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燃和可燃液体基本分类

易燃和可燃液体基本分类
易燃和可燃液体基本分类

易燃和可燃液体基本分类

前言

本标准建立了易燃和可燃体的基本分类体系,目的在于对易燃和可燃体提供一个统一的分类体系。

本标准费等效采用了美国全国防火协会NFPA320-1991《易燃和可燃体基本分类》。

本标准的附录A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石油工业安全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胜利石油管理局安全环保处。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勇、陈建设、卢世红、李俊荣、杨洪旭、潘玉存、王来忠

1 范围

1.1 本标准建立了易燃和可燃液体的基本分类体系

1.2 *)本标准分类体系不适用于雾化、喷射或泡沫状态下的易燃和可燃液体。本标准不适用于无闪点但在某些条件下可以燃烧的液体。

1.3 本标准的目地在于对易燃和可燃液体分类提供一个统一的体系。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4509-1998 沥青针入度测定法

GB/T 6536-1997 石油产品蒸馏测定法

GB/T 8017-1987 石油产品蒸气压测定法(雷德法)

ASTM D56 塔格密闭式试验器闪点测定的标准方法

ASTM D93 宾斯基一马丁密闭式试验器闪点测定的标准方法

ASTM D3278 瑟它闪蒸密闭式试验器液体闪点测定的标准方法

ASTM D 3828 瑟它闪蒸密闭式试验器液体闪点标准的测定方法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沸点boiling point

指在压力为101kpa(14.7psia)下液体的沸点。对得不到精确沸点的上述物质,或对不具有恒定沸点的混合物,为了按本标准分类,可根据GB/T6536进行蒸馏,10%蒸馏点作为该液体沸点。

3.2*)闪点flash point

能够挥发出足够的蒸气,与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形成可引燃混合物,或按适当的试验方法和规定的仪器进行测定,在所用的容器中形成可引燃的混合物时,该液体的最低温底。

a) 在40℃时粘度低于0.055×10-4m2/s或在25℃时粘度低于0.095×10-4m2/s 的液体,其闪点应按ASTMGD56进行测定。稀释沥青、易于形成表面膜的液体,以及含悬浮固体的物质,即使它们符合粘度要求,也不在ASTM D56的范围之例。

b) 在40℃时粘度等于或大于0.055×10-4m2/s,在25℃时粘度等于或大于0.095×10-4m2/s 时液体的闪点,或闪点等于或高于93.4℃时,应按ASTM D93进行测定。

c) ASTM D 3278可作为替代方法,用于涂料、磁漆、喷漆、清漆和有关产品及它们的组分的闪点在0℃和110℃之间,并且在25℃时粘度低于150×10-4m2/s 的产品。

*)编号后面的星号表示该内容在附录A(提示的附录)中有相应说明。后同。

d) ASTM D3828可作为替代方法,用于ASTM D3278专门要求以外的物质。

3.3液体liquid

本分类指按照GB/T 4509检测时,流动性大于300针入度沥青的任何物质。

3.4可燃液体combustible liquid

系指闭口杯闪点等于或高于37.8℃的液体。

3.5 易燃液体flammable liquid

系指闭口杯闪点在37.8℃以下,并且在37.8℃时雷的蒸气压时雷德蒸气压不超过275kPa(40psia)的液体(根据GB/T8017进行测定)。

3.5蒸气压vapor pressure

系指液体挥发产生的压力。按GB/T 8017进行测定。

4*)液体的分类

4.1 I类包括闭口杯闪点低于37.8℃的液体,可以细分为;

IA类包括闭口杯闪点低于22.8℃且沸点低于37.8℃的液体。

IB类包括闭口杯闪点低于22.8℃且沸点等于或高于37.8℃的液体。

IC类包括闭口杯闪点等于或高于22.8℃而低于37.8℃的液体。

4.2 II类包括闭口杯闪点等于或高于37.8℃而低于60℃的液体。

4.3 III类包括闭口杯闪点等于或高于60℃的液体,并且可以细分为:

IIIA类包括闭口杯闪点等于或高于60℃而低于93.4℃的液体。

IIIB类包括闭口杯闪点等于或高于93.4℃的液体。

附录A

(提示的附录)

参考资料

本附录不是本标准的要求部分,仅作为资料。

A1(1.2)某些具有某种卤代烃的易燃或可燃液体混合物,在标准的闭口杯试验条件下不显示闪点,而其他混合物可能呈现闪点升高。然而,如果卤代烃是更易挥发的组分,其部分蒸发可能导致液体有闪点,或降低的闪点。为了评价这种液体混合物的火灾危险性,可以蒸发原始样品的10%,20%,40%,60%甚至90%以后,再进行闪点测试,或在能代表其使用条件的其他百分数下进行测试,对于开放系统,例如敞口工艺罐或户外溅洒,在评价火灾危险性中,可能开口杯测试法更有用。

A2(3.2)闪点。某些液体的水溶液,按照标准的闭口杯试验方法,可能呈现闪点,但不会燃烧,甚至可以熄火。为了帮助鉴别这类溶液,可以采用ASTM同意而发展的下列标准:ASTM D4207《低粘度液体混合物持续燃烧的标准试验方法(威克法)》,以及ASTM 4206《瑟它内闪试验器液体混合物持续燃烧的标准试验方法(开口杯法)》。对于在规定的温度下不能持续燃烧到规定时间的液体混合物,将被认为是不持续燃烧。这些试验将对确定这类混合物

的正确储存和处理提供辅助数据。在受限空间里,这类物质仍可能产生易燃蒸气-空气混合物,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混合物中易燃物质量和溅出量。

ASTM E502《选择和使用ASTM标准按闭口杯法测定化学物闪点的标准试验方法》,包括其闪点在-10℃到370℃的液体和固体化合物闪点的测定。根据可能的误差来源及可能引起干扰的因素,讨论获得的结果。

A3(第4章)按照有关的ASTM试验方法,根据已经校正到海平面的闪点,进行液体分类。在高海拨地方,实际闪点会明显低于在海平面上的闪点,或海平面上闪点的校正值。在高海拨下液体分类中,进行校正可能是必要的。

采用下列公式,可以近似地按海拨高度校正闪点:

实际闪点(°F)=海平面闪点-0.05×[760-当地大气压力(mmHg)]

来自: 安全管理网(https://www.360docs.net/doc/2b4161736.html,)详细出处:https://www.360docs.net/doc/2b4161736.html,/Standard/Trade/Oil/200812/23395.shtml

