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中草药概述1

部分中草药概述1
部分中草药概述1

中国是药用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对药用植物的发现、使用和栽培,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古代有关史料中曾有“伏羲尝百药”、“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等记载。虽都属于传说,但说明药用植物的发现和利用,是古代人类通过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逐渐积累经验和知识的结果。到春秋战国时,已有关于药用植物的文字记载。《诗经》和《山海经》中记录了50余种药用植物。1973年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整理出来的《五十二病方》,是中国现存秦汉时代最古的医方,其中记载的植物类药有115种。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后,外国的药用植物如红花、安石榴、胡桃、大蒜等也相继传到中国。历代学者专门记载药物的书籍称为“本草”。约成书于秦汉之际的中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药物365种,其中植物类药就有252种。此后,著名的本草书籍有梁代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唐代苏敬等的《新修本草》、宋代唐慎微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以及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其中《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收集宋代以前的各家本草加以整理总结,收载植物类药达1100余种,有不少现已佚失的本草资料赖此得以保存。到明代,《本草纲目》收载的植物类药已达1200多种。

山橙

别名:冬荣子、屈头鸡、山大哥、猢狲果、猴子果、铜锣锤、马骝藤、马骝橙藤、犸镏果、檎那。

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等地。主治:行气;消积;杀虫。主胃气痛;膈症胸满;小儿疳积;疝气瘰疬;皮肤热毒;湿癣疥癞

【蜈蚣草】Pteris vittata L

来源:蕨类凤尾蕨科凤尾蕨属植物蜈蚣草。

药用部位:干燥全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用于湿热痢疾腹痛。外用治蜈蚣咬伤,疥疮,无名肿毒。。用法:煎汤内服,12—30克。外用适量。

紫玉盘

别名:油椎、香蕉、酒饼子、牛刀树、牛菍子、牛头罗

以根、叶入药。

苦、甘,微温。功能健胃行气,祛风止痛。用于消化不良,腹胀腹泻,跌打损伤,腰腿疼痛。

【水杨梅】:

来源:蔷薇科水杨梅属

药用部位:茎叶或花果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主湿热泄泻;痢疾;湿疹;疮疖肿毒;风火牙痛;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檀香】又叫白檀、白檀木、白银香、黄英香、旃檀、真檀

来源:檀香科檀香属

药用部位:干燥心材

功能主治:理气、和胃、止痛。用于寒凝气滞,胸痛,腹痛,胃痛食少;冠心病,心绞痛。

【萝芙木】又叫鱼胆木、矮青木、鸡眼子、万药归宗

来源:夹竹桃科萝芙木属

药用部位:根

功能主治:镇静,降压,活血,止痛,清热解毒。用于高血压病,头痛,眩晕,失眠,高热

不退;外用治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煎汤内服,15—30克。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鸳鸯茉莉】又叫二色茉莉、两色茉莉

来源:茄科鸳鸯茉莉属

药用部位:叶

功能主治:清热消肿。治水肿。

【麻风树】又叫臭油桐、羔桐、臭梧桐、假桐子

来源:大戟科麻疯树属

药用部位:叶、树皮

功能主治:消肿散瘀,止血止痒。外用治跌打肿痛、创伤出血、皮肤瘙痒等。

注意:本品有大毒

【翠云草】又叫蓝地柏、绿绒草、龙须、蓝草、翠云卷柏来源:卷柏科卷柏属

药用部位:全草

清热利湿,解毒,凉血止血,止咳。用于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胆囊炎,肠炎,痢疾,肾炎水肿,风湿痹痛。

【五指山参】又叫箭叶秋葵、红花马宁、梓桐花

来源:锦葵科秋葵属

药用部位:根和叶

滋养强壮。治神经衰弱,头晕,腰腿痛,胃痛,腹泻。

【木薯】又叫葛薯、木番薯、树番薯、臭薯、苦木薯。

来源:大戟科木薯属

本品生吃要人命

功能主治:用于痈疽疮疡,瘀肿疼痛,跌打损伤、外伤肿痛、疥疮、顽癣等证。

【龙利叶】又叫龙舌叶、龙味叶

来源:大戟科守宫木属

药用部位:叶

功能主治:肺热咳喘痰多;口干;便秘,咯血。

【大叶仙茅】又叫松兰、竹灵芝、野棕、般仔草

来源:仙茅科仙茅属

药用部位:根茎

功能主治:润肺化痰,止咳平喘,镇静健脾,补精固肾。用于肾虚咳喘,腰膝酸痛,白带,遗精。

【秃疮花】别名秃子花、勒马回[陕西]

【来源】罂粟科秃疮花属植物秃疮花Dicranostigma leptopodum (Maxim.)Fedde,以全草入药。春夏采集,晒干。

【性味归经】苦、涩,凉。有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杀虫。用于扁桃体炎,牙痛,淋巴结结核;外用治头癣,体癣。

