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说课稿(供参考)

三年级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说课稿(供参考)
三年级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说课稿(供参考)

《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

本课时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掌握了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技能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本课时的内容既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同时也为继续学习多位数乘法打好基础,教材创设了生活中的实际情景,从解决问题入手,通过让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的探究过程,让学生理解笔算算理、掌握算法。

二、说学习目标:

1、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的算理,掌握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竖式计算。

2、经历笔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会口算与笔算之间的联系,培养类比及分析、概括能力,计算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3、养成认真、仔细的计算习惯,体验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三、说教学重难点:

理解笔算的算理,掌握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竖式计算。

四、说课堂教学结构:

基于以上的分析以及对计算教学的认识,我将教学过程设计成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景引出新知;(二)、学生自主探究获取新知;(三)、巩固练习内化新知;(四)、总结归纳;

五、说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引出新知;

我以主题图为素材创设了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情景。出示信息:3盒水彩笔,每盒12枝,让学生了解信息并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枝水彩笔?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2×3=?从而引出新知的学习。

第二环节:学生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分以下几个层次教学:

1、学生自主学习尝试计算

我想估算应该有机地融合在实际的情景中才得以体现价值,因此,算式出现后,先让生估计一下,大约几枝?

然后,让学生先试着算一算,并把算法与同桌说一说。这样设计既是对学生起点的把握,同时也能让每个学生能充分暴露自己的想法。

2、小组合作探究反馈算法

对于学生的不同算法,让他们在小组内充分交流,之后由各小组分别展示反馈他们的算法。

学生的算法可能会出现书上提及到的口算和笔算两种。我先让口算的学生说算法,要求学生说清口算每一步的算法、算理,我想这是为笔算服务。同时板书计算过程。特别是让学生弄明白10×3的10从哪里来的?便于学生明白口算的算理。

当学生出现笔算时,我会追问:你是怎样算的?同时顾及全体学生的想法。因此教师还是有必要对笔算进行规范地书写,我想这也是教师主导地位的体现。所以,我会让学生观察书式与横式的区别?使学生明确:因数的位置按上下来书写,并且第二个因数3应与个位对齐,积写在横线的下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说课稿 张晓凤 一、说教材 《三位数乘两位数》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过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本节课在此基础上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学生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和探索不会感到困难。但是,由于因数数位的增加,计算的难度也会相应的增加,计算中就会出现各种不同和情况,因此,这一课的学习对学生来说也是非常必要的。学好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打好基础。 二、说教法学法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计算教学都是从简单到复杂的,最基础的计算原理和方法支持了这样的发展提高。针对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在教法上,我个人认为,在教学中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启发、引导、设疑等教学手段等方法进行教学。在学法指导上,让学生掌握观察、比较、发现、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 在教学例题时,让学生尝试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鼓励学生自己算。学生已经能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与三位数乘一位数相比,三位数乘两位数需要多乘一步,并把两次的部分积相加。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验,把新旧知识结合在一起,体会计算时的相同点,促进认知同化,完善认知结构。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四、说重点难点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的重点为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为正确规范地计算和书写乘法竖式及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时的进位。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说课稿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说课稿 三年级二班国先伟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信息窗一第一课时《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我的说课流程是:说教材(教材分析)、说学情(学情分析)、说模式(学科模式)、说设计(教学设计)、说板书(板书设计)、说评价(课堂评价)、说开发(课程资源开发)。 一、说教材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它主要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它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以后,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就迎刃而解了,还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打下了基础。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年三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算法多样化,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2、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新知,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意见的能力和参与的能力。 3、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获的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理解算理,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乘的顺序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二、说学情 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它主要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是新课标特别提倡的学生学习的方法。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经历算法多样化,将其所学新知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当中去。 对于本节课的学习主要采用分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通过学生具体实践、操作、讨论、验证、总结、归纳等学习活动,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验证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三.说模式 “实施童真教育,奠基幸福人生”是我校的办学理念。根据童真教育的要求,我校大胆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探寻与学生兴趣、特点相契合的童真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真实、互动、灵动、扎实的高效教学目标。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创设情景、引出新知,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学习新知,联系实际、理解算理,巩固练习,拓展创新”。这样的教学流程,基于这种模式我对本课的教学策略及注意事项认识如下: 1、使用情景教学法:创设学生熟悉和喜爱的情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迫不及待获取新知的欲望,发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本节课教学不进位的乘法。教材呈现“这条街上一共有多少盏灯”的算式23乘12,把乘法计算的教学置于具体情境之中。 2、游戏教学法:在练习的时候加入游戏环节使学生愉快的学习。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以游戏的形式估一估大约有多少盏

