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课件ppt

中国地理课件ppt

中国地理课件ppt

我们生活在中国,我们对我们国家了解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中国地理课件,欢迎阅读。

中国地理课件ppt

中国地理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领土辽阔广大,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第四位为美国。差不多同整个欧洲面积相等。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山地、高原面积广大。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气温降水的组合多种多样,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气候。

省级行政单位总共34个,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民族众多。资源丰富,但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较少。中国可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部分。

疆域

中国的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中国半球位置:东半球和北半球。

中国的经纬度位置:中国领土南北跨越的纬度近50度,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5] 同整个欧洲面积相当。中国领土的四端为:最东端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2′30’’E),最西端在帕米尔高原附近(73°29'59.79"E),最南端在立地暗沙(3°31‘00'N',东经112°17’09”E),(英语:Lidi Ansha或Lydi Shoal)为中国南海南沙群岛区域的一座暗沙,是实际上的中国领土的最南端(非位于其东北约15海里的曾母暗沙)。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立地暗沙属于海南省三沙市管辖。最北

端在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53°33′N,124°20′E)中国东西跨越经度60多度,最东端的乌苏里江畔和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高原相差5个时区。[6-7]

中国领土辽阔广大,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第四位为美国。中国南北相距5500千米,东西相距5200千米。

疆界和邻国

中国陆地边界长达2.28万公里,东邻朝鲜,北邻蒙古,东北邻俄罗斯,西北邻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西和西南与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国家接壤,南与缅甸、老挝、越南相连。东部和东南部同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隔海相望。

中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自北向南濒临的近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中国的领海,是指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域。渤海和琼州海峡为中国内海。沿海分布有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等5000多个大大小小的岛屿。

海洋

邻近中国大陆的海洋

领海由渤海(内海)和黄海、东海、南海三大边海组成,东部和南部大陆海岸线1.8万千米。内海和边海的水域面积约470万平方千米。海域分布有大小岛屿7600个,其中台湾岛最大,面积35798平方千米。

渤海位于辽东半岛老铁山角到山东半岛北岸蓬莱角的渤海海峡,与黄海水域相通,有庙岛群岛绵亘峡口,面积7.7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8米,最深处70米。

黄海北起鸭绿江口,南以长江口北岸向济州岛方向一线同东海分界,西以渤海海峡与渤海相连。平均水深44米,最深处140米,面积38万平方千米,海床为半封闭型浅海大陆架。

东海北起长江北岸至济州岛方向一线,南以广东省南澳到台湾省本岛南端一线,东至冲绳海槽(以冲绳海槽与日本领海分界),正东

至台湾岛东岸外12海里一线,面积77万平方千米。

南海的海底是一个巨大的海盆,海盆的山岭露出海面就是中国的东沙、西沙、中沙、南沙群岛,这些海底山岭是中国大陆架的自然延伸。南海总面积350万平方千米。

丰富的海洋资源

大陆架:又称“陆棚”或“大陆浅滩”,是大陆向海洋延伸的浅海地带。大陆架浅海是海洋资源最富饶的部分,蕴藏着丰富的石油、煤、铁等矿藏,也是海洋生物资源极其丰富的地方。

中国近海渔场很多。东海素有天然鱼仓之称。舟山渔场是中国性的大渔场,北方的渤海海湾渔场以盛产对虾著称。

中国的海盐产量居世界首位。主要盐场有长芦盐场,莺歌海盐场,布袋盐场。

海底石油资源:中国海洋中矿产资源很丰富,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海洋矿产。蕴藏量以东海大陆架最佳,南海和渤海次之。

中国近海大陆架比较广阔,渤海和黄海的海底全部、东海海底的大部分和南海海底的一部分,都属浅海大陆架。开发海洋资源,尤其是石油资源主要是在大陆架上进行的。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中国的气候(共27张PPT)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中国的气候 (共27张PPT) (共27张PPT) 1.气候的主要要素: 1)数值递变规律2)极值分布区3)等值线的疏密差异 4)等值线的延伸方向5)等值线的弯曲、闭合区 1)纬度-太阳辐射(正午太阳高度、昼长)2)大气环流3)下垫面:海陆分布、地形、洋流4)人类活动 气温、降水 2.影响气候的因素: 3.等值线图判读: 中国地理-中国气候 一.中国的气温 1. 冬季气温分布特征 (1)数值由南向北递减; (2)东部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大致东西走向),西部多闭合曲线。(3)等温线较密集,南北温差大;(东部) (4)极值在漠河和海南。 读图分析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描述气温分布特征,讨论分析原因。 ①纬度:太阳直射南半球,南方正午太阳高度更大、白昼更长,获

