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下围棋的基本礼仪有哪些

古代下围棋的基本礼仪有哪些
古代下围棋的基本礼仪有哪些

古代下围棋的基本礼仪有哪些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古代下围棋的基本礼仪有哪些》的内容,具体内容:现代下围棋的礼节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但是古代的下围棋礼节也不简单哦!下面我为你带来古人下围棋礼节,希望大家喜欢。古人下围棋礼节现代围棋黑先与扬州有关江志鑫介...

现代下围棋的礼节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但是古代的下围棋礼节也不简单哦!下面我为你带来古人下围棋礼节,希望大家喜欢。

古人下围棋礼节

现代围棋黑先与扬州有关

江志鑫介绍说,中国现代围棋采用黑先白后是在清末民初,中国围棋受日本的影响废除了几千年来的"座子",而且与扬州有关。

据《中国围棋史》记录:"从现有棋谱资料分析,宣统年间,我国名手已开始废除座子的探索性对局,李子平编印的棋谱《手谈随录》中,共刊登清末棋手对局130谱,其中陈子俊与丁理民废除座子分先两局。这两局棋是我国现存最早废除座子的实战谱,棋书的付印时间也最早。此后经过五、六年,废除座子对局已占绝对优势,它始于清末,完成于民国初期。其中陈子俊就是扬州人。"

会下围棋的人都知道黑先白后,而且是通过猜先确定。但在古代,围棋先后手如何确定,还没有确切的说法。

今年4月1日出版的《围棋天地》杂志,刊发了国内围棋规则方面专家陈祖源先生的《黑先白先》。陈祖源先生在文中说:"宋朝全部是黑先,宋

以前的棋谱是黑先白先均有。"

不过,扬州围棋裁判江志鑫对此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在北宋之前应该都是白棋先行,从北宋到明中后期是黑白先行都有,从明末到清末也都是白棋先行。

扬州裁判提出三点质疑

今年64岁的江志鑫于1984年成为围棋国家一级裁判,长期担任扬州围棋比赛的裁判长,并长期研究扬州围棋史。

对于陈祖源的《黑先白先》,江志鑫提出三点质疑。首先,从棋谱目录上看,宋朝以前的棋谱全部是白棋先走,而陈先生仍坚持说"宋朝以前的棋谱是黑先白先均有"。陈先生至少得拿出一局宋朝以前黑棋先走的棋谱才能证明他的话是正确的。

其次,在6局白棋先走的棋谱中,有一局是宋朝棋手刘仲甫下的《遇仙图》,陈先生说"其中宋朝的棋谱全部是黑先。"这一局宋朝人下的围棋,为什么是白棋先走呢?

最后,按照陈先生的说法,古代围棋是黑先白先都有的,但是我们接触到的古代棋谱中的让子棋,好像清一色都是白棋让黑棋。既然白先黑先无所谓,为什么让子棋看不到黑棋让白棋呢?

黑先白先争论四年前开始

谈到古代围棋黑先白先,江志鑫表示他与陈祖源的争论开始在四年前的《围棋天地》。在2006年3月1日的《围棋天地》上,江志鑫发表了《从白棋先走说起》。文中,江志鑫提出了在清以前白棋先行是占主导的观点。江志鑫解释说,围棋起源于中国的阴阳思想,白为阳、黑为阴,所以白棋

先走,黑棋后走则是顺理成章的事。

一个月后的《围棋天地》上,陈祖源著文《也说白先黑先》对江志鑫的观点提出反驳,提出"几乎都是白棋先走,不如说几乎都是黑棋先走更合适",并列举了《忘忧清乐集》中的《贾玄图》和《成都府四仙子图》,认为在唐朝和北宋年间就有黑棋先行的棋局。

在后来的《围棋天地》上,江志鑫著文《围棋真是很有深意》,继续阐述自己的观点,称根据古代围棋书的记载,黑棋先走的棋谱只占其中的千分之一、二。《围棋天地》编辑部最终中止了这场关于古代围棋先后手的争论。

《贾玄图》对弈时间无法考证

江志鑫说,从四年前到现在,争论的焦点就是《忘忧清乐集》中名为《贾玄图》的棋谱。这局棋是由贾玄执黑先行。贾玄曾在南唐做过棋待诏,在2006年的争论中,陈祖源先将贾玄误以为是(李)唐的棋手,但事实上,贾玄在南唐做过棋待诏,北宋灭南唐后,贾玄在北宋宫廷长期陪宋太宗下棋。《贾玄图》是北宋棋谱还是南唐棋谱并无法考证,即便是按《贾玄图》对局介绍中虽然有"唐待诏贾玄与杨希粲对局"的字样,认为这是南唐的棋谱,但北宋建于公元960年,南唐被灭是在975年,其中15年两个朝代是同时并存的,由于史书上对于《贾玄图》具体的对弈年代没有记载,因此并不能判定北宋之前的围棋是黑先白先都有的。

下围棋有什么技巧吗

下围棋有什么技巧吗

就三部分,一会儿就读完,快来快来! 第一部分:围棋的特点 第二部分:零基础学棋的起点 第三部分:如何让学棋变得有趣 一、围棋的特点 围棋是一项门槛很高的游戏。 为什么这么说?首先,把围棋和三国杀做个对比。玩三国杀,入门的时候,把武将技能背下来,学好各种经典配合,孙尚香满装备主公A死忠臣拿八张,郭嘉闪电劈死加桃拿九张,张角甄姬偷拿半摞牌...... 玩上一阵就是熟手,时间久了就是行家。我有一位朋友,第一次上手张飞拿四张杀,一路杀过去直接秒全场。这就属于门槛不高的游戏。因为它具有几个特点:1.规则相对复杂(需要记的东西多)2.经验起决定性作用(老手和新手对游戏的理解能力上并无多大差异,经验和理解成正比)3.运气很重要(手牌)。 围棋不是这样。1.围棋规则非常简单(云大的答案基本覆盖规则)2.理解起决定性作用(对围棋的理解不上升到层次,经验多并不起作用)3.技巧上没有运气成分(技术碾压)。 看起来不是很好理解的样子。作为读者,我现在连围棋是什么都不知道,这比喻我看不懂啊。 来来来,一句话解决你心中的疑惑:规则简单但变化极多,使得围棋称为最难的游戏之一,至今无法被人工智能征服。(大战正在进行,祝李世石好运!) 零基础的朋友,想下好围棋,先走好这五步:第一步学规则,第二步学基本技巧(手筋),第三步学排兵布阵(定式/布局),第四步学肉搏斗力(战斗/死活),第五步学打扫战场(收官)。这些都达到了差强人意的水平之后呢,你就有业余3段的水平了!给这个学习方式起个名字,这叫老五步。 看起来不难啊! 没错!不难!认真走完老五步,两年多,也就是个小圈子里的高手了。 可是你刚刚不是说门槛高吗? 门槛高的那是新五步。新五步走完能登上业余巅峰。零基础的朋友暂时不需要,新五步下次再说。 所以,开头那句要换一种说法:围棋是一项成为选手门槛很低,成为高手门槛很高的游戏。 零基础,学围棋,老五步,准备好了吗? 出发!

