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天气和气候

湘教版天气和气候
湘教版天气和气候

湘教版天气和气候

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区别一、释义不同:

天气:

1、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大气中发生的各种气象变化,如温度、湿度、气压、降水、风、云等的情况。

2、指时间;时候。

气候:

1、一定地区里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象情况。它与气流、纬度、海拔、地形等有关。

2、比喻动向或情势。

区别二、用法不同:

天气:;天气是一定区域短时段内的大气状态(如冷暖、风雨、干湿、阴晴等)及其变化的总称。;

气候:气候是长时间内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平均或统计状态,时间尺度为月、季、年、数年到数百年以上。

(1)湘教版天气和气候扩展资料

一、天气的近义词:

1、气象;[ qì xiàng ];

解释:大气的状态和现象,例如刮风、闪电、打雷、结霜、下雪等。

引证:;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四章:“没有高山不显平地……(闯王)才是打江山的气象。”

2、天色;[ tiān sè ];

解释:天空的颜色,借指时间的早晚和天气的变化。

引证: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一:“天色不早了……少陪你了。”

二、气候的近义词:

气温;[ qì wēn ];

解释:空气的温度。气温的高低直接由太阳辐射和太阳高度的大

小决定,同时还受气流、云量、地形等条件的影响。

2、天气与气候有哪些不同和联系?

主要目标要学生学会天气和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1、概念不同:

天气是指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短时间内大气状态(如T、E、P等)和大气现象(如风、云、雾、降水等)的综合。

气候是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它不仅包括该地多

年来经常发生的天气状况,还包括某些年份偶尔出现的极端天气状况。

气候是在多年观测到的天气基础上所得出的总结和概括,是在

一定时段内由大量天气过程综合而得出的长期大气过程,二者之间存

在着统计联系,从时间上反映出微观与宏观的关系。

2、从时间尺度上讲:

天气是短时间的,气候是长期的

天气具有多变性,气候则比较稳定

在同一时间内不同地区的天气不完全一样,同一地区不同时间

内的天气也常常是不同的。气候一般比较稳定,而且一个地方的气候

特征受它所在的纬度、高度、海陆相对位置等影响较大。

形成原因不同:天气由气团、锋,气候则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

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长时间相互作用下形成

3、天气是气候的基础,气候是天气的总结和概括。(联系)

3、气候和天气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地球大气经常在运动和变化着,因此人们看到的天气现象总是处在千变万化之中。有时晴空万里、知风和日丽,有时浓云密布、风狂雨骤,具有瞬息万变的特征。天气就是指一个地方在短时间内气温、气压、温度等气象要素及其所引起的风、云、雨等大气现象的综合状况。

气候是指某一地区多年的和特殊的年份偶然出现的天气状况的综合。气候和天气有密切关系:天气是气候的基础,道气候是对天气的概括。一个地方的气候特征是通过该地区各气象要素(气温、湿度、降水、风等)的多年平均值及特殊年份版的极端值反映出来的。例如,北京的气候:1月份平均气温是-4.7℃,7月份平均气温是26.1℃,最低气温记录是-22.8℃(1951年1月13日),最高气温记录是42.6℃(1942年6月15日);年平均降水量636.8毫米,夏季(6—8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4%。概括说来,北京的气候特征是: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权温多雨。

4、请问下天气和气候具体是怎么区别的啊

5、七年级上册湘教版地理各种气候的气候特征

共13种: [热带](大致在南北纬30°之间) 1.热带雨林气候大致在南北纬10°之间,主要位于非洲刚果河域,南美亚马孙河流域,亚洲印度尼西亚等地。处在赤道低压带控制下,盛行赤道气团,高温多雨。全年皆夏,年平均气温在26°C左右;年降水量大都在2000毫米以上,且全年分配比较均匀。全年高温多雨年雨型.

2.热带草原气候大致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如非洲中部大部分地区,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东部,南美巴西等地。处在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地区,干季湿季明显交替。当赤道低压带控

制时,盛行赤道气团,形成闷热多雨的湿季;信风控制时,盛行热带

大陆气团,形成干旱少雨的干季。全年降水量在750~1000毫米之间。夏雨型.