熟悉常用液体的种类

熟悉常用液体的种类、成分及配制 注射用水是禁忌直接由静脉输入的,因其无渗透张力,输入静脉可使RBC膨胀、破裂,引起急性溶血。 (1)非电解质溶液:常用的有5%GS和10%GS,主要供给水分(由呼吸、皮肤所蒸发的(不显性丢失)及排尿丢失的)和供应部分热量,并可纠正体液高渗状态,但不能用其补充体液丢失。5%GS为等渗溶液,10%GS为高渗溶液,但输入体内后不久葡萄糖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供给能量,或转变成糖原储存于肝、肌细胞内,不起到维持血浆渗透压作用。(注:10%GS 比5%GS供给更多热量,虽其渗透压比5%GS高1倍,如由静脉缓慢滴入,Glucose迅速被血液稀释,并被代谢,其效果基本与5%GS类似。Glucose输入速度应保持在0.5-0.85g/kg*h,即8-14mg/kg*min。) (2)电解质溶液:种类较多,主要用于补充损失的液体(体液丢失)、电解质和纠正酸、碱失衡,但不能用其补充不显性丢失及排稀释尿时所需的水。 1)生理盐水(0.9%氯化钠溶液):为等渗溶液,常与其他液体混合后使用,其含钠和氯量各为154mmol/L,很接近于血浆浓度142mmol/L,而氯比血浆浓度(103mmol/L)高。输入过多可使血氯过高,尤其在严重脱水酸中毒或肾功能不佳时,有加重酸中毒的危险,故临床常以2份生理盐水和1份1.4%NaHCO3混合,使其钠与氯之比为3:2,与血浆中钠氯之比相近。(生理盐水主要用于补充电解质,纠正体液中的低渗状态。2:1等张液与生理盐水功用相同,但无NS之弊,临床常用于严重脱水或休克时扩张血容量。) 2)高渗氯化钠溶液:常用的有3%NaCl和10%NaCl,均为高浓度电解质溶液,3%NaCl 主要用以纠正低钠血症,10%NaCl多用以配制各种混合液。 3)碳酸氢钠溶液:可直接增加缓冲碱,纠正酸中毒作用迅速,是治疗代谢性酸中毒的首选药物(但有呼吸功能障碍及CO2潴留倾向者应慎用),1.4%溶液为等渗液,5%溶液为高渗液。在紧急抢救酸中毒时,亦可不稀释而静脉推注。但多次使用后可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4)氯化钾溶液:常用的有10%氯化钾和15%氯化钾溶液两种。均不能直接应用,须稀释成0.2%~0.3%溶液静脉点滴,含钾溶液不可静脉推注,注入速度过快可发生心肌抑制而死亡。 5)林格氏液(等张液):含0.86%NaCl,0.03%KCl,0.03%CaCl2,1.4% NaHCO3。 (3)混合溶液:为适应临床不同情况的需要,将几种溶液按一定比例配成不同的混合液,以互补其不足,常用混合液的组成及配制见以下几种常用混合液的简易配制:几种混合液的

非牛顿型流体的分类

4. 非牛顿型流体的分类 非牛顿型流体是一大类实际流体的统称。一般地说,凡流动性能不能用方程(2-2)来描述的流体,统称为非牛顿型流体。 在高分子液体范畴内,可以粗略地把非牛顿型流体分为: 纯粘性流体,但流动中粘度会发生变化,如某些涂料、油漆、食品等。 粘弹性流体,大多数高分子熔体、高分子溶液是典型的粘弹性流体,而且是非线性粘弹性流体。一些生物材料,如细胞液,蛋清等也同属此类。 流动性质有时间依赖性的流体。如触变性流体,震凝性流体。 4. 1 Bingham 塑性体 Bingham 可塑性质。只有当外界施加的应力超过屈服应力y σ,物体才能流动。 流动方程为: ???≥-<=y y y σσησσσσγ/)(0& (2-74) 说明:有些Bingham 塑性体,在外应力超过y σ开始流动后,遵循Newton 粘度定律,流动方程为: γησσ&p y += (2-75) 称为普通Bingham 流体,p η为塑性粘度。 有些Bingham 塑性体,开始流动后,并不遵循Newton 粘度定律,其剪切粘度随剪切速率发生变化,这类材料称为非线性Bingham 流体。 特殊地,若流动规律遵从幂律,方程为

n y K γσσ&+= (2-76) 则称这类材料为Herschel-Bulkley 流体。 图2-16 Bingham 流体的流动曲线 牙膏、油漆是典型Bingham 塑性体。油漆在涂刷过程中,要求涂刷时粘度要小,停止涂刷时要“站得住”,不出现流挂。因此要求其屈服应力大到足以克服重力对流动的影响。润滑油、石油钻探用泥浆,某些高分子填充体系如碳黑混炼橡胶,碳酸钙填充聚乙烯、聚丙烯等也属于或近似属于Bingham 流体。 填充高分子体系出现屈服现象的原因可归结为,当填料份数足够高时,填料在体系内形成某种三维结构。如CaCO 3形成堆砌结构,而碳黑则因与橡 胶大分子链间有强烈物理交换作用,形成类交联网络结构。这些结构具有一定强度,在低外力下是稳定的,外部作用力只有大到能够破坏这些结构时,物料才能流动。 混炼橡胶的这种屈服性对下一步成型工艺及半成品的质量至关重要。如混炼丁基橡胶挤出成型轮胎内胎时,碳黑用量适量,结构性高,则混炼胶屈服强度高,内胎坯的挤出外观好,停放时“挺性”好,不易变形、成摺或拉薄。 4.2 假塑性流体 绝大多数高分子液体属假塑性流体。流动的主要特征是流动很慢时,剪切粘度保持为常数,而随剪切速率增大,粘度反常地减少——剪切变稀。 典型高分子液体的流动曲线见图2-17。曲线大致可分为三个区域: 当剪切速率0→γ&时,γσ&-呈线性关系,液体流动性质与Newton 型流体

