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话题中的议程设置

热门话题中的议程设置
热门话题中的议程设置

“热门话题”与“议程设置功能”

一、很多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很多并不起眼的新闻事件经由网络讨论后便开始

引起其他媒体的重视,例如“三亚宰客门”、2012年两会开展时热门提案、

3.15打假等。很显然,这得益于微博、贴吧、社区等网络虚拟空间背后的推动作用。

新浪、网易、腾讯、搜狐等等的微博主页都设有类似“热点话题”的公告栏,用来提供最新被广泛关注的事件,这无疑为网民提供了快速获取信息并参

与讨论、表达看法的渠道。强大的交互性、便捷性和聚集性使网友的参与度远

远超过贴吧、论坛等,其更凸显了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功能。

每次突发事件设置新的主题,网络媒体都以一种强硬的方式设置议程,引

导大家在此时讨论这个话题[1]。本文将从“热门话题”出发,探讨议程设置机构如何实现议程设置功能正面效应。

二、“热门话题”与“议程设置功能”

“议程设置功能”最早见于美国传播学家M.E.麦克卢汉和D.L.肖发表的一篇名为《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的论文中。该文提出,大众传媒作为“大事”加以报道的问题,同样也作为“大事”反映在公众的意识当中;传媒给予的强调越多,公众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也就越高[2]。

“议程设置”意味着传播媒介作为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不仅

是重要的信息源,也是重要的影响源。在微博传播中,微博快速发言的自由以

及“评论”、“转载”功能让每一个微博用户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评论者、再传者。

话语权的自主性让微博用户也享有传统媒体的属性功能,以新浪微博为例,“粉丝群”决定了受众范围,“关注”决定了消息源,微博甚至能够轻易地与

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其他应用形式共建社会的话语焦点。

据统计,新浪微博的注册用户已经超过3亿,作为一种新型的公共话语平台,微博的发展使传统的媒介传播机制发生着改变。而在微博中,虽然用户个

人也能自己设置话题,然而能在“热点话题”中出现的原因有两个:

其一、管理微博的后台工作人员。

其二、网友对此话题的关注度。

这两者共同作用决定了“热门话题”的最终排行榜,话题被设置引发网友

热议,进而上升为“热门话题”,这两个过程进一步说明了议程设置主体的双

向互动性。

议程设置理论的早期提出者科恩认为,媒介可以告诉人们想什么,却无法

控制人们怎么想,然而随着微博的发展,媒介甚至可以控制人们怎么想。微博

中的“热点话题”验证了这个道理,它非常明确地告诉人们去想什么,但人们“怎么想”的问题不仅与当时所在的舆论环境相关,也与充当“把关人”的微

博后台工作者的引导有关。

不管是传统媒体的转变,还是近期重大事件的报道形态都说明一个问题,

微博已经成为新闻传播中的关键所在。很多公众人物、利益集团、新闻当事人

纷纷将话语平台转移至微博。

微博的发展同样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人们带来享乐、自由的同时,也给

其间的言论把关、监管制度带来了难题。随着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媒介间的

议程设置功能已经逐渐超过压力集团的趋势,媒介间的议程设置主体角度来讲,主要受利于新闻专业主义,它取决于媒介工作者的个人工作惯例与习惯以及长

期形成的专业传统,但是这种专业主义的媒介设置议程规程在今天已经逐渐被

媒介间的盈利趋向所取代,而这种取代则会纵然大量的伪事件或假新闻的出现[3]。

那么“热门话题”的议程设置功能如何实现更大的正面效应呢?

三、如何实现“热门话题”中议程设置的功能的正面效应

“热门话题”作为大众传播的又一平台,其参与度随着微博用户的增加越

来越高,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什么样的新闻信息能够进入公众的视野。“把关人”虽然是在二战时由库尔特·卢因提出,然而在如今的传播领域中依然具有不可小视的现实意义。我认为“热门话题”中的“把关人”应该做到以下

几点:

(一)话题设置要体现人文关怀

传播学者施拉姆说过:“传播是各种技能中最富有人性的。”新闻传播应

人民的需要而产生,因人民的服务而存在,“为人并有利于人”是新闻传播的

出发点和归宿。这些属性决定了“以人为本”是新闻传播的题中之义,而“人

文关怀”是对“以人为本”理念的延伸和发展。人文关怀其核心价值在于肯定

人性和人的价值,是社会文明的要求。

“热门话题”既然已经充当了媒体的角色,就理应体现人文关怀。“把关人”在话题设置上始终做到以人为本,关注人本身,理解人,尊重人。

以2012年3月中旬出现的“男子被两车轧无人救”话题为例,该消息出

现后,立即引来众多网友围观。新浪微博中的“热门话题”取名为“男子被轧42辆车无视,如何才能消除冷漠”,而搜狐微博中的标题却为“石家庄版小悦悦”,显然,后者具有明显的娱乐化倾向,在接下来的话题讨论中,它可能造

成网民对事件的态度变化,导致事件中的主体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

(二)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中国网民人数已突破5亿[4],网络本身的复杂性使得网民这个群体已不仅仅担当受众这个角色,随着网络提供的话语权、主体性越来越强,同时赋予网

民日益宽泛的生产能力。“把关人”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显得尤为重要。

舆论导向,即舆论引导,就是传播者通过有关信息的组织、选择、加工、

制作来影响公众舆论的耗散状态,进而促进其向着自己希望的发展变化的一种

社会过程。

假消息泛滥,微博客作为主体自由地表达意见,这种匿名地,不被法律管

制的原创对传统媒体造成了极大的冲击。网络作为新闻的放大器和催化剂,某

些新闻事件很容易在网上形成舆论进而影响其他传统媒体的争相报道和转载,

换句话说,网络通过排列网民对某一件事的关注度为传统媒体安排“议事日程”

[5]。

我们国家正处于一个转型期,随着网络用户的扩大,言论将更难以控制,

在这个虚拟环境中,“把关人”也应及时删减一些可能影响社会稳定、明显诽

谤等言论,形成积极的、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舆论氛围。

(三)完善传播模式

基于拉斯维尔在1948年提出的“5W模式”,即“Who,says what,

in which channel,to whom,with what effect”,施拉姆与奥斯古德提出了循环模式,强调了社会传播的互动性。在网络传播出现之前,社会中的其他组织

