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写作高分经典优秀范文精选-经济类范文40篇

一、让获得感激荡改革大潮

屹立东方的璀璨明珠,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夯实了发展的基础,古老文明的传承净土在获得感提升中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全面取消农业税、大力推进营改增、有效促进双并轨,中国创造了一个个改革发展的神话;有效破解看病难、稳步推进优教育、基本实现稳就业,改革也在一次次刷新民众获得感的纪录。民心所向,改革所为。唯有充分展示改革的含金量,才能让追求民族复兴梦想的中国人民分享改革发展的红利。

改革需坚持物质富裕导向,打牢民众获得感之基。马斯洛需求分析理论指出,人的生存需求作为基本需求决定着人的大部分行为选择。以民众获得感为导向的全面改革是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体现,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途径,更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想的不二法门。改革以磅礴之势在满足民众获得感的指引下,取得了一个个丰硕成果。供给侧改革的战略规划,“双创”目标实现的现实要求,“互联网+”驱动的发展生态,深化改革成为民众物质富裕的量身“装备”,以“中国制造2025”为指引夯实实体经济基础,以“绿色发展”为导向驱动模式创新,以“精准扶贫”为抓手缩小贫富差距,方能让改革的含金量普惠全民。

改革需坚持精神富有原则,铸造民众获得感之魂。“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民族精神在千百年来的改革发展中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获得感不仅是物质满足的简单积累,更是精神文化的发源地、聚合地、传播地,在这片丰饶的精神文化沃土中充分挖掘民众幸福基因,才能在深化改革的洪流中,让人民实现从生存到生活再到美好生活的跨越。唯有用深化改革凝聚人、引导人、激励人、塑造人,才能推动谋求民生福祉的发展战略,提升民众文化软实力。因此,“讲好中国故事”,以改革重拾失落文化,打造“书香社会”,以改革提升文化素养,坚持“文化惠民”,以改革丰富基层文化,政策的含金量应在文化惠民中彰显精神魅力。

改革需以获得感为源动力,实现民生幸福双丰收。物质富裕与精神富有如同鸟之双翼,车之双轮,唯有物质富裕才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唯有精神富有才能实现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满足民众获得感既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支撑,也是发展赋予中国政府的历史使命,以全面

改革为支点,以民众获得感为目标,实现“两富”比翼双飞,才能让中国真正达到国富民强。

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在利益交织的时代转型期,中国能够始终伫立潮头把握时代脉搏,唯一坚守的就是“人民美好生活”的信仰,在物质与精神的天平两端,稳稳地添加全面深化改革的砝码,不偏不倚,不卑不亢,不破不立,让获得感激荡改革大潮,我们正破浪前行。

二、深化供给侧改革提升民众满意度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冷溶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原来讲的“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从解决“落后的社会生产”问题到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这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巨大进步,反映了发展的阶段性要求,也反映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点要求。经济建设仍是中心工作,但在新时代更要注重抓全面发展,而全面发展的根源在于供给侧改革的实施。

以产业结构调整,促人民满意小康。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我们通常所说的内需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绕不过的槛。可是纵观目前中国中高层消费群体,中国人跑到国外旅游以及各种节日盛典,大家的消费不少,并且带回来的东西不少,可是为什么综合一年来看,消费就是上不去呢?问题就出在不是需求不足,是目前的消费人群手里的钱用来买有限的东西的时候,人们更在意他的知识产权,在意质量上的好坏,不是马马虎虎能用就能被现在的人满足的,只要人家要稍微好一点的,对,仅仅是“稍微好一点”要了中国绝大多数企业的命。所以无论是从宏观的角度促经济发展来说,还是微观的产权、质量问题,我们更多的是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焕发企业生机,刺激群众内需。

以产品内容提升,促人民富足小康。从百姓的层面来说,不管国产的产品做的如何,国产因为先天滞后的原因在消费领域就是比不上老牌的资本主义强国。

海外代购的生存正是建立在这种环境之下,因为热门追求的是背后的品质,其实消费者也明白,在产品生产的过程中,诸多世界性产品的零件出自于本国,但仍然不可阻碍人们对于国外消费的热情,唯有知道产品内容是保证国家才可能在供给侧做出成绩。包括微观品牌打造、设计研发的能力、连续巧妙的舆论宣传、产品服务的完善与创新才会源源不断的为消费注入动力。

