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相关知识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相关知识

https://www.360docs.net/doc/2e19370610.html, 2010-10-24 来源:长丰村

〖字体:大中小〗〖背景色:〗〖打印本稿〗〖推荐〗〖关闭〗

三大工程

一是土地平整工程,指对水田、旱地、荒草地、田土坎的平整;

二是农田水利工程,指对支渠、斗渠、农渠、毛渠改造;三是交通工程,指修建农村小于4.5米,服务于生产和出行的农村及田间道路。

四大好处

一、对农民而言,就是“三充分一持续”。

二、对土地而言,新增了耕地面积,优化了土地结构,促进土地的流转,适于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生产。

三、对投资商而言,可以通过参与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获得土地投资收益,同时,还可4EE5获区政府在税收、土地资源配置等方面给予的政策扶持,享受土地综合整治优惠政策。

(四)对产业而言,通过建新土地的平移使用,使我区土地后备资源更加丰富,通过科学规划,可为汽车产业、商贸、

现代物流、城市地产等提供土地储备,逐步形成三次产业良性互动发展格局,打造复合型产业增长极。

五大条件

省、市在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审查时有严格的审查程序,对土地出地率、经济效益分析、资金筹措来源有明确的规定,这些都必须建立在合理的可行性分析基础上,达不到标准和要求的不予立项批准。

1、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必须坚持规划先行。我区计划用5-6年时间全面完成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未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的区域不得开展土地综合整治。

2、项目区只能选择在一般农田区和基本农田范围内。不能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范围内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工作。

3、要明确建新区特别是农民集中居住区的点位和位置。并按发展性、多样性、相融性、共享性的“四性”要求规划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用地整理中农户要自愿同意开展搬迁。农民集中居住区规划建设实施方案,要经区规委会初审后,报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农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进行审查,审查通过后才能建设。

4、整理区域应具备整理的潜力。农地整理中田土坎、农村道路、未利用地占整理区耕地面积原则上控制在8-10%。

5、产生的增减挂钩指标平移使用产生的土地收益应与实际投入成本资金相平衡。若收益低于实际投入成本,政府须对差异资金的来源方式进行合理的说明和承诺。

对挂钩指标和占补平衡指标取得、交易和的六大规定

1、指标是什么。整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并复垦为耕地,在扣除农民集中居住区占地和预留发展用地后节约的建设用地,作为挂钩指标;整理农用地和未利用地增加的耕地,作为占补平衡指标,指标的实质是一个规模的概念,复耕后的土地仍然由原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的土地,土地并没有拿走。

2、指标是谁的。指标是集体经济组织的。如果集体经济组织引入社会资金来实施,可以约定,指标交给投资主体。

3、指标的交易。整治项目挂钩指标和占补平衡指标可以进入成都市农村产权交易所公开交易,指标交易由市、区两级政府的土地储备中心和政府平台公司作为竞争主体。在市场发育成熟后,再实现完全市场化。当占补平衡指标成交价低于2.5万元/亩,挂钩指标成交价低于12万元/亩时,由成都市土地储备中心进行保底收购。

4、指标怎么用。占补平衡指标可用于当地政府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补充使用;挂钩指标可由当地政府安排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的区域使用。

5、指标的统筹和预留。为保证“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功能区建设,所有整治项目挂钩指标的30%,由市上统筹,按成都市产业功能区规划有偿统筹配置使用,具体到我区就是作为汽车产业功能区用地。整治项目挂钩指标的5%,依据我区城乡规划要求,预留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用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6、指标的管理要求。一是调控的管理,市国土资源局为确保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农房建设工作有序开展,将根据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年度计划、土地市场情况、合理确定整治项目和规模。二是权责的管理,各区(县)征收土地作为建设用地占用的耕地,其补充耕地指标由各区县自行整理或通过交易取得,市上不再统筹安排。三是总量的管理,超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用地总量和耕地保有量的区县原则上不能购买和使用其他区县的指标。

七大工作步骤

1、调查摸底,征求意愿。深入村组、农户家中,通过召开村组干部会、议事代表会、村民大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宣传土地综合整治政策,对农村土地、人口、房屋、青苗、是否同意参与土地综合整治等基本情况作一个全面摸底。完善村民申请参与程序。

2、制订方案,立项报批。结合实际,科学制定方案,确定目标、原则、机制、安置补偿办法和实施步骤,做好资金测算,选定项目合作主,筹措前期资金。

3、登记测量,清算补偿。项目立项批准后,组织专业测量队伍,选派村组议事会代会和群众代表参与,逐组逐户按户籍进行登记、核实,对房屋及构筑物、青苗及附着物进行测量、登记、签字、确认、公示、复核,无误后由镇政府对房屋及建(构)筑物、青苗及地上附着物开展清算补偿。

4、住房安置、农户搬迁。修建安置房,落实房源,开展搬迁,并做好户口迁移及城市居民户口登记工作。

5、充分社保、充分就业。完成农民变市民的户籍变更手续后,及时落实人员社保,作好有就业意愿的全员统计摸底,抓好就业培训,寻找就业岗位,引导帮助就业。

6、工程实施,复耕验收。组织实施三大工程,将农房旧房拆除复耕,达到国土部门验收要求。

7、土地流转、发展集体经济、土地综合开发。开展农用土地流转工作,做好集体经济组织预留土地的项目开发和建新平移土地的综合开发。

村组八大职责

一是负责作好项目宣传、培训,初步设计建议等前期工作。二是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成立村民议事会,充分征求村、社意见,确保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或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

