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教案(一)人口增长模式

必修二教案(一)人口增长模式
必修二教案(一)人口增长模式

必修二教案(一)人口增长模式及人口统计图的判读一.人口增长模式

1.人口增长

(1)历史轨迹:历史上的人口增长曲线呈“J”形(很长的时期增长速度很慢,近一二百年即20世纪以来迅速增长),且有快有慢,总体上,呈不断增长的总趋势。(如图所示)

(3)人口自然增长率

①概念:一定时期内人口的死亡率与自然率相减的得数。

出生率指出生率是一年内出生的婴儿数占总人数的比率;死亡率是一年内死亡数占总人数的比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数,表明为正增

长(人口数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表明为负增长(人口数减少),人口自然增长率为零,表明人口数不增不减。

②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生物学规律、从经济基础(生产力水平)到上层建筑领域(如居民的受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水平等)的多种因素。

③影响人口出生率高低的因素:

★经济发达程度:经济越发达,出生率越低

★文化教育水平:女性人口受教育程度越高,婚姻生育观念改变,出生率越低

★战争、自然灾害等也可导致出生率降低

★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因素往往导致出生率升高。

★人口政策可以提高出生率也可降低出生率。

(4)影响人口增长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5)影响世界人口增长快慢原因:

①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越高,人口增长越快

②直接原因: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越高,人口增长越快

(6)重难点强调:

①注意区分人口增长与人口自然增长,人口自然增长反映的是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关系,而人口增长除人口自然增长外,还包括人口的机械增长(即人口迁移),从全球范围讲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是指人口自然的增长(因为人口迁移在全球范围内不会影响世界人口总数的变化)

②图文结合阐述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数量的关系

(1)自然增长率>0: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2)自然增长率由正值减小到0: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

(3)自然增长率<0:人口数量不断减小。

(4)自然增长率由负值增大到0:人口数量达到最小值。

举例如下:

当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时,人口数量在不断增长;如右图中①—③当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时,人口数量在不断减少。如右图中③—⑤当人口自然增长率由正值变为0时,人口数量达到最多;如右图中的③时。当人口自然增长率由负值变为0时,人口数量达到最少;如右图中的⑤时。

强调:在只涉及人口自然增长时,某地(或某国)人口数量最多的时候,不是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时候,只要自然增长率大于0,人口数量就一直在增长,因此人口数量最多的时候是自然增长率减少到0时③影响死亡率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医疗技术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和医疗技术水平越高,死亡率越低。

④分析世界人口快慢原因的思路:

生产力水平高低——生存环境、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出生率、死亡率——人口增长数量变化。

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构成指标: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2)类型、特点与转变过程

(3)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特点及原因:

①“高—高—低”模式(又称原始型)

特点: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低的自然增长率

原因:以采集、狩猎经济为主,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

②“高—较高—较低”模式(又称传统型)

特点:高出生率、较高的死亡率、较低的自然增长率

原因:形成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自然经济,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医疗卫生事业得到迅速发展。

③“高—低—高”模式(又称过渡型)

特点:高出生率、低的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原因: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医疗卫生事业得到迅速发展。

④“低—低—低”模式(又称现代型)

特点: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原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现代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

备注:

★三种增长模式对应四种增长类型:①“高—高—低”模式对应原始型、传统型

②“高—低—高”模式对应过渡型,③“低—低—低”模式对应现代型。

★人口增长模式的时间分布:发达国家:1750年工业革命以前为“高—高—低”模式;工业革命以后到二次世界大战为“高—低—高”模式;二次世界大战以后(1950年)为“低—低—低”模式。发展中国家:二次世界大战以后(1950年)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为“高—低—高”模式;部分国家为“低—低—低”模式。

3.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①当死亡率降低时,人口增长模式由“高—高—低”转变为“高—低—高”。

②当出生率降低时,人口增长模式由“高—低—高”。转变为“低—低—低”。

③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至出生率下降到一定水平结束。

④现代型中的人口死亡率并不都是较低的,在进入现代型的一些国家或地区中,由于老年人口比重大而引起的老年人口死亡率一般较高。4.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分布差异

①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为“高—低—高”模式(过渡型),并向现代型过渡。

②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为“高—低—高”模式(过渡型)。

③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为“低—低—低”模式(现代型)。

欧洲的大部分国家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如德国、俄罗斯等

日本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零。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人口增

长模式虽然属于现代型,但由于地广人稀等原因,自然增长率较其他发达国家高。

④发展中国家中人口增长模式为“低—低—低”(现代型)的有:中国、韩国、新加坡、古巴。

5.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及原因:①建国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战争等原因,死亡率较高,人口增长模式为“高—高—低”模式(传统型);

②建国后—1970年,由于民族工业的发展,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死亡率降低,人口增长模式转变为“高—低—高”模式(过渡型);

③1970年以来,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增长模式转变为“低—低—低”模式(现代型)。

二、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

1.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

(1)根据生产力水平判断

所处历史发展阶段(时间):一般地,农业社会及其以前属于原始型;工业化初期属于传统型;后工业化时期属于现代型。

(2)根据国家类型判断

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传统型,个别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古巴等,已经属于现代型;发达国家多属于现代型。

(3)根据数值特征判断

三.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

具体分析:问题一:人口基数大,净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影响:①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②影响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③自然资源压力过大,环境污染严重。

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问题二: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

影响:阻碍经济的发展;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措施: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发展老龄产业;实行二孩政策。备注:

老龄化的衡量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大于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大于7%时,就可判定出现

人口老龄化。

四.人口统计图的判读(共四种)(一)曲线图的判读

(二)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

1

.找塔型,析类型

年轻型和成年型人口金字塔图对应传统型的人口增长模式,其中年轻型处于人口加速增长阶段,成年型处于人口增长减缓阶段;老年型人口金字塔图对应现代型的人口增长模式。

2.找比重,判内容

通过对不同年龄段人口所占比重或数量的计算,可分析判断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老龄化、人口性别比例失调)、人口问题出现的原因(人口增长过快、老龄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人口政策等,人口性别比失调——生育观念、人口政策、工业发展需要、战争等)和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

