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教材文本资源开发的理性追求

略论教材文本资源开发的理性追求
略论教材文本资源开发的理性追求

略论教材文本资源开发的理性追求

【摘要】通过教材文本资源开发的研究,追求师生教材观理念的转变;追求务实的教学目标;追求熟练驾驭教材的能力;追求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追求有效的集体备课,实现文本资源共享。

【关键词】教材;文本资源;理性追求

一、追求师生教材观念的转变

(一)转变教师“教”教材的观念

在新课程改革中,不少学者提出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和驾驭新教材,让教材发挥出新的活力,从“教教材”发展为“用教材教”。这其中的关键是怎样调动教师内心深处学习研究和探索的需要与热情。“教教材”是指教学过程中过于依赖教材,是一种教书匠的态度;“用教材教”是把教材视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载体、教学资源,是一种研究者的态度。很显然它是一个教学理念的转变,即教师科学高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教材为本,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对教材进行适度开发(包括选择、加工、重组、优化、增删、调整、拓展教材内容,创造性地解读教材),开发出适合本地区、本校学生实际的文本资源。

(二)转变学生“学”教材的观念

新教材编写者在编制教材时已经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但是学生有地区、学校、时间等差别,因而教材很难适应学生的发展。特别是科技信息瞬息万变,教材不可能时时在变,因而学生不能采取传统方法去死啃书本,要与时俱迸。传统的观点认为文本资源的开发是教师的事,忽视学生在文本资源开发中的作用。事实上学生思维之活跃、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建议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课程标准对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提出的建议的主要特点是: (1)尽可能发掘学生、教师、班级、学校周围的自然、社会、人文资源,扩展课程资源的范围,这是最便捷、开发上最经济、效果上最突出的课程资源。 (2)教科书仍然是重要的学科课程资源,强调依托教科书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 (3)大部分学科都重视对其他课程资源的利用和相互配合,体现了整合的大课程资源观。 (4)各学科重视课程资源开发中学生的参与和学生作为课程资源的重要来源,反映了现代的对话与交流、合作的课程观。 (5)现代视听技术、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等在课程资源建设中的作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课程资源是指应用于数学课堂教与学活动中的各种资源。主要类型有:文本资源、信息技术资源、社会教育资源、环境与工具、生成性资源。包括了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除去教师和学生以外的所有资源。有效使用课程资源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而由于绝大多数课程资源直接面对课堂教学,所以其能够有效使用的前提就是具有“针对性”——针对特定的学生群和教师群,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特定的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这使得对于教材编写者、教学研究人员和教师而言,开发具有针对性的课程资源成为重要的教学研究任务。 一、文本资源开发与利用 文本资源主要包括教科书、教师用书,教与学的辅助用书、教学挂图等。其中,关于教材与教师用书开发的建议在第十四章专门论述,因此,这里仅论及其他文本资源开发。通常,文本资源是事先规划、针对特定教学内容而言的,具有系统性强,长期利用,使用方便,制约少(相对正式的教材、教师用书而言)等特点。以下仅就几种常见类型的文本资源为例,论述其开发与利用的基本要点。 1.学生用教学辅助材料 此类资源主要包括学习辅助材料(学习辅导用书、练习册等),数学科普读物,校本教材等,读者为学生。以基本功能划分,学习辅助材料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解相关数学内容,以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附加”的学习内容。 ⑴学习辅导用书 此类材料更多带有讲解、指导、总结、延伸等方面的作用。具体使用对象可以是数学学习方面有特定困难的、或者有进一步需求的。因此,这一类辅导用书开发的基本要点为: ①围绕具体课程内容展开:文本的基本结构应当以相应教材为依据,以教材中的重难点为主题,从学习方法、辅助素材、背景知识、拓展延伸等几个角度展开论述; ②针对不同使用者需求编排:对于有学习困难的学生,应着力于阐述重难点与先前所学内容的内在关系,以及由此而引出新内容,以及对新内容基本要求的细化。同时,提供引发学习兴趣的素材也是必要的;对于有进一步需求的学生而言,引导其关注内容中存在的重要数学思想方法、相关的拓广性内容、值得研究的新问题和需要解决的应用型问题,等等; ③开发人员与基本过程:此类文本开发的基本人员无疑应当是优秀的一线教师,特别是在相应使用者的教学方面经验丰富的教师。但是,如果期望在开发方面有创意,通常编写队伍不能仅仅由一线教师组成,应当包括相关的研究人员。在开发过程方面,先期的基础性研究是保证作品质量不可或缺的一环,否则,仅仅凭借个人以往的经验、想象,很难保证高质量作品的产生。