易燃液体分类及特点

中文名称:闪点 英文名称:flash point 定义:燃油在规定结构的容器中加热挥发出可燃气体与液面附近的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时可被火星点燃时的燃油温度。 可燃液体挥发的蒸汽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遇明火发生一闪即逝的燃烧,或者将可燃固体加热到一定温度后,遇明火会发生一闪即燃的闪燃现象,叫闪燃。发生闪燃时的固体最低温度称为闪点。 闪点就是可燃液体或固体能放出足量的蒸气并在所用容器内的液体或固体表面处与空气组成可燃混合物的最低温度。可燃液体的闪点随其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测定闪点的方法有开口杯法和闭口杯法两种,开口杯法测定的闪点要比闭口杯法高15—25℃,闪点的高低与油的分子组成及油面上压力有关,压力高,闪点高。闪点是防止油发生火灾的一项重要指标。 当油面上油气与空气的混合物浓度增大时,遇到明火可形成连续燃烧(持续时间不小于5秒)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燃点高于闪点。从防火角度考虑,希望油的闪点、燃点高些,两者的差值大些。而从燃烧角度考虑,则希望闪点、燃点低些,两者的差值也尽量小些。 根据消防工程设计及应用,根据闪点的不同将可燃液体为了三大种类。即: 甲类液体:也叫易燃液体,闪点小于28℃的液体。(如原油、汽油等) 乙类液体:闪点大于或等于28℃但小于60℃的液体。(如喷气燃料、灯用煤油)丙类液体:闪点大于60℃以上的液体。(重油、柴油、润滑油等) 在储存过程中按照危险化学品储存火灾危险性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归类分为五类:(GB J 16-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仓库部分〉) 甲类:这类物品的火灾危险性的特征有6点: ⑴闪点<28℃的液体。如:丙酮闪点-20 ℃、乙醇闪点12 ℃。 ⑵爆炸下限<10%的气体,以及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汽的作用,能产生爆炸下限<10%气体的固体物质。如:爆炸下限<10%的气体丁烷爆炸下限是1.9%、甲烷爆炸下限是5.0%、;固体物质碳化钙(电石)遇到水发生反应产生爆炸下限<10%气体乙炔(电石气),乙炔的爆炸极限是2.8-81%。 ⑶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即能导致迅速自燃或爆炸的物质。如:硝化棉、黄磷。 ⑷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汽的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并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金属钠、金属钾、 ⑸遇酸、受热、撞击、摩擦以及遇有机物或硫磺等易燃的无机物,极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强氧化剂。如:氯酸钾、氯酸钠、 ⑹受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如五硫化磷、三硫化磷等。 乙类:这类物品的火灾危险性的特征有6点: ⑴闪点≥28℃至<60℃的液体。松节油闪点35℃、异丁醇闪点28℃ ⑵爆炸下限≥10%的气体。如:氨气、液氨等。 ⑶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如:重铬酸钠、铬酸钾 ⑷不属于甲类的化学易燃危险固体。如:硫磺、工业萘 ⑸助燃气体。如:氧气。

易燃和可燃液体基本分类

易燃和可燃液体基本分类 前言 本标准建立了易燃和可燃体的基本分类体系,目的在于对易燃和可燃体提供一个统一的分类体系。 本标准费等效采用了美国全国防火协会NFPA320-1991《易燃和可燃体基本分类》。 本标准的附录A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石油工业安全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胜利石油管理局安全环保处。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勇、陈建设、卢世红、李俊荣、杨洪旭、潘玉存、王来忠 1 范围 1.1 本标准建立了易燃和可燃液体的基本分类体系 1.2 *)本标准分类体系不适用于雾化、喷射或泡沫状态下的易燃和可燃液体。本标准不适用于无闪点但在某些条件下可以燃烧的液体。 1.3 本标准的目地在于对易燃和可燃液体分类提供一个统一的体系。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4509-1998 沥青针入度测定法 GB/T 6536-1997 石油产品蒸馏测定法 GB/T 8017-1987 石油产品蒸气压测定法(雷德法) ASTM D56 塔格密闭式试验器闪点测定的标准方法 ASTM D93 宾斯基一马丁密闭式试验器闪点测定的标准方法

ASTM D3278 瑟它闪蒸密闭式试验器液体闪点测定的标准方法 ASTM D 3828 瑟它闪蒸密闭式试验器液体闪点标准的测定方法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沸点boiling point 指在压力为101kpa(14.7psia)下液体的沸点。对得不到精确沸点的上述物质,或对不具有恒定沸点的混合物,为了按本标准分类,可根据GB/T6536进行蒸馏,10%蒸馏点作为该液体沸点。 3.2*)闪点flash point 能够挥发出足够的蒸气,与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形成可引燃混合物,或按适当的试验方法和规定的仪器进行测定,在所用的容器中形成可引燃的混合物时,该液体的最低温底。 a) 在40℃时粘度低于0.055×10-4m2/s或在25℃时粘度低于0.095×10-4m2/s 的液体,其闪点应按ASTMGD56进行测定。稀释沥青、易于形成表面膜的液体,以及含悬浮固体的物质,即使它们符合粘度要求,也不在ASTM D56的范围之例。 b) 在40℃时粘度等于或大于0.055×10-4m2/s,在25℃时粘度等于或大于0.095×10-4m2/s 时液体的闪点,或闪点等于或高于93.4℃时,应按ASTM D93进行测定。 c) ASTM D 3278可作为替代方法,用于涂料、磁漆、喷漆、清漆和有关产品及它们的组分的闪点在0℃和110℃之间,并且在25℃时粘度低于150×10-4m2/s 的产品。 *)编号后面的星号表示该内容在附录A(提示的附录)中有相应说明。后同。 d) ASTM D3828可作为替代方法,用于ASTM D3278专门要求以外的物质。 3.3液体liquid 本分类指按照GB/T 4509检测时,流动性大于300针入度沥青的任何物质。 3.4可燃液体combustible liquid 系指闭口杯闪点等于或高于37.8℃的液体。 3.5 易燃液体flammable liquid

水的分类和区别

自来水、矿泉水、山泉水、纯净水有何区别 水是生命之源,可水污染问题一直令人担忧,除了水源地的江河污染,还有楼房供水“二次加压”造成的二次污染。每当停水再恢复供水时,水龙头里流出的黑红色的“水锈”,令人望而生畏!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喝各种各样的水,什么山泉水、矿泉水、纯净水、苏打水、弱碱水、太空水、离子水、富氧水、生态水等等等等,不一而足,简直令人眼花缭乱。 作为消费者,有必要对这些五花八门的水有个基本了解,从而做出理智的选择。据多年从事饮用水的检测专家介绍,目前大家饮用最多的仍然是自来水。自来水直接采自水源地,经过初步加工过滤,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输入输水管道。但是,其中的杂质和污染物不可能全部过滤掉,残留的杂质和污染物仍存在潜在的威胁,所以人们对它不太放心。 除了自来水以外,饮用水尽管五花八门、种类繁多,最主要不过是两大主流:矿泉水和纯净水。矿泉水不是那种倒入各种矿泉壶加工出来的水,是指自然环境条件下地下涌出的泉水。矿泉水的概念亦即国家标准是:“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的或经人工开发的、未受污染的地下矿水,含有一定量的矿物盐、微量元素或二氧化碳气体,在通常情况下,其化学成分、流量、水温等动态指标相对稳定。”矿泉水中的某些特定元素对人体健康有益,它出现得最早,最受人们欢迎,但毕竟资源有限,难以大众化普及,灌装过程中也还有个二次污染的问题。某些地区的矿泉水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广州的地下水中含有的