为民分配,统筹谋划资源。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在于农村,提到农村,城镇化是农村供给侧改革的拦路虎。一方面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期阶段,这一国情是要维持很长时间的,我们的乡村体制在过去的25年里发生的重要变革,从科学的角度来讲,当城镇化在百分之四十五的时候国家以被定义为发达国家,但目前我国高达百分之四十七的城镇化率却依然跻身于发展中国家,这归结于部分官员在以错误的政绩观做指引,以畸形的群众观做依据。另一方面,农村也随着城镇化的脚步面临着住房难的窘境,也就是说在我们以需求侧过渡到供给侧之间,依然在某种意义上存在着诸多鸿沟,围绕着乡村、农村的改革,才是为民分配的供给侧。

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1956年党的八大上就提出了。改革开放以后又作了归纳和精练,表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从党的八大算起已经过去60多年了,改革开放也已经近40年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社会需求和社会生产这两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我们要牢记这一伟大的时刻,要发扬我们的优良学风、党风、政风。因为成果来之不易,硕果千金难求,要把握改革和小康的中间问题,早日将历史的浩浩荡荡写进党和人民的历史中去。

三、信任是共享经济的入口

曾几何时,我们为了抢购一张春节回乡的车票而彻夜不眠;曾几何时,出门在外的我们无比思念家乡的味道;曾几何时,“最后一公里”是出行中面临最为严峻的难题。而如今,共享经济的出现让这一切都变得轻而易举,更有万众创业

的热情让共享经济的模式突破吃住行的领域,遍地开花。但这种基于互联网模式的平台却面临着诚信的问题,共享单车的破坏、共享冰箱食物的浪费、网络的诈骗让人们不得不去思考共享经济的基础究竟在哪里?“共享的背后是信任,互信关系被建立,共享行为才会产生。”由此可见,唯有建立互信关系,才能让共享经济渗透到各个行业,才能让共享经济形成新的浪潮。

信任让共享经济更好地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从共享出行的代表UBER、滴滴打车,到共享空间的代表微信、微博。从共享厨房的代表回家吃饭到觅食餐厅,再到共享时装的代表“魔法衣橱”、“衣二三”。共享经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千变万化的同时,也让闲置的资源得到了高效的利用。共享的物品共享出去的仅仅是使用权,而非所有权,能够让真正有需要的人得到实惠,而这正是基于双方的信任。共享经济也符合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

信任让共享经济成为创新创业发展的平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连续两年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而共享经济的出现让年轻人创新创业不在是梦想和难题。自家汽车的出租让我们摇身一变成为了快车司机,正是基于我们对对方的信任,让对方搭乘我们的汽车,一方面解决了自身的就业,更重要的是还收获了朋友。与此同时,私厨共享平台能让世界各地的家庭主人展示自己烹制的家庭大餐,获得了自己工作之外的第二份职业——家庭厨师,在双方互信的基础上,用户能到主人家品尝具有地方和个性特色的家庭料理,主人也获得部分收益。由此可见,共享、信任、创新创业三者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

信任让共享经济助推多方互惠共赢的实现。双方互信关系的建立更是让共享经济实现了共赢。试问,倘若互不信任的双方如何进行沟通与交流?倘若互不信任的双方,如何将闲置的物品与资源租赁给他人?没有车可以通过租车平台租一辆车;订不到酒店,可以在出租家庭旅馆的网站上选择各地民宅,资源的共享不仅给消费者带来了实惠和便利,也让共享者获得了收益,因此,共享经济是一个互惠共赢的过程。

共享经济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更重要的是,它给普通百姓带来了便利。它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需求,让闲置的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让社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社会各方唯有遵循共享精神,规范自身言行,自觉诚实守信才能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共享空间。

四、发展分享经济书写新中国故事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与人分享自古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分享的范围、领域也变得前所未有的巨大,分享经济应运而生。分享经济是指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以使用权分享为主要特征,整合海量、分散化资源,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经济活动总和。【引出概念,解释概念:什么是分享经济】分享不仅给人带来愉悦,分享经济更是带来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发展理念、新的经济发展动力……分享经济正书写着一个个崭新的中国故事。【点名主题,分享经济书写新中国故事】

