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复习大纲

财政学复习大纲
财政学复习大纲

●财政学复习大纲

●考试题型:

?名词解释单选简答问答

●名词解释:

●公共物品: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的商品和服务称为公共物品

●公共需要:满足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

●非竞争性:即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或者说,提供公共物品

的边际成本为零

●非排他性:即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

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

●免费搭车:消费者不自愿消费,而是期望他人购买自己从中受益

●公共提供:指政府通过税收方式筹集资金用于弥补产品的生产成本,免费为

公众提供产品的经济行为.

●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 指财政支出增长率与 GDP 增长率之比。弹性(系

数)大于 1,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快于GDP 增长速度。公式:Eg=△G(﹪)/△GDP(﹪)

●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额与 GDP增长额之间的关系,即

GDP 每增加一个单位同时财政支出增加多少分,或财政支出增长额的比例。

公式为:MGP=△G/△GDP

●购买性支出:政府如同其他经济主体一样,在从事等价交换的活动,我们称

此类支出为购买性支出。它所体现的是政府市场性再分配活动转移性支出:与购买性支出不同,他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这类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捐献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

●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按照一定方式,把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地,单方面转

移给居民和其他收益者的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型再分配活动。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主要用于保障机关事业单位正常运转,支持各机关单位

履行职能,保障各机关部门的项目支出需要,以及支持地方落实自主择业军转干部退役金等

●医疗卫生支出:财政用于医疗、卫生、保健方面的支出。

●基础设施:支撑一国经济运行的基础部门,决定着工业农业商业等直接生产

活动的发展水平。

●BOT投资方式:build-operate-transfe,指政府将一些拟建的基础设施项目通过招

商转让给某一财团或公司,组建项目经营公司进行建设经营,并在双方协定的一定时期内,由项目经营公司通过经营偿还债务,收回投资并赢利,协议期满,项目产权收回政府。吸引私人投资者特别是外国直接投资者对发电厂高速公路能源开发等基础设施进行投资。

●财政的投融资:以特定的财政资金,对指定的特别会计、政府关系机关和各

种特殊法人进行投机和借贷,以促进社会资本的形成。

●财政补贴: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机结构

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

●税收的强制性:征税凭借国家政治权利,通常颁布法令实施,任何单位和个

人都不得违抗

●税收的固定性征税凭借国家政治权利,通常颁布法令实施,任何单位和个

人都不得违抗

●税收的无偿性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

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

●起征点与免征额起征点是指税法规定的对课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最低界限。

免征额是指对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全部数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

●直接税与间接税凡是税负能够转嫁的税种,归属于间接税;凡是税负不能

转嫁的税种,归属于直接税

●税负前转又称顺转,指纳税人通过抬高销售价格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

●税负后转又称逆转,指在纳税人无法实现前转时,通过压低进货的价格以

转嫁税负的方式

●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税收将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政府手中,是纳税

人的收入下降,从而降低商品购买量和消费水平

●税收的替代效应指税收对纳税人在商品购买方面的影响,表现为当政府对

不同的商品实行征税或不征税、重税或轻税的区别对待时,会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使纳税人减少征税或重税商品的购买量,而增加无税或轻税商品的购买量,即以无税或轻税商品替代征税或重税商品。

●“拉弗曲线”说明税率与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函数关系的一条曲线●商品课税包括所有以商品为课税对象的税种。

●所得课税以纳税额人的净所得(纯收益或收入)为课税对象的税种

●资源税对自然资源课税称为资源税

●财产税私人拥有的,以自然资源本身为计税依据的资源税实质上就是财产

●国债是整个社会债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是指中央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

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务

●凭证式国债国家采取不印刷实物券,而用填制国库券收款凭证的方式发行

的国债

●记账式国债国库券的发行不采用实物券面,而是通过记账的方式进行交割

结算,兑付时凭能证明持有国库券的凭证办理还本付息

●国债负担率又称国民经济承受能力,指国债累计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

的比重

●国债依存度是说明财政支出中有多大比例是依靠国债来支付的。

●隐性债务和或有债务直接债务是指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承担的债务,不依附

于任何事件,是可以根据某些特定的因素来预测和控制的债务;或有债务是指由某一或有事项引发的债务,是否会成为现实,要看或有事项是否发生以及由此引发的债务是否最终要由政府来承担。

●国家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是政府集中分配资金、调节社会经

济生活的主要财政机制,是国家的重要立法文件

●增量预算只计划财政年度的预算分项支出数是以上年度各该项支出数作为

基数,考虑新的财政年度的经济发展情况加以调整之后确定的

●零基预算计划财政年度预算分项支出指标的确定,只以对社会经济发展的

预算和对当年各部门新增任务的审核为依据,不考虑以前财政年度各项支出

的基数

●转移支付制度是分级预算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分级预算管理体制,

上下级预算住一间、同级预算主体间的收支规模是不对称,转移支付制度就是均衡各级预算主体间收支规模不对称的预算调解制度

●简述问答

●什么是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是和市场效率对应的。由于市场效率是以完全的自由竞争作为严格假设条件的,而现实的市场并不具备这种充分条件,所以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这里统称为“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

(1)垄断。当一个行业被一个企业或几个企业垄断时,垄断者可能通过限制产量来抬高价格,使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获得额外利润,从而丧失市场效率。(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竞争性市场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要求有充分的信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生产、销售、购买都属于个人行为,掌握信息本身也成为激烈竞争的对象,而信息不充分和信息不对称也是影响公平竞争的重要因素。

(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完全竞争市场要求成本和效益内在化,产品生产者要负担全部成本,同时全部收益归生产者所有。外部效应则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因而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率配置。

(4)收入分配不公。市场机制效率是以充分竞争为前提的,而激烈的竞争不可能自发地解决收入分配公平问题。效率和公平是矛盾的统一,效率是前提,首先是把“蛋糕”做大,没有效率,即使是公平的,也是低水平的平均主义;但公平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收入差距过大,严重不公,会带来社会不安定,反过来又会影响效率。

(5)经济波动。市场机制是通过价格和产量的自发波动达到需求与供给的均衡,而过度竞争不可避免地导致求大于供与供大于求的不断反复,这是市场经

济不可避免的弊端。

●财政职能包括哪些

财政职能包括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与发展,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四种。

●一般来说,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其理由是?

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而不能由市场来提供,这是由市场运行机制和政府运行机制的不同所决定的。

其一,市场是通过买卖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在市场上,谁有钱就可以购买商品或享用服务,钱多多买,钱少少买,无钱就不能买。总之,市场买卖要求利益边界的精确性。而公共物品的享用一般是不可以分割的,无法个量化。

其二,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决定了竞争性的市场机制不适于提供纯公共物品。一方面,从公共物品提供的角度看,非竞争性意味着:如果公共物品按边际成本定价,那么公共物品由私人部门提供就得不到他所期望的最大利润,所以私人投资者不会自愿提供纯公共物品;另一方面,从公共物品消费的角度看,非排他性意味着一个人使用公共物品,并不排除其他人同时使用,即使从技术上可以排他,但花费成本太大。因此,消费者不会自愿花钱消费这种物品,而是期望他人购买自己从中受益。

其三,政府的性质和运行机制决定了他可以解决市场提供公共物品所存在的难题。一方面,政府具有社会职能,因而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共需要、追求社会目标,是政府本来应当承担的职责;另一方面,政府是一个公共权力机构,政府拥有向社会成员征税的权力,税收是保证纯公共物品供给成本得到补偿的最好途径。

由以上分析可知,市场适于提供私人物品,对提供纯公共物品是失效的,而提供纯公共物品恰恰是政府配置资源的领域,是政府的首要职责。财政学关心的问题是政府提供公共物品与市场提供私人物品之间的恰当组合、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所花费的成本和代价,以及合理地确定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范围和财政支出的规模。为此,我们需要规范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以及提供公共物品的政治决策程序,加强财政管理,提高财政支出效率,尽可能减少效率损失。

