为467.2m)。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结构重要性系数为1.1。

本项目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一年,从基坑开挖之日起算。超过使用年限后未回填,支护体系需进行安全鉴定。

(三)基坑对周边影响

本工程地下室开挖深度为场地面标高(481.0m)以下13.8-16.5m,基坑开挖底面标高为464.5-467.2m。根据业主提供的周边道路及地下管线资料及现状周边建(构)筑物情况,场地周边环境情况如下:

1、周边建构筑物及市政道路

基坑现在场地周围无建筑物分布。

2、地下管线

基坑的东侧和南侧有军用电缆分布电缆埋深约3m,距离本工程地下室边线约10~16.7m,不会对其造成影响。

3、地面沉降

本工程拟采用管井降水与明排水相结合。明挖顺作法施工时,工程施工可能引起地面不均匀沉降,应预防周边建(构筑)物下沉、倾斜、开裂,甚至造成破坏性影响。

施工前应对周边进行摄像取证,并在建筑物周边布设观测点,进行系统、全面的跟踪测量,信息化施工。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如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施工,及时采用补救措施,确保建(构)筑物安全。

二、设计依据

1、《新川创新科技园污水泵站及配套管网市政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2、业主提供的《新川创新科技园污水泵站建筑设计图》

3、设计采用的规范: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50010-2010)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2012)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

《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2005)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9)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11)

《四川省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范》(DBJ51/T014-2013)

4、设计采用的计算软件:北京理正《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软件F-SPW》7.0版

三、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1、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位于成都市天府新区,现高新区境内新川创新科技园。泵站所处地地势平坦、开阔,交通较便利;场地高程481.00m左右。场地地貌单元属成都平原岷江水系一级阶地。

2、工程地质条件

场地钻孔深度范围内所揭露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4ml)、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Q4dl+el)粉质粘土、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层(Q4al)粉质粘土、粉土、细砂土、淤泥及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4al+pl)的砂卵石夹土及中生界白垩系上统灌口组(K2g)砂岩及泥岩等组成,各层地基土特性自上往下分述如下:

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筑土层(Q4ml)

杂填土:杂色、灰色、灰黄色,松散,稍湿,以碎石、碎砖块和砂岩等建筑垃圾回填为主,另含有少量粘性土,局部夹块石。主要分布在泵站区域及管道经过的道路一带,层厚0.50~8.20m;工程性质较差,未经处理不宜利用。

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Q4dl+el)

粉质粘土:褐色~黑色,稍湿~饱和,可塑;主要由粘粒和粉粒组成,含铁、锰质结核及钙质结核,局部地段含铁锰氧化物较多,在场地内局部分布,层厚0.50~4.00m。

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层(Q4al)

粉土:灰黄色~褐黄色,稍密,稍湿,主要由粉粒组成,含少量的粉砂土及少量锰质氧化物。该层在泵站区域普遍分布,层厚0.50~3.70m;其中zk27已演变成淤泥,约1m厚。

细砂土:黑色~灰黄色,湿,松散,局部为粉砂土夹低液限粉土。主要由石英、云母、长石等组成,该层在泵房站局部分布,层厚0.40~1.00m。

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4al+pl)

卵石夹土:灰色、灰黄色,成分以岩浆岩为主,变质岩次之。多呈次圆形,弱风化,局部地段表层0.1~0.7m的强风化,卵石粒径一般为3~8cm,最大不大于19cm。湿~饱和。充填物以砂土为主,混少量砾石及粘性土。根据N120击数和卵石含量,卵石层按密实度分为四个亚层:

松散卵石:主要分布于卵石层顶部,很多地层夹砂较重,卵石含量50~55%,排列十分混乱,绝大部分不接触,N120锤击数2~4击/10cm。

稍密卵石:主要分布于卵石层上部及中部,有中砂充填,卵石含量55~60%,N120锤击数4~7击/10cm。

中密卵石:主要分布于卵石层下部及中部,卵石含量60~70%,N120锤击数7~10击/10cm。

密实卵石:主要分布卵石层中下部,卵石含量大于70%,N120锤击数大于10击/10cm。中生界白垩系上统灌口组(K2g)

全风化砂岩:紫红色,湿,可塑,岩石蚀变强烈,原岩结构不清晰,岩心呈砂土状。工程性质较好。

强风化砂岩:紫红色,湿,风化裂隙发育,岩芯呈碎块状,易折断,工程力学性质较好。

中风化砂岩:紫红色,干,风化裂隙一般发育,岩心呈短柱状,工程力学性能较好。

3、地下水

场地地下水主要为赋存于第四系冲洪积砂卵石层中的孔隙潜水,受大气降水及地下径流补给,并通过地下径流、地面蒸发等方式排泄;测得场地地下水埋深7.50~8.50m,相应高程为472.1~473.0m,水位平均高程472.6m。根据相邻建筑区域水文地质资料表明,地下水年变化幅度为1.50~2.50m。结合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和已有成功的降水设计与施工经验分析,砂卵石层富水性和透水性均较好,属强透水层。上部的人工填土及粘性土透水性较弱,属弱透水层。该场地地下水渗透系数K取22m/d。场地环境为二类。

4、岩土工程特性指标建议值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资料,以及附近场地的地质资料和我院深基坑设计经验,基坑坑壁土体岩土工程特性指标建议值参数见下表。

四、支护设计

(一)设计概述

(1)围护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结构重要性系数为1.1;

(2)围护结构采用荷载结构模式,按荷载“增量法”进行计算;

(3)围护结构满足整体稳定性、抗滑移、抗倾覆验算要求;

(4)分段选择最不利位置进行计算。

(二)荷载取值

1、永久荷载

(1)岩土自重:按竖向全土重计,地层重度根据地勘资料取值;

(2)水土侧压力:按朗肯公式计算其主动侧土压力;考虑基坑开挖及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均进行降水,因此在围护结构设计中不考虑水压力作用;

(3)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2倍范围内无建筑物存在。基坑周边荷载仅考虑一般地面荷载,按10KPa考虑。

(三)支护选型

本项目地下室基坑开挖深度约13.8-16.5mm。基坑开挖深度2倍范围内可不考虑周边建筑物的影响,东侧和南侧有军用电缆分布。

本基坑设计关键点在于一方面是控制基坑开挖变形,另一方面是基坑降水。基坑围护结构要求有较大的刚度,降水要求达到基坑降深,防止基坑开挖导致周边地下水位下降产生不均匀沉降。

根据上述考虑,经综合分析计算:基坑北侧和西侧采用二级放坡+喷锚支护,基坑东侧和南侧采用放坡+锚拉桩支护,基坑降水考虑采用管井降水与明排相结合。

(四)支护体系说明

1.本工程设一层地下室,基坑设计+0.00=481.00m,本基坑分为两段,EAB段和BCDE段,基坑深度分别按16.5m和13.8m考虑。

2.基坑周长:166.0m,基坑开挖线距地下室轮廓线预留1.0m工作面。

3.根据场地的工程地质和环境条件,本基坑采取分段支护。

3.1 EA段:该段基坑开挖深度为16.5m,采用放坡+锚拉桩支护,支护桩桩径为1.0m,桩中心距为2.0m,桩顶标高为478.0m,单根围护桩不含冠梁桩长为18.9m,共计10根,该段设置两排锚索,设置于-5.0m和-10.0m处,锚索倾角25°,第一排锚索长16m(自由段长6m,锚固段长10m),第两排锚索长13m(自由段长5m,锚固段长8m),该段围护桩桩号为16#~25#桩。

3.2 AB段:该段基坑开挖深度为16.50m,采用二级放坡+喷锚支护,在基坑设计+0.00=481.00m下7m处设置2m宽的平台,一级坡的放坡系数为1:0.6,二级坡的放坡系数为1:0.5。共布10层锚杆,按梅花形布置,间距为2.0×1.5(1.7)m。

3.3 BC段:该段基坑开挖深度为13.80m,采用二级放坡+喷锚支护,在基坑设计+0.00=481.00m下6m处设置2m宽的平台,一级坡的放坡系数为1:0.6,二级坡的放坡系数为1:0.5。共布9层锚杆,按梅花形布置,间距为2.0×1.5m。

3.4 CDE段:该段基坑开挖深度为13.8m,采用放坡+锚拉桩支护,支护桩桩径为1.0m,桩中心距为2.2m,桩顶标高为478.0m,单根围护桩不含冠梁桩长为15.2m,共计15根,该段设置两排锚索,设置于-5.0m和-8.0m处,锚索倾角25°,第一排锚索长16m(自由段长6m,锚固段长10m),第两排锚索长13m(自由段长5m,锚固段长8m),该段围护桩桩号为1#~15#桩。

