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不能盲目、随意、放任自流,为合作而合作,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合作学习应该为学生素质的发展服务。

关键词课堂教学合作学习数学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合作学习已成为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应用得最多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挑战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团体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了学生的交往与审美能力。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在活动、探索中获得知识远比手把手教会他们”是什么”更重要。然而,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

一、创设有效的合作学习情境

合作学习的倡导者认为:“在一个理想的课堂里,所有的学生都应能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为趣味和快乐而竞争,自主地进行独立学习……”我们的教学中应该努力创设合作式学习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合作。

我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有意识地创设出生动有趣的情境,启发学生合作学习。上课开始,我拿着48本新本子进入课堂。我指着这捆本子说:“老师今天要把这些本子分给四个小组,要求让第一个小组分得这捆书的1/4,第二小组分得这捆书的2/8,第

小学数学课堂合作交流的实践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合作交流的实践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合作交流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务川第三小学五年级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之间交流信息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情感交流、心理沟通的过程。不仅如此,小组合作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更加广阔的时空中进行多维性和交互性。因此,新课改的顺利实施,必使我们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造和扬弃,自觉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通过不断尝试、反思、研究、总结和提高,来推动课堂教学产生实实在在的变化,从而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的必进,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的变化。 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广泛地进行“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研究,是旨在通过对现行的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但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多是形式上的合作,没有完全体现出合作学习真正的作用,还有许多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还不够完善,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误区。我们就这一内容着手研究,以使我们对合作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 二、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作为新课堂的实施者,我们深刻体会到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往往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且互为补充的。自主学习能否达成预期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组合作的成效如何。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问题进行探讨,以利于对课程标准的深度把握和正确实施,以避免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后,班级课堂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参与机会而处于“旁观”、“旁听”的被动地位,使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干预和控制大大降低,更多的是给予引导和激励,赋予全体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与权利,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拥有高度的自主性,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能胜任的学习内容,

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灌南华侨双语学校纪朋成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氻动的朸会,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我们在进行数孆教学活动过程中,可以有效地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为学生开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群体

研讨、协作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有刉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呢?下面,谈几点我校数学组的实践体会。 改进课堂活动方式明确数学学习目的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这一单向的传输方式,而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的多维交流的过程。 例如,在《从三个方向看》一课中,我们组织学生举生活中从不同方向看的的实例,大家在活动中积极发表看法: 生1:我们拍照时是从正面看。 生2:盖房的图纸很多也是从正面看的。 生3:我经常看电视中直播的NBA篮球赛,那些教练用黑笔在白板上,向队员布置战术时给我的感觉就是从上向下看;还有在足球比赛中,进球后的镜头回放,球是否过端线也经常用的是从侧面看;边裁看进攻队员是否越位是从侧面看。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02 《数学课程标准》很重视儿童合作探究,对课堂合作探究学习的总量做出了明确规定──在整个小学阶段,《数学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赋予数学活动的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使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地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能积极地相互支持。让学生在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学习,相互交流、合作竞争、想象创造,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主动学习的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小组”的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合作”的手段能否充分的运用,这是体现小组合作学习是否能真正展开的两个关键性的问题。 (一)合作学习的形式 1.合作讨论,发挥学生参与的主体性 为了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一个合作学习小组以

3―6人为宜,并且在一个小组中注意各层次学生的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要使合作学习更加有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合作学习不但要发挥组内每个人的作用,还要发挥集体的作用,注意培养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活动的习惯,发挥学生参与的主体性,努力提高学习的效果。 2.合作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课堂练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今天,具有不定性、探索性的开放性练习,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而运用小组合作进行开放性练习,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给他们以较大的思维空间,使他们乐于交流,从而真正成为学习自主、合作学习的天地。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很快掌握了新知,有的学生一知半解,这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练习,让每个学生发表见解,相互启迪,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开展合作练习的初始阶段,学生的讨论的合作意识可能不强,这时教师可以加强指导,并安排特定的时间,有意识培养他们合作练习的意识,实施新课程以后,可以把教材安排的讨论题,作为合作练习的素材,这样,既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学到别人的好思维,好方法,更有利于学生表达观点,发挥想象,互相启发,共同发展。 3.合作评价,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研究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初探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其实质是学生间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每个成员不仅要自己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同学学习,以全组每个同学都学好为目标,教师根据小组的总体表现进行奖励。由于它在改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等方面有很好的效果,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下面我简单谈谈我的做法及思考。 一、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实施新课标的需要,更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不是多余的,它的意义不在于今天而在于明天;不在于现在而在于学生的将来!只有我们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合作学习才可能成为我们课堂教学的自觉行为。 二、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一)在课堂上让学生有自主探索的时间,这一点要从一年级就开始逐步的培养。例如一年级下册学习两位数加减法法“32+23=?”时,先让学生独立

