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绥中(153)大明辽东悲歌31 前屯卫中后所惨遭屠城

老家绥中(153)大明辽东悲歌31 前屯卫中后所惨遭屠城
老家绥中(153)大明辽东悲歌31 前屯卫中后所惨遭屠城

老家绥中(153)大明辽东悲歌31 前屯卫、中后所惨遭屠城

大凌河之战后,明军更加困难,洪承畴、祖大寿降清,松、锦、塔、杏四城皆失,山海关外,大明在辽东仅剩宁远、前屯、中后所、中前所四城。吴三桂独守宁远孤城。松山之战,不战而逃,但是,面对辽东危险的形势,让崇祯不得不让步:“三桂失地,也应斩首,但姑念其守宁远有功,可与李辅明、白广恩、唐通等贬秩,充为事官。《明史·曹变蛟传》。不久,吴三桂不仅没有被杀还被升为提督,负责辽东军务。吴三桂重返宁远,收拾殘卒,招募兵勇,没多久又组织起了万余兵士,加上其他各地军队辽东又有了两万五千多明军,崇祯又发给他努金二十万、户部拨银三十万,调天津漕粮给宁远,一时间宁远局势逐渐稳定下来。夺得锦州、松山后的皇太极又开始惦记上宁远,于是就给吴三桂写了一封劝降信,没有得到回应,又让投降大清的吴三桂亲朋好友也写信劝降,一时间他的舅舅祖大寿、哥哥吴三凤、姨夫裴国珍及其他好友等等接二连三写信给吴三桂,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吴三桂投降大清,可都如石沉大海,没有回应。如何争取吴三桂?祖大寿献了一个“绝后计”:“先取中后所,收吴总兵家属,吴襄必为心动,吴三桂亦自然而扰乱,迫使其他城池不战而降。”《清太宗实录》吴三桂是个孝子,当年其父被围阵中,吴三桂亲自杀入敌人阵中救出父亲吴襄,最后脸上落下

了疤,她也因此“孝闻九边”,这一招够毒辣的!可惜,此时皇太极因宸妃之死,身体立刻变得虚弱,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日,皇太极猝死于盛京后宫,年52岁。这条绝后计就只好由摄政王多尔衮和济尔哈朗来组织实施。崇德八年(1643年)九月十一日,郑亲王济尔哈朗、多罗武英郡王阿济格统帅大军,自沈阳出发,携带红衣大炮和各种火器直奔宁远而来。在宁远留下部分兵马,安下大营,虚张声势。大队的精锐部队直奔中后所而来!《清史稿》济尔哈朗传中关于攻取中后所得这场战斗记录很简略:“八年,世祖即位,命与睿亲王多尔衮同辅政。九月,攻宁远,拔中后所,并取中前所。”实际上这是一场异常惨烈的战斗:“癸亥往征宁远,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多罗武英郡王阿济格、自军中奏报九月二十三日、大军抵中后所二十四日薄暮移军城北,填平壕堑。以云梯、挨牌、及红衣炮急攻之。至二十五日城颓。敌不能支。遂奔溃。我军随拔其城。擒斩游击吴良弼、都司王国安等二十余员,及马步兵四千五百人,俘四千余人。获驼、马、牛、羊、金银等物无算。又分兵往略前屯卫、中前所等处。俘四百余人。兼获驼马、牛羊、枪炮等物。”清军自绥中城北填平护城河,驾云梯,用大炮轰塌城墙,斩杀守城将领,抢夺牛马钱财。杀掉明军四千五百多人,俘虏了四千人。“ ○庚午。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多罗武英郡王阿济格、自军中奏报。九月二十八日、大兵自宁远卫进发。次日、抵

前屯卫。周视战垒。立营栅。是夕、运挨牌云梯、红衣炮于城西自亥刻发炮攻之。十月初一日午刻拔其城斩明总兵李赋明、袁尚仁、及副将参将等三十余员兵四千余级。俘获二千余人。驼马火炮等物无算。”在攻下中后所之后,清军前往前屯卫,同样的战术,前屯守军再被斩杀四千,被俘二千人。第三站是前所城,前所守将总兵黄色闻听连失两城,不战而逃,明军又被俘虏千余人。“护军统领阿济格尼堪布善率将士至中前所。明总兵黄色、闻前屯卫陷弃城而遁。官兵追袭黄色败走。遂拔中前所俘获千余人。并驼马火器诸物。”此战,明朝丢失了前屯卫三座城池,损失了一万五千余人,城中所储的军需物资,全被清军收入囊中。三城失陷,从锦州至山海关四百里间如今只剩下宁远,孤零零的宁远城,就象飘摇在惊涛骇浪中的一片叶子,朝不保夕。前屯卫是山海关外第一卫。中前所是关外第一所,和中后所一起都是前屯卫下辖的千户所,是明末辽东重要的军事支撑点,屯有重兵,袁崇焕、赵率教、满桂等明末重要将领都曾在此驻防过,此时大明朝的军力已如强弩之末,这些忠实的守军苦苦支撑,在彪悍的满族大军的铁蹄下惨遭蹂躏。明史、清史对发生在绥中这三座城里的这场惨烈的战斗一笔带过,所述极简,倒是事后经过的朝鲜使者对此有较详细记述:据《沈阳日记》记载:癸未年(崇祯十六年)十一月初四日,八王阿济格及右真王济尔哈朗等攻陷中后所等四城,二十五日还沈。“两王之军,

或四五,或六七,或八九,各自做伴而归。而人马饥疲,悄悄无兴,亦无人畜财货输运之物。……则此与前日击鼓时夸张之说,大不相同”。朝鲜译官前往探问的结果是:“则中后所、前屯卫两城,将陷之际,城中公私家舍,一齐放火,勿论男女,各自烧死,资粮器械,亦皆烧尽。……沙河卫段,收入于宁远卫中,中前所段,收入于山海关,举皆空城清野之故。欲进欲留,军无见粮,且孔、耿两将,以前锋伤损其军兵,有倍于清人,以此速还,以为修养进取之计。”[麟坪大君《次子由前屯怀古》此地无噍类,当时仗节谁?偷生女子是,避死男儿为。日暮孤魂泣,天寒远客悲。可怜忠义士,猿鹤竟何之。“前屯卫总兵李鸣凤、前屯卫副总兵罗文耀、宁远总兵王定宸,以上三人俱籍贯未详,同时拒守殉节死”至乾隆年间,前屯卫仍“居民亦绝少”。[朝鲜]俞彦述:《燕京杂识》,《燕行录全集》卷39,第306页。中后所的情况则有不同。顺治十三年八月,李渲谢恩一行经过中后所城门,东为润和,西为说泽,“城是陷没处,故其残夷无异松杏,人民则盛居”,看来已经出现不少移民。雍正七年,在朝鲜使臣的眼里,中后所“城颇残缺,周围人家亚于宁远,而多在于城外市肆,亦富焉”[53]。可见,战后移民另辟新城,逐渐发展新的社会。乾隆二年,李喆辅所见中后所“铺廛甚盛,小帽子全是此处所出”[54]。此后,中后所以帽子的专业制作和销售而闻名,出口到朝鲜的帽子就出自此地。乾隆十年,赵观彬《中后所口

占》王事驱驰不恤躯,东关一路近燕都。神州望绝真天子,弱国羞深上大夫。万历洪恩于古有,八陵佳气在今无。吾邦消息龙湾隔,回首遥空塞月歌。载李鸣凤总兵守前屯卫城陷刎颈死罗文耀副总兵守前屯卫城与鸣凤刎颈死这次战斗,大清出动了精兵,一批在后期屡立战功的清将参与了这次屠杀行为。1、爱新觉罗·阿济格(1605年8月28日—1651年

