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听国内多位权威专家谈最新精准抗癌攻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e17425909.html, 听国内多位权威专家谈最新精准抗癌攻略 作者:吴志 来源:《家庭医学》2019年第09期 针对靶点精准打击 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将精准医疗的研究和发展列为重中之重。今年1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一期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目前,恶性肿瘤死亡占居民全部死因的23.91%,平均每天超过l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分钟有7.5个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年恶性肿瘤所致的医疗花费超过2200亿,防控形势严峻。 “抗癌驶上精准治疗‘轨道’,以个体化医疗为基础,基因检测、生物信息及大数据科学集成的新兴医疗模式。”亚洲临床肿瘤学联盟主席、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长李进教授强调,精准治疗的模式已经已经完全颠覆了传统依靠化疗、手术、放疗等单一手段的抗肿瘤治疗方式,临床上通过靶点治疗,特别是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放疗、化疗甚至和各种靶向药物联合,均获得了巨大成功。 李进教授强调,目前已经清楚地知道某些肿瘤基因突变类型、靶点等在细胞内的分布,据此给予针对性的分子靶向治疗,这就是精准医学,也是精准肿瘤治疗的内涵。同时开发药物对这些靶点进行抑制或者灭活,达到控制肿瘤的目的。随着精准医学理念的发展和开发,肿瘤的治疗更精确,更低毒,疗效更好。 乳腺癌按慢病管理 目前观点认为,晚期乳腺癌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按照慢病来进行管理。 “只要患者经济允许并能耐受,内分泌治疗联合靶向治疗,应作为维持治疗最重要的选择予以考虑。”国家新药(抗肿瘤)临床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徐兵河教授指出,聯合治疗疗效高、起效也快,越早内分泌联合治疗患者获益越大。目前,迫切需要集合各方力量共同发起一些设计良好、高质量的临床试验,以寻求晚期乳腺癌的最优治疗策略与最佳药物选择。 “近10年来,多项国内新药研发取得了重大进展。在维持治疗方面,最为关注的可能是维持化疗,包括联合化疗方案的维持,联合化疗后改为单药序贯维持,还有换药维持。”徐兵河教授总结了乳腺癌药物临床研究未来的四个发展方向,即寻找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键基因;更方便、准确的预后因子检测;基于基因水平的研究设计以及基于大数据融合发展。 40岁后应精准筛查

关于肿瘤免疫治疗疗效评价的思考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http ://https://www.360docs.net/doc/2e17425909.html, Chin J Cancer Biother ,Feb.2011,Vol.18,No.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1.01.002 ·专家论坛· 关于肿瘤免疫治疗疗效评价的思考 任秀宝(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生物治疗科,天津300060) 任秀宝,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生物技术应用 研究中心副主任、生物治疗科主任、生物技术研究室主任,兼任中国免疫学会肿瘤免疫与生物 治疗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临床应用专业委员会秘书长。2008年被评为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2009年获国家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称号。从事肿瘤生物治疗和内科治疗15年,在肿瘤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特别是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将细胞免疫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治疗、肿瘤疫苗治疗以及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等现代生物治疗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此为突破点逐步形成了个体化的肿瘤治疗模式。 主持和参与了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项目十余项,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中华医学科技奖等多项科研成果奖。发表学术论文81篇,其中被SCI 收录论文共13篇。E?mail :rwziyi@https://www.360docs.net/doc/2e17425909.html, [摘 要] 肿瘤免疫治疗有着与传统治疗方式不同的作用机制和疗效表现形式,因此该治疗的疗效评估是否能沿用传统治疗的评估体系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其中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免疫反应评价是否应被列入免疫治疗疗效评价体系?二是免疫治疗疗效评价的时间点应如何确定?三是新型免疫治疗疗效评价体系应包括哪些主要评价指标?免疫治疗在肿瘤治疗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尽快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于肿瘤免疫治疗的发展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 肿瘤;免疫治疗;疗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 R730.5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7?385X (2010)01?07?04 Response criteria of tumor immunotherapy REN Xiu?bao (Department of Biotherapy ,Cancer Institute &Hospital of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060,China )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30872986/H1611)。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30872986/H1611) [网络出版] 2011?01?25;http ://https://www.360docs.net/doc/2e17425909.html, /kcms /detail /31.1725.R.20110125.1124.035.html [Abstract ] Both the mechanisms and responses of tumor immunotherapy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the traditional thera?py.Therefore ,whether the traditional clinical response criteria are suitable for assessing the efficacy of immunotherapy is worth exploring.First ,whether the immune response should be included in the response criteria of immunotherapy ?Sec?ondly ,how to determine the time point for evaluating the efficacy of immunotherapy ?Thirdly ,which indices should be in?cluded for the new immune?related response criteria of tumor immunotherpay ?Immunotherapy is show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clinical therapy of tumor ,and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stablish a scientific response criterion system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umor immunotherapy. [Key words ] neoplasms ;immunotherapy ;response criteria [Chin J Cancer Biother ,2011,18(1):7?10] 近年来,随着对机体免疫系统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免疫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并且在肿瘤综合治疗体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但是,当肿瘤免疫治疗进入临床试验之后,仍然以传统的评价体系如WHO 或RECIST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alid tumor )标准去评价其疗效,导致最终不能确切地认识和评价其治疗效果,使部分进入Ⅲ期试验的免疫治疗项目宣告失败。免疫治疗在临床试验中遭遇的尴尬处 境,使得国内外学者开始反思,套用传统肿瘤治疗疗效评价体系去评价免疫治疗这一新兴肿瘤治疗方法是否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 7·

