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卓越全英班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卓越全英班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卓越全英班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卓越全英班)Microelectronic Science and Engineering(Excellent English-Taught)

专业代码:080704 学制:4年

Program Code: 080704Duration: 4 years

培养目标:

面向国家集成电路发展历史机遇和粤港澳大湾区电子信息技术发展需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家国情怀和高度社会责任感,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备宽阔的国际视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良的综合素质,胜任国际化合作与竞争的复合型集成电路工程精英人才。

Educational Objectives:

Facing the historical opportunities of national integrated circuit develop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Guangdong, Hong Kong, Macao and Dawan District, we should cultivate advanced integrated circuit technical talents with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morality, intelligence and physique, national sentiment and high social responsibility, basic training of engineers and comprehensive knowledge: basic knowledge, basic skills and basic qualitie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microelectronic engineering. It has the ability of international vision, as well as excellent comprehensive quality. As a compound qualified talents who’s capable for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competition in the field of integrated circuits engineering.

毕业要求:

①工程知识: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专业基本原理、方法和手段,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本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并接触和掌握电子行业部分营运知识,为解决企业电子工程实际复杂问题打下知识基础。

②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本专业的基本原理、方法、手段和电子行业营运知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电子工程中的复杂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③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微电子工程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微电子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④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微电子工程复杂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⑤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微电子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

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微电子工程复杂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⑥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电子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电子工程实践和微电子工程复杂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⑦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微电子工程复杂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⑧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⑨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⑩沟通:能够就微电子工程复杂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微电子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Student Outcomes:

① Master solid professional basic knowledge, basic principle, method and means, and apply mathematics, natural science,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o solve complex engineering problems, and exposure and master some operating knowledge in microelectronics industry and set the knowledge foundation to solve the actual complex problems of enterprise electronic engineering.

② Problem Analysis: An ability to identify, formulate and analyze complex microelectronic engineering problems, reaching to substantiated conclusions using basic principles of mathematics, science, the basic principle of this major, operating method, means and electronic industry knowledge .

③ Design / Development Solutions: An ability to design solutions for complex microelectronic engineering problems and innovatively electronic systems, components or process that meet specific needs with societal, public health, safety, legal, cultural and environmental considerations.

④ Research Ability: An ability to conduct investigations of complex microelectronic engineering problems based on scientific theories and adopting scientific methods including design of experiments,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of data and synthesis of information to provide valid conclusions.

⑤ Applying Modern Tools: An ability to create, select and apply appropriate techniques, resources, and modern engineering and IT tools, including prediction and modelling of complex microelectronic engineering problems, to complex electronic engineering activities with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limitations.

⑥Engineering and Society: An ability to apply reasoning informed by contextual knowledge of microelectronic engineering to assess societal, health, safety, legal and cultural issues and the consequent responsibilities relevant to professional electronic engineering practice and complex electronic engineering problems.

⑦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 ability to understand and evaluate the impact of

engineering practice to professional complex microelectronic engineering problems in environmental and societal contexts and need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⑧ Professional Standards: An understanding of humanity science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being able to understand and abide by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standards responsibly in engineering practice.

⑨ Individual and Teams: An ability to function effectively as an individual, and as a member or leader in diverse teams and in multi-disciplinary settings.

⑩Communication: An ability to communicate effectively on complex microelectronic engineering problems with the engineering community and with society at large, such as being able to comprehend and write effective reports and design documentation, make effective presentations, give and receive clear instructions, and communicate in cross-cultural contexts with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Project Management: Demonstrate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f microelectronic engineering management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economic decision-making, to function in multidisciplinary environments.

? Lifelong Learning: A recognition of the need for, and an ability to engage in independent and life-long learning with the ability to learn continuously and adapt to new developments.

专业简介: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前身半导体材料与器件专业成立于1958年,是全国最早建立该专业的10所工科院校之一,后历经半导体物理与器件、微电子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名称变迁。2004年获批教育部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2011年获批“电子科学与技术”卓越工程师计划,为全国首批61所试点高校之一。2015年获批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筹)。本专业已形成了包括本科—硕士—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

专业继承冯秉铨教授注重教学改革的传统,长期承担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探索试点,成效显著,在五年一次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连续三届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专业拥有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这些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学生培养得到产业界鼎力支持,目前已与华为、中兴通讯、京信通信、雷曼光电、汕头超声电子、德赛电子、海格通信、工信部电子五所、广州视源电子、三星广州研究院、广东中星电子、珠海全志、泰斗微电子、安凯微电子、慧智微电子等信息产业龙头企业共建企业实习基地。

Program Profile: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and Devices, the predecessor of Microelectronic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was founded in 1958, which was one of the first 10 engineering universities to establish this major in China. It has undergone changes in the names of semiconductor physics and devices,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was National Integrated Circuit Talents Training Base was approved

in 2004,Excellent Engineer Program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as approved in 2011 which is one of the first batch of 61 pilot universities, National Demonstration School of Microelectronics (Preparations) was approved in 2015. Now the major has established a complete talent training system, including undergraduate, master and doctoral students.

Carry forward the professor Pingchuan Feng’s tradition of laying stress on teaching reform, the major is long been rated as pilot reform of education reform and achieves remarkable results. In the five National Teaching Achievement Award, we won the second prize for three consecutive years. To provides a strong guarante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the major has established some excellent national level centers, such as training base of IC talented person, innovative experiment area of talent cultivating mode, engineering practice education center and teaching group, demonstration center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Our student cultivation is fully supported by the industry. Until now, we have built internship bases with a lot of leading enterprises in industry, such as Huawei, ZTE, Comba Telecom, Ledman Optoelectronic, Guangdong Goworld, Desay, Haige Communications, CEPREI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Samsung Guangzhou Mobile R&D Center, Guangdong Vimicro, Zhuhai Allwinner Technology, Techtotop Microelectronics, Anyka Microelectronics, Smarter Micro.