3.找特殊,析原因

人口金字塔图不但有不同类型,而且同一金字塔图的内部结构也有较大差异。影响人口金字塔结构的因素包括政策(计划生育或鼓励生育)、较大的自然灾害、战争、生育观念、

工业发展、人口移动等。以下图为例,分

析其特殊变化的原因。

①处10~14岁年龄段人口比重突然变小,

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a.计划生育

导致出生率突然降低;b.重大灾害导致死

亡率上升;c.人口的大量外迁。②处20~

24岁年龄段人口比重突然增加,其变化可

能是就业、升学等导致的人口大量迁入。③处男女人口比例失调,其原因可能是战争导致大量男性死亡,也可能是纺织工厂建设导致对女性职工需求增加。

(三)平面正三角形坐标图的判读

三角形统计图是一个三轴坐标图,给出一个正三角形,在内部作若干条三条边的平行线,并标注出三个坐标所代表的变量,通常用来表示三个变量的地理事物局部与整体的百分比结构。读三角形统计图时必须注意,图中数据只表示相对量,即“比重”或“比例”,不表示绝对量;图中每个点都能够读取三个变量的坐标数值,各构成要素所占比重的总和必然是100%。

如上图中“*”表示各年龄段的人口比重,可

然增长率的“三低”阶段

以采用平行线法,该法分三步:

(1)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画出三个箭头,如图中的箭头

①②③。

(2)过图中标出的点“*”,分别画出与上述三个箭头平行且延伸方向一致的三条斜线。注意:在图中平行斜线应取a,而不是取b(因为斜线b的延伸方向与箭头②不一致)。

(3)读出上述斜线与三个坐标轴的交点坐标,这就是待求点在三个坐标轴上的坐标。在图中待求点“*”的三个坐标是0~14岁为23%,15~64岁为73%,65岁及以上为4%。

(四)四边形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四边形人口统计图中有两边分别表示两个变量(一般是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另外两边表示一个变量(通常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如下图:

对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根据一般的直角坐标图的判断即可得出数据,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读取,我们一般以第三个变量作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读数时沿对角线方向读取即可。如:图1中底边(横轴)表示的是人口死亡率,左边纵轴表示的是人口出生率,另外两边表示的是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对于图中Ⅰ、Ⅱ、Ⅲ、Ⅳ四点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判断,是先作出一条对角线(图2),沿对角线箭头方向读取(箭尾到箭头表示数据越来越大),由此得出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低到高依次是:Ⅱ、Ⅰ、Ⅳ、Ⅲ。判断某点具体的数据时,可过此点作对角线的平行线,交于两边即可,如图2中Ⅰ处的虚线。(各自的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依次大约为0‰、8‰、16‰、29‰)。

五.拓展知识点

补充知识点一: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人口抚养比数值越大,社会负担越重,人口抚养比越小,社会负担越轻。少儿抚养比是少年(0~14岁)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老年抚养比是老年(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

补充知识点二: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补充知识点三:人口年龄结构:人口年龄结构亦称人口年龄构成。各个年龄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或百分比。人口年龄结构包括:(1)现有人口中育龄人口与非育龄人口比例;(2)劳动年龄人口与非劳动年龄人口比例;(3)少年儿童人口与老年人口比例等。

补充知识点四:人口的性别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两性人口数量的比例关系,通常用性别比这个指标加以度量。性别比为平均每100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量。正常的人口性别比例为102:100到107:100。

补充知识点四:我国重要的的人口政策:

计划生育政策:二十世纪七十年代(1978年“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正式写入宪法的)我国开始实施“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计划生育政策。我国计划生育虽然有效控制了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但因为人口的基数太大,所以每年仍会增加数量可观的人口.因此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人口政策以来,每年净增的人口仍然很多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基数大.

全面二孩政策:2015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全面二孩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原因:人口总量增长的势头减弱,人口结构性问题突出(女少男多)劳动年龄人口开始减少,老龄化程度加深,出生人口性别比居高难下,人口均衡发展的压力增大等。由于育儿成本占家庭收入比重高、民众生育的意愿并不高、人口红利期衰退等原因,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并不会带来出生率的猛增和人口数量的剧烈反弹。

课堂巩固

下图为某国四个不同时期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1.按照世界人口增长模式演

变的一般规律,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为

( )

A.①→③→④→②B.①→②→④→③

C.④→①→②→③ D.④→①→③→②

2.对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影响最小的因素

是( )

A.生育政策 B.国内移民 C.经济水平 D.医疗条件(2017·苏州检测)读甲城市人口增长率曲线图(图a)和乙地区人口自

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图b),回答3—4题。

3.甲城市人口呈现正增长开始于()

A.①时期 B.②时期 C.③时期D.④时期

4.如果只考虑人口的自然增长,关于乙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时期人口数量比③时期大 B.③时期人口数量达最大值

C.②时期人口数量达最大值 D.④时期人口数量达最小值(2017·镇江调研)如图为四种人口增长模式统计图。读图回答5—6题。

5.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所属的人口增长模式分() A.甲和乙 B.乙和丁 C.丙和乙 D.乙和丙

6.造成乙类型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主要因素有()

①需要多生子女帮助从事农业生产②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提高③医疗卫生事业进步④人们受教育水平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总抚养比指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下图为我国2015~2049年抚养比变化图(预测)。据此完成7-8题。

7.图中2015~2025年少年抚养比呈上升趋势,其形成的政策原因及引起的后果是( )

A.人口出生率的上升,人口增长模式变为过渡模式

B.人口出生率的上升,人口总抚养比会上升

C.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人口增长会变慢

D.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人口总抚养比会上升

8.图中信息反映了( )