【用法用量】3~5钱。外用煎水洗或鲜品捣烂敷患处。鲜草捣烂,投入污水中,可杀孑孓灭蚊。

【荞麦】又叫野荞麦、花麦、三角麦。

来源:蓼科荞麦属

药用部位:种子,茎和叶

功能主治:茎叶:降压,止血。适用于高血压,毛细血管脆弱性出血,防治中风,视网膜出血,肺出血。种子:健胃,收敛。用于止虚汗。炒香研末,外用收敛止汗,消炎。

【血苋】又叫红木耳、一口红、红苋、红叶苋

来源:苋科苋属

药用部位:全草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用于吐血,咳血,创伤出血等

【假蒟】又叫哈蒟、毕拨子、芦子藤、臭蒌

来源:胡椒科胡椒属

药用部位:叶

功能主治:温中,行气,祛风,消肿。用于和胃寒痛,气胀腹痛等

【石仙桃】又叫川甲草、石橄榄、石莲、石山莲、石上莲、石上仙桃、圆柱石仙桃来源:兰科石仙桃属

药用部位:干燥全草

功能主治:养阴清热。用于肺痨咳嗽、咳喘气逆者。用于跌打损伤肿痛者。

【露兜树】又叫露兜簕、林茶、露兜树、假菠萝、老茎、野菠萝

来源:露兜树科露兜树属

药用部位:根

功能主治:感冒发热、眼热疼痛;叶芽可治烂脚;果可补脾胃、固元气、解酒毒.主治肝热虚火、肝硬化腹水、中暑等

《中国药典》2015年版 第一部 14

该版药典中现代分析技术得到进一步扩大应用,除在附录中扩大收载成熟的新技术方法外,品种正文中进一步扩大了对新技术的应用;药品的安全性保障得到进一步加强,除在凡例和附录中加强安全性检查总体要求外,在品种正文标准中增加或完善安全性检查项目;对药品质量可控性、有效性的技术保障得到进一步提升,除在附录中新增和修订相关的检查方法和指导原则外,在品种正文标准中增加或完善有效性检查项目;为适应药品监督管理的需要,制剂通则中新增了药用辅料总体要求;积极引人了国际协调组织在药品杂质控制、无菌检查法等方面的要求和限度。此外,该版药典也体现了对野生资源保护与中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再收载濒危野生药材。 第九届药典委员会还完成了《中国药典》2005年版增补本、《药品红外光谱集》(第四卷)、《临床用药须知》(中药材和饮片第一版、中成药第二版、化学药第五版)、《中药材显微鉴别彩色图鉴》及《中药材薄 层色谱彩色图集》(第一册、第二册)的编制工作。 2015年版(第十版)2010年12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3年3月22日更名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建第十届药典委员会。本届药典委员遴选工作按照新修订的《新增委员遴选办法》和《第十届药典委员会委员遴选工作方案》,向全社会公开征集新增委员候选人,并采取差额选举、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新增委员。本届委员会共有委员351名,其中续聘委员248名,新增委员103名。时任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任名誉主任委员,时任卫生部部长陈竺任主任委员,时任卫生部副部长、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邵明立任常务副主任委员。本届委员会下设执行委员会和23个专业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共计67名,其中院士委员28名、资深专家3名、各专业委员会主任20名、相关部委专家4名、总局相关技术单位负责人7名。根据药典标准工作需要,本届委员会以第九届药典委员会专业委员会设置为基础,对专业委员会的设立进行了适当调整;为加强化学药标准的制定工作,增设了化学药品第三专业委员会,扩大化学药委员的人数;同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取消政策与发展委员会、标准信息工作委员会和注射剂工作委员会。 2010年12月第十届药典委员会成立暨全体委员大会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药典》2015年版编制大纲”,编制大纲明确了《中国药典》2015年版编制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按照《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国家药典委员会以实施“国家药品标准提高行动计划”为基础,组织各专业委员会和相关机构开展药典编制工作。药典委员会常设机构首次将I S O 9001质量管理体系引入药典编制的全过程管理,按照规范的“中国药典编制工作程序”开展品种遴选、课题立项、试验研究、标准起草、复核和审定等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本版药典编制工作。2015年2月4日《中国药典》2015年版经第十届药典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于2015年6月5日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颁布,自2015年12月1日起实施。 本版药典进一步扩大药品品种的收载和修订,共收载品种5608种。一部收载品种2598种,其中新增品种440种、修订品种517种、不收载品种7种。二部收载品种2603种,其中新增品种492种、修订品种415种、不收载品种28种。三部收载品种137种,其中新增品种13种、修订品种105种、新增生物制品通则1个、新增生物制品总论3个、不收载品种6种。本版药典首次将上版药典附录整合为通则,并与药用辅料单独成卷作为《中国药典》四部。四部收载通则总数317个,其中制剂通则38个、检测方法240个(新增27个)、指导原则30个(新增15个)、标准品、标准物质及试液试药相关通则9个。药用辅料收载270种,其中新增137种、修订97种、不收载2种。 本版药典完善了药典标准体系的建设,整体提升质量控制的要求,进一步扩大了先进、成熟检测技术的应用,药用辅料的收载品种大幅增加,质量要求和安全性控制更加严格,使《中国药典》的引领作用和技术导向作用进一步体现。 在编制本版药典的过程中,还完成了《中国药典》2010年版第一、二、三增补本,《红外光谱集》(第五卷),《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国家药品标准工作手册》(第四版),《中国药典注释》的编制和修订工作,组织开展了《中国药典》2015年版英文版、《临床用药须知》2015年版的编制工作。

常用中成药

第1章内科常用中成药 第一节解表剂 一、辛温解表剂 桂枝合剂: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表实感冒颗粒:发汗解表,祛风散寒。 感冒清热颗粒:疏风散寒,解表清热。 正柴胡饮颗粒:发散风寒,解热止痛。 二、辛凉解表剂 银翘解毒丸: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桑菊感冒片: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双黄连口服液: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羚羊感冒胶囊:清热解表。 连花清瘟胶囊:清瘟解毒,宣肺泻热。 三、解表胜湿剂 九味羌活丸:疏风解表,散寒除湿。 荆防颗粒:解表散寒,祛风胜湿。 午时茶颗粒:祛风解表,化湿和中。 四、祛暑解表剂 霍香正气水: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保济丸:解表,祛湿,和中。 五、扶正解表剂 参苏丸:益气解表,疏风散寒,祛痰止咳。 第二节祛暑剂一、祛暑除湿剂 六一散:滑石粉6:甘草1,清暑利湿。 甘露消毒丸:芳香化湿,清热解毒。 二、祛暑避秽剂 紫金锭:避瘟解毒,消肿止痛。 三、祛暑和中剂 六合定中丸:祛暑除湿,和中消食。 十滴水:健胃,祛暑。(驾驶员,高空作业者慎用) 四、清暑益气剂 清暑益气丸:祛暑利湿,补气生津。 第三节表里双解剂一、解表清理剂 葛根苓连丸:解肌透表,清热解毒,利湿止泻。 双清口服液:疏透表邪,清热解毒。 二、解表攻里剂 防风通圣丸:解表通里,清热解毒。 第四节泻下剂一、寒下剂 通便宁片:宽中理气,泻下通便。

当归龙荟丸:泻火通便。 九制大黄丸:泻下导滞。 二、润下剂 麻仁胶囊:润肠通便。 增液口服液:养阴生津,增液润燥。 通便灵胶囊:泻热导滞,润肠通便。, 斯蓉通便口服液:滋阴补肾,润肠通便。 三、峻下剂 舟车丸:行气逐水。 四、通腑降浊剂 尿毒清颗粒:通腑降浊,健脾利湿,活血化瘀。 第五节清热剂 一、清热泻火解毒剂 龙胆泻肝丸:清肝胆,利湿热。 黄连上清片:散风清热,泻火之痛。 一清颗粒:清热泻火解毒,化瘀凉血止血。 黛蛤散:清肝利肺,降逆除烦。 牛黄上清胶囊:清热泻火,散风止痛。(“火郁发之”)清胃黄连丸:清胃泻火,解毒消肿。 牛黄解毒胶囊:清热解毒。 牛黄至宝丸:清热解毒,泻火通便。 新血颗粒:清热解毒。 苓连片: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导赤丸:清热泻火,利尿通便。 板蓝根颗粒: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清热解毒口服液:清热解毒。 二、解毒消瘾剂 抗癌平丸:清热解毒,散瘀止痛。 西黄丸: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第六节温里剂 一、温中散寒剂 理中丸(党参理中丸):温中散寒,健胃。 小建中合剂: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良附丸:温胃理气。 香砂养胃颗粒:温中和胃。 附子理中丸:温中健脾。 香砂养胃丸:止痛。 二、回阳救逆剂 四逆汤:温中祛寒,回阳救逆。 第七节祛痰剂 一、燥湿化痰剂 二陈丸:燥湿化痰,理气和胃。

