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列求和公开课教案-(1)

数列求和公开课教案-(1)
数列求和公开课教案-(1)

《数列求和复习》教学设计

开课时间:2016/12/22 开课人:洪来春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已经基本掌握了等差、等比数列这两类最基本的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求和公式,同时也掌握了与等差、等比数列相关的综合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本节课作为一节复习课,将会根据已知数列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求出数列的前n项和,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猜想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演绎推理的能力。

二、教法设计:

本节课设计的指导思想是:讲究效率,加强变式训练、合作学习。采用以具体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探索、讨论,注重分析、启发、反馈。先引出相应的知识点,然后剖析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例题中巩固相应方法,再从讨论、反馈中深化对问题和方法的理解,从而较好地完成知识的建构,更好地锻炼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如下方法:

(1)诱导思维法:使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

(2)讲练结合法:可以及时巩固所学内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三、教学设计: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对数列求和的考查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内容之一,属于高考命题中常考的内容;另一个面,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在高考中逐年加大了它的份量。化归与转化思想是本课时的重点数学思想方法,化归思想就是把不熟悉的问题转化成熟悉问题的数学思想,即把数学中待解决或未解决的问题,通过观察、分析、联想、类比等思维过程,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变换、转化,归结到某个或某些已经解决或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上,最终解决原问题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化归思想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思想,解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转化的过程。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数列通项求数列的前n项,本节课重点复习分组求和与裂项法求和。

教学难点:解题过程中方法的正确选择。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根据通项公式选择求和的方法,并能运用分组求和与裂项法求数列的前n项。

(2)过程与方法:

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猜想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演绎推理的能力;

②通过阶梯性练习和分层能力培养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数列的通项公式的分析和探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求知精神;

②通过对数列通项和数列求和问题的分析和探究,使学生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

善于总结的良好思维习惯;

四、教学过程:

教 学 步 骤

教 学 活 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引入 (一)巩固:

求下列数列的前n 项和:

(1)______________ 321=+?+++n (2)

___________2

121212=+++n )()( (3)__________89sin 2sin 1sin

22

=+?++

(4) ___________2

1.813412211

=++??+++)(n n (5)

__________)

1(1

431321211=+?+?+?+?+?n n (6)__________22322213

2

=?+?+?+?+?n

n (二)总结

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 1、公式法

等差数列前n 项和Sn =

2)(1n a a n +=d n n na 2

)

1(1-+ 等比数列前n 项和Sn =??

?

??≠--=--=1,11)1(1,111q q q a a q q a q na n n

2、倒序相加法:

3、分组求和:把一个数列分成几个可以直接求和的数列.

4、裂项相消:有时把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分成两项差的形式,相加过程消去中间项,只剩有限项再求和. 常见的拆项公式 (1)1n n +1

=1n -1

n +1; (2)

=+-)12)(12(1n n =12????1

2n -1-12n +1;

(3)

1n +n +1

=n +1-n.

5、错位相减法:适用于一个等差数列和一个等比数列对应项

相乘构成的数列求和.

学生练习,教师提问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课堂教学 通过学生对几种常见的求和方法的归纳、总结

,简单回忆各方法的应用背景.把遗忘的知识点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例题选讲: 例1、(2013·新课标Ⅰ高考文科·T17)

学生思考,讨论后,教

师重点讲解对通项的处

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求出通

数列求和的教学反思

数列求和的教学反思 数列求和的教学反思 由于数列的求和在求解的方法中比较多,学生难以一次性熟练掌握全部的方法并灵活运用,所以在《数列求和》的专题课的教学重点放在了数列求和的前三种重要方法: 1、公式法求和(即直接利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进行求和); 2、利用叠加法、叠乘法将已知数列转化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再行求和; 3、对于数列的通项是由等差乘以等比数列构成的,用乘公比错位相减求和法。 从实际教学效果看教学内容安排得符合学生实际,由浅入深,比较合理,基本达到了这节课预期的教学目标及要求。结合自我感觉、工作室评课、学生反馈,这节课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个优点。 1、注重“三基”的训练与落实 数列部分中两种最基本最重要的数列就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很多数列问题包括数列求和都是围绕这两种特殊数列展开的,即使不能直接利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公式求和,也可根据所给数列的

不同特点,合理恰当地选择不同方法转化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再行求和。因此上课伊始做为本节课的知识必备,就要求学生强化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记忆。其次本节课充分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并且通过典型例题使学生体会并掌握根据所给求和数列的不同特点,分别采用叠加法或叠乘法将所给数列转化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再行求和的基本技能。 2、例、习题的选配典型,有层次 一方面精选近年典型的高考试题、模拟题做为例、习题,使学生通过体会和掌握,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另一方面结合学生实际,自行编纂或改编了一些题目,或在原题基础上降低了难度,设计出了层次,或在学生易错的地方设置了陷阱,提醒学生留意。同时所配的课堂练习也充分注意了题目的难易梯度,把握了层次性,由具体数字运算到字母运算,由直接给出数列各项到用分段函数形式抽象表述数列,由单一方法适用到能够一题多解等等。 3、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有预见性,并能有针对性地对症下药进行设计 对于直接利用公式求和的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求和问题,预见到学生的关键问题应该出在搞不清