3.热带季风气候大致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以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最为显著。一年中风向随季节转变非常明显。夏季风来临时,赤道气团带来大量降水;冬季风来临时,降水明

显减少。全年气温高,年平均气温在20°C以上,年降雨量大都在1500~2000毫米之间。夏雨型.

4.热带沙漠气候大致在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如非洲北部大沙漠区,亚洲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大沙漠区。在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下,盛行热带大陆气团,常年干旱少雨,年降水量不足125毫米。日照强烈,气温极高。少雨型.

[亚热带](大致在南纬或北纬30~40°之间): 1.亚热带季风气候

和季风性湿润气候主要位于大陆东岸,如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北美

大陆,南美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等地。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热冬温,季节变化明显,盛行夏季风时,热带海洋气团带来大量降雨;盛

行冬季风时,受极地大陆气团影响,降雨减少。季风性湿润气候冬夏

温差较小,一年中降水分配也较均匀。夏雨型. 注:亚热带季风气候

只在东亚.

2.地中海气候主要位于大陆西岸,如地中海沿岸,南北美纬度

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澳大利亚大陆和非洲大陆西南角等地。就

北半球而言,夏季因副热带高压带北移控制这里,受热带大陆气团影响,干旱炎热;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多气旋活动,暖湿多雨。年降水

量在300~1000毫米之间。冬雨型.

[温带](大致在南纬或北纬40~60°之间): 1.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于亚洲大陆东部,如我国华北、东北,俄罗斯远东地区,日本和

朝鲜半岛。冬夏季风向明显交替。冬季风时,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

寒冷干燥;夏季风时,受极地海洋气团影响,暖热多雨。年降水量在500~600毫米之间。夏雨型.

2.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于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干旱少雨。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气温年变化

很大。夏雨型(少雨).

3.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西欧、北美和南美大陆西海岸狭长

地带。终年盛行西风,受海洋气团影响,终年湿润,冬雨较多。冬不

冷夏不热,气温年变化较小。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之间。

年雨型.

[亚寒带](南北极圈附近): 1.亚寒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主要受极地大陆气团和极地海洋气团控制。冬季漫长而严寒,暖季短促;降水量少,而且集中在夏季。

[寒带](极地附近): 1.苔原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

陆的北冰洋沿岸。全年严寒,皆为冬季。最热月气温仅达1~5°C。

降水少,多云雾,蒸发极弱。

2.冰原气候主要分布于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内陆地区。全年酷寒,各月气温皆在0°C以下,是全球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南极大陆年

均气温约在-29~-35°C,北极地区在-22°C以下。另外还有:高原气候和山地气候主要分布在高大的山地、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南美

安第斯山等。

6、天气和气候有什么不同?

7、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怎样区分

①纬度因素:

总的来说,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降水逐渐减少。

②海陆因素:

一般来说,距海近,降水多;距海远,降水少。从沿海到内陆,

降水越来越少;气温年较差越来越大。

③地形因素:

在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此外还有:④洋流因素;⑤人类活动等。)

湘教版天气与气候教案

湘教版天气与气候教案 【篇一:湘教版第一节《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 microsoft word 文档 (4)】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一节天 气和气候【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①区别“天气”和“气候”的概念;②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 的天气图。③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借助多媒体设备,通过组织游戏、角色扮演,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认识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和联系,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认识卫星云图,了解天气预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①学会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②理解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学会看城市空气质量日报。 教学难点:学会看天气预报和城市空气质量日报。【预习任务】回家后收看中央一台19:30分的天气预报,注意卫星云图及以下城市天气情况。北京、哈尔滨、乌鲁木齐、广州、上海、海口。任务一:阅读教材p57前两框题,可以知道: (1)天气是指,其突出特点是__________ 气候是指,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 由此可看出,天气和气候的区别主要表现在______及______两个方面。(2)完成教材p59上2 、3题。 任务二:阅读教材第三框题部分,完成以下各题: (1)天气预报是其主要包括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2)读图4—1,描绘出常用天气符号(相近符号的区别;风向、风级的识别)晴阴多云降雨霜冻雷雨降雪雾浮尘扬尘沙尘暴台风冷锋暖锋风(西风5级)(南风6级)(3)仔细观察p58图4-2“卫星云图”,思考图中不同颜色代表的地理事物有什么不同? 在卫星云图上,蓝色表示,绿色表示,白色表示________,白色越浓表示,的可能性越大。在卫星云图上可大致根据云雨区移动方向进行未来几天的天气预报。 1 (4)读图4—3,以下三城市的天气状况为:

七年级地理上册 4_1 天气和气候教案 (新版)湘教版

天气和气候 课 题 第四章 第一节 天气和气候 主备人 教学目标 1.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以及卫星云图。 3.能举例说明天气和气候对生产、生活中的影响。 重 点 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 难点 天气和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预设流程 个性化设计 一、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67——P.69,完成以下任务。 1.阅读教材“天气”和“气候”两部分内容,完成下表: 2.根据68页图4—2卫星云图的颜色可以粗略判别天气状况: 白色表示 ,白色程度越浓,表示云层 ,下雨的可能性 ; 绿色表示 ; 蓝色表示 。 3.天气预报播报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4.结合图4—3,熟记..常用的天气符号。 5.根据69页“阅读”, 反映空气被污染的程度, 越大,空气污染越 。 说出:空气质量级别、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状况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合作探究 专题一:根据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辨别下列词语或诗句描写的是天气,还是 天气 气候 概 念 区别 时间长短 稳 定 性

风和日丽:暴风骤雨:四季如春: 阴转多云:冬冷夏热:电闪雷鸣: 醴陵年平均气温18℃左右: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小楼一夜听春雨:昨夜西风凋碧玉: 东边日出西边雨:春风又绿江南岸: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专题二: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沙、哈尔滨某两日天气情况。 2014年11月26日 2014年11月27日 长沙:︱ 12~16℃ 13~16℃ 哈尔滨:—8~7℃—14~—4℃ 材料二: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2.5微米的颗粒物,又称“可入肺颗粒”。机动车尾气排放、生产生活中排放的烟尘及扬尘为主要来源,是形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因素之一,人体吸入过多的PM2.5可引起多种疾病。PM2.5数值越高,代表大气污染越严重。近日,华北、黄淮等地将再次出现轻到中度霾,部分地区重度霾。河北已启动重污染天气的II级应急响应,石家庄、保定等6市实施车辆限行。

湘教版初中地理—“中国的气候”教案

中国的气候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初步学会分析其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及其它们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学会阅读和分析等温线图,温度带图等图标的能力 教学重点: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规律及其形成原因和温度带划分 教学难点:我国冬夏季气温差异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明白气候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的密切关系,培养爱护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环境意识。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气候复杂多样 一、导入部分—— 快到国庆节了,大家都想出去玩吧,想去哪儿呢?。。。想去的地方太多了。对!应该多出去走走,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在出门之前,咱们得做好准备,我们不能打无准备的仗,是不是?首先咱们得知道我们要去的地方冷不冷,下不下雨,要带多少衣服,那要得知道这些,那就得学习我们今天的内容《中国的气候》。请同学们把教材和地图册都准备好,先翻到教材的32页。(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气候复杂多样—— 1、回顾知识:气候和天气 说到气候,我就想起了天气,我看了看今天的天气预报,上面说,今天的天气是23——29度,中雨,明天是22——27度,大雨。 那说明天气是短时间的大气运动状况,它只代表了短时间的天气情况,而气候是

长时间的平均的天气状况,它具有稳定性。比如说我们广西的气候就是:夏天高温多雨,冬天低温少雨,而且是常年都是如此。 过渡—— 问—— 2.气候的特征 那说到中国的气候,大家可以在教材上看到中国气候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生答:。。。。。。(板书) 师:复杂多样,这是我国气候的最主要的特征,那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具体我国的气候是如何的复杂。首先我们知道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气温和降水。现在我们就先来学习气温。(板书) 讲授—— 3、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及成因 看第一幅图—— 大家请看课本内的《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图》,首先可以看到它是有不同的颜色和线条组成,观察图例,我们可以发现:这些不用的颜色依次表示的是不同的温度范围,用暖色调表示高温,用冷色调表示低温,而在相邻颜色之间的界限用红色线条划分的则是等温线。 问——那什么是等温线 。。。。。。 师解——等温线就是将温度相同的地方用曲线连接起来,所以在同一条等温线上面的地方的温度是相等的。 那大家根据图例,找找一月份气温最低和最高的地方。 。。。。。。 小结—— 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在一月份也就是我国的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是黑龙江的北部,平均温度是在—32摄氏度以下,其中在最北部的漠河出现的极端低温可以达到—52.3摄氏度,漠河素有中国的“北极村”之称。 而温度最高的地方出现在海南省,平均温度在16摄氏度以上。那我们通过简单的计算可以知道在一月份,我国的南北温差可以达到40度以上。我们还发现: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4.1 《天气和气候》说课稿

