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第四章主要知识点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第四章主要知识点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第四章主要知识点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第四章主要知识点

§4.1 食物与摄食

一、食物体内氧化和体外燃烧之间的区别和共同点

1、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能释放热量

2、不同点:体内氧化是一个缓慢的氧化过程,能量是逐步释放的;

体外燃烧是一个剧烈的氧化过程,迅速地放出热量。

实验:测试食物能量的实验结论:花生仁(脂肪)是较好的能量来源。

热量价――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的产生的能量。

三大营养物质的热量价蛋白质:16.7千焦/克糖类:16.7千焦/克脂肪:37.7千焦/克

二、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作用

1、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有水、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和粗纤维等7大类。

2、七大营养素的作用。

(1)糖类:①是人体细胞最重要的供能物质;②人体细胞的—种组成成分。

(2)蛋白质:①是细胞生长和修补的主要原料;②可以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部分能量;

③参与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3)脂肪:生物体贮存能量的物质。

(4)水:①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②各种生理活动的基础。

(5)无机盐:不能提供能量,但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6)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除维生素D外,其他维生素人体均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得。

(7)粗纤维:来源于植物性食物,由纤维素组成,不能被消化吸收,但对人体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促进肠道蠕动,利于排便等。

常见维生素的名称、来源和缺乏症(供参考)

名称缺乏症主要来源

维生素A 夜盲症、角膜干燥症肝、鱼肝油、卵黄、牛乳、胡萝卜

维生素B1脚气病米糠、麦麸、卵黄、酵母

维生素B2口角炎、唇裂症卵黄、酵母、大豆、胚芽、肝

维生素C 坏血病蔬菜、水果

维生素D 成人骨软化、儿童佝偻病鱼肝油、卵黄

维生素E 肌肉萎缩等谷物胚芽、植物油、绿叶

小结: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素的种类及数量都不相同,几乎没有一种食物同时含有7类营养素。

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更要注意营养的搭配。

三、动物的摄食

由于各种动物捕捉食物的手段各不相同,他们的食性也多种多样。所以各种动物具有自己特有的捕食方式捕食器官。

1、海葵:触手

2、昆虫:口器 —— 昆虫取食的器官叫口器,位于头部的下方和前端,口器的形态结构也变化多端。 虹吸式口器:蝶类 咀嚼式口器:蝗虫 嚼吸式口器:蜜蜂

舐吸式口器:苍蝇 刺吸式口器:蚊子 3、鱼类: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鱼类,用滤过方式获得食物。

4、鱼有哪些结构特点与它在水中捕食相适应?

鳍――快速游动 侧线――感知方向和水位 齿――肉食性鱼类口内有齿 鳃――滤过取食

5、你还能举出更多具有特有捕食器官、捕食方式的动物吗?

捕食器官:青蛙的舌、猫的爪

捕食方式:蜘蛛织网捕虫、蛇类头部感受红外线刺激的器官能通过红外线定位进行捕食。

四、人消化系统的重要器官――牙

牙的作用:人取食和消化的重要器官。人的牙的总数28~32颗。(乳牙为20颗) (1) 结构示意图:

①写出图中一、二、 三所指的名称:

一: 牙冠 ;二: 牙颈 ; 三: 牙根 。

②构成牙齿的主要物质是[ 2 ] 牙质 ;

③人得了龋齿发生疼痛,是由于 病菌 已侵入[ 3 ] 牙腔 而引起 神经发炎 所致;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保护牙齿要做到 饭后漱口,早晚刷牙 。

(2) 龋齿的形成:牙齿上粘有的糖类食物→ 微生物发酵→ 产生酸性物质→ 腐蚀牙釉质(出现黑

斑)→ 破坏牙质 → 牙腔受到破坏 → 牙髓受病菌感染发炎、疼痛。

§4.2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1、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 和 消化腺 。食物在由消化腺分泌的 消化液 作用下消化。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消化道依次包括: 口 、 咽 、 食道 、 胃 、 小肠 、 大肠 、 肛门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消化腺包括: 唾液腺 、 胃腺 、 肝脏 、 肠腺 、 胰腺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唾液腺:分泌 唾液 ,流入 口腔 ;

④ 胃腺:分泌 胃液 ,进入 胃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肝脏:分泌 胆汁,暂存 胆囊 ,流入小肠中促进 脂肪 的消化, 胆汁不含消化酶;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肠腺:分泌 肠液 ,进入小肠;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胰腺:分泌 胰液 ,进入小肠。 2、三类大分子物质最终消化产物。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淀粉 → 葡萄糖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蛋白质 → 氨基酸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脂肪 → 甘油与脂肪酸

3、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具有的特点)

①小肠很 长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内壁有许多 皱襞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小肠内壁

有 绒毛 ,④小肠内有多种 消化液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小肠有丰富的 毛细血管 。

一 二 三

4、七大营养素在消化道被吸收的情况:

胃:酒精和少量的水

小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水、维生素、无机盐

大肠:少量的水、无机盐、部分维生素

5、消化分为两类:

物理性消化:牙齿――切、撕、磨(咀嚼)胃――搅拌小肠――蠕动胆汁――乳化作用化学性消化:各种消化液中的消化酶的作用

实验:唾液淀粉酶的作用

实验方法:对照实验。

酶的特点:多样性、高效性、专一性

酶的催化条件:温度、PH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4.3 体内物质的运输

一、血液

1、成年人的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7%~8%。一个体重50千克的人,他体内的血量约为3.5~4.0升。

这些血液一刻不停地循环,为人体细胞输送各种营养物质。

血浆――55%

红细胞

血液血细胞45 % 白细胞

血小板

2、红细胞

(1)没有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盘形。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称血红蛋白。

(2)血红蛋白特点: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的地方容易和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又易与氧分离。

(3)血红蛋白的功能:帮助红细胞运输氧,也能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

3、白细胞

(1)有细胞核,比红细胞数量少。人体内有多种白细胞。

(2)白细胞的功能:能保护身体免受病患,如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能吞噬侵入人体内的病菌;

淋巴细胞还参与机体的抗传染功能有关。

(3)伤口处出现的脓液主要是死亡的白细胞与细菌。

4、血小板

(1)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

(2)血小板的功能:血小板有加速血液凝固,防止伤口大量出血及阻止细菌入侵的作用。

(3)血友病:血小板缺乏的病症

5、红骨髓担负血细胞的再生任务。

6、血液的功能

(1)血液具有输送氧、二氧化碳、各种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的功能,还能起预防保护作用,血液对调节体温也有重要作用。

