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杂交制种程序

辣椒杂交制种程序
辣椒杂交制种程序

辣椒杂交种子的繁制与杂交制种

一、辣椒杂交种子的繁殖

辣椒杂交种子的生产

1.辣椒花的异交性辣椒为常异花授粉作物,以自交为主,但有一定的天然杂交。不同的品种,甜椒类型,花柱短,其天然杂交率在5%以下;辣椒类型的品种,花柱长,天然杂交率高于20%。在开阔地区,辣椒最小的安全隔离距离是150米。由于辣椒的异交率较低,即使是其他方法制种如雄性不育的利用,也需要人工辅助授粉。

2.繁殖系数高一般杂交一朵花,辣椒品种可以获得80-200粒种子,甜椒类型可得200粒以上种子。商品辣椒的种植,农户每公顷用种量少,一般每公顷只需要450-600克种子,目前辣椒杂交育种仍以两自交系杂交为主,人工去雄仍是杂交制种的主要手段的原因。

栽培技术与制种产量

1.栽培密度栽培密度不仅影响单位面积内的总株数,直接影响制种产量。为方便授粉操作和灌溉,母本田均采用每畦栽两行的方法。垄的取向,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注意易于排水和灌水,尽量避开强光辐射,减少日灼病的发生。

畦面的宽窄,通常要根据母本的特征特性而定。对母本熟性早、生长势一般、授粉后坐果率高的品种,包沟包畦宽在1米左右较好;母本生长势强且不易坐果的品种,则畦面特别是沟要适当宽一些,宽度可在1.5米左右。株距同样要根据母本的性状而定。

2.授粉结束后的肥水管理授粉结束后肥水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辣椒种子的千粒重。一般授粉期在30天左右,授粉结束时,辣椒已进入结果盛期,单株坐果数很多,前期果较大,后期果偏小,总产量并不高的原因是由于后期肥水管理没有跟上,造成后期果种子发育不好,声效种子数不多,种子千粒重偏低。

二、授粉操作与制种产量

授粉操作包括采粉、选花、去雄和授粉等过程。

经观察和研究,去雄授粉后坐果率最高和单果种子数多的花蕾层次是2-6层,7-9层花的坐果率虽有所下降,但由于开花集中,便于授粉,也是辣椒杂交授粉的最佳授粉层次;4-6层花不仅坐果率高,而且单果种子数较多,种子千粒重大,占单株产量一半以上,是制种的关键时期;8-9层花也是构成单株产量的主要部分。主枝花和侧枝花的坐果率、单果种子数及种子千粒重的研究结果表明,去雄授粉后,2-7层主枝花的坐果率、单果种子数和种子千粒重都高于侧枝花。

目前,我国各制种基地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整枝方式。海南制种基地,打部分侧枝或不打;北方基地以主枝花蕾授粉为主;而华东地区大棚栽培基地,一般不打侧枝,侧枝花授粉也成为制种的一部分。

授粉时期与制种产量经多年摸索,海南的授粉期是11月至翌年2月,最佳授粉期在12月;山西的最佳授粉期是6月底至7月上旬;华东地区的最佳授粉期是4月下旬至5月中旬;东北和西北的最

佳授粉期是7月。对于某一制种田,也应根据辣椒苗的生长情况,选择最佳的授粉时期。前期辣椒苗生长较弱,应推迟授粉期。

根据对大规模的制种田的调查可以看出,一天中以7-10时和16-19时的授粉坐果率较高,不同的制种基地最佳授粉时间不同。因此各制种基地在对同一天授粉时间的安排应根据本地的有利条件,避开不利于授粉结果的时间,来提高授粉后的坐果率和单果种子数,以提高制种产量。海南基地,从12月至翌年1月,上午8-12时,下午2-7时,气温都很适宜去雄授粉,坐果率高。但有些地方露水大,授粉时间可以往后推1-2小时。华东地区大棚内授粉,则尽量利用早晨6- 10时,下午3-7时授粉,避开中午高温时间。北方基地授粉时间在6-11时和16-20时,主要是避开中午的强光辐射。

三、选择制种基地的原则

良好的自然条件其包括温度、光照、水分、肥力、土壤质地,隔离条件、无霜期长短和交通情况等,它必须最有利于杂交制种。

(1)基地无霜期要超过120天辣椒定植到大田后,大约过30天才可以授粉;一般辣椒开花期在30-50天之间,授粉期也是在30天左右;授粉后约经50-70天生长,辣椒果实达到生理成熟,方可采种。辣椒从定植开始,授粉到采种在大田中需要生长110-130天。

(2)连续日平均温度在20℃-25℃的天数不少于70天。日平均温度20℃-25℃,最高温度低于30,最低温度高于15℃最适宜辣椒的生长。这种条件下,辣椒从授粉到果实成熟,大约需要50-70天。

(3)授粉季节降雨较少辣椒杂交授粉需在大田进行,不仅影响辣椒的坐果结实,而且影响授粉人员的工作,在选择制种基地时,定要选择有一个降雨较少且干燥的季节,以安排作授粉期。

(4)有充足的劳动力资源辣椒制种是劳动力密集型工作,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一般母本地67平方米,大约需要投入300个劳动日,用工时间在30天左右。因此,在选择基地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劳动力资源这个因素,根据劳动力的人数来安排制种面积。

(5)作物茬口的选择授粉期必须安排在主栽作物的农闲季节。否则,很难集中劳动力进行授粉,影响杂交制种的产量和质量。

(6)基地要避开灾害性气候常发生的地方灾害性气候一般指冰雹、洪水、干旱、风暴等自然灾害。

耕作条件辣椒杂交制种基地必须有一定的耕作条件,如栽培用地、灌溉条件和道路设施、隔离条件等,制种地要能形成一定的制种规模,以保证种子生产区域化。

具有一定的技术力量选择的制种基地必须有一定的技术力量,当地的技术人员应对制种的意义有一定的认识,并对杂交制种工作有一定的了解,具有一定的良繁经验。当地政府要支持,劳动力素质要比较高,总的生产力水平要高。能提高制种者的经济效益。

四、制种队伍的建设

必须建立一支稳定的制种队伍,使其有高度的质量意识和熟练的授粉技术。

管理人员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是制种田的水肥管理、防病治虫;授粉期间授粉质量的检查、授粉时期的选择,花粉的制取及花粉器具的发放;辣椒红熟果的采收、种飞收及晒种、清选等。所以,要加强责任心,并进行一些技术培训。培训可分三步,一是室内学习+以资料为主;二是实地培训,边学习边操作;三是实地操作,分组进行实习。培训后要求管理人员掌握浇水施肥的基本知识;授粉过程中怎样检查去雄是否彻底、是否授粉、是否做标记;采粉的基本知识;辣椒果实的生理成熟期、适宜的采种期等。

授粉人员在杂交授粉开始前应将授粉人员集中进行培训。

(1)掌握操作技术授粉操作技术的培训主要包括去雄技术、传粉技术、做标记技术和花蕾的选择等四个方面。

(2)责任心教育

(3)分片负责为了便于管理,授粉人员可实行分片负责的管理方式。他们的工资可与他们负责的地块挂果数联系。一般在盛花期,一人去雄授粉每人每天可承担300-400颗植株。

