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合作学习的思考

基于合作学习的思考
基于合作学习的思考

基于合作学习问题的思考

学校开展合作学习不久,我们就遇到了不少问题。各个班的老师都把问题都抛了出来,汇总如下:

1.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很多时间来训练(让每个组都能熟悉起码的程序),我们的时间不够,仅仅就是上课的时间远远不行的。

2.学生行为习惯不好,别人在汇报出错时喜欢插嘴(老师是反复在纠正这一现象,没多大起色),干扰他人。

3.仍然有学困生参与不进学习中。

4.不善于倾听。

5.学生学习很死板,如果其他组员补充或纠正后有错误或仍有不懂的地方,不会坚持自己的观点或向对方质疑,思维没有真正的碰撞,整个学习就是形式。

6.学困生在讨论时不发表意见,不开口。

7.小组评价怎样有效而不影响课堂进程的开展。

8.小组展示时学生不积极,只有一两个小组愿意展示。

10.弱者先行时,需要等待的时间太长,小组讨论不能灵活进行,说让4号先说,但是4号不发言的时候还是一直等待。

还不见得次次有效果,严重影响小组讨论的进程,导致讨论时间大量延长。

11.讨论的时候仍是自己说自己的,多数小组没有思维的碰撞。

看到这11个问题,我们不急不躁,因为我们知道问题是必然的。老师们提出这些问题,首先可以看出大家是真行动,真思考,真问题,而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就是真研究,而研究的过程,本身就是我们研究团队螺旋式提升的机会。以问题为导向,从需求出发,就这些问题,我们会专题讨论,会请教专家指导,还有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思考。

一、养成合作的习惯到底需要“训练”多久?

李政涛先生说,至少3个月以上。异质分组,组长组织的开场白,小组内的评价,小组间的评价,记录员如何记,汇报员如何汇报,如何评价……繁琐容易让老师失去信心,担心达不到预期。这让我联想到了开车,我刚开车时一切都变得复杂:鸣喇叭、看左右镜子、换档、踩油门、转弯灯…….一小段路就冒汗和腿软;而现在,我可以听音乐,思考问题,好不自然,大脑皮质层不会思考这些程序,因为我已经形成了惯性,甚至我怎么踩的油门自己都没有注意。合作学习开始也是如此,养成合作的习惯,需要时间。一些细节的规矩,我们可以用大屏幕,每次合作前让大家复习一遍,或者打成字条贴在教室显眼的地方,直到养成习惯。智慧的老师们一定会想出更多的办法。

二、不规定这么多规矩行不行?

合作学习,是社交能力的训练场。作为小组合作学习初期,特别是低年级,教会他们的如何倾听与交流,尤为重要。“我喜欢听你讲,因为……”“谢谢你的分享,我有不同意见……”其实,这就是社交方法的渗透。

合作学习,是责任感的培养地。每一个孩子一个分工:组长、纪律员……就是培养孩子的责任心。马云说:一人的责任有多大,他的空间就会有多大,就看愿不愿意承担责任。

在实际操作中,合作学习是先有了形式,再逐步转为内容。教师的评价关注点也需要先从合作的参与度、表达的完整性逐步转向内容的深度,思维的高度。特别是到了高年级,形式上的东西甚至要弱化、退化。但对于刚开始的我们,需要一个过程。

三、合作学习会不会耽误时间?

这个问题,是好多老老师心中的疑惑,认为自己明明可以直接讲的清清楚楚,反倒学生合作耽误大量的时间。其实,我们可以这么看:

一是唯知识论,如果我们只是从刷题的角度看,老师讲来得更快。但语言交流的能力,探究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等培养,却藏在探索知识的路上。所谓的认为耽误了时间,着眼点是某学科知识点,而忘记了教育本身,这正是我们需要改革的地方。正如崔老师所说,“弱者先行”,这是对学困生的尊重,肯定会影响进程,但要考虑这个进程是“内容角度”还是“育人角度”?让潜能生做能做的事情,比如:读一读这段话,复述一下某同学的观点…..办法总会有的,关键在于“心”。

二是快慢论。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激活老师们的内驱力,让老师忘乎所以的沉浸在教学中;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由要我学为我要学,我想学。把学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因为发现了知识的奥秘而欣喜不已。到那时,教学就将“快起来”;而初期,我们只能慢下来,并逐步加快。有时候,慢即是快。

四、到底什么是思维碰撞?

我们想象着,一开始合作学习,孩子们就能口若悬河,大胆质疑,勇敢表达。孩子们一旦不在定时的预期,难免失落。到底什么是思维碰撞?怎样才是培养了创新性思维?批判性思维?高阶思维?概念很多,听起来视乎很深奥。以展学为例:建议从展示合作的成果,转向展示思维的过程,即小组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么做?有没有疑问?其他小组同意他们的做法或者想法吗?同意,为什么?不同意,为什么?这时,我们老师干什么?我们不是旁观者,该出手时就要出手。还是不懂质疑,不会追问,我们要引导、示范、激发,这样的氛围营造,老师很关键。

五、学困生不积极参与?