(2)会读血样分析报告:如果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称为贫血

白细胞大于正常值通常患有疾病的是炎症

二、心脏

位于人体胸中部偏左下方,心脏能自主地节律性收缩舒

张,是推动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动力来源。心脏被心肌隔成左

右不相通的两部分。左右两部分又被能够控制血液定向流动的、

只能向一个方向开的瓣膜(房室瓣)分别隔成上下两个腔,整

个心脏可分为4个腔(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心室与动脉间的

瓣膜(动脉瓣)可防止血液倒流回心室。围绕在心脏上的冠状

动脉为心脏提供营养物质和氧气。

心脏连着上、下腔静脉(2根)、肺动脉(1根)、肺静脉(4

根)、主动脉(1根)共8根血管。

左心房、左心室流动脉血右心房、右心室流静脉血

三、血管

血管类型管壁特点管腔特点血流速度主要功能

动脉厚、弹性大小快把血液从心脏送到全

身各处

静脉较薄、弹性小大,内有防止血

液回流的瓣膜

较慢

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

回心脏

毛细血管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最小最慢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四、血液循环:血液在由心脏和全部血管组成的封闭的管道中,按一定方向周而复始地流动

1、血液在一次完整的循环过程中要流经心脏两次,血液循环可分为体循环(为组织细胞提供氧气、养料,把废物排出)和肺循环(进行气体交换)。

(1)体循环过程:

左心室→主动脉→全身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2)肺循环过程:

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2、重要提示:肺循环中动脉流静脉血,静脉流动脉血;体循环中动脉流动脉血,静脉流静脉血。

由于心室需用更大的力将血液输送出去,所以心室壁较心房壁厚,同时由于体循环路线较肺循环长得多,因此左心室的壁较右心室的壁厚。

3、动脉血:含氧量高,血呈鲜红色;静脉血:含氧低,血呈暗红色。

4、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不断将氧气、营养物质和激素等运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并将器官组织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产物带到排泄器官排出体外,以保证生理活动正常进行

二、脉搏与血压

1、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称为心率。健康的成人安静时心率约为每分钟75次。

2、脉搏:心脏每次收缩都会产生很大的压力,此压力沿着动脉向前推动血液,使所有动脉都受到压力,

形成脉搏。

脉搏和心率是相同。中医在诊断疾病时常把手指放在腕部的桡动脉处来诊断疾病。

3、血压: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推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强叫血压(一般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可用血压计在上臂肱动脉处测定,单位用千帕或毫米汞柱表示。

收缩压:当心脏收缩时,动脉血压达到的最高值称为收缩压。健康人在12~18.7千帕

舒张压:心脏舒张时动脉血压降到最低的值称为舒张压。健康人在8~12千帕

高血压:如果一个人的舒张压

...经常超过12千帕

低血压:如果一个人的收缩压

...经常低于12千帕,高血压和低血压对人那体都是有害的。

§4.4 能量的获得

一、氧化供能糖类+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二、无氧呼吸:一些动物在剧烈运动时,肌肉急需大量的能量,但仅靠呼吸运动和血液循环不能满足

需求,所以细胞就进行无氧呼吸

葡萄糖乳酸+能量(少量)主要是动物细胞

一些高等植物在水淹的情况下也可进行短时间的无氧呼吸

葡萄糖酒精+二氧化碳+能量(少量)主要是植物细胞

意义:是对能量需求的一种暂时补充。

三、多样的呼吸器官

动物要需要依靠氧气和食物维持生命,在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的动物,获取氧气的方式也不同。§4.5 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一、营养物质的利用

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正常成年人含量维持在0.1%。

1、葡萄糖------吸收的葡萄糖,一部分直接被组织细胞利用供能;多余的部分在肝脏或肌肉等组织细胞中合成糖元或在人体内转变为脂肪,作为能源物质的储备。

食物的消化吸收氧化分解供能

肝糖元的分解――→血糖――→合成糖元贮存

脂肪、蛋白质的转化转变为脂肪贮存

代谢终产物:二氧化碳、水

2、脂肪:一部分被组织细胞利用,另一部分由血液运输到组织细胞贮存起来。需要时可进行分解,释

放出能量供细胞利用。

代谢终产物:二氧化碳、水

3、蛋白质:消化为氨基酸后被小肠所吸收进入循环系统。一部分在各种组织细胞中又会重新合成人体

所特有的蛋白质,另一些氧化分解供能,也可以合成糖类和脂肪。

代谢终产物:二氧化碳、水、含氮废物(尿素、尿酸)

小结:三类物质在人体组织细胞中进行着不断地合成和分解,新旧不断更替。

获得的能量=消耗的能量+贮存的能量

4.体内废物的主要排泄途径.

以汗液形式排出——皮肤;以气体形式排出——呼吸系统;

以尿的形式排出——泌尿系统。

二、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它们有什么功能?------- 肾、输尿管、膀胱、尿道

肾:产生尿液输尿管:运送尿液到膀胱的通道

膀胱:暂时贮存尿液尿道:将尿液排出体外

肾脏是人体最主要的排泄器官,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肾:1、肾的外形和位置:肾的位置在人腰后部脊柱的两侧,有一对,形像蚕豆。

2、肾的结构

外层是皮质,内层是髓质,中央是一个空腔,叫肾盂,肾盂和输尿管相连。

肾单位――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的单位。分为肾小体和肾小管,而肾小体又可分为肾小球和肾小囊。

⑴原尿的形成(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全部的尿素、尿酸,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被过滤到肾小囊。

⑵尿液的形成(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部分无机盐又被重新吸收回到血液。

4.6代谢的多样性

新陈代谢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1、微生物指自然界的细菌、真菌和病毒。

2、新陈代谢的营养方式分为自养和异养,异养又包括腐生和寄生两类。

3、微生物的营养方式属于异养,微生物的无氧呼吸称为发酵。

营养方式自养(自己制造有机物并贮存能量):光合作用

异养(不能自己制造营养,要从外界摄取现成的食物):

摄取现成食物腐生

寄生

腐生:凡从动植物尸体或腐烂组织获取营养维持自身生活的生物叫“腐生生物”。大多数霉菌、细菌、酵母菌及少数高等植物都属“腐生生物”。蘑菇、香菇、木耳、银耳、猴头、灵芝等都是典型的腐生生物