机构,主要借助大众媒体来与广大的受众沟通,例如党政机关要靠大众媒体来

“上传下达”,展开各种宣传,也要靠大众媒体来“下情上达”,倾听民意了

解民情。在网络出现后,大众媒体对各种组织机构不再是唯一重要的渠道,这

其中的传播模式已不是“5W模式”或者循环模式那样简单。

刚刚过去的两会中,微博俨然扮演了不可缺少的角色。关于两会的热点话

题也占据着微博的重要部分,全国上下一齐热议两会,各大媒体通过微博争相

发表两会动态,多家网站也通过微博搜集到了大量底层民众所关注的话题并引

发讨论。从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微博充当了一个巨大的容器,容纳了大

量的言论,“把关人”应透过网民的发言发现民情、民意、民声,做出下一套

的反馈机制。如此,微博的大众传播模式才能得到进一步完善。

四、结语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对信息的接收、传播的方式发生了很大

的改变。微博的发展使得传播过程中的传者、受者、传播媒介发生了质的变化,三者可以互换角色,甚至可以同时拥有三个角色的话语权。

随着受众的主体意识越来越强,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微博必将影响

传统的议程设置理论的建构。微博中的“把关人”也要及时调整管理制度和策略,增强微博的正面影响力,以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

广告理论与案例分析1、传播学中议程设置理论脑白金议程设置的

广告理论与案例分析 1、传播学中“议程设置”理论:脑白金 议程设置的核心观点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信息传达活动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事物的印象和态度。十余年来,“脑白金”广告换汤不换药,虽然卡通老人版广告做了群舞篇、超市篇、孝敬篇、牛仔篇、草裙篇、踢踏舞篇等多个版本,但广告本质不变,并且广告语永远如一。准确的广告定位,单一的广告形式,再经媒体狂轰滥炸。人们“被迫”牢牢记住了这个令人生厌的脑白金产品。脑白金的销量也因此一路飙升,稳居保健品行业销售之首多年。 2、传播学中“意见领袖”理论:高露洁牙膏 在某个专业的领域很精通或者在周围人中享有一定声望的人,他们的言行会不自觉的令周围的人产生一种信赖感。“高露洁”广告中邀请口腔专家现场证明的方式就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能够引起人们对口腔卫生的重视,同时,对高露洁牙膏进行了宣传。 3、传播学中的恐惧诉求在广告中的应用:交通安全公益广告 恐惧诉求也称“警钟效果”,运用“敲警钟”的方法唤起人们的危机意识和紧张心理,促成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向一定方向发生变化,是一种常见的说服方法。在交通安全公益广告中,经常可见未系安全带、疲劳驾驶、超速行驶而造成严重后果的画面,通过刺激人们的恐惧心理来追求特定的效果,最大限度地唤起人们的注意,从而达到宣传交通安全的目的。 4、传播学中的累积性效应:飘柔洗发水系列广告 累积性效应是传播效果中的一种传播策略。是通过不断的积累,当达到一定的程度后生产价值享受回报的一个过程。飘柔洗发水采用了分段式的故事情节,将飘柔洗发水所宣传的产品诉求融合进广告主人公两相识、相知、相恋到最后终成眷属的过程中,且每个广告只有一个主题。通过长期对观众的视觉造成累积性冲击,最终达到其营销的策略。 5、受众心理学猎奇心理:香港某百货公司广告语 人们对于那些不熟悉的、罕见的、新奇的事物,具有一种新鲜感、名贵感。香港某家百货公司的广告标语:“鸡会不多!”充分吸引人们的注意。然而副标题写的是“鸡年将逝,鸡会当然不多,特别折扣,当然更不多……”。广告标语的新鲜独特,妙趣横生,利用谐音造成双关法,起到了很好的营销策略。 6、心理学皮格马利翁效应:麦当劳奥利奥麦旋风冰淇淋广告 皮格马利翁效应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亦称“期待效应”。暗示在本质上,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

议程设置理论与后大众媒体时代的民意研究国际新闻界Donald L. Shaw200404

[收稿日期] 2004-06-20 [作者简介] D onald L.Shaw ,唐纳德?肖,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教授; L.S tevens on ,罗伯特?斯蒂文森,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教授;Bradley J.Hamm ,布莱德利?哈姆,美国伊降大学教授。  3 本论文是2001年9月在罗马举行的世界民意研究学会(W orld Ass ociation for Public Opinion Research ,W APOR )年会上提交的论文。 [文章编号] 1002-5685(2004)04-005-05 议程设置理论与后大众媒 体时代的民意研究 3 D onald L.Shaw ,R obert L.S tevens on and Bradley J.Hamm [摘要] 关于媒体与民意的理论大部分提出于1930到1980年之间,这是一个仅仅拥有传统信息选择方式的时代。麦库姆斯和肖(1972)最初提出议程设置理论时,用北卡罗莱纳州的教堂山(Chapel H ill )社区作为研究对象,而现在那里的媒介使用情况也已经发生了巨变。当我们迎来议程设置理论提出30周年的时候,教堂山的受众现在面临的信息选择令人惊叹。在20世纪90年代,肖提出,美国的大众媒介已经经历了“兴和 衰” (rise and fall )。肖认为,大众媒体时代结束于20世纪80年代。议程设置研究是否能像之前的30年那样,继续开展下去?当受众使用着上百个信息来源时,议程设置和民意研究会产生何种变化?这是本文将要回答的问题。 [关键词] 议程设置理论;后大众媒体时代;民意研究[中图分类号] G 206 [文献标识码] A 1968年的世界和21世纪初的世界大不相 同。当选于1968年的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正计划着从越南战争的泥潭中抽身而出,各个城市回响着反战的声音,与此同时,传统的美国黑人民权运动也此起彼伏。刺客暗杀了总统的有力竞争者、民主党的罗伯特?F ?肯尼迪,他是约翰?F ?肯尼迪的弟弟,后者也在1963年被暗杀,同时在1968年遇刺的还有马丁?路德?金。也是在同一年,C BS 的主持人沃尔特?克朗凯特从越南发回报道,提出从越南撤军的时机已到,认为不管怎样,毕竟这个国家打了一场正义之战。这些重大事件不断地进入公众的意识。 111968年的研究 在北卡罗莱纳的教堂山,上述议题和其他的议题也在报纸和电视中反复出现,第一个新闻设置公众议程的研究就从这里开始(M c 2C ombs and Shaw ,1972)。在1968年,学者们能够通过抽样了解一个小社区的信息输入,并可以保证获得一个具代表性的由主要议题构成的图像。教堂山有三个主要电视网NBC 、C BS 和ABC ,同时还有公共电视以及几家日报。在1968年总统选举期间,教堂山研究使用内容分析,监测了两个电视网和5家日报。 1968年,希望获得信息的市民必然会读报、看电视、听收音机和买杂志。当时进行的 5