11月28日),和硕英亲王,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二子,多

尔衮之胞兄,母为大妃阿巴亥。皇太极时期参加过攻打明朝边境以及朝鲜的作战;清军入关时作为清军前锋随多尔衮入关,顺治元年(1644年)封和硕英亲王。地位仅次于四大

贝勒。又以靖远大将军自边外入陕西、四川,屡败李自成,杀死刘宗敏,俘获宋献策。顺治五年(1648年)又以平西

大将军督师征讨姜镶在大同的叛乱。顺治五年(1648年),要求封叔王,被摄政王多尔衮拒绝。多尔衮死后,企图摄政,被削爵幽禁赐死。阿济格能征善战,是清朝初期有名的将领。但他却是一个缺少智慧,性格粗暴的人。2、佟图赖(1606-165)和瓜尔佳·图赖(1)佟图赖(1606-1658),初名佟盛年,本属汉军镶黄旗,因功封一等公,领汉军正蓝旗旗主。佟养真之子,康熙皇帝的外祖父。卒于顺治十五年,赐祭葬,赠少保,仍兼太子太保,谥勤襄。八年,从郑亲王济尔哈朗收前屯卫、中后所二城,加半个前程。(2)瓜尔佳·图赖(1600-1646年)清初将领,满洲正黄旗人。八年,从伐明,拔中后所、

前屯卫,进三等昂邦章京1644年率军在一片石击败农民军唐通部,随后在山海关再败农民军于望都部,遂入关。授三等公。从多铎镇压李自成起义军,攻陷潼关,南下破扬州,助攻南京。追杀明福王朱由崧至芜湖,杀黄得功,俘福王,灭弘光政权。授本旗固山额真,封一等公。1646年从博洛进兵浙闽,败明鲁王,俘明唐王朱聿钊。不久病死在金华。后追谥昭勋公,配享太庙。父亲,费英东,瓜尔佳氏,大清国开国五大臣,天聪六年,皇太极追封费英东为直义公,配享太庙。顺治十六年,又追封他世爵位三等公。康熙九年,圣祖亲自为他撰写碑文,立碑纪勋。雍正九年追加封号信勇公。乾隆四十三年,晋费英东世爵一等公,子孙世袭罔替。

3、王国光以牛录额真兼户部理事官,袭职。擢正红旗汉军梅勒额真,兼户部参政。八年,从郑亲王济尔哈朗伐明,克前屯卫、中后所二城,进二等甲喇章京。顺治十三年二月,授两广总督,谕奖其才品,赐蟒服、鞍马,加太子太保。十五年,以疾解任。十八年,圣祖即位,授镇海将军,帅师镇潮州。康熙三年,与平南王尚可喜会师讨碣石叛将苏利,康熙九年,卒,谥襄壮。

4、孙得功在明为广宁巡抚王化贞中军游击,化贞倚得功为心膂。太祖围西平堡,刘渠等赴援,令得功从。以从克前屯卫、中后所及顺治间讨姜瓖有功,并遇恩诏,进三等精奇尼哈番。卒。乾隆初,定封一等男。得功次子思克,自有传。

5、巴颜天聪八年袭父爵,例改三等

昂邦章京。八年九月,从郑亲王济尔哈朗等征宁远,拔中后所、前屯卫。(顺治)八年,叙平姜瓖功,复遇恩诏,进一等伯。九年,卒。乾隆间,定封号曰昭信。四十年正月,命以其族改隶镶黄旗。6、光辉光远弟。明武举。与其兄光先从光远来降。天聪七年,授光先二等参将,光辉游击。八年,以从克中后所、前屯卫二城,进一等甲喇章京。以兵部尚书、右副都御史总督直隶、山东、河南三行省。十一年,甄别诸督抚,加太子少保,以老病乞休。十二年七月,卒,谥忠靖。

7、金玉和辽东人。仕明为开原千总。八年,从郑亲王济尔哈朗伐明宁远,与王国光同克前屯卫、中后所二城。既入关,迁梅勒额真。从军河南,署怀庆总兵官。时李自成窜陕西,馀党掠河南,犯济源县城,玉和帅师往援,至则城已陷,夜半遇贼,力战,中流矢,没於阵。河南巡抚罗绣锦疏报得玉和遗骸於柏乡西,请赐恤,进二等梅勒章京。乾隆初,定封二等男。8、金砺辽东人。明武进士,为镇武堡都司。初降,授甲喇额真,予世职三等副将。六年,擢固山额真。迭克松山、塔山、前屯卫、中后所,授世职三等甲喇章京。十一年,授陕西四川总督。十三年,引年乞休,加太子太保致仕。康熙元年,卒。9、李率泰(1608年-1666年)字寿畴、叔达,本名延龄(努尔哈赤赐名率泰),辽东铁岭人,隶属汉军正蓝旗,李永芳次子,清朝将领。顺治十三年(1656年),李率泰加封太子太保,调任闽浙总督。熙五年(1667年),

李率泰卒于任上,时年五十九岁。康熙帝优诏褒恤,追赠兵部尚书,恢复世职,赐谥号忠襄。10、张存仁(?-1652年)辽阳(今辽宁辽阳)人,汉军镶蓝旗,清初名将。张存仁原是明朝副将,后随祖大寿降清。崇德年间,张存仁担任都察院承政。他忠于职守,数次弹劾六部官员,后改任都察院右参政,曾致信招降吴三桂,升任汉军梅勒额真。清军入关后,张存仁从征山西、河南、江南,后任闽浙总督,建议开科取士,屡破南明军,升任兵部尚书、直隶三省总督,镇压榆园军起义,进封一等精奇尼哈番兼拖沙喇哈番。顺治九年(1652年),张存仁病逝,赠太子太保,谥忠勤。11、佟岱汉军正蓝旗人,先世居佟佳,清初将领。父佟三,归太祖,任梅勒额真。佟岱与兄养量同授牛录额真。养量顺治初官至宣大总督,驻阳和,有惠於民。八年,从克前屯卫、中后所,予世职牛录章京。”旋令摄湖广总督。三年,还京,授兵部侍郎。十一年,代清泰为浙江福建总督。疏请申海禁,断接济,片帆不得出海,违者罪至死。12、董鄂·鄂硕(?—1657年)满洲正白旗人,现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伊丹镇人,清初将领,董鄂妃之父。跟随清太祖和清太宗进攻明朝,清军入关的时候追击李自成。顺治十四年(1657年),其女董鄂氏册封皇贵妃,鄂硕进三等伯。同年逝世,赠三等侯,谥刚毅。13、祖可法(?-1657)明末清初将领,是祖大寿的养子,入《贰臣传》。崇祯四年(1632)在大凌河之

战中,作为人质被扣留在清军大营。崇德七年(1642)六月,成立汉军八旗,祖可法授汉军正黄旗副都统。次年,随郑亲王济尔哈朗攻克中后所、前屯卫,论功封一云骑尉。顺治二年(1645),被进封为左都督,充任镇守湖广的总兵,进驻武昌。顺治三年(1646)因为病重被解任,回到京师,晋爵三等子。顺治十三年(1657年)逝世,追谥顺僖。14、雍贵爱新觉罗氏,隶正白旗。八年九月,随郑亲王济尔哈朗征宁远,抵中后所,偕护军参领额尔碧冲入敌阵,拔其城。十月,进攻前屯卫,以第五人登,中炮殁。大兵继进,遂克之。

15、吴拜(1596年—1665年)瓜尔佳氏,清朝初期将领。十六岁开始跟随清太祖伐明,太宗即位后,列十六大臣,佐镶白旗。跟随清太宗皇太极出征过朝鲜,击败过李自成,屡创战绩。康熙四年(1665年)四月,吴拜逝世,享年七十岁,谥果壮。16、吴守进(?—1648)汉军正红旗人,初籍辽阳,清初将领。太祖时来归,从征伐有劳,授世职游击。天聪五年,授户部承政。八年,考满,进世职一等甲喇章京。八年,从攻宁远,取中后所、前屯卫。顺治元年,从入关,复授世职二等甲喇章京。从固山额真叶臣徇山西,克太原。复从豫亲王破李自成,下江南,败明师,克扬州、江阴,复进破嘉兴。叙功,进一等。四年,授定西将军,驻汉中。五年,卒。17、杨名高生卒年不详,汉军镶黄旗人,初籍辽东,清初将领。太宗时,率其族百馀人来归,授牛录额真,兼任