小学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说课稿

小学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说课稿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借助生活情境与有关旧知识解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会正确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 2、过程与方法:具体情境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用一个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积的末位与十位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在“献爱心”捐款活动中,全校师生一共捐款1806元。三(3)班同学表现尤为突出,共捐人民币156元。老师为你们感到自豪,我们大部分同学捐的都是自己的零用钱。

学校打算用这笔爱心基金给贫困同学买一些文具用品。出示:一套文具28元 问题(1)买2套文具要多少元? 指名回答:28×2=56。 师:这道乘法学过吗?生:两位数乘一位数。 (2)师:如果买10套这样的文具,要多少元呢? 生:28×10=280。 师:这道乘法学过吗?生:两位数乘整十数。 (3)师:如果买12套这样的文具,要多少元呢? 列式:28×12 师:这道乘法学过吗?跟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相比,这是一道什么算式? 生齐:两位数乘两位数。 师:这是一个新问题。板书课题。你想怎样解决?(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 二、探索算法 1、28×12,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 生1:比280多。28×10=280。所以28×12肯定比280多(大)生2:300左右。28接近30,12接近10。30×10所以是300。 2、28×12到底是多少呢?你会算吗?自己在草稿本上试试看,师巡视指导。 3、交流。师:谁是用以前的方法解决的?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笔算乘法不进位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笔算乘法(不进位)》 教学内容 课本第五册第74页例1,练习十六。 教材分析 本节是教学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主要是要解决笔算过程从哪一位乘起和竖式的书写格式问题。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笔算乘法的开始,是在学生会做表内乘法,整十、整百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加两步混合运算和万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步计算的含义。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积极学习的态度,获得成功的体验。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列竖式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掌握列竖式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在交流合作中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理解透算理。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学具小棒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现在咱们先进行一场口算乘法的抢答比赛,看谁答得又快又对。(出示卡片) 60×6= 400×9= 7000×8= 49×4≈ 20×9= 50×8= 3000×7= 61×9≈ 师:你们真棒都说对了。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十一黄金周刚刚过去,你们去旅游了吗?我们一家三口去了动物园,我们买了3张门票,每张门票50元,请聪明的小朋友们帮我算一算一共要付多少钱?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为什么用乘法?怎样计算? 师:刚才我们算的都是整十或整百的数乘一位数。谁能说一下计算方法呢? 师:小朋友们帮老师解决了这个问题,动物园门口真是人山人海,电瓶车正忙着把游客载入参观地点。(出示主题图) 2、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图画,说一说从图中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说出:(有3辆电瓶车

人教三年级下册_ 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与教学反思

2.笔算乘法 第1课时笔算乘法(不进位) 【教学内容】 笔算乘法(教材第46页例1及“做一做”,第47页练习十第1~5题)。 【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3.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挂图 【情景导入】 1.计算。提问:用一位数乘多位数,我们该怎样计算? 小结:在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时,用这个一位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的哪一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口算。 27×20 82×40 52×60 12×90 18×30 24×50 19×70 53×20 提问:两位数乘整十数你是怎样口算的。 【新课讲授】 1.谈话导入: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但有时也需要我们计算出准确的结果。例如到商店里买东西,要付多少钱是不能估算的,不能给大概的钱,