专业特色:

采用全英教学,本-硕-博贯通培养,多层次国际联合培养,包括2+2项目、3+2项目、4+2项目、双硕士学位、双博士学位、短期交换项目、夏令营项目等等;与国际一流微电子学科对接,与鲁汶大学和欧洲微电子研究中心(IMEC中心)等世界知名微电子研究机构深度合作,提升人才的国际竞争力和学术创新能力;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需求,培养工业界急需的具备国际化合作与竞争能力的集成电路及微电子专业人才。

Program Features:

With all-English teaching, a continuous academic project that involves undergraduate, postgraduate and doctoral study, as well as Multi-level of international jointed training,including

2+2 program, 3+2 program, 4+2 program, double master's degree, double doctor's degree, short-term exchange program, summer camp program, etc. We cooperate with world-renowned microelectronics research institutions such as the university of leuven and European microelectronics research center (IMEC center) to enhanc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nd academic innovation ability of talents.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is necessary to train the professional talents of IC and microelectronics who have the ability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competition.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Degree offered: Bachelor of Engineering

核心课程:

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微机系统与接口、通信电子线路、电磁场与电磁波、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制造技术、模拟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数字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

Core Courses:

Circuit, Analog Electronic Technology, Digital Electronic Technology, Signals and Systems, Microcomputer System and Interface,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Communication Electronic Circuit, Electromagnetic Field and Wave, Semiconductor Physics, Semiconductor Device, IC Fabrication Technology, Principle and Design of Analog Integrated Circuit, Principle and Design of Digital Integrated Circuit

特色课程:

新生研讨课:摩尔时代与后摩尔时代

专题研讨课:集成电路技术前沿

学科前沿课:集成电路技术前沿

跨学科课程:自动控制原理、深度学习和计算机视觉、新型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微纳机电系统与传感技术

本研共享课:电源管理集成电路设计、混合信号集成电路设计、射频集成电路设计、现代工程研究方法论

校企合作课:半导体器件可靠性与失效分析、集成电路设计实践

竞教结合:集成电路测试实验、集成电路设计实践

创新实践课:集成电路测试实验、集成电路设计实践

专题设计课:集成电路设计实践

双语/全英课程:本教学计划中列出的所有必修课程(除公共基础课中的政治系列课程、通识教育课程、体育课程外)采用全英教学

Featured Courses:

Freshmen Seminars: Moore and More Than Moore

Special Topics: The Frontier of Integrated Circuit Technology

Subject Frontiers Courses: The Frontier of Integrated Circuit Technology

Interdisciplinary Courses: Automatic Control Theory, A Deep Learning Tour of Computer Vision, Advanced Materials and Devices on Optoelectronics, Micro/Nano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and Sensing technology

Baccalaureate-Master’s Integrated Courses: Power Management Integrated Circuits Design,

Mixed-Signal Integrated Circuits Design, RF Integrated Circuits Design, Methodology of Modern Engineering Research

Cooperative Courses with Enterprises: Reliability and Failure Analysi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Contest-Teaching Integrated Courses: Integrated Circuits Testing Experiment,

Innovation Practice: Integrated Circuits Testing Experiment,

Bilingual/English-wide courses: all required courses listed in this teaching plan (except the political series courses,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s and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in public basic courses) are taught in English.

一、各类课程学分登记表(Registration Form of Curriculum Credits)

和4个创新能力培养学分。

二、专业教学计划表1(Courses Schedule)

学生根据自己开展科研训练项目、学科竞赛、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和自主创业等情况申请折算为一定的专业选修课学分(创新研究训练、创新研究实践I、创新研究实践II、创业实践等创新创业课程)。每个学生累计申请为专业选修课总学分不超过4个学分。经学校批准认定为选修课学分的项目、竞赛等不再获得对应第二课堂的创新学分。

五、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由人文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两部分组成。

(1)人文素质教育基本要求

学生在取得专业教学计划规定学分的同时,还应结合自己的兴趣适当参加课外人文素质教育活动,参加活动的学分累计不少于2个学分。

(2)创新能力培养基本要求

学生在取得本专业教学计划规定学分的同时,还必须参加国家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广东省创新创业训练计划、SRP(学生研究计划)、百步梯攀登计划或一定时间的各类课外创新能力培养活动(如学科竞赛、学术讲座等),参加活动的学分累计不少于4个学分。

4. “Second Classroom” Activities

“Second Classroom” Activities are comprised of two parts, Humanities Quality Education and Innovative Ability Cultivation.

(1) Basic Requirements of Humanities Quality Education

Besides gaining course credits listed in one’s subject teaching curriculum, a student is required to participate in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of Humanities Quality Education based on one’s interest, acquiring no less than two credits.

(2) Basic Requirements of Innovative Ability Cultivation

Besides ga ining course credits listed in one’s subject teaching curriculum, a student is required to participate in any one of the following activities: National Undergraduate Training Programs fo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Guangdong Undergraduate Training Programs fo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Student Research Program (SRP), One-hundred-steps Innovative Program, or any other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of Innovative Ability Cultivation that last a certain period of time (e.g. subject contests, academic lectures), acquiring no less than four credits.