五、制种基地管理

合理布局、统一安排一个制种基地建立后,要确定多个制种点,并合理布局。在确定一个制种点时,一要考虑辣椒忌连作,必须将3-5年内的生产统一规划,使制种田能充分轮作,减少病虫为害;二是辣椒制种需要大量劳动力,要合理利用有限资源;三是要充分利用当地的小气候条件,规划好适宜不同品种的制种点。同时还要有计划地向外围发展,开拓新的制种点,为以后扩大生产打下基础。为了便于管理,单一制种点不允许同时安排2个以上品种,以免收种时混收,造成损失。

管理方式可对各基地的情况逐一进行分析,采取各自不同的管理方式。海南基地将有制种经验、管理经验和雄厚经济基础的农民纳入合同制种户。华东基地采用乡政府+农户的管理方式,西北地区采用公司+农户的管理方式。华北地区采用办事处+农户的管理方式。

技术服务育种单位的生产人员应深入基层,对农户直接进行技术指导,有效地提高制种单产和种子质量。

技术员队伍管理应着重对基层技术人员进行质量意识和生产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并改变管理方式,实行聘用制,同时引入竞争机制。

六、原种、原种的生产

原种是指育成的原始种子(原原种),一般指经过审定的辣椒新品种育成者最初使用的原始种子或经过其选择生产的与原始种子性状完全一致的种子。原种(亲本)是利用原原种经过扩繁生产的,性状与原原种一致的种子。

单株选择,是从群体中选出一些符合或近似于原品种或育种目标主要性状的优良单株分别采种,下一年每一个单株的后代形成一个株系,播种一个小区。根据各株系的表现,决定取舍。

混合选择,是根据植株各生育期的主要性状,从品种群体中选取符合原品种性状的优良单株、单果混合留种,下一代播种在鉴定区内,进行鉴定。

株选,即对某一植株进行选择,是任何选择方法的必备手段。在株选时必须按以下几个原则进行:

①确定株选的主要性状标准;

②明确各性状的主次;

③人选单株不能太少,要保证有一定的入选群体;

④要在整个生育期内进行鉴定。

原种的生产决定杂种优势大小的主要因素是双亲基因型的纯合度。双亲的基因越纯合,其后代的优势就越大。原原种是生产原种的亲本,因此它必须是高度纯合、非常稳定的自交系。

1.杂交辣椒原原种生产程序辣椒是常异花授粉作物,其群体中具有很复杂的基因型结构,因此,要在有分离的群体中把握某一自交系的特征特性,我国目前杂交辣椒原原种基本上由育种者提供。

2.杂交辣椒原原种的生产要注意的问题

(1)原原种生产圃面积不宜太大,但要有很好的隔离条件,严防生物混杂。

(2)原原种生产圃要设在选择自交系的相同环境中,并对其典型特征特性进行选择。

(3)原原种的生产要进行单株选择,混合留种。选择一般可分三次进行。第一次在开花期,着重对辣椒的株型、叶、花、节位和抗病性等性状进行选择,淘汰不符合标准的异株;第二次选择在结果盛期,在第一次入选株内淘汰果型、果色、挂果数和挂果集中等性状不符合要求的单株;第三次在种果采收期,在第二次人选的植株内进一步淘汰丰产性、品质和抗病性、抗逆性较差的单株。经过三次选择后人选的单株,可以采取混合留种的办法留种。

(4)原原种一次生产量要大,尽量减少繁种的世代数。

(5)原原种入库要在包装袋内外标明生产者、生产日期、自交系来源等,最好做到图片和文字同时记载原原种的性状。入库后还要进行质量检验,质量合格才能进行原种生产。

调查记载项目及标准

1.基本情况

(1)原种名称(2)原育种单位及原种子提供单位

(3)原种生产地、单位和负责人(4)田间基本情况附记

记载茬口、土质、各圃田间设计、栽培方式和密度、播种期、出苗期、主要田间管理作业期、基

肥、追肥数量和方法、特殊天气及灾害情况等。

2.特征特性

(1)植株特性在生育中后期分别测定株高、株幅、叶片长、宽,并描述叶形和叶色

(2)果实性状分别测定商品果和生理成熟果的色泽、形状、果长、横径、单果重、果肉种子数等。

(3)出苗期各行50%的幼苗出土日期。

(4)开花期各行50%的辣椒植株门椒开花日期。

(5)果实采收期各行50%的门椒达到商品成熟日期。

(6)种果采收期各行50%的种株果实生理成熟日期。

(7)产量单株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

(8)抗逆性包扩抗病、虫、耐寒、耐旱、耐涝等。病害要注明为害种类和日期。

原原种、原种的选择

我国辣椒种植产区根据其生态条件可分为三大类型:一类是亚热带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西南等地,湖南、四川是该区的典型代表,典型气候特点是前期低温,中期高温潮湿,后期高温干旱。该区的最大特点春季低温潮湿,不利辣椒前期生长;夏季温度高、湿度大,病虫害严重,产量不稳定;秋季高温干旱,虫害较多,种植辣椒产量低。二类是热带及附近区域,以海南省为代表,主要是反季节栽培。三类是温带地区,以华北、西北为代表。选种的具体方法是:首先在长江流域较恶劣的气候条件下选择原原种、原种的抗病性、抗寒性、抗旱性、耐高温、耐高湿和产量等性状,淘汰了抗性低、适应性差的植株,提高了亲本的抗性。

七、辣椒杂交一代种子的生产

1.确定父、母本的花期相遇父、母本的播种时间要根据它们的熟性和开花特点和当地的气候条件适当调整,同一地方,不同组合与同一组合,不同地方,播种错阴也有差别。

2.父、母本的种植比例父、母本的比例是以有充足的父本花粉来满足授粉需要为标准。目前辣椒制种父母本的种植比例基本上是1:3~5。甜椒与甜椒杂交,其比例可大一些,即父本的数量可少些;尖椒为母本,甜椒为父本的组合,要求的花粉量大,父本种植要相对多一些;甜椒为母本,尖椒为父本,父本可适当少些,但要注意尖椒的花虽多,每朵花的花粉量较少;尖椒与尖椒杂交,要求父本的比例亦要大一些。

3.隔离辣椒制种田与其他辣椒品种隔离距离要求在500米以上。由于辣椒花很吸引昆虫,授粉期间由于昆虫的到访,容易引起生物混杂,影响种子质量。因此,在选择制种田时,一定要注意隔离。

4.去杂拔除杂株是辣椒授粉开始前的首要工作。由于自然界的外部因素变化,还会引起群体中极

少数突变,如在尖椒母本中出现短小的朝天椒,或植株茎秆上生长茸毛等现象,这些杂株也要拔除。

5.母本植株的整理授粉开始时,必须对母本植株进行整理。将植株上所有已经开放的花和已经结的果全部摘除,同时进行整枝,摘除门椒以下所有分枝和植株内部瘦弱、发育不良的枝条。整枝工作在授粉期间要随时进行。

制种辣椒的栽培特点

1.整地选作制种辣椒栽培的田块,要提前准备,及时挖好围沟、腰沟、厢沟,保持土壤干松。栽培的土不宜整得过小,最底层土要大如手掌,上面的土层要整小整平,切忌湿土整平。制种辣椒基肥以有机肥为主。结合整地,大部分基肥可均匀地埋在10-20厘米的土层中。少部分基肥作穴肥施。如用复合肥,起垄后在畦面中间挖一条细沟,深约10厘米,将少量复合肥撒入沟中,覆土。