(word完整版)青少年围棋初步教程

围棋基础入门教程(一)基本规则初学围棋的人必须要先了解以下几条有关围棋下法的基本规则: 围棋通常由两个人进行对局,对局时一方执黑棋,另一方执白棋。 围棋应从空棋盘开始对局。 在现代围棋对局中,执黑棋的一方应先下子,执白棋的一方随后下子。 围棋对局时,双方应该轮流在棋盘上下子,每方每次只能在棋盘上下一个子。 棋子下在棋盘上之后就再也不能移动,直至终局。 对局双方可自由地在棋盘上下子,并根据己方的意愿相互围地,直至终局。 终局计算胜负时,围得地多者胜。一下是具体细则 围棋的棋具: 棋子:棋子分为黑棋和白棋,黑子181个,白子180个。棋子呈圆形。中国一般使用一面平、一面凸的棋子,日本、韩国则常用两面凸的棋子。中国云南所产的“云子”为历来的弈者所青睐,迄今已有五百馀年的历史。较为珍贵的棋子材料有贝壳、玛瑙等。对弈时双方每人使用一种颜色。每一个棋子都是平等的,不存在大小之分。 云子

棋盘:围棋盘由19条横线19条竖线组成,共361个交叉点,最外边的线称为边线。为了便于识别棋子的位置,棋盘上划了九个点,术语称做“星”,中央的星点又称为“天元”。棋盘可分为“角”、“边”以及“中腹”。现今的棋盘则有19×19、13×13、9×9,较为普遍,另外还有一些是较罕见的15×15、17×17。正式比赛所用棋盘为19×19,其他作为教学和练习辅助。 19×19棋盘 棋钟:正式的比赛中可以使用棋钟对选手的时间进行限制。非正式的对局中一般不使用棋钟。 棋钟

行棋规则: 1.棋子要下在棋盘的边线之内(看19×19棋盘图),边线之外的棋子无效。 2.棋盘是由横线和竖线组成的,横竖相交的地方叫做交叉点,棋子只能落在交叉点上。 3.拿黑子的一方先行,双方交替落子。任何一方不可以连续下两手,否则判负。棋子有特殊的拿法,如下图: 正确姿势错误姿势 4.每一个棋子落在棋盘上之后,都不可以移动,叫做“落子无悔”。除非“气尽”被提掉。凡是移动棋子或毁坏棋形,可以按照规则惩罚。

围棋教案

围棋教案 启蒙首课的教案。 课题:围棋起源,基础规则。 课时:40分钟。 课型:大课。 教学目标:让小学生走近围棋,认识围棋,了解围棋的起源和它基础的规则,并对围棋产生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需要推敲之处---尧造围棋,教子丹珠故事的字词,语气运用。解说如何生动,有趣,传神。说故事表演性的把握,精彩演说,注意配合语气,运用表情,结合动作,制造一点悬念,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准备:精心架构适合少儿的故事字词,揣摩故事演说时的语气运用,表情运用,动作运用。棋盘知识,棋子知识,简单规则,围棋礼仪等要准备充份,脉络清晰。 板书设计:围棋,中国,4000(多年),尧(帝),丹珠。绘图——画横线,竖线,并标出交叉点。(板书)星位,天元,角,边,中腹(草肚皮)。 教学步骤: 1,开场。(喊)上课!(学生)老师好!(老师)同学们好!(互致鞠躬)请坐! 2,做自我介绍。我姓王。王老师。 3,说明并强调上围棋课的注意事项(对学生的要求): A,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要插嘴。 B,老师提问要先举手。举手不能太高。除回答问题外不能无故站起来,更不能离开座位。C,小朋友上台回答问题时,其他同学不要发言。 4,围棋的起源。演说“尧造围棋,教子丹珠”的故事。 5,棋盘(战场)知识。线,点,角,边,中央的各种叫法名称及作用。 6,棋子(士兵)知识。黑棋先行,白棋后走。执子手势。摆正确交叉点。一人一手,轮流着子。 7,一些礼仪(落子无悔,落子生根,观棋不语,胜不骄败不馁等),胜负判断(数子,数目,计点)简介。 8,本课学习内容小结。 时间安排: 1,2,3,共约5分钟。 4,约5分钟。 5,约10分钟。 6,约10分钟。 7,约5分钟。 8,约5分钟。 练习题设计: 1。需要念的口诀: 1)尧造围棋,教子丹珠; 2)黑棋先行,白棋后走; 3)落子无悔,落子生根; 4)棋盘28字歌诀:横排十九竖十九,共有三百六十一,九颗星星排整齐,中间天元别忘记。2。练习执子手势。

围棋四个实战基本技巧

围棋四个实战基本技巧 一、围棋技巧之腾挪自靠始 这是一篇有关围棋技巧之腾挪自靠始的文章信息,我发布到小精灵儿童网上,和大家分享一下。围棋技巧之腾挪自靠始:腾挪,是指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处理己方孤子的一种手段。应注意的是: 腾挪的一方是在逆境中作战,正面硬拼必然会遭受较大的损失,而东碰西靠往往能求得较好的行棋步调。在有些情况下,为了及时转身弃掉一些棋子也不足为惜。爱好者若能恰如其分地掌握腾挪技巧,做到弃取自如,棋艺将得到明显的提高。 二、围棋技巧之敌之要点即我之要点 这是一篇有关围棋技巧之敌之要点即我之要点的文章信息,我发布到小精灵儿童网上,和大家分享一下。围棋技巧之敌之要点即我之要点:实战中,各种棋形都有其特定的要点。发现要点主要是凭借一定的实力和良好的感觉。但是,对于一些爱好者来说,则必须算清各种变化,从中领悟到要点之所在。若能正确运用"敌之要点即我之要点"这条棋谚,就等于为发现要点找到了一条捷径。 三、围棋技巧之二子头必扳

