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基础教案

统计学基础教案
统计学基础教案

统计学基础教亲

哈尔滨金融髙等专科学校管理系

第一章总论

学习重点:本章是全课程的总纲,主要讲述统计学的对象和方法、统计的作用和统讣学的基本概念,难点是统计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以及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一节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

看了上面的资料,你能说出什么是统计吗?你能否体会到统计已是人们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是人们认识世界、探索现象数量差异的本质极其规律的方法,是人们进行明智决策的一门艺术,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统计作为一种方法和工具就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统计的概念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统计”这一术语。一提到统计,很多人可能首先想到的是统讣工作,这种理解是不全面的。统计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已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说,自从有了国家就有了统计实践活动。最初,统计只是一种讣数活动,为统治者管理国家的需要而搜集资料,通过统计计数以弄清国家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作为国家管理的依据。然而在今天,"统计”一词已被人们赋予多种含义,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已有许多种不同的解释。

请思考:下列资料中"统计” 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1)小王是学统计的

(2)他已搞了儿十年统计了

(3)据统计,今年一季度物价指数出现负增长

(4)请找统计登记一下

(5)请统计一下今天的销售量

那么,把统讣作为一种专业用语,其含义到底是什么?目前,在国际统计理论界,关于统计?一词的含义比较趋于一致的解释为:统计包含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三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统计工作,即统讣实践,是对社会经济现象客观存在的现实数量方面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预测等活动的总称。一个完整的统汁工作过程一般包括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等环节。

统计工作是统计一词最基本的含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的一种计量活动。如银行的讣划统计科,每月编制项LI报表,这个过程就是统计?工作。乂如:我国进行人口普查时要经过方案设计、入户登记、数据汇总、分析总结和资料公布等一系列过程都是统计工作。在我国, 各级政府机构基本上都有统计部门,如统讣局,它们的职能主要就是从事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工作。

二是统计资料(统计信息):统计工作过程中所取得的各项数字资料和与之相关的其他实际资料的总称。如:

(1)我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顷,其中山地约320万平方公顷,高原约250 万平方公顷,平原约"5万平方公顷,丘陵约95万平方公顷。

(2)2003年我国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53612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7.0%。工业产品销售率98.1%,比上年提i?0.1个白分点。

这些山文字和数字共同组成的数字化的信息就是统汁资料,是统计提供数据信息的基本表现形式,是统计工作的直接成果。

统计资料包括原始资料和整理后的资料即次级资料。例如企业各车间的统计抬帐、人口普查时初次登记的资料就是原始资料,而统讣公报、调查分析报告等现实和历史资料就是次级资料。统讣资料的表现形式有统计表、统计图、统计分析报告、统

计公报和统计年鉴等。

三是统计学,是系统论述统计理论和方法的科学,是长期统计工作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其中,应用纯逻辑推理的方法研究抽象的随机现象的数量规律性的科学称为理论统计学,而应用统计方法研究各领域客观现象的数量规律性的科学称为应用统讣学。社会经济统讣学则是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现象数量方面的调查、整理和分析的原理、原则和方式方法的科学,按其性质它属于应用统计学。

统计的三种含义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

首先,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是统汁活动与统计成果的关系。一方面,统计资料的需求支配着统计工作的局面,另一方面,统计工作的好坏乂直接影响着统计资料的数量和质量。

其次,统计工作与统计学是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的关系。一方面,统汁学来源于统计实践,只有当统计?工作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可能形成独立的统讣学。另一方面,统计工作的发展乂需要统讣理论的指导,统计科学研究大大促进了统计工作水平的提高,统计工作的现代化和统讣科学的进步是分不开的。总之,三者中最基本的是统计工作,没有统计工作就不会有统计资料,没有丰富的统计实践经验就不会产生统计科学。

二、统计的产生和发展

统计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为了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距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而统计学或统计理论则是在长期统讣实践活动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距今只有300多年的历史。回顾一下统计的渊源极其发展过程,对于我们了解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学习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提高我们的统计实践和理论水平,都是十分必要的。

(一)、统计实践史

人类的统计实践是随着计数活动而产生的。因此,对统计实践发展的历史可追溯到人类社会初期的打绳结、画道道计数,这可算是最初的统讣。而统讣实践的真正萌芽是在古代奴隶社会。当时的统治阶级为了治理国家的需要,常常进行征税,征兵、服劳役等统治活动,因此有了了解社会基本悄况的需要。我国早在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就有了人口与土地数字的记载,当时全国分为九州,人口1355万人。世界上,古代埃及、希腊罗马的历史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古代埃及在公元前3000年已经有人口、居民财产统计;古代希腊据说公元前600年就进行过人口普查。古代罗马在公元前400年建立了人口普查和经常性人口出生、死亡登记制度。这些就是原始形态的统计。

进入封建社会后,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统计的范围逐渐山人口、土地发展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但由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生产力低下,经济落后,长期的封建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应地也阻碍了统计实践的发展。统计实践的广泛发展始于资本主义社会。17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国家曲于工.商、农、贸、交通的发展,统计实践从国家管理领域扩展到社会经济活动的许多领域。从18世纪起,各资本主义国家都先后设立专业的统计机关,收集各方面统计资料,定期或不定期举行人口、工业、农业、贸易、交通等项调查,出版统计刊物,建立国际统计组织,召开国际统计会议。

(二)、统计学说史

随着统计实践活动的不断发展,统讣实践经验的日益丰富,作为统计实践活动理论概括的统计学也就随之而产生了。

17世纪中叶,英国的威廉?配第《政治算术》一书的问世,标志着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诞生,也标志着统讣学的诞生。统讣学从诞生开始,许多人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态度去认识研究有关统计?理论,逐渐形成不同的统讣学派,它们同时共存,互相影响,互相争论。在各学派的争论中乂产生新的学派。在统计学的发展史上,比较主要的学派有政治算术学派、记述学派和数理统讣学派。300多年来,统计学就是在这种争论中逐步得到完善、充实和发展。

(1)政治算术学派。其代表人物是英国学者威廉?配第(1623-1687),在他所著的《政治算术》一书中,对当时的英国、法国、荷兰三国的国情国力作了系统的数量对比分析,明确英国的国际地位并不悲观,提出了英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威廉?配第做了前人没有做过的从数量方面来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工作。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称威廉?配第是“政治经济学之父,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统计学的创始人。威廉?配第采用数字.重量、尺度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数量对比分析的思想和方法,为统计学的创立,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配第的朋友约翰?格朗特,通过对伦敦50多年的人口出生和死亡资料的讣算,写出了第一本关于人口统计的著作,所用的具体数量对比分析方法,对统计学的创立,同样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为统计学作为一种从数量方面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开辟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2)记述学派,乂称国势学派,所谓国势学就是记述国家显著事项的学科。其代表人物是徳国哥丁根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阿亨?华尔(1719-1772)等,代表著作是《近代欧洲各国国势学概论》,该书通过研究“国家显著事项”,分析各国的政治经济情