肿瘤免疫营养治疗指南(完整版)

肿瘤免疫营养治疗指南(完整版) 免疫营养是一种对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免疫、代谢和炎症变化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靶向性营养治疗,是肿瘤营养治疗的重要分支,已在手术、放化疗及肿瘤并发症治疗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专家对各种研究证据进行了系统分析和反复校对,并根据牛津循证医学中心意见分级标准的证据和推荐水平提出了严格的推荐意见,对《肿瘤免疫营养治疗指南》予以更新,以期为临床肿瘤患者规范化的免疫营养治疗提供参考和依据。 背景 一些特定的营养物质,不仅提供能量和营养底物、维持机体氮平衡和组织器官结构与功能,还具有调控应激状态下的机体代谢过程、炎性介质的产生和释放过程,以及刺激免疫细胞、增强免疫应答能力、维持肠道屏障功能和抗氧化及直接抗肿瘤作用,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这些营养物质即免疫营养素,主要包括氨基酸、脂肪酸、核苷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益生菌和益生元等。 营养不良、代谢异常、免疫失衡及炎性反应贯穿肿瘤发生、发展的整个病程。手术、麻醉等创伤可导致肿瘤患者多种激素和细胞因子分泌失调,引

起炎性反应综合征等炎性反应,以及各种免疫细胞功能失调;放疗会影响肿瘤局部和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的功能,如头颈部肿脚放疗会影响进食并造成黏膜炎等不良反应,盆腔放疗会引起肠道黏膜免疫屏障破坏、菌群失调等并发症,进而导致营养不良、黏膜免疫力下降、肠道菌群紊乱及局部炎性反应;化疗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机体的正常细胞也有损伤,影响患者的食欲及食物摄入,导致营养不良、免疫细胞比例失调等。 免疫营养可以针对营养不良、代谢异常、免疫失衡及炎性反应等几个方面,改善肿瘤患者的营养、代谢和免疫状态,抑制炎性反应,切断上述因素互相促进的恶性循环。 本次《肿瘤免疫营养治疗指南》推荐意见总结如下: 1. 上消化道肿瘤手术患者,无论术前营养状况如何,推荐围术期应用免疫营养治疗(A,1a) 2. 头颈部肿瘤手术患者,围术期应用免疫营养治疗能够缩短住院时间,减少瘘管发生率和感染率(A,1a) 3. 膀胱癌手术患者,围术期应用免疫营养能够改善炎性反应状态和免疫反应(B,2b) 4. 化疗患者,补充谷氨酰胺能够改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营养指标(B,2b),改善进展期胃癌患者的肠粘膜屏障功能以及免疫功能(B,

抗癌药物的研究发展历程

抗癌药物的研究发展历程 抗癌药物在国内外古籍中虽早有记载,但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一般认为是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的[1],美国耶鲁大学发现氮芥能治疗恶性淋巴瘤,增强了用药物治疗肿瘤的信心,逐步展开了抗癌药的实验模型和筛选方法来寻找新药的研究。50年代从合成化合物及植物、动物、微生物产物等方面进行大量筛选,找到了有抗癌活性的物质达数十种,60年代已累集了丰富的资料,研发出20多种有效的抗癌药物,对7~8种恶性肿瘤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并出现了癌细胞动力学、抗肿瘤药物药理学、肿瘤化学治疗学等新的分支学科。以后抗癌药物不断发展,在肿瘤的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抗癌药物的研究历程尚未有系统的论述,笔者从自身经历及接触的一些研究工作进行简要回顾,不可能做到全面,只选择性地整理史料,供作参考。 1 我国抗癌药物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诞生以前,我国抗癌药物的研究处于空白。解放后百废待兴,科研人才奇缺,对防治疾病的药物研究主要侧重于传染病和流行病,抗癌药物无人问津。1955年全国提出向科学进军,抗癌药的问题也开始引起国内医药学界的注意。1955年底在我国举办的一次国际性抗生素学术会议上[2],有人建议要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承担抗癌抗生素类的药物研究任务,那时笔者刚从前苏联留学归国不久,在药物所接受了此任务。1956年全国制定12年科学研究远景规划,抗癌药物研究被正式纳入国家科研规划之中,许多医药院校及科研机构相继参加到此项工作之中。 20世纪50年代末期是我国大跃进开始的年代,那时倡导解放思想,科学研究搞群众运动,抗癌药物的研究迅速升温。人们积极进行抗癌中草药的调查,广泛收集单方、验方、复方及传统的中草药,群众性的抗癌药物筛选活动蓬蓬勃勃,发现了不少苗子药。1966~1976年期间在全国逐渐掀起研究六类抗癌药物的热潮,即对喜树、斑蝥、三尖杉、农吉利、秋水仙及三棱莪术(亦称六匹马)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此时期的工作可算是我国抗癌药的早期研究阶段,经过十多年的实践,积累了不少知识和经验,为后来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全国改革开放形势的推动下,国际交往增加,不少人有机会到国外去访问考察,进行合作研究,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了解到国际上的最新动向,学者