桂林电子工业大学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三系)

(说明:试题版面为标准A4) 200 7 年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第二阶段专业课试题试题 学位类别名称:工程硕士 工程领域名称:计算机技术、控制工程 专业课名称: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考生须知 1.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上无效。 2.答题时一律使用蓝、黑色墨水笔作答,用其它笔答题不给分。 3.交卷时,请配合监考人员验收,并请监考人员在准考证相应位置签字(作为考生交卷的凭据)。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由考生自负。 4.考试时间为2个小时。 4 第1页共 4 页

第4页 共 4 页 (各题标题字号为黑体5号字,题干字号为标准宋体5号字。) 一、 分析计算题(20分) 在图所示的放大电路中,设三极管的30β=,0.7BE U =1)试估算静态工作点; 2)设电容均足够大,试估算放大电路的中频电压 放大倍数u A ; 3)估算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i R 和输出电阻o R ; 4)如果去掉旁路电容,估算此时放大电路的中频电 压放大倍数u A 以及输入电阻i R 和输出电阻o R 。 二、分析计算题(15分) 如图所示放大电路,已知场效应管g m=1.6mA/V ,试求: (1)画出微变等效电路; (2)指出T 为何种类型的场效应管; (3)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R i 和输出电阻R 0, 电压放大倍数u A 。 三、分析计算题(15分) 放大电路如图所示。 (1) 合理连线,接入信号源和反馈,使电路的输入电阻增大,输出电阻减小; (2) 200== ? ? ? i u U U A ,则F R 应取多少千欧? (3) T 1 、T 2构成NPN-PNP 互补对称甲乙类功放,在每管工作时都是什么 组态。电路中D 1 、 D 2 的作用是消除 。 + u 0 _ DD + u o - F + u i -

清华大学微电子学本科生培养

首页->人才培养->本科生培养 一、简介 微纳电子系本科生一级学科名称为电子科学与技术,二级学科名称为微电子学。共有2003级本科生92人,2004级本科生66人,2005级本科生67人。2007年微纳电子系开设了21门本科生课程,其中专业核心课8门,专业限选课5门,平台课2门,专业任选课4门,新生研讨课2门。 二、课程设置 ?课程编号:30260093 课程名称:固体物理学 课程属性:专业核心课 任课教师:王燕 内容简介:固体物理学是固体材料和固体器件的基础。该课程主要研究晶体的结构及对称性,晶体中缺陷的形成及特征,晶格动力学,能带理论的基础知识以及晶体中的载流子输运现象等。是微纳电子专业的核心课。 ?课程编号:40260103 课程名称:数字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 课程属性:专业核心课 任课教师:吴行军 内容简介:本课程从半导体器件的模型开始,然后逐渐向上进行,涉及到反相器,复杂逻辑门(NAND,NOR,XOR),功能模块(加法器,乘法器,移位器,寄存器)和系统模块(数据通路,控制器,存储器)的各个抽象层次。对于这些层次中的每一层,都确定了其最主要的设计参数,建立简化模型并除去了不重要的细节。 ?课程编号:40260173

课程名称:数字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英) 课程属性:专业核心课 任课教师:刘雷波 内容简介:数字集成电路的分析与设计,包括:CMOS反相器、组合和时序逻辑电路分析与设计、算术运算逻辑功能部件、半导体存储器的结构与实现、互连线模型与寄生效应的分析。并介绍常用数字集成电路的设计方法和流程。 ?课程编号:30260072 课程名称:微电子工艺技术 课程属性:专业核心课 任课教师:岳瑞峰 内容简介:本课程授课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微电子制造的各单项工艺技术,以及亚微米CMOS集成电路的工艺集成技术。本课程讲授微电子制造工艺各单项工艺的基本原理(包括氧化、扩散、离子注入、薄膜淀积、光刻、刻蚀、金属化工艺等),并介绍常用的工艺检测方法和MEMS加工技术、集成电路工艺集成技术和工艺技术的发展趋势等问题。另通过计算机试验,可学习氧化、扩散、离子注入等工艺设备的简单操作和模拟。 ?课程编号:40260033 课程名称:模拟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 课程属性:专业核心课 任课教师:王自强 内容简介:本课程介绍模拟集成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帮助学生学习基础电路理论,实现简单的模拟集成电路。课程分成3个部分:电路理论知识、电路仿真和版图介绍。课程以讲述电路理论为主,通过电路仿真对电路理论加以验证,最后介绍版图、流片方面的内容,使学生对全定制集成电路的设计流程有初步了解。 ?课程编号:40260054

第二章 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四个基本要素(2020年九月整理).doc

第二章 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四个基本要素 MSE 四要素; – 使用性能,材料的性质,结构与成分,合成与加工 两个重要内容; – 仪器与设备,分析与建模 §2.1 性质与使用性能 1. 基础概念 2. 性质与性能的区别与关系 3. 材料的失效分析 4. 材料(产品)使用性能的设计 5. 材料性能数据库 6. 其它问题 2.1.1基础内容 材料性质: 是功能特性和效用的描述符,是材料对电.磁.光.热.机械载荷的应。 材料性质描述 ? 力学性质;强度,硬度,刚度,塑性,韧性 物理性质;电学性质,磁学性质,光学性质,热学性质 化学性质;催化性质,防化性质 结构材料性质的表征----材料力学性质 强度:材料抵抗外应力的能力。 塑性:外力作用下,材料发生不可逆的永久性变形而不破坏的能 力。 硬度:材料在表面上的小体积内抵抗变形或破裂的能力。 刚度:外应力作用下材料抵抗弹性变形能力。 疲劳强度:材料抵抗交变应力作用下断裂破坏的能力。 抗蠕变性:材料在恒定应力(或恒定载荷)作用下抵抗变形的能 力。 韧性:材料从塑性变形到断裂全过程中吸收能量的能力。 6 强度范畴 刚度范畴 塑性范畴 韧性范畴 应 力 应 变 2.1.1基础内容

