髓内针内固定手术

髓内针内固定手术
髓内针内固定手术

髓内针内固定手术

髓内针内固定多用于长管骨(如股、肱、尺、胫、桡骨等)骨干骨折。其优点是:髓内针本身比较坚实牢靠,术后可以少用或不用外固定,有利于伤肢的早期活动锻炼;皮肤切口较小,骨膜剥离范围有限,损伤较小;髓内针长而有不同形状棱角,嵌入髓腔,可以达到牢靠的内固定,能够避免旋转、侧移及成角移位的发生。其缺点是:需有一定设备,操作较为复杂。

用髓内针固定长管骨的骨折,犹如用一根轴穿过两节竹管。如果髓内针的外径等于长度骨的内径,这样固定作用就好,可以稳定地保持对位、对线。在长管骨的最狭窄段(如尺骨、桡骨中段、股骨、肱骨和胫骨的上、中1/3交界处)发生骨折,相应宽度的髓内针可直接紧密地嵌在髓腔周围的皮质骨内层上,使针的横断面能起到良好的弹性固定作用,针的两端又能固定于松质骨中或进针处的皮质骨上,防止各种移位,是较理想的内固定。当骨折发生在长管骨的非狭窄段,虽不能依靠髓内针直接的弹性固定作用,却可依靠上、中、下三点固定作用而达到骨折的稳定[图1]。

图1 髓内针的内固定作用

髓内针的种类有梅花形、V形、菱形、三角形及圆形等。股、肱、尺骨用直髓内针,胫、桡骨须用弯髓内针[图2]。梅花形与V形髓内针的优点是破坏髓腔少,插入过程髓内压力增加不多,脂肪栓塞的并发症很少;同时,这两种针的横断面弹性固定作用强,可紧紧嵌在髓腔内,有效地阻止骨折部发生旋转,因而临床上比较常用,尤以梅花形更常用。圆形针仅用于短小的管状骨,如掌骨、跖骨等。实心的髓内钉由于破坏骨髓严重,现已弃用。

图2 髓内针种类

[适应证]

1.长骨中段以上,特别是在上、中1/3交界处(桡骨为中段以下)的横折或短斜折,骨折处有小片粉碎折、蝶形折者也可应用,但需加绕钢丝固定;

2.长骨一骨多处骨折,或合并全身多发性骨折,手法复位外固定有困难,骨折部位适合于髓内针固定者;

3.部位适合的骨折畸形愈合(或不愈合),需切开复位者;

4.部位适合的病理性骨折。

[禁忌证]

1.小儿长骨骨折,虽合手上述适应证,也不宜应用,以免损伤骨骺;

2.老年病人骨质疏松,皮质薄,髓腔大,股骨髓腔直径可达15毫米(青年最窄的仅6~7毫米),股骨前外方弯度增大,髓内针固定不牢靠,并发症多,须慎用。

3.严重污染的开放性骨折不宜用髓内针固定,一旦感染,将难以控制,可待软组织愈合后再考虑施行。

1.髓内针的选择:必须选择粗细、长短合适的髓内针,才能发挥充分的固定作用。髓内针的长度可按健侧骨测量的长度,适当减短4~6cm,宽度则可比X线显示的髓腔最窄处的直径小1mm(股骨小2mm)左右。比较正确的办法是将已知宽度的髓内针,固定在伤骨或健侧骨同一平面,一起摄片对比测量。但这些方法只供粗略估计,仍宜多准备几号髓内针,供术中选用[表1。术中可直接将髓内针插入髓腔狭窄部试验,但遇有阻力不可免强插入,以免造成骨质劈裂或拔出困难。一般应选择与该段直径一径或稍宽一点的髓内针,以达到最大的横断面弹性固定作用。

表1 各骨常用的髓内针规格

2.术者应充分估计术中可能发生的困难与并发症,准备好处理的器械(如钢锯、多根粗细不一的髓腔扩大器、钢丝等)。

[手术步骤]

闭合性髓内针内固定术:不显露骨折端,在骨折闭合复位后,仅在长骨一端的进针部位作一小切口,在电视X线机或摄片的指导下,将髓内针打入髓腔,穿过骨折部至所需要的深度。此法的优点是可以避免切开骨折端,减少感染机会及局部血运损伤;缺点是设备要求高,技术较复杂,髓内针的选择不易合适,并发症较多。

开放性髓内针内固定术:显露骨折端,在直视下复位、穿针。此法比较安全易行,临床较多采用。

开放性髓内针内固定术在进针方法上可分为顺行法和逆行法两种:顺行法即一次由骨端进针,经过骨折处,进入另一骨折段,骨折端显露少,损伤小,但进针方向不易掌握,一般多用于位置表浅,进针方向易于掌握的骨折(如尺骨、胫骨和桡骨)。逆行法是先将髓内针自骨折近端逆行打出骨端,复位后再顺行打入骨折远段,技术上较顺行法简单、安全,临床上多用。但此法骨折端显露范围要大,切口较长,骨膜剥离较广,血运破坏较重,多用于周围肌肉多,进针方向不易掌握的骨折。医学全在线www.m e https://www.360docs.net/doc/2f680321.html,

(一)顺行法(以股骨骨折为例)

1.切开、显露骨折端切口不需太长,骨折部的显露范围能容持骨钳夹住骨折端即可。

⑴股骨大转子⑵胫骨粗隆

⑶桡骨远端⑷尺骨鹰嘴⑸肱骨大结节

图3 髓内针固定术进针部位

2.安进针点各骨的进针处各不相同,股骨为大转子内侧,胫骨为粗隆下,尺骨为鹰嘴顶端,桡骨为远端,肱骨为大结节[图3]。在进针处皮肤上作一小的纵行切口,分离软组织,剥离骨膜以显露预定进针点的骨皮质,对照X线片和髓腔的轴线作进针点的定位,按髓内针的形状凿去部分皮质骨,以免进针时劈裂骨折[图4⑴]。

