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安全论文

交通安全论文
交通安全论文

中外交通安全对比分析

中外交通安全对比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比我国与发达国家道路交通安全状况,结合现阶段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的特点,找出我国与国外在道路交通安全方面的差距,并分析了产生差距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关键字:道路交通安全;交通事故;交通安全措施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comparison in road traffic safety conditions between China and developed countries, combined with current characteristics of road traffic safety in China, find out the gap in traffic safety betwee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the gap generated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measures.

Key words: road traffic safety, The traffic accident; Traffic safety measures

公路交通受人、车、路、环境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因此不可避免地发生交通事故,这是一个社会问题,世界各国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研究应对交通事故的政策与具体的安全管理措施。英国交通研究实验室和国际红十字会的联合研究报告预测,未来的交通事故将与严重疾病一样成为全球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道路交通事故伴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出现而产生。要消灭交通事故,做到“零伤亡”是不可能的,我们能做的是建立一个相对安全的交通环境,给道路使用者提供一个宽容的交通氛围,使交通真正实现安全、快速和舒适。

1 各国道路交通安全状况对比

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简称WHO)举办的世界卫生日(World Health Day)首次以道路交通安全为主题,从而将道路交通安全上升到人类社会公共卫生层面的高度上来。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120 万人死于道路交通伤害,受伤者多达5000 万人。而据估计,如果不采取强有力的预防措施,今后20 年中道路交通伤害的死亡和受伤人数将增加65%左右。从某种意义上讲,交通事故已成为“世界第一害”。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中国交通事故年死亡人数首次超过五万人至今,中国(未包括港澳台地区)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已经连续十余年居世界第一。中国汽车保有量约占世界汽车保有量的3%,但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却占世界的16%。

因此,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形势非常严峻。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立足自身实际情况加强交通安全保障措施,另一方面也需要借鉴国外的交通安全保障的成功经验。

比较中国与发达国家的交通事故的情况具有较现实的意义。图1[1]为31个国家1998年的万车死亡率,从图中可以看出,各国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的平均值是5.3人/万辆车,而我国1998年的万车死亡率是17.8,高于平均水平,更高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是日本的16倍。而且,其他国家的万车死亡率是相对汽车保有量计算的,若按汽车保有量计算,我国的万车死亡率为58.5,是发达国家的30倍左右。

图1 世界主要国家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

以上数据说明:①目前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仍居世界第一位;②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车辆事故率还处于较高水平,约为发达国家的十几倍;③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占全国安全生产事故总死亡人数的80%左右,道路交通安全在全国安全生产管理中应受到特别关注。

2 现阶段我国交通安全的特点

现阶段我国交通安全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⑴交通事故中死亡人数与受伤人数之比偏高

统计表明,2000年在中国交通事故中受伤人数与死亡人数的比例为4.5:1,这个比例在日本[2]和美国[3]分别为128:1和76:1。提高道路交通系统的安全性能,提高车辆的主被动安全性能,建立交通事故预警系统,提供驾驶员以充足的反应时间,建立交通事故紧急事件保障系统(Rescue and First-aid Systems ),将对改善这一被动局面有积极的意义。

⑵违章驾驶造成交通事故者占有较大的比例

2000年《道路交通事故统计》表明,驾驶员酒后驾车、疲劳驾车、超速行驶等违章操作造成的交通事故占总数的60%,因此应该强化驾驶员的教育、培训、考核和交通管理执法的力度,提高驾驶人员和交通参与者的整体素质。

⑶安全带等的使用状况较差

国内关于事故统计资料中没有关于使用车辆安全设施的统计资料,如安全带佩带、空气气囊作用效果等的使用情况,从国外的统计研究来看,被动安全装置的使用对降低事故的伤害程度,挽救交通参与者的生命具有积极的意义[4],但国内交通参与者佩戴安全带的情况不容乐观。

⑷高速公路的事故率偏高

高速公路在提高道路交通通行能力的同时,不应忽视交通安全。无论在TRANBBS设计、建造,还是交通管理方面,高速公路都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唯其如此,高速公路的整体安全性能更值得我们担忧。

与国外相比,我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状况有较大差距。在道路交通安全方面,日本在发达国家中一直处于中间水平。其高速公路亿车公里事故率80年代中后期在50~60件之间,90年代初略有反弹。

统计表明,各国高速公路的交通事故率和死亡率分别只有一般公路的l/3和l/2。日本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仅为普通公路的l/40,负伤人数为1/62,一般公路上每亿车公路交通事故有195起,而在高速公路上只有27起。美国1980年在一般公路上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51153人,平均每亿车公里死亡2.1人(该指标近几年没有变化),而高速公路的死亡人数为4643人,平均每亿车公里仅1人,减少了一半。英国1981年高速公路的事故率仅为一般公路的l/10。

我国高速公路亿车公里事故率指标与日本相当,与美国、法国仍有差距。但从亿车公里死亡率来看,我国则明显高于日本。从80年代至90年代,日本高速公路亿车公里死亡率均在0.5~0.8人之间波动,而我国几乎是日本的十倍。我国建成较早的沈大高速公路1993年的交通事故的致死率为28%,而同期202国道的交通事故的致死率仅为16%。其主要的交通工程特点表现为①重特大事故比例较大;②事故救援体系不完备等。

3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与国外的差距

通过对欧美发达国家交通安全状况的分析可以看出,其对交通安全的研究程度深、管理水平高,我国与之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3.1 我国公路基础设施和机动车辆与国外的差距

3.1.1 公路基础设施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10余年,我国公路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对国民经济的瓶颈制约状况得到改善,但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大。

(1)公路通车里程少,通达深度不够。到2000年底,我国公路通车里程达140.3万km,按每百平方公里计算的公路密度为14.61km,远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大约相当于发展中大国巴西、印度的1/2和1/5。我国高速公路为1.63万km,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道路总体水平仍然很低,表2为我国与部分国家的公路发展状况比较情况。

表2 中国与部分国家的公路发展状况对比

(2)高等级公路数量少。2000年我国高速公路的通车里程达1.63万km,居世界第三位,但在国内公路通车总里程中仅占1.16%,而三级、四级和等外公路则占有很大的比例,到2000年底这部分公路占通车总长度的85.5%。特别是占我国国土面积三分之二的山区道路等级低、路况差,保障安全行车和抗灾能力弱。

(3)公路交通工程设施与公路的建设不协调。在我国的公路建设中重点考虑的是道路及桥梁等主体工程的线形、本身的结构强度、建设的规模等。对交通安全设施的建设重视不够,一些低等级公路尤其是地形变化较大的山岭地区用于预防交通事故的“交通安全设施”明显设置不足。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目前仍有部分公路不符合技术规范要求,交叉口、急弯、陡坡等危险路段经常发生交通事故,尽管我国交通部门已进行了“危险路段”的改造工作,但由于经费原因,这一工作还远没有完成。

相比之下,美国、德国、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非常重视交通工程设施的设置,针对可能出现的事故类型设置了种类不同、数量繁多的交通工程设施。以日本为例,我国的人均公路长度仅为日本的1/10,而公路上的交通工程设施比日本更少,如交通标志仅为日本的3%,人行横道线为日本的4%,交叉路口交通信号灯仅为日本的6%。

3.1.2 机动车辆

在我国的机动车拥有量中,安全水平较低的摩托车所占比例最高;为55.7%,汽车所占比例次之,为25.6%;而机械性能差、安全水平低的农用车所占比例几乎接近汽车,为18.7%(均为1999年数据)。我国机动车辆的构成及性能与世界总体水平相比差距很大,对比情况见表3。

