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毛细支气管炎诊疗指南

急性毛细支气管炎诊疗指南
急性毛细支气管炎诊疗指南

毛细支气管炎

【ICD-10编码】J21.900

【定义】

毛细支气血管炎是一种婴幼儿较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多见于1~6 个月的小婴儿,以喘憋、三凹征和气促为主要临床特点。微小的呼吸道管腔易因黏稠分泌物阻塞,黏膜水肿及平滑肌痉挛(1岁半以内)而发生梗阻,并可引起肺气肿或肺不张。本病多发于冬春两季,呈散发性或流行性发病,后者称为流行性毛细支气管炎,又因该病是以喘憋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特殊类型肺炎,故又称喘憋性肺炎。

【病因】

最常见的病原体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90%的婴幼儿2岁内感染过RSV,其中约40%发展为下呼吸道感染。因为RSV感染后机体不能产生长期或永久的免疫力,所以常可重复感染。其他如人类偏肺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和副流感病毒等及肺炎支原体也可导致毛细支气管炎。

【诊断要点】

1. 症状

(1)本病发生于2 岁以下小儿,多数在6 个月以内,喘憋和肺部哮鸣音为其突出表现。

(2)主要表现为下呼吸道梗阻症状,出现呼气性呼吸困难,呼气相延长伴喘鸣。呼吸困难可呈阵发性,间歇期呼气性哮鸣消失。

(3)严重发作者,可见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口周和口唇发绀。

(4)全身中毒症状较轻,可无热、低热、中度发热,少见高热。

(5)本病高峰期在呼吸困难发生后的48~72 小时,病程一般约为1~2 周。

2. 体征

(1)体格检查发现呼吸浅而快,60~80 次/分,甚至100 次/分,伴鼻翼扇动和三凹征;心率加快,可达150~200 次/分。

(2)肺部体征主要为呼气相哮鸣音,亦可闻及中、细湿啰音,叩诊可呈鼓音。肝脾可由于肺气肿而推向肋缘下,因此可触及肝脏和脾脏。

(3)由于过多换气引起不显性失水量增加,加之入量不足,部分患儿多发

生较严重脱水,小婴儿还可能发生代谢性酸中毒。

(4)其他症状包括:轻度结膜炎,程度不等的喉炎,少数病例有中耳炎。

3. 辅助检查

(1)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大多在正常范围内。

(2)采集鼻咽拭子或分泌物使用免疫荧光技术、免疫酶技术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可明确病原。

(3)X线胸部检查:大部分病例表现有全肺程度不等的阻塞性肺气肿,约半数有支气管周围炎影像或有肺纹理增厚,可出现小点片阴影。10%的病例出现肺不张。

(4)肺功能:RSV感染后多可检测到肺功能异常,常表现为小气道限制性通气障碍。

(5)血气分析可了解患儿缺氧和CO2潴留程度。典型病儿可显示PaO

下降

2正常或增高。pH值与疾病严重性相关。病情较重者可有代谢性酸中和PaCO

2

毒,由于通气/灌流(V/Q)不均而出现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发生I型或II型呼吸衰竭。

【鉴别诊断】

根据本病发生在小婴儿,具有典型的喘憋及喘鸣音,一般诊断不难,但须与以下疾病鉴别。

1.儿童哮喘

婴儿的第一次感染性喘息发作,即为毛细支气管炎,但若多次反复发作,则应考虑有发展为婴幼儿哮喘的可能。毛细支气管炎发展为哮喘的危险因素包括过敏体质、哮喘家庭史、抗RSV-IgE升高、先天性小气道、被动吸烟等。

2.原发型肺结核

常伴有喘息,可闻及哮鸣音,可根据结核接触史、结核中毒症状、结核菌素试验和胸部X线改变予以鉴别。

3.其他疾病

如纵隔占位、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异物吸入及先天性气管支气管畸形等均可发生喘息,应结合病史和体征及必要的检查作出鉴别。

【治疗】

1. 一般治疗

(1)护理:①合理衣着,避免受凉;加强室内空气流通,以温度18~20℃、湿度60%为宜;注意隔离,以防交叉感染。②经常变换体位,以减少肺部淤血,促进炎症吸收。咳嗽痰多者可以合适的力量拍背促进排痰。

(2)营养管理:由护士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初始评估,记录在《住院患者评估记录》中。总分≥3,有营养不良的风险,需在24h内通知营养科会诊,根据会诊意见采取的营养风险防治措施;总分<3,每周重新评估其营养状况,病情加重应及时重新评估。

根据需要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重症患儿进食困难者,可给予鼻饲或肠道外营养;注意适当补充白开水。

(3)其他一般治疗:①氧疗:重症患儿可采用不同方式吸氧,如鼻前庭导管给氧、面罩或氧帐等。②重症喘憋病例合理应用雾化吸入,对患儿有一定帮助,可稀释痰液,易于咳出。一般雾化可与给氧同时进行,雾化后及时予以拍背、吸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③注意水和电解质的补充,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适当的液体补充还有助于气道的湿化。但要注意输液速度,过快可加重心脏负担。

2. 对症治疗

(1)喘憋的治疗:①喘憋较重者,应抬高头部和胸部,以减轻呼吸困难。缺氧明显时最好雾化给氧。②使用高渗盐水(3%)射流雾化可以减轻支气管黏膜水肿,减轻喘憋症状,用法:<2岁,2~4ml/次,轻症患儿每日3~4次,直至出院,重症患儿可采取连续8次雾化后改为每日3~4次,直至出院;③射流雾化器雾化乙酰半胱氨酸可以帮助祛痰,用法:每次3ml,每日1~2次。⑤喘憋发作期间,宜用异丙嗪镇静并缓解支气管痉挛(>2岁患儿使用),一般口服,每次1mg/kg,每日2次;或口服扑尔敏(≤2岁使用)。烦躁明显者可加用水合氯醛灌肠。

(2)解痉平喘:①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如β2受体激动剂(首选吸入应用)、抗胆碱能药物(吸入)、茶碱类药物。硫酸镁静滴亦可止喘,可以试用。②雾化药物一般使用射流雾化器雾化吸入,可单用硫酸沙丁胺醇(万托林)或联合使用抗炎药物布地奈德混悬液(普米克令舒)、异丙托溴铵(爱全乐)。(药物用量参考:普米克令舒:0.5mg~1mg/次,每日2次,或遵医嘱;万托林:2.5mg~5.0mg,

每日3~4次,或遵医嘱,初始剂量以2.5mg为宜;爱全乐:<6岁,250ug/次;6~12岁,250ug~500ug/次)③喘鸣严重时可静脉点滴甲基强的松龙1~2 mg/(kg·d),或口服强的松1 mg/(kg·d),连用3~7天。

(3)频繁干咳影响睡眠及休息,可服少量镇咳药物,如复方福尔可定糖浆,每日2~3次,应注意避免用药过量及时间过长,影响纤毛的生理性活力,使分泌物不易排出。

(4)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液体摄入量、纠正酸中毒,并及时发现和处理呼吸衰竭及其他生命体征危象。

3. 抗病原体药物治疗

如系病毒感染所致,可用利巴韦林静脉滴注或雾化吸入;亦可试用α-干扰素肌注,但其疗效均不肯定。支原体感染者可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细菌感染者应用适当的抗生素。