钠离子、氯离子偏高,同时水的硬度也偏高,使矿泉水口感上偏咸,加热煮沸后还会出现沉淀物,水质发浑,令人难以接受。但,这样的矿泉水只是极少数。 矿泉水中有一种非常珍贵的水,就是天然苏打水。据专家介绍,国人大多数处于亚健康状态,主要原因就是饮食不科学,体内循环系统呈酸性——国人的饮食习惯也很难让人体内的酸碱平衡。各种病菌、病毒都很喜欢酸性环境,乘势迅速发展,使人患上包括癌症在内的各种各样的病。据了解,癌症病人几乎都是酸性体质。因此,专家提倡饮用弱碱水,以达到人体内的酸碱平衡。但是,世界上天然的弱碱水——亦称苏打水非常罕见,仅在欧洲、日本、美国等地发现为数不多的几处,因此价格昂贵,天然苏打水的价格远远高于啤酒!我国最近在黑龙江省克东县发现了天然苏打水,黑龙江省政府决定投资3000万元进行系统开发。 由于天然苏打水资源有限、价格昂贵,聪明的商人又开发出人工添加的苏打水,就是在纯净水的基础上,添加小苏打和其他矿物质,制造出人工弱碱水。对消费者来说,这也可以作为一种选择。 山泉水其实也属于矿泉水的一种,亦称天然水。是取自环境清幽、无任何污染,具有稳定的pH值、水温,以及对人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地表水、泉水、自然井水等等,经过深度过滤、消毒加工而成。 继各种矿泉水之后出现的就是各种纯净水。大桶纯净水的定义亦即国家标准是:“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为水源,采用蒸馏法、

易燃易爆物质及其分类

易燃易爆物质及其分类 1.易爆物 易爆物一般是指某些因受到骤热、撞击、引燃,甚至磨擦等因素就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而导致爆炸的物质和混合物。 1.1典型的易爆物有硝化甘油、三硝基甲苯(TNT)等, 1.2还有一些强氧化性的物质如氯酸钾、高锰酸钾、硝酸钾、硝酸铵等与可燃物如木炭、红磷、镁粉、锌粉等的混合物。 1.3此外,还有可燃性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或氧气)在爆炸极限范围内的混合物等。 易爆物必须隔离存放在安全的专用场所或设备中。强氧化性物质不能和可燃性物质存放在一起,并避免接近热源和阳光直射,杜绝火种,取用时要轻拿轻放。 在实验室实验过程中,固体试剂不能任意混合研磨,也不能将残液任意相混合,对剩余的含易爆物的废渣、废液要经处理确认安全后才能投入废物缸内,废物缸也要及时处理,不能搁置过久。 2.易燃物 一般来说,易燃物指的是那些易燃的气体和液体,容易燃烧、自燃或遇水可以燃烧的固体以及一些可以引起其它物质燃烧的物质等。如液化石油气、酒精、氢气、硫、磷、镁粉、铝粉、樟

脑、硝化纤维等。还有如白磷等一类暴露在空气中就能自行燃烧的易燃物,以及遇水能剧烈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而致燃的金属钾、钠和碳化钙等。这些易燃物都应严格按照各自的储存和使用规则单独存放于阴凉通风并远离火种的特定场所。在用易燃物进行加热或燃烧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使用易挥发的可燃液体时,要防止其蒸气逸散,实验装置要严密,不能漏气,绝对不能在燃烧的火焰附近转移或添加易燃物。 2.1 可燃物的定义 顾名思义,可燃物就是可以燃烧的物质。实验得知,绝大部分有机物和少部分无机物都是可燃物。还有人通过总结各种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如氧化反应性、燃烧热和导热系数等,对可燃物做出如下粗略的判定:可燃物应能与氧化合,其燃烧热一般大于418.68KJ/mol、导热系数一般小于4.1868×10-3J/cm·s·℃。上述判定指标是很粗造的,有很多例外的情况。 2.2可燃物的种类 可燃物种类繁多,不胜枚举。根据化学结构不同,可燃物可分为无机可燃物和有机可燃物两大类。 2.2.1无机可燃物中的无机单质有:钾、钠、钙、镁、磷、硫、硅、氢等; 2.2.2无机化合物有:一氧化碳、氨、硫化氢、磷化氢、二硫化

工艺用水分类

第六章工艺用水 一、工艺用水分类及标准 1.工艺用水分类 药品生产工艺中使用的水统称工艺用水。工艺用水分饮用水、纯化水和注射用水等三类 二、工艺用水的水质标准 1.饮用水 饮用水水质必须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要求,具体标准要求见表6-1。 2.纯化水 纯化水为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其它适宜的方法制得供药用的水,不含任何附加剂。 纯化水水质应符合《中国药典》(1995年版)1998年增补标准。详见P79。 3.注射用水为纯化水经蒸馏所得的水,水质应符合《中国药典》(1995版)的注射用水标准。详见P80。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GB5749-85)表6-1 序号项目标准

感官生状和一般化学指标 1色色度不超过15度,并不得呈现其他异色2混浊度不超过3度,特殊情况不超过5度。 3嗅和味不得有异嗅、异味。 4肉眼可见物不得含有 5Ph 6.5~ 8.5 6总硬度(以碳酸钙计)450mg/l 7铁0.3 mg/l 8锰0.1 mg/l 9铜 1.0 mg/l 10锌 1.0 mg/l 11挥发酚类(以苯酚计)0.002 mg/l 12阳离子合成洗涤剂0.3 mg/l 13硫酸盐250 mg/l 14氧化物1000 mg/l

15溶解性总固体 毒理学指标 16氟化物 1.0 mg/l 17氰化物0.05 mg/l 18砷0.05 mg/l 19硒0.01 mg/l 20汞0.001 mg/l 21镉0.01 mg/l 22铬(六价)0.05 mg/l 23铅0.05 mg/l 24银0.05 mg/l 25硝酸盐(以氨计)20 mg/l 26氯仿60m m 27四氯化碳3m m 28苯并(a)芘0.01m m

易燃易爆危险品分类及危险分级

行业资料:________ 易燃易爆危险品分类及危险分级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10 页

易燃易爆危险品分类及危险分级 易燃易爆危险品指遇火、受热、受潮、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接触容易燃爆的物质。 按形态,易燃易爆危险品可分为气体、液体、固体、粉尘等四类。 一、可燃气体 可燃气体指凡是遇火、受热或与氧化剂接触能燃爆的气体。 气体的燃烧与液体和固体不同,不需要蒸发、熔化等过程,速度更快,而且容易爆炸。 1·可燃气体危险特性分级 可燃气体(蒸汽)按爆炸极限下限分为2级: (1)1级指爆炸极限下限(容积%)小于等于10的可燃气体,如氢气、甲烷、乙烯、乙炔、环氧乙烷、氯乙烯、硫化氢、水煤气、天然气等绝大多数可燃气体均属此类; (2)2级爆炸极限下限(容积%)大于10的可燃气体,如氨、一氧化碳、发生炉煤气等少数可燃气体属此类。 在生产或贮存可燃气体时,将1级可燃气体划为甲类火灾危险,2级可燃气体划为乙类火灾危险。 2·影响可燃气体爆炸极限的因素主要有: (1)温度爆炸性混合物原始温度越高,则爆炸下限越低,上限增高,爆炸极限范围扩大,爆炸危险性增加; (2)氧含量混合物中氧的含量增加,爆炸极限范围扩大,尤其是爆炸上限提高的更多。如乙炔,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为2.2~31%,在氧中为2.8~93%; 第 2 页共 10 页