三是做好立项工作有关资料签字盖章,完善村民的申请、审批等相关程序,签订农民自愿流转两权承诺书和同意搬迁意见书,并积极支持配合项目的实施。

四是负责项目区内涉及房屋及附着物、地上附着物、青苗的摸底调查和补偿、补助费用的核算、发放工作,确保被拆迁农户个人自愿,情况真实、可靠,不得弄虚作假。

五是做好项目实施中群众协调工作和工作现场管理工作。

六是做好权属调整方案和道路、水利有关工程后续利用和管理工作,巩固环境综合整治成果。

七是做好项目区产业规划,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产业结构调整。

八是加强项目区农户的劳动技术培训,积极与就业部门联系,千方百计解决好群众的再就业问题。

九大注意事项

1、要坚持集体经济组织是项目的主体。这项工作的组织者是区政府,具体项目的立项、申报、验收由国土部门牵头开展。要特别强调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项目主体地位。避免出现“代民作主”,“好心不能办好事”的情况发生。要注意维护农户的知情权,对项目实施的监管权,对保障农村持续增长的发展权,还要明确土地的归属权。

2、严格申报立项程序,先报批后实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提出申报整治项目,经镇(乡)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向区国土资源局申请立项,区国土资源局确认项目,组织专业单位编制项目实施规划,报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农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后,转报有批准权的机关立项审批。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立项审批权在省国土资源厅,拆院并院项目立项审批权在市人民政府。项目应当优先选择在农民积极性高、条件成熟、整理潜力较大、有产业支撑的区域开展,原则上以整村为基本单位。项目立项审批后,可先行实施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未经立项就动工,

属于违法用地,这点务必请大家高度注意。如黄土镇洪安村当时的农用地整理只是经区上批了,未报省市批准,尽管实现了规模流转,新增加了耕地,但指标却没有认可,资金没有节约出来。

3、把握项目实施的具体要求。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应把握“统一立项、统一管理、统一验收”,对于已经批准立项尚未动工建设的土地整理项目和挂钩项目可以同时实施,只有建设用地整理立项,农用地土地整理达不到立项要求的,可以实施;先行进行了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整理,补充农用地土地整理的,可以实施;只有农用地土地整理,没有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整理,不予立项,不得实施。

4、严格执行先复垦再建新的原则。项目实施过程中,农房搬迁后的原宅基地和其他集体建设用地必须拆除并复垦,复耕的土地必须达到农业部门关于耕地土壤肥力、土层厚度、排灌能力的质量和验收要求,必须依照项目申报前的土地权属方案及时进行确权、登记、发证,及时发放耕地基金,必须坚持农地农用要求,不得违规搞建设。若发现违反规定使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复耕土地搞建设的情况,将暂停该镇乡开展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从重、从严处理,既要处理事,还要处理人。

5、关于地类面积要以规划基期为准。对村组内,有多少耕地、林地、园地、坑塘水面、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不能是

村组报多少就多少,根据要求,土地整理以1996年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为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以2004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为准。

6、农户成为土地综合整治搬迁户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一是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区范围内的常住农业户口,并且在封户前在册的(但在签订搬迁合同前死亡或迁出的不能成为搬迁户,也不能领取拆迁补助费,是否划分户型和面积,是否享受补贴政策,其依据是封户时,是不作为家庭成员列在户口本上。迁移、销户的不享受);二是本人自愿申请到规划的集中居住的。

7、关于资金来源。一是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土地综合整治,但必须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依法取得实施主体资格,不管谁取得资格,整理出的指标30%同样由市上有偿统筹用于我区汽车功能区建设,5%必须预留给集体经济组织。二是集合使用各类涉农资金。全区集中清理涉农资金和项目,原则上要优先安排在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和农房建设项目的区域一并

实施。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专账管理、统筹安排”的原则,投入项目区实施,注重把农田水利、道路建设、中低产田改造、新农村农房建设、林盘改造、农业产业化等结合起来发挥效益。三是有金融支持政策。对家庭困难的农户,可以农民集中居住区房屋权益作为抵押,争取小额信贷。

8、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完成后设施的管护。道路、沟渠、蓄水池等公益设施的管护应实行“谁使用、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以村民小组为单位,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筹集管护资金,落实专人负责,对田埂、护坡由承担农户(受益人)自行管护。

9、土地综合整治中农户要反映问题的途径和程序。可向所在村组干部反映,由村民议事会汇总意见后向项目实施现场指挥部反映,最终的解释和处理,由村民议事会和项目现场指挥部共同研究决定。如不能答复,可由区级相关部门根据工作职能解释,不能无理阻挠工程正常进行。