制种田要考虑排灌、授粉和密度三等多种因素,一般每垄种植2行,整地包沟包畦100-130厘米宽。品种熟性和生长势不一样,畦面的宽窄有所变化。为了便于排灌,提倡深

沟高垄,沟深可达20-30厘米。

2.定植辣椒喜温不耐寒,定植时期主要取决于露地的温度状况,一般应在本地晚霜期过后,气温回升且比较稳定后定植。否则,对辣椒的后期生长极为不利。定植应选择晴天、土壤较干时进行,定植后马上浇足根水。定植密度与品种密切相关。

3.定植后的管理

(1)追肥辣椒追肥要根据不同生育阶段的特点进行。制种辣椒的追肥有其本身的技术要点,基肥要充足,在授粉之前或辣椒封垄之前追一次花肥,授粉结束后重施果肥。具体的施肥数量要根据当时的土壤肥力和辣椒的生长情况确定,不能一概而论。原则是缺肥多施。

(2)灌溉辣椒的灌溉要根据杯同的生育期对水分的要求而进行。技术要点有:灌水前要除草;注意避免灌后下雨;忌夏天中午灌水;急灌急排;灌水不要漫过畦面,可灌到沟深2/3的地方;及时排水;在南方基地多用埋肥的方法进行追肥这要求追肥必须结合灌水。

(3)病虫害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充分利用各种农药的药性和药效期,结合施肥、灌水,防止预防为主,科学地使用农药,应充分利用各种农药的药性秘药效期,·结合施肥、灌水,防止病虫害的流行性发生。

杂交制种

1.授粉授粉是杂交辣椒制种的关键,它决定繁制种子的产量和质量。授粉主要包括采粉、去雄、授粉、做标记:四个步骤。

2.采种完全红熟的果实采收后不用后熟,而没有完全红熟的果实应适当后熟,然后取出种子。取出的种子应清除胎座和其他杂质,不用水洗,立即晾晒,便可得到颜色金黄、发芽率良好的种子。

种子入库杂交种子贮藏前入库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取样辣椒杂交种子收获后,要选取有代表性的种子样品100克,分做5个样。2份样送交上级主管机关或合同双方约定单位进行纯度、发芽率(出苗率)、含水量、净4度检验。2份合同单位盖章后保存,1份由种子管理站保存,作为合同双方对鉴定有争议时或该批种子有质量问题时仲裁用。

2.分级应根据种子的外观质量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种子要分开贮藏。

3.入库种子入库前,种子的含水量、净度不达标的要进行加工处理。根据不同的贮藏条件,更换种子包装袋。种子要分品种、分级别、按生产单位和取样代号贮藏。包装袋内外要有标签,并标明种子生产单位、生产日期、种子数量、品种名称、取样代号、然后入库。

八、制种田的选择

据近十年的制种经验,制种田选择得好,定植后辣椒缓苗期短,前期生长旺盛,病虫害少,管理起来事半功倍。反之,生长、管理都事倍功半。各制种基地、制种农户通常要提前半年进行考察。选择制种田时,主要考虑土壤的结构及理化性质是否能满足辣椒生长与发育的要求。最适宜的辣椒制种的土壤还是pH为中性的壤土。

选择制种田时,必须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有充足的水源制种辣椒在大田中生育期较长,南方为5-6个月,北方不少于6个月,且大田栽培气温较高,水分蒸发量大,制种地必须有足够的水源。

2.排水方便辣椒喜水怕涝,因此,选择的制种田必须是排水方便的高地,切忌选择地势低洼的地方。

3.作物茬口为了减少病虫害造成的损失,制种田最好是选择水田或5年以上没有种过茄科、瓜类等作物的土地。

4.土壤辣椒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但最适宜的土壤仍是稍带细砂的壤土,其pH在7左右。辣椒制种田应选择耕作多年,有机质含量高,耕性好的土壤。

5.采光辣椒是喜光而耐弱光的植物,因此,制种田应选择周围无障碍物遮光的地方。

6.技术条件制种田的管理者或承包者应有繁制辣椒杂交种子的经验,能熟练各项制种技术的农事操作,服从统一管理。

九、授粉技术

杂交辣椒的授粉主要包括采粉、去雄、传粉和做标记四方面。

采粉技术

辣椒母本去雄后,必须从父本田选取生活力强的花粉与其授粉,才能产生杂交一代种子。

1.制取花粉的历程粉。使用采粉器采粉,要求父本面积较大,一般父母本种植比例为1:2左右,隔离条件也较严格,不适宜大规模的制种生产。现阶段采粉的方法非常简单、实用,集中;采摘父本

花朵后,取出花药,干燥,用小孔筛筛出花粉即可。此方法父母本种植面积比例为l:3~5左右。

2.去杂由于父本自交系基因型很复杂,而且外界环境条件的刺激还会诱导产生少量劣变,故在授粉开始前,必须对父本的不纯株或变异株去杂,彻底拔除杂株。对父本去杂应采取宁可错拔,不可漏拔的原则。父本去杂必须由有丰富经验的育种单位的育种人员和管理人员亲自进行。

3.采粉。一定要选择生活力强的新鲜花粉进行授粉。有低温贮藏条件的地方,也不能超过4天。制取花粉的步骤是:

(1)采摘花蕾在制种过程中,曲于父本苗不够或父本生地环好,花粉不够用,常常出现采摘小花蕾的现象。出现这种情况,最好是停止授粉1天,让父本花蕾长大后再采摘花朵。

(2)取出花药可用镊子或徒手取出花药。但要注意一定在没散粉前取出花药。

(3)花药干燥常用的方法是将花药放在光滑的白纸上,然后将白纸放在干燥的地方干燥,花药纵裂即可。花粉用量较少的农户,可将花药取出放在培养皿内,让其自然开裂散粉。另外在实践中,可放在避风的太阳下干燥,阴雨天还可用白炽灯或其他加热方法将花药烘干,或放在下部装有生石灰的缸或桶中干燥。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放在干燥器内,利用干燥剂进行干燥。

(4)筛粉将干燥后的花药放在花粉筛中,用毛笔或排笔轻轻拨动花药,花粉从筛孔中落下,收集即可。用量较少的农户,也可以用小铁盒振荡,再用毛笔等将花粉轻轻扫在一起,收藏好。规模大又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用振动器,振动后,花粉落到筛底,收集即可。

(5)花粉贮藏辣椒花粉大约可维持1-2天。因此,花粉筛出后,应用一种较密封的容器装好,放在低温、干燥、避光的地方,尽量保证花粉的生命力,延长花粉的有效使用期。花粉生活力的强弱,对授粉后的坐果率和单果结籽率有很大的影响。在正常情况下,尽量用新鲜花粉,如果花粉供不应求也必须是新旧花粉混合使用,超过4天的框粉禁止使用。(6)花粉的生活力检验

为了防止杂交花粉失去活力而造成授粉失败,要对花粉进行生活力检验。检验的方法主要有形态检验法、染色法、培养基发芽检验法和授粉检验法。

①形态检验法在显微镜下检查花粉,无生活力的花粉表现畸形、无内含物等异常现象。

②染色检验法染色检验法是用某些化学试剂处理花粉,在显微镜下根据花粉着色情况判断有无生活力。

③培养基发芽检验法将花粉播在含有一定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在一定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显微镜下检查花粉发芽率及花粉管生长情况,判断花粉生活力。