(一)总体施工流程安排

1、定位放线,施工全部降水井;

2、施工放坡开挖到-5m,施工锚杆及网喷支护;

3、施工全部支护桩,支护桩冠梁;

4、开挖基坑,设置桩间网喷面层,开挖基坑到首层锚索标高下0.5m,施工锚索;

5、继续开挖至设计底标高;同时设置桩间挂网喷射砼面层;

6、放坡开挖基坑,开挖到首层锚杆标高下0.5m,按放坡比率清除边坡面,施工首排锚杆并灌浆养护;重复该过程直到开挖至设计标高。

(二)建筑材料

1、钻孔灌注桩混凝土强度等级:水下C30。

2、桩顶冠梁:C30。

3、锚索水泥标号:普硅32.5R。

4、钢筋:钢筋直径≤8mm采用HPB300级;8<钢筋直径≤20mm采用HRB335级,钢筋直径>20mm采用HRB400级。HPB300、HRB335级钢筋采用双面搭接焊时,搭接焊长度大于5d;采用单面搭接焊时,搭接焊长度大于10d。HRB400级钢筋采用闪光对焊。

5、锚索:采用预应力钢绞线,抗拉强度1860Mpa,每束为1×7Фs,d=15.2mm。

(三)施工工艺

1、排桩:场地平整→测量放线、定位→埋设护筒→制备泥浆、旋挖钻就位→钻进作业→清孔→桩孔深度、桩径、垂直度验收→钢筋笼制作、吊装→安放导管→灌注混凝土→养护成桩。

2、桩间护壁:基坑支护范围内地下管线探明→土方开挖→修整壁面--铺设钢筋网及加强筋-钢筋网与加强筋焊接-喷射砼-(挖土至下一层,本工程宜按1.5m分层开挖)-重复以上工作直至设计基坑深度。

3、锚索:护壁桩灌注完毕→土方开挖至锚索标高位置以下500mm→锚索测量定位→施工锚索,施加预应力→施工桩间挡土板,喷射混凝土。

4、放坡+锚杆支护:基坑支护范围内地下管线探明→土方开挖至首排锚杆下0.5m→锚杆施工→侧壁面铺设钢筋网及加强筋→钢筋网与加强筋焊接→喷射砼→挖掘至下一层锚杆(本工程宜按1.5m分层开挖)→重复以上工作直至设计基坑深度。

(四)旋挖钻孔桩施工注意事项:

1、旋挖钻孔桩施工放线时,应对桩位坐标、各项高程数据进行仔细核算,确保准确无误。

2、桩位偏差不应大于50mm,桩身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0.5%。

3、施工钻孔时应做好地质层面记录,如发现地质情况与钻孔资料相差较大时,应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协调处理。

4、桩主筋锚入冠梁长度550mm,主筋采用对焊连接或采用机械连接,同一断面接头数量

不超过钢筋总数的50%。桩身钢筋保护层厚50mm。允许误差:网筋间距±20mm,主筋间距±10mm,桩主筋长度±100mm,桩径±50mm。

5、钢筋笼安放就位前,必须清除孔底沉渣,桩底沉渣不大于100mm。清孔完成后应立即吊放钢筋笼,浇灌桩身混凝土。首批混凝土拌和物下料后,混凝土应连续灌注。

6、钻孔灌注桩应采取隔桩施工,在相邻桩混凝土达到70%的设计强度后,方可成孔施工。

7、钢筋笼露出桩顶设计标高不宜小于30d,浇注标高应比设计标高增加500mm,浇注冠梁前,必须清理桩顶的残渣、浮土和积水,凿毛清洗至设计标高。

8、施工单位应尽可能采用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确保施工质量。

(五)冠梁施工工艺及要求

1、冠梁施工前应清除支护桩顶的浮浆松软层,梁底部应坐落在支护桩顶新鲜混凝土面上,支护桩钢筋露出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浇注砼前,必须清理干净残渣、浮土和积水,保证桩与梁牢固连接。

2、冠梁应同时现浇,桩锚入冠梁的钢筋应保证有足够的锚固长度。

3、钢筋保护层厚度50mm。冠梁施工缝不应设置在转角及其附近15m范围。

4、冠梁主筋采用双面搭接焊,搭接焊长度大于5d;采用单面焊接时,搭接焊长度大于10d。(六)预应力锚索及腰梁施工参数及要求

1、锚索施工遵照《岩土锚杆(锚索)技术规程CECS22:2005》进行,设计未特别指明处均按有关规范施工。施工前需再次详查锚索射入范围内各种地下管线及邻近建(构)筑物桩基础详细埋设位置并予以避让,以免发生意外。

2、预应力锚索采用预应力钢绞线,抗拉强度1860MPa,每束为1×7Фs,d=15.2mm。自由段套管采用直径适中的塑料管(波纹管)。锚杆(索)制作时应做好防锈措施,每1~2米设一定位器和隔离支架。

3、锚杆施工采用专用锚杆钻机成孔,成孔孔径为150mm。卵石层内采用跟套管钻孔工艺,以防止成孔期间塌孔。

4、预应力锚索注浆采用纯水泥浆,水灰比宜采用1:1,注浆体强度M30,施工时加适量早强剂和速凝剂。采用二次注浆工艺。初次注浆压力为0.5Mpa,水泥砂浆初凝后进行二次注浆,注浆压力2.0MPa。

5、待注浆体达到设计强度的70%方可进行锚杆(索)张拉。张拉力为设计拉力的1.1倍,然后卸荷至锁定拉力值进行锁定。锚索张拉后,如发现张拉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必须通知设计复核,在采取必要补偿措施后方可继续开挖基坑土方。

6、施工过程中若发现地质情况与原地质报告明显不符,必须及时通知设计人员,以便修改设计,保证基坑的安全。

7、所有试验锚杆(索)、工作锚杆(索)外露张拉段(外露长度不少于1米)严禁剪断,已便于后期补偿张拉、复检使用。

(七)桩间网喷护壁工艺及要求

1、面层采用喷射混凝土与钢筋网组成的钢筋混凝土板结构型式。土方开挖时,应确保网喷支护作业面平整,壁面喷射混凝土厚度为80mm。桩间喷射应分层及时支护,避免桩间土垮塌,分层厚度一般不超过2.0m。

2、喷射混凝土采用细石混凝土,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

3、面层横向加强筋与桩体的植筋焊接,间距为1000mm(砂层分布区域间距调整为0.5m)。

4、桩间喷射混凝土壁面施工完成后,及时在壁面上凿出直径50~80mm的小孔作为泄水孔,或在布设钢筋网时安放φ30的塑料管作为泄水管,孔深大于300mm,以保证壁内积水的畅通排放。

(八)锚杆的施工工艺及要求

1.锚杆成孔采用潜孔钻成孔,锚杆材料采用一根25HRB400钢筋;

2.注浆材料采用Po42.5R水泥,注浆水灰比0.5-0.55:1,注浆压力0.1-0.5MPa;

3、面层采用喷射混凝土与钢筋网组成的钢筋混凝土板结构型式。壁面喷射混凝土厚度为

100mm。

4、喷射混凝土采用细石混凝土,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

5、喷射混凝土壁面施工完成后,及时在壁面上凿出直径50~80mm的小孔作为泄水孔,或在布设钢筋网时安放φ30的塑料管作为泄水管,孔深大于300mm,以保证壁内积水的畅通排放。

六、基坑开挖及回填注意事项

1、土方开挖前应先进行基坑内降水,在确定整个基坑止水桩效果良好条件下,降水至设计水位15天后即可开挖基坑土方。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好坡顶地面截水措施,防止地表水流入基坑。基坑开挖到底后应及时施工坑内排水沟及集水井,及时排出坑内积水。如在雨季施工必须准备足够的抽水设备,保证基底不被长时间浸泡。

2、基坑土方开挖应采取分区分层均衡开挖,开挖至基坑底设计标高后,应及时铺设垫层并进行地下室结构施工。本基坑底主要位于卵石层上,基坑开挖到设计底面标高后,必须及时完成垫层混凝土施工,避免基底泡水,威胁基坑安全。雨季施工时,严禁在基坑底边5米范围设置汇水沟、积水坑等。