议程设置理论分析

议程设置理论分析 论文摘要:议程设置理论是指媒介的一种能力,通过重复性新闻报道来提高某议题在公众心目中的重要性,是对世界上发生的事件有选择的报道,表明某一问题若被大众媒介关注,那么该问题在公众心目中的位置就会升高。 关键字:议程设置,演化,发生原因,后果 一.议程设置的演化 1972年,美国传播学者麦克姆斯和肖提出了“议程设置”理论,认为虽然大众传媒不能直接决定人们怎样思考,但可以像广大受众指明哪些问题是最重要的。从发展的观点看,“议程设置”最早可以追溯到1922年出版的李普曼·沃尔特《舆论》一书,认为大众传播媒介在某种意义上具有把“外在的世界”形成“我们脑中的图画”的作用。此后,朗·诺顿在1958年发表文章,对确定议程的功能进行直接论述:“报纸是所在地议事日程安排的最主要的提议者,它在决定大多数人将要谈论什么”以及“大多数人对问题的看法”和“想法”。1963年,科恩在《报纸与对外政策》一文中再次表明这一观点,“报业在告诉人们去想什么上往往难以奏效,但告诉人们该考虑什么什么却会惊人的成功”。虽然这时候还没有明确提出“议程设置”这一概念,但其观念已经形成。 二.议程设置为什么会发生? ⒈与导向需求的关系密不可分 当我们发现自己处在一个新环境下时,也就是说处在一个认知真空中时,就会有一种不安的感觉。直到我们搜索并了解了这个新环境之后,这种感觉才会消失。回忆你刚刚进入大学的那一年,你可能进入一个全新的、陌生的校园,开始新的学习生涯。在这种情况下,新去的人会产生一种认识当前环境

的需求。大学会开设内容广泛的新生课程。出版商也不会错过挣钱的机会,他们会为游客提供指导类书籍,包含地图、饭店目录以及其他向导信息。这就是导向需求。 同样,在公民领域也有许多需要指导的情境。从概念上讲,个体导向需求可以通过两个次级概念来界定:关联性与不确定性。关联性(relevance)是导向需求的初始界定条件。在许多情境中,尤其是在公共事务领域中,我们大多数的人并没有心理方面的不适感,而且亦没有导向需求,因为我们觉得这些情境与我们个人之间没有关联。不管基于什么原因,只要个体认为某个话题具有关联性,那么,下一个必须考虑的因素是话题的不确定性程度(level of uncertainty),不确定性程度是导向需求的第二个也是其后的界定条件,一般来说,个体已经获得了相关话题所有的欲知消息,他们的不确定程度更低。舆论在很长时间里都非常稳定的公共议题就属于这种情况。 ⒉与自己的亲身经验有关 大众媒介并非我们了解公共事务的唯一来源。个人经验也告诉我们许多议题,。这些个人经验包括与家庭成员、朋友及同事的谈话。当然,在不同的议题上,这种影响力的来源也不同。对于诸如通货膨胀这个经济议题来说,直接经验通常是主导来源,如果经济中出现了较大的通货膨胀,那么个人在日常购买行为中会发现这种情况。我们既不需要大众媒介提醒我们这个问题,也不需要大众媒介消除我们对其重要性的不确定性。相反,对于国家贸易赤字或者预算赤字等经济议题,新闻媒介可能是我们获得指导的唯一来源。除此之外,在许多其他公众议题上,尤其是外国事务方面,亲身经验及其受限,甚至根本不存在。用理论术语来说,一些议题是具体的(obtrusive),也就是说,它们不容商量的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进入我们的直接经验。其他议题是抽象的(unobtrusive),我们只在新闻

议程设置的研究历程

议程设置理论概述 理论来源上,议程设置的基本思想来自美国的政论家李普曼(Lippman,1922)。他在《公众舆论》(Public Opinion)一书中说:“新闻媒介影响我们头脑中的图像。 此后我们才进一步认识到,无论是媒介现实还是人们头脑中的主观现实都有别于客观现实。 与议程设置论研究最有直接关系的是科恩(Cohen,1963)在《新闻 与外交政策》一书中所提出的观点。科恩有一句名言:“在多数时间,报纸或评论不能让读者怎样想,但在让读者想什么上却是惊人的成功。”这是议程设置理论的最直接来源。 1968年,美国传播学者马克斯韦尔·麦考姆斯(Maxwell McCombs)和唐纳德·肖(Donald Shaw)等人在一项对美国总统选举期间传媒报道对选民所产生影响的实证研究中发现,媒介加大对某些问题的报道量或突出报道某些问题,能影响受众对这些问题重要性的认知。

1972年,麦考姆斯等人在《舆论季刊》(Public Opinion Quarterly)上发表了研究报告《大众传播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The Agenda-Setting Function of Mass Media),将媒介的这种传播效果命名为“议程设置”。“议程设置”遂成为传播学研究的一个经典性理论学说。 《大众传播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 研究分两部分,一部分对新闻媒介(五家报纸、二家新闻杂志、二家电视台的晚间新闻)进行内容分析,把所报道的包括选举在内的社会问题分为三大类,看哪一类比例最高。 另一部分是问卷调查法,研究人员随机抽样询问了当地未决定投票意向的选民,要求他们根据其所见所闻列出国内目前最主要的几个问题,调查他们认为最重要的主题。受访者的反馈被划分为15个主题3大类,其中涵盖了主要社会问题和其他选举新闻。 最后,把内容分析与问卷调查的结果对比,发现媒介议题与选民议题非常一致,其相关系数在0.96以上。 但是,以上的研究有缺憾。 最重要的是,这一研究无法辨别因果方向,即虽然证实了媒介议程与公众议程相关,但不能确定是谁影响谁。

