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中国历史进行国情教育

利用中国历史进行国情教育
利用中国历史进行国情教育

利用中国历史进行国情教育

中国历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国情教育内容。历史教学申的国情教育主要是以下诸方面。

1、进行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教育

我们伟大祖国有着五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从人类告别愚昧迈入文明时代开始,到公元18世纪以前,我国一直是当时世界上为数很少的几个先进国家之一,中华民族以高度的智慧和能力,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对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由中国人民培植的优秀文明传统,从古至今,代代相传,一脉相承,因此它与我们正在建设着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分不开、割不断的,我们要积极地从古代文明中汲取营养,同时借鉴世界上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不断前进,创造出更加光辉灿烂的当代社会主义文明,以崭新的面貌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我们在历史教学中也应进行这方面的国情教育。

2、进行光荣革命传统教育

中华民族是一个酷爱自由、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在封建社会里,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的革命精神,在中国历史上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到近代,由于闭关自守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残酷剥削和压迫,造成了中国近代的落后。出路何在?百年以来,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再接再厉,进行了英勇的斗争。1949年10月1日,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近百年来历史所证明的颠扑不破的伟大真理。过去搞革命是依靠了党的领导,现在的改革开放,同样也离不开党的领导,我们要在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光荣革命传统的

教育,特别是要向学生进行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教育,从而使学生自觉继承革命传统,热爱党,在党的领导下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3、进行社会主义必然性的教育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使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不是偶然的,我们要在中国现代史的教学中教育学生,让他们了解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只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才有光明前途;只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才能实现共同富裕、奔向小康。

4、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教育

在中国现代史的教学中,要向学生讲清讲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使他们了解社会主义祖国的伟大和无限光明的前途。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的30年来,我国发生了

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由一个极端贫穷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变成了一个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综合实力大为增强,跃居世界第三位,欠有赶超日、美之势。举世瞩目、举国关注的2009年10月1日的国庆盛典充分显示了我国强大的综合实力,一穷二白的历史早已远去,中华民族正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世界的面前。当学生了解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之时,他们就会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正确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树立起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将来自觉地献身于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国情教育,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从思想上要明确认识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国情教育的

重要性

进行国情教育,是广大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要认真钻研《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学习国家教委颁发制定

的《中小学加强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及国情教育的总体纲要》、《中小学历史学科思想和政治纲要》,认真钻研历史教材,

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国情教育因素,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在教学中运用,国情教育必须寓于历史教学活动之中,紧密结合历史教材,以便得出结论,要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

以情、导之以行。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国情认识国情

历史唯物主义是认识国情、分析国情的基本方法,也是认识、分析国情的基本原则,是正确认识国情的前提,进行国情教育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作指导,对历史国情知识进行科学分析。去教育学生认清国情发展的真正规律,预见其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样,才能使国情教育对客观世界及事物的发展正确地进行反映。

3、运用比较方法进行国情教育

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求同存异,或者求异存同,从而探寻正确的道路和适宜的措施。国情教育要进行历史的纵向比较,这样才能认识中国现实社会所处的阶段,才能看清中国的历史进步、发展趋势和前景。只有将国情教育放到同一历史时期?龋?进行不同国度的横向比较,才能找出国情中的长短差距,探求适合本国国情的各种问题的答案,才能发人深省,催人奋起。

4、向学生进行国情教育,要以正面教育为主,要使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地认识我国的国情

在历史教学中,讲国情中的积极有利因素方面,可增强

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讲国情中的消极不利因素方面,要深刻分析其产生的历史和现实原因,使学生心理能够产生出一种民族的紧迫感和忧患感,归纳到一点就是:通过认识国情,增强青少年一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使命感。

5、从实际出发,进行国情教育

国情教育必须从教育的对象――学生出发,必须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思想与现实中存在的一些不够正确的认识问题,从而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我国的国情。

第一讲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一、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 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重要体现在中国的基本国情、历史方位等方面。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要紧密联系中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联系当代中国历史方位的深刻变化,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加深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和把握。 1、当代中国国情概述 国情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社会性质及其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是历史文化传统、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国际关系等各个方面的总和。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能否顺利发展,都是同能否正确认识和把握基本国情密切相关的。中国共产党正是全面深刻地认识和把握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基本国情,才正确地解决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任务、性质、动力和前途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引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中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之所以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曲折和失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也是由于对基本国情的认识和把握出现了错误,提出的一些任务和政策超越了中国社会主义阶段的实际。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之所以成功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正确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重新认识和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作出了中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提出和坚持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但尚处于不发达阶段,是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从现阶段中国的实际情况看,虽然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经济实力、综合国力迈上了新台阶,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巨大成就,但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闭关没有根本改变,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从人口的数量和质量看,中国目前人口总数已超过13亿,每年还在以年均700万左右的速度增长。中国文盲和半文盲人口占1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的10%以上。 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看,中国仍处在世界后列。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国情教育应当更侧重民族危机感还是自豪感立论