3、土方开挖期间必须严格进行基坑变形监测,及时将监测结果上报甲方、监理和施工单位,做到信息化施工。

4、地下室结构施工完成至±0.00后进行基坑土方回填,所有基坑回填步骤应在主体结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0%时方可开始。土方回填前应清除基底的垃圾、树根等杂物,抽除坑内积水、淤泥,验收基底标高。回填土要分层压实,分层厚度不大于30cm,密实度要大于90%。回填土宜采用粗砾砂、碎石类土,严禁用垃圾土回填。

5、基坑施工期间,要特别加强对本项目东侧及南侧靠军事电缆侧设施的保护。

七、降水井

本工程共布置11口降水井,井距约15m,井深为20.0m,井径600mm,管径300mm。井管混凝土管长20.0m,从上至下为10.0m井壁管+7.5m滤水管+2.5m沉砂管,底部封口。抽水设备根据计算结果和设计降深选择合适流量和扬尘的潜水泵。

洗井时,每班技工应作洗井记录,工程技术人员随时抽查监督,保证洗井时间,满足正常抽水时含砂量不大于1/20000,以保证抽水设备正常运行及井的正常使用时间,最终满足基坑开挖的需要。施工组织方案编制必须提出抽水时含砂量的控制措施。

八、基坑周边环境监测

本工程基坑监测等级为一级,监测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第三方监测单位进行,最终监测点的布置以第三方监测单位编制的监测方案为准。监测项目初始值应在相关施工工序之前测定,并取至少连续观测3次的稳定值的平均值。

1、本基坑按照规范进行基坑水平位移及坡顶沉降监测,同时应特别加强对基坑边1.5倍基坑深度范围内地下空间道路及管网的监测。

2、本基坑变形监测限值为:围护桩顶水平位移为0.2H%与30mm的小值,取30mm,变形速率警戒值为2~3mm/d。

3、监测频率要根据施工进度及天气变化情况确定,土方开挖、支撑拆除期间及拆除后7天以内或变形异常时需加密监测,监测频率见下表。监测项目、监测控制值及报警值,测点布设数量及观测频率详《基坑监测平面布置图》。

4、施工单位应派专人进行基坑变形观测和现场巡查,除此外建设方尚应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第三方监测单位进行监测。监测部门需对监测结果及时进行反馈,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设计人员,以便研究对策。

5、监测精度应按照《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中的相关规定执行。

当监测值相对稳定时,可适当降低监测频率。

遇以下情况,应提高监测频率:1)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2)监测数据变化较大或者速率加快;3)存在勘察未发现的不良地质;4)基坑及周边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市政管道出现泄露;5)基坑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大或超过设计限值;6)支护结构出现开裂;7)周边地面突发较大沉降或出现严重开裂。

九、试验及检测

1、支护桩应采用钻芯法检测桩身实际长度、桩身混凝土连续性及桩底持力层状况。检测数量不得少于总桩数的3%,且不得少于3根。

2、支护桩应采用低应变动测法,检测桩身完整性。低应变测试数量不少于总桩数的20%,且不得少于10根,对一级基坑及地质条件复杂、成桩质量可靠性较低的灌注桩,应进行100%检测。

3、锚索施工前应按规范进行基本试验,确定岩(土)层与锚索注浆体间摩阻力标准值,并反馈复核设计。

4、锚杆(索)承载力应用抗拔验收确定,抗拔验收试验数量为每种类型锚杆()索总数的5%,且不得少于6根,锚索最大试验荷载应取锚索拉力设计值的1.2倍。

十、施工应急预案

在施工过程中,若出现异常情况,采取的相关应急方案如下:

1、基坑连续三天每天位移超过5mm或累计水平位移达到警戒值时,需立即上报有关各单位,组织现场会议,分析产生的原因,商讨处理方案。

2、必要时可采取如下处理方案:a、坡顶卸载;b、必要时补设预应力锚索及增设支撑。

3、当基坑出现严重变形或严重漏水流砂时,视变形发展情况,确定是否进行基坑回填施工。回填土的范围沿基坑边,回填土的高度不少于基坑深度的2/3,宽度不少于15m。

十、要求及建议

1、基坑施工前应制定详细的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2、基坑开挖过程中,若通过监测发现基坑或周边建筑物等变形较大,需立即停止开挖,必要是采取反压或加密支护桩等方式进行处理。

3、当锚索施工过程中,在锚索长度范围内遇上相邻建筑物基础时,需立即停止施工,会同各方责任主体共同确定处理方法。当阳角处斜向加筋旋喷桩在桩端处可能相交时,需调整两根桩的入射角度,避免发生群锚效应。

4、基坑周边设置车辆通道时,道路应为刚性路面,且厚度不得小于300mm,以确保车辆荷载能均匀传递至下部坑壁土体;不得在基坑边会车。

5、支护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基坑周边5m范围内不得堆载,范围外堆载不得大于设计荷载。

6、基坑开挖后,由业主委托总包单位对基坑顶面外5m宽范围进行硬化处理,以及设置截水沟和栏杆。截水沟截面300×300mm;栏杆采用钢管搭设,外刷黑黄油漆。

7、本项目基坑支护设计使用年限为一年,当使用超过一年时,需对基坑安全进行评估,必要时需作二次设计。

十一、其余未尽事宜,按有关规范及相关条文进行施工。

基坑支护设计总说明

基坑边坡支护设计总说明 一、工程概况 项目位于贵阳市白云区南湖东路西北侧,场地西北紧临建设小区,建设小区比本项目±0.000高程面低2至4米,东北侧紧临白云区医院现有锅炉房及医院用房,东南侧紧临医院用房及南湖路,西南侧紧靠山体绿地。拟建建筑物住院楼±0.000高程为1299.300m,设两层地下室,框架结构,拟采用柱基(桩基);一号医技楼±0.000高程为1300.000m,设两层地下室,框架结构,拟采用柱基(桩基);二号医技楼±0.000高程为1298.45m,框架结构,拟采用柱基(桩基);根据场地周边现状及项目建筑构成,白云区医院改扩建项目基坑边坡支护工程将形成十三段基坑边坡,总长724.5m,各段边坡工程概况详见表1: 各段边坡特征统计表表1 本项目场地狭小,基坑AB、CWDEJ、FG段无放坡条件,采用垂直开挖;BC、JF、JHF段土层按1:1坡比开挖,岩层采用1:0.3坡比开挖;GYKLMNQ段土层按1:0.3坡比开挖,岩层采用1:0.15坡比开挖;AQ段按1:05开挖施工挡墙后再按施工规范回填,所有基坡均是一级开挖到位。WDEJHFG、AQ段坑顶周围为场内临时便道及材料加工存放场,上部考虑均布荷载30KPa,但距支护结构顶2.0m范围内不许如何形式的附加荷载。基坑边坡若垮塌,造成的不良影响严重,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基坑GYKLMNQ段边坡按永久性边坡进行设计,设计年限与主体结构一致;其余边坡均按临时性边坡进行设计,设计有效支护时间为2年。 受贵阳白云泉福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称“建设单位”)委托,我公司对拟建场地基坑边坡支护工程进行专项设计。 二、岩土工程地质条件 据白云区医院改扩建项目基坑边坡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结合现场踏勘,现将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简述如下: 1、地质地貌 场地位于贵阳市白云区,紧邻南湖路,交通便利。该区域为溶蚀残丘-洼地地貌区,原自然地面起伏较小,地势开阔平坦,南高北低,拟建场地位于坡度较缓的山脚处,经后期平场,勘察期间拟建场地地形较平坦,地面标高在1299.5~1303,最大高差3.5米。

基坑支护、地基加固工程施工说明书及附图(施工工艺及质量保证措施和有关试验要求,施工进度工期计划等)

基坑支护、地基加固工程施工说明书及附图(施工工艺及质量保证措施和有关试验要求,施工进度工期计划等) 方案一、 本工程基坑土方开挖应采用不破坏地基土质状况的施工方法。即采用中小型挖掘机配合人工操作,如果扰动了地质原结构的状态,使土质变软、变松或流动,不宜作基础时,这部分软弱土应予清除,回填符合技术要求的材料。基坑土方工程完成后,必须进行验槽,验收合格并征得项目监理同意,方可进行基础施工。 1、基坑开挖:本项目基坑边坡为临时使用,根据设计,挖方边坡坡度为1:1。 2、支撑和防护:开挖中,应随时注意支护,防止滑坡、塌方伤人,支撑物采用钢模加钢架杆的形式,需等到永久回填后方可拆除。如果项目监理认为需要,可继续保留。挖掘时,必须提供足够的保护性屏障及适当的警示标和旗帜。 3、地基加固:清除地表填土、基底上的树墩、主根及坑穴中的积水、淤泥和杂物等。当基底为耕植土或松土时,应将基底充分夯实或碾压密实;根据本标段实际,压实机械选用蛙式打夯机;当基底有淤泥时,应根据不同情况采用排水疏干,挖除淤泥或抛填块石、砂、砾、矿渣等方法进行处理;当基底遇有地下水或滞水时,必须设置排水措施,以保证正常施工。 地基加固每层铺土厚度和压实遍数视土的性质、设计要求的压实系数和使用的压(夯)实机具性能而定,一般应进行现场碾(夯)压试验确定,图5—1为压实机械和工具每层铺土厚度和所需的碾压