土地整治相关术语

土地整治相关术语 一、土地整治 土地整治是“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的简称,也称“国土整治”,包括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土地开发。 国家强调鼓励土地整理和复垦,有条件地限制土地开发。 (一)土地整理 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有关专项规划,对田、水、路、林、村实行综合整治,调整土地关系,改善土地利用结构和生产条件,增加可利用土地面积和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的活动。 土地整理可分为农用地整理和建设用地整理。 1.农用地整理主要指耕地整理、园地整理、林地整理、牧草地整理、养殖水面整理等。农用地整理包括农用地调整、农用地改造、基础设施配套、零星农宅的迁并等。 2.建设用地整理主要是指村镇用地整理、城镇用地整理、独立工矿用地整理、交通和水利设施用地整理等。 (二)土地复垦 土地复垦是指对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土地复垦条例》第三条规定:生产建设活动损毁的土地,按照“谁损毁,谁复垦”的原则,由生产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土地复垦义务人)负责复垦。历史遗留损毁土地(由于历史原因无法确定土地复垦义务人的生产建设活动损的土地)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复垦。 (三)土地开发 土地开发是指对未利用地,通过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技术措施,使其改造成为可利用土地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条规定:开发未确定使用权的国有荒山、荒地、荒滩从事种植、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可以确定给开发单位或者个人长期使用。 二、农村土地整治 对农村地区低效利用和不合理利用的农用地、建设用地以及未利用土地,通过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土地利用活动。 三、高标准基本农田 一定时期内,通过农村土地整治建设形成的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

我国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与相关整治

我国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与相关整治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利用已成为一个值得重视和研究的问题。农村土地利用现状的改善是农村发展的关键,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本文将从农村土地利用现状的背景、问题及其整治方向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背景 1. 农村土地利用总体情况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占据了大片土地资源。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表现出土地资源稀缺、规模经营水平低和效益低下等特点。农地闲置、规模经营不足以及土地质量下降等问题依然存在,严重制约了农村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 2. 城市化进程对农村土地利用的影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呈现出流转质量不高、用地承载力不均衡等问题。一方面,城市扩展导致了大量的农村土地被征收,对农民的土地权益产生了严重的冲击;农民自愿流转土地承载了城市化进程的需求,但往往缺乏明确的法律保障和流转机制,使得土地流转市场不健全,流转土地的质量参差不齐。 二、农村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1. 土地闲置和能耗问题 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土地闲置面积已超过1亿亩。土地闲置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也使得农村资源利用率较低。在过去的农村发展中,过度依赖化肥农药和大量的机械化生产方式,导致农村的能耗问题日益突出。 2. 农村土地质量下降和环境污染问题 长期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对土壤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土地质量下降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重要问题。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和农业废弃物处理机制不健全,导致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3. 规模经营不足问题 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水平低,大量小农户面临着规模经营难的问题。农村土地的小规模经营不仅低效,也使得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1. 完善土地流转机制

土地综合整治简介

土地综合整治简介 土地综合整治是在一定的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以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平台,推动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农业规模经营、人口集中居住、产业聚集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一项系统工程。 一、土地综合整治四大工程 一是土地平整工程,指对水田、旱地、荒草地、田土坎的平整; 二是农田水利工程,指对支渠、斗渠、农渠、毛渠改造; 三是交通工程,指修建农村小于4.5米,服务于生产和出行的农村及田间道路。 四是农田防护林网工程,指在修建的道路旁栽植行道树。 二、土地综合整治四大好处 一、对农民而言,就是“三充分一持续”。 二、对土地而言,新增了耕地面积,优化了土地结构,促进土地的流转,适于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生产。 三、对投资商而言,可以通过参与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获得土地投资收益,同时,还可4EE5获区政府在税收、土地资源配置等方面给予的政策扶持,享受土地综合整治优惠政策。 (四)对产业而言,通过建新土地的平移使用,使我区土地后备资源更加丰富,通过科学规划,可为汽车产业、商贸、现代物流、城

市地产等提供土地储备,逐步形成三次产业良性互动发展格局,打造复合型产业增长极。 三、土地综合整治五大条件 1、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必须坚持规划先行。我区计划用5-6年时间全面完成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未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的区域不得开展土地综合整治。 2、项目区不能选择在一般农田区和基本农田范围内。只能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范围内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工作。 3、要明确建新区特别是农民集中居住区的点位和位置。并按发展性、多样性、相融性、共享性的“四性”要求规划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用地整理中农户要自愿同意开展搬迁。农民集中居住区规划建设实施方案,要经区规委会初审后,报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农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进行审查,审查通过后才能建设。 4、整理区域应具备整理的潜力。农地整理中田土坎、农村道路、未利用地占整理区耕地面积原则上控制在8-10%。 5、产生的增减挂钩指标平移使用产生的土地收益应与实际投入成本资金相平衡。若收益低于实际投入成本,政府须对差异资金的来源方式进行合理的说明和承诺。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基本内容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基本内容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而土地综合整治是有效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针对一个区域的整体规划,通过综合治理土地利用结构、生态环境保护、农田水利设施等多个方面,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一、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是实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重要方面之一。通过对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调整,合理布局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价值。首先需要进行土地发展用途和区域功能的规划,明确各类土地在该区域中的作用和位置,使土地的使用更加科学和合理。此外,还需要加强对农场和村庄的规划与管理,促进农业、林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 二、保护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是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中,保护生态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通过开展水土保持、土地生态修复、湿地保护、荒漠化治理等多种举措,巩固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另外,还要注重生态旅游的开发,使得生态问题与经济问题相互融合,打造生态旅游品牌,吸引更多旅游者,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三、改善农田水利设施