当今中国,国情教育应该更注重民族自豪感的培养 (谢谢主席,在座各位,大家下午好!) 首先让我来给大家明确几个概念:所谓国情教育是基于国家现状,在全面认知国情的基础上,让国民能够知国、爱国、报效国家的一种教育。民族危机感是指人们对本民族存在的问题、不足甚至缺陷感到担心和忧虑。民族自豪感则是指基于对本民族的历史文化、现实状况、未来走向表示高度认同、充满信心,进而产生强烈的归属感。 今天我们探讨的辩题是当今中国,国情教育应该更注重培养民族自豪感还是应该更注重培养民族危机感。二者都是爱国的体现,我方认为更注重三字体现的是一种迫切性,所以我方认为国情教育在两者不可偏废的情况下,应该更注重培养民族自豪感,理由有以下三点。 第一当今中国的民族自豪感严重缺失。我国国民对重大成就的不关心与漠视是随处可见,我们都知道日本在争夺我国的钓鱼岛,也知道菲律宾在抢夺我国的南海黄岩岛,但我们有多少人知道中国的激光能力已经超越美国,又有多少人知道我国的超级电脑“天河一号”排名全球第五呢?现在我们许多人只知道在网上发布一些消极的言论,宣泄着自己对中国的各种不满,觉得中国没救了,甚至想尽办法要搬到外国去。由此可见,我国国民的民族自豪感确实缺失严重。 第二民族自豪感是民资危机感的源泉。如今,有许多不良商贩只顾自己利益,不惜将各种污染物排放到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之中,造成了水质的巨大污染。也许您会说,这是因为他们缺乏民族危机感不知道黄河被破坏后会带来严重后果。可是他们缺乏民族自豪感,根本就不爱国,黄河被破坏了,又不关他们的事,大不了他搬到外国去就好了。现实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因为不爱,所以可以肆无忌惮的砍伐树木,因为不爱,所以可以毫无顾忌的丑化中国。没有了民族自豪感何来民族危机感呢? 第三民族自豪感是民族危机和问题的解决之道。我们知道,危机感有利于发现问题,但我们更需要民族自豪感去解决问题。也许我国现在的GDP只有美国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是什么让我们得到这么大的提升呢?是民族自豪感,是因为我们相信自己的国家,所以我们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美国的大炮加坦克,我们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可以超越美国,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 所以综上所述,我方坚定认为,当今中国,国情教育应该更注重培养民族自豪感。

中国人口国情教育教案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中国人口国情教育(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与增长,理解我国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为此制定的基本国策。 2.使学生了解有关华侨及华人的知识。 3.培养学生使用“人口分布图”和“人口增长曲线图”等地理图表的能力,以及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 我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分布,人口问题及对策。 教学难点 人口发展要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承载量相协调的科学人口观的树立。 教学方法 谈话法,小组合作学习方法。 教学媒体 挂图“中国人口分布图”、“中国人口增长曲线”投影片、课本插图、有关图表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板书】第二章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第一节中国的人口 【引入新课】世界上有多少亿人口,我国有多少亿人口(1996年底)?中国人口占世界的百分比是多少?(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回答)1996年底世界人口已达57.7亿,我国人口总数为12.2亿,我国占【板书】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中“中国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面积和人口比较图”(见下表),提出问题:将四国面积、人口相比较,能得 出什么结论。 【结论】中国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垃,但人口超过其它三个国家人口总数的2倍,与面积相差不多的加拿大、美国相比,我国人口是加拿大的47倍,是美国的4.7倍,可见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 【过渡】人口大国的人口又是如何分布的呢?首先介绍一下人口密度的知识。 【学生活动】12.2亿人/960亿平方千米=120人/平方千米。这一数字大约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0倍。 【板书】二、人口分布不均 观察课本中的“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量”图,找到江苏、山东、新疆、西藏的人口总数,参考课本“做一做”提供的上述省区的面积,计算四省区的人口密度并比较东部沿海两省与西部内陆两自治区人口密度的差异。 仔细观察课本中的“中国人口密度图,思考以下问题: ”