(夯)遍数的参考数。 填土每层的铺土厚度和压实遍数图5—1 4、施工进度计划 2015年10月20日至2015年12月19日前完成基坑支护、地基加固工程施工,总工期60天(日历天数)。 5、质量保证措施 建立质量控制与管理体系,设置各级质量管理机构,配备专业管理与工作人员和专业设备及器材,积极配合和协助监理及业主对本标基坑支护、地基加固工程的质量控制和监督。 对参加本标基坑支护、地基加固工程施工的所有人员进行强化质量意识的教育,将质量控制与管理贯彻到每个班组及每个工作面。 认真学习和理解技术规范、设计图纸和文件,充分领会设计意图,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规范施工。 加强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对施工机械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教育,持证上岗,以确保施工机械的生产率和施工质量。 方案二

基坑支护设计总说明

基坑支护设计总说明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新川科技园污水泵站提升泵房项目基坑支护施工图设计。 (一)基坑位置及建设规模 场地位于污水泵站提升泵房位于新川科技园二组团内,东临洗瓦堰及B线道路,北面为规划220KV变电站,西面为地铁一号线红星站场站用地,之间有规划10m宽防护绿地,南面为规划市政绿地及华阳大道,该建筑物为1F,设一层地下室,设计 +0.00=480.30m。 (二)使用年限 本工程场地地面标高在481.0m左右,因此基坑设计时高度按481.0m考虑,地 下室基坑开挖深度西边按16.5m考虑(即基坑开挖底面标高为464.50m),东边按13.8m考虑(即基坑开挖底面标高为467.2m)。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结构重要性系数为1.1。 本项目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一年,从基坑开挖之日起算。超过使用年限后未回填,支护体系需进行安全鉴定。 (三)基坑对周边影响 本工程地下室开挖深度为场地面标高(481.0m)以下13.8-16.5m,基坑开挖底 面标高为464.5-467.2m。根据业主提供的周边道路及地下管线资料及现状周边建(构)筑物情况,场地周边环境情况如下: 1、周边建构筑物及市政道路 基坑现在场地周围无建筑物分布。

2、地下管线 基坑的东侧和南侧有军用电缆分布电缆埋深约3m,距离本工程地下室边线约10~16.7m,不会对其造成影响。 3、地面沉降 本工程拟采用管井降水与明排水相结合。明挖顺作法施工时,工程施工可能引起地面不均匀沉降,应预防周边建(构筑)物下沉、倾斜、开裂,甚至造成破坏性影响。 施工前应对周边进行摄像取证,并在建筑物周边布设观测点,进行系统、全面的跟踪测量,信息化施工。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如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施工,及时采用补救措施,确保建(构)筑物安全。 二、设计依据 1、《新川创新科技园污水泵站及配套管网市政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2、业主提供的《新川创新科技园污水泵站建筑设计图》 3、设计采用的规范: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50010-2010)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2012)

基坑支护设计说明

详详细细市消协相苑基坑支护工程施工图设计 xxxx工程勘察院 20xx年xx月xx日 xxx市xxx苑 基坑支护工程施工图设计

xxxxxx工程勘察院20xx年xx月xx日

目录 序号图件内容页数备注 1设计说明4A3 2基坑支护平面图1A3 3基坑监测平面图1A3 4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图6A3 5基坑支护大样图3A3 6计算书另附A3 一、概述 xx市合晟苑基坑支护工程项目位于广东省xx市xxxxx,交通较为便利,其北侧为已开挖地下室正在施工基础的流江村民住宅楼,东面为已建xx高层住宅楼,其地下室离基坑边约6m,主楼离基坑边约10.5m,其南侧为正在施工中的道路,西侧离基坑边约16m为已建村民楼房,西侧及南侧场地空间较大。基坑面积约4750m2,拟建工程为三层地下室,基坑深度约11.6m,北侧基坑已开挖至约深度4.5m,本次基坑开挖以该

深度作为放坡平台,上部放坡开挖,下部垂直开挖,基坑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根据现场调查情况,基坑周边有部分可利用空间,北侧已开挖至约-4.5m,其它三侧放坡开挖至该深度后,设置放坡平台,放坡开挖坡面采用注浆管锚并挂网喷射砼护面处理;垂直开挖采用双排搅拌桩、工字钢微型桩、锚索、锚杆及挂网喷射砼进行支护;现场已“三通一平”,道路靠近场地。施工时应对周边管线进行实测后,根据测量结果后避开管线进行施工。 为了保证基坑开挖施工的安全顺利,基坑支护及开挖施工时应先对基坑周边管线进行探测,并做好相应有效的标示及预防措施,并应查明基坑周边是否存在给排水管、水沟或污水池、化粪池等可能产生渗水影响基坑稳定的设施,做好防渗措施,确保支护及开挖施工时基坑安全稳定。 我院根据现场踏勘、业主提供的资料及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结合基坑具体情况,对该基坑支护工程进行支护设计。 二、设计依据及参考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2、广东省标准《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技术规范》(DBJ/T15-20-97);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5、《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总包单位提供的基础平面图及相关图件; 6、《广州地区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定》(98-02)。

基坑支护方案设计综合说明

第一部分:基坑支护方案设计综合说明 1.1设计依据: 1)设计原则:“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可行、施工方便”; 2)地下室设计有关图纸和基坑周边环境; 3)《龙津路西关锦里勘察报告》; 4)有关设计计算规范及规程: ①《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②《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③《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④《广州地区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定》(GJB02-98) 1.2工程概况: 拟建场地位于广州市荔湾区龙津中路北侧,中山七路南侧,土兴巷西侧。本次勘察场地为建设用地红线范围,场地内拟建16~34层塔楼(A、B单元)及2层连体裙楼,地下室设计为2层,基坑开挖深度为9m,基坑周长约为236m。规划总用地面积4720.29平方米,本次勘探范围设计拟建建筑物见表1: 表1 拟建建筑物一览表 该工程由广州市联成房地产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由广州中煤江南基础工程公司承担广州市荔湾区西关锦里商住楼项目的岩土工程勘察任务。 1.3地质条件: 1.3.1区域地质特征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场地位于广州断陷盆地中部,本项目所处范围内第四系土层为冲积土(Q al)、沼泽沉积土层(Q h)及残积土(Q el)。下伏基岩为白垩系上统山塱组(K2d),基岩为褐红色泥质粉砂岩及砂砾岩。 根据《广州市基岩地质图》地质资料显示,场区主要受广从断裂及广三断裂控制,

广从断裂属正断层,走向北东25~30°,倾向北西西,倾角50°~55°,位于场地东南侧,为区域控制性断层;广三断裂带位于场区南侧,走向近东西向或略转呈NWW向,倾向南,倾角约50°,为斜冲正断层。拟建场区未发现大的构造断裂通过,地质构造相对简单,地基稳定性较好。 1.3.2场地地形地貌特征 拟建场地位于广州市荔湾区龙津中路北侧,中山七路南侧,土兴巷西侧,毗邻广州卷烟二厂,为闹市居民小区,房屋较密集,周围房屋一般在8~9层,勘察场地较平坦,地面标高在7.27~8.09m。 1.3.3场地岩土层的分布特征及其物理力学性质 根据勘察报告的钻探揭露情况,勘察场地地基土主要由人工填土(Q ml)、第四系冲积层(Q al)、沼泽沉积层(Q h)及残积层(Q el)组成;基岩为白垩系上统(K2)泥质粉砂岩、砂砾岩。划分原则按不同地质时代和不同地质成因的岩土划分,各岩土层的分布及有关工程地质特征从上至下分述如下: 1.3.3.1人工填土层(Q ml) ⑴杂填土(Q ml)(层序编号为1) 灰褐色、黄褐色等杂色,成分由砖块、砼块及碎石及填沙等建筑垃圾组成,湿,松散,部分钻孔顶部约10cm为混凝土及铺石路面,该层在各钻孔均有分布。层厚1.80~3.50m,平均2.56m,层顶标高8.09~7.36m,平均7.58m。 1.3.3.2第四系冲淤积层(Q h、Q al) (1)淤泥(Q h)(层序编号为2) 灰黑色、灰褐色,成分以粘粒及粉粒为主,局部含少量腐植质及少量有机质,饱和,流塑。局部夹薄层状淤泥质土。该层在场地各钻孔均有分布,层厚为3.70~12.80m,平均7.00m;层顶标高3.91~5.54m,平均5.01m;层顶埋深1.80~3.50m,平均2.56m。该土层承载力特征值建议值f ak=50kPa。 (2)粉质粘土(Q al)(层序编号为3) 灰白色,局部黄褐色,成分以粘粒及粉粒为主,粘性较强,湿,可塑,局部呈很湿,软塑状态。层厚为0.90~4.20m,平均2.21m;层顶标高-2.16~1.27m,平均-0.09m;层顶埋深6.50~9.70m,平均7.73m。 该土层承载力特征值建议值f ak=180kPa。 (3)粉砂(Q al)(层序编号为4-1)