兵部理事官。崇德间,屡从征伐,克塔山、杏山,击败明总督范志完,取前屯卫、中后所,皆在行。18、董廷柏初任骁骑尉。崇德五年,从征明,同参领孙有光败松山步兵、杏山骑兵、闾洪山守兵。明兵夜犯填堑,手发红衣砲击卻。随攻塔山及前屯卫、中后所等城,均以红衣砲克之,绩称最。顺治二年,从豫亲王多铎南征,破流贼,定河南,克扬州、嘉兴等处,俱在事有功。时明鲁王硃以海据绍兴,大兵营钱塘江上。明督师大学士张国维以兵九千人乘夜劫营,廷柏从都统吴守进败之。后从郑亲王济尔哈朗征湖广,明总督何腾蛟招流贼,连营拒敌。从副都统金维城率兵至马河,力战,殁於阵。19、赵国祚(1608—1687)汉军镶红旗人,清朝将领。初授牛录额真,屯田义州。从征黑龙江。取前屯卫、中后所。顺治初,从征江南,克扬州、嘉兴、江阴,皆有功。世职自半个前程累进二等阿达哈哈番。历官自甲喇额真累迁镶白旗汉军固山额真。十三年,加平南将军,驻师温州。十五年,授浙江总督。。郑成功犯温州,国祚督兵击却之,得舟九十馀。成功又犯宁波,副都统夏景梅、总兵常进功等督兵击却之,奏捷。国祚督浙江四年,颇尽心民事。岁饥,米值昂,发帑平粜,并移檄邻省毋遏粜,民以是德之。十八年,调山东,复调山西。20、李国翰?-1658)汉军镶蓝旗人,清初将领。其先居清河。袭世职三等男。事太宗,授侍卫,赐号“墨尔根”。顺治十年以军功晋封三等懋烈侯。崇德三年,

授刑部理事官。五年,从攻锦州,克吕洪山台。七年,攻下塔山、杏山,擢镶蓝旗汉军固山额真。八年,从克前屯卫、中后所。世职累进三等昂邦章京。赠太子太保,谥敏壮,侯爵袭三次,循例改袭三等伯。21、张大猷辽宁汉军正白旗人,清朝入主中原前,在辽宁战争中,弃明降清。因熟练当时的重武器红衣大炮,在围占锦州、松山、塔山、杏山等要地时,用大炮迅速攻击战胜明军,升为一等阿达哈哈番(汉名轻车都尉),爵三品。六年,从郑亲王济尔哈朗围锦州,明骑兵自松山至,谋夺炮,大猷击却之。复与固山额真刘之源等攻克塔山、杏山及附近诸台。论功,进二等甲喇章京。七年,迁兵部参政。十月,从贝勒阿巴泰伐明,筑桥浑河济师,击破明总督范阿衡军。八年,从攻宁远,取中后所、前屯卫,进世职一等。22、刘之源汉军镶黄旗人。天聪九年,授甲喇额真。崇德五年,从上伐明,攻锦州,距城东五里发砲隳其台。复列砲城北击晾马台,殪明兵。寻代马光远为正黄、镶黄二旗汉军固山额真。六年,从睿亲王多尔衮围松山,发砲隳台四,获明将王希贤、崔定国、杨重镇等,又斩裨将三。七年,从郑亲王济尔哈朗围塔山,列砲城西,毁其垣二十馀丈,歼城兵,隳杏山城北台,又击毁其垣,城兵惧,乃出降,授世职二等甲喇章京。分设汉军八旗,之源仍领镶黄旗。八年,从郑亲王攻克中后所,斩明将吴良弼、王国安等;进攻前屯卫,发砲隳其城:进世职一等。23、刘仲锦汉军正蓝旗

人,初籍辽阳东宁卫。崇德五年,以牛录额真从睿亲王多尔衮等伐明,围锦州,骑兵千馀出迎战,仲锦击破之,追薄城下始还。复击败松山、杏山、吕洪山口敌兵。七年,从郑亲王济尔哈朗等攻塔山,发砲击城圮,仲锦率所部兵先登,克之。进攻杏山,复发砲击城,毁其垣,城人遂降。叙功,予世职半个前程。八年,从巴牙喇纛章京阿尔津、哈宁阿等伐黑龙江虎尔哈部,克博和哩、诺尔噶勒、都里三屯,降大小噶勒达苏、绰库禅、能吉勒四屯。赐貂皮、白金。复从攻宁远,取中后所、前屯卫。进世职甲喇章京。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全诗赏析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全诗赏析 出自汉代诗人佚名的《悲歌》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思念故乡,郁郁累累。 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赏析 这首古辞收在《乐府集·杂曲歌辞》中,写游子思乡不得归的悲哀。“悲歌可以当泣”,诗一开头,劈头劈脑拦腰斩断许多内容,不难理解,这位悲歌者在此之前不知哭泣过多少回了,由于太伤心,以至最后以放声悲歌代替哭泣,他为何这样悲哀? “远望可以当归”,原来是一位游子,他远离故乡,无法还乡,只好以望乡来代替还乡了。真的“远望可以当归”吗?只是聊以解忧,无可奈何罢了。这两句把许许多多人的生活体验作了典型的艺术概括,是最能引起读者共鸣的,所以成为千古名句。 “思念故乡,郁郁累累”,这是承接“远望”写远望所见,见到了故乡吗?没有。郁郁,是写草木郁郁葱葱。累累是写山岗累累。“岭树重遮千里目”,茫茫的草木,重重的山岗遮住了望眼,故乡何在?亲人何在? “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这两句是写思乡而未还乡的原因。家里已经没有亲人了,哪里还有家?无家可归。即便是有家可归,也回不去,因为“欲渡河无船”。所谓“欲渡河无船”,不仅仅是指眼前无船可渡,而是说自己处处受阻,前途坎坷,走投无路的意思。张衡在《四愁诗》中说:“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我所思兮在桂林,欲往从之湘水深”,“我所思兮在汉阳,欲往从之陇坂长”,“我所思兮在雁门,欲往从之雪纷纷”。连结用东西南北四个比喻来象征自己有志难伸,忧伤失意。李白在《行路难》中说“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以行路难象征人生道路的艰难。“欲渡河无船”也应作如是观,是这位游子悲惨命运的形象写照。这正是他思乡、望乡的根本原因。这样写,就比《艳歌行》要沉痛得多了。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他的思乡之情,他的痛苦遭遇,很想向人诉说,但有许多难言之隐,不敢乱说,只好闷在心中,万分痛苦,就像车轮在肠子里转动一般,阵阵绞痛。 这首诗和《古歌·秋风萧萧愁杀人》在思想内容上相似。最后两句均是“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但《古歌》是触景生情,而这首诗,既不写景,也不叙事,它以肺腑之言,真挚的感情痛苦的体验而动人心弦。可以说,抒情诗的意境,并不在于写景和叙事,只要感情真挚感人能引起共鸣,那么诗的意境就在不同的读者的脑海中幻化为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了。(傅如一) 以下内容为繁体版出自漢代詩人佚名的《悲歌》 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 思念故鄉,鬱鬱累累。 欲歸傢無人,欲渡河無船。 心思不能言,腸中車輪轉。 賞析

辽宁地方史

浅谈三国时期公孙氏政权对辽宁地区的历史功绩 摘要:在各股势力逐鹿中原的动乱时期,公孙氏政权利用辽东地区有利的地理位置盘踞在此。在其统治期间,采取打击豪强,设置州郡,开拓领地,招抚流民,招徕贤士等一系列政策,不仅有利的保卫了辽东地区的社会稳定,还有利的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且在海上交通和民族关系方面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可见,公孙氏政权在东北地区发展,尤其是辽宁地区发展的历史上留下重要的一页,有着卓越的历史贡献和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关键字:公孙氏政权,设置州郡,民族政策,招贤纳士,海上交通 东汉末年,中原动荡,战乱频发,统一的封建王朝被各地兴起的封建割据势力所替代,公孙氏政权也是当时兴起的封建割据势力之一。从公元一八九年至二三八年,即公孙度割据辽东,历经三世四主,共统治辽东50余年。尤其是在公孙度、公孙康父子统治时期,利用辽东有利的地理环境偏居一隅,佣兵独立,不参与中原混战,保境安民,安抚四周少数民族,并实行一系列有利于辽东发展的政治经济政策,对辽宁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打击豪强,稳定政权 东汉以来,地方豪强的势力日益膨胀。势力强大的世家大族勾结官府,横行乡里,兼并土地,持强凌弱,此状况已成为当时历史背景下的一大时弊。辽东地区豪强也是如此,官府不敢追究。中平六年,公孙度出任辽东太守。由于他出身玄莬小吏,不被辽东地区豪强所重视,公孙度为加强在该地区的统治,对豪强大族严加惩治。首先,“先时,属国公孙昭守襄平令,召度子康为伍长。度到官,收昭,笞杀于襄平市。郡中名豪大姓田韶等宿遇无恩,皆以法诸,所夷灭百余家,郡中震栗。”[1]自世家豪强被灭门百余家后,剩余郡中的豪强大族都人人自危,均因惧怕公孙度的强硬手段而纷纷屈服。另外,有豪强因不满公孙度的统治,或恐惧遭到公孙度的迫害,而逃往他处,但一经发现,立即遭到公孙度的派兵追捕和严厉的惩治,“故河内太守李敏,郡中知名,恶度所为,恐为所害,乃将家属入于海。度大怒,掘其父冢,剖棺焚尸,诛其宗族。”[2] 在世家豪强势力已经成为阻碍政权发展这一历史时弊中,公孙度采取这一系列政策,不但有力的打击了与公孙氏政权相抗衡的敌对势力,巩固了公孙氏政权在辽东的统治,还有效的遏制豪世家强的势力,间接整治官吏,为政权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社会基础。