况,提出一些治国方略。阿亨?华尔在大学中开设了一门新课程叫做“国势学”,后人把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德国学者称为国势学派。他们所做的主要工作是对国家重要事项的记录,因此乂被称为记述学派。也正是阿亨?华尔最早将“统计”一词当作学名来使用。严格地说,这一学派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都不符合统计学的要求,只是登记了一些记述性材料,借以说明管理国家的方法。

政治算术学派和国势学派都以社会经济现象作为研究对象,以社会调查作为研究基础。但政治算术学派注重用数字说话,进行定量分析。而记述学派注重文字表达,进行定性分析。在是否把数量方面的研究,作为这门学科的基本特征方面,两个学派互相争论了200多年,直到19世纪中叶,徳国的克尼斯于1850 年发表了《独立科学的统计学》论文,提出“国家论”和“统计学”的科学分工, 主张把“国家论”命名为“国势学”,把“政治算术”正名为“统计学”,争论才告结束。

(3)数理统计学派。产生于19世纪中叶,创始人是比利时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和统计学家阿道夫?凯特勒(1796-1874),其著作有《统计学的研究》、《关于概率论的书信》等。他是当时统讣学界的中心人物,担任过比利时中央统计局局长,主持过第一次国际统计会议(1853年),他最先将概率论应用于人口、人体测量和犯罪等问题的研究,完成了统计学和概率论的结合。从此,统计学开始进入更为丰富发展的新阶段。许多学者从各个角度研究统计学,不断增加新内容,相继提出和发展了相关和回归理论、t分布以及抽样理论等,使数理统计学很快发展成为一门比较系统、完善的学科。国际统汁学界称凯特勒为“近代统计学之父”,就在于他发现了大量现象的统讣规律和开创性地应用了许多统计方法,促使统计学向新的境界发展。山于这一学派主要在英美等国发展起来,故乂称英美数理统计学派。

数理统计学派在理论上混淆了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之间的本质区别,过分夸大了概率论的作用,认为统计学就是数理统计学,是现代数学的一个分支,是通用于研究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方法体系,否认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存在,因而乂导致了与社会经济统计学派的长期争论。

(4)社会经济统计学派。这一学派于19世纪后半叶兴起于以德国,即原来政治算术意义下的统计学。但山于它在理论上比政治算术学派更加完善,在时间上比数理统计学派提前成熟,因此它很快占领了“市场”,对国际统计学界影响较大,流传较广。主要代表人是恩格尔(1821-1896)和稍后的梅尔(184M925)o他们主张统计学是研究社会现象的社会科学。这一学派融会了记述学派和政治算术学派的观点,并把政府统计和社会调查融合起来,进而形成社会经济统计学。

数理统计学派与社会经济统计学派共存并争论至今已有100多年,LI前,虽然数理统计学派在国际统讣学界占据着优势,但二者已出现了融合的趋势。

统计发展史表明,统讣学是从设置指标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开始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实践的需要,统讣学家对统讣方法的不断丰富和完善,统计学也不断发展和演变。从当前世界各国统计研究状况来看,统计学已不仅为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也为研究自然技术现象的数量方面提供各种统讣方法:它既研究确定现象的数量方面,乂研究随机现象的数量方面。从统计学的发展趋势来看,它的作用与功能已从描述事物现状、反映事物规律,向抽样推断、预测未来变化方向发展。它已从一门实质性的社会性学科,发展成为方法论性质的综合性学科。

三、我国统计发展史

解放前,山于我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计工作非常落后,统计学基本上照抄照搬西方统计理论,传播的主要是数理统计学派的观点。

解放后,我国在学习前苏联统讣工作经验的同时,引进了前苏联的统计学即社会经济统计学,数理统计遭到批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学术界乂开始了白花齐放,百家争鸣,数理统计乂重新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人们突破了以往狭隘的观点,承认社会经济统讣学、数理统计学和自然科技方面的统计学都是独立的统计学科,它们可以同时并存,相互借鉴,共同发展。

近年来,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出现了融合的趋势,数理统计方法在社会经济统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今天,统计学已划入国家一级学科,随着大统讣学学科体系的建立,统计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其运用已渗透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统讣科学工作者在总结本国经验的同时,吸收了世界各国统计科学发展的成果,正在努力建设一门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统计学。

请思考:从统计理论的发展看,你认为统计学、数学和数理统计学是一种什么关系?

第二节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社会经济统讣学的研究对象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指统计?研究所要认识的客体。只有明确了研究对象,才可能根据它的性质特点指出相应的研究方法,达到认识对象客体规律性的U的。山统汁学的发展史可知,统讣学是从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开始的,随着统计方法的不断完善,统计学得以不断发展。因此,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为大量现象的数量方面。而社会经济统讣学的研究对象是在质和量的辩证统一过程中,研究大量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所谓数量方面是指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及数量界限,通过对这些数量方面的研究,表明所研究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比例和效益等,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反映现象的本质。统计学和统计工作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它们所要认识的研究对象是一致的。

社会经济现象包括自然现象以外的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人民生活等领域的各种现象。比如,国民财富与资产、人口与劳动力资源、生产与消费、财政与金融、教育与科技发展状况、城乡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等。通过对这些基本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的认识,达到对整个社会的基本认识。

社会经济统讣学虽然不硏究自然现象与科学技术本身,但是社会、经济和自

然、技术总是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的。社会经济统计学也研究自然技术因素对社 会生活变化的影响,硏究社会生产发展对社会生活自然条件的影响。例如,研究 资源条件和技术条件的变化对于社会生产生活的影响程度,研究社会生产的发展 引起自然条件的变化等等。

下面举例说明如何根据统计?数据说明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及 数量界限。

[例1] 我国历次人口普查的总人口情况。

表我国历次人口普查的总人口情况 时间

总人口 (亿人) 1953年7丿J 1日

1964年7丿j 1日

1982年7月1日

1990 年 7〃 1 日

2000 年 11 J J 1 a 表仁1描述的统计数据,反映了不同时间我国总人口的规模,显示了我国人 口基数过大、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的基本国情,所以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就成了我国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一项基本国策。

[例2] 2002笫我国接待人境旅游者达到979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 旅游业总收人5566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1.4%,其中国际旅游收人1688亿 元人民币,增长14.6%,国内旅游收人3878亿元人民币,增长10.1%o 2003年, 我国旅游业虽然受到非典疫情的严重影响,但全年人境旅游者仍达到9166万人 次。这些统计数据具体地描述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势头,说明我国旅游业作为国 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正在进人全面加速发展期,发展势头非常强劲。

[例3] 2003年,全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72元,扣除物价 上涨因素,实际增长9.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622元,实际增长4.3%。居 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城市为 37.1%,比上年降低0.6个百分点;农村为45.6%,降低0.6个百分点。年末全 国私人轿车拥有量已达489万辆,比上年末增加146万辆。这些统计数据充分 说明我国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和提高。

从以上例子中可以看到,利用各种统汁数据说明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状况, 发扬成绩,揭露矛盾,预测未来,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具有较强的说服力。所以 在我们国家,各行各业都离不开统计。要用好统计,便要学习统计。

请思考:降雨量是否属于社会经济现象?降雨量与农作物的产量有关,风 调雨顺的时候,农作物的产量是否一定就高?为什么?农作物的产量受降雨 童的影响,乂是否属于社会经济现象呢?