这是一篇有关围棋技巧之二子头必扳的文章信息,我发布到小精灵儿童网上,和大家分享一下。围棋技巧之二子头必扳:这是关于棋形的棋谚,它是众所周知的名句。它说明的棋理是: 在双方短兵相接的作战中,为了使己方立于不败之地,对待对方的"二子头"应该毫不迟疑的扳住。只要自己能控制住大势,即使实地上有所损失也应扳头。此棋谚解起来较为容易,落实到行动上却不是很简单的。 四、围棋技巧之势分入腹路皆公 这是一篇有关围棋技巧之势分入腹路皆公的文章信息,我发布到小精灵儿童网上,和大家分享一下。围棋技巧之势分入腹路皆公:势分入腹路皆公此谚说明的棋理是: 进入收官阶段,在中腹双方都有子力的情况下,假如不存在攻防或双方消长等必争之处,轻易不要在中腹行棋。因为中央的空是双方的,实际价值较小。不要贪图一时之愉快,在中央耗费较多的手数。这样常常会所得甚微。

第一课 围棋启蒙

围棋教学 第一课:围棋起源,基础规则。 教学目标: 让小学生走近围棋,认识围棋,了解围棋的起源和它基础的规则,并对围棋产生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 需要推敲之处---尧造围棋,教子丹珠故事的字词,语气运用。解说如何生动,有趣,传神。说故事表演性的把握,精彩演说,注意配合语气,运用表情,结合动作,制造一点悬念,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准备: 精心架构适合少儿的故事字词,揣摩故事演说时的语气运用,表情运用,动作运用。棋盘知识,棋子知识,简单规则,围棋礼仪等要准备充份,脉络清晰。板书设计:围棋,中国,4000(多年),尧(帝),丹珠。绘图——画横线,竖线,并标出交叉点。(板书)星位,天元,角,边,中腹(草肚皮)。 教学步骤: 1、开场。(喊)上课!(学生)老师好!(老师)同学们好!(互致鞠躬)请坐! 2、做自我介绍。我姓蔡。蔡老师。 3、说明并强调上围棋课的注意事项(对学生的要求): A、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要插嘴。 B、老师提问要先举手。举手不能太高。除回答问题外不能无故站起来,更不能离开座位。 C、小朋友上台回答问题时,其他同学不要发言。 4、围棋的起源。演说“尧造围棋,教子丹珠”的故事。 5、棋盘(战场)知识。线,点,角,边,中央的各种叫法名称及作用。 6、棋子(士兵)知识。黑棋先行,白棋后走。执子手势。摆正确交叉点。一人一手,轮流着子。 7、一些礼仪(落子无悔,落子生根,观棋不语,胜不骄败不馁等),胜负判断(数子,数目,计点)简介。 8、本课学习内容小结。 9、练习题设计:

a、需要念的口诀: 1)尧造围棋,教子丹珠; 2)黑棋先行,白棋后走; 3)落子无悔,落子生根; 4)棋盘28字歌诀:横排十九竖十九,共有三百六十一,九颗星星排整齐,中间天元别忘记。 b、练习执子手势。 板书设计: 围棋,中国,4000(多年),尧(帝),丹珠。 绘图——画横线,竖线,并标出交叉点。 星位,天元,角,边,中腹(草肚皮)。

成人围棋初学者的学习方法

成人围棋初学者的学习方法 1.多看一些学习经验介绍文章 首先,你多看一些,类似这篇文章。对比一下,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学棋道路。发现哪里自己不适合,马上纠正。学习围棋,最好多能方面配合,比如视频,书籍,软件。这样效果更好一些。 2.围棋入门 关于入门,最好看视频,有人讲解,比自己看书容易很多(学围棋,最好能把身边盆友拉下水,一块学,能演练,练习)。关于入门的视频,有难有易。比如,邱百瑞老师讲解的《围棋入门a.b》只把a看完,就能大致知道什么是围棋。开始可以只看a,反复看5遍以上。比如,徐莹老师讲解的《奕友围棋教室》特点是讲的特别详细,但是,入门要久一些。 我定个程度,如果能完成,算是已经入门,自行参考。能辨别真眼,能认出双活,能把单官收完,会数子。(作为小白的你,对于文中的词“真眼”“双活”“单官”肯定不懂。没关系,从视频中找答案)。达到我所说的入门程度以后呢!就是能力的提升了,这时候,选本《围棋入门》的书看。啊!对,就是要看本书。把通过看书把自己的基础,梳理一遍。选择入门书,也有要求,要是很基础的入门书。比如,日本棋院编写的《围棋入门》,比如王元老师的《教你下围棋》。这类书的特点是,简单。另外,有些入门书暂时不要去碰。比如,黄希文老师的《阶梯围棋教室》。比如,许宛云老师的《围棋

入门》。比如翟燕生老师的《围棋入门》(以后我会提起啥时候读合适)。这时候,可以做死活题了。选择题目是关键,选择1分钟能答出来一道为宜,每天30道,风雨无阻。有些书些关于死活题的书,不要去碰。例如《发阳论》《天龙图》。推荐个做死活题的软件“级位测试6000题”(愈斌九段编研发)。对,6000题,这么多!慢慢来。这时候,可以对奕了,和谁?和软件。怎么对奕呢?软件最低级别,让你9子。这个时候,你很菜,你肯定下不过软件。为什么选择和软件对奕呢?因为软件允许你悔棋,软件棋力比较固定,没时间要求。下棋的软件,推荐手机用的“围棋宝典”(这软件很强大,很多学习资料)。电脑的话,推荐“天顶”“银星”。等你棋力提高了,就可以逐渐减少让子的个数。稍微总结一下,我说的入门程度达到之后。看书,做题,和软件对奕,同时进行,当然,也可以继续看视频。这个时候,千万不要网上找人下棋,为什么?因为这个阶段你很菜,网络对奕,只会让你丧失信心,甚至留下阴影,从此不敢网上下围棋,从此,觉得围棋太难,终生不敢碰。网上也有些正在走弯路的人,他们是怎么学围棋的呢?简单了解了围棋规则后,就在网上找人对奕,从不此不再继续学习围棋知识了。碰到更菜的,偶尔赢一盘,能乐呵半天。误以为自己进步了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还是个菜鸟,享受到的围棋乐趣自然很有限。另外,多加几个围棋群,有啥问题直接群里问,能认个师父就更好了,当然还是自学为主。 还有,买副围棋。啊?我周围都没人下啊!那也要买,做什么用?做死活题时。为什么?做死活题,一定要穷尽变化,这样效

