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之四

中国古代文学史之四

一、明代文学的分期及各期概况

前期:元代文学的余波和明代中后其文学突变的准备。中古文学的最后阶段。

1、人心思治、崇拜英雄的思潮;

2、精神解放且富有时代使命感的文人;

3、作家的忧患意识;

4、作品:《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的编著,南戏的中兴,宋濂、刘基、高启等的诗文;

5、经济复苏又使士人的忧患意识消蚀,文化专制使创作产生不安全感,文学创作贵族化。

(二)后期:明代中叶,文学变革突飞猛进。进入近古文学。

1、城市及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统治阶级的腐朽、思想控制的松动、王阳明心学的流行;

2、章回体小说编著的热潮——《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的刊行,《西游记》、《金瓶梅》的问世;

3、戏曲传奇体制的定型和变革——三大传奇、临川四梦;

4、诗文的复古和革新——前后七子、唐宋派、公安派、竟陵派;

5、短篇小说的繁荣——三言二拍;

6、社会危机使理性回归,重新强调文学的社会功用;

二、为什么人们常把小说作为明代最具时代特征的文学样式?

在明代各类文学体裁的发展中:(一)章回小说的发展和定型,是明代对中国文学作出的最为宝贵的贡献。是中国古代长篇大论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体裁。白话短篇小说的兴起。如:三言、二拍。

《三国志演义》

一、成书过程

不仅是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作品,也是我国最有成就的长篇历史小说。(一)历史的真实:三国的历史,《三国志》及注提供了素材。(二)民间从晚唐到元末一直流传和丰富着三国的故事,并有“尊刘

贬曹”的倾向。(三)金元时期大量的三国戏.(四)罗贯中在长期的众多的群众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的基础上创作了《三国志演义》。

三、分析《三国志演义》中“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

A传统:中国古代的通俗文艺有“正”与“邪”的传统,《三国志演义》也继承了这一传统。C 历史背景:正统史学一般都奉蜀汉为正统,民间故事也有尊刘贬曹的倾向。D思想背景:在宋元以来民族矛盾尖锐的时候,“人心思汉”、“恢复汉室”正是汉族人民共同的心愿,把既是“汉室宗亲”又是“仁君”的刘备奉为正统,最能迎合大众的接受心理和美好愿望。E体现:曹刘对比——刘以宽待人,曹以暴害民,刘以义待士,曹以诈待士,在《三国志演义》中集中反映出“拥刘反曹”的倾向。F正统观念:许田射猎、曹丕废帝、刘备正位。

四、曹操形象:

1、典型的反面人物。

2、集中概括了封建地主阶段代表人物的一些典型特征:虚伪、奸诈、残忍的人生信条,杀粮官、杀杨修、梦中杀人等情节,突出了他的阴险、奸诈、残暴和不仁不义。

3、英雄人物:军事家、政治家,军事上的雄才大略和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发扬军事民主,不失英雄本色。实乃一枭雄。

五、《三国志演义》中战争描写的特点:

(一)最擅写战争,时间之长、次数之多、规模之宏大。(二)着重表现每次战争的不同条件,特别是具体条件下战略战术的运用,突出战争指挥者主观指导及战争规律的作用。(三)描写的系列战争彼此关照,主次配合。(四)在以写为主的同时,也展开其他活动的描写,而这些活动又与战争的进程有机联系。(五)通过战争刻画人物思想性格,歌颂了力,赞美了智,传递了美。

七、《三国演义》的地位和影响:

(1)文学的。是中国长篇小说的开山之作。是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是历史演义的开山之作,其巨大成功,招徕了后世无数的效仿之作,为后世的长篇小说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非文学的。首先是对于战争的详尽描写,直接为后世战争提

供了宝贵的借鉴,从而成为战争特别是农民战争的教科书。它对民间信仰的影响也非常深远。如在中国北方非常流行的关公崇拜,民间的结拜情结,都受到《三国演义》的重大影响。

《水浒传》

一、成书——与《三国》相同,也是“集体创作,文人写定”,但其历史依据非常稀淡,主要还是民间传闻和通俗文艺。至多是有一点正史的影子。南宋以来,梁山故事已经成为说话和杂剧艺术的重要题材;特别到元代,水浒戏非常之多,如《双献功》《李逵负荆》等。这些都为《水浒传》的写作提供了重要的题材来源。

二、思想内容——着重揭露了封建统治的罪恶,挖掘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成功地塑造了许多起义英雄的光辉形象。小说细致而生动地描写了农民起义如何由零碎的复仇星火发展到燎原之势的过程。写出了起义的悲剧结局,揭示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原因。

三、主题——众说纷纭。代表性的说法:忠义说;为豪杰立传说;诲盗说;游戏说;农民革命战争的史诗说;为市井细民写心说等。表露的非常明显的绿林文化特征。

四、女性观——(1)《水浒传》中女性世界的构成:大体分为妖女、魔女和无面目女性几类。第一类如潘金莲、潘巧云、贾氏等;中间比如顾大嫂、孙二娘;后者比如林冲的妻子以及大量的连姓名也不被注意的女子。(2)好汉们对待女性的态度:大体是有家室的比较冷淡,没有家室的对女性则多充满仇视。(3)就结果看,女性所造成的影响基本是灾难。如林冲的妻子因为貌美而招致调戏,导致林冲的发配;阎婆惜与宋江的同事通奸,导致宋江的亡命江湖。

五、艺术成就——1、人物性格从类型化向性格化过渡。包括:(1)把人物放在特定社会环境中,扣住人物的身份、教养、经历、遭遇多层次地刻画人物性格;(2)善于处理英雄人物个性与共性的关系;(3)在尖锐的矛多冲突中展现个性;(4)传奇性与现实性、超常性与平凡性结合。2、在细节描写上取得了超越前代的艺术成就。3、艺术结构。串珠式的结构方式,用梁山事业这根主线,将众多的英雄传奇连在了一起。也有人说这是一种板块结构。4、语言艺术也取得了卓

越成就。活泼灵动、惟妙惟肖的语言。《水浒传》首次运用了纯粹的口语作为书写语言,生动流畅,惟妙惟肖,体现出了作者高度的语言运用的才华,纯粹的白话成为后世小说创作的唯一语言,《水浒传》起到了典范作用。

六、地位和影响——1、文学的:是英雄传奇的范本,对后世的历史演义和侠义公案小说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其他文艺体式提供了丰富的题材。2、非文学的:后世农民起义以及绿林豪杰起义,学习其战术战略,乃至借用其绰号等;进步的评论家、思想家往往以之为工具,借以批判社会之不公、道学之可恶、真心之可贵等。

《西游记》

一、西游记的艺术特征

(1)奇诡变幻的神话世界。充分发挥作家驰骋想象能力的奇幻思维。作者以绚丽的想象,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光怪陆离、五彩缤纷的神话世界。(2)集动物性、神性、人性于一身的人物形象。(三)寓庄于谐的讽刺艺术。(4)巧妙曲折的艺术结构。丰富了我国长篇小说的结构宝库。(5)轻松幽默的语言风格。作者大量使用诙谐幽默的话语,轻松愉快、诙谐幽默的风格。

《金瓶梅》

一、女性世界的悲剧。《金瓶梅》中的女性世界,是一个与传统的温柔敦厚的女性标准截然不同的。她们对名节十分淡漠,而对情欲、物欲、肉欲充满了渴望。她们的行动有某种合理性,她们用自己的力量冲击着不合理的礼教制度。但由于时代给她们的的限制,她们的全部才华就只能用在迎奸卖俏与追求享乐上,难以跳出人性的泥潭,最终走向灭亡。

二、世态炎凉的丑剧——小说通过西门一家的兴衰,深刻地暴露了当时的世情的虚伪、冷漠和整个社会的利己主义本质。西门生前身后,围绕着他的那些人的举动。生动地为我们展示了末世的世态炎凉、人心险恶。作者通过这样的背景,客观上揭示了一个难以适应近代人文思潮问世的恶劣环境。