⑴选定进针部位,凿除部分骨质⑵髓腔扩大器

3.扩大髓腔陈旧性骨折、不愈合等骨折端的髓腔封闭或缩小者,或髓腔狭窄部直径过小、髓腔内有不规则的突起以及不在狭窄部的骨折,都须选用与髓内针直径相等或大0.5毫米的髓腔扩大器或用钻头将其钻开扩大髓腔[图4 ⑵ ⑶],选用较粗的髓内针,以增强固定效果。

⑶用髓腔扩大器扩大髓腔

⑷在骨折近段髓腔内放入导针,指示

进针方向,然后在股骨大转子部进针

4.进针选用合适的髓内针,从股骨大转子部的进针点顺髓腔方向慢慢用骨锤锤入。为避免进针方向错误,可预先在骨折近端的髓腔内逆行放入一导针,以指示进针方向[图4 ⑷],待髓内针进入正确方向后取出。当髓内针经过骨髓腔在骨折近端露出后,在直视下将骨折复位[图4 ⑸],由专人保持对位、对线(或用骨折固定器固定),术者再继续将针锤入骨折远段的适当深度。当髓内针尾部进入皮肤切口时,将髓内针打入器套在髓内针尾部上捶击[图4 ⑹ ⑺]。髓内针插入深度以其前端达髌骨上缘为合适,髓内针尾部留骨外部分以2.5mm为合适,拔出孔要留在骨外,以便骨折愈合后拔针时用[图4 ⑻]。

⑸髓内针露出骨折端后,进行复位

⑹髓内针打入器

5.骨折端的处理髓内针进入后,应检查骨折端的复位与异常活动情况。如有裂隙,应扣击骨端,使骨折间紧密相接。如有异常活动,说明所选髓内针宽度不足,应拔出另换较粗的髓内针。延期手术的骨折或陈旧性骨折,应同时施行骨移植,以促进骨愈合。最后分层缝合切口。

⑺继续进针固定

⑻拔出孔留在骨外

图4 右股骨骨折顺行法髓内针内固定术(二)逆行法(以股骨骨折为例)

⑴从骨折端逆行进针

⑵从转子处引出髓内针

⑶复位骨折,顺行进针

图5 右股骨骨折逆行法髓内针内固定术

切开显露骨折端后,先将髓内针针尾从骨折近端髓腔逆行向上打入,达股骨大转子部位时,即在该处局部皮肤作一小切口,显露该处骨皮质[图5⑴]。再凿除部分骨质,继续逆行进针,从转子处引出髓内针,直至针前端与骨折近端平齐[图5⑵]。然后,复位骨折端,再按顺行法将针锤入骨折远段[图5⑶]。

[术中注意事项]

1.髓内针的选择很重要,太长将打入关节或在骨外残留过长,可以发生疼痛和跛行;太短则达不到固定作用;太粗容易造成骨的劈裂;太细则固定力弱,不能控制移位,容易发生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扩大髓腔可损伤骨内膜,应尽量少用。

2.由于梅花针的固定作用比V形针坚强,临床上多选用梅花针。如用V形髓内针固定时,其开口面不要朝向骨的凹面,以免降低固定效能。

3.打入髓内针时,应缓慢细心。正常情况下,只能遇到轻微阻力。如阻力较大或有实质的音响,则不能继续强行进针,应仔细研究原因:一般常因髓内针过粗所致;如髓内针粗细合适,则可能是进针的方向不对,倾斜进入皮质骨,应立即拔出,调整方向后再进针。

[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1.髓内针嵌顿多因髓内针过粗,卡在髓腔狭窄部,或进针方向不对,插入皮质骨所致。术中应注意选择髓内针的大小及掌握进针方向。一旦发生,应及时拔出改正,以免陷入进退两难的局面。

2.劈裂骨折进针点未凿除部分骨质就勉强进针,或髓内针嵌顿未及时纠正,反而强行进针,即可造成劈裂骨折。处理方法须根据骨折情况决定。或拔出重插,加用钢丝固定[图6⑴ ⑵];或改用其它内固定术。

⑴进针方向不对⑵重新进针,加钢丝固定⑶髓针弯曲,可先试手法扳直

3.髓内针弯曲、折断多因髓内针过细、不够坚固所致;也可由于过早、过多的负重或再受损伤所致。预防的方法在于选用合适的髓内针,术后不要过早负重,活动时要注意保护。髓内针弯曲后,可在麻醉下先试行手法扳直[图6⑶],加用外固定。断裂者则需取出更换。取出时,近段骨髓内针可用拔出器拔出,远段骨髓内针则需在骨折端凿去部分骨质,用尖端钳夹住髓内针拔出,然后重新打入髓内针。骨缺损处植骨,加用钢丝固定[图6⑷~⑹]。

⑷髓内针断裂⑸凿除部分骨质,取出远折段髓内

⑹重新进针,植骨加钢丝固定

图6 髓内针内固定术并发症的处理

4.感染必须强调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超过8~12小时的开放性骨折应先处理伤口,待软组织愈合后才能施行内固定术。一旦术后发生感染,不必急于拔出髓内针,先按急性骨髓炎处理。至骨折端有部分骨痂后,再取出髓内针,施行骨髓炎手术。

5.脂肪栓塞骨折时有少量脂肪粒进入血循环,急症手术又增加进入量,以致形成栓塞,是髓内针内固定术少见的并发症。因此,决定施行髓内针固定术者,不必急症手术,宜无皮牵引数日后进行;术中进针速度要缓慢,并选用梅花形、V形的空心髓内针,栓塞的症状就极少发生。医.学全在.线提供www.m e d12

https://www.360docs.net/doc/2f680321.html,

[术后处理]