分享经济让生活更精彩。也许分享经济的概念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抽象的,但是生活的例子你一定不会陌生。在生活中,地铁到家的最后一公里骑个共享自行车就解决,公交太挤路途太远约个顺风车载一程即方便又实惠,手机没电找个共享充电宝就可帮到你……在互联网技术不断进步的前提下,社交网络生态的崛起与日渐成熟赋予了分享经济生长的空间,使其在短时间内已经快速地渗透到了住宿、交通、物流等多个行业,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使人民的生活方式得到创新。【阐述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分享经济,点出分享经济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分享经济让发展理念更绿色科学。人们借助网络平台,出租或借用东西给自己不认识的人,从根本上扩大了人们分享的人际圈,改变了人们对产权观念。“物尽其用”的发展新理念能实现闲置个人物品化利用最大化,让“绿色地球”和“循环经济”变成现实。共享租车模式中车主通过让渡汽车使用权获得经济回报,租车人通过支付一定费用获得汽车使用权,避免了大量的汽车资源无法被有效利用而产生的浪费,对于交通、环境以及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因此,分享经济带来的绿色科学发展理念必能助力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用共享汽车的实例,说明分享经济对发展理念的影响】

分享经济让经济引擎动力十足。在美国,分享经济市场规模约5000亿美元,企业数量已超过450家;在日本,分享经济2014年的市场规模已达到150亿美元,同比增速都超过100%;在中国,2016年我国分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为 34520亿元,同比增长103%,分享经济的发展前景一样广阔。【利用具体的数据,对比分

享经济在国内外发展的状况,分析国内分享经济的发展趋势,引出结论】分享经济将经济生产中的诸多生产要素重新组合,提供多种新型的就业形态,更为创业创新提供了发展平台,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让经济引擎动力十足。【阐述分享经济对我国经济的推动作用】

分享经济带来的新生活方式、新理念、新经济增长动力更有利于促进国家的区域平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让人们共享发展的成果。政府必须做好分享经济的领头羊,用法律和制度为分享经济扫清障碍,让分享理念深入人性,让分享经济书写新中国故事。【结束语,总结观点、再次点题,强调主旨、首尾呼应】

五、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行稳致远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近40年,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中国要追求更加平衡充分的发展,而建设现代化的经济体系则能够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实现高质量发展让全体人民都能分享经济增长的果实。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在实体经济内部供给与需求的失衡、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失衡和房地产与实体经济的失衡。因此要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一个现代化的经济体系不仅仅是生产力的现代化,也要求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实现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必然要求我们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时,着重加快对贫困地区、落后地区的支持力度,统筹城乡发展、协调区域发展。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通过激发新动能,培育新主体,发展新产业,推广新模式,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发展脚步。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加快形成,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开放之路越走越宽,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制度创新、改革深化的重要动力。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在国际合作中体现“中国担当”。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展示了党中央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创新成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指明了方向。通过贯彻发展新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以深化改革的磅礴之力推动中国经济巨轮行稳致远。

六、全面推进改革进程保障幸福民生

民生幸福是一个聊不完的话题,关系到每个百姓的切身利益,关乎到国家稳定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是关乎到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伟大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也就需要每位公职人员肩扛使命,砥砺前行,把民生责任落到实处。

改革释放活力,保障民生是前提。在本世纪70年代,正是因为一代伟人大胆改革,用开放的胸怀,带领中国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而今天中国再次站在了“十字路口”:制造业的无力疲软;高精密设备的技术空白;百姓日益高涨的生活文化需求。这些都在考量着执政者的智慧与能力,在这困难重重之中,只有继续深化改革才能将我们推向成功的彼岸,也唯有改革这剂良方,能让我们突出重围。为此习总书记强调此,“必须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把握全面

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特别是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些都是我们在改革前进中需要冷静思考的难题,只要我们把这些关系摸清、理顺,推开幸福民生的大门便指日可待。

发展提升活力,减负企业是保障。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企业承担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大量的解决百姓了百姓的就业问题,并且使国内经济状态的晴雨表。为了进一步提升企业活力,为民生幸福打好经济基础,早在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给中国制度建设开出三张清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明确了政府职责,以及企业的权属范围,还有就是政府必须应提供的服务。经过一些列的改革措施效果明显,例如浙江省政府印发《浙江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行动方案》。粗略统计减轻企业负担将近1010亿元。这些措施仅仅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在后期的工作要进一步的为企业松绑,激发企业积极性,将民生保障落在实处。

在四个全面的指引下,百姓会更加有获得感,正如十八大政府工作报告所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民生问题,就是我们工作的重点与中心,以群众的幸福与尊严为作为我们的落脚点。