基坑施工图设计说明

边坡支护方案说明 1、工程概况 1.1洛阳衡大置业有限公司拟兴建商务住宅楼(衡运大厦)、地下车库,该地块位于洛阳市火车站附近,锦远汽车站西侧,道南西路北侧。拟建商务住宅楼4栋,中间两栋29层,旁边两栋28层。 1.2本工程设计为衡运大厦、车库的基坑边坡支护工程。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15.0m,拟采用阶梯形坡(壁)土钉支护,其中上坡深9.0m,下壁深6.0米。 1.3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一级。 1.4本工程为临时支护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为一年。 1.5场地周边荷载情况: (1)基坑北侧锦远商贸城高23.5米,距离基坑边线约20米,由于锦远商贸城楼层较低,而且与基坑相对距离比大于1,可不考虑其对基坑开挖影响。 (2)基坑东侧锦远汽车站候车厅高9米,已有建筑高4.5m,离基坑边线15.1m,和(1)同样理由,也可不考虑其对基坑开挖影响。 (3)建筑场地西侧和南侧,附近无建筑物,无特殊荷载。 (4)基坑坡顶荷载按均布荷载,取20KPa。 2、设计依据 2.1衡运大厦勘察报告。 2.2工程现场总平面图及相关技术要求。 2.3相关技术规范和规程: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湿陷性黄上地区建筑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程》( JGJ167-2009)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GB50497-2009)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50330-2002) 《建筑施工上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 180-2009) (GB50204-2002(2011年版))《混凝上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l3501300-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3.1该场地位于火车站附近,为拆迁地,场地地形相对平坦,场地高程在151.78—152.99m之间,最大高差1.21m。 3.2场区内主要上层分布为: ①黄土状粉质粘土 浅黄褐色、浅灰褐色、暗黄褐色,硬塑,局部可塑状。压缩系数a1-2=0.14~0.50MPa-1,压缩系数 a=0.31MPa-1,具中压缩性。全场 1- 2 地分布,平均厚度为3.04米。 ②黄土状粉质粘土夹粉土 浅褐黄色、黄褐色、浅棕黄红色,硬塑,压缩系数a1-2=0.14~0.49MPa-1,压缩系数21-a=0.26MPa-1,具中压缩性。全场地分布,平均厚度为2.98米。

基坑支护说明(第二版)

xxxx项目 基坑支护设计施工图 (第二版) xxxx勘察设计研究院 2012年08月15日

目录

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xxxx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xxxx勘察设计研究院,2012年6月28日; 2.《xx区西乡xx项目总平面图》,xxxxx研究总院有限公司,2012年6月; 3.《xx区西乡xx项目地块一商业与地下室平面图》,xxxx究总院有限公司,2012年6月; 4.《xx区西乡xx项目地块二商业与地下室平面图》,xxxx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2012年6月; 5. 现场踏勘的结果; 6.《深圳市基坑支护技术规范》(SJG 05—2011); 7.《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99)。 二、工程概况 xxxx项目地上建筑物33层,高度99.4m,设二层地下室,地下室埋深最深约11.0m。场地位于深圳市xx路南侧,前进二路西侧,东侧靠近xx山。场地红线用地面积41572.33m2,基础工程桩拟采用挖孔灌注桩。 ±0.00相当于绝对标高14.00m,基坑底标高3.40m,其中部分场地只做一层地下室,其基坑底标高7.20m,场地周围绝对标高暂按8.40~14.40m考虑,基坑开挖深度约5.0~11.0m。支护周长约1095.0m,底面积约33915.3m2。地下室外墙线到基坑坡脚需留1.5m位置。 三、场地周边条件 地下室外墙线与红线距离大小不等。地下室外墙线在基坑西北侧距红线最小距离为1.51m,与周围建筑物距离25m以上;在南侧距红线最小距离为0.68m,与周围建筑物距离11.58m以上;在东侧距红线最小距离为3m,与周围建筑物距离7.27以上;在东北侧距红线最小距离为8.17m。 四、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经钻探揭露,场地内地层主要为第四系新近期填土层(Q ml)、第四系冲洪积层(Q al+pl)、第四系坡积层(Q dl)、第四系残积层(Q el)、基底为加里东期混合花岗岩(Mγ3)。现将地层自上而下描述如下: 1、第四系新近期填土层(Q ml) ①素填土:褐黄色,松散~稍密,稍湿,主要为粘性土堆填,局部含有少量砖块、碎石块、砼块等,粒径一般为50~100mm,含量约3%,层厚0.40~7.50m,平均厚度3.02m,部分钻孔顶部有0.10~0.30m的砼面层。 2、第四系冲洪积层(Q al+pl) ②-1 粘土:褐黄色夹灰白色,可塑~硬塑,含有少量砂,局部含砂量较大,层厚0.60~8.90m,平均厚度4.27m。 ②-1 粉砂:灰黑色,中密,饱和,含粘性土大于30%,层厚1.70~6.50m,平均厚度3.18m。 3、第四系坡积层(Q dl) ③粉质粘土:褐黄色、灰白色,可塑~硬塑,含砂较多,层厚0.70~6.50m,平均厚度3.18m。 4、第四系残积层(Q dl) ④砂质粘性土:褐黄色、灰白色,可塑~硬塑,系由混合花岗岩风化残积而成,含少量砂,层厚1.20~17.40m,平均厚度6.81m。 5、加里东期混合花岗岩(Mγ3) 场地内下伏基岩为混合花岗岩,根据其风化程度可划分为全、强、中、微四种风化类型,本次勘察均有揭露。 ⑤-1全风化混合花岗岩:褐黄色、灰褐色、灰白色,岩芯呈砂土状,矿物成分除石英外均已风化为土状,可见原岩结构,该层场地内普遍分布,层厚0.40~11.90m,平均厚度4.03m。 ⑤-2强风化混合花岗岩:褐黄色、灰褐色、灰白色,砂土状、土块状,矿物成分除石英外已基本风化为土状,原岩结构清晰可见,下部多为块状强风化,含有中等风化岩块或中风化和微风化混合花岗岩风化球,层厚0.30~44.50m,平均厚度9.50m。 ⑤-3中风化混合花岗岩:褐黄色、铁锈色,变余结构,块状构造,岩芯呈碎块状~短柱状,裂隙发育,隙面铁染,锤击易碎,揭露层厚0.40~5.90m。 ⑤-4微风化混合花岗岩:青灰色、灰白色,变余结构,块状构造,岩芯呈短柱状~长柱状,裂隙发育,隙面铁染,揭露层厚1.00~10.30m。 场地上覆粘土、粉质粘土、砂质粘性土、全风化混合花岗岩含水微弱,为弱含水层(相对隔水层)。场地强~微风化层属弱~中等富水性。 地下水补给主要靠大气降水垂直渗入及场地周围地下水渗流的侧向补给。勘察期间测各钻孔稳定水位埋深为0.30~9.30m,相应标高为2.31~13.28m。 五、基坑支护设计方案 (一)设计方案 1、1-1’(UVWXYZABC)段、2-2’(CDEFG)段、3-3’(GH)段护坡采用单排水泥搅拌桩止水帷幕与微型桩、土钉墙联合支护。搅拌桩桩径550,桩长7~9m,桩间距400;微型桩桩径300,桩长7~9m,桩间距1.5m。基坑沿搅拌桩内侧垂直开挖,设3~5排6~9m长的土钉,坡面挂网喷射砼护面。其中3-3’(GH)段坡于第3排土钉处设一排预应力锚索,锚索间距3m,锚索长度18m。详见1-1’(UVWXYZABC)段、2-2’(CDEFG)段、3-3’(GH)段支护剖面图。 2、4-4’(Hf)段坡设钻孔桩,桩径800,桩间距1.6m,桩长11.1m,于桩间设1排预应力锚索,锚索间距1.6m,锚索长度18m,桩顶设冠梁;于桩顶放坡位置设一排长6m的土钉,坡面与桩间土挂网喷射砼护面。于钻孔桩外侧设一排水泥搅拌桩止水帷幕,有效桩径550,桩间距400,桩长9 m。详见4-4’(Hf)段坡支护剖面图。