④授粉检验法将供试花粉分别授在去雄后生活力最强的雌蕊柱头上,以后根据结实率和果实内种子数来判断供试花粉的生活力。

去雄技术

辣椒是常异花授粉作物,在杂交一代种子生产中,必须将母本的雄蕊除去。去雄是否彻底,关系到杂种一代的纯度和优势。单纯理论上的去雄是将母本的雄蕊除去,而实际生产中的去雄,包括选择

适宜大小的花蕾和去雄两个步骤。

1.选择花蕾根据对辣椒生长发育的仔细观察,大多数辣椒花(80%)在上午10时以前开放。去雄必须注意选择适宜大小的花蕾,以选用前1天开花的为好。辣椒花在开放而又没有散粉时授粉,其坐果率高,单果种子数多;花蕾越小,授粉后,单果种子数也相对较少。

在去雄时要灵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大小的花蕾。大规模制种,去雄以选择将在6~12小时后开花的花蕾最好,花蕾的选择,以不跑花为原则,尽量做大花蕾。但应注意,不同的品种,在不同的条件下,散粉时期不尽相同,尤其在高温、干燥的条件下,很容易出现花蕾没有始开就散粉的现象,去雄时应特别注意。同时管理人员还必须注意天气对开花的影响,随时随地观察花药的散粉时间,适时调整授粉花蕾的大小。

2.去雄去雄的方法很多,按去花冠多少,可分为三种:

(1)无花冠,保持授粉田中没有开放的花朵,好处是去雄彻底、方便。

(2)留半冠,去雄时摘除一半花冠,花器损伤小,去雄速度快,结果率也高。

镊子去雄是国内外普遍使用的方法,它适用于各种不同品种的辣(甜)椒;徒手去雄适宜于花朵大小适中的辣椒品种去雄,最大的优点是去雄速度快。根据观察,徒手去雄比用镊子去雄要节约授粉工1/3左右。

a. 镊子去雄去雄时必须注意将花药全部摘除,不允许遗留花药。中、短柱头花蕾的结果率较低,可以去掉,选择发育充实、柱头粗壮的花蕾去雄授粉。辣椒花柄较脆,去雄时要注意花蕾的着生方向,手握花蕾时不能转动,否则,容易落蕾。使用镊子时,不能碰撞子房。去雄时,用左手拇指与食指轻轻夹持花的基部,先用镊子将花瓣轻轻拨开,镊子尖端从药筒的基部伸入,轻轻放松对镊子的夹持力,将花药撑开,或顺序向上部在两个药囊之间把药筒拨开,然后再将花药摘除。

b.徒手去雄去雄时,用左手的拇指与食指和中指轻轻握住花蕾的基部,右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握住花冠上部,顺时针轻轻旋转花冠,再返回,左、右手轻轻拉,就能将花药、花冠同时全部从花朵上拿掉,达到去雄的目的。

传粉技术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本地的情况,如劳动力是否充足、坐果是否正常等进行选择。根据工作经验,在坐果正常的情况下,还是一边去雄一边传粉较好。理由是:第一,当天去雄隔日传粉,容易漏花,即去雄后没有传粉;第二,传粉时寻找已去雄的花朵,要浪费很多工时,授粉工效低;第三,辣椒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多次摇晃,不利于生长。对那些授粉后坐果率低的品种,则可采取当天去雄,第二天传粉的办法。传粉时,左手还是去雄时的拿花方式,右手在去雄后,将花粉管或装花粉的盖轻轻靠近花柱,让花柱柱头沾上花粉。传粉时动作要轻,不能碰伤花柱和子房,否则会引起落花。

做标记

做标记的方法采用的原则是容易区分、经久耐用、方便、便宜和容易制做。目前生产中用得较多

的方法有保险丝、有色线、废纺织袋丝、印油、去萼片和去叶等方法。去萼片的方法一般在授粉季节降雨少、空气湿度偏低、病虫害少的基地采用,去雄时,将花萼的角去掉即可。去雄后,一定要根据本地的物品来源和天气情况,选择具体方法做好标记。做标记时一定要注意边去雄、边传粉、边做标记。

十、辣椒杂交种子的贮藏

普通贮藏法种子入库前,应对仓库进行检查维修和消毒。消毒施药后应密闭贮藏库72小时左右,然后通风24小时,种子才可入库。种子入库后,做好防潮隔湿、合理通风及温度、水分、发芽率等各项检查工作。种子贮藏期间应定期对种子进行温度、含水量、发芽率等项目的检查。

干燥贮藏法干燥贮藏法就是把辣椒杂交种子干燥到符合密封贮藏要求的含水量标准以下,通过控制氧气供应和降低种子含水量来抑制种子自身代谢活动,用各种不同的容器或不透风的无毒包装材料密封起来进行贮藏的方法。入库时,将种子装入双层聚乙烯高密度薄膜袋(规格为60厘米×100厘米)内,每袋种子重10千克左右,最多不超过12千克,再将装入纱网袋的变色硅胶(2-3千克)埋人种子中。如果种子含水量超过8%,应晒种或适当多放一些硅胶。尽量排除袋内空气后,用绳子扎紧袋口。每袋种子必须配有内外标签,注明品种、代号、重量、来源、入库日期、含水量、发芽率、净度、纯度等项目,内标签放入两层薄膜袋之间,正面朝外,外标签贴在袋下角的侧面。

堆放种子时,先将每袋种子摊开抹平,然后堆放成一字形垛。每垛宽度以2行为宜,1.2米左右,垛高一般堆叠10层,最多为12层,以不超过人高为准,垛长则根据仓库和种子量而定,垛的方位是东西向。堆垛距仓壁0.5米,两堆垛之间应留有0.6米宽的走道。

贮藏时间,定期检查种温、水分、发芽率等,翻仓更换硅胶,以保证种子含水量在7%-8%,种子袋内相对湿度在40%左右。

低温贮藏法在大型的种子贮藏库中,采用机械制冷及排湿机等设施使仓库内的温度控制在5℃以下,相对湿度在55%以下的种子贮藏方法。种子入库的装袋、堆垛等操作与室温干燥贮藏法相同,不同的是将种子贮藏在低温、低湿仓库内。如果仓内温度维持在5℃± 2℃,相对湿度为50%土5%,严格控制种子水分在8%以下,可安全贮藏7-8年。