等比数列求和教案

课题: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一课时) 教材:浙江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数学》下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一、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是中职数学人教版(基础模块)(下)第六章《数列》第四节的内容。是数列这一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就知识的应用价值上看,它是从大量数学问题和现实问题中抽象出来的一个模型,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如储蓄、分期付款的有关计算等,另外公式推导过程中所渗透的类比、化归、分类讨论、整体变换和方程等思想方法,都是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中必备的数学素养.就内容的人文价值来看,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探究与推导需要学生观察、归纳、猜想、证明,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数学能力的良好载体. 二、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前几节课学生已学习了等差数列求和,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等内容,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认知水平与能力:高二学生具有自主探究的能力,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合作地解决一些问题,但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很容易把本节内容与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形成、特点等方面进行类比,这是积极因素,应因势利导.不利因素是:本节公式的推导与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有所不同,这对学生 q 这一特殊情况,学生也往往容易忽略,尤的思维是一个突破,另外,对于1 其是在后面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错. 三、目标分析 依据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渗透新课标理念,并结合以上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用错位相减法推导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过程,掌握公式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能初步应用公式解决与之有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公式的研究过程,提高学生的建模意识及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观察、 分析的能力和协作、竞争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通过学生自主对公式的探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 探索、敢于创新,磨练思维品质,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求知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 感受数学的美。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及公式的简单应用. ●难点:错位相减法的生成和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运用. 突破难点的手段:“抓两点,破难点”,即一抓学生情感和思维的兴奋点, 激发他们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积极探索,并及时给予肯定;二抓知识的 切入点,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所需的知识特点入手,教师在学生主体下给予 适当的提示和指导. 四、教学模式与教法、学法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本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多元教学法,让学生至于情景中。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分组讨论探究,而教师重在启发,引导。基于教学平台和数学软件让学生可观,可感,可交流的环境中轻松的学习。 五、教学过程

四年级奥数思维训练专题-巧妙求和

四年级奥数思维训练专题-巧妙求和(一) 专题简析:若干个数排成一列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一项.其中第一项称为首项,最后一项称为末项,数列中项的个数称为项数. 相邻两项的差都相等的数列称为等差数列,后项与前项的差称为公差. 通项公式:第n项=首项+(项数-1)×公差 项数公式: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例1:有一个数列:4,10,16,22,…,52,这个数列共有多少项?分析:容易看出这是一个等差数列,公差为6,首项是4,末项是52,要求项数,可直接带入项数公式进行计算. 项数=(52-4)÷6+1=9 答:这个数列共有9项. 试一试1:有一个等差数列:2,5,8,11,…,101,这个等差数列共有多少项? 例2:有一等差数列:3,7,11,15,……,这个等差数列的第100项是多少? 分析:这个等差数列的首项是3,公差是4,项数是100.要求第100项,可根据“末项=首项+公差×(项数-1)”进行计算. 第100项=3+4×(100-1)=399

试一试2:求1,4,7,10……这个等差数列的第30项. 例3:有这样一个数列:1,2,3,4,…,99,100.请求出这个数列所有项的和. 分析:等差数列总和=(首项+末项)×项数÷2 1+2+3+…+99+100=(1+100)×100÷2=5050 试一试3:6+7+8+…+74+75 例4:求等差数列2,4,6,…,48,50的和. 分析: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50-2)÷2+1=25 首项=2,末项=50,项数=25 等差数列的和=(2+50)×25÷2=650 试一试4:9+18+27+36+…+261+270 巧妙求和(二) 专题简析:

数列求和公开课教案(1)

《数列求和复习》教学设计 开课时间:2016/12/22 开课人:洪来春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已经基本掌握了等差、等比数列这两类最基本的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求和公式,同时也掌握了与等差、等比数列相关的综合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本节课作为一节复习课,将会根据已知数列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求出数列的前n项和,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猜想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演绎推理的能力。 二、教法设计: 本节课设计的指导思想是:讲究效率,加强变式训练、合作学习。采用以具体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探索、讨论,注重分析、启发、反馈。先引出相应的知识点,然后剖析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例题中巩固相应方法,再从讨论、反馈中深化对问题和方法的理解,从而较好地完成知识的建构,更好地锻炼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如下方法: (1)诱导思维法:使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 (2)讲练结合法:可以及时巩固所学内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三、教学设计: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对数列求和的考查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内容之一,属于高考命题中常考的内容;另一个面,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在高考中逐年加大了它的份量。化归与转化思想是本课时的重点数学思想方法,化归思想就是把不熟悉的问题转化成熟悉问题的数学思想,即把数学中待解决或未解决的问题,通过观察、分析、联想、类比等思维过程,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变换、转化,归结到某个或某些已经解决或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上,最终解决原问题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化归思想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思想,解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转化的过程。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数列通项求数列的前n项,本节课重点复习分组求和与裂项法求和。 教学难点:解题过程中方法的正确选择。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根据通项公式选择求和的方法,并能运用分组求和与裂项法求数列的前n项。 (2)过程与方法: 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猜想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演绎推理的能力; ②通过阶梯性练习和分层能力培养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数列求和专项训练题(学生)