当今国情应注重民族危机感还是自豪感的一二四辩稿完整版

当今国情应注重民族危机感还是自豪感的一二 四辩稿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正方一辩稿 一 当今中国,国情教育应该更注重民族自豪感的培养 (谢谢主席,在座各位,大家下午好!) 首先让我来给大家明确几个概念: 所谓国情教育是基于国家现状,在全面认知国情的基础上,让国民能够知国、爱国、报效国家的一种教育。民族危机感是指人们对本民族存在的问题、不足甚至缺陷感到担心和忧虑。民族自豪感则是指基于对本民族的历史文化、现实状况、未来走向表示高度认同、充满信心,进而产生强烈的归属感。 今天我们探讨的辩题是当今中国,国情教育应该更注重培养民族自豪感还是应该更注重培养民族危机感。二者都是爱国的体现,我方认为更注重三字体现的是一种迫切性,所以我方认为国情教育在两者不可偏废的情况下,应该更注重培养民族自豪感,理由有以下三点。 第一当今中国的民族自豪感严重缺失。我国国民对重大成就的不关心与漠视是随处可见,我们都知道日本在争夺我国的钓鱼岛,也知道菲律宾在抢夺我国的南海黄岩岛,但我们有多少人知道中国的激光能力已经超越美国,又有多少人知道我国的超级电脑“天河一号”排名全球第五呢?现在我们许多人只知道在网上发布一些消极的言论,宣泄着自己对中国的各种不满,觉得中国没救了,甚至想尽办法要搬到外国去。由此可见,我国国民的民族自豪感确实缺失严重。 第二民族自豪感是民资危机感的源泉。如今,有许多不良商贩只顾自己利益,不惜将各种污染物排放到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之中,造成了水质的巨大污染。也许您会说,这是因为他们缺乏民族危机感不知道黄河被破坏后会带来严重后果。可是他们缺乏民族自豪感,根本就不爱国,黄河被破坏了,又不关他们的事,大不了他搬到外国去就好了。现实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因为不爱,所以可以肆无忌惮的砍伐树木,因为不爱,所以可以毫无顾忌的丑化中国。没有了民族自豪感何来民族危机感呢?

谈谈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极大提升,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但我国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还十分艰巨。请谈谈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 2.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3.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科学分析新形势新任务的基础上,再次强调“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请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的。 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了解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和基本国情 ?把握当前中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和重要战略机遇期 ?认识走科学发展道路的重要性和基本内容 一、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 基本特点包括基本国情和历史方位两方面 (一)基本国情: 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三个没有变”: 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二)历史方位 1.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2当代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时期 3.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二、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重要战略机遇期 1、准确认识我国发展面临的阶段性特征 一是经济实力显着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三是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 四是协调发展取得显着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五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发展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 六是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七是社会活力显着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 八是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2、紧紧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 ?时间的长期性

中国国情社情简介

我国国情社情 1、我国的地势。地形和气候 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第一级阶梯是青藏高原,第二级阶梯上分布着大型的盆地和高原,第三级阶梯上分布着广阔的平原。 我国的主要地形有:山岭、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中国有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中国有四大盆地(按面积大小依次为):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吐鲁番盆地是中国地势最底的盆地。中国有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长江为我国最长的、年径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 我国的气象灾害最主要有:干旱、暴雨、热带气旋(台风)、低温冷冻、雪灾、冻雨 我国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级别依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灾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一般划分为四级IV级(一般)III级(较重)II级(严重)I级(特别严重),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同时以中英文标识。2、我国的能源资源 土地资源:我国的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3位。但是我国人均占有土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1/3,世界排名第120位 水资源: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水害灾害频繁的国家水资源总量排在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之后,居世界第6位。但我国的人口众多,人均年占有量约为世界均水量的1/4,排在世界第110位,已经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 矿产资源:世界上已知的矿产在我国均能找到,且储量丰富。目前,我国已发现171种矿产,总储量居世界第3位。 能源以地热、水能、太阳辐射能、煤、石油、天然气为主。我国的地热资源很丰富,已经发现的温泉有2000多处。我国东南沿海和西藏、云南一带,有许多温泉和热泉是地热资源丰富的地区。我国水能资源理论蕴藏相当于世界水力资源量的12%,列世界首位,其次为俄罗斯、巴西、美国、加拿大、刚果(金)。青藏高原日照时间及辐射量均居全国之冠。 我国幅员辽阔,大部分地区位于中纬度,太阳高度角比较大,各地每年太阳总辐射量大约在80~220千卡/平方厘米。其中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这一条线以西、以北广大地区,太阳能源资源特别丰富。地壳中地热资源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从已发现的高温地热区看,绝大多数分布在板块构造的边缘地带—环太平洋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带。我国东南沿海和西藏、云南一带,有许多温泉和热泉,是地热资