第一节天气和气候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㈠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把学生日常生活中最为关注的天气状况作为切入点,诱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对天气状况的描述。接着介绍天气和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要求学生说出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与“气候”是日常接触较多,但有时又不太注意区分的两个概念,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是正确理解、表述、传达天气和气候信息的前提,这为今后学习本章气候知识打下了基础。实际上,什么叫天气,什么气候,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常识,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本节教材特色之一是从实践出发,联系实际,将生活实际带入课堂,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㈡教育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⑴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⑵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2、能力目标: ⑴学生通过阅读P66-67“天气”、“气候”二个框题的内容,提高阅读材料的能力,只有会读,才能感知教材、领会教材,抓住重点。 ⑵培养学生分析和比较能力。通过阅读讨论,让学生区分出天气与气候的不同。天气是短时段的大气状况,气候是长时段的大气状况;天气是多变的,气候是相对稳定的。 ⑶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这是认识上的第二次飞跃,是该节教材的特色之一,如学生在知道了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后,要求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为此,教材还安排了P70练习4加以实践。在认识了常用的天气符号后,要求学生学会看天气预报,看懂简单的城市天气图。 ⑷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天气预报图和使用天气预报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湘教版天气和气候

湘教版天气和气候 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区别一、释义不同: 天气: 1、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大气中发生的各种气象变化,如温度、湿度、气压、降水、风、云等的情况。 2、指时间;时候。 气候: 1、一定地区里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象情况。它与气流、纬度、海拔、地形等有关。 2、比喻动向或情势。 区别二、用法不同: 天气:;天气是一定区域短时段内的大气状态(如冷暖、风雨、干湿、阴晴等)及其变化的总称。; 气候:气候是长时间内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平均或统计状态,时间尺度为月、季、年、数年到数百年以上。 (1)湘教版天气和气候扩展资料 一、天气的近义词: 1、气象;[ qì xiàng ]; 解释:大气的状态和现象,例如刮风、闪电、打雷、结霜、下雪等。

引证:;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四章:“没有高山不显平地……(闯王)才是打江山的气象。” 2、天色;[ tiān sè ]; 解释:天空的颜色,借指时间的早晚和天气的变化。 引证: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一:“天色不早了……少陪你了。” 二、气候的近义词: 气温;[ qì wēn ]; 解释:空气的温度。气温的高低直接由太阳辐射和太阳高度的大 小决定,同时还受气流、云量、地形等条件的影响。 2、天气与气候有哪些不同和联系? 主要目标要学生学会天气和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1、概念不同: 天气是指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短时间内大气状态(如T、E、P等)和大气现象(如风、云、雾、降水等)的综合。 气候是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它不仅包括该地多 年来经常发生的天气状况,还包括某些年份偶尔出现的极端天气状况。 气候是在多年观测到的天气基础上所得出的总结和概括,是在 一定时段内由大量天气过程综合而得出的长期大气过程,二者之间存 在着统计联系,从时间上反映出微观与宏观的关系。 2、从时间尺度上讲: 天气是短时间的,气候是长期的 天气具有多变性,气候则比较稳定 在同一时间内不同地区的天气不完全一样,同一地区不同时间 内的天气也常常是不同的。气候一般比较稳定,而且一个地方的气候 特征受它所在的纬度、高度、海陆相对位置等影响较大。 形成原因不同:天气由气团、锋,气候则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4.1《天气与气候》