二、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特点

社会经济统计学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时,具有自己独立的思维形式 和研5.82 6.95 10.08 11.34 12.66

广东财经社会统计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广东财经社会统计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 1.社会统计中的变量一般分四个层次,其中最高层次的变量是 D 。 A、定类变量 B、定序变量 C、定距变量 D、定比变量 2.标准正态分布的均值一定 C 。 A、等于1 B、等于-1 C、等于0 D、不等于0 3.计算中位值时,对于未分组资料,先把原始资料按大小顺序排列成数列,然后用公式 D 确定中位值所在位置。 A、n/2 B、(n-1)/2 C、(n+2)/2 D、(n+1)/2 4.下列统计指标中,对极端值的变化最不敏感的是 A 。 A、众值 B、中位值 C、四分位差 D、均值 5.如果原假设是总体参数不小于某一数值,即大于和等于某一数值,应采用的检验是。 A、两端检验 B、右端检验 C、左端检验 D、无法判断 6.在一个右偏的分布中,大于均值的数据个数将。 A、不到一半 B、等于一半 C、超过一半 D、视情况而定 7.下列关于“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的关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回归分析可用于估计和预测 B、相关分析是研究变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的密切程度 C、相关分析不需区分自变量和因变量 D、回归分析是相关分析的基础 8.假定男性总是与比自己年轻3岁的女性结婚,那么夫妻年龄之间的积距相关系数r为。 A、-1 < r< 0 B、0 < r< 1 C、r = 1 D、r = -1 9.“4、6、8、10、12、26”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宜用测量。 A、众值 B、中位值 C、均值 D、平均差 10.某校期末考试,全校语文平均成绩为80分,标准差为4.5分,数学平均成绩为87分,标准差为9.5分。某学生语文得了83分,数学得了92分,从相对名次的角度看,该生的成绩考得更好。 A、数学 B、语文 C、两门课程一样 D、无法判断 三、判断题(请在答题纸相应位置打√或?。) 1.无论分布曲线是正偏还是负偏,中位值都居于均值和众值之间。 2.一组数据的均值代表了该组数据中大多数的数据。 3.对于连续型随机变量,讨论某一点取值的概率是没有意义的。 4.异众比率越大,各变量值相对于众值越离散,众值的代表性越好。 5.只要样本量足够大,则不论总体分布如何,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都服从正态分布。 6.检验均值差异时,独立样本采用“差的均值”、关联样本采用“均值的差”进行检验。 7.在显著性水平既定的情况下,一端检验比两端检验更容易拒绝H0。 8.不管相关关系表现形式如何,当r=1时,变量X和变量Y都是完全相关;当r=0时,变量X 和变量Y都是完全不相关。 9.方差分析就其内容来说,是分析或检验总体间的均值是否存在差异。 10.纳伪的概率β可以根据原假设H0所设的分布计算出来。 1

社会统计学作业一.

社会统计学作业一 特别提示:1、作业提交截至时间:2005年10月11日中午12点; 2、不接收电子版,答案要求手填。 一、某城市有人口211732人,去年发生了47次银行抢劫案,13次谋杀案,23次汽车偷窃案,分别计算每10万人口中这三类案件的犯罪率。 二、

上面是社会学系某年级学生的总评学分绩点,按照这个原始数据,作出四个完整的分布统计表: (1)不分组的频次统计表; (2)利用计算法确定组距画出分组的频次统计表; (3)利用经验法分组的频次统计表,包括标示组限、频次、相对频次,频率,cf↑,cf↓,c%↑,c%↓; (4)利用经验法分组的频次统计表,包括每组的标示上下组限,真实上下组限,组距,组中值和频次。 三、下面的统计表有哪些问题,指出来。并画一个完整的频次和频率统计表,在 表中把真实组限、组距和组中值都列上。 某厂工人的月收入分布 四、下面的图是一个直方图,表示了在药物研究项目中所有14148位妇女的血压 分布。使用直方图回答下列问题:

a) 血压在130mm 以上的妇女的百分数大约是25%,50%,还是75%? b) 血压在90mm 与160mm 之间的妇女的百分数大约是1%,50%,还是99%? c) 在哪个区间有较多妇女:135-140mm 还是140-150mm ? d) 哪个区间更拥挤一些:是135—140mm 还是140—150mm ? e) 在区间125—130mm 内,直方图的高大约为每mm2.1%。多少百分数的妇女 具有这个小组区间里的血压? f) 哪个区间有较多妇女:是97-98mm ,还是102—103mm ? g) 所有的毫米中,哪里最拥挤? 五、三个人使用密度尺度对一项研究中的实验对象的体重绘制了直方图。只有一 个人是正确的。是哪一个,为什么? (1) 100 150 200 (2) (3) 100 150 200 100 150 200 六、下面给出非全日雇员月工资的直方图。没有人一个月挣1000美元以上。200 至500美元的小组区间上的块形不见了,它必定有多高? 每 mm 的百 分数 0 1 2 3 4 90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160 血压(mm )

心理和教育统计学课后题答案解析

张厚粲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一章答案 1名词概念 (1 )随机变量 答:在统计学上把取值之前,不能准确预料取到什么值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 (2)总体 答:总体(population )又称为母全体或全域,是具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总体,是研究对象的全体。 (3)样本 答: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 (4)个体 答: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 (5)次数 是指某一事件在某一类别中出现的数目,又称作频数,用f表示。 (6)频率 答:又称相对次数,即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除以总的事件数目,通常用比例或百分数来表示。 (7)概率 答:概率(probability), 概率论术语,指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度量指标。其描述性定义。随机事件A在所有试验中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量值,称为事件A的概率,记为P(A)。 (8)统计量 答:样本的特征值叫做统计量,又称作特征值。 (9)参数 答:又称总体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 (10)观测值 答:随机变量的取值,一个随机变量可以有多个观测值。 2何谓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学习它有何意义? 答:(1)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心理 与教育科学研究中获得的随机性数据资料,并根据这些数据资料传递的信息,进行科学推论 找出心理与教育统计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具体讲,就是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通过调查、实验、测量等手段有意地获取一些数据,并将得到的数据按统计学原理和步骤加以整理、计 算、绘制图表、分析、判断、推理,最后得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2)学习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有重要的意义。 ①统计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科学方法。 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它的研究对象存在于现实世界各个领域的客观事实之中。它的主 要任务是对客观事实进行预测和分类,从而揭示蕴藏于其中的种种因果关系。要提高对客观 事实观测及分析研究的能力,就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统计学正是提供了这样一种科学方法。统计方法是从事科学研究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 ②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心理与教育科研定量分析的重要工具。 凡是客观存在事物,都有数量的表现。凡是有数量表现的事物,都可以进行测量。心理 与教育现象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它也有数量的表现。虽然心理与教育测量具有多变性而 且旨起它发生变化的因素很多,难以准确测量。但是它毕竟还是可以测量的。因此,在进行 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时,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对心理与教育现象进行定量分析的。心理与 教育统计就是对心理与教育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的重要的科学工具。 ③广大心理与教育工作者学习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具体意义。 a. 可经顺利阅读国内外先进的研究成果。 b. 可以提高心理与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效率。

