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反应图像题专题训练

离子反应图像题专题训练
离子反应图像题专题训练

离子反应图像题专题训练

一、金属及其化合物反应图像

【例1】把一块镁铝合金投入到1mol?L-1盐酸中,待合金完全溶解后,再往溶液里加入1mol?L-1NaOH溶液,

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随加入NaOH溶液体积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

说法中错误的是()

A.盐酸的体积为80mL B.a的取值范围为0≤a<50

C.n(Mg2+)<0.025mol D.当a值为30时,b值为0.01

【例2】某Na2CO3、NaAlO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mol·L-1的盐酸,测得溶液中的CO32-、HCO3-、AlO2—、Al3+离子的物质的量与加入盐酸溶液的体积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混合溶液中的CO32-与Al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B.V1:V2=l:5 C.M点时生成的CO2为0、05mol

D.a曲线表示的离子方程式为:AlO2—+H++H2O=Al(OH)3↓

1.下列实验过程中沉淀的物质的量Y与加入试剂的量X关系正确的是

A.向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且边滴边振荡

B.向NaAlO2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且边滴边振荡

C.向NH4Al(SO4)2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

D.向NaOH、Ba(OH)2、NaA1O2的混合溶液中逐渐通入二氧化碳至过量

2.向含Al2(SO4)3和 AlCl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 mol/L Ba(OH)2溶液至过量,加入Ba(OH)2溶液的体积和

所得沉淀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C点铝元素存在形式是AlO2-

B.向D点溶液中通入CO2气体,立即产生白色沉淀

C.原混合液中c[Al2(SO4)3]:c(AlCl3)=1:2

D.OA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Al3++8OH-+3SO43-=BaSO4↓+2AlO2-+4H2O

3.有一未知的无色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忽略由水电离产

生的H+、OH-):H+、NH4+、K+、Mg2+、Cu2+、Al3+、NO3-、CO32-、SO42-,现取三

份100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①第一份加足量AgNO3溶液后,有白色沉淀产

生。②第二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有白色沉淀产生,经洗涤、干燥后,沉

淀质量为6.99g。③第三份逐滴滴加NaOH溶液,测得沉淀与NaOH溶液的体

积关系如图。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不正确的是 A.原溶液一定不存在H+、Cu2+、CO32-

B.不能确定原溶液是否含有K+、NO3- C.实验所加的NaOH的浓度为2mol·L-1

D .原溶液确定含Mg 2+、Al 3+、NH 4+,且n(Mg 2+):n(Al 3+):n( NH 4+)=1:1:2

4.如图表示AlCl 3溶液与NaOH 溶液相互滴加过程中微粒的量的关系曲线,下列判断错误

的是( ) A .①线表示Al 3+的物质的量的变化 B .x 表示AlCl 3的物质的量

C .③线表示Al (OH )3的物质的量的变化

D .④线表示AlO 2-的物质的量的变化

5.某稀溶液中含有等物质的量的ZnSO 4、Fe 2(SO 4)3、H 2SO 4、CuSO 4,向其中逐渐加入铁粉。

下列各图表示溶液中Fe 2+的物质的量和加入铁粉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其中可能正确的是

A B C D

6.1L 某混合溶液中,溶质X 、Y 浓度都为0.1mol/L ,向混合溶液中滴加某溶液

Z(0.1mol/L 氢氧化钠或硫酸溶液),所得沉淀的物质的量如图所示,则X 、Y 、Z 分别

是 A .氯化铝、氯化铁、氢氧化钠 B .氯化铝、氯化镁、氢氧化钠

C .偏铝酸钠、氢氧化钡、硫酸

D .偏铝酸钠、氯化钡、硫酸

7.在某无色溶液中缓慢滴加NaOH 溶液直到过量,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NaOH 溶液体积关系

如图。由此确定,原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可能是

A .Mg 2+、Al 3+、Fe 2+

B .H +、Mg 2+、Al 3+

C .H +、Ba 2+、Al 3+

D .Mg 2+、Al 3+

8.向NaOH 和NaAlO 2的混合液中不断滴加盐酸,下列图象中,能正确表示上述反应的是(横

坐标表示加入HCl 溶液的体积,纵坐标表示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 )

A. B. C. D.

9.将盐酸溶液逐滴滴入NaOH 、NaAlO 2、Na 2CO 3的混合溶液中,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溶液中反应的是( )

A .

B .

C .

D . 10. 在一定量的稀HNO 3中慢慢加入铁粉,得到的Fe 2+的物质的量(纵坐标)与所加铁粉的物质的量(横坐标)

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AB 段铁元素以_____形式存在。 (2)BC 段铁元素以________形式存在。

(3)CD 段铁元素以________形式存在。 (1) ① (2)④ (3)③

二、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有关反应图像

【例1】向100mLNaOH 溶液中,通入一定量CO 2后,然后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1mol.L

-1

硫酸,所加入硫酸溶液体积与产生CO 2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1)通一定量CO 2后,溶液中溶质为______(填化学式). (2)AB 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3)当加入45mL硫酸溶液时,产生CO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

(4)计算原氢氧化钠浴液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

(1)NaOH、Na2CO3;(2)HCO3-+H+═H2O+CO2↑;(3)0.04mol;(4)0.9mol/L.

【例2】某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200mL,平均分成两份.向其中一份中逐渐加入铜粉,最多能溶解19.2g.

