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对农业支出问题

财政对农业支出问题
财政对农业支出问题

财政对农业支出问题

我国的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的诸多问题,如经济支出仍然偏高、行政管理支出偏高、国防费用明显偏低、社会保障支出不足、科教文卫事业支出仍然不能满足发展需要、农业支出增长缓慢等,本文着重从财政对农业的支出问题进行分析。

财政对农业支出存在的问题有:

1、财政对农业的投入量过少,无法保障我国农业健康快速发

展。据统计,泰国、印度等第三世界国家,财政对农业的

投入均要占到财政支出的15%左右,大大高于我国的水

平。

2、财政对农业的投入结构不合理,生产发展后劲不足。我国

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多数投向非生产性部门,真正生产性部

门很少直接受惠,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生产的生态环境和

其他生产条件的优化,这就必然导致我国农业生产后劲不

足。

3、财政支农资金到位率低,挤占挪用现象普遍存在。国家财

政对农业的投入往往有30%不能及时到位或根本就不能到

位,这也说明我国对支农资金到位状况的监督保障不够。

4、财政支农重点不突出,投资效益不明显。我国财政支农没

有经营性的投资机构,难以直接取得投资回报,财政部门

缺乏支农动力,也不讲求资金投入效益。

5、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地区不平衡,影响农业均衡发展。从实

践看,沿海地区财政支农的力度大一些,中西部地区财政

支农的力度小一些。

以河南省华县为例,河南省华县,是我国十大粮食生产县,是农业大县,但财政却一直歉收,人民生活水平长期较低,甚至一些行政干部的工资难以按期发放,当地支出有4.5亿靠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近年来,政府实行了“三奖一补”政策,该地区的经济状况有所

好转。但是,政府并没有采取根本有效的财政措施发展生产力,使华县脱贫,反而使该地区更加依赖财政补贴和转移支付。这不仅仅是华县问题,而且也是我国普遍存在的农业发展问题。如何真正从根本上解决农业问题,是我国长期以来关注的重要问题。因此,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民增收问题,而农民增收离不开财政的支持。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必须完善财政体制。我国现行的财政支农机制存在许多不合理和不完善的地方,如财政支农管理体制不完善,财政支农重点不突出等。因此,如何完善财政政策机制,如何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以增加农民收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以下是对改革我国农业财政支出的几点想法:

1、增加支农资金的绝对量,提高财政支农支出的比重。加快支

农支出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防止和杜绝转移支付下的支农资金层层截留改变用途的现象,确保支农资金的实际使用

量;全面实施支农支出的政府采购制度,节约支农资金,提高支农支出的管理效率。

2、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提高支农支出效益。增加农业建设

支出,增加增强农民增收本领的农村教育支出,改善农村的教育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增加对农民的社会保障支出,给予农民市民待遇,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增加消费刺激经济,增加生产投入,形成收入增长的良性循环。

3、审时度势,把握支农重点。财政支农的重点为农业基本建设、农业科技发展、商品粮棉油基地建设,以及减灾抗灾资金投入、增拨农业科研经费。

4、财政要充分发挥引导和协调作用,多渠道筹集资金以支持农业产业化。财政应充分动员和引导企业、集体、农民、银行信贷、外资等多种形式的资金注入,并鼓励承包经营、合资、入股等多种形式发展农业。

财政名次解释:

财政: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自己的特有权利,对社会产品的价值进行分配、再分配所形成的分配活动和分配关系。简称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和分配关系。

税收:是最著名的财政现象,也是最古老的财政范畴之一。税收是我国最主要的财政收支形式,也是国家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杠杆。

国家预算:是关于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个预算年度)财政收支规模和结构的计划。

财政赤字:是财政支出超出财政收入的数额。

国家债务:是弥补赤字的手段。

财政透支:即财政向银行借款。

财政补贴:财政补贴是国家对部分企业和居民的无偿补助。

财政支出:是国家对所集中起来的资金进行有计划的分配过程。转移支出;是指政府单方面的、无偿的资金支付,不相应地取得商品和劳务,主要包括社会保险和救济方面的各种福利支出等。

政府采购:是指政府使用财政资金采购所需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社会保障:是国家或政府向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就业机会以及遇到其他事故而面临经济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

市场机制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财政就要无为而治,该有为处财政不能有为,谓之缺位;该无为处财政又竭力有为,谓之越位。