探究,学生会出现很多种方法:口算的、摆小棒的、竖式的等等。这时候在安排小组合作交流,学生因为有了探索有了思考交流起来言之有物,即展示自己的同时也学习了同伴的方法。 (二)合作学习的问题要体现价值性。 1、合作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挑战性。 如果问题太简单缺乏深度、广度和一定的难度,就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探索、合作、交流的欲望。如:“32+23=?”这样的问题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只能说是一种交流,在有了各自想法后坐在一起发表自己的看法。交流也是合作学习的一种,特别是中低段小组交流的机会很多。而现在讲问题要有价值主要针对那些个人探究很难完全弄明白的问题,需要大家群策群力的问题。如: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后问:“长方形与正方形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2、合作的问题要紧扣本课的重难点。 如:二年级下册“租船”认识小括号一课,当学生解决问题时出现29+25=54(人)、54÷9=6(条)同时在尝试列混合算式时出现了“29+25÷9”,同学们也认识到这与解题的思路相矛盾。师问:“你们有什么办法让加法先算?”问题激起学生主动思考解决的办法。出现了划横线、画圆圈、画方框等等用记号的方法,此时安排了4人小组的交流,在合作中认识到标记的重要性,同时也体验了做数学的乐趣。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引出小括号及它的作用就很自然了。 3、合作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 平时教学中时常会碰到一个问题有多种解法或多个答案,既解题策略开放和结论的开放性。当一名学生回答时其他同学也争先恐后地举手,“我来、我来”。这时就可以安排2人或4人合作交流各自的方法。例如:学了生活中的大数后我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实践的调查报告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实践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小组合作学习是具有时代精神的崭新的教学思想。今天社会的各个领域,越来越需要合作,越来越注重合作精神的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与能力,也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小组合作学习”也在目前各地的教学中被开始重视和应用。但是小组合作学习常常还在一种比较浅的层面上展开,因而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致使很多的小组合作学习只是走过场,往往徒有虚表而效果不佳。教师对此困惑也较大。基于以上原因,特设计相关问题进行本次调查,目的旨在通过调查,寻找、诊断、分析问题及原因所在,研究、制订解决对策,使小组合作学习能真正起到改进课堂教学机制、教学方式及教学的组织形式,切实培养、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与合作精神的目的。 二、调查方法与对象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的方式进行。以问卷调查为主,分别对中段年级各班随机抽选部分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情况问卷调查,调查后还对相关老师、学生进行相应的座谈了解,并深入课堂进行了验证性听课。 三、调查的内容 调查涉及12个方面问题,主要包括:a. 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和兴趣;b. 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形式;c.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内容;d.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过程;e.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效果(详见问卷调查表)。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 通过对回收的问卷逐次统计以及与有关教师、学生的座谈及深入课堂听课,看到当前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作用认识比较充分,老师提出的合作讨论的问题较有价值,因而受到学生的欢迎。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当前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没有以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为根本,仅仅流于形式,使合作学习作为新课改精神在课堂上一种时尚的表现。主要表现在: ⑴小组活动形式比较单一(选择前后座位四人一组的占%)。具调查,尽管四人一组是一种较为有效的组合职数,但凝固单一的小组合作形式,逐步产生的不平等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斯莱文教授认为:“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得奖励或者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在我国合作学习的研究专家们认为:合作学习主要是以生生互动合作为教学活动取向的,它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由于它在改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等方面产生了很好的效果,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下面我简单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新课标的需要!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只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多种学习方式中的一种,并没有固定的操作模式。我在教学中,常常是这样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 (一)创设情境。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二年级的学生才6、7岁左右,天真、爱幻想是他们的天性。因此教学中为学生设置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情境,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新课标教材编辑了大量的情境教学内容,图画精美、生动细腻,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为我们创设情境提供了生动有趣的素材。 (二)明确学习任务。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学生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也就是教师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评价的标准等等。这些任务除了具有一定的合作价值外还可以分解,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共同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任务,可以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三)合作、探究。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后,教师就应立即引导学生开始合作、探究,这是小组合作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并且学生每个人都必须有一定的责任分工,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也就是说,学习任务已经落实到个人,小组的成员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四)交流、评价。交流、评价也就是学生间总结学习成果、教师接受信息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教学探讨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教学探讨 发表时间:2019-05-09T10:38:15.89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5月4期作者:向阳利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本文作者就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几点认识。 