●简述准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

准公共物品有两种不同类型:一类是具有非竞争性但同时具有排他性;另一类是由外部效应引起的。对于第一类准公共物品来说,一是通过征税弥补,免费使用,这是公共提供方式;二是由收费弥补,这是市场提供方式。最终选取哪种提供方式,取决于税收成本和税收效率损失同收费成本和收费效率损失的对比。

对于第二类准公共物品来说,首先在于判断外部效应的大小。当外部效应很大时,可视为纯公共物品,采取公共提供方式。其实,大多数公共物品都具有较大的外部效应,不过为了提高公共物品的使用效率,并为了适当减轻政府负担,对多数混合物品采取混合提供方式是一种较佳的选择。当采取收费方式时,政府所要关心的问题是合理制定收费标准,同时严加管理,避免利用垄断地位滥收费,或提高收费标准,加重居民负担,甚至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从各国的实践来看,准公共物品的有效提供主要有如下几种方式:(1)政府授权经营。对于具有规模经济效益的自然垄断行业,政府部门通过公开招标形式选择私人企业,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委托中标的私人企业去经营,但政府部门对这一领域实行政府规制,一方面禁止其他企业自由进入,另一方面又禁止中标企业制定垄断价格。(2)政府参股。对于那些初始投资量较大的基础设施项目,由政府通过控股参与建设。(3)政府补助。对于那些提供教育服务、卫生服务的私人机构及从事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的私人企业,政府给予一定数量的补助

●“瓦格纳法则”阐述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瓦格纳法则指的是财政支出的相对增长,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 的比重也相应提高。瓦格纳把对于教育、娱乐、文化、保健与福利服务的公共支出的增长归因于需求的收入弹性,即随着实际收入的上升,这些项目的公共支出的增长将会快于GDP的增长。

●试述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

(1)经济性因素。主要指经济发展的水平、经济体制以及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当前经济政策等

(2)政治性因素。政治性因素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局是否稳定;二是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三是政府干预政策。

(3)社会性因素。如人口、就业、医疗卫生、社会救济、社会保障以及城镇化等因素,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财政支出规模。

●试分析我国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偏高的原因,思考控制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的有

效措施

内部约束机制和外部约束机制。内部约束机制就是加强监管和审计力度,提高财政支出使用效率,外部约束就是让公众一起来监督公共服务支出过程,实行透明财政,外部监督相对来讲更为有力。而我国正是外部约束机制薄弱,财政透明度偏低,才使得一般公共服务偏高的。

●试述教育、科学技术和医疗卫生几项支出的经济和社会性质

(1)将文科卫支出归入非生产性范畴,只有某种静态的、相对的意义,它只是说,用于这些事业的支出不能对当年的物质财富的生产做出直接的贡献;

(2)从动态的、绝对的意义上说,文教科学卫生事业的发展将不断提高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的素质并改善三者的结合方式,新的世纪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它们对物质财富生产的贡献将越来越大;

(3)将文教科学卫生支出计入非生产性一类,其实际意义只是要求社会在安排全部国民收入的用途时,应全面考虑生产的当前需要和未来发展的需要,让文教科学卫生支出占一个适当的比例,并且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GDP的增长,要让这一类支出的比例不断提高,甚至超过GDP的增长速度。由于文化、教育、科学、卫生事业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各国政府无不投入大量资金,而且支出规模越来越大。

●试述政府必须介入医疗卫生事业的理由

第一,减少贫困是在医疗卫生方面进行干预的最直接的理论基础;第二,许多与医疗卫生有关的服务是公共物品,其作用具有外部性;第三,疾病风险的不确定性和保险市场的缺陷是政府行为的第三个理论基础。

政府不是包揽全部卫生医疗市场,而是选择政府应当介入的主要方面:一是提供卫生医疗领域的纯公共物品和部分准公共物品,保证这些共公共物品的生产、提供和消费达到最优化。这些物品包括医疗服务本身、健康保护活动、帮助人们保持健康所利用的服务信息等。二是纠正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市场缺陷,使医疗保险兼顾效率和公平。三是补助穷人,使他们能够负担必要的保险,获得相应的基本医疗服务

●试述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及养老保险制度的的主要内容

●试述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和范围

1)政府可以从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角度来评价和安排自己的投资,政府投资可以微利甚至不盈利;

2)政府财力雄厚,而且资金来源多半是无偿的,可以投资于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

3)政府由于在国民经济中居于特殊地位,可以从事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一般的投资,可以而且应该将自己的投资集中于那些“外部效应”较大的公用设施等有关国计民生的产业和领域

●试述政府投资的决策标准

(1)资本―产出比率最小化标准,又称稀缺要素标准,是指政府在确定投资项目时,应当选择单位资本投入产出最大的投资项目。

(2)资本―劳动力最大化标准,是指政府投资应选择使边际人均投资额最大化的投资项目。

(3)就业创造标准,是指政府应当选择单位投资额能够动员最大数量劳动力的项目。

●试述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

(1)政府筹资建设,或免费提供,或收取使用费。

(2)私人出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并适当盈利,或地方主管部门筹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

(3)政府与民间共同投资的提供方式。

(4)政府投资,法人团体经营运作。

(5)BOT 投资方式(建设-经营-转让投资方式)。

●什么是财政投融资,简述其基本特征

财政投融资是政府为实现一定的产业政策和其他政策目标,通过国家信用方式筹集资金,由财政统一掌握管理,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出资(入股)或融资(贷款)方式,将资金投向急需发展的部门、企业或事业的一种资金融通活动。

(1)财政投融资是一种政府投入资本金的政策性融资,它是在大力发展商业银行的同时构建的新型投融资渠道。

(2)财政投融资的目的性很强,范围有严格限制。概括地说,它主要是为具有提供“公共物品”特征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部门融资。

(3)计划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虽然财政投融资的政策性和计划性很强,但它并不是脱离市场,而是以市场参数作为配置资金的主要依据,并对市场的配置起补充调整作用,投融资机构在结合范围内拥有经营自主权,实行市场化运营。(4)财政投融资的管理由国家设立的专门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负责统筹管理和经营。政策性金融机构既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金融企业,也不是制定政策的机关,实际上是一种执行有关长期性投融资政策的机构,是政府投资的代理人。(5)财政投融资的预算管理比较灵活。在预算年度内,国家预算的调整(削减预算或追加预算)需要经过人民代表大会审批通过,而财政投融资预算在一定范围内(比如50%)的追加,无须主管部门的审批。

●试述财政补贴的性质和分类

性质:从政府角度看,不能换回任何东西,支付都是无偿的。

从领取补贴者角度看,意味着实际收入的增加,因而经济状况都较前有所改善。从资源配置角度看,与相对价格结构有直接关联,财政补贴便具有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的影响。

我们可以把财政补贴定义为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

从补贴同社会经济运行过程的关系来看,可以区分出生产环节补贴、流通环节补贴和消费环节补贴;

从政府是否明确地安排支出来分,补贴可有明补与暗补之分;

从补贴资金的接受主体来做区分,可有企业补贴和居民补贴两类;

从补贴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来看,可分为对生产的补贴和对消费的补贴;从补贴是否与具体的购买活动相联系来分析,又有实物补贴与现金补贴。

●试分析财政补贴的经济效应

(1)财政补贴的首要意义在于有效地贯彻国家的经济政策。

(2)财政补贴可以以财政资金带动社会资金,扩充财政资金的经济效应。

(3)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动产业升级。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财政补贴支出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4)消除“排挤效应”。

(5)对社会经济发挥稳定效应。

●税收支出的八种类型

税收豁免,纳税扣除,税收抵免,优惠税率,延期纳税,盈亏相抵,加速折旧,退税。

●简述税收的“三性”

税收的“三性”是指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性”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形式特征,不同时具备“三性”的财政收入就不是税收。