如何正确看待当代中国国情的三个没有变

如何正确看待当代中国国情的三个“没有变” 摘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中强调指出三个“没有变”,三个“没有变”相互关联,构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方位的逻辑统一体。正确理解三个“没有变”可以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我国目前所处的阶段位置以及存在的问题,牢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所以,必须坚持“中国道路”的价值导向不动摇;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的战略导向不动摇;须坚持“基本路线”的路线导向不动摇。 关键词:提出,基本含义,意义,实践要求 一、三个“没有变”的提出及逻辑关联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我们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我国现阶段“三个没有变”的历史方位,对于排除各种干扰,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奋勇前进,始终不渝地坚持科学发展观不动摇,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从“三个没有变”质的规定性分析,不难看出,“三个没有变”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既具备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又是生产不发达、经济落后的社会主义;生产不发达这

一本质特征,决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必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则是由这一本质特征决定的,是这一特征在国际地位上的反映。三个“没有变”相互关联,构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方位的逻辑统一体。 二、准确理解三个“没有变”的基本含义 (一) 基本国情没有变 讲“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是指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即本质特征没有改变。尽管改革开放30 多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解放和发展,但不尽完善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仍然阻碍和桎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建立合格的社会主义制度的道路还相当漫长,任何急于求成的社会制度变革都是有害的,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重道远。 (二) 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讲“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主要矛盾没有变”,是讲当前我国社会生产力落后且发展不平衡,经济总量不足仍是这一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唯一出路就是要发展生产力,不断做大财富蛋糕。(三) 国际地位没有变 讲“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是指我国的国际身份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尽管经过30 多年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2010 年我国GDP 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但人均GDP 只

当今中国的国情应注重民族危机感还是自豪感地一二四辩稿子

实用标准文案 正方一辩稿 一 当今中国,国情教育应该更注重民族自豪感的培养 (谢谢主席,在座各位,大家下午好!) 首先让我来给大家明确几个概念: 所谓国情教育是基于国家现状,在全面认知国情的基础上,让国民能够知国、爱国、报效国家的一种教育。民族危机感是指人们对本民族存在的问题、不足甚至缺陷感到担心和忧虑。民族自豪感则是指基于对本民族的历史文化、现实状况、未来走向表示高度认同、充满信心,进而产生强烈的归属感。 今天我们探讨的辩题是当今中国,国情教育应该更注重培养民族自豪感还是应该更注重培养民族危机感。二者都是爱国的体现,我方认为更注重三字体现的是一种迫切性,所以我方认为国情教育在两者不可偏废的情况下,应该更注重培养民族自豪感,理由有以下三点。 第一当今中国的民族自豪感严重缺失。我国国民对重大成就的不关心与漠视是随处可见,我们都知道日本在争夺我国的钓鱼岛,也知道菲律宾在抢夺我国的南海黄岩岛,但我们有多少人知道中国的激光能力已经超越美国,又有多少人知道我国的超级电脑“天河一号”排名全球第五呢?现在我们许多人只知道在网上发布一些消极的言论,宣泄着自己对中国的各种不满,觉得中国没救了,甚至想尽办法要搬到外国去。由此可见,我国国民的民族自豪感确实缺失严重。 第二民族自豪感是民资危机感的源泉。如今,有许多不良商贩只顾自

己利益,不惜将各种污染物排放到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之中,造成了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水质的巨大污染。也许您会说,这是因为他们缺乏民族危机感不知道黄河被破坏后会带来严重后果。可是他们缺乏民族自豪感,根本就不爱国,黄河被破坏了,又不关他们的事,大不了他搬到外国去就好了。现实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因为不爱,所以可以肆无忌惮的砍伐树木,因为不爱,所以可以毫无顾忌的丑化中国。没有了民族自豪感何来民族危机感呢? 第三民族自豪感是民族危机和问题的解决之道。我们知道,危机感有利于发现问题,但我们更需要民族自豪感去解决问题。也许我国现在的GDP只有美国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是什么让我们得到这么大的提升呢?是民族自豪感,是因为我们相信自己的国家,所以我们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美国的大炮加坦克,我们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可以超越美国,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 所以综上所述,我方坚定认为,当今中国,国情教育应该更注重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 谢谢主席,在座各位,晚上好! 如今的中国正在不断地发展之中,在此期间取得了很多辉煌的成就,同时也留下了一些遗憾。此时就需要国情教育来调整国民心态,使得人民更能知国、爱国,最终报效祖国。基于现状考虑,我方认为国情