小学语文文本资源开发和利用研究报告

小学语文文本资源地开发和利用研究 一、课题地提出: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课程文本资源地建设提出了更高地要求.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地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地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地语文能力.”新课程把课程资源地内涵伸展到社会、学生生活、教师、家长和每一个学生.改变了以往那种以教科书、教参为主要内容进行教案地做法,真正地把教材内容指向除书本以外地校内外地各个场所. 由此可见,学校课程以及课程内容地载体<特别是教材)将越来越不是学生学习地唯一渠道,课程与教材地内容与外延将发生越来越大地变化.显然,把教科书当作圣经一样来解读,是陈旧地学习方式.在课程设置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地今天,教材已经不仅仅是学生课桌上地书本,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不仅是教材编写者面临地问题,也是我们一线教师应该关注地重要课题. 然而,长期以来,课程资源地结构比较单一,教材一直是我国学校教育地主要课程资源,许多人甚至误以为教材就是唯一地课程资源,一提到开发和利用文本资源,就想到要订购教材,或者编写教材.而且,在文本资源地开发主体、基地、内容、条件等方面也很单一,未能形成有机整体.许多教师对语文文本资源地开发和利用还处在无意识阶段,仅仅依靠他们地教案经验和生活阅历,仅局限在校内一部分文字、实物等显性资源上,而忽视了学校氛围、师生关系等资源,同时也很少关注

社区及家庭等校外地语文课程资源. 再者,从文本资源地开发主体来看,主要依靠地是少数专家特别是学科专家.他们开发地课程在内在地学术性品质上可能是很好地,但就课程反映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学生地差异性与多样性来说,他们是无能为力地,也无法苛求于他们.因为要使统一地课程开发具有普遍地适用性,就必然地具有相当地抽象性和概括性,必然地舍弃具体地区和学校地特殊性,从而不得不与学校教育地实际需要保持一定地距离. 我们XX,风景优美、经济发达、人才辈出,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我们认为,很有必要进行符合我校教案实际地地方语文课程资源地开发研究,我们提倡教师要有强烈地资源意识,努力成为学生课程资源地设计者,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让学生在社会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语文,感受富有地域特色地语文学习地乐趣. 二、国外相关理论综述: 美国教育家华特曾经说过:“语文学习地外延与生活地外延相等.”这也体现了文本资源地开发与利用地理念.其实,文本资源地建设一直是各国课程改革所面临地一个重要课题.即使在美国这样发达地国家,也同样会面对这样地问题.由于资源短缺,所以很难作出分配决定.在美国加州课程标准序言中提到:在选择必读地文学和提供信息地作品以及布置作文时,地方教育董事会、学校和教师应该利用每一个机会把读写和其他核心课程联系起来,包括历史、社会科学、数学和科学.学生通过读写,探索他们自己地存在与他人存在地关系;德

信息资源管理-作业答案全

一、单选题 1.狭义的信息资源是指: A A.信息及其载体 B.信源及其信宿 C.事物的状态及其联系 D.数据的形式及其内容 2.按照广义信息资源的定义,以下各项中不属于信息资源内容的是: D A.信息存储的设备 B.信息存储的方法 C.信息存储的标准 D.信息存储的地点 3.信息对于现代社会的经济活动是一种重要的: B A.物质资源 B.非物质资源 C.可再生资源 D.不可再生资 4.信息资源管理领域的出现是由于: D A.物质资源的逐渐积累 B.信息资源的逐渐积累 C.物质资源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D.信息资源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 1.信息服务的主体称为。 B A.个人用户 B.信息用户 C.信息服务对象 D.信息源 2.信息检索的不确定性是因为 C 问题引起。 A.一篇正文与表示信息提问的另一篇正文的符合程度 B.信息检索的逻辑性 C.标引和检索词选用的准确度 D.信息源的准确度 1.目前在我国,政府部门在信息资源管理过程中的主要职责是 B 。 A.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 B.从政策上指导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C.直接从事信息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D.研究制订信息资源开发的标准和规范 2.知识产权制度是保护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成果的重要 B 。 A.规章制度 B.法律制度 C.法律依据 D.研究成果 1.优化信息资源配置是 B 的基本要求。 A.有效配置信息资源 B.市场经济 C.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 D.发展高速信息网络 2.为对信息市场失灵进行矫正,需要通过 C 来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配置。 A.优化信息资源配置 B.市场公平 C.政府干预 D.数量配置 1.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的效益原则,体现了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的 D 。 A.贯彻 B.实施 C.检查 D.目的 2.软件工程标准包括 B 规范。 A.软件设计 B.软件维护 C.软件内容 D.软件验收 3.数据加密与保护标准不包括 D 。 A.传输数据加密 B.存储数据加密 C.存储控制 D.记录媒体保护 1.负责对信息系统的运行进行控制,记录其运行状态等工作的是 B 。 A.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管理 B.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5、举例说明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课程资源开发能力是新课程改革中广大中小学教师必须掌握与具备的能力之一,也是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的挑战。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具体地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保证课程资源与培养目标的一致性。 2、提高课程资源的品质。 3、促进课程资源开发机制的建立。 4、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在教学五年级下册“数字与信息”一课时,教材上的材料并不是很多,只是简单的分为四个部分:说一说、看一看、比一比、做一做。如果照着教材上这样上课,可能用不了半节课就能把内容讲完了,而且学生对书上的文字和图片学生应该也不会很感兴趣。 于是,我根据教学需要,在课前,准备了电话、信封、身份证、制作的门牌号等材料。在“说一说”活动中,我跟学生模拟通电话的活动,让学生了解了110、112、114……这些到底是什么号码,同时当天正好是3月15日,我对12315消费者投诉热线作了简单介绍,增长了学生的认识;在“看一看”活动中,我组织学生观看我手里的信封并且用手里的白纸自己制作一张信封,学生学会了怎样书写信封,同时我用投影让学生了解全国各地的邮政编码,也增长了学生的认识;在“比一比”活动中,我拿出身份证,让学生猜我是几几年出

