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南不再大拆大建了_记南京老城南改造的风风雨雨

老城南不再大拆大建了

记南京老城南改造的风风雨雨

本刊见习记者吕璐

育馆前拓宽道路,将市级文物永庆寺拆除。

1995年,城南金沙井、百花巷传统民居保护区被破坏,明代状元焦竑故居、明代大学士程国祥故居、清代方苞教忠祠、太平天国铜作坊建筑、民国总统府照壁等大批文物保护单位被拆毁。

2002年,提出“建新城,保老城”,制定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老城保护与更新规划》。至此,据规划部门统计,90%的老城已被改造。2003年“老城改造”中,在城北,最后一块明清古街区邓府巷被拆除,此后,城北地区的明清街区已完全消失。

2006年成立“双拆”(拆除违法建筑、拆迁危破房屋)指挥部,颜料坊、安品街、船板巷、门东的多片历史街区被拆除。

2008年成立“危旧房片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提出2010年基本完成全市重点危旧房片区改造任务。

在老城被一点点蚕食的过程里,引起了多位专家学者的关注。从2002年至今的7年间,国内的知名专家学者先后三次发出保护南京老城南的疾呼。

2002年,南京市博物馆馆长梁白

泉等19位南京学者联合署名的《关于

建立南京古城保护区的建议》中呼

吁,尽快停止破坏性的“旧城改造”

行为,在城南建立三大古城保护区。

2006年,吴良镛、罗哲文等16位

国字号大师,在一份《关于保留南京

历史旧城区的紧急呼吁》上联名疾

呼,恳请国务院和当时的建设部立即

叫停南京老城南的拆建。梁白泉回

忆,2006年他被南京市政府紧急召集

开会,说有关部委马上要到南京来听

取老专家对老城南改造的意见,会上

老专家要求市政府下令立即停止拆

迁,事后发现拆迁并未彻底停下。

2009年4月,一份《南京历史文化

名城保护告急》在民间流传开来。梁

白泉等29名专家学者在《告急书》上

具名呼吁,“如果不立即采取紧急措

施,金陵古城将在几个月内被彻底拆

光。”4月底,《告急书》被送往国务

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

局、江苏省委以及南京市委。

当地政府官员为何对专家的呼吁

熟视无睹?

“这次联名上书的专家根本不知

道这些老街区的居民正处在水深火热

之中,现在这里的环境很差,并不是

专家站在那喊喊就可以解决的。如果

让他们去住,别说几天,就是一天也

受不了。这29名专家名人中部分人对

这个街区根本不了解。”南京市建委宣

传处处长丁昌华如是说。在他看来旧

城改造中,南京市是不追求利润的,

为的是改善民生。

“我们有一组一个月前的调查数

据,老城南有个历史风貌街区,28%是

暂住人口,近30%是下岗、待业人员,

60%都是老年人。这些居民文化程度都

是中小学生。你说,他们的生活方式

是什么?他们是否代表老城南?经过

权威调查,我们还了解到,这些老街

区里居住的人中,除下岗失业、低收

入者外,不少还劳教过,还吸毒。”

理直气壮的调查数据似乎在告诉

我们,老城南如果再不被改造,将沦

为被社会淘汰的角色。但是,老城南

的民生问题仅仅靠房子就可以解决

吗?下岗失业、低收入者、劳教人

员、这些社会问题能够靠拆迁

来改善吗?政府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拆建与保护的博弈吸毒者

是真正让居民接受却尚需努力。

丁昌华还说,经过调查统计,绝大多数居民都愿意搬迁,只是他们觉得补偿标准太低了。在一位张姓居民看来,既然政府说旧城改造是为了改善民生,那为什么改造后的别墅要卖三四万一平米,而补偿给他们的价值不足一万,这也是让居民心中颇感不平的地方。

据了解,正在实施的南捕厅四期工程总面积达13万平方米,需拆迁4200户居民。据南京市发改委官方网站介绍,将投资35亿把这里建设成“高档江南园林别墅”、“别墅TOWNHOUSE”。多位有过商业建筑规划经历的大学教授认为,依照项目地段和市场规律,这些别墅、公寓一旦建成,市价均不少于四万元一平米。南捕厅的东面是大型SHOPPINGMALL“水游城”,南面是即将崛起的“特易购”高档购物中心,西面是“金鼎湾国际”,北面是“朗诗熙园”,周围的楼盘一平米已卖到近2万元。所剩无几的优质地段,是开发商觊觎已久的黄金土地。