向另一份中逐渐加入铁粉,产生气体的量随铁粉质量增加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已知硝

酸被还原为NO气体).下列分析或结果错误的是()

A、原混合酸中NO3-物质的量为0.2mol

B、OA段产生的是NO,AB段的反应为Fe+2Fe3+=3Fe2+,BC段产生氢气

C、第二份溶液中最终溶质为FeSO4

D、H2SO4浓度为4mol·L-1

1.将足量的CO2不断通入KOH、Ba(OH)2、KAlO2的混合溶液中,生成沉淀与通入CO2的量的关系可表示为()

2.向NaOH和Na2CO3混合溶液中滴加0.1mol/L稀盐酸,CO2的生成量与加入盐酸的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在0-a范围内,只发生中和反应

B.ab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2H+=H2O+CO2↑

C.a=0.3 D.原混合溶液中NaOH与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3.往含0.2molNaOH和0.1molCa(OH)2的溶液中持续稳定地通入CO2气体,当

通入气体为6.72L(标准状况下)时立即停止,则这一过程中,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和通入CO2气体的体积关系正确的图象是(气体的溶解忽略不计)()

A. B.C. D.

4.向FeI2、FeBr2的混合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溶液中某些离子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

示。则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还原性:I->Fe2+>Br-

B.原混合溶液中FeBr2的物质的量为6mol

C.当通入2molCl2时,溶液中已发生的离子反应可表示为2Fe2++2I-+2Cl2==2Fe3++

I2+4Cl- D.原溶液中:n(Fe2+)∶ n(I-)∶ n(Br-)=2∶1∶3

5.某反应过程中存在H2O、ClO-、CN-、HCO3-、N2、Cl-六种物质,在反应过程中

测得ClO和N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判断中正确

的是() A.还原剂是CN-,氧化产物只有N2

B.氧化剂是ClO-,还原产物是HCO3-

C.配平后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计量系数之比为5:2 D.标准状况下若生成2.24LN2,则转移电子0.5mol 6.将2.32g Na2CO3、NaOH的固体混合物完全溶解于水,制成溶液,然后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1 mol/L的盐酸,所加盐酸的体积与产生CO2的体积(标准状况)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

错误的是( )

A.OA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 CO32-+H+==HCO3-

B.当加入35mL盐酸时,产生CO2的体积为224mL

C.A点溶液中的溶质为NaC1、NaHCO3D.混合物中NaOH的质量0.60g

7.将一定量的Cl2通入一定浓度的苛性钾溶液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已知反应过程放热),生成物中有三

种含氯元素的离子,其中ClO-和ClO3-两种离子的物质的量(n)与反应时间(t)的变

化如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苛性钾溶液中KOH的质量是4.94g B.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0.21mol

C.氧化性ClO-<ClO3-D.ClO3-的生成是由于温度升高引起的

8.向100ml0.1mol/L的硫酸铝铵[NH4Al(SO4)2]溶液中逐滴滴入0.1mol的Ba(OH)2随着Ba(OH)2溶液体积V

的变化,沉淀总物质的量n的变化如右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有NH4+和SO42-

B.b点溶液中c(NH3.H2O)约为0.1mol·L-1 C.a→b过程中,参与反应的只有SO42-

D.b→c过程中,参与反应的是Al(OH)3和NH4+

9.将CO2气体缓缓地通入到含KOH、Ba(OH)2和KAlO2的混合溶液中直至过量,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所通CO2

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整个反应进程中的各种描述不正确的是()

A.O~A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Ba(OH)2+CO2=BaCO3↓+H2O

B.B~C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AlO2-+3H2O+CO2=2Al(OH)3↓+CO32-

C.A~B段与C~D段所发生的反应相同 D.D~E段沉淀的减少是由于碳酸钡固体的消失所致

10已知向某碳酸盐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生成气体的质量(m)与加入盐酸的体积(V)的关系如图一所示.现将1.12g KOH和1.38g K2CO3混合并配成溶液,向其中滴加稀盐酸,图二是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绘制的产生气体的质量(m)与稀盐酸的体积(V)的关系的示示意图.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A.甲图正确 B.乙图正确C.丙图正确 D.无法判断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试题经典及解析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试题经典及解析 一、高中化学离子反应 1.向含有FeBr2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l2(还原性:Fe2+>Br-),表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肯定错误的是() A.2Fe2++Cl2=2Fe3++2Cl- B.10Fe2++2Br-+6Cl2=10Fe3++Br2+12Cl- C.2Br-+Cl2=Br2+2Cl- D.2Fe2++4Br-+3Cl2=2Br2+2Fe3++6Cl- 【答案】C 【解析】 【分析】 还原性:Fe2+>Br-,则向含有FeBr2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l2时,氯气先与Fe2+反应,后与Br-反应。 【详解】 A.当通入少量的氯气时,氯气只与亚铁离子反应,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故A正确; B.当溴化亚铁与氯气5:3反应时,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10Fe2++2Br-+6Cl2=10Fe3++Br2+12Cl-,故B正确; C.由分析可知,氯气先与亚铁离子反应,所以离子方程式中一定有亚铁离子参与,故C错误; D.当通入过量氯气时,氯气能将亚铁离子和溴离子都氧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4Br-+3Cl2=2Br2+2Fe3++6Cl-,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C。 2.有一固体混合物,可能由K2CO3、NaNO2、FeCl3、KClO3、AgNO3混合而成,为检验它的成分,做了如下实验:取固体加入足量的稀硝酸中,搅拌充分反应,得到无色透明溶液,同时有黄绿色气体和白色沉淀生成(已知NaNO2不能被稀硝酸氧化)。根据以上实验现象,你认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一定含有KClO3、AgNO3、NaNO2,不能肯定是否含有氯化铁 B.一定含有KClO3,且在反应过程中被还原生成了两种还原产物 C.另取适量固体加水溶解,若出现白色沉淀,即可证明K2CO3的存在 D.将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少量澄清石灰水,若有无沉淀出现,即可证明K2CO3不存在【答案】B 【解析】 【分析】 取固体加入足量的稀硝酸中,搅拌,充分反应,得到无色透明溶液,则一定不含FeCl3;同时有黄绿色气体和白色沉淀生成(已知NaNO2不能被稀硝酸氧化),只能是酸性溶液中KClO3把NaNO2氧化为NaNO3,本身被还原为黄绿色气体氯气,则一定含有KClO3,同时有