明代都司卫所与地方史研究综述

内容提要:明代相当一部分卫所具有“实土”性质,这是学界把卫所的研究与地方史地结合起来考察的前提,通过对地方卫所沿革、组织形式、职能和它对于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影响的研究来认识地方社会,在明代卫所的研究中一直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明代沿边、沿海都司卫所相比内地而言具有更加鲜明的地理特征,它们的沿革演变直接反映出明代的边防建设、民族政策,甚至国家综合实力的升降。在内地,都司卫所虽然与州县相错,然而它们分别属于相对独立的两个管理系统,各个卫所都有自己的土地和人口,对于研究明代制度、社会经济乃至清前期地方管理体制改革以及州县赋役制度等都有重要的意义,卫所的因素在明清地方史的研究中也应给予充分的重视。 关键词:都司卫所地方史研究综述 学界很早就注意到明代卫所治土辖民的特征,并依据其田土分布特点将之区分为“实土卫所”和“非实土卫所”[1]。在此基础上,顾诚先生提出明代疆土是由两大行政和军事系统管理的观点[2]。而周振鹤先生、郭红等人则先后提出、发展和完善了“军管型政区”的概念[3]。以上看法的提出无不基于明代都司卫所在边疆地区尤其是东北、西北以及西南地区不仅承担着边防职能,而且在这种组织方式下管理地方,具有某些行政区划的特征。也正是因为明代都司卫所的这种地理特征,使得它在明代乃至清代地方史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即试图从地方史的角度对相关卫所及其变迁的研究作一次初步的爬梳。兹以辽东、西北、西南、沿海、内地为序分别叙述之。 一、东北卫所与地方史研究 辽东地区最先受到学界的关注。对于都司卫所沿革的研究,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次形成一个热潮,体现在学界对辽东问题的关注上,这与当时的政治形势与学术态势有关。“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地区的形势成为全国上下关注的焦点,而明清嬗替,满洲兴起的历史在此前的十九世纪末期二十世纪初期已经融入当时的民族主义背景,这些历史和现实的因素激起了学界对东北史地研究的热情。还有,以孟森等人为代表的学者对东北史地和满洲开国史的研究也为这一时期继续研究东北史地积淀了深厚的学术资源。这样,人们对明代卫所研究的视域最早聚焦在东北地区也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了。早期研究辽东地区卫所的主要都集中在卫所以及都司的沿革考释上。张维华的《明辽东“卫”、“都卫”、“都司”建制年代考略》(《禹贡》1934年4月,1卷4期)和《明代辽东卫所建制考略》(《禹贡》1934年6月,1卷7期)、李晋华《明代辽东卫所归附及卫所都司建制沿革》(《禹贡》1934年9月,2卷2期)、日本学者鸟居龙藏《努尔干都司考》(《燕京学报》1947年12月第3期)是较早的专篇论文。 建国以来研究辽东地区的都司卫所的研究不但深化,一方面继续考据卫所的基本沿革情况,另一方面更加侧重于卫所制度的综合研究。同时,注意民族关系,注意把明、女真、朝鲜三边的关系联合起来考察,把制度史与社会史研究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研究。继续从沿革地理的角度研究辽东地区的卫所,如杨旸《明代亦儿古里卫的设置和管辖》(《社会科学战线》1978年 1期),杨旸、吕昆《明政府对乌苏里江流域及东海滨地区的卫所设置和管辖》(《社会科学辑刊》1979年第1期),陈福林、杨旸《明朝对葛林卫的管辖》(《吉林大学学报》1979年第3期),徐建竹《明代建州卫新考》(《中国史研究》1982年第4期)和《论建州左卫的建立与变迁》(《社会科学辑刊》1983年第1期),杨旸、傅朗云《明代松花江流域卫所设置考略》(《求是学刊》(《黑龙江大学学报》1983年1期),李鸿彬《简论三万卫》(《社会科学战线》1990年第1期)等。徐桂荣、刘正堃《明代辽东都司诸卫辖所考》(《辽宁大学学报》1992年第1期)一文考证出辽东军卫未必辖制5个所,推翻了明代一卫辖五所的一般说法。张世尊《明初辽东二十五卫建置考释》(《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第1期、第2期)对辽东二十五卫的建置作了详细地考证。研究辽东地区军屯、军户等与卫所制度相关的论著逐渐

《辛弃疾的悲歌人生》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辛弃疾的悲歌人生 南宋绍兴十年(1140),辛弃疾出生于山东济南。辛弃疾虽然出生在金人占领的地区,但他自幼接受祖父辛赞爱国思想的熏陶,始终把南宋视为自己的祖国。辛弃疾幼时不但诵习经典,撰写诗文,而且熟读兵书,苦练武艺。辛弃疾绝非宋代文坛上常见的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而是一位肤硕体壮、颊红眼青、目光有棱的壮士。 绍兴末年,河北、山东一带的汉族人民苦于金人的残暴统治,大大小小的抗金起义风起云涌,烽烟遍地,其中以济南耿京率领的义军规模最大。二十二岁的辛弃疾被耿京任命为掌书记。不久,辛弃疾力劝耿京归附南宋朝廷。次年正月,辛弃疾奉命到达建康(今江苏南京)觐见宋高宗,完成使命后即返回山东。没想到才到半途,便知悉耿京已被叛徒张安国杀害,麾下义军也已溃散大半。在此紧要关头,辛弃疾亲率骑兵五十人,深入金境六百里,直奔济州,乘其不备直入五万人的敌营,生擒张安国系于马上,然后星夜兼程,渡过淮河、长江,直抵临安(今浙江杭州),献俘于朝廷而戮之。这段战斗生活给辛弃疾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正如《鹧鸪天》中所云:“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箓,汉箭朝飞金仆姑。” 南归之后,辛弃疾被任命为江阴军签判。不久,宋高宗内禅,孝宗即位。孝宗素有恢复之志,登基后即任命主战派张浚为枢密使。辛弃疾前往建康求见张浚,面陈伐金之计。隆兴二年(1164),辛弃疾改任广德军通判。次年,他不顾官职低微,越职上书,向孝宗上呈《美芹十论》。辛弃疾的“十论”,就体现了他对敌我双方实际形势的深刻理解,从而提出深谋远虑且切实可行的战略方针。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南宋的求和路线之不可行:“秦桧之和,反以滋逆亮之狂。彼利则战,倦则和,诡谲狙诈,我实何有?”还鼓励孝宗效法扫平突厥以雪国耻的唐太宗:“惟陛下留乙夜之神,沈先物之几,志在必行,无惑群议,庶乎‘雪耻酬百王,除凶报千古’之烈无逊于唐太宗。” 乾道三年(1167),辛弃疾升任建康府通判。又过了三年,辛弃疾任满回临安,授司农寺主薄。不久,他作《九议》上呈宰相虞允文。《九议》也是长篇奏议,它不但对《十论》中的意见作了更深入细致的解说,还补充了关于练兵、造舰、用间等具体的战术。更重要的是,