南京政府方面宣称,危旧房改造“一举多得”:改善困难群众住房条件,拉动内需,拓展城区发展空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当去年全国房地产市场遇冷,拆迁带来了市场多赢功效。今年,南京市的城市建设工作动员大会,比哪一年都开得早。今年的城建投入总额438.2亿,比哪一年都要高。无论投资还是规模,都创下南京城市建设历年之最。这很明显地表示,政府对改造工程的决心势在必得。

不错,如此一来政府不仅能够将老城居民“解救”出来,更能刺激内需带来刚性需求,这样一石多鸟的法子确实很具有诱惑力。可是,诱惑力再大,老百姓不同意,怎么办呢?改造本身就是城市价值的刷新,城市只有在不断地刷新中才能获得成长。拆迁并不能强行,作为一方衣食父母,必须照顾到百姓的情绪和需要,仅凭一声令下,再好的措施也会遇到阻拦

和误解。安置工程、迁居住房、补偿

费用等等,都需要从居民自身的角度

去着想。

除此之外,城市该保护的历史文

物也需要在更新中保护起来,每个城

市都有自己的历史和人文底蕴,这些

古建筑就是最好的表现和存在方式,

一味地为了追求利益也是不明智的。

城市不仅需要新的血液,也需要在历

史中积淀属于自己的灵魂。老城南的

保护工作,不是仅凭改善民生几个字

就可以解决得了的,政府需要做的还

有很多。

三年前,南京市政府启动了南捕

厅历史街区二期项目。采用的方式是

“镶牙式改造”,现在熙南里历史风

貌区已完成,对外开放。

熙南里位于白下区中山南路南捕

厅,南捕厅及其西侧的安品街,都是

南京规划部门划定的“历史文化保护

区”。

所谓“镶牙式改造”,就是哪颗

牙坏了就补哪颗。高档的会所,华丽

的厅堂,仿古的摆设,现代不失豪华

的朱漆门窗让人眼花缭乱。这种非一

般意义上的修补工作,让熙南里披上

了一层光鲜的外衣。南京旧城改造

中,熙南里项目被当地官员称之为一

个保护工作的样本。

今年5月27日,国家文物局局长单

霁翔特地考察了老城南。南京大学历

史系教授周学鹰回忆,当日上午,他

陪同单霁翔考察了熙南里、安品街。

在已被拆光的安品街工地,单霁翔问

陪同的南京市副市长陆冰:“这就是

你们的‘镶牙式’保护吗?你的牙在

哪儿呢?”

当日下午,单霁翔就在论坛上明

确表示了对文物保护工作的不满意: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还要保护老民

居、原住民及当地的非物质文化,不

能只保护个体的文物建筑,“可是我

今天在现场看到,镶上去的多是‘假

牙’,‘真牙’太少了。”

建筑的修缮和改造,改变的是外

貌,然而归根结底,文物保护的内在

含义保存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却没有

得到体现。保护工作形同虚设,在周

学鹰看来,这是完完全全的“拔牙”

而不是“镶牙”。“整体保护”的欠缺

就是“镶牙式”保护的最大弊端。在

29位联名上书的南京专家学者看来,

金陵古城仅剩不到100万平方米,尚不

到50平方公里老城总面积的2%,对于

古都的最后这点种子,依法实行“整

体保护”已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

地。

他们所说的“依法”,指的是从

2008年7月1日起施行的《历史文化名

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

例》)。其中规定,历史文化名城应当

“整体保护”,“维护历史文化遗产

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目前,南京

“镶牙式改造”的地方性措施,和

《条例》要求的“整体保护”存在差

异。

也有学者提出另外的方案,周学

鹰等人认为,有三个方案可以尝试:

愿意搬迁的,房子交给政府,拿补

偿;想留下的,经专家评审提出意

见,政府和原住民按照一定比例出资

维修;想留下,不想动手的,由政府

修缮好后,住户出租金。

不过,这些方案,在官方那里被

一票否决。

有学者提出,利用发展来保护,

应该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一种保

护。以保护文物为名义限制住在棚户

危旧房内老百姓的生活条件无法改

善,肯定是不对的。历史上,南京城

也是建了拆,拆了建,所以“单一的

保护”某栋老建筑也是不对的,应该

是将老城南的保护与城市发展相结

合,只有老城南整体活了,保护与复

兴才算成功。

8月,南京市出台的新保护规划对

专家和市民提出的“整体保护不够、是摘“假牙”还是镶“真牙”