我想,这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其实,即便不合作学习,学困生在课堂上也不积极参与。只是在传统课堂中,我们把他们给忽视了;在合作学习中,因为有分工,所以不能忽视他们而已。一是,给他们能做的分工(正如前面所说);二是,他们在合作学习中说话少,并不等于他们没有参与;三是,同质PK,让其他组员知道他们的重要性,他们随时可能给小组带来荣誉。这又让我联想到合作学习的另一个现象,合作学习容易成为优生展示的舞台。如何解?合作学习后的展学,学生就不能只发表自己的意见,由“我”变成“我们”,这样小组讨论时,促使大家都认真倾听别人的观点。小组谈论时,老师要有目的地关注学困生,在小组展示时,能让学困生展示的就不让学霸展示;或者先让学困生展示;老师要有计划的去指导小组合作,每天3-5分钟,每次重点指导参与1-2个小组,长此以往,合作实效会增强;课堂上,学霸的展示、回答问题,最多不超过4次;可以采用限时2人轮流说的方法,1号先说,2号听,不能插话,等1号说完后,2号才能评价,时间到后再交换……

办法总比困难多。

余漪老师说:课堂是活的教育学。教育的真研究,应该落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而我们一直在享受着这个过程。

[数学,小学]小学数学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双边共同活动的统一体,只有充分发挥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才能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育,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堂练习等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都在不断更新、完善。“教改”的新理念也已经向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渗透、深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启发质疑开放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也要从“工匠型”教师转变为“专家型”教师。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在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的前提下,还要使数学充满童真童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发展的差异也要求我们安排教学内容时要有“弹性”,应在过去的已有模式和经验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灵活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新课程中重点突出的一部分。所以,教学方式的选择应该在确定学生能学到知识的基础上,更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引导启发式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遵循他们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通过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分析、归纳和整理等方式,让学生去探索知识、发现知识,培养其探索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其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引导启发式教学方式一旦成为学校教学的主导方式,在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将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 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好奇是儿童获取知识的内在动力。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就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产生兴趣。低年级学生生性好动、有意注意的时间持续很短,对于他们来说,动手既是一种乐趣,也是一种心理需求。要启发他们多动手,让他们能够控制自己的思维,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培养和锻炼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数学教学中,从讲授一个概念、一个公式、一个法则到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都要从启发开始。运用启发引导,启发要自然亲切,引导要及时准确。如果让学生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例如观察、操作、实验、推理等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对象的某些特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这时实施引导启发式教学,能使过程目标中的探索目标得以强化。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探索与思考的余地,提供合作交流的课堂氛围。 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通过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组织教学活动、检查教学效果为学生获取知识创设良好教学情境,启发、指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相应解决问题的能力;处于主体地位的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启发引导下,通过积极主动的掌握知识,为教师判定教学目标、验证教学过程、鉴定教学效果提供科学依据,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运用启发引导进行小学数学教学,便于教师较好地处理教学的原则与方法的灵活性的关系,使教学成为一种综合性的活动。在启发引导教学过程中,还必须考虑下面几个数学教学的原则: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具体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巩固性

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思考

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思考 小学生的合作学习,是指小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通过师生、生生多边互动,采用恰当的 人际交往的方式方法,共同去掌握知识和技能。合作学习所倡导的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 方式,有利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地学习,也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方式在不同的学科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运用。既体现了对小学生学习规律的尊重,也进一步体现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我认为:要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就要 对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习惯和合作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的了解,采用恰当的合作学习形式,下面就有关小学生合作学习谈几点自己肤浅的做法: 一、编排最优合作学习的小组 开展合作学习,首先应合理地划分好学习小组,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好奇心强,学生之间 能力倾向、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所以学习小组也应该灵活组合,这 更有利于学生愉快地进行合作,培养其学习能力。 合作学习一般采用异质分组,将全班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 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学习小组,使各组处于大体均衡 的水平上。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 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促进了组内成员对学习任务和学业竞赛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 于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展。在合作学习中,我们还常常会发现,学生对所讨论的内容,或要 解决的问题兴趣不同,再加上学生的稳定性较差,对固定的合作伙伴或合作形式也会产生厌 怠之感,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合作学习的效率。因此,有时应灵活改变合作小组的形式。 二、培养小组长,提高合作学习时效 小组讨论前,先选定智力水平良好,发言积极,操作能力较强,表现欲望强烈的学生当学习 小组的组长,督促组长积极主动地组织合作交流,使组员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合 作意识;指导组长组织合作交流时,要先进行有序的安排,如鼓励组员大胆发言,让会说的 先说,不会说的先听后说,促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指导组长在交流过程中进行灵活 协调。 三、鼓励小组合作,树立榜样 小组合作学习是语文教学中经常采用的合作学习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可使学生相 互帮助、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并能培养学生作为主人的集体意识和荣誉感,使学生形成很 强的凝聚力和互帮互学的合作风气,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这一学期在教学语文天地 里面的古诗时,先让学生借助字典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自己再根据以前积累的学故事的方法,不看资料,不查字典,多读、多想,联系上下文猜诗意,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小组交流,合作解决自学过程中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最后再在班上解决小组合作仍然解决不了的 问题。这样每个同学都能够动起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 进行自主、合作、探究,与学生合作共同解决学习中碰到的困难。因此,在学生小组合作学 习时,教师应注重自身参与,并有选择地重点参与小组的合作学习中。一方面能及时了解学 生的学习进程,在过程中给予学生帮助,并可以在过程中给学生起示范作用,教给学生一些 合作技巧。另一方面给学生一种无形的期望,激励学习积极讨论、交流,提高合作的效率。 五、构建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