三、艺术成就——题材的转变(由非凡人的非凡事向凡人凡事的

转变),审美趣味的转变(从歌颂到暴露),性格化的人物形象塑造(告别了类型化与扁平化),网状结构的高度成熟(以家庭为圆心,以西门家为主轴,以家庭人物命运为经,以其他人物命运为纬),口语化的市井语言(妙在口语家常)。

四、在中国小说历史上的贡献——(1)第一部文人独立撰写的长篇小说。《金瓶梅》的出现开

创了文人独立创作长篇小说的新局面。(2)第一部世情书。《金瓶梅》的出现,打破了旧有的传统。标志着中国小说的描写对象从远离人间的神走向了人,体现了文学向人的复归。(3)为以后的世情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把我国长篇小说的发展划分成了两个阶段。

三言二拍

一、“三言”的全称分别是《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

二、进步的思想内容——1、对“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的反动;

2、市民眼中的社会黑暗面

3、以个性自由为基础的情爱观念

三、《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内容——小说的可贵之处在于通过对杜十娘不幸遭遇的描写,暴露了封建伦理道德、门第观念的罪恶,揭示了妇女被侮辱、被损害的社会根源。写出了一个下层妇女度合理的美好的人生的追求、维护人的尊严这一初步民主主义思想。

四、《杜》的艺术特点——A、在尖锐的故事冲突中揭露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B、用传神的细节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

C、用衬托的方法来塑造人物;

D、用人物语言来塑造人物

五、“三言”艺术特色——(1)编织故事上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使用巧合和偶然的艺术手法,简化故事的漫长进程;善于运用具有细节特征的小道具来扭结、推动故事情节,增加戏剧性;善于设置伏笔和悬念。(2)将人物放在激烈的冲突中,白描手法的大量运用,运用对比、映衬等手法。(3)语言使用上典雅而不失通俗,在口语基础上,大量采用谚语、俗语,使小说富于浓厚的生活气息。句法上尽量使用短句,注意音调铿锵、富于节奏感。

六、“二拍”的题材内容——(1)经商题材,时代特色。(2)

爱情题材,提倡男女平等的观念。

七、“二拍”的艺术贡献——(1)结束了以往拟话本中套话的程式化窠臼,代之以自己的韵语,使韵文与散文相互呼应结合;(2)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更为考究;(3)对细节的追求更细腻;(4)议论虽时显迂腐且也过多,但个性鲜明,增加了整部作品的个性特征。凌濛初的“二拍”,真正标志着文人化的拟话本的成熟。

一、明代戏剧的主要剧种有杂剧和传奇。二、四大声腔: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

三、明代戏剧的基本特征:数量众多;题材多样;审美风格的雅化。

明代杂剧

1、王九思《中山狼院本》开单折短剧之先声、《杜甫游春》

2、康海《中山狼》

3、徐渭《四声猿》(《狂鼓史》、《雌木兰》、《女状元》、《玉禅师》)。

“四声猿”:是“指鹿说马”、曼倩诙谐的四个南杂剧作品,包括《狂鼓史》、《雌木兰》、《女状元》、《玉禅师》。取古谣“猿鸣三声泪沾裳”感人至深之意名集。作品摒弃了陈腐的伦理说教,采取奇情浪漫的夸张、效果强烈的对比和出人意料的奇妙构思结构剧作,表现了作者愤世嫉俗的叛逆精神和狂放不羁的性格。语言通俗流畅。被称为“明曲之第一”。

《牡丹亭》和汤显祖

一、汤显祖的创作——“临川四梦”:《紫钗记》、《还魂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

二、《牡丹亭》的思想和社会意义——以情反理,反对处于正统地位的程朱理学,肯定和提倡人的自由权利和情感价值,褒扬像杜丽娘这样的有情之人,拨开了正统理学的迷雾;崇尚个性解放,突破禁欲主义,肯定了青春的美好,爱情的崇高以及生死相随的美满结合;在商业价值日益增长,市民阶层不断扩大的新形式下,对于正在兴起的个性解放思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艺术特色——(1)塑造了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2)积极浪漫主义精神。体现出《牡丹亭》较为典型的浪漫注意风格和多重艺术魅力。(3)《牡丹亭》是一部兼悲剧、喜剧、趣剧、闹剧诸多因素于一体的复合剧。

《长生殿》洪昇

一、艺术特色——强烈的对比;突出性格特征;浓郁的抒情气氛: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吊古伤今,咏叹历史上的不公,人世间的不平;浓郁的神话色彩

蒲松龄和《聊斋志异》

一、思想内容——写了大量的狐鬼花妖,而且一般而言,对她们都表示了赞美。揭露权贵、豪

绅欺压、凌辱下层人民的罪恶,颂扬反抗压迫,不畏强权的英勇斗争精神,表现了作者进步的民主主义思想。抨击科举制度的种种弊端和封建文人为猎取功名而不顾廉耻的丑行。歌颂青年男女反对封建婚姻,冲破礼教束缚,追求自由、美好爱情的斗争精神。对忘恩负义,玩弄女性的劣行给予无情鞭笞。富有深刻意义的寓言式小说和公案小说。

二、艺术特色——(一)以传奇笔法表现志怪内容。1、对志怪题材的继承与发展;2、对传奇笔法的继承与超越。(二)以丰富奇异的文学想象创造了一个幻想世界。(三)人物千姿百态,性格各有不同。同类人写出差异,刻画出人物复杂的性格特征。(四)委婉曲折的故事情节。

(五)基本规范的文言,叙述语言简洁洗练,人物语言灵活多样。

《儒林外史》

一、思想——作品批判的矛头指向科举制度,让人看到科举是束缚知识分子的绳索,八股制艺是禁锢儒生思想的愚民术,毒害了读书人的灵魂,败坏了社会风气。

二、人物

杜少卿是个贵公子,在他身上表现了一定程度的叛逆性格。他慷慨好施。他轻视功名富贵的科举制度。他反对多妻。

崇敬具有反抗性格的沈琼枝,称赞她说:“盐商富贵奢华,多少

士大夫见了就销魂夺魄;你一个弱女子,视如土芥,这就可做的极了。”他说:“《溱洧》之诗,也只是夫妇同游,并非淫乱。”并不顾他人的讪笑,与妻子携手同游清凉山,体现了一定程度的个性解放的要求。

沈琼枝,敢于反抗封建社会的压迫,以刺绣卖文为生,自食其力,是个新的女性形象。

三、艺术特色——(一)杰出的讽刺艺术:1.能面向社会,挖掘其社会根源,把诙谐的讽刺和严肃的写实结合起来,显示了讽刺的客观真实性。2.针对不同人物作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讽刺。3.具有悲喜交融的美学风格,显示出作品讽刺的深刻性。4.采用含蓄、婉转的讽刺手法,冷静自然。(二)被讽刺人物的喜剧行为背后,几乎都隐藏着深刻的悲剧内涵。将讽刺对象的喜剧性与悲剧性结合起来。(三)独特的结构。没有设置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情节,而是分别以一个或几个人物为中心,形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故事。(四)语言幽默、明快,富于形象性和个性化。

《红楼梦》曹雪芹

一、思想——为我们展示了一副封建社会末期的全景图画,反映封建社会各个方面,预示封建社会不可挽回的衰败命运;通过以贾宝玉为代表的封建叛逆者与封建势力的斗争,猛烈地抨击了封建道德的虚伪和腐朽,热情歌颂了新生的、不可抗拒的叛逆精神,表现了作者进步的社会思想和民主主义思想。

二、人物

贾宝玉——把他的全部热情和理想寄托在那些被侮辱、被损害的女孩子身上。对仕途不关心;爱情问题上追求知己之爱;他的叛逆性格的表现是多方面的,而且是“不知悔改”的,体现着初步民主主义的色彩,显示了一种新的时代特征。