7 材料的物理性质 磁学性质 光学性质 电学性质 · 导电性 · 绝缘性 · 介电性 · 抗磁性 · 顺磁性 · 铁磁性 · 光反射 · 光折射 · 光学损耗 · 光透性 热学性质 · 导热性 · 热膨胀 · 热容 · 熔化 注:上面只列出了材料的主要物理性质 2.1.1基础内容 物理性质的交互性----材料应用的关键点 现代功能材料不仅仅表现出单一的物理性质,更重要的是具备了特 殊的物理交互性。例如: 电学----机械 电致伸缩 机械----电学 压电特性 磁学----机械 磁致伸缩 电学----磁学 巨磁阻效应 电学----光学 电致发光 性能定义 在某种环境或条件作用下,为描述材料的行为或结果,按照特定的 规范所获得的表征参量。 材料力学性能 1. 强度表征: 弹性极限,屈服强度,比例极限…… 2. 塑性表征:延伸率δ,断面收缩率φ,冲杯深度 h 3. 硬度表征: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维氏硬度…… 4. 刚度表征:弹性模量,杨氏模量,剪切模量…… 5. 疲劳强度表征:疲劳极限,疲劳寿命…… 6. 抗蠕变性表征:蠕变极限,持久强度…… 7. 韧性表征:断裂韧性 K IC ,断裂韧性 J IC 材料物理性能 1. 电学性能表征:导电率,电阻率,介电常数…… 2. 磁学性能表征:磁导率,矫顽力,磁化率…… 3. 光学性能表征:光反射率,光折射率,光损耗率…… 4. 热学性能表征:热导率,热膨胀系数,熔点,比热…… 2.1.2性质与性能的区别与关系 性质与使用性能的区别与关系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计划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计划 Undergraduate Program for Specialty in Microelectronic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一、培养目标 Ⅰ.Program Objectives 本专业培养掌握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能够从事该领域的各种微电子材料、器件、封装、测试、集成电路设计与系统的科研、教学、科技开发、工程技术、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This program trains advanced talents with basic knowledge, theory and experimental skills necessary for Microelectronic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hese talents can be engaged in various works in microelectronic materials, devices, packaging, testing, integrated circuit design and system as well as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education, technique development, engineering technology, production management. 二、基本规格要求 Ⅱ.Learning Outcomes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能力; 2、掌握本专业领域较宽的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微电子材料、微电子器件、集成电路设计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在本专业领域内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3、受到良好的工程实践训练,掌握各种微电子器件与集成电路的分析、设计与制造方法,具有独立进行微电子材料及器件性能分析、集成电路设计、微电子工艺流程的基本能力;具备一定的工程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 4、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发展前景,了解微电子产业的发展状况。 The program requires that the learners have the knowledge and abilities listed as follows: 1. Have solid foundation in natural science, basic fine knowledge in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历程和趋势 摘要:本文结合国内几所高校材料学科的具体实例,综述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国内外发展的历史进程,讨论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势,同时展望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在未来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材料科学与工程,发展历程,趋势 Abstract In this paper,on the basis of practic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iscipline in several domestic universiti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t home and abroad were reviewed,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is discipline were discussed. Meanwhile, the prospect of this subject in the future were prospected. Keywords: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development process,trend 1 引言 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把信息、材料和能源作为社会文明的支柱。80年代又把新材料、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并列为新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新技术、新产品及新工艺对新材料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也促进了当代材料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在,材料学科及教育的重要性已被人们认识,国内外许多工科院校及综合性大学都相继成立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系)。 2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历程 “材料科学”这个名词在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学者首先提出。1957年,苏联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之后,美国政府及科技界为之震惊,并认识到先进材料对于高技术发展的重要性,于是一些大学相继成立了十余个材料科学研究中心,从此,“材料科学”这一名词开始被人们广泛使用。 材料学科的发展过程遵循了现代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也是从细分走向综合。各门材料学科通过相互交叉、渗透、移植,由细分最终走向具有共同理论和技术基础的全材料科学[1]。20世纪40年代以前,基础科学和工程之间的联系并不十分紧密。在20世纪20年代固体物理和材料工程两学科是分离的,到40年代两学科才有交叉。从60年代初开始出现了材料科学,到了70年代,材料科学和材料工程的学科内涵大部分重叠,材料科学兼备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属性,故“材料科学与工程”(MSE)作为一个大学科逐步为科技界和教育界所接受[2]。 2.1 国外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历程 美国西北大学M.E.Fine教授等人首先于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了材料科学与 工程(MSE)这一概念。在上20世纪60年代以前,国内外高校均没有明确完整的MSE教育。此时,材料科学与技术人才的培养分属冶金、化工或机械等专业。从60年代初起,欧美等国家高校中冶金、机械或化工等与材料有关的系或相关的专业及学科开始改设“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材料科学系”、“材料工学系”。至80年代中后期,欧美等国大部分高校已完成此项工作。这种教育符合材料科学技术发展趋势。近年来,美国与欧洲在材料教育方面的最显著特点就是把材料科学与工程看作是一门学科。在大学不再需要专门的材料主题。这些材料不再是冶金、陶瓷或电子材料学,而统称为材料,材料教育涉及的范围包括金属、陶瓷、高分子、