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灌南华侨双语学校纪朋成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氻动的朸会,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我们在进行数孆教学活动过程中,可以有效地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为学生开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群体

研讨、协作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有刉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呢?下面,谈几点我校数学组的实践体会。 改进课堂活动方式明确数学学习目的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这一单向的传输方式,而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的多维交流的过程。 例如,在《从三个方向看》一课中,我们组织学生举生活中从不同方向看的的实例,大家在活动中积极发表看法: 生1:我们拍照时是从正面看。 生2:盖房的图纸很多也是从正面看的。 生3:我经常看电视中直播的NBA篮球赛,那些教练用黑笔在白板上,向队员布置战术时给我的感觉就是从上向下看;还有在足球比赛中,进球后的镜头回放,球是否过端线也经常用的是从侧面看;边裁看进攻队员是否越位是从侧面看。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 邢学慧 一直在思考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潍坊一行中通过实观昌乐二中颇具特色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深切感受到高效学习研究小组让学生在合作中快乐成长的状态。学习方式的转变确实极大地改变了学生的管理方式,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意识和能力大大增强,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对促进学生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1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良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昌乐二中在学习和管理上高效的学习小组制,提倡小组成员之间团结协作,荣辱与共,不断的锻炼合作、交往等经验。在学习上他们互相借鉴,讨论探究,真正体会到“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在生活上,他们互帮互助,真情相待,真正感悟学科高效学习研究小组使学生在合作中快乐成长。昌乐二中在学习和管理上从2007年尝试高效的学习小组制,在不断的探索和改进中取得了理想成绩。他们提倡小组成员之间团结协作,荣辱与共,要不断的锻炼合作、交往等经验。在学习上他们互相借鉴,讨论探究,真正体会到“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在生活上,他们互帮互助,真情相待,真正感悟到了朋友的含义;在常规上,他们学会了承担责任,真正体会到了“小组荣辱,我的责任!”,通过每周、每月、每学期的小组综合评比,他们真正明白了“团结就是力量”“合作才能共赢!”到了朋友的含义;在常规上,他们学会了承担责任,真正体会到了“小组荣辱,我的责任!”,通过每周、每月、每学期的小组综合评比,他们真正明白了“团结就是力量”“合作才能共赢!”。 我们教育教学目标之一就是促进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合作学习作为学生追求共同学习任务和个人责任的最佳组合,对这一目标的形成起一种促进作用。在应试教育背景中,我们过多强调学生个体的努力奋斗,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独立发展.而研究表明,如果学生长期处于个体的竞争学习状态中,久而久之,学生交流变得很少,他们就有可能变得冷漠、自私、狭隘和孤僻,这极不利于学生良好个性及价值观的形成,也有悖于教改的初衷。而在合作学习

教师学习校本研修的心得体会5篇

教师学习校本研修的心得体会5篇 要切实开展在综合教育改革背景下的校本研修,需要多角度、多方面地整合力量,创造良好的校本研修生态环境,让教师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体反思实践中实现专业发展。以下是我整理教师学习校本研修的心得体会5篇,欢迎阅读参考! 教师学习校本研修的心得体会(1) 要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新型教师,提高专业水平,提高工作“智慧含量”,乃当务之急。在这十分关键时刻,我校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特别是全员研教及学校的校本培训,对我们教师的建设和培养起着独特的作用。 特别是学校的校本培训通过专家的引领,教学理论的培训和学习,说课、上课、评课一条龙活动的开展,发挥了教师个人、教师集体等各方面的作用,给教师形成一种对话机制,营造了求真、务实、自由、融洽的教研氛围,为教师交流信息、分享经验、发展专业、展示成果提供平台。通过这种形式的活动,将教师凝聚在一起进行实实在在的学习和研究,不断拓展了教师发展的空间,激励教师积极主动地追求发展。通过培训和学习,我受益非浅。 首先新的理念深入我心。“课程的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不仅仅是变革教学内容和方法,而且也是变革人.”要变革人,首先要重视教师的发展。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观念更新是前提,专业化成长是基础。新的教学观念中产生的。教学改革就是新旧观念的斗争,教学改革的阻力来自于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因此,确立新的观念是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 以前,我的头脑中存在着教材意识、教参意识,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眼睛