A.在2029年前总抚养比的变化主要受少年抚养比变化的影响

B.少年抚养比在2025年后呈持续下降趋势

C.2030年后劳动年龄人口的主要抚养将由少年人口转向老年人口

D.总抚养比的变化与少年抚养比的变化息息相关

(2018·湖北八校联考)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

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

人口条件,即出现“人口红利”。反之,可能出现“人

口负债”。抚养比是指少儿人口(0~14岁)及老年人口

(65岁及以上)之和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之比,

就业比是指劳动年龄人口与总人口之比。读图,回答

9~11题。

9.“婴儿潮”指的是在某一时期及特定地区,出生率较高的现象。下列年份中“婴儿潮”较明显的是( )

A.1950-1960年B.1960-1970年

C.2000-2010年 D.2040-2050年

10.关于图中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

A.就业比最低的时期是由于就业机会少导致的

B.抚养比最低的时期是由于劳动年龄人口较多导致的

C.2015年以后抚养比逐渐升高是由于“婴儿潮”导致的

D.近几年就业比逐渐下降将会导致劳动力严重不足

11.2015年后“人口负债”愈发严重,对此我们应采取的措施有( ) ①全面放开生育政策,增加生育率②渐进式延长退休年龄

③限制劳动年龄人口向国外迁移④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⑤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⑥建立健全城乡养老保险制度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②⑤⑥

读某国在甲、乙、丙、丁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增长模式

示意图,完成12~13题。

12.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一般为( )

A.甲→乙→丁→丙

B.丙→乙→丁→甲

C.甲→乙→丙→丁

D.丙→乙→甲→丁

13.导致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的可能原因有( )

①社会经济的发展②国内移民③人口政策的实施④资源十分匮乏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人口增长模式有三种:

人口增长模式有三种: 1 “高高低”模式,(原始型/传统型)又可分原始人口增长模式和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基本特点: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很/较低自然增长率。 这种模式的利弊实在很难说。 分布:原始社会和现在个别国家的个别地区 2 “高低高”模式(过渡型),发生在产业革命以后。 基本特点: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利:增加社会劳动力,增加社会财富,促进社会的发展,同时促进城市化进程; 弊:发展到现在,弊端已经很明显了。过多的人口造成社会就业压力空前,更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能源紧缺,社会难以安定等一系列问题 分布:农业社会和个别国家 3 “低低低”模式(现代型),基本特点:人口出生率开始明显下降,死亡率继续下降并达到低水平。随着两者的差距逐渐减小,自然增长率逐渐降低,有些国家甚至开始出现负增长或零增长。目前,主要的发达国家已进入。 利:有效缓解人口迅猛增长的趋势,使区域人口从严重的不平衡状态回复到新的基本平衡状态。 弊:随着“现代型”的发展,有的国家出现人口零增长或负增长。这使得社会劳动力缺乏,不利于产业发展,不利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并出现人口老龄化严重,增加社会福利负担,更不利于国家的财政建设。 分布:发达国家和少数发展中国家 (1)发达国家已处于“现代型”。 (2)发展中国家尚处于“过渡型”。 (3)世界人口再生产类型处于“过渡型”。

辽中南:资源丰富、工业基础良好、有大量的熟练技工、市场广阔、政策支持、交通便利 措施:发展多元化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壮大科学力量、环境综合治理提高资源利用率、大型国企优化改造 京津唐:市场广口、智力支持(大学众多)、政策支持、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措施: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合理利用资源、发展重化工业、第三产业、环境治理 长三角:市场广阔、政策支持、交通便利、劳动力素质高、工业门类齐全 措施:环境治理、清洁水源、发展第三产业 珠三角:市场广阔、毗邻港澳东南亚、政策支持、交通便利、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地租地 措施:大力发展重化工业、提高产品附加值、自主创新、环境治理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9课《短新闻两篇》之《别了,不列颠尼亚》说课稿

《别了,不列颠尼亚》说课稿 一、说教材 《别了,不列颠尼亚》是编排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1(必修)》第四单元的课文,是精读课文《短新闻两篇》中的一篇,另一篇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一单元的学习内容是新闻和报告文学,还有两篇作品分别是中国报告文学三大里程碑之一的《包身工》和记录中国航天事业辉煌发展的《飞向太空的航程》。 本单元四篇作品不仅传递着新鲜、真实的信息,同时更张显人文性的厚度,他们以饱满的情感,纵横的历史经验,给读者以心灵的震撼,是将新闻事实与新闻背景、客观叙述与主观评价完美结合的典范。基于以上特点我将《别了,不列颠尼亚》的教学目标设定为:学习积累新闻文体的相关基本知识,通过快速阅读掌握新闻事实,了解香港回归的历史过程,感悟借助细节、对比等手法展现出的作者的骄傲与自豪。阅读文本,使学生能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完成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目标。 在教学目标确立的基础上,突出教学重点,即学习新闻类作品的特点和本文的写作特色。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并且让这种能力的生成在教师的指导和点拨下实现。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鉴赏能力,将教学难点设定为学习本文运用对比含蓄地表达情感的手法。

二、说教法 1、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经过初中的语文学习和训练,有一定的阅读和鉴赏能力。他们对新闻类作品比较熟悉,学习此类作品容易让他们获得心灵共鸣,产生获取知识的满足感。为防止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流于表面化,肤浅化,教学过程由浅入深,由已知过渡到未知成为了我设计本课的教学思路。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健全学生思考与探究的能力,达到水到渠自成的教学效果。 2、教法指导 第斯多惠说“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为了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一)阅读法:先速读,后精读。根据新大纲要求学生的速读应达到每分钟600字。本文约1000字,要求学生在两分钟内读完,并概述本则新闻的要点。这可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提高概括能力。 (二)提问法:以提问的形式对学生的阅读实践进行适时的点拨,推动学生的思维活动,探究文本的真意。同时注重各个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个性化解读方式。 (三)示例法:用一篇示例新闻加深学生对这一体裁的理解。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学习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任务,

高中新课程数学必修一第二章《函数》教案

必修1 函数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复习巩固本章所学知识和方法,形成比较系统的整体认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方法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复习提问,激发学生兴趣,形成整体化认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系统复习本章知识和方法,难点是形成整体认识。 三、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总结归纳,典例训练。 本章知识结构 知识要点归纳:

1、 在学习函数映射的概念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 2、 函数定义域的求法: (一) 自然定义域:注意常涉及以下依据 ⑴ 分母不为零⑵偶次根式中被开方数不小于零⑶指数幂的底数不等于零⑷实际问题 要考虑实际意义 (二) 复合函数的定义域:若()g x D ∈得定义域为D ,则函数[]()y f g x =的定义域要由 ()g x D ∈的求解 3、 函数值域的求法:要注意定义域对值域的决定作用。 ⑴直接观察法⑵配方法⑶换元法⑷判别式法⑸单调性法(6)图象法等 4、 函数的解析式求法:⑴待定系数法⑵复合函数的解析式⑶换元法或配凑法⑷实际问题中 利用的等量关系 典型例题 题型1:函数定义 例 下列各组函数中,表示同一函数的是( ) A.||2x y x y ==与 B.2lg lg 2x y x y ==与 C.23 ) 3)(2(+=--+= x y x x x y 与 D.10==y x y 与 答案:B 题型2:函数的定义域值域 例 函数322 -+=x x y 在区间[-3,0]上的值域为( ) A.[-4,-3] B.[-4,0] C.[-3,0] D.[0,4] 答案:A 题型3: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例 画出函数x x y -=2 的图象,并 指出它们的单调区间. 解:22110124 110124 ()()()()() x x x f x x x ?--≤≥??=??--+<

人口增长模式(教案设计)

第一节人口增长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增长的概念及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理解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人口增长过快的决定因素。 (2)、通过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状况,理解、掌握各个时期人口增长模式。 (3)、通过比较分析人口统计资料数据,培养学生分析、运用地理数据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集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数据信息来分析整理影响人口增长的原因。 (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 3、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的人口观、环境观和资源观。 (2)通过分析我国人口发展变化、案例,是学生了解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进一步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3)通过分析环境对人口的影响,树立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及其分布;中国人人口增长状况。 教学难点:分析三种人口增长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及其影响。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地理图表。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好,这是我们本学期的第一节地理课。通过上个学期的学习,我们知道: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必修Ⅰ中,我们了解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必修Ⅱ,主要学习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内容有人口与环境、城市与环境、区域产业活动、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重点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形成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人口、环境是人类社会的最基本要素,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是人口地理的重要内容。人口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了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在正式进入新课之前我想问同学们几个问题:请问同学们的父辈有几兄妹,请问同学们自己有几兄妹?(学生答)教师总结: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请同学们分析一下为什么在你父辈和在你们这一辈兄弟姐妹的人数有这么大的区别呢?这两种情况各属于什么样的人口增长模式?这就是我们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学习新课 课件展示: “世界‘人口爆炸’性增长图” 师1999年10月12日是世界人口60亿日,目前全世界每年净增人口7 700万,预计到2030年全球人口将超过80亿。 你认为世界人口增长有规律可循吗?能说说21世纪人口增长的趋势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短新闻两篇 同步课时练习

10、短新闻两篇语文 1、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如果韩国不能在“萨德”问题上改弦更张,韩国与中国,包括与俄罗斯等其他东北亚国家的经贸关系肯定受损,中韩的贸易额、人员交流会急剧下降,甚至刚性下滑,出现“硬着陆”。 ②群峰耸立,山势绵延,虽没有想象中的高巍峥嵘,但于静寂中尽情体味空谷足音的韵味却依然是我所喜欢的。 ③中央公布的八项规定,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诚为清规戒律,不容违反,它是使我们的党风、政风日渐好转的重要保证。 ④会议期间,代表们广开言路,积极建言献策,为政府规划的科学编制提供了宝贵的建议。 ⑤早在上个世纪末,当地决策者就深谋远虑,提出了从单一的小农业向大农业转移的战略措施,于是一个个生态经济园区应运而生。 ⑥每逢周末,他总喜欢邀上三五知己,海阔天空地谈论新近发生的事情,或国家大政,或家常琐事。 A.①④⑥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②④⑤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们应该更加有效地把人才资源转化为创新优势和发展优势,建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的人才评价制度是尤为关键。 B.由南海舰队导弹驱逐舰海口舰、导弹护卫舰岳阳舰和综合补给舰青海湖舰组成的中国海军第二十七批护航编队载誉归来,按时抵达三亚某军港码头。 C.在电子阅读时代,阅读的载体、渠道和方式虽然都已经变了,但是阅读之于人类灵魂与未来的要义却从未发生改变。 D.实践充分证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虚拟社交“弱关系”的拓展上有天生优 势, ; , 。。 , ,十分不利于需要稳固的“强关系”的连接产生。

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二章知识总结

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二章知识总结 一、指数函数 (一)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1.根式的概念:一般地,如果a x n =,那么x 叫做a 的n 次方根,其中n >1,且n ∈N *. ◆ 负数没有偶次方根;0的任何次方根都是0,记作00=n 。 当n 是奇数时,a a n n =,当n 是偶数时,? ? ?<≥-==)0()0(||a a a a a a n n 2.分数指数幂 正数的分数指数幂的意义,规定: )1,,,0(* >∈>= n N n m a a a n m n m , )1,,,0(1 1 * >∈>= =- n N n m a a a a n m n m n m ◆ 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0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 3.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1)r a 〃s r r a a += ),,0(R s r a ∈>; (2)rs s r a a =)( ),,0(R s r a ∈>; (3)s r r a a a b =)( ),,0(R s r a ∈>. (二)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1、指数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函数)1,0(≠>=a a a y x 且叫做指数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为R . 注意:指数函数的底数的取值范围,底数不能是负数、零和1. 注意:利用函数的单调性,结合图象还可以看出: (1)在[a ,b]上,)1a 0a (a )x (f x ≠>=且值域是)]b (f ),a (f [或)]a (f ),b (f [;