第十九章 中药及其制剂分析概论

第十九章中药及其制剂分析概论(一)最佳选择题 1.中药检查项下的总灰分是指 A.药材或制剂经炽灼灰化后残留的无机物 B.药材或制剂经炽灼灰化遗留的有机物质 C.中药材所带的泥土、砂石等不溶性物质 D.药物中遇硫酸氧化生成硫酸盐的无机杂质 E.中药的生理灰分 2.对中药制剂分析的项目叙述错误的是 A.中药注射剂的检查项目有装量差异、无菌、澄明度和pH等 B.合剂、口服液的检查项目有相对密度和pH测定等 C.颗粒剂的检查项目有粒度、水分、溶化性、装量等 D.散剂的检查项目有粒度、外观均匀度、水分和装量等 E.丸剂的检查项目主要有溶散时限和含糖量等 3.中药及其制剂分析时,最常用的纯化方法是 A.萃取法B.结晶法C.柱色谱法 D.薄层色谱法E.水蒸气蒸馏法 4.在中药及其制剂分析中,应用最多的鉴别方法是 A.HPLC法B.GC法C.TLC法D.UV法E.IR法5.在中药材的灰分检查中,更能准确地反映外来杂质质量的是A.总灰分B.硫酸盐灰分C.酸不溶性灰分 D.生理灰分E.碳酸盐灰分 6.对中药及其制剂进行残留农药检查时,当接触农药不明时,一般可测定A.总有机氯量B.总有机磷量 C.总有机氯量和总有机磷量D.总有机溴量 E.总有机溴量和总有机氯量 7.以下药品中需进行显微鉴别的是 A.山楂叶提取物B.肉桂油C.清开灵注射液 D.三七E.西洋参口服液 8.对易霉变的桃仁、杏仁、酸枣仁等需额外进行的检查项目是.A.含氯量测定B.含磷量测定C.妥布霉素测定 D.含硫量测定E.黄曲霉素测定 (二)配伍选择题 [9—10] 以下水分测定法中 A.甲苯法B.减压干燥法C.烘干法 D.气相色谱法E.高效液相色谱法 9.含挥发性成贫贵重药的药品中水分测定用 10.不含或少含挥发性成分的药品中水分测定用 [11—13] A.性状鉴别B.微量升华法鉴别C.色谱鉴别 D.显微鉴别E.化学鉴别 11.利用其外观、形状及感官性质等特征作为真伪鉴别依据的方法是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10年6月

目录 前言 (2) 第一部分中成药概述 (3) 一、中成药的剂型 (3) 二、中成药分类 (7) 三、中成药安全性 (9) 第二部分中成药临床应用原则 (11) 一、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11) 二、联合用药原则 (12) 三、孕妇使用中成药的基本原则 (13) 四、儿童使用中成药的基本原则 (14) 第三部分各论 (16) 一、解表剂 (16) 二、泻下剂 (17) 三、和解剂 (18) 四、清热剂 (19) 五、祛暑剂 (20) 六、温里剂 (21) 七、表里双解剂 (22) 八、补益剂 (23) 九、安神剂 (24) 十、开窍剂 (25) 十一、固涩剂 (25) 十二、理气剂 (26) 十三、理血剂 (27) 十四、治风剂 (28) 十五、治燥剂 (29) 十六、祛湿剂 (30) 十七、祛痰剂 (31) 十八、止咳平喘剂 (32) 十九、消导化积剂 (33) 二十、杀虫剂 (34) 第四部分中成药临床应用的管理 (35) 一、含毒性中药材的中成药临床应用的管理 (35) 二、中成药不良反应的监测 (36) 三、开展中成药临床应用监测、建立中成药应用点评制度 (37)

前言 为加强中成药临床应用管理,提高中成药应用水平,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制定了《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指导原则》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中成药概述;第二部分为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第三部分为各类中成药的特点、适应证及注意事项;第四部分为中成药临床应用的管理。 《指导原则》是为适应中成药临床应用管理需要而制定的,是临床应用中成药的基本原则。每种中成药临床应用的具体要求,还应以药品说明书、最新版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卷》为准。在医疗工作中,临床医师应遵循中医基础理论,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用适宜的药物,辨证辨病施治。 第三部分各论中为更好地说明各类中成药的特点,列举了部分中成药,列举的药物是《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药物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未包括但又属临床常用的中成药。 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及使用管理,《指导原则》提出了具体要求,同时还应遵照《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卫医政发〔2008〕71号)执行。

中成药大全不收藏是你的损失

中成药大全不收藏是你的损失 第一节亚健康痰湿内生: 砂六君子丸, 心脾两虚:归脾丸, 肝郁气滞:逍遥丸肝肾阴虚:滋补肝肾丸、六味地黄丸气虚:永盛合阿胶阴虚:六味地黄丸阳虚:参茸三鞭丸强阳保肾丸 第二节上火胃火: 大山楂颗粒宽中顺气丸清胃黄连丸快胃舒肝丸肝火:泻青丸乳房肿块:乳核内消液肺火:清热地黄丸、清肺抑火丸 第三节肩周炎 散寒活络丸 第四节腰背痛 散寒活络丸 第五节中风以及后遗症中经络: 再造丸、散风活络丸肝肾阴虚:知柏地黄丸、中脏腑阳闭:安宫牛黄丸、至宝丹、中脏腑阴闭:苏合香丸、中风后遗症:化瘀丸 第六节眩晕肝阳上亢: 泻肝安神丸肾经亏损:参茸三鞭丸、六味地黄丸气血两亏:永盛合阿胶、十全大补丸、内补养荣丸、参桂鹿茸丸、痰湿中阻:二陈丸 第七节便秘燥热内结: 搜风顺气丸、通幽润燥丸气机郁滞:宽中顺气丸、宽胸舒气化滞丸虚秘:阿胶、蜂蜜气虚不运:麻仁润肠丸阴寒凝滞:半流丸 第八节泄泻 寒湿湿热:四正丸伤食症:大山楂颗粒、槟榔四消丸、加味保和丸 肝气乘脾:快胃舒肝丸、舒郁九宝丸、调味舒肝丸 脾胃虚寒:补益资生丸、蔘桂理中丸肾阳虚衰:肉蔻四神丸、四神丸 第九节食道疾病 痰气交阻:二陈丸瘀血内结:九气拈痛丸津亏热结:搜风顺气丸 气虚阳亏:蔘桂理中丸、金匮肾气丸 第十节腹痛 虚寒证:蔘桂理中丸补益资生丸气滞症:舒郁九宝丸 血瘀证:九气拈痛丸食积症:大山楂颗粒、加味保和丸

第十一节胃痛 气滞胃痛:快胃舒肝丸良附丸血瘀胃痛:九气拈痛丸食滞胃痛:加味保和丸、大山楂颗粒虚寒胃痛:蔘桂理中丸、补益资生丸阴虚胃痛:补益蒺藜丸胃脘灼热疼痛:搜风顺气丸 第十二节呕吐 外邪犯胃:藿香正气水饮食停滞:大山楂、加味保和丸痰饮内阻:二陈丸肝气犯胃:快胃舒肝丸胃阴不足:补益蒺藜丸、脾胃虚寒:补益资生丸、蔘桂理中丸 第十三节月经不调 肝气郁滞:坤顺丸血虚证:宁坤养血丸气不摄血:参桂鹿茸丸、内补养荣丸血热内扰:清热凉血口服液 第十四节心肌炎 营心丹 第十五节痛经 气滞血瘀:调经益灵胶囊阳虚内寒:蔘桂理中丸气血虚弱:参桂鹿茸丸、内补养荣丸肝肾虚损:坤顺丸、六味地黄丸 第十六节咳嗽 风寒袭肺:参苏丸、参苏宣肺丸风热犯肺:止咳枇杷露、安嗽化痰丸 燥热伤肺:秋梨润肺膏、清热地黄丸痰湿蕴肺:二陈丸痰热壅肺:清金止嗽西瓜膏肺气虚损:清肺止嗽丸肺阴亏耗:定喘止嗽丸 第十七节乳腺增生 乳核内消液 第十八节急性乳腺炎 活血解毒丸 第十九节用眼过度 杞菊地黄丸 第二十节肾结石 石淋通颗粒 第二十一节心绞痛 心可宁胶囊冠心安口服液通脉口服液 第二十二节失眠 肝郁化火:泻肝安神丸痰热内扰:牛黄清心丸心脾两虚:养血安神丸阴虚火旺:养心安神丸心肾不交:孔圣枕中丸