表3 我国与世界机动车拥有量的构成(1999年)

注:本表的中国农用车拥有量中含轮胎式拖拉机和除摩托车外的其他机动车。

在我国的汽车构成中,除载客、载货汽车外的其他专用汽车、特种汽车所占比例很低,1999年两者合计仅占机动车和汽车总数的0.63%和2.46%,而美国、日本等国家专用汽车非常普及。

在车辆的检测与维修方面,由于体制原因,我国交通、公安、城建等部门分别建立了自己的汽车性能检测站,平均每5000辆汽车1个检测站,远高于国外每18000~20000辆汽车1个检测站的水平,并且这些检测站使用效率不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使行驶车辆的综合性能并没有显著提高。

此外,我国目前机动车辆的核载标定及改装缺乏规范。一些汽车制造厂和改装厂家为迎合部分客户的不正当要求,对新出厂的车辆随意标定核载,任意改装车辆结构,影响了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及稳定性。

3.2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和立法方面的差距

3.2.1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方面的差距

(1)我国现行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特点是以事后惩治为主、事前预防为辅,而国外的交通安全管理是一个全过程的管理。

我国目前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仍是沿用工业化国家半个世纪前的做法,充分考虑了警察的执法权威、车辆管理权与驾驶员管理权对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牲,但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道路规划、设计、建设、养护及车辆的技术性能、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道路交通安全进行管理的重要性,没有将安全管理纳入道路交通管理的全部过程之中。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的最高死亡人数曾达到55791人,对此美国政府在新组建的运输部内成立了国家道路交通安全局。该机构不仅负责组织制定和实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而且重点关注道路系统的安全设计、车辆的碰撞性能与自动防护系统,甚至有权制定“关于机动车安全与研究的国家方案”。其效果是,在人口、车辆、道路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的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已稳定地降低到42000人。

(2)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手段单一,过多依赖人工进行管理,而国外是以全面管理为主并广泛采用先进的科学管理手段。

我国目前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主要依靠警察的执法权威去纠正交通参与者的行为,往往通过“限制交通量”、“禁行”等人为措施来进行交通管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各国普遍开始注重高科技手段在交通管理生产中的应用,高科技的引入使得交通管理手段发生了很大变化。如英国和德国以前的交通管理也是以人工为主,标志、标线的指示都是固定的,交通管理预见性较差,因此警察的作用也很大,对交通管理的参与程度较高;而现在大量引入的电子通信、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使得各种控制信息可以根据交通状况随时调整,交通管理的预见性大大提高,警察逐步成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参与协作部门,主要负责现场执法和事故登记。美国主要是一个城市化国家,交通运输部门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监视、检测与计算机控制方法,利用监控手段指挥交通,而不是通过人工来指挥交通。我国在这方面与国外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3)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难度大、效率低,社会成本高。

一方面,由于我国国民安全和法律意识还有待于提高,交通安全管理的难度较大,在目前的情况下,公安机关的警力面对12亿交通参与者明显不足;另一方面,由于科技手段和先进装备运用程度不高,管理的系统性不强,交通安全管理的效率比较低。

另外,由于有关部门在道路交通管理方面存在职能交叉,造成机构重叠、多头管理、重复执法、重复收费的问题,也对交通安全管理的效率产生了一定的负面的影响。

(4)缺少可供各部门共享的交通事故、驾驶员及车辆方面的数据库。

我国目前现有的交通事故数据库系统及驾驶员和车辆数据库系统均是由各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需要自行建立,部门之间缺少必要的协调与合作,使统计的数据不尽完善,互相之间资源不能共享,难以满足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水平的整体要求。另外,各部门自行开发、建立数据库系统,也造成了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的现象。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建立丁较为完善的共享数据库系统,除交通事故数据库外,还建立了驾驶员和车辆数据厍,为每一个驾驶员和车辆都建立了包括交通安全状况在内的档案,执法者可以随时随地7解驾驶员和车辆的安全记录。

3.2.2 立法差距

我国交通安全立法滞后,缺乏统一性。交通安全管理在本质上是一种综合管理,这种本质要求国家统一立法、部门合理分工。国家立法的目的就是把涉及交通安全的各个环节所应负的职责给予总体的划定,并从国家立法的角度对各部门所应承担的责任进行总体的界定、协调和约束。目前我国的交通管理法规已明显不适应道路交通高速发展的需要,管理手段落后,管理力度不足,许多新出现的交通问题尚未纳入法规调整范围。同时,我国目前尚缺乏统一的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道路交通管理法规,造成目前部门职能交叉、职责不清;由于现行道路交通安全的多头管理,造成各部门各自立法,法出多门,不同法律法规之间不够统一、协调,甚至相互矛盾、冲突。

在美国,交通安全法规由中央政府的立法机构负责起草,如果是委托起草,也只能是与道路交通安全有关的管理部门共同起草。在中央立法的统一规划之下,各职能部门分别承担法定的安全职责。在英国,以《道路交通法》(Road Traffic Act 1998)为龙头的道路交通法律法规主要是由运输部负责起草,再征求“警官协会”、内务部等部门的意见,最后提交议会通过的。德国有关交通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定、政策监督等事务,都是由运输部制定的。

3.3 道路交通安全研究及宣传教育方面的差距

3.3.1 宣传教育方面的差距

我国一些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的道路交通机动化刚刚到来,而一些小城市或边远农村仍处于以非机动车为主的非机动化交通社会(即慢速交通社会)。人们对以机动化为主的现代化快速社会或者不太习惯,或者不太熟悉,许多人缺乏现代交通知识和守法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力不断流入发达地区和城市,由于他们对现代交通的社会性缺乏了解,交通意识停留在“自由行为”状态,交通违章现象比较严重,2000年农民和个体工商业者因交通事故死亡约50000人,占全年交通事故死亡总数的53.34%。美国和欧洲的道路交通机动化社会已经过了70年,日本也经过了近40年,在这些国家人们已习惯以机动化交通为主的现代化快速交通社会,人们的交通法制观念比较强。

3.3.2 交通安全研究方面的差距

按照现行管理体制,我国涉及道路交通安全诸要素的管理机构有经贸委、公

安部、交通部、建设部和农业部等,各部门均设置了相关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由于没有国家级的交通安全研究机构,各部门的研究仅限于为本部门的发展、决策作些研究性项目,难以形成整体优势。

美国科学院公路研究所是国家级道路交通安全研究机构,各州、市、县及高等院校、学术团体、汽车制造企业和部分私人机构也设置了道路安全研究机构。当前,美国在道路交通调查、道路交通规划、道路交通安全设施、道路交通法规研究的基础上,又开展了“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日本在1992年3月成立了道路交通事故研究所和数据分析研究所,建立了计算机数据库,并对交通事故数据库全面、系统地进行了研究。

3.4 产生差距的原因分析

造成我国与国外道路交通安全差距的因素很多,首先是指导思想问题,交通管理者和参与者对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及在制定政策的指导思想上存在误区,对“通过采取必要措施可以避免或减少道路交通事故”这一点认识不足,这从另一角度也说明我国的安全教育还不能深入人心;其次是道路交通安全的管理体制问题,目前道路交通安全的管理主体不统一,部门之间缺乏协调;第三是政策法规原因,由于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主体的不统一,道路交通管理缺乏通盘考虑,存在部门利益化倾向;最后是经济原因,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道路交通的硬件环境在今后很长—端时间内仍然会处于较低水平。因此,要改善当前的交通安全形势,必须大力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水平,努力改善道路交通软环境。