4. 生物制品治疗

重症患儿可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400rng/(kg·d),连续3~5 天,能够缓解临床症状,减少患儿排毒量和缩短排毒期限。静脉注射抗呼吸道合胞病毒免疫球蛋白的疗效与IVIG 相当,抗RSV 单克隆抗体对高危婴儿(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缺陷病)和毛细支气管炎后反复喘息发作者的预防效果确切,但容易导致RSV发生基因突变,而对该单克隆抗体产生抗性。

【并发症的处理】

1.对出现呼吸衰竭者,应保持呼吸道通畅,排除分泌物,必要时行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

2.并发心力衰竭时,应及时给予吸氧、镇静、利尿、强心及血管活性药物等治疗。

3.合并中毒性脑病时及时给予脱水疗法、改善通气、扩血管、止痉、糖皮质激素、促进脑细胞恢复等治疗。

4.合并中毒性肠麻痹时,应禁食和胃肠减压,亦可使用酚妥拉明。

5.合并稀释性低钠血症的治疗原则为限制水入量,补充高渗盐水。

【分级及诊治指引】

【入院标准】患儿如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需住院治疗:

1.呼吸空气条件下,SaO2≤0.62(海平面)或≤0.90(高原)或中心性紫绀;

2. 呼吸空气条件下,RR≥70次/min(婴儿),≥50次、min(年长儿),除

外发热、哭吵等因素的影响;

3. 呼吸困难;胸壁吸气性凹陷、鼻扇;

4. 间歇性呼吸暂停,呼吸呻吟;

5. 持续高热3~5d不退或有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先

天性呼吸道畸形、严重贫血、重度营养不良等基础疾病者;

6. 胸片等影像学资料证实双侧或多肺叶受累或肺叶实变并肺不张、胸腔积

液或短期内病变进展者;

7. 拒食或并有脱水征;

【特殊危重指征】

1. 吸入氧浓度(FiO2)≥0.6,SaO2≤0.92(海平面)或0.90(高原);

2. 休克(或)意识障碍;

3. 呼吸频率加快、脉速伴严重呼吸窘迫和耗竭征象,伴或不伴PaCO2升高;

4. 反复呼吸暂停或出现慢而不规则的呼吸。

【会诊标准】

1. 呼吸科请他科会诊的情况:

(1)出现反复呼吸暂停、呼吸不规则、休克、意识模糊、严重紫绀等或生命体征不稳需生命支持时,可请ICU会诊;

(2)出现心肌炎或呼吸困难加重、烦躁、面色苍白、紫绀及不能用肺炎解释的心率快、肝脏短期内肿大时可请心脏科会诊;

(3)出现严重腹胀、肠鸣音消失、呕吐咖啡样物时可请消化外科会诊;

(4)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呕吐、惊厥、嗜睡、昏迷、瞳孔改变等表现时可请神经科会诊;

(5)出现血钠、血浆渗透压降低、ADH异常时可请内分泌科会诊;

(6)出现血压下降,四肢凉,脉速而弱,皮肤、黏膜及胃肠道出血等DIC 表现时可请血液科会诊。

2. 其他专科请呼吸科会诊的情况:出现肺不张、咳喘严重、肺部罗音控制不佳等情况时可请呼吸科会诊。

【谈话要点】

患儿入院时、病情出现I、II级重症情况时、进行重大操作、检查、治疗如胸腔穿刺、纤维支气管镜、肺CT、肺功能、应用激素、IVIG治疗或生命支持时,及时和家属沟通,将患儿病情告知家长。

1、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时期较易发生的一种呼吸道病毒感染,以喘憋、三凹征和气促为主要临床特点。微小的呼吸道管腔易因黏稠分泌物阻塞,黏膜水肿及平滑肌痉挛而发生梗阻而发生肺不张或肺气肿,抵抗力低下的患儿可合并细菌感染。病情严重者可合并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中毒性肠麻痹、中毒性脑病、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休克、DIC等表现,必要时需要机械通气、生命支持等治疗。

2、血常规、CRP、大小便常规、胸片、血气分析、脏器功能、呼吸道病原学是必须的检查,必要时行免疫功能、微量元素、纤维支气管镜、腹部B超、心电图、心脏彩超、肺功能、肺CT、头颅CT或MRI、腹部立位片、抗利尿激素、胸水细胞学及病原学等检查。

3、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主要依据是临床表现、体征及相应的实验室检查,但需排除可能存在的免疫功能低下、营养不良、贫血、佝偻病、气道畸形、支气管哮喘、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精神运动发育迟缓等并存症。

4、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主要是止咳、平喘、化痰,促进痰液排出及支持对症治疗,必要时给予短疗程的激素、IVIG、抗生素等,病情严重者可能需要机械通气等生命支持治疗。

5、毛细支气管炎主要表现为喘憋、三凹征、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循环衰竭、心功能衰竭、中毒性脑病、中毒性肠麻痹等表现,随时可出现生命危险,希望家长理解并给予支持配合。

6、无并存症的毛细支气管炎预后较好,急性期病程一般1周左右,后期咳嗽可持续1~2周,积极平喘、化痰、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适当护理是治疗的关键,一旦出现合并症必须及时处理,帮助患儿渡过危险期。

7、交代毛细支气管炎预计治疗费用及住院天数。

【出院标准】

1.咳喘症状缓解,体温正常超过72小时。

2.病情稳定。

3.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合并症和/或并发症。

【出院指导】

1.出院后1~2周定期呼吸专科门诊随访。随访内容包括复查胸片、有无咳嗽、咳痰等症状,有无出现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有无发生支气管哮喘的可能等。

2.出现以下紧急情况需及时返院或到当地医院治疗:

(1)又出现反复严重的咳喘、发热等症状;

(2)精神萎靡、喷射性呕吐、抽搐、腹胀、气促、紫绀、四肢湿冷等表现;

(3)皮肤黏膜瘀斑、脏器出血等表现。

3.健康宣教:

(1)衣着合适、避免受凉,合理营养,及时添加辅食;

(2)鼓励适当锻炼、户外运动,如跳绳、游泳、爬山等;

(3)居室:应阳光充足、通气良好,冬季室内温度尽可能达到18~20℃,湿度为55%~60%;

(4)按时进行免疫接种;

(5)培养良好的卫生、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睡眠;

(6)如出现生命体征不稳定等紧急情况,建议马上到当地医院进行生命支持,以免路途遥远颠簸加重病情。

【门急诊标准流程】

【住院标准流程】

慢性支气管炎的诊疗规范

慢性支气管炎 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病情若缓慢进展,常并发阻塞性肺气肿,甚至肺动脉高压、肺原性心脏病。它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尤以老年人多见。 【病因】 一、外因: 1.吸烟; 2.感染因素。感染是慢支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为病毒和细菌感染; 3.理化因素。如刺激性烟雾、粉尘、大气污染的慢性刺激,常为慢支的诱发病因之一; 4.气候。寒冷常为慢支发作的重要原因和诱因; 5.过敏因素。 二、内因: 1.呼吸道局部防御及免疫功能减低; 2.植物神经功能失调。 【诊断要点】 一、症状 1、咳痰一般痰呈白色粘液泡沫状,晨起较多,常因粘稠而不易咯出。慢性支气管炎症状在感染或受寒后症状迅速加剧,痰量增多,粘度增加,或呈黄色脓性痰或伴有喘息。偶因剧咳而痰中带血。 2、咳嗽长期、反复、逐渐加重的咳嗽是本病的突出表现。轻者仅在冬春季节发病,尤以清晨起床前后最明显,白天咳嗽较少。夏秋季节,咳嗽减轻或消失。重症患者则四季均咳,冬春加剧,日夜咳嗽,早晚尤为剧烈。 3、反复感染寒冷季节或气温骤变时,容易发生反复的呼吸道感染。此时病人气喘加重,痰量明显增多且呈脓性,伴有全身乏力,畏寒、发热等。肺部出现