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的思路

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的思路 发表时间:2012-12-29T10:27:03.39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0期供稿作者:籍艳秋 [导读] 重视中药新药新释药系统(drug delivery system DDS)的研究和海洋药物及中药非处方药的研究开发。籍艳秋 (吉林省四平市中医医院 136000) 一从古方、验方研究开发中药新药 古方、验方通常是千百年来临床经验总结,许多方剂疗效确切,这是我国的优势,是新药研究的前提。从临床、药理证明青黛是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当归芦荟丸”的有效单味药,从中分得有效成分靛玉红,再经过结构改造合成了异靛甲,其疗效更高,毒性更小。陈竺教授等对民间用于治疗淋巴结核、皮肤癌等有效的验方(含砒霜、轻粉、蟾酥)逐一筛选,从复方到单味中药砒霜,又到化学纯三氧化二砷,终于研制成功“以毒攻毒”的“癌灵一号”注射液,创造了白血病治疗的临床奇迹。 二加强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研究,从中寻找一类新药 1805年从阿片中分离出吗啡标志着单体化合物作为新药来源时期开始。近年来,从天然产物中研究开发新药,最引人瞩目的成果当算紫杉醇,1992年批准上市,作为治疗卵巢癌的首选药物。近70年来,我国先后研制出70余种高特新药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中,两个举世公认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麻黄素和青蒿素,都是从我国常用中药发掘出来的。对天然药物进行深入的化学与生理活性的研究,从而发现临床上有用的原型药物,存在这极大的机遇,发现具有开发前景的新类型结构化合物作为先导化合物,经结构修饰和改造,寻找疗效更高、结构更为简单,并且便于大生产的、安全有效的候选化合物,再经临床用药一半来自天然产物及其衍生物。如吗啡研究发展了异喹啉生物碱的研究,导致了镇痛药杜冷丁的发现。我国学者从实践中总结了宝贵的经验,归纳上升到理论:①生物同行基取代说。②活性成分相结合。③受体假说。④药物潜伏化。⑤中草药有效化学成分配位化学学说,并获得一些成果。总之,从以上多种途径拓展了由中草药有效成分创新的广阔领域,成功率高。它是当今摆脱我国西药研究以仿制为主的被动局面的出路所在。此外,有关近代生物转化和生物合成理论和技术,也应认真汲取,以开阔新药研制思路。 三新药的二次开发 对过去研究方面得出的一些不太成熟的成果进行系统的学习和总结,选择有潜力的苗头进行二次开发。从分离出混合组分作为药物的可以进一步把各个单体分开,分别检验其疗效,然后或者单用,或者用化学单体组方。如抗感染的双黄连和抗风湿性关节炎的白芍总甙。又如最近报道的常用中药黄芪通过系统成分分析,从黄芪总皂甙分离出21种成分,其中黄芪总甙Ⅲ、Ⅳ、Ⅵ治疗心力衰竭有效,以黄芪皂甙Ⅳ疗效最佳,可能成为新型的非洋地黄类强心药物。又据最近消息,美、韩从高丽参发现一种全新成分人参甙Rf,可能成为新型非成瘾性高效止剂。 四将生物技术应用于中药新药的研究 应用生物技术特别是基因工程,对于开发新药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药化学成分代谢关键酶的基因调控,可以大大增加有效成分的含量,在研制开发中药新药的过程中,对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构效关系的研究,定向诱导有效活性成分的生成,新剂型、新工艺的研制等都可以应用生物技术。 五加强中药有效部位研究,提高中药新药研制水平 中药有效部位研究,可为相关学科的融合渗透提供新的增长点和新领域,创造了有中国特色的新中医药学。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是中药复方,它是中医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体现了中医治疗重视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等整体观、系统论和辩证施治的法则,是多系统、多靶点和多层次发挥全方位药效作用的治疗方法,所有这些都非单一成分所能概括达到的。根据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开发中药复方的有效部位能较好地显示这种优势和特色。因为复方药效不仅与药效物质或药效物质群有关,而且与辅助成分有关。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进行所谓的多模式、多指标控制体系的研究工作。化学模式识别被认为是比较理想的方法之一,用化学计量学的方法关联化学数据阵与药效数据阵,确定可用于复方质量控制的模式,并对未知样本进行识别。直接试验设计方法应用于中药复方全方筛选、优化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直接试验设计运用蒙托克洛方法,在规定的实验域内随机模拟取点,结合药效试验,经分析、整合、比较、评价等操作,最终确定“最优”复方。确定复方有效部位,探头有效部位的主次(即有效部位的君、臣、佐、使),建立复方量效关系,对有效部位中主要药效物质群的研究是中药复方化学研究的重点,也是探明中药复方配伍规律、药效作用机制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推出组方合理、工艺先进、高效安全、体现中医药特色的中药新药,推动中药走向全世界。 六测试分析方法的现代化是提高中药新药研制水平的保证 长期以来检测中药及其制剂是以TLC、HPLCS等为主,这些手段所提供的参数,如RF值,TR值等都不是绝对的,而是仪器设备依存的;作为标准参数,尚存在一定困难。从分析仪器发展的趋势来看,联用技术将会逐渐替代独立的分离和分析仪器。气质联用(GC/MC)或气相色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连用(GC/FTIR)或气相色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质谱联用(GC/FTIR/MS)用于中药挥发性样品分析。电喷雾(ESI)或离子喷雾技术以及近期发展起来的大气压离子化技术能够把极性强、不挥发和热不稳定的化学成分的离子从溶液中蒸发出来,进行质谱分析,从指纹鉴定的角度来看它是远较色谱优越,如质荷比,是一个物理参数,不会受仪器和实验条件不同变化,容易建立标准谱图库;质谱仪提供的分子量是指示成分化学属性的重要参数;对于一些非极性成分可以应用大气压化学电离(APCI)。除上述优点外,还提供液相色谱质谱(LC/MS)以及液相色谱质谱质谱(LC/MS/MS)联用技术,亦可与新兴的分离技术如毛心血管电泳(CE)相结合,使成分分离的能力大大提高;CE/MS和CE/MS/MS是研究中药复杂体系,尤其是复方的有力工具。此外超临界色谱(SFC)和高速逆流色谱(HSCCC)在中药分析中颇为有用。 上述的高新科技仪器无疑会在中药研究和质量分析方面产生突破性的冲击,这些高效率和高信息量的分析方法将不可避免地成为质量分析方法的主流。 七制剂工艺现代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如微波萃取、超临界萃取、液滴逆流萃取、超声波萃取等和分离技术中的层离技术、大孔吸附技术、凝胶分子筛选技术,模分离技术、超速离心技术等,以及干燥技术的喷雾干燥,冷冻干燥等。此外,尚有新辅料、固体分散技术和β—环糊精包合等技术的应用。八其他 重视中药新药新释药系统(drug delivery system DDS)的研究和海洋药物及中药非处方药的研究开发。