向阳利(四川省安岳县岳新乡中心小学四川安岳 6423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本文作者就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几点认识。 【关键词】数学教学;合作学习;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5-171-01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这一方法。但是,我们在教学实践及听课活动中发现,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需要我们作更多更扎实的研究与探索。 一、小组合作学习是数学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 小组合作式学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有效教学的途径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有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体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去寻求不同的解题方案,让更多甚至全班学生都有权利与机会参与讨论与交流,充分发挥生生间的互补作用,为全体学生,尤其为学困生提供更多的课堂参与机会,并将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全班共有的认知成果,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及合作能力。 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合作意识 要使学生能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在教学中教师就应该培养学生个体的竞争意识,更应该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调、合作共事的群体协作精神。在教学中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的学习意识和习惯,这是群体参与学习的重要举措,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同时,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如: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元角分》一课采用分组学习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认识元角分,同时学习互换。在小组学习中,有几个学生不愿拿出自己的钱和其他同学互换,生怕自己的钱丢失掉,这样就影响了这组的学习。根据这种情况,教师可组织这几个学生观看其他组游戏。当看到其他组精彩的表演时,他们被吸引住也就想试试。在合理的引导下,这几个学生自愿拿出自己的钱和同组的同学进行互换。在合作交流中,学生有了更多阐述想法的机会,也能受益于他人,还能体验到与他人合作的良好情感交流,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提高了人际交往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学习,能发挥学生自评互评作用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评价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关注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学生能力的评价不能只进行书面测试,在过程性的评价中,教师一个人很难完成对全班学生的能力的评价。而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进行自评、互评。如:在互当小老师、找朋友等活动中,学生在评价他人的同时,自己的能力也在提高;同时还会不由自主地将自己与他人作比较,进行隐性的自我评价。 四、合作学习的开展形式 小学数学开展合作学习的形式多种多样,作为一种面向每一位学生的主动性、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合作学习的初始阶段,重在激发学生对合作学习的兴趣,让学生领会规则。它一般是通过课堂操作实验、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收集信息资料等形式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交流中研究。如苏教版第二册“有趣的拼搭”,目的是让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情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落实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相互合作。“滚一滚”,要学生自己做;“堆一堆”,要比较哪个容易,哪个难;“摸一摸”,要向同伴介绍是怎样摸对的;“搭一搭”,要让学生合作搭,搭出各种各样自己想象的美丽图案。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探索想象力,又可以使学生体会形体特性在实际中的运用,并联系生动的事物进行再创造。随着合作学习的全面铺开,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与学科知识结合的相关度,促使学生把学过的知识点“举一反三”,并拓宽深化地去研究。 五、及时指导,提高交流技能 六、小学生自控能力差,与人交往的技能弱,在活动过程中常出现种种“交际”问题。如,有的学生发言时声音太大,影响了其他同学;有的学生遇到和自己不同的观点就和别人争吵,甚至各说各的,发言混乱。此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具体的指导,教他们如何与别人沟通:“小组内部发言都尽量小声,发言要一个一个地说,别人说的时候要认真听。”表达不同观点时可以说:“我与你的观点不同,我是这样想的……,我帮你补充一下……” 七、小组合作学习应处理好几个关系 1.处理好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合作学习的价值之一,就是将个体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锻炼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价值之二,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但是,如果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过分地强调竞争,尤其是强调速度方面的竞争,那么,非但不能实现这两个价值,无助于学生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的培养,还会完全地“事”与“愿”违。 2.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 单从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说,其重要意义大家都很明白。但是,我们不能仅注重形式,还要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任何教学组织形式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要通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来实现。小组合作学习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小组合作学习的各种形式都应落实这些学习目标,进而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不放任自流或流于形式。 3.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教师当好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教师合理组织,精心引导,并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其中,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耐心倾听学生的声音,并适时给予点拨、鼓励和调控。这样,许多原先由教师完成的工作现在就可以由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的调查报告

