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公司多元化经营模式问题研究 (2)

海尔公司多元化经营模式问题研究 (2)
海尔公司多元化经营模式问题研究 (2)

黑龙江大学

本科生学年论文

论文题目:海尔公司多元化经营模式问题研究

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年级:2013级

专业:工商管理

姓名:张诗煜张权孙振南高忠月王雪婷

指导老师:于丽艳

摘要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条件下,多元化经营模式是企业谋求长远发展的非常重要的一条途径。多元化经营模式是目前企业常见的战略选择。针对我国企业发展的现状,并以海尔公司多元化经营模式为切入点,通过对海尔公司多元化经营模式发展的现状分析,阐述了海尔公司多元化经营模式存在的财务风险、环境风险、营销渠道风险、人力资源问题、影响品牌声誉、选择盲目性问题。总结我国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失败的普遍原因,并对企业如何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多元化经营海尔公司

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与发展,过去那种坚持一个行业,为客户提供单一的产品与服务的业务模式已越来越不能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在现代企业发展的历史中,多元化的业务增长模式已成为全球大型企业必然的选择。企业多元化经营模式是由著名的“产品 - 市场”战略大师安索夫在20世纪中叶提出的。自1960年以来,多元化的业务模式作为一种企业发展战略的选择,为许多国际大公司带来了快速发展的机会。全美最大的500家跨国企业从事多元化经营的约占90%,而日本制造业企业多元化经营的约占74.7%。理论和实证研究多元化经营模式正在成为企业界和学术界的热点研究课题。论文写作目的就是研究企业如何根据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开展多元化经营模式,并根据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多元化业务模式。以海尔集团多元化经营模式的发展为例,分析我国很多企业多元化发展失败的原因,并为企业面临的普遍性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为国内企业成功应用多元化经营模式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理论框架,使企业了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认清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了解实施多元化战略的条件和基础,从而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实施多元化经营模式。多元化战略又称多角化战略,指企业同时经营两种以上基本经济用途不同的产品或服务的一种发展战略。多元化战略是相对企业专业化经营而言的,其内容包括:产品的多元化、市场的多元化,投资区域的多元化和资本的多元化。多元化战略又分为相关多元化与非相关多元化两类。相关多元化包括一体化战略与同心多元化战略。非相关多元化主要是指集团或整体多元化,即在企业中增加新的产品或事业部,但这些新增加的产品或事业部与企业原有产品或事业不存在关联关系。多元化经营战略是企业具备一定规模时持续发展必然面临的现实选择。

一理论基础

(一)多元化经营战略

1.多元化经营战略是指一个企业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行业中经营,向不同的行业

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

2.横向多元化

横向多元化,也称水平多元化,即企业利用现有市场向水平方向扩展生产经营领域,进行产品、市场复合开发。

3.纵向多元化

纵向多元化,即企业进入生产经营活动或产品的上游或下游产业,这实际上是纵向一体化。

4同心多元化

同心多元化。也称同轴多元化,指企业利用现有技术、特长经验及资源等,以同一圆心扩展业务。同心多元化又分为市场相关型、技术相关型、市场与技术相关型。

5.混合多元化

混合多元化,也称非相关多元化,即企业进入与现有经营领域不相关的新领域,在与现有技术、市场、产品无关的领域中寻找成长机会。【1】李春波.企业战略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7:121-123

(二)宏观营销环境

宏观营销环境指会对企业营销活动造成市场机会或环境威胁的主要社会力量,包括人口、经济、自然、技术、政治、法律、文化等因素。

(三)微观营销环境

微观营销环境指那些与企业有双向运作关系的个体、集团和组织,在一定程度上企业可以对其进行控制或施加影响。【2】吴健安.市场营销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11.6:69-74

二.海尔公司多元化经营模式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海尔公司不断的发展壮大,海尔品牌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海尔公司的发展历程表明,海尔公司能够多年稳居“中国内地企业综合领导力”排行榜榜首,很大程度归功于海尔公司多元化经营模式,多元化经营模式不仅提高了海尔公司的整体竞争力,也为海尔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发基础/

(一)海尔公司简介

海尔集团于1984年创立于山东青岛,前身是青岛电冰箱生产总厂,后通过引进德国利勃海尔工厂的生产设备和技术,专业从事电冰箱的生产和销售。 20世纪90年代,海尔集团受益于其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在国内白色家电领域占据领军地位,并逐步开展业务多元化的发展历程。通过25年的持续稳定发展,至今海尔集团已成为享誉国内外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

海尔集团在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确立的名牌战略指导下,先后实施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1993年,海尔品牌成为首批中国驰名商标;2005年,海尔品牌价值高达702亿元,自2002年以来,海尔品牌价值连续四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2005年8月30日,海尔被英国《金融时报》评为"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之首。海尔已跻身世界级品牌行列。其影响力正随着全球市场的扩张而快速上升。海尔致力于成为全球消费者喜爱的本土品牌,

多年来一直践行本土化研发、制造和营销的海外市场战略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目前,海尔在全球有5大研发中心、21个工业园、66个贸易公司,用户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尔集团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也是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之首。

面对新的全球化竞争条件,海尔确立全球化品牌战略、启动"创造资源、美誉全球"的企业精神和"人单合一、速决速胜"的工作作风,挑战自我、挑战明天,为创出中国人自己的世界名牌而2014年,海尔全球营业额2007亿元,利润总额150亿元,连续六年蝉联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持续创新!

(二) 海尔集团多元化经营发展历程

海尔集团一直以来是我国企业实施多元化发展模式的成功典范,总结其多元化经营模的发展轨迹可以看出海尔集团多元化模式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84-1991年期间的品牌发展战略,连续七年的时间里,海尔集团一直坚持专业化的经营策略,在电冰箱领域建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较高的知名度,这是海尔集团品牌延伸的基础;

第二个阶段是从1991年到1998年的多元化相关产业战略期,海尔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开始从单一产品扩展到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等领域,七年来坚持进行纵向一体化,重要家电产品线已实现垂直整合;

第三阶段是从1998年至今的非相关多元化发展阶段,企业开始横向整合,依托家电领域的优势向数码、家居,医药等领域发展。目前,海尔集团已经形成了共计96大门类,超过151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成功实现从产品领域的多元化,向产业经营格局的多元化迈进。

企业要根据自身能力控制多元化的节奏,量力而行、步步为营地发展。海尔在进行多元化战略之初,充分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海尔集团很好的控制了企业多元化的节奏,以产品质量带动管理,以服务促进销售,在不断稳固自身优势产业的基础之上步步为营,使企业有足够的资源和精力推行多元化战略。海尔集团的发展历程表明,海尔集团能够多年稳居“中国内地企业综合领导力”排行榜榜首,很大程度归功于企业多元化的经营模式。多元化战略不仅提高了海尔集团的整体竞争力,也为海尔集团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海尔集团多元化模式的特点

(1)延伸产品的选择。第一,以专业化品牌优势作为多元化发展的基础,早期以冰箱产品品牌优势作为企业多元化延伸的基础;第二,多元化首先从相关行业入手,实行纵向整合,海尔集团早期从冰箱生产开始到家电领域,延伸领域与原行业领域在技术、销售、产品上具有较大的相似性。然后向非相关领域扩展,如数码、医药、家居等领域;第三,科学预测和延伸,选择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延伸产品,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努力在所属行业中占据领先地位;第四,从纵向整合向横向整合发展,从专业化向多元化发展,采取成本优势和产品差异化相结合的竞争策略。海尔集团在多数多元化延伸行业的市场上都取得了良好的业绩,并成为部分行业的实际领导者。

(2)根据行业相关程度进入新行业。多元化经营模式的成功率与行业成长性呈正相关关系。即相关程度低,成功率低;相关程度高,成功率高。多元化行业选择的顺序不仅关系主营业务市场地位,更关系到企业整体品牌定位与核心竞争力的产生,对后续多远化延伸效果影响巨大。海尔集团采取了十分理性的多元化经营模式的延伸顺序,对延伸行业顺序的选择非常慎重。其多元化经营模式发展正是根据行业相关程度,从高相关,到中相关,再到低相关的顺序发展的。海尔首先选择了与现有产品关联性较强的产品作

为延伸的对象。随着企业不断增强技术和销售实力、不断扩大产品的覆盖范围,从而使后续产品的延伸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3)针对行业特点采取相应进入方式。新业务领域的进入方式一般有三种;首先内部发展。主要依靠企业自身的资源投入到新的业务领域;其次外部并购。通过对其他公司的兼并重组进人新行业;最后控股为主的战略同盟。通过建立合资企业或其他形式的资金合作与其它企业结成战略同盟,从而进入新行业。海尔集团在多元化延伸过程中综合运用了这三种行业进入方式。

多元化战略是一项风险与利益并存的战略,海尔集团虽然是我国企业成功实施多元化战略的典型,但不可否认海尔的多元化也具有一定的风险。海尔的多元化战略需要进一步完善,海尔集团要根据自身的发展和市场的需要变化不断调整适应。为保证多元化战略的成功实施,海尔集团的管理团队不仅要有卓越的管理能力,也必须有开阔的眼界和客观的全局意识。公司管理人员应充分意识到,不同行业有不同的经营特点、竞争环境、资源禀赋和能力要求,其产业经验也截然不同。只有完整的人才团队才能保证海尔在多元化的道路上不会偏离方向。