盯着知识点,强求的是标准答案,应对的是统一考试。通过专家讲座,了解到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课程意识、学生意识、开放意识、问题意识。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教学要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教学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式转向探究性学习、自主合作学习。 其次,调整和拓宽了我的知识结构。一位教育专家曾深刻指出,今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分工是科学化的产物,他们的任务是培养学科的专家。而未来教育将结束单科教师的历史使命,要求教师成为多面手,会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所任学科教学中的问题。 小学科学课程的学科整合是课程改期的特点之一。根据科学课程的特点和教学要求,科学教师必须具有系统的完整的科学专业知识;科学教师要具备与科学教学相关的学科知识,诸如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等;还需要了解科学与其他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及其发展,使社会科学知识、教育科学知识、系统科学专业知识有机地结合,形成较完整的基本知识。科学教师还应具有思维科学知识,这有助于教师通过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科学教师还要具有参与社会生产、生活的知识,能以敏锐的眼光和头脑,注意观察、了解、搜集信息的能力。新教材的一个显著变化是,难度降低了,但知识面加宽了,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自身知识储备能否适应这一变化,能否满足学生的需求,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第一道难题。 而现实是,我们科学教师都是由单科的物理、化学、生物或地理教师组成,与专业教师任职资格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教师专业性知识的缺陷交极大地限制科学课程的实施。 校本培训利用教学资源,以教学专家,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为核心,对全

开题报告--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探索与思考

一.问题的提出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教师要在各科教学中精心设计,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除了应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以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历史重任。但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忽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忽视情意教学目标、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从而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负担过重,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匮乏,极大妨碍了全体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得到质疑。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学生生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品质培养的教学路子,成为新时期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新课题。无论是创新还是动手操作都是现有教育中忽视了的或者说不太重视的两个方面。教育在“三个面向”,要培养学生做“四有”新人,使之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成为个性鲜明,各具特色的人才,小学数学教学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创新离不开动手操作,另一方面动手操作中也会滋生出创新的成份。数学课堂应成为学生主动探求的过程,学生创造性活动的过程。通过教学过程,使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个性品质,得以全面展现,以促进人格的发展。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走向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探索其规律为同类研究实践与理论依据。其意义是为学生的未来学习提供必要条件,同时促进教师自身创新能力,增强教育科研意识与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理论依据和课题的界定 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全党和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知识创新、人才开发对知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使科教兴国真正成为全民族的广泛共识和实际行动。”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的基本途径是教育,只有确立新的教育质量观才会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给予高度重视;才会深刻地认识到,没有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就是没有培养出能够适应21世纪要求的人才,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学会生存》中指出的:“人们对讨当今世界性问题和挑战的能力,归根到底取决于人们能够激发和调动的创造力的潜力。”创造力的核心就是创造思维的培养。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实践的调查报告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实践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小组合作学习是具有时代精神的崭新的教学思想。今天社会的各个领域,越来越需要合作,越来越注重合作精神的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与能力,也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小组合作学习”也在目前各地的教学中被开始重视和应用。但是小组合作学习常常还在一种比较浅的层面上展开,因而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致使很多的小组合作学习只是走过场,往往徒有虚表而效果不佳。教师对此困惑也较大。基于以上原因,特设计相关问题进行本次调查,目的旨在通过调查,寻找、诊断、分析问题及原因所在,研究、制订解决对策,使小组合作学习能真正起到改进课堂教学机制、教学方式及教学的组织形式,切实培养、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与合作精神的目的。 二、调查方法与对象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的方式进行。以问卷调查为主,分别对中段年级各班随机抽选部分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情况问卷调查,调查后还对相关老师、学生进行相应的座谈了解,并深入课堂进行了验证性听课。 三、调查的内容 调查涉及12个方面问题,主要包括:a. 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和兴趣;b. 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形式;c.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内容;d.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过程;e.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效果(详见问卷调查表)。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 通过对回收的问卷逐次统计以及与有关教师、学生的座谈及深入课堂听课,看到当前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作用认识比较充分,老师提出的合作讨论的问题较有价值,因而受到学生的欢迎。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当前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没有以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为根本,仅仅流于形式,使合作学习作为新课改精神在课堂上一种时尚的表现。主要表现在: ⑴小组活动形式比较单一(选择前后座位四人一组的占%)。具调查,尽管四人一组是一种较为有效的组合职数,但凝固单一的小组合作形式,逐步产生的不平等