(2)若0x ≠,则1)x (f ≠;)x (f 取遍所有正数当且仅当R x ∈; (3)对于指数函数)1a 0a (a )x (f x ≠>=且,总有a )1(f =; 二、对数函数 (一)对数 1.对数的概念:一般地,如果N a x =)1,0(≠>a a ,那么数x 叫做以.a 为底..N 的对数,记作:N x a log =(a — 底数,N — 真 数,N a log — 对数式) 说明:○1 注意底数的限制0>a ,且1≠a ; ○ 2 x N N a a x =?=log ; ○ 3 注意对数的书写格式. 两个重要对数: ○ 1 常用对数:以10为底的对数N lg ; ○ 2 自然对数:以无理数 71828.2=e 为底的对数的对数N ln . 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 幂值 真数 指数 对数 (二)对数的运算性质 如果0>a ,且1≠a ,0>M ,0>N ,那么: ○ 1 M a (log 〃=)N M a log +N a log ; ○ 2 =N M a log M a log -N a log ; ○ 3 n a M log n =M a log )(R n ∈. 注意:换底公式 a b b c c a log log log = (0>a ,且1≠a ;0>c ,且1≠c ;0>b ). 利用换底公式推导下面的结论 (1)b m n b a n a m log log = ; (2)a b b a log 1log = . (二)对数函数 1、对数函数的概念:函数0(log >=a x y a ,且)1≠a 叫做对数函 数,其中x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0,+∞). 注意:○1 对数函数的定义与指数函数类似,都是形式定义,注意辨别。如:x y 2log 2=,5 log 5 x y = 都不是对数函数,而只能称 其为对数型函数. ○ 2 对数函数对底数的限制:0(>a ,且)1≠a .

2.1.1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难)

当前测评试卷: 高一地理周评测套题(第2周) 适用对象:高一 试题总数:20 考试时限: 20分钟 姓名: 套题难易程:难 一、 选择题。(共15题,每题4分,共60分) 读X 、Y 两国人口金字塔图,回答1—3题: 1.Y 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A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B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C .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答案解析】选D 。Y 国人口金字塔图,中老年比重大,青少年比重小,应该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故选D 。 【相关知识点】2.1.1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难易程度】中 2.造成X 、Y 两国人口增长模式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A .经济水平 B .教育水平 C .历史条件 D .自然条件 【答案解析】选A 。人口增长模式主要受到社会生产力,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故选A 。 【相关知识点】2.1.1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难易程度】中 3.属于Y 类型的国家有 A .尼日利亚 B .印度 C .泰国 D .日本 【答案解析】选D 。Y 类型的国家为发达国家,只有日本为发达国家,故选D 。 【相关知识点】2.1.1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难易程度】难 右图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 图,读图完成4—6题: 4.④国目前人口增长属于下列哪一阶段 A .原始低增长阶段 B .加速增长阶段 C .增长减缓阶段 D .低速增长阶段 【答案解析】选A 。④国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为原始低增长阶段,故选A 。 【相关知识点】2.1.1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 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难易程度】难 出生率% ① ② ③ ④

人教语文必修一短新闻两篇课后练习题(有解析)

人教语文必修一短新闻两篇课后练习题(有解析) 人教语文必修一短新闻两篇课后练习题(有解析)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凝重(nín??) 世人瞩目(zhǔ) 纳粹(suì) 焚尸炉(fén) B.婆娑(suō) 堪称典范(kān) 嬉笑(xǐ) 明媚温暖(méi) C.凋谢(diāo) 步履蹒跚(lǚ) 装载(zài) 紫荆花(jīn??) D.戕害(qiān??) 雏菊怒放(chú) 嚼蜡(jué) 重蹈覆辙(fù) 【解析】A项,“粹”读cuì;B项,“嬉”读xī,“媚”读mèi;D项,“嚼”读jiáo。【答案】 C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漂扬蒙蒙细雨撤离降旗仪式 B.掩映世人瞩目汽艇阳光明媚 C.帐蓬草地碧绿详细不由自主 D.追逐表情茫然窒息绿树成茵【解析】A项,“漂扬”应为“飘扬”。C项,“帐蓬”应为“帐篷”。D项,“绿树成茵”应为“绿树成阴”。【答案】 B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________在南海的夜幕中。 (2)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________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 (3)还有一些参观者________着毒气室和焚尸炉,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 A.消失竟然注视 B.消逝竟然凝视 C.消逝居然凝视 D.消失居然注视【解析】消失:事物逐渐减少以致没有。消逝:同“消失”,侧重时间上慢慢成为过去。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同“竟”,表示出于意料之外。“居然”程度更重一些,语气较重。凝视:聚精会神地看。注视:注意地看。【答案】 D 4.(2012?江西高考)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贫困市民和下岗职工不再把干个体看作是丢脸的事,他们已经坦然地加入到个体户行列中来。B.关于《品三国》,粗粗一看,似乎与其他同类的书没有多大区别,但反复品读,就会发现其意味深长。 C.虽然大家都知道生活离不开物质基础,可也没有一个人不认为,幸福并不完全由物质条件决定。D.在学校师资不足的情况下,他主动挑起了为请假的老师代课的任

必修一数学第二章测试卷答案

必修一基本初等函数(I)测试题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 1、已知函数,若函数有四个零点,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 A.?????? B.?????? ?? ??? C.?????? ? D. 2、若函数在(,)上既是奇函数又是增函数,则函数 的图象是??????????????????????????????????????? (? ???) 3、D已知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f(x)满足f(2+x)=f(-x),当0≤x≤1时,f(x)=x2,则f(2015)= ( ??) A.-1?? ??? ??? B.1 ??? ??? ??? ??? C.0 ??? ??? ??? ??? ??? D.20152 4、已知函数为自然对数的底数)与的图象上存在关于轴对称的点,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5、下图可能是下列哪个函数的图象(???? ) . ?????????. . ?????????.