国情教育

国情教育 义务教育课程的本质意义是使学生知国、爱国、报国,即在全面地、历史地、实事求是地认识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观点,培养热爱祖国的道德情感和报效祖国的意志品质,其核心是爱国主义教育。 现行义务教育地理课程遵循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通过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综合观点分析、观察、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认识世界和祖国,进行爱国主义、国情国策教育;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树立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和人生观。新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注重实事求是,更加注重“行为”教育,更加注重“中国特色”的展示,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更加富有时代特征。针对新教材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必须更新观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使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落到实处。 国情教育侧重的基本内容 1、进行中国近代、现代史教育了解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争取民族独立、自由解放的斗争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热爱党和人民,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维护祖国尊严,树立国防意识。教育师范生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从现实的伟大实践中汲取力量,从而了解中国现在所走的道路。 2、渗透基本国情教育对学生进行维护政治环境稳定,热爱人民、国土、资源、文化、语言和优秀传统教育,使学生珍视本民族光荣历史和对人类所做的贡献,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鄙视和摒弃崇洋媚外的心理。 深入了解家乡实际,辩证分析本地优势和制约城乡经济发展的诸多因素,对自己的家乡充满情感,进而产生学习的动力。 3、对当代中国的了解和展望未来的发展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尖锐复杂,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根本保证。展望未来,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时代赋予我们中国人民的崇高使命,我们要进一步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毫不动摇地沿着已经开辟出来的道路继续奋勇前进。 谢谢主席,首先感谢对方辩友的精彩陈词,但请让我先来给大家明晰几个概念国情:国情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要求和按照一定目的的要求对受教育者实施关于国家基本国情的教育活动国情教育的对象是全体民族成员 民族自豪感是以本民族辉煌的历史灿烂的现实充满希望的未来为素材的民族情感 民族危机感深入剖析本民族走过的弯路理性分析现在和未来发展的矛盾和不足基础上

当今中国国情教育应更侧重民族自豪感

当今中国国情教育应更侧重民族自豪感 一辩稿 谢谢评委,各位观众、评委大家上午好。我方认为在当今中国,国情教育应更侧重民族自豪感。 开宗明义,定义先行。首先,我为大家明确一下几个定义: 国情教育是教人正确的认识本民族国家,并树立正确的、客观的、实事求是的观念,达到爱国、报国的目的。 民族自豪感是国民客观认识当今国家国情,对民族成就真正认可并对其传达的精神给予继承,是主观判断得到的,是一种价值取向。 民族危机感是本民族在同外界比较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劣势,或者受到其他民族的威胁而产生的紧迫感,是对客观现实的反应。 今天只有合理的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危机感才能让国家和民众良性发展,所以我方的判断标准是,当下何者更缺乏并且何者更能达到国情教育目的,促进国家发展,就更应该侧重培养。 我方将立足国情,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论述我方观点。 1.民族自豪感是解决国家危机和问题之道。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危机感都是在知国层面上产生的,心存民族自豪感的人即使在危机面前也会毅然决然的与国家共存亡,而那些存在危机感的芸芸众生,面对国家危机,破釜沉舟不仅需要的对危机的清醒认识,更需要一腔热血。只有代代不忘民族自豪感,才不会临阵退缩。 2.民族自豪感对于一个民族是极其重要的,而当今国人正缺乏民族自豪感。反观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人人都为之感到自豪,而有多少人能真正列举出五千年中的民族辉煌,并继承其精神;再者纵观我国优越的地理自然条件,人人都知道地大物博,可是又有多少人具体了解我国国土资源概况、动植物资源概况;最后聚焦中国政治体制,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国家决定背后的真正意图。 3.拥有强烈的民族自豪不仅能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还能在平时一如既往的热爱这个国家,热爱这个民族,并为之奉献自己。李四光先生说过“我是炎黄子孙,理所当然地要把学到的知识全部奉献给我亲爱的祖国”。正是李四光先生拥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他才会不遗余力的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这个国家,奉献给中国的地质事业。如果所有的国人都为了民族奉献自己的所以,国家繁荣昌盛指日可待!! 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当今中国国情教育应更侧重民族自豪感。