电子科学与技术就业前景

电子科学与技术就业前景 阅读精选(1):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就业前景之市场需求 本专业重视厚基础、宽口径培养,学生创新潜力较强,曾获得国际数模大赛金奖,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电子设计竞赛等国内重大比赛中均取得了较本专业就业状况良好,一次性签约率到达100%。每年保送免试硕士研究生超过10%,考取硕士研究生40%以上。本专业的毕业生具有深厚的基础知识和很强的工作适应潜力,既可在科研、生产单位和高校从事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的设计、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也可从事电子类其它专业的相应工作。本专业毕业生可继续在光学工程、物理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等硕士点或博士点进行深造。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就业前景之就业方向 电子公司、通信公司都欢迎本专业的毕业生。攻读研究生进一步深造,会为将来的发展带给更雄厚的知识资本。另外,本专业的毕业生能够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医学仪器以及其他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产业等部门从事研究、开发、教学及管理工作,还能够自主创业,从事计算机、IT行业工作。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就业前景之课程介绍 本专业主要课程:信号与系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与系统设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近代电子材料、固态电子器件、光电子技术等,以及激光原理与技术、光纤通信、红外技术、红外物理、电介质物理、物理化学、敏感材料与传感器、薄厚膜混合集成电路等专业课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就业前景之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海外、港澳台地区社会发展需要和内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光电子学和物理电子学领域、微电子和集成电路设计领域内宽厚理论基础、实验潜力和专业知识,能在该领域内从事各种光电子材料、光器件和光电子系统的设计、制造,或从事集成电路设计和集成系统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以及相应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能适应现代通信、信息科学和光电子等行业需要,学生毕业后可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技术公司等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生产设计、应用开发和专业技术管理工作。 阅读精选(2):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 专业概述21世纪,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历史即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信息时代。 其鲜明的时代特征是,支撑这个时代的诸如能源、交通、材料和信息等基础产业均将得到高度发展,并能充分满足社会发展及人民生活的多方面需求。 信息科学的基础是微电子技术和光电子技术,它们同属于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中的一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 该专业以电子器件及其系统应用为核心,重视器件与系统的交叉与融合,面向微电子、光电子、光通信、高清晰度显示产业等国民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在通信、电子系统、计算机、自动控制、电子材料与器件等领域具有宽广的适应潜力、扎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潜力、具备创新意识的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并掌握必须的人文社会科学及经济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能从事这些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及技术开发等方面工作。 课程设置学院在加强通识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课程体系注意理工管结合、文理渗透和学科交叉,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潜力强、素质高、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前言 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重要手段,也是课外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参加一些实践性活动巩固所学的理论,增长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既能锻炼大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与组织能力,也可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增强大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此,为了更好的了解社会,锻炼自己,感受社会就业的现状,体验一下工作的乐趣,在大二结束的这个暑期,我参与了我们学校图书馆搬迁工作,主要负责对图书进行下架、打包、上架和整理。在为期一个月工作过程中,我遇到了图书馆搬迁工作中的常见问题,比如怎样高效的进行图书下架、打包以及怎样合理的上书、分配架位等。在近一个月的实践活动中,我学习到了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自己在各方面都有所提高,丰富了自己的一些社会实践经历。

哈哈,今天活更少了。上午早早干完了,而下午花了一个小时去东区图书馆吃西瓜。 7.25晚 今天我们来到了东区图书馆,由于离山里太远,所以中午也不方便回了。刚吃完中午饭,下了一阵雨。然后大家就在图书馆里自己找地方休息了,而我在电扇下,放了四张凳子,头下垫一本书躺在凳上就睡着了,后来竟被电扇吹得冷醒了。休息完后我们中午一点就开始干了,趁有三台机子争取多干一些,这样后面任务就少了。 明后天是周末,没有活干。 7.26晚 今天小组把下架打包任务完成了,可以休息几天,接下来等待上架的通知。 7.27晚 今天图书馆搬迁工作基本完成了,图书上完架了,在修整几次后,终于通过了领导的检查,大家都很开心,也想着马上就可以领导工资了。充实的暑假也就这样结束了,新学期马上就要开始了,加油! 8.31晚 工作日记还有很多,在这里我就不一一抄在这里了。看到这些日记,记忆越来越清晰了,想想工作过程也越加明了了。 二、收获体会 首先,通过最初的培训和后面的实习工作,我了解了图书的分类和编号。 图书的分类:按照《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藏书可分为22类,分别用A、B、C、D、E、F、G、H、I、J、K、N、O、P、Q、I、S、T、U、V、X、Z、字母表示,它们分别代表:A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B 哲学 C 社会科学总论 D 政治、法律 E 军事 F 经济 G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H 语言、文字 I 文学 J 艺术 K 历史、地理 N 自然科学总论O 数理科学和化学 P 天文学、地理科学 Q 生物科学 R 医学、卫生 S 农业科学 T 工业技术 U 交通运输 V 航空、航天 X 环境科学、劳动保护科学(安全科学) Z 综合性图书。为什么会没有L、M、W、Y这几种分类?那是因为:从A到K基本是文科类,L和M是为文科类的扩展预留的。N到V为理工科类,后来增加X 为环境和安全类,剩下W和Y为理工科类预留。最后Z为综合类。 图书编号:大致规则是字母分类后面的数字大小,按照从上到下,同列的为从左到右,不同书架呈S型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当然没有这么简单,其中还有很多细致的规则,我就不详说了。 其次,图书馆的搬迁工作是一项系统工作,科学、全面、系统的规划是搬迁工作成功与否、效率高低的关键。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最少的费用圆满地完成图书馆的搬迁任务,成为很多新建和扩建高校图书馆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搬迁工作需组织者立足全局,周密细致地做好新馆规划和搬迁准备工作,并要求每一位工作者倾力合作,这样才能保证有效的完成任务。下面分别谈谈大致的三个阶段:

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技术方向专业培养方案

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技术方向)专业 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系统掌握电子科学与技术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微电子技术基础知识与方法,可以在电子系统、集成电路、电子器件的设计与制造开发中承担任务,拥有较好的实践动手能力、系统分析与开发能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毕业后,可在电子科学技术及微电子技术相关学科领域从事应用研究、技术开发或经营管理等工作,并有在工作中继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毕业后经过5年左右的实践锻炼,能够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组织协调和团队合作能力;胜任工作岗位要求,具有独立承担本专业或相关领域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的能力;预期发展为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成为本领域的专业技术骨干或管理骨干。 二、专业毕业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数学、自然科学及工程基础知识,较好地掌握电子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以及微电子技术基本技能与方法,针对电子科学与技术及微电子技术相关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具有问题分析、研究、解决方案的设计、以及项目管理的能力,并且能够理解和评价复杂工程问题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此外,毕业生还应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和精神。 毕业要求 具体地说,对于本专业的学生,毕业要求包括如下12项基本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电子科学与技术及微电子技术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和开发满足特定需求的电子器件、集成电路和电子系统,并能够在设计与开发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序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