6、?已知 ,, ,则的大小关系是(??) A .?????? B .?????? C .?????? D . 7、设 ,, ,则的大小关系是 A.??????? B. ?????? C.??????? D. 8、?下列函数中值域为(0,)的是(??? ) A. ????? B. ????? C. ????? D. 9、 已知函数为自然对数的底数) 与的图象上存在关于轴对称的点, 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 B .??????? C .????? D . 10、? 已知函数,若,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 B .?????? C .???????? D . 11 、已知函数 的最小值为(??? ) ??? A.6????????? ? ??? B.8????????????? ? C.9???????????? ?? D.12

必修一第二章--2.3函数应用-含答案

~ §函数的应用(I) 课时目标 1.能运用所学的函数知识、方法解决模型为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及分段函数的实际问题.2.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数学应用意识,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用数学的思想、方法、知识解决问题. 几类常见的函数模型 (1)一次函数模型:f(x)=kx+b (k、b为常数,k≠0); ] (2)反比例函数模型:f(x)=k x +b (k、b为常数,k≠0); (3)二次函数模型:f(x)=ax2+bx+c (a、b、c为常数,a≠0); (4)分段函数模型:这个模型实际是以上两种或多种模型的综合,因此应用也十分广泛. 一、选择题 1.某公司市场营销人员的个人月收入与其每月的销售量成一次函数关系,其图象如右图所示,由图中给出的信息可知,营销人员没有销售量时的收入是( ) A.310元B.300元 { C.290元D.280元 2.某商品价格前两年每年递增20%,后两年每年递减20%,则四年后的价格与原来价格比较,变化的情况是( ) A.减少%B.增加% C.减少%D.不增不减 3. 某工厂的大门是一抛物线型水泥建筑物,大门的地面宽度为8m,两侧距地面3m高处各有一个壁灯,两壁灯之间的水平距离为6m,如图所示,则厂门的高为(水泥建筑物厚度忽视不计,精确到0.1m)( ) A.6.9mB.7.0mC.7.1mD.6.8m ¥

4.国家购买某种农产品的价格为120元/担,某征税标准为100元征8元,计划可购m 万担.为了减轻农民负担,决定税率降低x个百分点,预计收购量可增加2x个百分点.则税收f(x)(万元)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 ) A.f(x)=120m(1+2x%)(8-x)% (0

人口增长模式练习题(附答案)

1、人口增长的快慢由下列哪个因素所决定 A、人口出生率 B、人口死亡率 C、人口自然增长率 D、人口数量 2、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往往是不同的,下列不属于其形成原因的是 A、人口数量的多少 B、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 C、社会、经济的差异 D、文化、环境的差异 3、影响死亡率变化的主要社会环境因素是 ①经济因素②政治因素③医疗卫生条件④生育政策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读右图,回答4-6题: 4、表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可能是 A、① B、② C、③ D、④ 5、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若图中数字序号表示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则在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按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①②③ D、③②①④ 7、人口增长模式中,传统型和现代型的共同特点是( ) A、两者的出生率都高 B、两者的自然增长率都高 C、两者的死亡率都低 D、两者的自然增长率都低 ) A、① B、② C、③ D、④ 9、对该国人口增长不同阶段的人口增长模式判断正确的是() A、①——现代型 B、②——传统型 C、③——原始型 D、④——过渡型 10、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比 A、人口的出生率比发达国家低 B、人口的死亡率比发达国家低 C、人口的死亡率比发达国家高 D、婴儿的死亡率比发达国家低 11、关于人口增长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以前,人口增长为“低-低-低”模式 B、农业文明时期,人口增长为“低-低-高”模式 C、产业革命时期,人口增长为“高-低-高”模式 D、后工业化时期,人口增长为“高-高-低”模式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欧洲所有国家的人口已连续多年出现负增长 B、非洲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正在向“低—低—低”模式转变 C、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已基本步入“低—低—低”人口增长模式 D、我国由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低—低—低”模式 13、目前,欧洲的德国、匈牙利等国人口连续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就业机会很少 B.人口老龄化严重,青壮劳力缺乏 C.政府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结果 D.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二章测试题正式

秀全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数学 第二章单元检测(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函数32+=-x a y (a >0且a ≠1)的图象必经过点 (A )(0,1) (B ) (1,1) (C ) (2,3) (D )(2,4) 2.函数lg y x = A.是偶函数,在区间(,0)-∞ 上单调递增 B.是偶函数,在区间(,0)-∞上单调递减 C.是奇函数,在区间(0,)+∞ 上单调递增 D .是奇函数,在区间(0,)+∞上单调递减 3.三个数6 0.70.70.76log 6, ,的大小关系为 A . 60.70.70.7log 66<< B . 60.7 0.7log 60.76<< C .0.7 60.7log 660.7<< D . 60.70.70.76log 6<< 4.函数12 log (32)y x = - A .[1,)+∞ B .2(,)3+∞ C .2(,1]3 D .2[,1]3 5、已知镭经过100年,剩留原来质量的95.76%,设质量为1的镭经过x 年的剩留量为y ,则y 与x 的函数关系是 (A )y =(0.9576) 100 x (B )y =(0.9576)100x (C )y =( )x (D )y =1-(0.0424) 100 x 6、函数y =x a log 在[1,3]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和为1,则a = (A ) (B ) 2 (C ) 3 (D ) 7、下列函数中,在区间(0,2)上不是增函数的是 (A ) 0.5log (3)y x =- (B ) 12+=x y (C ) 2x y -= (D )x y 22= 8、函数 与 ( )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像只可能是 1009576.02131x a y =x y a log -=1,0≠>a a 且

必修二教案(一)人口增长模式

必修二教案(一)人口增长模式及人口统计图的判读一.人口增长模式 1.人口增长 (1)历史轨迹:历史上的人口增长曲线呈“J”形(很长的时期增长速度很慢,近一二百年即20世纪以来迅速增长),且有快有慢,总体上,呈不断增长的总趋势。(如图所示) (2)空间差异: 发达发展中 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较低水平,人口增长缓慢因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 (3)人口自然增长率 ①概念:一定时期人口的死亡率与自然率相减的得数。 出生率指出生率是一年出生的婴儿数占总人数的比率;死亡率是一年死亡数占总人数的比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数,表明为正增长(人