林黛玉——1、“小性儿”所蕴含的自尊和自强。2、纯洁真诚。

3、不看重功名富贵,也是一个分拣礼教的叛逆者。在黛玉身上使我们看到一种新型妇女的思想意识的萌芽。

三、宝黛爱情悲剧及其意义——爱情悲剧是作品的中心故事。1、

情节主线“悲金悼玉”。2、宝黛爱情是有违传统礼法的、带有新色彩的爱情,具有反封建意识。3、复杂性,具有历史局限、阶级局限。4、宝黛爱情悲剧具有深广的社会内容。5、“金玉良缘”更符合贾府的家族利益和封建家长改造宝玉的意愿。

三、奴隶造反者形象一晴雯是这些丫鬟中一个最光辉的形象。在她身上比较集中地表现了封建社会中地位卑贱的妇女们的优秀品质。“心比天高,身为下贱”。1、晴雯出身低贱。2、晴雯性格倔强、敢怒敢骂,她不想奉承谁,也决不向封建势力低头。3、她真率、热情和勇于助人。

四、统治阶级代表人物――王熙凤、薛宝钗

王熙凤出身于“金陵一霸”的王家,它和贾家是世代姻亲,叔叔王子腾从京营节度使升任九省都检点,是当时在朝统领军权,声势煊赫的人物。她是除了金钱与权势之外,什么也不相信的人。“嘴甜心苦,两面三刀”,这是封建统治阶级掌权者的性格特征。

薛宝钗是书中和林黛玉相对立的现象,在她身上体现了封建主义的理想和人生道路。她熟谙世故,城府极深,善于把自己的真情实感掩盖起来,在人前装得特别的老实。虚伪、世故、无情。她对宝玉并非没有感情,但对他的“痴”、“狂”深为不满,她一有机会,就要劝他学些应酬世务、讲些仕途经济,便于日后博取功名富贵。通过薛宝钗这个形象不仅更鲜明地反衬出宝、黛的叛逆性格和他们的真挚爱情的可贵;而且也具体、深刻的揭示了宝、黛爱情悲剧的社会根源。

艺术成就——结构宏伟、构思缜密。以贾府为背景,以宝黛爱情为主线,贾府的由盛而衰为副线,组成了一个巨大而有机的整体;跌宕多姿的情节。重大冲突与生活琐事的巧妙结合;塑造了一大批有独特性格的典型形象。把人物放在斗争漩涡中对比描写,以自身的言行和心理活动来揭示人物的思想与个性;语言的个性化、形象化和情趣化。

中国古代文学史之四

中国古代文学史之四 一、明代文学的分期及各期概况 前期:元代文学的余波和明代中后其文学突变的准备。中古文学的最后阶段。 1、人心思治、崇拜英雄的思潮; 2、精神解放且富有时代使命感的文人; 3、作家的忧患意识; 4、作品:《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的编著,南戏的中兴,宋濂、刘基、高启等的诗文; 5、经济复苏又使士人的忧患意识消蚀,文化专制使创作产生不安全感,文学创作贵族化。 (二)后期:明代中叶,文学变革突飞猛进。进入近古文学。 1、城市及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统治阶级的腐朽、思想控制的松动、王阳明心学的流行; 2、章回体小说编著的热潮——《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的刊行,《西游记》、《金瓶梅》的问世; 3、戏曲传奇体制的定型和变革——三大传奇、临川四梦; 4、诗文的复古和革新——前后七子、唐宋派、公安派、竟陵派; 5、短篇小说的繁荣——三言二拍; 6、社会危机使理性回归,重新强调文学的社会功用; 二、为什么人们常把小说作为明代最具时代特征的文学样式? 在明代各类文学体裁的发展中:(一)章回小说的发展和定型,是明代对中国文学作出的最为宝贵的贡献。是中国古代长篇大论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体裁。白话短篇小说的兴起。如:三言、二拍。 《三国志演义》 一、成书过程 不仅是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作品,也是我国最有成就的长篇历史小说。(一)历史的真实:三国的历史,《三国志》及注提供了素材。(二)民间从晚唐到元末一直流传和丰富着三国的故事,并有“尊刘

贬曹”的倾向。(三)金元时期大量的三国戏.(四)罗贯中在长期的众多的群众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的基础上创作了《三国志演义》。 三、分析《三国志演义》中“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 A传统:中国古代的通俗文艺有“正”与“邪”的传统,《三国志演义》也继承了这一传统。C 历史背景:正统史学一般都奉蜀汉为正统,民间故事也有尊刘贬曹的倾向。D思想背景:在宋元以来民族矛盾尖锐的时候,“人心思汉”、“恢复汉室”正是汉族人民共同的心愿,把既是“汉室宗亲”又是“仁君”的刘备奉为正统,最能迎合大众的接受心理和美好愿望。E体现:曹刘对比——刘以宽待人,曹以暴害民,刘以义待士,曹以诈待士,在《三国志演义》中集中反映出“拥刘反曹”的倾向。F正统观念:许田射猎、曹丕废帝、刘备正位。 四、曹操形象: 1、典型的反面人物。 2、集中概括了封建地主阶段代表人物的一些典型特征:虚伪、奸诈、残忍的人生信条,杀粮官、杀杨修、梦中杀人等情节,突出了他的阴险、奸诈、残暴和不仁不义。 3、英雄人物:军事家、政治家,军事上的雄才大略和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发扬军事民主,不失英雄本色。实乃一枭雄。 五、《三国志演义》中战争描写的特点: (一)最擅写战争,时间之长、次数之多、规模之宏大。(二)着重表现每次战争的不同条件,特别是具体条件下战略战术的运用,突出战争指挥者主观指导及战争规律的作用。(三)描写的系列战争彼此关照,主次配合。(四)在以写为主的同时,也展开其他活动的描写,而这些活动又与战争的进程有机联系。(五)通过战争刻画人物思想性格,歌颂了力,赞美了智,传递了美。 七、《三国演义》的地位和影响: (1)文学的。是中国长篇小说的开山之作。是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是历史演义的开山之作,其巨大成功,招徕了后世无数的效仿之作,为后世的长篇小说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非文学的。首先是对于战争的详尽描写,直接为后世战争提

中国古代文学史四册名词解释、论述

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论述题题库 第一章上古文学 一、名词解释 1、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2、《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3、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4、《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二、论述题 1、谈谈我国上古歌谣的分类及内容。 参考答案:我国现存上古歌谣,从题材内容看,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一为劳动歌谣,是最早出现的上古诗歌,它们对劳动行为的再演和生产经验的总结,是先民有意识创做出来的,带有明显的功利目的,以《弹歌》最典型。二为祭祀歌谣,表现了上古先民幻想祈神降福或指挥自然服从自己的愿望,带有较浓的原始宗教意识,《卜辞通纂》375片和《伊耆氏蜡辞》是其代表。三为图腾歌谣,是先民在图腾崇拜基础上创作的诗歌,《燕燕往飞》尚可窥见其端倪。四为婚恋歌谣,一般都表现出粗犷、野蛮的特点,如《周易。屯·六二》。五是战争歌谣,如《周易·中孚·六二》、《周易。同人》,由其绘声绘色的描摹中,令人仿佛听到了古老的杀伐声,看到了上古战争的礼仪、部族成员奋勇作战的身影及失败的悲哀和胜利的欢欣。 2、简述我国上古歌谣的艺术特征。 参考答案:我国上古歌谣在艺术特征有四:一是它的集体性、综合性的艺术形式。二是它再现生活的直接性。三是句式简单、语言简朴、节奏流畅。四是以赋为主的表现手法。 3、神话产生的原因何在? 参考答案:神话的产生,首先与远古时代生产力和认识水平低下有关。先民们对各种自然现象、世界和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及变化,无法做出科学的解释,只能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其次,与上古先民解释自然、抗争自然和提高自身能力的强烈渴望有关。这种渴望,促使先民们对自然和社会的种种现象及问题进行思考,并力图对它们做出自己的解释与描述。再次,与先民们的原始宇宙观和原始思维有关。原始先民相信万物有灵,其思维也以此为核心内容,以人与自然互渗为原则,以直观感性、充满情感和富于想象力为特点。因而在神话中,一切自然现象和某些社会存在都被看成是有生命的,赋予以人的特点和超自然的能力。 4、我国神话保存的情况如何?