财政农业支出及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

财政农业支出及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 摘要: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其发展状况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在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离不开政府财政支持,二者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以农业经济发展为研究视角,首先针对财政农业支出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做出分析,进而透视现阶段政府财政农业支出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完善政府财政农业支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期待为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农业;财政农业支出;农业经济发展 0引言 近年来,党和政府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对于农业发展的关注力度逐渐加大,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单纯依靠政策是不可行的,也需要财政的支持,所以实事求是的分析出政府财政农业支出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关键的,只有这样才能为各级政府完善财政农业支出提供科学性的依据,最终促进农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基于此,笔者针对《试论财政农业支出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一题的讨论分析具有现实意义。 1财政农业支出与农业及经济关系的分析 党和政府在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所运用的方式是多样化的,包括政策支持、技术支持、人才支持等,但是利用财政农业支出对农业开展资金支持,一直是最为关键的方式,可以说财政农业支出一直是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催化剂。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资源极为丰富,同时我国也是人口大国,粮食消耗比较大,所以一直以来,党和政府对于农业的财政支持力度都是比较大的。国家所进行的财政农业支出包含很多方面,主要分为生产费用、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科研费用等。农业生产总值是对农业经济发展情况的集中体现,囊括了种植业、林业、木业、渔业等相关产业的产出。近年来,随着政府财政农业支出力度不断加大,农业生产总值随之提高,所以国家的财政农业支出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呈现正相关的关系,也就是说财政农业支出越多,农业生产总值越高,财政支出越完善,越有利于推动农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2透视我国财政农业支出存在的问题 2.1财政农业支出总体水平依旧偏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农业支出力度逐渐加大,尤其十一五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政府的财政农业支出水平不断提高,2016年农业财政支出总额已经超过6千亿元,对于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在实践中,农业财政支出增长的速度并不能适应农业经济发展的需求,政府的财政农业支出水平依旧比较低,并没有达到农业的相关规定。1990年到2016年27年的发展历程中,财政农业支出由249.9亿元增长到6276亿元,增长30倍,但是速度照比预期的增长速度是偏低的,这是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健康、稳定、快速发展的。 2.2财政农业支出整体结构不够合理

我国财政政策与农业

浅谈财政政策与农业发展 摘要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最基本的产业。我国是一直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口大国,农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状况。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我国在解决农业发展问题上不断进行着研究与探索。本文从我国财政政策与农业发展的现状出发,分析我国在促进农业发展方面的财政政策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财政政策对在促进农业发展方面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农业发展财政政策农业投入农业补贴 一、我国财政政策与农业发展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化取向的农业改革,国家对农业发展日趋重视。为了改变我国农业基础薄弱、机械化水平低的发展现状,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环境中不断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我国在农业发展问题上不断进行着研究与探索。从税费改革到2004年开始免除农业税,我国政府的财政政策在农业发展问题上也不断进行着探索和改善,其财政政策主要有农业的税费改革、对农业的财政投入以及财政对农业补贴。 (一)农业的税费改革 2004年,党中央通过“一号文件”的形式宣布农村新政策:国家要多予、少取、放活,用五年的时间逐步取消农业税,取消烟叶以外的农林特产税,取消劳动义务工和积累工,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实施直接补贴政策,逐步扩大对农民的补贴范围。 农业的税费改革,使政府与农民的关系,从“少予多取”真正转变为“多予少取”。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使中国彻底告别了皇粮国税的时代,解除了中国农民身上的又一个锁链,意义十分重大。 (二)对农业的财政投入 在免除农业税和各项提留摊派的同时,国家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特别是道路、水利、供电、通讯、教育、文化、卫生

我国近十年财政支出变化分析电子教案

我国近十年财政支出 变化分析

我国近十年来财政支出变化分析 财务管理 内容摘要:分析我国近十年来的财政支出变化,分析我国近十年来的财政支出变化原因与趋势,探讨财政支出重大变化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 关键词:财政支出变化原因趋势合理性不合理性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hanges of the fiscal spending of China in the last ten years and finds the causes and predicts the trends, in the same time, discussing the rationality and irrationality of the major changes. 财政政策的实施,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稳定。财政支出是国家实施财政政策的一项重要手段。中国财政支出大体可分为基础经济建设、一般公共服务、国防、科技教育文化体育费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和其他费用。本文结合国家统计局和中国财政年鉴相关数据,纵观财政支出发展趋势,分析我国财政变化的原因,从根源里寻找出财政支出分布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提出一些关于优化中国财政支出结构的建议。 一、我国近十年来财政支出变化情况 1、财政支出相关数据

图1:1980-2009年财政各项主要支出所占比重的变化趋势

图2:2001-2012中国经济GDP增长速度走势图 表3:社会保障支出占全国财政总支出比重一览表

2、财政数据分析 回顾中国2003-2013年,经济增长速度稳定在百分之十左右,国家的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则达到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之间,2007、2008、2009、2011四年均超过百分之二十,2007-2008年,财政支出增长幅度加大(表1、图1)。随着人均GDP的增长,财政支出占GDP比重也相应随之提高。地方财政支出规模高于中央财政支出规模,是中央财政支出的2-3倍,中央财政支出比重逐年下降,地方财政支出比重逐年上升(表1)。经济建设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不断下降,但在财政支出中仍占相当大的规模,社会文教支出稳步增长,且增长速度较慢,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支出比重较大,社会保障支出总投入大量增加,而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表2、表3、图2),可以看出政府虽然对社会保障给予了一定的支持,可是力度相当偏低,社会保障水平低下,仍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 二、原因分析 根据法格纳法则: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随之提高。瓦格纳的结论是建立在经验分析基础之上的,他对19世纪的许多欧洲国家以及日本和美国做了考察,认为一国工业化经济的发展与本国财政支出之间存在着一种函数关系,即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必然会引起社会的进步,社会的进步必然导致国家活动的扩张及财政支出规模的膨胀(财政支出规模变化趋势的理论依据与影响因素分析,作者不详)。我国近十年来,经济迅速发展,人均GDP稳步升高,我国政府对经济建设的支持作用,导致财政支出不断增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家以经济建设支出和行政管理支出为主,经济建设和行政管理支出在财政支出中占相当大的比重。我国社会文教费的不断提高是符合国家“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为了适应经济全球