1.如选用的髓内针坚固有力,可不用外固定。用支架抬高伤肢7~10日,尽早锻炼肌肉,保持其张力,对骨折端产生纵向挤压力,以利骨折愈合。2~3周后即可扶拐下床,逐渐负重活动,但必须避免损伤,直至骨性愈合。如术中发现固定不甚牢靠,必须适当加用外固定。

⑴髓内针拔出器

⑵勾住髓内针尾孔,锤击拔针

图7 髓内针拔出术及器械

2.骨折完全骨性愈合后,方可拔出髓内针(一般在一年左右拔出为宜)。拔针步骤(以股骨为例):病人侧卧,髋屈曲、内收。在进针部位行局麻后,经原切口进入,找到髓内针尾部拔出孔,将拔出钩钩住尾孔,套上拔出器,往外捶击即可拔出[图7]。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

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 【摘要】目的报道在基层医院开展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探讨适合基层医院运用的临床经验。方法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结果2008年5月~2011年3月,我院在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中,选择其中52例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3~8个月,骨折正常愈合,肩关节功能正常。结论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创伤小,无切口疤痕形成,内固定拆除简便。 【关键词】锁骨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 2008年5月~2011年3月,我院在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中,选择其中52例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疗效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本组52例,男14例,女38例,年龄10~50岁。骨折部位:锁骨外1/3段18例,中1/3段27例,内1/3段7例。横形骨折32例,斜形骨折20例,粉碎性骨折0例。 1.2 方法:臂丛加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平卧,伤侧肩后垫薄枕。常规术野皮肤消毒、铺巾。用一把巾钳经皮扣住锁骨骨折外侧端向外上方稍提拉,选择一略大于髓腔的克氏针经皮将穿入锁骨外侧端髓腔内,自锁骨肩峰端穿出皮外,将克氏针尾剪成斜口,针尾退至与骨折端平齐。用另一把巾钳经皮扣住锁骨骨折内侧端,将骨折复位,克 氏针反向穿入锁骨内侧段髓腔内并稍出皮质外。交替提拉内外侧骨折端,确定克氏针在髓腔内,固定牢靠,再行 C 形臂透视,观察复位满意后,将肩峰端克氏针末端预弯,埋入皮下,贴附于锁骨肩峰端。三角巾悬吊患侧上肢4周,6~12周后复查,拔除克氏针。 2 结果 术中未发生胸膜、锁骨下神经、血管损伤,术后随访3~8个月,术后无感染,无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未发生克氏针断裂, 6~8周后拔除克氏针,所有患者上肢功能恢复良好。 3 讨论 锁骨骨折是最常见的骨损伤之一,大部份可采用非手术疗法,均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非手术疗法多采用8字形绷带或石膏固定,体位不适,固定时间长(6~8周)[1],病人多不易接受。而切开复位治疗多采用钢板或克氏针内固定,有切口疤痕,需剥离骨膜,可造成骨折不愈合,切开复位治疗的骨折愈合率为

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

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 发表时间:2016-09-23T10:59:54.827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16期作者:洪潇 [导读] 对于肱骨髁上骨折患儿而言,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是其最佳的治疗方法。 贵州省骨科医院贵州贵阳 550007 【摘要】目的探究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方法将我院89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与对照组45例,给予观察组患儿实施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给予对照组患儿实施石膏外固定或患臂悬吊牵引复位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优良率。结果经手术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优良率分别为97.73%,80.00%,组间差异明显(x2=7.01,P<0.05),并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肱骨髁上骨折患儿而言,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是其最佳的治疗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患儿的治疗优良率,加快了其康复的速度。 【关键词】小儿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皮交叉克氏针;治疗效果 肱骨髁上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肘部骨折,该疾病多发于5~8岁的儿童,且其还会使患儿产生肘内翻、筋膜间隙综合征、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1-2]。为使肱骨髁上骨折患儿能够早日恢复健康,并为今后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依据,我院对部分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实施了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并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89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与对照组45例。其中,观察组男23例,女11例;年龄为1~10岁,平均为(7.22±2.36)岁;对照组男25例,女10例;年龄为2~12岁,平均为(7.78±2.96)岁;两组患儿均确诊为闭合损伤肱骨髁上骨折,且均无血管、神经损伤等其他疾病。经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可以进行组间比较。 1.2 方法 给予观察组患儿实施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给予对照组患儿实施石膏外固定或患臂悬吊牵引复位治疗,在此主要介绍观察组的手术方法。 帮助患儿采取仰卧位,外展其患肢并放置于C型臂球管的上方,准备进行闭合复位手术。若患儿为屈曲型骨折,则行屈肘位牵引,然后将其侧方移位进行纠正,用拇指将骨折远端向后推挤,再将骨折近端用双手握住,此时助手将患儿肘关节伸直;若患儿为伸直型骨折,则应将其患肢上臂握住,助手将其前臂保持在中立位置,并将肘关节保持处于持续牵引位的状态,然后将牵引力逐渐增加,并将侧方移位进行纠正,术后将患儿骨折近端用双手交叉握住,并在其肘后骨折远端处放置拇指,将骨折远端向前推进的同时让助手用力屈肘。 进行铺巾消毒,上止血带于患儿上臂;在触及至患儿肱骨内髁时,应作一1cm切口于其前方,并将尺神经进行显露并注意保护;将克氏针从内髁至外髁进行钻入,并使用0.062英寸的克氏针进行电钻进针,穿过骨折线与对侧皮质约1~2mm处,并注意将尺神经进行保护与将骨折线避开克氏针交叉点;固定完毕后,采用C型臂的透视功能将固定、复位位置进行确认,若患儿肘关节的屈伸活动良好,且屈肘角度为70°,则使用石膏托进行固定;在术后7天进行复查,28天后将克氏针取出,并开始对患儿进行功能锻炼指导。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标准 观察并记录其治疗优良率。本研究的疗效分为优、良、差三个级别,若患儿治疗后骨折部位已愈合,且肘关节功能显示正常,视为优;治疗后经检查,若患儿骨折部位显示基本愈合,其肘关节功能得到显著改善,视为良;若患儿在治疗后均未达到以上标准,视为差[3]。(优+良)/总例数×100%=优良率。 2 结果 经手术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优良率分别为97.73%,80.00%,组间差异明显(x2=7.01,P<0.05),并具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3 讨论 由于5~8岁儿童的肘关节韧带处于最为松弛的状态,因此极其容易发生肱骨髁上骨折[4]。肱骨髁上骨折发生率较高,且病情较为严重,患儿应早日进行治疗才有可能尽早地恢复健康。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法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手术。该手术具有创伤小、稳定性高、易操作等优点,不仅能够将患者在进行石膏固定时产生再移位的现象进行避免,而且能够减轻与减少患儿痛苦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5-6]。因此,我院对部分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实施了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并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优良率分别为97.73%,80.00%,组间差异明显(x2=7.01,P<0.05),并具统计学意义。可见,对于肱骨髁上骨折患儿而言,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是其最佳的治疗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患儿的治疗优良率,加快了其康复的速度。 参考文献: [1]王相如,衣英豪,曹克奎等.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2015,55(11):84-85. [2]卢强.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2014,07(07):14+17. [3]韩花强.闭合复位经皮克式针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4,20(06):99-100. [4]王洪波,邹康.用两种方法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05):188-189.