离子反应专题训练

离子反应专题训练 1.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AgNO3溶液中滴入少量的Na2S溶液2Ag++S2-→Ag2S↓ B.过量CO2通入Ca(ClO)2溶液中ClO-+CO2+H2O→HCO3-+HClO C.向Na2CO3溶液中加入过量CH3COOH溶液CO32-+2H+→CO2↑+H2O D.向Ba(OH)2溶液中加入少量NaHSO3溶液2HSO3-+Ba2++2OH-→BaSO3↓+SO32-+2H2O 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石灰乳与Na2CO3溶液混合:Ca2++CO32-== CaCO3↓ B. NH4HSO3溶液与足量NaOH溶液混合加热:NH+4+ HSO3-+2OH NH3↑+SO32-+2H2O C. 酸性条件下KIO3溶液与粗溶液反应生成I2:IO3-+5I-+3H226OH- D. AgNO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g++NH3·H2O=AgOH↓+NH4+ 3.下列各组离子在给琮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 A.在pH=1的溶液中:NH4+、K+、ClO-、Cl- B.有SO2-4存在的溶液中:Na+、Mg2+、Ca2+、l- C.有NO-3存在的强酸性溶液中:NH+4、Ba2+、Fe2+Br- D.在c(H+)=1.0×10-13mol·L-1的溶液中:Na+、S2+、AlO-2、SO2+3 4.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在稀氨水中通入过量CO2: NH3·H2O+CO2=NH+4+HCO-3 B.少量SO2通入Ca(ClO)2溶液中:SO2+H2O+Ca2++2ClO-=CaSO3↓+2HClO C.用稀HNO3溶液FeS固体:FeS+2H+=Fe2++H2S↑ D.氢氧化钙溶液与等物质的量的稀硫酸混合:Ca2++OH-+H++SO2-4=CaSO4↓+H2O 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Al3++4NH3·H2O=AlO2-+4NH4++2H2O B.澄清石灰水与少量小苏打溶液混合Ca2++2OH-+2HCO3-=CaCO3↓+2H2 O+CO32-C.碳酸钙溶与醋酸CaCO3 +2H+ =Ca2+ +CO2↑+H2 O D.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2Fe2++Cl2 =2Fe3+ +2Cl-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硝酸钾溶液能导电,所以硝酸钾溶液是电解质 B.固态氯化钾不导电,所以氯化钾不是电解质 C.氯化氢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氢是电解质 D.SO2 溶于水能导电,所以SO2 是电解质 10.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氯气与水反应Cl2 +2OH-=Cl- +ClO- +H2O B.F2 与NaOH溶液反应F2 +4OH- =2F-+O2 +2 H2O C.AgNO3 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Ag++2 NH3·H2O=Ag(NH3)2++2 H2O D.Fe3 O4 溶于稀硝酸Fe3 O4 +8H+=Fe2+ +2Fe3+ +4H2 O 11.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FeCl2溶液中通入Cl2Fe2++Cl2=Fe3++2Cl- B.碳酸氢钙溶液与少量烧碱溶液混合Ca2++HCO3-+OH-=CaCO3↓+H2O C.FeS固体溶于稀硝酸溶液FeS+2H+=Fe2+ +H2 S↑

化学平衡图像题汇总

专题强化训练 巧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图象题 (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题6分,共42分) 1.一定条件下,溶液的酸碱性对TiO2光催化染料R降解反应的影响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在0~50 min之间,pH=2和pH=7时R的降解百分率相等 B.溶液酸性越强,R的降解速率越小 C.R的起始浓度越小,降解速率越大 D.在20~25 min之间,pH=10时的平均降解速率为0.04 mol·L-1·min-1 【解析】选A。在0~50 min内,pH=2和pH=7时反应物R都完全反应,降解率都为100%,A正确;R的降解速率与溶液的酸碱性及起始浓度均有关系,因此根据图中曲线所示,由于起始浓度不同,故不能判断R的降解速率与溶液酸碱性的直接关系,B、C错误;pH=10时,在20~25 min之间,R的平均降解速率为=0.04×10-4mol·L-1·min-1,D错误。 2.(2015·武汉模拟)有一化学平衡mA(g)+nB(g)pC(g)+qD(g),如图所示的是

A的转化率与压强、温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反应是放热反应;m+n>p+q B.正反应是吸热反应;m+np+q 【解析】选D。图象中有三个量,应定一个量来分别讨论另外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定压强,讨论T与A的转化率的关系:同一压强下,温度越高,A的转化率越高,说明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定温度,讨论压强与A的转化率的关系:同一温度下,压强越大,A的转化率越高,说明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即m+n>p+q。 【加固训练】如图是温度和压强对反应X+Y2Z影 响的示意图。图中纵坐标表示平衡混合气体中Z的体 积分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X、Y、Z均为气态 B.恒容时,混合气体的密度可作为此反应是否达到化 学平衡状态的判断依据 C.升高温度时,v(正)增大,v(逆)减小,平衡向右移动 D.使用催化剂,Z的产率提高

2018年高考化学真题与模拟类编:专题14-化学反应原理综合(含答案)

1.【2018新课标1卷】采用N2O5为硝化剂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硝化技术,在含能材料、医药等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1840年Devil用干燥的氯气通过干燥的硝酸银,得到N2O5。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一种气体,其分子式为___________。 (2)F.Daniels等曾利用测压法在刚性反应器中研究了25℃时N2O5(g)分解反应: 其中NO2二聚为N2O4的反应可以迅速达到平衡。体系的总压强p随时间t的变化如下表所示(t=∞时,N2O5(g)完全分解): t/min0408016026013001700∞ p/kPa35.840.342.5. 45.949.261.262.363.1 ①已知:2N2O5(g)=2N2O4(g)+O2(g) ΔH1=?4.4kJ·mol?1 2NO2(g)=N2O4(g) ΔH2=?55.3kJ·mol?1 则反应N2O5(g)=2NO2(g)+ 1 2 O2(g)的ΔH=_______ kJ·mol?1。 ②研究表明,N2O5(g)分解的反应速率() 25 31 210?min N O p kPa υ-- =??。t=62min时,测得体系中2 O p p O2=2.9kPa,则此时的 25 N O p=________kPa,v=_______kPa·min?1。 ③若提高反应温度至35℃,则N2O5(g)完全分解后体系压强p∞(35℃)____63.1kPa(填“大于”“等 于”或“小于”),原因是________。 ④25℃时N2O4(g)2NO2(g)反应的平衡常数K p=_______kPa(K p为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计算 结果保留1位小数)。 (3)对于反应2N2O5(g)→4NO2(g)+O2(g),R.A.Ogg提出如下反应历程: 第一步N2O5NO2+NO3快速平衡 第二步NO2+NO3→NO+NO2+O2慢反应 2018年高考试题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专题测试题汇总