税收的强制性是指征税凭借国家政治权力,通常采用颁布法令方式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

税收的无偿性是指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

税收的固定性是指征税前就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征税对象以及统一的比例或数额,并只能按预定的标准征税。税收的“三性”可集中概括为税收的权威性,维护和强化税收的权威性是我国当前税收征管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简述税收中性和超额负担

所谓税收中性是指政府课税不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或者说,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

税收中性包含两种含义:一是国家征税使社会所付出的代价以税款为限,尽可能不给纳税人或社会带来其他的额外损失或负担;二是国家征税应避免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干扰,特别是不能使税收超越市场机制而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因素。税收超额负担是指政府通过征税将社会资源从纳税人转向政府部门的转移过程中,给纳税人造成了相当于纳税税款以外的负担。

超额负担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国家征税一方面减少了纳税人支出,同时增加了政府部门支出,若因征税而导致纳税人的经济利益损失大于因征税而增加的社会经济效益,则发生资源配置方面的超额负担;二是由于征税改变了商品的相

对价,对纳税人的消费和生产行为产生不良影响,则发生经济运行方面的超额负担。

●是分析税负转嫁与归宿的一般规律

(1)商品课税较易转嫁,所得课税一般不易转嫁。

(2)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课税较易转嫁,供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课税不易转嫁。

(3)课税范围宽广的商品较易转嫁,课税范围狭窄的难以转嫁。

(4)对垄断性商品课征的税容易转嫁,对竞争性商品课征的税较难转嫁。(5)从价课税的税负容易转嫁,从量课税的税负不容易转嫁。

●试述供给学派的税收观点

(1)高边际税率会降低人们的工作积极性,而低边际税率会提高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2)高边际税率会阻碍投资,减少资本存量,而低边际税率会鼓励投资,增加资本存量。

(3)边际税率的高低和税收收入的多少不一定按同一方向变化,甚至可能按反方向变化。

●是说明“拉弗曲线”及其原理(要求掌握图)

供给学派的三个基本命题可以从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物拉弗设计的“拉弗曲线”得到说明,拉弗曲线是说明税率与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函数关系的一条曲线(参见图 9—6)。

拉弗曲线至少阐明了以下三方面的经济含义:

(1)高税率不一定取得高收入,而高收入也不一定要实行高税率。因为高税率会挫伤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削弱经济行为主体的活力,导致生产停滞或下降。

(2)取得同样多的税收收入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的税率,如图中的 D 点和 E 点,两点的税收收入是相等的,但 D点的税收负担很轻。由于低税负刺激了工作意愿、储蓄意愿和投资意愿,促进了经济增长,而且随着经济的增长,税基扩大,税收收入自然增加。

(3)税率、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从理论上说应当存在一种兼顾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的最优税率。因此,保持适度的宏观税负水平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条件。

●我国增值税为什么要由生产型转为消费型

有利于鼓励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推动企业成为市场长期投资主体。

消费型增值税对经济的积极影响:

1)刺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2)降低税负,推动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

3)缓解物价不断下降的局面

4)实现出口彻底退税,增强国际竞争力

5)解决重复征税问题

6)实现内外资企业的公平原则

●增值税的三种类型

一生产型增值税。

二收入型增值税

三消费型增值税

●简述并评价李嘉图等价定理

李嘉图等价原理认为,政府支出是通过发行国债融资还是通过税收融资没有任何区别,即债务和税收等价。

李嘉图学派的核心观点是国债仅仅是延迟的税收,当前为弥补财政赤字发行的国债本息在将来必须通过征税偿还,而且税收的现值与当前的财政赤字相等。李嘉图等价观点的逻辑基础,是消费理论中的生命周期假说和永久收入假说。

评价 1李嘉图等价定理的核心假设是理性预期,这就要求现在的父母都要通晓预期模型,从而能运用这个模型来测算和调整当前收入和未来收入,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2李嘉图等价定理假设人们总是遗留给后代一定的遗产,

3政府没有违约风险

4隐含个人具有完全的预见能力和充分信息

5假设所有的税都是一次性总量税

●营业项目征收档次

●简述国债的政策功能

(一)弥补财政赤字 (国债产生的主要动因)。

(二)筹集建设资金

(三)调节经济国债不仅是财政政策手段,而且是金融政策手段,国债券是可流通债券的主要组成部分,特别是短期国债券是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从而调节货币需求与供给的重要手段。

●分析我国的国债市场现状和问题

我国国债市场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三个债券市场中:

(1)证券交易所国债市场。

(2)银行间债券市场。银行间国债市场和柜台市场统称为场外市场。

(3)柜台交易市场。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我国国债市场有待完善的问题包

括:

(1)国债市场之间的不连通。

(2)国债市场的流动性不足。

(3)市场的基础建设落后于市场规模和交易规模发展的需求。

(4)尚未形成合理的收益率曲线,存在利率风险。

(5)市场产品过于简单,缺乏衍生产品。

●何为国家预算?国家预算有哪些类别

国家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是国家的重要立法文件。国家预算的首要功能是反映政府财政收支状况。

预算形式的差别为依据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

以预算分项支出的安排方式的差别为依据分为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

●试述国库集中支付的基本内容

对预算资金分配、资金使用、银行清算、资金到达商品和劳务供应者账户的全过程集中进行全面的监控制度。要点是 1 财政部门在国库指定的代理银行开设统

一的账户,各单位在同一账户下设立分类账户,实行集中管理,预算资金不再拨付给各单位分设账户保存。

2

3

●何为政府采购制度?我国《政府采购法》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简述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的特点

●简述政府间收支划分的理论依据

●简述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功能

●简述分税制改革的基本内容

●Ps:增值税部分注意一下小细节,小心会有选择题哦

财政学学习心得体会

财政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财政与金融学习心得 财政与金融学习心得 财政与金融这门课程讲述了金融财经的基本业务和理论知识,下面是财政与金融学习心得,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财政与金融学习心得 4月21日下午,我参加了中心组理论学习,只要针对财政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与讲解,通过培训感觉主要的体会有以下几个方面: 领导重视,学习积极性高。这次学习很有必要很高,同时给我们培训讲课的老师水平也很高。短短的学习给我的感觉是,收获颇多。从整个学习过程来看,感受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也更进一步地突显了本次培训对我而言的重要意义。 首先,加强财政理论的学习和及时跟踪中国财政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从财政学的课程定位这个角度来看,提到立足中国实际,努力反映财政体制改革的实践进展和理论研究成果,实事求是地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财政理论和实践问题,要不断地加深自己的理论知识学习,并不断将前沿科学的发展引入到教学中来,充分的做到在理论知识的学习基础上去分析和解释财政问题和现象,提出有益的对策。

其次,梳理财政的逻辑关系,联系财政的实践使我更进一步地了解了财政学与后续财政的关系,通过沟通认识到在对同一块内容的讲解上,哪些应该更加侧重一些。重点强调的部分要与实践的结合,精选内容,以恰当的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 再次,注重对财政问题和财政现象分析和运用能力的培养。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应该注重对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单纯的将有限的理论知识灌输。要用心去交流,通过互动培养兴趣,用问题或案例来吸引注意力,并让其自主思考问题。 经过本次财政学培训,使我能够更好地把握财政学的精髓、方法和手段,并应用到财政学课程当中去,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会努力将所学财政学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不断提高对财政学的认识。 篇二:财政与金融学习心得 刚刚学习完《财政与金融》,我个人见解有一些。大致学习完,和大多同学们的想法没什么不一样的,满脑子就是些理论概述,宏观经济微观经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什么是宽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还有政府的宏观调控有那些形式等等一系列。积极点来说:"哦,我终于知道什么财政政策是怎么回事了。"悲观主义者会说:"这跟我们

