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全球化的因素

汽车全球化的因素
汽车全球化的因素

汽车产业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原因分析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刘世锦冯飞

1982年法国经济和工业部曾经预言,全球大约30家汽车制造公司在10年之内将合并成6家。在推迟10年后,这一预言开始成为现实。其主要原因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了80年代未曾有过的促进汽车产业全球化进程加快的一系列因素。

1.市场和竞争格局的实质性变化

(1)汽车需求增长的地理分布特征出现重要转变,由传统的发达国家市场转到了日益活跃的新兴国家市场,特别是除日本之外的亚洲市场、东欧市场和南美市场。这些国家随着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和对外开放,汽车市场迅速成长。相比之下,传统的发达国家市场逐步趋于饱和,需求增长相对较慢,主要以车辆更新为主。传统国家之外市场的重要性明显提高。为争取新的市场份额,汽车企业竞争的焦点转向了新兴国家市场。这种竞争直接表现出国际化特征,即竞争已经直接跨越汽车企业原来所在的国家边界,使汽车产业的整体竞争在国际平台上层开。为适应全球性竞争的需求,全球性的企业组织形式应运而生。另一方面,新兴国家通常具有多方面的低成本优势,促使跨国公司在这些地区的竞争更多地采用跨国投资和跨国经营的方式,而非直接贸易方式,从而加快了跨国投资和生产转移的进度。

(2)生产能力的过剩持续加剧。从供需平衡的角度看,全球汽车工业生产能力过剩是一个长期现象,并在近年呈现出加剧趋势。1998年全球轿车和旅行车的生产能力过剩总量达1080万辆,1999年增至1390万辆(见表4),产能过剩量增幅达28.7%。1999年全球汽车工业的能力利用率约70%左右。这种状况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更趋激烈,行业的平均利润率水平明显下降。在此背景下,通过企业之间的重组,利用联合兼并带来的外部效益,以更为有效的方式满足全球范围内的需求,成为生产厂商无法回避的选择。

表41999年全球轿车和旅行车生产能力过剩情况单位:百万辆

资料来源:大众汽车公司提供。

(3)市场需求进一步趋于多样化。与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一国市场相比,全球市场的突出特征除了规模更大以外(1998年欧洲汽车市场占全球的33%,亚洲市场占32%,北美市场占29%),还有消费者的偏好种类更多,差别更大,影响需求变化的因素也更多。汽车企业只有采取面向多个地区市场的多种产品、多种数量的组合战略,才能够获得经营业绩的稳定性。

2.成本上涨压力下的全方位成本削减战略

汽车产业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产业,其研发、制造、采购、销售各环节都具有资金密集的特征。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环节的资金密集度远超以往,实现更大规模的生产(即规模经济定义的不断提高)以摊销巨大的成本支出,已成为各大汽车企业普遍采用的战略。

技术开发环节。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使投入市场的新产品数量和车型数量不断增加,产品在市场上的生命周期相应缩短;汽车产品融入了诸如新材料、新能源、微电子等高技术领域的最新成果,技术含量日益提高;许多国家政府在环保、安全、能耗方面的立法要求越来越高。上述三个因素使得新车的开发成本不断增加。目前开发一个全新的车型,其开发成本达十几亿甚至二三十亿美元。要用高效率的生产补偿汽车研发成本,国内市场就显得太小了,必须实现更大规模的生产和国际市场的销售。

制造环节。20世纪80年代以来,汽车制造领域的技术进步推动了固定资产的大量投资。在资金密集度提高的同时,劳动生产率同步增长,而资本生产率①却出现下降趋势。在此背景下,各厂商不得不致力于提高生产设备的利用率,以改进资本生产率。此外,稳定甚至降低工资成本也是削减生产成本的重要内容。尽管工资成本仅占汽车价值的7%一10%,但一个时期以来工资增长率远远超过了劳动生产率增长率(见表5),而约束工资上升的努力受到工会等组织的牵制。为此,多数公司采取生产过程向海外转移的方式。

表51997年与1970年相比工资和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情况

注:劳动生产率指每个职工创造的实际增加值。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有关资料整理。

采购环节。整车企业的原材料和零部件采购是影响其可变成本的主要方面。为显著降低该项成本,各大汽车厂商主要采取了三种方式:一是改革以往垂直集中的生产组织形式,将零部件企业独立出去,整车与零部件企业实行新的专业化分工;二是总装企业的生产外部化,相当部分的开发、制造、装配工作委托给零部件供应商,整车企业仅生产为数甚少的专用零部件;三是整车企业建立原材料和零部件的全球采购体系,在全球范围内对零部件实行竞争性采购。

销售和售后服务环节。市场营销成本占汽车销售价格的1/4左右,该领域不仅是成本削减的重点,也是汽车厂商创造价值的重要环节。各大厂商为增强营销的竞争力,一是重组销售体系,特别是通过跨国公司之间的兼并与联合,达到共享市场网络、降低成本的目的;二是尝试新的销售方式,例如通过INTERNET开展电子商务,实现网上销售等。

综上所述,为了有效消化多方面的成本上涨压力,在全球竞争中谋求有利地位,大汽车生产厂商必然以全球为市场,采取产业链条全球范围优化配置和外部扩张(联合、重组)的方式。在这里,“规模经济”概念已出现了新的涵义。一是“规模经济”的最低限度被大大地提高了。对整车企业而言,20世纪80年代几十万辆、一百万辆汽车的产量足以达到规模经济,而在90年代却是规模不经济了,其原因在于研发、制造、销售等环节成本(或者说要素投入)增加的压力,必须通过比以往的规模大得多的产出方能分摊和消化。如果说15万或20万辆的产量在规模经济上还有意义的话,至多是制造环节上单一工厂或生产车间的最小经济规模,而远非一个独立存在的具有完整功能(研发、制造、销售和售后服务,以及独立品牌)的企业所应具备的经济规模。反映企业综合能力的十大品牌,其年产量均超过了150万辆(见表6)。二是“规模经济”是建立在全球化基础上的。投入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是投入产出效率提高的必要条件。否则,即使投入规模很大,结果可能是“不经济”的。

1999年汽车品牌年产量排行榜

表6

资料来源:根据相关统计资料整理。

3.贸易环境和技术发展等重要支持性因素

(1)多个领域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汽车产业全球化是在经济的其他诸多领域全球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出现的,后者为前者提供了重要的支持条件。一是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汽车市场由分割转向区域乃至更大范围的一体化,使得汽车制造厂商面对的市场规模远大于原先的国内市场,同时也进一步突出了汽车产业竞争的全球化特征。零部件以及原材料市场范围的扩大,使得整车和零部件制造厂商能够在全球平台上分别建立零部件采购体系和供应体系。二是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金融市场一体化的速度加快,各种适应全球化趋势的金融工具创新,为全球性制造企业的投资、融资和规避金融风险提供了便利。当然,某些方面的金融风险也加大了。三是地区性贸易组织框架内消除贸易壁垒,协调经济政策,乃至统一货币等,对汽车产业链区域内跨国优化配置起到了直接推动作用。这种情况集中体现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

(2)贸易自由化取得重要进展。近些年来贸易自由化取得了重要进展,使得汽车产业在全球范围内(至少是主要市场)配置资源的障碍大大降低。世界贸易组织的发展使单边贸易保护主义变得十分困难,许多过去长期趋于封闭和自我保护的国家与地区,通过降低或消除汽车产品的贸易保护壁垒而逐步开放国内市场。对外商直接投资的态度出现明显变化,即由敌对转变为友善,以优惠政策加以鼓励。某些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地区(例如亚洲)成为各跨国公司争夺的焦点,并促使其从全球竞争的角度制定地区战略。与贸易自由化并行的是发达国家之间日趋尖锐的汽车贸易摩擦,如美日间的汽车贸易摩擦。由此而引出的一个结果,是汽车制造商一定程度上约束出口而更多地到境外投资,例如日本汽车企业受“自愿出口限额”政策的约束,大量向美国投资,加速了日本汽车公司的国际化进程。另一个结果是汽车生产厂商之间的相互合作,其范围涉及到投资、共建零部件企业、合作开发和生产、销售联合等。