生,我的生日是什么时候,让学生了解了有关身份证的常识;在“做一做”活动中,学生小组合作,给宾馆出谋划策,给各个房间编号,最后请学生拿着我手里的门牌号去找房间,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数字信息的巨大作用。 这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动方式多样,很好的完成了课程培养目标。在某些方面,不仅让学生认识了书上的知识,还有所拓展,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跟学生们一起认识了很多有趣的“数字信息”。 通过案例可以说明,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认识水平,对课堂效果的提高和课程目标的达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教师进行每次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都是对自身认识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充分利用文本资源指导学生写作

充分利用文本资源指导学生写作 小学作文教学让语文老师颇为头疼,对目前小学作文中的种种困难和问题,我觉得充分利用文本资源,把作文教学贯穿整个语文阅读教学的始终,是指导学生写作的简单高效的方法。 如何利用文本资源指导学生写作呢,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注意抓住以下几点: 1主题阅读,积累素材 素材是作文的物质基础,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作无米之炊。”可是学生的生活积累实在是太少了。有调查显示:小学生写作素材的来源依次为家庭、学校、社会、自然和其他媒介。这其中以家庭和学校生活为学生习作素材的主要来源,而且年级越低的小学生,活动的范围就越小,所能搜集到的素材就越有限。 我们语文老师总是不厌其烦地嘱咐学生:要多读书,从书本中积累素材。可是读什么书,怎么读,,却没有教给学生,既缺乏指导,又不易检查和反馈。我们要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我们应把积累写作素材从无章法的反复强调变成有意识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过程。我们的教材具有主题单元的性质,每个单元都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进一步优化了课文的组合,提升了育人的效果。每一个单元后的习作虽然并不是篇篇都与单元主题一致,但大多是有联系的,有些甚至紧紧扣住了单元学习主题,给人以单元学习后水到渠成之感。因此,

在进行每一单元的学习之前,我们要引导学生开展“大阅读”活动,围绕单元主题在更大范围内搜集习作素材,丰富其写作素材。 如:苏教版小语五年级上册第一个单元主题是“园丁之歌”收录了《师恩难忘》、《陶校长的演讲》、《古诗两首》,习作是“在教过的老师中选择一位,写他帮助、教育自己的一两件事”。老师就可以搞“主题读书周”活动,围绕单元主题,学生可以读赞美老师的诗文,尊师的名言,了解社会生活中优秀老师的事迹等。 培养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从社会、自然或其他媒体上有意识搜集主题习作素材的能力和习惯,是不断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关键的第一步。 2.整体把握,学会组织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学习文章如何围绕主旨组织材料的,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教给了学生瞻前顾后、抓住联系、整体把握等阅读方法,学生把书“读薄” 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对于怎样整体把握文题合理组织材料就有了清晰的认识。 如苏教版小语五年级上册《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课文围绕一个“爱”字组织材料,“爱”中又有侧重,重点表现高尔基对儿子的亲情爱和教育爱,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爱”的主线,了解文章怎样有层次地有重点地展现“高尔基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爱”的,从而学习文章组织材料的严密和巧妙。

信息资源管理基础

第一章信息资源管理基础 第1节导言:信息革命与信息化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为人类认识世界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武器。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不难发现一些重大科学技术的发展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革命性因素。 200多年前,以纺织机械的革新为起点,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为标志的近代第一次技术革命,实现了工业生产从手工工具向机械化的转变,资本主义生产体制得以确立,社会进入“机械化时代”。而19世纪中叶,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电力技术为主导的近代第二次技术革命,使电力技术在能源、通信、照明、运输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社会进入“电气化时代”。电力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冶金技术、化工技术、内燃机技术等技术的全面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把人类带入工业社会。 如果说,近代两次技术革命利用机械力、蒸汽、电力、石油等动力方面的变革,实现人类体力上的解放,提高劳动生产率,是一场能源革命。那么,20世纪中叶以来,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现代技术革命,实质上人类智力的解放,是一场智力革命。信息经济或知识经济、网络经济等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新的科技密集型经济形态,使信息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导性或支配性资源。信息与材料、能源共同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要素。随着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结合发展,信息迅速成为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日益走向社会化、产业化,并成为主导现代社会的支柱产业。这种变化不仅迅速改变着人类社会的各种活动和社会运行机制,而且还贯穿于各种社会职业活动之中,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 一、信息技术与信息革命 信息技术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信息产生、传递、处理的技术,具体包括信息的产生、收集、交换、存储、传输、显示、识别、提取、控制、加工和利用等方面的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和控制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是微电子技术。简单地讲,微电子技术就是一门使电子器件或电子设备微型化的技术。其基本构成是集成电路和微处理器,其特点是精细或超精细的“微”加工技术。如智能手机就是微电子技术的一个结晶。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呈现出如下的特点或趋势: (1)数字化。各种文字的、图形的、图像的、声音的信息被进行二进制编码,即数字化。它是一切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 (2)小型化。各种移动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智能手机等不断更新换代,功能不断提高,体积越来越小,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必备工具。 (3)网络化。从局域网到广域网,从有线网到无线网,从传感器网到物联网,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普及应用,使网络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现代社会的工作生活与网络密不可分。 (4)智能化。从人们常见的手写输入、搜索引擎等软件,到指纹识别器、机器人等硬件,再到复杂的智能交通管理等应用系统,用智能技术开发的软件、硬件和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实现业务活动的高效化和自动化,提高了人们信息处理和管理的效率。