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所有知识点

浙教版科学八上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 第一节水在哪里 1.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 2.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4.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5.水的循环:小循环 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 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地表径流 ⑤下渗(地下径流) 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①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 ②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6.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第二节水的组成 1.水的电解 电极气体的量检验方法及现象结论 正极气体体积是负极的1/2 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气体体积是正极极的2倍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实验结论: 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 原子构成) 2.、水的重要性质 颜色无色沸点100℃ 气味无味凝固点0℃ 状态常温常压下液态水的异常现象4℃时密度最大,结冰后体积膨胀,冰浮在水面上

1.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值是不变的。 密度的大小只由材料决定。(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 2.密度的公式: ρ = m / v(公式变形:m=ρv v=m / ρ) 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单位:m3或cm3) 水银的密度为13.6×103千克/m3,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m3的水银的质量是13.6×103千克。 3.密度的单位: (1)密度的单位:kg/m3或g/cm3, (2)两者的关系:1g/cm3=1000kg/m31kg/m3=1×103-g/cm3 (3)水的密度:1×103kg/m3或1g/cm3 1毫升= 1cm3= 1×106-m31吨=1000千克=1×106克(4)单位转化 : 1毫升= 1×103-升1升=103-m3 4.密度的测量 (1)测量原理:ρ=m/v (2)测量步骤:①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②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③计算 5.密度知识的应用: (1)在密度公式中,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得第三个量。 (2)可用于鉴别物质的种类。

最新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每章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九下第1章知识归纳总结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 一基本概念 (一)、种群 1.定义: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 2.生物特征: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3.种群密度计算公式:生物个体数/种群生存的面积(或体积) 4.性别比例计算公式:男性人数/女性人数×100% 5.出生率计算公式:新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 6.死亡率计算公式:死亡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 (二)、群落 1.定义:在一定生活环境内生活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就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生物群落简称为群落。 2.生物特征:一定区域内的全部种群,即区域内的全部生物。

3.关系:群落中各生物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相互关系:有食物关系、栖息和寄生关系、繁殖关系等,其中食物关系最主要。 4.生物分布特点:垂直分布。 (三)、植被 1.定义: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所有植物的总和,称为植物群落。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植被。 3.作用:在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植物。 4.破坏植被的危害:水土流失、气候变化异常、动植物资源枯竭、等。 (四)、生态系统。 1、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空气、水、土壤等。 2.各种生物对非生物因素有不同的要求。 例:(1)松、杉、一般农作物在强光下生长良好———阳光 (2)苹果不宜热带种植————温度 荔枝等不宜在寒带种植 (3)沙漠区一般植物难生长但沙拐枣生长良好——---- 水分 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既要适应环境,又通过各自的活动影响环境 4.涵义:一个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一起,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5.生态系统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合成的有机物是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的能量来源; 6.不可缺少的成分 (把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物,为生产者提供原料) 7.生物间关系最主要的是食物关系。 8.区域大小:可根据实际需要,自由选定。故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区域大小直接比较。 (五)、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 (1)涵义: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通过食物关系形成联系——食物链。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第4章综合测试卷(有答案)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第4章综合测试卷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相同质量的下列营养成分中,能量最高的是()。 A.维生素 B.糖类 C.脂肪 D.蛋白质 2.实验证明,维生素B1在140℃时还不至于被破坏。有人在做馒头时喜欢加大量的碱面,长期食用这种馒头,容易患脚气病。其原因是()。 A.高温会破坏维生素B1 B.碱能够破坏维生素B1 C.面粉中缺乏维生素B1 D.患者吸收维生素B1的能力差 3.如图所示为人体局部器官的示意图,能分泌胰岛素调节血糖含量平衡,又能分泌消化液的器官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第3题) 4.合理营养是指()。 A.青少年应多吃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B.全面而平衡的营养 C.多吃含糖丰富的谷物类食物 D.多吃水果和蔬菜 5.下列与人体健康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抽血化验时,针头刺入的血管是动脉 B.测量血压时,通常测得的是上臂静脉血管中血液的压强 C.小脑病变时,可能会出现走路不稳、动作不协调的现象 D.大量出汗时,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量减小 6.下列各选项间的关系,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7.下列有关人体新陈代谢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的呼吸作用是动脉血变成静脉血的根本原因 B.在短时期内,健康老年人的异化作用占优势而同化作用占劣势 C.肾小囊内原尿中的尿素浓度大大高于血浆 D.胃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8.如图所示为血液中血红蛋白与氧结合情况和血液中CO2含量情况的曲线图,则S、P分别表示()。 (第8题) 9.某人不慎撞伤,下肢某处深红色的血从伤口迅速流出,在送医院之前需要急救止血,其中正确的止血方法是()。 A.用冷湿毛巾放在伤口上,以减慢血液循环 B.迅速将伤口下方扎紧 C.迅速把伤口上方扎紧 D.把受伤的下肢尽量抬高 10.泌尿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形成和排出尿液。下列结构中,具有暂时贮存尿液功能的是()。 A.膀胱 B.输尿管 C.肾脏 D.尿道 11.当人的心脏房室瓣关闭、动脉瓣张开时,心脏中血液的流动情况是()。 A.由心房流向心室 B.由心室流向心房 C.由心房流向动脉 D.由心室流向动脉 12.贫血患者常常表现出精神萎靡、食欲缺乏、心慌气短、面色苍白等症状,主要原因是()。 A.血液运输氧的能力降低,影响体内各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 B.血液运输营养物质的能力降低,影响体内各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 C.血液中动脉血过少,血液运输氧的能力降低 D.血液中静脉血过少,血液运输氧的能力降低 13.用A型和B型血清对18人进行血型测定,得出不与A型血清发生凝集反应的有9人,不与B型血清发生凝集反应的有7人,与两种血清都不发生凝集反应的有5人,余下的都会发生凝集反应,那么A型、B型、AB型、O型的人数分别为()。 A.2、4、5、7 B.4、2、5、7 C.4、2、7、5 D.2、4、7、5 14.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实例很多。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肺泡表面布满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 B.乌龟背部有甲,适于水中生活 C.小肠壁上有无数小肠绒毛,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D.野兔神经系统发达,有利于迅速躲避天敌 15.某人经常口渴,尿量是正常人的数倍,化验结果尿中无糖。此人病变的部位是()。 A.肾小管 B.肾小球 C.输尿管 D.肾盂 16.下列实验中,需采用控制变量法的是()。 A.伏安法测电阻 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九年级科学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科学第一章知识归纳 一、概念: 1、酸的组成——氢离子+酸根离子 2、碱的组成——金属离子+氢氧根离子 3、盐的组成——金属离子+酸根离子 4、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 做复分解反应。AB+CD=AD+CB 5、稀释浓硫酸的方法——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 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地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里。 6、中和反应——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二、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口诀: (正价)一氢钾钠银,二钙镁钡锌,三铝、四硅、五氮磷。 (负价)负一价:氟、氯、溴、碘; 负二价:氧和硫。 (可变正价):一二铜汞,二三铁,二四碳,四六硫。 (原子团的化合价 负一价:氢氧根(OH),硝酸根(NO3),氯酸根(ClO3),高锰酸根(MnO4); 负二价:硫酸根(SO4),碳酸根(CO3),亚硫酸根(SO3),锰酸根(MnO4); 负三价:磷酸根(PO4); 正一价:铵根(NH4)。 三、熟记下列反应方程式: (一)酸的性质(1)与指示剂反应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2)酸+碱=盐+水。 (3)酸+某些金属氧化物=盐+水。 (4)酸+活泼金属=盐+氢气。 (5)酸+盐=新盐+新酸。 1、锌跟稀盐酸反应:Zn + 2HCl = ZnCl2 + H2 ↑有气泡产生,锌粒逐渐减 少。 2、锌跟稀硫酸反应:Zn + H2SO4 = ZnSO4 + H2↑ 3、铁跟稀盐酸反应:Fe + 2HCl = FeCl2 + H2 ↑有气泡产生,铁逐渐减少, 4、铁跟稀硫酸反应:Fe + H2SO4 =FeSO4 + H2↑溶液变成浅绿色。 5、铁锈跟稀盐酸反应:Fe2O3 +6HCl = 2FeCl3 + 3H2O 红色铁锈逐渐消 失, 6、铁锈跟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溶液变成黄色 7、氧化铜跟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CuCl2 +H2O 黑色氧化铜逐渐消失, 8、氧化铜跟稀硫酸反应:CuO +H2SO4 = CuSO4 + H2O 溶液变成蓝色。(二)碱的性质:(1)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碱+多数非金属氧化物=盐+水 (3)碱+酸=盐+水 (4)碱+某些盐=另一种盐+另一种碱 1、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碳反应:2NaOH + CO2 = Na2CO3 + H2O 2、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硫反应:2NaOH + SO2 = Na2SO3 +H2O 3、氢氧化钠跟三氧化硫反应:2NaOH + SO3 = Na2SO4 +H2O 4、氢氧化钙跟二氧化碳反应:Ca(OH)2 + CO2 = CaCO3↓ + H2O 使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 5、氢氧化钠跟稀硫酸反应: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 6、氢氧化钠跟稀盐酸反应:NaOH + HCl = NaCl + H2O 7、生石灰跟水反应:CaO + H2O =Ca(OH)2 (三)盐的性质:(1)盐+某些金属=另一种盐+另一种金属。 (2)盐+某些酸=另一种盐+另一种酸。 (3)盐+某些碱=另一种盐+另一种碱 (4)盐+某些盐=另一种盐+另一种盐 1、硫酸铜溶液跟铁反应:CuSO4 + Fe = ZnSO4 +Fe 铁表面覆盖红色物质,溶液由 蓝色变浅绿色 2、碳酸钠跟盐酸反应:Na2CO3 + 2HCl = 2NaCl +H2O +CO2↑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 少 3、碳酸氢钠跟盐酸反应:NaHCO3 + HCl = NaCl +H2O + CO2↑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 减少 4、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H2O +CO2↑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 减少 5、硝酸银跟稀盐酸反应:AgNO3 + HCl = AgCl↓ +HNO3有白色沉淀产生 6、氯化钡跟稀硫酸反应:BaCl2 + H2SO4 = BaSO4↓ + 2HCl 有白色沉淀产生 7、氢氧化钙根碳酸钠溶液反应:Ca(OH)2 + Na2CO3 = 2N a OH + CaCO3↓有白色沉淀