辣椒杂交制种技术

中国辣椒杂交制种技术 摘要我国杂交辣椒制种可分为三种模式: 一是海南基地冬季制种, 采用露地栽培方式; 二是华北基地夏季制种, 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方式; 三是华东基地春季制种, 采用大棚栽培方式。三种模式均是利用辣椒杂种优势生产在丰产性、抗病性、抗逆性上明显超过双亲的杂种一代。杂交辣椒制种是以生产高质量的杂交种子为目的,它涉及到原种、原原种的生产,杂交种子的生产,提高种子质量和技术问题。 关键词:辣椒杂交制种 辣椒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能够实现蔬菜周年均衡供应的重要蔬菜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习惯的变化,人们对辣椒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多,辣椒的生产已朝着商品化、规模化方向发展。辣椒的种子需求量也会大大增加,这也为辣椒的种子生产提供了商机。辣椒的杂交制种从一开始就给制种单位和制种农户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使广大农民走上了致富之路,产生了巨大的农农社会经济效益。本文简要综述了我国辣椒杂交制种基本原理,技术要点和一些注意事项,仅供广大辣椒制种者参考。 1辣椒杂交制种基地的建设 制种基地的建设对于降低种子生产成本、保障种子质量、降低经营风险有着重要意义。为了提高种子的质量,杂种繁育基地应安排在气候条件适宜、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地区。在选择辣椒杂交制种基地时,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具备良好的自然条件。这些自然条件应该包括:(1)基地的无霜期要超过120天。(2)连续日平均温度在20-25摄氏度的天数不低于70天。(3)授粉季节降雨少。(4)基地周边有充足的劳动力资源。(5)基地要避开灾害性气候经常发生的地方。第二,辣椒制种基地必须有一定的耕作积极合作条件,如栽培用地、灌溉条件和道路设施、隔离条件等。制种还需要形成一定的规模,以保证种子生产区域化。第三,选择制种基地必须有一定的技术力量,当地的技术人员应该对制种的意义有一定的了解,具有一定的良种繁育经验。当地政府要支持,劳动力素质比较高,总的生产力水平要高。第四,能够提高制种者的经济效益。辣椒杂交制种是一种高投入的产业,选择基地时,一定要考虑能提高制种者的经济效益,这样,才能提高制种农户的积极性,保证种子的质量,制种基地才会稳定。 2原原种、原种的生产 2.1基本概念 原原种,亦称原始种子,是繁育亲本所需的种子,一般仅指经过审定的辣椒新品种育成者最初使用的原始种子或经过其选择产生的与原始种子性状完全一致的种子。原种是指用原原种经过扩繁生产的性状与原原种一致的种子。 2.2原原种的生产 原原种是生产原种的亲本,因此它必须是高度纯合,非常稳定的自交系,杂交辣椒的原原种应该由选育该组合的原单位来生产,因为只有育种单位才真正具有选择原原种的能力,辣椒是常异花授粉作物,其群体中具有很复杂的基因型结构,理论上的高度一致在实践中是不存在的,它的后代的稳定性也是相对的。因此,要在有分离的群体中把握某一交系的特征特性,选择典型的原原种难度很大,一般单位留种,很容易在选择方向上出现偏差,由此导致杂交后代不具备品种的典型特征特性。我国目前杂交辣椒原原种基本上是由育种者提供。 2.3原种的生产 当一辣椒杂交组合选育成功后,应由原育种单位自选生产原种,也可委托技术力量雄厚的种子公司或原种场利用育种者提供的原原种生产原种。原种的生产主要是将育种单位提供的原

辣椒种植技术(大全)

辣椒高产种植技术 辣椒品种繁多,在全国各地广泛种植,各地区气候差异较大,栽培作型较多。本文着重介绍常规通用的管理方法和注意要点,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确定品种 种植辣椒之前要想好种植什么样的品种。牛角椒、羊角椒、线椒、泡椒、朝天椒等这些品种都不错。可根据市场和种植经验选择。 种子消毒 没有包衣的种子,在催芽之前必须进行消毒处理,不然的话,容易感染病菌、病毒。 处理方法:50%多菌灵500倍,70%甲基托布津800倍,8%农林风2号2000倍,0.5%氨基寡糖素1500倍或者60~70摄氏度的热水浸泡20分钟(边浸泡边搅拌,防止烫伤种子),一般浸泡30~60分钟左右,然后冲洗催芽。 培育壮苗 俗话说:苗壮三分收。培育壮苗是高产的关键。壮苗的标准是:茎杆粗壮、叶色浓绿、根系发达、无病虫害。 苗龄一般在30~40天左右,3~5叶期容易成活,缓苗快;超过7个叶,苗龄过大,缓苗慢,影响生长。辣椒一般三叶期就进行花芽分化了,所以说,培育壮苗是辣椒高产的关键。

肥水管理 辣椒属于浅根系作物,根系不发达,既怕旱又怕涝,所以在肥水管理上要格外注意。 1、配方施肥 生产1000公斤鲜辣椒需要吸收氮约5公斤,五氧化二磷1公斤,氧化钾6公斤。 2、施肥方案 根据辣椒的吸肥规律和需肥特性,以省工、省力、高产、高效为目的,以防病、抗重茬、改良土壤、节约成本为目标,安排以下施肥方案: 底肥:每亩用每克2亿酵素菌剂50~200公斤(代替鸡粪、猪粪及各种生物菌有机肥),15-15-15的农富天下平衡复合肥40~50公斤。栽培沟或栽培穴均可,最好用垄上覆膜栽培法,高产,好管理。 第一批花坐果后:每隔15天左右结合浇水,追施20-10-20水溶肥4公斤+普通矿物腐殖酸钾3~5公斤。 中后期:每隔15天追施20-10-30的冲施肥5公斤+精品矿物黄腐酸钾300~400克。 缓苗后:每隔10~15天喷施“植物疫苗”叶面喷施剂一次,防病、防虫、调节生长、增产提质。按要求使用,基本不受病虫的危害。 水分管理

黄瓜制种技术

黄瓜制种技术 一、黄瓜杂交一代种子的质量标准 纯度大于95%,发芽率大于86%,含水量低于8%,净度为99%,而且色泽纯正。 二、黄瓜杂交种的繁育 黄瓜杂交制种对繁种技术、自然条件的要求较高,因此,基地应选择组织严密,有一定种子生产经验,劳动力充足的地区及单位。同时要求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排灌便利,交通方便的地区。为确保繁种计划的落实,各繁种单位,应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专业繁种队伍,确定专人负责该项工作,确保各项繁种技术的实施,以保证种子质量。 三、杂交一代种子的生产 (一)育苗前的准备 繁种前一年秋、冬季,根据繁种面积,准备好充足的生产资料。一般每亩需基肥5~10方,纱网900~1000平方米、直径8cm左右的支柱50根、2m左右架材5500根、12号铁丝25斤左右。 (二)早春黄瓜网室繁种多采用阳畦(冷床)育苗为防止播种及定植时出现混乱,要求每户做两个阳畦。阳畦应做成座北朝南的槽子畦,长度不超过10米,宽度不超过2.5米。每亩地一般用阳畦40平方米,并要求在3月中旬建成。(三)播种及苗期管理 1、播种期的确定:在春季露地定植后不受冻害的前提下尽量早播,同时要根据不同杂交组合的父母本熟性适当调节播种期。在我旗,播种期一般确定在4月中下旬。播种前两天阳畦要浇一次透水,宜大不宜小,待阳畦内的水渗下去后,用薄膜扣畦升温。对保水能力较差的土壤,在播种前一天再浇一水。播种时放种子的小盘中加点水。防止芽干。不能用手摄芽点种,要用竹镊子。一个营养方中放一个发芽的种子。播种方向以种子平放胚尖向下最好。随播种随覆土,覆土的厚度以1.5cm为宜,覆土过厚种子出土困难,过薄容易带帽出土。 2、早春黄瓜育苗时气温、地温都还比较低,播种前浇足一次透水后,一般苗期不再浇水,苗期以温度管理为主。 从播种到出苗这段时间,白天可以掌握在30℃左右,夜间20℃以上,如果夜间温度低可以加盖草苫。出苗至第一片真叶期,通过放风和关风调节阳畦内温度。白天掌握在25℃左右,夜间在15℃左右,随第一片真叶的生长,要拉大昼夜温差,白天在30℃左右,夜间最低可以到13℃,短时10℃的低温也不会对苗子造成伤害。从第一片真叶展开到三叶一心这一时期,要逐步加强放风,白天的温度也要降低一些,以25~27℃为宜,夜间仍然维持较低的温度,以13~15℃为宜。随着外界气温的升高,晚上可以适当放夜风,在定植前一周,要逐步撒去薄膜,对秧苗进行耐低温锻炼,但应随时注意天气的变化,以防止晚霜的危害。定植前两天在阳畦内喷一次百菌清或乙磷铝。 (四)定植 1、整地作畦与扣纱网将施肥深翻后的土地,耙平做成畦高15厘米左右,畦面宽70厘米,行宽50厘米,使用90厘米幅宽,0.005毫米的地膜,作成大垄80厘米,小垄50厘米的畦子。实际操作时每1.3米作一个高畦。作完畦后撒入拌好的毒谷防地下害虫,覆地膜,再栽柱子扣纱网准备定植,为节省用料,纱网搭建面积在1~1.5亩,尽量方正。选择籽粒饱满的种子,用常温水浸泡8小时,