(3)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国际互联网络的广泛应用,对汽车产业的重组起到了

重要的推动作用。一是信息的快速传递使传统的地理距离变得无足轻重,极大地降低了跨国组织形式的管理成本,并导致了公司组织形式的创新,如扁平型组织的出现。二是通过互联网进行采购和销售,极大地降低了

市场交易成本。2000年2月,全球最大的三家汽车制造商——通用、福

特以及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宣布,它们将联手建立一家全球最大的汽车

业专用网络市场,今后其每年所需的近2500亿美元零部件和其他商品将

通过这一市场进行采购。三是跨国界新型组织形式的出现,例如各大公

司引入了“24小时开发”的概念,即组合全球的开发人才,利用不同时区

的时差,对某项技术开发项目实行24小时不问断开发,以缩短开发周期,加快新产品投放市场的速度。

摘要:汽车产业全球化的市场特征主要反映在四个方面:全球生产、全球销售、全球采购和全球研发。跨国汽车公司主导着世界汽车产业发展格局和分工,他们以本国为中心,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同时,实行出口贸易,同时为了减少贸易纠纷和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在世界范围内实施本土化战略,进行产业转移与分工。由跨国汽车公司主导的全球化将进一步促进世界汽车产业的国际分工,对我国发展自主的汽车产业形成更大的压力。

关键词:汽车全球化市场特征启示

20世纪90年代以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明显加快。在这个过程中,汽车产业是领先且最具典型意义的产业之一。构建全球性的产业链已成为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基本准则。新兴国家汽车市场快速发展,全球性的环保、节能、安全和个性化消费等外界因素以及汽车生产能力过剩、生产成本上升等内在因素推动着汽车产业的发展,从而改变了世界汽车产业的竞争格局,引发了新的专业化分工协作模式出现。促进了企业内部技术和组织机构的变革,进一步推动了跨国汽车公司之间的大规模重组和实施平台共享战略。全球采购、全球生产、全球销售以至全球研发成为趋势,汽车产品日益具备全球化的市场特征。

一、全球生产

世界汽车产业已经形成垄断竞争格局。具有生产高度集中的特征。汽车产业的生产规模往往不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市场能够支持的,其规模经济就是全球规模经济,即为全球市场生产。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对2004年世界主要汽车企业总产(销)量与在本国(地区)产(销)量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这些企业都是“6+4”汽车集团的成员企业,其产(销)量之和占到世界汽车产(销)量的89.5%。

2004年,美国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本国产量之和不到自身总产量之和的45%,超过一半的产量由分布在北美、欧洲、亚洲、南美、大洋洲等地区的海外工厂完成:日本汽车公司本国产量与海外工厂生产数量基本相同。但具体到企业又各有不同,其中本田、五十铃和日产海外产量远远大于本国产量,马自达和富士重工则以在国内生产为主,丰田、铃木和三菱海内外基本各占百分之五十:欧洲汽车公司三分之二的产量在本地区完成,生产豪华轿车的奔驰、宝马绝大部分产量(约占总产量的85%)都在德国生产,其次是标致一雪铁龙和雷诺在西欧地区产量占到各自总产量的73.35%和63.68%,大众为61.49%;除中国以外,在主要汽车生产国当中,韩国汽车公司在本国产量占自身总产量比例最高。达到78.39%,但也有21%的产品在境外生产。

2004年,世界主要汽车公司在本国生产汽车3163.1万辆,占自身总产量的54.91%,基本为国内产量和海外产量各占一半。当今,跨国汽车公司都在加强全球化运作,在不同地区推出标准相似的车型,实施平台战略,哪里有市场,就在哪里建立自己的汽车装配线,在销售市场所在地或靠近市场的地方进行最终装配,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和廉价劳动力来降低生产

和经营成本。美国、日本、欧洲主要汽车公司除立足本国生产以外,海外公司遍布世界各地,通过实施本土化战略实现全球生产。

而另一方面,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采取跟随跨国汽车公司的战略,其全球化进程也加速进行。零部件工业的区域化特点正在被国际化所替代。出于时效性和保证质量的考虑,汽车厂商在实施全球化的进程中,也努力复制供应链结构,要求供应商在其投资的地区或工厂附近建立生产线。主要供应商与跨国汽车公司之间通过利用彼此之间的分工优势在供应资源上互相享有质量、信息、标准、价格等优势,越来越多的供应商通过整车企业被纳入独资或与东道国合资汽车企业的准一体化纵向配套体系之中,使汽车产业链进一步呈现全球化。

二、全球销售

在全球销售方面,我们从国家和跨国公司两个层面来进行分析。

2003年,世界汽车出口前12位的国家出口量达到2555万辆,占其产量总和的53.5%,世界汽车产量的42.2%,其中乘用车出口占出口量的85.0%。这12个国家均进入世界汽车产量前15名,其产量占到世界产量的78.8%。如果以产量超过100万辆为计算标准,除中国、俄罗斯、印度以外,汽车生产大国同时也是汽车出口大国,日本、法国、德国、西班牙、加拿大、韩国、美国、墨西哥占据出口前八位,出口量达到2220万辆。考虑到瑞典、波兰、捷克、土耳其等产量在40~90万辆的国家也具有较大的出口比例(以上国家出口比例均在50%以上),较为保守地推断。世界汽车出口比例应该在45%左右。以地区计算,欧洲的出口量最大,达到1000万辆以上。其次是以日本、韩国为代表的亚洲地区,出口达到700万辆左右,然后是中北美地区,加拿大、美国、墨西哥出口总量达到500万辆以上。在以上国家中,美国和英国为汽车净进口国,其余国家为净出口国。出口比例占国内产量在70%左右及以上的国家有德国、法国、英国、西班牙、比利时、加拿大、墨西哥;在50%左右及以上的国家有日本、韩国、意大利。这些国家一方面向世界其他国家销售产品,另一方面,他们也不同程度地进口汽车,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汽车全球贸易。

2004年,美国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本土销量占到自身总销量的58%。超过一半的市场在国内,受国内成本压力的影响,近些年三大公司纷纷将生产工厂转移到周边国家和地区,相当一部分产品是由三大公司海外工厂返销国内。美国每年向世界各地出口汽车占本国汽车产量的15%左右,但美国每年进口各类汽车也达到400万辆以上。

日本汽车公司70%以上的市场都在海外,一方面将本国汽车产量中近50%用于出口。另一方面日本汽车公司加大海外建厂力度,就地生产,就地销售,并以该国为基地覆盖周边国家和地区市场。2005年,日本海外产量达到1000万辆,超过在本国的产量。

欧洲汽车公司近57%的销量在本地区完成,但相对其较高的本土产量,其生产一方面满足本地区市场,另一方面还用于出口,同时还在世界各地设立工厂,以满足当地市场的需求。

在主要汽车生产国当中,韩国汽车公司海外销量占全部销量比例最高,达到79.46%,其汽车大部分在国内生产,出口海外销售。

无论是立足于本国生产汽车出口销售,还是在海外设立工厂当地销售,或是通过海外工厂生产返销国内,其实质都反映了汽车全球销售市场的形成。2004年,世界主要汽车公司在本国以外市场销售汽车3067万辆,占自身总销量的54.77%,大部分市场都在海外,实行全球销售。

三、全球采购

目前各大汽车跨国公司的自制率都在30%左右,如通用公司自制率为35%,丰田为22%。福特为38%。整车制造商越来越倾向于将部分产品的开发、制造、装配工作外包给零部件供应商去做,而自己仅掌握几种关键性零部件的生产。对标准化的一般性零部件则按性能、质量、价格、技术、服务等供货条件在全球范围比较选择,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实行全球采