浙教版八上科学复习知识点总结大全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 第1节水在哪里 1、海洋水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陆地淡水中含量最多的是冰川水。 2、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水2.5L,主要供水途径是食物和饮水。 生物体中含水量最多的是水母,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3、地球上的水循环按照发生的空间大致可以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上内循环3种。其中能补 给陆地水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流e、地下径流f、下渗 4、形成水循环的外在动力是太阳光的照射和地球引力。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物理性质,即水的 三态会随温度而变化。 第2节水的组成 1、水电解实验中,正极得到的气体是氧气,检验这种气体的方法是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得 到的气体是氢气,正极和负极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实验结论: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2、纯净的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水在4℃时密度 最大。水结成冰时密度变小,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所以冰能浮在水面。 第3节水的密度 1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是不变的。(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 2、公式:密度=质量/体积ρ=m/v(公式变形:m=ρv v=m / ρ) ρ表示密度(千克/米3或克/厘米3) m表示质量(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米3或厘米3) 3、一般情况下水的密度为1.0×103千克/米3,合1.0克/厘米3,它的意义是每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103 千克。水、海水、酒精之间的密度大小关系为海水>水>酒精。 第4节水的压强 1、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压力是由物体之间相互挤压而产生的。压力作用在受力物体表面上, 。物体水平放置时,压力大小等于重力。 2压强来表示压力产生的效果;即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 3、公式:压强=压力/受受力面积 P=F/S,(公式变形:F= PS S= F/P) P表示压强(帕pa),F表示压力(牛N),S表示受力面积(米2 m2) 练习1:一个质量为50千克的人,每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00厘米2。则当他站立在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力为,对地面的压强为;当他走路时对地面的压力为,对地面的压 强为。 练习2:用100N的力把重力为40N的物体压在竖直的墙壁上,物体与墙壁的接触面积为200cm2,则物体对墙壁的压强多大? 4、2帕=2牛/米2,2帕的意义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2牛。 对折的报纸对桌面的压强为1帕,人站立对地面的压强是15000帕。 5、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 6、研究水内部压强特点时,用到的仪器叫压强计,它的工作原理是当橡皮膜受到的压强越大,U型管两边 的高度差越大。 7、液体压强的特点有:对容器侧壁和底部都有压强,且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