中国古代文学史4复习笔记资料

明代文学 一:复杂的社会环境 二:文人思想的禁锢(程朱理学,八股文,文字狱) 三:明代文学的发展: 前期:衰微冷落,短期繁荣 诗歌: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台阁体(三杨:杨浦,杨士奇,杨荣)茶陵派:李东阳 散文:明初三大家:宋濂,刘基,高启。 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章回体小说) 戏曲:宫廷派杂剧,朱权《卓文君私奔相如》,曲纶《太和正音谱》 朱有燉的喜庆剧,神仙剧,苍义道德剧 传奇:邱睿《五伦金备记》邵璨《香囊记》 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中期:沉寂,肃杀,小说空白,诗歌粉绝现实,戏曲宣扬礼教 诗文:吴中四大才子,(唐寅,祝允明,文微明,周文宾) 唐宋派:唐顺之,王慎中,归有光 杂剧:王九思、康海的《中山狼》——东郭先生和狼 三大传奇:《宝剑记》(李开先),《浣纱记》(梁辰鱼)《鸣凤记》(王世贞) 后期:高度繁荣 诗文:李贽童心说,公安派(三袁;袁宏道、袁中道、袁宗道) 竟陵派:钟惺,谭元春 小品文的兴盛,张岱《西游七月半》 小说:长篇《西游记》、《金瓶梅》 白话短篇“三言,二拍”:冯梦龙的《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喻世明言》,和凌蒙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三言"内容广泛,从各个角度,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感情。作者编辑"三言"的目的,在于劝谕、警诫、唤醒世人,有明确的社会功能。“三言”所收录的作品,无论是宋元旧篇,还是明代新作和冯梦龙拟作,都程度不同地经过冯梦龙增删和润饰。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有对封建官僚丑恶的谴责和对正直官吏德行的赞扬,有对友谊、爱情的歌颂和对背信弃义、负心行为的斥责。更值得注意的,有不少作品描写了市井百姓的生活。 戏剧;杂剧徐渭的“四声猿”:《渔阳三弄》、《翠乡梦》、《雌木兰》,《女状元》。 沈汤之争:明万历朝,戏曲界同时出现了汤显祖和沈璟两位大家。他们之间,在戏曲创作及其有关理论问题上,存在着尖锐的分歧,甚至达到针锋相对的地步。后人称之为“汤沈之争”。因为汤显祖籍属临川,沈璟乃吴江人氏,各自拥有一批遵奉者,所以戏曲史上又名之为临川派与吴江派的论争。 四、明代文学的特点: 1文人世俗化,手工业和城市商业的繁荣。 2作品内容的市民化,文学作品塑造商人新形象。 3艺术审美趋向,世俗之趣。 4文学创作商业化,文人以谋生而写作;书肆为牟利而刊行。 5“心学‘的兴起,自我意识的觉醒;离经叛道,张扬个性。 6集团林立,流派纷呈,标新立异,争流不息明代小说。 一、明代前期的文言短篇小说:瞿佑《剪灯新话》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章 苏轼

第四章苏轼 一、人生观及创作道路 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祖父苏序,父亲苏洵,其弟苏辙。一生被贬至三地:黄州、惠州、儋州。 2.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 3.苏门六君子:上述四人外,还有陈师道、李廌 4.人生态度:以儒学体系为根本而浸染释、道的思想是苏轼人生观的哲学基础:一方面,儒家的执著专注,佛家的空幻虚无,道家的率性自然,非常奇妙地统一在苏轼一生的生命实践中,但传统儒学主导着苏轼人生的基本方向,在苏轼深层的思想意识的逻辑结构中,儒、道、佛互为一体,相互映照感发,形成了多元自足的实践体系;另一方面,他服膺儒家经世济民的政治理想。 苏轼把儒家固穷的坚毅精神、老庄轻视有限时空和物质环境的超脱态度以及禅宗以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的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做到了蔑视丑恶,消解痛苦。这种执着于人生而又超然物外的生命范式蕴含着坚定、沉着、乐观、旷达的精神,因而苏轼在逆境中照样能保持浓郁的生活情趣和旺盛的创作活力。 二、苏轼的文 1.苏轼的文学思想:文、道并重,推崇韩愈和欧阳修对古文的贡献。 2.苏轼的文道观: 首先,苏轼认为文章的艺术具有独立的价值,文章并不仅仅是载道的工具,其自身的表现功能便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一种高级形态。 其次,苏轼心目中的“道”泛指事物的规律而不仅仅是儒家之道,所以苏轼主张文章应该客观世界一样,文理自然,姿态横生。他提倡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和生动性,反对千篇一律的文风。 因此,他广泛地从前代的作品中汲取艺术营养:其中最重要的渊源是孟子和战国纵横家的雄放气势、庄子的丰富联想和自然恣肆的行文风格。这使苏轼的古文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艺术风貌。 3.苏轼散文总的艺术特色:“辞达”:当行即行,当止则止,少有芜词累句。(2)“通脱”,有圆活流转、错综变化和自然真率之美,善于用比喻,多形象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册---笔记