统计学教案——统计指数

第八章统计指数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统计指数的概念和分类,各种指数的编制基础、编制原则、编制 方法和应用条件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统计指数的概念和分类,总指数的综合形式,总指数的平均形式,指数体系与因素分析等。 难点:各种指数(指数体系)编制的基础、编制的原则、编制的方法和应用的条件。【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学习重点:主要讲授 第一节统计指数的概念与分类 一、统计指数的概念 广义上说,指数是指用来反映研究所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变动状况的相对数。 狭义上说,指数是指用来综合反映所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复杂总体数量变动状况的相对数。 二、统计指数的分类 按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统计指数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按所表明现象的数量特征不同,统计指数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总指数按其所采用的指标形式不同,可以分为综合指数与平均指数。 按比较对象不同,统计指数可分时间性指数、地区性指数和计划完成指数。 在指数数列中按所采用的基期不同,统计指数可分为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三、统计指数的性质 1.综合性。 2.代表性。 3.相对性。 4.平均性。 四、指数在经济分析中的作用 1.综合地反映复杂经济现象总体的变动方向和程度。 2.分析在现象总体的变动中,各构成因素影响的大小。 第二节综合指数 一、综合指数的概念及计算的一般原理 指数方法论主要是研究总指数的计算问题,总指数的编制方法,其基本形式有两种:一是综合指数,二是平均指数。两种方法有一定的联系,但各有其特点。 综合指数是对两个时期范围相同的复杂现象总体总量指标对比形成的指数,在总量指标中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将其中被研究因素以外的一个或一个

社会统计学期末复习提纲

《社会统计学》课程期末复习提纲 ·考试题型: 一、填空题(10×1分=10分)二、判断题(10×1分=10分) 三、单项选择题(20×1分=20分)四、简答题(2×6分=12分)五、计算题(4题共48分) ·各章复习要点 第一章总论 P.2 统计的含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其中: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是活动过程和成果的关系;统计学和统计工作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统计”一词包含三种涵义,并且具有密切的联系。其中: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之间是工作与成果的关系;统计学和统计工作之间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y ) P.11—P.13 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定比尺度(结合课件相关内容) 量化尺度特征功能举例 1、定类尺度确定类别分类民族的测量 2、定序尺度确定类别排列顺序分类排序考试成绩等级的测量 3、定距尺度确定类别排列顺序测数量差别和间隔距离无绝对零点分类排序加减智商的测量 4、定比尺度确定类别有序排序测数量差别和间隔距离有绝对零点分类排序加减乘除体重的测量何谓定类尺度和定序尺度?两者有何区别?1定类尺度是确定事物类别的计量尺度---高一个层次 2定类只能区分不同性质的现象并予以归类---可将所区分的类别按高低,大小,好坏,强弱,优劣等顺序做有序排列。 3定类不能进行数的比较和数学运算--能进行大小比较。 何谓定距尺度和定比尺度?两者区别定距尺度是确定研究对象之间某些数值相差的距离的尺度---最高的数据计量尺度 缺乏绝对零点---有,0 2. 0只表示一个值,即0值---0是绝对零点,表示没有 3.只能加减,不能乘除---加减乘除,高层次的各种统计分析。 P.13—P.14 总体和总体单位 一、总体和总体单位 (一)总体 1、概念总体(也称为统计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单位的整体(同质个体的集团)。 2、特点·客观性·大量性同质性·差异性 1、总体单位除了必须具备同质性外,还必须具备1、差异性(或变异性)性,否则

2021年自考《社会统计学》习题及答案(卷二)

2021年自考《社会统计学》习题及答案(卷二) 一、填空 1.( )是指由调查者直接搜集的、未经加工整理而保持其原本状态的资料。( )是指经他人加工整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被引用来说明总体特征的资料。 2.如果考虑到资料的时间过程,凡某一特定时刻的资料称为( );凡某时期内变动累计的资料称为( )。 3.( )调查就是根据调查的目的和要求,在对所研究对象进行初步全面分析的基础上,从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单位,做周密细致的调查。 4.( )误差,是指在调查和统计过程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而引起的技术性、操作性误差以及由于责任心缘故而造成的误差等。( )误差,是指由调查方式本身所决定的统计指标和总体指标之间存在的差数。 5. 统计误差有( )和( )两类,其中( )在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中都可能发生。 6.对在全国钢产量中占很大比重的十大钢铁企业进行钢产量生产调查,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 7.统计调查从调查范围上分,可分为( )和( )。 8.统计调查按调查登记时间是否连续,可分为( )和( )。 9.统计调查从调查目的上,可分为( )和专项调查。 10.( )误差是在遵守随机原则的条件下,用样本指标代表总体指标不可避免存在的误差,它表示抽样估计的精度。

二、单项选择 1.将总体按与研究有关的标志进行分组,然后再随机地从各组中抽选单位组成样本。这种抽样方式叫( )。 A 简单随机抽样 B 类型抽样 C 等距抽样 D 整群抽样。 2.搞好重点调查的关键是( ) 。 A 力求统一要求和统一行动 B 选择好重点单位 C 选择最有代表性的单位 D 遵循随机原则。 3.下列资料,属于静态资料的是( ) 。 A 某厂89年职工工资总额为76万元; B 某乡89年粮食总产量为1亿3千万公斤; C 某市89年末人口为36.3万人; D 某市89年征用土地125亩。 4.关于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下面正确的描述有( )。 A 普查是一种专门组织的一次性调查; B 满足一定条件,重点调查的结果可以用来推断总体; C 抽样调查是一种全面调查; D 典型调查是在研究现象的总体中,选择其中的重点单位进行调查。 5.应用( )方式抽取样本时,必须避免抽样间隔和现象本身的节奏性或循环周期相重合。 A 随机抽样 B 系统抽样 C 整群抽样 D 分层抽样 6.下面能进行除法运算的测量尺度是( )。