购。

1999年5月德尔福从通用汽车分离、2000年6月伟世通从福特汽车分拆出来打破了过去单一、封闭的配套体系。整车企业为提高产品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不再局限于用本集团公司的零部件产品。而零部件企业也可以将自己的产品向全球整车企业销售,不再局限于本集团的整车企业。全球采购导致零部件企业从汽车企业中剥离出来,独立面对市场。随着专业化水平的提升,一家零部件企业以多系列、大规模生产面对较多的整车装配企业,满足整车企业零部件采购的需要。如德尔福经过数年的调整,为通用汽车的配套比例已经从1999年的76.4%下降到2005年的50%左右,其用户由通用扩展到各大跨国汽车公司。据统计,在今后3-4年间,跨国汽车公司及零售市场仅对中国零部件的采购计划金额就将达到300-500亿美元。

四、全球开发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科技的飞速发展,汽车工业的技术研发活动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技术知识扩散、转移和利用的速度、强度大大提高,汽车设计和研发的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

一是为了促进公司内部的技术转移,使开发的产品更符合当地市场的需求和更便于利用当地的人力、技术资源,降低企业R&D的成本和风险,到国外开拓新的市场,越来越多的跨国汽车公司将技术开发机构(主要是适应性开发和设计)扩散到世界各地。例如日本汽车公司在美国各地设有9个、在欧洲设有8个研发中心。而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附近就集中了美国、日本、意大利、瑞典、韩国等汽车公司15个技术中心。跨国公司充分利用信息网络,使位于不同地理位置的科技资源24小时不问断实现协同设计,实现全球开发。

二是近年来。跨国汽车公司之间国际技术联盟增多,一种是直接竞争者之间的合作,在关键技术和零部件总成上进行联合开发,实现优势互补。如1999年丰田和通用双方开始合作研究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等先进汽车环保技术;2002年,丰田和日产在混合动力汽车方面建立了长期技术合作关系……。另一种是集团内或相互具有资本关系的合作伙伴之间的联合开发,如雷诺一日产联合开发共用平台等等。

三是零部件厂家为了适应汽车工业的全球化趋势,也将研发活动扩散到了世界各地。他们一方面与全球的汽车公司一道进行联合开发,承担越来越多的研发任务,共同开发全球市场,如德尔福分别与PSA在众多领域进行共同开发,与雷诺共同开发柴油发动机喷射系统。另一方面,他们根据战略需要,在全球独立研发机构,如德纳的研发地点分布在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意大利,从而形成了可覆盖全球主要市场的研发网络。

四是专业汽车研发机构在全球研发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他们一方面与汽车制造企业内部的研发机构竞争,但同时又越来越多地承揽汽车制造企业外包的研发任务,另一方面,他们在世界各地设立相应机构,加大全球研发业务的发展,如我国汽车生产企业近几年广泛与国外专业研发机构合作开发,其中意大利的宾尼法瑞那Pinnin farina现今有三分之一的业务来自中国。

汽车产业是一个规模经济显著并优先的产业,“寡占型”的市场结构具有更高的效率,跨国汽车公司以本国为中心,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同时,实行出口贸易,同时为了减少贸易纠纷和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在世界范围内实施本土化战略,进行产业转移与分工,建立其全球市场的分中心,辐射周边国家和地区,将汽车产业全球化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但归根结底,我们要清醒地意识到,跨国汽车公司主导的世界汽车产业全球化其根本是跨国汽车公司全球利益最大化,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几点启示:

一是汽车生产或出口大国并不一定是汽车强国。如西班牙、加拿大、英国、墨西哥、比利时、巴西虽然跻身汽车出口国前列。但均为跨国汽车公司利用该国区域优势。设厂作为生产与出口基地。目前我国已经成为汽车生产大国。我们有理由相信,假以时日,中国成为汽

车出口大国是完全可能的,但关键是出口产品的构成,是跨国汽车公司的产品,还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出口的主导者是跨国公司。还是中国本土企业。生产大国或出口大国都不应该成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终极目标,关键是我国最终能否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汽车产业。

二是世界汽车产业分工进一步提高了产业进入壁垒。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供应商相互剥离、独立,全球采购进一步提高了专业化分工程度,在整车厂降低开发深度的同时,零部件供应商越来越深地介入整车开发和生产过程,他们与整车一道进行同步开发甚至超前开发,特别是一些拥有独特技术的大型零部件跨国公司参与整车厂的全部开发过程。出于共同开发全球市场和发展的需要,整车厂和供应商不断寻求能与之协同的合作伙伴,共同完成价值链,以相互关联而又开放灵活的方式形成新型的利益共同体,跨国汽车公司与大型零部件供应商的关系实际上更加密切和广泛了。他们共同垄断全球汽车市场,牢牢控制了整车、一级配套和研发等关键领域和技术,占领了世界汽车产业的制高点。

三是市场换不来核心技术。在推行全球化的过程中,跨国汽车公司主要输出的是产品和成熟技术,而对于涉及核心的研发等则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并对世界市场的运作严格按照自己的战略意图来进行。虽然研发出现全球化的趋势,但仅仅是限制在跨国集团内部或集团之间。跨国汽车公司不会将核心技术转移给集团以外的企业。跨国汽车公司在国外设立研发机构或外包研发业务都严格限制在一定范围内,那些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敏感技术仍由自己研发和掌握,以保持核心技术上的竞争优势。从我国近几年引进外资可以看出,跨国公司对技术转让极为严格。其限制不仅仅涉及整车、关键零部件相关技术,甚至在一些高附加值的原料制造,跨国公司也是以独资的形式在中国设生产线。

2005年,我国生产汽车570万辆,继美、日、德国之后,排名世界第四,占世界汽车产量比重从1990年的1.4%上升到8.66%,已经成为汽车生产大国。在制造领域合资多年以后,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进入了新一轮的产业调整和升级的转型期,如果说在生产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合资合作引进技术与管理,那么随着市场竞争激烈和我国汽车产业技术领域由生产向研发领域的纵深发展,涉及到产业核心技术和根本利益的争夺,不可能再通过引进和消化吸收来获取。我国发展自主的汽车产业,必须对此有充分的认识。不存任何幻想,对困难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果说汽车全球化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初期意味着更多机遇的话,那么现在则意味着更多的压力。(来源:《中国物价》)(中国南方工业集团公司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周治平钟华李金林)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汽车行业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本田汽车 汽车行业背景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的产销量进入第三个增幅年,效率与产量同步增长,私家车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国产汽车与进口汽车及国产各车型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 在中国,中端车一直备受工薪阶层的青睐,本田汽车更是绝大多数人的首选, 但一个品牌要在一个竞争市场中保持它自有的地位,得到生存及发展,必须清晰了解行业的环境,及时完善、改变自己的方针战略。 本田汽车五力模型分析 1、现有竞争对手研究 在市场占有率方面,上海通用、一汽大众、上海大众等欧美合资车企在国内轿车市场的占有率均在9%左右,这属于合资企业的第一梯队。在第二梯队的长

安福特马自达、广州丰田、一汽丰田所占的市场份额较低,在3%至6%之间。但由于决定未来谁将成为“常胜将军”的最重要因素,是能力+意愿,所以暂时的市场占有率的落后并不能令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一汽大众这些目前领先的企业松一口气。市场增长空间最大当推长安福特马自达。福特和马自达在中国生产的汽车,仅占据5%左右的市场份额。但在全球市场上,福特、马自达共占据约11%的市场份额,如果考虑到中国汽车市场年均20%的增长速度,则长安福特马自达还有一倍的增长空间。 不管在哪方面占有优势,主要竞争对手都拥有成为本田汽车行业主要竞争对手的主要原因。例如对于丰田,主要优点是舒服,平面感好(不耐看)、维修方便、配件便宜,省油,大众;而对于另一竞争对手大众,在众多厂商仍然致力于传统技术改进的时候,大众汽车集团采取了革命性的手段,推出了TSI发动机。这种发动机除了具备常规发动机的双顶置凸轮轴、可变气门正时等技术以外,还将小排量涡轮增压与缸内直喷技术融合,让发动机效率得以大幅度提升,从而在根本上解决了强动力与低油耗之间的矛盾。 2、潜在竞争对手研究 后进入中国市场的大跨国公司急于追赶与扩张,在价格上寻求竞争力。福特公司作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厂商,目前在中国的发展状况与其地位很不相称,从2005年开始明显加大了在中国市场的运作力度,福克斯的最低价为12.8万元,作为一款欧美车型很有竞争力,销量增长迅速。丰田汽车公司也适当改变了做法,在稳步推进的主旋律中加快了步伐。有竞争力的新产品上市,而且惯例是以有杀伤力的价格切入市场。本田将于2006年推出“思域”,本田在产品战略上一贯坚持“产品定价要一步到位”的策略,雅阁、飞度、CRV等车型的上市均采取了这样