必须算出准确的结果,所以我们还必须掌握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不进位) 2.出示教材第46页的例题1。 (1)出示主体图以及例题1: 王老师到书店买了一套书,共14本,王老师买了12套,一共买了多少本? (2)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要求一共买了多少本?该怎样列式? 14×12(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师:14乘2,我们已经会算,14乘12我们还没学过,这是用两位数乘的乘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提问:谁能把14乘12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知识呢?以4人为一小组讨论。 (3)汇报:一种方法可以把12本书分成10本和2本两部分,我们可求出10本书多少钱,再求出2本书多少钱,然后把这两部分的钱加起来就是王老师要付的钱。 板书: 师:刚才我们求一共买多少本书,计算时一共用了3个竖式,大家想一想,我们能不能把这3个竖式给并起来写成一个竖式呢? (4)讲解14乘12竖式。 刚才我们是先算什么?怎样算?教师讲评时用纸把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盖住。那计算2乘14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先算2乘4表示8个一,再算2乘1表示2个十,合起来是28,在28的旁边注明14×2的积) 此时,教师揭去盖在第二个因数十位“1”的纸,并问: 第二步要再算什么?怎样算?(第二步算的是10本书一共多少钱,用10 乘14,得140,在140的旁边注明14×10的积) 教师对着竖式说明:十位上的1表示10,所以用十位的1乘14就是用10乘14,先用10乘4得40,4要写在十位上,个位写0,再用10去乘1,得10,

两位数乘两位数 :笔算乘法 说课稿(两篇)

5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说课稿一 一、教材: 1、教学内容及简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它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为后面学习乘数数位是更多位的笔算乘法垫定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 能力目标:培养观察力、探究能力、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乘的顺序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二、教法、学法: 针对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在教法上,我个人认为,在教学中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启发、引导、设疑等教学手段及方法进行教学。 在学法指导上,让学生掌握观察、比较、发现、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 三、教学设想:

课本中以订牛奶为情境,我进行了改编,以学生春游活动及游览公园为主线,通过四个环节进行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自主探索,研究算法;巩固强化,灵活运用;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现在正逢春季,因此,以学生去春游为背景素材,配予《找春天》的音乐,让美术、音乐与数学知识融为一体,体现学科的综合性。在情境图中标示出一个班共有48人去春游,每位同学的车费是12元,让学生准确的搜集提取信息,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自主探索,研究算法: 在这个环节中,进行以下五个层次的教学: 1、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当学生在情境中搜集、提取出“48人”“每人12元”后,问“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接着问“你能估一估大约要付多少钱吗?”培养学生初步的估算能力。 2、自主探索,尝试解决: 估算之后,暂且不做评价,采用设疑,“是这样吗?”接着,引导学生“你能试着算一算吗?”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同伴间的交流与讨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 3、讨论交流,优化算法: 在教学中应当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你能把自己的算法向大家介绍介绍吗?”学生的算法可能出现以下几种:①48×10=480,48×12就是500多;②48×6=288,288×2=576; ③48×10=480,48×2=96,480+96=576;④竖式计算;⑤我想口算熟练的学生也许会想到,48看成50,50×12=600,2×12=24,600-24=576。当然,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同时,也要重视算法的优化,接着再问:“这么多的算法,你最喜欢哪一种算法?为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笔算乘法(不进位)》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笔算乘法(不进位)》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笔算乘法》是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六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和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所以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这些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本节课将为今后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笔算以及三位数乘两 位数奠定基础。因此,本节知识点不仅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全册的重点,在全册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理解每一步笔算的算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索交流中,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思路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重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 难点: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每一步笔算的算理。 4、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PPT)、每一小组一张卡片 二、说教法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与引导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 三、说学法 学生通过小组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堂学习。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明确目标 通过和学生谈话,想带学生去逛书店的方式导入,老师并提出想去书店,先来做几道题。 设计的意图: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谈话方式引入,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也能缓解学生紧张的心态。 复习题的设计意图:复习我们以前学过且本节课要用的知识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和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加深学生的记忆。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通过学生观察主题图,提出学生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并列出算式。14×12= 没有学过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因此引入用点子图。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合作讨论算出小圆点的个数,也就是书的本数。 设计意图:把求积转化成小圆点的个数,以更加形象直观的展现出来,便于学生理解。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思路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通过学生列出的算式