4 改善道路交通安全的措施

4.1 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交通安全管理是一个社会问题,必须通过深入、持久的舆论宣传,增加全社会的交通安全意识,才能使预防事故的工作形成广泛的群众基础。目前我国驾驶员素质不高,法纪观念不强,有规不依,有章不循。因此,只有通过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才能提高驾驶员的交通意识和职业道德。同时,要加强对儿童和青少年的交通安全教育,将交通安全作为生活常识列入中小学校的教学计划这中,所以说,深入持久地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是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关键。据国外经验可知,不少国家都把交通安全纳入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计划,从而使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有了重大的进展,交通事故得到遏制。

4.2 交通安全管理需综合治理

交通安全是交通管理工作的综合反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既是人、车、路、环境四者之间的关系,又是社会问题,必须综合治理。我国的实践证明,只有全社会通力合作,使全社会共同承担维护交通秩序、履行交通安全的责任和义务,这样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工作才能落到实处,当前各地实行各种形式的交通安全责任制是保障交通安全的一项很有效的措施,应当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4.3 加大执法力度

交通安全涉及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必须用科学的、统一的交通管理法规来指导和规范人们的交通行为,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样才能维护交通法规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目前,在许多人的心目中交通违章不被认为是违法行为,方方面面干扰较多,以致于交通管理法规难以贯彻。

4.5 提高汽车安全性能

道路交通事故大多数是汽车事故,汽车安全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能否尽可能的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和事故一旦发生能否保护驾驶员和乘客的人身安全。因此,提高汽车安全性能是预防交通事故的关键。

4.6 改善道路条件

我国现有108余万km道路中,其中80%的技术等级在四级以下,路况差,普遍缺乏安全设施,多数地方连必要的交通标志都没有。因此,改善道路条件,完善交通安全设施,是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必备条件。

4.7 建立“点-线-面”立体防控机制

根据对道路交通事故的诱因和机理的分析,为提高交通系统的安全性能,建议对道路事故采取"点-线-面"立体控制的方法。鉴于事故多发点"不可移动性"

的特点,对事故多发点实行"点控";鉴于事故在道路路段上具有"移动性"的特点,开展道路路段的安全"线控";鉴于交通事故的发生量与交通流量、车辆的混入率等交通状态有较大的关系,而交通量、混入率等交通状态参数与道路路网的TRANBBS规划设置具有较大的牵连,因此应该开展针对道路路网的"面控"。通过"点-线-面"控制工程的实施,将达到有效地降低道路交通事故,提高道路交通系统安全性能和通行能力的目的。

5 结束语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车辆保有量的增加和道路里程的延伸,交通安全环境将会进一步恶化,交通事故量将进一步增加,这一点在国外交通工程实践中已经得到验证。我国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经济发展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其社会生产力水平仍然较低,社会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因此,必须提高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加强道路交通管理,改善道路交通安全软环境,这才是我国目前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的根本之道。

参考文献(reference)

[1]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事故统计资料汇编(1999-2002);

[2] U.S.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National Highway Traffic Safety Administration ,Traffic Safety Facts 2000;

[3] WHITE PAPER on traffic safety in Japan,2001,IATSS;

[4] Liu Zhiqiang,Cai Ce etc.,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of Road Safety in China,Journal of Highway and traffic Science,Vol.18,No2,2001.04,70-73.

论文影响驾驶员行车安全的因素

影响驾驶员行车安全的因素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作为社会发展标志之一的各类机动车的社会拥有量已大幅度增加,其中汽车更是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同时,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也逐年提高,已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驾驶员行车安全至关重要。影响行车安全有诸多的因素,本人认为心理情绪、职业道德、疲劳驾驶等因素对行车安全的影响不容忽视。 关键词:行车安全心理情绪职业道德疲劳驾驶 行车安全是我们每个驾驶员的共同愿望,也是亲戚朋友的愿望,更是国家和人民对我们的期望和要求。发生事故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关系人们的安居乐业。影响行车安全的因素很多,本人认为最重要的有心理情绪、职业道德、疲劳驾驶等,现论述如下: 一、心理情绪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驾驶员具有健康、稳定的心理情绪,就能在各种错综复杂的情况下,保持清醒的头脑,作出正确的反映和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一)心理情绪影响行车安全的表现形式 所谓驾驶员的心理情绪,就是指驾驶员在驾驶车辆时,对行车安全思想的认识和驾驶作风的表现,以及为此应有的心理素质。心理情绪对行车安全影响很大,主要表现在:

1、麻痹大意。有些驾驶员对必要的安全教育、行车规定、车辆检修等视为老生常谈,产生习以为常之感。将行车安全规则抛于脑后,他人的事故教训不能吸收,自以为技术高超,不会发生事故,导致麻痹心理产生,行车警惕性不高,注意力不集中,遇事马虎了事,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2、斗殴睹气。驾驶员在行车中,碰到不顺心或违背自己意愿的事而生气斗殴,把车辆当成发泄自己怨气,向对方施行报复的工具。 3、紧张与恐惧。驾驶员情绪过于紧张与恐惧会导致感觉混乱,运动失调,操作失误,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二)转化不良心理情绪,确保行车安全的途径 如何转化不良的心理情绪,以达到行车安全目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要正确地客观地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要时刻牢记驾驶职业的危险性,交通事故给人民的生命财产,自己和别人家庭带来的严重危害性。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以安全为主,养成自觉遵守交通法规,谨慎驾驶车辆的美德。要注意到驾驶情况是千变万化的,任何时候都不能有麻痹大意的情绪出现。 2、要加强思想修养。要加强各方面的学习,尽快使自己成熟起来,要认识自己不良的心理情绪对行车安全的危害性。要多接受交通安全教育,通过各种活生生的交通事故案例,来认识交通事故的危害性,要向有道德涵养的人学习,在行车中,以忍让为主,树立与人为善的美德。 3、要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克服不良情绪,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认识自我,加强自我剖析,具有自我反省的自制力,在任何情况

《汽车驾驶与交通安全》论文格式要求

题目:汽车驾驶员素质与 交通安全 院系:汽车工程系 班级:汽检161班 姓名:x x x 日期:2017年6月 一、前言(背景) 选题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重要意义及作用。如:汽车驾驶员素质与交通安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连续几年井喷,全国汽车驾驶人数量保持快速增长趋势,而相对应的是道路交通安全事故频发,我国目前正处于道路交通事故的高发期.鉴于在人、车、路、环境等基本要素构成的交通安全系统中,汽车驾驶员作为交通参与者处于核心地位,预防和控制道路交通事故应当首先从驾驶员的因素入手。公安部交管局局长指出,据对我国 28000起交通事故的分析,人的因素引起的交通事故占96。4%,由驾驶员违法所造成的事故占74%。本文将分析驾驶员综合素质与道路交通安全的关系,探讨提高驾驶员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为预防和控制交通事故,实现安全驾驶提出对策与建议。二、分析(驾驶员对交通安全的影

响) 对因素进行分析(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如:汽车驾驶员素质与交通安全 1.驾驶员的心理素质对安全驾驶的影响 1。1人格因素 hgk 1.2 环境因素 sa 2 驾驶员的生理素质对安全驾驶的影响 2.1疲劳驾驶 2.2病态驾驶 3 驾驶员的科技素质对安全驾驶的影响 4 驾驶员的法律素质对安全驾驶的影响 三、解决方法(意义)(驾驶员对交通安全的意义) 解决的方法及途径(对增强交通安全意义) 如:全面提升驾驶员综合素质,有效化解交通安全风险 1 源头入手,严把培训考试关口 2 强化宣教,营造社会舆论氛围 3.惩防结合,多措并举综合引导 四、总结(文章结论、启示) 《汽车驾驶与交通安全》论文题目 交通安全:人们在道路上进行活动、玩耍时,要按照交通法规的规定,安全地行车、