沃尔玛战略分析报告(中文版)

沃尔玛战略分析 沃尔玛是世界零售业的巨头,以“天天平价”作为其主要市场定位策略,赢得了平民消费者的青睐,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在人们的心目中树立了“质优价廉”的企业形象。它从一个小小的便利店发展到世界《财富》五百强之首,一夜之间沃尔玛的商业神话传遍世界。下面,我将对沃尔玛采取的战略进行分析。 一.沃尔玛公司简介 沃尔玛公司由美国零售业的传奇人物山姆·沃尔顿先生于1962年在阿肯色州成立。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沃尔玛公司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私人雇主和世界上最大的连锁零售企业。目前,沃尔玛在全球开设了6600多家商场,员工总数180多万人,分布在全球14个国家。每周光临沃尔玛的顾客1.75亿人次,使沃尔玛成为全球500强榜首企业。 1991年,沃尔玛年销售额突破400亿美元,成为全球大型零售企业之一。据1994年5月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全美服务行业分类排行榜,沃尔玛1993年销售额高达673.4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118亿多,超过了1992年排名第一位的Sesas,雄踞全美零售业榜首。1995年沃尔玛销售额持续增长,并创造了零售业的一项世界纪录,实现年销售额936亿美元,在《财富》杂志美国最大企业排行榜上名列第四。事实上,沃尔玛的年销售额相当于全美所有百货公司的总和,而且至今仍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至今,沃尔玛已拥有2133家沃尔玛商店,469家山姆会员商店和248家沃尔玛购物广场,遍布美国、墨西哥、加拿大、波多黎各、巴西、阿根廷、南非、中国、印尼等处。它在短短几十年中有如此迅猛的发展,不得不说是零售业的一个奇迹。 二.公司战略环境分析 (一)外部环境分析 1.The general environment (1)人口环境 虽然说各个国家针对本国国情采取了不同的人口控制政策,但是就宏观环境看来,全球人口总数仍然处于不断上升的状态,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人口增长速度较快,人口总数较多;同时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镇居住人口呈集中趋势。不断增长的人口总数及集中化的人口居住环境给零售业提供了巨大的商机。(2)经济环境 和平的世界发展环境、积极的财政政策,使得世界经济呈又好又快的状态稳步发展,人均购买能力增强,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人们的消费水平也越来越高,开车购物已经成为沃尔玛大道上的寻常风景。 (3)社会文化环境

我国一汽集团的国际化发展战略

中国一汽集团的国际化进展战略 中文摘要: 本案例从介绍中国一汽集团公司的背景以及汽车行业所处的经 济环境入手,描述了国家政策对汽车行业的阻碍。通过与国内外其它竞争对手的产品相对比,讲明了一汽集团公司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状况,并介绍了一汽集团公司对外进行投资建厂,对内积极引入资金技术、建立合资企业的国际化战略进程中所取得的成果,最后针对一汽集团在面临WTO条件下如何有效地实施国际化战略留下了思索的空间。 关键词:规模经济、产品竞争力、合资企业、进出口、国际化战略 ABSTRACT: By introd ucing the FAW (First Automobile Works)’s backgrounds and the environments of automobile industry,the case describes the country policy’s impacts on this industry. Comparing with the products of other competitors’, we show the competition ability of FAW’s products in the foreign and domestic markets, and list the

fruit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strategy, such as FDI(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 and assimilating the foreign capital & technology . Then in the end of this case, we should think of this question: how can FAW Group implement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strategy more effectively? KEY WORDS: scale economy products’ competition ability joint venture import & export internationalization strategy 中国一汽集团的国际化进展战略 1999年11月15日,中国与美国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问题达成了一致协议,中国加入WTO的进程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依照中美关于中国加入WTO所签订的协议,中国的轿车进口关税从目前的80%—90%降至25%,大部分零部件关税降至10%;另外,世界跨国汽车公司凭借资金、技术、品牌等优势,

案例全球化采购的实施沃尔玛公司的实践

案例全球化采购的实施沃尔玛公司的实践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案例全球化采购的实施——沃尔玛公司的实践 沃尔玛公司被惊叹为世界零售业的一大奇迹,这一奇迹的产生是和沃尔玛的全球化采购战略分不开的。沃尔玛的全球采购战略、配送系统、商品管理、电子数据系统、天天平价战略在业界都是可圈可点的经典案例。可以说,所有的成功都是建立在沃尔玛迅速的利用信息技术整合优势资源的全球化采购战略的基础之上。 在沃尔玛的全球采购战略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它的配送管理。70年代沃尔玛提出了新的零售业配送理论:集中管理的配送中心向各商店提供货源,而不是直接将货品运送到商店。其独特的配送体系,大大降低了成本,加速了存货周转,形成了沃尔玛的核心竞争力。沃尔玛的配送系统由三部分组成: (1)高效率的配送中心。沃尔玛的供应商根据各分店的订单将货品送至沃尔玛 的配送中心,配送中心则负责完成对商品的筛选、包装和分检工作。沃尔玛的配送中心具有高度现代化的机械设施,送至此处的商品85%都采用机械处理,这样就大大减少了人工处理商品的费用。 (2)迅速的运输系统。沃尔玛的机动运输车队是其配送系统的另一个无可比拟 的优势。沃尔玛可以保证货品从仓库运送到任何一家商店的时间不超过48小时,相对于其他同业商店平均两周补货一次,沃尔玛可保证分店货架平均一周补两次。通过迅速的信息传递与先进的电脑跟踪系统,沃尔玛可以在全美范围内快速的输送货物,使各分店即使只维持极少存货也能保持正常销售,从而大大节省了存贮空间和存货成本。

(3)先进的卫星通讯网络。1983年,沃尔玛用了2400万美元开始建立自己的 卫星通讯系统,通过这个系统,沃尔玛每天直接把销售情况传送给5000家供应商。就拿深圳的几家沃尔玛商场来说,公司电脑与总部相连,通过卫星通信系统,可以随时查货、点货。任何一家沃尔玛商店都具有自己的终端,并通过卫星与总部相连,在商场设有专门负责排货的部门。沃尔玛每销售一件商品,都会即时通过与收款机相连的电脑记录下来,每天都能清楚的知道实际销售情况。沃尔玛各分店、供应商、配送中心之间建立的卫星通讯网络系统使沃尔玛的配送系统完美无缺。这套系统的应用,使配送中心、供应商及每一分店的每一销售点都能形成在线作业,在短短数小时内便可完成“填妥订单→各分店订单汇总→送出订单”的整个流程,大大提高了营业的高效性和准确性。

