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教案(一)人口增长模式

必修二教案(一)人口增长模式及人口统计图的判读一.人口增长模式

1.人口增长

(1)历史轨迹:历史上的人口增长曲线呈“J”形(很长的时期增长速度很慢,近一二百年即20世纪以来迅速增长),且有快有慢,总体上,呈不断增长的总趋势。(如图所示)

(2)空间差异:

发达发展中

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较低水平,人口增长缓慢因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

(3)人口自然增长率

①概念:一定时期人口的死亡率与自然率相减的得数。

出生率指出生率是一年出生的婴儿数占总人数的比率;死亡率是一年死亡数占总人数的比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数,表明为正增长(人

口数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表明为负增长(人口数减少),人口自然增长率为零,表明人口数不增不减。

②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生物学规律、从经济基础(生产力水平)到上层建筑领域(如居民的受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水平等)的多种因素。

③影响人口出生率高低的因素:

★经济发达程度:经济越发达,出生率越低

★文化教育水平:女性人口受教育程度越高,婚姻生育观念改变,出生率越低

★战争、自然灾害等也可导致出生率降低

★信仰、风俗习惯等因素往往导致出生率升高。

★人口政策可以提高出生率也可降低出生率。

(4)影响人口增长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5)影响世界人口增长快慢原因:

①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越高,人口增长越快

②直接原因: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越高,人口增长越快

(6)重难点强调:

①注意区分人口增长与人口自然增长,人口自然增长反映的是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关系,而人口增长除人口自然增长外,还包括人口的机械增长(即人口迁移),从全球围讲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是指人口自然的增长(因为人口迁移在全球围不会影响世界人口总数的变化)②图文结合阐述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数量的关系

(1)自然增长率>0: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2)自然增长率由正值减小到0: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

(3)自然增长率<0:人口数量不断减小。

(4)自然增长率由负值增大到0:人口数量达到最小值。

举例如下:

当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时,人口数量在不断增长;如右图中①—③当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时,人口数量在不断减少。如右图中③—⑤当人口自然增长率由正值变为0时,人口数量达到最多;如右图中的③时。当人口自然增长率由负值变为0时,人口数量达到最少;如右图中的⑤时。

强调:在只涉及人口自然增长时,某地(或某国)人口数量最多的时候,不是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时候,只要自然增长率大于0,人口数量就一直在增长,因此人口数量最多的时候是自然增长率减少到0时③影响死亡率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医疗技术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和医疗技术水平越高,死亡率越低。

④分析世界人口快慢原因的思路:

生产力水平高低——生存环境、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出生率、死亡率——人口增长数量变化。

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构成指标: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2)类型、特点与转变过程

(3)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特点及原因:

①“高—高—低”模式(又称原始型)

特点: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低的自然增长率

原因:以采集、狩猎经济为主,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

②“高—较高—较低”模式(又称传统型)

特点:高出生率、较高的死亡率、较低的自然增长率

原因:形成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自然经济,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医疗卫生事业得到迅速发展。

③“高—低—高”模式(又称过渡型)

特点:高出生率、低的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原因: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医疗卫生事业得到迅速发展。

④“低—低—低”模式(又称现代型)

特点: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原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现代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

备注:

★三种增长模式对应四种增长类型:①“高—高—低”模式对应原始型、传统型

②“高—低—高”模式对应过渡型,③“低—低—低”模式对应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的时间分布:发达:1750年工业革命以前为“高—高—低”模式;工业革命以后到二次世界大战为“高—低—高”模式;二次世界大战以后(1950年)为“低—低—低”模式。发展中:二次世界大战以后(1950年)大部分发展中为“高—低—高”模式;部分为“低—低—低”模式。

3.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①当死亡率降低时,人口增长模式由“高—高—低”转变为“高—低—高”。

②当出生率降低时,人口增长模式由“高—低—高”。转变为“低—低—低”。

③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至出生率下降到一定水平结束。

④现代型中的人口死亡率并不都是较低的,在进入现代型的一些或地区中,由于老年人口比重大而引起的老年人口死亡率一般较高。4.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分布差异

①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为“高—低—高”模式(过渡型),并向现代型过渡。

②发展中人口增长模式为“高—低—高”模式(过渡型)。

③发达人口增长模式为“低—低—低”模式(现代型)。

欧洲的大部分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如德国、俄罗斯等

日本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零。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人口增长模

式虽然属于现代型,但由于地广人稀等原因,自然增长率较其他发达高。 ④发展中中人口增长模式为“低—低—低”(现代型)的有:中国、国、新加坡、古巴。

5.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及原因:①建国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战争等原因,死亡率较高,人口增长模式为“高—高—低”模式(传统型);

②建国后—1970年,由于民族工业的发展,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死亡率降低,人口增长模式转变为“高—低—高”模式(过渡型);

③1970年以来,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增长模式转变为“低—低—低”模式(现代型)。

二、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

判断

1.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

(1)根据生产力水平判断

所处历史发展阶段(时间):一般地,农业社会及其以前属于原始型;工业化初期属于传统型;后工业化时期属于现代型。

(2)根据类型判断

绝大多数发展中属于传统型,个别发展中,如中国、古巴等,已经属于现代型;发达多属于现代型。

(3)根据数值特征判断

三.不同的人口问题

1.发达和发展中的人口问题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原始

4%左右 4%左右 4%以下,接近于0,甚至是负值 传统

3%左右 1%以上 2%左右 现代

型 1%左右 1%左右 1%以下,接近于0,甚至

是负值

发达

发展中

问题 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 人口增长过快、青少年及儿童比重过大

原因 ①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 ①经济落后,现代化水平低,

具体分析:问题一:人口基数大,净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影响:①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②影响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③自然资源压力过大,环境污染严重。

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问题二: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

影响:阻碍经济的发展;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措施: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发展老龄产业;实行二孩政策。备注:

老龄化的衡量标准:当一个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大于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大于7%时,就可判定出现人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