校本研修的组织和管理

校本研修的组织和管理 今天我跟大家一起讨论的课题是:校本研修的组织和管理。 首先,简单介绍这一讲的基本内容: 本课面向中小学领导和教师,阐明校本研修是在学校现实条件下、为满足学校改革发展和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基于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以校本教研与行动学习为主要方式的教师研究与学习,是一个任务驱动型的问题解决过程。校本研修的组织是学校领导管理的主要任务,要在校本研修目标、方式方法、任务内容和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合理设计,有效实施,并进行科学评价,建立有效运行机制,形成制度和文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希望达到以下三个基本目标: ?从观念、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视角去认识与理解“校本研修”的含义及其对学校改革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及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结合学校实际需要,制订校本研修工作计划和教师个人研修计划。 ?积极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并逐步形成和落实校本研修的各项规章制度。 一、校本研修的基本涵义 1.“校本”的缘起 “校本”是一个外来词,字面的意思是:以校为本。这是随着课程改革被“引进的”一个新概念,通常理解为: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以学校的自身需要为根本导向、以学校的问题解决为根本目标,来开展教育教学教研及管理等发展与改革活动。西方国家历经近百年的多次教育改革运动之后,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逐渐意识到,国家的教育改革发展战略目标需要落实到学校主体这个层面,就是说,学校要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主体,以主人翁的身份去承担任务,去实现学校所应完成的教育改革发展目标,这样的教育改革发展才有可能惠及学生的发展。因此,学校成为教育改革的承担者,必须拥有相应的主体地位。这是“校本”的深层涵义,是今天我们讨论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深刻理解校本的涵义,我们才能充分发挥学校自身在教育改革、课程改革、课堂改革乃至学校发展中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正是在这种教育改革思想转变的大背景下,“校本”伴随课改的脚步向我们走来了。 2.“研修”的含义

(完整版)开题报告--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探索与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探索与思考开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教师要在各科教学中精心设计,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除了应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以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历史重任。但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忽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忽视情意教学目标、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从而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负担过重,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匮乏,极大妨碍了全体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得到质疑。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学生生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品质培养的教学路子,成为新时期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新课题。无论是创新还是动手操作都是现有教育中忽视了的或者说不太重视的两个方面。教育在“三个面向”,要培养学生做“四有”新人,使之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成为个性鲜明,各具特色的人才,小学数学教学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创新离不开动手操作,另一方面动手操作中也会滋生出创新的成份。数学课堂应成为学生主动探求的过程,学生创造性活动的过程。通过教学过程,使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个性品质,得以全面展现,以促进人格的发展。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走向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探索其规律为同类研究实践与理论依据。其意义是为学生的未来学习提供必要条件,同时促进教师自身创新能力,增强教育科研意识与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理论依据和课题的界定 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全党和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知识创新、人才开发对知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使科教兴国真正成为全民族的广泛共识和实际行动。”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的基本途径是教育,只有确立新的教育质量观才会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给予高度重视;才会深刻地认识到,没有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就是没有培养出能够适应21世纪要求的人才,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学会生存》中指出的:“人们对讨当今世界性问题和挑战的能力,归根到底取决于人们能够激发和调动的创造力的潜力。”创造力的核心就是创造思维的培养。 德国心理学家思斯特·卡尔西在《人论》一书中论证了这样一个命题:“人性本不是一种实体性的东西,而是人自我塑造的一种过程,真正的人性无非就是无限的创造性活动。”我们所有的人都具有惊人的创造力,所以,我们的教育就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人类已经形成的知识,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心得体会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心得体会和总结 翟家镇实验小学刘垒明教育家魏书生认为,班主任的准确定位应该是公仆,是船工,是为学生服务的。从这个意义上思考,班主任才不至于做凌驾与学生至上的蠢事,才不至于脱离学生实际,充当学生“警察”、“保姆”。班主任应该俯下身子与学生平等相处,一切为学生服务,当好学生思想上的引路人,学习上的合作伙伴,生活上的关怀者,为学生搭建发展平台,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评价、自我教育的能力,引导班级自治,指导学生自我管理。 指导学生自我管理,就是实施人性化的管理,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视学生为班级主人,与学生共谋班级发展大计,有成绩大家分享,有问题大家分忧,共同克服。树立“班兴我荣,班差我耻”,“我为班级添光彩”的强烈意识,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主任的合作者,好帮手,愿意为班级利益付出代价,做出自我牺牲。下面我就把前一阶段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的得失总结一下:主要经验: (一)、科学地构建合作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小组是合作的前提。我们认为“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小组是最有效的,所谓组内异质是指合作小组在构成上体现班级的缩影,由4~6人根据性别、个性特点、学业成绩、家庭背景、守纪状况、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建立相对稳定的学习小组,保证组员的主动参与和互助合作。组间同质指各小组的总体水平基本相当,保证各小组间的公平性 (二)、小组评价。 首先是过程评价。根据各组记录,每周评出最佳小组和优秀个人,提供及时有效地指导,才能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实事求是、全面准确地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等进行评价,使各小组明确自己努力与改进的方向。 其次是学习结果评价。在评价学习结果时,根据班级的目标,分化到每个小组每个学生身上。达标则组内每个成员都加分,否则都减分。要让学生个人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给予充分肯定,又要让小组成员分享到集体成功的喜悦。 最后是评价方式要多样化。评价不能只是教师的评价,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生生互评,组间互评,力求全面,科学而又具有激励性。 (三)、增强了竞争意识,培养了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合作小组的建立促进了小组内和小组间的竞争,竞争内容的多样化,使学生一直处于竞争的环境,努