营养专家共识[1]

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专家共识 CSCO肿瘤营养治疗专家委员会 2011年9月16日

目录 前言 (2) 肿瘤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及评定 (4) 非终末期手术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 (8) 非终末期化疗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 (12) 非终末期放疗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 (16) 终末期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 (20) 附表1:NCCN证据和共识的分类和牛津推荐意见分级(OCEBM)对照 (23) 附表2:NRS2002评分系统 (23) 附表3:病人提供-主观全面评定(PG-SGA)评定量表 (24) CSCO肿瘤营养治疗专家委员会名单 (26) 1

1前言 恶性肿瘤治疗技术和治疗方法的不断进步,延长了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使得恶性肿瘤逐步成为一种可控可治的慢性疾病,因此,重视患者的生存质量应该成为现代肿瘤学的重要领域。肿瘤营养学是一门研究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机制、探讨适合肿瘤患者的营养风险和营养状况的评估方法,通过营养治疗以提高抗肿瘤治疗的疗效,并改善生存质量的新兴交叉学科。肿瘤营养学有异于一般意义的营养学,因为荷瘤机体的应激状态和肿瘤组织的不断增殖带来了晚期及终末期患者明显的异常代谢状态,而且营养治疗不同于手术、放疗、化疗、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等抗肿瘤治疗方法,对肿瘤细胞没有直接杀灭作用。因此,需要肿瘤学家和营养学家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不断推动其研究和发展,形成中国特色的肿瘤营养学科。 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已成为恶性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规范对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放化疗期间及姑息治疗时期进行合理、有效的营养治疗,CSCO肿瘤营养治疗专家委员会广泛征求意见,多次组织讨论,几经修改,根据我国目前的肿瘤营养治疗情况,结合了欧洲临床营养和代谢学会(原为肠外肠内营养学会,ESPEN)、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ASPEN)最新肿瘤营养治疗指南,从而形成专家共识。有关本共识中常用的名词解释定义如下: 1)营养治疗(nutritional therapy):一般认为包括经口、肠内或肠外途径为患者提供较全面营养素,并起到代谢调理的作用。 2)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是指经消化道给予营养素,根据组成不同分为大分子聚合物(整蛋白)型和小分子聚合物(氨基酸、短肽)型。 3)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是经静脉为无法经胃肠摄取和利用营养素的患者提供包括氨基酸、脂肪、糖类、维生素及矿物质在内的营养素,以抑制分解代谢,促进合成代谢并维持结构蛋白的功能。 4)营养不良(malnutrition):因能量、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素缺乏或过度,对机体功能乃至临床结局造成不良影响。 5)营养不足(nutritional insufficiency):通常指蛋白质-能量缺乏型营养不良(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PEM),指能量或蛋白质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者,造成特异性的营养缺乏症状。 6)营养风险(nutritional risk):指现存的或潜在的营养和代谢状况对疾病或手术相关的临床结局(感染有关的并发症、住院日等)发生负面影响的可能。 7)营养风险筛查(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是临床医护人员用来判断肿瘤病人是否需要进一步进行全面营养评定和制定营养治疗计划的一种快速、简便的方法。 8)营养评定(nutritional assessment):由营养专业人员对患者的营养代谢、机体功能等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用于制订营养治疗计划,考虑适应证和可能的副作用。 9)恶液质(cachexia):是一种在癌症患者中存在的表现复杂的综合征,其特点为慢性、进行性、不知 2

2020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宣传资料

2020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宣传资料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是由中国抗癌协会1995年倡导发起的,每年的4月15日~21日规定为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简称4.15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下面是关于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的资料,欢迎参考。 第一届(1995年) 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人人参与抗癌防癌活动; 癌症可防可治;癌症不等于死亡 第二届(1996年) 同第一届 第三届(1997年) 肿瘤不可怕、可防又可治,携起手来,共同抗癌 第四届(1998年) 饮食与癌 第五届(1999年) 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癌症患者,为癌症患者献爱心 第六届(20xx年) 坚持正确导向、提倡科学防癌