道路交通安全论文: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规划探讨

道路交通安全论文: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规划探讨 摘要:本文结合深圳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现状情况,分析目前道路交通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规划的目标、方法和策略进行探讨。同时,研究了城市规划与道路交通安全规划的关系,并对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应急预案的编制提出建议。 关键词:道路;交通;安全 1 前言 1.1 道路交通安全的定义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是指某一城市、路线、路段或交叉路口交通的安全程度,是交通事故发生情况是否严重的客观反映,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交通安全设施与交通管理的水平。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加强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研究,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有利于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并对增加社会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深圳道路交通安全概况 1.2.1 交通事故概况 2000年12月12日至2006年10月20日,深圳市共发生适用一般程序处理的交通事故40338起,事故共造成5794人死亡、4355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3893.02万元。 1.3 深圳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主要特点 1.3.1 交通事故中受伤死亡人数与受伤人数之比高 统计表明,2001-2005年在深圳交通事故中受伤人数与死亡人数的比例为7.5:1,这个比例在日本和美国分别为128:1和76:1(2000年数据),即深圳的比例是日本的17倍和美国的10倍。 1.3.2 由于交通安全意识不强引发的交通事故较多 违章驾驶造成交通事故者占有较大的比例,从相关事故调查资料来看,驾驶员酒后驾车、疲劳驾车、超速行驶等违章操作造成的交通事故占总数的60%以上。 1.3.3 高速公路(公路)的事故率偏高 从统计资料看,深圳市死亡事故高发的路段集中在深惠公路、107国道(广深公路)和广深高速公路。因此,高速公路(公路)的整体安全性能更值得担忧。 1.3.4 其他特点分析 事故高发的时段集中在夜间19时至凌晨1时,其中死亡事故高发的时段为凌晨0时至1时、夜间19-20时和深夜21-22时。特区外宝安大道辖区案发数占全市的34.85%,龙岗大队辖区占全市的32.27%。从交通事故主要责任方交通方式分析,机动车占45.51%,行人占19.66%,非机动车占7.24%。其中机动车排前三位的车型分别是:二轮摩托车占16.23%、小型客车占14.08%、重型货车占8.03%。 1.4 目前深圳道路交通安全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4.1 车辆的高速增长与交通设施承受能力不协调 2000年以来,深圳机动车保有量以月均超过6000辆的速度高速增长,其中小汽车年均升幅超过20%。机动车数量的快速增长,道路承受交通压力巨增,产生大量交通安全隐患。 1.4.2 道路交通设计尚不完善 道路交通设计不合理,车辆、行人混行现象严重;一些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不完善,部分道路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标线等必要的交通安全设施不足,不能及时对交通参与者进行警示、诱导。增加了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

关于交通安全的议论文:全国交通安全800字

关于交通安全的议论文:全国交通安全800字 一个人的生命是宝贵的,而且,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它就像花瓶 一样随时都有可能破碎。那么,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的人生命如 此的脆弱?为什么有的人生命距危险近在咫尺,而于安全却相距千里? 答案很简单,就是因为那些缺少安全意识。 “珍爱生命,安全第一”这几个字写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很难。 这让我想起了在电视上看到的真实的一件事。 一个小女孩,叫做方源源,才10岁。一天,在马路上走着,但是,她却错误的走在了路中央。不过,他却没有注意到她的后面的一辆机 动车飞驰而来,车里的司机昏昏欲睡,直直的向那个女孩撞去。“啊。”一声惨叫周围的人惊呆了。女孩被撞到了路的一边,头上流 着血,不省人事。边上的几位好心人冲上去抱起孩子,跑着,有的好 心人在打120急救车,希望挽救这朵脆弱的花蕾,但是,最终没能挽回。 我的心中产生了一个问号,为什么小女孩不注意安全,独自走在 马路上,连危险来了都不知道?是啊,就是因为小女孩的安全意识差, 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如果她的心中时刻想着安全这根弦儿,也不 会发生这样的惨剧。 据统计,2008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65204起,造成79484人死亡。304919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0.1亿元。这是一个多 么触目惊心的数字啊!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那么我们 应该如何去注意交通安全呢?车祸让多少白发人送走黑发人,让多少孩 童惨遭夭折,珍视自己和他人生命,遵守法制法规,这是车轮对生命 的警告!为了吸取一次次血的教训,为了使这些人间悲剧不在重新上演,我们必须从中受到启发:我们要劝阻身旁的人,不做超员车或横穿马路,否则将会付出惨痛的代价!我呼吁全世界的人,一起动员工起来, 联手抵制这场无硝烟的战争。安全重于泰山,让车祸远离人间。

交通安全论文

道路交通事故原因分析及其预防措施 专业班级:交通工程0901班学生姓名:丁浩 指导教师:汪澎 摘要:道路交通事故是所有国家都面临的一个严重的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2011年5月中旬的研究报告显示,全球每年大约有130万人死于交通事故,并有2000万至5000万人遭受非致命伤害。。如果不采取有效的事故预防措施,交通事故致人死伤的人数在今后20年中将增长65%,远远高于艾滋病、疟疾等疾病。 关键词:交通事故成因预防措施 0 引言 汽车工业的发展,使人们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进而影响到社会的变革。因此人们常称汽车为“改造世界的机器”。汽车工业的发展带动了许多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时至今日,在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及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无一不与汽车有着密切的联系。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汽车已经成为现代文明与进步的象征与标志,成为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当人类社会充分享受汽车带来的诸多好处时,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生命和财产代价。 1国内外现状 自1896年美国妇女凯利丝被撞身亡成为世界第一次有记载的交通死亡事故至今,全世界已有3千多万人死于交通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值相当于一个小国家一年的工农业生产总值。世界“健康研究全球论坛”指出:未来20年,道路交通事故将成为全球第三大杀手。 近年来,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的汽车保有量,汽车密度虽已接近饱和,但由于道路条件的改善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其交通事故率持续下降,现已趋于稳定。许多国家如澳大利亚、加拿大、挪威、英国、德国、美

国、日本等道路交通事故已经从历史峰值开始下降。而我国的道路交通事故所造成的损害后果却依然严重,而且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每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居于世界首位。 我国的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远大于世界发达国家,道路交通事故致死率也远大于发达国家,这是由于发达国家通过上个世纪70-80年代的治理,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呈逐年下降的态势,而我国却恰恰相反。根据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统计,交通事故起数从1986年的29万起上升到2002年的77万多起,年均增长6.3%。死亡人数由5万人上升到10.9万人,年均增长5%。2011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3.8万起,其中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24起,造成67759人死亡、27515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9.1亿元。 2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 交通事故是在特定的交通环境影响下,由于人、车、路、环境诸要素配合失调偶然发生的。因此,分析交通事故成因最主要的是分析人、车、路、环境对交通事故形成的影响。 2.1人的因素 人是影响交通安全最活跃的因素。在人—车—路—交通环境构成的体系中,车辆由人驾驶,道路由人使用,交通环境要有人的管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不仅单位汽车拥有量不断增加,而且汽车进入家庭已成为现实;相应的情况就是非职业机动车驾驶员队伍迅速扩大,使机动车驾驶员的整体素质更加参差不齐。那些驾驶能力较差、遵守交通法律、法规意识淡薄、出事较多的机动车驾驶员被“誉为”“马路杀手”。椐有关资料统计分析,一般的交通事故原因中,由于车和路本身的原因造成的交通事故的,占不到5%,而95%以上的原因是由于人的违章行为造成的。另据公安部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中,机动车驾驶人违法行为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可见低素质的机动车驾驶员在参与道路交通运行中对人们正常的生活构成的伤害是很严重的。因此,对交通安全的研究应对人以足够的重视。 2.2车辆因素