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什么WORD版

中考思品基础知识135问 1、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什么? 答: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什么? 答:①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地区发展不平衡,科学技术水平和人们的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社会的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基本国情的特点、基本表现)②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3、什么是初级阶段? 答:所谓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这种不发达不是表现在一两个方面,而是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哪两层含义? 答:①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就社会性质而言) ②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就发展程度而言)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历的时间?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算起,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1956—21世纪中叶) 6、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答: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将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8、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判断所有问题的根本标准是什么?答:“三个有利于”,即:①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②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③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容是什么? 答: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10、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1、什么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答: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国家始终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工作,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要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要地位。 12、什么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答: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13、什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是我们国家的立国之本? 答:四项基本原则。 14、什么是我国的强国之路? 答:改革开放。 15、改革的实质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6、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答:要在各方面都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17、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 18、在我国经济的大舞台上,活跃着多种所有制经济,扮演主角的是什么? 答:公有制经济。 19.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可分为哪两大类? 答: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 20.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什么? 答:公有制。 21.在我国经济中占主体地位的是什么? 答:公有制经济。 1 / 6

最新整理国情教育心得体会

最新整理国情教育心得体会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正确认识把握国情,从实际国情出发,按照中央确定的大政方针,建设我们的国家,做到科学发展。 我们国家自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全国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国家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初步实现小康社会,人民的物质与精神生活得到很大改善。但从整体上说,我国还是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发展中国家,前进道路仍然存在很大困难,面临着一些制约和困扰我们的问题,主要有:一是资源压力。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水资源,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一方面是一个奇迹,靠的是全国人民的不懈努力,另一方面也给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资源压力将长期存在我国,影响我国进一步发展。二是人口压力。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口总量高峰、就业人口高峰、老龄人口高峰、农村劳动力转移高峰接踵而来,给社会就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难题,出现国家未富而人口老化的现象。三是三农压力。由于历史、地理等的原因,农村、农业和农民处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薄弱环节,影响国家的整体发展,扶助三农改善三农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四是环境压力。我国在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了伟大成就,但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压力,局部地方环境污染严重,生态恶化,人民群众意见很大,加强环境保护刻不容缓。 正确认识国情就要正确把握国情,按中国的实际国情建设我们的国家,当前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中央确定的治国方略和建设步骤,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

当今中国国情应注重民族危机感还是自豪感地一、二、四辩稿子

正方一辩稿 一 当今中国,国情教育应该更注重民族自豪感的培养 (谢谢主席,在座各位,大家下午好!) 首先让我来给大家明确几个概念: 所谓国情教育是基于国家现状,在全面认知国情的基础上,让国民能够知国、爱国、报效国家的一种教育。民族危机感是指人们对本民族存在的问题、不足甚至缺陷感到担心和忧虑。民族自豪感则是指基于对本民族的历史文化、现实状况、未来走向表示高度认同、充满信心,进而产生强烈的归属感。 今天我们探讨的辩题是当今中国,国情教育应该更注重培养民族自 豪感还是应该更注重培养民族危机感。二者都是爱国的体现,我方认为更注重三字体现的是一种迫切性,所以我方认为国情教育在两者不可偏废的情况下,应该更注重培养民族自豪感,理由有以下三点。 第一当今中国的民族自豪感严重缺失。我国国民对重大成就的不关心与漠视是随处可见,我们都知道日本在争夺我国的钓鱼岛,也知道菲律宾在抢夺我国的南海黄岩岛,但我们有多少人知道中国的激光能力已经超越美国,又有多少人知道我国的超级电脑“天河一号”排名全球第五呢?现在我们许多人只知道在网上发布一些消极的言论,宣泄着自己对中国的各种不满,觉得中国没救了,甚至想尽办法要搬到外国去。由此可见,我国国民的民族自豪感确实缺失严重。 第二民族自豪感是民资危机感的源泉。如今,有许多不良商贩只顾自己利益,不惜将各种污染物排放到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之中,造成了