口数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表明为负增长(人口数减少),人口自然增长率为零,表明人口数不增不减。 ②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生物学规律、从经济基础(生产力水平)到上层建筑领域(如居民的受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水平等)的多种因素。 ③影响人口出生率高低的因素: ★经济发达程度:经济越发达,出生率越低 ★文化教育水平:女性人口受教育程度越高,婚姻生育观念改变,出生率越低 ★战争、自然灾害等也可导致出生率降低 ★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因素往往导致出生率升高。 ★人口政策可以提高出生率也可降低出生率。 (4)影响人口增长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5)影响世界人口增长快慢原因: ①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越高,人口增长越快 ②直接原因: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越高,人口增长越快 (6)重难点强调: ①注意区分人口增长与人口自然增长,人口自然增长反映的是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关系,而人口增长除人口自然增长外,还包括人口的机械增长(即人口迁移),从全球围讲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是指人口自然的增长(因为人口迁移在全球围不会影响世界人口总数的变化)②图文结合阐述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数量的关系 (1)自然增长率>0: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2)自然增长率由正值减小到0: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 (3)自然增长率<0:人口数量不断减小。 (4)自然增长率由负值增大到0:人口数量达到最小值。

高一必修一短新闻两篇同步练习(附答案)

高一必修一短新闻两篇同步练习(附答案) 一、选择加粗字注音都正确的一组() A.降落(jiang)撤离(che)序幕(xǔ) B.凝重(ning)接载(zai)停泊(pō) C.旗帜(zhi)移交(jiāo)护卫(wei) 二、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淹映陈迹飘扬 B.仪势离任港督 C.古典易帜世人瞩目 三、根据语言环境解释词语 1.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陈迹 2.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告终 四、阅读练习 (一)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

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1.选段中“改建、扩建、装修”几个词语的顺序可否进行调换,为什么? 2.如何理解选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3.在这则新闻稿中,为什么要插入一段关于港督府的叙述?请谈谈你的理解。 (二) 德育考试 市各学校: 三日内选派三名“三好”学生,参加德育考试竞赛。不得携带任何考试用品。时间:下周一(十一月五日)。 市教委 2001/10/27 太突然! 三日太短! 各校立即绷紧神经。筛了又筛,选了又选,选出拔尖而又拔尖的“三好”学生,并配备优秀教师,三天72小时,马不停蹄,人不歇鞍地辅导。 幸亏学生天赋极好,一本《青少年道德修养》早背得滚瓜烂熟,不漏标点。 各路考生奔赴考场,兴许是刚刚清扫过考场,门口横七竖八地躺着几把笤帚。考生跨进门,不时踩得笤帚“劈

叭”作响,有两个调皮的一脚将笤帚踢上天。 桌上摆着钢笔、铅笔、墨水、铅笔刀、盛铅笔屑的小盒及备用的废纸。 各就各位,拧开墨水瓶,汲饱墨水。“刷刷刷”削好铅笔。考题发下,考生目瞪口呆题目太简单:1+1=? 考生欣喜若狂。奋笔疾书,三下五除二,便丢下试卷,飘然而去。 第二天,成绩公布出来: 百分之六十考生得零分。 百分之三十五不及格。 师生愕然,急忙索取答案。如下: 捡起门口笤帚:40分。 铅笔屑盛在小盒里,不乱扔废纸:30分。 离开考场,墨水瓶拧好盖,笔帽套上:30分。 1.接到通知后,各学校反应如何,做了哪些准备? 2.看到试题后学生反应如何? 3.这次考试结果如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4.请你谈谈你对这次考试以及学校德育教育的看法。 五、写作活动 1.题目 运用特写消息的形式写作一则消息 2.写作内容

人教版数学高一-人教数学A版必修一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1)》基础训练(含详细解析)

数学1(必修)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1) [基础训练A 组] 一、选择题 1 下列函数与x y =有相同图象的一个函数是( ) A 2 x y = B x x y 2 = C )10(log ≠>=a a a y x a 且 D x a a y log = 2 下列函数中是奇函数的有几个( ) ①11x x a y a +=- ②2lg(1) 33 x y x -=+- ③x y x = ④1log 1a x y x +=- A 1 B 2 C 3 D 4 3 函数y x =3与y x =--3的图象关于下列那种图形对称( ) A x 轴 B y 轴 C 直线y x = D 原点中心对称 4 已知1 3x x -+=,则332 2 x x - +值为( ) A B C D - 5 函数y = ) A [1,)+∞ B 2(,)3+∞ C 2[,1]3 D 2(,1]3 6 三个数6 0.70.70.76log 6, ,的大小关系为( ) A 60.70.70.7log 66<< B 60.7 0.70.76log 6<< C 0.7 60.7log 66 0.7<< D 60.70.7log 60.76<< 7 若f x x (ln )=+34,则f x ()的表达式为( ) A 3ln x B 3ln 4x + C 3x e D 34x e + 二、填空题 1 985316,8,4,2,2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2 化简11 410 104 848++的值等于__________ 3 计算:(log )log log 22 22 54541 5 -++=

4 已知x y x y 224250+--+=,则log ()x x y 的值是_____________ 5 方程 33131=++-x x 的解是_____________ 6 函数121 8 x y -=的定义域是______;值域是______ 7 判断函数2lg(y x x =的奇偶性 三、解答题 1 已知),0(56>-=a a x 求x x x x a a a a ----33的值 2 计算100011 3 43460022 ++ -++-lg .lg lg lg lg .的值 3 已知函数2 11()log 1x f x x x += --,求函数的定义域,并讨论它的奇偶性单调性 4 (1)求函数 2()log x f x -=的定义域 (2)求函数)5,0[,)3 1(42∈=-x y x x 的值域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二章基本初等函 数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 一、指数函数 (一)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1.根式的概念: 负数没有偶次方根;0的任何次方根都是0,=0。 注意:(1)n a = (2)当 a = ,当 n 是偶数时,0 ||,0 a a a a a ≥?==?-∈>且 正数的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_1(0,,,1)m n m n a a m n N n a *= >∈>且 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0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 3.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1)(0,,)r s r s a a a a r s R +=>∈ (2)()(0,,)r s rs a a a r s R =>∈ (3)(b)(0,0,)r r r a a b a b r R =>>∈ 注意:在化简过程中,偶数不能轻易约分;如122 [(1]11-≠ (二)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1、指数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函数x y a = 叫做指数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为R. 注意:指数函数的底数的取值范围,底数不能是负数、零和1.即 a>0且a ≠1 2a>1