第七届(20xx年) 倡导防癌治癌科学规范、反对封建迷信、假医假药 第八届(20xx年) 预防为主,科学治癌 第九届(20xx年)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第十届(20xx年) 科学抗癌,关爱生命 第十一届(20xx年)关爱妇女、远离乳癌 第十二届(20xx年)合理饮食,预防癌症 第十三届(20xx年)拒绝烟草,远离癌症 第十四届(20xx年)提倡全民戒烟,让儿童远离癌症 第xx届(20xx年)规范癌痛治疗,改善生活质量 第xx届(20xx年)关爱生命,科学防癌,让生活更美好 第xx届(20xx年)科学抗癌,关爱生命

第xx届(20xx年)科学抗癌,关爱生命。副标题为”饮食与癌症”。 第十九届(20xx年),远离癌症 第二十届(20xx年)科学抗癌,关爱生命。副标题为“走出癌症误区,实现早诊早治”。 第二十一届(20xx年)科学抗癌,关爱生命。副标题为“抗击癌症,从了解开始”。 第二十二届(20xx年)科学抗癌,关爱生命。副主题为“癌症防治,我们在行动”。 自1997年至今,每年均在宣传周活动前由科普宣传部制定实施计划,拟定宣传周活动主题,通过各种媒体进行相关宣传报导,宣传周活动后均进行总结。在各省(市、自治区)抗癌协会、肿瘤医院、各专业委员会及各位理事、各界人士的通力合作下,使每一届宣传周活动都取得了圆满成功。活动的开展一届比一届声势浩大,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抗癌防癌科普知识,使广大人民群众提高了防癌意识、增加了科学知识,从而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抗癌事业和科普工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社编辑部投稿须知格式要求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http://www.biother.org ·S5·Chin J Cancer Biother,Feb.2013,Vol.20,No.1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稿约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of Chin J Cancer Biother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是由中国免疫学会和中国抗癌协会联合主办的高级学术刊物,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为同行专家评审期刊和开放获取(OA)期刊。本刊宗旨为交流学术、促进科研、服务临床、推动中国肿瘤防治事业发展,主要报道肿瘤生物治疗领域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新成果、新理论、新技术和新经验,常设有述评、院士论坛、专家论坛、标准与规范、研究快报、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技术方法、转化医学、文献综述、短篇论著、个案报告等栏目,以从事肿瘤防治的中高级临床和科研工作者、医药院校师生及相关学科科技人员为读者对象。双月刊,每双月20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 作者在撰稿时和投稿前请仔细阅读本“稿约”,按照本稿约的要求撰写论文和投稿。本刊只将符合撰稿和投稿要求的稿件送同行专家评审,若稿件的撰写格式和投稿方式不符合本刊要求,将作退稿处理。 1投稿要求 1.1本刊欢迎肿瘤生物治疗领域基础和临床研究的各类稿件,也欢迎与本领域相关或交叉学科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稿件投稿。述评和论坛类稿件主要为约稿。 1.2来稿应具新颖性、科学性和可读性,要求资料真实、数据可靠、论点明确、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文字简练、图表规范、统计学处理正确;其格式须遵循国际《生物医学期刊投稿的统一要求》(温哥华格式)和国家有关科技出版的标准与规范。 1.3投稿方式:(1)网络投稿,请登陆本刊网站(http://www.biother.org)进入远程投稿系统,按提示步骤操作投送稿件;(2)电子信箱投稿,可将稿件电子版发至本刊信箱(E-mail:cjcb@biother.org)。 1.4来稿须附以下文件: (1)第一作者单位的证明信。证明信中证明稿件内容真实、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问题以及无署名争议等事项。 (2)投稿首页。包括①论文题目;②全部署名作者及其单位;③第一作者个人简介(性别、出生年月、民族、籍贯、学位、职称、是否为硕士生或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座机、手机及电子信箱等);④通信作者(学术负责人和诚信担保人)的通信地址、电子信箱;⑤基金资助课题论文请注明基金的中英文全称和编号;⑥作者对研究成果的贡献表,说明每位作者在研究工作中承担的任务和对成果的贡献;⑦利益冲突声明,声明该研究工作无任何形式的利益冲突,不受资助方的任何影响,作者独立取得实验数据,并对数据及其统计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负完全责任;⑧列出作者课题组已发表或已投出的、可能被认为是和当前稿件相同或极为相似的论文清单(作者、题目、刊名、年卷期、页码)。 1.5凡以人为研究对象的论文,应在稿件中说明临床试验程序是否获得伦理委员会的批准(附上伦理委员会批准文的复印件),是否取得受试者或其家属的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刊严格保护研究对象的隐私。动物实验应遵守国家有关实验动物“保护规范”的各项规定,稿件中应提供所用动物的“实验动物合格证号”。 1.6来稿如是临床试验论文,应提供法定审批部门的批准文号和临床试验注册号;如果是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应提供研究工作的CONSORT清单及试验流程图。 1.7本刊为创新性或首报论文开辟“快速发表通道”,作者如希望稿件进入该通道,请附关于创新性的说明,并提供查新报告;稿件录用后在“研究快报”栏目中快速发表。 1.8本刊实行严格的同行专家审稿制度,依据稿件的新颖程度和学术质量,公平、公正、客观地取舍稿件。为避免潜在的利益冲突,作者可在投稿时列出需回避的审稿专家名单;也可推荐论文相关研究领域的审稿专家。 1.9为维护学术纯洁性、抵制学术不端行为,本刊认真贯彻中国科协制定的《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有关规定,采用中国知网(CNKI)“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对来稿进行检测。如发现稿件存在相关不端行为,视严重程度作出“立即退稿,或本刊2年内不予登稿,或将作者列入黑名单,或在作者单位和本领域系列期刊间通报”等相应处理。对已发表论文,一旦发现其存在学术不端行为,本刊视具体情况立即刊登“撤销声明”或“关注通告”。 1.10编辑部收到稿件后5d内发出收稿回执,45d内发出稿件处理意见;如超过45d作者未收到稿件处理意见请及时向编辑部查询(电话:021-********?22;021-********?22);如欲改投他刊,请务必先与本刊编辑部联系,切勿一稿两投。 1.11来稿录用后,作者须签署著作权专有许可使用授权书,论文专有使用权归本刊所有。论文除以纸质版出版外,还将由本刊转入其他信息系统以光盘、网络等方式出版。作者如不同意光盘或网络出版,请在投稿时书面声明。 1.12来稿一律文责自负。根据《著作权法》,本刊对录用的稿件可作文字修改和删节;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将征得作者同意。稿件录用后,编辑部将把对稿件的审修意见转交作者,作者必须按要求及时对稿件作认真、彻底修改;如不能按要求修改或有不同意见,作者须作出合理解释。作者对稿件的修改期不应超过20d,超过20d者以重新投稿处理。 1.13投稿时须交付审理费100元。刊用稿件按版面数收取版面费(彩图另加收印制工本费),作者在收到版面费通知单后请按要求通过邮局汇款。论文刊出后编辑部酌致稿酬(含光盘版、网络版稿酬),并赠当期杂志2册和抽印本10本。