议程设置理论

议程设置理论 1.基本含义: 该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影响人们怎么想,却可以影响人们去想什么。 2.理论背景: 议程设置是大众传播媒介影响社会的重要方式,其观点主要来自政治学,李普曼的《舆论》最早提出该思想,被认为是传播学领域的奠基之作。议程设置(agenda setting)的基本思想最初来自于美国新闻工作者和社会评论家沃特·李普曼(Walter Lippmann)。1922年,李普曼在其经典著作《舆论学》(Public Opinion)中提出了他的观点:“新闻媒介影响‘我们头脑中的图像’”,这成为议程设置理论的雏形。 议程设置是大众传播的重要社会功能和效果之一。20世纪70年代,美国传播学者麦库姆斯和肖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公众对社会公共事务中重要问题的认识和判断与传播媒介的报道活动之间,存在着一种高度对应的关系,即传播媒介作为“大事”加以报道的问题,同样也作为大事反映在公众的意识中;传播媒介给予的强调越多,公众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越高.根据这种高度对应的相关关系,麦库姆斯和肖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形成社会“议事日程”的功能,传播媒介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公众瞩目的焦点和对社会环境的认知。后来也有一些研究对报纸,广播电视媒介等不同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的特点进行了探讨。议程设置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重要性的判断。 1968年,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的两位研究人员马尔科姆·麦肯姆斯(Maxwell Mocombs)和唐纳德·肖(Donald Shaw)对李普曼的思想进行了实证性研究,他们对1968年美国总统选举期间传播媒介的选举报道对选民的影响进行了调查分析,并于1972年在《舆论季刊》上发表了论文——

如何制作一个有效的会议议程

How to Craft an Effective Meeting Agenda Meetings can consume vast amounts of time in a busy work schedule, so running them on time and making sure that they cover all the topics necessary is a critical task. Research suggests that a the average manager will spend about 20 percent of his or her time each week stuck in time consuming tasks such as meetings. That is one full work day each week, stuck in mostly meetings. Building effective agendas can help ensure that the time is not wasted. Things You'll Need ?List of tasks for meeting ?Clock or watch ?Place for the meeting Show More Instructions 1 Define the purpose of the meeting. Is this a weekly meeting or a project meeting? These are some key questions that should be addressed in the agenda at the outset of the meeting. An agenda should be developed around the key purpose of the meeting. If it is a weekly office meeting, then several to-do's, announcements, and weekly business topics will be addressed. Weekly meetings are generally less formal, and the agenda can be more of a loose, open format. However, project meetings should have a more structured focus, with set times for each agenda item; a clear indication of who will present each segment; and key points for discussion. 2 Be clear about the date and location of the meeting. Set the date well enough in advance to ensure that participants are able to schedule the meeting and plan accordingly. You also want to advise presenters well in advance in order to prepare a presentation. Once you set the date, stick to it.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的一个热门话题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的一个热门话题。《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一书中指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自主发展、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从多年从事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经验来谈,我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实践创新”素养是一个更有效的课程载体。 关键词:核心素养综合实践活动课培养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的一个热门话题。《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一书中指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自主发展、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即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而综合实践课程对于学生体验人生、关注社会、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也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学科之一。我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实践创新”素养是一个更有效的课程载体。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其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素养的最好载体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性课程,它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而非在学科知识的逻辑序列中构建课程和实施课程。它强调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社会参与性学习和操作性学习等多种实践性学习活动,改变学生在教育中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把学生的探究发现、大胆质疑、调查研究、实验论证、合作交流、社会参与、社区服务以及劳动技术和技术实践等作为重要的发展性教育活动。所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它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素养最好载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实践创新”这一核心素养中的三个要点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中的要求相一致 比如“实践创新”素养中对劳动意识的描述是:尊重劳动,具有积极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具有动手操作能力,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在主动参加的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具有改进和创新劳动方式、提高劳动效率的意识;具有通过诚实合法劳动创造成功生活的意识和行动等。而《综合实践活动纲要》中对劳动与技术的描述是: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它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强调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通过该领域使学生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形成初步的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可以看出核心素养中的描述更具体、更易操作,它们解决的问题和目标是一致的,若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进行“实践创新”

议程设置理论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议程设置理论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议程设置的源头和概念 议程设置的思想可以追朔到李普曼发表于1922年的经典著作《公众意见》中的著名思想:“新闻媒介影响‘我们头脑中的图像’”。李普曼认为大众传播媒介创造了我们关于世界的图像,由新闻界提供的图像常常是不完整的和扭曲的。 1968年,麦库姆斯和肖以当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为背景展开调查,以夏普希尔地区为研究对象选取了100个还未明确投票意向的选民以及影响这一地区的几个主要的媒介,探究媒介报道与选民议题的相关性。1972年他们根据这次研究成果发表了《大众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并且首次提出了“议程设置”这个概念。文章指出,媒介作为大事加以报道的信息,同样作为大事反映在选民的认知中,媒介给予的强调越多,选民的重视程度也越高,传媒的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赋予各种议题不同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大事及其重要性的感知。 二、议程设置的研究领域 自议程设置理论自问世以来,就成为一个被全世界的新闻传播学者关注的研究领域,得到许多项目的验证,并逐渐超出了它的原始领域——议题显著度从媒介议程到公众议程的转移,涵盖了五个理论研究领域:即:议程设置的基本效果、属性议程设置、议程设置效果的心理学、媒介议程的来源和议程设置效果的后果。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社会化媒体的崛起,碎片化的媒介环境和竞争性媒介议程,使得议程设置理论的提出者麦库姆斯都在质疑这个理论的效果是否会与几十年前基本相同还是会最终消失。 2014年,在美国阿拉巴马大学传播与信息科学学院举办的讲座上,三位理论提出者麦库姆斯、肖以及Weaver 认为议程设置理论的未来依然光明,并且确认将议程设置理论由原先的五大领域、两个层面扩展为七大领域和四个层面。 (一)议程设置的基本效果(议程设置的第一层) 从议题的显著性、政治人物和其他注意力客体方面研究媒介议程对公众议程的影响。从麦库姆斯和肖的研究开始,在关键公共问题和政治传播的其他方面上,新闻传播学者的很多研究都采用对比分析媒介焦点和公众焦点。分析发现,媒介关注越强烈,报道越多,公众关注得越多,讨论得越多,媒介焦点和公众焦点呈正相关。麦克姆斯和肖在研究中发现,在媒介和公众的议程中,媒介的优先议题也是公众的优先议题,报纸标题的大小,篇幅的长短,电视新闻的位置和时长,很容易成为受众挑选议题的线索。 (二)属性议程设置(议程设置的第二层) 属性议程设置关注议题特定属性及其影响公众舆论的过程,其焦点是在于属性显要性如何由媒介议程向公众议程转移。传统的议程设置效果研究没有超越认知范畴,关注人们想什么而忽视人们怎么想。属性议程设置研究可以超越认知范畴,涵盖认知、情感和行为等,关注人们怎么想,研究进入到关注人的态度层面。