小组合作学习的调查报告

生本理念下135 互动课堂教学中 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合作学习是具有时代精神的崭新的教学思想。今天社会的各个领域,越来越需要合作,越来越注重合作精神的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与能力,也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小学教学开始关注和实践“合作学习”这一课题,“小组合作学习”也在目前各地的教学中被开始重视和应用。但是由于对课题本身的含义不尽明了,学科教学特点掌握不清或者没有作深刻的探讨,小组合作学习常常还在一种比较浅的层面上展开,因而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致使很多的小组合作学习只是走过场,往往徒有虚表而效果不佳。教师对此困惑也较大。基于以上原因,特设计相关问题进行本次调查,目的旨在通过调查,寻找、诊断、分析问题及原因所在,研究、制订解决对策,使小组合作学习能真正起到改进课堂教学机制、教学方式及教学的组织形式,切实培养、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与合作精神的目的。 二、调查方法与对象本次调查采用问卷与谈话、听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问卷调查为主,分别对我校低中高年级随机抽选部分学生(一年级39人、二年级35 人、三年级28人、四年级17 人、),进行“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情况问卷调查”,发放调查表110 份,回收108份,全部有效。调查后还对相关老师、学生进行相应的座谈了解,并深入课堂进行了验证性听课。 三、调查的内容 调查涉及12 个方面问题,主要包括:a. 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和兴趣;b. 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形式; c.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内容; d.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过程; e.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效果(详见问卷调查表)。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回收的108 份问卷逐次统计以及与有关教师、学生的座谈及深入课堂听课,特别是问卷第1、11 题可以看到当前我校小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作用认识比较充分,老师提出的合作讨论的问题较有价值,因而受到学生的欢迎(第12 题就能说明这点)。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当前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没有以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为根本,仅仅流于形式,使合作学习作为新课改精神在课堂上一种时尚的表现主要表现在: ⑴小组活动形式比较单一(选择前后座位四人一组的占81.5%)。具调查,尽管四人一 组是一种较为有效的组合职数,但凝固单一的小组合作形式,逐步产生的不平等地位,小组合作学习内部各成员之间缺少平等的沟通与交流,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了少数尖子学生表演的舞台,使得个别学生成为教师的代言人,成绩差的学生往往被忽视,许多学生采取旁观的态度,缺少积极参与的意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质疑能力得不到锻炼,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不到培养。“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你经常发表自己的观点吗?”选择回答经常的占48.6 %,偶尔回答的占40.5 %,几乎不回答的占10.9 %。其中选择后两个答案的都是自认为学习成绩中等或不太好的。 ⑵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没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和责任分工。合作学 习前没有作预先的准备,想到哪说到哪,多数学生表达完自己的意见就算完事,而对于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常常不置可否,因而讨论无法深化。从“你们班小组合作学习有明确分工吗?” 这一问题的统计的结果36.6%认为没有或有时有;从“你班小组合作学习老师提出问题后什么时间讨论?”选择老师提出问题就讨论的占39.9%,独立思考后讨论的占38.1%,两者兼有占22.0%;从“你每次小组合作学习时知道应怎么做吗?”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 马春社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马春社 发表时间:2013-06-14T08:34:52.090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3学年38期供稿作者:马春社[导读] 这些都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合作内涵与价值的认识,有利于他们形成积极的合作情感和坚定的合作意志。马春社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东于镇初级中学校时下,国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相应的,关于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就应运而生,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它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有了一个自主合作的机会,改变了传统的以接受型为主的学习方式,。 但几年的实践表明小组合作在当前的高效课堂教学中,有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小组合作学习大多仅仅是浮于形式,缺乏其内在的实效性,主要问题有: 1、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面,不管什么问题,不管合适与否,不管难易程度,一律要学生合作讨论,似乎只要合作了,问题就解决了,只要合作了,学生就是自主学习了。 2、小组成员之间分工不明确,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合作技能。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的同学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讨论的声音。四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说话,谁也听不清别人在说什么。老师一喊“停”,教室里立刻安静下来,汇报讨论结果时,出来的意见还只是个人的想法,没有形成小组意见,也没有因为小组讨论而对个体的思维产生新的碰撞,小组成员之间也没有具备合作的心理倾向。 3、每个学习小组里都有学优生和相对的学困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往往是学优生扛主角,他们的意见就主宰了整个小组的意见。久而久之,学困生就习惯于在热闹的环境中做一个旁观者。这样,也就没有真正做到全员参与,没有真正达到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4、小组评价机制不健全,评价形式单一。以教师评价为主,而这种评价又大多指向单一的个体,对小组整体的评价不够科学和客观;教师没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组内自评和组间互评的机会,更缺少组内自评和组间互评的技能训练。 这些问题的存在大大消弱了小组合作的实效性,针对这样的现状,个人认为现阶段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帮学生养成高效预习的习惯,为有效的小组合作奠定基础。学生在自学预习过程中,不仅要自主解决课文生字、新词、重点句子,而且要对课文有一个客观的整体把握和主观的主题感悟。可现状是,学生只满足于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其他的就不做深入思考和探究,离我们的要求差之甚远。我认为应从两方面加以指导: 1、指导学生感悟文段意思。学生在解决了基本的阅读障碍后(字的读音、词的理解,有的词要放在文段中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应思索课文整体上讲了什么,也就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但这一点不容易做到。学生现在的做法是,普遍借助工具书,这样就缺少了概括能力的训练过程。要把握文章整体意思,必须逐段理解各自然段意思。 2、指导学生联系单元主题、课文主题感悟写作目的。学生弄清了课文内容后,引导其从单元、课文主题上思考,作者想表达的是什么?赞扬、批评、喜欢、厌恶、鞭挞……只有从主题上思考,才能明白作者的意图,为什么这样用词、为什么这样修辞、为什么这样安排内容等。学生如能在自学阶段就感悟到这个程度,小组合作交流时,就有内容可谈了。 二、合理编排学习小组,明确组内分工,交给学生必备的合作技能。合理地划分好学习小组,更有利于学生愉快地进行合作,培养其学习能力。合作学习一般采用异质分组,将全班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学习小组,使各组处于大体均衡的水平上,以便促进组内成员对学习任务和学业竞赛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展。有了编排合理的学习小组,还要对每个小组成员进行明确的分工,谁组织讨论,谁记录大家的意见。谁代表小组发言,谁负责反思总结等,力求达到人人任务明确,事事有人去干。同时还要教给学生一些必需的合作技能。比如要让学生明白小组成员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要善于倾听组员的发言,在倾听的过程中要有自己思维和价值取向;当遇到不同见解时,要等对方说完,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对组员的精彩见解和独立观点,要积极地鼓励,以达到相互支持;遇到较大的困难和分歧时,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地解决问题。 三、强化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丰富评价手段增加评价效益。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全体学生全面、自主地发展,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学生特别注重教师及同学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对学生的评价上,教师要以小组集体的学习效果作为评价的依据,使学生形成集体观念,提高小组的凝聚力,强化小组成员间的交流合作,促进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教师还要丰富评价手段,转变评价主体,更多地将评价主权还给学生,采用小组自评、组间互评的形式促进评价效益的最大化。教师可组织小组自评,在这个小组自评过程中,学生将小组作为一个整体加以审视,意识到每个人在小组集体中的作用,意识到集体的事需要大家的合作,意识到自己做任何事情都要从集体的利益出发。这些都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合作内涵与价值的认识,有利于他们形成积极的合作情感和坚定的合作意志。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确是目前大家公认的一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有益探索,它确实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但需把这种有效的探索利用好,发挥出它应有的效能,还需我们广大一线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俗话说,教学的最高境界是为了达到“不教”如果我们能够把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运用好,相信我们的这个追求也就离现实不远了。