恶性肿瘤患者膳食营养处方专家共识

恶性肿瘤患者膳食营养处方专家共识 Abstract: Malnutrition and dyscrasia are very common in cancer patients. Malnutrition is associated with poor treatment tolerance, reduced opportunities for treatment, increased complications, increased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prolonged hospital stay, and lower survival rate. Malnutrition not only has an impact on the effect of treatment and quality of life, but also cause huge economic losses and waste of social medical resources. Nutrition therapy as a basic methods of clinical treatment and rehabilitation, has been proved by a large number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 at home and abroad. The evidence shows that the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nutritional support will not increase the rate of tumor recurrence or metastasis rate and lower survival rate, but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ostoperative cancer patients nutrition and immune status,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improve the cure rate of patients, reduce the mortality rate, reduce drug and medical expenditure, has a positive for most malnourished cancer patients. In order to apply the medical nutrition therapy on patients with cancer to clinical practice, the consensus based on existing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中国癌症发展的现状 原因及解决对策

公共事业管理实践与创新课程论文题目:我国癌症发展现状、原因、对策研究 作者:梁东旭 班级:公共事业管理1301班 学号: 201330108035 时间: 2015年12月16日

我国癌症发展现状、原因、对策研究 梁东旭1 (大件路168号西南民族大学,四川,成都,双流,610228)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癌症发病率连年攀升,速度之快,规模之大让所有人为之震撼,癌症病的快速发展,让很多家庭支离破碎,走向解散。如果癌症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和预防,必将会对于我们的生产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我国癌症病发展的客观现状并努力从多角度找出其存在的客观主观原因,在对于发病原因充分了解后给出相应的预防和解决对策,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社会稳定发展。 关键词:癌症现状原因对策 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有了很大的水平提高的同时,我国的癌症发病人数也在不断的攀升,从老人到儿童,从农民到市民都面临着癌症的侵扰。 目前而言,国内外仍然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技术手段能够有效地治疗和预防癌症,癌症病已经慢慢的成为了全人类共同的敌人。 本文就癌症的发展现状以及其发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通过文献查找等研究方法找出预防和治疗癌症的方法,旨在能够对于抑制和治疗癌症的方面给予一定的帮助,减少癌症病患者数量,让更多的家庭免于癌症病带来的痛苦。 一、发展现状 (一)发病人数急剧上升 据流行病学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癌症死亡率一直是位居十大死亡原因之首,据统计,全国每6分钟就有一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天有8550人成为癌症患者,每七到八个人中就有一人死于癌症,未来10年,中国癌症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仍将继续攀升。从“癌症县”到“癌症村”中国肿瘤发病的历史与地理坐标的背后是社会发展与生活方式数十年变迁带来的癌症高发态势。卫生部部长陈竺于2010年8月18日发表声明,称癌症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健康的最大威胁之一。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的癌症发病率已经增长了80%。在2010年深圳举办的世界抗癌大会的开幕式上,陈竺部长表示,每年有260万中国人被诊断患有癌症,其中180万人是由于不良饮食造成的。2009年癌症已经成为全国因疾病死亡的第一大原因。最普遍发生的癌症有肺癌,肝癌,胃癌,食道癌,结肠癌和直肠癌。乳腺癌的发病率也呈增长趋势。其实,不光中国目前遭受癌症的困扰,一些发达国家同样受到癌症病的困扰,国际抗癌联盟发布的数据表明,世界范围内因癌症死亡的人数,比艾滋病、疟疾和结核病加起来还要多。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预计到2030年,每年将出现2600万新增癌症病例,癌症死亡人数将达到1700万,中低收入国家将成为癌症肆虐的“重灾区”。过去30年,中国癌症死亡率增加了80%,每年因此去世的有180万人。 (二)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 胃癌、食管癌、肝癌、肠癌、鼻咽癌、肺癌、宫颈癌、乳腺癌和白血病被称

2017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医药卫生篇最新收录情况

2017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医药卫生篇最新收录情况广大科研人员翘首以盼的2017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终于在2018年年底正式出版。我院图书馆在拿到新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后,对和我院医护工作者发文密切相关的医药卫生类期刊进行了梳理比对,现将医药卫生类各学科的入选期刊分类整理如下,供大家投稿选刊的时候参考。2017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医药卫生篇共收录255种期刊,和2014版相比增加了5种,医药卫生篇共划分为17个学科(同2014版),按照学科分类各学科期刊情况如下: 综合性医药卫生:31种,同2014版(共37种)相比总数减少了6种,新入选2种,剔除的为:中国现代医学、医学与争鸣、重庆医学、广东医学、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福建医科大学学报、山东医药、医学与哲学 R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共31种) 序号刊名新入选 1 中华医学杂志 2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3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4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5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6 解放军医学杂志 7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8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9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0 复旦学报(医学版) 11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12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13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14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15 中国全科医学 16 实用医学杂志 17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改名为: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18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19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21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2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3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4 医学研究生学报 25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6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7 医药导报是 28 天津医药是 29 军事医学 30 上海医学 31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预防医学、卫生学:29种,同2014版(共27种)相比总数增加了2种,新入选5种,剔除的为:中国消毒学杂志、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中国地方病学杂志(改名为:中华地方病学杂志)(2017版此种杂志归入内科学类期刊)、 R1预防医学、卫生学类(共29种) 序号刊名新入选 1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3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4 中国卫生经济 5 中国卫生统计 6 中国医院管理 7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8 卫生研究 9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10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11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是 12 营养学报 13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14 中国卫生资源 15 中国疫苗和免疫 16 现代预防医学 17 中国护理管理是 18 环境与健康杂志 19 医学与社会是 20 卫生经济研究 21 中国职业医学

中国肌萎缩侧索硬化诊断和治疗指南(2012)