惠安一中高二化学《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专题测试题 命题者郑素环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44分) 1. 区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依据是 A.溶解度的大小B.属于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 C.水溶液中是否存在电离平衡D.导电性的强弱 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 ...电解质的是 A. 固体硫酸钡 B. 液态氯化氢 C. 气态硝酸 D.氨气 3. 某学生的实验报告所列出的下列数据中合理的是 A.用10mL量筒量取7.13mL稀盐酸; B.用托盘天平称量25.20g NaCl; C.用广泛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2.3; D.用25mL滴定管做中和滴定时,用去某浓度的碱溶液21.70mL 4. 1体积pH=2.5的盐酸与10体积某一元强碱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该碱溶液的pH等于 A. 9.0 B. 9.5 C. 10.5 D. 11.5 5.下列溶液加热蒸干后,能析出原溶质固体的是 A. Fe2(SO4)3 B.KHCO3 C. CuCl2 D.NH4HCO3 6. 为了避免电解液中CuSO4因水解发生沉淀,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A. 加硫酸钠 B.加稀硫酸 C.加NaOH溶液 D.加热 7. 常温下,下列溶液中c(H+)最小的是 A.pH=4的H2SO4溶液B.pH=3的CH3COOH溶液 C.c(OH-)=1×10-11mol·L-1D.c(H+)=1×10-3mol·L-1 8. 水的电离平衡为H2O H+﹢OH-,△H>0,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将水加热,pH减小 B.恒温下,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KOH,K w不变 C.向水中滴入稀醋酸,c(H+)增大 D.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NaClO,平衡逆向移动 9. 常温下,在等体积①pH=0的硫酸、②0.01mol/L NaOH溶液、③pH=10的纯碱溶液、④pH=5的NH4Cl溶液中,水电离程度的大小顺序是 A.③>④>②>①B.②>①>④>③C.①>②>③>④D.④>③>②>① 10.25℃,加水稀释10mLpH=11的氨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原氨水的浓度=10-3mol/L B.氨水的电离程度增大,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均减小

高考化学离子反应专题训练答案(1)

高考化学离子反应专题训练答案(1) 一、高中化学离子反应 1.X 溶液中含有下表所示离子中的某5种,且其离子浓度均为10.1mol L -?(不考虑水的电离和离子水解)。向X 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体生成,反应前后阴离子种类不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2Mg + B .X 溶液中不可能含有3HCO -和23CO - C .X 溶液中含有3种阳离子、2种阴离子 D .生成气体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3323Fe NO 4H 3Fe NO 2H O +-++++=+↑+ 【答案】C 【解析】 【分析】 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 ,向溶液X 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有气体生成,且反应溶液中阴离子的种类没有变化,产生气体不可能是二氧化碳,则不含OH -、HCO 3-和CO 32-;根据表中的离子,可推知是Fe 2+、NO 3-在酸性环境下生成的一氧化氮,加入盐酸,生成气体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3323Fe NO 4H 3Fe NO 2H O +-++++=+↑+,NO 3-反应后有剩余,故溶液中阴离子种类不变,所以原来溶液中含有Cl ﹣。由于总共含有5种离子,根据电荷守恒及离子共存的条件可以判断还含有SO 42﹣和Mg 2+,所以原溶液中含有的五种离子为:Cl ﹣、NO 3-、SO 42﹣、Fe 2+、Mg 2+。 【详解】 A.根据分析可知,原溶液中一定含有Mg 2+,A 正确; B.加入足量盐酸后阴离子种类不变, HCO 3-和CO 32与-H +反应后就不h 存在b 了 ,B 正确; C.根据分析可知,原溶液中含有的五种离子为Cl ﹣、NO 3﹣、SO 42﹣、Fe 2+、Mg 2+,共有2种阳离子、3种阴离子,C 错误; D. Fe 2+ 与NO 3﹣、H +反应时Fe 2+被氧化为三价铁,硝酸根被还原为NO ,生成气体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3323Fe NO 4H 3Fe NO 2H O +-++++=+↑+,D 正确。 答案选C 。 【点睛】 在离子类推断中,要注意溶液中的电荷守恒的原则,0.1mol/L Cl ﹣、NO 3-和0.1mol/L Fe 2+已经电荷守恒了,而题目中五种离子,必然还有阴、阳离子,而阴离子只剩下SO 42﹣了,所以有SO 42﹣,那么,阳离子也只能是二价的,Ba 2+与SO 42﹣不能共存,只能是Mg 2+。

化学平衡图像专项练习题

化学平衡图像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反应开始到10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mol/(L·s) B.反应开始时10s,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mol/L C.反应开始时10s,Y的转化率为79.0%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Y(g)Z(g) 2.T℃时,A气体与B气体反应生成C气体。反应过程中A、B、C浓度变化如图(Ⅰ)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B的体积分数与时间的关系如图(Ⅱ)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在(t1+10)min时,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t1+10)min时,保持容器总压强不变,通入稀有气体,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T℃时,在相同容器中,若由0.3mol·L—1 A 0.1 mol·L—1 B和0.4 mol·L—1 C反应,达到平衡后,C的浓度仍为0.4 mol·L—1 D.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且A的转化率增大 3.已知可逆反应aA+bB cC中,物质的含量A%和C%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在T1、T3温度时达到过化学平衡 B.该反应在T2温度时达到过化学平衡 C.该反应的逆反应是放热反应 D.升高温度,平衡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4.右图表示反应N2(g)+3H2(g)2NH3(g);ΔH=-92.2kJ/mol。在某段时间t0~t6中反应速率与反应过程的曲线图,则氨的百分含量最高的一段时间是() A.t0~t1 B. t2~t3 C. t3~t4 D. t5~t6