髓内针内固定术

髓内针内固定术 髓内针内固定多用于长管骨(如股、肱、尺、胫、桡骨等)骨干骨折。其优点是:髓内针本身比较坚实牢靠,术后可以少用或不用外固定,有利于伤肢的早期活动锻炼;皮肤切口较小,骨膜剥离范围有限,损伤较小;髓内针长而有不同形状棱角,嵌入髓腔,可以达到牢靠的内固定,能够避免旋转、侧移及成角移位的发生。其缺点是:需有一定设备,操作较为复杂。 用髓内针固定长管骨的骨折,犹如用一根轴穿过两节竹管。如果髓内针的外径等于长度骨的内径,这样固定作用就好,可以稳定地保持对位、对线。在长管骨的最狭窄段(如尺骨、桡骨中段、股骨、肱骨和胫骨的上、中1/3交界处)发生骨折,相应宽度的髓内针可直接紧密地嵌在髓腔周围的皮质骨内层上,使针的横断面能起到良好的弹性固定作用,针的两端又能固定于松质骨中或进针处的皮质骨上,防止各种移位,是较理想的内固定。当骨折发生在长管骨的非狭窄段,虽不能依靠髓内针直接的弹性固定作用,却可依靠上、中、下三点固定作用而达到骨折的稳定[图1 髓内针的内固定作用]。 髓内针的种类有梅花形、V形、菱形、三角形及圆形等。股、肱、尺骨用直髓内针,胫、桡骨须用弯髓内针[图2 髓内针种类]。梅花形与V形髓内针的优点是破坏髓腔少,插入过程髓内压力增加不多,脂肪栓塞的并发症很少;同时,这两种针的横断面弹性固定作用强,可紧紧嵌在髓腔内,有效地阻止骨折部发生旋转,因而临床上比较常用,尤以梅花形更常用。圆形针仅用于短小的管状骨,如掌骨、跖骨等。实心的髓内钉由于破坏骨髓严重,现已弃用。 [适应症] 1.长骨中段以上,特别是在上、中1/3交界处(桡骨为中段以下)的横折或短斜折,骨折处有小片粉碎折、蝶形折者也可应用,但需加绕钢丝固定; 2.长骨一骨多处骨折,或合并全身多发性骨折,手法复位外固定有困难,骨折部位适合于髓内针固定者; 3.部位适合的骨折畸形愈合(或不愈合),需切开复位者; 4.部位适合的病理性骨折。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 【摘要】目的评估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闭合复位胫骨骨折,应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患者22例,其中横形骨折4例,斜形骨折6例,粉碎性骨折12例。结果骨折均获得功能复位,随访患者均骨性愈合。内固定物取出时间最短10个月,最长2年,平均1.2 年。根据Johner-W ruh平分方法,优15例,良6例。无内固定物弯曲、断裂、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损伤小、出血少、感染几率低、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close reduction and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 nail fixation in treatment of the tibial fracture.Methods 22 patients with tibial fracture were treated with close reduction and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fixation including 4 transverse fracture,6 oblique fracture and 12 compound fracture.Results Patients who were followed up were healed well.The average time to take out the nail was 1.2 years,the longest was 2 years and the shortest was 10 months.According to the criteria of Johner-Wruh,15 cased were excellent and 6 cases was good.There were no nail bending,broken and infection cases.Conclusion Closing reduction and intramudullary nail fixa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less damage,less blooding,low infection rate,high healing rate.It can be applied extensively clinically. 【Key words】 Tibial fracture;Close reduction;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 交锁髓内钉因其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特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而且其疗效肯定[1]。在此项手术开展的初期,大部分采用切开复位,这导致手术创伤较大、出血多、并发症多等不良后果[2],增加了患者的痛苦。笔者2005年3月至2008年12月,采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22例,其中男18例,女4例,19~54岁,最小19岁,平均31岁。受伤原因,其中车祸伤15例,坠落伤3例,压伤2例,击打伤2例。横形骨折4例,斜形骨折6,粉碎性骨折12例(其中蝶形骨折5例)。 1.2 手术方法采用腰硬膜外麻醉,仰卧,大腿上三分之一上止血带,患肢屈膝约90°,于髌韧带内侧作一长约5 cm的纵行皮肤切口,显露髌韧带并将其向外侧牵开,显露胫骨平台与胫骨结节之间的斜坡,取斜坡中央偏后为进针点,顺髓腔方向用开口器开口。C型臂X线机辅助下复位,助手协助固定,以手动扩髓器从小到大依次扩髓。扩髓完成后选择比最大的扩髓器直径小1 mm的髓内钉,置入髓内钉。瞄准器协助下于骨折远端置入2枚锁钉,旋转、回击髓内钉确认远端锁钉位置正