中国肌萎缩侧索硬化诊断和治疗指南(2012) 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种病因未明、主要累及大脑皮质、腩干和脊髓运动神经元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包括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进行性肌萎缩、进行性延髓麻痹和原发性侧索硬化4种临床类型。ALS是运动神经元病中最常见的类型,一般中老年发病多见,以进行性加重的骨骼肌无力、萎缩、肌束颤动、延髓麻痹和锥体束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生存期通常3~5年。 ALS的早期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的生物学确诊指标。详细的病史、细致的体检和规范的神经电生理检查对于早期诊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影像学等其他辅助检查在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临床诊断过程中,确定上、下运动神经元受累范围是诊断的关键步骤,根据患者所出现症状、体征的解剖部位,通常将受累范围分为脑干、颈段、胸段和腰骶段4个区域。 一、临床检查 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在脑干、颈段、胸段、腰骶段4个区域中寻找上、下运动神经元共同受累的汪据,是诊断ALS的基础。根据情况可选择适当的辅助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如神经电生理、影像学以及实验室检查等。对于在发病早期诊断的ALS,特别是当临床表现不典型或进展过程不明确时,应定期(3个月)进行随诊,重新评估诊断。 1.病史:是证实疾病进行性发展的主要依据,应从首发无力的部位开始,追问症状发展、加重以及由一个区域扩展至另一个区域的时间过程。注意询问吞咽情况、呼吸功能以及有无感觉障碍、尿便障碍等。 2.体格检查:在同一区域,同时存在上、下运动神经元受累的体征,是诊断ALS的要点。(1)下运动神经元受累体征主要包括肌肉无力、萎缩和肌束颤动。通常检查舌肌、面肌、咽喉肌、颈肌、四肢不同肌群、背肌和胸腹肌。(2)上运动神经元受累体征主要包括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阵挛、病理征阳性等。通常检查吸吮反射、咽反射、下颏反射、掌颏反射,四肢腱反射、肌张力,Hoffmann征、下肢病理征、腹壁反射,以及有无强哭强笑等假性延髓麻痹表现。(3)临床体检是发现上运动神经元受累的主要方法。在出现明显肌肉萎缩无力的区域,如果腱反射不低或活跃,即使没有病理征,也可以提示锥体束受损。(4)对患者进行随诊,动态观察体征的变化,也可以反映出疾病的进行性发展过程。 3.当病史、体检中发现某些不能用ALS解释的表现时,如病程中出现稳定或好转、有肢体麻木疼痛等,诊断ALS需慎重,并注意是否合并有其他疾病。 二、神经电生理检查 当临床考虑为ALS时,需要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以确认临床受累区域为下运动神经元病变,并发现在临床未受累区域也存在下运动神经元病变,同时排除其他疾病。神经电生理检查可以看作是临床体检的延伸,应该由专业肌电图医生和技师完成,并依据明确标准进行判断。

山东抗癌协会

山东抗癌协会 2008年抗癌宣传周活动情况总结 在今年的抗癌宣传周期间,我会遵照中国抗癌协会的统一部署,向各地、市抗癌协会;各分会;山东省肿瘤医院等单位下发了开展以“提倡全民戒烟,让儿童远离癌症”为主题的抗癌宣传周活动的通知,各单位均围绕该主题进行了精心的组织安排、先后举办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达到了预期的科普宣传目标.现特将本次抗癌宣传周的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1.工作进展情况 分别在济南(如山东省医科院门前、山医大附院、山东省肿瘤医院、济南军区总院院内等等)以及枣庄、菏泽、泰安、潍坊、滨州、烟台、聊城等地市设立宣传点,共同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癌症患者义诊、咨询等活动,先后组织全省肿瘤专家近150余人,义诊咨询近4000人次,发放肿瘤防治宣传材料1万余份。吸引了众多群众积极前来参与。 2.工作成效