生本理念下135 互动课堂教学中 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合作学习是具有时代精神的崭新的教学思想。今天社会的各个领域,越来越需要合作,越来越注重合作精神的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与能力,也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小学教学开始关注和实践“合作学习”这一课题,“小组合作学习”也在目前各地的教学中被开始重视和应用。但是由于对课题本身的含义不尽明了,学科教学特点掌握不清或者没有作深刻的探讨,小组合作学习常常还在一种比较浅的层面上展开,因而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致使很多的小组合作学习只是走过场,往往徒有虚表而效果不佳。教师对此困惑也较大。基于以上原因,特设计相关问题进行本次调查,目的旨在通过调查,寻找、诊断、分析问题及原因所在,研究、制订解决对策,使小组合作学习能真正起到改进课堂教学机制、教学方式及教学的组织形式,切实培养、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与合作精神的目的。 二、调查方法与对象本次调查采用问卷与谈话、听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问卷调查为主,分别对我校低中高年级随机抽选部分学生(一年级39人、二年级35 人、三年级28人、四年级17 人、),进行“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情况问卷调查”,发放调查表110 份,回收108份,全部有效。调查后还对相关老师、学生进行相应的座谈了解,并深入课堂进行了验证性听课。 三、调查的内容 调查涉及12 个方面问题,主要包括:a. 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和兴趣;b. 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形式; c.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内容; d.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过程; e.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效果(详见问卷调查表)。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回收的108 份问卷逐次统计以及与有关教师、学生的座谈及深入课堂听课,特别是问卷第1、11 题可以看到当前我校小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作用认识比较充分,老师提出的合作讨论的问题较有价值,因而受到学生的欢迎(第12 题就能说明这点)。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当前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没有以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为根本,仅仅流于形式,使合作学习作为新课改精神在课堂上一种时尚的表现主要表现在: ⑴小组活动形式比较单一(选择前后座位四人一组的占81.5%)。具调查,尽管四人一 组是一种较为有效的组合职数,但凝固单一的小组合作形式,逐步产生的不平等地位,小组合作学习内部各成员之间缺少平等的沟通与交流,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了少数尖子学生表演的舞台,使得个别学生成为教师的代言人,成绩差的学生往往被忽视,许多学生采取旁观的态度,缺少积极参与的意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质疑能力得不到锻炼,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不到培养。“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你经常发表自己的观点吗?”选择回答经常的占48.6 %,偶尔回答的占40.5 %,几乎不回答的占10.9 %。其中选择后两个答案的都是自认为学习成绩中等或不太好的。 ⑵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没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和责任分工。合作学 习前没有作预先的准备,想到哪说到哪,多数学生表达完自己的意见就算完事,而对于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常常不置可否,因而讨论无法深化。从“你们班小组合作学习有明确分工吗?” 这一问题的统计的结果36.6%认为没有或有时有;从“你班小组合作学习老师提出问题后什么时间讨论?”选择老师提出问题就讨论的占39.9%,独立思考后讨论的占38.1%,两者兼有占22.0%;从“你每次小组合作学习时知道应怎么做吗?”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建立合作学习机制,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存发展的需要。在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加强合作,善于交流,能充分地展示他们或正确或错误的思维过程,体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我下面就数学教学中怎样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落实新课标的需要!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只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多种学习方式中的一种,并没有固定的操作模式。我在教学中,常常是这样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 1、创设情境 情绪心理学家利泊认为:“宽松和生动活泼的气氛,可以是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力量,他组织维持并指导工作,”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办法就是描述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或贴近儿