改善农田水利设施也是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中需要注意的一个重要方面。农田水利设施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之一,而农业又是农村经济的重 要支柱。因此,完善灌溉、排涝、节水等农田水利设施,能够提高土 地利用效率,增加农业生产收益,进一步推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同时,还要注意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采取绿色、有机的农业生产 方式,确保环境污染不至于影响到当地居民的健康和生活。 综上所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基本内容包括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保护 生态环境、改善农田水利设施等多方面,旨在优化土地资源利用,促 进当地经济发展。当然,实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需要良好的政策环境、市场机制、技术手段等多种支撑,需要承担多学科、多领域、多部门 的合作努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问题。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统一管理实施方案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统一管理实施方案 一、背景和目标: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指对农村土地进行规划、整理和管理的一项综合性工作,旨在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本方案的目标是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益、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实施内容和方法: 1.编制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建立健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编制机制,编制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明确整治目标、任务和措施。 2.推进农村土地整理:对农村土地进行合理规划,优化农田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动土地整理项目的落地实施,加强农村土地的规划管理和土地整治。 3.加强土地流转管理:促进土地市场化流转,鼓励农民流转土地,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益。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加强流转合同管理,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4.推进农村土地集约利用:通过科学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农业技术推广,提高农田水利设施利用率,推广高效农业技术,提高土地的产出能力。

5.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提高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和农村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 6.加强农村土地法律法规建设:加强农村土地法律法规建设,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加强农村土地执法力量,打击违法用地行为,维护农村土地资源的合法权益。 7.加强农村土地监管:建立健全农村土地监管机制,加强对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监督和考核,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整治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三、实施机制和责任: 1.成立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 2.相关部门根据本方案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并组织实施。 3.地方政府加强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领导和组织,落实相关政策和措施,保障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顺利进行。 4.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由农村土地管理部门承担,加强对土地流转、土地整理、土地利用等方面的管理和监督。 5.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认识和支持,引导农民参与和支持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

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措施

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农村土地不断增加。通过实施全域土地综 合整治试点可以打通城乡之间资源要素流通渠道,全面提升生产、生活、生态空 间功能,促进建立城乡融合发展平台。本文拟通过梳理相关概念,分析实施土地 整治项目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并结合近年来相关实践进一步 探讨优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实施路径的具体措施,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关键词:农村全域;土地整治;措施 引言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加强国土空间治理、增加耕地数量、提升耕地质量的重 要措施,是存量规划时代提升空间发展质量的重要抓手。浙江省土地整治经历了 标准农田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全域土地综合整治3个阶段。2018年,浙江省出台《关于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的意见》,通过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进行全要素综合整治。2019年,自然资源部印发《关 于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的通知》,开展全国范围内的试点工作。然而,在当前严控政府债务、土地整治资金短缺的形势下,如何实现更为有效的激励机制、选择切实可行的推进模式,更好地激励和推动基层政府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亟待思考。 1农村全域土地整治的概述 基于相关研究,有的学者认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对“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继承和发展,是“土地整治+”理念的实践与延伸,是针对城乡融合发展、盘 活农村资源要素,以及乡村生态环境等问题,以对耕地的严格保护、统筹城乡建 设用地和美丽乡村建设为目标,借助一系列工程、生物、农艺等措施,对自然资 源各要素单元进行综合治理,以实现国土空间格局优化,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恢复退化土地生态功能,保护乡村自然山水,助力生态宜居的乡村建设。有的学 者认为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探索农村区域土地整治政策的有效途径,土地整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100问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100问 1.什么是全域国土综合整治? 答:全域国土综合整治是在特定范围内整体开展农用地整治、建设用地整治和生态保护修复,对闲置低效、生态退化及环境破坏的区域实施国土空间综合治理的活动。 2.全域国土综合整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一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二是规划引领、综合整治;三是以人为本、尊重民意;四是因地制宜、有序推进。 3.全域国土综合整治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答: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理念,通过全域规划、整体设计、综合治理,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建设一批国土综合整治示范村镇,着力解决耕地碎片化、空间布局无序化、资源利用低效化、生态质量退化等问题,努力打造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为推进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4.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重点任务主要包括哪些? 答:重点任务包括:推进乡村国土空间治理;推进农用地综合整治;推进闲置低效建设用地整治;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整治;推进乡村国土绿化美化;整体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修复;探索农村自然资源资产评价和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5.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支持政策有哪些? 答:全域国土综合整治能够充分释放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红利,在整治区域内叠加开展增减挂钩,充分释放增减挂钩一揽子解决“建设用地规模指标、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耕地占补平衡、不再单独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等政策红利;通过整治