财政农业支出对减贫的作用机理

财政农业支出对减贫的作用机理作者:郭宏宝单位: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多的国家之一,农村的绝对贫困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存在的问题。如何减少、甚至消除农村贫困是中国政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一个文明社会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财政投资是反贫困的重要政策工具,因此,如何确定财政反贫困投资的合理边界、研究其效率、趋向和路径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农村贫困状况的历史沿革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的反贫困工作大体可以分三个阶段:1949—1978年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没有独立的反贫困目标,农村反贫困是作为国民经济总体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存在的。因此,这一时期农村贫困人口的减少更多的是与国民经济发展能力密切相关的,总体来说,1949年到1958年间,“互助组”与“合作社”的推广还是使中国农民的生活水平获得了提高,然而1958年开始的合作化向“大跃进”转变却使建国以来农村建设的成就遭受严重破坏,农业危机的出现使部分农民甚至丧失了赖以生存的基础,1962年调整、整顿以后,尽管中国农业在一种平稳状态中缓慢增长,但到1978年时,中国仍有2.5亿人口生活在贫困之中,贫困发生率仍高达30.7%,而这一时期的贫困线标准仅仅是人均收入100元。 1978年—1985年可视为我国农村反贫困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中国的贫困问题开始凸现,农村贫困问题开始引起人

们的重视。值得一提的是,所以要把这一阶段单独列出,一方面是因为这一时期农村贫困问题的显现不是因为贫困人口的增加,而恰恰是因为贫困人口的减少。新中国是建立在一穷二白基础上的,当一个社会中大多数成员都生活在贫困中时,贫困问题对这个社会来说就更多地表现为社会经济的发展问题,扶贫问题是不可能作为一个独立的问题而存在的;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一时期是中国农村制度变迁的质变时期,其意义非同寻常,这一时期,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农民再一次获得了土地的经营权,加之农村一系列的生产、流通体制的配套改革,农民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农业经济迅速增长,农民中的大多数在短短的几年内大幅度地提高了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3.6元迅速提升到1985年的397.6元,人均占有的粮食、棉花、油料、肉类产量分别增长14%、74%、176%和87.8%[1]。改革的春风使中国的贫困人口在短短的8年间减少了一半(1985年贫困人口规模为1.25亿),平均每年减少约1786万人,相应的贫困率也由1978年的30.7%下降到了1985年的14.8%,年均递减速度为9.4%。在这一时期,改革给中国农民带来的好处是普惠的,因此这一时期积淀下来的贫困人口多是居住于那些资源或者基础设施条件不利、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存在差距的地区[2]。 1986年以后为我国反贫困的第三阶段。这一阶段最明显的标志是国家专门的反贫困机构的成立、《“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制定以及《中国农村扶贫纲要(2001—2010)》的发布。1986年以后,中国社会改革的重点转向了城市,同时,农村经济增长对减贫的作用日趋式微,继

我国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的实证分析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6,8(1):64~68 R eview of C hina A 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收稿日期:2005211202;修回日期:2005211229。  作者简介:高雄伟,(1973—),男,在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理论与农村金融政策、农业经济管理。 3通讯作者:董银果。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的增长方式与监督保障体系研究” (项目编号:70073025)和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项目“西部生态环境重建中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的效率评估与宏观监督体系研究”(项目编号:02JA79004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农业经济】 我国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的实证分析 高雄伟, 张立勇, 董银果3 , 罗剑朝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摘要:通过我国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规模与结构的实证分析,提出了进一步加强财政对农业投资,加速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政策建议:继续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研教育与技术推广、质量标准与市场信息等服务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采取积极措施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支持农业现代化发展;实施区域援助计划,对受灾或贫困地区农业进行大力扶持;结合国家开发战略,实施环保农业,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关键词:财政农业投资;实证分析;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0864(2006)0120064205 D e m on stra ti on Ana lysis of F i n anc i a l Funds to Agr i culture i n Ch i n a G AO Xi ong 2wei,Z HANG L i 2y ong,DONG Yin 2guo,LUO J ian 2chao (College of Econom ics and Manage ment,Northwest Sci 2Tech University of Agriculfare and Forestry,Shaanxi Yangling 712100,China ) Abstract:I n this paper,the scale and structure of financial invest m ent t o agriculture were analyzed, and s ome counter measures are given t o p r o mote agriculture econom ic devel opment:continue t o enlarge the invest m ent on agricultural infrastructure,educati on and technol ogy extensi on,quality standardizati on and infor mati on services syste m constructi on t o i m p r ove the p r oducti on conditi ons and agricultural comp rehensive ability;Adjust agriculture p r oducti on structure aggressively,support the agriculture modernizati on devel opment;I m p le ment assistant p lan t o support the agriculture on poverty area or the area be hit by a natural cala m ity .;Combine nati onal devel op ing strategy and i m p le ment envir onmental friendly agriculture t o i m p r ove agricultural p r oducing conditi ons . Key words:financial invest m ent t o agricultural;substantial evidence analysis;policy suggesti on 世界农业发展的实践表明,政府财政对农业的投资及其对农业的支持与保护是各国宏观经济政策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政府财政对农业的投资,对保障农民生产和生活、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业效率与竞争力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财政对农业投资在运行过程中表现出的一些特征和问题却不利于财政对农业投资的长期增长。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使中国农业不可避免地进入到国际分工与竞争体系中,扩大与优化财政对农业投资的规模与结构,就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1 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规模的实证分析 我国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的资金包括支援农 村生产支出和农村水利气象部门的事业费、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和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农村救济及其他。长期以来,我们在衡量财政农业投资规模或国家对农业的支持程度时,习惯使用以下几个指标:①农业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②财政农业投资支出占农业G DP 的份额;③1993年我国颁布的