教育统计学复习题及答案

《教育统计学》复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 1.教育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 2.一般情况下,大样本是指样本容量.大于30 的样本。 3.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的名称,它有.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种。 4.统计工作的三个基本步骤是:、和。 5.集中量数是反映一组数据的趋势的。 6.“65、66、72、83、89”这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是。 7.6位学生的身高分别为:145、135、128、145、140、130厘米,他们的众数是。 8.若某班学生数学成绩的标准差是8分,平均分是80分,其标准差系数是。 9.参数估计的方法有和两种。 10.若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是负数,则它们之间存在。 11.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的关系是和的关系。 12.标准差越大,说明总体平均数的代表性越,标准差越小,说明总体平均数的代表性越。 13.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和。 二、判断题 1、教育统计学属于应用统计学。()

2、标志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指标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3、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是统计工作的生命() 4、汉族是一个品质标志。() 5、描述一组数据波动情况的量数称为差异量数。() 6、集中量数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7、在一个总体中,算术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可能相等。() 8、同一总体各组的结构相对指标数值之和不一定等于100%。() 9、不重复抽样误差一定大于重复抽样误差。() 10. 一致性是用样本统计量估计统计参数时最基本的要求。() 三、选择题 1.某班学生的平均年龄为22岁,这里的22岁为( )。 A.指标值 B.标志值 C.变量值 D.数量标志值 2.统计调查中,调查标志的承担者是( )。 A.调查对象 B.调查单位 C.填报单位 D.调查表 3.统计分组的关键是( )。 A.确定组数和组距 B.抓住事物本质 C.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D.统计表的形式设计 4.下列属于全面调查的有( )。 A.重点调查 B.典型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 5.统计抽样调查中,样本的取得遵循的原则是( )。 A.可靠性 B.准确性 C.及时性 D.随机性 6. 在直线回归方程Yc =a+bx中,b表示( )。 增加1个单位,y增加a的数量增加1个单位,x增加b的数量 增加1个单位,x的平均增加量增加1个单位,y的平均增加量 7.下列统计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有() A、工资总额 B、单位产品成本 C、合格品率 D、人口密度 8.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重复抽样的抽样极限误差增加1倍,则样本单位数变为( )。 A.原来的2倍 B.原来的4倍 C.原来的1/2倍 D.原来的1/4倍 四、简答题 1.学习教育统计学有哪些意义?

第五章+统计学教案(假设检验)

第五章+统计学教案(假设检验)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是统计推断的两个组成部分,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利用样本信息对总体参数 进行推断。前者讨论的是在一定的总体分布形式下,借助样本构造的统计量,对总体未知参数作出估计 的问题;后者讨论的是如何运用样本信息对总体未知参数的取值或总体行为所做的事先假定进行验证, 从而作出真假判断。通俗地、简单地说,前者是利用样本信息估计总体参数将落在什么范围里;而后者 则是利用样本信息回答总体参数是不是会落在事先假定的某一个范围里。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有关抽样分布理论的基础上,理解掌握假设检验的有关基本概 念;明确在假设检验中可能犯的两种错误,以及这两种错误之间的联系;熟练掌握总体均值和总体成数 的检验方法,主要是 Z 检验和 t 检验;对于非参数的检验,也应有所了解,包括符号检验、秩和检验与游程检验等。 2 一、假设检验概述与基本概念 1、假设检验概述 2、假设检验的有关基本概念 二、总体参数检验 1、总体平均数的检验 2、总体成数的检验

3、总体方差的检验 三、总体非参数检验 1、符号检验 2、秩和检验 3、游程检验 一、假设检验的有关基本概念; 二、总体平均数与总体成数的检验; 三、非参数检验; 一、假设检验的基本思路与有关概念; 二、两类错误的理解及其关系; 一、假设检验概述 假设检验:利用统计方法检验一个事先所作出的假设的真伪,这一假设称为统计假设,对这一假设 所作出的检验就是假设检验。 基本思路:首先,对总体参数作出某种假设,并假定它是成立的。然后,根据样本得到的信息(统 计量),考虑接受这个假设后是否会导致不合理的结果,如果合理就接受这个假设,不合理就拒绝这个 假设。 所谓合理性,就是看是否在一次的观察中出现了小概率事件。 小概率原理:就是指概率很小的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实际上是几乎不可能出现。这种事件可以称其 为“实际不可能事件”。 二、假设检验的基本概念

2014年秋社会统计学期末复习训练题

2014年秋社会统计学期末复习训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某地区政府想了解全市332.1万户家庭年均收入水平,从中抽取3000户家庭进行调查,以推断所有家庭的年均收入水平。这项研究的总体是() A.332.1万户家庭B.3000户家庭 C.332.1户家庭的年均收入D.3000户家庭的年均收入 2.在频数分布表中,将各个有序类别或组的百分比逐级累加起来称为()A.频率B.累积频数C.累积频率D.比率 3.离散系数的主要目的是() A.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B.比较多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C.反映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D.比较多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4.经验法则表明,当一组数据正态分布时,在平均数加减2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大约有( ) A.50%的数据B.68%的数据C.95%的数据D.99%的数据 5.在某市随机抽取10家企业,7月份利润额(单位:万元)分别为72.0、63.1、20.0、23.0、54.7、 54.3、23.9、25.0、26.9、29.0,那么这10家企业7月份利润额均值为() A.39.19B.28.90C.19.54D.27.95 6.用样本统计量的值直接作为总体参数的估计值,这种方法称为() A.点估计B.区间估计C.有效估计D.无偏估计 7.在频数分布表中,比率是指() A.各组频数与上一组频数之比B.各组频数与下一组频数之比 C.各组频数与总频数之比D.不同小组的频数之比 8.下面哪一项不是方差分析中的假定() A.每个总体都服从正态分布B.观察值是相互独立的 C.各总体的方差相等D.各总体的方差等于0 9.判断下列哪一个不可能是相关系数() A.-0.9B.0C.0.5D.1.2 10.用于说明回归方程中拟合优度的统计量主要是() A.相关系数B.离散系数C.回归系数D.判定系数 11.在假设检验中,不拒绝虚无假设意味着() A.虚无假设是肯定正确的B.虚无假设肯定是错误的 C.没有证据证明虚无假设是正确的D.没有证据证明虚无假设是错误的