深基坑设计说明

基坑支护设计方案说明书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郴州复烤厂易地技改项目综合楼及客服中心等工程(2)工程地址:项目位于位于郴州市华塘镇油山村 (3)建设单位:湖南烟叶复烤有限公司郴州复烤厂 监理单位:湖南长顺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湖南省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 勘察单位:核工业郴州工程勘察院、湖南省湘南工程勘察公司 质监、安监部门:郴州市质安站 (4)工程简介:工程总建筑面积21903.75㎡,由综合楼、客服中心、倒班宿舍食堂及综合站房等组成,其中综合楼建筑面积7441.00㎡、客服中心建筑面积5682.5㎡、倒班宿舍及食堂建筑面积7250.00㎡、综合站房建筑面积1230.25㎡、污水处理站建筑面积300㎡,结构形式为框架,楼层为4~6层,建筑物最高檐口27.0m。污水处理池±0为239.50m,底板垫层底部标高为-5.8m,开挖深度为6.3m左右。二、周边环境 拟建场地紧靠着污水处理站的桩基础仅2米远,西侧为挡土墙。 三、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 1、根据勘察报告,基坑开挖范围内涉及土层主要为以下土层: ①层素填土,黄褐色,稍湿,稍密,主要成分由粘性土,含有少量灰岩碎石,主要为新近期人工填筑而成,填土时已分层碾压; ②层粘土,残坡积成因,黄褐色、褐红色,硬可塑性,以粘粒为

主,局部含有碎石,粘性较好,干强度及韧性中等。 ③层中风化破碎灰岩,石炭系,青灰色,灰色,中风化,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稍发育,岩心破碎,呈碎块状,块状。 ④层中风化完整灰岩,石炭系,青灰色,灰色,中风化,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稍发育,岩质较硬,锤击声脆,岩心较完整,多呈短柱状、柱状。 2、水文地质条件 场地内地表水系不发育,场地内地下水主要为土层孔隙潜水和基岩岩溶裂隙水。填土层结构松散,孔隙比大,富水性差,残坡积粘土孔隙率低,含弱孔隙潜水;石炭系灰岩含岩溶裂隙水,含水中等~丰富。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垂直入渗补给,以蒸发排泄方式为主,部分补给深部含水层。勘查施工期间,勘探钻孔均测得有稳定水位。实测各孔稳定地下水位埋深9.50~13.90m,标高224.68~230.87m,地下水位埋深一般较深。 四、基坑支护设计 1、设计依据: 核工业郴州工程勘察院、湖南省湘南工程勘察公司提供的《郴州复烤厂易地改造技术项目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11)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程》(GB50330-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基坑支护工程设计说明

****基坑支护工程 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 ******项目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市,建筑占地面积约为93000m2,主要由塔楼和裙楼等组成,其中包括有住宅楼、办公楼、商业中心、低层商铺等建筑物,拟建塔楼最高33层(99.98m),拟建4层的地下室。 基坑北侧暂时为公共绿地,基坑距离东侧约14m为**路,距离约70m为5层建筑物;基坑距离南侧约9m为**路,距离约52m为3层建筑群;基坑距离西侧约9.5m为**路,距离约49m 为在建深约8m的基坑(目前正在施工基础)以及距离约49m为4层建筑物。 基坑支护周边地面标高呈北低南高走势,标高大致为:北侧为23.00m;东侧为23.00~26.00m;南侧为26.00~28.20m;西侧为25.00~28.20m。基坑开挖深度为14.85~20.45m。基坑周长约1215.8m。 二、设计依据 1、深圳市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祈福新邨BC0104007、08地块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012.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3、广东省标准,《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技术规程》(DBJ/T15-20-97); 4、广州市标准,广州地区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定(GJB02-98); 5、《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 6、《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85-2002); 7、《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2005)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12、广州市番禺城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有关建筑、结构图纸。 三、工程地质与水文概况 (一)工程地质情况 根据本次钻探揭露,场地内地层有人工填土层(Q ml)、第四系冲积层(Q al)、第四系残积层(Q el)、下伏基岩为元古界震旦系地层(Z),现将各地层的主要岩性特征自上而下分述如下:1)人工填土层 1 素填土:灰黄、褐黄、褐红色,稍湿,松散~稍密状态,主要由粘性土组成,局部混砂、碎石或块石,场地内部分位置顶部0.10~0.20m为混凝土地面或路面,混凝土以下约0.30~0.50m 为碎石或碎石混粗砾砂。 2)第四系冲积层 2-1 粉质粘土:灰、灰黄色,湿~稍湿,可塑~硬塑,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场地内该层仅局部共29个钻孔有揭露,层厚1.00~9.70m,平均4.22m,层顶埋深11.81~22.41m,层顶标高15.20~4.00m。 2-2 淤泥质土:深灰色,饱和,流塑~软塑,含有机质,含量一般在3.2%左右,稍具臭味,局部呈淤泥状。场地内该层仅部分共40个钻孔有揭露,层厚1.30~6.20m,平均2.90m,层顶埋深9.10~18.2m,层顶标高15.08~7.66m。 2-3 粉细砂:灰黄、灰白色,饱和,松散~稍密,分选性差,砂的成分为石英,含多量粘粒。场地内该层仅局部共8个钻孔有揭露,层厚1.00~5.00m,平均2.30m,层顶埋深15.6~22.30m,层顶标高11.36~5.26m。 3)第四系残积层Q el(层号3) 3 砂质粘性土:灰白、灰黄、褐红、褐黄色,湿~稍湿,可塑~坚硬状,由混合岩风化残积而成。场地内该层所有钻孔均有揭露,层厚1.20~20.10m,平均7.54m,层顶埋深0.70~23.6m,层顶标高27.74~2.06m。 4)元古界震旦系地层Z(层号4) 场地内下伏基岩为元古界震旦系混合岩,变晶结构,块状构造。本次勘察揭露全、强、中和微风化共四个风化带,其岩性特征描述如下: (4-1) 全风化混合岩:灰白、灰褐、灰黄、褐红、褐黄等色,呈坚硬土状,裂隙极发育,岩石结构局部尚可辨认,遇水易软化崩解,局部间夹强风化岩块。场地内该层各钻孔均有揭露,层厚1.70~17.00m,平均6.33m,层顶埋深3.00~32.50m,层顶标高23.26~-6.94m。 (4-2) 强风化混合岩:灰白、灰褐、灰黄、褐红、褐黄等色,岩芯呈半岩半土状、碎块夹土状,

基坑支护设计说明

基坑支护说明 1、工程概况 拟建略阳县“利玛·花苑”小区5#楼,设计采用柱上条形基础,基础外放0.8m,坑口长51.4m,宽23.6m,坑口边线南侧16.4m为七层居民楼,北侧8m为已建1层居民楼,西侧10m为4层居民楼,东侧为拟建4#、3#楼。自±0.0起算,基坑开挖深度4.3m。 2、设计依据 2.1 国家现行规范、规程 1)《建筑基坑技术规范》(JGJI20-99); 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4)《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6)《建筑基坑工程检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7)《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9258-97)。 2.2 有关文件、资料 1)《略阳县“利玛·花苑”小区5#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2)基坑开挖平面图; 3)略阳县“利玛·花苑”小区5#楼结构设计图。 3、支护桩方案及计算参数 3.1综合计算参数 据《略阳县“利玛·花苑”小区5#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设计计算参数

见表2.1。 综合设计计算参数表2.1 3.2支护方案 根据场地第②层粉质粘土中含漂石、卵石及基坑周边情况,结合建设单位要求,本工程采用排桩的形式进行支护。桩径0.8m ,桩距2.0m。基坑桩长12.0m,向下至基坑底每桩增长0.5m。 3.3护坡桩设计安全指标 安全等级:一级; 重要性系数:1.1 4、材料 1)护坡桩、冠梁混凝土:C30; 2)钢筋:采用I、II及钢筋,材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3)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保护层厚度:护坡桩50mm,冠梁35mm。 5、支护桩施工技术措施 1)桩孔施工须间隔进行,待两侧基桩达到强度的50%后方可进行中间基桩的转孔施工。 2)应先施工排桩,在最后完成的基桩达到强度的75%时方可开始进行开挖。 3)基坑开挖及支护结构运行过程中,应对邻近建筑和基坑侧壁土体进行定期