黄瓜制种生产计划

黄瓜制种生产计划 一、栽培技术(一代杂交制种(采用人工杂交制种) 1、育苗 1亩地种植4000株,父母本比例1:4即需父本800株,母本3200株需种子量父本20克,母本80克。制种田隔离区最好在1000米以上。父本比母本提前7-10天播种,父本株距18-20厘米,母本株距20-22厘米。父母本隔行栽。 2、田间管理 (1)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苗,盖好苗眼,缺苗的要及早补齐,在二叶一心前及时定苗。 (2)适时浇水:黄瓜需要渐湿渐干的环境,不可过于干旱,也不能大水漫灌,要根据天气、苗情灵活掌握适时浇水。 (3)插架绑秧吊绳:棚室栽培4-5叶开始吊秧,注意一定要及时绕秧。 (4)追肥:苗龄在一个月左右(去雄授粉前)要追肥一次。 3、花期管理 (1)去杂:授粉前要严格去除杂株,特别是父本杂株必须株株检查宁错勿漏。 (2)授粉:①束花:授粉前一天下午将次日将开的母本雌花花蕾用嫁接夹或其他捆绑物束住,束花数雄花应多于雌花。②授粉:开花当天上午授粉时将雄花摘去,除去花冠,再将当天开放的雌花花冠打开,用雄蕊涂抹雌花柱头。授过粉的雌花继续束花隔离,并挂牌或用彩线系住花柄用以标记授粉天数和种瓜的真伪。③留瓜:一般每株留2-3条瓜。 4、采收 授粉后大约45天左右黄瓜开始成熟,采收前进行杂株清理。采收后可堆放后熟3-7天,存放在阴凉处。然后切开取出瓜瓤和种子放入缸或塑料桶中发酵,发酵时间为24-48小时。发酵后用木棒搅拌,待种子全部分离后,取出沉入底部的种子用清水漂洗干净放入准备好的晾晒网上晾晒。晒干后的种子要去除秕籽和异物,保证种子达到规定的净度。 二、经济效益 成本考虑以下因素:①肥料(有机肥+化肥)大概1500元左右;②人工500元左右③其他费用(农药、电费、地膜、架材)500+100+50+500=1150成本共计3200元左右 收入:50公斤*250元=12500元 收益:12500-3200=9300元 三、时间 黄瓜制种从播种到收种需要大约4个月的时间。

辣椒杂交制种程序

辣椒杂交种子的繁制与杂交制种 一、辣椒杂交种子的繁殖 辣椒杂交种子的生产 1.辣椒花的异交性辣椒为常异花授粉作物,以自交为主,但有一定的天然杂交。不同的品种,甜椒类型,花柱短,其天然杂交率在5%以下;辣椒类型的品种,花柱长,天然杂交率高于20%。在开阔地区,辣椒最小的安全隔离距离是150米。由于辣椒的异交率较低,即使是其他方法制种如雄性不育的利用,也需要人工辅助授粉。 2.繁殖系数高一般杂交一朵花,辣椒品种可以获得80-200粒种子,甜椒类型可得200粒以上种子。商品辣椒的种植,农户每公顷用种量少,一般每公顷只需要450-600克种子,目前辣椒杂交育种仍以两自交系杂交为主,人工去雄仍是杂交制种的主要手段的原因。 栽培技术与制种产量 1.栽培密度栽培密度不仅影响单位面积内的总株数,直接影响制种产量。为方便授粉操作和灌溉,母本田均采用每畦栽两行的方法。垄的取向,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注意易于排水和灌水,尽量避开强光辐射,减少日灼病的发生。 畦面的宽窄,通常要根据母本的特征特性而定。对母本熟性早、生长势一般、授粉后坐果率高的品种,包沟包畦宽在1米左右较好;母本生长势强且不易坐果的品种,则畦面特别是沟要适当宽一些,宽度可在1.5米左右。株距同样要根据母本的性状而定。 2.授粉结束后的肥水管理授粉结束后肥水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辣椒种子的千粒重。一般授粉期在30天左右,授粉结束时,辣椒已进入结果盛期,单株坐果数很多,前期果较大,后期果偏小,总产量并不高的原因是由于后期肥水管理没有跟上,造成后期果种子发育不好,声效种子数不多,种子千粒重偏低。 二、授粉操作与制种产量 授粉操作包括采粉、选花、去雄和授粉等过程。 经观察和研究,去雄授粉后坐果率最高和单果种子数多的花蕾层次是2-6层,7-9层花的坐果率虽有所下降,但由于开花集中,便于授粉,也是辣椒杂交授粉的最佳授粉层次;4-6层花不仅坐果率高,而且单果种子数较多,种子千粒重大,占单株产量一半以上,是制种的关键时期;8-9层花也是构成单株产量的主要部分。主枝花和侧枝花的坐果率、单果种子数及种子千粒重的研究结果表明,去雄授粉后,2-7层主枝花的坐果率、单果种子数和种子千粒重都高于侧枝花。 目前,我国各制种基地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整枝方式。海南制种基地,打部分侧枝或不打;北方基地以主枝花蕾授粉为主;而华东地区大棚栽培基地,一般不打侧枝,侧枝花授粉也成为制种的一部分。 授粉时期与制种产量经多年摸索,海南的授粉期是11月至翌年2月,最佳授粉期在12月;山西的最佳授粉期是6月底至7月上旬;华东地区的最佳授粉期是4月下旬至5月中旬;东北和西北的最