教育统计学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教育统计学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第一章 1、教育统计学,就是应用数理统计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对教育调查和教育实验等途径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科学推断,从而揭示蕴含在教育现象中的客观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统计学既是统计科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又是教育科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两种科学相互结合、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从学科体系来看,教育统计学属于教育科学体系的一个方法论分支;从学科性质来看,教育统计学又属于统计学的一个应用分支。 2、描述统计主要是通过对数据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出简单明白的统计量数来描述庞大的资料,以显示其分布特征的统计方法。 推断统计又叫分析统计,它根据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从我们所研究的全体对象(即总体)中,按照等可能性原则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出总体中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个体组成样本,在样本所提供的数据的基础上,运用概率理论进行分析、论证,在一定可靠程度上对总体的情况进行科学推断的一种统计方法。 3、在自然界或教育研究中,一种事物常存在几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或获得几种可能的结果,这类现象称为随机现象。 随机现象具的特点: (1)一次条件完全相同的实验有多种可能的结果(这样的实验称为随机实验); (2)在实验之前不能确切知道哪种结果会发生; (3)在相同的条件下可以重复进行这样的实验。 4、总体,也叫做母体或全域,是指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个体的总和。 当所研究的总体数量非常大时,可以从总体中抽取其中一部分个体来观测,由此来推断总体的信息,从总体中抽出的这部分个体就称为样本,它是用以表征总体的个体的集合。 通常将样本中样本个数大于或等于30个的样本称为大样本,小于30个的称为小样本。 5、复置抽样指每次抽出的个体经观测后,仍放回原总体,然后再从总体中抽取下一个个体。 6、反映总体特征的量数叫做总体参数,简称参数。反映样本特征的量数叫做样本统计量,简称统计量。 参数是总体的真正数值,是固定的常量,理论上应该通过计算总体中全部个体的数值而获得,但由于总体中个体的数量通常很大,总体参数往往很难获得,在统计分析中一般通过样本的数值来估计。在进行推断统计时,就是根据样本统计量来推断总体相应的参数。 第二章 1、按照数据的来源,可分为计数数据和度量数据;按照数据的取值情况,可分为间断性数据和连续性数据;按照数据的测量水平,可分为称名数据、顺序数据、等距数据和比率数据。 2、数据整理的基本方法包括对数据进行排序、统计分组、绘制统计图表等。 3、表的结构要简洁明了;表的层次要清晰;主谓分明。 4、连续性数据:(2),(3);间断性数据:(1),(4)。 5、略 6、(1)50;(2)75;(3)34;(4)5;(5)45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西安交大统计学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企业统计中,下列统计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C) A、文化程度 B、职业 C、月工资 D、行业 2.下列属于相对数的综合指标有(B ) A、国民收入 B、人均国民收入 C、国内生产净值 D、设备台数 3.有三个企业的年利润额分别是5000万元、8000万元和3900万元,则这句话中有(B)个变量? A、0个 B、两个 C、1个 D、3个 4.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是(A ) A、身高 B、产品件数 C、企业人数 D、产品品种 5.下列各项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A ) A、库存额 B、总收入 C、平均收入 D、人均收入 6.典型调查是(B )确定调查单位的 A、随机 B、主观 C、随意D盲目 7.总体标准差未知时总体均值的假设检验要用到(A ): A、Z统计量 B、t统计量 C、统计量 D、X统计量 8. 把样本总体中全部单位数的集合称为(A ) A、样本 B、小总体 C、样本容量 D、总体容量 9.概率的取值范围是p(D ) A、大于1 B、大于-1 C、小于1 D、在0与1之间 10. 算术平均数的离差之和等于(A ) A、零 B、1 C、-1 D、2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题全部答对才给分,否则不计分) 1.数据的计量尺度包括(ABCD ): A、定类尺度 B、定序尺度 C、定距尺度 D、定比尺度 E、测量尺度 2.下列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有(BE ): A、工人人数 B、商品销售额 C、商品库存额 D、商品库存量 E、总产值 3.测量变量离中趋势的指标有(ABE ) A、极差 B、平均差 C、几何平均数 D、众数 E、标准差 4.在工业企业的设备调查中(BDE ) A、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 B、工业企业的所有设备是调查对象 C、每台设备是 填报单位D、每台设备是调查单位E、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 5.下列平均数中,容易受数列中极端值影响的平均数有(ABC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中位数 E、众数 三、判断题(在正确答案后写“对”,在错误答案后写“错”。每小题1分,共10分) 1、“性别”是品质标志。(对) 2、方差是离差平方和与相应的自由度之比。(错) 3、标准差系数是标准差与均值之比。(对) 4、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和是一个最大值。(错)

《社会统计学》作业(共享含部份答案)

社会统计学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为了解IT行业从业者收入水平,某研究机构从全市IT行业从业者随机抽取800人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其中44%回答他们的月收入在6000元以上,30%回答他们每月用于娱乐消费在1000元以上。此处800人是( A ) A.样本 B. 总体 C. 统计量 D. 变量 2.在频数分布表中,将各个有序类别或组的百分比逐级累加起来称为( C )A.频率 B. 累积频数 C. 累积频率 D. 比率 3.离散系数的主要目的是( D ) A.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B.比较多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C.反映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D.比较多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4.经验法则表明,当一组数据正态分布时,在平均数加减1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大约有 ( B ) A. 50%的数据 B. 68%的数据 C. 95%的数据 D. 99%的数据 5.在某市随机抽取10家企业,7月份利润额(单位:万元)分别为72.0、63.1、20.0、23.0、54.7、54.3、23.9、25.0、26.9、29.0,那么这10家企业7月份利润额均值为( A ) A. 39.19

B. 28.90 C .19.54 D .27.95 6.用样本统计量的值直接作为总体参数的估计值,这种方法称为( A ) A .点估计 B .区间估计 C .有效估计 D .无偏估计 7.某单位对该厂第一加工车间残品率的估计高达10%,而该车间主任认为该比例(π)偏高。如果要检验该说法是否正确,则假设形式应该为( B ) A .0H :π≥0.1;1H :π<0.1 B .0H :π≤0.1;1H :π>0.1 C .0H :π=0.1;1H :π≠0.1 D .0H :π>0.1;1H :π≤0.1 8.下面哪一项不是方差分析中的假定( D ) A .每个总体都服从正态分布 B .观察值是相互独立的 C .各总体的方差相等 D .各总体的方差等于0 9.判断下列哪一个不可能是相关系数( D ) A .-0.9 B .0 C .0.5 D .1.2 10.用于说明回归方程中拟合优度的统计量主要是( D ) A. 相关系数 B. 离散系数 C. 回归系数 D. 判定系数

2017年秋教育统计学答案(20200627082742)

综合作业20170802 1. (单选题)从含有N 个元素的总体中抽取n 个元素作为样 本,使得总体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有相同的机会(概率)被抽中, 这样的抽样方式称为( )(本题6.0分) 简单随机抽样 整群抽样 系统抽样(等距抽样) 分层抽样(类型抽样)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6 2. (单选题)从含有N 个元素的总体中抽取n 个元素作为样 本,使得总体中的每一个样本量为 n 的样本都有相同的机会(概 率)被抽中,这样的抽样方式称为( )(本题6.0分) A 、简单随机抽样 3 B 、整群抽样 B c 、系统抽样(等距抽样) D 、分层抽样(类型抽样) B 、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0 3. (单选题)从总体中抽取一个元素后,把这个元素放回到总 体中再抽取第二个元素,直至抽取n 个元素为止,这样的抽样方 法称为()(本题6.0分) 重复抽样 不重复抽样 整群抽样 分层抽样(类型抽样)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6 4. (单选题)一个元素被抽中后不再放回总体, 然后再从所剩 下的元素中抽取第二个元素, 直至抽取n 个元素为止,这样的抽 样方法称为()(本题6.0分) B 、