笔算乘法(不进位)说课稿

《笔算乘法(不进位)》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61页的《笔算乘法》。 本着新课标发展学生“四基”的要求,我准备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5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笔算乘法》是在学生学会表内乘法,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万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编排的教学内容。教材根据学生已有的基础,来引领学生推导出笔算的方法,并联系实际情景,使学生深刻的体会到多位数乘一位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本节课也为学生继续学习《笔算进位乘法》提供了算理依据和算法模型。因此,本课时的内容在本单元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结合教材分析,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使学生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理解笔算乘法的算理,掌握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过程与方法中,让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及乘法竖式书写格式。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算理。 二、说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我力求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同时,为了充分的体现出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我以情境图作为学生认知的起点,借助图形的直观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简单化。但仅仅从情境图到笔算,鉴于学生现有的基础,思维转换过渡较大,学生不易接受。因此,我采用”转化思想“,将学生已学的口算乘法作为教学的过渡点,把图形转化为口算呈现形式,然后把口算的呈现形式转化为竖式。最后通过优化,形成笔算乘法的算法。 三、说学法 为了让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知识点,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尝试,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计算方式进行分析和比较,去寻求正确与简便的方法。让学生在体验,感知、探究、比较中,灵活掌握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4X3= 2X6= 2、5个3是多少 【通过以上两道复习题,给学生学习新知和解决以下的问题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 1、出示情境图:

数学笔算乘法说课稿

数学笔算乘法说课稿 数学笔算乘法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 数学笔算乘法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63页教材例1编排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在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笔算两位数一位数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2、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2、难点: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 四、说教法 根据计算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采用练习法和讨论法让学生对自己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小结,使他们能及时肯定自己的成绩,培养学生的自信能力。 2、采用尝试教学法,运用知识迁移规律渗透比较、分析、归纳、

推理的逻辑思维方法,开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利用改错抢答等形式,激发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使他们敢于发言,敢于质疑,把数学课上得有趣、有效。 4、使学生学会比较推理的方法概括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 5、通过板演、讨论、动脑、动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6、通过笔算,使学生养成计算认真、仔细、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 五、说教学程序 (一)、激趣定标 1、笔算下面各题 24×378×857×763×5 提问:用一位数乘两位数,我们该怎样计算? 小结:在计算一位数乘两位数时,用这个一位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十位,满几十就向前进几。 2、口算 27×2082×4052×6012×90 提问:两位数乘整十数你是怎样口算的? (二)导入新课: 刚才我们复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那么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怎样笔算呢?下边我们一起来学习。

三年级上册教案笔算乘法不进位人教版

第2课时笔算乘法(不进位) 【教学内容】 教材第60页例1。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理解每一步计算的含义;能正确地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2.在自主探索、交流学习中,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会用已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不进位)及乘法竖式书写的格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 一、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知道《蓝猫淘气三千问》中的三位主人公是谁吗?(出示三位主人公图片)它们三个分别留下一句话与同学们共勉,你们能读出来吗?(逐个出示并分别贴在提示栏上) 蓝猫图:会提问的孩子是聪明的孩子!

淘气图:倾听是分享成功很好的方法! 菲菲图: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探索吧! 2.提出问题。 蓝猫、淘气和菲菲它们说的三句话,每句话都是12个字。那你们能不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个有关字数的数学问题呢? 学生提出:一共有多少个字?列式为12×3。 二、新知探究 1.尝试计算。 教师:请同学们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计算出12×3等于多少。 要求:动脑筋,想一想,该怎样计算呢?把你的方法写下来。算完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全班反馈、交流。 (1)学生有可能有多种算法: ①摆学具。 ②口算:12×3=36。 ③12+12+12=36。 ④3+3+3+……+3=36(12个3相加) ⑤2×3+10×3=36。 ⑥8×3+4×3=36。 ⑦9×3+3×3=36。 学生说自己的理由。 (2)比较评价。

(完整版)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 ——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设计丁瑜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46页例2笔算乘法(不进位)。 设计思想: 本节课是一节计算课,传统的计算教学是枯燥乏味的,为了打破传统的计算教学方法,突出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时,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理解、感受知识的发展过程,体验、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通过独立思考、课堂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交流,自主探索算法的多样化,并注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策略: 1、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注意知识的迁移。 2、通过合作交流,突现学生的主体性,实现算法的多样化。 3、设计多种练习,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列竖式计算)。 2.理解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树立细节决定成败的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以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并会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笔算两位数乘以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原理——第二部分积的书写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课件,搜集图片,设计复习题和巩固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列竖式计算:25×6= 14×2= 32×9= (学生上台计算,并说明计算过程) 师问: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会了多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请同学们现在思考:如果两位数乘以两位数,我们应该如何进行计算呢?有没有同学知道(知道的请讲述计