辣椒杂交制种高产技术

辣椒杂交制种高产技术-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辣椒杂交制种高产技术 辣椒杂交制种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单位面积株数、单株杂交果数、单个杂交果种子数量和杂交种子千粒重等因素。同时,栽培技术和杂交授粉技术也与之密切相关。本文就高产制种的几个关键技术措施进行了总结概括。 一、播期辣椒制种播期,以保证花期相遇,本着父本先开花、等待母本的原则来确定。依据父母本的熟性早晚,一般播期在12月上旬-元月上旬。 二、播种育苗 1、浸种消毒。把种子浸入50-55℃的温水中,水量以浸没种子为宜,不停地搅拌,直至水温降至30℃左右时停止搅拌,再浸泡8-12小时后捞出,接着用10%磷酸三钠溶液或2%氢氧化钠溶液浸种15-20分钟,然后多次淘洗,洗净后催芽。一般在28-30℃的恒温条件下进行。在催芽过程中要经常翻动种子,并且每天用加入0.02%硼酸的清水清洗种子一次。待发芽率达60%时即可播种。 2、苗床准备。先配制营养土,用腐熟的有机肥(马粪、猪粪或鸡粪)6份,加葱蒜地表土4份,混合均匀后过筛,同时加入少量多菌灵、百菌清以防治病害。苗床可在阳畦或日光温室准备。每平方米育苗床内可施入腐熟有机肥5公斤,二铵0.25公斤,然后深翻、耧平,待播。 3、播种。播种时,先浇明水达6厘米左右,水渗完后撒极薄一层代森锰锌药上,均匀播种,一般每平方米播10克左右。种子播完后,再覆盖极薄一层药土,然后撒盖0.8-1.0厘米厚的营养土。 4、苗床管理。出苗前白天温度保持在30℃左右。夜间18-20℃。幼苗出土后适当降低温度,加大昼夜温差,防止幼苗徒长。此时白天温度控制在23-25℃,夜间控制在15-17℃,这样即可以防止下胚轴过长,长成高脚苗,又可以保证子叶肥大,叶色深绿,生长健壮。要控制浇水,若叶片中午有萎蔫症状时可用喷壶喷水。当幼苗长到2片真叶时,即可分苗移植。一般采用在分苗畦内按10厘米X10厘米的株行距分苗,或采用单株移栽到8厘米X10厘米营养钵中。分苗期间,白天温度控制在28-30℃,夜间18-20℃,在中午前后苗子萎蔫时要进行遮阴。在齐苗时、第1片真叶出现后、缓苗后和4叶期时要各覆土0.5厘米,均用营养土。湿度以手握成团,撒手为粒为好。苗期还应尽量增加光照时间,每天应达8小时以上。定植前7-10天,要低温炼苗,白天控制在20℃左右、夜间12-15℃。 三、定植

实验三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

《作物育种学》 实 验 报 告 班级: 农学10-4 姓名: 曹跃强 学号: 20100359

实验三小麦杂交育种技术 一、实验目的: 小麦是自花授粉作物,通常自然异交率极低,为了提高育种效率,促进品种间的基因重组,进行小麦的人工有性杂交是小麦育种中最常用的方法。本实验旨在了解小麦的花器结构和开花习性,学习和掌握小麦的有性杂交技术。 二、实验用品 四川农业大学青圃园试验地种植的小麦品种,镊子、剪刀、透明塑料袋、回形针、纸牌、铅笔等。 三、操作方法 1.选穗整穗 选穗是指选择母本的麦穗而言。在母本去雄前,应选择适合的麦穗。入选的麦穗应该是发育良好,健壮和具有本品种典型特征的主茎穗或大分蘖穗。选穗时间一般在麦穗抽出以后、穗下的茎露出叶鞘大约1.5厘米时进行。麦穗初步选中以后,用镊子打开麦穗中部的小花,观察它的花药,如果花药正在由绿变黄,就是理想的杂交穗。因为这样的麦穗当天去雄后,第二天就能授粉杂交。 根据确定的杂交组合,在母本群体内选择典型、健壮植株的主茎穗(刚抽出叶鞘、花药呈绿色),先用镊子去掉穗基部和顶部发育不良的小花每穗留中部10个发育较一致的小穗,再将小穗的上部小花去掉,只留基部外侧两朵发育好的小花,经过上述整穗过程,杂交穗上只留下了十余朵发育良好、生长健壮的小花。

⒉去雄套袋 去雄时用左手大拇指和中指夹住麦穗,用食指轻压外颖的顶部使内外颖分开,右手用镊子插入内外颖的合缝里,轻轻镊出三个雄蕊(注意:不要夹破花药和碰伤柱头),去雄完成后,套上塑料袋,挂号标牌即可。 去雄工作应从穗的一侧由下而上顺序进行,去完一侧再进行另一侧,不能遗漏。去雄时如发生花药破裂(或花药呈黄色)这朵花应剪去,应用酒精擦净镊子,以免发生串粉现象。 ⒊授粉杂交 在去雄后1-3天内进行授粉,结实率较高。授粉以上午8时以后(8-11时)4时以前开花较盛时为宜,授粉前先检查柱头有无损伤。如柱头已呈羽毛状分叉、有光泽,表明正是授粉适期。采集成熟的父本花粉(花药金黄色,有花粉散出)于小杯(或纸上)中,然后立即用授粉器(将花粉)依次放入每朵去雄的花内,全穗授粉后将纸袋套好,牌上写上父本名称,授粉日期,10天后将纸袋去掉。 4.收获 在麦穗成熟期时,及时剪下杂交穗,并将每个杂交穗单独脱粒和保存,以供来年播种检验杂交是否成功。 四、实验结果 2013年3月20日完成小麦去雄套袋,2013年3月23日(上午8-11是)完成小麦授粉杂交,2013年4月2日将纸袋去掉。待麦穗成熟期时,剪下杂交穗,结果:小麦杂交结实率为零。

育种场圃观摩与杂交程序

实验十二育种场圃观摩与杂交程序 一、实验目的 参观大豆、玉米和水稻等主要作物杂交育种试验场圃,了解作物杂交育种程序及各试验阶段的设计及其主要工作内容,学会相关的育种操作技术。 二、内容说明 根据繁殖方式的不同,可将作物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大类。根据作物自然异交率的高低,又可分为自花授粉、异花授粉和常异花授粉等类型。为改进作物的多种性状而采取的育种方法和程序,与繁殖方式紧密相关。自交作物现今的育种方法中仍以常规杂交育种为主,这是最积极最有效的一种育种方法;异交作物则普遍利用杂种优势。常规杂交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均适用于有性繁殖作物。 育种的过程是很复杂而又非常细致运用育种理论和技术的工作。尽管不同作物在各试验阶段所需的材料数目,所作的田间试验设计及主要工作内容有所不同,但其育种程序,一般来说是相同的。自交作物杂交育种基本工作环节是原始材料圃~杂交圃~选种圃~鉴定圃~品种比较圃~区域试验圃~生产试验圃~原种繁殖圃;异交作物杂交种培育基本工作环节是原始材料圃~杂交圃~自交系选育圃~品种比较圃~区域试验圃~生产试验圃~自交系繁殖圃。 本实验通过在作物的主要生育期,由指导教师带领,选择参观一种自交或异交作物的杂交育种试验,并按育种程序观察各试验阶段的田间设计、种植方式、各世代性状遗传变异趋向及特点,并对指导教师讲解认真记录。既要印证新学的育种理论和技术,而且还要学会灵活运用。我们在实际观摩中还应着重了解各试验场圃的作用,材料特点和来源,田间设计方法及对土壤肥力均匀性的要求等。 三、材料用具 自交作物和异交作物各试验阶段的育种材料、育种试验地、田间试验计划书、田间种植图、铅笔、笔记本等。 四、方法步骤 〔一) 自交作物杂交育种试验场圃(以水稻或小麦为代表) 1.原始材料种植从国内外收集的有育种价值的品种资源材料,一般按材料性状归类种植,如抗逆类、优质类、早熟类等。试验设计采用顺序排列,每份材料种一个小区(2~5行),逢零设对照,不设重复。主要工作是观察和研究材料特征特性,每年选出