历年高考《溶液中的离子反应》试题(含图像题)汇总

历年高考《溶液中的离子反应》试题(含图像题) 考点一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2014广东理综,6分)常温下,0.2 mol - L-1的一元酸HA 与等浓度的NaOH 溶液等体积 混合后,所得溶液中部分微粒组成及浓度如左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图中X 表示HA , Y 表示OH , Z 表示H C.该混合液pH=7 D .该混合溶液中: — + c(A )+c(Y)=c(Na ) 0.1 (2014浙江理综,6分)氯在饮用水处理中常用作杀菌剂, 且HCIO 的杀菌能力比 ClO — 强。 25 C 时氯气-氯水体系中存在以下平衡关系: Cl 2(g) Cl 2(aq) + — — 3 4 Cl 2(aq)+ H 2O P^HCIO + H +Cl 如10 . 其中Cl 2(aq )、HCIO 和ClO 分别在三者中所占分数(a 随pH 变化的关系如右上图所示。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 Cl 2(g)+ H 2O ^^2H + + ClO — + Cl — K=10 —10.9 B .在氯处理水体系中, c(HCIO) + c(CIO — ) =c(H + ) — c(OH — ) C.用氯处理饮用水时,pH=7.5时杀菌效果比pH=6.5时差 D .氯处理饮用水时,在夏季的杀菌效果比在冬季好 浓度为0.1mol?Lk 的CH 3COOH 溶液中滴加相同浓度的氨水,在滴加过程中 A .水的电离程度始终增大 B. c ( NH 4+ ) /c ( NH 3?H 2O)先增大再减小 C. c (CH 3COOH )与 c ( CH 3COO-)之和始终保持不变 D .当加入氨水的体积为 10mL 时,c (NH 4+)=C (CH 3COO-) (2013福建理综,6分)室温下,对于0.10 mol L :1 的氨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与AlCl 3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I 3 + + 3OH — =Al (OH ) 3J 1. A. HA 为强酸 2. -1 2 K 1=10 . HCIO H + + ClO Ka=? 3. (2014山东理综,6分)已知某温度下 CH 3COOH 和NH 3?H 2O 的电离常数相等, 现向 10mL 4.

最新高考化学离子反应专题训练答案.docx

最新高考化学离子反应专题训练答案 一、高中化学离子反应 1. 某白色粉末由两种物质组成,为鉴别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水仍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固体全部溶解; ②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振荡后仍有固体存在。 该白色粉末可能为 A . NaHCO 3、 Al ( OH ) 3 B .AgCl 、 NaHCO 3 C . Na 2SO 3、 BaCO 3 D . Na 2CO 3、 CuSO 4 【答案】 C 【解析】 【详解】 A . NaHCO 3、Al ( OH ) 3 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生成硫酸钠、硫酸铝、二氧化碳和水,最终无固体存在, A 项错误; B . AgCl 不溶于酸,固体不能全部溶解, B 项错误; C .亚硫酸钠和碳酸钡溶于水,碳酸钡不溶于水使部分固体不溶解,加入稀盐酸,碳酸钡与盐 酸反应生成氯化钡、二氧化碳和水,固体全部溶解,再将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稀硫酸 和碳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二氧化碳和水,符合题意, C 项正确; D . Na 2CO 3 、 CuSO 4 中加热足量稀硫酸,振荡后无固体存在, D 项错误; 答案选 C 。 2. 下列各反应对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2 溶液中加入少量的 3 2+- 3- 3 32- 2 O A .向 Ca(OH) NaHCO 溶液: Ca +2OH +2HCO =CaCO ↓ +CO +2H -1 的 Ba(OH)2 溶液中通入 2 2+ - 2 3- B .向 100mL0.12mol L · 0.02molCO : Ba +3OH +2CO =HCO 3 2 +BaCO ↓ +H O C .硫酸氢钠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后 pH 恰好为 7:H ++SO 42-+Ba 2++OH -=BaSO 4↓ +H 2O 23 的溶液中加入 -1 稀盐酸: OH - 32- D .向含 0.1molNaOH 和 0.1molNa CO 1L0.4mol L · +CO + 2 2 +3H =CO ↑ +2H O 【答案】 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根据定少为一的原则,将 NaHCO 3 的系数定为 1,则向 Ca(OH)2 溶液中加入少量的 NaHCO 3 溶液,离子反应方程式应为: Ca 2++OH -+HCO 3-=CaCO 3↓ +H 2 O , A 选项错误; B .先算出 Ba(OH) 的物质的量为 0.012mol ,而 CO 的物质的量为 0.02mol ,二者的物质的 2 2 量为 3:5,按照 3:5 的化学计量比来写方程式: 3Ba 2+- 2 3- 3 2 +6OH +5CO =4HCO +BaCO ↓ +H O , B 选项错误; C .硫酸氢钠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后 pH 恰好为 7,因此二者按 2:1 的系数来反应: + 42- 2+- 4 2 2H +SO +Ba +OH =BaSO ↓ +2H O ,C 选项错误;

化学平衡图像专题复习

专题五化学平衡图像 一、化学平衡图象常见类型 1、速度—时间图 此类图象定性地揭示了v正、v逆随时间(含条件改变对速率的影响)而变化的规律,体现了平衡的“动、等、定、变”的基本特征,以及平衡移动的方向. 例1.对达到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X+Y Z+W,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变化图象如图1所示,则图象中关于X、Y、Z、W四种物质的 聚集状态为() A.Z、W均为气体,X、Y中有一种是气体 B.Z、W中有一种是气体,X、Y皆非气体 C.X、Y、Z、W皆非气体 D.X、Y均为气体,Z、W中有一种为气体 专练1:A(g)+3B(g) 2C(g)+Q(Q>0)达到平衡,改变下列条件,正反应速率始终增大,直达到新平衡的是() A.升温 B.加压 C.增大c(A) D.降低c(C) E.降低c(A) 2、浓度—时间图 此类图象能说明各平衡体系组分(或某一成分)在反应过程中的变化情况.解题时要注意各物质曲线的折点(达平衡时刻),各物质浓度变化的内在联系及比例符合化学方程式 中化学计量数关系等情况. 例2.图2表示800℃时A、B、C三种气体物质的浓度随时间 的变化情况,t1是到达平衡状态的时间.试回答: (1)该反应的反应物是______; (2)反应物的转化率是______;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含量—温度(压强)—时间图 这类图象反映了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在不同温度(压强)下对时间的关系,解题时要注意一定条件下物质含量不再改变时,应是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的特征. 例3.同压、不同温度下的反应:A(g)+B(g)C(g);△HA的含量 和温度的关系如图3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T1>T2,△H>0 B.T1<T2,△H>0 C.T1>T2,△H<0 D.T1<T2,△H<0 例4.现有可逆反应A(g)+2B(g)nC(g);△H<0,在相同温度、不同 压强时,A的转化率跟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4,其中结论正确的是() A.p1>p2,n>3 B.p1<p2,n>3 C.p1<p2,n<3 D.p1>p2,n=3 4、恒压(温)线 该类图象的纵坐标为物质的平衡浓度或反应物的转化率,横坐标为温度或压强. 例5.对于反应2A(g)+B(g)2C(g);△H<0,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高中化学09化学平衡图像专题