2020最新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排名

2020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排名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和电子技术基础理论,掌握新型微电子器件和集成电路分析、设计、制造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本专业良好的实验技能,能在微电子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科技开发、工程技术、生产管理与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是物理学、电子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学等多个学科和超净、超纯、超精细加工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微电子学是21世纪电子科学技术与信息科学技术的先导和基础,是发展现代高新技术和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主要研究半导体器件物理、功能电子材料、固体电子器件,超大规模集成电路(ULSI)的设计与制造技术、微机械电子系统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技术等。 主干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及实验、电路分析基础及实验、模拟电路及实验、数学物理方法、C++语言、数字电路及实验、信号与系统及实验、半导体物理及实验、固体电子学、微电子器件、微电子集成电路、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电子设计自动化、集成电路CAD、微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和集成电路工艺实习等。 核心知识领域:电路理论、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半导体物理、微电子器件原理、集成电路设计原理、微电子工艺原理、集成电路封装与系统测试、嵌入式系统原理与设计、电子设计自动化基础等。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电路分析原理(64学时)、微电子与电路基础(48学时)、信号与系统(48学时)、半导体物理(64学时)、电子线路A(48学时)、数字逻辑电路(48学时)、数字集成电路设计(48学时)、集成电路工艺原理(48学时)、半导体器件物理(48学时)、数字集成电路原理(64学时)、电子系统设计(64学时)、集成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48学时)。 示例二:电路分析理论(48学时)、电磁场理论(48学时)、模拟电子线路(64学时)、信号与系统(64学时)、数字电子线路(64学时)、固体物理学(64学时)、半导体物理学(64学时)、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64学时)、半导体器件物理(64学时)、微电子制造科学原理(48学时)。 示例三:核心必修课,包括电路分析(54学时)、模拟电子技术(48学时)、数字电子技术(48学时)、固体物理(48学时)、半导体物理(48学时)、半导体器件物理(64学时)、半导体工艺原理(48学时);专业方向核心限选课,包括半导体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32学时)、集成电路CAD(32学时)、集成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原理复习(终极)

1、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的构成及各部分主要功能? 信 源 信源编码 信道编码 调 制 信 道 解 调 信道译码 信源译码 信 宿 噪声 干扰 加 密 解 密 2、 相比较与模拟通信,数字通信有哪些优缺点? ● 数字通信相对于模拟通信具有如下一些优点: 1)抗干扰能力强,可消除噪声积累;2)采用差错控制技术,改善传输质量;3)便于与各种数字终端借口,4)利用现代计算技术对信息进行处理存储、变换;5)便于加密处理,保密性强;6)便于集成化,使通信设备微型化 ● 缺点 占据系统频带宽,频带利用率不高;对同步要求高,系统设备比较复杂 3、 衡量一个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有哪些? 主要性能指标是有效性和可靠性。 有效性包括传输速率或频带利用率。 模拟通信有效性:有效传输带宽,占用的频带越小,有效性越高。 可靠性:输出信噪比 数字通信有效性:传输速率/频带利用率 可靠性:误码率,错误码元数/总码元数 误信率,错误比特数/总比特数 4、 写出香农公式及其含义?提高信道容量的方法有哪些? 系统的最高信息传输速率即信道容量 2log (1/) c W S N =+ 提高信道容量的方法:1)提高信噪比;2)增加带宽,有极限;3)降低干扰功率 5、 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过程包含几个部分?每个过程有无误差有无逆过程? 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过程主要分为3部分:采样、量化、编码 采样:把连续时间模拟信号转换成离散时间连续幅度的信号(可以无失真,有逆过程) 当抽样频率fs 大于或等于2fH,则可以无失真的重建回复原始信号。 量化:将离散时间连续幅度的信号转换成离散时间离散幅度的信号的数字信号(有误差, 无逆过程) 编码:将量化后的信号编码形成一个二进制码输出。(无误差,有逆过程译码) 在满足抽样定理的前提下,抽样过程是可逆的。而量化过程是不可逆的,经量化得到的数字信号不可能不失真地恢复原信号,它必定要引入量化误差或量化噪声。 6、 求PCM 带宽、压缩编码的方法? 压缩方法:差分编码调制(DPCM)、自适应差分编码调制(ADPCM)、线性预测编码(LPC)、子带编码(SBC)等 7、 造成错误判决的原因? 误码是由接收端抽样判决器的错误判断造成的 原因:码间串扰,信道加信噪声

我对材料科学与工程的认识和了解

专业介绍与概论 作业 题目:我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了解和认识班级: 学号: 姓名:

我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认识和了解 在上大学之前,我无意中就了解到当今世界的三的经济支柱是材料,信息,能源。又发现材料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并且在高中通过对物理化学的不断学习,才使我在高三毕业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材料科学工程专业,相信我的选择没有错。 上大学后,我对本专业有了更多的了解。在咱们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分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建筑材料工程,表面工程三个方向。下面是我分别对这三个方向的了解。 1.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金属材料这好理解,就是金属做的材料,一般以铁为主,钢一类,使用很广。热处理可以简单的分为组织结构控制和表面处理。组织控制就是:淬火、正火、回火、退火,通过控制钢铁的加温温度,将金属原本的缺陷得以弥补,也可以将原来比较软的钢变硬,原来很脆的便的柔韧,这要看具体的工件的工作要求。在当今社会生产中,金属材料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尤其是钢铁材料,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建筑以及国防等各方面都离不开他。随着现代化工农业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金属材料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为满足这一点,一般可以采取两种方法:研制新材料和对金属材料进行热处理。后者是最广泛,最常用的方法。热处理是一种综合工艺。热处理工艺学就是研究这种综合工艺的原理及规律的一门学科。