保健常用中药概述

保健常用中药概述 曹颖 广东省劳动厅公共营养师培训讲师、高级考评员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广州市中医医院护理部主任 副教授、副主任护师 医学学士、MBA e-mail:pheba163@163 2018年3月 要紧内容 ?保健食品中药的功能 ?人参的要紧功用 ?西洋参与人参在功用上的区别 ?绞股蓝的作用 ?党参要紧功用 ?黄芪要紧功用 ?甘草要紧药理作用 ?冬虫夏草要紧功用 ?枸杞子要紧功用 ?灵芝的要紧作用 ?天麻要紧功用 ?菊花要紧功用 ?葛根要紧功用 ?三七要紧药理作用 ?红花要紧功用 ?川芎要紧功用 ?决明子要紧功用 ?薏苡仁要紧功用 ?罗汉果成分 一、人参 ?基源:五加科人参的根《本草经》 ?药品种类: –生境区分:野山参、移山参、园子参 –炮制区分:红参、糖参、生晒参、鲜参 ?成分: –皂甙类:原人参二醇及三醇、齐墩果酸等共30种 –挥发油类:要紧为倍半萜类,近30种 –含氮成分:胆碱、三磷酸腺苷、多肽,19种氨基酸 –其他:多种维生素、酶、黄酮、多糖、微量元素锌、铜、锰、钴、锗等20余种 ?药理: ?1、双向调剂中枢经功神能:抗疲劳,改善学习经历,安全冷静,放松肌肉,抗惊厥,促进

大脑蛋白合成、脑内神经细胞生长因子增加,神经纤维生成 ?2、改善心血管功能:强心,调整心律,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心肌营养 ?3、造血系统:爱护骨髓造血功能,增加RBC、Hb、PLT,抗血小板集合 ?4、增强适应性,抗应激:爱护各种休克损害,提高耐缺氧、耐寒、耐高温、抗辐射、保肝、抗突变等功能 ?5、内分泌系统:刺激垂体——肾上腺系统,提高甲状腺功能,抗利尿作用 ?6、增强免疫功能,对抗免疫抑制剂,有抗过敏作用 ?7、阻碍代谢:双向调剂血糖,促进蛋白合成,降血脂 ?8、抗衰老:清除自由基,减少脂褐素、皮肤色素沉着,改善雌二醇/睾丸酮比值 ?9、抗肿瘤:促进杀伤细胞杀瘤功能,诱生干扰素、白介素2,促进肝癌细胞分化,逆转、扶助正气,减少抗瘤药物毒性 ?10、缓解吗啡戒断症状 ?11、抗炎、抗菌、抗病毒作用 ?临床应用: ?1、抗衰老:减少老年斑、色素沉着,改善脱发,使皮肤白润。治疗神经衰弱,失眠、经历力减退,疲劳综合症,性功能障碍,老年性痴呆 ?2、心血管疾病:治疗冠心病、心率失常、心肌炎 ?3、急慢性肝炎:能降酶、护肝,提高免疫功能,改善白球比例,改善食欲 ?4、代谢病:糖尿病、高脂血症 ?5、支气管哮喘 ?6、恶性肿瘤 ?7、贫血 ?性味功能: –甘微苦平。 –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 ?用于 –元气虚哀,津液不足,疲劳倦力,食少无力,虚脱休克,虚劳喘咳,气血不足,小儿惊厥。 ?用法用量: –1、保健用——1.5 ~3g,参糖或参片含嚼服,每周休息1~2天,连服数月或数十日–2、治病用——常隔水炖,3~6g,每日1剂 –3、救急用——10 ~12g,加五味子9g,麦冬15g,水煎服(或亡阳虚脱:人参15 ~20g,或加熟附子;休克:人参9 ~12g,水煎服) –4、药膳——红参须3 ~6g,熬瘦肉汤,或加枸杞子,白木耳 ?注意:实热病、躯体壮实,夏季不用。 ?量过大可见鼻血、便血、烦躁、兴奋。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 穿心莲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穿心莲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穿心莲的商品规格等级。 本标准适用于穿心莲药材生产,流通以及使用过程中的商品规格等级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GB/T 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SB/T 11094中药材仓储管理规范 SB/T 11095中药材仓库技术规范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32号) SB/T 11173-2016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某些术语和定义。 穿心莲 Andrographis Herba 本品为为爵床科穿心莲属植物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 (Burm..f)Nees的干燥地上部分。9月份,穿心莲现蕾开花初期,齐地面收割地上部分,晒至7成干,除去杂质,扎成捆后阴干。 穿心莲规格 Andrographis Herba specification 穿心莲药材在流通过程中用于区分不同交易品类的依据。 穿心莲等级 Andrographis Herba grade 在穿心莲药材各规格下,用于区分穿心莲不同品质的依据。 道地药材穿心莲Dao-di Herbs Andrographis 指产于广西、广东、四川、福建等地及其周边地区的穿心莲。 4 规格等级

表1 穿心莲商品规格等级划分表 规格等级 性状描述 共同点区别点 茎叶 统货 本品茎呈方柱形,多分枝,长50~70cm, 节稍膨大;质脆,易折断。单叶对生, 叶柄短或近无柄;叶呈披针形或卵状披 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下延,全缘 或波状;上表面绿色,下表面灰绿色, 两面光滑。气微,味极苦。无杂质、虫 蛀、霉变。 茎叶墨绿色或暗绿色,叶片所 占比例大于30%;枝条较少且 为小枝居多,呈墨绿色。 注1:当前药材市场穿心莲规格没有划分,但会根据含穿心莲叶片多少及枝 条大小价格有所差异,叶片较多,枝条小的价格稍高,叶片少,枝条大价格稍低,总体差异不大。 注2:四大药材市场上无纯叶的药材销售,但在产地如广西、四川等产区销售,主要是有药厂收购,用于穿心莲内脂的提取,价格上要高于药材市场上的穿心莲药材4-5倍。 注3:药材市场上会有纯杆的药材出售,主要来源于前端产区剥离纯叶片后的剩料,一般用做兽药,价格上要低于药材市场上的穿心莲药材3-4倍。 注4:市场另有陈货,即存放时间较长的穿心莲商品,由于暴露空气中,挥发性成分容易散失以及氧化,因此气味淡且外观颜色加深呈黄褐色,这类商品容易不合格,需注意区分,因此在本标准不制定陈货规格。