第七编明代文学 绪论 明代文学呈现波浪形态势,大致可分成2个阶段: 一.前期作为元文学馀波和明中后期文学突变的准备,可视为中古文学最后阶段;二.嘉靖(1522~1566)后,文学变革迅猛异常,步入近古新时代。(一)明中叶到鸦片战争是近古期第一段。 (二)元明际社会动荡,形成人心思治、崇拜英雄的思潮,涌现一批精神上较解放且富时代使命感的文人,文学作品尚酣畅雄健的阳刚之美,浸透忧患意识,如《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游传》;南戏中兴和宋濂、刘基、高启等诗文作家。 (三)明初经济复苏,士人忧患意识消蚀;思想文化专制和特务统治,平添不安全感,知识分子转而欣赏平稳和谐、雍容典雅美:小说、戏曲创作受限,“台阁体”诗歌和讴歌富贵、道德、神仙的戏剧泛滥,文学倾向贵族化、御用化而滑入低谷。 (四)明中叶,商业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统治集团腐朽、思想控制松动、王阳明心学流行,嘉靖后文学复苏: 1.文学创作随接受对象下层化、市民化而更加面向现实,创作主体精神高扬,突出个性和人欲的表露。 2.叙事文学全面成熟,向近代化变革:(1)《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词话》问世;(2)戏曲:从《宝剑记》、《浣纱记》、《鸣凤记》等三大传奇问世,传奇定型和昆腔改革,到汤显祖写“临川四梦”,戏曲创作推向继元杂剧后的又一高峰; (3)诗文:继前七子在弘治年间(1488~1505)以“复古”开展文学革新运动后,相继出现唐家派、后七子、公安派、竟陵派等。 (4)以“三言”、“二拍”为代表的白话短篇小说繁荣,(5)“挂枝儿”、“山歌”等民间文学的流行和整理。 3.明末天启、崇祯(1621~1644)间,国事多艰、经世实学思潮抬头,向理性回归,重新强调文学的社会功用,开启清文学思潮的转变。 三.明中期后,文学向世俗化、个性化、趣味化流动。 第一节商业经济的繁荣与城市文化形态的形成 一.工商业的发展与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壮大,新读者群形成。二.新内容与新形象:市民生活、市民情趣、市民形象。 (一)诗文对表现商人的兴趣;小说和戏曲中,广泛表现市井生活,塑造众多商人和作坊主形象,并流露出同情、理解和赞美,透出对世俗物质利益关注的价值取向。(二)艺术趣味趋向世俗化,基本特点: 1.题材重日常琐事,表现多率真自然,语言尚俚俗明白,效果求怡心娱目。 2.明中后期,文坛大力宣扬“寄意于时俗”(欣欣子《金瓶梅词话序》),从“耳目之内,日用起居”(《拍案惊奇序》)中极摹“世情”,欣赏“最浅最俚亦最真”(《挂技儿?别部》)的语言,提倡文章之用即在于“供人爱玩”(郑超宗《媚幽阁文娱自序》)“足资谈笑”(天许斋《古今小说题辞》)。 三.文学创作商品化。 第二节王学左派的兴起及其对文学创作的推动 一.明初:特务统治;力倡程朱理学,实行八股取士。二.明中后期思想文化活跃的重要契机—王学兴起: (一)弘治、正德间,思想家王守仁继胡居仁、陈献章、湛若水等后,进一步发展宋陆九渊“心学”,认为“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心外无理,心外无事,心外无物”(《传习录》)。提出“我心之良知,无有不自知者”。 (二)“良知”,“即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不待学而有,不待虑而得者也”(《文录?书朱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章 屈原和楚词简答题汇总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章屈原和楚词简答题汇总 简述《九歌》艺术表现的特点。 一.屈原在《九歌》中既写出了神的灵异,更写出了神的“人性”,神性和人性统一在一起。如《湘君》、《湘夫人》,表现湘水之神相互爱慕追求却终于不遇的波折变化的心境。抒写神与神之间、神与人之间的恋爱故事,使祭神歌曲带有侬侬的人间情味。 二.叙写神灵的活动和神灵的情感,描绘神灵的环境和气氛,是一种清新幽眇的境界。 简述《招魂》的艺术特色。 一.结构精密完美。依据方位和事物层层铺叙渲染的表现方式。 二.长于铺排描摹,例如它写四方的恐怖,罗列众多可怕的事物,还描绘出它们可怕的形象。 试叙楚辞产生的相关要素。 一.与楚声、楚歌有直接联系。楚辞即使不能歌唱,也要用“楚声”来诵读。楚辞的许多诗篇都有“乱”辞,它们都是乐曲的组成部分,更表明楚词与楚乐有亲密关系。 二.楚辞的产生与楚国民间“巫歌”关系密切。宗教的歌舞,对楚辞有几个方面的直接影响: 1.《九歌》就是在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 2.祭神仪式中,巫师装扮成不同的神祗,载歌载舞,就像戏剧一样。这样神秘浪漫而具有故事性的歌舞,对楚辞的构思和表现都有影响。如《离骚》写恶咸降神。 3.民间祭神巫歌,富有神奇的想象或幻想,孕育着丰富的神话故事,这些都成为楚辞的养料和特征。如《九歌》中的神鬼,《离骚》中的天界 三.楚辞中充满着楚地风物的描写,使用着地道的楚地方言等。 四.楚辞是在南北文化交流的新的时代环境下,诞生于楚国的地域特色鲜明的新诗体。 以上种种,说明楚辞确乎是楚文化的产物,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 《天问》:屈原所作的仅次于《离骚》的长诗。它以反诘的形式,一连提出170多个问题,内容涉及天文地理、神话传说、古史传闻、社会政治、个人生活等,表现出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广博的知识,表现了诗人大胆怀疑、敢于批判旧观念和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全诗以四言为主,四句一节,通篇用反诘,参差错落,圆转活脱,被认为是“千古奇文”。 屈宋:先秦楚辞作家屈原和宋玉的合称。屈原是楚辞的开创者,宋玉略晚于屈原,也以楚辞著称,并对赋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后世因以屈宋合称。 试论楚辞的文体特点。 一.从诗风言,铺排夸饰,想象丰富,是楚辞的共同特征。如《离骚》充满奇幻不拘的想象,抒发真情层进反复。 二.从体式言,楚辞较之《诗经》,篇幅极大增长,句式也有四言为主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 三.就语言说,楚辞多用楚语楚声,楚地的方言词语大量涌现,另外,“兮”字、“些”字作为虚词叹语成为楚辞的一个鲜明标志。 试论《离骚》的思想内容。 一.“美政”理想和深沉的爱国情感。屈原向往“前圣”治国君明臣贤、君臣和谐的境界,提出“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的具体治国方略。 二.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和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贵族大臣群起而攻,迫害屈原,但屈原仁不放弃他的政治理想而苦苦追求,《离骚》写他上天入地,寻求出路,就是他追求理想实现的形象描绘。批判精神在于他坚定不移地追求光明理想的同时,也直接揭批黑暗、指斥奸佞。 试论《离骚》的主要艺术特色。 一.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离骚》前半回顾往事,追忆身世、理想和遭遇,基本是写实,但那些比兴手法铺叙夸饰自己的美好质量的诗句,已具有奇异想象的特色;后半写对未来道路的探索,则更是火一样

《中国古代文学史(四)》练习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四)》练习题一 一、知识填空 1.王禹偁是宋初文学创作成绩最为突出的人物,其自编文集名(《》)。2.宋初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是西昆体,代表人物为:()、()和刘筠。 3.欧阳修字永叔,号(),晚年又号()。 4.“唐宋八大家”中的宋代六家是: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5.李清照,号(),其词被称为()。 6.中兴四大诗人是指:()、()、范成大、尤袤。7.元好问字裕之,号(),编有金代历史文化文献总集(《》)。 8.马致远号东篱,被称为“曲状元”。现存杂剧七种,以历史剧(《》)为代表。 9.王实甫(《》)的基本故事情节本于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但多有发展。体制长达五本二十一折。 10.王国维的《宋元戏曲考》认为()的杂剧成就“当为元人第一”。11.宋初最早起来反对五代体,并以恢复韩愈、柳宗元古文传统为己任的人是()。 12.()被称为“梅妻鹤子”,他的代表作是(《》)。13.西昆体诗人师法的对象是晚唐的()。 14.苏轼字(),号(),眉山(今四川眉山)人。15.陈师道的诗歌被称为(“”),与黄庭坚的(“”)并称,是典型的宋诗。 16.辛弃疾字(),号(),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17.元好问28岁时作的(《》),是唐宋以来最系统、最全面的一组论诗绝句。 18.白朴的《墙头马上》的主人公是()和()的故事 19.王实甫现存杂剧三种:(《》)、(《》)、(《》)。 20.《窦娥冤》全名(《》),是元杂剧中最著名的悲剧。 21.()、()父子当时称“大小晏”或称“二晏”。 22.苏轼与其父()、其弟()合称“三苏”。 23.秦观其词集名()。 24.张炎有词集()八卷及论集《词源》二卷行世。 25.曾巩,字子固,著作今传()50卷。 26.诸宫调:产生于(),主要流行于宋金时期。是一种有说有唱而以()为主的文艺样式。 27.关汉卿一生创作杂剧六十多种,现存的有()、()、()等十三种。

中国古代文学史基础 (4)