得的太阳辐射比北方多。 ②冬季风(大气环流):南方离冬季风源地远,且南下过程中,受山地阻挡,势力逐渐减弱,南方受冬季风影响弱。 思考:1.读图描述我国1月0℃等温线的特点,并分析成因。(一条等温线特征) (1)特点:东段大致与纬线平行(或大致呈东西走向),西段在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弯曲。 (2)成因: 东段受太阳辐射的影响; 西段受地形地势的影响,青藏高原东南地区海拔高,气温较同纬度的东部气温低。 2.分析一月东北地区D、E、F、G四处等温线弯曲的方向及原因? D (1)大兴安岭——气温低,向南弯 (2)松嫩平原——气温高,向北弯 (3)小兴安岭——海拔高气温低,向南弯 (4)长白山海拔高——气温低,向南弯 E F G 2夏季气温分布特征及成因 读图分析我国7月平均气温图,描述气温分布特征,讨论分析原因。

中国地理课件ppt

中国地理课件ppt 中国领土辽阔广大,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第四位为美国。中国南北相距5500千米,东西相距5200千米。 疆界和邻国 中国陆地边界长达2.28万公里,东邻朝鲜,北邻蒙古,东北邻俄罗斯,西北邻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西和西南与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国家接壤,南与缅甸、老挝、越南相连。东部和东南部同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隔海相望。 中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自北向南濒临的近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中国的领海,是指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域。渤海和琼州海峡为中国内海。沿海分布有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等5000多个大大小小的岛屿。 海洋 邻近中国大陆的海洋 领海由渤海和黄海、东海、南海三大边海组成,东部和南部大陆海岸线1.8万千米。内海和边海的水域面积约470万平方千米。海域分布有大小岛屿7600个,其中台湾岛最大,面积35798平方千米。 渤海位于辽东半岛老铁山角到山东半岛北岸蓬莱角的渤海海峡,与黄海水域相通,有庙岛群岛绵亘峡口,面积7.7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8米,最深处70米。

黄海北起鸭绿江口,南以长江口北岸向济州岛方向一线同东海分界,西以渤海海峡与渤海相连。平均水深44米,最深处140米,面积38万平方千米,海床为半封闭型浅海大陆架。 东海北起长江北岸至济州岛方向一线,南以广东省南澳到台湾省本岛南端一线,东至冲绳海槽,正东至台湾岛东岸外12海里一线,面积77万平方千米。 南海的海底是一个巨大的海盆,海盆的山岭露出海面就是中国的东沙、西沙、中沙、南沙群岛,这些海底山岭是中国大陆架的自然延伸。南海总面积350万平方千米。 丰富的海洋资源 大陆架:又称“陆棚”或“大陆浅滩”,是大陆向海洋延伸的浅海地带。大陆架浅海是海洋资源最富饶的部分,蕴藏着丰富的石油、煤、铁等矿藏,也是海洋生物资源极其丰富的地方。 中国近海渔场很多。东海素有天然鱼仓之称。舟山渔场是中国性的大渔场,北方的渤海海湾渔场以盛产对虾著称。 中国的海盐产量居世界首位。主要盐场有长芦盐场,莺歌海盐场,布袋盐场。 海底石油资源:中国海洋中矿产资源很丰富,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海洋矿产。蕴藏量以东海大陆架最佳,南海和渤海次之。 中国近海大陆架比较广阔,渤海和黄海的海底全部、东海海底的大部分和南海海底的一部分,都属浅海大陆架。开发海洋资源,尤其是石油资源主要是在大陆架上进行的。

中国地理青藏地区ppt[地理青藏地区]

中国地理青藏地区ppt[地理青藏地区] 地理青藏地区 地理青藏地区地理青藏地区地理位置和范围 1.本区位于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脉以北、昆仑山脉和阿尔金山以南2.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 地理青藏地区“高”和“寒”的自然特征该区显著特色是“高”和“寒”。 1.“高”:指海拔高。高原上山脉绝对高度大,是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高原内部和边缘明显不同,藏北高原上相对高度不大,呈波状起伏;边缘则山高谷深,地势险峻。高的原因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不断挤压而成,两板块碰撞处即在雅鲁藏布江谷地。谷地北面是冈底斯山,南部为喜马拉雅山,而谷地内部地壳活跃,地热资源丰富。 2.“寒”:是由高造成的。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也是我国年积温最低的地方。寒冷造成许多山脉终年积雪,冰川广布,该区是世界山岳冰川主要分布区,冰川侵蚀形成大量湖泊,而丰富的冰雪融水成为许多大河的源头,并为星罗棋布的内陆湖提供补给。 地理青藏地区农牧业生产特点——高原农牧业(1)非地带性草场——高寒草甸。 (2)畜种:牦牛、藏羚羊、藏山羊。 (3)主要农业区;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主要农产品:青稞、小麦、豌豆。 思考:青藏地区高寒环境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这种影响既有不利一面,也有有利一面。 (1)不利方面:气温较低,无霜期短,一年只能一熟,这种气