《天气与气候》 气候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自然条件之一。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尤其对农业生产来说,它是一种取之不尽的自然资源。 本节主要讲述了天气和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及其区别,以“当你清晨背起书包走出家门最先感受的是什么?”为切入点,用身边的问题引起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体现课改中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引导学生归纳出天气的概念。之后又附有天气符号、卫星云图以及相关图片,可以帮助学生轻松掌握天气预报的知识,更能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小活动”题目的设计也是结合实际,让学生了解天气与生活的关系,反映了当前课改的提倡的“学习有用的地理”。 教材的最后还提供了大气环境检测的阅读材料,这种贴近生活的知识,对于引导学生关注当前大气环境质量、关注健康、增强环保意识都有重要作用。 2.识别天气预报中常见的天气符号所表示的天气现象。 3.初步学会阅读天气预报中的卫星云图和城市天气预报图的技能。 4.了解空气质量对人类的影响, 培养学生认识人类生产、生活与天气、气候的关系,使学生逐步树立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1. “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学会阅读卫星云图和简单的天气预报图。 2.综合分析卫星云图和天气预报图 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有个问题想要请教同学们,这个寒假我要到海南去出差,可我为带什么服装犯了愁,哪个同学能帮帮我,给我参谋一下?(生答略)。你去过海南吗?(生答略)。那你怎么知道我需要带单衣去呢?(生答略)。恩,是热带,气候四季炎热。我打算2月1日出发去海南,在去之前,我买好了车票,准备好了必需品,还要关注一下什么?哪个同学能帮帮我?(生答略)。好,我知道了,还要关注天气预报。天气和气候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因此探讨气候的变化规律,对人类是很重要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与每个人密切相关的天气和气候。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天气和气候的概念与区别。 1.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57页第一、二两框天气、气候,解决以下问题: (1)对比分析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和区别。 (2)下列词语中哪些描述的是天气,哪些描述的是气候?除此之外你还能举出哪些描述天气和气候的成语或诗句? 风和日丽暴风骤雨四季如春阴转多云 (3)“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经典故事,是利用了当地有利的天气还是气候? 2.小组交流: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天气与气候有什么区别? 【教师精讲点拨】从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入手,从各自反映的大气状况的时间长短及变化大小分析,联系日常生活中描述天气和气候的语句理解。 【探究结论】

七年级地理天气和气候教案 湘教版

天气和气候 气候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自然条件之一。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尤其对农业生产来说,它是一种取之不尽的自然资源。 本节主要讲述了天气和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及其区别,以“当你清晨背起书包走出家门最先感受的是什么?”为切入点,用身边的问题引起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体现课改中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引导学生归纳出天气的概念。之后又附有天气符号、卫星云图以及相关图片,可以帮助学生轻松掌握天气预报的知识,更能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小活动”题目的设计也是结合实际,让学生了解天气与生活的关系,反映了当前课改的提倡的“学习有用的地理”。 教材的最后还提供了大气环境检测的阅读材料,这种贴近生活的知识,对于引导学生关注当前大气环境质量、关注健康、增强环保意识都有重要作用。 教法指导: 1、让学生发现问题、师生探究解决问题,引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2、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报纸、图书、网络等查找资料,培养比较、分析、概括能力。并通过学生播报天气预报,让学生体验做天气预报员的感受,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利用学生了解的当地素材和电视新闻中的实事,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情景设计: 开放式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 教学目标: 、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个词语。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能通过天气图和卫星云图,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粗略地判断近期可能出现 的天气情况。 4、能收看不同地方的天气预报,学会比较不同地区的天气情况。 5、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知识渗透。 步树立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课时安排:1课时 引入:我有个问题想要请教同学们,这个元旦我要到海南去出差,可我为带什么服装犯了愁,

《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

《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在讲授了走进地理、地球概况与世界的居民后,安排学习世界的气候。气候是自然环境中的基本要素,也是学习的重点。天气与气候是本章第一节,分为“天气”“气候”“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三框内容。课标要求学生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本课是后边学习的基础和铺垫。 二、学情分析 所教年级为七年级,七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主要表现为形象思维为主体,并向逻辑思维转换的过程。本课应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通过小组合作、积极动手、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学生在以前的自然课、语文课以及日常生活经验中对本课知识有了初步了解,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但是对本课知识理解浅显,认知混淆,尤其是天气与气候的概念,所以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辨析过程与实践练习。另外,七年级学生生性活泼,课堂形式不宜单调。 三、学习目标: 知识与水平目标: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说明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媒体展开学习,增强学生对知识直观感知,便于学生理解。通过度析天气预报,学会合理安排生活与生产活动,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学习,更加注重各种地理现象以及各类经济活动,使学生逐步树立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区别“天气”与“气候”差异,理解简单简单的天气符号、阅读简单的卫星云图与天气预报图。 五、教学难点:分析天气卫星云图和天气预报图 六、教学过程