老城南有了新的保护方案

历史街区缩水、大拆大建”等三大问题抛出了解决的方案,这标志着南京政府对老城南毁灭性的改造工作被划上了句号,并且加强了对剩余历史文物的保护力度。

在最新版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里,城南、明故宫、鼓楼—清凉门被划为南京老城重点保护的三大历史城区。就城南历史城区而言,新规划将蒋百万旧居以南、胡家花园以东等未拆的相对完好部分积极纳入历史文化街区,并明确“不得大拆大建、避免资金就地平衡”,实行专家领衔制,接受社会监督。

城南历史城区,北至运渎(秦淮河中支),东、西至外秦淮河内侧河岸,南面至应天大街。该城区以夫子庙为核心,以秦淮河、明城墙为纽带,形成集中体现明清南京老城传统风貌的特色片区。明故宫历史城区,东、北、南至明城墙、护城河(内侧)、西至龙蟠中路、珠江路、黄埔路、解放路。该城区以明故宫遗址公园为核心,依托中山东路沿线的民国建筑,形成展现明代皇城格局、与钟山风景名胜区相协调的特色片区。而鼓楼—清凉山历史城区西至外秦淮河,北至模范西路、宁夏路、南秀村、北京西路,东至天津路,南至广州路、永庆巷、乌龙潭公园南侧围墙。该历史城区将依托民国历史文化资源和清凉山、石头城等自然环境,形成展示近现代南京城市风貌、人文气息浓郁的特色片区。

“具体到全城的保护点的数量、

面积都是增长的,不过城南保护街区

的面积有所减少。”南京市规划设计

研究院副院长、高级规划师童本勤解

释,以前的历史名城保护规划所划的

历史文化街区总面积虽大,但并未明

确其中核心区、协调区的边界;而文

物方面的《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和规

划方面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

制规范》两个法规中对“历史文化街

区”及其控制地带的规定并不一致、

不衔接,导致具体划定街区边界时,

按“60%”来确定的街区面积小了。

“现在经国家住建部和文物总局的指

导,目前已经确定《城市紫线管理办

法》的效力更高,因此我们调整了城

南历史文化街区的范围。”调整后,

城南历史文化街区分为三块,南捕厅

片区分为3.2公顷的历史文化街区和

12.7公顷的评事街历史风貌区,门东

三条营片区分为4.3公顷的三条营历史

文化街区和9.4公顷的双塘园历史风貌

区(又称边营历史风貌区),门西荷

花塘片区则分为11.4公顷的荷花塘历

史文化街区和7.1公顷的花露岗历史风

貌区。

据了解,门东三条营、门西荷花

塘历史文化街区的范围都比原来增加

一倍左右,这意味着能够整片区保存

的古民居将大大增加,不能随意拆

除。就门东三条营片区而言,原来其中

的历史文化街区中蒋百万旧居是0.8公

顷,而现在蒋百万旧居0.8公顷中除了

已经拆的部分,加上其南侧一直到明

城墙的“三条营”地区都被纳入历史

文化街区,面积达到4.3公顷,扩大至

5倍多;北侧双塘园风貌区从原来的

7.3公顷调整为9.4公顷,片区中的历

史文化街区面积增加数公顷。这两大片

区原来规划设计面积加在一起才7.7公

顷,调整后达到13.7,增加近一倍。

而且在三条营南部4.3公顷的历史文化

街区里,将在南京率先试点“原住民

回迁”制度,目前的拆迁只搬迁居民

不拆房。新规划中,首次提出了“名城

保护机制保障”。首先是优化更新方

式,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风貌区应采

用渐进的有机更新方式,不得大拆大

建,探索鼓励居民按保护规划实施自

我保护更新的方法,建立历史建筑的

长期修缮机制。其次历史文化名城的

保护与更新由政府给予资金补偿或政

策倾斜。建立差别化考核制度和财政

转移支付制度,支持和鼓励各区、县

加大历史文化保护力度。同时还要制

定年度保护计划,由市人民政府根据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阶段性目标编制年

度保护整治计划并组织实施。

此外,规划加强了公众参与。历

史文化保护项目实行专家领衔制度,

项目规划和详细实施方案应进行专家

论证并广泛征求公众意见。批准的实

施方案应进行公示,接受公众监督。

新的举措让老城南在8月的阳光里

看到了希望,南京的历史不会消亡。

但是我们并不知道中国还有多少准备

拆迁的“老城南”,正在拆迁的“老

城南”,甚至是已经拆掉的“老城

南”?在历史文化保护的道路上,相

同的问题屡见不鲜,城市发展PK历史

文物保护需要求得一个和谐的发展方

向,否则类似的“战役”还是会打

响。怎么和谐,怎么共生,这是一个

尚需努力的课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