小型露天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及审查大纲

小型露天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及 审查大纲 小型露天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 一、概述 (一)矿山名称、隶属关系及矿山位置。 1、矿山名称、隶属关系。 2、开发方案编制任务的来源、目的。 简述编制任务来源。简述编制目的:新建矿山为办理采矿许可证及开采监管提供依据;生产矿山因扩层扩界、扩大生产规模、资源整合、采矿系统发生较大变化、采矿方法发生变更、增加或变更开采矿种,或有其它原因需要变更矿山建设方案,为延续、变更采矿证及开采监管提供依据。 3、矿山位置、交通、地理概况;插图:交通位置图或交通位置示意图。 4、矿山建设外部条件及开发现状。如:为正在生产或恢复开采的矿山,资源整合矿山,应说明矿山的现状、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5、建设(承办)单位概况及企业性质。 (二)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有关国家法律、法规、规程、规范、技术标准等文件名称;列出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文件名称,

如:有相应勘查资格的地勘单位按现行规范和规定编制的矿产资源储量报告、矿石加工利用实验报告、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及备案证明、划定矿区范围批复、设计委托书等资料文件。对正在生产或恢复开采的矿山,资源整合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如采场开采现状平面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与预测 (一)该矿产在本地区及周边需求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本地区及周边地区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二)产品价格分析 1、本地区及周边地区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一)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二)该设计矿山的资源概况 1、矿区地质、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3、矿山资源储量情况。 4、对资源储量报告的评述。 四、主要建设方案的确定

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 利用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摘要:地方课程资源只有经过开发,才能转化为可利用的社会教育资源。开发目的在于利用,在于使课程资源转化为地方课程,为学生个性发展服务。为此必须明确地方课程资源的类型、开发原则、开发和利用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地方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思路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颁发的经国务院批准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都明确指出,要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地方课程是指为了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的需要,由地方根据国家管理政策和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需要而开发设置、补充完善和改编,并由地方管理的课程。这类课程的含义可以扩大到包含当地的校本课程,并包括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配套开发、编制的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参等。”各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及各中小学都毫不例外地要涉及到建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问题。而这些课程的建设,首先面临一个先决条件──课程资源的开发问题。要想使课程资源在地方课程建设中发挥最大的支撑作用,必须明确地方课程资源的种类及其开发原则、开发和利用的基本思路。 一、地方课程资源的种类 课程资源通常指为保证教育正常进行而使用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总和,教育的历史经验或有关教育信息资料。地方课程资源具有广泛

性、丰富性、综合性、差异性(因地域、文化传统、学校的差异而可开发的课程资源的差异)、多质性(同一资源对于不同课程有不同的用途和价值)等特征,因此可从多层面、多角度,把它分为多种类型。根据我国目前中小学课程三级管理的实际,有的把教育资源分为三个层面:国家课程的教育资源,地方课程的教育资源,校本课程的教育资源;有的根据来源、性质、物理特性和呈现方式、存在方式来分。我们主要是对地方课程层面的资源分类。因为地方课程资源丰富,既有校内的也有校外的,既有看得见的也有看不见的,同时指导力量来自多方面,因此地方课程资源主要是从支持学生发展的内容线索、支持课程资源的范围、存在的特有方式、支持课程的指导力量等来划分。 1.从支持学生发展的内容线索来分。 所有课程都应从发展学生方面着手,地方课程更不例外。综合实践活动(含研究性学习)主要从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等线索来组织内容,实践已证明,这对学生的发展是行之有效的,所以各地在实验开发地方课程资源时,都把这一课程内容线索的做法迁移到地方课程当中去,把地方课程资源分为学生与自然方面,学生与社会方面,学生与自我方面。如自然方面有本地动植物、地形地貌、环保、气候、季节、自然景观等。在社会课程资源方面,“为了保存和展示人类文明成果的公共设施如图书馆、展览馆等无疑是重要的课程资源;道路的线条美、雕塑的造型美、音乐的节奏美等均可成为陶冶学生情操的课程资源;人类活动的交往如政治活动、经济活动、司法活动、军事活动、外交活动、科技活动等也可以成为课程资源;影响人类社会的生产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与开发