湿性音,查血白细胞计数增加等。反复的呼吸道感染尤其易使老年病人的病情恶化,必须予以充分重视。 4、气喘当合并呼吸道感染时,由于细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痰液阻塞及支气管管腔狭窄,可以产生气喘(喘息)症状。病人咽喉部在呼吸时发生喘鸣声,肺部听诊时有哮鸣音。这种以喘息为突出表现的类型,临床上称之为慢性支气管炎;但其发作状况又不像典型的支气管哮喘。 二、体征 1、急性发作期可在背部或双肺底听到干湿罗音,咳漱后可减少或消失; 2、喘息性慢性支气管炎可听到啸鸣音和呼气延长; 3、并发肺气肿时,有肺气肿体征。 三、实验室检查 1、X线检查早期可无明显改变反复急性发作者可见两肺纹理增粗紊乱呈网状或条索状及斑点状阴影以下肺野为明显此系由于支气管管壁增厚细支气管或肺泡间质炎症细胞浸润或纤维化所致。相关推荐:知道气管炎的症状为针对性治疗做准备。 2、痰液检查急性发作期痰液外观多呈脓性涂片检查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合并哮喘者可见较多的嗜酸性粒细胞痰培养可见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及卡他摩拉菌等生长。 3、白细胞分类计数缓解期患者白细胞总数及区别计数多正常急性发作期并发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可升高合并哮喘的患者血嗜酸性粒细胞可增多。 4、肺功能检查一秒用力呼气量和一秒用力呼出量/用力肺活量比值早期多无明

慢性支气管炎呼吸内科规范临床治疗效果 朱海燕

慢性支气管炎呼吸内科规范临床治疗效果朱海燕 发表时间:2019-03-05T09:58:02.62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01期作者:朱海燕,梁岩[导读] 本文将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4月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资料整理如下,旨在判定呼吸内科规范治疗效果。 山东省平度市人民医院,266700 慢性支气管炎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随着老龄化的加剧、环境污染的严峻化,该疾病病发率逐年上涨,给患者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影响。基于此,本文将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4月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资料整理如下,旨在判定呼吸内科规范治疗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从我院2015年8月—2017年8月呼吸内科收治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抽取76例,数表法分成两组:38例观察组由15例女性、23例男性组成,年龄40~75岁,平均(52.6±1.4)岁;病史1~12年,平均(7.2±0.9)年:38例对照组由16例女性、22例男性组成,年龄40~76岁,平均(52.7±1.5)岁:病史2~12年,平均(7.3±1.O)年,2组患者基线资料统计无差异 (P>0.05)。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实用内科学》标准,伴有喘息、咳嗽等症状,X线检查显示双肺斑块模糊,呼吸功能受损;签署知情书;(2)排除标准:过敏史患者;精神异常患者;其他疾病患者。 1.3方法 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静滴头孢唑肟钠,每天2次,每次2g;若患者对头孢过敏,可静滴左氧氟沙星,每天1次,每次0.05g。38例观察组在对照组上给予呼吸内科规范治疗,包括: (1)缓解症状给予盐酸氨溴索,将其溶于氯化钠注射液中静滴,剂量分别为30mg、50ml,每天1次;(2)支气管扩张剂使用异丙托溴铵,每天3~4次,每次使用1小瓶:(3)喘息患者给予氨茶碱,每天1次,每次0.3g: (4)对于缓解期患者,给予健康宣教,如预防粉尘、气体等对支气管带来的刺激;规律作息,合理运动,戒烟酒,注意保暖。 1.4判定项目 首先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标准:症状消失,X线检查恢复正常,表明疾病缓解;症状改善,X线检查趋于正常,表明疾病好转;症状未变化,或病情加剧,表明治疗无效;然后统计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1.5统计学方法 将文中数据输入软件包SPSS18.0中,治疗结果、不良反应属于计数资料,用(n,%)表示、卡方检验,P<0.05,统计有差异。 2、结果 2.1患者治疗结果比对 结果表明,观察组好转率为97.4%,对照组好转率为78.9%,统计有差异(P<0.05)。 2.2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 结果表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0%,统计有差异(P<0.05)。 3、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是由感染、非感染等因素引发的内科疾病,通常是气管黏膜、支气管黏膜出现轻微炎症,随着时间的延长出现喘息、咳嗽、咳痰等症状。慢性支气管具备季节性,冬季病发,春季缓解,给患者工作、生活带来严重影响。针对慢性支气管炎,临床多选用抗生素药物治疗,能从某种程度上缓解病情。但是,由于该疾病进展慢、易复发,影响常规治疗效果。因此,加强患者对症治疗非常重要。呼吸内科规范治疗旨在根据患者病情特征,实施阶段性的治疗,如日常的健康宣教,急性发作期的对症处理。缓解期的预防复发等。比如,急性发作期以控制感染、祛痰、缓解症状为主,常用药物为盐酸氨溴索、异丙托溴铵、氨茶碱,其中,氨茶碱具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缓解支气管黏膜水肿、充血,增加心排出量的作用。并且,还能改善患者肌收缩力和呼吸功能:盐酸氨溴索具有溶解分泌物、促进粘液排出的特征,按时、按量的服用药物,患者粘液分泌多能恢复正常;异丙托溴铵是一种常用于支气管扩张药物,和抗生素联用能有效预防感染。报告显示,该药物服用4-5小时候达到最高峰,疗效持续8小时左右,痰液溶解效果显著。对于处于病情缓解期的患者而言,多用健康宣教、行为规范来增强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张朝辉的一项和慢性支气管炎治疗的报告中,对所在医院68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发现,实施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6%,低于呼吸内科规范治疗观察组的97.1%,统计有差异(P<0.05),该研究表明通过给予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针对性的呼吸内科治疗,能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疾病的治疗结果。本研究中,观察组行呼吸内科规范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好转率为97.4%,对照组好转率为78.9%,统计有差异(P<0.05),和上述报道相似,说明:和常规疗法相比,规范治疗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的效果更为显著;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低于对照组的21.0%,统计有差 异(P<0.05),进一步证实呼吸内科规范治疗的应用效果。 综上,给予慢性支气管炎呼吸内科规范治疗作用显著,能稳定病情,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孙忠.慢性支气管炎呼吸内科规范治疗体会【J】.中国社区医 师,2014,30(31):34-35. 【2】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3(20):1234. 【3】杜晓琴.慢性支气管炎呼吸内科规范治疗的效果观察【J】.世界临床医学,2017,11(5):60-62.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治疗常用药物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治疗常用药物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由感染、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常发生于寒冷季节或气温突然变冷时。新近发布的《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基层诊疗提供了规范性指导,列出了常用的治疗药物及应用要点。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治疗策略是什么?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治疗策略在于最大程度地减轻症状。对于许多轻微咳嗽患者,日常活动及睡眠不受影响时,可选择观察。患者如果出现发热,解热药可有助于缓解不适。嘱患者适当体息、注意保温、多饮水,避免吸入粉尘和刺激性气体。对于有显著喘鸣、活动后或夜间咳嗽明显患者可予对症治疗。 下列患者应转诊: 1.经过抗感染、镇咳、化痰和解痉抗过敏等治疗症状没有改善而且持续进行性加重的患者。 2.初始诊断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然而咳嗽持续超过8周、需进一步明确病因和需要鉴别诊断的患者。