算方法并给予肯定)。今天呢,我们就一起研究一下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不进位笔算乘法(板书:笔算乘法(不进位))。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一)出示主题图 根据主题图,让学生说一说这幅图所展示的情景是什么(小丽和王老师去书店买书,一套有14本,王老师买了12套,一共买了多少本?) 1.你从图中获取什么信息? 2.要算一共买了多少本,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3、请你先帮他估一估,大约买了多少本? (设计意图:教师创设了一个学生比较熟悉的情境,希望学生能自由地进行猜测。让学生通过猜测,来提高对数的感知和直觉思维能力,同时也使学生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二)探索尝试,寻找方法 1、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你能用你学过得知识想办法算出得数吗?试试看 2、组内交流,整理方法 3、全班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⑴14+14+14+ …… +14=168 ⑵12+12+12+…… +12=168 ⑶14×10×2=168 ⑷12×10×4=168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说课稿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说课稿我要讲的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的情况),这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在第46页。 一、教材分析 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和笔算乘法。口算乘法教学为学习笔算乘法做好了必要准备,同时笔算乘法的教学也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笔算乘法的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不进位、进位)。不进位的笔算乘法,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也是全册教材的一个重点。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为以后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打下基础,而且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和混合运算的学习作好准备。同时也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乘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的形象思维仍占主要地位,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要注重数学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尊重知识的逻辑基础和学生的现实基础,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探讨计算的方法。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关键是:(1)理解算理,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

数乘第一个因数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2)掌握乘的计算过程。 三、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其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 2、在探究算法的过程中,体会策略的多样性和优化,体会笔算的必要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交流合作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算理,掌握笔算方法。难点: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算理。 五、教具、学具:课件、点子图 六、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是复习,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中,有两位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加法计算,所以我设计了这几种的口算题。 21×10=210 12×40=480 35+20=55 25×3=75 220+65=285 13×30=390 16×5=80 340+64=404 44×2=88 730+58=788 11×60=660 30×30=900 17×3=51 260+78=338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说课稿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笔算乘法》是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六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和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所以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这些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本节课将为今后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笔算以及三位数乘两位数奠定基础。因此,本节知识点不仅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全册的重点,在全册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 正确的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理解每一步笔算的算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索交流中,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思路方法 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重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 难点: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每一步笔算的算理。 4.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PPT)、每个小组一张点子图图片 二、说教法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与引导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

三、说学法 学生通过小组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堂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明确目标 通过和学生谈话,带学生闯关的方式导入,结合课件练习题以复习旧知识来导入新课。 设计的意图: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谈话方式引入,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也能缓解学生紧张的心态。 复习题的设计意图:复习我们以前学过且本节课要用的知识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和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加深学生的记忆。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通过学生观察主题图,提出学生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并列出算式。14×12= 没有学过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因此引入用点子图。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合作讨论算出小圆点的个数,也就是书的本数。 设计意图:把求积转化成小圆点的个数,以更加形象直观的展现出来,便于学生理解。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思路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通过学生列出的算式

笔算乘法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笔算乘法》说课稿 本着新课标发展学生“四基”的要求,我准备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4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笔算乘法》是在学生学会表内乘法,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万 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编排的教学内容。教材根据学生已有的基础,来引领 学生推导出笔算的方法,并联系实际情景,使学生深刻的体会到多位数乘一位 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本节课也为学生继续学习《笔算进位乘法》提 供了算理依据和算法模型。因此,本课时的内容在本单元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结合教材分析,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使学生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理解笔算乘法的算理,掌握笔算乘法的 计算方法。过程与方法中,让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及乘法竖式书写格式。理解多位数 乘一位数的笔算算理。 二、说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我力 求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同时,为了充分的体现出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我以情境图作为学生认知的起点,借助图形的直观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简单化。但仅仅从情境图到笔算,鉴于学生现有的基础,思维转换过渡较大,学生不易接受。因此,我采用”转化思想“,将学生已学的口算乘法作为 教学的过渡点,把图形转化为口算呈现形式,然后把口算的呈现形式转化为竖式。最后通过优化,形成笔算乘法的算法。 三、说学法 为了让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知识点,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尝试,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并适时调动学生 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计算方式进行分析和比较,去寻求正确与简便的方法。让学生在体验,感知、探究、比较中,灵活掌握本节课的学 习内容。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复习导入: 开火车: 200×4=100×2=700×7= 60×4=8000×6=600×8=