(3)惰性介质如果在爆炸性混合物中掺入不燃烧的惰性气体(如氮、二氧化碳、氩等),随着惰性气体百分数增加,爆炸极限范围缩小。当惰性气体浓度提高到某一数值后,可使混合物的爆炸性消失。通常惰性气体对混合物爆炸上限的影响比对下限的影响更为显著; (4)压力混合物的初始压力对爆炸极限有很大影响。压力增大,爆炸极限范围也随之扩大,尤其是爆炸上限提高显著。当压力降至某一数值时,下限与上限重合成一点,压力再降低,则混合物将变成不可爆物质。爆炸极限范围缩小为零时的压力称为爆炸的临界压力; (5)容器容器直径越小,混合物的爆炸极限范围越小。当容器直径或火焰通道小到某一数值时,可消除爆炸危险,该直径称为临界直径或最大灭火间距; (6)能源能源强度愈高,加热面积愈大,作用时间愈长,爆炸极限范围越宽。 (7)此外,光对爆炸极限也有影响。二、可燃液体 可燃液体指遇火、受热或与氧化剂接触能燃烧的液体。 大部分液体的燃烧形式是液体受热后形成可燃性蒸气,与空气混合后按气体的燃烧方式进行的。液面上的火焰向液体内传热主要是通过对流和传导两种方式实现的。 1·可燃液体的闪燃和闪点 当可燃液体的温度不高时,液面上少量的可燃蒸气与空气混合后,因遇火源而发生一闪即灭(延续时间小于5秒)的燃烧现象,称为闪燃。 可燃液体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该可燃液体的闪点。 2·可燃液体分类: 国家标准GB6944-86将可燃液体分为: 第 3 页共 10 页

易燃液体的分级及其火灾危险性

易燃液体的分级及其火灾危险性 一、易燃液体的分级 根据《易燃易爆危险品火灾危险性分级及试验方法第1部分:火灾危险性分级》(GA/T 536.1-2013),易燃液体分为以下三级: (1)Ⅰ级。初沸点小于或等于35℃,如汽油、正戊烷、环戊烷、环戊烯、乙醛、丙酮、乙醚、甲胺水溶液、二硫化碳等。 (2)Ⅱ级。闪点<23℃,且初沸点>35℃,如石油醚、石油原油、石脑油、正庚烷及其异构体、辛烷及其异辛烷、苯、粗苯、甲醇、乙醇、噻吩、吡啶、香蕉水、显影液、镜头水、封口胶等。 (3)Ⅲ级。23℃≤闪点≤60℃,且初沸点大于35℃,如煤油、磺化煤油、浸在煤油中的金属镧、铷、铈和壬烷及其异构体、癸烷、樟脑油、乳香油、松节油、松香水、癣药水、制动液、影印油墨、照相用清除液、涂底液、医用碘酒等。 以上分类中的闪点均为闭杯试验闪点。其中,初沸点是指一种液体的蒸气压力等于标准压力(101.3kPa),第一个气泡出现时的温度。 在不同使用领域,易燃液体根据需要有不同的定义及分类方法。如《石油库设计规范)(GB 50074-2014)将闪点低于45℃的液体称为易燃液体,闪点高于或等于45℃的液体称为可燃液体。《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7部分:易燃液体》(GB 30000.7-2013)将闪点不高于93℃的液体称为易燃液体。《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2018年版)中,将闪点小于28℃的液体归为甲类火险物质,将闪点不小于28℃但小于60℃的液体归为乙类火险物质,将闪点不小于60℃的液体归为丙类火险物质(详见第二篇第二章)。 二、易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 (一)易燃性 液体的燃烧是通过其挥发出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可燃性混合物,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遇明火点燃而实现的,因而实质上是液体蒸气的氧化还原反应。易燃液体燃烧的难易程度,即火灾危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们分子结构和分子量的大小。 (二)爆炸性 由于任何液体在任意温度下都能蒸发,所以,易燃液体也具有这种性质,当

液体分类

也叫易燃液体 闪点﹤28℃的液体 根据液体闪点,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将易燃、可燃液体分为甲、乙、丙三个类别。闪点<28℃的液体为甲类液体,闪点≥28℃至<60℃的液体为乙类液体,闪点≥60℃的液体为丙类液体。 编辑本段 易燃液体分类及特点 在储存过程中按照危险化学品储存火灾危险性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归类分为五类:(GB J 16-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仓库部分〉) 甲类:这类物品的火灾危险性的特征有6点: 乙类: 这类物品的火灾危险性的特征有6点: 丙类: 这类物品的火灾危险性的特征有2点: 丁类: 难燃烧物品 戊类:非燃烧物品 甲类 这类物品的火灾危险性的特征有6点: ⑴闪点<28℃的液体。如:丙酮闪点-20 ℃、乙醇闪点12 ℃。 ⑵爆炸下限<10%的气体,以及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汽的作用,能产生爆炸下限<10%气体的固体物质。如:爆炸下限<10%的气体丁烷爆炸下限是1.9%、甲烷爆炸下限是5.0%、;固体物质碳化钙(电石)遇到水发生反应产生爆炸下限<10%气体乙炔(电石气),乙炔的爆炸极限是2.8-81%。 ⑶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即能导致迅速自燃或爆炸的物质。 如:硝化棉、黄磷。 ⑷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汽的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并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金属钠、金属钾、 ⑸遇酸、受热、撞击、摩擦以及遇有机物或硫磺等易燃的无机物,极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强氧化剂。如:氯酸钾、氯酸钠、 ⑹受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如五硫化磷、三硫化磷等。 乙类 这类物品的火灾危险性的特征有6点: ⑴闪点≥28℃至<60℃的液体。松节油闪点35℃、异丁醇闪点28℃ ⑵爆炸下限≥10%的气体。如:氨气、液氨等。 ⑶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如:重铬酸钠、铬酸钾 ⑷不属于甲类的化学易燃危险固体。如:硫磺、工业萘 ⑸助燃气体。如:氧气。 ⑹常温下与空气接触能缓慢氧化、积热不散引起 自燃的物品。 丙类 这类物品的火灾危险性的特征有2点: ⑴闪点≥60℃的液体。糠醛闪点75℃、环己酮闪点63.9℃、苯胺闪点70℃。 ⑵可燃固体。天然橡胶及其制品。 丁类