Copyright © 2000-2010.Huaxia Dadi Distance Learning Services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华夏大地教育网版权所有 https://www.360docs.net/doc/2b19392082.html, 1 第二编 秦汉文学 重点:1、《史记》成书的原因、内容、体例、艺术特色,思想内涵。 2、汉代辞赋的形成阶段、主要作家作品以及艺术特色。 3、《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 4、汉乐府诗的内容及艺术特色。 第一章 秦汉散文 理解:秦汉散文的发展脉络 秦仅李斯,受战国纵横家影响。汉散文创作的主流,文体:政论文,文风:切中时事,朴厚无华。西汉初期贾谊等的情感浓重、文气纵横——西汉中后期刘向等的引经据典——东汉前期王充等的崇实诚、斥虚妄,通达深刻——东汉后期王符、仲长统等的抨击时弊,愤世嫉俗。行文造语在东汉后期向骈俪方向发展。 第一节 李斯与秦代散文 一、理解: (一)《吕氏春秋》简况。 秦相吕不韦组织门客集体编撰。(被视为杂家著作,而以道、儒、法、阴阳家的思想成分更多些。)文章一般较短小,以事实说理,平实畅达,不求华丽。《吕氏春秋》的最大成就,是它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故事。 (二)《吕氏春秋》的说理方式。 它创作了丰富多采的寓言故事。说理时往往采用一组寓言故事,从不同侧面予以说明,既充分阐释了思想,也使行文形象生动,趣味盎然。 (例如:《察今》,讲“因时变法”的思想,先后使用“循表夜涉”、“刻舟求剑”、“引婴儿投江”三个寓言故事,分别侧重于“时”、“地”、“人”不同的方面,全面表达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变法主张。) (三)李斯生平与《谏逐客书》写作缘由。 李斯,楚国人。曾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初为吕不韦舍人,后说秦始皇统一六国,为相。 因韩人郑国为秦修建灌渠事,秦大臣建议驱逐所有外来客卿。李斯也在被逐之列。于是上书秦始皇,指陈逐客的错误。 (四)秦刻石文的特点。 其形式,四言为句,三句为韵。铺叙颂夸,气度宏伟,韵律谐和。文采不足。 二、简单运用:《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 1、《谏逐客书》以逐客不利于秦的统一为中心,首先铺叙历史上客卿辅助秦国并使之国富兵强的事实,以说明客卿不曾有负于秦;其次叙说秦始皇看重外国的玩好之物,而轻视客卿的事实,论定其重物轻人的错误;最后分析纳客和逐客的利害关系,指出逐客非但不利于秦的统一大业,还会使秦国趋于危亡。 2、文章罗列众多事实,极力铺陈,颇具纵横家法。提出秦王逐客的政令,举重若轻,使重物与轻人形成鲜明对比,事理昭彰。

中国古代文学史袁行霈版第四卷笔记整编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卷笔记整编 第四卷明清文学绪论 一、明代文学两个主要特征 1、雅俗互动:雅与俗的相互靠近、相互影响,形成互动之势。 A雅文艺与俗文艺之区别 创作队伍:士大夫文人与民间下层文人 地位:正统与小道末技 作品风格上讲:典雅精工与浅近俚俗 B明代文学雅俗互动的具体表现 首先,小说戏曲等俗文学向雅的靠近:四大奇书、三言二拍、传奇戏曲品格的提升,文化历史内涵的深化 其次,正统诗文创作向俗的靠近:真诗在民间,”但有假诗文,无假山歌”。 2、个性解放思潮与文学主情思潮的流行。 A明初文化政策及对文艺的影响 三部《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五经大全》),程朱理学在社会文化中占据了绝对统治地位:八股文、道学体诗、教化派戏曲产生。 B阳明心学对社会文化思想的影响 王阳明(守仁)的“致良知”“知行合一”、个体主体意识的解放,对理学之冲击; 王学后人,即泰州学派王艮等人怀疑以孔子是非为是非的传统观念,宣称“百姓日用条理处,即是圣之条理处。”(王艮《心斋先生全集》卷三《语录》。) 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李贽《焚书》卷一《答邓石阳书》),大胆肯定人的私心私欲:“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藏书》卷三二《德业儒臣后论》),从而将人的私欲价值推向了极端。 C 个性解放思潮内涵 在泰州学派和李贽等人的影响下,肯定人的私心私欲、追求个性自由、张扬世俗享乐成为明代中后期一股主要文化社会思潮,后人称之为个性解放思潮。 正面影响:反叛传统,张扬个性,负面影响:放纵过度,纵情声色,色情文学的流行 D李贽“童心说”与文坛主情思潮 “童心者,最初一念之本心”,“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焚书》卷三《童心说》)。童心,即赤子之心,未受后天污染的自然纯真之情。 “童心说”视自然之情为文学产生的直接动因,影响到了一大批文学家: 如徐渭主张“古人之诗本乎情”(《徐文长三集》卷一九《肖甫诗序》)。 汤显祖更宣称“世总为情,情生诗歌”(《汤显祖诗文集》卷三一《耳伯麻姑游诗序》)。 公安派强调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袁宏道集笺校》卷四《锦帆集叙小修诗》)谭元春也说“夫作诗者,一情独往,万象俱开”(《谭友夏合集》卷八《汪子戊己诗序》)

《中国古代文学4》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4》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编码:32501213 2.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4 3.英文名称:C hinese Classicai Literature Ⅳ 4.课程简介: 《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学习。《中国古代文学4》是其中的第四个板块,教学时数为64学时。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具有核心性质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对于提高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修养、培育学生的审美修养并强化学生的汉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课程主要内容为元明清文学包括元代散曲和诗词文、元杂剧及其代表作家和作品、南戏、明代小说代表作家和作品、白话短篇小说、《牡丹亭》、明代诗文、散曲和民歌、清代小说代表作家和作品、清代戏剧、清代诗文词等内容。 二、课程说明 1.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科专业基础课,其内容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元明清文学部分。元明清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的发展阶段,因而是学生古代文学学习的一个重点。 本课程旨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习元明清文学,帮助学生获得较为系统的中国文学中元明清文学发展史的知识,培养其阅读、分析、鉴别和欣赏先秦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从而提高思想修养、美学修养和语言文学修养,强化学生的汉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为学生走向社会从事教育、文化宣传等工作,打下良好的汉语言文学基础并储备基本的社会文化素养。 2.与相关课程衔接: (1)先行课程:中国古代文学1、中国古代文学2、中国古代文学3、古代汉语、文学概论、古代文论、中国古典诗词鉴赏(同时开设)、明清小说专题(同时开设)、中国古代戏曲专题(同时开设)、古代汉语词汇、文献解读与古籍整理(同时开设)、现代训诂学(同时开设)、文学批评与方法(同时开设) (2)后续课程:《红楼梦》专题 3.学时:总学时64(周学时4) 4.开课学期:第6学期 5.教学方法:(1)讲析法。 (2)精讲、泛讲、自学相结合的方法。 (3)比较方法。 (4)研讨性质的课堂讨论与课堂提问兼顾的方法。 (5)多媒体教学法 (6)网络和影视资料辅助教学法。 6.考核方式:期末笔试开卷。期末卷面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包括考勤、平时小论文作业、课堂讨论成绩) 7.教材: (1)中国文学史》四卷本袁行霈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 (2)《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六卷本郁贤皓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出版8.教学参考资料:

文学常识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简介

文学常识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简介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简介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四大名著被誉为经典之作,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这四部作品包括《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它们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人物刻画引领着读者进入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以下是对这四部名著的简要介绍:《红楼梦》 《红楼梦》是清朝作家曹雪芹创作的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它讲述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一众丰富多彩的人物在荣府中的故事。小说以冷峻的现实主义手法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不公,以及人性的复杂和迷茫。《红楼梦》的形象描写精细入微,情节曲折丰富,悲剧色彩浓厚,被誉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西游记》 《西游记》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的作品。这本小说以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一行的取经之旅为主线,通过描绘人、妖、神之间的斗争和友谊,传递了正气和善良力量的重要性。小说既有冒险与惊险的情节,又有深刻的哲理和幽默风趣的对白。《西游记》被广大读者称为不朽的神话。 《水浒传》