七、投身三农成就梦想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从汉文帝轻徭薄赋,恢复农业生产,到唐太宗鼓励垦荒,推行均田制度,都可以发现,农业作为国家发展的根本,数千年来一直广受关注。今天,伴随城镇化发展,农民进城务工人数上升,导致传统村落空心,承包土地抛荒,农业发展活力荡然无存。当代有志青年应积极投身三农事业,破解发展困境,成就人生梦想。

青年投身三农,促进农业转型升级。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深入农村调查可知,我国部分农民生产水平落后,安全知识缺乏,为提升产量、增加

收入,他们肆意使用高毒农药和化肥。然而,结果事与愿违,这种行为并没有帮助他们增加收入,反而被发现引发市场“拒买”,农民得不偿失。而大学生参与农业发展,正可以给落后的农业带去先进理念,无论是开展生态农业种植,还是利用网络发展电子商务,都是以一己之力助推传统农业生产与现代经营理念结合,圆梦传统农业转型升级。

青年投身三农,破解农村留守困局。近年来,我国农民为求发展,纷纷进城务工。然而大批青壮年进城务工的背后,却是幼子无人抚养,老人缺乏照顾。空心村引发的留守问题令人担心不已。大学生深入农村基层工作,带来的不仅是先进技术,更有发展理念,通过引入外资,带动土地流转,可以帮助农民找到在家乡发展的平台。如今,土地流转的春风遍布江西各地,从永丰到石城,农民纷纷将土地流转给企业。支农大学生应该把握这一良好时机,向农民宣传政策,引导土地流转,带动他们在家乡就业创业。这样不但可以破解留守困局,更能促进农民自身发展。

青年投身三农,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有了显著的发展,基本达到小康水平。然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多年来却未受重视,农村人文化生活很欠缺,娱乐活动大多是打麻将、打牌,并且赌资越来越大,以前打牌仅仅是为了娱乐,而现在至少10元、20元,一场牌局可能就是几百甚至几千的输赢,此现象确令人担忧。对其个人来说,长期的赌博会助长其不劳而获的习气,久而久之会使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同时也会对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大学生参与农村工作,可以将城市中更加健康,文明的娱乐生活带入到农村,比如组织村民跳广场舞,成立女子腰鼓队,开展读书会等,丰富村民的娱乐生活,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支农大学生具备良好的教育文化,拥有先进的发展思路,是农村发展建设的“催化剂”。三农问题困扰国家多年,当代大学生要勇于挑战自我,深入农村开展工作,依靠个人实力破解困局,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人生梦想。

八、发展共享经济助力中国腾飞

如果问中国的新“四大发明”是什么?很多人给出的答案中都会提到:共享单车。的确,以共享单车为代表的共享经济在中国应运而生,而且发展得如火如荼,正悄然改变国人生活,考验并提升着国民素质,更助力经济腾飞,深刻影响中国社会。

共享经济正改变国人生活。忽如一夜春风来,五颜六色的共享单车如今正流动在中国城市的街头巷尾,曾经骑着“二八杠”上班的大爷大妈,骑着共享单车去买菜;如今上班族骑着共享单车,轻松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不用再担心打车难……共享单车就这样迅速成为了国人生活的一部分。共享单车不仅改变国人出行,还渗透生活的其他方面。现在有不少年轻人结婚时,不再选择豪车接亲,而是选择骑着共享单车去接新娘,演绎着新时代下的中国式浪漫。除了共享单车,还有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共享运动仓……共享经济正在不断地颠覆和重构人们的生活方式,让国人感受新的便利。。

共享经济是还考验并提升着国民素质。如共享单车流行之初,乱象横生:单车被盗、二维码被遮盖、乱停乱放·····让人惊叹:共享单车竟成了国民素质的“照妖镜”,随之也反诸自身,拷问自身道德品质。随着共享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舆论、政策等组合出击,乱象逐渐平息,其背后反映的是国人诚信意识、文明素质的提升。共享单车的流行,还带动着骑行健身观念的深入人心;电子支付则让大爷大妈们也学会了扫码支付,并接受着“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理念。可以说,伴随共享经济,国民素质正在稳步提升。

共享经济的发展,助力经济新发展。共享经济不仅为生活带来了便利,同时也拉动着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共享单车就带动了自行车产业的振兴,同时带动了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的升级发展。而共享汽车则催生了新能源汽车的迅速发展,带动汽车产业绿色跨越式发展。事实上,共享经济的种类会越来越多,划分也会越来越精细,会渗透到吃穿住行的各个方面,带动着整个传统行业升级;并且,共享经济本身依托于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其遍地开花势必推动信息技术更加成熟,最终成为经济发展助推力。