九年级上科学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全

九上生物知识点 一、食物体内氧化和体外燃烧之间的区别和共同点 1、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能释放热量 2、不同点:体内氧化是一个缓慢的氧化过程,能量是逐步释放的; 体外燃烧是一个剧烈的氧化过程,迅速地放出热量。 实验:测试食物能量的实验结论:花生仁(脂肪)是较好的能量来源。 热量价――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的产生的能量。 三大营养物质的热量价蛋白质:16.7千焦/克糖类:16.7千焦/克脂肪:37.7千焦/克 二、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作用 1、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有水、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和粗纤维等7大类。 2、七大营养素的作用。 (1)糖类:①是人体细胞最重要的供能物质;②人体细胞的—种组成成分。 (2)蛋白质:①是细胞生长和修补的主要原料;②可以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部分能量;参与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3)脂肪:生物体贮存能量的物质。 (4)水:①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②各种生理活动的基础。 (5)无机盐:不能提供能量,但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6)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除维生素D外,其他维生素人体均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得。 (7)粗纤维:来源于植物性食物,由纤维素组成,不能被消化吸收,但对人体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促进肠道蠕动,利于排便等。 牙齿是人取食和消化的重要器官,能切割、撕裂、捣碎和磨细食物。人的牙的总数为28颗~32颗。(1)牙的组成 牙冠——牙被牙釉质所覆盖的部分,也是发挥咀嚼功能的主要部分。

牙颈——牙冠和牙根的交界处称为牙颈。 牙根——牙被牙骨质所覆盖的部分。 (2)牙的分类 ①从成分上分: 牙本质——构成牙的主要成分。 牙骨质——牙根的表面。 牙髓腔——由牙本质围成,内有牙髓,为富有神经、血管的结缔组织。 4.21.消化系统的组成: 2.三类大分子物质最终消化产物。 ①淀粉→葡萄糖 ②蛋白质→氨基酸 ③脂肪→甘油与脂肪酸 3、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具有的特点) ①小肠很长②内壁有许多皱襞③小肠内壁有绒毛④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⑤小肠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4、七大营养素在消化道被吸收的情况: 胃:酒精和少量的水 小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水、维生素、无机盐 大肠:少量的水、无机盐、部分维生素 5、消化分为两类: 物理性消化:牙齿――切、撕、磨(咀嚼)胃――搅拌小肠――蠕动胆汁――乳化作用 化学性消化:各种消化液中的消化酶的作用 实验:唾液淀粉酶的作用 实验方法:对照实验。 酶的特点:多样性、高效性、专一性 酶的催化条件:温度、PH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一、酶 (1)酶的概念 (2)酶的作用特点 (3)酶缺乏或不足,会导致代谢紊乱,甚至出现疾病,如白化病。 (4)活动——研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消化作用的实验。 实验成败关键有四条: 一条:制备的淀粉糨糊(将淀粉制成糨糊后很均匀,有利于与唾液淀粉酶充分混合,充分分解)必须完全冷却后才能使用,否则唾液中的淀粉酶会被高温破坏而失去活性。 二条:在取唾液前,必须漱净口。切忌从咽喉处吐取黏液,因为这里的黏液不是唾液。 三条:实验过程中,一定要在37℃恒温的水浴中进行,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酶的催化,影响实验结果。 四条:加碘液前,要先将试管冷却后再滴加碘液,温度过高会使碘液中的碘升华,影响实验效果。所以在这个实验中,温度的控制是关键所在 二、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 (1)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图解: (2)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过程: 探究: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 影响酶催化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温度、pH等,只有在适宜的温度、pH等条件下,淀粉酶才能使淀粉迅速水解。以下活动仅供参考。 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1)假设pH可能会影响酶的催化作用:唾液淀粉酶在中性环境中具有较高的催化效率,过酸或过碱的环境都会影响酶的催化效率。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第四章主要知识点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第四章主要知识点 §食物与摄食 一、食物体内氧化和体外燃烧之间的区别和共同点 1、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能释放热量 2、不同点:体内氧化是一个缓慢的氧化过程,能量是逐步释放的; 体外燃烧是一个剧烈的氧化过程,迅速地放出热量。 实验:测试食物能量的实验结论:花生仁(脂肪)是较好的能量来源。 热量价――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的产生的能量。 , 三大营养物质的热量价蛋白质:千焦/克糖类:千焦/克脂肪:千焦/克 二、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作用 1、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有水、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和粗纤维等7大类。 2、七大营养素的作用。 (1)糖类:①是人体细胞最重要的供能物质;②人体细胞的—种组成成分。 (2)蛋白质:①是细胞生长和修补的主要原料;②可以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部分能量; ③参与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3)脂肪:生物体贮存能量的物质。

( (4)水:①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②各种生理活动的基础。 (5)无机盐:不能提供能量,但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6)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除维生素D外,其他维生素人体 均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得。 (7)粗纤维:来源于植物性食物,由纤维素组成,不能被消化吸收,但对人体有非常重要的作 用。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促进肠道蠕动,利于排便等。 常见维生素的名称、来源和缺乏症(供参考)

素的种类及数量都不相同,几乎没有一种食物同时含有7类营养素。 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更要注意营养的搭配。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1、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道和消化腺。食物在由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作用下消化。 、 消化道依次包括:口、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胰腺。

九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知识点

第一章基础知识复习 第1节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有没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就是化学变化. 2.化学变化与化学性质的区别:变化指的是生成了新物质,性质指的是可以生成新物质. 3.CuSO 4·5H 2 O=== CuSO 4 +5H 2 O CuSO 4 +5H 2 O=== CuSO 4 ·5H 2 O CuSO 4+2NaOH===Cu(OH) 2 ↓+Na 2 SO 4 CuSO 4 溶液为蓝色 用途(1)可以用CuSO 4 来检验水的存在,如果有水,则会变蓝色; (2)可以用硫酸铜检验蛋白质的存在,如果加入硫酸铜溶液有沉淀产生,则有. 第2节探索酸的性质 1.酸的性质: (1)酸能与酸碱指示剂反应: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使无色酚酞不变色. (2)酸+碱==盐+水3HCl+Al(OH) 3=AlCl 3 +3H 2 O 2HCl+Mg(OH) 2 =MgCl 2 +2H 2 O HCl+NaOH=NaCl+H 2 O (3)酸+盐==新酸+新盐 实验:鸡蛋壳(主要万分是CaCO 3 )与稀盐酸的反应现象:鸡蛋壳表面有气泡产生,伸入试管的燃着的火柴熄灭 化学方程式:2HCl+CaCO 3=CaCl 2 +H 2 O+CO 2 ↑ 用途:可以用来检验CO 2 2的存在,也可以用于实验室制CO 2 气体 (4)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实验一: 除铁锈(主要成分是Fe 2O 3 )实验 现象: 溶液变成黄色,时间稍长有气泡产生 化学方程式Fe 2O 3 +6HCl=2FeCl 3 +3H 2 O Fe+2HCl=FeCl 2 +H 2 ↑ 实验二: 氧化铜(黑色)与盐酸的反应 现象: 黑色氧化铜溶解,溶液变成蓝色 化学方程式CuO+2HCl=CuCl 2+H 2 O 5.酸的个性: (1)盐酸(HCl) A.浓盐酸是无色液体,具有挥发性,打开瓶盖会有白零产生,具有刺激性气味 B.工业盐酸因含有杂质而显黄色 C.实验:稀盐酸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现象: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产生 化学方程式: HCl+AgNO 3=AgCl↓+HNO 3 用途:可以用来检验氯离子的存在 △ 蓝色白色白色蓝色