节余的建设用地指标和补充耕地指标,可在全省范围内优先调剂使用,所得收益用于脱贫攻坚、国土综合整治、乡村振兴等。优化国土空间规划布局,合理调整永久基本农田,保障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需求,对现状建设用地规模确实无法满足乡村建设需要的,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允许使用规划新增建设用地预留指标适当扩大村庄建设用地规模。项目验收后按建设用地复垦面积的30%奖励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由县级政府统筹使用。对社会资本投资国土综合整治达到一定规模的,在依法办理相关用地手续的前提下,允许利用不超过3%的整治面积从事旅游、康养、体育、设施农业等产业开发。支持农民自建,对农田整治、植树造林、农村道路建设等技术要求低的简易工程,鼓励由村集体组织当地农民施工。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整治区各级财政资金投入形成的资产可折算成村集体股权,构建农民权益长效保障机制。 6.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与传统土地整治区别在哪里? 答:全域国土综合整治以三生空间优化为重要内容,突出调整优化空间布局。 7.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规划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定位?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规划是“国家-省-市-县-乡”和“总-专-详”构成的“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专项规划,是衔接落实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的实施性规划,是开展国土空间综合整治的依据,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土空间规划中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内容的细化与实施载体。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规划是落实省级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工作要求和指导乡(镇)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编制的衔接性规划,是统筹市(县)域全域国土综合整治的纲领性文件及行动计划,是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立项及审批的基本依据。 8.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中乡村国土空间治理任务要求?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分类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分类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指对城乡土地进行综合整治,以改善土地利用格局和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在实践中,按照不同的土地利用和治理目标,可以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城市绿化土地综合整治 城市绿化土地综合整治旨在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在实践中,可以通过对城市公园、游乐园、儿童公园等绿地的改造升级,使之更加适应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同时,还可以加强城市绿化带的连接,扩大城市绿化面积,提高城市景观品质。 2、农村土地综合整治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旨在加强农村土地的规划、利用和保护,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农村土地资源、农房建设、基础设施和环境卫生等方面的整治,可以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增加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机会,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发展。 3、旅游景观土地综合整治 旅游景观土地综合整治旨在加强旅游景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不断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旅游体验感受。在实践中,可以通过加强旅游景点的环境整治和景观设计,丰富旅游产品和服务,推广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等方式,全面提升旅游品牌形象和旅游经济收益。 4、工业用地综合整治 工业用地综合整治旨在加强工业用地的规划、布局和管理,提高工业企业的环境和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在实践中,可以通过加强工业用地的环境治理,促进工业节能减排和资源回收利用,推广清洁生产和绿色工业等方式,实现工业经济和环境的双赢。 总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以科学规划、精细设计、严格实施和有效管理为保障,落实好各项政策和措施,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

乡村振兴乡村土地整治

乡村振兴乡村土地整治 乡村振兴是我国当前的重要战略,土地整治则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支撑。土地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基础工作,旨在通过调整、整合和优化土地资源,实现乡村空间结构的优化和乡村经济社会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本文将详细探讨乡村振兴中土地整治的重要性、 现状及对策措施。 一、乡村振兴中土地整治的重要性 乡村振兴的目标是实现农民全面发展、乡村全面进步,而土地作为 乡村发展的基础资源,土地整治对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土地整治有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土地整治可以通过增加 土地的集约利用、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方式,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其次,土地整治有助于优化乡村空间结构。目前我国农村土地利用 存在着空间分散、集约利用不足等问题,土地整治可以通过调整土地 的布局、合理规划乡村空间结构,提升乡村建设的品质和功能,实现 乡村可持续发展。 再次,土地整治有助于提升农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通过土地整治,可以改善农民的土地生产环境,提高农民的种植、养殖等生产条件, 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

最后,土地整治有助于促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随着农村产业结构 的转型和乡村经济的发展,土地整治可以提供更适宜的土地资源,促 进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乡村土地整治的现状 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整治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土地整治的标准和规范不够统一。在实践中,各地对土地整 治的标准和规范存在差异,缺乏统一的指导性文件和监管机制,导致 土地整治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参差不齐。 其次,土地流转和确权问题仍然存在。土地的流转和确权是土地整 治的重要环节,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土地流转和确权的程序繁琐,操 作难度大,导致土地整治工作进展缓慢。 再次,土地整治中存在资金和技术支持不足的问题。目前我国农村 土地整治中,资金和技术的投入相对有限,导致土地整治的进展受限,难以实现预期的效果。 最后,土地整治中的参与主体不够多样化。在土地整治过程中,应 该充分发挥农民、政府、企业等各方的积极作用,形成多元化的参与 主体,共同推动土地整治的顺利进行。 三、乡村土地整治的对策措施 为了推进乡村土地整治工作,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措施。

农村土地整治

农村土地整治 近年来,中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得到了广泛关注和重视。农村土地 整治旨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发展和农 民增收。本文将从农地保护、土地利用规划、农村土地承包等几个方 面阐述农村土地整治的相关内容。 一、农地保护 农地保护是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农地保护工作的目标 是保护农田、花园地、经济林地等耕地资源,维护农民的土地权益, 确保农村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农地保护方面,需要严格执行农地保护政策,禁止非法占用耕地,保护好农田水利设施,提高农田综合生产能力。此外,还应加强对违 法违规土地行为的监管和处罚,打击非法征地、私自转让土地等行为。 二、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是指在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基础上,对土地进行科学 规划,确保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和高效性。土地利用规划要充分考虑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 在土地利用规划方面,应加强对土地利用状况的调查和评估,明确 土地利用功能和空间布局。同时,还需优化农村土地利用结构,推动 农地多元化产业发展,提升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 三、农村土地承包