汽车安全气囊毕业论文

汽车安全气囊毕业论文The final revision was on November 23, 2020

安徽现代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毕业论文 题目:安全气囊的应用与发展 姓名:赵开洋 院系: 机电工程系 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届别: 2013届 学号: 指导教师:张坤 目录

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与应用 学生:赵开洋 指导老师:张坤 安信院机电系汽检1001班 [摘要]安全气囊是现代轿车上引人注目的新技术装置。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包括传感器总成、充气、折叠气囊、点火器、固态氮、警告灯等。当汽车受到前方一定角度内的高速碰撞时,装在车前端的碰撞传感器和装在汽车中部的安全传感器,就可以检测到车突然减速,并将这一信号在秒之内速度传递给安全气囊系统的控制电脑。因此,确保汽车行驶的安全性,解决乘车人员的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在汽车上装配安全气囊就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本文主要介绍安全气囊的作用、安全气囊的类型、安全气囊的

发展、系统主要部件、气囊在车内的应用、气囊系统的工作原理、使用注意参项、安全气囊的维护等。 [关键词] 安全气囊;传感器;安全;发展;应用 近几年来,汽车作为一种便捷的现代化交通工具,给人们带来了不少的方便,但是因为交通事故也给人们造成不少严重的损失。因此汽车的安全问题便一直伴随在我们身边。随着高科技的发展,新型的汽车安全部件诞生了,即汽车安全囊。安全气囊对乘员的保护效果是非常明显的,被称为驾驶员的“救命袋”,它可以保护人在汽车发生事故所引发的安全问题,同时也给汽车工业带来了繁荣,而汽车安全气囊它在当今时代又如何的去发展和应用呢 一、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 (一)、国外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 最早发展安全气囊系统的国家是美国,是美国机械工程师约翰·赫缀克(John w.Hertrick)于1953年发明的,并获得了题为“汽车缓冲安全装置(Safety Cushion Assembly For Automotive Vehicles)”的美国专利US2649311。它的发展历史过程可以概括为:发明于50年代,开发于60年代,应用于70年代,发展于80年代,推广与于90年代。安全气囊发明十多年以后,经过许多科研人员的努力,现代汽车安全气囊基本已经具为雏形。随后把这种想法或专利传人世界各国,到了1980年,德国开始实现了这个想法,并在汽车上安装了安全气囊。从此在美国的市场汽车上都出现了这样能保护乘员头部躯干和膝部作用的安全系统,即汽车安全气囊。到了90年代以后,安全气囊的安全性已经被大家普遍接受,并作为一种具有现代化和高档次的安全装置。1973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开始出售可供顾客使用的汽车安全气囊。在1981年,德国奔驰公司销售了3000

道路交通安全法论文

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心得论文 院系: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班级:130703班 姓名:陈柯旭学号:20134070303

摘要 汽车的出现,不但方便了人们的出行,运输,还成为社会结构中身份认同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很难想象,没有了汽车,我们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可能就会停止不前,任何事情就会变得效率变低,甚至瘫痪,很多事情都不会顺利的完成。时至今日,不可否认的是,汽车推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随着汽车逐渐普及之后,汽车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但是,一直以来,交通事故时有发生,一次次的给人们带来悲痛和学的教训。遵守交通规则已经成为现代公民的必修课。 关键词:汽车车祸交通规则 一幕幕悲惨的画面虽然只在交通安全教育的宣传片以及新闻电视中看到,但是,我们都知道这一切在现实中确在真实的发生着,悲剧继续着。每天有多少人丧命于那无情的飞奔的车轮底下,有多少人因为交通事故而失去自己宝贵的生命,在血的家训的照应下,让我感到了生命尽如此的脆弱,如此的不堪一击,交通事故关乎生命,生命没有彩排。全世界每6分钟就有一人死于车祸,全世界每一分钟就有一人伤于车祸,全世界死于车祸比世界大战死的人都多。触目惊心的数字让我看到了车祸的可怕。那么到底因为什么造成如此悲痛的后果呢? 下面就来谈一下造成交通事故主要原因。 1.超载:超载对汽车使用寿命危害极大,可以导致车辆油耗增加,爆胎,引起车辆突然变向,还会严重影响汽车转向性能,造成翻车。为了一个蝇头小利和一时的方便漠视了自己和他人的人身安全。真不值得。 2.酒后驾车:酒后驾车,害人害己,“杯中一滴酒,亲人两行泪”,目前造成的交通事故中50%以上都与酒后驾车有关。酒后人的判断能力和操作能力明显降低,视像不稳,甚至心理变态。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很有道理啊。

汽车驾驶员技师论文--论汽车驾驶员的素质与行车安全.1

汽车驾驶员技师论文 工种:汽车驾驶员 题目:论汽车驾驶员的素质与行车安全 姓名: 职业:汽车驾驶员 身份证号: 鉴定等级:汽车驾驶员技师 准考证号: 培训单位: 鉴定单位: 日期:

论汽车驾驶员的素质与行车安全 作者: 时间: 摘要: 汽车驾驶属运输业中一种特殊的工种。由于工种特殊,所以对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员要求也就非常特别和十分重视,这是因为当你在驾车处于工作状态所从事驾驶车辆的人员,每时每刻都要保证乘车人行人和道路两旁一切物体的安全。本文将对汽车驾驶员的素质与行车安全展开一些看法 关键词:汽车驾驶心理素质行车安全防范措施 论文主体: 汽车驾驶属运输业中一种特殊的工种。由于工种特殊,所以对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员要求也就非常特别和十分重视,这是因为当你在驾车处于工作状态所从事驾驶车辆的人员,每时每刻都要保证乘车人行人和道路两旁一切物体的安全。 那么对于一个汽车驾驶员来说,究竟有哪些要求才能保证安全行车、不出事故和少出事故呢?我在二十年来驾驶车辆的实践中认为做为一个汽车驾驶员,首先要有良好的心里素质、过硬的道路驾驶技术和准确判断机械故障的能力。驾驶员的素质有哪些方面呢?我认为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性格、情绪、能力、意志、注意力等心里特征与安全行车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 性格是一个人个性的心里特征对事物的反应。人的性格有:急躁型、温和型、开朗型、沉静型、懦弱型。经验证明,急躁型和胆小怕事懦弱型性格的人,在从事特殊工种的工作中,出现的差错频率要比温和型沉静人员高一些。这是因为脾气急燥容易冲动,驾车不能自我控制,是行车安全的隐患,胆小怕事的人他的弱点是与事处理不果断,反映迟钝,这也是行车安全的隐患。 驾驶员的性格与安全行车关系、与其他工种比较更为密切,驾驶汽车,天南地北,流动性强,接触的外部环境复杂而多变,外部环境的刺激必然会引起不同性格的人不同的反应。 在道路上处理超车、让车,性格好强的人往往横冲直撞,争道抢行,开快速车,强行超车,遇行人违章则破口大骂。性格温和的人则是:“宁让三分,不抢一秒”。就是别人错了,也能够先慢、先让、先停。对行人违章也能以“强者让弱者”的胸怀,主动避让。则性格懦弱的人,胆小怕事,处理情况犹豫不决,往往失去了行车中选择超、让、避的最佳时机,同样增加了行车不安全因素。 什么样的性格最适合机动车驾驶工作呢?我认为,最理想的性格是:脾气温和,胆大心细,反应敏捷,有坚强的毅力和自控能力。但是性格不是绝对不能