三.海尔公司多元化经营模式存在的问题(一)多元化带来的财务风险

1、筹资风险

企业采用多元化的发展战略,可以一定程度上的降低经营风险,但多元化发展势必要将一部分资金投入到其相应的项目,从而资金的持续投入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就需要企业通过筹资来提供资金,这样就会加大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加大财务风险。尤其是在多元化程度过大的时候,企业的资金供求就会失去平衡。并且,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尚不发达,无论是从融资效率,还是从融资时间、额度来考虑,通过资本市场程序化的权益性融资都无法高效、及时的满足集团企业多元化经营的资金需求。如果集团企业另辟蹊径,通过非程序化的方法进行权益融资又有着相当高的法律风险。一旦企业经营不善导致收益减少,就会致使企业的利润小于筹资利息,使企业亏损,从而无法按时偿还贷款,造成更严重的负债,最终使企业多元化失败。

2、投资风险

为了实施多元化战略,企业会筹集较多可供投资的资金。这时经营者一旦只顾眼前利益,目光短浅,很容易将资金投入到效益与可持续发展状况并不好的项目,从而对企业效益产生负面影响。1999年,海尔进军非相关多元化,虽然这时企业规模仍逐渐扩大,但是离核心技术越来越远,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与分散企业资源,不但没有给企业带来预期的收益,还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损失。

3、收益分配的风险

收益分配是指企业对收益总额的一种分配,它以企业的息税前利润为对象进行分配。如果分配不当,会给企业带来不利影响,使企业承担加大的资金压力,从而造成财务风险。随着企业的多元化逐步建成,收益分配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如果经营者盲目的对某一多元化领域过分投资,而没有按照投资与产出对等的关系分配收益,会使企业承担较高的资金成本,导致企业内部储存资金减少,进而造成财务风险。

(二)多元化经营带来的环境风险

1.资源配置不合理

企业资源是有限的,多元化经营必然要分散企业资源,这样就会对企业原有业务造成一定程

度的冲击。虽然海尔集团已经进入跨国经营阶段,并且已经实现了部分资源的优化组合、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以及跨国竞争优势,但是海尔的资源与国外的跨国公司相比依然在配置上不合理。一部分已进入或将要进入的领域的资源配置工作尚未扎实,甚至没有提前准备好充分的资金、足够数量的高素质人才、相关领域的尖端技术以及因企业战略调整而产生的障碍和可能产生的风险的解决方案。

2.客户的认知风险

客户对于海尔产品的认知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在某一领域的品牌知名度不能与其他领域的品牌知名度相提并论。品牌导向是市场竞争的有效法则,但是这种有效性有可能导致品牌扩张的失败。另外,当海尔在新的领域有产品时需要加大客户的认知成本,虽然可以使用原有领域的品牌,但是想要在新领域中改变客户的消费倾向,必定要消耗很大一部分成本。

3.团队文化不兼容

重组与兼并是多元化迅速实现的有效手段。而企业凝聚力的基础是企业的团队文化,良好的团队文化和理念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不断磨合而成的,所以不同的企业就会有不同的企业文化。因此,因多元化而产生的购并行为对于企业的团队文化来说将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如果被并购的企业与海尔的企业文化不相容,海尔的战略目标将无法实现。

4.同行竞争的风险

海尔作为一个新进入的竞争者,从竞争条件来讲,既不能避免同业竞争者的打击报复,又不能直接与同业竞争者的固有优势进行对抗,这样极有可能破坏了海尔最为宝贵且难得的市场财富——即海尔的公众品牌信念“要做就做最好,要做就做第一”。

(三)多元化经营带来的营销渠道风险

1.不同产品的渠道差异化没有凸显

目前海尔基本上在按照全系列整体推进的模式操作,但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能够按统一的模式进行规划,“尤其是商用空调、电脑、彩电这三类产品具有明显的工程特征,而且工程机站比相当高,尽管海尔也有自己的工程渠道,但是,由于所有产品都必须通过海尔工贸这个平台进行销售,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项目会因为走正常的流程而丢失订单,灵活性太低。在这方面海尔空调相比格力,美的就明显处于优势。而彩电电脑等产品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王向军】所有的渠道都会去争取工程订单,结果往往是全部无法中标,把机会拱手让人。2.渠道网点布局不合理

海尔的一级市场主要是在大型百货商店设立店中店,在大卖场(或者超市)和家电大连锁设立各产品销售柜台。目的是尽最大可能进行产品陈列,抢占市场份额,并要求海尔11类产品尽量都进入,海尔这种模式是为了保证海尔尽可能多的占领市场,增加与各细分市场消费者接触的机会,尽量提高海尔的销售量。”【王向军】这种网点的设置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是没有考虑相应的成本和收益的。主要表现为各连锁渠道为抢占市场而开设的一些无法持续性盈利的店铺或者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试图帮助一些已经逐步退出市场竞争的当地经销商东山再起。当然,二级市场也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许多专卖店怕被取消海尔专卖店的资格,虽然几个月不提货,但却从一些非正规渠道进行串货甚至“挂羊头卖狗肉”。

(四)多元化经营导致人力资源配置不当

1.人力资源规划不合理

海尔集团在先后实施了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之后,对人力资源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在人力资源规划上已进行了很多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海尔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大多数仍停留在复杂的行政事务中,没有顾及战略层次上的需求,对企业在再造过程中所需要的人力资源因素没有长远规划,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形成阻碍。

2.员工待遇跟不上造成人员流失

海尔集团自从1992年实施多元化战略以来,由于集团内部上下级之间沟通渠道不畅通,再加上薪酬水平过低和绩效考核体系不够完善,造成了大量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流失,给海尔的技术创新体系和人力资源管理带来很大冲击几乎所企业都存在员工流失问题,流失的大多数为企业发展所需的关键性人才,知识型、年轻型员工成为流失主体,其中最不稳定的是刚接收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工作三年内流失率最高。同时海尔集团进行了几次大规模裁员。在高频率的引进与流失中,不仅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而且大大降低了现有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企业发展极为不利。

3.人力资源优势无法持续

由于海尔的多元化经营,行业跨度较大,使已具备的管理模式以及人力资源方面,难以应对完全的陌生的产业环境。特别是对于金融、医药、电脑这样对于专业知识要求较高的行业。海尔完全就是门外汉。并且海尔集团员工素质明显无法适应企业战略的需求,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高水平的技术人才存在较大缺口,一般人员却过剩,这说明海尔集团的人力资源规划不合理,这已严重制约了海尔的健康发展。

(五)多元化经营影响品牌声誉

1.对原有品牌的影响

稳定而有优势的主营业务,能为多元化经营提供支持和保障,是企业的生存基础和利润源泉,也是多元化经营的前提。企业进入新行业要对资源进行重新分配,这必将使有限的资源被分散于每一个发展的产业领域,从而迫使企业减少在主业上的投入,容易影响主业的发展。一旦主业被削弱,不仅公司的多元化经营将面临危机,公司的生存也将受到严重影响。而且一旦企业新开发的产品在质量与服务上存在问题,企业多年在主业中已树立的良好品牌和形象就会有所影响,甚至会直接导致企业的品牌和形象颠覆,这对企业将是致命的危害。

2.影响顾客购买力

品牌如若延伸到一个与主品牌对应下的原产品相对立或易引起消费者反感的产品或行业上,就会对消费者造成心理冲突,消费者只能购买其一,或两者都不买,从而损害原有品牌的形象。近年来,由于品牌犯错而引发的危机表现出集中性、高发性、连带性等新的特点。当品牌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犯错而对消费者的利益造成损害时,其对品牌犯错事件的反应很可能对消费者购买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从而可能导致品牌形象受损、市场份额萎缩、经营管理大受影响。在品牌犯错情境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消费者会对犯错品牌的品牌声誉产生长时间的质疑。且消费者对犯错品牌的责备度也不同,曾经忠实度越高的品牌反而会受影响更大,进而对品牌的购买意愿就越小。一旦顾客对产品产生了不信任心里,企业要想挽回形象就会非常难。

(六)多元化经营导致选择的盲目性

对于已经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海尔集团而言,多元化经营领域的选择十分关键。企业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所拥有的资源是一定的、有限的,如果企业内生产经营单位过分分散,就容易失去原有主导产品主营业务的竞争优势,最终会导致企业在原有主导产品或主营业务竞争中失去市场和优势。

1.进军PC行业。早在1998年,海尔就以家电厂商的身份进军PC行业,进军PC 行业,开始此后三年虽然销量持续上升,但总体却一直亏损,市场规模持续萎缩,海尔电脑业务一度危机重重。盲目进军PC行业,首先行业情况并不了解,其次无核心技术、

无经验、无产业链。在这种情况下面对有多年经验的竞争对手是不具备竞争优势的。2.进军家居业领域。海尔选择与欧倍德进行合资,而欧倍德在中国的战略出现失误,业务每况愈下,最后被百安居收购,海尔不得不撤出与欧倍德建立合资公司时投入的巨额资金。