新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第四章知识点

第四章知识点 一、动物的食物与营养 1.热量价: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所产生的热量叫热量价。不同物质的热量价是不同的,蛋白质为16.7千焦,糖类为16.7千焦,脂肪为37.7 干焦。 2.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有水、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等7大类。3.各类营养素的作用。 糖类:①是人体细胞最重要的供能物质;②人体细胞的—种组成成分。 蛋白质:①是细胞生长和修补的主要原料;②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③参与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脂肪:生物体贮存能量的物质。 水:①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②各种生理活动的基础。 无机盐:构成组织和维护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物质。如缺锌时会使儿童味蕾功能下降,造成食欲减弱。缺铁易贫血,缺钙易患佝偻症,缺碘易甲状腺肿大。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 膳食纤维:来源于植物性食物,能吸收和保留水分,辅助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4.几种维生素来源及缺乏症:夜盲A脚气B坏血C成人骨软化、儿童佝偻D 5. 平衡膳食:健康的饮食要求食物种类尽量多些、数量适当、营养物质之间的比例合理, 并且与身体消耗的营养物质保持相对平衡。我国营养学会根据居民存在的营养问题制定了平衡膳食宝塔,平衡膳食宝塔图可分 5 层?青少年时期应多吃哪几层倒数第三、四 层? 三餐食量分配要合理,一般以早、晚餐各占30%,中餐占40% 为宜 二、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1.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道和消化腺。食物在由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作用下消化。 ①消化道依次包括:口、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②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胰腺。 ③唾液腺:分泌唾液,流入口腔; ④胃腺:分泌胃液,进入胃; ⑤肝脏:分泌胆汁,暂存胆囊,流入小肠中促进脂肪的消化,胆汁不含消化酶; ⑥肠腺:分泌肠液,进入小肠; ⑦胰腺:分泌胰液,进入小肠。 2.牙的结构及龋齿的形成。 (1)结构示意图:①写出图中一、二、三、1、2、3、4所指的名称: 一:牙冠;二:牙颈;三:牙根。1:牙釉质;2:牙本质;3:牙髓。4 牙龈。 ②构成牙齿的主要物质是[ 2 ] 牙本质;人体最坚硬的结构[ 1 ] 牙釉质; ③人得了龋齿发生疼痛,是由于病菌已侵入[ 3 ] 牙髓腔而引起神经发炎所致; ④保护牙齿要做到:饭后漱口,早晚刷牙。 (2)龋齿的形成:牙齿上粘有的糖类食物→微生物发酵→产生酸性物质→腐蚀牙釉质(出现黑斑)→破坏牙本质→牙髓腔受到破坏→ 牙一二 三

