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杂交制种技术规程

辣椒杂交制种技术规程

1、亲本要求

亲本纯度不低于99.9%、纯净度不低于98%、芽率不低于85%、水分不高于7%。

2、选地与隔离

2.1选地

以地势高燥、排水量好、肥沃深厚的土地生长良好。一般沙土、粘土都可以栽培,但不宜在低洼积水的土地上。PH 值在6.5—7.0为宜。忌重茬,要求与非茄科作物实行3—4年轮作换茬。并无检疫病害。

2.2隔离

辣椒制种田与其他辣椒品种隔离500m以上。田椒需隔离300m以上。

3、父母本种植

3.1父本种植

父本种植在2月适时播种,一般比母本提前5—7d左右播种,父本种植密度可与一般生产相同。为促进父本早期发育可加强前期铲趟,有条件可进行早期覆盖。为增加父本单株花数,可不整枝。

3.2母本种植

为了制种操作方便,可以采用大垄双行模式栽培,畦宽为1m,畦内行距可为0.4m,株距根据不同品种而异,一般辣椒母株数3000株左右,甜椒3500—4000株,特殊尖椒可达到5000—6000株。

3.3父母本比例

父母本种植比例可为1:(3—5)。父母本应该分别连片种植,如相邻种植,作好父母本田的标记,以免取花粉时混淆。

4、苗期管理

4.1栽培方式

杂交种子的生产,与一般商品生产的栽培管理基本相同。生产中要加强栽培管理,注意培育壮苗,稳定通过终霜期后定植。

4.2其它管理

辣椒花粉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0—25℃,前期不要经常灌溉,避免地温低,影响前期苗的正常生长,后期处于高温干旱季节,应及时在晚上灌水。辣椒喜水怕涝,因此要注意急灌及排,灌水不要漫过畦面,灌水后可适当追肥。根据土壤状况,施用氮磷钾肥,注意氮肥的使用量,合理地多施肥、钾肥,尤其是钾肥。

4.3制种田的病虫害防治

4.3.1立枯病的防治

尽量避免使用带菌土壤,苗床进行消毒,不使用未腐熟肥料。作好苗床的通风透气工作。发病前喷75%百菌清或70%敌克松600倍液。发病后,撒草木灰或干细土并清除病菌。

4.3.2灰霉病的防治

本病主要是床土带菌、低温高湿、气流传播引起的,因此床内要保持较高的温度和良好的通风条件,发病期应尽量控制浇水,降低床内湿度。彻底清除中心病株并喷药消毒。发病前喷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2次。

4.3.3虫害的防治

棉蛉虫和烟青虫:在卵孵化盛期和幼虫未入果时抓紧用药防治,可用BT浮剂200倍液或21%的灭杀毙乳油4000倍液喷雾,或用阿维菌素防治,一定要使药液接触虫体。

蚜虫:用50%的抗蚜威2000倍液或21%的灭杀毙乳油4000倍液喷洒叶片背面。

5、授粉技术

5.1授粉时期

根据各地气候条件应选择天气晴朗,少雨,日气温在20℃—28℃的季节授粉,尤其注意避开雨季。一般在6月下至7月上旬。

5.2授粉工具

准备镊子、授粉玻璃棒、花粉干燥器、取粉器、盛装花粉小瓶、变色硅胶、70%酒精、冰箱。

5.3检验父本

授粉开始前彻底拔除父本田内杂株。

5.4收集花粉

选择花药未裂开的最大的花蕾取出花药,自然或用干燥器干燥花药,轻轻压碎花药,筛选花粉。花粉取出后可立即授粉,也可放在低温干燥出保存。一般保存不超过4d。

5.5母本植株调整

辣椒可以早期摘除“根椒”、“对椒”花蕾。植株大的也可以摘除“四面斗”的花蕾,利用“四面斗”以上的制种。5.6去雄

辣椒选开花前1d花粉未散尽的花蕾去雄,去雄时可以连同花冠一起去掉。每去完一朵花的雄蕊后,用70%的酒精对镊子和人手消毒。

5.7授粉

每天露水稍干后开始授粉。也可以在去雄当日或第二日授粉,授粉时将标记铁环栓在花柄上而不要拴在茎上。必须上午授粉,也可重复授粉,如授粉后下雨,则必须重复授粉。

5.8授粉后植株管理

授粉后将未去雄的花、蕾全部摘掉,并摘除多余腋芽。6、种子收获

6.1采收时期

果实完全成熟后及时采收

6.2清除母本田杂株

采收前,根据果实形状和颜色做最后一次母本的去杂工作。

6.3种果采收

注意采收有标记的果实,无标记或标记不清的果实应摘下踏破,落地果不收。

6.4种子调制

辣椒种子可以不用水洗,取出后种子即可干燥。干燥时避免日光暴晒或直接放在水泥晒场或铁器上。以免晒坏种子。

6.5种子保存

待种子含水量降到7%时即可装袋,放置低温干燥处保存,严防保存过程中发生机械混杂和虫鼠害,入库种子定期进行检查,以确保种子质量。

7、种子检验

按照GB/T 3543.1—3543.7—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对

种子进行扦样、净度分析、发芽试验、真实性和品种纯度鉴定、水分测定等一系列操作。经检验后,杂交种子的纯度不低于98%、净度不低于98%、芽率不低于85%、水分不高于7%的为合格种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