语文二年级上口语交际与习作专项训练题

语文二年级上口语交际与习作专项训练题 口语交际与写作训练 一、口语交际。 1.第一单元主题是:亲近大自然。 本单元口语交际的主题是“暑假见闻” 暑假结束了,暑假里你去过哪?遇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快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必须是自己亲耳所闻、亲眼所见哦!比一比看谁讲的最引人入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单元主题是:天真烂漫的儿童生活 本单元口语交际的主题是:“买”和“卖” 班级决定开展“跳蚤街”活动,大家把家里闲置的书籍、玩具、学习用品等,可以拿到“跳蚤街”市场来进行交换或买卖。我们在“跳蚤街”既可以体验当“顾客”又可以体验当“售货员”。多有趣啊!大家快来说一说,如果你来做售货员或小顾客。你会怎样做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第三单元主题是:人与自然。 本单元口语交际的主题是:“该不该养鸟”。

清代的辽东地区曾遍布皇庄

清代的辽东地区曾遍布皇庄 □本报记者/王敏娜 为派出150人挖人参,盛京内务佐领给总管内务府上呈文 核心提示 在清代,皇庄是皇室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充满神秘。盛京皇庄又因建立早、规模大、经营管理完善、存在时间长,成为众多皇庄中的重要代表。 清朝灭亡后,皇庄渐渐消失,盛京皇庄也逐渐被人们遗忘。近年来,我省相关专家在对满文档案的翻译整理时,发现了不少关于盛京皇庄的记载,结合清代的官书和史籍,专家们逐渐摸清了皇庄的来龙去脉。 为皇帝东巡提供后勤保障 皇庄是指专门服务于皇室的庄园,是皇帝的私产。清朝时期,盛京、京畿等地都设有皇庄。皇庄的数量始终处于变化中,各个时期皇庄的规模大小也不相同。 5月25日,辽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原所长关嘉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些皇庄没有具体的名字,后人根据其性质不同泛称其为皇庄。 因其所处区域不同,这些皇庄有一个笼统的称呼,比如盛京周边的皇庄,统称为盛京皇庄。关嘉禄告诉记者,盛京周边的皇庄有很多,按照出产的物品分为不同的类别,具体有粮庄、棉庄、盐庄、果园、牧群、打牲、山场、瓜菜园、豆草秸庄等。仅在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就有92个盛京粮庄。现在,这些庄园的具体位置已无从查证。 按照现在的行政区划,盛京皇庄几乎遍布整个辽宁省。西起葫芦岛绥中,东至丹东凤城,各地都设有盛京皇庄。 “因为是皇帝私产,土地、丁口、产品等都归皇帝占有和支配。”关嘉禄说,不管哪一种庄园,每年都要向皇家缴纳一定额数的赋税,主要是实物和银两。

相比之下,盛京皇庄承担的任务比一般的皇庄更重一些。每年除了缴纳赋税外,还要承担皇帝东巡时的费用。清朝曾有四位皇帝东巡,他们沿途的吃食由盛京皇庄供应,尤其是康熙的前两次东巡,食物主要依靠沿途的盛京皇庄供应。 例如,在康熙第二次东巡时,所需费用一律由盛京所属23个大粮庄及59个棉、靛、盐庄供应。 “皇庄作为皇室开支的主要来源,其收入一般不与国家财政发生关系,但皇帝有时也将之用于国事,如救灾、军费等。”关嘉禄说,“康熙镇压三藩叛乱时,就曾从盛京皇庄抽调了庄丁和粮食,以扩充兵力和补充军用物资。” 盛京皇家围场狩猎图 所有事务都需向北京总管内务府汇报 皇庄虽是皇帝的私产,但由于皇帝政务繁忙,无暇管理具体事宜,因此自上而下设立了一套严密的管理体系。皇庄的事务都是由在北京的总管内务府来打理。不过,盛京皇庄因设立时间较早,却有些不同。 清史学家、沈阳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佟悦说,清初时,盛京没有设立内务府,当时盛京皇庄分隶镶黄、正黄、正白三旗,由盛京三旗佐领管理,也称为盛京上三旗包衣佐领。在乾隆十七年(1752年),盛京内务府才设立,用以统理盛京地区皇室及宫廷事务,包括皇庄事务。 然而,无论是之前的盛京上三旗包衣佐领还是后来的盛京内务府,其职能虽说与北京总管内务府相近,但地位要比北京总管内务府低。盛京内务府对于皇庄内的许多事务都无权处理,事无巨细,都要呈报给北京总管内务府,其中一些事情甚至还得由皇帝钦定裁决。 在辽宁省档案馆,记者翻阅《盛京皇庄档案史料选编》时发现,盛京内务府不仅要把所产物品的核销之类的重大事情向总管内务府请示,就连派去京城送布匹人员的吃饭住宿等琐事也要呈文请示。 康熙十六年(1677年),总管内务府机构调整之后,所有皇庄的管理逐渐完善,不同种类的皇庄分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比如:粮庄归会计司主管,果园归掌仪司主管,打牲归都虞司主管,棉庄、盐庄、靛庄等归广储司主管。 常年及时缴纳额赋的庄头可封官

一曲人生苦短的悲歌——流淌在《涉江采芙蓉》里的生命意识

一曲人生苦短的悲歌——流淌在《涉江采芙蓉》里的生命意 识-中学语文论文 一曲人生苦短的悲歌——流淌在《涉江采芙蓉》里的生命意识 牟晓津 人教版必修二《涉江采芙蓉》选自萧统所编的《古诗十九首》,全诗共40个字,文简义丰,韵味无穷。要解读一首诗歌,不得不了解诗人生平及背景,以探本溯源,知人论世。而《古诗十九首》作者大多已不可考。但《古诗十九首》上承《诗经》《楚辞》,下启魏晋南北朝诗歌,普遍性地反映出东汉末年一批文人的思想状态。一个乱世在诗歌中若隐若现,我们似乎可以想见,东汉桓帝、灵帝期间,卖官鬻爵、外戚宦官交替把握朝政,那些中下层文士们,空有才学,求宦无门。选举征辟的制度,让知识分子背井离乡,抛妻别子,可仕途之路早已经被严严地封死了,他们处于极端的苦闷彷徨中。 而这又是一批对生命有着深刻思考、对人生充满无限憧憬的文人,在“大道不存,大厦将倾”的黑暗年代,他们苦闷、彷徨、无奈、纠结,挣扎于功名,畏惧于灾祸。他们知道,人生需要进取,不能碌碌无为;他们也知道,前途一片渺茫,生死不可预料。时代的黑暗使他们恐惧,而潜藏的自我意识使他们觉醒,一场对于生命的思考化作一句句追问和感叹。马丁·海德格尔有一句深刻隽永的名言:“哪里有贫乏,哪里就有诗性”。因为“文学往往是弱者的事业。……文学创作是弱者燃烧自己的生命。在这燃烧中,世界终于听见了弱者的声音,看到了弱者美丽的心光。”(周介人语) 把《涉江采芙蓉》放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中,男女之间的思恋就有了一层悲情的味道。“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两句动作感十

分强烈的诗句,传达出一种刻骨铭心的相思,一边是低眉采莲,心系远方的思妇,一边是回头怅望,归期未卜的游子,一个“思远道”,一个“望旧乡”,诠释了爱情中的一种共有心理——“你在哪里,我就朝着哪个方向想你”!这与《红楼梦》中宝黛二人“一个在潇湘馆迎风洒泪,一个在怡红院对月长吁”的意境多么相似!又与今人表达思念的诗句多么吻合:我是一匹在外奔走的野马/是你的青丝作鞭么/多想把窗外的圆月/摘给你做梳妆的铜镜/叹息它来了又去/总也拴不在窗口…… 有相思也就罢了,反正古往今来叙写相思的诗句比比皆是。而偏偏,诗歌又以“涉江采芙蓉”为起笔,而以“忧伤以终老”作结。涉江采芙蓉的总该是年轻人吧,梁元帝《采莲赋》里描写采莲盛况,“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益鸟首徐回,兼传羽杯;櫂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而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除,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无不引发人们对青葱岁月的怀念与追忆。然而,当年荡着小舟,穿梭于莲叶之间的少女,经过一番刻骨铭心的思恋之后,最终也未等得心上人归来,只能感叹“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多少个日夜的等待,多少个春秋的守候,当年莲花一般的女子,也终逃不过似水流年的侵蚀,如今已花容凋谢,垂垂老矣。 可是,乱世里,谁管你红颜坐老,谁管你相思憔悴?草木一秋,美人的青春也只是一瞬,没有爱人欣赏的女子,衰老更为迅速。“我是一株为你而开的芙蓉,盛开的美丽和欢悦只因为有你的注目,如果,等到花落叶枯,你才到来,那么,我葳蕤的枝叶,娇艳的盛放,还有什么意义?”离居终老的生活,是孤独、寂寞、冷清的,该和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的生活有些类似吧。可能最能给人自我安慰的就是“你永远记得