辣椒杂交制种高产技术

辣椒杂交制种高产技术 辣椒杂交制种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单位面积株数、单株杂交果数、单个杂交果种子数量和杂交种子千粒重等因素。同时,栽培技术和杂交授粉技术也与之密切相关。本文就高产制种的几个关键技术措施进行了总结概括。 一、播期辣椒制种播期,以保证花期相遇,本着父本先开花、等待母本的原则来确定。依据父母本的熟性早晚,一般播期在12月上旬-元月上旬。 二、播种育苗 1、浸种消毒。把种子浸入50-55℃的温水中,水量以浸没种子为宜,不停地搅拌,直至水温降至30℃左右时停止搅拌,再浸泡8-12小时后捞出,接着用10%磷酸三钠溶液或2%氢氧化钠溶液浸种15-20分钟,然后多次淘洗,洗净后催芽。一般在28-30℃的恒温条件下进行。在催芽过程中要经常翻动种子,并且每天用加入0.02%硼酸的清水清洗种子一次。待发芽率达60%时即可播种。 2、苗床准备。先配制营养土,用腐熟的有机肥(马粪、猪粪或鸡粪)6份,加葱蒜地表土4份,混合均匀后过筛,同时加入少量多

菌灵、百菌清以防治病害。苗床可在阳畦或日光温室准备。每平方米育苗床内可施入腐熟有机肥5公斤,二铵0.25公斤,然后深翻、耧平,待播。

3、播种。播种时,先浇明水达6厘米左右,水渗完后撒极薄一层代森锰锌药上,均匀播种,一般每平方米播10克左右。种子播完后,再覆盖极薄一层药土,然后撒盖0.8-1.0厘米厚的营养土。 4、苗床管理。出苗前白天温度保持在30℃左右。夜间18-20℃。幼苗出土后适当降低温度,加大昼夜温差,防止幼苗徒长。此时白天温度控制在23-25℃,夜间控制在15-17℃,这样即可以防止下胚轴过长,长成高脚苗,又可以保证子叶肥大,叶色深绿,生长健壮。要控制浇水,若叶片中午有萎蔫症状时可用喷壶喷水。当幼苗长到2片真叶时,即可分苗移植。一般采用在分苗畦内按10厘米X10厘米的株行距分苗,或采用单株移栽到8厘米X10厘米营养钵中。分苗期间,白天温度控制在28-30℃,夜间18-20℃,在中午前后苗子萎蔫时要进行遮阴。在齐苗时、第1片真叶出现后、缓苗后和4叶期时要各覆土0.5厘米,均用营养土。湿度以手握成团,撒手为粒为好。苗期还应尽量增加光照时间,每天应达8小时以上。定植前7-10天,要低温炼苗,白天控制在20℃左右、夜间12-15℃。

2021六三制新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12《种辣椒》 教案

12.《种辣椒》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种子发芽了》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四年级下册《植物的生长》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种辣椒来了解辣椒的生长过程并进行有效的观察,进而总结出其他常见植物的一生需要经历哪些阶段。 本课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教材用农谚引入,引导学生思考种子时怎样发芽、生长的,植物的一生经历哪些阶段?并呈现了需要准备的材料“辣椒种子、花盆、铲子、土、喷水壶等”材料,旨在引导学生思考种子发芽、生长以及植物的一生经历哪些阶段;提示学生提前准备研究材料,便于课堂观察探究辣椒的种植和生长过程。第二部分是活动过程,活动一“种辣椒,观察辣椒的生长过程。”教科书呈现了选种、点种、浇水以及做观察记录的场景图,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种植辣椒的一般步骤,了解辣椒的生长过程。教科书还呈现了探究技能:制定观察计划,目的是引导学生知道在进行观察之前,需要确定观察内容、观察时间和记录方法,以确保观察活动顺利开展。活动二“交流我们的观察记录。”教科书呈现三名学生讨论场景图以及辣椒不同生长时期的图片,这个环节暗含了两层含义:一是指导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可以用不同的形式记录辣椒生长阶段;二是通过整理对辣椒的观察和记录,了解辣椒生长所需的条件及其生长过程。活动三“观察其他常见植物的一生。”教科书呈现了向日葵不同生长时期的图片,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种类植物一生所要经历的阶段。教科书以正文的形式呈现了植物都会经历从生到死的过程,目的是引导学生对植物一生经历的阶段有更全面的认识。第三部分是拓展活动,给自己种的辣椒做一份生长档案。经过一段时间的种植,通过做辣椒生长档案,引导学生梳理植物生长、发育、繁殖等过程作完整地认识。 【学生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盛,乐意通过动手,了解大自然,对种植植物更是有着非常强烈的欲望和好奇心。但是由于学生在种植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并不多,所以在如何种植和如何管理方面,可能会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同时,四年级的学生虽然经历过中长期观察,但是观察的品质也良莠不齐,还需要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或者中段交流等形式来维持学生对种植和观察活动的热情。 【教学目标】

育种程序参观小麦

育种程序参观实习报告(小麦) 一、目的: 了解小麦的花器结构和开花习性, 掌握小麦的有性杂交技术. 二、内容说明 小麦是自花授粉作物,通常自然异交率极低,为了提高育种效率,促进品种间的基因重组,进行小麦的人工有性杂交是小麦育种中最常用的方法。 ㈠小麦的花器构造 小麦属复穗状花序,由许多互生的小穗组成,小穗基部着生两个护颖和3-9朵小花,但正常发育的都是基部的2-5朵小花,小穗上部的小花往往退化。 每朵小花自外向里有外颖、内颖各1片;鳞片2个;雄蕊(花丝、花药)3个;雌蕊(子房、柱头、花柱)1个,呈羽毛状分裂。外颖顶端有芒或无芒 ㈡开花习性 小麦多数品种为开颖授粉,也有少数闭颖授粉。通常小麦抽穗2-4天开花(有的当天就开花,也有的抽穗10天才开花),小麦的开花昼夜进行,其开花的高峰期随地区、品种、当时温、湿度有所差异。通常一天有两个高峰,上午8-11时,下午约2-6时开花最盛,小麦开花的最适温度18-23℃,最适相对湿度70-80%,小麦花粉在田间条件下的生活力约20分钟。 小麦的开花顺序,就全株而言先主穗后分蘖穗;同一穗上,先中部的小穗,然后依次向上、向下两端开放;就一个小穗而言,先基部第一朵小花,然后依次向上,全穗开花约3-5天。 小麦开花时,鳞片吸水膨胀,迫使外颖张开,同时花丝迅速伸长并伸出颖片外,花粉囊破裂而散粉,一朵小花开花时间很短,大约15-20分钟,开花后花粉落在柱头上1-2小时开始萌发 三、所需用品和操作方法 1.用品试验地种植的小麦品种,镊子、剪刀、75%的酒精、透明纸袋、纸牌回形针、小杯。 ㈠操作方法 1.普通法 (1)选穗整穗 根据确定的杂交组合,在母本群体内选择典型、健壮植株的主茎穗(刚抽出叶鞘、花药呈绿色) 用镊子去掉穗基部和顶部发育不良的小花每穗留中部10个发育较一致的小穗. 用镊子将小穗的上部小花去掉,只留基部外侧两朵发育好的小花. 全穗约留20朵左右小花 ⒉去雄套袋 去雄时用左手大拇指和中指夹住麦穗,用食指轻压外颖的顶部使内外颖分开,右手用镊子插入内外颖的合缝里,轻轻镊出三个雄蕊(注意:不要夹破花药和碰伤柱头). 去雄工作应从穗的一侧由下而上顺序进行,去完一侧再进行另一侧,不能遗漏. 去雄时如发生花药破裂(或花药呈黄色)这朵花应剪去,应用酒精擦净镊子,以免发生串粉现象. 去雄完毕,即刻套袋隔离. 挂号标牌 ⒊授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