水质的巨大污染。也许您会说,这是因为他们缺乏民族危机感不知道黄河被破坏后会带来严重后果。可是他们缺乏民族自豪感,根本就不爱国,黄河被破坏了,又不关他们的事,大不了他搬到外国去就好了。现实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因为不爱,所以可以肆无忌惮的砍伐树木,因为不爱,所以可以毫无顾忌的丑化中国。没有了民族自豪感何来民族危机感呢? 第三民族自豪感是民族危机和问题的解决之道。我们知道,危机感有利于发现问题,但我们更需要民族自豪感去解决问题。也许我国现在的GDP只有美国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是什么让我们得到这么大的提升呢?是民族自豪感,是因为我们相信自己的国家,所以我们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美国的大炮加坦克,我们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可以超越美国,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 所以综上所述,我方坚定认为,当今中国,国情教育应该更注重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 谢谢主席,在座各位,晚上好! 如今的中国正在不断地发展之中,在此期间取得了很多辉煌的成就,同时也留下了一些遗憾。此时就需要国情教育来调整国民心态,使得人民更能知国、爱国,最终报效祖国。基于现状考虑,我方认为国情教育更应注重培养民族自豪感。所谓国情教育,是指根据社会要求和按照国家发展的目的对受教育者实施关于国家基本情况的教育。而民族危机

利用中国历史进行国情教育

利用中国历史进行国情教育 中国历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国情教育内容。历史教学申的国情教育主要是以下诸方面。 1、进行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教育 我们伟大祖国有着五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从人类告别愚昧迈入文明时代开始,到公元18世纪以前,我国一直是当时世界上为数很少的几个先进国家之一,中华民族以高度的智慧和能力,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对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由中国人民培植的优秀文明传统,从古至今,代代相传,一脉相承,因此它与我们正在建设着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分不开、割不断的,我们要积极地从古代文明中汲取营养,同时借鉴世界上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不断前进,创造出更加光辉灿烂的当代社会主义文明,以崭新的面貌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我们在历史教学中也应进行这方面的国情教育。 2、进行光荣革命传统教育

中华民族是一个酷爱自由、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在封建社会里,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的革命精神,在中国历史上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到近代,由于闭关自守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残酷剥削和压迫,造成了中国近代的落后。出路何在?百年以来,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再接再厉,进行了英勇的斗争。1949年10月1日,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近百年来历史所证明的颠扑不破的伟大真理。过去搞革命是依靠了党的领导,现在的改革开放,同样也离不开党的领导,我们要在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光荣革命传统的 教育,特别是要向学生进行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教育,从而使学生自觉继承革命传统,热爱党,在党的领导下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3、进行社会主义必然性的教育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使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不是偶然的,我们要在中国现代史的教学中教育学生,让他们了解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只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才有光明前途;只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才能实现共同富裕、奔向小康。 4、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教育

谈谈你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

1 联系现实谈谈你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 国情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社会性质及其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是历史文化传统、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国际关系等各个方面的总和。 2010年第二季度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跻身于中等发达国家行列;2011年,中国的人均GDP已超过4200美元。但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基本国情: 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三个没有变”: 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准确认识我国发展面临的阶段性特征 一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 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 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三是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 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 四是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五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发展建设与扩大 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 六是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 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七是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 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 八是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 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马克思主义认为,不同的国家通往社会主义应有不同的道路,不同国家的社会主义由于自 己的国情不同而具有自己的民族和国家特色。 2 为什么说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所为的重要战略机遇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这是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作出的重大判断,

当代中国基本国情认识

浅谈我对当代基本国情的认识 韩雨杉 毛主席曾经说过一段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作为当代一名青年,我们再也不能效仿古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飘逸心境了。当代社会已经慢慢步入信息化时代,我们在学校汲取知识的时候,通过各种媒介也能时刻了解到身边事、国事、天下事。在此,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浅谈个人对当代基本国情的认识。 一、社会人口结构 提到社会人口结构,一个现实存在的问题不免被提及:社会老龄化。我最近在各大门户网站看到相关机构发布的一些权威数据,据统计,到2013年年底中国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2亿,达到2.02亿。又一批为祖国大发展付出心血的人们,在经受时间的冲洗后步入了夕阳红。因此,养老机制改革也迫在眉睫。 关于社会人口结构,有这样一个值得所有在校生关注的群体:高学历知识分子。我们可以在教育部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中清晰的了解到: 2013年就计划统招博士研究生69000,硕士研究生539000。中国慢慢的不再单纯的是一个人口大国,而逐渐变为了一个人才大国,进而成为一个人才强国!在这个人才济济的环境中,要想脱颖而出,必须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当然,其他类型的群体还有很多,在此