候仅适于喜温凉、生长期短的作物生长,如青稞、小麦、豌豆。畜牧业只适于放牧耐寒的牲畜,如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2)有利方面:大气洁净,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营养物质多;夜晚气温低,农作物呼吸作用弱,消耗营养物质少,气温低,农作物生长期长,积累营养物质多。总之,本区麦类和牧草属于“低消耗,高积累,高产优质”类型。 地理青藏地区能源和矿产资源 1.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日光城”拉萨) 2.地热资源丰富,羊八井已建成我国最大的地热发电站。 3.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横断山区,以及世界上最大的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 4.柴达木盆地矿产丰富——“聚宝盆”,冷湖的石油、鱼卡的煤、锡铁山的铅锌矿、察尔汗的钾盐(中国最大的钾肥厂)等。 地理青藏地区主要城市及交通变化1.拉萨市:“日光城”。 布达拉宫:是藏族建筑艺术的精华,也是我国,以及世界著名的宫堡式建筑群。宫内拥有无数的珍贵文物和艺术品,使它成为名符其实的艺术宝库。 布达拉宫起基于山的南坡,依据山势蜿蜒修筑到山顶,高达10多米,东西宽360多米。全部是石、木结构,下宽上窄,镏金瓦盖顶,结构严谨。人们走过拉萨河大桥,高耸山顶上的布达拉宫雄姿就映入眼帘。朱红色的宫墙,金碧辉煌的宫顶,在蓝天雪山的陪衬下,显得格外壮丽。 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布达拉意为“佛教圣地”。据说,当时吐蕃王朝正处于强盛时期,吐蕃王松赞干布与唐联姻,为迎娶文成公主,松赞干布下令修建这座有999间殿堂的宫殿,“筑一城以夸后世”。 2.西宁市:青海省省会。 3.青藏铁路的建设: 中国成功铺通了被认为“堪与长城相媲美”的青藏铁路,在中国铁路诞生百年之

人教2011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省级行政区划中国地形图》_26

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三级行政区的划分。 2.掌握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行政中心、轮廓及相对位置。 能力目标: 1.运用“中国行政区”图,学习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轮廓、位置,在图上并能迅速指出各行政单位。 2.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能力及空间思维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我国的行政区划,帮助学生从宏观上了解中国,陶冶学生爱国情操,特别通过了解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设立,明确台湾省是神圣不可分割的,培养学生关心祖国的高尚品格,为实现祖国统一,建设美丽中国而努力学习的雄心壮志。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行政中心、轮廓及其位置。 教学难点: 让学生提升空间认知能力,在行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3. 教学用具 课件 4.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新课导入 展示一个信封,介绍写信或者写快递单的格式知识引入行政区划内容。让我们走进各省份单位,一起来学习我国的行政区划。 板书:行政区划