易燃易爆危险品分类及危险分级(标准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易燃易爆危险品分类及危险分 级(标准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易燃易爆危险品分类及危险分级(标准版) 易燃易爆危险品指遇火、受热、受潮、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接触容易燃爆的物质。 按形态,易燃易爆危险品可分为气体、液体、固体、粉尘等四类。 一、可燃气体 可燃气体指凡是遇火、受热或与氧化剂接触能燃爆的气体。 气体的燃烧与液体和固体不同,不需要蒸发、熔化等过程,速度更快,而且容易爆炸。 1·可燃气体危险特性分级 可燃气体(蒸汽)按爆炸极限下限分为2级: (1)1级指爆炸极限下限(容积%)小于等于10的可燃气体,如氢气、甲烷、乙烯、乙炔、环氧乙烷、氯乙烯、硫化氢、水煤气、天然气等绝大多数可燃气体均属此类;

(2)2级爆炸极限下限(容积%)大于10的可燃气体,如氨、一氧化碳、发生炉煤气等少数可燃气体属此类。 在生产或贮存可燃气体时,将1级可燃气体划为甲类火灾危险,2级可燃气体划为乙类火灾危险。 2·影响可燃气体爆炸极限的因素主要有: (1)温度爆炸性混合物原始温度越高,则爆炸下限越低,上限增高,爆炸极限范围扩大,爆炸危险性增加; (2)氧含量混合物中氧的含量增加,爆炸极限范围扩大,尤其是爆炸上限提高的更多。如乙炔,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为2.2~31%,在氧中为2.8~93%; (3)惰性介质如果在爆炸性混合物中掺入不燃烧的惰性气体(如氮、二氧化碳、氩等),随着惰性气体百分数增加,爆炸极限范围缩小。当惰性气体浓度提高到某一数值后,可使混合物的爆炸性消失。通常惰性气体对混合物爆炸上限的影响比对下限的影响更为显著; (4)压力混合物的初始压力对爆炸极限有很大影响。压力增大,爆炸极限范围也随之扩大,尤其是爆炸上限提高显著。当压力降至

6-1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对常用危险化学品按其主要危险特性进行了分类,并规定了危 险品的包装标志。在附录部分列出了997种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明细表。 表中给出每种危险化学品的品名、别名、英文名、分子式、主要危险性类别、次要危险性类别、危险特性及危险标志。 本标准适用于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包装标志,也适用于其他化学 品的分类和包装标志。 2 引用标准 GB 190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3 分类常用危险化学品按其主要危险特性分为8类: 3.1 第1类爆炸品 本类化学品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受压、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 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骤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也包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 及较小爆炸危险的物品。 3.2 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本类化学品系指压缩、液化或加压溶解的气体,并应符合下述两种情 况之一者: a.临界温度低于50℃,或在50℃时,其蒸气压力大于294kPa的压缩 或液化气体; b.温度在21.1℃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275kPa,或在54.4℃时,气 体的绝对压力大于715kPa的压缩气体;或在37.8℃时,雷德蒸气压力大于275kPa的液化气体或加压溶解的气体。 3.3 第3类易燃液体 本类化学品系指易燃的液体、液体混合物或含有固体物质的液体,但不包括由于其危险特性已列入其它类别的液体。其闭杯试验闪点等于或低于61℃。 3.4 第4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易燃固体系指燃点低, 对热、撞击、摩擦敏感, 易被外部火源点燃, 燃烧迅速,并可能散发出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 但不包括已列入爆炸 品的物品。自燃物品系指自燃点低, 在空气中易发生氧化反应, 放出热量, 而自行燃烧的物品。遇湿易燃物品系指遇水或受潮时, 发生剧烈化学反应, 放出大量的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品。有的不需明火,即能燃烧或爆炸。 3.5 第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我国饮用水的分类

我国饮用水的分类 净水器十大品牌欧普特净水器 天气火热,汗流夹背,我们需要喝大量的水来补充流失的水分。我们天天都和水打交道,肯怕没几个人知道我国饮用水是如何分类的,又分为哪几类呢?净水器十大品牌欧普特净水器肩负着改善人类饮水健康的特殊历史使命,来给您做个简单的介绍吧,以起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能给您有所帮助。 我们的饮用水可分为两大板块,一是经过净水器净化处理,不以水源为标准的纯净水,饮用矿物质水与其它饮用水。第二类是以天然水源地为来源的天然矿泉水,天然泉水与其它天然饮用水。 第一大类是经过净水器等适当的净化处理,不以水源地为标准的水,主要有三种,纯净水,饮用矿物质水与其它包装饮用水。 一、饮用纯净水 饮用纯净水是指以符合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水作为原水,再经过现代的高科技方法做进一步的深加工处理,由此生产出来的水质量较高,可以确保饮用安全。再它的处理工艺主要是通过电渗析法、反渗析法、蒸馏法及其它适当的加工方法制得的。很显然但由于去除了水中所有的微量矿物成分,口感较为寡淡单调。 二、饮用矿物质水 饮用矿物质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饮料通则》(GB10789-2007) 中定义的六种包装饮用水之一。饮用矿物质水的定义如下:以符合GB5749的水为水源,采用安全的生产工艺,有目的地加入一定量的矿物质而生产的饮用水。 除了以上两种常见的饮用水这外,还有一些在饮用水的基础上,再适度调整其口感或增加功能诉求,但仍以补充水分为目的包装饮用水。如苏打水,高氧水,海洋深层水,减矿水,薄荷水等等。 第二大类以天然水源为来源的饮用水则包括: 一、饮用天然矿泉水 饮用天然矿泉水是指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的或经钻井采集的,含有一定量的矿物质、微量元素或其他成分,在一定区域未受污染并采取预防措施避免污染的水;在通常情况下,其他化学成分、流量、水温等动态指标在天然周期波动范围内相对稳定。 二、饮用天然泉水 饮用天然泉水是指采用从地下自然涌出的泉水或经钻井采集的、未受污染的地下泉水且未经过公共供水系统的水源制成的制品。这一类水在市场上较其他水种来说,不为常见。 三、其他天然饮用水 其它天然饮用水是指采用未受污染的水井、水库、湖泊、或高山冰川等且未经过公共供水系统处理浄化过的水源所制成的制品。由于水源直接暴露于地表上,受环境影响较大,一般都必须更严格地控制周围的环境,以避免受到偶发性的污染。

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储存与使用管理

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储存与使用管理细数众多发生事故的案例,原因无外乎是管理与使用人员缺乏相关的基础知识,不了解危险化学品的特性,不遵守操作规程或对突发事故苗头处理不当所致。为减少火灾、爆炸及中毒等事故的发生,就必须了解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和特征、储存、使用等知识。。。 化学品的分类 化学品一共可以分为16类: (1)爆炸物; (2)易燃气体; (3)易燃气溶胶; (4)氧化性气体; (5)压力下气体; (6)易燃液体; (7)易燃固体; (8)自反应物质或混合物; (9)自然液体; (10)自燃固体; (11)自燃物质和混合物; (12)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或混合物; (13) 氧化性液体; (14)氧化性固体; (15)有机过氧化物; (16)金属腐蚀物; 细数化学品中的危险品 1爆炸品 分类: 爆炸化合物、爆炸混合物。 爆炸混合物通常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爆炸组分和非爆炸组分经机械混合而成的。。。 如,硝铵炸药、黑色火药、液氧炸药都属于爆炸混合物。