3.进军医药、金融、餐饮等领域。投资同样没有知名度,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时至今日,海尔最稳定的利润仍来源于传统的家电行业,因此海尔集团多元化经营过程中行业选择具有盲目性。

四.海尔公司多元化经营模式问题的解决措施(一)财务防范措施

1、以核心业务为主

海尔进行多元化的同时,应看清自己的优势所在。在资金与资源的配置上应以核心业务为主,创新业务为辅。在不耽误创新业务发展的前提下,使原有的竞争优势继续扩大,为未来创新业务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2、掌握恰当的发展时机

公司在进入多元化前要有一定的资源优势和市场占有率等综合实力,一旦进入多元化,公司就要为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有一定资金和资源的前提下,企业最好在原有业务上已经积累了一些与新业务相关的经验和技术,以便公司能更快速地向多元化演变。

3、多元化发展以相关多元化为主

企业在进入多元化之前应注意是否与原有企业有一定的相关性与相容性,在未来的发展上是否可以相互扶持相互推进。公司在实施多元化发展时跨度不宜过大,避免在业务流程方面不熟悉给企业带来巨大风险。

4、建立财务风险防范制度

企业应具有一定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将财务风险控制在企业能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同时准确的预测未来公司的现金流水平,以便提前做好融资准备。并拓宽筹资渠道,不完全依赖债券融资或银行贷款。更要合理运用财务杠杆,降低企业的融资风险,减少资产负债率,从而减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渠道措施

1、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开展多元化经营是企业现有业务发展成熟后的需要。多元化经营可能会分散企业资源,但是却给企业带来了新的利润增长点,这也是我国企业开展多元化经营的动因之一。(王巍)无论海尔实施何种形式的多元化,培养和壮大核心竞争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稳定而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主营业务是企业获得利润的主要源泉和其存在的基础。海尔应通过保持和扩大其核心业务,大力培养核心竞争力,在此基础上兼顾多元化。具体做法如下:

(1)整合海尔的优势资源,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2)持并强化企业在冰箱业务产品行业的领先地位;

(3)对未来发展前景较大的热水器等业务加强研发投入,并利用海尔的品牌和渠道优势推进业务发展。

2、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

面对互联网时代个性化、碎片化的消费趋势,海尔应深刻认识到,只有通过员工的个性化创新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才能抓住互联网时代机遇、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王巍)具体做法如下:

(1)通过一线员工发现客户需求,再向内倒退至全流程工作人员,形成倒三角的组织构架;(2)建立透明的信息系统以确保及时把握客户需求和经营的绩效、问题;

(3)鼓励员工具有创业精神,树立自主经营观念,从而促进员工的积极性;

(4)充分利用现存资源并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核心产品;

(5)提高海尔的盈利能力,促进海尔从“制造”到“创造”的转变。

3、抢占细分市场份额,实行多品牌经营。

在互联网时代需求个性化、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下,单一品牌、单一产品已经难以全面满足各类消费群体的需求。而更大的威胁来自于那些大量正在迅猛发展的专业化新企业。这些专业化的新企业专注于某一个细分的市场,开展专业化经营,使那些大而不强、大而不当的多元化经营企业收到冲击。(王巍)

海尔产品使用的标注方法是在统一的“海尔”商标再加后缀的方法。但是,使用海尔这一个品牌来涵盖全部的产品明显存在很强的局限性——单一品牌的风险显然要比多品牌高。所以说,与其调整海尔这一品牌的市场定位还不如培养一个新的品牌划算。海尔可以通过自己的管理和技术逐步改善其内涵、产品形象及细分市场的品牌,从而构建起一个多品牌家族。4、发掘新业务增长空间,发展综合渠道业务

(1)推动线上线下融合的综合渠道服务业务,实现即供即需;

(2)加强国际合作,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建立复合型销售渠道;

(3)促进人区客合一的实现,培养顾客的忠诚度。

(四)人力资源配置不当的措施

1.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从新的规划

由于海尔公司对于人力资源方面,进行了多次的创新和改革,使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比较混乱。人力资源方面的多次创新和改革内容进行梳理和整合,形成一套统一的,有可行性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定。

2.防范人员流失

对绩效考核进行调整,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不进行大规模的裁员。实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考虑到员工的所思,所想和所得。合理的引导员工,增强员工的忠诚度和对公司的满意度。为企业肩上不必要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凝聚力。使企业长久的盈利,员工和企业实现双赢。

3.保持人力资源优势

由于海尔公司的多元化发展,使其在各个分公司的人员无法相互随意调动。所以要进行有目的,有选择的招聘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高水平的技术人才。并对员工进行岗位培训,使员工可以快速的适应其工作环境及内容。让员工可以适应企业的多元化战略发展,跟住企业前进的步伐。

(五)企业文化与品牌建设

1.增强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并为企业全体人员遵守和奉行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经营理念的综合反映。而品牌是一种精神、一种品位、一种格调,它的主要特征是与用户共鸣和推动企业的价值取向。一个真正的品牌,是企业给用户的心理感受、心理认同和精神价值,而不是单纯的物质层面的满足。实质上,企业给用户的这种精神满足,就是企业品牌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也正因为这种文化内涵,使得品牌更有广度、更有深度、更有力度,成为企业的一笔巨大的财富。企业不能没有文化,产品不能没有文化,品牌不能没有文化,良好的企业文化和品牌形象会成为一种黏合力,

它会从各个方面把企业成员聚合起来,从而产生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会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在实施品牌战略,走品牌化发展的道路上,首先就要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

2.树立品牌形象

品牌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首先品牌建设要突出“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产业——品牌经济”发展线。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坚持宽领域、广覆盖,依托产业发展特色和优势,突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大力培育“名、优、特、新”品牌。其次要加强质量管理。争创名牌产品,要以上乘的产品质量作保证,企业必须把产品质量视为生命,不断加强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抓好产品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生产,积极开展行业认证和产品质量认证,靠产品实力征服市场。最后要加大宣传力度。要重视对品牌的宣传推介,精心研究策划,进一步确定清晰的、稳定的、长久的品牌形象,推动品牌的延伸扩张。

随着时代的进步,企业的创新也刻不容缓,推进科技创新。品牌的基础是质量,质量优劣的关键是产品的技术含量。企业要坚持把技术创新作为品牌战略的核心,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产品更新换代,让企业的产品始终处于产业链的高端,处于市场的前沿。一个企业只有把企业文化融入到品牌建设里,使自身的品牌有着良好的文化底蕴,这样品牌的产品才能在飞速发展的产品市场立于不败之地。

(六)领导者要有独到的眼光和宏观意识

1.发展企业优势相关产业

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多元化经营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的基础,企业拥有核心竞争力就等于拥有多元化经营的平台与保障。适宜的多元化经营又促进了核心竞争力的发展和融合,提高了企业的整体实力。

1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进入多元化的新领域时,海尔集团应该首先进行行业环境的分析,以企业自身特点及市场潜力作为经营战略选择的前提,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大力发展与企业优势相关联的多元化新领域。

2多元化经营实施之初要考虑现有资源与新业务是否匹配,是否拥有技术、人才和管理等方面的积累。不但要实现多元化之间的协同作用,获得规模优势,利用闲置资源等方面的优势,还要充分评估经营风险以及企业资金分散后产生的机会成本3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还应掌握必要的知识与信息。包括深刻把握行业背景、产业鼓励或限制政策、税收、发展趋势、核心技术特点和潜在的竞争对手动向等。对陌生行业并购更应慎重小心,事前进行缜密的调查,评判进入新行业的进入方式和策略。同时还应注重管理沟通与信息传递。有效的管理沟通保障了企业管理的良好运行,同时也为管理创新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4领导人树立宏观意识

总结

多元化经营模式不失为一种优秀的企业发展战略,然而实施这种战略是需要具备一定条件的,并非任何企业都适宜实行多元化。不同的企业有着不同的自身情况,不同的资金组成、生产设备、管理方式、技术条件、营销网络,也面临着不同的市场环境,进行多元化经营时需要科学地进行环境条件的分析研究,确定实施多元化经营的前提条件,科学地选择多元化经营的进入领域,把握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的时机,并建立具有强势凝聚力和控制力的企业文化,从而通过公司的共同理念降低管理成本,不断提升企业的

核心竞争力,选择适应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的管理方式。海尔集团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实施是建立在成功专业化经营基础上的。企业发展多元化经营模式应建立在企业主导产业优势的基础上,企业在主导产品上的优势可以为企业的多元化发展提供资金、管理、市场和技术优势,有利于多元化经营的成功。海尔集团实施多元化经营模式虽然并未完全达到预期的效果。但从某种程度来说,海尔集团的多元化模式还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新业务与原有主业相关度高是海尔集团相关多元化经营获得成功的关键。海尔集团的相关多元化经营道路经历了新业务与原有主业高度相关到相关程度逐渐降低的变化过程,其成功率与行业之间的相关程度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但海尔在实施非相关多元化经营时也面临着很大的问题

(1)多元化经营战略必然会分散企业的资源,从而影响到企业的主业深度经营。因为不同行业具有完全不同的经营特点和经营环境,企业对非相关行为的业务既难以适度把握,又分散了原有主业的精力。