财政对农业支出问题

财政对农业支出问题 我国的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的诸多问题,如经济支出仍然偏高、行政管理支出偏高、国防费用明显偏低、社会保障支出不足、科教文卫事业支出仍然不能满足发展需要、农业支出增长缓慢等,本文着重从财政对农业的支出问题进行分析。 财政对农业支出存在的问题有: 1、财政对农业的投入量过少,无法保障我国农业健康快速发 展。据统计,泰国、印度等第三世界国家,财政对农业的 投入均要占到财政支出的15%左右,大大高于我国的水 平。 2、财政对农业的投入结构不合理,生产发展后劲不足。我国 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多数投向非生产性部门,真正生产性部 门很少直接受惠,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生产的生态环境和 其他生产条件的优化,这就必然导致我国农业生产后劲不 足。 3、财政支农资金到位率低,挤占挪用现象普遍存在。国家财 政对农业的投入往往有30%不能及时到位或根本就不能到 位,这也说明我国对支农资金到位状况的监督保障不够。 4、财政支农重点不突出,投资效益不明显。我国财政支农没 有经营性的投资机构,难以直接取得投资回报,财政部门 缺乏支农动力,也不讲求资金投入效益。 5、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地区不平衡,影响农业均衡发展。从实 践看,沿海地区财政支农的力度大一些,中西部地区财政 支农的力度小一些。 以河南省华县为例,河南省华县,是我国十大粮食生产县,是农业大县,但财政却一直歉收,人民生活水平长期较低,甚至一些行政干部的工资难以按期发放,当地支出有4.5亿靠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近年来,政府实行了“三奖一补”政策,该地区的经济状况有所

好转。但是,政府并没有采取根本有效的财政措施发展生产力,使华县脱贫,反而使该地区更加依赖财政补贴和转移支付。这不仅仅是华县问题,而且也是我国普遍存在的农业发展问题。如何真正从根本上解决农业问题,是我国长期以来关注的重要问题。因此,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民增收问题,而农民增收离不开财政的支持。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必须完善财政体制。我国现行的财政支农机制存在许多不合理和不完善的地方,如财政支农管理体制不完善,财政支农重点不突出等。因此,如何完善财政政策机制,如何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以增加农民收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以下是对改革我国农业财政支出的几点想法: 1、增加支农资金的绝对量,提高财政支农支出的比重。加快支 农支出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防止和杜绝转移支付下的支农资金层层截留改变用途的现象,确保支农资金的实际使用 量;全面实施支农支出的政府采购制度,节约支农资金,提高支农支出的管理效率。 2、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提高支农支出效益。增加农业建设 支出,增加增强农民增收本领的农村教育支出,改善农村的教育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增加对农民的社会保障支出,给予农民市民待遇,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增加消费刺激经济,增加生产投入,形成收入增长的良性循环。 3、审时度势,把握支农重点。财政支农的重点为农业基本建设、农业科技发展、商品粮棉油基地建设,以及减灾抗灾资金投入、增拨农业科研经费。 4、财政要充分发挥引导和协调作用,多渠道筹集资金以支持农业产业化。财政应充分动员和引导企业、集体、农民、银行信贷、外资等多种形式的资金注入,并鼓励承包经营、合资、入股等多种形式发展农业。

中国三农财政支出状况

中国三农财政支出状况 陈多钊 摘要: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也是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双重约束的弱质产业,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农业始终受到政府的干预和扶持。财政农 业支持的目的是矫治农业生产领域中的市场失灵和保护农民利益。如果不及时改善政府支 农资金的效率问题,中央增加再多的资金也难达到财政农业支持的目的,国家财力是有限性的,财政农业支持水平不可能无限度增加,因此,如何提高财政农业支持效率,发挥财政支 农资金的导向性作用,是公共财政体制下我国财政农业支出管理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三农,财政,效率,制度,农村经济,农民收入结构,农村消费 一、三农财政的支出现状分析 “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在革命、建设、改革各 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着力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把解决“三农”问题列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为基础的母体产业,是其他产 业发展的基础。同时,农业不仅提供农产品和大量的就业岗位,而且拓展出生态保护、观 光休闲和文化传承等功能。但传统农业的弱质性也是客观存在的: 农业对自然的高依赖, 农业生产周期长,供给调整滞后于市场,承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农业的预期收益低, 投资回报率低,资金和人才等要素由农业单向外流。劳动力素质与其它产业相比明显偏低,农业整体科技素质低,农业经营规模小,生产经营方式落后,农业产业链短而细,集约化 程度低,规模效益小,农产品加工增殖率低,农业生产经营风险大等。 发展现代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 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方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 农业,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这不仅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转变经 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但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仅仅依靠农民自身积 累是远远不够的,迫切需要财政支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农投入逐年增加,如图1,尤其是2003 年以来,无论是用 于“三农”的财政投入数量增加或是比重提高都非常明显。随着财政支农力度的加大,财 政支农取得显著成效: 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和农业增产增效增收,同时也有效地提升了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但财政支农资 金的投入总仍然不足,财政支农资金分152配结构不太合理,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制不够顺,财政支农配套资金不落实,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模式比较落后,财政支农理论研究较为滞后,严重影响了财政支农的效率和效果。