政府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考点总结: [总论]本课程考试试题题型包括单选(20小题)、多选(10小题)、填空(10小题)、名词解释(5小题)、简答(5小题)及论述题(2小题),它们分别占分20分、10分、10分、15分、25分及20 21搜索引擎:实际上是专用的WWW服务器,它利用自动搜索软件沿着WWW超链,搜索整个WWW上的主 页,然后为这些主页的每个文字建立索引并送回集中管理的索引数据库。 22涵盖率:假定对某一特定用户的检索请求,系统中存在一个与其相关的文档集合R,实施检索后,必然得到一个实际的命中结果集合A。 23超文本检索:是把有关的信息或资源通过超链接联系起来,检索时可以借助超链接实现相关信息的阅读。 24政府信息门户:即为公众、企业和其他社会单位提供的统一服务入口,通过该入口可以快捷地接入所有相关政府 部门的业务应用系统,使合适的人,在合适的时间内,获得合适的服务。 25信息资源本体开发:即信息资源的内容开发,主要是对信息本体的生产、创造、识别、搜集、整理、排序、组织、检索、加工、重组、总结和评论等活动。 26信息系统:又称信息传递交流系统,是将信息从信息源传递给有关用户的职能系统。 十八影响Internet信息检索的因素有哪些? 1信息资源质量对信息检索的影响。2检索软件对信息资源的影响。3用户水平对信息资源的影响。 十九简述分布检索模式的机理? 1由检索代理将检索任务提交非网络上的多个主。. 2各主机检索程序,分别独立检索并将检索结果返回给检索代理。 3检索代理程序整理检索结果后显示给用户。 二十简述知识服务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1知识服务平台(1)知识元库(2)教材专著库 2知识仓库3产业化协同运作 二十一简述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原则 1经济和社会发展想结合的原则。2普通服务原则。3促进市场竞争原则。4高度共享原则。5政府示范先行原则。6逐步发展原则。

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

第三章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 3.1资源开发方案 新疆具备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沿阿勒泰山、天山一带拥有丰富的石英硅资源,仅在准噶尔地区探明的储量就达 1.2亿吨。光伏产业链中所需的辅助原料,如液氯、烧碱、石油、碳化硅砂等资源新疆都能提供;新疆水平表面太阳能年辐射总量在5300~6700兆焦耳/平方米·年之间,年峰值日照时数在1600~2200小时之间;拥有广阔的荒漠土地资源,有利于建设大型太阳能电站;具有向西开放的区位优势,有利于建设面向中西亚的光伏产业基地等。 3.2资源利用方案 太阳能能量巨大,地球每年接收的太阳能相当于目前地球上每年燃烧的固、液、气体的2000倍左右,40分钟通过阳光抵达地球的能量相当于全球一年消耗的总能量。所以,可以说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供人类永续利用。 从目前各种发电方式的碳排放来看,不计算其上游环节,煤电、石油发电、天然气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碳排放是依序递减的,其中太阳能光伏发电最低,接近零排放,并且在发电过程中没有废渣、废水、废气排出,没有噪音,不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不会污染环境。 3.3资源节约措施 太阳能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资源。具有充分的清洁

性;绝对的安全性; 相对的广泛性;确实的长寿命和免维护性;资源的充足性等特点。目前在全球资源紧缺以及日趋紧张的环保问题压力下,太阳能已成为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并且技术方面相对较为成熟。 我国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开发利用的潜力非常大。我国太阳能发电产业的应用空间也非常广阔,可以应用于并网发电、与建材结合、解决边远地区用电困难问题等。 第四章节能方案分析 4.1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4.1.1计原则和依据 4.1.1.1设计原则 (1)、贯彻“安全可靠、先进适用,符合国情”的电力建设方针。本工程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及降低能源消耗和满足环保的要求,以经济实用、系统简单、最少设备、安设全可靠、高效环保、以人为本为原则; (2)、通过经济技术比较,尽量采用成熟的技术及合理的工艺系统,优化设备选型和配置,满足合理适用的要求。尽量做到技术方案可靠实用,内容新颖,材料节约,结构简单; (3)、运用先进、成熟、可靠的设计技术手段,优化布置。使设备布置紧凑,建筑体积小,维护使用方便,施工周期短,工程造价低; (4)、严格控制电站用地指标、节约土地资源; (5)、电站水耗、污染物排放、定员、发电成本等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尽可能达到先进水平; (6)、贯彻节约用水的原则,积极采取节水措施,一水多用; (7)、提高电站综合自动化水平,实现全场监控和信息系统网络化,提高电