经过此次抗癌宣传周的活动,有效地宣传了烟草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危害以及相关的防、抗癌知识。向社会发出了“小手牵大手,无烟共健康”的控烟倡议。使更多的人了解了拒绝烟草、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的重要性,并积极投入到“提倡全民戒烟,让儿童远离癌症”的全民行动中来。有力地抵制了烟草泛滥化、低龄化的趋势,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卫生保健意识,收到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为实现和谐社会做出了相当的贡献。 3.下一步工作安排 继续坚持“宣传防癌、抗癌知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也是协会的重要任务”这一根本原则,深入总结本次宣传周工作所取得的各项成果、收获,吸取相应的经验、教训并将其整理、收录下来。以备在协会在年终工作会议上讨论、研究,形成指导性文件、决议,来指导协会各部门再接再厉,更全面、详实的做好明年宣传周的准备工作。 山东抗癌协会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投稿须知(官方认证)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投稿须知(官方认证)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是由中国免疫学会和中国抗癌协会联合主办的高级学术刊物,为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本刊宗旨为交流学术、促进科研、服务临床、推动中国肿瘤防治事业发展。主要报道肿瘤生物治疗领域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新成果、新理论、新技术和新经验。常设有述评、院士论坛、专家论坛、研究快报、基础研究论著、临床研究论著、技术方法、短篇论著、个案报告、文献综述、专题讲座、研究简报、科技动态等栏目。以从事肿瘤防治的中高级临床和科研工作者、医药院校师生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科技人员为读者对象。本刊为双月刊,每双月底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 1 投稿要求 1.1 本刊欢迎肿瘤生物治疗领域六大技术手段(免疫细胞、细胞因子、抗体、疫苗、基因及小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各类稿件,也欢迎与本领域相关或交叉学科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稿件投稿。述评、院士论坛、专家论坛、专家随笔、研究成果综述等稿件主要为约稿。 1.2 来稿应具先进性、科学性和可读性,要求资料真实、数据可靠、论点明确、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文字简练、图表规范、统计学处理正确;其格式须遵循国际《生物医学期刊投稿的统一要求(温哥华格式)》和国家有关期刊和论文出版的标准与法规。 1.3 欢迎作者网络投稿,请将稿件电子版发至本刊信箱:zgzlswzlzz@https://www.360docs.net/doc/2e17425909.html,,或以Word 格式打印件一式两份(包括照片原件)邮寄至本刊编辑部。 1.4 来稿须附如下文件:(1)第一作者单位的推荐信,证明稿件内容真实、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问题以及无署名争议等事项;(2) 署名作者的贡献说明,列表注明每位署名作者在研究工作中承担的任务和对研究成果的贡献;(3) 利益冲突声明,声明研究工作无任何形式的利益冲突,不受资助方的任何影响,作者独立取得实验数据,并对数据的准确和可靠性负完全责任。 1.5 凡以人为研究对象的涉及伦理学的论文,应在稿件中说明研究遵循的程序是否获得伦理委员会的批准(附上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文的复印件),是否取得受试者或其家属的知情同意;动物实验时,应遵从国家有关部门制订的实验动物“保护规范”和“管理条例”的各项规定,稿件中应提供所用动物的“实验动物合格证号”。 1.6 来稿如是临床试验研究论文,应说明是否曾进行过临床试验注册,如果是,应写出注册机构名称和注册号;如果是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应提供研究工作的CONSORT清单及试验流程图。