《水浒传》是元代作家施耐庵的作品,描述了宋代末年一百零八位 盗贼的英勇事迹。小说通过对论文中那些剿匪们的背景和经历的描绘,展现了他们对抗官府、保护百姓的义气和忠诚,凸显了封建社会对正 直与公正的嘲讽。《水浒传》生动刻画了一百零八个各具特色的英雄 形象,其中包括宋江、杨志、林冲等,这些形象至今仍在中国人的心 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元代小说家罗贯中的作品,讲述了三国时期各个势 力之间的斗争。小说以诸葛亮、刘备、曹操、孙权等历史人物为中心,描绘了他们之间的智谋较量和忠诚与背叛之间的纷争。《三国演义》 以其丰富的人物形象和宏大的叙事构架,展现了英雄诞生、权谋争斗 的壮丽场景。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堪称文学的瑰宝。它们透过不同的故 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揭示出中国古代社会的众多问题,并给予人们深 刻思考。这四部作品已经被广泛翻译为多种外语并在全球范围内享有 盛誉,为世界文学贡献了独特的魅力。无论是当代时期,还是将来的 岁月里,这些经典之作都将持续影响和启发着读者的心灵。

[答案][东北师范大学]2020秋《中国古代文学史(四)》在线作业2-5

1.最早提出“诗界革命”的口号,强调诗歌的社会作用,主张“我手写我口”的是谁?() A.黄遵宪 B.柳亚子 C.章炳麟 D.梁启超 答案:A 2.下列哪个是白朴的杂剧?() A.《白兔记》 B.《荆钗记》 C.《琵琶记》 D.《梧桐雨》 答案:D 3.下列属于石玉昆的作品是哪个?() A.《三侠五义》 B.《左忠毅公杂事》 C.《狱中杂记》 D.《游三游洞记》 答案:A 4.提出诗歌要“有为而作”即能有补于世道的诗学主张的是哪位作家?() A.陆游 B.苏轼 C.辛弃疾 D.陈亮 答案:B 5.宋初最早起来反对五代体,并以恢复韩愈、柳宗元古文传统为己任的人是谁?() A.王禹称 B.晏殊

C.柳开 D.梅尧臣 答案:C 6.南社诗人柳亚子评价谁为“三百年来第一流”的诗人,充分肯定了他在诗歌史上的地位?() A.谭嗣同 B.秋瑾 C.康有为 D.龚自珍 答案:D 7.《湖心亭看雪》的作者是谁?() A.王九思 B.康海 C.张岱 D.袁中道 答案:C 8.下列哪个是贺铸诗集?() A.《续幸存录》 B.《秋碧乐府》 C.《梨云寄傲》 D.《东山寓声乐府》 答案:D 9.“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作者是谁?() A.苏舜钦 B.叶绍翁 C.宋祁 D.晏殊 答案:D

10.刘克庄作品集名字是什么?() A.《大云山房文稿》 B.《后村长短句》 C.《茗柯文编》 D.《带经堂集》 答案:B 11.对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末三句写愁的比兴手法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A.三个意象组合成一幅朦胧飘忽、惝恍迷惘的意境。这种意象组合在晚唐杜牧诗中不一而见 B.以“一川烟草”喻愁的广泛 C.以“满城风絮”喻愁的深远 D.以“梅子黄时雨”喻愁的持久。取喻新颖而意思饱满 答案:BCD 12.《西厢记诸宫调》又被称为什么?() A.《弦索西厢》 B.《西厢掐弹词》 C.《西厢记曲子词》 D.《西厢记别调》 答案:AB 13.下列哪些属于顾炎武的作品?() A.《诗文原始》 B.《亭林诗文集》 C.《日知录》 D.《天下郡国利病书》 答案:BCD 14.下列哪些属于吴中四才子?() A.唐寅 B.文征明

中国古代文学讲稿之4先秦散文

引言概述: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的先秦散文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入手,深入探讨中国古代文学讲稿之4先秦散文(二),分别包括:1.先秦散文的概述;2.《离骚》的分析;3.《庄子》中的散文特征;4.《列子》中的散文形式;5.《墨子》中的散文艺术。通过对这五个大点的详细阐述,使读者更加全面地理解先秦散文的价值与魅力。 正文内容: 1.先秦散文的概述 1.1先秦散文的定义与特点 先秦散文是指产生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的中国散文创作,其特点是不受格律束缚,自由自在地表达思想情感。 1.2先秦散文的发展历程 先秦散文起源于周代的酬诗文和其它笔记体文学,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壮大,逐渐形成多样化的文体形式。 2.《离骚》的分析 2.1《离骚》的背景和作者

《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散文作品,作者是楚国文学家屈原。 2.2《离骚》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离骚》以屈原个人的遭遇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楚国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的思考,融入了丰富的哲学和艺术元素。 3.《庄子》中的散文特征 3.1《庄子》的作者和内容概述 《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周所著的一部重要著作,包含了丰富的故事和寓言,探讨了人生、自然等哲学问题。 3.2《庄子》中散文的特征与风格 《庄子》的散文以抒发情感、抒发思想为主,善于使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给人以深刻的艺术感受。 4.《列子》中的散文形式 4.1《列子》的作者和主题 《列子》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散文著作,作者是战国时期的文学家列子,作品探讨了人生观、伦理道德等哲学问题。 4.2《列子》散文的形式特征 《列子》以讲述故事、引用典故为主要形式,善于运用夸张、寓言等手法,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启示。

东师《中国古代文学史(四)》作业1-0003

1.“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作者是谁?() 选项A.周敦熙 B.陈文龙 C.陆游 D.苏辙 参考答案:C 2.“清代第一诗人”是指谁?() 选项A.钱谦益 B.王士禛 C.吴伟业 D.顾炎武 参考答案:B 3.下列哪部是冯梦龙的作品?() 选项A.《东周列国志》 B.《封神演义》 C.《新列国志》 D.《三国志》 参考答案:C 4.主张诗歌应“温柔敦厚”,即强调诗的教化作用的作家是哪个?()选项A.归有光 B.许仲林 C.沈德潜

D.李攀龙 参考答案:C 5.王国维的《宋元戏曲考》认为谁的杂剧成就“当为元人第一”?()选项A.关汉卿 B.郑光祖 C.马致远 D.白朴 参考答案:A 6.南社诗人柳亚子评价谁为“三百年来第一流”的诗人,充分肯定了他在诗歌史上的地位?() 选项A.谭嗣同 B.秋瑾 C.康有为 D.龚自珍 参考答案:D 7.“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园,一一风荷举”的作者是谁?()选项A.杨亿 B.李煜 C.周邦彦 D.范仲淹 参考答案:C 8.康进之杂剧代表作品是什么?()

选项A.《西蜀梦》 B.《李逵负荆》 C.《蝴蝶梦》 D.《小孙徒》 参考答案:B 9.下列哪些观点是明代后期作家李贽的提出的?() 选项A.性灵说 B.童心说 C.点铁成金说 D.格调说 参考答案:B 10.宋代词坛上第一篇系统的词学理论专论是什么?()选项A.《曲论》 B.《词论》 C.《琅嬛文集》 D.《陶庵梦忆》 参考答案:B 11.明代戏剧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选项A.魏源 B.徐渭 C.李开先 D.汤显祖

参考答案:BCD 12.以下属于“永嘉四灵”是哪几位?() 选项A.赵师秀 B.翁卷 C.徐照 D.徐玑 参考答案:ABCD 13.“台阁体”的代表作家有哪些?() 选项A.刘基 B.杨士奇 C.杨荣 D.杨溥 参考答案:BCD 14.《聊斋志异》里婚姻自由主题的作品有哪些?()选项A.《婴宁》 B.《青风》 C.《梦狼》 D.《梅女》 参考答案:AB 15.下列哪些属于明代“四大奇书”?() 选项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中国古代文学史4期末复习重点整理