传授新课,探究学习 【PPT课件】自主学习: 1.我国行政区域基本上划分为几级? 2.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单位的数量,都有哪些名称? 3.讲述特殊的行政区划单位,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指出它们都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师生归纳:省、县、乡三级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共34个省级行政区域。 【PPT课件】重点学习 强调目标:34个省级行政单位(名称、简称、行政中心、轮廓、位置) 转承: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我们经常接触到一些省级行政区划单位。观察“行政区划图”,快速浏览34个行政单位,还有哪些是你不熟悉的,明确一下。 过渡: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概念加起来太多了,直接记忆有些难度,所以老师想了几个方法,我们一起来完成几个活动。 【PPT课件】活动1 分区记忆 提示:1.我国分为东北、北部边疆、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南部沿海、西南、西北七大区域,化整为零,分区记忆。 2.结合课本的简表,一块记忆各省区单位的简称、行政中心。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 仔细观图,交流方法,分享经验,共同记忆。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并给予鼓励评价。 【PPT课件】活动2 沿一些线穿过的省区记忆 提示:教师指出一些特殊线穿过的部分省级行政区,举例说明。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 仔细观图,交流方法,分享经验,共同记忆。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青藏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第九章青藏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材分析】 把青藏地区作为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已表明了地形是影响本区特征的主导因素,“高”和“寒”成为本区的主要自然环境特征。它直接影响青藏地区的其他环境要素,并影响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本节共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讲解“高”和“寒”。“高”和“寒”是本区的主要自然特征,是引起地理环境各要素变化的主导因素。抓住了“高”和“寒”对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影响,也就抓住了各自然景观形成的根本原因。第二课时主要了解高寒的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山脉、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 ②掌握青藏地区的地形、气候特征。即“高寒”的自然环境特征。 ③分析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对农业区的分布、类型和特点的影响; ④了解青藏地区的生活习俗和特色文化及其与当地环境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学习提高学生读图、分析地图的能力。 ②在活动中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感受青藏地区的美丽、神奇,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②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开发、建设边疆的雄心壮志。 【教学重点】青藏地区“高寒”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青藏地区“高寒”的自然特征与各地理因素的关系。 【教学方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设问探究启发式教学 【课时安排】本节1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歌图激趣,营造情境 1.播放歌曲视频《青藏高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展示青藏地区景观图和布达拉宫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对青藏地区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 二、读图求知,提升兴趣 [图片展示]:展示中国沿320N地形剖面图,引导学生了解青藏高原是世界海拨最高的高原(海拨在4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板书),并解释青藏地区在青藏高原上。 [活动1]:展示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和青藏地形图认识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并结合青藏地区河湖分布图概括分析青藏地区的河湖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1.位置:位于我国西南部,横断山脉以西,昆仑-祁连山脉以南,南至国界。 2.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海拔高,平均4000米以上, “远看是山,近看是川” 3.范围:包括藏、青、川等三省,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5%。 4.河湖:①许多大江大河发源地: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等。 ②高原湖泊星罗棋布:主要湖泊有青海湖、纳木错(咸水湖) [活动2]比较拉萨和成都两地气温差异及其的原因,认识青藏地区气候特点。(读图分析,师生归纳): 5.高原山地气候—“高寒”,冬寒夏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海拔高,空气稀薄,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烈。 教师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青藏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即“高寒”。海拔高,气温低。该特征对青藏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较大。 学以致用:图片展示“藏袍”、“高原红”,请同学分析其成因。 [活动3]乘坐青藏铁路火车,设计一次青藏高原之旅,根据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列举出你要去的地方和所要带的物品并说明缘由。(学生通过活动设计,认识青藏地区独特的风光,提高了自己对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地理知识的迁移能力。)承转:除了青藏铁路,我们还可以选择其他线路去青藏吗? 知识拓展:青藏地区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以公路运输为主,其他方式为辅,如川藏公路、青藏公路、滇藏公路、新藏公路 青藏地区的自然资源丰富:太阳能、地热能、水能等。 思考:青藏地区太阳能、地热能、水能丰富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师生共同归纳。 三、深入探究,掌握新知 [探究1]青藏地区高寒牧区的分布及主要牲畜 知识回顾:我国有四大牧区,分别是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和西藏牧区,其中,内蒙古牧区和新疆牧区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青海和西藏牧区则位于青藏地区。 思考:四大牧区的牧场性质有何差别?(学生回答,老师引导) 内蒙古牧区—温带草原牧场新疆牧区—高山牧场 青海和西藏牧区—高寒牧场 图片展示:展示青藏地区的三大牲畜图片—牦牛、藏绵羊、藏山羊,展示图9.11青藏地区农牧区的分布,让学生在图中找出各畜种的主要分布地区,通过图像更直观地理解青藏高寒牧区畜种的分布状况。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思维导图快速记忆PPT课件第3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一、天气与气候 二、天气预报 1、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或几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情况 2、卫星云图:白色表示云雨区,白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降水概率越 大。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 3、天气符号 三、空气质量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一、气温 1、概念:是指空气的温度。 2、测量:是用放在百叶箱里的温度计测得的。温度计放置的高度,离地 面 1.5米。单位:℃(摄氏度)。 3、气温的变化: (1)日变化指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气温日较差=(该天)最高气温-(该天)最低气温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南北半球一样)一般来说,高纬度地区气温日较差比低纬度地区小,海洋上的气温日较差比陆地少,山地的气温日较差比同纬度的平地小。⑵年变化指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2)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 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北半球相反: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1月最高,7月最低;海洋上2月最高,8月最低) 二、气温分布 1、等温线 (1)概念:将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即等温线。在同一条等温线上的各点气温相等 (2)等温线的判断 ●等温线密,温差大;等温线稀,温差小 ●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说明气温主要受纬度影响;等温线与海岸 线平行,说明气温受海陆影响显著

●等温线呈封闭曲线,气温内高外低为盆地,低地;反之为高原、 山地 ●等温线向北数值增大为南半球,向南增为北半球 ●等温线向高纬凸起说明该地气温比同纬高;向低纬凸起气温比 同纬低(若为夏季,等温线向高纬凸起处为陆地,向低纬凸起 处为海洋;若为冬季,等温线向低纬凸起处为陆地,向高纬凸 起处纬海洋) 2、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1)纬度因素:气温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即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2)海陆因素: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3)地形因素:在山地和丘陵,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1、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雹,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一个 地方的降水的多少,是用雨量器来测定的,通常用毫米计算。 2、通常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分布情况。在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 的降水量相等。 3、一个地方降水量的多少,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的影响。 4、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四多四少): (1)赤道地区多雨,两极少雨; (2)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3)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距海洋远,降水少 (4)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北风坡降水少