部分中草药概述1

中国是药用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对药用植物的发现、使用和栽培,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古代有关史料中曾有“伏羲尝百药”、“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等记载。虽都属于传说,但说明药用植物的发现和利用,是古代人类通过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逐渐积累经验和知识的结果。到春秋战国时,已有关于药用植物的文字记载。《诗经》和《山海经》中记录了50余种药用植物。1973年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整理出来的《五十二病方》,是中国现存秦汉时代最古的医方,其中记载的植物类药有115种。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后,外国的药用植物如红花、安石榴、胡桃、大蒜等也相继传到中国。历代学者专门记载药物的书籍称为“本草”。约成书于秦汉之际的中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药物365种,其中植物类药就有252种。此后,著名的本草书籍有梁代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唐代苏敬等的《新修本草》、宋代唐慎微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以及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其中《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收集宋代以前的各家本草加以整理总结,收载植物类药达1100余种,有不少现已佚失的本草资料赖此得以保存。到明代,《本草纲目》收载的植物类药已达1200多种。 山橙 别名:冬荣子、屈头鸡、山大哥、猢狲果、猴子果、铜锣锤、马骝藤、马骝橙藤、犸镏果、檎那。 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等地。主治:行气;消积;杀虫。主胃气痛;膈症胸满;小儿疳积;疝气瘰疬;皮肤热毒;湿癣疥癞

【蜈蚣草】Pteris vittata L 来源:蕨类凤尾蕨科凤尾蕨属植物蜈蚣草。 药用部位:干燥全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用于湿热痢疾腹痛。外用治蜈蚣咬伤,疥疮,无名肿毒。。用法:煎汤内服,12—30克。外用适量。

《中药学》 中药起源与发展史 作业(19退伍军人班)

《中药学》第二章中药的起源与中药学的发展史作业班级退伍军人班姓名_步步为营___座号 单项选择题(必做) 1.我国现存的最早的药学专著是(A)。 A.《神农本草经》 B.《新修本草》 C.《证类本草》 D.《本草纲目》 E.《唐本草》 2.被誉为“十六世纪中国百科全书”的是( C)。 A.《神农本草经》 B.《新修本草》 C.《本草纲目》 D.《证类本草》 E.《本草经集注》 3.我国第一部药典性本草是( B )。 A.《神农本草经》 B.《新修本草》 C.《本草纲目》 D.《证类本草》 E.《中华药典》 4.《新修本草》收载的药物数是(D )。 A.921种 B.850种 C.730种 D.1892种 E.365种 5.《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的作者是( A )。 A.唐慎微 B.李时珍 C.张元素 D.王好古 E.忽思慧 6.《本草纲目》出书的年代是(D)。 A.汉代未年 B.唐代 C.宋金元时期 D.明代 E.清代 7.下列哪部本草著作首创药图(D)。 A.《本草经集注》 B.《本草衍义》 C.《本草纲目》 D.《新修本草》 E.《证类本草》 8.明代哪部著名医学著作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医学成就(D )。 A.《神农本草经》 B.《新修本草》 C.《证类本草》 D.《本草纲目》 E.《本草纲目拾遗》 9.下列哪部本草著作是饮食疗法的专门著作(B)。

A.《中华本草》 B.《饮膳正要》 C.《中国本草图鉴》 D.《中药志》 E.《本草求真》 10.宋代本草学的代表作当推(D)。 A.《神农本草经》 B.《新修本草》 C.《本草纲目》 D.《证类本草》 E.《中华药典》 11.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是(A)。 A.《雷公炮炙论》 B.《本草衍义》 C.《本草纲目》 D.《新修本草》 E.《证类本草》 12.《唐本草》实际由谁主持编纂(C)。 A.长孙无忌 B.李勣 C.苏敬 D.王好古 E.唐慎微 13.《本草纲目拾遗》为谁所著(A)。 A.赵学敏 B.唐慎微 C.张元素 D.王好古 E.李时珍 14.书中论述“脏腑病证主药”、“六淫病证主药”的是( B)。 A.《中华本草》 B.《本草求真》 C.《原色中国本草图鉴》 D.《中药志》 E.《现代中药学大辞典》 15.新中国第一部官修本草是(A)。 A.《中华本草》 B.《现代中药学大辞典》 C.《原色中国本草图鉴》 D.《中药志》 E.《中药材品种论述》

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的思路与方法论文

摘要回顾了中药新药国内外研究开发现状:从加强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研究,从古方、验方研究开发新药,加强有效部位的研究,尤其是对复方有效部位中主要药效物质或者主要药效物质群的研究,应用生物技术开发中药新药,测试分析方法的现代化,中药新药制剂工艺的现代化,以及中药新药新释药系统的研究等诸方面论述了面向21世纪中药新药研究开发思路与方法。关键词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现状方法21世纪将是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的时代,科学发展的综合化,技术发展的高新化以及高新科技的产业化是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特征,这一趋势将在新药研究开发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本文试论世纪之交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现状及思考,以期加快中药新药创新的步伐。一、现状美国辉瑞公司生产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的药物——“伟哥”,一些乐观的预测甚至认为它年销售额能达到创纪录的110亿美元。伟哥自1998年3月获美国FDA批准以来,风靡世界,说明新药可获取几乎是无限的高额利润。即使深知一类创新药在发达国家耗时10~12年,耗资2亿美元以上,且高风险,世界各大跨国公司仍然投入其年营业额的15%~20%研究开发新药[1,2]。中药研究开发是国际热门课题:国际市场每年药用植物及制品(包括保健品等)的交易额超过300亿美元。日本是较重视中药研究开发的国家,年销售额达1500亿日元。美国国会1994年批准了把草药列为《饮食补充剂》的法案之后,1997年又制定了“植物药在美批准法”(草案),不再要求草药产品是已知结构的单体纯品,而可以是成分固定、疗效稳定、安全可靠的复方混合制剂。德国在欧洲是传统药年销售额最大国家,达22亿美元[2]。德国DrSchwabe生产的银杏叶提取物制剂Tebonine(促进脑血管循环)年销售额超过1亿美元,银杏叶及其制剂仅在欧洲市场年销售额就达几亿美元;德国宝灵家大药厂则是新型植化产品的主要开发者,开发喜树碱系列、莨菪胺类和育享宾等产品;其它德国公司还在开发山梗菜碱(可帮助戒烟)以及一种可用于合成抗抑郁药和抗老年痴呆症新药的中间体“槟榔碱”。在东亚国家中印度植物中开发出若干种有药用价值的新成分,胡黄连中提取的“胡黄连素”,用于治疗漫性乙肝,以及来自巴戟天根的一种新型成分“bacoside”,作为增智药品,用于提高人的记忆力[3]。我国的中药新药研究开发已走上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和法制化的轨道。至今已有1141种中药新药通过注册,其中一类新药占11.5%,二类占6.5%,三、四类各占40%,五类占2%。反映新药研制水平的一二类新药的数量明显偏少;对于三类新药的研制也多相重复,忽视了发展创新、基础研究及科研水平的提高;研制的整体水平不高,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4]。尽管如此,新药仍取得了很高的经济效益,占整个药品销售额10%以上,利润大约在20%以上,1997年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的中药新药50个品种以上。从野生植物黄花蒿分离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对急性脑疟疗效较好,是新型结构的抗疟药;为提高抗疟效价,进行了大量结构改造工作,成功地研制出蒿甲醚、双氢青蒿素、青蒿烷酯等新型衍生物,此药被国际认可,引起了广泛注意。抗早孕药天花粉和男用避孕药棉酚也受到国内外重视。[!--empirenews.page--]中药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已受到世界的瞩目。中国已向美国FDA进行了首次的复方中药注册申请,并分别于1997年12月和1998年3月通过了“复方丹参滴丸”和“银杏灵”新药临床研究(IND)预审,实现了中药的历史性突破[5],随之而来将会有更多成熟的中药品种进入世界。二、面向21世纪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的思考1.加强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研究,从中寻找一类新药1805年从阿片中分离出吗啡标志着单体化合物作为新药来源时期开始。近年来,从天然产物中研究开发新药,最引人瞩目的成果当算紫杉醇,1992年批准上市,作为治疗卵巢癌的首选药物。近70年来,我国先后研制出70余种高特新药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中,两个举世公认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麻黄素和青蒿素,都是从我国常用中药发掘出来的。对天然药物进行深入的化学与生理活性的研究,从而发现临床上有用的原型药物,存在着极大的机遇,发现具有开发前景的新类型结构化合物作为先导化合物,经结构修饰和改造,寻找疗效更高、结构更为简单,并且便于大生产的、安全有效的候选化合物,再经临床验证判断这个化合物是否能成为新药而上市。据报道,现在临床用药一半来自天然产物及其衍生物。如吗啡研究发展了异喹