中国古代对于各个年龄段的称呼

古代各个年龄段称谓! 初生:婴儿;一说婴为女,男则为孩。婴同膺,膺为胸,是指初生儿要抱在胸前喂哺。“嫛婗”:初生婴儿。 汤饼之期:婴儿出生三朝,称为“汤饼之期”。语出刘禹锡《送张盥诗》。 “满月”:婴儿出生满一个月称为“满月”,也叫“弥月”或“诞月”。弥是满的意思,所以弥月即满月。诞月来自《诗经?大雅?生民》第二章的首句:“诞弥厥月。”这一章是写后稷诞日的情况的。诞是发语词,“弥厥月”是说满了怀孕应用的月数,后来就用“诞月”指出生满月。如苏轼《贺坤成节表》:“恭临诞月,仰祝圣期。” “晬”:小儿满月、满一百日或满一岁都称为“晬”。因为晬是满一周期的意思。满百日称“百晬”,满一岁称“周晬”。百晬、周晬本指一种风俗,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育子》中曾有记述:“生子百日,置会,谓之百晬;至来岁生日,谓之周晬。”《颜氏家训?风操》中也说:江南风俗,儿女一周年时为其制新衣,洗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用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愚智,名之为试儿。”这种习俗也称为试晬或抓周。因此,“百晬”和“周晬”也成为百日和周岁的别称。宋代人吴自牧《梦梁录?育子》:“(生子)至来岁得周名曰周晬。”李商隐《骄儿》诗:“文葆未周晬,固已知六七。”不满一周岁称“未晬”。如陆游《山村经行因施药》诗之一:“曩日见公孙未晬,如今已解牧鸡豚。”曩日即昔日。 襁褓:不满周岁。 “旬岁”:指小儿周岁。周岁还称为“旬岁”,旬也是满的意思,所以旬岁即满一岁。因“周”与“环”同意,古人又将满一岁称为“环岁”。 初度:指小儿周岁。语出清代文学家程允升《幼学故事琼林》。后来亦泛指生日为“初度”,如六十岁生日称为“六十初度”。 孩提:幼儿时期。小孩二三岁称“孩提”或“孩抱”。《孟子?尽心上》:“孩提之意,无不知爱其亲也。”赵歧注:“孩提,二三岁之间,在襁褓知孩笑,可提抱者也。”《汉书?王莽传上》:“百岁之母,孩提之子,同时断斩,悬头竿杪。”《后汉书?李善传》:“(李续)虽在孩抱,奉之不异长君。” 鸠车之戏:五岁儿童。明代王志坚《表异录?人事》说:“小儿五岁曰鸠车之戏,七岁曰竹马之游,又抚尘而游。”晋代张华《博物志》说:“小儿五岁曰鸠车之戏,七岁曰竹马之戏。”鸠车是古代一种儿童玩具,抚尘是堆沙之类的游戏。这是用儿童爱作游戏的特点代指年龄。竹马之游、抚尘而游:七岁儿童。 七岁,换牙之期,称悼、龆龀、毁齿。另有冲龄、孩提、总角,角是孩子头上扎的小髻。十岁,古称“幼学”之年,典出《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髫年:女孩7岁。 龆年:男孩8岁。 总角、黄口、黄童:指童年。“角”指古时儿童头上的小髻,故名。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潜《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也叫“黄口”或“黄童”,雏鸟黄口,用来比喻人的年少,故名。《淮南子·氾论训》:“古之伐国,不杀黄口。”韩愈《元和圣德》诗:“黄童白叟,踊跃欢呼。”垂髫:指童年。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髫童”、“毁齿”:儿童,叫“髫童”或“毁齿”。“髫”是下垂的头发,古时儿童未冠,头发下垂,所以叫髫童。又儿童到七八岁时乳齿脱落,更生新齿,所以又叫毁齿。柳宗元《南岳云峰寺和尚碑》:“元臣硕老,稽首受教;髫童毁齿,踊跃执役。”又合起来称“髫龀”(龀,换齿)。明·焦竑《玉堂丛语》,卷之七:“方孝孺髫龀已善属文。”

孩子正确学习围棋的好方法

孩子正确学习围棋的好方法 孩子正确学习围棋的好方法 从小学围棋不仅能培养孩子的智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德、还可以磨练孩子的意志,接受挫折教育,帮助孩子从小树立自信心和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等一些终身受益的品质。 教孩子学围棋,首先是培养孩子对围棋的兴趣是关键。常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孩子在4周至7周岁之间天生是好动的,难以长时间坐下来去思考每一步棋的走法,甚至连坐下来没几分钟小屁股就难以坐住了,心里就想去玩其它方面的东西。这时,老师、父母不用着急,可用引导的方法去引导孩子对围棋的兴趣。 一般孩子在家看动画片时对士兵打仗的事都比较感兴趣,可叫孩子把围棋中的黑白子当作小士兵去加以爱护,手中的每一个棋子都是我们要爱护的士兵,把它放在围棋盘上,赢了就当将军了。如围棋中的扭羊头,老师、父母做羊头,小朋友去扭,如果扭到了,就是杀死了羊。如果扭不到,就是扭到了羊尾巴上了,那这头羊就变成狼了。这样一步步让孩子感觉到学围棋的乐趣和有意思,用乐趣来提高孩子对围棋的兴趣。 其次,父母应成为孩子学围棋的启蒙老师。围棋是二个人的对弈,围棋变化多端,几乎没有二盘同样的棋。围棋有的父母会下,有的父母不一定会,大部分的父母可能都没有系统地下过围棋,这时候,父母可以与孩子一同到围棋学校,父母在听的过程中理解能力要比孩子强,回来后,练习围棋中的基本定式与棋谱,让孩子感觉围棋、认识围棋、锻炼智力,去当好孩子的启蒙老师。 第三点:要正确培育孩子对围棋的乐趣,找到对围棋的感悟能力。对幼儿围棋入门,讲解什么是围棋的气,围棋怎样去连接、怎样去断,做眼与破眼以及围棋对杀等等的基本概念,这些基本概念要在实践中用有趣的笑话和有趣的故事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给孩子听,以便于孩子在学围棋中掌握和理解,使孩子在学围棋的过程中找到自己对围棋的感悟能力,认知能力。