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 第一类:公式法求和 利用下列常用求和公式求和是数列求和的最基本最重要的. 1、等差数列前n 和公式:()() 11122 n n n a a n n S na d +-= =+ 2、等比数列前n 和公式:1 11(1)(1)(1) 11n n n na q S a a q a q q q q =?? =--?=≠?--? 自然数方幂和公式: 3、11(1)2n n k S k n n ===+∑ 4、211 (1)(21) 6n n k S k n n n ===++∑ 5、32 1 1[(1)]2 n n k S k n n ===+∑ 【例】已知数列{}n a 满足*111,4,n n a a a n N +==+∈,求数列{}n a 的前n 项和 n S . 【练习】已知321 log log 3 x -= ,求23n x x x x +++???++???的前n 项和.

第二类:分组法求和 有一类数列,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若将这类数列适当拆开,可分为几个等差、等比或常见的数列,然后分别求和,再将其合并即可. 若数列{}n c 的通项公式为n n n c a b =+,其中数列{}n a ,{}n b 分别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求和时一般用分组结合法。 【例】数列111111,2,3,4 ,,,24816 2n n 求数列的前n 项和. 【练习】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221n n a n =+- 第三类:裂项法求和 这是分解与组合思想在数列求和中的具体应用. 裂项法的实质是将数列中的每项(通项)分解,然后重新组合,使之能消去一些项,最终达到求和的目的. 常用的通项分解(裂项)如:

等差数列求和教案

等差数列求和 教学目标 1.掌握等差数列前项和的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1)了解等差数列前项和的定义,了解逆项相加的原理,理解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推导的过程,记忆公式的两种形式; (2)用方程思想认识等差数列前项和的公式,利用公式求;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与前项和的公式两套公式涉及五个字母,已知其中三个量求另两个值; (3)会利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与前项和的公式研究的最值. 2.通过公式的推导和公式的运用,使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规律,初步形成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3.通过公式推导的过程教学,对学生进行思维灵活性与广阔性的训练,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 4.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展现数学中的对称美;通过有关内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再一次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实用性,引导学生要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数学地解决问题. 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本节内容是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首先通过具体的例子给出了求等差数列前项和的思路,而后导出了一般的公式,并加以应用;再与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组成方程组,共同运用,解决有关问题. (2)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是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难点是公式推导的思路. 推导过程的展示体现了人类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即从特殊问题的解决中提炼一般方法,再试图运用这一方法解决一般情况,所以推导公式的过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方法比公式本身更为重

要.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有两种形式,应根据条件选择适当的形式进行计算;另外反用公式、变用公式、前项和公式与通项公式的综合运用体现了方程(组)思想. 高斯算法表现了大数学家的智慧和巧思,对一般学生来说有很大难度,但大多数学生都听说过这个故事,所以难点在于一般等差数列求和的思路上. (3)教法建议 ①本节内容分为两课时,一节为公式推导及简单应用,一节侧重于通项公式与前项和公式综合运用. ②前项和公式的推导,建议由具体问题引入,使学生体会问题源于生活. ③强调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思考方法与研究方法. ④补充等差数列前项和的最大值、最小值问题. ⑤用梯形面积公式记忆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 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2.通过公式推导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思想方法,通过公式的运用体会方程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难点是获得推导公式的思路. 教学用具 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软件,电脑. 教学方法 讲授法.

(完整word版)数列求和方法(带例题和练习题)

数列的求和 数列求和主要思路: 1.求数列的和注意方法的选取:关键是看数列的通项公式; 2.求和过程中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 3.转化思想的运用; 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 一、利用常用求和公式求和 利用下列常用求和公式求和是数列求和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 1、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d n n na a a n S n n 2 ) 1(2)(11-+=+= 2、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1(11)1()1(111 q q q a a q q a q na S n n n 3、 11123(1) 2 n n k S k n n n == =+++++=+∑L … 4、 222221 1 123(1)(21)6n n k S k n n n n ===++++=++∑L 5、 2 3 3 3 3 3 1 (1)1232n n k n n S k n =+?? ===++++=????∑L 公式法求和注意事项 (1)弄准求和项数n 的值; (2)等比数列公比q 未知时,运用前n 项和公式要分类。 例1.求和2 2 1-++++n x x x Λ(0,2≠≥x n ) 二、错位相减法求和 这种方法是在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求数列{a n · b n }的前n 项和,其中{ a n }、{ b n }分别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例2.求和:1 32)12(7531--+???++++=n n x n x x x S 例3.求数列 ??????,2 2,,26,24,2232n n 前n 项的和. 三、倒序相加法 如果一个数列与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项的和相等或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求这个数列前n 项和即可用倒序相加发,如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就是此法推导的 例4.求ο ο ο ο ο 89sin 88sin 3sin 2sin 1sin 2 2 2 2 2++???+++的值 例4变式训练1:求cos1°+ cos2°+ cos3°+···+ cos178°+ cos179°的值. 例4变式训练2: 数列{a n }:n n n a a a a a a -====++12321,2,3,1,求S 2002. 例4变式训练3:在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中,若103231365log log log ,9a a a a a +???++=求的值.