基坑支护设计说明概要

德宏州人民医院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及肿瘤放射治疗综合楼基坑支护工程 设计方案 单位:云南博文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二○一四年二月二七日

第一部分: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 拟建场地位于潞西市城区,勇罕街中段东侧,德宏州医疗集团院内西南侧,场地周边:东面相距9.00m左右为芒市农机公司五层住宅楼;南面相距9.00m为围墙及州农业局三层住宅楼和办公楼;西面相距7.00m为围墙及勇罕街;北面相距20.0m左右为新建的中医大楼。交通方便,整个场地设一层地下室,周长约205米,最大支护垂直深度约4.2米 二、编制依据 (1)《德宏州人民医院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及肿瘤放射治疗综合楼工程场地地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3)《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5)《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BJ79-2012); (6)《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9); (7)《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8)《注浆技术规程》(YSJ211-92); (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10)基坑周边场地环境条件; (11)本公司多年来类似工程支护设计、施工经验。 三、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一)场地地形地貌条件 拟建场地地处潞西盆地中部偏东,属冲洪积扇(裙)后缘。属拆旧建新场地,地势相对平坦、开阔,东面略高、西面微低,相对高差1.3m,地貌较单一。 (二)工程地质条件 现将场地各地基土层的工程地质特征、力学性质和空间分布情况,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①填土:灰、灰黄、褐黄色。稍湿~湿,松散,高压缩性。成分以建筑垃圾、粘性土为主,局部间夹砾碎石。层厚1.00~3.20m。 ①1粉质粘土:黄、浅黄色,很湿,软塑状。不均匀,局部相变为粉土,具高压缩性。摇震反应无,干强度、韧性中等,光泽反应稍滑。该层仅见于钻孔1、2、3、8、 9、10、15号,层厚0.80~1.70m。 ②卵石:黄、褐黄,黄灰、灰色。稍~中密,饱和,具低压缩性。卵石粒径一般为20~150mm,少许>300mm,经于现场取扰动砂石样6件进行颗粒级配分析,其结果卵石含量占总质量的60%左右(参看后附颗粒级配分析成果第1页)。卵石粒径及含量不均匀,分选性差,由砾砂、粉细砂及粉土充填。成分为砂岩、石英砂岩等,形状以亚圆形状为主,圆形状次之,中等风化。该层土于本场地中均有分布,且层厚较大。但局部地段偶夹硬可~硬塑状粉质粘土薄层透镜体。 ②1粉质粘土:黄、浅黄色。湿,可塑状。属中等压缩性土。摇震反应无,干强度、韧性中等,光泽反应稍滑。局部地段夹有少许角砾。该层仅见于钻孔1、2、3、4、8、9、10、11、15、16、17号,层厚0.80~1.70m,层顶埋深在11.10~15.30m之间。呈透镜状产于②层卵石中。 四、基坑周边环境条件

深基坑设计说明

深基坑设计说明

基坑支护设计方案说明书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郴州复烤厂易地技改项目综合楼及客服中心等工程 (2)工程地址:项目位于位于郴州市华塘镇油山村 (3)建设单位:湖南烟叶复烤有限公司郴州复烤厂 监理单位:湖南长顺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湖南省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 勘察单位:核工业郴州工程勘察院、湖南省湘南工程勘察公司 质监、安监部门:郴州市质安站 (4)工程简介:工程总建筑面积21903.75㎡,由综合楼、客服中心、倒班宿舍食堂及综合站房等组成,其中综合楼建筑面积7441.00㎡、客服中心建筑面积5682.5㎡、倒班宿舍及食堂建筑面积7250.00㎡、综合站房建筑面积1230.25㎡、污水处理站建筑面积300㎡,结构形式为框架,楼层为4~6层,建筑物最高檐口27.0m。污水处理池±0为239.50m,底板垫层底部标高为- 5.8m,开挖深度为 6.3m左右。 二、周边环境 拟建场地紧靠着污水处理站的桩基础仅2米远,西侧为挡土墙。 三、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

1、根据勘察报告,基坑开挖范围内涉及土层主要为以下土层: ①层素填土,黄褐色,稍湿,稍密,主要成分由粘性土,含有少量灰岩碎石,主要为新近期人工填筑而成,填土时已分层碾压; ②层粘土,残坡积成因,黄褐色、褐红色,硬可塑性,以粘粒为主,局部含有碎石,粘性较好,干强度及韧性中等。 ③层中风化破碎灰岩,石炭系,青灰色,灰色,中风化,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稍发育,岩心破碎,呈碎块状,块状。 ④层中风化完整灰岩,石炭系,青灰色,灰色,中风化,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稍发育,岩质较硬,锤击声脆,岩心较完整,多呈短柱状、柱状。 2、水文地质条件 场地内地表水系不发育,场地内地下水主要为土层孔隙潜水和基岩岩溶裂隙水。填土层结构松散,孔隙比大,富水性差,残坡积粘土孔隙率低,含弱孔隙潜水;石炭系灰岩含岩溶裂隙水,含水中等~丰富。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垂直入渗补给,以蒸发排泄方式为主,部分补给深部含水层。勘查施工期间,勘探钻孔均测得有稳定水位。实测各孔稳定地下水位埋深 9.50~13.90m,标高224.68~230.87m,地下水位埋深一般较深。 四、基坑支护设计

某地下车库基坑支护设计总说明

****提质改造项目基坑支护 工程设计说明 ***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020年*月*日

一、编制依据及技术标准 (1)《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 (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 (4)《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6)《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7)《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 (8)《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9)《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 (1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1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1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1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14)《长沙市边坡及基坑支护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要求》(长沙市建设委员会) (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 (1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6) (17)“****某社区提质改造项目岩土工程详细勘察任务书” 二、工程概况 2.1基坑工程概况

受长沙市雨花区某业主单位的委托,按照***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出的勘察任务书及布点图要求,由化工部长沙设计研究院承担某社区提质改造项目岩土工程详细勘察任务。该工程位于长沙市雨花区***与***交汇处***院内。 根据勘察任务书,拟建项目由一栋1层辅助用房及1层地下室组成。拟建建筑物高度为5.1m,设计地坪标高为75.750m,地下室开挖深度为4.32~8.25m左右。本次设计为拟建建筑物地下室的施工基坑支护设计。 拟建项目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划分,建筑物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三级,场地复杂程度为三级,地基复杂程度为三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丙级。基坑安全等级取二级,侧壁重要系数取1.0。该基坑支护工程为临时性支护工程,基坑使用年限为2年。本设计采用AutoCAD软件进行绘图,采用理正深基坑6.0进行支护结构计算。 三、基坑周边环境条件 拟建场地位于长沙市雨花区***与***交汇处东北角,交通便利。场地原始地貌为丘陵及坡地,现场地平坦,地势起伏较小,勘察期间测得各钻孔孔口高程介于74.32~78.52m之间。该工程位于长沙市雨花区***与***交汇处***院内。南侧紧临院内道路,无重要建(构)筑物;东侧紧临院内道路, 离国税局办公楼(7层)10~15m左右,与办公楼下的一层地下车库相接,地下车库深度为6.0~6.5m左右,基础形式为桩基础;北侧紧临院内道路,离院内住宅区15~20m左右;西侧紧临院内道路,离院内住宅区15~20m左右。 四、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概述 4.1 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特征 拟建场地位于长沙市雨花区***与***交汇处东北角。场地原始地貌为丘陵及坡地,现场地平坦,地势起伏较小,勘察期间测得各钻孔孔口高程介于74.32~78.52m之间。 4.2 地质构造 拟建场地地处长沙盆地,属早~晚期新华夏系构造拗陷带,根据本次勘察成果分析,原始地貌为丘陵及坡地。场地内局部回填土较厚,基底由白垩系泥质粉砂岩组成,从区域地质结构图上分析,该区未见断裂带及褶皱等不良地质作用,未受大的构造运动,次一级构造发育一般。