常用治疗药物有哪些? 常用的对症治疗手段包括镇咳、祛痰、解痉抗过敏以及抗感染等。需注意,对症治疗并不能缩短病程。 表1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治疗常用药物

注意事项知多少? 1.镇咳

?对于频繁或剧烈咳嗽造成的不适,影响学习、生活、工作和睡眠,甚至可能引起气胸、肋骨骨折、晕厥等并发症的患者,可酌情应用镇咳剂。 ?但对于痰多者不宜用可待因等强力镇咳药,以免影响痰液排出。?对于白天需要精神警觉(如驾驶员)的患者,慎用可待因或其他含阿片镇咳剂。 ?可待因和右美沙芬不宜使用时间过长,可能出现药物依赖。 2.解痉抗过敏 ?对于支气管痉挛(喘鸣)的患者,可给予解痉平喘和抗过敏治疗。 ?目前尚无证据表明吸入或全身性使用皮质类固醇可有效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 3.抗感染治疗 ?不推荐对无肺炎的急性单纯性气管-支气管炎进行常规抗菌药物治疗。 ?对存在过去一年曾住院治疗、口服皮质类固醇、糖尿病或充血性心力衰竭其中一项且年龄≥80岁的患者,或者存在两项且年龄≥65岁的患者,可酌情使用抗菌药物。 ?一般可选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或氟喹诺酮类。

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版)

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版)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 咳嗽是机体的防御反射,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有害因子,但频繁剧烈的咳嗽对患者的工作、生活和社会活动造成严重的影响。临床上,咳嗽是内科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咳嗽病因繁多且涉及面广,特别是胸部影像学检查无明显异常的慢性咳嗽患者,此类患者最易被临床医生所疏忽,很多患者长期被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炎”,大量使用抗菌药物治疗而无效,或者因诊断不清反复进行各种检查,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随着人们对咳嗽的关注,我国近年来开展了有关咳嗽病因诊治的临床研究,并取得了初步结果。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急、慢性咳嗽的诊断和治疗,加强咳嗽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组织相关专家,参考国内外有关咳嗽的临床研究结果,于2005年制定了“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指南制定以来,对国内的临床实践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很多专家及同行提出了不少宝贵意见。为进一步完善掼,及时反映国内外咳嗽诊治方面的研究进展,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对2005版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进行了修订。 一、咳嗽的分类 咳嗽通常按时间分为3类:急性咳嗽、亚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急性咳嗽时间<3周,亚急性咳嗽为3~8周,慢性咳嗽>8周。咳嗽按性质又可分为干咳与湿咳。不同类型的咳嗽病因分布特点不同。慢性咳嗽病因较多,通常根据胸部X线检查有无异常分为二类:一类为X线胸片有明确病变者,如肺炎、肺结核、支气管肺癌等;另一类为X线胸片无明显异常,以咳嗽为主或惟一症状者,即通常所说的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简称慢性咳嗽)。 二、病史与辅助检查 通过仔细询问病史和查体能缩小咳嗽的诊断范围,提供病因诊断线索,甚至得出初步诊断并进行经验性治疗,或根据现病史选择有关检查,明确病因。 1、询问病史:应注意咳嗽的持续时间、时相、性质、音色,以及诱发或加重因素、体位影响、伴随症状等。了解痰液的数量、颜色、气味及性状对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询问咳嗽持续的时间可以判断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咳嗽,缩小诊断范围。了解咳嗽发生的时相亦有一定提示,如运动后咳嗽常见于运动性哮喘,夜间咳嗽多见于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 A)和心脏疾病。痰量较多、咳脓性痰,应考虑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慢性支气管炎常咳白色黏液痰,以冬、春季咳嗽为主。痰中带血或咳血者应考虑结核、支气管扩张和肺癌的可能。有过敏性疾病史和家族史者应注意排除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相关的咳嗽。大量吸烟和职业性接触粉尘、化工物质也是导致慢性咳嗽的重要原因。有胃病史的患者需排除胃食道反流性咳嗽(gastroesophageal reflux-related chronic cough,GERC)。有心血管疾病史者要注意慢性心功能不全等引起的咳嗽。高血压患者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ACEI)是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之一。 2、体格检查:包括鼻、咽、气管、肺部等,如气管的位置、颈静脉充盈、咽喉鼻腔情况,双肺呼吸音及有无哮鸣音和爆裂音。查体若闻及呼气期哮鸣音,提示支气管哮喘;如闻及吸气期哮鸣音,要警惕中心性肺癌或支气管结核,同时也要注意心界是否扩大、瓣膜区有无器质性杂音等心脏体征。 3、相关辅助检查:(1)诱导痰检查:最早用于支气管肺癌的脱落细胞学诊断。诱导痰检查嗜酸粒细胞增高是诊断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osinophilic bronchitis,EB)的主要指标,常采用超声雾化吸人高渗盐水的方法进行痰液的诱导(附件1)。(2)影像学检查:建议将X线胸片作为慢性咳嗽的常规检查,如发现明显病变,根据病变特征选择相关检查。X线胸片如无明显病变,则按慢性咳嗽诊断程序进行检查(见慢性咳嗽诊断程序)。胸部CT检查有助于发现纵隔前

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

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 (2011年版) 第一章病原学 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为单股、负链、分节段RNA病毒。常为球形囊膜病毒,直径80-120nm,丝状体常见于新分离到的病毒,长度可达数微米。根据核蛋白(nucleocapside protein,NP)和基质蛋白(matrix protein,MP)分为甲、乙、丙三型。甲、乙型流感病毒都带有8个不同的RNA节段,丙型流感病毒只有7个RNA节段,少一个编码神经氨酸酶蛋白的节段。甲、乙型毒株基因组分别编码至少10和11种蛋白。由于基因组是分节段的,故易产生同型不同株间基因重配,同时流感病毒RNA在复制过程中不具有校正功能,其发生突变的频率要高于其它病毒。甲型流感病毒根据其表面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蛋白结构及其基因特性又可分成许多亚型,至今甲型流感病毒已发现的血凝素有16个亚型(H1-16),神经氨酸酶有9个亚型(N1-9)。甲型流感病毒的命名规则:类型、分离宿主(如果宿主是人则可以省略)、分离地点、分离序列号和分离年份(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亚型)[如A/Brisbane/10/2006(H3N2)]。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命名法和甲型流感病毒相同,但无亚型划分。甲型流感病毒在动物中广泛存在,目前已知所有亚型包括16种血凝素亚型和9种神经氨酸酶亚型的甲型流感病毒都可以在鸟类特别是在水禽中存在,甲型流感病毒还可以感染其它动物,如猪、马、海豹以及鲸鱼和水貂等。目前为止,乙型流感病毒除感染人之外还没有发现其它的自然宿主。丙型流感病毒除感染人之外还可以感染猪。流感病毒很容易被紫外线和加热灭活,通常56℃ 30min可被灭活。流感病毒在pH 值<5或>9,病毒感染性很快被破坏。流感病毒是包膜病毒,对于所有能影响膜的试剂都敏感,包括离子和非离子清洁剂、氯化剂和有机溶剂。 第二章流行病学 流感在流行病学上最显著的特点为:突然暴发,迅速扩散,从而造成不同程度的流行。流感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我国北方地区流行高峰一般发生在冬春季,而南方地区全年流行,高峰多发生在夏季和冬季),一般流行3-4周后会自然停止,发病率高但病死率低。 国家流感中心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2c14544958.html,)提供每周更新的我国流感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监测信息。 一、概况 流感分为散发、暴发、流行和大流行。在非流行期间,发病率较低,病例呈散在分布,病例在发病时间及地点上没有明显的联系,这种情况叫散发;一个集体或一个小地区在短时间内突然发生很多病例叫暴发;较大地区的流感发病率明显超过一般的发病水平,可称为流行;大流行有时也称世界性大流行,传播迅速,流行广泛波及全世界,发病率高并有一定的死亡。 甲型流感病毒常以流行形式出现,能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乙型流感病毒常常引起局部暴发,不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丙型流感病毒主要以散在形式出现,主要侵袭婴幼儿,一般不引起流行。 二、传染源 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期末到发病的急性期都有传染性。成人和年龄较大的儿童患季节性流感(无并发症)期间,病毒在呼吸道分泌物中一般持续排毒3-6天。住院的成人患者可以在发病后持续一周或更长的时间散播有感染性的病毒。婴幼儿流感以及人H5N1禽流感病例中,长期排毒很常见(1-3周)。包括艾滋病在内的免疫缺陷