如何有效开展校本研修

如何开展有效校本研修 一、明晰基本概念 (一)校本研修是什么? 所谓“校本研修”,是指以学校教育、教师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切入口、着眼点,以预定目标和学校、教师的发展规划为基本方向,以满足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为根本目的,以学校自身力量、资源优势为主要依托,在学校、教师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在教师发展共同体(教的相互作用影响)下,进而在教育专家的指导与专业引领下,由学校自行设计与策划安排实施的一系列、分阶段、有层次的教师教育(包括教师培养、教师培训、教师进修及教师继续教育)与教育研究(包括教学研究及常规教研、教育科研)有机融合的促进学的过程与活动。核心是学校“教研、科研、培训一体化”。 校本研修,顾名思义,就是为了学校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人的终身发展,在学校过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如进行同伴互助、专业和专家引领、实践中反思等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不断的更新自已,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校本研修的根本目的 是为了学校和教师的发展。以促进学校、教师的发展为目的,实实在在、一点一滴看得见的发展。表现在“改进学校的课程与教学,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提高”。 (三)校本研修的基本问题 ..

基于学校和教师的发展是“校本研修”的基本问题。“校本研修”涉及的问题是学校、教师实际中发现、思考、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由专家批示的问题,甚至是看起来很小、别人以为很肤浅,但必须研究与解决的问题。学校研修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也要有促进教师发展的功能”。 (四)校本研修的主要对策 “通过学校和教师的发展”是校本研修的主要对策。简单说,学校和教师的问题,主要由学校和教师通过研修来解决。 (五)校本研修的三大要素 1、教师个人:自我反思(实践反思)。即教师对自我教学行为及结果的审视和分析过程。自我反思是建立于教学经验基础上的,是校本研修活动的起点,是承担“校本研修的个人责任”的具体落实,教师只有在回顾基础上提出问题,才能在实践中去解决问题。 2、教师小组:同伴互助(共同发展)。同伴互助是校本研修的基本形式,它是建立在教师之间的合作基础之上,力求通过合作互动,同伴之间相互影响,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研究。 3、教育专家:专业引领(专业提升)。校本研修的实质是理念和实践的结合,校本研修虽然基于学校,对学校问题进行研究,提升,但是需要专家的专业指导和学术支持。 校本研修是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 ..