地形地貌地理课件

地形地貌地理课件 地形地貌地理课件 地形地貌地理课件1 教学目标 1. 理解地形、地势、山脉等概念,认识并知道不同走向的主要山脉。 2.能够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的能力。 2.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树立人与自然环境要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地图观察判断我国地势、地形的基本特征。 2.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3. 掌握我国的地势、地形基本特征。 教学工具 地理景观图片地理挂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图片引入:幻灯片投影出我国不同地形区的(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图片资料,先让学生对地形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也通过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爱国热情。 第一节地势和地形 一、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先回顾不同颜色代表不同海拔高度,以一幅地形图为例让学生回答绿色、黄色、棕色、白色、蓝色各代表什么? 打开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通过让学生观察图中不同颜色代表不同海拔高度总结出我国地势:西部高东部低。板书:1、总趋势:西部

高东部低 再让学生观察我国地形剖面图,同学们会发现一方面,我们发现我国地形总趋势是自西向东降低;另一方面,我们还发现:这种降低的趋势并不是均匀的,而是呈阶梯状下降,这也是我国地形的一个重要特征。板书:阶梯状下降 那么,我国地形的阶梯有哪几级?它们是怎样分布的呢?请同学们对照书上的图2.1、2.2看一看。我们从图上可以看出,我国陆地上自西向东有三级阶梯。板书:2、三级阶梯特点及分界线 下面让我们进一步看看这几级阶梯都有哪些特点,找同学回答第一级阶梯回答后用多媒体展示三级阶梯示意图总结第一级阶梯位置、海拔高度、分界线,同样对于二三阶梯也找同学从以上几方面回答,老师来用多媒体展示总结。(教师边操作鼠标,边点击每一级阶梯,形象,直观,学生易于掌握,效果较好。) 练习:通过做三级阶梯海拔、分界线的一个练习巩固刚才讲过的内容,再找一位同学到黑板前来画出三级阶梯分界线的简单示意图及山脉名称,其他同学在自己课本23页上完成。 过渡: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的地势,对我国的气候、河流、水能、交通有什么影响呢? 下面我们就这个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活动,首先把班上学生分成三组,每一组分别就以下三个问题进行讨论: ①我国大陆地势西高东低,面向海洋,这种分布对气候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②我国大陆地势西高东低,面向海洋,对河流流向有什么影响?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会有什么变化?有什么利用价值? ③我国地势对东西部之间交通往来可能产生什么影响?(利弊分析) 学生讨论5分钟,板书:地势特征对自然环境及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对气候的影响: 对河流的影响:

初一地理ppt

初一地理ppt 初一地理ppt 第一节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亚洲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部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为界与欧洲相邻,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以白令海峡为界与北美洲相望。(图6.2p2)亚洲的地理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 2、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注意不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南极洲和北冰洋) 3、地形与河流: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受地势影响,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图6.5p4,结合图认真完成第5页的活动题) 4、亚洲之最: (1)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世界屋脊”);(注: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世界最高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2)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43米),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海拔-415米); (3)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湄公河,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发源于中国青海省,注入南海。(注: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多瑙河[欧洲],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亚马孙河) (4)亚洲面积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世界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 (5)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咸水湖);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北美];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湖泊:贝加尔湖[俄罗斯];世界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 5、气候:亚洲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

置的影响,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第二节人文环境 1、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其中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地区,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11个(2003年)。分别是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国、尼日利亚日本和墨西哥。人口最多的是亚洲,人口最少的是大洋洲(除南极洲外);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是非洲,人口增长率最低的是欧洲。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1、日本是一个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自北向南依次为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最大的是本州岛。东临太平洋,西临日本海。 2、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是一个多火山和地震的国家,最著名的火山是富士山。地形以山地为主,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日本为岛国,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对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图7.2p18,活动p19) 3、日本的首都是东京,日本最大的港口城市是横滨。日本由于地域狭小,资源贫乏,二战以后,经济高速发展,对工业原料和燃料的需求增多,加之国内供给不足,对外依赖很强。日本的经济特点是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地区。 第三节东南亚 1、东南亚在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地处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图7.17-18p26-27) 2、东南亚最大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唯一的内陆国是老挝。 3、气候类型主要包括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东南亚人口稠密,耕地较少,高温多雨,将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湿热的气候条件,使得东南亚成为世界重要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之一。东南亚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单元解读)-八年级地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共21张PPT)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单元解读)-八年级地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共21 张PPT) (共21张PPT) 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 第四章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 中国的经济发展 内容解读 单元内容解读 一直以来,中国都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生产大国,而且农业生产种植历史悠久;目前我国的工业规模庞大,是全球产业链最完善的国家,生产的很多产品规模都位居全球第一;我国的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和支持。 本章就让我们通过中国的交通运输,农业和工业的发展来初步了解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 中国的经济发展 单元内容解读