医学基础知识

而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 医学基础知识 一、解剖学: 1、参与呼吸的肌肉有哪些? 主要有肋间内肌、肋间外肌和膈肌,其次还包括腹壁肌肉及胸大肌等。 2、食管有哪三个生理狭窄?其临床意义如何? 第一个狭窄在食管的起始处,距切齿约 15CM ; 第二个狭窄在食管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距切齿约 25CM ; 第三个狭窄为食管穿过膈的食管裂孔处,距切齿约 40CM 。 3、腰椎穿刺部位在何处?为什么? 腰穿部位常选择在第 3、4或第 4、5腰椎之间进行,以免损伤脊髓。 4、何谓膀胱三角? 膀胱底的内面,位于两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的一个三角形区域,称为膀胱三角。 5、心尖的体表投影位置在何处? 心尖的体表投影位置在胸骨左侧第 5 肋间隙锁骨中线内侧 1-2CM 处。 6、为什么面部三角区的疖肿不能挤压? 面部三角区是指鼻根至两侧口角区的部分。因此处的静脉缺少静脉瓣,并可借内眦静脉、眼静脉与 颅内海绵窦相通, 也可通过面部深静脉、 翼静脉丛、 眼下静脉与海绵窦相通。 当挤压此处的疖肿时, 会促使病菌沿上述途径进入颅内从而造成颅内感染。因此,面部三角区的疖肿不能挤压。 二、生理与病理学: 7、血液由哪些成分组成?血浆和血清有何区别?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血浆是血液的无定形成分。血细胞是血液的有形成分,包括红细 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3 类。 血浆和血清的区别在于血清中缺乏纤维蛋白原和少量参与血液凝固的其他血浆蛋白质, 只增加了少 量血液凝固时由血小板释放出来的物质。 8、何谓血浆渗透压?分别说明血浆晶体渗透压与胶体渗透压的临床意义。 血浆渗透压是指血浆中溶质颗粒吸水力量的总和。 由晶体物质(特别是电解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管渗透压。它是血浆渗透压的主要来源(约战 友血浆总渗透压的 99%以上),其相对稳定对于维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有重 要作用。当细胞外液晶体渗透压升高时,细胞将会脱水;反之,会导致细胞水肿。 由胶体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 它的相对稳定对维持血管内水平衡及正常血容量起重要 作用。当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时,血容量增加;反之,水潴留在组织间隙则形成水肿。 9、何谓等渗溶液、高渗溶液和低渗溶液?临床上大量输液时为什么只能输等渗溶液? 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 高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称为高渗溶液。 低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称为低渗溶液。 由于正常人红细胞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红细胞只有在等渗溶液中才能保持正常的形态、大 小和功能。如果说把红细胞放在低渗溶液中,则由于渗透作用,水分将进入红细胞内,使其体积增 大,甚至破裂造成溶血。如果说把红细胞放在高渗溶液中,红细胞中的水分将渗出发生皱缩,影响 其功能。所以,大量输液时,只能输入等渗溶液。 10、 为什么窦房结是正常的心搏起点?何谓异位起搏点? 在正常情况下, 心脏始终依照自律性最高的部位所发出的兴奋来进行活动。 它主导了整个心脏的兴奋和跳动,故称之为正常搏点。 在某些情况下,如窦房结起搏功能不全、冲动下传受阻或某些心肌组织兴奋性异常升高时,则窦房 结以外的自律细胞的自律性有机会表现出来,成为起搏点,称之为异位起搏点。

常用中成药简介

常用中成药简介 1,口疮类:心脾两虚---导赤丹/牛黄清胃丸/锡类散/冰硼散阴虚火旺--- 知柏地黄丸/三才封髓丹 2,小儿脾胃积热---小儿消热散 心火上炎---导赤丸 虚火上浮---六味地黄丸3,五迟:肝肾不足---六味地黄丸/龙牡壮骨冲剂 心血不足--- 人参归脾丸/人参养荣丸 4,五软:脾肾两亏---六味地黄丸合补中益气丸 气虚血弱--- 八珍丸/十全大补丸 5,内伤发热:阴虚发热--- 大补阴丸/知柏地黄丸 气虚发热--- 补中益气丸/黄芪膏/***参膏 血虚发热---当归补血丸/人参归脾丸肝郁发热---加味逍遥 丸瘀血发热---大黄蛰虫丸/血府逐瘀口服液 6,牙痛:风火牙痛--- 牛黄解毒丸/黄连上清丸/牛黄上清丸/立止牙痛散胃火牙痛---牛黄清胃丸/清胃黄连丸/清火凉膈散/止痛冰硼散/ 白清胃散 虚火牙痛---滋阴甘露丸/知柏地黄丸7,中风:肝肾阴虚,风阳上扰---镇肝熄风胶囊/脑血栓片 气虚血瘀,经脉阻滞---补阳还五冲剂/偏瘫复元丸/消栓再造 丸/乐脉颗粒剂/中风回春丸/脑得生丸8,心悸:心血不足---柏子养心丸/人参归脾丸/人参养荣丸

阴虚火旺---天王补心丹/枕中丹 9,水肿:水湿浸渍---五皮丸; 脾阳不振---五苓散/参苓白术丸/胃苓丸; 肾阳衰微---济生肾气丸/金匮肾气丸 10,水痘:湿毒外袭--- 银翘解毒丸/双黄连口服液 毒热炽盛:绿雪/普济回春丹 11,目赤肿痛:外感风热--- 明目蒺藜丸/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丸 肝经风热---明目上清丸/明目蒺藜丸/开光复明丸 12,目涩:肺阴不足---养阴清肺膏 肝肾亏虚--- 石斛夜光丸/明目地黄丸/石斛明目丸/琥珀还睛丸 13,目痒:风邪外袭--- 桑菊感冒片 肝肾阴虚---桑麻丸/杞菊地黄丸/明目地黄丸 14,失眠:肝瘀化火---龙胆泻肝丸合磁朱丸 心脾两虚--- 人参归脾丸/柏子养心丸 阴虚---天王补心丹/神经衰弱丸/安神补心胶囊/朱砂安神丸 心胆气虚--- 安神定志丸/人参琥珀丸 15,耳鸣耳聋:肝火上扰---龙胆泻肝丸/通窍耳聋丸 肾精亏虚--- 耳聋左慈丸/六味地黄丸 脾胃虚弱--- 益气聪明丸/补中益气丸 气血瘀阻--- 血府逐瘀口服液 16,厌食:脾失健运--- 曲麦枳术丸