古代中国各年龄阶段称呼

古代中国各年龄阶段称呼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 “逾弱冠”——就是超过弱冠之年,换句话说就是二十出头了。 “近而立”——就是接近而立之年,快要到三十岁了。 顺便送你一些关于年龄的称谓: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梅之年,标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合鲐背之年,耄耋之年。 100岁乐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古代年龄称谓小集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 1 -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 志学:十五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弱冠:男子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天命:五十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知非之年:五十岁。(《淮南子?原道训》:“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说春秋卫国有个伯玉,不断反省自己,到五十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古稀:七十岁。(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耄耋:八十、九十岁。(《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人们根据这解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八、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元人陈浩解释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饮食起居动人无不待于养,故曰颐。”) 男女统称:男称须眉、女称巾帼。 夫妻一方去世称:丧偶。 老师称:恩师、夫子。 学生称:门生、受业。 总角:指童年.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 成。” 垂髫:指童年。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 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 2 -

围棋对弈活动策划

亲子围棋对弈活动 活动地点:中山区七七街金色少年,2楼华亦围棋(血站附近)。 活动时间:2014年12月27日下午2:00~4:00 入场时间:2014年12月27日下午1:30 年龄限制:4~12岁孩子,家长年龄不限。 限制人数:50组家庭(家长+孩子共100 人) 活动内容: 一、最强大脑(35分钟) 活动简介: 此环节,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华亦围棋的一位老师,讲述一个小故事,家长与孩子需要 认真听故事,故事结束之后,会有这位老师进行提问一下五小问题, 此问题的答案,都在前面的故事只用有一些线索,需要家长与孩子在 限定时间内讨论整合出答案,写在纸上,提交给前面的老师,第二环 节结束公布此环节猜出答案最多的几组家庭。(15分钟) 第二阶段:选出10组家庭,到前面,家长查看成语、词语,然后以肢 体语言表达出来,让孩子猜出所查看词语(成语)。猜出词语最多的家 庭获胜。 二、亲子大作战(1小时) 活动简介: 由华亦围棋的一位专业围棋老师,进行10分钟的围棋礼仪、规则、下 棋技巧的简单讲解,家长与孩子需要速记,之后进行限时45 分钟的 围棋亲子对弈,四十五分钟内,对弈局数最多的家庭获胜。(对弈过程 中,会有老师全程指导。每组家庭有3次互换指导的机会。) 三、神秘感恩(25分钟) 活动简介: 此阶段开始后,所有孩子,会被带离现场,家长留在教室,家是内会 安排一个从事教育多年的老师,为家长讲解一下教育心得,并会对家 长介绍一下围棋的对孩子的一下帮助,如何用围棋,让孩子可以增长 耐心,坐得住,增加逻辑思维,统筹能力等。而这期间,孩子却在为 各位家长们在准备一些神秘的小礼物,并学会一下礼仪。20分钟后, 孩子回到现场,将礼物送给家长,并对家长行鞠躬礼,感谢家长的照 顾。并与家长们拥抱一分钟。 《活动结束》 结束后环节:如有家长想了解围棋,可留下来咨询。不想了解的家长,可立即立场,并在前台为孩子领取一个小礼品。(当天报名一年可以享受9 折优惠。一年以上享受8 折优惠。)

围棋之基本吃子技巧(三)

基本吃子技巧(三) 一、枷吃 围棋中的许多吃子技巧是非常有趣的,有的读者在实践中屡次遇到同一种形状,但却多次下错,例如枷吃就是其中的一种,这就说明对围棋艺术的理解还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下围棋不看棋书不行,不看棋书不能成为优秀棋手。 图一:轮白棋先走,现在当务之急是吃住黑◎一子,这对白方来说,太重要了,只有吃住这一子,才能确保上方两子和下方三子的联络,那么如何去吃呢? 图二:白方动手了,白1拐吃,黑2位逃,白3位再吃,黑4位再逃,白5位又吃,当黑6逃时,也在打吃着白方,白方只能自己往外跑,至黑8,黑方已扬长而去了。 可以看出,当初白方想捕捉黑一子的作战方案失败了,白方两面不可收拾,白呈败势。 那么,用什么手段吃住这个子呢? 图三:白▲一子是正解,为什么呢?

图一图二 图三 用枷吃的办法来处理这一类型,特别是在吃对方子时,对方有“引征”的子作为接应的情况下,这种吃子方法干净利落,借用较少,没有后患,你看这多象古时的一种刑具“木枷”。若黑方在A位冲,白方就在B位挡;若黑在C位冲,白方就在D位挡。这个黑子已经死掉了,只是没有在棋盘上提掉而已。 枷吃的应用范围较广,是实战常用的手段,几乎每盘棋中都会看到枷吃的形状。 图四的形状是实战中常见的,凡碰到此种情况,用“征吃”的手段不行,因为黑子已有引征,在此种情况下应该选用什么着法呢? 图五:反方向吃可以吗?至黑4,黑棋顺利地脱逃了,采用这种简单地追杀也是不行的。一气挨一气地追着跑,是初学者常用的手法,也是初学者最容易犯的错误。 图六的白1采用的着法是正确的,它虽不能一下子提取黑子,但黑子已没有出路,白棋成功。 图四图 五图六 枷吃的图形是非常多的,图七中的白棋断在黑棋上的二子十分重要,它直接