(2)我国企业普遍缺乏快速提高管理效率、培养人才以及创新业务的能力,无法适应不相关业务领域的竞争。企业在进行非相关多元化经营之前,所具备的“相关”资源主要是资金,原来所具有的技术、经验、市场、客户、营销模式、销售渠道直至人才都与新的领域几乎无关。

(3)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和管理能力的欠缺使企业很难通过外部并购有效获得在新行业经营所需要的技术、人力资源和销售渠道。由于海尔集团并不具备与非相关多元化产业相匹配的核心能力,且在短期内不能完善众多的资源组合,因而引发了诸多风险。又由于对风险不能很好地控制,因而在非相关多元化经营进程中矛盾突出。

通过研究海尔集团多元化经营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了企业多元化战略的实施条件:首先,在经营战略选择的过程中,应该有先做实后做大的思想。否则盲目多元化,在资金技术和管理跟不上,新发展的业务会成为企业的包袱和累赘甚至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而危及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其次,实施多元化经营需要四个条件即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再次,在从事新的业务之前一定要进行内外环境分析。做好充足的准备,特别要注意国家的产业政策,宏观经济环境,竞争环境和业务前景的分析与决策;最后,进行多元化经营的时候要考虑到现有资源与新业务是否匹配。不但要考虑多元化之间的协同作用,获得规模优势,还要考虑是否拥有技术、人才和管理等方面的积累,充分评估经营风险以及企业资金分散后产生的机会成本。这样公司才能可持续发展。

致谢

光阴似箭,日月如棱。两年的时间,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是那么的短暂,但这短短的两年是是最纯真的岁月,也是最美好的大学生活!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一直都离不开老师、同学、朋友给我的热情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论文从选题、收集资料到完成,都是由于丽艳老师指导的。老师指导我论文的写作方向和构架,并对论文的撰稿进行仔细批阅,指出其中误谬之处。老师的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同时也感谢在大学期间所有传授给我知识的老师,是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使我有了丰富的专业课程知识,通过毕业论文,充分发挥了我在校

期间学到的文化知识与专业技能,对帮助过我的各位老师表示最真诚的感谢。最后还要感谢在大学期间与我共同学习的同学与朋友,是同学们的支持与帮助,让我克服了许多困难,让我们变得更加成熟。

海尔多元化战略阶段

●多元化战略阶段(1992年—1998年) 特征:从一个产品向多个产品发展(1984 年只有冰箱,1998 年时已有几十种产品),从白色家电进入黑色家电领域,以“吃休克鱼”的方式进行资本运营,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低的成本把规模做大,把企业做强。 谁是张瑞敏多元化战略的真正敌人? 这是一个没有太多悬念的问题,20年前,张瑞敏面对一个投资方的威胁,说出了一句狠话:我们现在惟一害怕的是自己。20年后的今天,海尔全球营业额已突破1000亿元,张瑞敏的这个“内部敌人”也成长为一个庞然大物。 这个“内部敌人”出现在组织能力、企业文化、价值创新等公司内部的各个毛细血管里,它会凭借惯性对公司的创新行为产生阻挠,一些具体症状如大企业病、官僚主义、创新的惰性等,而张瑞敏的老师通用电气、杰克·韦尔奇则花费了巨大精力以对付这个“内部敌人”。 事实上,既有远见,又拥有极强危机意识的张瑞敏并没有轻视这个所谓的“内部敌人”,20多年来,张瑞敏的重大变革都跟“人”有关。1998年,张瑞敏提出了“内部模拟市场化”的组织革命,推行SBU策略,想把海尔的树万名员工,都变成一个个“小老板”;2005年,张瑞敏再次提出“海尔模式即人单合一”,强调人和市场的统一,速度和准确度的统一。2006年,张瑞敏再次号召管理层学习《世界是平的》一书,如何因应扁平化时代的挑战。 张瑞敏的担心也是目前高科技业的噩梦。那些凭借创新而领先的公司,比如英特尔、戴尔、柯达等,都在遭遇困境。他们的挑战并非来自外部竞争,而是来自“内部敌人”,一个致命的影响就是“创新的惰性”。硅谷著名的管理学者杰弗里·摩尔认为,惰性是创新的隐性伴侣,和惯性结盟,也是人们的短期自利习性造成的,如果这样的人足够多,就会排斥异己,走向反面。这个话题在《数字商业时代》第9期封面文章有过专题讨论。 在本刊采访海尔期间,一些海尔员工就透露,海尔用人上就存在着不少问题。张瑞敏自己也承认“到了2006年,海尔是越做越难做。”并认为海尔进入了“高原期”。张瑞敏及其海尔能否顺利度过“高原期”,最大的悬念仍在内部,至少,海尔仍有几大内部悬念: 1、能否因应数字时代的速度经营?在数字时代,对企业组织能力的最大考验是速度经营难题,即如何以更快的速度迎合市场、顾客的变化,从而使公司内部也进入10倍速的时代。 2、张瑞敏能否自我颠覆?张瑞敏自己多次表示:不断地要自我审视,不断地自我否定,不断地自我战胜。很多创新经验表明,领导人的光环有时也是阴影,而领导人退位往往成为组织变革的引爆点。

海尔的阶段性发展战略教学内容

海 尔 阶 段 性 发 展 战 略 分 析 组长:闫超 组员:魏璐佳、唐华、陈瑜、蒋晴

海尔的阶段性发展战略 海尔集团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6万人,已发展成为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2008年海尔集团实现全球营业额1190亿元。海尔集团在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确立的名牌战略指导下,先后实施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2005年底,海尔进入第四个发展战略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创业25年的拼搏努力,使海尔品牌在世界范围的美誉度大幅提升。2009年,海尔品牌价值高达812亿元,自2002年以来,海尔品牌价值连续8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海尔品牌旗下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电脑、手机、家居集成等19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其中海尔冰箱、洗衣机还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 海尔的发展很快,但也是一步步走过来的。企业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战略转移的阶段性连接,旧的战略不断地、不失时机地被新的战略代替,这样才能使企业不断达到新的高度,赢得长期持续发展。海尔的成功也正在于这种战略更替和转移的成功,在于它能够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不失时机地以新的战略代替旧的战略。 发展战略创新的四个阶段 一、海尔的名牌战略 (一)战略分析 砸冰箱出名牌。1985年,76台“瑞雪”牌冰箱经检验不合格,张瑞敏命令责任者

当众砸毁了这些不合格冰箱。这一锤,砸醒了职工的质量意识,更加坚定了张瑞敏提出的“名牌战略”的发展道路,不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质量都将是海尔生存之本。 在这一阶段,海尔在国内创立了海尔的名牌形象.总结出了一套可移植的管理模式。海尔改变了员工的质量观念,在员工中牢牢树立了"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的观念,引入了国际上先进的质量管理标准,在国内同业中率先通过了多项国际认证。海尔以"真诚到永远"的服务,树立了整体企业形象。 1、注重产品的研究与开发。 海尔在改革开放初期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走高起点、高嫁接、创名牌之路,占据了技术的制高点,以高技术和高质量开创名牌。同时又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来降低原材料消耗和产品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设备的有效作业率,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名牌产品的质量和市场承受能力。海尔的科研人员一直坚持这种观念:要不断地否定自己的过去,才能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2、运用现代营销管理策略。 海尔按照市场细分的原则,依照消费者的需要,把整体产品市场分为若干个细分子市场。例如地域细分方案,按北方、南方、农村、沿海划分,海尔根据各自特点设计了大冷冻能力冰箱、宽气候带冰箱、无霜冰箱,适应了不同的消费群。为了与国际市场接轨,实行了"海尔国际星际服务一条龙服务",从产品开发制造到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中,通过市场回访又反馈到产品开发中,形成一条良性的服务循环链,真正做到了"用海尔产品解除用户烦恼到零"。 3、积极开拓和培育名牌市场。 海尔培育名牌产品是通过市场实现的。研究市场、分析市场、预测市场,是海尔名牌战略决策中的关键。积极稳步扩大产量、海尔每年都花费巨资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播放产品广告,以"海尔,中国造"树立民族品牌形象。 4、强化名牌产品的内在支撑。 海尔在名牌产品创立之后,居安思危,强化名牌产品的内在支撑力,实现在动态过程中不断稳固、强大。强化内在支撑力:一是在经营理念,二是在管理,三是在超前决策,四是在规模效益。 海尔靠调整企业结构、产品结构来发展规模经济,扩大名优产品的市场覆盖面,创造出名牌产品的规模效益。