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国际化战略方案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国际化战略方案研究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汽车产业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领先并最具典型意义的产业之一。在产业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汽车产业发生了两个非常显著并相互关联的重大变化,一是产业链的全球化,二是大规模的跨国界重组。这两大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汽车产业的传统资源配置方式、企业的竞争模式和组织结构。汽车产业全球进程的加快和国际汽车产业全球竞争的加剧,对国际范围内汽车产业的发展格局带来了深刻的、具有转折意义的影响,对正在进入快速增长时期的中国汽车产业的影响尤为显著。新时期下,我国汽车产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但同时也具有进一步提升要素禀赋和发挥比较优势的契机。因此,首先有必要认真研究分析国际汽车产业的时代特征,以便于知己知彼,为我所用;其次应对新时期下中国汽车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最后确定产业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路径。新形势下我国汽车产业应确定“开放中确立大国竞争优势”的发展模式,抓住后WTO时期和产业全球化的有利时机,加快政策调整、体制改革和企业重组,培育和发展中国多方面的比较优势,并使之转化为竞争优势,大力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具体来说,产业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包括:培育积极而充分竞争的国内市场环境;着眼于全球战略的多个跨国公司进入,与国内优秀企业自主发展并举,最终整体上提高我国本土汽车产业的竞争力;开放中逐步融入汽车产业全球分工体系,将提高国际竞争力、实现净出口作为中长期目标;以中低级别家用车为重点的中期发展战略;面向全球市场的零部件工业重组;分阶段向产业增值链高端过渡。 1 汽车业全球化现状 1.1 国外研究现状 K.Ohmae和W.Grieder(1997)认为经济国际化是全球经济和市场的一体化,其市场不是你死我活的“零和游戏”,而是对双方都有利的“正和游戏”,是世界资源的优化组合,绝大多数国家将在经济国际化过程中得到长远的比较利益。他们还认为经济国际化是人类进步的先驱,因为它正促使全球市场与全球竞争的一体化的出现。Serge J.Hoffmann(2009)结论得出:目前汽车业发生的变

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摘要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国外的汽车企业陆续进入中国市场,我国汽车企业的发展经历了建设、成长、高速发展三个阶段,就现阶段来说,汽车行业发展迅速、势头良好,与汽车相关的行业尤其是4S店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各大车企掀起扩张网点的热潮并没有因为原料价格和油价攀升等因素而降低。一场关于汽车行业的讨论日趋白热化。 关键词:汽车行业,发展历程,销售模式,制约瓶颈,前景展望 Abstract Since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 foreign car companies have moved into the Chinese market, China's automotive business development experience building, growing, high-speed development in three stages, at this stage,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developed rapidly, a good momentum, with car related industries, especially the 4S shops mushrooming in major enterprises set off car craze network expansion is not as raw material prices and lower oil prices and other factors. A discussion on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is heating up. Keywords:automotive industry, development, sales model, the bottleneck Prospects

变革、新全球化、中国汽车全产业国际化发展之道

变革、新全球化、中国汽车全产业国际化发展之道 目前,全球制造业已经进入到转型升级、变革重构的新时代。作为制造业的集大成者,汽车产业将首当其冲。汽车产品加快向新能源、轻量化、智能化、网联化的方向发展;随着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开始从产品生产上向移动服务商转变,共享化也成为企业追求的目标。 各类非传统汽车领域的企业纷纷加入,使得行业竞争不断加剧。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的蔓延重创了汽车产业,汽车企业两级分化严重。 在“十三五”的收官之年、“十四五”的谋划之年,怎样才能肩负起建设汽车强国的责任和使命。 如何认识当前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形势 当前,汽车产业正面临着百年未有的大变革。在这个大变革时代,当前汽车产业面临三重压力:全球经济下行、产业转型、疫情防控。回顾这几年,2018年,中国汽车工业首次出现负增长,产业进入调整期;2019年,中国汽车市场持续低迷,产业进入寒冬;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使转型中的中国汽车产业雪上加霜。汽车行业从未有过的压力和困境,今年是真正“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当前的困境,面对汽车产业的新形势,必须清醒地看到,汽车产业界正在积极发力。 第一,政策聚焦的力度 国家正在不断调整和完善相关的产业政策,最突出的,一是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等十一个部委联合发布的《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将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二是国庆节后,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有序发展,推动建立全国统一市场,提高产业集聚度和市场竞争力。10月27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将发布的2.0版“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提出,到2035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销量约各占50%,节能汽车实现“混动化”,以“全面电驱动计划”代替“禁燃时间表”。 第二,产业转型的速度

新能源汽车行业背景资料

新能源汽车行业状况总结 1、行业发展的情况 随着不可再生资源的日益消耗,特别是石油资源的消耗,人们不得不为汽车业的可持续发展开始思考,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新世纪前几十年汽车发展的主流,并成为汽车界所有业内人士的共识。我国政府也在实施很多项高科技发展研究计划其中就包括混合动力汽车在内的电动汽车重大专项。同时,近年来,美、日、德等汽车工业强国先后发布了关于推动包括混合动力汽车在内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国家计划。 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从20世纪70年代起步,90年代进入发展期。在各大汽车制造公司的联合推动下,经过“八五”、“九五”、“十五”三个五年计划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特别是“863”计划启动和2008年奥运会开出的20亿元电动车订单,规定奥运会电动车只能在国内制造,导致我国电动汽车热潮再度升温。 “十五”期间,国家设立了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选择了新一代电动汽车技术为主攻方向,组织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以管、产、学、研四位一体的方式联合公关,专项于2001年9月正式启动,国家拨了8.8亿元专项经费。专项确定了“三总三横”的研发布局,以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三种车型为“三纵”,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系统、驱动电机及其控制系统、动力蓄电池及其管理系统三种共性技术为“三纵”。同时,根据汽车研发和产业化规律,整车研发以整车牵头,关键零部件紧密配合;政策、法规、技术标准同步研究,基础设施协调发展。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新能源汽车整体水平已有较大提升:燃料电池汽车研发取得重要进展;混合动力汽车实现载客运行,具备小批量生产能力;纯电动汽车开始批量生产,进入道路运营并开始出口。同时,车用燃料电池发动机取得重大突破,进入世界前列;大功率车用蓄电池性能显著提高,形成产业化基础;驱动电机技术性能先进,与整车集成化程度逐步加强;车辆电控技术异军突起,电动化汽车底盘发展迅速,带动了传统汽车的技术进步。 我国已基本掌握了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和动力系统平台技术,拥有了相关

汽车金融行业发展背景、现状、趋势与解决办法-精选

汽车金融行业发展背景、现状、趋势与解决办法 从新车市场、二手车市场到整个后市场,汽车市场每年的业务规模为数万亿元之巨,并保持持续增长态势。中国38%的汽车金融渗透率,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平均超过50%的汽车金融渗透率,再考虑到汽车制造商和经销商的金融需求,中国汽车金融蕴藏广阔的市场空间。 目前,从购车前、购车中到购车后,其间每一个环节,都在迅速互联网化和金融化。再加之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群体对互联网化消费和金融方式的接受度越来越高,加入汽车互联网金融市场角逐的巨头越来越多,创新业态不断产生并壮大,中国汽车互联网金融的市场空间将爆发出巨大潜力。 1.汽车金融的定义 汽车金融,是指汽车的生产、流通、购买与消费环节中融通资金所产生的金融活动,主要包括资金筹集、信贷运用、抵押贴现、证券发行与交易,以及相关保险、投资活动,是汽车制造、流通、服务维修与金融业相互结合渗透的必然结果。 20 世纪20 年代初,为了促进汽车销售,美国的汽车生产厂家组建自己的金融公司,通过占用自身资金流的方式为消费者提供分期付款的服务,开始了汽车信贷消费的历史。 2.中国汽车金融的发展历程 2004年以后,中国汽车消费信贷开始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而前期汽车金融业务的重要参与者——商业银行,也并没有就此归于沉寂,他们一方面通过彼时开始萌芽的信用卡分期业务在消费信贷领域同汽车金融公司开展竞争,另

一方面,则依托商业银行在汽车生产厂家扩大产能之际,纷纷切入各大汽车集团新建生产基地的项目融资,并沿着产业链条逐步开展对汽车经销商的预付款融资和库存车融资,将信贷的投放上移到生产制造环节和批发环节,海量的资金涌入和信贷支持也间接推动了中国汽车行业维持至今的十年发展黄金期。 中国汽车金融的发展起始于国内汽车产业开始启动的20世纪90年代初,虽然到目前仅有20多年的发展历程,但也受汽车产业布局和信贷政策调整等诸多方面的影响,经历了从诞生到爆发式发展,再到后期的剧烈震动,直至最终趋于稳步发展的阶段。 汽车金融在定义上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汽车金融涵盖汽车零部件生产、汽车整车生产、汽车经销商购入库存和一般消费者购买汽车等各个环节内发生的资金融通行为。狭义的汽车金融主要是指在汽车的流通环节中融通资金所产生的金融活动,包括对经销商的建店贷款、设备融资和库存车融资以及对汽车消费者的消费贷款、融资租赁和车辆保险等。 3.中国汽车金融整体发展现状与竞争格局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16 年我国汽车市场呈现产销两旺的态势,产销总量再创历史新高,扭转了2015年汽车市场颓势。2016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11.9 万辆和2802.8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4.5 和13.7%,较2015年增速分别上涨11.2和9个百分点。其中,乘用车销量增长14.9%,商用车销量增长5.8%,新能源汽车增速达53%。 2014年我国汽车金融市场整体规模超过7000亿元,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汽车