下围棋有什么技巧吗

就三部分,一会儿就读完,快来快来! 第一部分:围棋的特点 第二部分:零基础学棋的起点 第三部分:如何让学棋变得有趣 一、围棋的特点 围棋是一项门槛很高的游戏。 为什么这么说?首先,把围棋和三国杀做个对比。玩三国杀,入门的时候,把武将技能背下来,学好各种经典配合,孙尚香满装备主公A死忠臣拿八张,郭嘉闪电劈死加桃拿九张,张角甄姬偷拿半摞牌...... 玩上一阵就是熟手,时间久了就是行家。我有一位朋友,第一次上手张飞拿四张杀,一路杀过去直接秒全场。这就属于门槛不高的游戏。因为它具有几个特点:1.规则相对复杂(需要记的东西多)2.经验起决定性作用(老手和新手对游戏的理解能力上并无多大差异,经验和理解成正比)3.运气很重要(手牌)。 围棋不是这样。1.围棋规则非常简单(云大的答案基本覆盖规则)2.理解起决定性作用(对围棋的理解不上升到层次,经验多并不起作用)3.技巧上没有运气成分(技术碾压)。 看起来不是很好理解的样子。作为读者,我现在连围棋是什么都不知道,这比喻我看不懂啊。 来来来,一句话解决你心中的疑惑:规则简单但变化极多,使得围棋称为最难的游戏之一,至今无法被人工智能征服。(大战正在进行,祝李世石好运!) 零基础的朋友,想下好围棋,先走好这五步:第一步学规则,第二步学基本技巧(手筋),第三步学排兵布阵(定式/布局),第四步学肉搏斗力(战斗/死活),第五步学打扫战场(收官)。这些都达到了差强人意的水平之后呢,你就有业余3段的水平了!给这个学习方式起个名字,这叫老五步。 看起来不难啊! 没错!不难!认真走完老五步,两年多,也就是个小圈子里的高手了。 可是你刚刚不是说门槛高吗? 门槛高的那是新五步。新五步走完能登上业余巅峰。零基础的朋友暂时不需要,新五步下次再说。 所以,开头那句要换一种说法:围棋是一项成为选手门槛很低,成为高手门槛很高的游戏。 零基础,学围棋,老五步,准备好了吗? 出发!

古代称谓大全

一、父族: 1、父母:称已故父亲为显考;称已故母亲为显妣。自称孝男某名。对他人称自己的已故父母,为先父、先母。 2、爷爷:称已故爷爷为显祖考;称已故奶奶为显祖妣。自称孙某名。对他人称自己的已故爷爷、奶奶,为先祖考、先祖妣。 3、爷爷的父亲:称曾祖。自称曾孙某名。 4、爷爷的胞兄弟:称伯叔祖大人。自称侄孙或又孙。 5、父亲之胞兄弟:称伯父、叔父大人。自称脉侄。 6、父之胞兄弟之妻:称伯母、叔母。自称脉侄。 7、兄长之妻:称尊嫂,自称夫弟。嫂嫂回称夫弟:称贤叔,自称愚嫂。 8、弟弟之妻:称贤弟妇,自称夫兄。弟妇回称尊伯,自称愚弟妇。 9、侄子之妻:称贤侄媳,自称愚叔、愚伯。父(侄子之父)回称伯叔翁。 10、祖母之父:称外曾祖大人。自称愚外曾孙。 11、祖母之亲叔伯:称外曾伯祖、外曾叔祖大人。自称愚外曾又侄。 12、祖母之胞兄弟:称舅祖大人。自称愚甥孙。 13、祖母之胞姊妹:称姨祖母。自称愚姨侄孙。 14、祖母之胞脉侄:称表伯叔大人。自称表侄。 15、祖母脉侄之妻:称表伯叔母。自称愚姨侄。 16、祖母胞兄弟之婿:称表姑父。自称表内侄。 二、母族: 1、母亲之父母:称已故外公为外祖考;称已故外婆为外祖妣。自称愚外孙。 2、母服内伯叔:称外伯祖、外叔祖大人。自称愚外侄孙。 3、母服内伯叔母:称外伯祖母、外叔祖母。自称愚外侄孙。 4、母亲之姑夫:称外祖姑夫大人。自称愚姻内侄孙。 5、母之胞兄弟及妻:称舅父母大人。自称愚外甥或外侄。 6、母亲之胞姊妹:称姨妈。自称姨甥或姨侄。 7、母亲之姊妹夫:称姨丈大人。自称愚姨甥。 8、母之亲表兄弟:称表舅。自称愚姻侄。 9、母之表兄弟妻:称表舅母。自称愚表侄。 10、母服内之侄儿:称贤表兄弟。自称愚表兄弟。 11、母服内之侄媳:称表嫂或表弟妇。自称表夫兄弟。 12、母服内之侄女:称贤表姊妹。自称表兄弟。 13、母之侄女丈夫:称表姊妹夫。自称姻弟。 14、母胞姊妹之女:称姨表姊妹。自称愚表兄弟。 15、母亲姊妹之婿:称姨表姊妹夫。自称姨表姻弟。 16、母胞姊妹之媳:称姨表嫂。自称姨表侍上。 17、母服内之侄孙女:称贤表侄女。自称愚表伯叔。 三、妻族: 1、妻子之曾祖:称岳曾祖大人。自称愚曾孙婿。 2、妻子之祖父:称岳祖大人。自称愚孙婿。 3、妻之外祖母:称姻外祖母。自称愚外孙孙婿。 4、妻服内之祖姑夫:称内祖姑夫大人。自称内侄孙。 5、岳丈之亲舅母:称内舅祖姑。自称愚甥孙婿。 6、妻子之父母:称岳丈、岳母大人。自称婿或忝子婿。