1 2 3 4.1 交通运输 4.2 农业 4.3 工业 中国的经济发展 课标要求 第一节交通运输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中国交通运输线的分布特征,以及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快速发展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中国的经济发展 课标要求 第二节农业 借助地图和相关资料,举例描述中国农业的分布,并用实例说明科学技术产业在农业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的经济发展 课标要求 第三节工业 借助地图和相关资料,举例描述中国工业的分布,并用实例说明科学技术产业在工业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的经济发展

交通运输 了解我国现代的主要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学会根据运输需求选择最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运用地图分析我国铁路线路的分布格局,记住我国“三横五纵”铁路线路。 能够举例说明铁路运输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交通运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的经济发展 学习目标 农业 知道农业部门和认识农业的重要性。 能运用资料和地图,分析我国农业的分布特征,理解我国东西和南北农业差异的主要原因。 通过案例分析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意义,能初步分析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认识科技在农业中的重要作用,分析并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道路。中国的经济发展 学习目标 工业 知道工业定义和认识工业的重要性。 能够说出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及基本格局,在地图上认识我国的工业

中国自然地理ppt文字

中国自然地理是一门区域自然地理。 研究对象: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发生、发展及地域分异规律 第一章国土概况 一、领土、位置、疆域 1、陆地面积:约960万㏎2 ⑴数据问题:估算数据,沿用至今。 ⑵我国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 俄罗斯:1707.54万㏎2 加拿大:997.6139万㏎2 中国:约960万㏎2 美国:937.2614万㏎2 上述四国中,我国纬度最低,土地生产潜力最大。 ⑶一个国家面积的意义:面积愈大,自然条件愈复杂;自然资源愈丰富;生产布局可互相补充,如我国的南水北调、北煤南运、西气东输等。 2、地理位置: ⑴经纬度: 东西跨经度62°,4个时区,东西时差达4小时零8分。是我国经向地带分异的基础。 南北跨纬度近50°,跨六个热量带,是我国纬度地带分异的基础。98%的疆土位于北纬20º~50º之间,温带、亚热带面积广阔,光热条件好。 北回归线横穿我国南部。 2、地理位置: (2)海陆位置:位于全球最大陆与最大洋之间。海陆兼备的环境与资源、交通与文化。世界最典型的季风国家,西南季风、东南季风、高原季风,气候不稳定。地表经度地带性的基础,大农业与景观地带分异的基础,欧亚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世界最大陆与最大洋之间,南邻热带印度洋,西部深入内陆,高山盘踞 二、中国自然地理环境总特点 1、我国土地辽阔,水热状况因地区差别显著,相应呈现一系列自然景观类型。 南北向的热量差异,呈现纬度地带性规律; 东西向的水分差异,呈现经度地带性规律。 2、季风影响显著,范围广阔。 季风在一年中的交替和南北推移,对我国自然景观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东部和西部的差异以及东部季风区自然地带的南北递变,在很大程度上受季风的控制。 与同纬度地区相比,我国亚热带地区受季风影响,雨热同季,成为温暖湿润的农业发达地区。 3、地形复杂,高原、山地和丘陵占很大比重。 水平地带与垂直地带加深了我国自然条件的复杂性。 4、独特的自然历史过程,土壤、生物资源丰富。 5、人类活动历史悠久。 长期的人类活动,加速或延缓了自然景观的演变过程。 犬牙交错, 第二章地貌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思维导图快速记忆PPT课件第8章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讲义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思维导图快速记忆PPT课件第8章东半 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讲义 第一节中东 1.“三洲五海之地” (1)中东的名称起源 中东是以欧洲为中心划分的地理区域。16~17世纪欧洲国家向东方扩张时,按距离欧洲的远近,将部分东方国家分为近东、中东、远东。近东、中东经常混用,范围没有明确界线。例1.中东地处“两洋三洲五海”之地,其中“三洲”指的是() A.亚洲、非洲、大洋洲 B.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C.亚洲、非洲、欧洲 D.欧洲、北美洲、南美洲 答案:C 解析:中东地处亚、欧、非三洲交界处,位于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和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之间。 (2)中东的地理位置 ①纬度位置:中东大部分处在10°N~40°N之间,北回归线从其南部穿过,大部分位于热带和亚热带。 ②海陆位置:中东位于亚洲西南部和非洲东北部,处在“三洲五海之地”。 中东地处亚、欧、非三洲交界地带,沟通了大西洋和印度洋,连接了地中海、红海、黑海、里海和阿拉伯海。 (3)中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自古以来,中东地区就是东西方的交通要道。如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就经过这里。 现在,这里有铁路、公路以及国际航空线连接亚、欧、非三大洲。此外,这里还控制着海上交通要道。 ①苏伊士运河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是连接大西洋和印度洋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