沃尔玛的采购管理案例分析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下载编辑! 沃尔玛全球采购模式 沃尔玛全球采购 【编者按】全球化集中采购模式是沃尔玛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五百强之首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但从2007年开始,沃尔玛的全球采购中心就开始不断地进行战略调整,其理由是“全球采购中心没有体现出价值,其现在的商业模式不可持续”。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在不同市场进行简单的模式复制并不能保证企业百战不殆。沃尔玛供应链管理模式及其变化对中国企业又有哪些启示? 沃尔玛集中统一的采购模式和高效的供应链运营体系一直为企业管理理论界与实业界所称道,全球采购模式也被视为沃尔玛供应链管理成功的标志之一。 提起沃尔玛超市,在中国大城市的老百姓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沃尔玛1996年进入中国,在深圳开设了第一家沃尔玛购物广场和山姆会员商店。截至2007年12月31日,沃尔玛中国门店总计已超过100家。但进入2008年,沃尔玛在中国市场遭遇了本土化的“水土不服”,扩张速度放缓,2008年新开门店不足15家。其照搬“美国市场模式”所导致的消费文化冲突、物流配送矛盾、决策和市场反应速度缓慢等种种问题开始暴露。曾让沃尔玛风光无限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在亚洲市场似乎已走到了变革的十字路口。 沃尔玛公司由美国零售业的传奇人物山姆·沃尔顿先生于1962年在美国阿肯色州成立。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沃尔玛公司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私人雇主和世界上最大的连锁最大零售企业。目前,沃尔玛在全球开设了7000多家商场,分布在全球14个国家。根据美国《财富》杂志2008年7月9日公布的2008年度全球企业500强排行榜,美国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公司以3787.99亿美元的年销售额蝉联榜首。 沃尔玛供应链管理分析 优势 ●采购网络布局合理。

我国汽车行业的回顾和展望

我国汽车行业的回顾和展望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班级:车辆102 姓名:张志鹏 学号:2010071068

摘要 (2) 1、汽车相关政策及简介 (3) 2、针对我国政策的分析和展望 (7) 3、参考文献 (9)

2000年以来我国政府对私车消费从压制到鼓励,使得国内汽车行业形成井喷之势,我国汽车保有量大幅上涨,在汽车行业拉动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也随之而至。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汽车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了全球性问题,我国政府也不断颁布相关的政策法规,严格控制汽车排放等相关污染问题。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下面我将根据我国针对此问题的相关国家法规和政策,对我国的汽车行业发展进行一下回顾和展望。 关键字:汽车行业、政策法规、污染、新能源

1、汽车相关政策及简介 2001年1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出台法规中对新机动车船,规定“机动车船向大气排放污染物不得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制造、销售或者进口污染物排放超过规定排放标准的机动车船”。对在用机动车,规定“在用机动车不符合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不得上路行驶”。规范了机动车的排放标准。 2003年2月24日,北京市环保局发布了《关于北京市机动车2003年度定期排放检验的通告》。《通告》要求“自2003年3月1日,北京市机动车按规定时间到北京市环保局委托的检测单位进行车辆排放检验”。《通告》还规定,北京市范围内的“柴油车、汽油车的定期排放检测执行简易工况标准,不再执行双怠速和自由加速标准”。 2004年6月1日《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出台《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业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办公会议讨论通过,并报国务院批准,现予以发布,并于发布之日起施行。1994年颁布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根据国务院国函[2004]30号文件批复从即日起停止执行。 2006年4月1日:大排量消费税上调正式实施已经使用10多年的汽车消费税开始上调,其中规定排量在1.0升以下的小汽车税率不变;1.0升至1.5升的税率下降2个百分点;1.5升至2.0升的税率不变;从2.0升以上,排量越大税率越高,新消费税4月1日起正式实施。由于汽车消费税属于价内税,向生产企业征收,因此,新汽车

汽车美容现状及背景分析

周口科技职业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汽车美容现状及背景分析 姓名 学号 系别 班级 指导教师 2011年 3 月8日

一、汽车养护美容行业市场前景 中国民族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增长,使得私人拥有轿车已经变成现实。据测算,每1元购车消费将带动0.65元的汽车售后服务。近年来,汽车的消费不断地呈上升趋势,而一般消费者对爱车的维护知识非常有限,意味着专业、规范、优质的汽车售后服务业,在将来的汽车消费市场中发展潜力将十分巨大,这也正是筹建“绿色、环保、快捷、规范化”概念的汽车服务机构目的之所在。 在中国,随着汽车保有量的猛增,市场急需数量多、分布广,零配件质量有保障,技术水平高,诊断准确,设备先进,维修快速的具有专业服务水平的新型养护美容企业,来适应日益发展的汽车后市场。所以汽车养护美容业在中国应运而生,前景非常广阔,必将成为中国汽车后市场的重头戏。据国家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1996年开始汽车总销量每年以?100—200万辆台阶。随着工业经济的强劲发展,未来生活工作的节奏将大大加快,汽车将不可避免地成为大众的代步工具,汽车养护美容服务必将成为大众日常的消费内容。 二、汽车养护美容行业市场存在的问题 目前汽车养护美容市场整体而言比较混乱。随着汽车用品市场的国际化,产品或服务价格进一步明朗化。区域之内及区域之间的竞争进一步加剧,价格大战已成为某些地区内汽车养护美容店竞争的唯一手段。据调查显示,目前全国范围内的汽车装饰美容店存在的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层次低,信息不灵通,先进的养护美容技术由于各种原因得不到掌握推广。 2、产品结构层次差。由于片面理解消费者,导致进货随意使产品积压。很多店还存着两年前的产品而导致结构不好,不能满足消费者的真正需求。 3、营业水平较差而导致销售产品能力极低。

沃尔玛企业战略分析

《企业战略管理》综合训练报告书 年级专业:10财务管理(投资学) 姓名:林华政学号:1002062107 公司名称:沃尔玛 目录 内容页码PEST analysis 4-7 Five forces analysis 7-13 Strategic group map analysis 14-15 Resources, capability and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15-22 advantage SWOT analysis 22-25 指导教师:陈青兰 提交时间:2013年4月24日

一、沃尔玛(Wal-Mart)简介 已在全国21个省、4个直辖市的140个城市开设了370家商场,在全国创造了

超过106,500个就业机会。 沃尔玛在中国的经营始终坚持本地采购,目前,沃尔玛中国与近2万家供应商建立了合作关系,销售的产品中本地产品超过95%;同时,沃尔玛中国注重人才本土化,鼓励人才多元化,特别是培养和发展女性员工及管理层。目前沃尔玛中国超过99.9%的员工来自中国本土,商场总经理100%由中国本土人才担任,女性员工占比超过60%,管理团队约40%为女性。2009年公司成立了“沃尔玛中国女性领导力发展委员会”,以加速推动女性的职业发展。 沃尔玛中国经营业态 沃尔玛购物广场在中国 1988年3月1日,第一家沃尔玛购物 广场在美国密苏里州的华盛顿开业。将活 鲜、食品与传统百货业态相结合,沃尔玛购物广场“一站式”的经营方式不仅为消费者节省了时间和开支,而且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购物体验。这种全新的零售业态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广大顾客的青睐和喜爱。直至今天,沃尔玛在全球已拥有一千多间购物广场。 在中国,第一家沃尔玛购物广场于1996年在深圳罗湖区隆重开业,目前沃尔玛已在全国拥有337家沃尔玛购物广场和29家好又多店 秉承沃尔玛“天天平价,始终如一”的经营理念,沃尔玛购物广场通过积极采购,灵活配销,严格控制成本,从而能向顾客提供价廉物美的商品,最终将利益转让给顾客。沃尔玛顾客至上的服务准则在购物广场得以充分体现。在这里,顾客永远第一。为确保顾客的需要得到满足,沃尔玛的每一个员工正在致力于为顾客提供盛情的服务。 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沃尔玛也正加快其发展的步伐,以便更好地服务顾客。 山姆会员店在中国