一、几大影响因素对应的基本v-t图像 1.浓度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改变浓度对反应速率及平衡的影响曲线: 2.温度。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着吸热的方向进行;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着放热的方向进行。 化学平衡图像专题知识梳理

由曲线可知:当升高温度时,υ正和υ逆均增大,但吸热方向的速率增大的倍数要大于放热方向的速率增大的倍数,即υ吸>υ放,故化学平衡向着吸热的方向移动;当降低温度时,υ正和υ逆 <υ放,故化学平降低,但吸热方向的速率降低的倍数要大于放热方向的速率降低的倍数,即υ 吸 衡向着放热的方向移动。 3.压强 对于有气体参加且方程式左右两边气体物质的量不等的反应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平衡向着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着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移动。 改变压强对反应速率及平衡的影响曲线[举例反应:mA(g)+n(B)p(C),m+n>p] 由曲线可知,当增大压强后,υ正和υ逆均增大,但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方向的速率增大的 倍数大于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的速率增大的倍数(对于上述举例反应来说,即'υ正增大的倍 数大于'υ逆增大的倍数),故化学平衡向着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方向移动;当减小压强后,υ正和υ 均减小,但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方向的速率减小的倍数大于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的速率逆 减小的倍数(对于上述举例反应来说,即'υ正减小的倍数大于'υ逆减小的倍数),故化学平衡向着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移动。 【注意】对于左右两边气体物质的量不等的气体反应来说: *若容器恒温恒容,则向容器中充入与反应无关的气体(如稀有气体等),虽然容器中的总压强增大了,但实际上反应物的浓度没有改变(或者说:与反应有关的气体总压强没有改变),故无论是反应速率还是化学平衡均不改变。 *若容器恒温恒压,则向容器中充入与反应无关的气体(如稀有气体等),为了保持压强一定,容器的体积一定增大,从而降低了反应物的浓度(或者说:相当于减小了与反应有关的气体压强),故靴和她均减小,且化学平衡是向着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移动。

化学第一轮复习离子反应专题测试题

新洲三中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离子反应 小专题测试 20170720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 1.下列实验的反应原理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正确的是( ) A .室温下,测得氯化铵溶液pH<7,证明一水合氨是弱碱:NH +4+2H 2O===NH 3·H 2O +H 3O + B .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镁粉中的杂质铝:2Al +2OH -+2H 2O===2AlO -2+3H 2↑ C .用碳酸氢钠溶液检验水杨酸中的羧基:+2HCO -3― →+2H 2O +2CO 2↑ D .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草酸:2MnO -4+16H ++5C 2O 2-4===2Mn 2+ +10CO 2↑+8H 2O 2.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 A .向Mg(HCO 3)2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 溶液:Mg 2++2HCO -3+4OH -===Mg(OH)2↓+2CO 2- 3+2H 2O B .向亚硫酸钡固体中加入稀硝酸:3BaSO 3+2H ++2NO - 3===3BaSO 4↓+2NO↑+H 2O C .在银氨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硝酸:[Ag(NH 3)2]++2H +===Ag ++2NH +4 D .向NH 4HSO 4稀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稀溶液至SO 2- 4刚好沉淀完全: Ba 2++2OH -+NH +4+H ++SO 2- 4===BaSO 4↓+NH 3·H 2O +H 2O 3.下列依据相关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该溶液一定是碳酸盐溶液 B .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该溶液一定是钠盐溶液 C .将某气体通入溴水中,溴水颜色褪去,该气体一定是乙烯 D .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 溶液,溶液不变色,滴加氯水后溶液变血红色,该液中一定含Fe 2+ 4.在符合下列条件的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既能溶解铝片,又能溶解H 2SiO 3的溶液中:K +、Fe 2+、SO 2-4、NO - 3 B .由水电离产生的c (OH -)=1×10-14 mol·L -1的溶液中:K +、Na +、Cl -、NO -3 C .将铝片放入,能产生H 2的无色溶液中:Na +、Mg 2+、SO 2-4、NO - 3 D .含有大量Fe 3+的溶液中:Na +、Al 3+、NO -3、SCN - 5. 7瓶分别含有Cu 2+、Fe 3+、Al 3+、Mg 2+、Fe 2+、NH +4、Na + 等离子的溶液,只用一种试剂即可鉴别,该试剂是( ) A .KMnO 4溶液 B .KSCN 溶液 C .NaOH 溶液 D .NH 3·H 2O 溶液 6.有些离子方程式能表示一类反应,有些离子方程式却只能表示一个反应。下列离子方程式中,只能表示一个化学反应的是( ) ①Fe+Cu 2+===Fe 2++Cu ②Ba 2++2OH -+2H ++SO 2- 4===BaSO 4↓+2H 2O ③Cl 2+H 2O H ++Cl -+HClO ④CO 2-3+2H +===CO 2↑+H 2O ⑤Ag ++Cl - ===AgCl↓ A .只有③ B .②③ C .③⑤ D .①④