浅谈企业的多元化发展——海尔多元化发展战略分析报告

浅谈企业的多元化发展——海尔多元化发展战略分析报告 摘要:家喻户晓的海尔集团是世界大型家用电器第一品牌、中国最具价值品牌,世界五百强企业前五十名。2011年12月15日,据世界著名消费市场研究机构欧洲透视(Euromonitor)发布最新数据显示,海尔在世界白色家电品牌中排名第一,全球市场占有率7.8%,第三次蝉联全球第一。拥有如此业绩的海尔集团与其多元化的经营战略密不可分。 关键字:多元化、海尔集团、家电、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战略最早产生于安索夫的《公司战略》。多元化经营也称为多样化经营、多角化经营或扩行业经营,是企业同时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基本经济用途不同的产品或劳务的一种发展战略,是企业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长期的稳定经营的一种经营模式。作为世界品牌的青岛海尔如今也是一家多元化的企业,探究其多元化的道路,对于危机中的中国企业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一、海尔的多元化发展历程 在青岛海尔的发展历程中,多元化是其重要的成长方式。它从1992年开始实施多元化战略,按照自身的战略路线,多元化战略目标已经完成。在这一过程中,青岛海尔走出一条专业化起步、相关多元化发展、非相关多元化扩张的道路。 (一)专业化阶段 1984-1991年是青岛海尔的专业化起步阶段,专心致志只做电冰箱一种产品,力求做到尽善尽美,用高质量的电冰箱打开了世界上对电冰箱产品检验最严格的德国市场,从而打开了欧洲乃至全球市场,为公司打下了坚实的质量管理基础。在这一阶段,青岛海尔集团CEO管理法基本形成,全国性销售与服务网络初步建立起来。 (二)主业相关多元化阶段 1991年青岛海尔开始进入相关多元化发展阶段,将在电冰箱产品领域取得的成功经验以及品牌优势延伸到相关的家用电器领域,产品从单一电冰箱发展到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86大门类130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成为中国家电行业产品范围最广、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大型企业。 (三)主业非相关多元化阶段 在年营业额冲击200亿元人民币的1999年,青岛海尔开始实施非相关多元化扩张战略,而且行业的跨度非常大,包括房地产、医药和人寿保险等与原来家电行业截然不同的领域。截止2007年底,青岛海尔涉足的领域包括家电、IT、家居、生物、金融、旅游、房地产、通信、电器产品、数字家庭、生物医疗设备等13个产业群。在此基础上,加上1993年进入的模具注塑行业和1998年进入的机械制造业,共涉及15个行业。 二、海尔多元化经营的成功经验 青岛海尔自1984年开始进行7年的专业化经营后,1991年开始进入相关多元化经营发展阶段,并在其后近10年间取得了巨大成功,从原来专业化生产电冰箱的地方企业发展成为具有一定国际知名度的大型企业,其本身的能力体系也在多元化经营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提升。 (一)主营业务具有相当规模是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基础 在海尔多元化经营之前,只专心于电冰箱一种产品,这使得企业打下了稳固而颇具规模的主营业务的基础。实施多元化战略的企业必须有充足的资源和实力,并在一个领域拥有足够支撑企业在将新领域发展成为新利润增长点时所需要的资源。海尔在专业化阶段就打开了全球市场,因此有足够的实力进行多元化经营。 (二)核心竞争力是多元化战略成功的关键 稳定而具有竞争优势的主营业务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源泉的生存基础。而相关多元化阶段,海尔又不失时机的扩展与主营业务相关联的多元产业。这些新业务无疑能够发挥本企业的优势,资源的相关性和要素之间的相互共享性就会取得战略协同和范围经济效益,最终发展为竞争优势。 (三)把握时机是多元化经营的重要因素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是家电业的爆发期,家电技术不断革新,国内市场对家电的需求激增,另外此时企业已具备核心专长,并有剩余资源寻求更大投资收益。海尔在这个时候选择多元化经营战略无疑是明智之举。 三、海尔非相关多元化阶段失败的原因 第 1 页共 2 页

海尔集团发展战略

海尔集团发展战略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海尔集团的发展战略 一、名牌战略阶段(1984年—1991年) 特征:只干冰箱一个产品,探索并积累了企业管理的经验,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结出一套可移植的管理模式。 海尔集团实施名牌战略所采取的措施 (一)追求卓越定位名牌的策略 “名牌战略”的核心是名牌产品,而名牌产品的基础在于质量。张瑞敏上任不久,发现厂里生产的76 台电冰箱不合格。他让全厂职工轮流参观后当众宣布:由生产这批产品的直接责任人亲手砸毁这些冰箱。(二)立足市场发展名牌的策略 为了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地位,海尔集团根据市场细分原则,结合产品的特点和消费者的需求,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的营销组合策略,提高了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如宽电压冰箱新品种的问世,打开了广阔的农村市场;集洗、脱、烘于一体的海尔“玛格丽特”三合一全自动洗衣机,以其独特的烘干功能,迎合了饱受“梅雨”之苦的江南地区消费者。 (三)强化管理巩固名牌的策略 海尔集团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创造了一套卓有成效的管理模式———OEC,即日清日高管理系统。OEC 是英文Overall Every Control and Clear 的缩写,即全方面地对每人、每天、每事进行清理、控制,其主要内涵,就是贯穿在企业各项工作中的“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四)以人为本弘扬名牌的策略

在企业管理中,海尔强调“人人是人才”的观念。所有的员工都是可造就的人才,应该设法把每一个人的潜能都发挥出来,使之对企业达到“投入地爱一次,忘了自己”的境地。为此,海尔制定了许多有关的制度,如通过实行公开招聘上岗制度,发现人才和促进了人才流动,使许多年轻有为的员工走上了领导岗位。对待被兼并的企业,海尔集团不断地强化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和进取精神,促使广大干部重新振作起来。(五)联合舰队延伸名牌的策略 在长期的经营中,海尔人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一只战舰的实力再强也是有限的,在现代化的战争中,孤军作战很难应付复杂的情况,也难免顾此失彼,惨遭败局。海尔创出名牌后,必须走规模化经营的道路,组建联合舰队。1991 年12 月20 日,青岛电冰箱总厂兼并了处境艰难的青岛电冰柜总厂和青岛空调器厂。1994 年,两厂双双通过了ISO9001 国际认证,从而使海尔集团成为我国唯一3 个主导产品都通过ISO9001国际认证的家电企业。 二、多元化战略阶段(1992年—1998年)失败的案例 特征:从一个产品向多个产品发展(1984年只有冰箱,1998年时已有几十种产品),从白色家电进入黑色领域,以“吃休克鱼”的方式进行资本运营,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低的成本把规模做大,把企业做强。。纵观海尔集团的多元化战略阶段可以大致的分为5个阶段: (一)单一产品——电冰箱 (二)制冷家电——电冰箱、电冰柜、空调

海尔集团的发展方向(已整理)

问题:如果你是张瑞敏,你认为海尔下一步应该重点发展什么产业? 海尔集团的发展过程 海尔集团公司的前身青岛冰箱厂是于1984年在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的基础上成立的。1991年12月份,以青岛电冰箱厂为核心企业,以空调器厂、冷柜厂为紧密层企业,经过改制,组建了海尔集团公司。1993年国家发展资本市场,海尔集团抓住这个机遇,积极筹备冰箱公司上市,93年11月份海尔冰箱股票上市,募集资金3.69亿元,96年通过配股又募集资金1.43亿元,这些资金先后用于扩大冰箱产量及相关项目上,得到了最有效的运用。 海尔集团发展如此迅猛,完全得益于有效的资本运营模式,抓住有利时机,实现了低成本的资本扩张,其中最显著的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股权融资,发行海尔冰箱股票,募

集社会资金;二是以无形资产兼并有形资产,进行兼并重组,实现高效率的规模扩张。 从青岛电冰箱总厂发展到现在,随着企业制度的完善,管理的深化,海尔集团在企业兼并及盘活资产方面,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1988-1990年)主要是投入资金,全盘改造。青岛电冰箱总厂通过与德国利勃海尔合资,引进了先进技术,生产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 第二阶段(1991-1994年)主要是投入资金,输入管理,扩大规模,提高水平。电冰箱总厂1991年兼并了原青岛空调器厂和青岛冷柜厂,通过投入资金,狠抓企业管理和海尔文化,依托海尔的品牌和服务网络,经济效益得到了可喜的提高,92年到96年,冷柜、空调的产量分别提高了4倍14倍。 第三阶段(1995年至今),此阶段的兼并方式主要是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以海尔名牌及OEC管理体系移值到被兼并企业中,转换机制,实现精神变物质。这一阶段