急性支气管炎诊疗规范

急性支气管炎 急性支气管炎就是病毒或细菌等病原体感染所致得支气管黏膜炎症。就是常见病、多发病,往往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也常为肺炎得早期表现。本病多同时累及气管、支气管。临床以咳嗽伴(或不伴)有支气管分泌物增多为特征。 【病因】 1、感染,引起本病得病毒有腺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细菌有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病毒与细菌可以直接感染气管支气管,也可先侵犯上呼吸道,继而引起本病。近年来由支原体与衣原体引起者逐渐增多。 2、物理、化学刺激,吸入冷空气、粉尘、刺激性气体或烟雾(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氨气、氯气、臭氧等)等可以引起气管支气管黏膜得急性炎症。 3、变态反应,引起气管与支气管变态反应得常见变应原包括花粉、有机粉尘、细菌蛋白质、真菌孢子以及在肺内移行得钩虫、蛔虫得幼虫。 【临床表现】 急性感染性支气管炎往往先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得症状:鼻塞、不适、寒战、低热、背部与肌肉疼痛以及咽喉痛。剧烈咳嗽得出现就是支气管炎出现得信号。开始时干咳无痰,但几小时或几天后出现少量黏痰,稍后出现较多得黏液或黏液脓性痰。明显得脓痰提示多重细菌感染。有些患者有烧灼样胸骨后痛,咳嗽时加重。在无并发症得严重病例,发热38、3~38、8℃可持续3~5天。随后急性症状消失(尽管咳嗽可继续数周)。持续发热提示合并肺炎。可发生继发于气道阻塞得呼吸困难。 无合并症得急性支气管炎几乎无肺部体征。可能闻及散在得高音调或低音调干啰音,偶然在肺底部闻及捻发音或湿啰音。尤其在咳嗽后,常可闻及哮鸣音,持续存在得胸部局部体征提示支气管肺炎得发生。 严重并发症通常仅见于有基础慢性呼吸道疾病得患者。这些患者得急性支气管炎可致严重得血气异常(急性呼吸衰竭)。 【检查】 1、胸部X线检查,肺纹理增粗或正常,偶有肺门阴影增浓。 2、血液生化检查,周围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由细菌引起或合并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 【诊断】 通常根据症状与体征作出诊断,但如果病情严重或迁延,有指征作胸部X线检查以排除其她疾病或合并症。当存在严重得基础慢性呼吸道疾病时,应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对抗生素治疗无效或有特殊情况(如免疫抑制)得患者,应作痰革兰氏染色与培养,以明确致病菌。

支气管肺炎用药指南

支气管肺炎用药指南 【定义】 支气管肺炎是小儿的一种主要常见病,尤多见于婴幼儿,也是婴儿时期主要死亡原因。支气管肺炎又称小叶肺炎,肺炎多发生于冬春寒冷季节及气候骤变时,但夏季并不例外,甚至有些华南地区反而在夏天发病较多。支气管肺炎由细菌或病毒引起。 【诊断依据】 1.临床症状,起病急骤或迟缓,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肺部固定中细湿罗音。 2.X线胸片:早期见肺纹理增粗,以后出现小斑片状阴影,以双肺下野、中内带及心膈区居多,并可伴有肺不张或肺气肿,斑片状阴影亦可融合成大片,甚至波及整个节段。 3. 血象:白细胞明显升高时能协助细菌性肺炎的诊断,白细胞减低或正常,则多属病毒性肺炎。 【治疗】 1.一般治疗 (1)护理环境要安静、整洁。要保证休息,避免过多治疗措施。室内要经常通风换气,使空气比较清新,并须保持一定温度、湿度。 (2)饮食应维持足够的入量,给以流食如人乳、牛乳、米汤、菜水、果汁等,并可补充维生素C、A、D、复合维生

素B等。对病程较长者,要注意加强营养,防止发生营养不良。 2.抗生素疗法:年龄是提示病原的最好的线索:≤3月,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多见;3月~5岁,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多见;≥5岁,肺炎支原体、肺炎链球菌多见。社区获得性肺炎,考虑细菌感染者,可选用青霉素、头孢和或阿奇霉素联合治疗;病毒感染者,以对症治疗为主;早期病毒感染者,一周后合并细菌感染可能性大或者混合感染。同时根据血培养及药敏试验及时调整敏感抗生素;严重感染者,第一时间采集血培养,根据血培养及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 3.对症治疗 (1)退热治疗:一般先用物理降温,如头部冷敷、冰枕,或“双氯芬酸钾栓”、“布洛芬口服液”等退热。 (2)止咳平喘的治疗:应清除鼻内分泌物,有痰时用祛痰剂(如氨溴索),合并雾化疗法(布地奈德+复方异丙托溴胺),痰多时可吸痰,同时多饮水。 (3)病情较重者需要吸氧。 (4)严重肺炎以及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往往发生心力衰竭,出现心率加速、烦躁不安、肝脏在短时间内增大、浮肿、面色苍白发灰,甚至心脏扩大及有奔马律。心力衰竭时除给氧、祛痰、止咳、镇静等一般处理外,应早用强心药

咳嗽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完整版

咳嗽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完整版 一、概述 在内科门诊,咳嗽是最常见的求诊症状,对患者工作、生活和社会活动有负面影响,需要规范诊治。 按病程咳嗽可分为急性咳嗽(<3周)、亚急性咳嗽(3~8周)和慢性咳嗽(>8周),按性质又可分为干咳与湿咳(每天痰量>10 ml)。 根据X线胸片检查结果可将慢性咳嗽分为两类:一类为X线胸片有明确病变者,如肺结核、支气管肺癌等;另一类为X线胸片无明显异常,以咳嗽为主要或唯一症状,即传统概念的慢性咳嗽。 慢性咳嗽在社区人群中患病率约10%,可占国内呼吸专科门诊量三分之一左右,30~40岁年龄段最多,男女比例接近[1,2,3]。 二、病因学分析 (一)病因 急性咳嗽的常见病因为普通感冒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其次为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扩张等原有疾病的加重,或者为环境因素或职业因素暴露。