各类教师关心的70个热点教育问题

?教师关心的70个教育问题 ?教师职业 1.教师职业。教师自己要正确认识“教师”这个词语和教师这个职业。 不要无限夸大,也不要因为挣得少而自我贬低。社会对教育的理解程度要加强。 2.教师子女教育的问题。教出无数的优秀生,送走N届毕业班,身为 一名好老师却教不好自己的孩子,一说到对自己子女的教育问题,教师大多头疼不已。 3.教师职称评定问题。这个关系到教师切身利益的问题,常常在实际 操作中“掉链子”。职称评定中的论文、外语、计算机等“硬性规定”卡住了优秀教师继续前进的脚步。职称评定的种种弊端反而压抑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呼吁建立公平的评估机制,淡化学历与职称,看重教师的实际水平,建立公平的教师评估机制。 4.论文造假。有老师说,论文热空前高涨泛滥,表现在每所学校,每 个期末每人交论文一篇,除了少部分立志于此或者对教育科研有兴趣的教师之外,其余大多是消极的、敷衍了事,更有甚者直接“借用”别人的成果,从网上下载……职称评定中上交的论文也是如此。 5.教师的模范问题。一是模范没有公开规范的标准,二是许多模范指 标,教师根本不知道,模范的威信在教师心中降格。 6.男性教师找对象有些难。女性教师可能会被许多男性列为首选对 象,因为在中国,不管是受传统文化还是现代教育的影响,教师对女性来说还是个不错的职业。相比来说,男性教师特别是小学男性教师谈恋爱找对象还是有些难,这也是造成男性教师逃离小学的一个原因。 7.工资收入。众多老师关心工资的问题,钱多了,生活有保障了,社 会地位提高了,工作起来才会更有成就感。但他们问:教师的待遇与付出怎样才能持平?给教师涨工资,可好多次都是“空调”。 8.普高与职高差别大。普通高中教师的待遇往往高于职业高中教师, 同工不同酬。职业学校学生管理的难度大,人才外流,师资只出不进。 9.社会保障。教师的医保等保障制度还没有全部建立起来,有的地方 教师没有福利,没有医疗卡,没有住房公积金……

1议程设置功能理论

.. 新闻系王欢 1 议程设置功能理论 议程设置功能作为一种理论假说,具体出现在美国传播学家M.E. 麦库姆斯和 D.L. 肖1972 年在《舆论季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题目是《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这篇论文是他们在1968 年美国总统选举期间就传播媒介的选举报道对选民的影响随做的一项调查研 究的总结。其基本思想是:“在特定的一系列问题或论题中,哪些得到媒介更多注意的问题 或论题,在一段时间内将日益为人们所熟悉,它们的重要性也将日益为人们感知,而那些得到较少注意的问题或论题则相应地下降。”而且,“收到某议程影响的受众成员会按照该媒介 对这些问题的重视程度调整自己对问题重要性的看法。 麦库姆斯和肖发现,在选民对当前重要问题的判断与大众传媒反复报道和强调的问题之 和,存在着一种高度的对应关系。由此,他们提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设定社会公共事务“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 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 “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暗示了这样一种媒介观,即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 的机构,也就是说,传播媒介对外部世界的报道不是“镜子”式的反射,而是一种有目的的 取舍选择活动。传播媒介根据自己的价值观、传播目的和传播需求,从现实环境中筛选出一 部分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并赋予一定的结构秩序,然后以“报道事实”的方式提供给受众。 在现代社会里,传播媒介是大众获得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这种对环境的再构成不管是对现 实环境的客观反映还是歪曲的反映,都会影响到人们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和判断。 议程设置的一共最主要的表现就是“舆论诱导”,在国内新闻学界一般被称为“新闻导向”,二者本质完全相同,都是利于大众媒介议程设置功能来向大众有意识、有目的地宣传 特定的思想、观念等,从而使整个社会接受或反对某种现象或思想观点,说白了就是通过操 作传播工具操纵人们思想。 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提出具有重大意义,它从考察大众传播效果的角度入手,揭示了大众传播对受众的强大影响,有力地驳斥了“子弹轮”、“有限轮”等大众传播效果观点,而且 还把大众传播背后的控制问题摆在了人们眼前,是人们认识到占据大众传播资源是多么重 要,将对这个社会统治、控制产生多么大的影响。最明显、最通俗的一个例子就是明星炒作。 为什么很多明星为了出现在在报纸、电视上而不停地炒作,甚至炒作一些恶俗新闻?因为他 们想通过大众媒介出现在受众面前,使受众关注他们,从而保持自己的曝光率和关注度,这是典型的利用议程设置功能的例子。 议程设置功能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翻开一张报纸,你只会看见主编想让你看见的东西,如果主编不想让你看见,就是火星人攻占了地球你也不知道。特别是在中国现如今的新 闻审查制度之下,更是如此。举个例子,很多时候,关于某个地方的负面新闻,本地的人往 往是最后才知道的。例如前一段时间发生在长春的强迁致死案,是先由外地的媒体报道之后, 长春人才知道。这是因为长春的“把关人”筛选掉了这一信息,我们只能看见他们允许我们 看见的。议程设置功能在新闻宣传上所起到的作用是在是非常强大的,同时,它也妨碍了新闻自由,剥夺了受众对新闻信息的知晓权,也阻碍了民主制度的发展。 议程设置功能理论也有不足之处。它过于夸大了大众传媒的传播效果,我们必须认识到,不能吧议程设置功能的效果绝对化,特别是在现如今这个信息发展迅猛、媒介多样化的时代,大众传播媒介不止局限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传播已经在逐渐取代传统的传播方式,而网络传播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难于控制、自由性强,把关人很难全面把关,及时阻截一切应该阻截的信息。比如很多“把关人”不想被大众知道的负面信息都是由微博上传出来的,