②土耳其海峡是黑海出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的唯一门户。 ③霍尔木兹海峡是波斯湾出海的门户,曼德海峡连接了红海和阿拉伯海,这些海上通道都非常重要。 例2.苏伊士运河属于() A.沙特阿拉伯 B.伊拉克 C.埃及 D.伊朗 答案:A (4)中东的地形 中东以高原为主,平原面积狭小。 中东的高原主要有伊朗高原、阿拉伯高原等。高原周围被耸立的山岭包围,使其地形闭塞。平原主要分布在埃及的尼罗河谷地和河口三角洲、伊拉克境内的两河流域、地中海沿岸。 例3.下列关于中东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以平原为主 B.河流众多,水量大 C.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D.海岸线长,海洋性气候分布广泛 解析:中东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来自大陆的干燥风的控制,大部分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同时本区闭塞的高原地形,阻挡了海洋湿润气流的进入,更加剧了本地区的干旱, 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所以河流稀少,水量小,很多河湖多国共用。 答案:C (5)世界石油宝库: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海地区。 例4.下列不属于中东地区的焦点问题的是[ ] A.丰富的石油B.东西交通要道 C.匮乏的水资源D.主要是白色人种 答案A【解析】

北京地理ppt课件

北京地理ppt课件 北京地理ppt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北京的位置、面积等及自然环境特征,并能对北京的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2.使学生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和未来发展方向。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2.使学生掌握了解一座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学习,加深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刻文化底蕴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 1.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 2.北京市的未来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 1.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 2.北京市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学方法 讨论法、启发式讲述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景观图片等。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上册书中我们学过了我国的行政区划,请大家回忆我国共划分几级行政区 划最高级别的有多少个分哪几类 提问,学生回答。(略) 讲述:我国幅员辽阔,面积广大,为了经济发展和管理方便,共划分了三级行政区划,其中最高级别的共34个。分别为直辖市4个,省23个,自治区5个,特别行政区2个。那么,大家知道在这34个省级行政区中,政治地位最重要的是哪个吗? 学生齐答:北京 对,北京。北京简称京,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大家对北京了解多少有谁去过北京请举手。好,我们请××同学给大家介绍他所了解的北京。 学生介绍。(略) 通过刚才几位同学的介绍,我们大家对北京有了一些印象,但还不全面、不系统。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认识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北京。 板书: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 第一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讲授新课] 北京之所以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与它的位置、范围、地理环境等密不可分。 学生活动:请大家阅读图6.1“北京市略图”和图6.3“北京城区的地理位置”,以及相关文字内容。 分析、讨论、回答以下问题:(在屏幕上打出) 1.北京市的地理坐标; 2.北京市在什么部位与哪几个省区相邻? 3.北京市的地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 4.北京市及其周围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点? 5.北京市属哪种气候类型有什么特点 6.流经北京市的河流有哪几条? 7.北京市的对外交通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教师巡回参与指导。(根据时间要求,可安排1、2组讨论1、2题,3、4组讨论3、4题等)提问,小组代表回答,组员补充。(略) 板书:一、北京概况 位置、面积、人口 归纳讲述:北京市位于华北平原北部,东部距渤海150km;东南

中国的地理气候ppt

中国的地理气候ppt 1、地理知识中国气候 中国国土辽阔,从南到北有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 带几种不同的气候带。其中亚热带、暖温带、温带约占70.5%,并拥有青藏高原这一特殊的高寒区。南部的雷州半岛、海南省、台湾省和云 南南部各地,全年无冬,四季高温多雨。长江和黄河中下游地区,四 季分明。北部的黑龙江等地区,冬季严寒多雪。广大西北地区,降水 稀少,气候干燥,东冷夏热,气温变化显著。西南部的高山峡谷地区,依海拔高度的上升,呈现出从湿热到高寒的多种不同气候。此外,中 国还有高山气候、高原气候、盆地气候、森林气候、草原气候和荒漠 气候等多种具体气候。 中国气候多样,大陆性季风气候是其基本特点。主要具有以 下三个主要特征: 一、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较大,冬夏极端气温较差更大。 二、降水分布很不均匀。主要表现年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逐 渐减少,比差为40:1。在季节分配上,冬季降水少,夏季降水多,且 年际变化很大。 三、冬夏风向更替十分明显。冬季的冷空气来自高纬度大陆区,多为偏北风,寒冷干燥。夏季的风主要来自海洋,多为偏南风, 湿润温暖。 2、中国的地理气候特点与资源 中国只要是季风(包括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是同纬度地区农作物产量最高的国家。有大量矿产、水、 人力、光能、地热等诸多资源。 3、中国地理气候课件插入什么歌曲好?