储存与使用: 爆炸品在爆炸瞬间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使周围的人和建筑物受到极大伤害与破坏,因此,在使用和储存时必须高度重视,严格管理。 (1)储存爆炸品要有专门的仓库,分类存放。 仓库应保持通风,远离火源、热源,避免阳光直射,与周围的建筑物要有一定的安全距离。(2)储存爆炸品的库房管理应严格贯彻执行“五双”制度,即,做到双人保管、双人发货、双人领用、双账本、双把锁。 (3)使用爆炸品时应严格小心,轻拿轻放,避免摩擦、撞击和震动。 2气体 分类: 按其危险性大小可分为3类: 1. 易燃气体; 2. 非易燃无毒气体; 3. 毒性气体; 气体储存与使用: (1)应远离火源和热源,避免受热膨胀而引起爆炸; (2)性质相互抵触的应分开存放。如,氢气与氧气钢瓶等不得混放; (3)有毒和易燃易爆气体钢瓶应放在室外阴凉通风处; (4)钢瓶不得撞击或横卧滚动; (5)在搬运钢瓶的过程中,必须给钢瓶配上安全帽,钢瓶阀门必须旋紧; (6)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严禁超量灌装; (7)使用前要检查钢瓶附件是否完好、封闭是否紧密、有无漏气现象。如,发现钢瓶有严重腐蚀或其他严重损伤,应将钢瓶送有关单位进行检验。超过使用期限,不准延期使用。3易燃液体 易燃液体分类: 易燃液体按闪点大小可以分为三类: 1.低闪点液体: 指闭杯试验闪点小于-18℃的液体。 2.中闪点液体: 指闭杯试验闪点大于等于-18℃、小于23℃的液体。 3.高闪点液体: 指闭杯试验闪点大于等于23℃、小于61℃的液体。

化学危险品的分类及主要特性-易燃液体

化学危险品的分类及主要特性-易燃液体 在常温下,以液态形式存在,极易挥发和燃烧,其闭杯试验闪点等于或低于61℃的液体。其中包括易燃的液体、液体混合物或含有固体物质的液体。 (1)按闪点分类 ①低闪点液体:闪点低于-18℃的液体。 ②中闪点液体:闪点在-18℃至低于23℃的液体。 ③高闪点液体:闪点在23℃至61℃的液体。 在化工行业中,许多溶剂都是易燃液体,如甲醇、乙醇、丙酮、汽油、苯、甲苯、二甲苯、乙醚等。这类物 质是化工生产中重点管理的物质之一。 (2)主要特性及危险性 ①易挥发性:大多属于沸点低、闪点低、挥发性强的物质。随着温度的升高,蒸发速度加快,当蒸气与空气 达到一定浓度极限时遇火易燃烧爆炸。闪点越低的易燃液体其燃点也低,遇明火易引起燃烧。这类气体的饱 和蒸汽压也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蒸汽压越大,蒸发速度越快,火灾爆炸危险性就越大。 ②易流动扩散性:液体具有流动和扩散性,大部分粘度较小,易流动,有蔓延和扩大火灾的危险。易燃液体 主要是靠容器盛装和管道输送,若出现跑、冒、滴、漏现象,挥发出的蒸气或流出的液体会迅速向四周扩散,与空气形成混合爆炸物。 ③受热膨胀性:易燃液体受热后,体积膨胀,液体表面蒸气压同时随之增加,部分液体挥发成蒸气。在密闭 容器中贮存时,常常会出现鼓桶或爆裂现象,如果体积急剧膨胀就会引起爆炸,因此,盛装易燃液体的铁桶

避免在阳光下曝晒或受热。由于液休的不可压缩性和受热膨胀性,所以,盛装容器内不得装满,总要留有一定空隙。 ④带电性:大部分易燃液体都是电解质,如醚类、酮类、汽油、酯类、芳香烃及石油产品等。这些物质在管道、贮罐、槽车、油船的输送、灌注、摇晃、搅拌和高速流动过程中,由于摩擦易产生静电,当所带的静电荷聚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静电火花,有引起燃烧和爆炸的危险。 ⑤毒害性:大多数易燃液体都有一定的毒性,对人体的内脏器官和系统有毒性作用。

工作液体的种类

工作液体的种类 1.石油基液压油 (1)机械油 (2)汽轮机油 (3)普通液压油(类组号YA) (4)液压—导轨油 (5)抗磨液压油(类组号YB) (6)低温液压油(又名低凝、工程、稠化液压油)(类组号YC) (7)高粘度指数液压油(类组号YD) (8)清净液压油 (9)其它专用液压油:按使用的场合不同又分为以下几种: a.航空液压油(红油) b.炮用液压油 c.舰用液压油 d. 舵机液压油 e. 液压设备防锈油 f. 合成锭子油和专用锭子油 2.抗燃液压液 抗燃液压液可分为合成型、油水乳化型和高水基型三大类。 1)合成型抗燃工作液 (1)水—L-醇液(类组号YRC) (2)磷酸酯液(类组号YRD) (3)硅油 2)油水乳化型抗燃工作液油水乳化液是指互不相溶的油和水,使其中的一种液体以极小的液滴均匀地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所形成的抗燃液体。分水包油乳化液和油包水乳化液两大类。 (1)水包油乳化液(类组号YRA) (2)油包水乳化液(类组号YRB):YRB—40、YRB—60、YRB—90、YRB—130。 3)高水基型抗燃工作液 这种工作液不是油水乳化液。其主体为水,占95%,其余5%为各种添加剂(抗磨剂、防锈剂、抗腐剂、乳化剂、抗泡剂、极压剂、增粘剂等)。其优点是成本低,抗燃性好,不污染环境。其缺点是粘度低,润滑性差。 3.海水或淡水 舰船液压系统,以海水(或淡水)为工作介质,液压泵直接从海洋(或江河)中吸入海水(或淡水),高压海水(或淡水)进入执行元件工作后直接排入海洋(或江河)。 其优点是: ①可省去回油管路和油箱; ②液压系统重量大大减轻; ③系统不会出现过热问题; ④避免了液压油作介质的舰船液压系统因泄漏而对海洋(或江河)的污染; ⑤可避免潜艇暴露目标[当潜艇液压系统以液压油为介质时,敌人常根据海洋(或江河)面上飘有泄漏液压油而判定潜艇所在位置)。 其缺点是: ①液压系统的容积效率和机械效率较低; ②对元件的材质和制造工艺要求较高; ③价格较贵。