浅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几点策略

浅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几点策略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是铁西区育才小学的品德与生活教师崔秋丽。今天能够坐在这里和大家共同交流在教育教学中的感悟与思考,让我感到莫大的荣幸。我真诚的希望各位老师能够和我共同交流,对于我的观点提出批评和指 正。下面我就 “浅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几点策略”方面和大家共同交流。 大家都知道,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课堂教学不应只局限于教室里、操场上;学校、社区、家庭都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场地,课程资源是丰富的,由此可见教师必须要树立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具备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 那么什么是课程资源呢我觉得它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资源,一方面是精神资源。物质资源包括教材、教具、图书馆、少年宫、公园、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有形的物质资源,精神资源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家长的支持态度和能力等无形的精神资源。如何充分挖掘这些课程资源并使其得以合理利用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立足校园,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内部的课程资源 第一,充分合理使用教材。 1、巧妙地运用书中的图例。 打开《品德与生活》教材,可爱的卡通画、亲切的生活照、简洁的提示语,既富有童心、童真、童趣,又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和生活逻辑,令人耳

目一新。教材形式看似很浅,设计意图却大有深意。利用好教材就绝不能停留在“看图说话”、“泛泛而谈”的水平上。 例如辽海版教材第一册导入单元《我长大了》,书的图例呈现了一条主线一条副线。主线通过五幅图,包括孩子从出生—百日—学步—上幼儿园—上小学的人物成长过程,副线通过小鸟长大的过程辅助儿童认识到我长大了这样一个课题。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这样几幅图要上40发钟的课有些让人不知所措,这时就需要我们“巧妙地运用书中的图例”,不能只是看图说话,要用图去引发儿童对自己生活的真实回忆,激发儿童对真实问题的反思、探究。我在上这节课时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我利用声音导入,分别出示婴儿哭、问老师好这样的声音,引出书上所展示的几幅成长图片,再请同学们观察书上的小鸟图让学生通过展示小鸟成长的过程,体会自己成长的过程,充分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我根据书中图片的提示分别加入了“寻找自己成长的足迹”“回忆在幼儿园的生活”“物品展示”三个环节,通过一系列的回顾和对比使学生再一次感受到成长的变化,身体上、思想上、知识经验上等等,让他们在体会到成长的快乐的同时更快的愿意接受学校的生活,适应学校的生活。这个活动设计就是利用教材图例入手,引发学生在比较、体验、回忆中感受自己的成长、变化,从而让他们体会到成长的快乐进而更快的适应学校生活! 由此可见,利用好书中的图例,就需要教师根据图中的提示,挖掘学生的生活实际,拓展教学内容。使教材由“死”的图例变成“活”的生活。 2、大胆删选、合理替换、适时补充。

如何有效利用文本教育资源

如何有效利用文本教育资源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资源,是教与学的重要依据。为了提升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必须首先通过研究和分析、理解和掌握新教材的编写意图。 1、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所谓教学内容的广度。是指知识的范围或知识的量,从信息论的角度说就是一节课传输给学生的信息量。一节课的信息量过大,知识点过多,学生难以接受,而一节课的信息量过小,知识点过少,则浪费时间,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当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有几个知识点时,往往需要明确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以免在教学时抓不住主要的内容,而在次要的或者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上多花时间,或者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影响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而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所谓难点,就是多数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这种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内容,通常称之为教材的难点。教学难点要根据教材的广度和深度、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心理特征来确定。难点有时和重点是一致的。 教材中有些内容对掌握某一部分知识或解决某一类问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些内容就是教材的关键。作为教材的关键,它在攻克难点、突出重点过程中往往具有突破口的功能。一旦处理好教材的关键,与其相关的教学内容就能够迎刃而解。 3、合理安排教学的顺序。教学中往往还要根据教材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做更细致的安排。有时一部分知识可能有不同的教学顺序:这时教师就要考虑哪种顺序更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哪种顺序更能够节省教学时间,哪种顺序教学效果更好。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知识的表现一般是叙述性的、静态的,大都同教师直接采用课本上条件完备、结论明确的封闭的例题、习题作为学习材料。现代教学理论告诉我们,学生要把静态的知识内容结构转化为自己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必须有一个积极主动、有效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所以教师在知识的表现上,应由静态封闭变为师生共同探究,在动态中生成。 4、深入挖掘教材中隐含的教育资源。 教学时,教师应利用教材提供的丰富鲜活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对于课本中的例题和习题,能够根据教学的需要,实

信息资源管理答案

《信息资源管理》自学考试复习思考题 参考解答 第1章信息资源管理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B 4、B 5、A 6、C 7、C 8、A 9、D 10、A 11、D 12、D 13、A 14、C 15、D 16、B 17、A 18、B 19、C 20、C 21、C 22、A 23、C 24、B 25、A 26、B 27、D 28、B 29、A 30、A 31、B 32、C 33、A 34、A 二、多项选择题 1、ACD 2、ABCD 3、ACD 4、ABCD 5、ABCD 6、ABCE 7、ABCDE 三、名词解释 1、资源:个人或组织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进行某项活动,必须具备且经过努力获取的物质、非物质的条件,称为资源。 2、信息: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状态的内容描述。 3、信息资源:信息资源包括了信息及其载体,同时反映了信息采集、传输、加工、存储与利用的能力和发展潜力。 4、信息化:指人们信息活动的规模不断增长以至在国民经济中占主