亚急性咳嗽最常见的原因是感染后咳嗽(PIC),其次为慢性咳嗽的亚急性阶段,少部分为迁延性感染性咳嗽。 慢性咳嗽常见病因包括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和变应性咳嗽(AC),共占慢性咳嗽病因的70%~95%。国内以CVA最常见,占慢性咳嗽病因的32.6%,其次为UACS和EB,而GERC近年有增多趋势[4,5,6]。其他病因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气管-支气管结核、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药物性咳嗽、支气管肺癌和心理性咳嗽等。少见和罕见咳嗽病因所占比例很少,但涉及病因繁多。 少部分慢性咳嗽患者即使经全面检查和治疗,病因仍无法明确,称为不明原因慢性咳嗽或特发性咳嗽,近年来亦称之为"咳嗽高敏综合征"[7]。 (二)病理生理机制 咳嗽反射弧中咳嗽感受器、传入神经以及咳嗽中枢的任一环节受到影响,都可能导致咳嗽的发生。由于咳嗽反射传入神经分布较广,因此除呼吸系统疾病外,消化、心血管、耳鼻喉等系统的疾患也可引起慢性咳嗽。

慢性支气管炎诊疗指南

慢性支气管炎诊疗指南 【临床表现】 (一)起病前有急性呼吸道感染史。 (二)常在寒冷季节发病。 (三)咳嗽、咳痰为主,尤以晨起为著。出现过敏现象而发生喘息。 【体格检查】 急性发作期及慢性迁延期体检肺部可闻干湿性罗音,肺底居多,或可闻及哮鸣音。 【辅助检查】 (一) X线检查早期无异常。可见两肺纹理增粗,紊乱,呈条索/斑点状或网状阴影,通常以两肺下野多见。 (二)肺功能检查早期无异常。重症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FEV1/FVC即的比值减少,)FVC(占用力肺活量)1.可<70%。 (三)血液检查急性发作期或并肺部感染时,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喘息型者嗜酸性粒细胞可增多;缓解期多无异常。 (四)痰液检查 ①涂片中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已破坏的杯状细胞,并可见革兰氏染色阳性或阴性球菌和域杆茵;喘息型者可见较多

嗜酸性粒细胞。 ②培养可见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甲型链球菌、萘瑟 氏球菌等常见致病菌。 【诊断标准】 (一)慢性(每年持续或累计3个月、连续两年或以上)咳嗽(多伴咳痰,初时咳嗽有力、日重,并发肺气肿,咳痰(多为大量白色粘液痰,清晨夜间较多。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加、且变稠、呈黄/绿色。年老病重者不易咳出),伴或不伴喘息。多在冬季反复发作,常以感冒为诱因。. (二)如每年发病持续不足3个月,而有明确的客观检查依据亦可诊断。 (三)排除心肺等其它疾患所致者。 【治疗】 一、急性发作用及迁延期 (一)控制感染 1.急性发作期选用敏感抗生素口服,必要时采用注射疗法。常用抗生素有青霉素、红霉素类及第一代头孢菌素,必要时亦可选用喹诺酮类。 2.迁延期者宜采用或并用中药清热解毒剂及扶正固本方药。(二)对症治疗 1.应用祛痰,止咳药以改善症状,痰多者忌用镇咳剂。常用药物有复方甘草片合剂、氯化胺合剂;溴己新(必嗽平)、

急性毛细支气管炎诊疗指南

毛细支气管炎 【ICD-10编码】J21.900 【定义】 毛细支气血管炎是一种婴幼儿较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多见于1~6 个月的小婴儿,以喘憋、三凹征和气促为主要临床特点。微小的呼吸道管腔易因黏稠分泌物阻塞,黏膜水肿及平滑肌痉挛(1岁半以内)而发生梗阻,并可引起肺气肿或肺不张。本病多发于冬春两季,呈散发性或流行性发病,后者称为流行性毛细支气管炎,又因该病是以喘憋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特殊类型肺炎,故又称喘憋性肺炎。 【病因】 最常见的病原体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90%的婴幼儿2岁内感染过RSV,其中约40%发展为下呼吸道感染。因为RSV感染后机体不能产生长期或永久的免疫力,所以常可重复感染。其他如人类偏肺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和副流感病毒等及肺炎支原体也可导致毛细支气管炎。 【诊断要点】 1. 症状 (1)本病发生于2 岁以下小儿,多数在6 个月以内,喘憋和肺部哮鸣音为其突出表现。 (2)主要表现为下呼吸道梗阻症状,出现呼气性呼吸困难,呼气相延长伴喘鸣。呼吸困难可呈阵发性,间歇期呼气性哮鸣消失。 (3)严重发作者,可见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口周和口唇发绀。 (4)全身中毒症状较轻,可无热、低热、中度发热,少见高热。 (5)本病高峰期在呼吸困难发生后的48~72 小时,病程一般约为1~2 周。 2. 体征 (1)体格检查发现呼吸浅而快,60~80 次/分,甚至100 次/分,伴鼻翼扇动和三凹征;心率加快,可达150~200 次/分。 (2)肺部体征主要为呼气相哮鸣音,亦可闻及中、细湿啰音,叩诊可呈鼓音。肝脾可由于肺气肿而推向肋缘下,因此可触及肝脏和脾脏。 (3)由于过多换气引起不显性失水量增加,加之入量不足,部分患儿多发

急性毛细支气管炎诊疗指南()

第三节毛细支气管炎 【ICD-10编码】 【定义】 毛细支气血管炎是一种婴幼儿较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多见于1~6 个月的小婴儿,以喘憋、三凹征和气促为主要临床特点。微小的呼吸道管腔易因黏稠分泌物阻塞,黏膜水肿及平滑肌痉挛(1岁半以内)而发生梗阻,并可引起肺气肿或肺不张。本病多发于冬春两季,呈散发性或流行性发病,后者称为流行性毛细支气管炎,又因该病是以喘憋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特殊类型肺炎,故又称喘憋性肺炎。 【病因】 最常见的病原体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90%的婴幼儿2岁内感染过RSV,其中约40%发展为下呼吸道感染。因为RSV感染后机体不能产生长期或永久的免疫力,所以常可重复感染。其他如人类偏肺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和副流感病毒等及肺炎支原体也可导致毛细支气管炎。 【诊断要点】 1. 症状 (1)本病发生于2 岁以下小儿,多数在6 个月以内,喘憋和肺部哮鸣音为其突出表现。 (2)主要表现为下呼吸道梗阻症状,出现呼气性呼吸困难,呼气相延长伴喘鸣。呼吸困难可呈阵发性,间歇期呼气性哮鸣消失。 (3)严重发作者,可见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口周和口唇发绀。 (4)全身中毒症状较轻,可无热、低热、中度发热,少见高热。 (5)本病高峰期在呼吸困难发生后的48~72 小时,病程一般约为1~2 周。 2. 体征 (1)体格检查发现呼吸浅而快,60~80 次/分,甚至100 次/分,伴鼻翼扇动和三凹征;心率加快,可达150~200 次/分。 (2)肺部体征主要为呼气相哮鸣音,亦可闻及中、细湿啰音,叩诊可呈鼓