小学一年级语文《火车的故事》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小学一年级语文《火车的故事》原文、知识点及 练习题 【原文】 小明和爸爸去郊游。他们看到一列火车飞驰而过。 这么长的火车车厢,一节连着一节,靠什么带动呢?小明感到很奇怪。爸爸鼓励他自己弄明白。 小明查了好几本书。原来,一节一节的车厢是由机车带动的。最早的机车是蒸汽机车。后来,人们把内燃机装到火车上,制成了内燃机车。再后来,又发明了电力火车、磁悬浮火车。这样的火车速度快,污染小,真称得上是“绿色环保型”火车了。 爸爸告诉小明,我国的火车不断提速。现在从北京到上海,可以夕发朝至。 听爸爸讲,我国正在修建世界上海拔的铁路──青藏铁路。等铁路修成了,火车就可以开到“世界屋脊”上了。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 这天晚上,小明梦见自己成了一名火车司机,驾着新型的高速火车,在祖国的大地上飞驰。 【知识点】 字:燃、驾、架、嗡、缠 词:飞驰、车厢、奇怪、鼓励、磁悬浮、青藏、轰隆、耐心、分道扬镳、腾空 重点句子: 1、小明查了好几本书。原来,一节一节的车厢是由机车带动的。最早的机车是蒸汽机车。后来,人们把内燃机装到火车上,制成了内燃机车。 2、爸爸告诉小明,我国的火车不断提速。现在从北京到上海,可以夕发朝至。 3、听爸爸讲,我国正在修建世界上海拔的铁路──青藏铁路。等铁路修成了,火车就可以开到“世界屋脊”上了。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 4、这天晚上,小明梦见自己成了一名火车司机,驾着新型的高速火车,在祖国的大地上飞驰。 5、一列火车在铁轨上行驶,轰隆轰隆非常神气,自以为跑得最快最快,把谁也不放

在眼里。它抬头看见一架飞机,“嗡嗡嗡”直叫,飞进云里,把火车甩得老远老远。火车见了十分生气,它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低头对铁轨发了一通脾气:“老兄,全怪你缠住我的手脚,限制了我的速度。” 6、火车一听更加火了,板着面孔说道:“到了这个地步,你还吹什么牛皮,咱们分道扬镳吧!”说着它开足马力,离开铁轨,正当它想腾空上天飞翔,没想到一个筋斗栽下地,跌得粉身碎骨! míngzi、fāmíng、wánchéng 二、选择正确的读音。 修(xiūxuī)查(cáchá)新(xīnxīng) 晚(wǎnwǎng)名(mínmíng)成(chénchéng)

东三省区域划分

黑龙江省的地形,大致是西北部,北部和东南部高,东北部、西南部低。西北部为北东——南西走向的大兴安岭山地;北部为北西——南东走向的小兴安岭山地;东部为北东——南西走向的张广才岭、老爷岭、完达山。兴安山地与东部山地的山前为台地。东北部为三江平原(包括兴凯湖平原),西部是松嫩平原。 北部山区: 大兴安岭地区,黑河市 中部山地: 依春市 东北平原地区: 鹤岗市,佳木斯市 东南丘陵山区: 双鸭山市,七台河市,鸡西市,牡丹江市 西南平原地区: 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大庆市,绥化地区 吉林省的自然地理环境呈东南部高,西北部低,中西部是广阔的平原。管辖二个副省级城市,一个是少数民族自治州即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另一个是省会长春和吉林、四平、通化、白山、辽源、白城、松原7个地级市。 东南山地区域: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白山市、通化市 中部平原丘陵地区:长春市、吉林市(丘陵居多)、四平市、辽源市(平原居多) 西(西北)部平原地区:白城市、松原市 辽宁省从地区的格局上可分为辽东(丹东、本溪)辽中(沈阳及其周边)辽南(大连地区及周边)辽北(铁岭地区)辽西(朝阳、阜新、葫芦岛、锦州)。辽东地区以山地为主,雨量充足;辽南相对积温比较高;辽北及沈阳周边以平原为主;辽西气候比较干燥,以丘陵为主。 按地形地貌区域划分为: 辽东山地地区:本溪市、辽阳市、抚顺市、丹东市 辽南平原:大连市、鞍山市(平原居多有丘陵)、营口市、盘锦市(辽河以东部分)辽西丘陵地区:锦州市、朝阳市、阜新市、葫芦岛市、盘锦市(辽河以西部分) 辽北平原地区:沈阳市、铁岭市 按地图方位划分 辽东:丹东、本溪、抚顺、辽阳 辽南:大连、鞍山、营口、盘锦 辽西:锦州、朝阳、葫芦岛 辽北:沈阳、铁岭、阜新

老家绥中(153)大明辽东悲歌31 前屯卫中后所惨遭屠城

老家绥中(153)大明辽东悲歌31 前屯卫、中后所惨遭屠城 大凌河之战后,明军更加困难,洪承畴、祖大寿降清,松、锦、塔、杏四城皆失,山海关外,大明在辽东仅剩宁远、前屯、中后所、中前所四城。吴三桂独守宁远孤城。松山之战,不战而逃,但是,面对辽东危险的形势,让崇祯不得不让步:“三桂失地,也应斩首,但姑念其守宁远有功,可与李辅明、白广恩、唐通等贬秩,充为事官。《明史·曹变蛟传》。不久,吴三桂不仅没有被杀还被升为提督,负责辽东军务。吴三桂重返宁远,收拾殘卒,招募兵勇,没多久又组织起了万余兵士,加上其他各地军队辽东又有了两万五千多明军,崇祯又发给他努金二十万、户部拨银三十万,调天津漕粮给宁远,一时间宁远局势逐渐稳定下来。夺得锦州、松山后的皇太极又开始惦记上宁远,于是就给吴三桂写了一封劝降信,没有得到回应,又让投降大清的吴三桂亲朋好友也写信劝降,一时间他的舅舅祖大寿、哥哥吴三凤、姨夫裴国珍及其他好友等等接二连三写信给吴三桂,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吴三桂投降大清,可都如石沉大海,没有回应。如何争取吴三桂?祖大寿献了一个“绝后计”:“先取中后所,收吴总兵家属,吴襄必为心动,吴三桂亦自然而扰乱,迫使其他城池不战而降。”《清太宗实录》吴三桂是个孝子,当年其父被围阵中,吴三桂亲自杀入敌人阵中救出父亲吴襄,最后脸上落下

了疤,她也因此“孝闻九边”,这一招够毒辣的!可惜,此时皇太极因宸妃之死,身体立刻变得虚弱,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日,皇太极猝死于盛京后宫,年52岁。这条绝后计就只好由摄政王多尔衮和济尔哈朗来组织实施。崇德八年(1643年)九月十一日,郑亲王济尔哈朗、多罗武英郡王阿济格统帅大军,自沈阳出发,携带红衣大炮和各种火器直奔宁远而来。在宁远留下部分兵马,安下大营,虚张声势。大队的精锐部队直奔中后所而来!《清史稿》济尔哈朗传中关于攻取中后所得这场战斗记录很简略:“八年,世祖即位,命与睿亲王多尔衮同辅政。九月,攻宁远,拔中后所,并取中前所。”实际上这是一场异常惨烈的战斗:“癸亥往征宁远,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多罗武英郡王阿济格、自军中奏报九月二十三日、大军抵中后所二十四日薄暮移军城北,填平壕堑。以云梯、挨牌、及红衣炮急攻之。至二十五日城颓。敌不能支。遂奔溃。我军随拔其城。擒斩游击吴良弼、都司王国安等二十余员,及马步兵四千五百人,俘四千余人。获驼、马、牛、羊、金银等物无算。又分兵往略前屯卫、中前所等处。俘四百余人。兼获驼马、牛羊、枪炮等物。”清军自绥中城北填平护城河,驾云梯,用大炮轰塌城墙,斩杀守城将领,抢夺牛马钱财。杀掉明军四千五百多人,俘虏了四千人。“ ○庚午。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多罗武英郡王阿济格、自军中奏报。九月二十八日、大兵自宁远卫进发。次日、抵