谈海尔品牌的发展战略

谈海尔品牌的发展战略 日前,首届中国名牌产品评选揭晓,包括摩托车、空调、洗衣机、彩电、电冰箱、微波炉、微型计算机、彩色胶卷、味精、衬衫在内的十大类产品共评出57 个全国名牌,其中海尔集团公司囊括了电冰箱、洗衣机、家用空调器、微波炉、彩电等 5 种家电产品的“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是什么原因使海尔品牌在国内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成为国内家电第一品牌;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较高知名度,是一个具有丰厚内涵的品牌? 一、海尔的“名牌战略阶段” 从1984年到1991年,在7年的时间里,海尔只做了冰箱一个产品。通过各种促销手段和传媒渠道来打造冰箱名牌“海尔”,从而使海尔品牌的高知名度和良好的品牌形象得以不断提升。到1991年,海尔冰箱产量突破30万台,产值突破5个亿;全国100多家冰箱企业,海尔唯一产品无积压,销售无降价,企业无三角债;海尔商标在全国家电行唯一入选“中国十大驰名商标”。张瑞敏把这7年叫做海尔的“名牌战略阶段”。 建立良好的品牌是一个为产品创造独特身份的过程。它不但能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记忆,使他们易于将产品相对于其他品牌的产品来作定位。而且,品牌的个性和形象能令消费者对产品产生一种熟悉的感觉,从而产生可靠性好感,养成购买习惯。成功的品牌可以使企业在竞争激烈、变化迅速的市场上独占风骚。有调查显示,品牌的受注意程度跟其市场占有率是很接近的。品牌愈成功,便会吸引愈多人注意和购买,令市场占有率不断上升。因此的强势的品牌将得到消费者忠诚的支持,它们的重复消费使企业的营业额至少能维持在一定水平上。而且,一个良好的品牌能让企业把产品的定价提高,从而得到可观的利润。例如劳斯莱斯汽车,它的品牌给人的印象是名贵、品质优良,反映使用者高尚和有地位的特质。所以即使其定价高昂,也不乏追随者。 良好的品牌不仅包括企业的名称、产品本身的型号、外形、包装设计或是用于其商标的字体、形状、美术图案和颜色等物质方面,还应该包括诸如企业宗旨、经营理念、行为规范、管理哲学等等精神方面的内容。因此,优秀的品牌应具有鲜明和独特的个性并能突出于对手的产品之中,最理想的是,自己的品牌能成为该类产品的代名词,如“麦当劳”是汉堡包的代名词,“商务通”是掌上电脑的代名词。 海尔集团在创立和打造自己的名牌战略时非常注意运用各种行销活动和宣传攻势,充分突出海尔的商标设计、口号、电视和杂志广告等。例如,海尔的CI整体形象的策划,在外界做了一个统一的形象,从Haier这几个英文字母到两个小孩,使人们会迅速联想到海尔产品,和海尔人的承诺“真诚到永远!”,这对提高海尔的知名度,提升海尔的品牌形象起到很大的作用。 二、海尔的“名牌延伸战略” 良好的品牌有助于企业进行跨行业扩张。因为消费者已经熟悉这个品牌,较之于新的品牌,他们会更快及更容易接受其推出的新产品。例如哈尔滨制药六厂“盖中盖”等原只是一种补钙产品,但近年来开始扩张业务,进占感冒药及其他药品市场。由于企业形象一向良好,而且产品有效,所以新产品很容易就能被消费者所接受。 品牌延伸已成为海尔为获得更大发展,获得更大利润而采取的手段,由于海尔品牌的高知名度,良好的品牌形象,海尔通过品牌延伸进入新领域,从而扩大企业规模,使企业获得更大利润。 在海尔的“名牌战略阶段”中,海尔先从冰箱做起,使之成为名牌,因为海尔冰箱是名

战略成本管理海尔集团

战略成本管理:从战略角度来研究成本形成与控制的战略成本管理(Strategic Cost Management, SCM)思想,是上世纪80年代在英美等国管理会计学者的倡导下逐步形成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这一思想与相关方法的讨论日趋深入,日本和欧美的企业管理实践也证明了这是获取长期竞争优势的有效方法。 (一)海尔集团基本情况 海尔集团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6万人,海尔集团2010年实现全球营销业额135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其中海尔品牌出口和海外销售额55亿美元。2009年,海尔品牌价值高达812亿元,自2002年以来,海尔品牌价值连续9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 2010年,海尔实施全球化品牌战略进入第五年。海尔将继续发扬“创造资源、美誉全球”的企业精神和“人单合一、速决速胜”的工作作风,深入推进信息化流程再造,以人单合一的自主经营体为支点,通过“虚实网结合的零库存下的即需即供”商业模式创新,努力打造满足用户动态需求的体系,一如既往地为用户不断创新,创出中华民族自己的世界品牌。 (二)海尔集团日常成本管理状况 本文从四个角度探讨海尔集团成本管理状况。 1.海尔集团成本管理组织机构 (1)海尔集团组织结构概况 关注“海尔”的人都知道,为了应对网络经济和加入WTO带来的挑战,“海尔”从1998年就开始实施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在第一个五年中,“海尔”主要实现了组织结构的再造:变传统企业金字塔式的直线职能结构为扁平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市场链流程;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资金流的运动,加快了用户零距离、产品零库存和营运零资本的“三零”目标的实现。 (2)海尔组织结构分析 海尔集团理念的确立经历了两个阶段,即从传统的职能管理下的业务流程,发展到矩阵型结构的项目流程;然后从解决基于矩阵结构所构建的业务流程,在运作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发展到新流程的确立和业务流程的重组。 第一、“海尔”的组织结构是随着企业战略目标的转移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从实现“海尔”名牌战略的职能型结构,到实现“海尔”多元化战略的

海尔的多元化战略案例分析

海尔的多元化战略案例分析 摘要:海尔集团从一个生产冰箱的小企业发展到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在内的96大门类15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并出口到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具有高美誉度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这与企业所制定的多元化战略是密不可分的,也成为了我国企业多元化战略成功的典型 所谓多元化发展战略,就是指企业采取在多个相关或不相关产业领域中谋求扩大规模,获取市场利润的长期经营方针和思路。海尔集团在发展多元化战略经营的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把自己最熟悉的行业做大,做好,做强,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在这个前提下进入相关产品经营;二是进入一个新的行业,做到一定规模之后,一定要进入这个行业的前列。目前,海尔及已建立了一种适应多元化经营的既有竞争又有合作,极富弹性的企业生产组织体系。多元化有利于企业规模发展和素质提升,优柔寡断,将丧失十分有利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时机!张瑞敏果断决策。 一、海尔集团的发展阶段 回顾海尔集团成长的历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84-1991年期间的名牌发展战略,只作冰箱一种产品,通过7年的努力,逐步建立起品牌的声誉与信用。第二阶段是1991-1998年期间的多元化战略,按照“东方亮了再亮西方”的原则,从冰箱到空调,冷柜,洗衣机,彩电登,每1-2年做好一种产品,7年来重要家电生产线已接近完整。第三阶段是从1998年迄今为止的国际化战略发展阶段,即海尔到海外去发展。第四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2006年—) 其中,多元化是重要的成长方式。海尔多元化战略经营堪称中国企业的成功典范。具体而言,海尔的发展阶段大致如下: (一)、单一产品――电冰箱 (二)、制冷家电――电冰箱,电冰柜,空调 (三)、白色家电――制冷家电,洗衣机,微波炉,热水器等 (四)、全部家电――白色家电,黑色家电 (五)、进军知识产业 这表明,海尔集团开始进入知识产业,而且上述知识产业的产品都是海尔即为了发展所需要的,两者形成一体化关系。 海尔多元化的特点:

海尔集团的跨国发展战略DOC

海尔集团的跨国发展战略 1.产品出口与海外投资状况 可以说,即使在企业发展的初期阶段,作为十分具有超前意识的企业家,张瑞敏就在为企业向国际市场发展,进行准备工作。在他到青岛电冰箱总厂仅4年后,当产品在国内小有名气之时,他便将企业发展的视野扩大到海外。出口创汇是必要的,但只是目的之一,另一目的就是要在国际上创造驰名品牌。 (l)出口经营状况 从1986年青岛电冰箱总厂第一次出口产品并取得3O0万美元出口额这一不俗战绩算起,海尔集团的出口额逐年增加。尽管从1997年起爆发了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国企业出口受阻,但真正类似海尔产品这样的高附加值的产品受影响并不大,而且由于海尔集团出口的重点是在欧美,因此,它的出口继续保持增长势头。1998年,海尔出口创汇达到7675万美元,比1997年增长了36%。 出口的主要品种为冰箱、洗衣机、冷柜等。 在出口地区的分布上,基本上,欧美国家占6O%,日本占20%,东南亚占16%,其他地区占4%,共计87个国家(地区)。出口到欧美国家的以冰箱、空调为主,其中在美国18O升以下冰箱市场份额中,海尔冰箱占到2O%。 截止到1998年年底,海尔集团的海外经销商共有49家,经销网点11004多个。 (2)海外投资状况 海尔集团从1995年起,就着手在海外投资建厂。经过洽淡和协商,终于在1996年2月6日,在印尼雅加达建立了海尔在海外的第一家以生产电冰箱为主的合资生产企业—一海尔莎保罗(印度尼西亚)有限公司(PT.Haier Sapporo Indonesia)。它标志着海尔集团的国际化迈出了重

要的一步。之后,1997年6月,菲律宾海尔LKG电器有限公司成立;1997年8月,马来西亚海尔工业(亚细亚)有限公司成立;1997年11月,南斯拉夫海尔空调生产厂成立;1999年2月,海尔中东有限公司成立。 以上这些不过是海尔集团海外投资事业的“牛刀小试”,而其企业国际化的真正重心则是在美国,在美国进行投资建厂。这一计划1999年将进人战略性的实施与发展阶段,即在波士顿建设设计中心,在纽约建设营销中心,在南卡罗莱那州建设制造中心。 2.跨国发展战略的成因 促成海尔集团积极向海外发展跨国经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际因素,也有国内因素。 在国内市场中,由于家电行业的迅速发展,国内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价格战在各种家电领域中,此起彼伏,俞演愈烈。海尔集团尽管作为国内家电知名品牌的生产厂家,在国内市场上占据明显优势,但它认为,正是由于有了较高市场份额,才是积极向外扩张发展跨国经营的最好时机与充要条件,内在动力已经具备。 在国际市场中,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每个国家国内企业都受到了来自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外部经济力量的竞争与冲击。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主宰着国际市场的发展,发展中国的企业能否在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幸分一怀羹”,是它们努力拓展生存空间的重要出路。海尔集团不甘心自己仅仅是中国的名牌生产企业,还希望主动打入国际市场,将海尔产品在国外 叫响,从国外同类产品的著名品牌中,抢得一块国际市场份额。而且,张瑞敏还认为,打人国际市场,不能仅仅依靠发展出口,还必须发展海外直接投资,在国外,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建立自己的产品的设计、生产和营销三位一体化网络,从而回避国际市场波动造成的影响和风险。1991年,海尔在首次在国外(阿联酋)注册商标,紧接着,1992年4月,海尔获得IRO9001质量体系认证,成为中国家电行业第一个通过此项认证的企业,这些都为张瑞敏实现其在国际市场中创造驰名商标的设想打下了重要基础。