高中数学《数列求和复习》公开课优秀教案

高中数学《数列求和复习(第一课时)》公开课教案 学习目标:①掌握数列求和的三种方法:公式法、分组求和法及错位相减法; ②能正确运用等差与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求和; ③能把一般数列转化成特殊数列求和. 教学重点:根据数列通项求数列的前n 项,本节课重点学习分组求和与错位相减法求和。 教学难点:解题过程中方法的正确选择和化简 一、复习引入 1、复习公式: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为_______________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练习: (1)求=-++++12531n __________(2)求=++++n 2421 ________ (3)若,0≠a 则=++++n a a a a 32___________________ 二、题型讲解 题型一 公式法 体验高考:2016全国卷Ⅰ文科17.(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n a 是公差为3的等 差数列,数列}{n b 满足11=b ,3 1 2=b ,n n n n nb b b a =+++11 (1) 求}{n a 的通项公式, (2)求}{n b 的前n 项和 方法小结: 题型二 分组求和 例1 、求和__________)432()434()432(21=?-++?-+?-n n 方法小结: 变式练习:若n n n a 2+=,求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 题型三 错位相减法 例2 、 若n n n a 2?=,求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 方法小结: 练习:求和:若n n n a 3)12(?-=,求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 体验高考(2014全国I 文17)(12分)已知{}n a 是递增的等差数列,2a ,4a 是方程2560x x -+=的根. (1)求{}n a 的通项公式;(2)求数列2n n a ?? ? ??? 的前n 项和.

数列求和专题训练 方法归纳

数列求和专题 方法归纳 方法1:分组转化法求和 1.已知{a n }的前n 项是3+2-1,6+4-1,9+8-1,12+16-1,…,3n +2n -1,则S n = ________. 2.等差数列{a n }中,a 2=4,a 4+a 7=15.(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设b n =2an -2+n ,求 b 1+b 2+b 3+…+b 10的值. 方法2裂项相消法求和 3.设数列{}a n 满足a 1=1,且a n +1-a n =n +1(n ∈N * ),则数列? ???????? ?1a n 前 10项的和为______. 4. S n 为数列{a n }的前n 项和.已知a n >0,a 2n +2a n =4S n +3. ①求{a n }的通项公式; ②设b n = 1 a n a n +1 ,求数列{b n }的前n 项和. 5.若已知数列的前四项是 112 +2,122+4,132+6,1 42+8 ,则数列的前n 项和为________. 6.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已知a 1=10,a 2为整数,且S n ≤S 4. (1)求{a n }的通项 公式; (2)设b n =1 a n a n +1 ,求数列{b n }的前n 项和T n . 7.已知数列{a n }各项均为正数,且a 1=1,a n +1a n +a n +1-a n =0(n ∈N *). (1)设 b n =1 a n ,求证:数列{ b n }是等差数列;(2)求数列?????? ??? ?a n n +1的前n 项和S n . 方法3:错位相减法求和 8.已知{a n }是等差数列,其前n 项和为S n ,{b n }是等比数列(b n >0),且a 1=b 1=2,a 3+b 3=16,S 4+b 3=34.(1)求数列{a n }与{b n }的通项公式;(2)记T n 为数列{a n b n }的前n 项和,求 T n . 9.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点(a n ,b n )在函数f (x )=2x 的图象上(n ∈N *).

三种常用的数列求和方法-高考文科数学分类专题突破训练

考查角度2三种常用的数列求和方法 分组转化法求和 已知等差数列{a n}满足a2=2,a1+a4=5. {a n}的通项公式; (2)若数列{b n}满足b1=3,b2=6,{b n-a n}为等比数列,求数列{b n}的前n T n. 利用已知条件求出等差数列{a n}的通项公式;(2)因为{b n n,所以数列{b n}的前n项和T n可以看成数列{b n-a n} {a n}的前n项和的总和. 设等差数列{a n}的公差为d, {a n}满足a2=2,a1+a4=5, ∴解得a1=d=1, ∴a n=1+(n-1)×1=n. (2)设等比数列{b n-a n}的公比为q,∵b1=3,b2=6, ∴b1-a1=3-1=2,b2-a2=6-2=4, ∴q=2. ∴b n-a n=2×2n-1=2n, ∴b n=n+2n, ∴数列{b n}的前n项和 T n=(1+2+3+…+n)+(2+22+…+2n)=+- -=+2n+1-2. 从求和数列的通项入手,将其转化为等差数列与等比 ,再利用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进行分组求和. 错位相减法求和 已知{a n}的前n项和S n=4n-n2+4. {a n}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的前n项和T n. 由{a n}的前n项和求出数列{a n}的通项公式;(2)利用错 (当n=1时要单独考虑). 当n≥2时,a n=S n-S n-1=4n-n2-[4(n-1)-(n-1)2]=5-2n; 1时,a1=S1=7. ∴a n= - (2)令b n=-,