童生活的事件,要解决的问题就包含在这个故事或事件之中,实际上就是为学生设置了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情境,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新教材编辑了大量的情境教学内容,图画精美、生动细腻,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为我们创设情境提供了生动有趣的素材。 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学生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也就是教师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评价的标准等等。这些任务除了具有一定的合作价值外还可以分解,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共同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的任务,可以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例如:在教学《统计图》这一内容时,我向学生提出了学习任务:明天下午第二节课是体育锻炼课,老师想安排一些你们喜欢的运动项目,到底安排哪些运动项目呢?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调查与统计一下吧!孩子们明确了学习任务,便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完成自己的任务去了。 3、合作与探究 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后,教师就应立即引导学生开始合作、探究,这是小组合作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并且学生每个人都必须有一定的责任分工,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也就是说,学习任务已经落实到个人,小组的成员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新课程改革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探索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探索 自新课标颁布实施以来,“合作学习”已走进当今课堂。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活动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有明确分工的相互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能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 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使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地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让学生在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学习,相互交流、合作竞争、想象创造,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乂培养了主动学习的能力。 一、合作讨论,发挥学生参与的主体性 为了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一个合作学习小组以4―6人为宜,并且在一个小组中注意各层次学生的优化组合,以利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要使合作学习更加有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合作学习不但要发挥组内每个人的作用,还要发挥集体的作用,注意培养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活动的习惯,发挥学生参与的主体性,努力提高学习的效果。因此,在学生已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但尚未得出结论之前组织讨论,这样可以通过讨论互相启发,分析综合,在掌握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抽象概括,探索出所要掌握的结论。 例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时,能通过三个例子说明求儿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加法计算乂可以用乘法计算以后,组织小组讨论:求儿个相同加数的和用哪种方法计算比较简便?通过讨论,学生们认为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因为乘法算式写起来、读起来、算起来都比加法简便,水到渠成地概括岀了乘法的意义:求儿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在学生不易理解时讨论,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再加上教师的点拔,会使学生茅塞顿开。例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读写钟表上的时刻9 时55分,就出现三种答案:(1) 9时55分(2) 10时55分。(3) 10时5分。这时教师并没有立刻宣布正确答案,而是开展小组讨论:哪个答案正确,为什么?通过讨论,学生突破了教学难点,弄清了读写儿时多的时刻,要先看时针,时针走过的数就是儿时多,再看分针从12起走了多少个小格,这时的时刻就是儿时儿分,所以第一个答案正确。 二、合作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课堂练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今天,具有不定性、探索性的开放性练习,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釆用。而运用小组合作进行开放性练习,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给他们以较大的思维空间, 使他们乐于交流,从而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天地。 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很快掌握了新知,有的学生似懂非懂,这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练习,让每个学生发表见解,相互启迪,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开展合作练习的初始阶段,学生的讨论的合作意识可能不强,这时教师可以加强指导,并安排特定的时间,有意识培养他们合作练习的意识,实施新课程以后,可以把教材安排的讨论题,,作为合作练习的素材,这样,既能加深对知识的理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程淑芬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程淑芬 发表时间:2016-02-01T16:19:36.99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5年12月总第178期作者:程淑芬[导读] 吉林省双辽市永加乡中心小学校新课程改革就像一股清新的风,不断冲击着我们的数学课堂,不时地带给我们新鲜与活力。 吉林省双辽市永加乡中心小学校136412 摘要:新课程改革就像一股清新的风,不断冲击着我们的数学课堂,不时地带给我们新鲜与活力。新课改以来,以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为主的学习方式已走进当今课堂。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活动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而“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他们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 数学合作学习是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数学课堂学习任务,按照明确的责任分工进行的互助性学习的一种社会型学习模式。由于它在改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等方面产生了很好的效果,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实施新课标的需要。 一、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小组合作的兴趣 皮亚杰认为,对于智慧发展来说,儿童之间的合作十分重要。在小组学习讨论争辩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呈开放状态,不同程度的思维相互碰撞,往往会引发创造的火花,从而开阔学生思路,同时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路也可以进行广泛的交流,正确的、错误的、全面的、片面的、简单的、复杂的各种认识差异都展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各种认识矛盾的交锋中集中正确意见,选择最佳思路,总结一般规律,这个过程是学生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思维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获得知识,而且发展了思维,并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兴趣又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是获取成功的先驱,小组合作学习要想发挥其合作功能,教师首先应营造一种学习氛同,创设教学的情景,使学生产生合作的兴趣,这样学生才有可能积极合作,共同学习。 二、加强教师的引领作用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不能忽视教师的引领作用,教师应重视“引”,大胆“放”,抓住合作契机及时引导。可以在新知探就的过程中引导;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处引导;在灵活运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积累中努力丰富文本和自我中引导;在小组合作的有效方法和形式上加以引导等。教师要指导好学生积极采取讨论、举例、引证、实验、归纳、演绎等探究形式,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自始至终营造民主、和谐的合作气氛,既不失时机地点拨,又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我完善,教师通过观察、参与、巡视、指导等方式积极参与调控,从而不断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过程。 三、重视小组合作情况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同样,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同教师的引导与参与是分不开的。一方面,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合作学习材料既要“新、活、趣”,使学生感到新奇,又要有探究的价值。另一方面,此时的教师必须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要运用教育评价鼓励合作,教学评价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讨论结束时,不仅注重学习结果的汇报,更要注意对合作过程的评价。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强化“小组”的集体荣誉,即对小组之间进行评价,如开展比“哪个小组得红旗多”,评“最团结小组”“红星小组”等活动,由此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励的场面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在每节探究活动结束时,针对纪律、组织探究活动等情况,教师表扬最好的小组,同时也可对一些小组存在的问题给予批评,从而可以在下一次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们不再出现或少出现这类问题,可使数学探究活动日趋好转。如有些组的学生组织得较好,很快就可以把探究的问题研究完了;而有些组则由于组内分工不合理,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完成探究问题,教师指出来后,可以促进各小组在下一次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引起注意,从而使得这类表扬和批评成为促进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催化剂。 四、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 要“关注学生参与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情感、态度的发展。同时,也要重视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我们采用“二次评价”或者叫“延时”评价的方法,就是说,不要轻易、草率地评价学生的作业和发言,而是适当延长时间,待信息二次反馈甚至多次反馈后再评价,这样有利于学生产生思维的触角。例如,学习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我们不能看到学生知道了结果就急于作肯定的评价,而要看学生是否亲身经历了探索公式的形成过程:是操作了学具,还是画了图形;是通过独立思考的,还是参与了合作交流得出的等等,再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重视学习过程,积极地投身于探索之中。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好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尝试成功的喜悦,能培养团体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利于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我们还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研究,使之更加完善,更加切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更加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要求。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案例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案例 五一小学佘烁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越来越被教师所重视、接受。这主要是因为小组合作学习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他们提供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好学生合作学习时机,使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且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互补互促,共同提高,这有待于我们教师认真思考。 案例:《10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片段 小组合作中,很多时候是学习好、能力强的学生没有等其他学生发言,就很快把自己的想法、意见喊出来、说出来。这样一来,很多比较懒散的中等生、后进生就一想:是这样的。然后,基本上不太思考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这些没有认真思考的学生相当与走了个形式,问题没有很好的经过大脑思考便得到了现成的答案。结果两极分化更加严重,好的更好,差的更差。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安排分工,讲清合作规则、流程、注意事项,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技能。 在教学《100以内退位减法》时,小组分析讨论45-7的计算方法,我设计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下面是其中一个小组的讨论: 组长:大家先想一想,然后一个一个发言。 (其他的三个组员点点头示意赞同组长的意见。) 过了一小会儿,组长问:谁想好了?