共享经济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中国,在共享之中,国民逐渐“潮”起来,素质渐渐“提”起来,经济也稳步“热”起来,相信,未来共享经济将更加深刻改变中国,助力中国的腾飞。

九、内外兼修实现“中国制造”转型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日益融入全球化进程,独特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使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产品占领了全球市场,也把“世界工厂”的桂冠戴在了中国头上。但是长期以来也给世界造成了“低价格、低品位”的印象,如果在新时期,实现中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化,需要内外兼修,实现“中国制造”转型升级。

外在要有硬实力,加强创新,推进供给侧改革,提高我国制造业品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人口优势释放的红利,使我国制造业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我国是制造大国,而不是制造强国。近年来,海外购物发展势头迅猛,大到家电、汽车、马桶,小到化妆品、手表、保温杯等等,而与这份热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此类产品铺满货架,积压在厂房,甚至产能过剩。这背后折射的是“中国制造”的尴尬。而供需错配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产品质量不高,缺乏技术创新。因此加强创新,推进供给侧改革,提高中国制造的品质迫在眉睫。

内在要修软实力,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建立“中国制造”的良好口碑。诚信是品牌的生命,是企业安身立命的根本。20世纪80年代,青岛海尔冰箱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在接到用户投诉冰箱有划痕后,检查所有冰箱,发现仓库里有76台存在各种缺陷的冰箱。他拒绝了低价卖给员工的建议,而是用铁锤生生了砸了在那个年代的76台奢侈品。这一锤锤砸到了员工的心里,将海尔注重产品质量的高大形象被树立起来。海尔集团之所以能够从濒临破产的小厂,发展成为世界100强的国际集团,关键在于“诚信”二字。因此,让“中国制造”走出国门,必须要加强诚信体系建设,树立良好的口碑。

扩大合作聚外力,促进中国高端制造业发展。改革开放的30年,由于我国具备劳动力密集和低成本的优势,发达国家的中低端制造业纷纷引进来,使中国成为制造大国。但是我们还不是制造强国,制造业依然活跃在产业链的低端,高端制造业依然是一大短板。例如苹果手机和平板电脑是中国生产制造,但是中国只负责装配。大部分的利润在苹果,大概占苹果产品的58%,其他的核心部件供应商占其余的部分,而中国装配工人只占苹果公司利润的1.8%。这是什么概念,就是这部手机卖550美元的话,中国只获得10美元。而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只有劳动力的数量,而缺乏核心技术和高端人才。因此,要实现转型升级,就应当大力引进国外的高端技术和高端人才,集中精力发展高端制造业,提升中国制造的技术含量。

实现制造业强国的目标,需要硬实力和软实力相结合,既要加强创新,推进供给侧改革,提高我国制造业品质,又要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建立“中国制造”的良好口碑,同时扩大合作,引进人才,才能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

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春节刚过,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十四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既有传承延续,更有创新发展。今年一号文件立足“三农”发展新形势,突出强调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提出一系列新政策、新举措,对做好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刚刚过去的2016年,农业农村发展持续向好、稳中有进,为“十三五”经济社会良好开局提供了有力支撑。成绩面前也要清醒看到,农业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短板,稳住农业农村这个“基本盘”对稳定全局至关重要。一号文件给出明确的政策信号,必须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不动摇,重农强农调子不能变、力度不能减。

当前,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内在动因和外部环境正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农业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并且主要是结构性、体制性的问题。顺应新形势新要求,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调整工作重心,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三农”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长远。一定要守住三条底线: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要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夯实农村共享发展基础;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激活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必须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协调好各方面利益。要直面困难和挑战,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勇于承受改革阵痛,尽力降低改革成本,积极防范改革风险。调整政策、出台措施,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特别是农民承受力,使强农惠农政策照顾到大多数普通农户。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搞强迫命令瞎指挥,不损害农民权益。

今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各地方各部门要切实把认识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把农业农村工作重心转移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来,真抓实干,奋发有为,攻坚克难,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迎接“三农”发展新的春天。

十一、让创意邂逅农业

当你踏青郊外,“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当你暂别城市,“耕地桑柘间,地肥菜常熟”……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等创意农业为我们织就了一幅幅美好的画面。当创意邂逅农业,农业玩出的“花样”越来越多,“三农” 问题解决渐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径。