古代文学大二下复习资料 介绍作品 《水浒》:是一部以描写古代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它形象地描绘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作品在思想内容和文学艺术上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西游记》: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主要描写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遇到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杜十娘》:杜十娘是明代冯梦龙所著《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女主人公,曾为青楼女子,深受压迫却坚贞不屈,为摆脱逆境而顽强挣扎。将全部希冀寄托于绍兴府富家公子李甲身上。然而她怎么努力也逃脱不了悲惨命运的束缚,李甲背信弃义,将其卖于孙富。万念俱灰之下,杜十娘怒骂孙富,痛斥李甲,把多年珍藏的百宝箱中的一件件宝物抛向江中,最后纵身跃入滚滚波涛之中。 《婴宁》:蒲松龄笔下笑得最美的女性,出自《聊斋志异》卷三婴宁篇,是一个美丽纯贞的狐女。她天真憨直,爽朗任性,时时都会毫无顾忌地放声大笑,甚至在成婚时,也因“笑极,不能俯仰”而无法完成婚礼仪式。她对自己的丈夫,真诚信赖,如实告诉他“妾本狐产”;她对抚养过自己的“鬼母”,也极尽子女知道。与此同时,她也无情地惩罚那个“淫邪”的“西邻子”。 《三国演义》: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所著,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中写得最成功的的一部作品。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 《三言二拍》: 三言:在冯梦龙诸多创作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包括《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 三言的基本倾向是以浓厚的市民色彩。正面人物往往是市民,反面人物往往是权奸或市侩巨富,爱憎分明。但很多作品还不能摆脱封建思想、伦理的局限。 三言中有意义的是以下几类作品:一是大胆地揭露和批判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黑暗和大小官吏的倒行逆施,同时也表现了清官和下层人物的防抗斗争精神。如《灌园叟完逢仙女》。二是描写爱情。这些作品都很强调男女间的真挚感情,痛斥薄幸负心行为,提倡双方互相尊重。《买油郎独占花魁》、《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代表作。三是描写市民生活,商人经历,以及他们的思想观念,社会心理,反映了明代中叶后的时代特征,如《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三言最明显的艺术特点是能将民间话本的市民文学与文人仿作成功地结合在一起。

中国古代文学史(四)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基础题 明代文学 一、明代诗文 (一)明初诗歌与散文 1、诗歌 (1)吴中四杰:明初活跃于诗坛的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①高启,号青丘子,晚年号()最有成就、最早的诗人,代表作《登金陵 雨花台望大江》 ②杨基《眉庵集》 (2)袁凯《海叟集》,因《白燕诗》得名“袁白燕” 2、散文 (1)宋濂:明朝开国文臣《宋学士文集》“以道为文”,文道一元论。代表作《秦士录》、《送东阳马生序》 (2)刘基:寓言集《郁离子》;《卖柑者言》讽刺元末身居庙堂高官“金玉其外,败絮其内”本质。 3、茶陵派:台阁体渐趋衰弱,茶陵派占主导 首领李东阳(台阁体到前后七子的过渡人物,诗风仍带台阁体的痕迹,宗法杜甫,强调诗歌的语言艺术,钱基博说他有“开山之功”)前七子批评李东阳,却又继承其复古主张为茶陵人《怀麓堂集》。成员有谢铎、张泰、陆釴、邵宝等人 *台阁体:明初永乐、成化年间,上层官僚中形成的文风。台阁主要是指当时的内阁与翰林院,又称为“馆阁”。台阁体是指以当时馆阁文臣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为代表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台阁体内容贫乏,雍容典雅,多属应酬、题赠或应制、颂圣之作。 (二)明代中期文学复古 复古派的天下,文学由简单到复杂 学者(宋濂方孝孺)文人(刘基杨维桢高启) 闽中诗派(领袖林鸿,唐诗的尊奉者)和茶陵诗派将复古推进 *前七子:明弘治、正德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为核心的文学团体,没有明确的集团宗派意识,成员有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重模拟。作品多写时政题材,体现庶民生活,显露危机感和批判意识。代表作家作品:李梦阳《空同集》、何景明《大复集》等。复古理论包含对真情实感的重视,推崇民间真情流露,天然活泼的歌谣《琐南枝》由雅到俗的转变

《中国古代文学史(四)》练习题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四)》练习题一参考答案 一、知识填空 1、小畜集2、杨亿、钱惟演3、醉翁、六一居士4、苏洵、苏轼、苏辙5、易安居士、“易安体”6、陆游、杨万里7、遗山、中州集8、汉宫秋9、西厢记10、关汉卿 11、柳开12、林逋、山园小梅13、李商隐14、子瞻、东坡居士15、后山体、山谷体16、幼安、稼轩17、论诗三十首18、裴少俊、李千金19、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 20、感天动地窦娥冤21、晏殊、晏几道22、苏洵、苏辙23、《淮海居士长短句》24、《山中白云词》25、《元丰类稿》26、北宋、唱27、《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望江亭》(任选其三)28、崔莺莺、张生、红娘29、虞集、杨载、范椁、揭傒斯30、《琵琶记》31、西昆体、《西昆酬唱集》32、《桂枝香·金陵怀古》(登临送目)33、《嘉祐集》、《六国论》34、黄庭坚、“山谷体”35、李清照、“易安体”36、《西厢记诸宫调》37、《崔莺莺待月西厢记》、38、元代、北曲39、虞姬自刎乌江40、高明41、《审势》、《审敌》、《权书》、《衡论》、《心术》、《远虑》、《管仲论》、《六国论》(任选其二)42、《喜雨亭记》、《记承天寺夜游》、《石钟山记》(任选其二)43、《庆湖遗老诗集》、《东山寓声乐府》44、白石道人、《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诗集》45、《梦窗词》46、辛弃疾、李清照47、《西厢记诸宫调》48、己斋叟、大都49、张可久50、《李逵负荆》51、《栾城集》、《黄州快哉亭记》、《上枢密韩太尉书》(二者任选其一)52、《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石钟山记》(任选其二)53、黄庭坚、秦观、54、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55、柳永56、辛弃疾57、大都、白朴、马致远、关汉卿(三者选二)58、《赵氏孤儿》59、高文秀、《李逵负荆》60、《关大王单刀会》、《西蜀梦》61、王禹偁62、《秋声赋》、《醉翁亭记》、《祭石曼卿文》、《泷冈阡表》(任选其二)63、苏轼64、姜夔65、《示儿》66、赵师秀、翁卷67、萧观音、萧瑟瑟68、唐明皇、杨贵妃69、《倩女离魂》70、温州、“温州杂剧”、“永嘉杂剧”71、白体、昆体、晚唐体72、《渔家傲》73、杜甫、黄庭坚、陈师道74、《词论》75、《雨霖铃》、《八声甘州》76、杨万里、范成大77、姜夔78、《梧桐雨》、《墙头马上》79、《柳毅传书》、《张生煮海》80、《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望江亭》(任选其二)81、醉翁、六一居士82、《后村长短句》83、《游褒禅山记》《读孟尝君传》84、易安、易安体85、白石道人、《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诗集》(任选其一)86、白朴、马致远、关汉卿、卢挚(任选三人)87、《西厢记》、《破窑记》、《丽春堂》,《贩茶船》、《芙蓉亭》(任选其二)88、贯云石、睢景臣、张养浩、刘时中、张可久、乔吉、徐再思、钟嗣成(任选其三)89、《窦娥冤》90、《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91、杨亿、钱惟演92、柳开93、《淮海居士长短句》94、黄庭坚、“山谷体”95、《梦窗词》96、辛弃疾97、萧观音、萧瑟瑟98、《梧桐雨》、《墙头马上》99、高文秀、《李逵负荆》 100、高明 二、名句识记 1、远近高低各不同。2、一水护田将绿绕。3、毕竟东流去。4、红杏枝头春意闹。5、疏影横斜水清浅6、淡妆浓抹总相宜。7、脉脉此情谁诉。8、夜阑卧听风吹雨。9、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10、只留清气满乾坤。11、冻雷惊笋欲抽芽。12、澄江一道月分明。13.又岂在朝朝暮暮。14.一一风荷举。15、泪眼问花花不语 16、冻雷惊笋欲抽芽。17、一蓑烟雨任平生。18、心在天山,身老沧州。19、废池乔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