《汽车安全与法规》期末论文

汽车安全与法规学习收获 专业班级:xxxxx;姓名:xxx;学号:2xxxxxxxxxx 摘要:汽车工业的发展给世界经济带来重大的机遇和活力,同时汽车的出现也给人类社会带来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比如严重的交通事故、能源浪费很环境污染等等。因此世界各地开始越来越关注汽车行驶安全性,加强汽车安全方面知识的教育和管理。在制造汽车方面更是加强了安全保护方面性能的改善。人们买车的时候也会越来越看重汽车的安全性能,各种汽车安全装置应运而生,比如:汽车防撞装置、智能化保护系统等等。 关键词:交通安全,发展趋势,行驶安全性,平顺性,安全对策,安全技术 Automobile safety and regulation learning Professional class: The 2010 accounting class 1; Full name: Liang Xueping; Student ID: 201038901053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brings the world’s economy great opportunities and vitality. At the same time, the appearance of the car also brings human society very serious negative impact, such as Serious traffic accident, Energy waste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So around the world began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safety of vehicle running, Strengthening safety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In the manufacture of automobile aspect is to strengthen the safety protection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People will also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safety performance of the vehicle when buying a car, a variety of automotive safety device emerge as the times require, For example, Automobile anti-collision device, intelligent protection system. Key word: Traffic safety, development trend, driving safety, comfort, safety, security technology. 引言 汽车的主要用途是运输——载送人员或货物。汽车除了是运输工具,还是社会物质生活发展水平的标志。在发达国家,汽车已经普及到千家万户,促使人类的社会生活方式发生日益深刻的变化。汽车也是国家科学发展水平的标志,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无一不在汽车上体现出来。汽车工业是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综合性强、经济效益高的产业。 近代汽车技术发展的主要标志是汽车技术与电子技术的结合,两者的结合表现出了人类与环境要求,以及汽车与电子技术发展的技术合一的必然性。20世纪50年代以前,汽车上的电子装置只有收音机。60年代汽车上开始采用交流发电机、晶体管电压调节器和晶体管点火装置等。70年代,随着世界汽车保有量的剧增,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能源危机出现迫使发达国家相继制定了越来越严格的汽车排放、油耗、安全等方面的法规。这些法规的出现,再加上用户、市场和时代进步的要求,各厂家感到传统的常规汽车技术已经无能为力,必须走与电子技术结合的道路。随着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在汽车安全方面的技术越来越先进了,越来越成熟,汽车安全方面的法规越来越严谨和全面了。 汽车要解决的的三大主题是:交通安全、环境保护、节约能源。我这次要讨论的主题是汽车安全方面的知识。

交通安全工程论文

交通安全工程论文 中外道路交通安全对比分析

中外道路交通安全对比分析 摘要 随着世界科技以及创新技术的发展,我国经济也获得快速发展,交通行业不断繁荣,国内汽车数量猛增,但是,国内每天都会出现多起交通事故,小则人员受伤,大则车毁人亡,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灾难。我通过列举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我国交通事故情况、比较国内外交通安全发展现状,并就国内外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措施的比较研究做重点分析。综合分析后更加清晰的认识到我国目前交通安全的特点和缺陷,从而针对各种缺陷提出找出相对应的措施,旨在提高我国交通安全发展水平。 关键词 中外;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措施 一.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因素 1.人为因素 就世界范围内的道路交通安全而言,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人,人的出行便带来了交通需求。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安全事故均占整个交通事故的很大部分,其中最显著的表现便是驾驶员不科学的驾驶。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好,轿车走进千家万户,驾驶员的质量参差不齐,新的驾驶员缺乏驾驶经验,在驾驶的过程中,会由于各种情况导致交通事故。

2.车辆因素 车辆是道路交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交通事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今,国内外车辆在不断变多,给交通道路增加了负担,严重影响行车安全。不仅如此,车辆的质量和交通事故的出现也有直接的联系,事实上有很多不符合标准的车辆在公路上行驶,一些出租车司机为了多挣钱不及时修理车辆,导致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3.外界环境因素 在交通体系里,除了车辆和人为两个因素外,外界也严重影响交通安全。如当地的气候、环境、道路的状况、天气等,遇到雨雪天气,道路湿滑,车辆很容易打滑;大雾天气,能见度有限,极易发生车辆追尾情况等。 二.国外道路交通安全研究现状 1.英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规体系发展比较完善,早在1555年英国就颁布了第一部内容较为简单的道路交通管理法规之后一直不断完善。英国的交通事故率较低。在2007年英国整个国家的汽车保有量3300余万辆,交通死亡人数为2946。属于比较安全的国家。 2.美国作为发达国家,机动车保有量和道路密度均较大。其公路最为发达,道路网完善。汽车运输在美国交通中占很大的比例,但是大型货运车辆发生事故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损失也很大。针对这一现象,美国道路交通研究者具体研究了驾驶人连续驾驶时间与事故发生率

汽车主动安全技术论文

《汽车文化》结课论文论文题目:汽车主动安全技术 班级:11023801 专业:生物工程 姓名:万伟玮 学号:1102380117 序号:24 2013 年 5 月 11 日 成绩评定表 平时 论文 内容 总成绩摘要 参考文献 字数

汽车主动安全技术 摘要:交通安全问题已成为世界性的大问题。据报道,全世界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约50万,因此汽车的安全性对人类生命财产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和汽车性能的提高,汽车行驶速度也相应加快,加之汽车数量增加以及交通运输日益繁忙,汽车事故增多所引起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汽车的行车安全更显得非常重要。 关键词:主动安全技术;智能;弊端。 正文: 一、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背景与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安全问题越来越凸显,传统的汽车安全理念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传统的安全理念很被动比如安全带、安全气囊、保险杠等多是些被动的方法并不能有效解决交通事故的发生,随着科技的进步,汽车的安全被细化,目前汽车安全分为主动安全、被动安全两种概念。 主动安全是指能够避免车祸发生的安全保护装置,而被动安全是指在车祸发生之后保护乘员生命安全的装置。显而易见,传统的被动安全已经远远不能避免交通的事故发生,因此主动安全的概念慢慢的行成并不断的完善。 汽车安全设计要从整体上来考虑,不仅要在事故发生时尽量减少乘员受伤的机率,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在轻松和舒适的驾驶条件下帮助驾驶员避免事故的发生。而被动安全技术和主动安全技术是保证汽车乘员安全的重要保障。过去,汽车安全设计主要考虑被动安全系统,如设置安全带、安全气囊、保险杠等。现在汽车设计师们更多考虑的则是主动安全设计,使汽车能够主动采取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在这种汽车上装有汽车规避系统,包括装在车身各部位的防撞雷达、多普勒雷达、红外雷达等传感器、盲点探测器等设施,由计算机进行控制。在超车、倒车、换道、大雾、雨天等易发生危险的情况下随时以声、光形式向驾驶员提供汽车周围必要的信息,并可自动采取措施,有效防止事故发生。另外在计算机的存储器内还可存储大量有关驾驶员和车辆的各种信息,对驾驶员和车辆进行监测控制。例如,根据日