髓内针内固定手术

髓内针内固定手术 髓内针内固定多用于长管骨(如股、肱、尺、胫、桡骨等)骨干骨折。其优点是:髓内针本身比较坚实牢靠,术后可以少用或不用外固定,有利于伤肢的早期活动锻炼;皮肤切口较小,骨膜剥离范围有限,损伤较小;髓内针长而有不同形状棱角,嵌入髓腔,可以达到牢靠的内固定,能够避免旋转、侧移及成角移位的发生。其缺点是:需有一定设备,操作较为复杂。 用髓内针固定长管骨的骨折,犹如用一根轴穿过两节竹管。如果髓内针的外径等于长度骨的内径,这样固定作用就好,可以稳定地保持对位、对线。在长管骨的最狭窄段(如尺骨、桡骨中段、股骨、肱骨和胫骨的上、中1/3交界处)发生骨折,相应宽度的髓内针可直接紧密地嵌在髓腔周围的皮质骨内层上,使针的横断面能起到良好的弹性固定作用,针的两端又能固定于松质骨中或进针处的皮质骨上,防止各种移位,是较理想的内固定。当骨折发生在长管骨的非狭窄段,虽不能依靠髓内针直接的弹性固定作用,却可依靠上、中、下三点固定作用而达到骨折的稳定[图1]。 图1 髓内针的内固定作用 髓内针的种类有梅花形、V形、菱形、三角形及圆形等。股、肱、尺骨用直髓内针,胫、桡骨须用弯髓内针[图2]。梅花形与V形髓内针的优点是破坏髓腔少,插入过程髓内压力增加不多,脂肪栓塞的并发症很少;同时,这两种针的横断面弹性固定作用强,可紧紧嵌在髓腔内,有效地阻止骨折部发生旋转,因而临床上比较常用,尤以梅花形更常用。圆形针仅用于短小的管状骨,如掌骨、跖骨等。实心的髓内钉由于破坏骨髓严重,现已弃用。