海尔多元化战略分析

海尔多元化战略分析 以海尔多元化失败分析 从1992年开始,海尔从一种产品开始向多种产品扩张,全面实施多元化战略。通过兼并、收购、合资、合作等手段,迅速由单一的冰箱产品进入冷柜、空调、洗衣机等白色家电领域;1997年,以生产数字彩电为标志,海尔又从白色家电领域进入黑色家电领域;1998年,海尔又涉足国外称之为米色家电领域的电脑行业。在进行扩张时,海尔以吃"休克鱼"的方式进行资本运营.坚持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即以经过实践检验的具有海尔特色的先进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盘活被兼并企业的资源,既保证了资本运营的成功率.又实现了低成本扩张。达到了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海尔的规模做大,把企业做强的目的。海尔主业仍然是家电行业,销售额约占海尔总销售额的40~70%。2001年,海尔通过在产业领域创出的品牌的信誉进入金融业,搭建了海尔的金融框架,包括入主青岛商业银行、长江证券、成立保险代理公司,人寿保险合资公司,财务公司,为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奠定基础,为集团今后的发展搭建了更为广阔的舞台。从相关多元化到不相关多元化。从制造业向服务业发展。发展纽带从类似的产业模式到服务品牌转变。在多元化发展方式上从以强扶弱的合并方式到强强联合的合资方式转变,在地域上从青岛到山东到全国到东南亚到欧洲到美日。纵观海尔集团的多元化战略阶段可以大致的分为5个阶段: 一、单一产品——电冰箱 二、制冷家电——电冰箱、电冰柜、空调

三、白色家电——制冷家电、洗衣机、微波沪、热水器等 四、全部家电——白色家电、黑色家电 五、进军知识产业 可是最近几年,却是中国企业展开多元化反思最多的时期。在主业利润越来越薄的今天,海尔全力推进的多元化战略,也正在面临自2001年以来最严峻的时刻。 07年10月23日上午,海尔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尔电器,1169.HK)在此举行的股东特别大会通过一项惊人的决议——以9亿港元的总价,收购包括部分洗衣机和热水器在内的母公司资产。交易完成后,海尔电器的业务将从目前的波轮式洗衣机业务,扩大至滚桶式洗衣机及热水器业务。受此影响,当日海尔电器的股价出现小幅上扬,为0.27港元。毫无疑问,资产的注入,自然将有助于提升公司销售收入和净利润。然而,在这次股东特别大会上,一个本应引起投资者关注的细节多少被低调处理了——海尔电器一年多前还引以为豪的手机业务以4亿元的价格卖给母公司海尔集团。一买一卖之间,绝不仅仅意味着海尔电器简单的“吐故纳新”。今年上半年,海尔电器手机业务亏损3.97亿,加上去年造成上市公司的亏损数字,海尔一年多来一共亏损近8亿港元。自从2001年进入金融以来,张瑞敏以大开大阖的手法开创了海尔今日之多元化局面,但回头看看海尔2005年和2006上半年的业绩,保持盈利的仍然是近20年的传统业务——冰箱、洗水机、空调等白色家电业务。在主业利润越来越薄的今天,海尔全力推进的多元化战略,正在面临自2001年以来最

海尔公司多元化经营模式问题研究 (2)

黑龙江大学 本科生学年论文 论文题目:海尔公司多元化经营模式问题研究 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年级:2013级 专业:工商管理 姓名:张诗煜张权孙振南高忠月王雪婷 指导老师:于丽艳

摘要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条件下,多元化经营模式是企业谋求长远发展的非常重要的一条途径。多元化经营模式是目前企业常见的战略选择。针对我国企业发展的现状,并以海尔公司多元化经营模式为切入点,通过对海尔公司多元化经营模式发展的现状分析,阐述了海尔公司多元化经营模式存在的财务风险、环境风险、营销渠道风险、人力资源问题、影响品牌声誉、选择盲目性问题。总结我国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失败的普遍原因,并对企业如何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多元化经营海尔公司 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与发展,过去那种坚持一个行业,为客户提供单一的产品与服务的业务模式已越来越不能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在现代企业发展的历史中,多元化的业务增长模式已成为全球大型企业必然的选择。企业多元化经营模式是由著名的“产品 - 市场”战略大师安索夫在20世纪中叶提出的。自1960年以来,多元化的业务模式作为一种企业发展战略的选择,为许多国际大公司带来了快速发展的机会。全美最大的500家跨国企业从事多元化经营的约占90%,而日本制造业企业多元化经营的约占74.7%。理论和实证研究多元化经营模式正在成为企业界和学术界的热点研究课题。论文写作目的就是研究企业如何根据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开展多元化经营模式,并根据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多元化业务模式。以海尔集团多元化经营模式的发展为例,分析我国很多企业多元化发展失败的原因,并为企业面临的普遍性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为国内企业成功应用多元化经营模式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理论框架,使企业了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认清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了解实施多元化战略的条件和基础,从而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实施多元化经营模式。多元化战略又称多角化战略,指企业同时经营两种以上基本经济用途不同的产品或服务的一种发展战略。多元化战略是相对企业专业化经营而言的,其内容包括:产品的多元化、市场的多元化,投资区域的多元化和资本的多元化。多元化战略又分为相关多元化与非相关多元化两类。相关多元化包括一体化战略与同心多元化战略。非相关多元化主要是指集团或整体多元化,即在企业中增加新的产品或事业部,但这些新增加的产品或事业部与企业原有产品或事业不存在关联关系。多元化经营战略是企业具备一定规模时持续发展必然面临的现实选择。 一理论基础 (一)多元化经营战略 1.多元化经营战略是指一个企业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行业中经营,向不同的行业 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 2.横向多元化 横向多元化,也称水平多元化,即企业利用现有市场向水平方向扩展生产经营领域,进行产品、市场复合开发。 3.纵向多元化

海尔集团战略分析

海尔集团战略分析 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专业:工商管理二班姓名:薛灿灿 学号:0316

海尔集团战略分析 一、公司简介 海尔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1984年创立于中国青岛。经过30年创业创新,从一家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白电第一品牌。海尔秉承锐意进取的海尔文化,不拘泥于现有的家电行业的产品与服务形式,在工作中不断求新求变,积极拓展业务新领域,开辟现代生活解决方案的新思路、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引领现代生活方式的新潮流,以创新独到的方式全面优化生活和环境质量。截至2009年,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超过6万人。 2009年,海尔全球营业额实现1243亿元,品牌价值812亿元,连续8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海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援建129所希望小学,制作212集科教动画片《海尔兄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全球唯一白电赞助商 二、企业战略

(一)名牌战略发展阶段(1984—1991):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 特征:只干冰箱一个产品,探索并积累了企业管理的经验,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结出一套可移植的管理模式。 时代机遇:国家实行改革开放 一般企业做法:只注重产量,而忽视了质量 海尔创新做法:没有盲目上产量,而是严抓质量 海尔管理创新: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很多企业引进国外先进的电冰箱技术和设备,包括海尔。那时,家电供不应求,很多企业努力上规模,只注重产量而不注重质量。海尔没有盲目上产量,而是严抓质量,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提出了“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当家电市场供大于求时,海尔凭借差异化的质量赢得竞争优势。

海尔多元化延伸策略分析

海尔多元化延伸策略分析 目前,国内企业对多元化发展还是抱着一种尝试的态度,对多元化的发展方向没有一个明确的主线,呈现一种盲目多元化的状态。以海尔企业进行多元化发展为例,立足于多元化延伸的可操作性,分析其多元化存在的失误并给出对策建议,希望给国内企业进行多元化发展提供经验参考,使其在多元化之路上少进入一些陷阱,更稳妥地进行多元化发展。 标签:海尔;多元化;失误;对策 doi:10.19311/https://www.360docs.net/doc/2b10801881.html,ki.1672-3198.2016.23.033 1 相关理论 1.1 多元化战略的定义 多元化战略又被叫作多角化战略,它是指一个企业同一阶段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业中进行运营,提供不同的产品或服务给不同种类的行业或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内容包括:产品的多元化、市场的多元化、投资区域的多元化以及资本的多元化。 1.2 多元化战略的意义 在投资界有这样一个准则: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多元化发展正是遵从了这个准则。企业进行的多元化发展从整体上来说也可以看作是企业的投资行为,把企业的经营范围扩大到两个以上的行业,分担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使企业的经营多样化,利润的来源多样化。 2 海尔多元化发展中存在的失误 2.1 后期产品延伸速度过快 从1984年,海尔开始生产电冰箱,到1992年,海尔开始进行多元化延伸,海尔花了长达七年的时间为新产品提供了一个具备兼容性和适应性的强势品牌。1992年,海尔开始生产空调、冰柜;1995年,海尔开始生产洗衣机;1997年,海尔开始生产电视、电话;1998年,海尔开始生产电脑、手机。海尔的多元化延伸从相隔七年到相隔三年到相隔两年最后到相隔一年,多元化延伸的周期在缩短。海尔强势进行多元化的兼容性和适应性要求一个周期来缓冲,这样才能让延伸产品跟核心品牌兼容。这个失误造成了海尔进行多元化的黑色家电、米色家电销量平平。 2.2 盲目的跨类延伸削弱了原有品牌