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专家共识

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专家共识 (征求意见稿) CSCO肿瘤营养治疗专家委员会 2011年9月16日

目录 前言 (2) 肿瘤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及评定 (4) 非终末期手术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 (8) 非终末期化疗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 (12) 非终末期放疗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 (16) 终末期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 (20) 附表1 NCCN证据和共识的分类和牛津推荐意见分级(OCEBM)对照 (23) 附表2 NRS2002评分系统 (23) 附表3 病人营养状况主观评估表(PG-SGA) (24) CSCO肿瘤营养治疗专家委员会名单 (26) 1

1前言 恶性肿瘤治疗技术和治疗方法的不断进步,延长了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使得恶性肿瘤逐步成为一种可控可治的慢性疾病,因此,重视患者的生存质量应该成为现代肿瘤学的重要领域。肿瘤营养学是一门研究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机制、探讨适合肿瘤患者的营养风险和营养状况的评估方法,通过营养治疗以提高抗肿瘤治疗的疗效,并改善生存质量的新兴交叉学科。肿瘤营养学有异于一般意义的营养学,因为荷瘤机体的应激状态和肿瘤组织的不断增殖带来了晚期及终末期患者明显的异常代谢状态,而且营养治疗不同于手术、放疗、化疗、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等抗肿瘤治疗方法,对肿瘤细胞没有直接杀灭作用。因此,需要肿瘤学家和营养学家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不断推动其研究和发展,形成中国特色的肿瘤营养学科。 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已成为恶性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规范对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放化疗期间及姑息治疗时期进行合理、有效的营养治疗,CSCO肿瘤营养治疗专家委员会广泛征求意见,多次组织讨论,几经修改,根据我国目前的肿瘤营养治疗情况,结合了欧洲临床营养和代谢学会(原为肠外肠内营养学会,ESPEN)、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ASPEN)最新肿瘤营养治疗指南,从而形成专家共识。有关本共识中常用的名词解释定义如下: 1)营养治疗(nutritional therapy):一般认为包括经口、肠内或肠外途径为患者提供较全面营养素,并起到代谢调理的作用。 2)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是指经消化道给予营养素,根据组成不同分为大分子聚合物(整蛋白)型和小分子聚合物(氨基酸、短肽)型。 3)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是经静脉为无法经胃肠摄取和利用营养素的患者提供包括氨基酸、脂肪、糖类、维生素及矿物质在内的营养素,以抑制分解代谢,促进合成代谢并维持结构蛋白的功能。 4)营养不良(malnutrition):因能量、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素缺乏或过度,对机体功能乃至临床结局造成不良影响。 5)营养不足(nutritional insufficiency):通常指蛋白质-能量缺乏型营养不良(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PEM),指能量或蛋白质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者,造成特异性的营养缺乏症状。 6)营养风险(nutritional risk):指现存的或潜在的营养和代谢状况对疾病或手术相关的临床结局(感染有关的并发症、住院日等)发生负面影响的可能。 7)营养风险筛查(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是临床医护人员用来判断肿瘤病人是否需要进一步进行全面营养评定和制定营养治疗计划的一种快速、简便的方法。 8)营养评定(nutritional assessment):由营养专业人员对患者的营养代谢、机体功能等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用于制订营养治疗计划,考虑适应证和可能的副作用。 9)恶液质(cachexia):是一种在癌症患者中存在的表现复杂的综合征,其特点为慢性、进行性、不知不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