业务培养目标:培养从事金属材料的设计、使用、质量控制 和检验,热处理,研究发展新材料、新工艺以及管理的高级工程 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 掌握金属材料的成份、组织结构、生产工艺、环境与性能之间关 系的基本规律,研究钢铁材料、有色金属合金、功能材料及特殊 性能合金,通过合金设计和工艺设计,提高材料的性能和质量, 并开发新材料、新工艺。 毕业生应获掌握物理化学、金用学、金属材料学等材料科学的理论;掌握金属材料的冶炼、铸造、冷热加工和热处理等生产 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技术经济管理知识;具有材料的基本检测技术和计算机应用等基本技能;具有正确选择、合理使用金民材料。质量控制与实验分析以及合金设计的初步能力;具有制定合理的热处理工艺,分析热处理质量问题以及正确选用热处理设备的能力;具有研究开发新材料、热处理新工艺和新设备的初步能力。 主要实践环节: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专业实验、计算机应用及上机实践、热处理车间设计、毕业论文(设计)。毕业生可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可在机械、电子、冶金、石化、交通、轻纺等工厂的理化检验部门,从事材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各专业与对应学院一览表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各专业与对应学院一览表学院专业名称 1院 机电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电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机电工程学院机械电子工程 机电工程学院电子封装技术 2院 信息与通信学院通信工程 信息与通信学院电子信息工程 信息与通信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 信息与通信学院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信息与通信学院信息对抗技术 3院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安全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数字媒体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网络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物联网工程 4院 艺术与设计学院工业设计 艺术与设计学院产品设计 艺术与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 艺术与设计学院环境设计 艺术与设计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 艺术与设计学院动画 艺术与设计学院书法学 5院 商学院会计学 商学院市场营销 商学院工业工程 商学院电子商务 商学院工商管理 商学院财务管理 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 商学院物流管理 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 6院 外国语学院英语

外国语学院日语 7院 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 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统计学 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 8院 电子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 电子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自动化 电子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 9院 法学院法学 法学院知识产权 10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应用物理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11院 公共事务学院公共事业管理 公共事务学院行政管理 12院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工程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生物工程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生物医学工程 13院 建筑与交通工程学院交通工程 建筑与交通工程学院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建筑与交通工程学院土木工程 建筑与交通工程学院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14院 国际学院汉语国际教育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201408104 课程中文名称: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 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on Microelectronic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 开课专业: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开课学期:1,3 总学时:16 总学分:1 二、课程目的和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微电子学,微电子学的目的任务,微电子专业将要学习的课程和需要掌握的相关知识和软件,微电子学的历史和典型微电子器件,微电子学的发展和规律,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对微电子学有一个总体的、全面的了解,培养学生对微电子学的兴趣,了解微电子学的最新发展趋势,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就业和深造情况。相关知识包括固体物理及量子力学初步知识,握半导体物理及微电子器件知识,微电子工艺技术,集成电路设计,MEMS(微机电系统)相关知识,还将讲解学生关心的最新的数码、电脑硬件及微处理器的原理、结构以及选购知识。通过学习使微电子专业的学生对微电子学的基本知识有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认识。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为学生下一步学习微电子学各门专业课准备好必要条件。 三、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发展历史、内涵、涉及领域、发展概况; (2)理解专业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知识领域、课程设置的原则及其相互关系; (3)了解课程的基本内容及应用,课程的先后承接关系及选课注意事项; (4)微电子学研究的内容,领域,研究方向和学习的课程及相关软件,微电子学的就业和深造情况。 (5)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包括固体物理及量子力学初步,半导体的基本电学性质,基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范文格式(原创)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范文格式(原 创) 一、职业规划自测结果 1.自我分析 性格:有点内向,乐观,不喜欢和不熟悉的人分享太多兴趣爱好:大篮球,看电影,听音乐,看书情绪情感状况:遇到不开心的事时情绪会低落意志力状况:不够坚强 已具备经验:当过七年的寄宿生,当过一个月的超市服务生,大学刚开始时为班上的同学团购收音机,在老家干过农活,已具备能力:可以照顾好自己,可以好好的关心他人,拥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可以独立的完成一件事 现学专业:微电子 现有外语计算机水平:CET--4、计算机二级2.社会中的自我评估他人对你的看法与期望: 父亲:爸爸总认为我是家里最聪明的孩子,他希望我将来能走政治的路子母亲:妈妈是认为我是家中最乖的孩子,她只希望我的将来的生活美好亲戚:都认为我念书好,都认为我将来能成就一翻事业 二、环境与职业分析 1.人际关系分析1).校园环境对你的成才影响学校:某大学院系:专业:微电子学 2).人才供应状况与就业形势分析