当n=1时,T1=b1=-=0; 当n≥2时,b n=-= - , ∴T n=0++++…+ -+ - , T n=+++…+ - +, 两式相减得T n=1+++…+ --= - - -=2-, ∴T n=4- - (n≥2 . 当n=1时,满足上式. 综上所述,T n=4- - . 用错位相减法求和时,应注意: ,特别是等比数列的公比为负数的情形; (2)在写出“S n”与“qS n”的表达式时应特别注意将两式“错项对齐”以便下一步准确写出“S n-qS n”的表达式; (3)在应用错位相减法求和时,若等比数列的公比未知,应分公比等于1和不等于1两种情况求解. 分类透析三a n=型的裂项相消法求和 已知数列{a n}为单调递增数列,S n为其前n项和,2S n=+n. (1)求{a n}的通项公式. (2)若b n=,T n为数列{b n}的前n项和,证明:T n<. 由递推公式2S n=+n求出{a n}的通项公式;(2)先用裂项相消法求和,再进行适当放缩证明. 当n=1时,2S1=2a1=+1,即(a1-1)2=0,解得a1=1. 又{a n}为单调递增数列,所以a n≥1. 由2S n=+n得2S n+1=+n+1, 所以2S n+1-2S n=-+1, 整理得2a n+1=-+1,所以=(a n+1-1)2. 所以a n=a n+1-1,即a n+1-a n=1, 所以{a n}是以1为首项,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所以a n=n.

(完整)数列求和教案高三

?????≠--=时当时当1,1)1(1,a a a a a n n n n n ? ?? ??-++2112)1(《数列求和》教案 一、高考要求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有限项求和总是有公式可求的,其它的数列的求和不总是可求的,但某些特殊数列的求和可采用分组求和法转化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和或用裂项求和法、错位相减法、逆序相加法、并项求和法、变换通项法等 . 二、知识点归纳 1、公式法 2、分组求和法 3、错位相减法 4、裂项求和法 5、倒序求和法 6、变换通项法 7、关于正整数的求和公式: 三、热身练习 1、求和:1+4+7+……+97= 1617 2、求和:n n a a a a s ++++=Λ32= 3、求和:=-++-+-100994321Λ -50 4、求和:??? ??+++++=n n n s 21813412211 Λ= 四、题型讲解 例1:(2005年湖北第19题)设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S n =2n 2,}{n b 为等比数列,且.)(,112211b a a b b a =-= (Ⅰ)求数列}{n a 和}{n b 的通项公式; (Ⅱ)设n n n b a c =,求数列}{n c 的前n 项和T n 本小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基本知识和数列求和的基本方法以及运算能力. 解:(1):当;2,111===S a n 时 ,24)1(22,2221-=--=-=≥-n n n S S a n n n n 时当 故{a n }的通项公式为4,2}{,241==-=d a a n a n n 公差是即的等差数列. (1) 122n n n ++++=L 222(1)(21) 126n n n n +++++=L 3332(1)12[]2 n n n ++++=L

专题训练-常见数列的求和

专题训练-常见数列的求和 德阳二中 谢超强 在前面,我们学习了如何求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下面介绍既非等差数列又 非等比数列的某些数列前n 项和的求法。 一、分组求和法 某些数列,通过适当的分组,可得出两个或几个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从而可利用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分别求和,得出原数列的和。 例1:求数列3 11,912 ,2713,…,)3 1n n +(,…的前n 项和。 解:n S =311+912+271 3+…+)3 1n n +( =(1+2+3+…+n )+)3 1 2719131(n ++++ = 3 11) 311(312 )1(--++n n n =)3 1 1(21)1(21n n n -++ 二、聚合法 有的数列表示形式较复杂,每一项是若干个数的和,这时常采用聚合法,先对其第n 项求和,然后将通项化简,从而改变原数列的形式,再采用分组求和。 例2:求数列 ,2 221,,221,21,11 2 2 -+++++++n 的前n 项和。 解:∵122 1212 22112 -=--=++++=-n n n n a ∴n n a a a a S ++++= 321 =)12()12()12()12(3 2 1 -++-+-+-n =n n -++++)2222(3 2 1 = 222 1) 21(21--=---+n n n n 三、裂项相消法 这种方法是先把数列的第n 项n a 分裂为几项的代数和,从而改变数列的形式,以便可以进行消项处理,进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例3.求数列 ,) 1(6,,436,326,216+????n n 的前n 项和。