基坑支护设计说明

基坑设计总说明 一、本工程设计依据及执行、参考规范 1、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中山市通宇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厂房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广东中山地质工程勘察院,2016年6月;2、执行规范、规程、标准、规定: 广东省标准《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技术规程》DBJ/T15-20-97;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15);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3、参考规范、规程、标准、规定、资料 《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9258-97); 《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本工程地下室各层结构平面图、基础图: 建设单位提供的总平面布置图、建筑平面图。 5、基坑周边环境条件资料: 拟建生产厂房工程场地位于中山火炬开发区东镇大道北侧。场地四周已建建筑物及空地,交通较便利,利于大型桩机进场施工。 基坑北侧及西侧基坑边线外9.70~11.70m为已建厂房及宿舍,均为中山市通宇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持有物业(均为管桩基础,且正负零采用钢筋混凝土底板)。场地东侧、西侧基坑边线距离用地红线19.0m~40.0m,现为空地。对侵入基坑内的管线及管井应进行迁移。 二、工程概况 1、地理位置:场地位于中山火炬开发区,场地东侧为空地,南侧为东镇大道。 2、主体建筑概况:场地总用地面积56999.50㎡,拟新建5层生产厂房2栋,勘察面积2860.00㎡,建筑面积13019.34㎡。拟采用框架结构,预制桩基础。 3、地下室(基坑)尺寸:本工程±0.00相对于绝对标高5.20。现场地内地面绝对标高约为3.50(-1.70)m,根据周边地面及地下室标高,基坑开挖深度为4.50m,基坑支护长度约372m,开挖面积约7438m2。 三、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钻探揭露,按地质年代和成因类型来划分,场地地层可分为:第四系人工填土、海陆交互相沉积层、残积层及燕山期花岗岩层。各岩土层现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人工填土层(Qml): (层号①1) 褐黄色,由黏性土夹碎石等组成,土质较均一,欠压实,干燥,松散。 ㈡第四系海陆交互相沉积层(Qmc)场地内第四系海陆交互相沉积层厚度巨大,为场地主要地层,根据其岩土特征可分为:淤泥、粉质黏土两个亚层,厚度巨大。现按土性及沉积顺序由上至下分述: 1、淤泥:(层号②1) 呈深灰色、灰黑色,流塑状,含有机质,具腥臭味,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含少量粉细砂及贝壳碎屑,局部呈淤泥质砂出现。 2、粉质粘土:(层号②2) 呈褐黄色,可塑状,土质较均匀,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夹薄层粉砂,呈粉土或黏土出现。 ㈢残积层(Qel)(层号③) 1、砂质粘性土:(层号②2) 褐黄色,由粘粒及砂粒组成,土质较均一,硬塑状为主,局部可塑状。为中粒花岗岩原地风化而成,原岩结构难辩,摇振无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低,风化不均,局部含少量强风化花岗岩碎岩块。 ㈣燕山期花岗岩风化层(γ52)(层号④) 场地下伏基岩为燕山期,岩性为中粒花岗岩。本次勘察揭露到全风化花岗岩、强风化花岗岩两个亚层。各层间层面起伏较大,呈渐变过渡关系,层位稳定。 (4-1)全风化花岗岩 呈褐黄色,大部分矿物风化呈土状,可见残余结构,手捻有砂感,岩芯呈土柱状,风化不均,局部含少量强风化花岗岩碎块。 (4-2)强风化花岗岩 呈褐黄色,长石多风化成土状为主,部分碎屑状,原岩结构较清晰,岩芯呈碎石土状,风化不均。为软岩,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四、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场地地下水主要赋存在海陆交互相沉积层中的孔隙中和花岗岩风化带风化裂隙中,花岗岩风化带风化裂隙中赋存孔隙-裂隙水,均为微承压水。 场地内淤泥为主要含水层,赋水性丰富,该层分布广泛。 花岗岩风化带的风化裂隙水分布不均匀,呈网纹状分布,风化层厚度较大,风化裂隙发育,局部地段呈现地下水活动较强的痕迹。 1、淤泥、砂质黏性土、全风化花岗岩透水性较差,为相对隔水层。 五、基坑工程设计

基坑支护图纸说明

六、基坑围护方案 1、支护型式 综合考虑现场的周边环境、地下管网及岩土层组合等条件,根据建设单位对基坑支护工程的具体要求,为尽可能避免基坑开挖对周围道路、地下管线及建筑物的影响。本着“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可行,方便施工”的原则:经过细致分析、计算和方案比较,最终确定支护型式如表6-1: 1)基坑采用管井降水+局部(北侧)支护桩间高压旋喷桩桩间止水帷幕,排水采用集水明排; 2)基坑北侧道路及东侧临近建筑物边布设回灌井; 3)基坑西侧(临赣江)坑外设臵一排应急降水井。 3、本基坑工程设计为动态设计,应进行监测,提供监测成果,施工过程中必要时,根据现场情况修改设计。 七、材料 1.A 表示HPB300钢筋(Ⅰ级钢筋,f y =270N/mm 2); B 表示HPB300钢筋(Ⅰ级钢筋,f y =270N/mm 2);C 表示HRB400钢筋(Ⅲ级钢筋,f y =360N/mm 2);锚杆钢筋为预应力Ⅲ级螺纹钢筋,钢筋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2.冠梁、支撑、围护桩强度等级为C30,砼结构的环境类别为二(a )类。 3.喷射砼面层采用C20喷射混凝土。 八、地下水及地表水控制 1、地下水 地下水采用管井降水,本次设计在基坑内及基坑边共布臵24口降水井。 1)降水井设计参数 ①井点降水管井设计深度15m(按地面标高为20m 起算,即降水井终孔深度标高为5m),成井直径400mm 水泵为120m 3/h ,降水井成2-3口井后进行试验性降水,以校核水文地质参数。 ②管井采用焊接管,管径219mm,壁厚不小于1.8。 ③降水井参数:如下表所示 ⑥停止降水时间应与主体结构施工图中关于施工期间抗浮措施的要求一致。若主体结构施工图中对此并无明确,则降水体系应在上部结构所施加的荷载大于地下水作用于地下室的浮力的1.1倍后,方可停止降水。 2)降水井平面布臵 降水井布臵在考虑以后工程施工需要的基础上,根据场地施工条件、各工序相互交叉作业要求,设计的管井及排水管道走线总体上遵循最大可能减小对其它工序作业影响的原则。总体布臵原则为尽可能布臵在地下室范围以外,如基坑边坡顶部1.5m 左右处或坡脚部位附近,井间距为30~40m ,跨度大于40m 时,在基坑内增设降水井。另北侧紧 邻朝阳洲中路,降水井不宜太靠近基坑边,故将降水井布臵于坑内。本基坑共布臵24口降水井。现场施工时宜视具体情况进行相应调整。具体布臵详见降水井布臵图。 3)降水井施工要求 ①管井成孔根据地层条件可选用冲击钻,螺旋钻,回转钻等,成孔直径400mm 。 ②钻孔施工达到设计深度,宜多钻0.3-0.5米,用大泵量冲洗泥浆,减少沉淀,并应立即下管。 ③注入清水,稀释泥浆比重接近1.05后,投入滤料,严禁井管强行插入坍塌孔底,滤料通长填放。 ④由于降水管井分布集中,连续钻进,应及时进行洗井,不应搁臵时间过长,或完成钻孔后集中洗井。 ⑤完成洗井后,应进行单井试验性抽水. 4)降水井安装要求 ①管井采用焊接管,管径219mm,壁厚不小于1.8。 ②过滤管的孔隙率不宜小于23%,选用填砾包网过滤管,管井的连接采用对接焊接,并在接头接 不少于3根14mm 的加强筋.降水管井应有可靠的反滤措施,防止抽水中带出细砂颗粒。 ③滤料采用5mm 圆角砾,厚度宜为50-100mm,滤网选用40目。 ④降水井的井深应圆正,竖直。 ⑤降水井的井深与设计井深偏差宜小于50cm 。 ⑥下臵井管应直立于井中心,其倾斜度应不大于1度。 5)洗井要求 采用活塞机械洗井或灌水洗井,必要时配合酸洗井.洗至砂清水净,孔内水流通畅。 6)降水维护 ①降水期间应对抽水设备和运行状况进行维护检查,每天检查不应少于3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②抽水设备应进行定期保养,降水期间不得随意停抽。 ③注意保护井口,防止杂物掉入井内,经常检查排水管,防止渗漏。 ④发现停电时,应及时更新电源,保持正常降水。 11)降水管网及电网布设 单口降水井的排水宜采用镀锌管,并应安装止回阀。局部可采用高压软管连接,同时应做好坑内排水管的支撑工作,支撑应牢固可靠。沿基坑周边应布设排水集水总管,汇集各降水井排水的地下水,并由总管排入市政管道,排水总管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