“我,我”有两个同学举手直喊,很显然,他们两个看懂了、学会了。其中一个不等组长点名,直接说出来自己的想法,另一名同学也是如此。而剩下的小林同学一言不发,看他的表情似乎没有什么想法。 组长问:小林,你是怎么想的? 小林伸出了手指,进行手指算,说:我用手指算,在幼儿园就是这样学的。 (组长和其他两位成员点头表示肯定。) 讨论结束,大家七嘴八舌又将三种算法说了一遍,算是整理了。 在全班汇报时,组长很流利地说出了他们组的算法。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求人人参与,人人发言,主动思考,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增加课堂交流量,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发展,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到及时指导,避免形式主义的合作学习。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应合理给他们"分工",制定明确的合作学习流程,给每个同学参与的机会,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即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表达能力,又能够使学生学会在倾听中吸纳、修正、反思。采用有效的小组合作,使小组合作真正发挥它的优势,为教与学服务。

浅谈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绝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不应该成为一种外部强加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内部需要的自然过程。合作学习有助于形成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可以促进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这是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的要求,也是新课程所积极倡导和当前课堂教学所必需的。 一、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定义 尽管合作学习在三十年前就开始了,但到目前为止,关于合作学习的确切定义,国内外却有着不同的表述方法。其中,我国教育家王坦将其表述为:“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这个定义国内运用较多。合作学习不仅仅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是指小组或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有明确分工的相互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能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使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地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