最新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化学部分知识点

九上第一章基础知识归纳 一、概念: 1、酸的组成——氢离子+酸根离子 2、碱的组成——金属离子+氢氧根离子 3、盐的组成——金属离子+酸根离子 4、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 解反应。AB+CD=AD+CB 5、稀释浓硫酸的方法——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 生的热量迅速地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里。 6、中和反应——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二、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口诀: (正价)一氢钾钠银,二钙镁钡锌,三铝、四硅、五氮磷。 (负价)负一价:氟、氯、溴、碘; 负二价:氧和硫。 (可变正价):一二铜汞,二三铁,二四碳,四六硫。 (原子团的化合价 负一价:氢氧根(OH),硝酸根(NO3),氯酸根(ClO3),高锰酸根(MnO4); 负二价:硫酸根(SO4),碳酸根(CO3),亚硫酸根(SO3),锰酸根(MnO4); 负三价:磷酸根(PO4); 正一价:铵根(NH4)。 三、熟记下列反应方程式: (一)酸的性质(1)与指示剂反应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2)酸+碱=盐+水。 (3)酸+某些金属氧化物=盐+水。 (4)酸+活泼金属=盐+氢气。 (5)酸+盐=新盐+新酸。 1、锌跟稀盐酸反应:Zn + 2HCl = ZnCl2 + H2 ↑有气泡产生,锌粒逐渐减少。 2、锌跟稀硫酸反应:Zn + H2SO4 = ZnSO4 + H2↑ 3、铁跟稀盐酸反应:Fe + 2HCl = FeCl2 + H2 ↑有气泡产生,铁逐渐减少, 4、铁跟稀硫酸反应:Fe + H2SO4 =FeSO4 + H2↑溶液变成浅绿色。 5、铁锈跟稀盐酸反应:Fe2O3 +6HCl = 2FeCl3 + 3H2O 红色铁锈逐渐消失, 6、铁锈跟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溶液变成黄色 7、氧化铜跟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CuCl2 +H2O 黑色氧化铜逐渐消失, 氧化铜跟稀硫酸反应:CuO +H2SO4 = CuSO4 + H2O 溶液变成蓝色。 (二)碱的性质:(1)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碱+多数非金属氧化物=盐+水 (3)碱+酸=盐+水 (4)碱+某些盐=另一种盐+另一种碱 1、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碳反应:2NaOH + CO2 = Na2CO3 + H2O 2、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硫反应:2NaOH + SO2 = Na2SO3 +H2O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第四章主要知识点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第四章主要知识点 §4.1 食物与摄食 一、食物体内氧化和体外燃烧之间的区别和共同点 1、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能释放热量 2、不同点:体内氧化是一个缓慢的氧化过程,能量是逐步释放的; 体外燃烧是一个剧烈的氧化过程,迅速地放出热量。 实验:测试食物能量的实验结论:花生仁(脂肪)是较好的能量来源。 热量价――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的产生的能量。 三大营养物质的热量价蛋白质:16.7千焦/克糖类:16.7千焦/克脂肪:37.7千焦/克 二、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作用 1、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有水、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和粗纤维等7大类。 2、七大营养素的作用。 (1)糖类:①是人体细胞最重要的供能物质;②人体细胞的—种组成成分。 (2)蛋白质:①是细胞生长和修补的主要原料;②可以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部分能量; ③参与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3)脂肪:生物体贮存能量的物质。 (4)水:①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②各种生理活动的基础。 (5)无机盐:不能提供能量,但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6)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除维生素D外,其他维生素人体均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得。 (7)粗纤维:来源于植物性食物,由纤维素组成,不能被消化吸收,但对人体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促进肠道蠕动,利于排便等。 常见维生素的名称、来源和缺乏症(供参考) 名称缺乏症主要来源 维生素A 夜盲症、角膜干燥症肝、鱼肝油、卵黄、牛乳、胡萝卜 维生素B1脚气病米糠、麦麸、卵黄、酵母 维生素B2口角炎、唇裂症卵黄、酵母、大豆、胚芽、肝 维生素C 坏血病蔬菜、水果 维生素D 成人骨软化、儿童佝偻病鱼肝油、卵黄 维生素E 肌肉萎缩等谷物胚芽、植物油、绿叶 小结: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素的种类及数量都不相同,几乎没有一种食物同时含有7类营养素。 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更要注意营养的搭配。 三、动物的摄食 由于各种动物捕捉食物的手段各不相同,他们的食性也多种多样。所以各种动物具有自己特有的捕食方式捕食器官。 1、海葵:触手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常考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探索物质的变化 第1节、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在于有没产生新的物质。有新物质产生的属于化学变化。注意: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爆炸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如:气球或轮胎爆炸是物理变化。 2、蓝色的硫酸铜晶体加热变成白色的硫酸铜、以及白色硫酸铜遇水变成蓝色都属于化学变化。 3、鸡蛋清(蛋白质)遇到硫酸铜会凝固,利用这性质可以用硫酸铜检验蛋白质的存在。(考点:重金属铜、铬或铅中毒可以喝牛奶、豆浆或鸡蛋清缓解) 第2节、探索酸的性质 1、酸的定义: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H+) 2、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注意:紫色石蕊遇中性溶液是紫色而不是无色。酚酞遇中性溶液是无色,因此不能用酚酞区分酸溶液和中性溶液) 3、酸+ 碱--- 盐+ 水(复分解反应) ①用胃舒平(氢氧化铝)中和过多胃酸 3HCl + Al(OH)3==== AlCl3+ 3H2O 。 ②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Cu(OH)2+ H2SO4 === CuSO4+ 2H2O。 4、金属氧化物+酸---- 盐+ 水(复分解反应) ①用盐酸除铁锈Fe2O3+ 6HCl === 2FeCl3+ 3H2O ②变黑的铜丝和稀硫酸反应 CuO + H2SO4==== CuSO4+ H2O 5、金属单质+ 酸---- 盐+ 氢气(置换反应) ①铁钉在足量盐酸中产生气泡Fe + H2SO4= FeSO4+ H2↑(注意:铁不管是与盐酸还是硫酸或者硫酸铜反应生成的都是+2价的亚铁,不是+3价的铁!) ②实验室制氢气 Zn + H2SO4= ZnSO4+ H2↑ 6、酸+ 盐----- 另一种酸+ 另一种盐(复分解反应) ①检验氢氧化钠已变质(加盐酸)Na2CO3+ 2HCl === 2NaCl + H2O + CO2↑,(氢氧化钠变质是吸收空气中的CO2变成了碳酸钠和水,质量会增加,检验是否变质的实质就是检验氢氧化钠中有无CO32+离子,可以使用酸、BaCl2、或者CaCl2等) ②检验盐酸中的氯离子HCl + AgNO3=== AgCl↓+ HNO3(AgCl是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③检验硫酸中的硫酸根离子H2SO4+ BaCl2==== BaSO4↓+ 2HCl(BaSO4也是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但是碳酸钙和碳酸钡都会溶解在稀硝酸里) (注意:某溶液加入BaCl2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不能证明该溶液一定含有SO42-,因为也可能溶液中有银离子产生的沉淀是AgCl,只能说该溶液可能含有SO42-离子或Ag+

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汇总(八年级上)

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汇总(八年级上)

————————————————————————————————作者:————————————————————————————————日期:

浙教版科学八上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 第一节水在哪里 1. 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 2. 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4.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 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儿童身上4/5是水分 5.水的循环: 小循环——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 (l)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 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地表径流 e下渗 (地下径流) (2)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 a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 b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6、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第二节水的组成 1. 水的电解 电极气体的量检验方法及现象结论 正极气体体积是负极的 1/2气体能是带火星的 木条复燃 正极产生的气体是 氧气 负极气体体积是正极极 的2倍气体能在空气中燃 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负极产生的气体是 氢气 实验结论: 水通直流电 氢气+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2.、水的重要性质 颜色无色沸点100℃ 气味无味凝固点0℃ 状态常温常压下液态水的异常现象4℃时密度最大,结冰后体积膨胀,冰 浮在水面上 第三节.水的密度 1、密度定义: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l)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值是不变的。(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2)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 2、密度的公式: m =ρ/ v(公式变形: m=ρv v=m / ρ) ρ表示密度, 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单位:米3或厘米3) 水银的密度为13.6×103千克/米3,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米3的水银的质量是13.6×103千克, 3、密度的单位: (1)密度的单位:千克/米3 或克/厘米 3 , (2)两者的关系:1克/厘米3 =1000千克/米 3 1kg/m 3 =1×10 -3 g/cm 3 (3)水的密度:1×103 千克/米 3 或1克/厘米 3 (4)单位转化::1毫升 = 1cm 3 = 1×10 -6m3 1吨=1000千克=1×10 6 克 1毫升= 1×10-3 升 1升=10 -3 m 3 4、密度的测量 (1)测量原理:ρ=m/v (2)测量步骤: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单元测试第四章.docx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第四章代谢与平衡 班级____姓名______学号_____成绩_____ 一、选择题 (每题 2 分,共 40 分 ) 1、人体内的葡萄糖主要来自( ) A 、食物中的淀粉B、食物中的纤维素C、肝糖元的分解C、蛋白质的转化 2、人体内具有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作用的是( ) A 、红细胞 B 、白细胞C、吞噬细胞D、血小板 3、呼吸作用的实质是( ) A 、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B、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C、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D、分解有机物,贮存能量 4、尿素的形成主要发生在( ) A 、肾单位 B 、肾小球内C、肾小管内D、汗腺内 5、将 l0 毫升血液放入盛有少量抗凝剂的试管中,静置一段时间以后,分为上、下两部分。 在上、下两部分的交界处是( ) A 、呈暗红色的红细胞 B 、呈淡黄色的血浆C、呈白色的白细胞D、呈白色的白细胞和血小板 6、心脏瓣膜保证了血液的流动方向,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 A 、心室→心房→动脉B、心室→心房→静脉C、心房→心室→静脉D、心房→心室→动脉 7、肾单位包括() A 、肾小球和肾小囊B、肾小体和肾小管C、肾小囊和肾小管D、入球小动脉和肾小囊 8、如果我们体内缺碘,将可能患( ) A 、侏儒症 B 、肢端肥大症C、大脖子病D、巨人症 9、下列选项中,与贫血无关的是( ) A 、红细胞数量过少 B 、血红蛋自含量过少 C、白细胞数量过少 D 、常表现出精神不振、疲劳、头晕和面色苍白等症状 10、关于生物新陈代谢的叙说正确的是( ) A、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草食动物以绿色植物为食,将其化学能全部转变为自身的化学能 贮存起来 B、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都是直接或间接取自太阳辐射能 C、呼吸作用释放的化学能全部用于生物生理活动所需 D、新陈代谢过程不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11、在显微镜下观察活金鱼尾部的毛细血管时,最好的方法去寻找( ) A 、血液流向头部的血管B、血液流向尾部的血管 C、有搏动的微小的血管 D、红细胞成单行通过,血液缓慢的血管 12、若将下列四支试管放置在37℃的恒温箱中,一周后,试管内生长的微生物最多的是图 中的( )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知识点