议程设置理论的观点

议程设置理论的观点 1)大众媒介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是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某些事实和意见,以及他们对议论的先后顺序,新闻媒介提供给公众的是他们的议程。 2)大众传媒对事物和意见的强调程度与受众的重视程度成正比,该理论强调:受众会因媒介提供议题而改变对事物重要性的认识,对媒介认为重要的事件首先采取行动。 3)媒介议程与公众议程对问题重要性的认识不是简单的吻合,这与其接触传媒的多少有关,常接触大众传媒的人的个人议程和大众媒介的议程具有更多的一致性。 4)不仅关注媒介强调哪些议题,而且关注这些议题是如何表达的,对受众的影响因素除了媒介所强调的议题外,还包括其他因素,这些影响包括对态度和行为的两种影响。 [编辑] 议程设置理论的评价 意义: 1)"议程设置"理论从考察大众传播在人们环境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入手,重新揭示了大众传媒的有力影响,为效果研究摆脱"有限论"的束缚起了重要的作用。 2)这个理论中所包含的传媒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的观点,重新提出了大众传播过程背后的控制问题。 3)"议程设置"理论对我们详细考察传媒的舆论导向过程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4)它为人们认识传播与社会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 局限: 1)它只强调了传播媒介"设置"或形成社会议题的一面,而没有涉及反映社会议题的一面。 2)尽管"议程设置"功能是强大的,但是不能把它的效果绝对化。 [编辑] 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特点

“议程设置功能”假说探讨的无疑是大众传播的效果和影响问题,那么,与历来的效果研究相比,它有什么特点? 第一,传播效果分为认知、态度和行动三个层面,这些层面同时也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效果形成过程的不同阶段;“议程设置功能”假说的着眼点是这个过程的最初阶段,即认知层面上的效果。 第二,“议程设置功能”假说所考察的,不是某家媒介的某次报道活动产生的短期效果,而是作为整体的大众传播具有较长时间跨度的一系列报道活动所产生的中长期的、综合的、宏观的社会效果。 第三,“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暗示了这样一种媒介观,即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 [编辑] 议程设置理论的应用 1)建立共识,实现对话:通过议程设置,媒介可以使意见相左的团体就某些议题达成某种一致,从而实现不同团体的对话。 2)提高责任,引导舆论:记者对新闻事件的评判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公众关注与该事件相关的议题,故记者的责任心就很重要。 3)构造事件,吸引眼球:公关人员要想捕捉公众的注意力,就应该以恰当的方式来构造相应的媒介事件。 [编辑] 对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研究 “议程设置功能”是在李普曼的“拟态环境”以及拉斯韦尔关于大众传播的“环境监视功能”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提出的一个理论假说。这个假说提出后,引起了传播学界的广泛注目,许多学者纷纷对它进行探讨和验证。较有体系的研究有美国学者D.H.韦伯在1976年的调查,日本学者竹下俊郎在1982年和1986年进行的调查等等。 1.“ 议程设置功能”的作用机制趋于明确化。学者们主要从三个角度来考察大众传播“议程设置功能”的作用机制。第一个角度称作“认知模式”,第二个角度是“显著性模式”,第三个角度是“优先顺序模式”,一般认为,大众传播主要是通过这三种机制来设置议程的。从“感知”到“重视”再到为一系列议题按其重要程度排出“优先顺序”,这是一个影响和效果依次累积的过程,越往后效果越大,影响也越深刻。(揭示的是长期效果)

新媒介环境下议程设置理论研究新进路的分析

新媒介环境下议程设置理论研究新进路的分析 高宪春当下新旧媒介融合成为趋势,媒介环境发生变化,传统的传播模式正在被颠覆。“一种信息传播的新方式随带来的社会变迁,绝不止于它所传递的内容,其更大意义在于它本身定义了某种信息的象征方式、传播速度、信息的来源、传播的数量以及信息存在的语境”[1],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介具有疾速、大容量、无地域限制以及即时交互式传播的特点,带来一种全新的理念,本文主要分析探讨新媒介环境[2]下议程设置理论研究新进路的可能。 一、议程设置功能研究的困境 议程设置理论的形成来自于一个假设,它描述大众传播如何影响公众对社会与政治议题的关注,这个理论逐渐扩展,又融入了许多新的命题,如议题的“强制性接触”和“非强制性接触”( 朱克,1978 )、“具体议题”和“抽象议题”( 雅阁德和多齐尔,1990)、“铺垫作用”( Priming) ( 延加、皮特斯和金德及延加和西蒙,1993)、议程设置的“时滞问题” ( 温特和伊尔、麦库姆斯和斯通等) 以及“议程建构理论”( 兰和兰)、议程设置的第二层面研究或媒介框架现象 ( 盖奈姆,1997) 等等[3]。罗杰斯和迪灵把议程设置的流程主要分为媒体议程与公众议程、政策议程三个环节,研究重点是媒体议程如何对受众产生最理想化的效果 ( 如下图1 示[4]) 关于产生这些效果的偶发条件、塑造媒介议程的力量、媒介信息中具体因素的影响以及这个议程设置过程中的各种结果。这样,议程设置理论成为关于大众媒介及其效果的一张详细的图谱[5]。这一图谱中,无论是否赞同麦库姆斯和肖的研究结论,其前提假设是一致的,以媒体为中心,关注大众媒体在形成舆论方面的作用,体现的是媒体议程单向地影响公众议程。 ( 如下图2 示[6]) 原有的信息流动是有规则的,议程设置是一个可以预料的过程。