财政学重点整理

财政学重点整理

名词解释 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反之则压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税收对国民收入是一种收缩性力量,因此,增加政府税收,可以抑制总需求从而减少国民收入,反之,则刺激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财政政策是国家整个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 财政补贴是指国家财政为了实现特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目标,向企业或个人提供的一种补偿。主要是在一定时期内对生产或经营某些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的企业或因提高商品销售价格而给予企业和消费者的经济补偿。 财政投融资是指政府为实现一定的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目标,通过国家信用方式把各种闲散资金,特别是民间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统一由财政部门掌握管理,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不以盈利为直接目的的前提下,采用直接或间接贷款方式,支持企业或事业单位发展生产和事业的一种资金活动。

外部效应: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者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益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效益,外部经济性,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成本外部不经济性,或负的外部性。外部效应也可解释某个个经济主体的活动所产生的影响不表现在他自身的成本和收益上,而是会给其他的经济主体带来好处或者坏处。 起征点,又称“征税起点”或“起税点”,是指税法规定对征税对象开始征税的起点数额。征税对象的数额达到起征点的就全部数额征税,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 免税额是指对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全部数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 税收支出: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这是一种间接性支出,慎于财政补贴性支出。 平衡预算乘数:平衡预算指政府增加开支的同时,相应增加同量的税收。即政府税收增加量等于政府购买增加量时叫预算平衡。平衡预算乘数指政

财政学总结

财政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财政学对象和财政职能 1、财政:从经济学意义来理解,财政是一个经济学范畴,是一种以国家为i 主题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2、财政学的对象:财政收支及其治理。 3、财政运行的主要特征:(1)财政运行是财政收支的矛盾统一;(2)财政 运行是财政规律与财政政策的矛盾统一;(3)财政运行是公共性与阶级性的矛盾统一。 4、财政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2)收入分配职能;(3)经济稳定与发展 职能;(4)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职能。 5、政府参与资源配置的原因:(1)私人不愿意提供公共产品;(2)私人不 愿意清楚外部性;(3)规模报酬递增所导致的垄断。 6、财政配置资源的机制和手段:(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职能 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例,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指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3)合理安排财政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重点建设;(4)创新财政资源配置方式,大幅度减少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大力提倡采取PPP方式,带动民间资本的发展,同时对每项生产性投资的确定和考核都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进效益。 7、经济公平:要素收入与要素投入相对称。 8、社会公平:是指将收入差距维持在现阶段各阶层居民所能接受的合理范围 内,平等不等于公平,甚至是对社会公平的背离。 9、经济稳定: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 10、充分就业:是指可就业人口的就业率达到了由该国当时社会经济状况所 能承受的最大比率。 11、物价稳定:是指物价上涨幅度维持在不至于影响社会经济正常运行的范 围内。

(完整版)公共财政学重点整理

1.为什么市场会存在缺陷和失灵? 1)市场缺陷:现实中市场充分竞争所需要的四个基本假设条件都是不充分的,或难以具 备,因而,在实际的资源配置过程中,市场本身出现低效率状态. 2)市场失灵:由于每个人只追求自我利益,那些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却无人 提供,由此必然使社会处于难以运转的状态. 2.为什么要有政府?政府存在的合理性依据是什么? 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必须矫正其固有的缺陷和弥补市场失灵,这就需要某种不同于自利主体的公共主体执行这一社会职能.这种公共主体就是国家及其政府. 3.为什么把市场失灵作为一种方法?主要运用在哪些方面? 1)通过市场实验或试错来验证市场机制失灵的领域,由此确定政府和公共部门进入领 域的合理范围. 2)通过市场失灵方法,证明某些具有经营性质的事业单位可以推向市场,政府应从该” 越位”领域退出,而某些服务则不能简单推向市场,否则,其公益性就会丧失.例如,医 疗体制改革. 4.财政模式与财政体制有怎样的关系? 财政模式是财政体制的上位概念,财政模式是抽象存在的,而我们在认识某一国家的财政时,所看到的是具体的财政体制,可以根据财政体制的本质特征和属性指出其属于哪种财 政模式. 5.你怎样理解公共财政模式及其特征? 公共财政模式是与市场经济社会相对应的财政模式.该模式要求从市场与政府关系界定财政职能. 公共财政模式的基本特征: 1)公共财政是纳税人的财政 2)公共财政以弥补市场失灵,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基本职能 3)公共财政应向社会提供一视同仁的服务 4)公共财政是民主财政 5)公共财政是法制财政 6.什么是财政伦理?应怎样认识公共财政的伦理价值标准? 1)财政伦理即关于财政在整个社会关系体系中进行活动应遵循的一系列价值标准或 道德标准. 2)公共财政的伦理从总原则上说,就是在市场经济中,全体纳税人将全部税收委托给政 府以用来弥补市场失灵,换言之,凡是用于弥补市场失灵的财政支出活动都是符合公 共财政的伦理的. 1.简析制约财政职能的因素 1)财政本质对财政职能的制约 职能是事物固有的功能,这种功能系事物本身的质所决定的.从这一角度看,财政本 质是决定财政职能最重要的因素.

从教育财政学角度看

從教育財政學角度看 19《七號報告書》建議的 學校撥款新制度 陳玉楷 教育統籌委員會(下稱教統會)第七號報告 書《優質學校教育》(下稱《報告書》),建議 提高學校教育質素的方法甚多,爭議的地方不 少。相信具爭議性的項目,一時難行。唯獨其中 推介的「學校管理新措施」,因已積聚數年的經 驗,有軌跡可循,料教統會會大力推廣,影響也 會較大。本文試從教育財政學的角度,基於校本 管理精神,就一些實踐經驗,評論《報告書》所 倡的學校撥款新制度。 ?????? 《報告書》建議學校可彈性處理編制內不超 過5% 的教席空缺,把原有聘請代課教師的款項 抽調作其他教育用途。以一學年計,5% 的教席 薪津款額,相等於90–100萬,學校若能多了這筆 「巨款」,肯定可以大加發揮和發展。然而,這 安排的行政成本也不少:第一,要取得校董會、

20 家長、教師的同意;第二,如果出缺在學期中出現,需調動校內其他教師擔任出缺者的教學及其他行政任務,就須重新編配課節和時間表,行政成本更重。如果學校行政人員怕麻煩,不作安排,便不能實行。另外,最值得詬病的地方,是它的激勵作用屬負面的和消極性的,多於正面的和積極性的。理由是:只容許學校有教席出缺時才有機會和權利享用,若果學校沒有教席出缺,便沒有機會。這樣來看,這個措施在鼓勵甚麼?如果學校想享用這措施所帶來的「好處」,那便得設法幫助教師取假多於14天或增加教師的流動性不可了。說話可能誇張了些,但道理卻是淺易明白。 就這項安排,筆者有如下的建議。第一,根據研究顯示,教育的「周邊生產函數」(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s),教師輸入的部分,5% 的差異,對於教學質素的影響,是很難衡量的(Levin, 1996)。因此,應容許在校董會及教師的同意下,學校可自由地安排不多於教員編制的5% 的教師的進修活動,讓教師全職帶薪進修與工作有關的訓練課程。眾所周知,教學工作日益複雜,對教師的技能要求日益提高,但教師的進修機會有限,條件亦差。若教師取得共識,每人也有進修的均等機會(如何遴選進修者,可從長計議),學成後對學校、學生有所貢獻,我想會獲得教師的支持,家長學生也不會反對。當然,獲得進修機會的教師,對服務的學校也須作出一定的承諾:所學必為學校所需,學成後須為學校服務若干年,此為享用權利後之必然義務也。1