明朝九大边镇

明朝九大边镇 明初, 元顺帝北逃后屯于“ 盖里,’开平, 北平城即过去的元大都成为元军必欲夺回的主要目标。当时, 明王朝虽然十分天下已得其七, 毕竟还没有混于一宇, 平元都是北控中原的重要步骤。元都始克时, “ 秦、晋未定, 滇、夏未平。” 虽然洪武元年十二月由于徐达抄袭太原, 迫使元将王保保逃窜甘肃, 粉碎了元主收复北平的最初计划, 但是元人并没有甘心自己的失败, 元主也一直以不能“ 收复失地” 为恨, 作歌日“ 失我大都兮, 冬无宁处, 失我上都兮, 夏无以谊署, 惟予狂惑兮, 招此大侮??”。当时, “ 忽答一军驻云州, 王保保一军驻沈尔塔, 纳哈出一军驻金山, 失喇罕一军驻西凉, 引弓之士, 不下百万众也, 归附之部落, 不下数千里也, 资装恺甲尚赖而用也。” 转引自王剑英《萧询故宫遗录考辨》, 载北京史研究第一集, 燕山出版社年版, 在这种情况下, 仅明太祖洪武二年二月和六月, 元垂相也速就曾两次进犯通州。为了坚决反击, 明军集中优势兵力一直打到上都, 将元顺帝逐至漠北, 但在是年七月, 元将孔兴、脱列伯又以重兵攻大同, 欲图恢复。虽然再次被明军挫败, 但北部边患都一直使明统治者优心忡忡, 不得安宁。以致后来不断有残元势力对明朝多次进犯, 使朱元璋除了赶杀之外, 不得不采取“ 但保障清野, 使来无所得” 皇明世法录》卷十四的办法, 来对付这些进犯。其中包括徙北平山后之民三万五十八百户散处各卫府的措施。在这种情况下, 为彻底消除北患, 廓清残元军事实力, 明统治者不断向漠北地区用兵, 开始采取“ 以攻为守” 的军事战略。但至洪武五年初, 明军大将徐达、李文忠进击漠北的军事行动失利明史· 徐达传》、《明史· 李文忠传, 直接导致明政府确立了攻守并重的方略。翌年, “ 从淮安侯华去龙言, 自永平、蓟州、密云迄西二千余里, 关隘百二十有九, 皆置戍守。” 《明史· 兵志洪武九年, 分兵戍守古北口、居庸关、喜峰口、松亭口等处峰垠达一百九十六处。十四年, “ 修永宁、界岭等三十二关。” 永平府志· 关隘这些初步的军事设施, 均是为了对付残元军队南犯的被动措施, 从军事上来看, 还完全谈不上完善。军事特点; 靖难之役(1399)之后, “ 凡天下要害之处, 专设官统兵镇守” 。大明会典· 兵志当时,“ 总镇一方者, 日镇守独守一路者, 日分守独守一城一堡者, 日守备。” 此时长城沿线“ 皆,峻垣深壕, 烽猴相接。隘口通车骑者, 百户守之通樵牧者甲士十人守之。” 《明史· 兵志即所谓“ 一一为乘障, 一一列戌守” 。《四镇三关志并造成“ 边军皆屯田, 且战且守” 轰辅人物考· 宋呐传的局面。永乐十三年, 因明成祖朱棣已定下迁都北京的决策, 而此地三面临塞, 故边防犹重。当时明朝的北部边防, 东起鸭绿江, 西抵嘉峪关, 绵亘万里, 为防备盘踞漠北地区的蒙古诸部南下侵扰, 威胁京师北京的安全, 明政府开始正式决定采取分地防御的办法。初设辽东、宣府、大同、延绥榆林四镇继设宁夏、甘肃、蓟州三镇又以山西镇巡统驭偏头三关, 陕西镇巡统驭固原, 亦称二镇。以上各军镇因其均设在长城沿边地区, 故被称为“ 九边” 见《明史》卷九十一明会要》卷六十三及明人魏焕撰《九边考》。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为明代北部边防最重要的九处军事重镇。各镇设置非常险要, 构筑十分坚固, 特别是长城饯上的

伤感唯美句子100条

伤感唯美句子100条 我穿过思念齐眉的年代,手指苍白。多情而悲伤的句子,是时光腰身的流年,像水一样蔓过四季。你仍像是没有归航的船!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伤感唯美句子100条,欢迎阅读! 1、站在时光的顶端,闭眼轻轻仰起头来,膜拜一段往事,或许已经逾越了千年。 2、擦掉千万的泪,找不回属于自己的曾经。 3、那悲歌总会在梦中惊醒,诉说一定哀伤过的往事,那看似满不在乎转过身的,是风干泪眼后萧瑟的影子。 4、我想起月圆之夜,我们走在皎洁的月光里,头上披着白云,你就随便的用你的长手臂挽着我的肩膀,说些无关紧要的话。你腿长步子大,可是我们竟然惊人的步调一致。你说过,我们搭调。就这样踏月而忘返。 5、你仿佛置身于山水之涧,苍苍水阔,你一声声温柔的轻唤,将忧伤打落,一地的微蓝。 6、蝴蝶为花醉,花却随风飞,花舞花落泪,花哭花瓣飞,花开为谁谢,花谢为谁悲。 7、世上只有骗子是真心的,因为只有他是真心骗你的。 8、有些东西虚假的,我们看不到。有些东西却是真实的,我们得不到。 9、不见面也有不见面的好,你永远是,我记忆中的样

子。 10、跌跌撞撞,这一条爱情路,我们看到的只有荒芜,辛辛苦苦跟随你的脚步,等待我们的不是幸福。 11、不是一辈子的人,就别说一辈子的话。 12、回忆是金煌煌的沙石,铺满我们所有走过的路,成为心中耀眼的一幕。心中写满的回忆是对生活的希望,对生活的热爱,还有我们最鲜明的曾经。曾经成为回忆,回忆带着我们在未来飞翔,一路颠簸,一路飞跃,最后在回忆中我们找到啊拉丁神灯。 13、我穿过思念齐眉的年代,手指苍白。多情而悲伤的句子,是时光腰身的流年,像水一样蔓过四季。你仍像是没有归航的船! 14、一年老一年,一日没一日,一秋又一秋,一辈催一辈一聚一离别,一喜一伤悲,一榻一身卧,一生一梦里寻一夥相识,他一会咱一会那一般相知,吹一会唱一会。 15、我为谁而来?茫茫人海,谁来安排,美丽的意外。 16、美貌往往只能给别人带来眼福,却不一定能给自己带来幸福。 17、原来太爱一个人,受伤的始终是自己。 18、许多事情,看得开是好;看不开,终归也要熬过去。别以为看不开就不会过去。