各项会议议程

总经理办公会议制度 第一条总经理办公会是进行经营管理决议的机构,主要讨论决定经营管理工作中的重大事项。会议由总经理或受总经理委托的副总经理召集并主持。 第二条总经理办公会的工作程序和议事规则 (一)总经理办公会协调、解决公司日常经营活动的具体事项;总经理办公会议采取集体讨论、总经理决策的议事方式。 (二) 总经理办公会原则上每月召开一次,但总经理可根据需要决定随时随地召开。总经理办公会由总经理召集,副总经理、财务总监参加,必要时可召集部门负责人列会,但其不具有表决权; (三)召开会议的通知,由公司办公室在两日前电话或书面通知与会人员,并将会议涉及材料送达与会人员。与会人员如因故不能参加会议,必须事先向总经理请假; (四)总经理办公会形成的决策意见,必须经参加会议的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总监联合签署后,用《总经理办公会议纪要》下发执行。

(五)总经理办公会议事规则: 1、提交议案。总经理办公会议的出席人员均有权提出议案,报总经理同意后列入会议议程。 2、确定议题。由总经理确定议题,并由办公室在会议召开1-2天前发出会议正式通知。涉及重要改革方案、营销举措、计划、规划等重大问题时,在会议召开至少两天前由办公室将会议通知连同有关资料送达与会人员。 3、会前准备。会议各议案的提报人或部门在会议前需作好充分准备,并就议案提出各自的初步意见,以便会议讨论研究。 4、会议召开。与会人员应围绕议案,充分讨论,集思广益,正确决策。办公室负责做好会议发言记录。 5、会议纪要。议事内容经过讨论后,采用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由总经理做出决定,并形成总经理办公会议纪要。 第三条总经理办公会决定的事项,由有关部门负责承办。公司办公室负责协调和检查落实。 第四条总经理报告制度

2018年全国两会关于教育热点提案话题

2018年全国两会关于教育热点提案话题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2018年全国两会关于教育热点提案话题》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这里给大家转摘到。 一周前,湖北日报的读者、们就摩拳擦掌,纷纷通过湖北日报微博、微信和动向新闻APP“我给代表委员捎句话”互动平台表达诉求、传递呼声。以下为新媒体平台上最“热”的话题 二孩政策全面放开,预计三五年后,幼儿数目将几何式增长,就医、教育等都将成为十分现实的问题,网友们期待有相应的政策措施出台。 专家预测,下一个人口高峰将在xx年前后到来,意味着新一波入学高峰也接踵而至。建学校容易,办好学校难,深层次的原因还是要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各校均衡发展, ___门抓紧研究、提前应对。另外,妇产科、儿科医生的培养,也十分紧迫。有网友说,“每次产检就像打仗”、“产科、儿科‘一床难求’”。还有网友呼吁,为二孩家庭减个税或社保费,缓解“生得起、养不起”。 本报开通互动通道后,每天推出《微观“两会”》栏目。大家的留言,反腐是提得比较多的关键词。

这一年,各种“老虎”“苍蝇”被不断打下,符合网民期待。网友“静夜思”叫好:惩治腐败,拿下贪官,为民除害,百姓齐赞。网友“季敏”说:坚决拥护将反腐进行到底,还大家一个风清气正的环境。 大家希望反腐继续保持高压态势。也有网友呼吁不要因此削减职工正常福利,期望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合理合法地享受经济社会发展的“红利”。 动向新闻APP推出《动动拇指,动向帮您捎话“上”省两会》报道,阅读点击量很快逼近8000次。“搭建民意平台,动向走心了”、“这个好,我也来当一次代表委员”,网友们点赞。 其中,网友“落拓书生”的留言因关注度最高,被系统自动置顶。这位网友说:我和爱人都是基层公务员,每人每月到手2000元出头,现在孩子刚8个月,感觉孩子都快养不起了,能进一步提高基层公务员待遇么?不少网友跟帖,希望在新一轮事业单位工资改革中,多多关照基层。 另外,城市下岗职工也期待更多惠民政策向他们倾斜,他们以上世纪50后、60后为主,没有固定,医疗、养老负担很重。

热门话题中的议程设置

“热门话题”与“议程设置功能” 一、很多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很多并不起眼的新闻事件经由网络讨论后便开始 引起其他媒体的重视,例如“三亚宰客门”、2012年两会开展时热门提案、 3.15打假等。很显然,这得益于微博、贴吧、社区等网络虚拟空间背后的推动作用。 新浪、网易、腾讯、搜狐等等的微博主页都设有类似“热点话题”的公告栏,用来提供最新被广泛关注的事件,这无疑为网民提供了快速获取信息并参 与讨论、表达看法的渠道。强大的交互性、便捷性和聚集性使网友的参与度远 远超过贴吧、论坛等,其更凸显了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功能。 每次突发事件设置新的主题,网络媒体都以一种强硬的方式设置议程,引 导大家在此时讨论这个话题[1]。本文将从“热门话题”出发,探讨议程设置机构如何实现议程设置功能正面效应。 二、“热门话题”与“议程设置功能” “议程设置功能”最早见于美国传播学家M.E.麦克卢汉和D.L.肖发表的一篇名为《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的论文中。该文提出,大众传媒作为“大事”加以报道的问题,同样也作为“大事”反映在公众的意识当中;传媒给予的强调越多,公众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也就越高[2]。 “议程设置”意味着传播媒介作为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不仅 是重要的信息源,也是重要的影响源。在微博传播中,微博快速发言的自由以 及“评论”、“转载”功能让每一个微博用户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评论者、再传者。 话语权的自主性让微博用户也享有传统媒体的属性功能,以新浪微博为例,“粉丝群”决定了受众范围,“关注”决定了消息源,微博甚至能够轻易地与 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其他应用形式共建社会的话语焦点。 据统计,新浪微博的注册用户已经超过3亿,作为一种新型的公共话语平台,微博的发展使传统的媒介传播机制发生着改变。而在微博中,虽然用户个 人也能自己设置话题,然而能在“热点话题”中出现的原因有两个: 其一、管理微博的后台工作人员。 其二、网友对此话题的关注度。