财政学简答题和论述题

财政学期末考试简答题论述题总结 一、简述财政的基本职能(P25) 答:财政职能就是政府的经济职能,包括; 1、资源配置职能,即通过公共物品,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2、收入分配的职能,①实现对收入的分配,主要是税收;②支出分配状况的调整,主要是 转移支付和社会保障制度。 3、稳定经济的职能,在宏观经济运行发生周期性波动乃至经济危机的情况下,通过财政政 策的扩张与收缩熨平波动,减免危机。 二、简述财政支农的几种方式选择。(P82) 答:财政支农方式可以分为市场政策、直接补贴、政府公益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 (1)市场政策。主要是通过保护性收购价格政策,来抬高农产品收购价格,使得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市场均衡价格的水平上。 (2)直接补贴政策。 (3)政府公益服务。政府在农业方面的公益服务包括农业科研、农业推广咨询、培顺服务、动植物疫病防治、农产品检验与质量控制、市场促销与认证服务等。 (4)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利用国家财政资金直接投资进行项目建设,服务于农村区域生产和农村居民生活。 三、基础设施与基础产业支出的筹资来源。(P82) 答:根据渠道的不同可以分为,政府财政投资、国内资本市场融资、引进外资、项目融资等方式。 (一)政府财政投资。是指以政府为投资主体,将一部分财政收入(主要是税收收入)投入 到基础产业与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过程。 (二)国内资本融资市场。即通过发行有价证券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与基础产业建设。 在国家财力不足、居民储蓄充裕的情况下,这一融资方式尤为适用。 (三)引进外资。引进外资不仅能够弥补国内资金的不足,而且可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 方法,提高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建设与运用效率。 (四)项目融资。项目融资是为某个特定的项目安排的融资。项目融资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 所有权的多元化和经营运作的市场化,常见的运作方式包括BOT方式、TOT方式、ABS 方式和PPP方式。 (1)BOT方式,即建设----经营----移交 (2)TOT方式,即移交----经营----建设 (3)ABS方式,即资产证券化,可分为一级证券化和二级证券化。 (4)PPP方式,即公共部门和私人企业合作模式。 四、税式支出的主要形式。(P116) 1、税基式(起征点、免征额、税收扣除、税收庇护) 2、税率式(优惠税率) 3、税额式(减免税优惠、税收抵免、优惠退税) 4、递延式(递延纳税、加速折旧、准备金制度) 五、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P134) 财政收入的规模和增长速度要受各种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总的来说,这些因素是:

财政学学习心得体会

财政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学习财政学的感受 学习财政学的感受 “财政”是人们用以对政府分配一类现象的概括,这句话我慎重的记在笔记本上。从一个简单的层面来说,财政是政府的收入活动和支出活动。扩展开说,它是国家或政府的一个经济部门,即财政部门,它是国家或政府的一个综合性部门,通过它的收支活动筹集和提供经费和资金,保证实现国家或政府的职能。事物基本上都有它的特征以便于我们区别它们,财政亦不例外,财政的基本特征有什么:首先是它的阶级性与公共性,其次是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最后是收入和支出的对称性。 开学至今,终于在财政学的逐渐学习中开始了解这门课程。从刚开始对财政学的一无所知到现在的半知半解,从毫不关心到开始逐渐关注财经中的政府活动及政策动向,财政学的学习带给我的不仅是对新知识的探索,更重要的是打开了我生活里从不曾关注的另一面,让我学会了如何作为一名公民去关注政府不同时期的不同财政政策,以及政策背后的成因和利益导向。我想,这些都是学习财政学之后所养成的一种意识,一种习惯。 财政学的学习是一个入门的过程。首先,我学会了一种

关注的意识和习惯,学会了从课堂到生活中去关注财政学。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增强,现正需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宏观体系,弥补市场的实效,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税收发生密不可分的关系,因而对政府收支活动规律的学习变得更加重要。所以,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种迫切需要去学习和去了解的意识,才会不仅仅把财政学当做是一门学科,而更多的是把财政学当做生活中一个感兴趣的方面去研究、去探索。其次,通过学习对财政学的基本理论框架有了一个初步认识,对政府财政活动有了一个概括性的了解。从理论篇到支出篇的学习中,对政府收支活动的影响、结构及规模有了一个概览的认知,对政府财政活动的现状有了一个简单的分析。一方面通过理论篇的学习,对财政学学科体系和发展的追溯,能够在老师的讲解和课后的资料查询中对其理论发展的历史脉络有一个大致的把握。另一方面,通过对支出篇的学习,知道了公共产品理论、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等内容,也知道如何区分日常生活中政府的各种支出及作用。最后,通过学习还知道在财政经济学的发展中,李嘉图、穆勒、马歇尔及庇古等都留下了他们的印记,虽然目前以我的专业知识及经济学基础还不足以将整个的脉络理清,将不同的经济学家对财政经济学的不同见解学习,但是现在已经有了去了解去学习的

财政学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财政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1、古代欧洲最早的财政思想的表现者是古希腊的色诺芬。在《雅典的收入》一书中,他讨论了希腊雅典的财政收入问题,并建议由国家购买奴隶,并将他们出租以增加国家的收入。 2、春秋战国的《国语- 齐语》中管仲提出了“ 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的财政政策 3、威廉·配弟的《赋税论》被誉为西方最早的财政学专著。此书是在重商主义向古典经济学派的过渡阶段。 4、第一个从理论上系统阐述财政理论的经济学家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亚当·斯密三.现代财政理论 5、凯恩斯以前的经济理论,并不认为经济会一直处于充分就业的状态,但认为偏离充分就业的状态是暂时的。 6、凯恩斯主义者以《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为理论基础,把经济危机的根源归结为 “ 有效需求不足”,要求政府放弃自由资本主义原则,实行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生活,提出了政府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增加投资,刺激消费,实现充分就业的一整套理论政策体系。 第二章财政学的福利经济学基础 1、意大利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帕累托建立了公共决策的理论基础。 2、帕累托效应及其实现条件【资源配置最优】:任何政策的改变都不可能在不使任何人的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使某个人的境况变好。这一概念常常被作为评价资源配置合意性的标准。 实现条件:竞争可以保证帕累托效率条件的实现 3、边际替代率:边际替代率是指在产量保持不变的前提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可以代替的另外一种要素的数量。通常,由于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生产要素是不完全替代的, 随着一种生产要素数量的增加,该要素对另外一种要素的边际替代率是递减的。

4、无差异曲线及其特征:无差异曲线( Indifference curve )是一条表示线上所有各点两种物品不同数量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满足程度相同的线 特征:第一,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斜率是负的;第二,在每种商品都不被限定为多了比少了好的前提下,无差异曲线图中位置越高或距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消费者的满足程度越高;第三,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第四,无差异曲线通常是凸向原点的,这就是说,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 5、追求结果的公平——功利主义、罗尔斯主义、平等主义: 【1】功利主义:边沁早在1789 年便提出社会行为的目的应该是“增进最大数人的最大幸福”。这种被称为功利主义的思想追求的是个人效用总和的最大化。个人所得税制度 的累进设计符合功利主义的公平观。 ( 功利主义者认为①个人的效用可以用技术来衡 量,社会福利是所有社会成员福利的总和。②如果财富从富人手里转移到穷人手中造成穷人效用的增加大于富人效用的减少,被认为收入分配比以前公平。 ) 【2】罗尔斯主义 (短板效应) :社会福利仅仅取决于境况最差的个人的福利情况,即只有境况最差的人的状况得到了改善,社会福利才会得到改进。 第三章市场失效与财政职能 1、信息完备:p42 信息不对称:当交易双方中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于另一方时就存在信息不对称。 ① 逆向选择:市场交易中的一方无法观察到另一方的重要的外生特征时所发生的劣质品驱逐优 质品的情形。 ② 道德风险:市场交易的一方无法观察到另一方控制和采取的行动时所发生的知情方故意不采 取谨慎行为的情形,由于知情方故意不采取谨慎行为也许会招致对交易中另一方的损害。 2、囚徒困境:p44 反映了一个很深刻的问题,就是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 3、外部效应:p44 一个人或企业的行动影响了其他人或企业的利益,但又没有负担应有的责任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公式:U A=U A(X1,X 2, ?X n,Y 1) 某一个人或企业的效用所控制的活动其他人或单位的活动