我只知道可以在下雨,打雷的天气的时候插入贝多芬悲怆或命运。 在晴天或多云时,可以插入野蜂飞舞或者波祖卡舞曲。 衔接时,可以考虑各种华尔兹圆舞曲。 4、中国自然地理(第三版)的ppt 建议去文库搜,应该是有的 5、中国的地理位置及气候 中国位于欧亚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中国约有4079年(含“夏朝”)的已知文明史(以出现国家体制为始),是亚非大河流域四大 文明古国之一。 01、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它的陆地版图被形象地比作雄鸡。是中华民族的主要聚居地。 02、中国领土总面积约为1430多万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 960万平方千米,内海和边海的水域面积约四百七十多万平方千米。 03、中国领土东西跨经度有六十多度,跨了五个时区,东五区 到东九区。全国统一北京时间为东8区。东西距离约五千二百公里。 中国领土南北跨越的纬度近五十度,南北距离约为五千五百公里。 04、中国领土的中心位置在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石际寺村 (34°32′27.00〃N,108°55′25.00〃E)。 05、中国领土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 线上(53°33.5′N)。 06、中国领土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3°51′N,112°16′E)。 07、中国领土最东端在黑龙江省黑瞎子岛(48°27′N, 135°05′E)。 08、中国领土最西端在新疆帕米尔高原,约在中、塔、吉三国 边界交点西南方约25公里处,那里有一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峰。(39°15′N、73°33′E)。 09、中国的大陆海岸线长一万八千多公里,沿海有许多优良港湾,便于船舶避风和停靠。中国的大陆边境线长二万多公里。

教学设计:第五章 中国地理差异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1 学 科 地理 年 级 八年级 共 1 课时 第 1 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国的地理差异 课 型 新授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对已经掌握的有关我国自然地理和经济发展的基本知识加深印象。 2、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3、掌握我国四大区域的划分及其主导因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差异,学生运用比较法学习其他重要地理界线的意义。 2、能借助地图,自主分析不同地理界线的联系,归纳地理界线的意义,掌握地理区域的划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我国不同区域地理的差异,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做过疆域的辽阔,增强学生热爱祖国情感和自豪感。 2、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养成学习地理的良好习惯,端正学习态度。 重点 1、通过讲述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出来的规律变化,提过我国自然环境存在显著的差异。以秦岭~淮河一 线为例,阐述不同地理区域存在的自然差异。 2、结合地图,让学生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掌握其划分的界线及其主导因素。 难点 1、我国四大区域的划分及其主导因素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2 教学突破 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景法、自主学习法、角色扮演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等 教学准备 利用百度搜索相关的视频文件、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 步骤 过程与方法 课件的截图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展示目标 (3分钟) 教师展示请大家看一组图片欣赏,让学生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里。(播放新课导入素材资源中国各地景观图片) 提问:你能够说出这些区域存在哪些差异吗? 教师承转:今天,就让我们带着中国地理存在什么样的差异,这些差异在那些方面表现出显著性的问题来学习今天的课程! 展示学习目标和内容的主标题。 学生回答:西北内的戈壁、东南地区的山清水秀 …… 学生回答: 甲:自然景观 乙:干湿程度 丙:气温 …… 学生集体朗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让学生感 受显著的地理 差异。 情境的创设给知识提供 想象空间,为学 生能对本节课 学习知识开启 了大门。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优质教案+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读懂并能根据数据材料绘制气温曲线图;知道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2、理解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分布的规律,并简要分析原因:在图中记住00C 等温线大致通过的地方;理解温度带的划分 3、通过阅读“中国1月、7月平均气温图”了解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分布的规律。 4、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理解气温现象,学习身边的地理,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 重点:1、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 2、气温变化曲线图 难点:1、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2、气温变化曲线图的绘制 3、等温线的判读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和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让学生读课本P66页探索活动里面的图片, 提问:1、春节期间广州和哈尔滨两地的气温有何差异? 2、同样是冬季,两地的气温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 学生试着回答: 关于气温的变化和原因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下面我们进入本节课。 板书:第三章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 一、气温的变化 什么是气温? 播放PPT第3-4页 (1)顾名思义:气温指大气——地球表面的气体圈层——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2)那么,如何测量大气的温度呢?

地面气象观测中测定的气温是离地面15米处的气气温的观测项目包括实时气温、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观测仪器主要有温度计、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等。这些观测仪器放置在百叶箱中。百叶箱能让空气自由流通防止太阳对仪器的辐射,使仪器免受强风、雨、雪等的影响,保证测得的数据更加准确。 自动气象站对气温能够进行实时观测,并每逢整点记录一次。在我国,人工观测记录气温一般每天在北京时间8时、14时、20时、2时各进行一次。 1.气温的时间变化 播放PPT第5-6页 提问:(1)早晨与中午的气温一样吗? 学生回答:不一样。早晨气温低,中午气温高。 (2)暑假与寒假,你穿的衣服一样吗? 学生回答:不一样。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