财政学第四章财政支出练习题及答案,DOC

第五章财政支出 一、判断以下各陈述的正误 1、财政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其经济职能,对其从私人部门集中起来的,以货币形式表示的经济资源的支配和运用。在财政预算上,支出是指政府各部门可以支配的预算金额,即政府可以支配的总钱数。() () 7、依据世界银行的定义,国防开支包括国防部门与其它部门所有用于维持武装部队,武装力量的费用,如购买军需品、军事设备、军事建筑、征兵,以及训练费用。对外军事援助项目,一般不属于国家的国防开支。() 8、公共支出按支出的性质可分为国防支出、教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环境支出等。()

9、国防支出是纯消费性支出,不形成资本。() 10、教育是纯公共产品,只能由政府提供。() 二、选择题(从以下各题所给答案中挑选出所有被认为是正确的答案) 1、一般来税,个人收入中至少有三项得自于政府支出:()。 A、个人劳务收入的一部分 B、大部分转移支付 政府财政支出分类法有()。 A、按照支出用途分类 B、按照政府社会经济职能分类 C、按照开支重要性程度分类 D、按照使用财政支出的部门分类 E、按照政府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

F、按照政府财政支出的流向分类 5、随着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的提高,个人在满足基本消费后,其剩余收入就会越来越多地用与“二类需求”。在“二类需求”中通常要求政府财政活动予以满足的项目主要包括()。 A、对公共教育的需求 B、对公共卫生保健的需求 C、对海外旅游的需求 D、MRT G、Y =MRS A G、Y -MRS B G、Y 8、一国国防支出的规模通常受以下各因素影响()。 A、国家的经济实力 B、国际政治环境 C、国防战略 D、国防支出的效率 9、财政教育开支的范围,不包括以下哪些内容?() A、义务教育

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财政支出政策研究

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财政支出政策研究 王金秀郑志冰 世界银行专题报告《2020年的中国》论及中国未来20年改革发展前景时指出,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政府采取什么手段保持良好的环境状态是中国面临的主要难题。我国在农业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农村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资源短缺、能源枯竭等问题严重,保护环境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农业财政投入政策取向上必须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财政支持农业环保的重要性 (一)外部性是财政支持农业环保的理论基础 1.农业自然资源与生态状况不容乐观。农业资源总量大,但人均相对不足,垦殖程度较高,土地资源承受压力大,占全国耕地总面积三分之二的中低产田没有得到很好地综合治理。由于农业资源过度利用,农民环境意识较低,乱砍滥伐,盲目开垦及资源浪费现象十分严重,水土流失、荒漠化加剧,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深,出现严重的生态问题。环境保护的外部效应使得私人资本不愿积极主动地介入该领域,政府应直接承担起市场不能或不愿介入的责任,采取各种财政手段,增加环境保护投入,治理和改善生态环境,使农业生产的私人成本与收益能接近相应的社会成本与收益。 2.农业污染的危机性。随着农业现代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石油农业”发展模式开始在我国出现,“石油农业”具有“高投入、高产出、高能耗”特征。

据资料统计,我国每年化肥的用量达4000多万吨,农药的用量达130万吨,农膜的用量达159万吨,在实现农业高产的同时,也带来了“高污染”,已经到了土、水、气立体污染的程度。目前,我国受污染的农田近700万公顷,因污染每年粮食减产100多亿公斤。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是制约我国当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由于农业污染的隐蔽性和广泛性,难以制定一套技术检验条例普遍性地指导农业环保实践,治理起来很困难。实施绿色农业补贴计划的正向激励机制可以使农业生产的外部效应内部化,使调整后的私人成本包含了本国和国际环境成本,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国内外社会经济发展取向的要求 1.以“三农”为重点推进公平,建设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公共财政对农业环保的支持是市场化取向的中国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实施的环境资源配置,从环境、公平、效率等角度全方位出发,建设健康的农业生态环境既是财政发展的目标,又是财政发展的条件。为实现这种公平环境不仅需要注重横向的代内间的公平还要注重纵向的代际间的公平,现在财政的发展及其需求的满足不能靠掠夺资源、污染环境、单纯追求GDP为代价而牺牲未来时态财政的利益。财政不仅关注当代的发展,而且关注后代的权利,保护农业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2.我国加入WTO以后,各国绿色壁垒导致财政支农新导向。加入WTO后,我国向欧洲、日本、美国等地区出口的大批农畜产品,由于农药、兽药残留、重金属含量、卫生检疫超过国际通行的环境和食品安全标准,被拒收、扣留、退货、销毁和索赔,部分大宗传统出口创汇农产品被迫退出国际市场。据商务部调查显示,我国有90%的农业及食品出口企业受国际绿色壁垒影响,每年的损失约90