音。肝脾可由于肺气肿而推向肋缘下,因此可触及肝脏和脾脏。 (3)由于过多换气引起不显性失水量增加,加之入量不足,部分患儿多发生较严重脱水,小婴儿还可能发生代谢性酸中毒。 (4)其他症状包括:轻度结膜炎,程度不等的喉炎,少数病例有中耳炎。 3. 辅助检查 (1)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大多在正常范围内。 (2)采集鼻咽拭子或分泌物使用免疫荧光技术、免疫酶技术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可明确病原。 (3)X线胸部检查:大部分病例表现有全肺程度不等的阻塞性肺气肿,约半数有支气管周围炎影像或有肺纹理增厚,可出现小点片阴影。10%的病例出现肺不张。 (4)肺功能:RSV感染后多可检测到肺功能异常,常表现为小气道限制性通气障碍。 下降(5)血气分析可了解患儿缺氧和CO2潴留程度。典型病儿可显示PaO 2和PaCO 正常或增高。pH值与疾病严重性相关。病情较重者可有代谢性酸中 2 毒,由于通气/灌流(V/Q)不均而出现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发生I型或II型呼吸衰竭。 【鉴别诊断】 根据本病发生在小婴儿,具有典型的喘憋及喘鸣音,一般诊断不难,但须与以下疾病鉴别。 1.儿童哮喘 婴儿的第一次感染性喘息发作,即为毛细支气管炎,但若多次反复发作,则应考虑有发展为婴幼儿哮喘的可能。毛细支气管炎发展为哮喘的危险因素包括过敏体质、哮喘家庭史、抗RSV-IgE升高、先天性小气道、被动吸烟等。 2.原发型肺结核 常伴有喘息,可闻及哮鸣音,可根据结核接触史、结核中毒症状、结核菌素试验和胸部X线改变予以鉴别。

支气管肺炎及重症肺炎诊疗常规

支气管肺炎及重症肺炎诊疗常规 【概述】支气管肺炎(bronchopneumonia)是累及支气管壁和肺泡的炎症,为小儿时期最常见的肺炎,2 岁以内儿童多发。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北方多发生于冬春寒冷季节及气候骤变时。室内居住拥挤、通风不良、空气污浊,致病微生物增多,易发生肺炎。此外有营养不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先天性以及病等并存症及低出生体重儿、免疫缺陷者均易发生本病。 【病因】最常为细菌和病毒,也可由病毒、细菌“混合感染”。发达国家小儿肺炎病原以病毒为主,主要有RSV、ADV、流感及副流感病毒等;发展中国家则以细菌为主。细菌感染仍以肺炎链球菌多见,近年来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和流感嗜血杆菌有增加趋势。病原体常由呼吸道入侵,少数经血行入肺。 【临床表现】2岁以下的婴幼儿多见,起病多数较急,发病前数日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肺部固定性的中、细湿啰音。 1.主要症状①发热:热型不定,多为不规则发热,亦可为弛张热或稽留热。值得注意的是新生儿、重度营养不良患儿体温可不升或低于正常。②咳嗽:较频繁,在早期为刺激性干咳,极期咳嗽反而减轻,恢复期咳嗽有痰。③气促:多在发热、咳嗽后出现。④全身症状: 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烦躁不安,轻度腹泻或呕吐。 2.体征①呼吸增快:40~80 次/分,并可见鼻翼扇动和三凹征。 ②发绀:口周、鼻唇沟和指趾端发绀,轻症病儿可无发绀。③肺部啰音:早期不明显,可有呼吸音粗糙、减低,以后可闻及较固定的中、细湿啰音,以背部两侧下方及脊柱两旁较多,于深吸气末更为明显。肺部叩诊多正常,病灶融合时,可出现实变体征。 3.重症肺炎的表现重症肺炎由于严重的缺氧及毒血症,除呼吸系统改变外,可发生循环、神经和消化等系统功能障碍。 (1)循环系统:可发生心肌炎、心力衰竭。肺炎合并心衰的表现:①呼吸突然加快>60 次/分。②心率突然>180 次/分。③突然极度烦躁不安,明显发绀,面色苍白或发灰,指(趾)甲微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以上三项不能用发热、肺炎本身和其他合并症解释者。④心音低钝、奔马律,颈静脉怒张。⑤肝脏迅速增大。⑥尿少或无尿,眼睑或双下肢水肿。具备前5 项即可诊断为肺炎合并心力衰竭。 (2)神经系统:肺炎并发中毒性脑病至今尚无可靠的诊断方法,在

最新 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

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 一、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ICD-10:J42.x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慢性或反复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至少3个月,并连续2年或以上者。 2.如每年发病持续不足3个月,而有明确的客观检查依据(如X线、肺功能等)亦可诊断。 3.排除其他心、肺疾患(如肺结核、肺尘埃沉着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癌、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慢性鼻炎等)引起的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等。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预防措施:戒烟和避免烟雾刺激,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2.控制感染。 3.祛痰、止咳。

4.解痉、平喘。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4 2.x02慢性支气管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沉、C反应蛋白(CRP)、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病原学检查及药敏; (4)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血气分析、胸部CT、肺功能、有创性检查等。 (七)选择用药。 1.抗感染治疗。 2.祛痰、止咳药物。 3.解痉、平喘药物。 (八)出院标准。

急性毛细支气管炎诊疗指南(整理完全)

第三节毛细支气管炎 【ICD-10 编码】J21.900 【定义】 毛细支气血管炎是一种婴幼儿较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多见于1~6 个月的 小婴儿,以喘憋、三凹征和气促为主要临床特点。微小的呼吸道管腔易因黏稠分泌物阻塞,黏膜水肿及平滑肌痉挛(1 岁半以内)而发生梗阻,并可引起肺气肿或肺不张。本病多发于冬春两季,呈散发性或流行性发病,后者称为流行性毛细支气管炎,又因该病是以喘憋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特殊类型肺炎,故又称喘憋性肺炎。 【病因】 最常见的病原体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90%的婴幼儿2 岁内感染过RSV,其中约40%发展为下呼吸道感染。因为RSV感染后机体不能产生长期或永久的免疫力,所以常可重复感染。其他如人类偏肺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和副流感病毒等及肺炎支原体也可导致毛细支气管炎。 【诊断要点】 1. 症状 (1)本病发生于2 岁以下小儿,多数在6 个月以内,喘憋和肺部哮鸣音为其突出表现。 (2)主要表现为下呼吸道梗阻症状,出现呼气性呼吸困难,呼气相延长伴喘鸣。呼吸困难可呈阵发性,间歇期呼气性哮鸣消失。 (3)严重发作者,可见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口周和口唇发绀。 (4)全身中毒症状较轻,可无热、低热、中度发热,少见高热。 (5)本病高峰期在呼吸困难发生后的48~72 小时,病程一般约为1~2 周。 2. 体征 (1)体格检查发现呼吸浅而快,60~80 次/ 分,甚至100 次/ 分,伴鼻翼扇动和三凹征;心率加快,可达150~200 次/ 分。 (2)肺部体征主要为呼气相哮鸣音,亦可闻及中、细湿啰音,叩诊可呈鼓音。肝脾可由于肺气肿而推向肋缘下,因此可触及肝脏和脾脏。 3)由于过多换气引起不显性失水量增加,加之入量不足,部分患儿多发