农村土地承包是农村土地整治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土地承包,可以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和农民的土地收益。在农村土地承包方面,需要加强政策支持和管理监督,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和利益。 在土地承包方面,应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鼓励发展农村土地经营合作社,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同时,还应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监管,防止土地利益纠纷和乱象发生。 四、农村土地整治效益评估 农村土地整治工作需要进行效益评估,以评估整治工作的成果和效果,为下一步工作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农村土地整治效益评估的目标是客观评价整治工作的综合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 在土地整治效益评估方面,应制定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对农村土地整治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进行综合评估。同时,还需建立健全评估机制,进行长期跟踪和反馈,及时调整工作方向和策略。 总而言之,农村土地整治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需要政府、农民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只有确保农地保护、科学规划土地利用、推进农村土地承包和进行效益评估,才能实现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良好效果,推动农村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

农村土地整治

农村土地整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土地整治成为了当前社会发展的 重要议题。土地整治是指对农村土地资源进行规划、整理、开发和利 用的一系列管理活动,旨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 续发展。本文将从土地整治的定义和意义、土地整治的原则和步骤、 土地整治的技术措施和案例分析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土地整治的定义和意义 土地整治是指通过对农村土地资源进行管理和治理,调整土地利用 结构,优化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的一项综合性工作。土地整治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土地的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推动农村社会进步。土地整治的意义在于 解决农村土地资源的流转和利用问题,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的 可持续发展。 二、土地整治的原则和步骤 土地整治的实施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步骤。首先,要坚持科学规划。土地整治需要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和规划设计,科学确定土地的 利用方式和布局,合理安排土地资源的利用。其次,要注重生态保护。土地整治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采取合理的措施防止土 地环境污染和破坏。再次,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土地整治涉及到农 民的切身利益,应该充分听取农民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农民的合法权 益不受损害。最后,要注重科学管理。土地整治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

机制和监督体系,加强对土地利用的监管和管理,确保土地资源的合 理利用和保护。 土地整治的具体步骤可分为调查研究、规划设计、实施和监测评估 四个阶段。调查研究阶段主要是对土地资源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了解土地资源的现状和问题,为后续的规划设计提供依据。规划设计 阶段主要是根据调查研究结果,制定土地利用规划,确定土地整治的 目标和措施。实施阶段是将规划设计方案付诸实施,进行土地整治工 程建设和农田水利设施的改造和修建。监测评估阶段是对土地整治项 目进行监测和评估,了解整治效果和问题,及时调整和改进措施。 三、土地整治的技术措施 土地整治需要运用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和措施来实现。首先是土地分级、整理和调整。通过对土地资源进行分级评估,将土地进行整理和 调整,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使用价值。其次是土地水利设施的改造 和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对农业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进行改 造和建设,提高农田的灌溉排水能力。再次是土地环境的改善和修复。土地整治要注重对土地环境进行保护和治理,改善土地的生态环境和 农田生产环境。另外,还需要运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推广高效 节水农业和生态农业模式,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 四、土地整治的案例分析 以某地农村土地整治项目为例,通过对该地区的土地资源进行规划 调整和整理,对农田水利设施进行改造和建设,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和农田的灌溉排水能力。此外,为了保护和恢复土地环境,还对农药

农村土地整治推动乡村振兴的必要措施

农村土地整治推动乡村振兴的必要措施 农村土地整治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对农村土地资 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可以有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 活水平,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为了实现农村土地整治与乡村振 兴的有机衔接,我们需要采取以下必要措施: 一、加强土地整治规划 土地整治的前提是科学的规划,必须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首先, 要全面调查分析农村土地资源状况,了解土地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其次,要根据乡村振兴的目标和农村发展规划,确定土地整治的总体 目标和重点领域,明确不同区域的发展定位和功能定位。同时,还要 合理划定土地整治的范围和边界,确保整治工作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持 续性。 二、加强土地利用权的确权登记 土地利用权的确权登记是土地整治工作的基础,也是保障土地权益 的重要措施。要加强对农民土地权益的保护,对农村土地进行全面测 绘和登记,确保农民的土地权益得到法律保护。同时,还要建立健全 土地产权交易市场,促进土地市场化流转,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为了促进乡村振兴,需要充分发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作用。要 加快土地制度改革步伐,推动集体建设用地入市,鼓励集体经济组织 与企业合作,引入市场机制,开发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资源潜力。

通过将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到经营主体,可以增加土地收益,提高农民 的收入水平。 四、创新土地管理体制机制 要适应乡村振兴的需要,创新土地管理体制和机制。要完善土地权 属和使用权划分,建立健全权责清晰、运行高效的农村土地市场体系。同时,还要发挥农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加强村民参与土地整治和乡村 振兴的主体性,形成多元共治的土地管理格局。 五、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支持 在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和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政府需要加强引导和支持。要加大资金投入,提供必要的经济和政策支持,为农村土地整治 解决资金、技术和人力等方面的问题。同时,还要加强监管和执法, 保障土地整治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整治效果的实现。 六、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 农村土地整治还需要进一步促进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可以通过发 展农村产业、推进农村旅游、开发乡村特色资源等方式,提高农村土 地的综合效益。同时,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农村生态与经济的 协同发展。 综上所述,农村土地整治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必要措施,需要加强规划、确权登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创新土地管理体制机制、 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以及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通过这