图2 髓内针种类 [适应证] 1.长骨中段以上,特别是在上、中1/3交界处(桡骨为中段以下)的横折或短斜折,骨折处有小片粉碎折、蝶形折者也可应用,但需加绕钢丝固定; 2.长骨一骨多处骨折,或合并全身多发性骨折,手法复位外固定有困难,骨折部位适合于髓内针固定者; 3.部位适合的骨折畸形愈合(或不愈合),需切开复位者; 4.部位适合的病理性骨折。 [禁忌证] 1.小儿长骨骨折,虽合手上述适应证,也不宜应用,以免损伤骨骺; 2.老年病人骨质疏松,皮质薄,髓腔大,股骨髓腔直径可达15毫米(青年最窄的仅6~7毫米),股骨前外方弯度增大,髓内针固定不牢靠,并发症多,须慎用。 3.严重污染的开放性骨折不宜用髓内针固定,一旦感染,将难以控制,可待软组织愈合后再考虑施行。 1.髓内针的选择:必须选择粗细、长短合适的髓内针,才能发挥充分的固定作用。髓内针的长度可按健侧骨测量的长度,适当减短4~6cm,宽度则可比X线显示的髓腔最窄处的直径小1mm(股骨小2mm)左右。比较正确的办法是将已知宽度的髓内针,固定在伤骨或健侧骨同一平面,一起摄片对比测量。但这些方法只供粗略估计,仍宜多准备几号髓内针,供术中选用[表1。术中可直接将髓内针插入髓腔狭窄部试验,但遇有阻力不可免强插入,以免造成骨质劈裂或拔出困难。一般应选择与该段直径一径或稍宽一点的髓内针,以达到最大的横断面弹性固定作用。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与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胫骨远端关节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与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比 发表时间:2018-12-17T11:54:38.443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35期作者:邢绍勇[导读]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与皮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是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较好的方法,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效果更好。(南充市中医医院四川南充 637600)【摘要】目的:探讨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INF)与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固定(LCP)治疗效果。方法:通过50例病例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病例INF与LCP治疗,对比分析。结果: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针固定更低的切口并发症、踝关节功能评分更高、骨折愈合时间更短。结论: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与皮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是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较好的方法,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效果更好。 【关键词】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固定【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5-0196-01 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是pillon中常见类型,系胫骨远端干骺端骨折,按AO/OTA分型:A型骨折,骨折线距关节面3~4cm均可采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及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本文将分组探讨采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与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于2016年4月—2018年3月,接受治疗的50例胫骨远端关节外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组,25例INF组患者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23~52岁,平均年龄(34.6±5.5)岁,其中摔伤15例,重物砸伤6例,交通伤4例。25例LCP组患者中男12例,女13例,年龄22~53岁,平均年龄(36.9±5.8)岁,其中摔伤14例,重物砸伤8例,交通伤3例。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开展组间对比研究。 1.2 方法 INF组患者通过闭合复位INF来进行治疗,采用硬膜外麻醉,仰卧位,经髌韧带内侧做一长约3cm的切口,开口后植入导针通过骨折处进入远断端,通过透视证实导针位于远断端髓腔及骨折断端位置可否,逐级扩髓,根据髓腔大小,置入适当直径、长度的髓内钉,透视确认固定位置后置入锁钉,缝合切口[1]。 给予LCP组行微创经皮LCP手术进行治疗,采用硬膜外麻醉,仰卧位,通过透视证实复位良好,于小腿前内侧作1.5cm左右切口,将深筋膜切开,并建立皮下通道,选择长度合适的钢板,置入钢板,对准位置后拧紧螺栓并固定 [2]。 1.3 观察指标 (1)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踝关节活动能力等手术情况指标。(2)统计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并展开组间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应用SPSS软件来进行所有试验数据的搜集、整理以及分析工作,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对比 在本次科研中,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针内固定组的骨折完全愈合时间要短于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固定组,统计学分析,两者有显著差异,但是就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两者无显著差异,见表。 表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 2.2 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踝关节评分 在本次研究中,依据Kofodd评分,分别就两组患者术后5个月以及术后12个月的踝关节活动能力进行了评估,其中INF组术后5月与术后12月的Kofodd评分分别为90.2±6.1跟94.3±6.2,LCP组术后5个月以及术后12个月的Kofodd评分分别为83.9±6.7与87.0±6.8。LCP组的评分低于INF组,有显著差异(P<0.05)。 2.3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对比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针内固定组患者在术后出现了2例进针点疼痛,1例骨折延迟愈合,并发症发生率为12.00%;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固定组在术后出现了2例皮瓣坏死伴感染,2例畸形愈合,1例骨折不愈合,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对比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通过50例病例研究,INF与LCP治疗,对比分析。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骨折线累及干骺端,胫骨全长的1/3表面位于皮下,胫骨的血供较其他有肌肉包绕的骨骼差得多,为避免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一般需手术治疗,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易出现切口关闭困难,术后切口坏死、感染等并发症,出现切口坏死皮瓣需转移皮肤覆盖创口等可能,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了病人经济负担,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固定可减少切口并发症,但有内固定位于筋膜内,增加了筋膜内容物,增加筋膜压,仍有切口并发症等可能,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针内固定术不对骨折断端暴露,避免了切口并发症,更好的踝关节功能,髓内固定更符合生物固定,可早下地负重,在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时,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与皮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是较好的方法,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效果更好,值得临床应用。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应用技术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5月~2013年11月使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35例,手术采用闭合复位、顺行插钉技术。结果在35例胫骨骨折中31例通过闭合复位髓内钉成功固定,其余4例因骨折粉碎重行小切口复位髓内钉固定。所有病例均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无感染,无骨折延迟愈合、骨不连及畸形愈合。结论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是治疗胫骨骨折的理想方法。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technology and curative effect of closed reduction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 in the treatment of tibial shaft fracture. Methods 35 patients with tibial shaft fracture,who were treated with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1 to November 2013,were randomly analyzed. The operation were adopted by closed reduction and antegrade nail insertion with humeral intramedullary interlocking nail. Results Of the 35 patients with tibial shaft fracture,31 patients were successfully fixed with closed reduction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while the other 4 patients who were serious comminuted fracture were fixed with small incision open reduction intramedullary nail fixation. All of the cases,who were followed-up of 8 to 24 months,were all fracture healing,without infection,without delayed fracture healing,nonunion and malunion. Conclusion Closed reduction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 in the treatment of tibial shaft fracture is the ideal method. [Key words] Closed reduction;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Tibial shaft fracture 胫骨骨折在四肢长管状骨骨折中最为常见,约占13.7%。其致伤原因多为坠落或车祸等强大暴力。近年来,交锁髓内钉在胫骨骨折中的应用是骨科创伤方面的重要进展[1-2]。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长管状骨的骨干骨折已被公认为是一种标准的治疗方法[3-4]。结合我院2011年5月~2013年11月收治的35例胫骨干骨折,采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35例,其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18~68岁,平均43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3例,高处坠落伤5例,砸伤4例,行走摔伤3例。根据AO/ASIF[5]分类:A型15例,B型7例,C型13例。 1.2 治疗方法 1.2.1 术前准备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10d,平均伤后5.5d,术前以健侧肢