从财政学角度看我国房地产市场

从财政学角度看我国房地产市场 我国房地产业逐渐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然而随着国内的投资速度放缓,但是消费需求依然旺盛,供给结构不合理,导致房价虚高,空置率居高不下。虽然我国房地产投资额平均增长率达到20%以上,房地产销售额也以每年超出27%的速度增长,但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却是:中国房价总体已高得离谱。 2013年2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五项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政策措施。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五项调控政策措施,要求个人售房征20%交易税,是“国五条”细则中最受关注也是最具争议的条款。 在房地产市场上,从供给者角度(即房地产商或市场投机者)看,由于统一征收20%个税将大幅增加二手房交易成本,可能会使一部分小规模供给者和资金不足的投机者退出市场,但一旦房地产商将个税加入卖价,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终买单者还是购房人,那么增加个税就难免伤及无辜,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我认为,依照国家调控政策,房产转让过程中的税收本该由卖方承担,而会不会直接或变相转嫁给买方,主要取决于当地市场的供求关系。当供应短缺时,一般由卖方决定价格,税收较容易转嫁,反之,则难以转嫁。而在一些热点城市这一税收可能会转嫁到购房者身上的概率极大,从而增加购房成本,反而可能推高房价。而且,在当前的实际操作中,出台房价调控目标的城市,大都考虑了当地经济发展目标,除了避免被中央问责,依旧没有摆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而且,这一政策的出台,可能会影响二手房的流通,影响市场供应。当然,这一政策可能会给国家及地方政府带来一笔税收。 从需求者角度,国家的房地产调控政策避免房价过度上涨,为需求者创造了一个相对有利的环境。至少,在短期内,房价不会大幅上涨,房地产环境将比较稳定。但另一方面,房地产产业的兴盛发展,可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是拉动经济增长和税收增加的一股强劲力量。而且,目前很多人可能因为房价太高的原因而暂时放弃买房,但只是暂时的,由于中国传统观念,在中国人心里房子占非常重要的地位,有家就应该有房,那么按照中国现有人口总数和现有房源的数量看,房子是远远供不应求。那么,个人售房交20%的个税,将会为政府带来另一笔税收,但对房地产的调控并不是万全之策。另外,在土地财政压力之下,地方政府变相放松调控的冲动仍然存在。 从宏观角度分析中国房地产,中国的房地产价格与中国持续走高的经济现状有很大的关系。但仔细分析中国房地产市场主体的行为,可以发现中国房地产业的现状是有几股社会力量反复博弈的结果,其中有房地产商与消费需求者的博弈,政府与房地产商的博弈以及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博弈最为显著,我认为其实质是不同的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之争。政府想要在取得更多的税收的同时保证房价不过度上升及考虑老百姓的承受能力;而房地产商在不能违抗政府的命令下只能操纵房地产抬高房价以期获得更高的利润;中央政府需要宏观调控房地产市场使得房价不再虚高而地方政府需要财政收入发展经济而房地产行业的兴盛可以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在不完全的市场机制下,房地产主体之间的博弈导致了中国的房地产价格虚高同时空置率也居高不下的现状,虽然在部分城市出现了“拐点”的现象,也不能由此得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开始出现紧缩。所以对于房价的控制以及房地产市场的规范仍然是重要任务,国家也开始加大对房地产行业监控的力度,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也表明国家对房地产行业宏观调控的重视。我认

财政学学习总结

最近我以精读和泛读相结合的方式,阅读和浏览了一些公共经济学方面的著作。由于时间有限不可能深入的对每个细节问题进行理解和分析,所以本阶段阅读的主要任务是了解公共经济学的一般性理论框架体系,考察公共经济学学科所涵盖的主要领域和内容,以及比较各种类型公共经济学方面教材或著作的异同之处,目的是对公共经济学这一理论学科有一个宏观的把握,以期对以后深入研究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对公共经济学一般性框架的理解 公共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与私人经济相对应的,政府机构、非营利部门等公共部门经济活动、行为及其绩效的学科。通过阅读众多教材和专著,我试图寻找一条公共经济学的理论分析线索。虽然众多教材都各自有自己的体系和侧重(尤其是国外教材),但我感觉还是有一个一般性的理论线索可以把握。即:市场万能(亚当·斯密的思想、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市场失灵(公共产品、外部性、不对称信息、自然垄断、公平、稳定等问题以及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政府直接干预经济的增加(凯恩斯主义、公共选择理论、公共支出、公共收入、公共规制)→政府失灵(对第二定理的怀疑、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加强预决算管理、政府采购制度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政府和市场边界技术划定问题。其中公共经济学学科诞生于政府大幅干预经济时期,即20世纪50 年代凯恩斯主义盛行时期,并且现代公共产品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的发展是公共经济学诞生、发展前提基础。 此外,在公共产品范围界定问题上还引出了对政府间财政分权和财政关系的探讨;对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的否定,引出了对公共经济效率问题的关注,因此公共经济主要方面的效率也进行了深入地展开研究:在公共支出方面引出了对各种支出项目的深入研究和预决算体制管理的研究;在公共收入方面引出了税收原则、税收负担、税收转嫁、公债以及最优税制问题和税收结构问题的深入研究;在公共规制方面引入了基于效率和社会福利的经济规制和社会规制问题的研究。 基于以上分析,公共经济学的一般分析框架可描述为:先以市场效率(帕雷托效率)和福利经济学基础入手;再分析市场失灵问题,包括公共产品、外部性、不对称信息、自然垄断、公平、稳定等问题;随后重点分析公共产品理论(公共产品提供的局部和一般均衡模型等各种公共产品提供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直接民主:各种投票理论和规则、间接民主:利益集团和寻租问题);随后针对公共支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各具体项目的考察以及支出成本收益和支出政策的研究)、公共收入(税收原则、税收负担、税收转嫁、公债以及最有税制问题和税收结构问题)和公共规制等问题进行展开分析;最后涉及公债、财政分权、预决算管理等问题。这是我理解的公共经济学的一般性的分析框架,由于公共经济学还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其学科内容还很难清楚地界定,因此以上框架只能基本涵盖主要或主流公共经济学所涉及的内容,而对某些深入具体的公共经济问题可能有所疏漏。 二、对各类型公共经济学教材或专著的比较和认识 现在中国出现的公共经学方面的著作主要有两大类、四种类型: 第一类是国外编著的公共经济学方面的著作,其中又分为有中译本的和英文原版的两种类型。一般而言,有中译本的国外教材或专著是比较经典的、主流的、名家所著的或国外普遍流行的教材或专著,如斯蒂格利茨的《公共部门经济学》、加雷斯·迈尔斯的《公共经济学》、布朗和杰克逊的《公共部门经济学》