导地位的过程。 5、产业结构: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具有的产业类型及各类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关系。 6、知识经济:直接依据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的经济。 7、企业信息主管:从企业全局和整体出发,直接领导与主持全企业的信息资源管理工作的高层领导人。 8、信息产业:通过电子手段进行信息生产、加工、积累、流通和销售等一系列活动,以及生产这些活动所必须的装臵的一种新型产业。 四、判断分析题 1、信息产业指的是硬件制造业。 答:错误。信息产业除了包含硬件制造业外,还包括电气通信产业和信息处理产业。 2、技术是信息化三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 答:错误。信息化三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 3、事件出现的概率越大,相应的消息所含的信息量也越大。 答:错误。事件出现的概率越大,则相应的消息所含的信息量也越小。 4、信息就是数据。 答:错误。数据是指对客观事物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符号,信息是经过加工后并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的数据。 五、简答题 1、什么是广义的信息资源?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 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如为改扩建矿山,应说明矿山现状、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外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外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外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3、设计利用矿产资源储量。 4、对地质勘探报告的评述。 四、主要建设方案的确定 ㈠开采方案 1、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可能的建设规模(两个以上方案比较); ──推荐规模方案的简要论证; ──可供选择的产品方案; ──推荐产品方案简要论证。 2、确定开采储量: ──采矿权人在登记管理机关划定的矿区范围内,根据矿床赋存条件、勘探程度,

并考虑产品方案及建设规模的要求,结合矿石品位变化,对开采品位进行技术、经济论证,确定开采矿体的最低品位,在此基础上,圈定矿体,并确定开采对象。有共、伴生矿产的,必须体现综合开采、综合利用的原则。 3、矿床的开采方式 ──根据矿体赋存情况及开采技术条件等因素,对矿床的开采方式进行分析研究。对于采用露天开采或地下开采优势不明显的矿床,应进行开采方式的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最佳方案。当采用露天和地下联合开采时,应确定二者的合理分布界线及阐明其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互相关系。 4开拓运输方案及厂址选择 ──根据地形、矿床赋存条件、备选厂址工程地质条件及环保要求,对各种可供比较选择的开拓运输系统及厂址配套方案,进行技术经济论证,提出推荐方案。 ㈡防治水方案 当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有迳流大量渗漏时,需采取地下和地表的防治水措施,以确保安全生产,应进行全面防治水方案的综合比较,并提出推荐方案。 五、矿床开采 ㈠露天开采 1、露天开采境界:阐明圈定露天开采境界的原则、方法及所采用的经济合理剥采比; 2、确定露天采场最终边坡要素; 3、工作面阶段回采率; 4、圈定露天开采境界,应进行不同境界方案比较,确定最优境界。 ㈡地下开采 1、确定矿区开采总顺序并阐明首采地段选择的原则和依据。 2、推荐的生产能力及能力验证。 3、利用远景储量扩大生产能力或延长矿山生产年限的可能性。 4、开采崩落范围的确定。 5、简述开拓技术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对采矿方法选择的影响。 6、采矿方法选择和比较,论证推荐采矿方法对资源充分利用的合理性。 7、矿块的结构参数及矿井、采矿、矿块(工作面)的采矿回采率。 六、选矿及尾矿设施 ㈠选矿方案 1、选矿试验研究及评价。 ──选矿试验研究主要成果,并对其作出技术经济评价,指出存在问题及今后工作意见; ──大、中型矿山应进行工业或半工业实验结果,应有加工评价试验结论; 2、根据选矿试验研究结果及评价资料提出推荐的选矿方案。 3、对难选矿种,根据已掌握的技术确定是否需建中间试验厂。并提出拟建规划、工艺流程和主要设备选择。