三年级数学教案《笔算乘法进位》

三年级数学教案《笔算乘法进位》 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有下围棋的录像或画面); 多个南瓜形算式卡片(每张上一个算式)。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呈现下围棋的录像或画面,介绍有关围棋赛的事例(或战绩)。 放大棋盘,让学生观察棋盘结构。使学生了解到:围棋的棋盘面由纵横19道线交叉组成。 接着,把棋子放在纵横线的交叉点上,引出问题: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 请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列出算式1919。 二、探讨计算方法 1.各组讨论:怎样计算1919。 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 2.组织交流。 各组展示本组的算法。不容易说清楚的,就写在黑板上。 3.师生评议。 (1)请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作以肯定或补充。使学生了解每一种算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例如:估算的方法能很快算出大约有400个交叉点,但它不能满足解决问题的要求。 (3)重点评议笔算。 用检查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方式,再现笔算过程。在此基础上,夸赞学生:能用刚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今天的新问题。并且,能正确解决乘的过程中的进位问题。你们真棒! 三、练习 1.尝试练习。 用竖式计算第65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可以让几个组的学生做前2道,另几个组的学生做后2道题。 完成计算后,组织交流。说出笔算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笔算过程的了解。 2.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 独立计算,集体订正。根据班上出现错题的情况,和学生一起讨论错误的原因,请学生订正错题。请学生注意:计算时要认真仔细。 3.解决问题。 请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六第3、4题。 完成后,请学生向全班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4.游戏。 贴出写有算式的南瓜卡片。用语言描述菜园里收南瓜的情境,请同学们帮助菜农收南瓜。 让学生自由选择卡片,算对的就收获了这个南瓜。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笔算乘法_(不进位)教学设计课题

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设计 福华小学钱榆 教学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笔算乘法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教学目标: 1 .经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2 .理解竖式计算的思路和方法。 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4 .培养用自己的观点、看法与人交流、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及从多方面解决问题的能力。 5.渗透防溺水法制教育和创卫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创设“熊熊乐园邀请函,过河对口令”的情境,过河时渗透防溺水法制教育。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出复习。 师:同学们老师前两天收到一封来自熊熊乐园的邀请函?今天熊熊乐园要进行一场“智力大比拼”,邀请我们福华小学三(2)班同学去参加,(出示:邀请函图片),你们想不想和小熊大他们 PK 一下?好,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去熊熊乐园去挑战一下,你们有信心吗? (出示一条河的图片)进入熊熊乐园必须过河,过河需要对口令,答对了,他们会派神龟来载我们过河,同学们要排好队,这条河很深不能在河边嬉戏,不能私自下河,不能玩水,(渗透法防溺水制教育) 20ⅹ3= 200ⅹ3= 40ⅹ2= 400ⅹ2= 同学们,我们顺利地过了河,说明同学们对上节课所学知识掌握得非常好,这几

个算式是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方法是:先用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再看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创设学生的喜欢的情境,不仅吸引学生参与课堂而且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通过复习使新旧知识得以联系。) 二、探索新知,明确算理: 1 .师:同学们对以前所学的知识掌握的不错,同学们快到比赛现场去看看吧。同学们老师在这里,温馨提示:进入大树幼儿园要讲文明有礼貌,不要乱扔垃圾,乱吐痰。(渗透创卫教育)(出示画面)谁能说说从图中你都获得了哪些信息? 熊熊乐园在举行才艺大比拼(画画比赛),有三盒彩笔,每盒12支 2.师:同学们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回答(一共有多支彩笔?) 3.师:你们能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吗? 12 × 3= 4.师:为什么要这样列式? 指名学生回答(要求有多少支彩笔,就是要求3个12是多少。) 5.师: 12 × 3 到底得多少,你能算出准确的答案吗?下面给你 1 分钟的时间独立思考,看看谁想出的方法最多,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会派代表汇报。 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交流。 6 .师:哪组愿意将你们的智慧点子与大家分享? 生 1 :12+12+12 =24+12 =36(支) 师:用连加的方法不错。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生 2 :2 × 3=6 (支) 10 × 3=30 (支)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笔算乘法说课稿