高中数学必修5《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教学设计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能较熟练应用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求和。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能力,应用数学公式的能力及渗透函数、方程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从特殊到一般,又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规律,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与难点: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是重点。获得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推导的思路是难点。 教学策略:用游戏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用具:flash ,ppt课堂系统部分:整节课分为三个阶段: 问题呈现阶段探究发现阶段公式应用阶段 问题呈现1:有10袋金币,在这10袋中有一袋金币是假的,已知,真金币的重量是2两/个, 而假币的重量是1两/个。 问:只给一个电子秤,而且只能秤一次,找出哪一袋金币是假的? S = 10 + 9 + + 2 + 1 2S =11+11+ +11+11问题1:1+2+ +8+9+10=? S =1+2+ +9+102S =11?10=110110S ==552动画演示: 由刚刚的计算我们已经知道,从10袋里面拿出 的金币数共55个,如果这10袋都是真币,那么 电子秤显示的数据应该是: (两) 55?2= 110 而实际显示的的数字是:102(两) 可见比全是真币时少了8两 又因为,每个假币比真币轻1两 所以,可知在电子秤上有8个假币 那么,第8袋全是假币。 设计说明:

这道题的设计新颖之处在于摆脱了以往以高斯算法引出的模式,用一道智力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动画的演示更能较直观地表现出本题的思维方式 承上启下,探讨高斯算法. 问题呈现2: 泰姬陵坐落于印度古都阿格,是十七世纪莫卧儿帝国 皇帝沙杰罕为纪念其爱妃所建,她宏伟壮观,纯白大 理石砌建而成的主体建筑叫人心醉神迷,成为世界七 大奇迹之一。陵寝以宝石镶饰,图案之细致令人叫绝。 传说陵寝中有一个三角形图案,以相同大小的圆宝 石镶饰而成,共有100层(见左图),奢靡之程度, 可见一斑。 你知道这个图案一共花了多少宝石吗? 2:图案中,第1层到第21层一共有多少颗宝石? 也就是联想到“首尾配对”摆出几何图形, , 如何将图与高斯的逆序相加结合起来, 让 , 将两个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 (1+21) ?21s = 212 设计说明: ?源于历史,富有人文气息. ?图中算数,激发学习兴趣. 这一个问题旨在让学生初步形成数形结合的思想, 这是在高中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思想方法. 借助图形理解逆序相加, 也为后面公式的推导打下基础. 探究发现: 问题3:如何求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专题:数列求和(教案及同步练习)

1.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 S n =n (a 1+a n )2=na 1+n (n -1)2d . 2.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 S n =???? ? na 1,q =1,a 1-a n q 1-q =a 1(1-q n )1-q ,q ≠1. 3.一些常见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 (1)1+2+3+4+…+n =n (n +1) 2. (2)1+3+5+7+…+2n -1=n 2. (3)2+4+6+8+…+2n =n (n +1). (4)12+22+…+n 2=n (n +1)(2n +1) 6. 【知识拓展】 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 (1)公式法 等差、等比数列或可化为等差、等比数列的可直接使用公式求和. (2)分组转化法 把数列的每一项分成两项或几项,使其转化为几个等差、等比数列,再求解. (3)裂项相消法 把数列的通项拆成两项之差求和,正负相消剩下首尾若干项. 常见的裂项公式 ① 1n (n +1)=1n -1 n +1 ;

②1(2n -1)(2n +1)=12????1 2n -1-12n +1; ③ 1 n +n +1 =n +1-n . (4)倒序相加法 把数列分别正着写和倒着写再相加,即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过程的推广. (5)错位相减法 主要用于一个等差数列与一个等比数列对应项相乘所得的数列的求和,即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过程的推广. (6)并项求和法 一个数列的前n 项和中,可两两结合求解,则称之为并项求和.形如a n =(-1)n f (n )类型,可采用两项合并求解. 例如,S n =1002-992+982-972+…+22-12=(100+99)+(98+97)+…+(2+1)=5 050. 【思考辨析】 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 (1)如果数列{a n }为等比数列,且公比不等于1,则其前n 项和S n =a 1-a n +1 1-q .( √ ) (2)当n ≥2时,1n 2-1=12(1n -1-1 n +1 ).( √ ) (3)求S n =a +2a 2+3a 3+…+na n 之和时,只要把上式等号两边同时乘以a 即可根据错位相减法求得.( × ) (4)数列{12n +2n -1}的前n 项和为n 2+1 2 n .( × ) (5)推导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方法叫做倒序求和法,利用此法可求得sin 21°+sin 22°+sin 23°+…+sin 288°+sin 289°=44.5.( √ ) 1.(2017·潍坊调研)设{a n }是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a 1=2,且a 1,a 3,a 6成等比数列,则{a n }的前n 项和S n 等于( ) A.n 2+7n 4 B.n 2+5n 3 C.2n 2+3n 4 D .n 2+n 答案 A 解析 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d ,则a 1=2, a 3=2+2d ,a 6=2+5d . 又∵a 1,a 3,a 6成等比数列,∴a 23=a 1·a 6.