离子反应图像题专题训练

离子反应图像题专题训练 一、金属及其化合物反应图像 【例1】把一块镁铝合金投入到1mol?L-1盐酸中,待合金完全溶解后,再往溶液里加入1mol?L-1NaOH溶液, 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随加入NaOH溶液体积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 说法中错误的是() A.盐酸的体积为80mL B.a的取值范围为0≤a<50 C.n(Mg2+)<0.025mol D.当a值为30时,b值为0.01 【例2】某Na2CO3、NaAlO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mol·L-1的盐酸,测得溶液中的CO32-、HCO3-、AlO2—、Al3+离子的物质的量与加入盐酸溶液的体积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混合溶液中的CO32-与Al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B.V1:V2=l:5 C.M点时生成的CO2为0、05mol D.a曲线表示的离子方程式为:AlO2—+H++H2O=Al(OH)3↓ 1.下列实验过程中沉淀的物质的量Y与加入试剂的量X关系正确的是 A.向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且边滴边振荡 B.向NaAlO2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且边滴边振荡 C.向NH4Al(SO4)2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 D.向NaOH、Ba(OH)2、NaA1O2的混合溶液中逐渐通入二氧化碳至过量 2.向含Al2(SO4)3和 AlCl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 mol/L Ba(OH)2溶液至过量,加入Ba(OH)2溶液的体积和 所得沉淀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C点铝元素存在形式是AlO2- B.向D点溶液中通入CO2气体,立即产生白色沉淀 C.原混合液中c[Al2(SO4)3]:c(AlCl3)=1:2 D.OA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Al3++8OH-+3SO43-=BaSO4↓+2AlO2-+4H2O 3.有一未知的无色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忽略由水电离产 生的H+、OH-):H+、NH4+、K+、Mg2+、Cu2+、Al3+、NO3-、CO32-、SO42-,现取三 份100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①第一份加足量AgNO3溶液后,有白色沉淀产 生。②第二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有白色沉淀产生,经洗涤、干燥后,沉 淀质量为6.99g。③第三份逐滴滴加NaOH溶液,测得沉淀与NaOH溶液的体 积关系如图。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不正确的是 A.原溶液一定不存在H+、Cu2+、CO32- B.不能确定原溶液是否含有K+、NO3- C.实验所加的NaOH的浓度为2mol·L-1

化学平衡图像分析经典例题与习题附答案.docx

第12讲 化学平衡图像分析 ? 例题 1、已知某可逆反应mA(g)+nB(g)pC(g)+Q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测得在不同时间t 、温度T 和压强P 与反应物B 在混合气中的百分含量B%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A. T 1<T 2, P 1>P 2, m +n >P, Q <0 B. T 1>T 2, P 2>P 1, m +n <P, Q <0 C. T 2>T 1, P 2>P 1, m +n <P, Q <0 D. T 1>T 2, P 2>P 1, m +n >P, Q >0 2、如图所示,a 曲线表示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X(g)+Y(g)2Z(g)+W(s)+Q 的反应过程中X 的转化率和时间的关系. 若使a 曲线变为b 曲线,可采取的措施是 A. 加入催化剂 B. 增大Y 的浓度 C. 降低温度 D. 增大体系压强 3、可逆反应N 2+3H 22NH 3+Q,从反应开始经t 1秒达平衡状态,因条件改变,平衡在t 2秒时发生移动,在t 3 秒时,又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试根据t 2-t 3秒曲线判断, 下列图1、图2所表示的平衡移动方向和变化条件各是 什么? 图1 图2 4、气态反应A +B C +D,其它条件不变,在有催化剂条件(a)时和无催化剂条件(b)时的反应过程中,有关的量(纵坐标)随时间(横坐标)的变化情况错误的是 A B C D 5、右图为条件一定时,反应2NO +O 22NO 2+Q(Q >0)中NO 的最大转化率与温度变化关系曲线图,图中有A 、B 、C 、D 、E 五点,其中表示未达到平衡状态,且V 正<V 逆的点是 A. B 和C B. A 和E C. E D. A 和C 6、下图表示外界条件(温度、压力)的变化对下列反应的影响. L (s )+G (g )2R(g)-Q(吸热)在图中Y 轴是指 A. 平衡混合气中R 的质量分数 B. 平衡混合气中G 的体积分数 C. G 的转化率 D. L 的转化率 7、在容积相同的五个密闭容器中分别放入同量的A 2和B 2,在不同温度下同时任其发生反应:A 2(g )+3B 2(g) 2AB 3(g ),分别在某一同时刻测得其中AB 3所占的体积分数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B. E 、F 二点尚未达到平衡 C. H 、I 二点尚未达到平衡 D. G 、H 、 I 三点可能已达平衡状态 参考答案 1B 2AD 3升温;增大N 2浓度 4AD 5C 6B 7C

3090高一化学离子反应测验试卷

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第二节离子反应测验试卷实验班姓名 1.下列电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A.NaHCO3=Na++H++CO32-B.NaHSO4=Na++H++SO42- C.H2SO4=2H++SO42-D.KClO3=K++Cl-+3O2-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H3COOH与NaOH在相同条件下电离程度相等 B.NaCl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有Na+和Cl- C.H2SO4在电流作用下在水中电离出H+和SO42- D.检验CO32-或HCO3-离子的方法是取少许样品加入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3.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O32-+2H+=CO2↑+H2O B.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Ba2++SO42-=BaSO4↓ C.氢氧化钠和少量氢硫酸反应2OH-+H2S=S2-+H2O D.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Fe+3Cu2+=2Fe3++3Cu 4.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而本身不是电解质的是()A.氨气B.硫酸C.二氧化碳D.硫酸钠 5.不能用H++OH-=H2O表示的反应是()A.盐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B.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C.稀硝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D.硅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6.下列反应既是离子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二氧化硫与硫化氢作用生成硫和水 B.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生成亚硫酸钠 C.硫化氢通入氯化铁溶液中生成硫、氯化亚铁和盐酸 D.Zn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7.某无色溶液加入氯化钡溶液后有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则该溶液中()A.一定含有SO42-B.一定含有Ag+ C.至少含有SO42-或SO32-或Ag+ D.一定含有Ag+、SO42- 8.下列各组溶液不加任何试剂就能鉴别的是()A.盐酸、氢氧化钠、酚酞B.氢氧化钠、氢氧化钡、硫酸 C.硫酸、碳酸钠、氢氧化钠D.硫酸铜、盐酸、硫酸 9.下列各组中两个溶液间的反应,均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A.CH3COOH和Na2CO3与CH3COOH和NaHCO3 B.AgNO3和HCl与Ag2SO3和HCl C.BaCl2和Na2SO4与Ba(OH)2与H2SO4 D.KOH和CH3COONH4与Ba(OH)2与NH4Cl 10.下列四种物质:Fe粉、石灰水、Na2CO3溶液、稀盐酸两两混合后,将发生的离子反应有()A.1个B.2个C.3个D.4个 11.在某溶液中有K+、H+、SO42-、NO3-,则溶液中溶质的种类最多为()A.2种B.3种C.4种D.5种 12.在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而且为无色透明的溶液是()A.NH4+、Al3+、SO42-、NO3-B.K+、Na+、NO3-、SO32- C.K+、MnO4-、NH4+、NO3-D.Na+、K+、HOO3-、NO3- 13.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为无色透明的溶液是()A.K、Cl-、MnO4-、SO42-B.Na+、SiO32-、NO3-、CO32-