效地解决组内冲突。让学生在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学习、相互交流与合作竞争,从而掌握数学知识。 二、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形式 (一)合作讨论,发挥学生参与的主体性 为了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一个合作学习小组以4─6人为宜,并且在一个小组中注意各层次学生的优化组合,以利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要使合作学习更加有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合作学习不但要发挥组内每个人的作用,还要发挥集体的作用,注意培养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活动的习惯,发挥学生参与的主体性,努力提高学习的效果。因此,在学生已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但尚未得出结论之前组织讨论,这样可以通过讨论互相启发,分析综合,在掌握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抽象概括,探索出所要掌握的结论。 (二)合作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课堂练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今天,具有不定性、探索性的开放性练习,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而运用小组合作进行开放性练习,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给他们以较大的思维空间,使他们乐于交流,从而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天地。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很快掌握了新知,有的学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方法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方法 1、合作讨论,发挥学生参与的主体性 为了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一个合作学习小组以4──6人为宜,并且在一个小 组中注意各层次学生的优化组合,以利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要使合作学习更加有效,还 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合作学习不但要发挥组内每个人的作用,还要发挥集体 的作用,注意培养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活动的习惯,发挥学生参与的主体性,努力 提高学习的效果。 2、合作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课堂练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今天, 具有不定性、探索性的开放性练习,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而运用小组合作进行开放 性练习,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给他们以较大的思维空间,使他们乐于交流,从而真 正成为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天地。 3、合作评价,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课堂教学中,教师在经常对学生的学习作出评价,以便学生了解自己的情况,及时改 正错误。在合作评价时,教师应要求学生认真听每个同学的发言,概括别人发言的要点, 经过分析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通过对比分析,找出了适 合自己的最佳方法,既锻炼了思维,又培养了表达能力。 1、创设生活情境 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数学知识融入现实生活中,学生乐 于接受。因此,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办法就是描述贴近儿童生活的事件,要解决的问题就 包含在这个事件之中,为学生设置了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情境,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明确学习任务 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学生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也就 是教师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评价的标准等等。这些任务除了 具有一定的合作价值外,还可以分解,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共同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 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任务,可以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时 效性。 1、合作时机应选择在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激 发学生自发合作的欲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与建议

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与建议 徐瑶 初次接触小组合作学习,只感觉到这种学习方式的新颖,并尝试着去实践,但从中发现许多次的合作只留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我渐渐地悟出教学中不能为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下面是我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建议: 1.明确分工,各尽其职 教师在组建合作小组时,需遵循合理性的原则。 一是小组成员人数要合理,以4——6人为宜。人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体才能的充分展示,人太少互动不足; 二是可以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优势互补”的原则。依照学生的组织能力、语文学习能力、性别等方面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组都有各个层次的学生,为各小组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 三是成员的角色分工应该是动态的,采取轮流担任的方法。每小组大致确定好主持人、记录员、等职位。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兴趣,也可以改变学生在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给每个学生都提供发展的机会。 2.适当引导,关爱弱势

首先,教师应有意识地创设宽松的交流氛围,要求合作小组的同学对每一位发言者都给予感情上的支持。如“你一定能行!”“我们支持你,你大胆表现吧!”“某某必胜!”让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其次,教师要适当地引导合作学习。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小组合作学习极容易成了“优生唱主角,差生跑龙套”的局面。所以要避免只求热闹不求实质的弊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特别要关爱那些极少发言的“弱小者”。对一个问题,学生往往会有自己的看法,却不一定能够很好地表达。我们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常会发现一些总是沉默的学生,他们有的是不敢表达,对自己的见解有种种顾虑:自己的意见会不会让同学笑话?和大多数同学有没有矛盾?有的是不擅长表达,他们的表达总是片言只语。另外,俗话说“一鸟入林,百鸟压声”,在小组讨论或全班交流时,如果是学习优秀的学生先发言,另外的学生就会不敢再发言。因此,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要重视激发“弱小者”的自信心,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创造机会让他们多表现、先表现,善于捕捉、放大他们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使弱势转化为优势,参与到小组学习中来。如果老师不断地发现弱势,真诚地关爱弱势,不懈地转化弱势,那么必定能使合作学习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也能更有效地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3.有机结合,灵活调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