发展创意农业,对我国农业发展意义重大,存在巨大的发展和效益空间。然而,近年来我国创意农业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创意层次低、科技含量不足,缺乏创意、技术、管理、营销人才等等。世上没有轻而易举的事业,也没有一朝即圆的梦想。当前,创意农业要学会打智慧牌,用创意“智”造农业未来。

创意农业,要“智”融文化。创意农业市场的竞争,不仅仅是产品和价格的竞争,更是文化意义上的竞争。当前一些地方的创意农业之所以创意层次低、缺乏竞争力,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独特的文化内涵。从实践上看,台北举办海芋季整体产业文化系列活动,九天创意农业产业园挖掘农耕文化,河北黄粱美梦米业有限公司让“黄粱美梦”故事成为其“金字招牌”,都是在发挥文化的巨大作用。文化具有强辐射性、高渗透性,要充分认识文化对创意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巧妙融入艺术、美学等文化元素,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创意农业,要“智”添科技。农业需要科技创意。中国传统农业中的水车、水磨、风车等便是利用自然能的科技创意。在现代,荷兰之所以成为全球最大的花卉出口国,一个重要原因便是科技。特别是在生产、收购和加工环节,由于采用现代化无土栽培、电脑自动控制、机械化作业等科技力量,有力促进了荷花产业体系的运营和发展。“90后”女孩王回青对葫芦的创意性加工,从“八仙葫芦”到“手捻小葫芦”,同样是借助于创意思维和现代加工技术。科技是创意农业的重要支撑。开创创意农业新局面,必须提高农业生产数字化、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实现专业化、品牌化和全链条增值。

创意农业,要“智”汇人才。缺乏创意、技术、管理、营销人才,是时下创意农业发展的最大困局之一。要做好创意农业,就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人才。有了人才,才能充分发挥农业生产活动和文化创意、科技创新的综合效能,才能使创意农业产业链每一个环节都凝聚“新点子”和技术,也才能使单

一的创意农业变成有情趣的创意农业。创意归根结底是人创造的。有了人才,创意才会无止境。而通过不断创意、不停创意,农民能从中求知、求乐、求富、求美,实现创意生产、创意生活,形成创意生态。

创意农业发展路在何方?关键还在于创意,在于文化、科技和人才。“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创意农业正当其时,也必将大放异彩!

十二、打造中国制造金字品牌

“中国制造2025”给中国制造订立了时间表和路线图,“互联网+”战略让中国制造添加了新动力和新活力,“一带一路”布局为中国制造加速了走出去和走进去。然而,“内忧外患”下的中国制造犹如沉寂多年的隐士,不仅要正视能力,还要挖掘潜力,更要始终努力,唯有“内外兼修”,才能重出江湖,打造金字品牌。

“苦练内功”需坚守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不是盲目执着而是目标笃定,不是矫情较劲而是精益求精,不是一成不变而是锐意创新。中国制造必须坚守“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转”的信念才能从平凡奔向卓越,又将卓越归于平凡。中国制造不缺少产业链条,而缺少对品种广泛性的探索;中国制造不缺少政策扶持,而缺少对品质极致化的追求;中国制造不缺少市场需求,而缺少对品牌影响力的重视。中国制造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光环笼罩下,切不可沾沾自喜,而应以工匠精神理性回归,经济发展“新常态”需要以工匠精神提质降速,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以工匠精神助优驱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以工匠精神推陈出新。因此,唯有坚守工匠精神才能让中国制造顺应“新常态”趋势,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兼修外功”需树立品牌意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扩大内需的应对之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人才匮乏的补给之计,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模式弊病的治疗之方,凡此种种,皆为制造业“走出国门”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中国五百强无法成为世界五百强的尴尬,中国标准无法同步世界标准的无奈,中国土豪无法购买中国制造的羞辱,都让我们清醒的认识到,缺乏品牌意识的中国制造只能继

续充当世界产品加工厂,只能继续被技术壁垒拒之门外,只能继续幻想世界爱上中国造,因此,我们必须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创业,特别能创新”的精神树立品牌,发挥东方文明“发源地、聚合地、传播地”的优势宣传品牌,坚持人才培养“凝聚人、引导人、塑造人”的战略创新品牌,才能让中国制造产生国际影响力、冲击力、战斗力。

唯“内外兼修”,方能打造金字品牌。苦练内功与兼修外功如同鸟之双翼,车之双轮,唯有苦练内功才能实现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唯有兼修外功才能实现产能有保障,产品有质量,产业有发展。打造“中国制造”金字品牌既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发展赋予中国的历史使命,以工匠精神引领中国制造的品质提升方解“内忧”,以品牌意识塑造中国制造形象方止“外患”,唯如此,才能实现比翼双飞,双轮驱动,让中国制造成为世界品牌。