笔算乘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三位数乘两位数》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过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本节课在此基础上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学生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和探索不会感到困难。但是,由于因数数位的增加,计算的难度也会相应的增加,计算中就会出现各种不同和情况,因此,这一课的学习对学生来说也是非常必要的。学好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打好基础。 二、说教法学法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计算教学都是从简单到复杂的,最基础的计算原理和方法支持了这样的发展提高。针对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在教法上,我个人认为,在教学中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启发、引导、设疑等教学手段等方法进行教学。在学法指导上,让学生掌握观察、比较、发现、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 在教学例题时,让学生尝试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鼓励学生自己算。学生已经能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与三位数乘一位数相比,三位数乘两位数需要多乘一步,并把两次的部分积相加。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验,把新旧知识结合在一起,体会计算时的相同点,促进认知同化,完善认知结构。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四、说重点难点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的重点为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为正确规范地计算和书写乘法竖式及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时的进位。 五、教学过程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从这种设计理念出发,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增强教学效果,使学生计算能力得到真正发展,我对本节课设计如下几个环节: (一)、复习铺垫巩固旧知 通过复习,为学生提供展示计算能力的平台,让学生亲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交流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为后面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完成知识的迁移、提升对乘法笔算方法的认识和理解,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然后引出课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引入例1

三年级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说课稿(供参考)

《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 本课时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掌握了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技能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本课时的内容既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同时也为继续学习多位数乘法打好基础,教材创设了生活中的实际情景,从解决问题入手,通过让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的探究过程,让学生理解笔算算理、掌握算法。 二、说学习目标: 1、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的算理,掌握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竖式计算。 2、经历笔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会口算与笔算之间的联系,培养类比及分析、概括能力,计算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3、养成认真、仔细的计算习惯,体验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三、说教学重难点: 理解笔算的算理,掌握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竖式计算。 四、说课堂教学结构: 基于以上的分析以及对计算教学的认识,我将教学过程设计成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景引出新知;(二)、学生自主探究获取新知;(三)、巩固练习内化新知;(四)、总结归纳;

五、说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引出新知; 我以主题图为素材创设了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情景。出示信息:3盒水彩笔,每盒12枝,让学生了解信息并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枝水彩笔?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2×3=?从而引出新知的学习。 第二环节:学生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分以下几个层次教学: 1、学生自主学习尝试计算 我想估算应该有机地融合在实际的情景中才得以体现价值,因此,算式出现后,先让生估计一下,大约几枝? 然后,让学生先试着算一算,并把算法与同桌说一说。这样设计既是对学生起点的把握,同时也能让每个学生能充分暴露自己的想法。 2、小组合作探究反馈算法 对于学生的不同算法,让他们在小组内充分交流,之后由各小组分别展示反馈他们的算法。 学生的算法可能会出现书上提及到的口算和笔算两种。我先让口算的学生说算法,要求学生说清口算每一步的算法、算理,我想这是为笔算服务。同时板书计算过程。特别是让学生弄明白10×3的10从哪里来的?便于学生明白口算的算理。 当学生出现笔算时,我会追问:你是怎样算的?同时顾及全体学生的想法。因此教师还是有必要对笔算进行规范地书写,我想这也是教师主导地位的体现。所以,我会让学生观察书式与横式的区别?使学生明确:因数的位置按上下来书写,并且第二个因数3应与个位对齐,积写在横线的下

三年级数学笔算乘法说课稿

三年级数学笔算乘法说课稿 一、说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乘法》课本65页的内容。 二、说教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笔算乘法和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为后面学习乘数数位是更多位的笔算乘法垫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能够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难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说教法、学法 从素质教育着眼点来看,要贯彻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的原则,不仅要使学生学会知识,更要使学生会学、乐学、主动去学。 为了更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能够自主学习,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回忆交流、讨论归纳、强化练习等教学方法,循循诱导,让学生在比赛、游戏、练习、合作中自主学习,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师:上新课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上节课所学的内容,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法则。谁能用文字语言给大家叙述一下呢? (二)、新授课 例2 春风小学有37个班,平均每班有48人。一顿午餐要为每人配备一盒酸奶,一共需要多少盒酸奶? 师:读一读题,你能从文字当中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1:我知道春风小学有37个班,平均每班有48人。 学生2;我知道一顿午餐要为每人配备一盒酸奶。 学生3:问题是求一共需要多少盒酸奶? 师:要求一共需要多少盒酸奶,也就是求37个48是多少,怎样列式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