3 A 、重复抽样 3 B 、不重复抽样 3 c 、整群抽样 d D 、 分层抽样(类型抽样)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6 5. (单选题)在抽样之前先将总体的元素划分为若干类,然后 为()(本题 6.0分) 简单随机抽样 整群抽样 系统抽样(等距抽样) 分层抽样(类型抽样) 学生答案:D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6 从各类中抽取一定数量的元素组成一个样本, 这样的抽样方式称 B 、

生物统计学教案(5)

生物统计学教案 第五章统计推断 教学时间:5学时 教学方法:课堂板书讲授 教学目的:重点掌握两个样本的差异显著性检验,掌握一个样本的差异显著性检验,了解二项分布的显著性检验。 讲授难点:一个、两个样本的差异显著性检验 统计假设检验:首先对总体参数提出一个假设,通过样本数据推断这个假设是否可以接受,如果可以接受,样本很可能抽自这个总体,否则拒绝该假设,样本抽自另外总体。 参数估计:通过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 5.1 单个样本的统计假设检验 5.1.1 一般原理及两种类型的错误 例:已知动物体重服从正态分布N(μ,σ2),实验要求动物体重μ=10.00g。已知总体标准差σ=0.40g,总体平均数μ未知,为了得出对总体平均数μ的推断,以便决定是否接受这批动物,随机抽取含量为n的样本,通过样本平均数,推断μ。 1、假设: H 0: μ=μ 或H0: μ-μ0=0 H A : μ>μ μ<μ μ≠μ 三种情况中的一种。 本例的μ =10.00g,因此 H : μ=10.00 H A : μ>10.00或μ<10.00或μ≠10.00 2、小概率原理小概率的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几乎是不会发生的,若根据一定的假设条件计算出来该事件发生的概率很小,而在一次试验中,它竟然发生了,则可以认为假设的条件不正确,从而拒绝假设。 从动物群体中抽出含量为n的样本,计算样本平均数,假设该样本是从N(10.00,0.402)中抽取的,标准化的样本平均数

服从N (0,1)分布,可以从正态分布表中查出样本抽自平均数为μ的总体的概率,即 P (U >u ), P (U <-u ), 以及P (|U |>u )的概率。如果得到的值很小,则 x 抽自平均数 为μ0的总体的事件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它在一次试验中几乎是不会发生的,但实际上它发生了,说明假设的条件不正确,从而拒绝零假设,接受备择假设。 显著性检验:根据小概率原理建立起来的检验方法。 显著性水平:拒绝零假设时的概率值,记为α。通常采用α=0.05和α=0.01两个水平,当P < 0.05时称为差异显著,P < 0.01时称为差异极显著。 3、临界值 例 从上述动物群体中抽出含量n =10的样本,计算出 x =10.23g ,并已知 该批动物的总体平均数μ绝不会小于10.00g ,规定的显著水平α=0.05。根据以上条件进行统计推断。 H 0: μ=10.00 H A : μ>10.00 根据备择假设,为了得到x 落在上侧尾区的概率P (U > u ),将x 标准化,求 出u 值。 P (U >1.82)=0.03438,P < 0.05,拒绝H 0,接受 H A 。 在实际应用中,并不直接求出概率值,而是建立在α水平上H 0的拒绝域。从 正态分布上侧临界值表中查出P (U > u α)= α时的u α值,U > u α的区域称为在α水平上的H 0拒绝域,而U < u α的区域称为接受域。接受域的端点一般称为临界值。本例的u =1.82,从附表3可以查出u 0.05=1.645, u > u α,落在拒绝域内,拒绝H 0而接受H A 。 4、单侧检验和双侧检验 上尾单侧检验:上例中的H A :μ>μ0,相应的拒绝域为U > u α。对应于H A :μ>μ0时的检验称为上尾单侧检验。 下尾单侧检验:对应于H A :μ<μ0时的检验称为下尾单侧检验。 n x n x u 40 .000.100 -= -= σ μ82 .110 40 .000 .1023.100 =-= -= n x u σ μ

社会统计学复习题(有答案)

社会统计学课程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题(计算结果一般保留两位小数) 1、第五次人口普查南京市和上海市的人口总数之比为 比较 相对指标;某企业男女职工人数之比为 比例 相对指标;某产品的废品率为 结构 相对指标;某地区福利机构网点密度为 强度 相对指标。 2、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之和为 零 ;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的平方和为 最小值 。 3、在回归分析中,各实际观测值y 与估计值y ?的离差平方和称为 剩余 变差。 4、平均增长速度= 平均发展速度 —1(或100%)。 5、 正J 形 反J 形 曲线的特征是变量值分布的次数随变量值的增大而逐步增多; 曲线的特征是变量值分布的次数随变量值的增大而逐步减少。 6、调查宝钢、鞍钢等几家主要钢铁企业来了解我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重点 调查。 7、要了解某市大学多媒体教学设备情况,则总体是 该市大学中的全部多媒体教学设备 ;总体单位是 该市大学中的每一套多媒体教学设备; 。 8、若某厂计划规定A 产品单位成本较上年降低6%,实际降低了7%,则A 产品单位成本计划超额完成程度为 100%7% A 100% 1.06%100%6% -=-=-产品单位成本计划超额完成程度 ;若某厂计划规定B 产品产量较上年增长5%,实际增长了10%,则B 产品产量计划超额完成程度为 100%10% 100% 4.76%100%5% +=-=+B 产品产量计划超额完成程度 。 9、按照标志表现划分,学生的民族、性别、籍贯属于 品质 标志;学生的体重、年龄、成绩属于 数量 标志。 10、从内容上看,统计表由 主词 和 宾词 两个部分组成;从格式上看,统计表由 总标题 、 横行标题 、 纵栏标题 和 指标数值(或统计数值); 四个部分组成。 11、从变量间的变化方向来看,企业广告费支出与销售额的相关关系,单位产品成本与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的相关关系属于 正 相关;而市场价格与消费者需求数量的相关关系,单位产品成本与产品产量的相关关系属于 负 相关。 12、按指标所反映的数量性质不同划分,国民生产总值属于 数量 指标;单位成本属于 质量 指标。 13、如果相关系数r=0,则表明两个变量之间 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 二、判断题

社会统计学习题 卢淑华

1、P58习题十五 人数户数 0 1 2 3 4 5 6 7 8 417 240 366 222 134 63 39 24 21 (1)试作频率统计表,直方图和折线图 (2)试求均值和标准差 2、P59习题十六 设以下是七十二名离婚者的婚龄的统计(见下表)。 (1)试作频率统计表、直方图和折线图 (2)试求众值、中位值和均值,并做简单讨论。 (3)试求四分互差和标准差。 婚龄人数 1-3 4-6 7-9 10-12 13-15 16-18 19-21 22-24 25-27 28-30 5 10 20 14 9 4 3 2 4 1 3、P59习题十七 设以下是1209名抽烟者年龄的统计(见下表) 年龄人数 21-24 25-34 35-44 45-54 55-64 65岁以上212 273 257 226 152 89 (1)试作频率统计表、直方图和折线图 (2)试求四分互差。 4、P72例10 某年级共有学生一百名,其中来自广东省的有二十五名,来自广西省的有十名,问任抽一名,来自两广的概率是多少?