对人才素质要求: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知识,微电子学基本理论素质和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微电子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验技能 3.)对知识的要求及学校中的哪些课程对从事该项职业有帮助:通过微电子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微电子学知识﹑方法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强科学实验与科学思维能力和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掌握大规模集成电路及新型半导体器件的设计﹑制造及测试所必须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电路分析﹑工艺分析﹑器件性能分析和版图设计等的能力 三、建立初步目标 1.初步职业理想:做一名资深集成电路开发工程师 2.描述:职业类型:技术人员工作性质:为公司开发新产品工作待遇:享受应有的待遇职业地域:集成电路产业发达地区工作环境:外企 章或是浏览英语网站。下自习后回宿舍和室友用英语交谈。然后利用一些时间预习第二天要上的课程。晚上十二点准时入睡。 六,综述 以上就是我在职业生涯规划课所学到的。没有目标的生活就如没有灯塔的小船。如何才能有效地生活,目标与规划可以给我们答案。当然,目标定的很好,规划做的很严谨,若是缺少坚持的勇气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毅力,我们仍旧离期望很远。但是目标和规划永远是成功的基石。对于我们大二学生来讲,我们应该明确自己的奋斗方向,不管以后是就业还是考研,在为大方向做准备的基础上努力按照预定的计划走下去不失为良方。

桂林电子工业大学 电子测量与仪器

桂林电子工业学院 二○○五年工程硕士研究生入学复试试题考试科目: 电子测量与仪器 考试时间: 二○○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上午 试题适用专业:仪器仪表工程工业工程 (本试卷共 3 大题,共 3 页,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所有答案全部答在答题纸上,否则本试卷无效。 一、填空题:(12小题中共30个空,每空1.0分,共30分) 1、测量误差的按性质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2、两电压的测量值为36.150和62.250伏,当只取三位有效数字应分 别为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用示波器主要技术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双踪示波器的‘交替’方式适合于观测______频信号;‘断续’方式适合于观测_____频信号。 5、高频信号源输出幅度指示,为保证读数准确应串 入. 6、数字电压表中A/D变换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7、满度为1.99999999伏的DVM的位数为________;其分辨率为_________。 8、通用电子计数器的测量周期的误差来自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频域测量仪中常用的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10、锁相式频率合成的基本形式可分为三种: 、 和。 11、阻抗的测量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数据域测量中主要使用的仪器有、 和。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卓越全英班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卓越全英班)Microelectronic Science and Engineering(Excellent English-Taught) 专业代码:080704 学制:4年 Program Code: 080704Duration: 4 years 培养目标: 面向国家集成电路发展历史机遇和粤港澳大湾区电子信息技术发展需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家国情怀和高度社会责任感,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备宽阔的国际视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良的综合素质,胜任国际化合作与竞争的复合型集成电路工程精英人才。 Educational Objectives: Facing the historical opportunities of national integrated circuit develop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Guangdong, Hong Kong, Macao and Dawan District, we should cultivate advanced integrated circuit technical talents with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morality, intelligence and physique, national sentiment and high social responsibility, basic training of engineers and comprehensive knowledge: basic knowledge, basic skills and basic qualitie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microelectronic engineering. It has the ability of international vision, as well as excellent comprehensive quality. As a compound qualified talents who’s capable for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competition in the field of integrated circuits engineering. 毕业要求: ①工程知识: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专业基本原理、方法和手段,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本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并接触和掌握电子行业部分营运知识,为解决企业电子工程实际复杂问题打下知识基础。 ②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本专业的基本原理、方法、手段和电子行业营运知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电子工程中的复杂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③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微电子工程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微电子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④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微电子工程复杂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⑤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微电子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第二届三次教职工代表大会 代表名单 正式代表:(233人) 第一代表团12人(机电工程学院) 团长:黄美发副团长:孙亮波 杨道国程华(女)宋宜梅(女)莫秋云(女)孙永厚范兴明李震李彩林龚雨兵古天龙 第二代表团18人(信息与通信学院) 团长:苏朝善副团长:丰硕 林基明刘庆华(女)何宁姜兴(女)叶进(女) 符强王守华张法碧张向利(女)王卫东赵中华马春波 赵秋明欧阳宁何志毅周怀营 第三代表团15人(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团长:胡琳副团长:黄廷辉 方进一王鑫邓珍荣(女)石华(女)刘建明张文辉(女)钟艳如(女)黄廷磊黄文明常亮湛永松张华成李思敏

第四代表团12人(艺术与设计学院) 团长:黄永安副团长:黎成茂 武有能叶德辉汤志坚龚东庆彭馨弘(女)窦建玲(女)葛俊杰陈旭(女)刘翠玉(女)黄家城 第五代表团12人(商学院) 团长:董雄报副团长:黄琳翔 王兰文佘秋平蔡翔赵相忠韦秀仙(女)刘毅(女) 宋瑞敏(女)张于贤隋智勇唐贵伍 第六代表团12人(外国语学院) 团长:韦汉副团长:黄宇元(女) 王家年韦储学任晓红(女)易永忠周志莲(女)莫秀兰(女)秦恺舒福灵李姿影(女)王玫(女) 第七代表团17人(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体育部) 团长:谢永安副团长:宾金生 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朱志斌李余辉杨丹江李郴良朱宁 冯大河彭丰富蒋英春(女)龙雪梅(女)段复建(女) 体育部:韦朝贵甘健辉高文强唐桂黔(女) 覃干超

第八代表团12人(电子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团长:唐良宝副团长:汪杰君 李智颜学龙殷贤华李优(女)熊显名 黄新吴军王改云(女)莫太平韩东 第九代表团18人(法学院、公共事务学院/思政部、图书馆) 团长:邱启照副团长:曾建辉(女) 法学院:阳继宁胡建新余俊石春台(女) 公共事务学院/思政部:邓国峰磨玉峰(女)李彦宏石奎(女) 图书馆:顾正飞粟健生韦建敏刘絜(女)陈咏芳(女) 张彦文(女)陈春明 李祥清 第十代表团16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务处、研究生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团长:高原副团长:景新幸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向定汉刘贵仲杨华斌成钢张艳丽(女) 教务处:唐立国曾令颖(女)邓敏(女) 研究生学院:仇洪冰马海荣(女)唐艳萍(女)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陈光喜尤江蛟 苏仕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