中国古代称谓大全

中国古代称谓大全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在称谓方面很讲究,主要有尊称和谦称,其它有自称、他称、鄙称、专称、代称、惯称等。 一、尊称 尊称,也叫敬称,是对谈话对方表示尊敬的称呼,表示尊称所用的词叫做敬辞. 按敬辞的词性分三种情况: (一)是直接用表敬称的代词,一般是单音节词,常用的有“汝、尔、子、而、公、君”等,这些均可译作”您. (二)是用名词来代替代词称呼对方,这种词都是双音节词,这种称呼又有三中形式:一般的尊称用“先生、吾子”等;也可用对方所在的处所或手下的人来代表对方,常用的有“足下、陛下、阁下、执事、左右”等;还有用官职身份尊称对方的,如“大王、大夫、将军、公子”等。这些名词也都可译为“您”,陛下是专称君主皇帝,可不译,官职身份的也可不译(三)是用形容词来称呼与对方有关的人物行为,这种词一般是双音节词,前一个为形容词,后一个为与人物有关的名词.常见的有: 尊:尊府、尊兄、尊驾、尊夫人; 贤:贤弟、贤妻 仁:仁兄、仁弟 贵:贵体(有问候意)、贵姓、贵庚; 高:高朋、高亲、高邻、高见; 大:大礼、大作、大驾。 这些词一般都不需要翻译. 这些敬辞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生了变化,以上一二两种情况到现在基本不用了;而第三种普遍仍用,这些称呼既很尊重对方,又有亲切感,语言气氛也很和谐. 二、谦称 谦称,表示谦虚的自称.用来表示谦称的词叫做谦辞。可以分两种情况来认识和掌握。 一种是用某些名词来代替代词“我”。又可分以下四类: 一类是用自己的姓或名表示谦下.“苏子与客泛舟赤壁之下.”(《赤壁赋》)用姓;“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祭十二郎文》)用名。 二类是用“臣、仆、某、小人”自称,表示歉下。“仆以口语遇遭此祸。”(《报任安书》)“某自幼熟读兵书。”(《失街亭》) 三类是妇女往往用“妾、婢、奴、奴婢”等表示歉下。“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孔雀东南飞》) 四类是君主常用“寡人(寡得之人)、不毂(不善之人)、孤(孤独之人)”表示谦下。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孟子·梁惠王上》) 这些谦称都可译成”我”。 另一种是用某些词语称呼与自己有关的人物。这种词都是双音节合成词且前一个词修饰后一个词,从修饰词的词性来看,又可分为三种情况。 一是用形容词来修饰,以示谦下,常见的有: 愚:愚兄、愚弟(此二词都表示“我”)、愚见、愚意(这两个“愚”均可译为“我的”)。 敝:敝国、敝邑(“敝”相当于“我的”)。 贱:贱体、贱躯、贱息(在国君皇帝面前称自己的儿子)、贱内(称自己的妻子)。[“贱”相当于“我的”] 小:小女、小儿、小号。

古代下围棋的基本礼仪有哪些

古代下围棋的基本礼仪有哪些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古代下围棋的基本礼仪有哪些》的内容,具体内容:现代下围棋的礼节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但是古代的下围棋礼节也不简单哦!下面我为你带来古人下围棋礼节,希望大家喜欢。古人下围棋礼节现代围棋黑先与扬州有关江志鑫介... 现代下围棋的礼节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但是古代的下围棋礼节也不简单哦!下面我为你带来古人下围棋礼节,希望大家喜欢。 古人下围棋礼节 现代围棋黑先与扬州有关 江志鑫介绍说,中国现代围棋采用黑先白后是在清末民初,中国围棋受日本的影响废除了几千年来的"座子",而且与扬州有关。 据《中国围棋史》记录:"从现有棋谱资料分析,宣统年间,我国名手已开始废除座子的探索性对局,李子平编印的棋谱《手谈随录》中,共刊登清末棋手对局130谱,其中陈子俊与丁理民废除座子分先两局。这两局棋是我国现存最早废除座子的实战谱,棋书的付印时间也最早。此后经过五、六年,废除座子对局已占绝对优势,它始于清末,完成于民国初期。其中陈子俊就是扬州人。" 会下围棋的人都知道黑先白后,而且是通过猜先确定。但在古代,围棋先后手如何确定,还没有确切的说法。 今年4月1日出版的《围棋天地》杂志,刊发了国内围棋规则方面专家陈祖源先生的《黑先白先》。陈祖源先生在文中说:"宋朝全部是黑先,宋

以前的棋谱是黑先白先均有。" 不过,扬州围棋裁判江志鑫对此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在北宋之前应该都是白棋先行,从北宋到明中后期是黑白先行都有,从明末到清末也都是白棋先行。 扬州裁判提出三点质疑 今年64岁的江志鑫于1984年成为围棋国家一级裁判,长期担任扬州围棋比赛的裁判长,并长期研究扬州围棋史。 对于陈祖源的《黑先白先》,江志鑫提出三点质疑。首先,从棋谱目录上看,宋朝以前的棋谱全部是白棋先走,而陈先生仍坚持说"宋朝以前的棋谱是黑先白先均有"。陈先生至少得拿出一局宋朝以前黑棋先走的棋谱才能证明他的话是正确的。 其次,在6局白棋先走的棋谱中,有一局是宋朝棋手刘仲甫下的《遇仙图》,陈先生说"其中宋朝的棋谱全部是黑先。"这一局宋朝人下的围棋,为什么是白棋先走呢? 最后,按照陈先生的说法,古代围棋是黑先白先都有的,但是我们接触到的古代棋谱中的让子棋,好像清一色都是白棋让黑棋。既然白先黑先无所谓,为什么让子棋看不到黑棋让白棋呢? 黑先白先争论四年前开始 谈到古代围棋黑先白先,江志鑫表示他与陈祖源的争论开始在四年前的《围棋天地》。在2006年3月1日的《围棋天地》上,江志鑫发表了《从白棋先走说起》。文中,江志鑫提出了在清以前白棋先行是占主导的观点。江志鑫解释说,围棋起源于中国的阴阳思想,白为阳、黑为阴,所以白棋

下围棋基本技巧

围棋技巧 一:围棋基本 1:关于围棋 围棋是一种由两个人进行对抗的竟技游戏,它是以哪一方在棋盘上占领的地多与少来区分胜负的。双方的领地大致确定后,还必须把领地完整地围好,这是围棋的终盘阶段。棋盘上的地域完全划分完毕后,棋局就终了了。这时我们可以计算一下双方的地域,谁占的地多,谁就赢了。围棋还含有艺术、哲学的成份,以及创造世界的哲理。 2:棋具: (1)棋盘: 棋盘纵横十九条线,棋子要下在线与线的交叉点上,方格中不能放入棋子。交叉点的数目是19*19=361个。为了便于识别棋子的位置,棋盘上划了九个点,术语称做"星",中央的星点又称为"天元"。下让子棋时,所授之子要放在星上。棋盘可分为九个部分:四个"角",即左上角、左下角、右上角、右下角;四条"边",即上边、下边、左边、右边;角、边以外的地方就是"中腹"。 (2)棋子: 棋子以黑和白区别各自的一方。棋子的数量和棋盘的交点相同,黑181个,白180个,合计361个。不过一次对局不会全部用完。 3:围棋的下法 围棋的棋盘是由十九条横线和十九条直线交叉组成的,共有361个交叉点。这361个交叉点分为两份,每方应得180 1/2个交叉点,这是区别胜败的标准。下子的目的是要占据比180 1/2更多的交叉点,这样才能莸胜;如果占不到180 1/2个交叉点,就算败;如果恰恰是180 1/2,即为和棋。对局时黑子先行。一局棋下完后计算胜败的方法是把一方的地域填满棋子,然后数一数看是否超过180 1/2子。 围棋可视下棋双方水平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 (1)分先: 指双方水平旗鼓相当,由双方轮流执黑先走。按规定黑棋先走,有一定的先手威力,应由执黑的贴出。所以黑所占的地必须超过子才能取胜。比如黑棋数出来有185个子,即黑胜子。而白方的地只要超过子即可莸胜。 (2)让先: 指水平略低的一方执黑先走,终局计算时不贴子。即各占1801/2子为和棋,哪一方超过1801/2