“匠心独具”是传承千年而亘古不变的永恒选择,它是一种追求,一种信仰,一种坚守。中国制造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在利益交织的时代转型期,能够始终伫立潮头把握时代脉搏,需要坚守的就是“工匠精神”,需要树立的就是“品牌意识”,在苦练内功与兼修外功的天平两端,唯有不偏不倚,方能不卑不亢,方能不破不立,以中国制造带动经济稳定健康发展我们一直在路上。

十三、发挥“空”价值创造共享经济从共享出行的代表UBER、滴滴打车;再到共享空间代表Airbnb等,几年时间共享经济已经成为新的经济模式。《经济学人》杂志在其封面文章第一次详细描述了“共享经济”的场景后,依托于互联网+的发展,通过“空”创造出的共享经济已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商业神话。现如今,共享经济的模式已在深深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和生活。

共享经济看似“空”,实则“实”。如果说共享经济的发展,是依托于互联网而存在的虚拟经济模式,显然是不准确的,UBER的飞速崛起,为出租车行业带来的颠覆性的改变,为了提高闲置资源的利用效率,大量私家车转行做网约车,从而将一部分社会闲置车辆资源转入市场运营,提高了私家车的使用效率。在私

家车人员保有量最高的美国,这一模式改变的不仅仅是出租车市场,更是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这种依托于互联网,但是立足于实体经济的共享模式,创造出了“空”的价值。

共享经济看似“空”,实则“新”。从携程艺龙旅行,到滴滴优步打车,再到美团百度外卖,互联网+下衍生出的新产品在短短两年时间里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衣食住行都已经离不开这些企业的运营。从传统的面对面服务,到今天的足不出户通过网络享受线下服务,这无疑是对我们生活的一种创新,这种经济模式在新的时代下,不断地利用社会闲置资源,发展“闲置经济”,据保守估计,2016年仅中国闲置市场规模已达4000亿元,不仅仅是阿里巴巴、58同城先后推出闲鱼和转转,还有众多创业公司进入其中,闲置交易行业已站上风口,这样的风是一股创新的风。

共享经济看似“空”,实则“省”。近几年国内高校纷纷在毕业季开办跳蚤市场,学生自己做老板,依托于高校BBS,出售自己的闲置物品,不仅仅是电脑、手机,很多人把穿过的衣服、用过的发卡也拿出来卖,通的过线上展示,线下交易,这种消费模式本质上都是适应耐用消费品交易流通规律的产物,这种“物尽其用”的朴素想法,实则暗含着“互济余缺”的经济学理念,更是“循环利用”的一种表现,旧物品的循环使用合乎保护环境的需求。这种看似平常的交易方式,其背后的价值和意义是不可估量的。在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模式下,我们需要的正是这种低成本、低能耗的发展模式,时至今日,部分企业已经开始布局互联网煤炭、分布式能源等行业,相信借助共享经济的“空”帆,能将实体经济这艘巨轮带的更远。

我们发挥“空”的价值,通过“空”价值的架构设计实现资源共享,从而利用有限资源产生超限价值,在空明、无限丰富的境界里,我们通过共享经济的发展,不断给用户带来价值。共享经济时代,“空”才是价值。

十四、坚持共享发展共建民生大厦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随着共享单车、共享房间、共享雨伞等走红网络,“共享”时代已悄然而至。我们欣喜的看到,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在盘活社会资源的同时,也带来便捷生活。然而共享发展不仅仅需要共享资源,更多需要共享发展机会、共享发展成果。只有毫不犹豫坚持共享发展,将其作为发展理念和工作手段,才能实现人人共建、人人共享,最终推动民生大厦的建立。

共享经济发展,筑牢民生大厦之基石。注重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是实现共享的前提,只有“做大做强经济蛋糕”,才能让共享发展有更多成果,共享经济无疑是充分结合共享与发展的重要手段,让发展方式更多元。共享经济通过搭建供应者和需求者的平台,不仅给每个人生活带来巨大便利,还带来更优化的资源配置和更灵活的就业、发展渠道。airbnb空中食宿短短4年就超过希尔顿酒店百年积累的成就,带来无限发展潜力;在我国,创业公司也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带动诸多共享平台和企业的发展。因此,要大力推动“互联网+”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深入,为共享经济增添活力,减少阻碍,为民生大厦夯实经济基础。