议程设置理论

议程设置理论 传播效果研究的经典理论之一,是用来说明媒介有意无意的建构公共讨论与关注的话题的一种理论。 美国传播学者麦库姆斯和肖在1972年发表的《大众传播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中首次提出“议程设置”的概念。他们对1968年总统竞选期间的议程设置进行了研究。肯定了议程设置假说。研究的结果表明:在特定时间和地点,选民们(受众)所关心的主要问题恰是这一时期该地区主要新闻媒介所突出报道的问题。议程设置基于两个观点:(1)各种媒介是报道新闻必不可少的把关人;(2)人们需要由把关人帮助决定那些超出他们有限感受的哪些事件和问题是值得他们关注的。 1.起源和发展:李普曼、科恩等早期思想家对媒介议程设置功能的阐述:李普曼在他的《舆论学》中最早提出了“头脑图像和身外世界”的观点(指出,在某种意义上,大众媒介把”外在的世界”变成了”我们头脑中的图画”)区分了媒介现实、客观现实和主观现实,并阐述了他们之间的关系。伯纳德.科恩认为:“在多数情况下,报纸在告诉人们如何思考上可能不太成功,但在告诉人们应该考虑什么时,却是惊人的成功。”麦库姆斯和肖先后进行了查普尔希尔研究和夏洛特研究,并于1972年最早提出议程设置理论。 2.议程设置就是通过反复报道强化某一主题对受众的影响。 该理论认为,大众传媒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某些事实和议论的顺序。即新闻媒介提供给受众的是他们的议程。 大众传媒对事物和意见的强调程度与受众的重视程度成正比。受众会因媒介提供议程而改变对某事重要性的的认识,对媒介认为重要的事件首先采取行动。 媒介议程与公众对问题重要性的认识并不是简单的完全吻合,而与接触媒介的频率有关,经常接触大众媒介的人的个人议程与大众媒介的议程具有更高程度的一致性。媒介不仅为受众提供议程,还为受众对复杂的议题作出解释和说明。 议程设置理论不仅关注媒介强调哪些议题,而且关注这些议题是如何表达的。意义:(1)议程设置理论从考察大众传播在人们环境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入手,重新揭示了大众媒介的有力影响,为效果研究摆脱“有限论”的束缚起了重要的作用;(2)理论中的传媒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重新提出了大众传播过程背后的控制问题; (3)对于我们详细的考察传媒的“舆论导向过程”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4)为人们认识传播与社会提供了一个新角度;(5)它只强调了媒介“设置”或“形成”社会议题的一面,没有涉及到“反映”社会议题的一面。并且至今未透彻理解议程设置是如何起作用的;(6)尽管“议程设置”的功能比较强大,但不能把它的效果绝对化。 3.现实意义:能够帮助人们积极承担“环境守望者”的角色;对引导正确的舆论,提高社会成员的整体素质有积极作用;有利于抵御不良信息,保护民族文化;促进社会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形成;对实际的新闻传播工作有积极意义。 4、应用和举例: ⑴建立共识、实现对话:通过议程设置,使意见相左的集团就某一议题达成 一致,实现不同团体的对话。

议程设置

议程设置理论是传播学效果研究的代表性理论之一,它最早由美国传播学家马尔科姆﹒麦库姆斯和唐纳德?肖在《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一文中提出,“证明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地点,选民们关心和讨论的主要问题,正是在这个时间和这个地点的主要新闻媒介所突 出的问题。” 九十年代以来,议程设置的研究拓展到多个领域,并沿着多个方向得到纵深发展。就此期间的主要文献进行分析,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政治领域议程设置研究仍居主导地位 议程设置理论从其形成之日起,便与政治传播研究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九十年代以来的议程设置研究中,涉及政治领域的仍占据主导地位,主要分为:政策制定的议程设置和投票选举研究。通过这些方面的研究,探究媒体对受众在政治认知,态度和行为上的影响。 关于媒体政治报道与对外政策的研究主要以议程设置理论为基础框架,认为媒体政治信息直接影响受众认知,并延伸至议程设置理论第二层面的概念。对于2001年的“9?11 ”事件和2003年的美国对伊战争,传播学界从媒体报道角度出发,试图探究媒介报道对政策制定的潜在影响。美国国家战争学院Michael.J.Mazarr (2007)在对伊拉克战争和议程设置研究中发现,用政治社区,中心事件,政治窗口等概念可以帮助阐释美国发动对伊战争的决定,并认为用议程设置范式可以解释更好地洞悉国家安全和对外政策制定的机制。 除了政策制定研究,竞举也是研究的一大焦点。美国每四年的总统大选中,媒体在其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传播学效果研究的许多理论成果都是来自竞选运动和投票的实证研究。Young Min(2003)在对2002年德克萨斯州州长首轮选举的媒介政治信息和公众的研究中发现,媒体对候选人个人属性的议程设置的顺序,对选民的偏好和选举意向有重要影响。同时这里衍生出另一个新的研究方向,称为议程融合(AgendaMelding)。该理论结合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认为受众接受媒体中的某特定议程,是因为需要在议程中寻求归属感。Roberts(1992)在一项针对得克萨斯州州长的选举的调查中发现,70%宣称投给该州州长的选民对某特定议题特别关心。 2、应用拓展至政治以外的社会领域 议程设置理论脱胎于竞选运动研究,但进入九十年代, 学者们尝试用该理论去解释除政治以外的其他社会领域的现象,如环境保护,医疗卫生,人权等, 发现议程设置效果广泛存在。Carrolla &McCombs(2003)首次基于议程设置理论记录了新闻媒介对企业声誉的影响。该研究发现了两个层级的议程设置效果,第一层级是新闻报道对企业或其CEO的知名度与显著度所产生的影响,第二层级是新闻报道中对企业及其CEO各种描述所产生的影响。此后,May-May Meijer & Jan Kleinnijenhuis (2006)再次对商业传播领域中议题新闻和企业声誉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认为议程设置的第二层次(属性议程设置)假说表明关于议题新闻的数量决定了议题的显著性;议题的显著性决定了企业声誉。 Denise Scheberle(1994)就公众关注的健康议题被提上议会议程的条件做出了探索,认为对健康构成危险的科学依据固然必不可少,但媒体的关注和政策决定者的出现实为关键因素。Burns(1995)认为,音乐电台循环播出的方式使有的歌曲备受关注,其他则不然,这自然决定着哪些歌曲能在听众中流行起来。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