毛细支气管炎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

毛细支气管炎(2016年版) 一、毛细支气管炎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ICD-10:J21)。 (二)诊断依据。 根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及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治疗与预防专家共识(2014年版) 本病诊断要点为:多见于2岁以内婴幼儿,尤其以6个月左右婴儿最为多见。多数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1~2天后病情迅速进展,出现阵发性咳嗽,3~4天出现喘息、呼吸困难、喘憋,重者出现紫绀,5~7天达到疾病高峰。<3月的小婴儿可出现呼吸暂停。一般无全身症状。体检双肺闻及喘鸣音及细湿罗音。 外周血象:外周血白细胞多偏低或正常,合并细菌感染时多增高。 胸片:提示明显肺气肿及小片状阴影。小部分病例出现肺不张。 呼吸道病原学检测:本病可由不同病原所致,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最常见,其次为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 血气分析:血气分析显示PaO2不同程度下降,PaCO2正常或增高,pH值与疾病严重性相关,病情较重的患儿可有代谢性酸中毒,可发生I型或II型呼吸衰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及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治疗与预防专家共识(2014年版) 1.吸氧: 2.加强呼吸道护理:增加室内空气湿度,合理应用雾化吸入,雾化后及时予以拍背、吸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3.喘憋的治疗:喘憋较重者,根据病情吸入支气管扩张药物(短效β2受体激动剂或联合应用抗胆碱能药物)和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如喘憋仍无缓解者可短期口服或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试验性治疗。 4.抗感染治疗:合并细菌感染时,可用相应抗生素(遵循儿科用药的方法)。 5.对症治疗:脱水的治疗:可给予口服或静脉补液,如有代谢性酸中毒,可予碳酸氢钠补碱。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按相应危重症治疗,必要时行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21毛细支气管炎疾病编码。 2.当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 以下情况容易发展为重症毛细支气管炎,因此不建议进入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路径: (1)年龄小于3个月;

最新支气管肺炎诊疗规范

支气管肺炎诊疗规范 【概述】 支气管肺炎(bronchopneumonia)是累及支气管壁和肺泡的炎症,为小儿时期最常见的肺炎,2 岁以内儿童多发。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北方多发生于冬春寒冷季节及气候骤变时。室内居住拥挤、通风不良、空气污浊,致病微生物增多,易发生肺炎。此外有营养不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先天性以及病等并存症及低出生体重儿、免疫缺陷者均易发生本病。 【病因】 最常为细菌和病毒,也可由病毒、细菌“混合感染”。发达国家小儿肺炎病原以病毒为主,主要有RSV、ADV、流感及副流感病毒等;发展中国家则以细菌为主。细菌感染仍以肺炎链球菌多见,近年来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和流感嗜血杆菌有增加趋势。病原体常由呼吸道入侵,少数经血行入肺。 【临床表现】 2 岁以下的婴幼儿多见,起病多数较急,发病前数日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肺部固定性的中、细湿啰音。 1.主要症状①发热:热型不定,多为不规则发热,亦可为弛张热或稽留热。值得注意的是新生儿、重度营养不良患儿体温可不升或低于正常。②咳嗽:较频繁,在早期为刺激性干咳,极期咳嗽反而减轻,恢复期咳嗽有痰。③气促:多在发热、咳嗽后出现。④全身症状: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烦躁不安,轻度腹泻或呕吐。 2.体征①呼吸增快:40~80 次/分,并可见鼻翼扇动和三凹征。 ②发绀:口周、鼻唇沟和指趾端发绀,轻症病儿可无发绀。③肺部啰音:早期不明显,可有呼吸音粗糙、减低,以后可闻及较固定的中、细湿啰音,以背部两侧下方及脊柱两旁较多,于深吸气末更为明显。

肺部叩诊多正常,病灶融合时,可出现实变体征。 3.重症肺炎的表现重症肺炎由于严重的缺氧及毒血症,除呼吸系统改变外,可发生循环、神经和消化等系统功能障碍。 (1)循环系统:可发生心肌炎、心力衰竭。肺炎合并心衰的表现:①呼吸突然加快>60 次/分。②心率突然>180 次/分。③突然极度烦躁不安,明显发绀,面色苍白或发灰,指(趾)甲微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以上三项不能用发热、肺炎本身和其他合并症解释者。④心音低钝、奔马律,颈静脉怒张。⑤肝脏迅速增大。⑥尿少或无尿,眼睑或双下肢水肿。具备前5 项即可诊断为肺炎合并心力衰竭。 (2)神经系统:肺炎并发中毒性脑病至今尚无可靠的诊断方法,在确认肺炎后出现下列症状与体征者,可考虑为中毒性脑病:①烦躁、嗜睡,眼球上窜、凝视;②球结膜水肿,前囟隆起;③昏睡、昏迷、惊厥;④瞳孔改变: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⑤呼吸节律不整,呼吸心跳解离(有心跳,无呼吸);⑥有脑膜刺激征,脑脊液检查除压力增高外,其他均正常。在肺炎的基础上,除外高热惊厥、低血糖、低血钙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炎、脑膜炎),如有①~②项提示脑水肿,伴其他一项以上者可确诊。 (3)消化系统:一般为食欲减退、呕吐和腹泻。发生中毒性肠麻痹时表现为严重腹胀, 膈肌升高,加重了呼吸困难,听诊肠鸣音消失。重症患儿还可呕吐咖啡样物,大便潜血阳性或柏油样便。 (4)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secretion of antidiuretichormone, SIADH):①血钠≤130 mmol/L,血渗透压<270 mmol/L;②肾脏排钠增加,尿钠≥20 mmol/L;③临床上无血容量不足,皮肤弹性正常;④尿渗透克分子浓度高于血渗透克分子浓度;⑤肾功能正常;⑥肾上腺皮质功能正常;⑦ADH升高。若ADH不升高,则可能为稀释性低钠血症。SIAHD与中毒性脑病有时表现类似,但治疗却完全不同。 (5)DIC:可表现为血压下降,四肢凉,脉速而弱,皮肤、黏膜及胃肠道出血。

2020毛细支气管炎的鉴别诊断(完整版)

2020毛细支气管炎的鉴别诊断(完整版) 毛细支气管炎,既往国内曾称为喘憋性肺炎,该病多见 2 岁以下婴幼儿,尤其常见于2~6 月龄小婴儿,是小婴儿首次喘憋发作主要原因之一。 本病冬春季节发病率高,尤其好发于冬春寒冷季节的持续阴雨天气,多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起,也可见于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人类偏肺病毒、腺病毒、肠道病毒、肺炎支原体等。 本病早期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然后短期内迅速出现咳嗽、喘息症状,典型症状为持续性干咳与发作性喘憋,甚至出现呼吸暂停。其典型肺部体征表现为两肺呼气相哮鸣音并伴有呼气延长,同时多数患儿在吸气末两肺可闻及较多细湿性啰音甚至捻发音,体检可发现呼吸与心率增快,部分严重喘憋患儿因膈肌下移而可触及肝脾。胸片检查可出现过度充气表现,血常规常无明显变化,病原学检查常可发现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证据。 然而,临床上引起婴幼儿期咳嗽、喘息的原因却比较多,如不重视鉴别,极易引起误诊。 因此,本文将需要与毛细支气管炎进行鉴别的常见疾病进行梳理总

结,并对其鉴别要点进行提炼归纳,希望对广大儿科医生的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1急性支气管炎 多发生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之后,故又称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该病病原体可见于细菌、病毒或者二者的混合感染,但以病毒感染多见,常见于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与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及鼻病毒等。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无喘憋症状,部分患儿可有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一般全身症状不明显。 肺部体征表现为不固定的易变的散在干湿性啰音,可随咳嗽、体位而变化。 胸片多显示正常或两肺纹理增多,一般不需实验室检查,不需要常规胸片检查。 鉴别要点: 无喘憋症状,肺部闻及不固定的干、湿性啰音。 2支气管哮喘 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咳嗽、喘息、气促、胸闷,症状常在夜间与清晨发作或加剧,症状的表现形式与严重程度具有随时间而变化的特点,并常伴有可变的呼气气流受限。患儿常有哮喘家族史及个人特应性皮炎、过敏性鼻炎病史。 典型患儿肺部听诊可闻及两肺均匀一致的呼气相哮鸣音伴有呼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