5、P73例12 根据某市职业代际流动的统计,服务性行业代际向下流动的概率为0.07,静止不流动的概率为0.85,求服务性行业代际向上流动的概率是多少? 6、P75例13 为了呀牛父代文化程度对子代文化程度的影响,某大学统计出学生中父亲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占30%,母亲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占20%,而父母双方都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占10%,问学生中任抽一名,父代至少有一名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概率是多少? 7、P75例14 某地对外国旅游者旅游动机进行了调查,发现旅游者处于游览名胜的概率为0.219;处于异族文化的吸引占0.509;而两种动机兼而有之的占0.102.问旅游动机为游览名胜或为异族文化吸引的概率是多少? 8、P76例16 根据统计结果,在自然生育情况下,男婴出生的概率为22/43;女婴出生的概率为21/43.某单位有两名孕妇,问两名孕妇都生男婴的概率是多少?两名孕妇都生女婴的概率是多少?其中一名孕妇生男婴、一名孕妇生女婴的概率是多少? 9、P77例17 某居民楼共十二户,其中直系家庭为两户,问访问两户都是直系家庭的概率是多少? 10、P78例18 某居民楼共二十户,其中直系家庭为两户,问访问第二户才是直系家庭的概率是多少?11、P78例20 设居民楼共有住户一千户,其中核心家庭占60%,问访谈中散户都是核心家庭的概率是多少? 12、P83例22 10人抓阄,其中共有2张球票,问第2个人抓到球票的概率? 13、P85例23 设出口商标为Made in China的产品,其中有50%为上海厂的产品;30%为北京厂得产品;20%为天津厂的产品。设上海厂得正品率为90%;北京厂的正品率为95%,天津厂的正品率为97%。问(1)任抽一件为正品的概率是多少?(2)在抽得产品是正品的情况下,是上海厂的概率是多少? 14、P99例27 已知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为 ξ13.4 13.5 13.6 13.7 13.8 P(ξ=Xi)0.05 0.15 0.60 0.15 0.05 求σ2=? 15、P106习题三 某班对全班订报纸情况进行了统计,中订《人民日报》的有45%;订《北京晚报》的有80%;两种报纸都订的有30%,试求以下事件的概率。 (1)只定人民日报的 (2)至少订以上一种报纸的 (3)只订以上一种报纸的 (4)以上两种报纸都不订的 16、P107习题6 根据统计,由出生活到60岁的概率为0.8,活到70岁的概率为0.4,问现年60岁的人活到70岁的概率为多少?

教育统计学答案

(0282)《教育统计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一、填空题 1. 统计学是研究统计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2.我们所研究的具有某种共同特性的个体总和称为总体。 3.一般情况下,大样本是指样本容量超过30 的样本。 4.表示总体的数字特征的特征量称为参数。 5.要了解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需计算该组数据的集中量。 6. “65、69、72、87、89”这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是76.4 。 7. “78、69、53、77、54”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69 。 8. 6位学生的身高分别为:145、135、128、145、140、130厘米,他们的众数是145厘米。 9. 要了解一组数据的差异程度,需计算该组数据的差异量。 10.有7个学生的语文成绩分别为:80、65、95、70、55、87、69分,他们的全距是40分。 11.若某班学生数学成绩的标准差是5分,平均分是85分,其差异系数是5.88% 。 12.比较某班学生在身高和体重两方面的差异程度,要把学生身高和体重的标准差转化为差异系数。 13.两个变量之间不精确、不稳定的变化关系称为相关关系。 14.要描述两个变量之间变化方向及密切程度,需要计算相关系数。 15. 若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则它们的相关系数是正数。 16.若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是负数,则它们之间存在负相关。 17.质与量的相关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二列相关、点二列相关和多系列相关。 18.品质相关的分析方法包括四分相关、Φ相关和列联相关。 20. 某班50个学生中有30个女生,若随机抽取一个同学,抽到男生的概率是2/5。 21.某一种统计量的概率分布称为抽样分布。 22.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中需要判断两个样本是相关样本还是独立样本。 23. 单纯随机抽样能保证抽样的随机性和独立性。 24. χ2检验的数据资料是点计数据。 25. 单向表是把实测的点计数据按一种分类标准编制而得的表。 26. 单向表χ2检验是对单向表的数据进行χ2检验,即单因素的χ2检验。 27. 双向表是把实测的点计数据按两种分类标准编制而得的表。 28. 双向表χ2检验是对双向表的数据进行的χ2检验,即双因素的χ2检验。 29.假设检验的方法包括参数检验和非参数检验。 30.符号秩次检验属于非参数检验。 31.标准正态曲线在Z=0处为最高点。 32.直条图是表示间断变量的统计图。 33.直方图是表示连续变量的统计图。 34.教育统计资料的来源主要是经常性资料和专题性资料。 35.教育调查从范围来看,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36.对数据进行统计分类的标志按照形式可分为性质类别和数量类别。 二、简述题 1.简述教育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教育统计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有关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工

统计学课程教程教案

统计学课程教程教案(1)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统计学(statistics)课程代码:62251020(62251030) 学时:54 学分:3 适用专业:税务财务管理会计旅游管理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 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经济数学参考教材:《统计学基础》陈仁恩、厦门大学出版社 一、课程目的、任务 统计学是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课,本课的内容既包括统计方法,也包括必要的社会经济指标核算的基本知识。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能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运用所学的统计理论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调查研究,并能运用统计方法分析、研究有关经济问题,为国民经济的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数字资料,提高经济管理水平。因此,在教学上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基本统计指标的核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对统计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提高学生对社会经济问题的数量分析能力。 在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的教学中,对统计知识的需求不一样,因此有的内容对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要求,具体的要求将在各章的教学内容中加以说明。 在各章的教学要求中,有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内容按“了解、一般了解、重点理解”三个层次要求;有关指标的基本公式、计算方法及数量分析方法等内容按“会、掌握、熟练掌握”三个层次要求。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教学要求:学习《统计学》课程,总的要求是要熟悉统计学基本理论、理解和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分析方法。 教学目标:学生初步掌握对统计信息资料基本分析方法的运用。 主要教学环节安排:理论教学45学时,实验教学9学时 教学方法:课堂理论讲授与实例分析相结合。本课程以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同时组织相应教辅材料、教学活动以配合本课程教学的顺利进行。 教学形式:以教师讲授的板书内容为主(教学内容中的粗体字),同时组织相应统计实验(以实验大纲和实验指导书为标准)、统计习题。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实践报告 三、课程教学重点 1、统计学的有关基本概念; 2、统计实践活动的环节; 3、统计基本分析方法。 课程教学难点 统计调查方式理解与选择;统计资料的分组整理;统计分析指标及统计分析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