汽车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2010年汽车行业发展前景 核心提示:中国长期的短缺经济,使人们的目光过多地集中在制造业,而对汽车后市场重视不够。随着汽车需求增长的释放,汽车后市场随着汽车市场的迅猛发展也日益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有专家预测,到2010年,汽车用品的市场规模达将到1900亿元。 中国国内汽车用品市场综述 一、市场综述 汽车用品是汽车后市场三大板块之一,也是目前中国发展最快、前景最好的行业之一。 中国长期的短缺经济,使人们的目光过多地集中在制造业,而对汽车后市场重视不够。随着汽车需求增长的释放,汽车后市场随着汽车市场的迅猛发展也日益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有专家预测,到2010年,汽车用品的市场规模达将到1900亿元。巨大的市场潜力是推动中国汽车用品行业高速发展的关键因素。这也使中国汽车用品市场的国际化竞争将愈演愈烈,众多高科技企业看好中国的汽车用品市场,纷纷挤入竞争行列。 目前国内汽车用品市场上呈现如下几大特点: (一)市场集中度高 目前汽车用品市场主要集中在广东、北京、上海等地区,广州的永福路汽车用品市场是国内最大的汽车用品集散地,汽车音响、防爆膜、润滑油、轮胎等产品的国际知名品牌在上海或是北京设有办事机构,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汽车用品行业将深入内地,武汉等华中地区,哈尔滨等东北地区,西南等地区都会有一个明显的进步。 (二)产品参差不齐 汽车用品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需要专业技师安装的产品,例如音响、防爆膜等,这类产品除了产品本身需要专业的技术外,它的安装和售后也需要专业的技术支持,“三分产品,七分安装”,重在售后服务。另一种是车主可以自行安装的小饰品,例如香水、座椅垫、座套等,这类产品技术要求不高,重点在于突出汽车的个性,起美观装饰作用,是随着私人汽车数量的快速增长而成长起来的,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前一类汽车用品市场上多是以进口品牌占主导,暴利主要出现在新产品上,由于消费者对产品的不了解,经销商加价情况十分严重;而对于出现较早,消费者比较熟识的产品,例如音响产品,价格已经趋于合理。 (三)细分市场特点

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化发展趋势与政策措施

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化发展趋势与政策措施 杨陆峰一樊汝湖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一071000) 一一摘要:国际间的贸易摩擦会不断加剧,俄罗斯要对报废车辆增收报废的回收费用;厄瓜多尔二巴西都在分别使用配额,有些是要求在当地国产化等等.关税和技术性的贸易壁垒必将进一步加剧贸易摩擦. 关键词:汽车行业;国际化;跨国企业 一一汽车行业的国际化是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汽车工业水平的标志. 近年来,特别是加入WT O以来,中国的汽车产业的发展非常迅猛.但是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化的步伐,相对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速度而言,显然是滞后了.但是可喜的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越来越多的企业二行业组织,开始关注二支持我国汽车产业国际化的发展. 目前我国自主品牌附加值不是很高,但还是主导,而且企业的集中度也在提高.2012年自主品牌出口的占比达到整车出口90%以上.同时汽车的主体,一方面是出口主体在下降,数量在下降;一方面集中度在提高,前十名的出口企业自主品牌的出口量占汽车整车出口量,一百万辆里面已经占80%. 企业国际化的这种经营的意识在增强,在国外布点二设厂的企业不断增多.到2012年为止,全国有227家企业在157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近4000个售后维修点,应该说是基本上覆盖了出口的主要市场.同时有32个企业,在4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130多个生产基地,说明中国的企业已经慢慢地在出口,汽车出口开始在另外一个阶段发展. 那么,制约着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到底是哪些因素?可能大家都说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化主要是外面的环境不太好,但是我们得出来的结论是,外部环境虽然趋紧,但是根本的制约因素还是在内部.未来一段时期,中国的汽车产业国际化的环境确实不容乐观. 一二外部需求低迷可能会是一个常态,短时间内不可能会有很大的改善.2013年上半年,日本二俄罗斯二东亚二东南亚等国家都增长乏力,欧盟27国上半年的汽车销量下降6.7%,日本下降8%,韩国下降2.6%,菲律宾下降4.2%,巴西二澳大利亚仅仅增长4.8%和4.9%. 二二我国汽车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削弱.这在将来可能也会是一个常态,而且态势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劳动力成本二原材料成本二包括汇率升值等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我国汽车产品传统的价格竞争优势. 三二外部的环境的变化.国际间的贸易摩擦会不断加剧,俄罗斯要对报废车辆增收报废的回收费用;厄瓜多尔二巴西都在分别使用配额,有些是要求在当地国产化等等.关税和技术性的贸易壁垒必将进一步加剧贸易摩擦. 四二跨国企业进一步加大对新兴市场投入的力度.因为现在的汽车产品的目标市场是新兴市场.一方面我们可能跟日韩的低档产品竞争,同时也要跟跨国品牌在当地的产品竞争.另外,中国的外资企业也开始重视出口,而且出口增长态势是较快.在若干年以后,中国的汽车产品可能总量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但是企业产品出口的结构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变化. 首先,我国现在这种单一的货物贸易方式是很大的制约.单纯地依靠货物贸易出口,不在当地建厂设点,不给当地的产业带来技术提升,不给当地带来税收,不给当地增加就业,一味索取而并未带去利益,所以会引发贸易摩擦.单纯的贸易方式,从性质上就决定了其出口的举步维艰,现在我国汽车出口量90%以上都是通过货物贸易出口的方式.丰田的出口量的50%是在海外生产,韩国现在50%也是在海外生产,德国大众60%到70%也是通过海外生产实现的,美国通用是80%到90%都是通过海外生产,他们都是直接到目标国去建厂设点,在当地销售. 其次,我国不少企业缺乏前期国际化的布局和规划,很多的企业出口的产品很散,简单地把有定单就当成有市场. 第三,产品开发方面,国外都是高度重视产品的开发,甚至是提前开发市场.我国可能有些企业是做不到的.所以说有些企业把在国内市场销售的产品简单地销售到国外,产品根本就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地的条件,被人为地放大质量问题.同时由于研发投入的不够,产品的同质化情况也是很严重的,常常是大量企业扎堆在一个点,因为很多企业都是差不多的产品,替代性很强,缺乏特色,所以打价格战,恶性竞争. 第四,销售策略.日韩销售策略都是审慎销售,日本日产1980年在美国建厂设点,1974年就开始做前期的调查,经过六年时间周密的考察,反复的调查,可能我们有些企业出口就不会做得这么细致. 第五,服务.我国现在产品只能出口到两百个国家,两百个市场,所以这个批量很小,现在大量的是依赖进口商的境外网络.一方面产品质量本身一致性可能跟那些好的品牌比就有差距,再加上服务跟不上,也放大了质量问题.韩国当年出口就是用服务来弥补自己产品质量的劣势,第一个是24小时的售后服务;第二个是延长服务期限.2011年调查显示,我国出口到秘鲁的汽车产品90%都没有售后服务,都是委托给人家,所以这个产品质量怎么能保证? 中国的汽车产业国际化的空间前景是非常广阔的,因为现在国际市场很大,我国在国际市场的占比为1.1,国际贸易这块,特别是对目标市场二新兴市场,去年新兴市场的销售汽车超过4200万辆,占全球汽车销量的一半还要多一点点,新兴市场对性能价格更加敏感,刚好是我国汽车产品的优势所在.如果我们能够很好地解决自己的一些问题,前景是广阔的.其次就是自由贸易区谈判现在也在加速.现在我国正在和31个自由贸易伙伴建立18个自由贸易区,其中已经确定签协议的贸易区13个,共涉及到20个国家和地区.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汽车产品创造了一个更加自由的贸易环境,因为它的进入门槛将会大大降低.对于汽车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是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汽车产品是中国比较少的,出口前景比较大的产业.目前汽车产品贸易量大,但所占比例很小,因此其前景可观.这些年我们也跟有关部委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化的发展.下一步我们会继续创造更加公平二规范的竞争环境,研究出台一些符合WT O规则的政策措施,支持汽车企业加快国际化的进程. 第一,进一步规范出口秩序.从2007年开始出口自治以来,我国的出口的主体数量在大幅度减少,出口的价格在逐步上扬,但是现在还是主体过多.所以我们现在也在广泛地征求出口企业和行业的意见,地方意见的基础上,逐步地增加一些有利于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化的条件,比如说可能将来会出口的生产企业,对其境外的维修能力二服务维修网点二维修服务的能力等进行考察. 第二,更加积极地应对和化解贸易摩擦.建立贸易摩擦的预警机制,同时有效地二及时地和一些中介机构应对国外的贸易摩擦,为我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走出去创造一个好的环境. 第三二积极地发挥出口信用保险等政策性的,包括一些商业金融机构的作用,来降低企业经营的风险,加强汽车企业与各类金融保险的合作,搭建一些新型的融资保险平台. 最后,鼓励一些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建立联盟,加大对外的投资.同时支持企业在境外建立自己的营销网络,支持有条件二有实力的企业积极地开展跨国并购,获取这个品牌核心的技术.同时会利用一些多双边合作的机制来推动我国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开展国际间的合作和交流. 县级博物馆免费开放引发的思考 以渠县历史博物馆为例 史向武 (渠县历史博物馆一635200) 一一摘要:县级博物馆正成为公众的"第二课堂".渠县历史博物馆自开放以来坚持以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为己任,尤其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以来多次举办精品展览,渠县历史博物馆在向着更高标准博物馆的免费开放中仍在不断研究探索. 关键词:渠县;博物馆;免费开放;群众路线 一一自2008年博物馆等公益性机构陆续免费开放以来,县级博物馆正成为公众的"第二课堂",但在实践中也会出现诸多问题,这就很有必要进行研究以确保免费不掉价,开放不玄虚,认认真真二踏踏实实做好为人民服务的公益性事业.渠县历史博物馆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于2009年免费开放. 一二基本情况 渠县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幅员2013平方公里,人口约150万.享有中国汉阙之乡二中国竹编艺术之乡二中国黄花之乡的称誉.渠县历史博物馆馆址位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庙内,其成立于1986年1月,现为国家三级博物馆.馆藏文物近7000件,其中珍贵文物401件.不论藏品数量还是质量都在川内县级博物馆中名列前茅. 渠县历史博物馆自2009年纳入国家第二批免费开放博物馆以来,始终坚持以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为己任,不断推出新的精品展,并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参加"送文化下乡""科技一条街"等各项群众路线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每年的参观人数不断攀升,渠县历史博物馆充分发挥了社会教育职能,正在成为公民终身学习的"第二课堂"路上昂首向前. 二二免费开放的措施 渠县历史博物馆为推动免费开放工作的顺利开展,着力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大宣传力度.在博物馆的显著位置公示了免费开放的管理办法二政策措施二服务项目二开放时间二观众须知等制度措施,并在报刊二电视二网络媒体向社会广泛宣传,吸引更多地的当地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以及来渠县旅游的外地游客到馆参观. 6一一2015年9月(上)一第17期热点关注