关于交通安全的论文:范文3篇

关于交通安全的论文:范文3篇 关于交通安全的论文范文一:摘要:安全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必备条件,没有安全,一切都无从谈起;安全管理,其核心是围绕人这个主题而开展的.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因此,本文就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分析,并对消除安全隐患的对应措施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交通安全主体管理hse 安全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必备条件,没有安全,一切都无从谈起;安全管理,其核心是围绕人这个主题而开展的.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因为在人与车之间,不论是人驾驶车还是管理车,人都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一个驾驶员在驾车行驶中,其心理是否正常、判断是否正确、操作是否得当、行为是否规范,直接关系到车辆的安全行驶;一个车辆安全管理者在实施管理监督过程中,其监管责任是否到位、预防措施是否到位、教育培训是否到位、制度落实是否到位、全过程监控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车辆能否安全运行.所以,如何有效地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保证道路交通安全的关键.因此,本文就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分析,并对消除安全隐患的对应措施进行了思考. 一、交通安全“主体”的不安全行为的主要表现 分析近几年来的道路交通事故,大部分是因为人的不安全行为而造成的,其主要表现:

1、麻痹大意、盲目自信.部分司机人员,仅凭自己的经验和自信心,有章不循,又法不尊,把安全监督视为找麻烦,自以为绝对安全,思想麻痹,违章肇事. 2、情绪波动,注意力分散.受工作环境、家庭事务和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部分驾驶人员产生烦操情绪,思想分散,手忙脚乱,顾此失彼,或者高度喜悦、兴奋,得意忘形,导致不安全行为. 3、业务生疏,遇事惊慌.部分驾驶人员由于驾驶技术不熟练或心理因素,对突如其来的异常情况,束手无策,惊慌失措. 4、骄傲自大,争强好胜.自己工作能力不强,但自信心过强,总认为自己工龄长、驾龄长,虽然有时也感觉到自己力不从心,但为了在众人面前不失面子,争强好胜,图虚荣,不计后果,违章行驶. 5、盲目从众,心存侥幸.部分驾驶人员看见别人行车违章,自己也跟着违章;在他们看来,违章不一定出事.存有侥幸心理的人偏不按规定执行,明知故犯. 6、惰性心理.部分驾驶人员工作图省事,能凑合就凑合,宁愿冒点险,也不愿按操作程去办事,即就是发现车辆有毛病,也让它带病继续工作. 7、环境复杂,判断失误.在行车过程中,由于天气、地形、路面、灯光照明等因素复杂时,会导致人的判断失误和操作失误而引发交通事 二、控制交通安全“主体”不安全行为的几点对策 (一)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只要认真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安全管理理念,增强全员安全危机意识,切实提高超前预防能力. 我们应牢固树立“只要认真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安全

汽车安全驾驶论文

汽车安全驾驶全解析 通过近期的“汽车驾驶理论和安全”的学习,不仅让我收获了 很多有关汽车方面的知识,而且让我更深刻的了解到——汽车安全 驾驶的重要性!下面就我所学和收集有关资料来对“汽车安全驾驶”作全面的解析: 1.我们该如何起车呢? 进入驾驶室,系好安全带。脚踏离合器,右脚踩住刹车,确认在空档上,用钥匙点火,点火后立即松开钥匙。挂一档,瞭望前左右,确认安全后,放下手制动,扫视仪表盘,确认没有警示灯亮起。左脚向后拖动,使离合器脱离自由行程,感觉离合器轻轻接触上,定住脚跟,车微抖,右脚迅速移到油门上。左前脚掌轻抬起,右脚轻踏油门,使车逐渐加速,当接近二档速度下限时,右脚迅速收油,左脚迅速踏下离合器,挂上二档。缓慢抬起离合,同时右脚及时缓慢给油。二档升三档,三档升四档,四档升五档均仿照一档升二档处理。 2.我们该怎么加速呢? 起车后,轻踏油门,使车速接近二档速度下限,收油门,同时左脚踏下离合器,迅速挂上二档,然后缓抬离合,同时轻踏油门,速度逐渐上升。如若加速,在当前档位上轻踩油门,当速度升至上一档位下限时,迅速上到上一档位。换档办法同一档换二档,二档换三档,三档换四档…… 注意:使车加速时,应逐级助跑升档,且助跑时间不宜过长,切不可在速度下降时升档,更不能就地拔高。 3.我们该怎么减速呢? (1)一般稍微减速,在当前档位上收油门即可,也可以轻点刹车(新手不宜),但速度过低时,重新加速必须根据当前车速换至相应档位。 (2)当想迅速减速停车时,立刻摘档放空档,轻点刹车,使车速迅速减下来,直至停车;如若不想停车继续行进,则根据当前车速重新挂上相应档位。 (3)减速急刹车。当遇到紧急情况需要急刹车时,迅速踩下离合和刹车,同时把档摘空。 升速减速如同上楼梯和打滑梯,升速时,必须逐级上升,而减速则如同打滑梯,可一下子往下减。如果重新升速,就必须重新逐级上楼梯。 4.我们该如何靠边停车? 看右后视镜,再摆头瞭望车右后方的右后视镜死角盲区,确认安全后,打右转

汽车安全与法规论文

汽车安全与法规论文 篇一:汽车驾驶与交通安全论文 汽车驾驶与交通安全论文 小议安全驾驶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汽车已经走进越来越多的普通老百姓家,我国正在步入汽车社会。然而,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率很高。那么造成危险驾驶的缘由是什么呢?为什么要安全驾驶,它的意义在何?如何才能做到安全驾驶,构建安全交通呢?在此,我将小议一下一上几点。 关键字:安全、驾驶、交通 一、分析造成危险驾驶的缘由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与日俱增,汽车进入家庭的步伐也随之加快,道路交通运输日益繁忙。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人、车、路发展不协调的因素。一幕幕交通事故,一次次活生生血的教训,使我们引以为戒,在教训的背后,不由地引人深思,人为因素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而对于人为因素造成交通事故主要原因,我归纳为一下几点: ⒈作为一名机动车驾驶员,心理素质与安全行车有着紧密的关系,我们都知道人有喜怒哀乐愁,健康饱满的思想情绪使人精神振奋,有助于提高对事物的观察和判断力,就有利于我们安全

行车,相反消极、失落,心情不顺畅时不利于安全行车,人如遇身体不佳、生病感冒、服用药物还会引起头脑反应迟钝,才易造成人的注意力分散,精神不振、反应迟钝、错乱,就易引发交通事故;⒉此外除了以上心理因素会影响安全驾驶外,疲劳驾驶也同样会引发交通事故,疲劳驾驶会直接造成驾驶员注意力分散、精神不振,严重时会有困意(或造成短暂1-2秒的瞌睡)造成疲劳的主要原因是长期工作(驾驶车辆)或睡眠不充足,有句话是“一夜不睡,十天不醒”。 如果在疲劳时继续驾驶车辆,那就无法集中精力和注意力,不能及时发现危险情况,更不能及时作出正确的判断处理,而易造成交通事故,发生悲剧。所以,如果感到人疲劳时,最好停车休息一下或停车活动一下,洗一下脸,喝口茶水、水果等,总之要避免疲劳驾驶;⒊还有个危害就是酒后驾车,作为驾驶员如果酒后驾驶车辆,是拿自己的生命在开玩笑,因酒后(醉酒)驾驶车辆而发生惨剧的屡见不鲜,但不少驾驶员总以为自己驾驶经验丰富,喝点酒后没关系,认为自己有把握,而存在侥幸心理,亲朋好友相聚可能难免要喝点酒,但是千万要做到:酒后不开车、开车不喝酒,如果酒后驾车发生交通事故,那真是害人害己。那么为什么酒后易发生交通事故呢?人如果喝了酒后因血液中酒精浓度较高,使人出现神经麻痹,自身控制力降低,视力下降,如果酒醉后会让人造成视力模糊,操作失控,而到了醉酒程度更是让整个人失去平衡,人觉得头晕,完全失去意识和记忆力,所以