课程资源开发

(一)课程资源幵发的出发点 1 ?从学生的现状出发开发课程资源 一是要对学生的各方面的素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看看这些学生的素质到底达到了多高的水平,实际上是对学生接受和理解课程资源能力的一种把握。不同学校乃至不同班级学生的水平都是不一样的。国家级示范初中,省实验小学和一般初中、普通小学的学生素质是不一样的,在开发课程资源时,必须对此进行考虑,这不仅影响到课程资源的内容选择?还直接关系到开发的深度和广度。比如?同样是关于当地风土人情资源的开发,对于生源条件好的学校来说,可以在选择的量上和深度上超过一般的学校,让学生有一个比较深入的研究,甚至可以上升到文化层面进行思考;一般的学校可能更多地作一些通识性的介绍,让学生对家乡风貌有所了解?能热爱自己的家乡即可。 二是要对学生的兴趣以及各种他们喜爱的活动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发课程资源。从学生的兴趣着眼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是学生自己的课程资源,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最适合他们的,他们量愿意参与进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扳性。所以,在开发课程资源时,我们要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待周围的一切。教师的视角和学生的视角是不一样的,我们要努力寻找学生的兴趣所在,力求选择出来的课程资源应该是“儿童化”、 “学生化”的课程资潭。这样,学生才感到亲切.才能更好地融入进去。千万不能是“教师化”、“成人化”的课程资潭,因为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是提供给学生自我构建的,而不是简单地把教师眼中的课程资源倒进学生的脑袋里。 2 ?从师资的条件出发开发课程资源 师资条件是开发课程的基本要素,并直接制约对课程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 从学校现有的师资情况出发,看看教师具有什么样的素质,他们在哪些方面有专长、特长,开发课程资源时教师们才能游刃有余?这是一种非常实际而有效的开发课程资源的做法。比如,在扛苏南部地区的一所普通初中里,体育组里有两位老师,这两位老师在体育理论与实践方面都有一定的造诣,而且最主要的是他们的投入精神,他们每天清早就起床,风雨无阻,从市区赶到位于郊区的学校,和学生一起锻炼身体,这个学校的学生从不用突击训练,就可以在全市的体育比赛和中考中稳居头名,参加学校足球队、篮球队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像体育一样出众。该校充分利用这样的教师资源积极进行各种体育类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学生们踊跃报名,形成了一种充满活力的校园氛围,同时也为其它课程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一、概述 (一)项目名称、隶属关系及矿山位置。 1、项目名称、隶属关系。 2、项目位置、交通、地理概况;插图:交通位置图或交通位置示意图。 3、项目建设外部条件及开发现状。如:为正在生产的扩层扩界或资源整合矿山,应说明矿山的现状、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4、建设(承办)单位概况及企业性质。 (二)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实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对改、矿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与预测 (一)该矿产在国外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外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二)产品价格分析 1、国外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一)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二)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3、矿山资源储量情况。 4、对地质勘探报告的评述。 四、主要建设方案的确定 (一)开采方案 1、开采围、可利用资源储量和采出资源储量确定 根据地质报告提交并经国土资源部门评审备案的地质资源量和国土资源部门批准划定的矿区围,确定可利用的矿体,同时说明不可利用矿体及其不可利用原因。最终确定可作为设计的地质资源量和可以采出的地质资源量。对有共生和伴生的矿产,必须体现综合开采和综合利用的原则。 2、建设规模、产品方案 (1)可能达到的建设规模。 (2)推荐规模方案的简要论证(两个以上方案比较;确定的生产规模大于等于对不同矿种规定的最小生产规模)。

信息资源管理整理资料

第一章 1.材料、能源、信息是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要素。P15 2.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信息产生、传递、处理的技术,具体包括有关信息的产生、收集、交换、存储、传输、显示、识别、提取、控制、加工和利用等方面的技术。P16 3.现代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和控制技术。P16 4.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的特点:小型化、网络化、智能化、系统化P16 5.3C革命:计算机(Computer)、通信(Communication)和自动控制(Control) P16 6.3A革命:工厂自动化(FA)、办公自动化(OA)、家庭自动化(HA) 7.因为信息技术发展而导致的社会变革称为信息革命 8.信息革命具有技术科学化、群体化、智能化、高新性等特征。 9.“高”特征:高驱动、高增值、高智力、高战略、高风险、高时效。 10.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行动计划(NII,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agenda for action) 11.信息化特指一个具体组织实体应用信息技术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效率的过程与活动。P19 12.信息化的特点:非物质性、超时空性、可扩展性。P20 13.信息资源管理(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简称IRM)是以管理科学、信息科学与技术、数学等为基础,研究和探索人类信息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科学方法,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P20 14.信息的性质:普遍的和无限的、信息依附于媒体且可以独立与原事物、信息可以共享、信息可以变换、信息可以传递但不增值、信息是动态且有时效的、信息具体而可以被感知和处理的P26 15.信息的功能:信息是生存与发展的必要资源、信息是知识和智能的源泉。P30 16.信息的生命周期:信息收集、组织、存储、检索、传输、加工和利用P31 17.资源是指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中一种可以用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并且具有一定量积累的客观存在形式。P32 18.资源的内在属性:需求性、稀缺性和可选择性。P32 19.狭义信息资源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的有用信息的集合。P34 20.广义信息资源包括信息及其生产者、信息技术的集合,包括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的有用信息的集合,为某种目的而生产有用信息的信息生产者集合,加工、处理、和传递有用信息的信息技术集合。P34 21.信息资源的特征:不可分性、积累性或非消耗性、认知相对性、不同一性、驾驭性。P34 22.狭义的信息资源管理以信息为管理对象,研究信息采集、存储、检索、加工、分析、传递和共享等环节中的技术方法及其管理问题,以便提高信息过程的效率,以最佳的方式满足人们的需求。 23.广义信息资源管理是有效地确定、获取、综合和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以满足当前和未来的信息需求的过程,即对信息内容及其支持工具的管理,是对信息资源实施规划、组织、预算、决算、审计和评估的过程P36。 24.信息资源管理(IRM):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对信息及其生产者和支持工具进行规划、组织、开发、利用和控制的过程,其目的是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为社会服务。P36 25.促进信息资源管理产生的主要因素有:信息爆炸、三个应用学科的发展,信息资源地位提高。P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