财政学知识重点总结

财政: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是政府弥补市场失灵和市场缺陷,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 政府干预失效:指政府干预非但没有弥补市场失灵和克服市场缺陷,而是干扰了正常的市场规则,降低了市场效率。 财政补贴:是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 预算外资金: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资金。 国债:是指中央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国际组织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务。 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 皮考特和怀斯曼:内在因素、外在因素瓦格纳:经济因素、政治因素 瓦格纳法则: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随之提高。 累进税率:是按课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划分若干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规定相应的税率,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数额越小税率越低。 国债负担率:指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它着眼于国债的存量,反映国债累计总量相对于同年经济总规模的比例关系。 赤字政策:指国家有意识地用赤字来调控经济的一种政策,即通过财政赤字扩大财政支出的规模,刺激社会总需求的一种政策。 税收支出:是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 公共物品:指由公共部门提供的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税负转嫁:是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移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 公共选择的理论:作为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是运用经济分析方法来研究政府决策的方式和过程的一种理论。 零基预算:指预算中财政收支计划指标的确定,只以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预测为依据,而不考虑以前的财政收支状况。 复式预算:指国家财政收支计划通过两个以上的计划表格来反映。一般包括经常预算和资本预算。 财政赤字:财政支出大于收入的差额。 市场失灵的表现:垄断、信息不充分、外部效应和公共物品、收入分配不公、宏观经济波动。政府投资与非政府投资的不同特点: 1.非政府投资是追求微观盈利,政府投资追求宏观效益 2.非政府投资难以从事大规模长周期投资,政府可以从事大规模长周期投资 3.非政府投资主要追求经济效益,政府投资侧重于社会效益。 国债的特点:资源性、有偿性、可靠性 国债的功能: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调整宏观经济 国债负担的表现: 1.国债认购者即债权人的负担。国债作为认购者使用权的让渡,这种让渡虽是暂时的,但由于在国债偿还之前,认购者不再拥有资金的使用权,对他的经济行为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2.政府即债务人负担。政府借债是要偿还的,到期要还本付息,尽管政府利用国债获得了经济利益,但偿债却体现为一种支出,借债的过程也就是政府国债负担的形成过程。

财政学案例分析

1.1我国垄断行业:坚冰渐融 1.2食品不安全信息不对称 1.3野生动物保护、光污染的负外部效应 1.4经济波动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常态 1.5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公平是社会和谐基础 1.6:是市场失灵,还是政府失灵 1.7:医改、教改背后的公共物品供给缺位 1.8:公共物品供给越位 1.9究竟什么是公共财政? 1.10:弥补市场缺陷,配置社会公共资源(一项重要的财政职能) 1.11:我国收入调节政策取向应该是“促富治贫” 1.12:2007年宏观政策重心:激活内需增长动力 2.1:财政花钱当量力而行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8月7日 2.2: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全面启动 2.4:公平与效率,漏桶里的水? 2.5:财政支出面临扩张压力 9.1:2006年中央预算草案的报告(摘要)2006年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的总体思路 9.2:建复式预算体系用制度管住干部 9.3:我国的零基预算改革 9.4: 看好13亿人的“钱袋子” 9.5:全国人大财经委拟通过《2004年中央决算(草案)》 9.6:摘自:构建公共财政体制的重要基础——规范非税收入管理潘承祥 9.8:“国库集中支付”反腐作用有多大? 9.9:政府采购:谨防腐败转移 10.1:日本政府事权与财权的划分 10.2:美国的财权划分方式——财源共享和分率计征 10.3:分税制10年 10.5: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实践 11.1:我国财政赤字计算 11.2:格林斯潘警告美财政赤字危及经济前景 12.2:2005年中国财政赤字大幅降低意味着什么?2005-06中华工商时报 12.1:促进财政政策由投资向公共服务转型 12.2:我国财政与货币政策协调的历程

B_财政学每章总结

第一章导论 对于财政的概念,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从实际工作角度来看,财政是政府的一个部门,通过其收支活动筹集和安排资金,保证政府实现其职能。从经济学研究角度看,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的;也可以理解为,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 当代财政学的研究对象已经从传统的政府分配活动和分配规律扩展到政府的经济活动;研究内容从单纯的财政收支扩展到与政府经济行为有关的一切内容。作为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财政学主要还是使用规范分析方法和实证分析方法。 中国古代财政思想起源较早,也为现代财政理论研究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财政学在计划经济时期,以货币关系论和国家分配论为主流理论;进入市场经济时期,公共财政论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重要概念 财政财政学的研究对象规范分析方法实证分析方法 第二章 效率是资源配置的理想状态。帕累托效率是指资源配置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一个人的情况变好而不使他人的情况变坏的状态。要实现帕累托效率必须同时满足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三个条件。公平一般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一种评价。公平主要有两层含义: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公平的程度可以用基尼系数和贫困指数来衡量,前者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公平的程度。 市场并不是万能的,我们把现实经济中,在市场已充分发挥资源配置作用情况下仍不能带来经济效率和满意的收入分配的各种情况,称为市场失灵。市场失灵的原因分为8种竞争的失灵、外部效应、公共品、不完善市场、不完全信息、宏观经济效率失衡、收入分配不公平和偏

财政学-期末考试重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财政概念:财政是指国家的一个经济部门,及财政部门,它是政府的一个综合性部门,通过财政收支活动筹集和供给经费和资金,保证实现政府的职能。 财政的基本特征1.公共性与阶级性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和私人物品对应的,以政府为代表的国家机构——公共部门供给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之为公共物品。 区别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 一是排他性(私人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和非排他性(公共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即任何人都不能因为自己的消费而排除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公共物品都不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即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 二是竞争性和非竞争性(公共物品的第二个特征:每增加一个消费者原来的消费者将受到的服务不减。) 公共需要的特征: 1)社会公共需要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共同需要,也为了维持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必须由政府集中执行和组织的社会职能的需要。(2)公共需要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地共同享用的需要。(3)享用社会公共时无需支付或只需支付少量,各社会成员的付出于其所得是不对称的,不能说水多付出就多享用,少付出少享用,不付出就不得享用。(4)满足公共需要是政府的职责。满足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能是通过政府征税和收费支撑的由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物品。 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和市场效率对应的,也就是说,市场在资源配置的某些方面是无效或缺乏效率的。 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1)垄断(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 外部效应:外部效应说明的是一个厂商从事某项经济活动给他人带来利益或损失的现象。当存在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当存在负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公共物品是外部效应典型的例子) 政府干预手段:(1)立法和行政手段(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3)财政手段 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1)政府决策失误(2)寻租行为(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重点考点:财政职能 财政职能是指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所固有的功能。 (1)资源配置职能

财政学计算题总结

、增值税的计算(增值税的基本税率为17% ) 不含税销售额 = 含税销售额 / (1+ 税率) 销售税额 =销售额 *税率一般纳税人: 应纳税额 = 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销售额(不含税)X税率—当期进项税额 小规模纳税人: 应纳税额=销售额(不含税)X征收率 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为: A.从销售方物的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税额 B.从海关去的的完税凭证上注明的税额 C.免税农产品原材料按13%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从当期销项税额中扣除 D.外购货物所支付的运输费用,以及一般纳税人销售货物所支付的运输费用,按7%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 E.专用发票可以抵扣,普通发票不可以抵扣 F.固定资产可以抵扣 G.小规模纳税人的基本税率为 3% 例题: (一)某公司为一般纳税人,2009 年 2 月发生以下采购业务: (1 )购进原材料,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标明价款50000 元,增值税额 8500 元,其中 1/4 用于集体福利; ( 2 )购进原材料,取得普通发票,价税合计 8000 元; ( 3 )购进农产品,买价 10000 元; ( 4 )支付采购原材料运输费用 2000 元,取得运单; (5)购进生产用机器设备,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价款100000 元,增值税额 17000 元,支付运输费用 1000 元,取得运单。 试计算可抵扣的进项税额。 计算: (1 )进项税额 8500 元中可以抵扣的为: 8500 X(1-1/4 ) =6375 (元) ( 2 )取得普通发票,增值税不可抵扣 (3)购进农产品按买价的 13%抵扣:10000 X13%=1300(元) (4)采购运输按运单标明的运费的7%抵扣:2000 X7%=140 (元) (5)2009 年 1 月 1 日起,新购进的固定资产增值税可以抵扣 17000 +1000 X7%=17070 (元) (6)合计可抵扣的进项税额 =6375+1300+140+17070=24885 (元) (二) 1 某纺织企业向棉场直接购入原棉一批,买价为 150000 元。计算此项业务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 2 某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本月购入 A 材料 5000 千克,每千克单价 8 元,运杂费 1500 元(其中运输费1000 元)。计算此项业务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 计算: 1 、进项税额 =150000 X13%=19500 (元) 2、进项税额 =5000 X8X17% +1000 X7% =6870 (元) (三)例:某自行车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08 年 4 月份发生下列购销业务:

财政学重点知识总结

财政 学 简述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特征。社会公共需要涵盖的范围颇广,包括政府执行其职能以及执行某些社会职能的需要。特征:(l)社会公共需要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共同的需要,它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人人有份的个人需要或个别需要的数学加总。(2)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提供的公共物品,可以无差别地由应当享受的每一社会成员共同享用,并不排斥其他社会成员享用。(3)社会成员享用满足社会需要的公共物品,无须付出任何代价,或只支付与提供这些公共物品的所费不对称的少量费用。(4)在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外部效应产生的结果时,需要由政府通过财政渠道来解决,因而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提供的公共物品一般带有外部效应的特征。 (5)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能来自社会产品的剩余部分,如果剩余产品表现为价值形态,就只 能是对“M”部分的抽取。 简述政府干预市场的主要手 段。在市场机制失灵的情况下,政 府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手段干预市 场运行:(1)行政法律手段,即制 定市场法规,制定发展战略和中长 期规划,制定经济政策,引导和调 节经济运行。(2)组织公共生产, 即由政府出资(即由预算拨款)兴 办的所有权归政府的工商企业和 单位。(3)财政手段,即以税收、 收费、国债等形式筹集收入,又通 过转移性支出、购买性支出以及财 政政策等手段调节经济的运行。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 下的财政职能 下的财政职能。 。(l)资源配置职能。 ①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 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例, 从而符合高效的资源配置原则。②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合理确定生产 性支出与非生产性支出的比例,购 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比例。③ 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结构, 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④通过政府 投资、税收和补贴,调节社会投资 方向,提高社会投资的整体效率。 ⑤提高财政配置本身的效率。 (2)收入分配职能。①划清市 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 原则上属于市场分配的范围财政 不能越俎代庖,凡属于财政分配的 范围,财政应尽其职。②规范由国 家预算拨款的公务员的工资制度 以及相类似的事业单位职工的工 资制度。③加强税收调节,通过间 接税调节各类商品的相对价格,从 而调节各经济主体的要素分配;通 过企业所得税调节公司的利润水 平;通过个人所得税调节个人的劳 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使之维持在 一个合理的差距范围内;通过资源 税调节由于资源条件和地理条件 而形成的级差收入;通过遗产税、 赠予税调节个人财产分布。④通过 转移性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 济支出、补贴等,使每个社会成员 得以维持起码的生活水平和福利 水平。 (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① 财政政策,紧松交替。②通过一种 制度性安排,发挥某种“自动”稳 定作用,③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 等多方面安排,加快农业、能源、

财政学重点知识汇总

名词解释: 影子价格:对那些可在市场上交易,但市场价格并不反映真实社会价值的产品 和投入品,衡量的办法是设计出一种新的能反映产品实际价值的价格 国有资产收入:就是指国家凭借其所拥有的资产取得的财政收入 税收负担:指整个社会或单个纳税人实际承受的税款,它表明国家课税对全社 会产品价格的集中度以及税款的不同分布所引起的不同纳税人的负担水平 税负转嫁:就是纳税人通过购入或卖出商品价格的变动,将全部或部分税收转 移给他人负担的过程 税利分流:是国家在参与国有企业利润分配过程中,开征一道所得税而后用以 适当方式参与企业税后利润的分配 财政管理: 简答题 资本运营及其特征:资本运营是把企业所拥有的有形与无形的资本存量变为增值的互动资本,通过优化配置的流动、收购、兼并、重组、参股、交易、转让、租凭等运作形式进行有效运营,使企业具有资本运营,置换的能力,从而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本增值,特征:增值性,流动性,风险性 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关系:1)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财政收入规模的大小2)经济结构决定财政收入的结构3)财政收入对经济发展具有反作用,表现为财政财力大小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充足的财力能够优化我国产业结构 财政体制内容:确立财政管理机构体系,划分财政管理权责,划分财政收支范围,建立规范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物价水平下降带来哪些效应:财富效应,利率效应,汇率效应 乘数效应:即政府购买支出变动引起的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增加或减少的影响程度,挤出效用指由于财政扩张使利率上开时所引起的总需求减少的现象 新中国的税收改革历程:主要包括三大时期,五个重要事件 一、计划经济时期税收制度的建立和简化 1)1950年税收制度的建立 2)1958年税收制度的首次简化 3)1973年税收制度的再次简化 二、计划商品经济时期税收制度的重建 1)80年代初涉外税的建立 2)1983年利改税的第一次改革 3)1984年利改税的第二次改革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税收制度的创新 1)1994年税收制度的全面改革,以及相继以后税收制度的部分优化改革 1、市场的有效运作需要以法治位基础,同时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诸多缺陷,以致在某些场合,某些领域无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收入的公平分配或经济的稳定运行,为此需要政府的干预和介入,这种关于市场的缺陷及其补救措施的分析思路,很容易使人们对政府产生乐观的看法,政府一边课税,一边支出,其目的是矫正市场机

财政学的心得和体会

财政学的心得和体会 还记得在第一节财政学课之前,看到的这样一段话:你了解政府参与社会资源配臵的规模和结构吗?你知道政府通过什么样的方式筹集资金以确保支出的需要吗?各种不用的政府收入和支出政策如何影响企业和个人的行为?你是不是希望对政府的财政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者你想还成为制定公共政策的精英或维护公众权利的专家,那么,现在就应该开始财政学的学习。 开学至今,终于在财政学的逐渐学习中开始了解这门课程。从刚开始对财政学的一无所知到现在的半知半解,从毫不关心到开始逐渐关注财经网中的政府活动及政策动向,财政学的学习带给我的不仅是对新知识的探索,更重要的是打开了我生活里从不曾关注的另一面,让我学会了如何作为一名公民去关注政府不同时期的不同财政政策,以及政策背后的成因和利益导向。我想,这些都是学习财政学之后所养成的一种意识,一种习惯。接下来,我将对这一阶段财政学的学习过程,做一个所学、所思、所感的阶段性总结。 首先,我学到了什么? 财政学的学习是一个入门的过程,从门外到门内,经过八周的学习我已经初步站到了财政学的门内。首先,我学会了一种关注的意识和习惯,学会了从课堂到生活中去关注财政学。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增强,现正需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宏观体系,弥补市场的实效,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税收发生密不可分的关系,因而对政府收支活动规律的学习变得更加重

要。所以,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种迫切需要去学习和去了解的意识,才会不仅仅把财政学当做是一门学科,而更多的是把财政学当做生活中一个感兴趣的方面去研究、去探索。其次,通过学习对财政学的基本理论框架有了一个初步认识,对政府财政活动有了一个概括性的了解。从理论篇到支出篇的学习中,对政府收支活动的影响、结构及规模有了一个概览的认知,对政府财政活动的现状有了一个简单的分析。一方面通过理论篇的学习,对财政学学科体系和发展的追溯,能够在老师的讲解和课后的资料查询中对其理论发展的历史脉络有一个大致的把握。另一方面,通过对支出篇的学习,知道了公共产品理论、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等内容,也知道如何区分日常生活中政府的各种支出及作用。最后,通过学习还知道在财政经济学的发展中,李嘉图、穆勒、马歇尔及庇古等都留下了他们的印记,虽然目前以我的专业知识及经济学基础还不足以将整个的脉络理清,将不同的经济学家对财政经济学的不同见解学习,但是现在已经有了去了解去学习的兴趣。希望通过进一步的学习,能够真正对整个财政学体系形成和发展有更深的了解。 其次,我想到了什么? 学习一门课程的最初,我常常会想到这样几个问题:我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这门课讲的内容是什么?这门课能给我带来什么?同样的,在学习财政学的过程中,我也在不断的思考着这几个问题,也在不断寻找着答案。首先,我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最直接的原因是因为这是一门专业课,作为一名金融学的学生,有必要也必须去学好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