辽东山区主要森林类型生物多样性的研究

2003年第6期 辽宁林业科技 Journal of Liaoning Forestry Science&Technology 2003 l6辽东山区主要森林类型生物多样性的研究X 刘畅1,李长军2,高明楣3 (1.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辽宁沈阳110032;2.新宾县刚山林场,辽宁新宾113200;3.辽宁省林业 信息中心,辽宁沈阳110036) 摘要: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合,森林内生物多样性越大,物种越丰富,分布越均匀时,才可以说此生物群落具有稳定的组成结构,生物多样性对确定合理的林型结构是十分必要的。在5种森林类型中杂木林的生物多样性最好,杂木林中灌木层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最大,柞树林、红松林、落叶松林和油松林差异不大;草本层生物多样性指数以杂木林最大,红松林下草本植物分布均匀。阔叶林在郁闭度0.6~0.7,针叶林在0.7~0.8时各物种分布均匀,物种丰富度较大,乔、灌、草各层生长状况良好。 关键词:辽东山区;森林类型;生物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S718.5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1714(2003)06-0007-04 Bio-diversity of major forest types in mountainous areas in eastern Liaoning LI U Chang1,LI Chang-jun2,GAO Ming-mei3 (Liaoning Provincial Academy of Fores try Sciences,Shenyang110032,China;2.Xinbin County Gangshan Forestry Farm,Xinbin 113200,China;3.Liaoning Provincial Forestry Information Cen ter,Shenyang110036,China) Abstract:Bio-diversi ty is an ecological compounding en tity formed by livi ng things and its surroundings,and the sum total of all kinds of ecological processes concerned.T he bio-communities are of stable compositional structure when bio-diversity i n forest is great and species distribute abundantly and evenly.Bio-diversity is essential to determine the rational s tructure of forest types. Among5forest types,bio-diversity was well in mixed broadleaved forest,bio-diversity index(BDI)and evenness index(EI)in shrub layers were great,there were no difference remarkably among BDI of stands of oaks,Pinus kor a iensis,larch and Pinus tabae formis;BDI in herbal layers was great for mixed broadleaved forests,herbal plants di stributed evenly in Pinus kor a iensis stands.Species distributed evenly and Richness of species was great when the density closure of broadleaved s tands was0.6~0.7 and densi ty closure of needle-leaved stands was0.7~0.8,plants of arborous,shrub,and herbal layers grew well. Key words:moun tainous areas in eastern Liaoning,forest types,Bio-di versity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合,包括数以百万计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是群落生物组成结构的重要指标,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均匀度是与其密切相关的两个重要参数,只有森林内生物多样性越大,物种越丰富,分布越均匀时,才可以说此生物群落具有稳定的组成结构。辽宁省东部地区主要由龙岗山脉和千山山脉所构成,其天然林和人工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抗御和防止自然灾害、维持生态平衡及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辽宁省浑河、太子河、柴河、清河、苏子河等主要河流的发源地和集水区。因此研究辽东山区不同森林类型的生物多样性对确定合理的林型结构、发挥森林生态功能都是十分必要的。这里主要讨论5种森林类型及林下灌木层、 X收稿日期:2003-06-05;修回日期:2003-07-10

明代辽东八站与辽东边墙的性质研究

明代辽东八站与辽东边墙的性质研究 南义铉 摘要: 明初占领辽东之后,以辽东都司中心逐渐扩大势力范围。明朝在辽东都司之下设卫所,建立起卫所体制,并确保人口努力巩固内部稳定。到永乐年间,明皇亲征蒙古,招抚女真,设奴儿干都司等频频尝试对外扩张。但是未能将蒙古和女真地区收归为明朝的疆域。蒙古和女真反而势力扩大,威胁着明朝的边境。 明朝在女真地区设置的女真卫所随着奴儿干都司衰退,也不可能附属于明。辽东都司只占领着25卫地区,明朝通过修建辽东边墙国境线,以防御辽东,抵制蒙古与女真入侵。 相当于朝鲜与明的国境地带的辽东八站并未建辽东边墙,成为两国之间的国境中立地带,由于处于两国控制的空白地区,出现了各种越境问题。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明朝后期,当时因为辽东都司内部屯田的减少、马政瓦解,士兵叛乱及逃跑等难以解决的问题,结果辽东落入满洲族的手中。由此可见,明朝面临着内部矛盾与外部势力扩大的威胁,辽东都司的统治力量相当有限,明代的边境政策是以辽东都司为中心的防御体系。从上述史实可见,认为明代满洲地区是明朝疆域的中方观点存在着很多问题。 关键词: 辽东、辽东都司、辽东八站、辽东边墙、女真、奴儿干都司 Ⅰ. 序论 当前中华人民共和国(以下简称“中国”)对辽东(满洲)的历史相当关注。以有史以来辽东就与中原地区有着密切关联的假说为基础,将史前到近代的辽东历史编写入中国史。中国立足于“多民族统一国家论”,将古代的古朝鲜、高句丽、渤海、匈奴、辽、金、元、清等在北方兴起的政权或成立国家的北方王朝归属为中原的地方政权或中国的兄弟民族。由此可见,中国的历史认识将古代北方的历史歪曲为中国的地方政权甚至周边部的弱小势力,问题相当严重。 中国将北方的历史纳入中国史的过程中,明代辽东(满洲)地区的历史也成为了重要的研究对象。在明代,辽东在东亚历史上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首先,从地理位置上来看,辽东交通四通八达,是通向朝鲜、女真、蒙古等地区的枢纽,因此成为相互争夺的兵家重地。明王朝也趁元末的混乱时期进攻辽东,并占领了辽东的部分地区。还在辽东地区设立了地区防御的中枢机构——辽东都司及下属的25个卫。以此来守卫京师,防御东部边境,在保卫王朝安宁的同时,将其作为对外扩张的前哨基地。 但是中国方面对明代辽东地区的研究成果其视角存在问题。即,夸大了明朝对辽东的统治,不仅包括蒙古的一部分,而且将女真族统治的吉林、黑龙江流域等广袤的满洲地区也归属于明,主张这些地区都是明朝的疆域。这与客观不符。实际上,处于明朝的影响力之下的地区仅限于辽东都司管辖的地区,即相当于现在辽宁省的范围。(蔡运辰, 1957, p.138)明代辽东的概念,通常指的是辽东都司形式上管辖的25卫地区,这也证明了辽东都司管辖之外的地区不是明朝行政力所涉及的统治地区。 立足于上述基本观点,本研究将分几部分对中方夸大明代对辽东统治进行分析,逐条反驳。借此来重新考察明代辽东的历史性质。本文首先将对在明代进驻辽东上发挥中心作用的辽东都司的性质和管辖地区进行考察。通过分析辽东都司的职能及其管辖范围,对实际统治的地区进

明朝的疆域极盛时

明代辽东 明朝的疆域极盛时,北控蒙古、西有西域、东北征服女真、西南管辖西藏、南方建立了交郡,其间又有郑和远航扬威于海外,号称「四海咸宾」,实远逾于唐,而不逊于清。明朝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羁縻卫所制度和土司、土官制度,促进了中华多民族的统一和发展。 -------------中国国际友谊博物馆馆长毛佩琦教授 中国之所以为中国,首在文化成就的灿烂,为世界贡献良多;文明的悠久绵长,为现世唯一没有断绝的文明实体;历史记忆完整、史学传统丰厚,不断团结感化倾慕中国文明的有志之士,来维护中国、重建中国。而不在征服侵略、夸耀疆土广大。疆土广大仅仅是后来的既成事实而已。 国家的力量和疆土不单讲求面积,明朝时候国家税收主要来自江南的苏州、松江、常州、镇江、杭州、湖州、嘉兴七个府,这七个府面积约不到5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的1%,耕地约占全国的17%,人口约占全国的15%,但是税收长年占全国的36%-50%。现在蒙古土地面积大,可它绝对是个小国。 而明的文化疆土更是广大,影响遍及亚洲,这些"软实力",政治价值的吸引力、文化感召力等,像信用一样,蓄积起来需要很长的时间,但丧失则很快,沦为野蛮人的奴隶,华夏文明被压制的奄奄一息,充满病态,这些"软实力"已经丧失殆尽。 以来在某些偏听偏信的人心里,朱元璋搞定纳哈楚平定辽东的历史,是吹牛吹出来的。 明成祖完全毁灭黄金家族的声威和蒙古首都和林,收复广大北方领土是吹牛吹出来的。 明代在辽东废州县,立军卫制,修边墙,实行军垦,使辽东地区城镇林立,农业发达,工商业进一步发展。 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伊始,便对辽东用兵。1370年元朝辽阳行省平章刘益投降明王朝,朱元璋下令设置辽东卫指挥司,任刘益为指挥同知。败走辽阳的元将洪保保不满,密谋刺死刘益,投奔元将纳哈出。同年明廷又建立辽东指挥使司,任马云、叶旺为定辽都卫指挥使,在老鸦山寨(辽阳东)击溃元将高家奴,先后占领辽阳、沈阳等地。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设立辽东都司,治辽阳,辖有二十五卫二州。辽阳是明朝统治辽东地区的军事重镇,又是辽东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以辽阳中心设有六个卫一个州。 定辽前卫,洪武八年(1375年)置,治所今辽阳城东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