非牛顿流体的分类

姓名:高墨尧学号:20150614 专业:农业机械化 非牛顿流体的分类 根据非牛顿流体的粘度函数是否和剪切时间有关,可以把非牛顿流体分成两大类:非时变性非牛顿流体和时变性非牛顿流体。 1、非时变性非牛顿流体 这类流体的切应力仅与剪切速率有关,即粘度函数仅与应变速率或(切应力)有关,而与时间无关。非时变性非牛顿流体主要包括: 假塑性流体:粘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大而降 低。特点: (1)在直角坐标系中,其流变曲线为凹 向剪切速率轴的且通过原点的一条曲线。 (2)和是一一对应的,即受力就有流 动,但与的变化关系不成比例(即不符合牛顿流体内摩擦定律,故为非牛顿 流体)。随着的增加,的增加率逐渐降低。 胀塑性流体:粘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增 大。特点: (1)在直角坐标系中,膨肿性流体的流 变曲线为通过坐标原点且凹向剪切应力轴的曲线, 如图所示。 (2)一受力就有流动,但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的不成比例,随着剪切速率

的增大,剪切应力的增加速率越来越大,即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流体的表观粘度增大,这种特性被称为剪切增稠性。因此,膨肿性流体具有剪切增稠性。 宾汉流体:理想粘塑性流体,存在一定程度的屈服应力。特点: (1)流变曲线如图所示,为一条直线,但直线不通过坐标原点,而是与剪处相交。 切应力轴在 B (2)当对流体施加的外力< B 时,宾汉 姆流体并不产生流动,体积只产生有限的变形, 时,体系才产生流动。且流动后流 只有当> B 体具有剪切稀释性。 B 是使体系产生流动所需 要的最小剪切应力,即使流体产生大于0 的剪切 速率所需要的最小剪切应力,称之为屈服值。屈服值的大小是体系所形成的空间网络结构的性质所决定的。 凡是具有屈服值的流体均称为塑性流体,外力克服其屈服值而产生的流动称为塑性流动。 2、时变性非牛顿流体 这类流体的粘度函数不仅与应变速率有关,而且还与剪切持续时间有关。大致可分为两类: 触变性和流凝性流体:随着切应力作用时间的延长,表观粘度越来越小的流体叫做触变性流体随着切应力作用时间的延长,表观粘度越来越大的流体叫做流凝性流体,这种流体在实际中非常少见。其特点: (1)流体的表观粘度随剪切时间而下降 (2)流体的表观粘度随时间而增长

常用的液体种类

常用的液体种类/输液的目的/补液原则 2008年04月17日星期四下午 04:58 1、晶体溶液 晶体溶液分子小,在血管内存留时间短,对维持细胞内外水分的相对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常用的晶体溶液: 2、胶体溶液胶体溶液分子大,在血管中存留时间长,对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血容量及提高血压有显著效果。下面是常用的胶体溶液及其作用。 [右旋糖酐] [白蛋白] [水解蛋白] [706代血浆] 其他:静脉高营养,有氨基酸、脂肪乳等。 静脉输液的目的 1.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 2.纠正水、电解质失调,维持酸碱平衡。 3.补充营养,供给能量。 4.输入药物,治疗疾病。 补液原则 1.先胶后晶、先盐后糖胶体溶液分子量大,扩容作用较晶体溶液持久。糖溶液中糖经体内代谢后成为低渗液,扩容作用相对减弱。所以一般补液原则为先胶后晶,先盐后糖。 2.先快后慢 为及时纠正体液失衡,早期阶段输液速度宜快,病情平稳后逐步减慢。中、重度失水,一般在开始4~8小时内输入液体总量的1/2~1/3,余量在24小时内补足。但需根据病情、年龄、心肺功能给予调整。 3.宁少勿多 一般先补充丢失量,然后继续补液直到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完全纠正。测定每小时尿量和尿比重,作为估计补液量是否足够的指标。每小时尿量30~40亳升,比重1.018表示补液量合适。 4.补钾四不宜 不宜过早,见尿补钾;不宜过浓,不超过0.3%;不宜过快,成人每分钟30—40滴(小儿酌减);不宜过多,成人每日不应超过5g,小儿每日0.1—0.3 g/kg 体重,应稀释为0.1%-0.3%浓度 第二个24小时胶体与电解质容量补入为第一个24小时的一半,水分同第一个24小时一样。补液顺序以先电解质后肢体再水份为好,并要酌情分组交替给予。补液速度应先快后慢补

一地下水的分类

一、常用的地下水分类方法 (一)按赋存形式和物理性质划分 1.结合水 被分子力吸附在岩土颗粒周围形成极薄的水膜,可抗剪切,不受重力影响,不能传送静水压力,在110°C消失,主要存在于粘土中,影响其物理力学性质。 2.毛细管水 赋存于岩土毛细孔中,受毛细管力和重力的共同作用,可被植物吸收,影响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会引起沿海地区和北方灌区的土地盐碱化。 3.重力水 赋存于岩土孔隙、裂隙和洞穴中,不能抗剪切,受重力作用,可以传送静水压力。 结合水、毛细管水属专门研究课题,在水文地质勘察中,所指地下水一般是重力水。 (二)按含水介质特征划分 1.松散岩类孔隙水 主要赋存于第四系、第三系松散~半固结的碎石土和砂性土的孔隙中。 2.碎屑岩类裂隙孔洞水 主要赋存于中、新生代红色岩层的孔隙、孔洞中。 3.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岩溶水) 主要赋存于古、中生代灰岩、白云岩的裂隙溶洞中,分为: (1) 裸露型:灰岩、白云岩基本上出露。 (2) 覆盖型:灰岩、白云岩被第四系松散层覆盖。 (3) 埋藏型:灰岩、白云岩被非碳酸盐岩类覆盖。 4.火山岩裂隙孔洞水

赋存于火山岩的裂隙、孔隙、气孔、气洞(熔岩隧道)中,在广东主要分布于雷州半岛。 5.基岩裂隙水 (1)块状岩类裂隙水 赋存于侵入岩、混合岩、正变质岩的裂隙中。 (2)层状岩类裂隙水 赋存于沉积岩、副变质岩的裂隙中。 (三)按埋藏条件和水力特征划分 1.上层滞水 位于不连续隔水层之上的季节性潜水。 2.潜水 位于地表下第一个隔水层之上,具自由水面的水。 3.承压水 充满两层隔水层之间,具压力水头的水。 (四)按地下水矿水度划分 1.淡水:M﹤1g/L。 2.咸水:M≥1g/L,分为: (1) 微咸水:1g/L≤M﹤3g/L; (2) 半咸水:3g/L≤M﹤10g/L; (3) 咸水:M≥10g/L,可分为: ①盐水:10g/L≤M﹤50g/L; ②卤水:M≥50g/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