九上第一章熟记知识点 一、概念: 1、酸的组成——氢离子+酸根离子 2、碱的组成——金属离子+氢氧根离子 3、盐的组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酸根离子 4、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 分解反应。A+B-+C+D-=A+D-+C+B- 5、稀释浓硫酸的方法——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 产生的热量迅速地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里。 6、中和反应——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二、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口诀: 钾钠银氢正一价负三、正五氮 氟氯溴碘负一价负二正四正六硫 钙镁钡锌正二价碳正二四磷正五 铜正一二铝正三锰有正四六七价 铁正二三硅正四通常氧为负二价 单质元素为零价 原子团的化合价: 负一价:氢氧根(OH--),硝酸根(NO3--),氯酸根(ClO3--); 负二价:硫酸根(SO42--),碳酸根(CO32--),亚硫酸根(SO32--); 负三价:磷酸根(PO43--); 正一价:铵根(NH4+) 三、熟记下列反应方程式: (一)酸的性质(1)与指示剂反应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2)酸+活泼金属=盐+氢气。 (3)酸+某些金属氧化物=盐+水。 (4)酸+碱=盐+水。 (5)酸+盐=新盐+新酸。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做干燥剂。溶于水放热。△浓盐酸、浓硝酸:具有挥发性酸与活泼金属反应: 锌跟稀盐酸反应:Zn + 2HCl == ZnCl2 + H2 ↑[金属溶解,有气泡放出] 锌跟稀硫酸反应:Zn + H2SO4 == ZnSO4 + H2↑[金属溶解,有气泡放出] 铁跟稀盐酸反应:Fe + 2HCl == FeCl2 + H2↑[金属溶解,有气泡放出,溶液变浅绿色]铁跟稀硫酸反应:Fe + H2SO4 == FeSO4 + H2↑[金属溶解,有气泡放出,溶液变浅绿色] 镁跟稀盐酸反应:Mg + 2HCl = MgCl2 + H2↑[金属溶解,有气泡放出] 镁跟稀硫酸反应:Mg + H2SO4 = MgSO4 + H2↑[金属溶解,有气泡放出] 酸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铁锈跟稀盐酸反应:Fe2O3 +6HCl = 2FeCl3 + 3H2O 红色铁锈逐渐消失,溶液变成黄色 铁锈跟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氧化铜跟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CuCl2 +H2O 黑色氧化铜逐渐消失,溶液变成蓝色。 氧化铜跟稀硫酸反应:CuO +H2SO4 = CuSO4 + H2O 酸与四种碱反应---------[中和反应]: HCl + NaOH ==NaCl + H2O [没有明显现象,要加酸碱指示剂才可判是否反应] 2HCl + Ca(OH)2 ===CaCl2 + 2H2O [没有明显现象,要加酸碱指示剂才可判是否反应] 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没有明显现象,要加酸碱指示剂才可判是否反应] H2SO4 + Ca(OH)2 ==CaSO4 + 2H2O[没有明显现象,要加酸碱指示剂才可判是否反应] 2HCl + Cu(OH)2 ==CuCl2 + 2H2O [蓝色絮状沉淀溶解,变成蓝色溶液] 3HCl + Fe(OH)3 ===FeCl3 + 3H2O [红褐色絮状沉淀溶解,变成黄色溶液] H2SO4 + Cu(OH)2==CuSO4 + 2H2O[蓝色絮状沉淀溶解,变成蓝色溶液] 3H2SO4 +2 Fe(OH)3== Fe2(SO4 )3+ 6H2O[红褐色絮状沉淀溶解,变成黄色溶液]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第一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 第一节水在哪里 1.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 生物中含水量最高的是:水母 2.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4.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5.水的循环:小循环 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 地球的各种水体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以太阳辐射为能量,通过各个环节,如蒸发、输送、降水、径流等,周而复始地连续运动、相互转化,这个过程就是水循环。 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⑤回到蒸发 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①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 ②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6.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水的密度 1.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值是不变的。密度的大小只由材料决定。(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 2.密度的公式:ρ = m / v(公式变形: m=ρv v=m / ρ) ρ表示密度, 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单位:m3或cm3) 水银的密度为13.6×103千克/m3,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m3的水银的质量是13.6×103千克。3.密度的单位: (1)密度的单位:kg/m3或g/cm3, (2)两者的关系:1g/cm3=1000kg/m3 1kg/m3=1×10-3g/cm3 (3)水的密度:1×103kg/m3或1g/cm3 (4)单位转化:1毫升 = 1cm3= 1×10-6m3 1吨=1000千克=1×106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