小组合作学习反思5篇

小组合作学习反思5篇 范文一: 小组合作学习是开放教育中的教学组织形式。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一定时间内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效率,达到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交际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了不少问题:当我布置好本堂课的教学任务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时,学生的反映不能令我满意。有的“你争我夺”谁也不听谁的,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有的学生甚至天南海北地东拉西扯,高谈阔论,说了许多偏离了教学内容之外的话;有的学生在讨论时不能以理服人而与同学发生争执;还有的学习好或者性格外向的学生频频发言……表面上看学生们簇拥在一起七嘴八舌、热闹非凡、气氛高涨,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学生似乎成了课堂的主人。可实际上那些性格内向的和学困生,他们缺乏参与讨论的勇气,他们害怕提出的问题会引起同学的嘲笑,以至选择沉默。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怎能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 发现问题后,我一直在想:怎样让学生既能动得了也能动的好?我认真地思索着,并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发现问题的关键还是取决于教师的引导。高效课堂要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即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中“乱”而有序。课堂教学要的不是热闹场面,而是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思考,是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所以,我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小小的调整: 1.教师在小组合作分配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到成员搭配问题,对于学案中的A、B、C、D 不同等级的问题,要细化到个人,好、中、学困生都有。从而避免了以往出现的完成任务只是少数学生的个人表现的现象,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避免了组内冲突问题,更好地加强了团结合作精神。 2.对于课堂上合作、交流、展示环节时,我先不分配任务,而是让他们对每个问题都参与讨论。等给予一定的讨论时间后再以抽签的形式分配任务。这样就避免了有的小组只讨论本组的问题而不过问其他组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有的学生不劳而获的“搭车”行为。 3. 教会学生小组合作的技能。在小组讨论时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情绪,随机应变地想出调节课堂气氛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积极认真的思考问题。在小组合作中教师应在各小组间巡回指导,引导学生采用正确、有效的合作方法,及时给予点拨、鼓励和帮助。比如:在小组合作分工学习时,要教给学生分工的方法,根据不同成员的能力,让他们承担不同难度的任务,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习时,教给学生要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的意见;有不同意见,也要等对方说完,自己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碰到分歧或困难,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的解决问题。对于学生的质疑,要组织学生在班内讨论。对于学生发言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给予矫正。从而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 4.在课堂教学中要给予学生及时客观的评价。评价对于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尤为必要。没有必要的评价,就无法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有效的监控,势必造成课堂的放任自流。

中学物理创新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中学物理创新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摘要:21世纪是创新教育的世纪。美国在“国家处在危险中”的忧患中敦促国家教育部门强化实行全国创新教育改革;韩国则把创新教育作为迎接世纪大变革的“国家生存战略”。直面世界各国科技的激烈竞争,民族的创新能力已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的不竭动力。”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观念和指导思想,是我国人才培养的新目标、新模式,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当前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作为学校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大力开展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在我国已显得至关重要。 关键词:创新教育、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力 21世纪是创新教育的世纪。美国在“国家处在危险中”的忧患中敦促国家教育部门强化实行全国创新教育改革;韩国则把创新教育作为迎接世纪大变革的“国家生存战略”。直面世界各国科技的激烈竞争,民族的创新能力已关系到中华

民族的兴衰存亡。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的不竭动力。”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观念和指导思想,是我国人才培养的新目标、新模式,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新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性质中指出,高中物理课程有助于学生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作为学校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大力开展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在我国已显得至关重要开展物理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既关系到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又关系到以什么样的教育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问题。那么怎样开展物理创新教育呢? 一、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 传统的教学是一种应试教学,它以社会为出发点,一味追求分数,把人当作社会生活的客体来塑造。它注重的是知识的移植和灌输,且考什么教什么,跟考试无关的知识很少沾边。方法上一般是先讲概念、定律,再依照定律讲解实例,忽视了知识的产生过程。为了分数,大搞题海战术和考试,使学生疲于应付,丧失了自由发展的空间。在这一种教学状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公平学校朱悦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一小组为单位,通过互助交流与倾听,综合概括,从而获得知识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又培养了团队意识。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可充分发挥优生对差生的帮扶作用,可减轻教师的负担,但一年级学生刚入学,让他们进行合作学习还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合作意识不够强,有的是学习意识不够强,别人在学他在玩。经过近阶段的小组合作学习,我有以下的心得感悟: 首先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时候,要提出目的明确的合作问题,并且,问题要具有合作学习的必要,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鉴于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在课堂教学的时候,主要采用了四人一组合作的办法。指导学生进行合理有效的分工,确定一名小组长,从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的合作方法。其次,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采取合理有效的激励措施,在实际学习中,小组成员全部完成任务的,每个成员都奖励一面小红旗,使学生增强团队意识,体会团体荣誉感。没有全部完成任务的,则不奖励。慢慢的学生越来越体会到小组每个成员都学会的重要性,小组互助学习渐渐有成效。 但这样的合作还刚刚开始不久,特别是一年级小学生还刚入学不久,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低年级的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还没有

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师要及时提醒和指导每个组的学生进行相互讨论和交流。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其中一部分学生的性格自私、独立,所以造成了这种现象。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需老师在实践中继续探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