1、预报员培训: ○1学看卫星云图,绿色表示______, 蓝色表示________,白色表示 ________。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 出示常用天气符号,采用快速记忆法速记符号 观看天气预报视频 2、挑战播音员:“我是**天气预报员” 现场播报天气 3、风力风向 (1)播报城市的天气状况。 广州:______________。 长沙:____________。 (2)图中会有雷阵雨的 城市是________。 (3)播报下列海域 的风向风力状况。 A(东海附近海面) _____________。 B(南海附近海面) ___________。

湘教版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

第一节天气和气候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从“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等新课程理念出发,选择安排了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三个问题:天气及其影响,明天的天气怎么样和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本节内容是全章的入口,是学习天气与气侯的基础,学好本节内容对以后认识气温、降水等天气要素有着重要意义。 学生分析 学生对天气变化的知识,掌握的不是很完整、很透彻,学生的认识停留在感性认识上,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让学生多谈感兴趣的现象,老师有意识的让学生从自己所谈的现象中总结规律。 设计理念 本节课设计多种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勤于动脑,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着力培养学生参与意识,表达能力,合作意识与创新精神。学生在活动中发展自我,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天气”和“气侯”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2、学会识别卫星云图,常用天气符号,能够收看电视天气预报。 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联系实际区别天气和气侯。2、通过对天气特点的分析使学生学会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学习地理知识,解答地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养成收看收听天气预报的习惯,懂得天气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科学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重点和难点 重点:1、天气和气侯术语的正确使用;2、学会看电视天气预报。 难点:读懂卫星云图;掌握预报天气技能。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创设问题情境 中央电视台做过调查,收视率最高的节目是《天气预报》。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收看

湘教版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

第一节 天气和气候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从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 “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等新课程理念出 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本节内容是全章的入口, 是学习天气与气侯的基础, 学好本节内容对 以后认识气温、降水等天气要素有着重要意义。 学生分析 学生对天气变化的知识,掌握的不是很完整、很透彻,学生的认识停留在感性认识上, 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 在教学中让学生多谈感兴趣的现象, 老师有意识的让学生从自己所 谈的现象中总结规律。 设计理念 本节课设计多种活动,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勤于动脑, 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 着力 培养学生参与意识, 表达能力, 合作意识与创新精神。 学生在活动中发展自我, 从而真正成 为学习的主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天气”和“气侯 ”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学 会识别卫星云图,常用天气符号,能够收看电视天气预报。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联系实际区别天气和气侯。 2 、通过对天气特点的分析使学生 学会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学习地理知识,解答地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养成收看收听天气预报的习惯,懂得天气与人类生产、 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科学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天气和气侯术语的正确使用; 2、学会看电视天气预报。 难点:读懂卫星云图;掌握预报天气技能。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创设问题情境 中央电视台做过调查,收视率最高的节目是《天气预报》发,选择安排了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三个问题: 天气及其影响, 明天的天气怎么样和 。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收看

《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

第四章第一节天气和气候 一、概述 本节课是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授课1课时。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三个问题:一是天气和气候的区别,二是认识天气符号和天气预报,三是大气环境质量。由于天气和气候对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影响特别大,因此,了解常用的天气和气候知识,会根据天气符号判读天气预报图,对预知未来天气有很大帮助,这样可以降低灾害性天气对人类带来的危害。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预报图。 3、能通过天气图和卫星云图,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粗略地判断近期可能出现的天气 情况。 4、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人类有哪些活动会影响空气质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学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己理解、归纳和总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2、卫星云图和风向标的读法较难,主要采用讲授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知道灾害性天气对人类的危害很大,培养学生防灾减灾的意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比较适合初一学生的学习,他们已经具备了关于天气的一点知识,但是对于气候不是很了解,通过讨论比较天气和气候,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我发现很多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比较强,尤其是2012年7月北京的水灾天气给北京带来很大危害,学生迫切需要了解这方面的知识,这样学习起来就更容易了。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对学生来说并不难,学生先需要自学,然后讨论,教师再引导,学生很快就会得出结论。 2、关于天气和气候对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影响,让学生讨论并举例会加以说明即可。 3、卫星云图和风向标的读法较难,主要采用讲授法,而且还要采用板图加以解释。 4、天气预报图的读法较易,可以让学生模拟天气预报员进行预报。 5、大气环境质量的好坏,需要学生会看城市空气质量日报。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老师:1、七年级地理上册教科书和教参,以及网络查询。2、制作多媒体课件。