高考化学热点专题训练-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五年高考真题精练)

高考热点专题训练--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 (五年高考真题精练) 考点1 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解此类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离子方程式书写原则:即“分离原则”确定准哪些写成离子式,哪些写成 化学式。 1、强酸、强碱和易溶于水的盐改写成离子形式,难溶物质、难电离物质、易挥 发物质、单质、氧化物、非电解质等均写化学式。 例1.氢氧化铁与盐酸反应OH-+H+=H 2 O (错) 应为: 例2.石灰石与盐酸反应CO 32-+2H+=CO 2 ↑+H 2 O 错) 应为: 例3.纯碱与醋酸反应CO 32-+2H+=CO 2 ↑+H 2 O (错) 应为: 2、微溶物作为反应物,若是澄清溶液写离子符号,若是悬浊液写化学式。微溶物作为生成物,一般写化学式(标↓号),如石灰水和石灰乳石灰水写成离子式而石灰乳则写化学式。 3、氨水作反应物写NH 3·H 2 O;作生成物,若有加热条件或浓度很大时,可写NH 3 (标↑号)。 4、固体之间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如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反应;浓H 2SO 4 与 固体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例:氯化钠固体和浓硫酸加强热制氯化氨 H++Cl-强热 HCl↑(错)应为: 5、可溶性多元弱酸酸式盐的酸式根一律保留酸式根的形式,如NaHCO 3 溶液中 应拆成Na+和HCO 3- (NaHSO 4 溶液中应拆成Na+ 和H+ 和SO 4 - ) 6、正确把握与“量”有关的反应原则 ①CO 2和Ca(OH) 2 按不同比例的反应(酸性氧化物与碱): ②FeBr 2+Cl 2 按不同比例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离子被一种物质氧化或还原): ③NaHCO 3+ Ca(OH) 2 按不同比例的反应(酸式盐与碱): ④Ba(OH) 2与KAl(SO 4 ) 2 按不同比例的反应: 二、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⑴、反应要符合事实。 例1.铁和稀硫酸反应2Fe+6H+=2Fe3++3H 2 ↑ (错) 应为:⑵、要做到质量和电荷守恒。 例1.金属钠和水反应Na+2H 2O=Na 2 OH+H 2 ↑(错) 应为: 例2.铁粉放入硫酸铁溶液中 Fe+Fe3+=2Fe2+ (错) 应为: ⑶、看化学式拆分是否正确。 ⑷、看是否系数化简时错误 例: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的反应H++SO 42-+OH-+Ba2+=BaSO 4 ↓+H 2 O (错)应为: ⑸、看是否漏写离子 将上一题写成Ba2++SO 42-=BaSO 4 ↓ (错) ⑹、没有参加反应的离子没有删除 例氯化钠和硝酸银溶液反应Na++Cl-+Ag++NO 3-=AgCl↓+Na++NO 3 -(错)应为:

(完整版)化学平衡图像题专题试题

化学平衡图像 一、选择题 1.一定温度下,在2L 的密闭容器中,X 、Y 、Z 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反应开始到10s ,用Z 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mol/(L·s ) B .反应开始时10s ,X 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mol/L C .反应开始时10s ,Y 的转化率为79.0% D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 Y(g)Z(g) 2.( 广东19)合成氨工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 意义。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反应:N 2(g)+3H 2(g) 2NH 3(g), 673K ,30MPa 下n(NH 3)和n(H 2)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点a 的正反应速率比点b 的大 B .点 c 处反应达到平衡 C .点d (t 1时刻) 和点 e (t 2时刻) 处n(N 2)不一样 D .其他条件不变,773K 下反应至t 1时刻,n(H 2)比上图中d 点的值大 3.下图是可逆反应A+2B 2C+3D 的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随外界条件改变(先降温后加压)而变化的情况,由此可推断( ) A .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B .若A 、B 是气体,则D 是液体或固体 C .逆反应是放热反应. D .A 、B 、C 、D 均为气体 4.同压、不同温度下的反应:A (g )+B (g )C (g );△HA 的含量和温度的关系如图3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 .T 1>T 2,△H>0 B .T 1<T 2,△H>0 C .T 1>T 2,△H<0 D .T 1<T 2,△H<0 5.现有可逆反应A (g )+2B (g )nC (g );△H<0,在相同温度、不同压强时,A 的转化率跟反应时间(t )的关系如图4,其中结论正确的是() A .p 1>p 2,n >3 B .p 1<p 2,n >3 C .p 1<p 2,n <3 D .p 1>p 2,n=3 6.对于反应2A (g )+B (g )2C (g );△H<0,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 ) 7.T ℃时,A 气体与B 气体反应生成C 气体。反应过程中A 、B 、C 浓度变化如图(Ⅰ)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 1和T 2时,B 的体积分数与时间的关系如图(Ⅱ)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在(t 1+10)min 时,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 . t 1+10)min 时,保持容器总压强不变,通入稀有气体,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 .T ℃时,在相同容器中,若由0.3mol·L —1 A 0.1 mol·L —1 B 和0.4 mol·L —1 C 反应,达到平衡后,C 的浓度仍为0.4 mol·L —1 D .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且A 的转化率增大 8.右图表示反应N 2(g )+3H 2(g ) 2NH 3(g );ΔH =-92.2kJ/mol 。在某段时间t 0~t 6中 反应速率与反应过程的曲线图,则氨的百分含量最高的一段时间是( ) A . t 0~t 1 B . t 2~t 3 C . t 3~t 4 D . t 5~t 6 n 2· · · · · a b c d e NH H 2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