就不一一赘述。 二、改革与机遇 在中国依旧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大背景下,提到改革,让人不禁想到1978年开始实行的改革开放,让中国发展的齿轮快速旋转。前些日子我关注到这样一条新闻: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始运行。它于2013年8月22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于9月29日上午10时正式挂牌开张。商业嗅觉灵敏的人们争相前往购买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的建设,是以“开放红利”激发“改革红利”的绝佳契机。而且,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会带动金融、税收、贸易、政府管理等一系列政策的变革。如果能够顺利推进,定然能够为全国性的改革破局,会带来巨大的示范效应。 中国依然是发展中国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方面改革刻不容缓,例如:医疗改革。当然,改革与机遇并存,作为一名在校研究生,更要抓紧时间提高自己的知识,跟上时代脚步为社会作贡献,在社会各方面改革产生的机遇中实现自己的发展。 三、东西部发展不平衡 不管从经济方面,还是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们都能够很清楚地发现我国东西部发展不平衡,其实出现这样的问题有着一定的客观性、合理性和积极性。打开中国地图,就能很清晰地发现,东部沿海城市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随着与国际接轨,像广州、深圳这样的沿海城市能够率先接触到国外市场,有

国情教育知识

法律与国情教育知识点 1、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解决主要矛盾的途径: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 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4、我国的基本国策有: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 节约资源;发展战略有: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5、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 严、违法必究。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有法必依是中心环节、执法必严是关键、违法必究是重要保证。 6、我国人民是怎样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①通过人民 代表大会制度,来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②通过各级人民代表的选举,和全国人民代表的选举。③各级人民代表,广泛采纳人民群众意见,通过各极人大实现作主的权力。 7、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①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了 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②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③从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看,宪法比普通法律更严格。 8、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 同发展。基本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9、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 很不平衡的小康。 10、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民主法治、公平 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11、中学生如何培养创新精神:①培养自主探究的学 习能力;②拓宽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③敢于质疑,善于质疑;④敢于向传统挑战、向权威挑战;⑤提高观察能力和创造性思维;⑥培养动手能力,勤于实践; 12、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①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②正确认识挫折,冷静分析造成挫折的原因,采取恰 当的解决办法;③激发探索创新的热情;④学会自我疏导。 13、网络的正面作用:了解时事、学习知识、与人沟 通、休闲娱乐等; 网络的负面作用: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成瘾症、诱惑欺诈。 14、青少年怎么样正确利用网络:①以健康的心态把 网络作为生活的补充;②在网络交往中,要学会“信息节食”,学会抵御网络上的不良诱惑;③要善于利用网络技术,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帮助别人,提升自身的价值;④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⑤遵守道德和法律。 15、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集体利益与个人利 益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有保障;保障个人利益是集体的责任,而集体利益是集体中每个成员努力的结果。16、法律的特征:一是法律由国家制定和认可;二是 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三是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17、青少年怎样预防违法犯罪:①应自觉树立法律意 识,维护法律的尊严,自觉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加强修养,践行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要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②我们一定要重视道德修养,“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18、保护未成年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 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19、四大特殊保护: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 司法保护。 20、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 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21、权利与义务的关系: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密不 可分的;②公民的某些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结合的;③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促进的。 22、消费者维权途径:①与经营者协商和解;②请求 消费者协会调解;③向有关部门申诉;④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⑤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3、政府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①体现了 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根本原则;②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③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24、我国为什么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①我国的 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②地区发展不平衡;③科学技术水平和人民的文化素质还不够高;④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 25、在依法治国的建设中我们中学生怎么做:我们应 该学习相应的法律知识,做到知法、守法、懂法;同时也应维护自身的法律权益不受侵害。 26、政府工作报告为什么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 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最高立法机关;国务院是最高行政机构,其必须对全国人大负责,受其监督和审查。 27、农民工走进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说明了什么:①我 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②他们要代表广大农民工来行使管理国家和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③是人大制度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体 现。 28、农民工代表将行使哪些法定权力:①提出议案和 对各方面工作的建议、批评、意见;②参加各项选举和决定人选;③依照法定程序提出对有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罢免案;④对提交表决的议案自由地作出选择。 29、竞争与合作的关系:①竞争和合作是辩证统一 的。②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有竞争,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是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③没有合作的竞争,是孤单的竞争,孤单的竞争是无力的。合作也离不开竞争,没有竞争的合作只是一潭死水。④合作是为了更好的竞争,合作越好,力量越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