共享社会公平,稳固民生大厦之结构。共享社会公平指的是,社会大众在发展机会、生存空间等方面能够平等享受相应权利。当前,随着各项改革和制度的推进,社会公平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还存在诸多问题:农民工在讨薪维权、子女入学方面欠缺公平;普通家庭子女在保送资格方面缺少公平;弱势群体在环境权益的享受上缺少公平……正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公平缺失会导致底层社会群众缺乏有效的纵向流动空间,不仅会降低社会活力,加剧社会矛盾,从而影响民生大厦的“内部结构”,终导致民生大厦的倾覆。为此,必须要共享社会公平,要做到以人为本,实现包容性发展,完善户籍制度以及相关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注重收入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令广大群众共谋发展,密织“安全网”,稳固民生大厦。

共享民生幸福,彰显民生大厦之建成。正如《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理应由人民共享,这样才能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才能彰显民生大厦的最终建成。

当前,在民生领域还存在诸多问题:收入分配不均、教育、医疗资源稀缺、就业和交通、住房等压力大,严重影响民生幸福。对此,我国政府加大改革力度,全面深化改革,通过顶层设计、出台政策,不断实现民生幸福的共享。城乡养老体系并轨、抑制过高房价、完善基础交通……都体现政府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决心和行动。

“大厦将立,必先筑基。”习近平曾说“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当前,只有将共享经济发展、共享社会公平、共享民生幸福落到实处,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决心,才能让民生大厦向着人人共建、人人共享的目标早日实现!

十五、坚持以人为本建立智造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对于21世纪的中国制造业来说,曾经一度占据“世界工厂”的地位。但近年来,这样的辉煌成就却变得岌岌可危。粗制滥造,山寨抄袭,产品技术和理念落后,不能满足消费者消费的需求等诸多问题都威胁这中国制造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制造强国,就成为了中国制造业的重新焕发生机的必备之路。

坚持以人为本,重视消费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工作努力的目标。伴随这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中产阶级规模不断壮大,消费能力越来越强,对消费升级的需求也愈加强烈。他们不再满足于商品简单的使用,而是追求更高的质量,更加多元;富有个性的产品,想要拥有更好的用户体验。中国已进入到精益求精的定制化时代。但中国企业的产品生产却并未与消费者的需求同步升级,依旧沿袭着以量取胜,质廉价低的模式。这就使得众多的消费者愈加青睐海处的商品,长此以往会不断挤压国内企业的发展空间。因此,建设立制造强国,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重视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不断的推动制造业生级。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工匠精神。我国是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几乎各个行业各个领域“中国制造”在全球都广受欢迎,但是与世界上真正的制造强国相比,我国制造仍在一些产品的质量和关键技术上与之有较大差距。在此背景下,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工匠精神,切中了时弊,切中了要害。由于当下一些中国企业奉行“差不多精神”凡事只满足于差不多即可,而不去追求完美导致我国的制造业大而不强,就不可能打造金字招牌的中国制造。今天的中国制造业要真正走向世界市场,真正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跃升,离不开以人为本,大国工匠精神额坚持支撑。

坚持以人为本,打造中国品牌。品牌,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价值源泉,是衡量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竞争实力的重要标准。一个国家拥有多少知名品牌和优秀品牌也能真实的折射出一个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当前中国的制造业在塑造品牌的过程中,更多依靠的是成本的优势和国内市场,品牌国际的进程缓慢。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制造强国,就必须重视打造中国品牌,必须精益求精,以提升品质为根本,以创新技术为动力,下大力气做出真正的好产品,真正由产品制造走向产品智造,提高品牌含金量。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推动中国制造业真正实现转型升级,就必须重视消费需求,必须树立工匠精神,打造中国品牌,唯有如此,才能不断提高中国产品的含金量,才能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能推动中国制造真正走进国际市场,建立智造强国。

十六、改变旧习惯引领新未来

面对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发展到今天,很多习惯都发生了改变。正所谓处大事贵乎明而能断,临大势贵在顺而有为。虽然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都依然存在诸多“习惯”方面的问题,上学习惯求人,搬家习惯找人帮忙,办事习惯找关系,垃圾习惯乱扔,习惯于借鉴以往成功的经验......不仅掣肘经济创新发展,同时也不益于个人成功。因此,只有改变习惯,才能破旧而立新,引领新未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