股骨干骨折应用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

股骨干骨折应用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 发表时间:2018-04-19T15:37:06.517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4月第12期作者:陈勇[导读] 保留的部分血肿也可以避免骨外膜周围软组织受到损害。因此,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被更多的医院所选用。(广元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广元 628017) 【摘要】目的:探讨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80例股骨干骨折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40例采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术,对照组40例采用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随访两组患者19个月膝关节恢复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膝关节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干骨折,有利于患者膝关节的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股骨干骨折;闭合复位;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2-0029-02 The effect of closed reduction and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 internal fixation for femoral shaft fracture Chen Yong. Guangyuan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Guangyuan, Sichuan 628017,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losed reduction and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 internal fix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femoral shaft fracture. Methods 80 cases of femoral shaft fractu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3 to September 2016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40 cases were treated by closed reduction and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ing, and 40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by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ing. The knee joint recovery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two groups were followed up for 19 months. Results The recovery of knee joi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Closed reduction and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 internal fix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femoral shaft fracture is beneficial to the recovery of the knee joint and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Key words】Fracture of femoral shaft; Closed reduction; Open reduction;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 internal fixation 股骨是人身体内最长的长管状骨,也是人体内最结实的长骨。它分布于身体两侧,在体内主要起着支撑躯干、骨盆等作用,是人体内负重最重的骨头[1]。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工具的大量兴起,因交通引起的意外事故不断发生,股骨干骨折的临床患者数量也逐年增多。通过临床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造成股骨干骨折的人群多居于青年和中老年群体。造成青年骨折的原因多数为车辆撞击、高空跌落、碾压、暴力直接打击等,直接造成患者股骨干发生错位、重叠、碎裂等现象。医学有关表明,给予股骨骨折患者选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患者出血量少愈合快,且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鉴于此,为了进一步确实该研究结果,选取我院以2013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80例股骨干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一步做出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80例股骨干骨折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观察组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在25~78岁,平均年龄范围(42.6±8.8)岁;对照组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在23~78岁,平均年龄范围(46.2±7.6)岁。两组患者均进行我院骨科X射线检查确诊。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症状等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将患者患肢放置于骨科牵引床上,取骨折线作为中心线,选取股前外侧直切口,将骨折端予以充分的显露,在成功复位之后,应用三爪钳进行固定,若发现为粉碎性骨折,可以应用一块直钢板在股骨外侧应用三爪钳辅助固定,在股骨梨状窝开口之后,将导针插入,在成功扩髓之后,将主钉置入,并在瞄准器下,在股骨远近端将锁钉置入。观察组患者采取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术进行治疗。同样在医护人员的协助下进行全身麻醉,麻醉生效前取仰卧位,将患肢摆置易进行手术的方位。麻醉生效后开始手术,使用C臂X射线透视机,在能够清晰看到患者骨折部位进行牵引复位,详细观察复位有无重叠移位等情况,直到复位满意。在股骨大粗隆顶点位置向上切长度约5㎝的切口,顺着人体解剖的结构将臂中肌肉组织进行钝性分离,直到骨折部位充分显露出来,在股骨圆形窝位进行钻孔定位,插入导针[3]。再将患者骨折端进行手法闭合复位,矫正骨折端的不良部位,采用小幅度左右移位的方式完成闭合复位矫正。借助C臂X射线透视影像对存在畸形的股骨进行矫正,在骨折远端准确的置入2枚锁钉、骨折近端置入1枚锁钉,确认内固定和复位满意后,进行常规消毒后,缝合切口部位。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基本情况和远期恢复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通过随访的形式,记录患者19个月内骨折愈合时间来评定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情况。选用调查问卷的形式,从患者术后切口是否发生感染、骨不相连、骨折愈合延迟、股骨发生畸形愈合的情况等方面,来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OSS19.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百分比”使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和远期恢复情况 通过比较两组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间,发现两组患者手术花费的时间对比,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观察组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和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的比较

手术-Lisfranc损伤复位内固定术教学提纲

手术-L i s f r a n c损伤复位内固定术

1.1、一般考虑General considerations ORIF is preferred to closed reduction and percutaneous fixation. Screw fixation is preferred to K-wire fixation. 内固定最好选择闭合复位经皮固定,螺钉固定效果好于克氏针固定 1.2、解剖及功能机制 The Lisfranc / tarsometatarsal (TMT) articulation is very strong. The base of the second metatarsal is held in place by the plantar TMT ligaments. The significance is that motion at the base of the second metatarsal is restricted. This leads to fractures at the base of the second metatarsal. Unlike other areas with their “essential” joints, the midfoot area joints are not “essential” and therefore motion can be sacrificed to obtain stability and function. The 1, 2 and 3 TMT joints can in fact be fused for acute purely ligamentous injuries. The 4 and 5 TMT joints should be stabilized with K-wires as some retained motion in this area is helpful for better function, because normally there is motion between the 4th and 5th metatarsal and the cuboid. As a result, when treating fractures in the Lisfranc / midfoot area, joint surface reconstruction may not be as critical as in other joints. Lisfranc关节非常强壮,第2跖骨基底靠跖跗关节韧带加强。其意义是第2跖骨基底被限制在此,这导致了它骨折的风险。不像其他部位的关节必须保留,中足关节活动可以牺牲以便获得稳定和功能。第1、2,3跖跗关节可以融合以治疗纯粹急性韧带损伤;第4和第5跖跗关节应该通过克氏针保持稳定,保留其活动对于整体功能有帮助的,因为在第4和第5跖骨和骰骨间有轻微活动。因此在治疗 Lisfranc损伤或中足其它损伤,关节面重建不是那么重要了。

髓内针内固定手术

髓针固定手术 髓针固定多用于长管骨(如股、肱、尺、胫、桡骨等)骨干骨折。其优点是:髓针本身比较坚实牢靠,术后可以少用或不用外固定,有利于伤肢的早期活动锻炼;皮肤切口较小,骨膜剥离围有限,损伤较小;髓针长而有不同形状棱角,嵌入髓腔,可以达到牢靠的固定,能够避免旋转、侧移及成角移位的发生。其缺点是:需有一定设备,操作较为复杂。 用髓针固定长管骨的骨折,犹如用一根轴穿过两节竹管。如果髓针的外径等于长度骨的径,这样固定作用就好,可以稳定地保持对位、对线。在长管骨的最狭窄段(如尺骨、桡骨中段、股骨、肱骨和胫骨的上、中1/3交界处)发生骨折,相应宽度的髓针可直接紧密地嵌在髓腔周围的皮质骨层上,使针的横断面能起到良好的弹性固定作用,针的两端又能固定于松质骨中或进针处的皮质骨上,防止各种移位,是较理想的固定。当骨折发生在长管骨的非狭窄段,虽不能依靠髓针直接的弹性固定作用,却可依靠上、中、下三点固定作用而达到骨折的稳定[图1]。 图1 髓针的固定作用 髓针的种类有梅花形、V形、菱形、三角形及圆形等。股、肱、尺骨用直髓针,胫、桡骨须用弯髓针[图2]。梅花形与V形髓针的优点是破坏髓腔少,插入过程髓压力增加不多,脂肪栓塞的并发症很少;同时,这两种针的横断面弹性固定作用强,可紧紧嵌在髓腔,有效地阻止骨折部发生旋转,因而临床上比较常用,尤以梅花形更常用。圆形针仅用于短小的管状骨,如掌骨、跖骨等。实心的髓钉由于破坏骨髓严重,现已弃用。