我国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与相关整治

我国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与相关整治 一、我国农村土地利用现状 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农村土地利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农村土地 利用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农田、林地、草地、水域以及建设用地等多种类型的土地得 到合理利用,为农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却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目前我国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化肥农药污染问题。农村化肥农药的广泛使用导致了土壤、水源等环境的污染,严 重影响农田的可持续利用。尤其是农药的滥用现象屡禁不止,使得土壤质量逐渐下降,农 作物的品质也大大降低。 2.农田土地的过度利用。农村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导致了农田的过度利用,而忽视了农 田的合理轮作休耕,导致了土地的肥力下降和农作物产量的逐渐减少。 3.农民土地流失问题。由于经济的发展,一些农民将土地流转给企业或者个人,导致 了农民失去了土地的经营权和收益权,进而影响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4.农村建设用地不规范。在农村建设过程中,往往出现农田被过度征用、农村建设用 地占用不规范等问题,造成了农田的损失和农民的利益受损。 二、我国农村土地整治的必要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国亟需进行农村土地整治。农村土地整治的必要性体现在 以下三个方面: 1.保护农村环境。农田是乡村的重要资源,保护农田的环境至关重要。只有通过整治,才能有效地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保护土壤质量,改善农田生态环境。 2.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通过土地整治,可以合理利用农田资源,恢复土地的肥力, 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土地整治还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多的经济机会,促进农民增收。 3.维护农民权益。农民是土地的主要利用者,他们的利益应该得到保障。通过整治, 可以避免农村土地过度被流转,保护农民的利益,增加农民的土地经营权和收益权。 三、我国农村土地整治的主要措施和建议 为了解决农村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可以采取以下几个主要措施和建议:

土地整治主要内容

土地整治的主要内容 一、区域情况 (-)自然条件 对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地质、植被、上壤、工程地质、自然灾害等进行介绍。 (-)社会经济条件 对整治规划区的人口状况、生产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住房和人居环境、公共服务设施优势条件进行介绍 (三)土地利用现状 (四)土地权属 1、农用地权属情况 2、宅基地权属情况 (五)基础设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灌溉与排水设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交通系统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林网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电力设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5、生态环境保护设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6、公共设施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7、景观环境建设情况 三、整治目标 (一)总体目标 促进上地的右约集约利用,使丄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得到合理的调整:耕地和基本农出得到有效保护,达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农村建设用地肖约集约利用程度提高,上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统筹城乡发展。国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合理确左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复垦规模。通过整理、复垦农村废弃、闲置、低效利用的建设用地,优化上地利用结构布局和城乡建设用地布局,提髙建设用地集约利 (1)

用水平,提髙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复垦区的耕地质..................................................................... 最新精品资料推荐.................................................................... (1)

屋,改善农村、农民居住、生产、生活条件,实现丄地资源的髙效、持续利用,促进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具体目标 1、新增耕地而积 2、为新农村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提供用地空间 3、提高粮食生产率 4、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 (三)主要工程布局 1、土地平整区域布局 保持耕地布局的基本稳龙,农地整理增加的耕地应与原有耕地集中连片;以阳间路和生产路、排灌渠系、农出防护林围构成的耕作FH块为基本单元,相对均匀分布。基本农出划左在耕地集中连片,土壤肥力较好,农出水利设施较完善、产量较髙的区域。 2、农地整理基础工程配置模式 整理田块、出间道路、灌排渠系、农田防护林 3、主要逍路布局 4、排灌布局 5、电力布局 6、农村公用公益事业建设项目 五、主要工程建设 (-)土地平整工程 根据地形、而积、空间结构特点将项目区划分成若干土地平整单元区,利用推土机械对项目区内部分阳块因地制宜进行上地平整,按照高程近似的原则,切实做好农阳平整工作。以单元区内平均高程作为平整后的高程。 (-)道路建设工程 1、田间道路布置 逍路布置原则是尽量和项目区内外原有道路衔接,同时为方便生产,考虑附近村庄的道路情况,以满足交通运输,农机行驶和田间生产及管理的要求。 2、平面设计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内容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内容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成为了当今社 会发展的重要议题。为了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全域土地综合 整治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手段。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指对一个地区的土 地资源进行全面规划、整合和优化,以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 持续发展。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需要进行土地资源的调查和评估。通过对 土地资源的调查和评估,可以了解土地的质量、用途和利用状况,为 后续的整治工作提供依据。同时,还可以对土地资源进行分类和划分,确定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发展方向。 其次,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需要进行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是 指根据土地资源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方案。通过科学 规划,可以合理安排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同时,还可以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的生态 功能。 第三,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需要进行土地整合和优化。土地整合是指 将零散的土地资源进行整合,形成规模化的土地利用单位。通过土地 整合,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减少土地的碎片化。土地优化是指 对土地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通 过土地优化,可以提高土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需要进行土地治理和保护。土地治理是指 对土地资源进行综合治理,包括土地的整治、改良和保护。通过土地 治理,可以改善土地的质量,提高土地的产能和生产力。土地保护是 指对土地资源进行保护和管理,防止土地的过度开发和破坏。通过土 地保护,可以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最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需要进行土地监测和评估。土地监测是指 对土地资源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了解土地的利用状况和变化趋势。 通过土地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土地资源的问题和隐患,采取相应的措 施进行调整和改进。土地评估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评估和价值评估, 确定土地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通过土地评估,可以为土地资源的 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只有通过 全面规划、整合和优化,才能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内容包括土地资源的调查和评估、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整合和优化、土地治理和保护,以及土地监测和评估等方面。通 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社会经 济的健康发展。