公共财政农业支出政策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公共财政农业支出政策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由于农业是弱质产业,国际上无不把公共财政农业支出政策,作为支持和保护农业、保障农民收益的主要宏观调控手段。为了更好地完善我国的财政农业支出政策,我们不仅要立足国内现实,从我国以往的作法中吸取经验教训,而且应放眼世界,认真总结其他各国经验,并从中提炼出对我们有用的启示。从国际上看,在WTO《农业协议》允许的框架内,各国公共财政农业支出政策可分为政府一般性服务、农产品价格保护和直接补贴。 一、公共财政对农业提供的一般政府服务 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对农业的一般服务支持是公共财政农业支出政策的主要措施之。一般服务支持是指为了给农业发展以及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环境,政府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服务、农业科研等方面进行的投资服务。 (一)美国 第一,直接投资或资助农业基本建设工程和环保项目。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一种投资大、周期长、外部性强而直接短期经济效益低的社会公益事业,是一种类似于公共物品的准公共物品,完全由私人提供易导致供给的不足。虽然美国州和地方有独立的财政预算权,但在美国几乎所有的农田水利建设补贴,以及大量的跨地域、跨流域的农业基本建设投资都由联邦政府承担,中小型灌溉设施由农场主个人或联合投资,农业部也要给予一定的资助。政府还在全国兴建

交通运输、电力、能源供应等,不仅为农业提供方便的商品流通条件,还为农业生产和生活供应有利于环保的高端能源。 第二,提供农产品市场信息。美国农业部及各州的市场新闻局定期免费为农场主、批发厂商、经销商提供农产品的价格、供需情况的最新信息,农产品市场信息系统覆盖美国农产品主要集散中心及产区。 第三,实行政府领导、学院为主体的农业科研、教育、推广三结合体系。美国农业部联邦推广局是全国农业科研和推广作的管理机构,它指导推广部门制定和执行推广计划,协调各州之间的合作和交流。美国各州立大学的农学院不仅从事农业科技的研究和人才培养,还是美国合作推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各州农学院为依托建立的农业推广中心,是美国科技推广工作的中级管理机构。农业推广中心下设若干办公室,分别负责本州农业科技推示范工作。州下面的每个县或地区也都设立个农业推广站,负责本地区的农业科技推工作。 第四,财政对农业信贷的支持。美国政府成立了规模庞大的农业信贷体系,向农场主提供不动产抵押贷款、生产和销售的中短期贷款,以及向各种农业合作社提供贷款。农场主家庭管理局是政府向农场主提供担保经营贷款和直接贷款的最重要机构,提供的直接贷款主要包括紧急灾害贷款、经济紧急贷款、农场经营贷款、土壤和水贷款、农场所有权贷款等。2002年新农业法将原来经营贷款从90%的担保额度提高到95%。 (二)欧盟

中国财政支出现状及解决措施

发言稿 中国财政支出现状及解决措施 一、我国财政开支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向政府财政支出提出的几点意见 我国财政开支方面存在的问题 1.行政费用占财政总开支过大,大量挤占公共开支项目。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机构精简改革,但是机构和人员编制仍急剧膨胀,而且行政事业部门公用经费支出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浪费。这些原因使得行政费用增长过快,大量挤占其他项目支出,导致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加重了财政负担。 2.财政支出中“缺位”、“越位”现象仍然存在。 财政支出的“缺位”表现在,一方面介入市场有效领域,另一方面对于政府职能范围之内的一些工作没有尽到责任,尚未提供充分的公共物品来满足社会需求。 财政支出的“越位”表现在政府参与生产、提供私人产品、政府对企业的直接干预、财政供养人员过多以及支出负担过重等。 3.中央和地方财权和事权分配不均。 从表中可以看出,从1998年到2007年,我国中央政府的财财政收入由49.5%增加到54.1%,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却由50.5%下降到45.9%。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中央的财政支出却是呈下降趋势的造成地方政府事权过多,财权过少,民生政策资金不足的现状。这样就可能造成地方政府为了节省财政收入而置中央政府的方针政策于不顾,从而削弱中央政府方针政策的有效性。 4.社会文教费投入依然很低。 向政府财政支出提出的几点意见 1.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2.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满足民生需求。 3.深化财政支出管理体系改革,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益。 4.正确处理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关系。 财政支出外国经验的借鉴 一:财政立法经验 (一)美国:完善的法律法规保障实行双模式下的双轨制政府采购 (二)英国:物有所值和充分竞争为价值核心的政府采购制度 (三)韩国:与国际接轨,建立“集中、分散”并存的政府采购模式 要在借鉴他国有益经验的基础上,为我国财政支出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找寻解决之道,尝试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财政支出法律制度。 1.制定《财政基本法》,实现对财政支出的统筹指导;出台《财政收支划分法》,合理界定 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 2.完善《预算法》,引入增量预算、滚动预算等预算编制方式,严格预算审批机制;出台 《财政转移支付法》,健全转移支付模式,统一转移支付的计算标准和口径。 3.完善政府采购法律制度,协调《政府采购法》和《指标投标法》的冲突,健全政府投资 法律制度,形成完善的政府投资决策审批机制、项目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 4.完善财政支出监督法律制度,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和立体化的财政支出监督机制,提高 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政府采购问题 政府采购的方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六条:政府采购采用以下方式:

最新加强财政对农业支持力度的重要性及政策建议

加强财政对农业支持力度的重要性及政策建议 摘要:农业是一个具有较高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弱质产业,这些特点使得我国政府必须从根本上重视农业。近几年来,我国中央以及各级政府都加大了对农村各个项目的资金投入,使得我国农村地区得到了较大的发展。随着进城务工的人数不断增加,使得农村地区的人数急剧减少,阻碍了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这也说明在某种程度上我国现行的农业财政政策不能很好的适应我国农业发展的要求。文章结合已有的研究文献深入探讨加强我国财政对农业支持力度的重要性,以及我国农业财政现存问题,并且结合实际为如何加强财政对农业的支持提出一些实质性的建议,以期我国农业能够得到更大的发展。 关键词:农业;财政支持力度;措施 一、引言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向城市“迁移”,致使农村的人口急剧减少(并且大多是老人和儿童),极大的阻碍了农业的进一步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我国在农业发展方面的财政政策仍然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如:我国财政在支持农业发展方面的资金管理机制尚不完善等问题。针对目前我国财政政策

支持农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本文将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与改进措施,如:加强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财政支持农业发展的资金管理和监督机制等,促使我国农业能够得到更大的发展。 二、加强财政对农业支持力度的重要性 1. 农业的弱质性决定了政府必须从根本上重视农业的发展。农村是中国改革的起点,因此农业也成为我国的基础性行业。作为一个具有较高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弱质产业,农业具有人力投入大,利益较低,利益驱动小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人们没有兴趣、甚至不敢投资农业,如此容易造成农业中的资金、人力、技术以及土地等向其他高收益的产业转移,进而导致农业萎缩。某一产业的萎缩必定会导致越来越少的人从事该产业,如此恶性循环,终会导致农业逐渐消失。此外,农业的投入和收益之间具有较大的时间差,这使得农业只凭借产业内部资金来进行运转是几乎无法实现的,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农业内部的运转时需要借助于外部力量的,这种外部力量就是政府的财政对农业的支持。 2. 相较于其他产业而言,农民的收入普遍偏低且收入的多少常常是起伏不定的,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农民应该是弱势群体,需要政府的财政支持。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水平得到普遍的提高,但是农民的收入却没有得到较大的提高。

地方财政促进农民增收的若干思考

地方财政促进农民增收的若干思考 地方财政促进农民增收的若干思考 农业经济发展落后、农村社会发展迟缓、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三农”问题是当前我国最大的经济、社会、政治问题。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下发了有关“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的涉农“一号文件”,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农民增收又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增加农民收入对于正确处理地方政府和农民的关系,维护农村社会安定乃至全国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正处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理论分析和实践经验均表明,转型时期的政府比市场机制较完善的政府承担着更多的责任。财政政策市政府发挥作用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有其不可替代的功能,在促进农民增收过程中担负着重要使命。 一、地方财政支农支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财政支出主要用于公共服务、经济发展和转移支付等领域,但在这些领域中,财政支出明显地偏向城市地区,这就加剧了城乡公共服务水平的差异,使得城乡经济发展更加悬殊,转移支付也未能起到缩小城乡差距的作用,故而城乡二元特征更为明显。地方财政支农支出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论文网 (一)财政支农力度明显较弱

农业在市场经济中属于弱质和有风险的产业,是预算支出的重要对象。但是财政支农力度却明显较弱。主要表现在:其一,支农资金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低于农业总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虽然农业总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渐下降,但是农业属于弱质产业更需要国家的投资,而相反的事财政在农业领域的投入一直低于农业总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其二,财政支农支出的增长幅度低于国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低于《农业法》中所规定的要求。即大多数财政经常性收入都投入工业中,这将使得强弱悬殊的工农产业之间的差距加大。其三,财政投入的增长速度下降。20世纪80年代以来,财政对农业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逐步下降。“五五”期间,国家财政对农业投资占同期财政支出比重为13.2%,“七五”期间为8.4%,“九五”和“十五”期间在8%左右徘徊。而财政对更为发达的工业支持力度反而更大,这显然不符合再分配的公平原则,没有有效调节国民收入在各部门的分配,这样不但没有缩小城乡、工农之间的差距,反而使得这种差距拉大,再分配促进公平的目的也没有实现。 (二)转移支付领域不公平 1.转移支付以纵向转移支付为主,不利于收入再分配中实现公平。纵向转移支付是指不同层级的政府之间的转移支付,即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以及地方上级政府向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这种逐级转移支付的方式使得各级财政在保证本级财政后再对下级财政进行转移支付。对于财政比较困难的地区,就会采取层层截留的办法,转移支付的力

农林水事务支出

我国农林水事务支出 一、概念 农林水事务支出,分设七项:农业、林业、水利、南水北调、扶贫、农业综合开发和其他农林水事务支出。 二、相关数据与分析 1, 国家、中央与地方的农林水事务支出相关数据 国家、中央与地方农林水事务支出情况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2, 由于我国是农业大国,所以对一些典型地区进行了数据搜集与分析。黑龙江、安徽、山东与河南都是农业大省,所以搜集了这四省的农林水事务支出的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典型地区农林水事务支出状况 单位:亿元 整理后的相关柱形图与条形图如下:

从表格和图形可以看出,四省之中山东省的农林水事务支出最高,河南次之, 黑龙江与安徽的支出较少。 3, 农林水事务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分析 支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单位:亿元 从表格和比重折线图可以看出,近五年来农林水事务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大概在7%-9%之间。虽然国家财政农林水事务支出总额有所增长,但其所占比重还是很低的。 三、我国财政支农相关问题探索 从以上的数据和相关资料来看,我国财政在农林水事务支出上存在着很多问题,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投入总量不足。虽然财政在农林水事务支出方面的金额在大幅增加,但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不大。2004年,我国财政对农业的投入总量仅相当于欧盟的十分之一,美国的四分之一;1998?2001年,中央安排国债资金5100亿元,其中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仅为56亿元,占1.1%,只能满足同期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10流右。| 2,投入结构不够合理。财政农业支出用于主管部门支出的比例偏高,而用于建设性支出的比重不高,“七五”至“九五”期间,农业事业费比重基本稳定在35流右;农业财政建设性资金中,直接用于农业基础设施比重小,用于农业 科研和推广应用的比重更低,“八五”和“九五”期间,农业基本建设投资中用于水利的比重约为63%左右,但水利资金绝大部分被用到了防洪、抗旱等应急防灾性项目上,

农业财政支出

财政农业支出 财政农业投资的含义 财政农业投资是指财政用于扶持、发展农业方面的支出。农业是财政投资的另一个重点,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财政农业投资的必要性 1、农业部门的社会经济效益大而直接经济效益小,大量经济效益要通过加工、流通部门辗转折射出来。 2、农业对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的依赖性较强 3、农业是风险产业,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同在,生产难免有周期波动。 4、农产品需求弹性小,市场扩张处于不利地位。 上述这些特殊性决定了农业财政投资的必要性。 财政农业投资的范围和重点 财政对农业的投资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一是以立法的形式规定财政对农业的投资规模和环节,使农业的财政投资具有相对稳定性;二是财政投资范围具有明确界定,主要投资于以水利为核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推广、农村教育和培训等方面;三是财政投资虽然是必需的,但一般占农业投资总量的比例较低。按照我国统计口径,我国财政支农资金包括:农业基建拨款、农业事业费、科技三项费用及农村救济费等支出。从我国实际来看,农业基建拨款和农业事业费构成了财政支农资金的主体,这两项支出之和一般占同期财政支农支出总额的80%左右。 财政农业投资的资金来源 要使农业部门和农户自身的积累成为农业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有两个条件是必不可少的: 1、农产品的销售收入必须高于农业生产的投入成本。 2、农业投资的收益率必须高于、至少不低于全社会平均的投资收益率。 信贷资金对农业的投入也可以成为农业投入资金来源的一部分。这一来源的保证,也应满足上述两个条件,同时其自身还有特点:一是有借有还不发生所有权的转移,适宜处理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资金往来关系;二是到期偿还并需支付一定利息,可以促使用款人合理节约地使用资金。三是方式多样、范围广泛、适应性强。在处理财政支农投入与信贷资金支农投入时应针对信贷资金特点,坚持以信贷资金投入为主,财政投入为辅的原则。 我国对财政农业的投资 中国的农业投资按来源可分为国家财政拨款和信贷资金、合作经济的积累以及农民个人投资3类;有时还包括国外资金。1985年用于发展农、林、牧、渔业和水利的基本建设投资为35.91亿元,约占国家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3.3%。国家财政拨款的项目还包括国营农业企业新增的固定资金(不列入基本建设的技术改进措施费用)和流动资金拨款,农业各部门的事业费拨款,支援农村拨款以及用于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和农业教育的拨款等。此外,国家对农产品的价格补贴,实际上

财政支出的概述

第二章财政支出的概述 本章重点: 1。财政支出的组成 2。财政支出的四种分类 3。财政支出的三条原则 第一节财政支出的含义与组成 本节主要内容: 财政支出的含义 1.财政支出的含义 财政支出是各级政府在财政年度内的支出总和(不包括政府间的转移支出,以避免重复计算)。 财政支出的内容是由法律、法规确定的。 财政支出是由“社会公共需要”决定的,收入是按照支出的需要来组织的。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出现财政盈余;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出现财政赤字。 2.财政支出的范围 根据我国的法律法规体系,我国的财政支出由公共预算支出和预算外资金支出组成。 注意:预算外资金也是财政性资金,是公共部门按照法律法规收取或者提取的收入。公共部门来源于预算外收入安排的支出也是财政支出。 3.我国的财政年度 采用自然年度,即从当年的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有些国家采用跨年历制,例如美国。 4.公共部门及其类型 (1)履行政府职能的单位也是财政会计中的核算单位,称之为公共部门。 (2)公共部门有两种类型:一类是政府的职能机构,或称行政部门(单位),另一类是事业单位。

【例题·单选题】我国财政年度的起止时间是()。 A.1月1日至当年l2月31日 B.4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 C.7月1日至次年6月30日 D.10月1日至次年9月30日 答案:A 解析:我国的财政年度采用自然年度,即从当年的1月1日起至12月止。 【例题·单选题】财政支出的内容是由( )决定的。 A.法律法规 B.财政收入 C.国民经济 D.经济活动 答案:A 解析:财政的内容是由法律、法规确定的。 二、财政支出的组成 财政支出的内容组成: (1)行政事业单位的经常支出。是指中央政府或者地方政府为公共部门的日常活动所安排的支出。 (2)国家投资性支出。是指中央政府或者地方政府为公共部门的固定资产安排的投资。 (3)财政补贴。是指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对公共部门或者市场机制主体(单位)的补助支出,在我国,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政府对国有企业的计划亏损补助,二是价格补贴,三是政府支援农业生产的支出。 (4)社会保障支出。这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优抚等支出。 (5)政府债务的还本付息支出。 【例题·单选题】在我国,财政补贴包括的内容有() A.政府对国有企业的亏损补贴 B.价格补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