注意: 指数增长模型:y=N(1+p )指数型函数: y=k a3 考点:(1)ab =N, 当b>0时,a,N 在1的同侧;当b<0时,a,N 在1的 异侧。 (2)指数函数的单调性由底数决定的,底数不明确的时候要进行讨论。掌握利用单调性比较 幂的大小,同底找对应的指数函数,底数不同指数也不同插进1(=a 0)进行传递或者利用(1)的知识。 (3)求指数型函数的定义域可将底数去掉只看指数的式子,值域求法用单调性。 (4)分辨不同底的指数函数图象利用a 1=a,用x=1去截图象得到对应的底数。 (5)指数型函数:y=N(1+p)x 简写:y=ka x 二、对数函数 (一)对数 1.对数的概念:一般地,如果x a N = ,那么数x 叫做以a 为底N 的对数,记作:log a x N = ( a— 底数, N — 真数,log a N — 对数式) 说明:1. 注意底数的限制,a>0且a≠1;2. 真数N>0 3. 注意对数的书写格式. 2、两个重要对数: (1)常用对数:以10为底的对数, 10log lg N N 记为 ; (2)自然对数:以无理数e 为底的对数的对数 , log ln e N N 记为. 3、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log x a x N a N =?= 对数式 指数式 对数底数← a → 幂底数 对数← x → 指数 真数← N → 幂 结论:(1)负数和零没有对数

必修二1.人口增长模式(朱雪梅)

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 扬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朱雪梅 第一节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设计思路】 关于人口及人口问题的基本知识,学生在初中地理课中曾经学习过,但仅限于了解不同地区人口数量多少、人口增长快慢等事实性知识,对人口增长原理几乎没有涉及。本课的内容要求将初中阶段感受型为主的学习上升到理性层面,其认知过程应该利用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因此利用统计图表组织学习成为本课的特色,统计图表也就成为学习的工具。从教学方法看,本课可以灵活运用问题导学法、文献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合作讨论法等多种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充满生机的探究性活动中掌握学习目标。 【知识构建】 课程标准关于本课的“标准”是“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其具体要求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需要知道什么是人口增长模式,世界上有哪几种主要的增长模式。二是需要将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每种模式的特点。三是需要知道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在世界上的分布情况。 从教材的知识内容看,各个版本教材对本“标准”的阐释既基于其基本要求,

又各有不同的理解与拓展,因此不同版本教材在文字表述、案例选用、图表设计等方面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很正常的现象,我们应该以求同存异的心理品质,淡化差异,并根据“标准”的本质特征进行知识建构,其框架结构结构如图1所示。 本课有关人口问题的内容,不是课标的内容要求,在初中地理中曾作为重要知识点学习,在此应作为拓展性知识加以复习。 【教学目标】 1.利用世界人口增长过程图与人口增长模式图,讨论、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并列表加以比较。 2.利用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统计图表,说出世界不同地区所属的人口增长模式及特点,了解不同国家的人口政策,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3.利用文献资料或统计局网站资料,调查本地区不同年份人口统计数据,绘制人口统计图,分析本地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并举例加以说明。5.结合已有知识与实例,说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依据课程标准,可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不同的人口增长特点及相应的分布地区”,而不是“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因为关于人口增长模式的划分类型是一个在学术界尚存在着争议的问题,但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都是由出生率、死亡率与自然增长率三者的关系进行表证的,所以应该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特点”作为教学重点。 本课重点可以从两方面进行理解:一是从时间发展历程看,不同地区或国家人口增长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将呈现不同的特点,即出生率、死亡率与自然增长率有一定的变化规律;二是从空间分布看,不同地区因社会生产力水平存在着差异,即使在相同时期,人口增长特点也具有较大的区别,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就有较大差异。 2.教学难点 本课的知识内容并非理解难点,而应该是“如何判断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即将分析方法作为教学难点。因为,关于特点的分析对学生思维的综合性要求较高,需要通过对统计图表中的多项数据进行提取,并加以比较、判断,再转化为对出生率、死亡率与自然增长率三者的关系进行定性描述,这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 【课前准备】 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调查家乡的人口统计数据,并将学生提交的统计资料制作

人口增长模式

第一节 人口增长模式 [典型例题] 1、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4.03.02.01.0 00 1.0 2.0 3.0 4.0人口死亡率(%) 人口出 生率 (%) (1)图中A 点的人口出生率为 、人口死亡率为 ;B 点的人口出生率为 、人口死亡率为 ;C 点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 D 点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 (2)A 、B 、C 、D 表示四种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下列①英国②埃及③芬兰④尼加拉瓜⑤意大利⑥瑞典六个国家中,属于A 类的是 ,属于C 类的是 ,属于D 类的是 。 (3)中国目前的人口增长模式正在向A 、B 、C 、D 中的 类接近,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减缓的原因是 。 解析:第(1)小题通过读图获得A 、B 、C 、D 四点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再通过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者的关系即可

得到C 、D 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解第(2)小题通过各点人口增长模式的情况,结合各国的人口增长情况可得出答案。从整体上看,我国的城市已基本实现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而农村人口还处于这一转变过程中。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减慢。 答案:(1) 2.5 0.6 3 2.8 0.05 -0.3 (2)②④ ①③ ⑤⑥ (3)C 实行计划生育 2、下图反映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其中,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低——低——低”的国家是 A.① B.② C.③ D.④ 人口 人口出生率(%) 1.0 2.03.04.0 1.0 2.0 3.0 4.0 解析:人口增长模式有“高——高——低”、“高——低——高”、 “低——低——低”等不同模式。“低——低——低”的人口增长模式是指“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的现代人口增长模式,目前的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已基本步入此种人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