交通安全征文

交通安全伴我行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交通工具也不断的生产出来。在繁华的城市街道,望着那鳞次栉比的高楼,直插云霄的大厦,车水马龙的绿色大道,看着与我擦肩而过匆匆来往的行人,我不禁感叹:这个世纪已经是如此的繁荣,脚步是如此的飞快……而这时交通事故就像一颗威力十足的炸药,一时大意,这颗埋伏在我们生活中的炸药就会爆炸,炸得家庭破碎。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在玩耍的时候,千万不能到通行的公路边去玩,这样也会出现交通事故,在我的印象中有这么一件事。有一天,一个四年级的学生放了学在路边踢毽子,毽子掉在马路中间去了,她跑去捡,就在她玩得高兴的时候,一辆卡车迎面驶来,便毫不留情地从她身上压过去,就在这短暂的一刹那,她丧失了宝贵的生命。可想,她现在已读四年级了,父母用自己的心血把她养大,最后却招来这样的结果。作为一名即将小学毕业的学生,我想告诉大家:只要我们人人遵守交通规则,学习交通有关知识,一定会让那些感到遗憾的事故一件件地消失。交通安全不是针对某一个人,而是针对所有的人,它让我们知道:我们必须学习和遵守交通规则,做到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可是新学期一开始,一些随之而来的交通事故意味着也要开始。据了解,因交通意识缺乏和淡薄引发的交通伤亡事故,在中小学生伤亡事故中占有较大的比例。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牵涉到千万个家庭的幸福啊!为了不发生更多的交通事故,不仅需要交警、学校、家庭和社会来负责,更需要的还是我们学生来懂法守法。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让危险离我们远去,让安全时刻伴随着我们。遵守交通安全,人人有责! 交通安全-——只差几秒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生活、工作节奏也越来越快,汽车成了人们出行的主要工具,它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方便与快捷,在大家赞叹社会进步、享受社会进步的同时,它也给我们带来了灾难,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消失在飞驰的车轮下,一个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转眼支离破碎。因此,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安全行驶,才能避免这些事故的发生,健康成长。 交通事故时时刻刻都会发生,它就像颗威力十足的炸弹,一时大意,这颗埋伏在我们生活中的炸弹就会爆炸,炸得家庭破碎,炸得人心悲苦。我曾在报纸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惊心动魄的场面:走在在一位男孩面前的是一位活蹦乱跳的女孩,头上扎着一对粉红的蝴蝶结,身穿一条漂亮的白纱裙,正准备过马路,绿灯停了,红灯亮了,男孩立刻停在马路边,小女孩却飞快地向前冲。说时迟,那时快,一辆汽车正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向小女孩驶来。司机来不及刹车,只听"嘭"的一声,小女孩躺在地上,鲜血染红了白纱裙,是那么惨不忍睹。她"睡着"了,永远不会醒来了…… 她妈妈闻声赶来,看到女儿冰冷的尸体,她失声痛哭,含着眼泪说:"我的宝贝女儿啊,我只有你一个孩子。你走了,我该怎么办啊?"随后,她妈妈当场昏倒了。交通事故是那么可怕啊,一瞬间,就夺走了人的生命。

道路交通法规论文道路交通安全法论文

道路交通法规论文道路交通安全法论文 交通法规宣传教育中的有关心理学研究 摘要:文章从道路交通事故的危害和遵守交通法规的意义切入,从心理学方面研究交通法规意识的培养、宣传教育中的“刺激”,提出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交通法规事故教育心理意识 近几年,我国的道路交通管理法规逐步完善,道路交通管理向新的法制化管理轨道运行。笔者根据交通法规宣传教育的实践,谈谈其中的几个心理学问题。 一、道路交通事故的危害及遵守交通法规的意义 (一)道路交通事故的危害 自从1886年汽车诞生至今,汽车给人们带来的利益与其带来的问题几乎同样多。美国著名学者乔治?威伦研究了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的交通、消防与犯罪的问题后通过其著作《交通法规》告知世人:“人们应该承认,交通事故已经成为今天国家最大的问题之一。它比消防问题更加严重,这是因为每年交通死亡的人数日渐增多,遭受的财产损失更大;它比犯罪问题更加严重。这是因为交通事故跟整个人类有关,不管是强者还是弱者、富人还是穷人、聪明人还是愚笨人,每一个男人、女人、孩子,只要他们在街道或公路上,每一分钟都可能遭遇交通事故。”

据有关方面统计,全世界每年死于交通道路事故的人数约60万人之众,这相当于每年中有一个中等城市被摧毁;因车祸受伤的人多达1200万;在许多国家,交通事故引起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比火灾、水灾、意外伤害等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总和及经济损失还大得多。因此,人称交通事故为“柏油路上的战争”、“文明世界的第一大公害。” (二)我国的交通现状及强调遵守交通法规的迫切性 1.人多、车多道路少。我国是个13亿人口的大国,2000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600 0万左右;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14.3万公里,静态比例为:人均车辆达0.5辆,而人均道路只有0.00011公里,每辆车均道路占有量约0.002公里,且其中90%的道路属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和行人混杂。近几年机动车辆数字以每年10%左右的幅度急剧增加,道路超负荷承载,致使交通事故和违法行为逐年增加。 2.机动车驾驶员素质参差不齐。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不仅单位汽车拥有量不断增加,而且汽车进入家庭已成为现实。相应的情况就是非职业机动车驾驶员队伍迅速扩大,使机动车驾驶员的整体素质更加参差不齐。那些驾驶能力较差、遵守交通法律法规意识淡薄、出事较多的机动车驾驶员被“誉为”“马路杀手”。可见低素质的机动车驾驶员在参与道路交通运行中对人们正常的生活构成的伤害。

交通安全论文

中外交通安全对比分析

中外交通安全对比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比我国与发达国家道路交通安全状况,结合现阶段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的特点,找出我国与国外在道路交通安全方面的差距,并分析了产生差距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关键字:道路交通安全;交通事故;交通安全措施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comparison in road traffic safety conditions between China and developed countries, combined with current characteristics of road traffic safety in China, find out the gap in traffic safety betwee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the gap generated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measures. Key words: road traffic safety, The traffic accident; Traffic safety measures 公路交通受人、车、路、环境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因此不可避免地发生交通事故,这是一个社会问题,世界各国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研究应对交通事故的政策与具体的安全管理措施。英国交通研究实验室和国际红十字会的联合研究报告预测,未来的交通事故将与严重疾病一样成为全球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道路交通事故伴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出现而产生。要消灭交通事故,做到“零伤亡”是不可能的,我们能做的是建立一个相对安全的交通环境,给道路使用者提供一个宽容的交通氛围,使交通真正实现安全、快速和舒适。 1 各国道路交通安全状况对比 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简称WHO)举办的世界卫生日(World Health Day)首次以道路交通安全为主题,从而将道路交通安全上升到人类社会公共卫生层面的高度上来。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120 万人死于道路交通伤害,受伤者多达5000 万人。而据估计,如果不采取强有力的预防措施,今后20 年中道路交通伤害的死亡和受伤人数将增加65%左右。从某种意义上讲,交通事故已成为“世界第一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