临床常用中成药大全

临床常用中成药大全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临床常用中成药大全第一节亚健康 痰湿内生:香砂六君子丸, 心脾两虚:归脾丸, 肝郁气滞:逍遥丸 肝肾阴虚:滋补肝肾丸、六味地黄丸 气虚:永盛合阿胶 阴虚:六味地黄丸 阳虚:参茸三鞭丸强阳保肾丸 第二节上火 胃火:大山楂颗粒宽中顺气丸清胃黄连丸快胃舒肝丸肝火:泻青丸乳房肿块:乳核内消液 肺火:清热地黄丸、清肺抑火丸 第三节肩周炎散寒活络丸 第四节腰背痛散寒活络丸 第五节中风以及后遗症: 中经络:再造丸、散风活络丸 肝肾阴虚:知柏地黄丸、 中脏腑阳闭:安宫牛黄丸、至宝丹、 中脏腑阴闭:苏合香丸、 中风后遗症:化瘀丸

肝阳上亢:泻肝安神丸 肾经亏损:参茸三鞭丸、六味地黄丸 气血两亏:永盛合阿胶、十全大补丸、内补养荣丸、参桂鹿茸丸、痰湿中阻:二陈丸 第七节便秘 燥热内结:搜风顺气丸、通幽润燥丸气机郁滞:宽中顺气丸、宽胸舒气化滞丸虚秘:阿胶、蜂蜜气虚不运:麻仁润肠丸阴寒凝滞:半流丸 第八节泄泻 寒湿湿热:四正丸伤食症:大山楂颗粒、槟榔四消丸、加味保和丸 肝气乘脾:快胃舒肝丸、舒郁九宝丸、调味舒肝丸 脾胃虚寒:补益资生丸、蔘桂理中丸肾阳虚衰:肉蔻四神丸、四神丸 第九节?食道疾病 痰气交阻:二陈丸瘀血内结:九气拈痛丸津亏热结:搜风顺气丸 气虚阳亏:蔘桂理中丸、金匮肾气丸 第十节腹痛 虚寒证:蔘桂理中丸补益资生丸气滞症:舒郁九宝丸 血瘀证:九气拈痛丸 食积症:大山楂颗粒、加味保和丸 第十一节胃痛 气滞胃痛:快胃舒肝丸良附丸血瘀胃痛:九气拈痛丸食滞胃痛:加味保和丸、大山楂颗粒虚寒胃痛:蔘桂理中丸、补益资生丸阴虚胃痛:补益蒺 藜丸胃脘灼热疼痛:搜风顺气丸

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的思路

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的思路 古方、验方通常是千百年来临床经验总结,许多方剂疗效确切,这是我国的优势,是新药研 究的前提。从临床、药理证明青黛是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当归芦荟丸”的有效单味药,从 中分得有效成分靛玉红,再经过结构改造合成了异靛甲,其疗效更高,毒性更小。陈竺教授 等对民间用于治疗淋巴结核、皮肤癌等有效的验方(含砒霜、轻粉、蟾酥)逐一筛选,从复 方到单味中药砒霜,又到化学纯三氧化二砷,终于研制成功“以毒攻毒”的“癌灵一号”注射液,创造了白血病治疗的临床奇迹。 二加强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研究,从中寻找一类新药 1805年从阿片中分离出吗啡标志着单体化合物作为新药来源时期开始。近年来,从天然产 物中研究开发新药,最引人瞩目的成果当算紫杉醇,1992年批准上市,作为治疗卵巢癌的首 选药物。近70年来,我国先后研制出70余种高特新药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中,两个举世公 认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麻黄素和青蒿素,都是从我国常用中药发掘出来的。对天然药物进行 深入的化学与生理活性的研究,从而发现临床上有用的原型药物,存在这极大的机遇,发现 具有开发前景的新类型结构化合物作为先导化合物,经结构修饰和改造,寻找疗效更高、结 构更为简单,并且便于大生产的、安全有效的候选化合物,再经临床用药一半来自天然产物 及其衍生物。如吗啡研究发展了异喹啉生物碱的研究,导致了镇痛药杜冷丁的发现。我国学 者从实践中总结了宝贵的经验,归纳上升到理论:①生物同行基取代说。②活性成分相结合。③受体假说。④药物潜伏化。⑤中草药有效化学成分配位化学学说,并获得一些成果。总之,从以上多种途径拓展了由中草药有效成分创新的广阔领域,成功率高。它是当今摆脱 我国西药研究以仿制为主的被动局面的出路所在。此外,有关近代生物转化和生物合成理论 和技术,也应认真汲取,以开阔新药研制思路。 三新药的二次开发 对过去研究方面得出的一些不太成熟的成果进行系统的学习和总结,选择有潜力的苗头进行 二次开发。从分离出混合组分作为药物的可以进一步把各个单体分开,分别检验其疗效,然 后或者单用,或者用化学单体组方。如抗感染的双黄连和抗风湿性关节炎的白芍总甙。又如 最近报道的常用中药黄芪通过系统成分分析,从黄芪总皂甙分离出21种成分,其中黄芪总 甙Ⅲ、Ⅳ、Ⅵ治疗心力衰竭有效,以黄芪皂甙Ⅳ疗效最佳,可能成为新型的非洋地黄类强心 药物。又据最近消息,美、韩从高丽参发现一种全新成分人参甙Rf,可能成为新型非成瘾性 高效止剂。 四将生物技术应用于中药新药的研究 应用生物技术特别是基因工程,对于开发新药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药化学成分代谢关键酶 的基因调控,可以大大增加有效成分的含量,在研制开发中药新药的过程中,对活性成分的 分离纯化,构效关系的研究,定向诱导有效活性成分的生成,新剂型、新工艺的研制等都可 以应用生物技术。 五加强中药有效部位研究,提高中药新药研制水平 中药有效部位研究,可为相关学科的融合渗透提供新的增长点和新领域,创造了有中国特色 的新中医药学。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是中药复方,它是中医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体现 了中医治疗重视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等整体观、系统论和辩证施治的法则,是多系统、多靶 点和多层次发挥全方位药效作用的治疗方法,所有这些都非单一成分所能概括达到的。根据 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开发中药复方的有效部位能较好地显示这种优势和特色。因为复方药 效不仅与药效物质或药效物质群有关,而且与辅助成分有关。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进行所 谓的多模式、多指标控制体系的研究工作。化学模式识别被认为是比较理想的方法之一,用 化学计量学的方法关联化学数据阵与药效数据阵,确定可用于复方质量控制的模式,并对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