数列求和专题.

**教育五环教学案 日期:授课人:学生:科目:数学今日格言:柏拉图说:“数学是一切知识中的最高形式” 课 题 数列求和专题 教学目标 高考对本节知识主要以解答题的形式考查以下两个问题:1.以递推公式或图、表形式给出条件,求通项公式,考查学生用等差、等比数列知识分析问题和探究创新的能力,属中档题.2.通过分组、错位相减等转化为等差或等比数列的求和问题,考查等差、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及转化与化归思想的应用,属中档题. 知识点及重难点梳理1.数列求和的方法技巧 (1)分组转化法 有些数列,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若将数列通项拆开或变形,可转化为几个等差、等比数列或常见的数列,即先分别求和,然后再合并. (2)错位相减法 这是在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求数列{a n·b n}的前n项和,其中{a n},{b n}分别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3)倒序相加法 这是在推导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也就是将一个数列倒过来排列(反序),当它与原数列相加时若有公式可提,并且剩余项的和易于求得,则这样的数列可用倒序相加法求和. (4)裂项相消法 利用通项变形,将通项分裂成两项或n项的差,通过相加过程中的相互抵消,最后只剩下有限项的和.这种方法,适用于求通项为 1 a n a n+1 的数列的前n项和,其中{a n}若为等差数列,则 1 a n a n+1 = 1 d? ? ? ? 1 a n- 1 a n+1. 常见的拆项公式: ① 1 n(n+1) = 1 n- 1 n+1 ; ② 1 n(n+k) = 1 k( 1 n- 1 n+k );

等差等比数列以及数列求和专题

§6.2 等差数列 一.课程目标 1.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 2.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 3.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并能用等差数列的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4.了解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二.知识梳理 1.定义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d 表示. 数学语言表达式:a n +1-a n =d (n ∈N *,d 为常数),或a n -a n -1=d (n ≥2,d 为常数). 2.通项公式 若等差数列{a n }的首项是a 1,公差是d ,则其通项公式为a n =a 1+(n -1)d . 3.前n 项和公式 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2 2111)() (n n a a n d n n na S += -+=其中n ∈N *,a 1为首项,d 为公差,a n 为第n 项). 3.等差数列的常用性质 已知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S n 是{a n }的前n 项和. (1)通项公式的推广:*),()(N m n d m n a a m n ∈-+= (2)若m +n =p +q (m ,n ,p ,q ∈N *),则有q p n m a a a a +=+。特别的,当p n m 2=+时,p n m a a a 2=+ (3)等差数列{a n }的单调性:当d >0时,{a n }是递增数列;当d <0时,{a n }是递减数列;当d =0时,{a n }是常数列. (4)若{a n }是等差数列,公差为d ,则a k ,a k +m ,a k +2m ,…(k ,m ∈N *)是公差为md 的等差数列. (5)若}{},{n n b a 是等差数列,则}{n n qb pa +仍是等差数列. 4.与等差数列各项和相关的性质

高考数学复习数列求和专题训练(含答案)

高考数学复习数列求和专题训练(含答案)数列求和对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数进行求和。以下是查字典数学网整理的数列求和专题训练,请考生练习。 已知{an}是递增的等差数列,a2,a4是方程x2-5x+6=0的根. (1)求{an}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的前n项和. [解] (1)方程x2-5x+6=0的两根为2,3, 由题意得a2=2,a4=3. 设数列{an}的公差为d,则a4-a2=2d,故d=, 从而a1=. 所以{an}的通项公式为an=n+1. (2)设的前n项和为Sn.由(1)知=,则 Sn=++++, Sn=++++. 两式相减得 Sn=+- 所以Sn=2-. 设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S4=4S2,a2n=2an+1. (1) 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若数列{bn}满足+++=1-,nN*,求{bn}的前n项和Tn. [解] (1)设等差数列{an}的首项为a1,公差为d. 由S4=4S2,a2n=2an+1,得

解得 因此an=2n-1,nN*. (2)由已知+++=1-,nN*, 当n=1时,=; 当n2时,=1--=. 所以=,nN*. 由(1)知an=2n-1,nN*,所以bn=,nN*. 所以Tn=++++, Tn=++++. 两式相减,得Tn=+-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