七年级地理上册4.1天气和气候练习题新版湘教版

4.1天气和气候 一、单选题(共9题;共20分) 1.下列天气中,适宜户外运动的是() A. B. C. D. 2.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___,对人体健康___;污浊的空气,污染指数____,对人体健康___.() A. 大,有利;小,有 害 B. 大,有害;小,有利 C. 小,有利;大,有 害 D. 小,有害;大,有利 3.如图天气符号,表示的天气状况是() A. 阴转小雨,西北风六 级 B. 多云转小雨,东南风六级 C. 晴转大雨,东南风六 级 D. 阴转小雨,西北风三级 4.天气状况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下列天气符号所示天气与人类活动表述合适的是()

A. ①﹣﹣﹣台风﹣﹣﹣﹣渔船返港 B. ②﹣﹣﹣﹣晴天﹣﹣﹣﹣﹣晾晒衣物 C. ③﹣﹣﹣﹣雷雨﹣﹣﹣﹣接打手机 D. ④﹣﹣﹣大雨﹣﹣﹣﹣户外运动 5.当PM2.5浓度过高时,下列做法不合适的是() A. 在公路旁晨 练 B. 外出时尽量戴上防护口罩 C. 开车时要尽量保持车 距 D. 督促施工单位控制扬尘 6.下列天气符号表示沙尘暴的是() A. B. C. D. 7.通常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的情况有() ①阴晴②风③气温④空气质量⑤降水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③④⑤ 8.学校准备第二天去校外春游,小强担心下雨去不了,晚上看电视天气预报的天气形势图后,小强很高兴.请问他看到了反映当地天气的符号是()

A. B. C. D. 9.天气现象的突出特点是多变,气候则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据此下面小题。 (1)某同学在写作文时,想描述昆明的气候,可以选用下列词语中的() A. 风和日丽 B. 四季如 春 C. 万里无 云 D. 大雪纷飞 (2)下列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天气,与人们的户外活动最为适宜的一组是() A. ──马拉松比赛 B. ──晾晒衣 服 C. ──播种水稻 D. ──高空作业 二、填空题(共4题;共8分) 10.任意写出三个常见的天气谚语. (1)_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_ 11.卫星图象是________ 探测到的地球表面信息所形成的影像. 12.________和________是气候的基本要素。 13.列举题: 分别写出能够描述天气和气候的一句话.________ . 列举两个由于世界人口增长过快所带来的问题.________ . 三、综合题(共2题;共17分) 14.图为北京市某日的天气预报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七年级地理上册4.1天气和气候教案新版湘教版

第一节天气和气候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活中正确的使用这两个术语。 (2)能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2、能力目标: A、通过生活实例分析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培养学生地理感知能力。 B通过各种资料了解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C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 A、通过实际学习,激发学生的探究问题的兴趣,养成关注天气预报的习惯和热爱家乡的感情。 B通过小组活动讨论大气环境的变化,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观念和良好的环保意识。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充满好奇心,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但在地理知识的了解上只局限于生活中的接 触,对于天气和气候之间的区分,还存在很大的模糊点;而对于天气符号的认识也只是从日常的天气预报中所获得,对于天气符号,大部分学生对阴、晴、雨、雪比较熟悉,对于其它的不常见的天气符号如雾、浮尘、霜冻等比较陌生;学生有一些生活经验。但却缺乏对经验的提 取能力;学生对课堂气氛的活跃程度要求比较高。 重点难点 重点:区别“天气”与“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认识常用的天气符号 难点:学会看天气预报,分析天气形势图。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通过这样假设的情景,让学生对天气符号、风力风向以及卫星云图有一个初步感知。 教学活动 【讲授】教学过程 为了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先把全班分成四个小组,以小组闯关比赛的方式进行。对 于知识点的处理,具体分为了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天气和气候,那么什么是天气?什么是气候呢?天气和气候有何区别?让我们先来看看孝感天气预报和孝感的气候特征,初步感知一下天气和气候知识,然后引导学生阅读课本57页有关天气和气候的内容,完成表格内容,教师小结。 天气 气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