多元化战略分析实例

以海尔多元化失败分析 从1992年开始,海尔从一种产品开始向多种产品扩张,全面实施多元化战略。通过兼并、收购、合资、合作等手段,迅速由单一的冰箱产品进入冷柜、空调、洗衣机等白色家电领域;1997年,以生产数字彩电为标志,海尔又从白色家电领域进入黑色家电领域;1998年,海尔又涉足国外称之为米色家电领域的电脑行业。在进行扩张时,海尔以吃"休克鱼"的方式进行资本运营.坚持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即以经过实践检验的具有海尔特色的先进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盘活被兼并企业的资源,既保证了资本运营的成功率.又实现了低成本扩张。达到了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海尔的规模做大,把企业做强的目的。海尔主业仍然是家电行业,销售额约占海尔总销售额的40~70%。 2001年,海尔通过在产业领域创出的品牌的信誉进入金融业,搭建了海尔的金融框架,包括入主青岛商业银行、长江证券、成立保险代理公司,人寿保险合资公司,财务公司,为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奠定基础,为集团今后的发展搭建了更为广阔的舞台。从相关多元化到不相关多元化。从制造业向服务业发展。发展纽带从类似的产业模式到服务品牌转变。在多元化发展方式上从以强扶弱的合并方式到强强联合的合资方式转变,在地域上从青岛到山东到全国到东南亚到欧洲到美日。纵观海尔集团的多元化战略阶段可以大致的分为5个阶段: 一、单一产品——电冰箱 二、制冷家电——电冰箱、电冰柜、空调 三、白色家电——制冷家电、洗衣机、微波沪、热水器等 四、全部家电——白色家电、黑色家电 五、进军知识产业 可是最近几年,却是中国企业展开多元化反思最多的时期。在主业利润越来越薄的今天,海尔全力推进的多元化战略,也正在面临自2001年以来最严峻的时刻。 07年10月23日上午,海尔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尔电器,1169.HK)在此举行的股东特别大会通过一项惊人的决议——以9亿港元的总价,收购包括部分洗衣机和热水器在内的母公司资产。交易完成后,海尔电器的业务将从目前的波轮式洗衣机业务,扩大至滚桶式洗衣机及热水器业务。受此影响,当日海尔电器的股价出现小幅上扬,为0.27港元。毫无疑问,资产的注入,自然将有助于提升公司销售收入和净利润。然而,在这次股东特别大会上,一个本应引起投资者关注的细节多少被低调处理了——海尔电器一年多前还引以为豪的手机业务以4亿元的价格卖给母公司海尔集团。一买一卖之间,绝不仅仅意味着海尔电器简单的“吐故纳新”。今年上半年,海尔电器手机业务亏损3.97亿,加上去年造成上市公司的亏损数字,海尔一年多来一共海尔今日之多元化局面,但回头看看海尔2005年和2006上半年的业绩,保持亏损近8亿港元。自从2001年进入金融以来,张瑞敏以大开大阖的手法开创了盈利的仍然是近20年的传统业务——冰箱、洗水机、空调等白色家电业务。在主业利润越来越薄的今天,海尔全力推进的多元化战略,正在面临自2001年以来最严峻的时刻。不仅仅是手机业务,海尔几年来苦心经营的金融、电脑、药业、家居等多项业务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这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多年来海尔集团投资和进入的新业务几乎毫无建树,手机的巨亏只不过是海尔多元化面临严酷“大考”的开始。 业界不乏前车之鉴。自上个世纪90年代尤其是末期以来,国内IT和家电业

海尔的多元化战略案例分析

海尔的多元化战略案例分析 研究生结业论文2010-01-29 23:22:21 阅读911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海尔的多元化战略案例分析 摘要:海尔集团从一个生产冰箱的小企业发展到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在内的96大门类15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并出口到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具有高美誉度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这与企业所制定的多元化战略是密不可分的,也成为了我国企业多元化战略成功的典型 关键字:海尔集团,家电,多元化战略 所谓多元化发展战略,就是指企业采取在多个相关或不相关产业领域中谋求扩大规模,获取市场利润的长期经营方针和思路。海尔集团在发展多元化战略经营的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把自己最熟悉的行业做大,做好,做强,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在这个前提下进入相关产品经营;二是进入一个新的行业,做到一定规模之后,一定要进入这个行业的前列。目前,海尔及已建立了一种适应多元化经营的既有竞争又有合作,极富弹性的企业生产组织体系。多元化有利于企业规模发展和素质提升,优柔寡断,将丧失十 分有利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时机!张瑞敏果断决策。 一、海尔集团的发展阶段 回顾海尔集团成长的历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84-1991年期间的名牌发展战略,只作冰箱一种产品,通过7年的努力,逐步建立起品牌的声誉与信用。第二阶段是1991-1998年期间的多元化战略,按照“东方亮了再亮西方”的原则,从冰箱到空调,冷柜,洗衣机,彩电登,每1-2年做好一种产品,7年来重要家电生产线已接近完整。第三阶段是从1998年迄今为止的国际化战略发展阶段,即海尔到海外去发展。第四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2006年—) 其中,多元化是重要的成长方式。海尔多元化战略经营堪称中国企业的成功典范。具体而言,海尔 的发展阶段大致如下: (一)、单一产品――电冰箱 自从1984年到1991年底共七年时间内,海尔只生产一种产品――电冰箱。是一个专业化经营企业。1991年海尔集团销售收入7.24亿元,利润3118万元。“海尔”牌电冰箱成为中国电冰箱史上第一枚国产金牌,是当时中国家电唯一的驰名商标,并通过美国UL认证出口到欧美国家。同时,海尔集团OEC管理法 基本形成,全国性销售宇服务网络初步建立起来。 (二)、制冷家电――电冰箱,电冰柜,空调

海尔发展经历过三个阶段:

海尔战略发展经历过三个阶段: 1.一元化战略 从1984年12月到1991年12月,海尔兼并青岛的洗衣机、空调工厂,经过7年时间,确立名牌战略。在张瑞敏接任青岛电器厂之后,为企业订立一个大目标,就是要创全国的名牌。这个战略目标制定之后紧接着就确定战略重点,就是以质量创名牌,紧接着在海尔的整个的运作中间,出现一次震惊全国的砸冰箱事件。名牌战略应该说是它的一个战略重点。 2.多元化战略 从1991年12月到1998年12月。1991年12月,从冰箱一种产品做到其他多个产品。当时的舆论都认为中国企业没有能力做到多元化,只能专业化做一个产品。欧美的企业一般不会拓展这么多的领域的做多元化,原因是欧美的市场比较成熟,在这种成熟的市场下,他们感觉做多元化的扩张难度比较大,所以在欧美市场上在一个产品下做多品牌,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扩张。在我们国家,或者说亚洲地带,整个的发展不够成熟,市场空间很大,所以比较适合做多元化经营。企业不是要不要做多元化的问题,而是怎样才能做好多元化的问题。企业不应该分为专业化和多元化,应该分是不是国际化,例如可口可乐从市场角度来讲就是多元化,它在世界每个地方都有销售,不能看到它只做一种饮料。所以采取一个战略,就是“东方亮了再亮西方”。把一个产品做好再做另一种产品,这样,基础会越来越牢固,越来越大。

第二个阶段,很多家电行业的质量已经相差不大,要想做出企业的品牌、名牌,靠什么呢?海尔提出,要靠服务、靠创造消费者认同的产品以外的价值来进行创品牌。他们提出一个很新的观点,就是以概念功能价值来进行创品牌。 3.从1998年开始,海尔进入国际化战略 “海尔的国际化”就是把企业变成一个合格的国际出口商,但“国际化的海尔”就不同了,就是要在全世界各地形成一个本土化的海尔,例如美国海尔是在当地生产、销售,被当地消费者认可的美国品牌,在加入WTO后对企业来讲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什么是国际化战略呢?一般来说,国际化战略要满足这样三条:(1)市场国际化。就是大量的产品必须能够要销往全球主要的经济区,这才叫做市场国际化。 (2)营销国际化。就是企业在海外应该有足够多的营销网点和服务网点,这才叫做营销国际化。 (3)产品国际化。就是产品应该是国际上一流的最先进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