数列求和的七种方法|数列求和教案

数列求和是知识掌握的重点,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数列求和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数列求和教案篇一 汉滨高中李安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复习等差和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回忆公式推导过程所用倒序想加和错位相减的思想方法,及用数列求和公式求和时,应弄清基本量中各基本量的值,特别是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求和时,应关注公比q是否为1; ②记住一些常见结论便于用公式法对数列求和; ③学会分析通项的结构并且对通项进行分拆;能运用拆并项求和思想方法解决非特殊数列求和问题。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用联系和变化的观点,结合转化的思想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点看问题,从而帮助他们用科学的态度认识世界.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等差等比数列求和及特殊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 教学难点分析具体数列的求和方法及实际求解过程. 教学方法、手段 通过设问、启发、当堂训练的教学程序,采用启发式讲解、互动式讨论、反馈式评价的授课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借助幻灯片辅助教学,达到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 学法指导 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确定了三种学法

(1)自主性学习法,(2)探究性学习法,(3)巩固反馈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复习回顾: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n(a1?an)n(n?1)?na1?d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Sn?22 (q?1)?na1?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Sna1(1?qn)a1?anq ?(q?1)?1?q?1?q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数列几种常见的求和方法? ①公式法②分组求和法③裂项相消法④错位相减法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课堂教学) (二)自学指导 若已知一个数列的通项,如何对其前n项求和?

专题6.4 数列求和(课时训练)(解析版)

专题6.4 数列求和课时训练 【基础巩固】 1、已知数列{a n },若a n +1=a n +a n +2(n ∈N *),则称数列{a n }为“凸数列”.已知数列{b n }为“凸数列”,且b 1=1,b 2=-2,则数列{b n }的前2019项和为( ) A .5 B .-4 C .0 D .-2 【答案】B 【解析】由“凸数列”的定义及b 1=1,b 2=-2,得b 3=-3,b 4=-1,b 5=2,b 6=3,b 7=1,b 8=-2,…,∴数列{b n }是周期为6的周期数列,且b 1+b 2+b 3+b 4+b 5+b 6=0,2019=336×6+3,于是数列{b n }的前2019项和为336×0+b 1+b 2+b 3=-4. 2、已知函数f (x )=a x +b (a >0,且a ≠1)的图象经过点P (1,3),Q (2,5).当n ∈N *时,a n =f (n )-1f (n )·f (n +1), 记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当S n =10 33时,n 的值为( ) A .7 B .6 C .5 D .4 【答案】D. 【解析】:因为函数f (x )=a x +b (a >0,且a ≠1)的图象经过点P (1,3),Q (2,5), 所以?????a +b =3,a 2+b =5,所以?????a =2,b =1或? ????a =-1, b =4(舍去),所以f (x )=2x +1, 所以a n =2n +1-1(2n +1)(2n +1 +1)=12n +1-12n +1+1, 所以S n =??? ??51-31+??? ??91-51+…+?? ? ??+-++121121 1n n =13-12n +1+1, 令S n =10 33 ,得n =4.故选D. 3、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2a 5-a 2=10,则S 15=( ) A .20 B .75 C .300 D .150 【答案 D 【解析】 解法一:设数列{a n }的公差为d ,由2a 5-a 2=10,得2(a 1+4d )-(a 1+d )=10,整理得a 1+7d =10,S 15=15a 1+15×14 2 d =15(a 1+7d )=15×10=150.故选D.

高中数学数列求和专题复习_知识点_习题

数列求和例题精讲 1. 公式法求和 (1)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 d n n na a a n a a n S k n k n n 2 ) 1(2)(2)(111-+=+=+= -+ (2)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 1=q 时 1na S n = 1≠q 时 q q a a q q a S n n n --=--=11)1(11 (3)前n 个正整数的和 2 )1(321+= ++++n n n 前n 个正整数的平方和 6) 12)(1(3212222++= ++++n n n n 前n 个正整数的立方和 2 3333]2 )1([321+=++++n n n 公式法求和注意事项 (1)弄准求和项数n 的值; (2)等比数列公比q 未知时,运用前n 项和公式要分类。 例1.求数列13741+n ,,,, 的所有项的和 例2.求和221-++++n x x x (0,2≠≥x n )

2.分组法求和 例3.求数列112,124,138,…,1 2 n n +,…的所有项的和。 例4.在数列{}n a 中,1111 1,(1)2 n n n n a a a n ++==++ (1) 设n n a b n =,求数列{}n b 的通项公式 (2) 求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3.错位相减法求和 {}{}{}若为等差数列,为等比数列,求数列(差比数列)前项a b a b n n n n n {}和,可由求,其中为的公比。S qS S q b n n n n - 例7.求和12321-++++n nx x x (0≠x )。

4.裂项法求和:把数列各项拆成两项或多项之和,使之出现成对互为相反数的项。 例8.求和) 12)(12(1 751531311+-++?+?+?n n 。 例9.求和n n +++ +++ ++ +113 212 311 21 。 5 . 倒序相加法:把数列的各项顺序倒写,再与原来顺序的数列相加。 S a a a a S a a a a n n n n n n =++++=++++??? ? ?--121121…………相加 ()()()21211S a a a a a a n n n n =++++++-………… [ 练 习 ] 已知,则f x x x f f f f f f f ()()()()()=+++?? ???++?? ???++?? ? ??= 22 112123134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