奇瑞汽车国际化经营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题目:奇瑞汽车国际化经营策略研究 学院名称:商学院专业班级:国经 摘要 国内外在对外投资和国际化经营和管理方面的理论有很多。国外研究跨国经营的理论主要有以Hymer 和其导师Kindleberger 为代表的垄断优势理论,维农提出的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美国学者尼可伯格提出的寡占反应理论,以Buckley 和Casson 为代表的内部化理论,Dunning 提出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和日本学者小岛清边际产业扩张理论。国内研究跨国经营的理论主要是基于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国内外跨国经营的动向和策略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国际化经营策略包括出口,对外直接投资和并购的典型案例来研究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近况问题和前景;通过比较国内汽车产业国际汽车产业国际化的方式来分析我国汽车产业国际化经营道路。 关键词:跨国经营理论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国际化经营策略和现状 一、国外研究动态 跨国经营的早期理论主要有以Hymer 和其导师Kindleberger 为代表的垄断优势理论(1960,1976),维农提出的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1966),美国学者尼可伯格提出的寡占反应理论(1973),以Buckley 和Casson 为代表的内部化理论(1976),Dunning 提出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1977)和日本学者小岛清边际产业扩张理论(1978)。 (一)垄断优势理论 厂商垄断优势理论被称为“独占性的生产要素”优势,或厂商特有优势。是海默于1960年在他的博士论文《国内企业的国际经营: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中首次提出来的,后经凯夫斯等学者的发展而形成其理论体系。 海默认为在市场不完全的情况下,跨国企业对投资经营过程的控制不仅是出于经营管理的需要,更可能是因寡占竞争的需要而产生的。【1】因此,海默经跨国企业看作是垄断者或寡占着,指出对外直接投资是在厂商垄断或寡占优势的条件下形成的。只有厂商拥有了特有优势,才能跨越国界进行境外投资。海默认为的厂商特有优势,主要是指大型跨国公司所具有的大规模资本以及以此为基础所

汽车发展背景

背景 我国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以来,汽车产业发生了不同以往的显著变化。无论是产销量还是投放市场的速度种类都成加速之势,伴之而来的是竞争日趋激烈。汽车销售服务企业开始思索如何发展企业,如何转变经营观念,如何保持企业的增长及发展,这问题成为摆在每个汽车销售服务企业投资人和企业管理者面前的一道必须有正确答案的难题。而客户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客户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如何利用现有企业基础,通过整合企业资源,利用客户关系管理,有效地获取客户,了解客户需求,到实现客户资源,客户价值最大化,已成为企业赢得超强竞争的根本策略。 意义 当前,中国汽车消费已经由高速发展进入稳定发展时期,在市场总体需求增速放缓的情况下,汽车4S店之间的竞争也变得更为激烈。在此情形下,谁能赢得更多的客户资源,谁就能赢得竞争。鉴于此,对汽车企业进行客户流失分析,对于阻止或者避免客户流失,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和竞争力,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第一部分介绍目前汽车企业的背景与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部分阐述客户流失,客户满意,客户忠诚的定义及其与客户流失的联系 第三部分对4S店进行现状分析,了解汽车销售存在的问题 第四部分通过对4S店实施各种措施有效地防止客户流失,提高4S店的竞争力。 1 4S店优势 信誉度方面 专业方面 人性化方面 (1)信誉度方面 4S店有一系列的客户投诉、意见、索赔的管理,给车主留下良好的印象,而普通改装店由于人员素质、管理等问题,经常是出了问题负责找不到的,相互推委,互相埋怨,给车主留下非常恶劣的形象。以前4S店没有经营汽车用品,车主是没有选择的,只有去零售改装店,现在4S店有经营这方面业务,肯定不会舍近求远的,4S店将是他们的第一选择。 (2)专业方面 由于4S店只针对一个厂家的系列车型,有厂家的系列培训和技术支持,对车的性能、技术参数、使用和维修方面都是非常的专业,做到了“专而精”。而汽车用品经销商接触的车型多,对每一种车型都不是非常的精通,只能做到“杂而博”,在一些技术方面有时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所以在改装一些需要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的产品时,4S店是有很大的优势。 (3)人性化方面 在4S店让车主真正的享受到“上帝”的感觉,累了有休息室,渴了有水喝,无聊 可以看杂志、书刊、报纸、上网,如果急着用车还有备用车供你使用,整个流程有专门 的服务人员为你打理,不用自己操心就完成整个业务。而汽车用品改装店这些方面根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