围棋基础训练初级入门篇

《围棋基础训练初级入门篇》《技巧大全》《死活大全》回复此帖举报 那是在2005年年底,刚刚交卸了手头的工作,百无聊赖之际突然萌生了去外地教棋的念头。我的脾气是说干就干,马上去中国围棋家教网上找工作。找了半天,一份常州海风棋院的招聘启示引起了我的注意。苏锡常,著名的长三角,江南水乡,暮春三月,草长莺飞一连串带有江南特质的符号冒了出来,再加上还不错的工资待遇,我立即拨通了海风张伟东老师的电话。短短几分钟的通话使我有幸成为了全国围棋老师中的一员,36个小时之后,我坐上了驶向常州的火车,开始了在常州的教棋生活。 海风印象 先说说我未来的老板张老师吧。棋院的老板和教师跟其他行业的雇主与员工的关系不太一样,除去工作上的关系还有一层棋友的情谊,甚至后者的意义要大于前者。电话拨通之后除去简单了解了一下我的个人情况,自然就谈到了棋力。我当时是TOM6的水平,和张老师约好在网上下一盘测试棋,登陆之后马上有人对我提出邀请,定睛一看,乖乖!TOM8,网名是散步的鱼,原来我未来的老板是位高手啊。可能是张老师手下留情吧,这盘棋我一度还有点机会,最后虽然输掉了内容上还过得去,初步的考验通过了,接下来就是在实践中表现了,一定要加油啊! 其实对于教棋我还是有信心的,第一:我超喜欢小孩,自认为在小孩当中也有“孩子缘”;第二:毕业后我的工作一直没离开教育行业,跟学生打了足足8年交道;第三:也是最有把握的一点,在天津时兼职教棋就做了很长一段时间了,多少积累了一些经验。不料到常州的第一堂课就遇到了麻烦,那就是——语速。从小在天津长大的我普通话自然比较标准,但是语速有些快。而且我带的第一节课是幼儿园小朋友的启蒙课,他们听不太习惯。糟糕的是我当时似乎没太在意,还是课后张老师提出了建议。问题倒是不大,但是可见张老师要求的严格与细心,经过后来的交往才知道原来张老师对教师的选拔是非常严格的,甚至到了苛刻的程度。棋力,谈吐还有形象,找位老师不亚于找对象,呵呵。不过从一个学校管理者的角度考虑不从源头上把好教师质量关,那棋校的教学质量又从何谈起呢?两年多的时间前来海风面试的老师如过江之鲫,但真正能堪大用者寥寥无几。其实中国围棋市场的前景是想当广阔的,围棋教育对于孩子情商的塑造无疑是有帮助的,怎样抓住目前的机遇提高老师的业务水平和亲和力对于围棋教育机构和老师自身都是非常重要的。相对于现在的围棋市场,合格教师的数量实在是太少了。 初到常州当然要打听当地有哪些知名好手,大名鼎鼎的第二届晚报杯冠军韩启宇老师就在常州体育局任职。年届花甲的韩老师自然是常州业余围棋的重镇,接下来要排到的就是张伟东,张海东兄弟了。哥哥张伟东是海风棋院的龙头,弟弟张海东则是名震一方的业余高手。海东曾经参加了2007年在安徽举行的“宁国杯”大奖赛,在胡煜清,孙宜国,张谦等业余豪强的包夹中杀出一条血路,最后勇夺第9。海风棋院在三大好手中三占其二,在常州围棋市场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有段班学生的数量和质量也稳居前茅。初到常州海风棋院的发展刚刚进入稳定期,棋院草创时学生数量仅能以个位来计算,教师也只有张老师一人,跌跌撞撞走过来三年,学生数量已接近百人,梯队建设也初具规模,个中的艰辛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 张老师棋力不弱,教棋也是好手。对于初级水平的孩子海风最重视的是基本功的培养,对于课上的死活手筋训练和家庭作业是非常重视的,这点和天津专业道场的教学思路不谋而合。局部战斗都不能准确处理,所谓的“大局观”就完全成了摆设,而且局部战斗的结果比较直观,对于孩子们来说接受和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上手自然比较快。张老师兄弟都是棋馆里摔打出来的,算路极深,对“卫生棋”不屑一顾,尤其反对小孩子下卫生棋,可偏偏张老师弈城的账号叫做“常州书房棋”,估计是为了给对手放烟雾弹。两兄弟长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就是:“我下棋最讲棋理了。”其实都是以强大的战斗力作为后盾,奉劝常在弈城混的兄

古代文化常识姓名称谓和古代官职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姓名称谓和古代官职 姓名称谓◆■※★● 1.基本称谓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 (1)自称姓名或名。如“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陈太丘与友期行”。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杨万里号诚斋,罗贯中号湖海散人,蒲松龄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吴趼人号我佛山人,袁枚号随园老人,刘鹗号洪都百炼生。 【称绰号】又叫外号或诨名,绰号一般根据某人的外貌、性格、行为等特征而另起的“名字”。绰号有褒有贬,如李白外号“诗仙”,项羽绰号“西楚霸王”等。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小名】称呼对方小时候的名号,以示亲密或侮辱。如称呼曹操为“阿瞒”。 【称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清朝福临(顺治)称世祖,玄烨(康熙)称圣祖。但是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因为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 【称尊号】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或生前所上,或死后追加。追加者亦可视为谥号。尊号一般认为产生于唐代。实际早在秦统一中国之初,李斯等人就曾为当时的秦王政上尊号曰“秦皇”。 【称年号】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做改元。明朝以前,封建皇帝每遇军国大事或重大祥瑞灾异,常常改元。明朝自第一代皇帝朱元璋开始,包括明、清两代,每一个皇帝不论在位时间长短,只用一个年号,如明太祖只用洪武,清高宗只用乾隆。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