图2 髓针种类 [适应证] 1.长骨中段以上,特别是在上、中1/3交界处(桡骨为中段以下)的横折或短斜折,骨折处有小片粉碎折、蝶形折者也可应用,但需加绕钢丝固定; 2.长骨一骨多处骨折,或合并全身多发性骨折,手法复位外固定有困难,骨折部位适合于髓针固定者; 3.部位适合的骨折畸形愈合(或不愈合),需切开复位者; 4.部位适合的病理性骨折。 [禁忌证] 1.小儿长骨骨折,虽合手上述适应证,也不宜应用,以免损伤骨骺; 2.老年病人骨质疏松,皮质薄,髓腔大,股骨髓腔直径可达15毫米(青年最窄的仅6~7毫米),股骨前外方弯度增大,髓针固定不牢靠,并发症多,须慎用。 3.严重污染的开放性骨折不宜用髓针固定,一旦感染,将难以控制,可待软组织愈合后再考虑施行。 1.髓针的选择:必须选择粗细、长短合适的髓针,才能发挥充分的固定作用。髓针的长度可按健侧骨测量的长度,适当减短4~6cm,宽度则可比X线显示的髓腔最窄处的直径小1mm(股骨小2mm)左右。比较正确的办法是将已知宽度的髓针,固定在伤骨或健侧骨同一平面,一起摄片对比测量。但这些方法只供粗略估计,仍宜多准备几号髓针,供术中选用[表1。术中可直接将髓针插入髓腔狭窄部试验,但遇有阻力不可免强插入,以免造成骨质劈裂或拔出困难。一般应选择与该段直径一径或稍宽一点的髓针,以达到最大的横断面弹性固定作用。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 发表时间:2014-04-03T09:33:23.17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36期供稿作者:金殿鑫李雪松赵胜[导读] 除急诊手术外,均行胫骨结节骨牵引术,使骨折处略过牵,有利于手术复位。术前给予肝素钠,术前1 小时给予抗生素。 金殿鑫李雪松赵胜(辽宁省营口市老边区人民医院 115005)【摘要】目的探讨闭合复位股骨大粗隆入路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011 年2 月自2013 年10 月股骨干骨折25 例采用闭合复位股骨大粗隆入路交锁髓内钉治疗。结果 23 例获得12-24 个月随访,平均19 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2-15 个月,有2 例静力化锁钉改动力化锁钉,于21 例持续静力化锁钉,无断钉及退钉,术后患侧髋及膝关节功能优良率97%。结论股骨大粗隆入 路交锁髓内钉闭合复位内固定是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股骨干骨折内固定【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6-0095-01股骨干骨折多为高能量,直接暴力所致,损伤程度较严重,治疗方法较多。笔者自2011 年2 月-2013 年10 月采用闭合复位股骨大粗隆入路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25 例,均获满意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5 例,男20 例,女5 例;年龄25 ~ 55 岁,平均40 岁。开放性骨折 2 例,闭合性骨折2 3 例,骨折按A O 分型:A型6 例,B 型1 4 例,C 型 5 例。合并胸腹脏器损伤和脑外伤7 例。 1.2 手术方法1. 2.1 术前准备术前拍摄双下肢股骨全长正侧位X 线片,精确测量股骨长度及髓腔内径,选择合适髓内钉,并排除股骨近端、远端及股骨颈,股骨髁间骨折。除急诊手术外,均行胫骨结节骨牵引术,使骨折处略过牵,有利于手术复位。术前给予肝素钠,术前1小时给予抗生素。 1.2.2 手术方法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患者仰卧,在股骨大粗隆顶点向上做短纵型切口,显露大粗隆顶部,于其稍偏前外沿髓腔插入导针,于骨折远端靠近近端处置入一枚较粗斯氏针,通过一侧皮质控制骨折远端,以便导丝通过。透视下确定导丝位于髓腔远端中间位置通过骨折端,根据术前测量髓腔内径,依次软扩,置入长度及直径合适主钉,矫正患肢短缩及旋转移位,完成近端、远端锁钉置入。 2 结果获得随访的2 3 例,平均手术时间为(70±5)m i 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450±60)ml;平均愈合时间为12 ~ 15 个月。术后无肺栓塞、静脉血栓和感染等并发症。术后根据Harris 评分及Neer[1] 评分,优19 例,良3 例,可1 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7%。 3 讨论高能量损伤一般能造成较重的粉碎骨折,同时软组织床也受到重度损伤。本组病例采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技术符合骨折生物学愈合的要求,是微创化治疗股者的最佳方法之一[2]。股骨小粗隆以下及距膝关节9c m 以上的骨干骨折曾被认为是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手术适应症 [3]。股骨干峡部骨折应为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最佳适应症,其峡部对髓内钉有良好的把持力,成角稳定,超过峡部的,则需结合阻挡螺钉技术才能固定牢靠。股骨大粗隆入路采用进钉点为大粗隆顶点稍偏前外,较传统梨状窝入路,可减少置钉过程中的臀部肌肉遮挡,且远离股骨颈,不易并发股骨颈骨折[4]。本组病例均扩髓,扩髓后增加钉与髓腔的接触面积,提高把持力,扩髓后产生的骨屑及其他物质,促进新生骨膜成骨,促进骨痂生长。 闭合复位股骨大粗隆入路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手术简单易行,创伤小,术后可早期行髋、膝关节被动功能锻炼,便于基层医院开展,术后随访均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1]Neer CS, Grantham SA ,Shelton ML ,Supracondylar fracture of adultfe-mara:astudy of one hundred and ten case[J] .J Bone Joint surg (Am) ,1976,49:591[2] 汤长华,周崇勇,周晓宇等。关节镜监视下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结合植骨微创治疗闭合性股骨干骨折[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0,25(12):1110—1111[3] 陆廷永,王忠远,罗时友,等。小切口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0,25(4):338—339[4] 赵勇,周大鹏,项良碧,等。闭合复位股骨大粗隆入路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 J ] .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2,27(10):928—9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