土地整理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土地整理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土地整理是指对农村土地资源进行科学规划、统筹利用的一项工作,旨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它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丰富的内容。 一、意义 1. 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土地整理可以通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使农田面积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同时,通过合理规划农村建设用地,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2. 保护生态环境。土地整理可以通过合理布局农田、林地、水域等不同类型的土地资源,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提高农田生态效益,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同时,通过整治农村环境,改善农村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环境的卫生和美观。 3. 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土地整理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提高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通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发展。 二、主要内容

1. 土地整理规划。土地整理规划是土地整理的前期工作,包括土地整理的目标、任务、范围、时限等内容。土地整理规划要科学合理,结合当地的自然、经济、社会等条件,确定土地整理的总体目标和具体措施。 2. 土地调查。土地调查是土地整理的基础工作,主要包括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需求调查等内容。通过土地调查,可以了解土地资源的分布、利用状况,为土地整理提供科学依据。 3. 土地整理设计。土地整理设计是土地整理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设计、具体项目设计等内容。土地整理设计要根据土地整理规划的要求,进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土地利用方式选择、土地整理项目布局等工作。 4. 土地整理实施。土地整理实施是土地整理的重要环节,包括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土地整理工程建设等内容。土地整理实施要根据土地整理设计的要求,进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土地整理工程建设等工作。 5. 土地整理监测。土地整理监测是土地整理的后期工作,主要包括土地利用监测、土地整治效果监测等内容。通过土地整理监测,可以了解土地整理的实施情况和整治效果,为土地整理的进一步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整理学习资料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学习资料 一、基本概念 1、土地分类 (第一种分法)农用地、城镇建设用地及工矿用地、未利用地; (第二种分法)一般农田、基本农田、建设用地。 2、土地整理 通过对田、水、路、林、村等进行综合整治‘权属调整的措施,以提高土地利用率、生产率、劳动率和改善环境。当前的土地综合整治包括农用地整理和建设用地的整理。 3、拆院并院与挂钩项目 拆院并院和挂钩项目在定义上相差不大,都可泛指城镇建设用地增加和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 两者之间主要有三大区别: 一、审批权限不同。挂钩项目由省厅审批,拆院并院(小拆)由成都市国土资源局审批; 二、指标使用范围不同。挂钩项目所得的指标可以在不同区市县范围内使用,拆院并院所得的指标只能在本乡镇使用; 三、土地性质不同:通过挂钩项目所得的土地可以依法征收为国有建设用地,拆院并院所的的土地只能保有集体建设用地的性质,不能报征。 4、台账 划分各类用地面积;包括农用地面积、建设用地面积、未利用地面积。 5、集体建设用地 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村个人投资或集体,进行各项非农业建设使用的土地。主要包括:乡村公益事业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以及农村居民住宅用地

6、三农 “三农”是农村、农民、农业的总称。“灾后重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的实施解决了三农问题、三个集中、提高生产力、改变生产关系,加快民主进程。 7、生产力 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叫做生产力,就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以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是人们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它表示的是生产中人对自然界的关系。 8、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社会经济关系,它是人们最基本、最主要的社会关系,决定了其它社会关系。生产关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直接的生产过程中、即物质资料生产四个环节中的“生产”环节中所建立起来的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它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的全过程中、即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全部四个环节中所发生和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 9、“三个集中” “三个集中”即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三个集中"实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生产力,改变生产关系,加快基层政权的稳定,加快民主进程,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根本方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治本之策。 10、三化联动 “三个集中”的进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联动。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基础知识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基础知识 一、政策文件 2019年12月--自然资源部发布《关于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发〔2019〕194号),提出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项目试点,标志着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项目正式开启全国试点工作。 2020年6月--自然资源部印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实施要点(试行)》(自然资生态修复函〔2020〕37号),围绕试点乡镇的选择、区域的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的要求、整治内容的审查、实施保障等方面明确了土地整治的核心问题。 2021年4月--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印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实施方案编制大纲(试行)》,指导实施方案编制。“十四五”规划将“规范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作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的一项重点内容。 2023年4月--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发布《关于严守底线规范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23〕15号) 《通知》明确,国土空间规划是土地综合整治的基本依据,土地综合整治活动原则上应分别在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城镇空间内相对独立开展,严格控制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调整,严禁调整生态保护红线,严守城镇开发边界,维

护“三区三线”划定成果的严肃性。 《通知》要求,在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期间,严格实行“一年一考核”,确保试点所在县(区、市)每年度耕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守住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确定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坚决防止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阶段性流失和质量降低。 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定义 目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概念并未在相关政策文件中给出专门的解释,但从文件要义和实践工作中可以梳理出其要解决的问题是:乡村耕地碎片化、空间布局无序化、土地资源利用低效化、生态质量退化等多维度并存的问题,靠过去单一要素、单一手段的土地整治模式已经难以解决综合问题,需要采取全域综合整治的办法,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 据此,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可定义为: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指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的前提下,对一定区域内(整乡镇或部分村庄)的土地进行全域规划、整体设计,采取综合措施对田水路林村矿进行全要素整治、对山水林田湖草进行生态保护修复,整体推进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和乡村生态保护修复,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促进耕地保护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活动。 即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指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的前提下,对一定区域内的田水路林村矿进行全要素综合整治、优化生产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