髓内针内固定手术

髓内针内固定手术
髓内针内固定手术

髓针固定手术

髓针固定多用于长管骨(如股、肱、尺、胫、桡骨等)骨干骨折。其优点是:髓针本身比较坚实牢靠,术后可以少用或不用外固定,有利于伤肢的早期活动锻炼;皮肤切口较小,骨膜剥离围有限,损伤较小;髓针长而有不同形状棱角,嵌入髓腔,可以达到牢靠的固定,能够避免旋转、侧移及成角移位的发生。其缺点是:需有一定设备,操作较为复杂。

用髓针固定长管骨的骨折,犹如用一根轴穿过两节竹管。如果髓针的外径等于长度骨的径,这样固定作用就好,可以稳定地保持对位、对线。在长管骨的最狭窄段(如尺骨、桡骨中段、股骨、肱骨和胫骨的上、中1/3交界处)发生骨折,相应宽度的髓针可直接紧密地嵌在髓腔周围的皮质骨层上,使针的横断面能起到良好的弹性固定作用,针的两端又能固定于松质骨中或进针处的皮质骨上,防止各种移位,是较理想的固定。当骨折发生在长管骨的非狭窄段,虽不能依靠髓针直接的弹性固定作用,却可依靠上、中、下三点固定作用而达到骨折的稳定[图1]。

图1 髓针的固定作用

髓针的种类有梅花形、V形、菱形、三角形及圆形等。股、肱、尺骨用直髓针,胫、桡骨须用弯髓针[图2]。梅花形与V形髓针的优点是破坏髓腔少,插入过程髓压力增加不多,脂肪栓塞的并发症很少;同时,这两种针的横断面弹性固定作用强,可紧紧嵌在髓腔,有效地阻止骨折部发生旋转,因而临床上比较常用,尤以梅花形更常用。圆形针仅用于短小的管状骨,如掌骨、跖骨等。实心的髓钉由于破坏骨髓严重,现已弃用。

图2 髓针种类

[适应证]

1.长骨中段以上,特别是在上、中1/3交界处(桡骨为中段以下)的横折或短斜折,骨折处有小片粉碎折、蝶形折者也可应用,但需加绕钢丝固定;

2.长骨一骨多处骨折,或合并全身多发性骨折,手法复位外固定有困难,骨折部位适合于髓针固定者;

3.部位适合的骨折畸形愈合(或不愈合),需切开复位者;

4.部位适合的病理性骨折。

[禁忌证]

1.小儿长骨骨折,虽合手上述适应证,也不宜应用,以免损伤骨骺;

2.老年病人骨质疏松,皮质薄,髓腔大,股骨髓腔直径可达15毫米(青年最窄的仅6~7毫米),股骨前外方弯度增大,髓针固定不牢靠,并发症多,须慎用。

3.严重污染的开放性骨折不宜用髓针固定,一旦感染,将难以控制,可待软组织愈合后再考虑施行。

1.髓针的选择:必须选择粗细、长短合适的髓针,才能发挥充分的固定作用。髓针的长度可按健侧骨测量的长度,适当减短4~6cm,宽度则可比X线显示的髓腔最窄处的直径小1mm(股骨小2mm)左右。比较正确的办法是将已知宽度的髓针,固定在伤骨或健侧骨同一平面,一起摄片对比测量。但这些方法只供粗略估计,仍宜多准备几号髓针,供术中选用[表1。术中可直接将髓针插入髓腔狭窄部试验,但遇有阻力不可免强插入,以免造成骨质劈裂或拔出困难。一般应选择与该段直径一径或稍宽一点的髓针,以达到最大的横断面弹性固定作用。

表1 各骨常用的髓针规格

2.术者应充分估计术中可能发生的困难与并发症,准备好处理的器械(如钢锯、多根粗细不一的髓腔扩大器、钢丝等)。

[手术步骤]

闭合性髓针固定术:不显露骨折端,在骨折闭合复位后,仅在长骨一端的进针部位作一小切口,在电视X线机或摄片的指导下,将髓针打入髓腔,穿过骨折部至所需要的深度。此法的优点是可以避免切开骨折端,减少感染机会及局部血运损伤;缺点是设备要求高,技术较复杂,髓针的选择不易合适,并发症较多。

开放性髓针固定术:显露骨折端,在直视下复位、穿针。此法比较安全易行,临床较多采用。

开放性髓针固定术在进针方法上可分为顺行法和逆行法两种:顺行法即一次由骨端进针,经过骨折处,进入另一骨折段,骨折端显露少,损伤小,但进针方向不易掌握,一般多用于位置表浅,进针方向易于掌握的骨折(如尺骨、胫骨和桡骨)。逆行法是先将髓针自骨折近端逆行打出骨端,复位后再顺行打入骨折远段,技术上较顺行法简单、安全,临床上多用。但此法骨折端显露围要大,切口较长,骨膜剥离较广,血运破坏较重,多用于周围肌肉多,进针方向不易掌握的骨折。医学全在线.m e d126.

(一)顺行法(以股骨骨折为例)

1.切开、显露骨折端切口不需太长,骨折部的显露围能容持骨钳夹住骨折端即可。

⑴股骨大转子⑵胫骨粗隆

⑶桡骨远端⑷尺骨鹰嘴⑸肱骨大结节

图3 髓针固定术进针部位

2.安进针点各骨的进针处各不相同,股骨为大转子侧,胫骨为粗隆下,尺骨为鹰嘴顶端,桡骨为远端,肱骨为大结节[图3]。在进针处皮肤上作一小的纵行切口,分离软组织,剥离骨膜以显露预定进针点的骨皮质,对照X线片和髓腔的轴线作进针点的定位,按髓针的形状凿去部分皮质骨,以免进针时劈裂骨折[图4⑴]。

⑴选定进针部位,凿除部分骨质⑵髓腔扩大器

3.扩大髓腔旧性骨折、不愈合等骨折端的髓腔封闭或缩小者,或髓腔狭窄部直径过小、髓腔有不规则的突起以及不在狭窄部的骨折,都须选用与髓针直径相等或大0.5毫米的髓腔扩大器或用钻头将其钻开扩大髓腔[图4 ⑵ ⑶],选用较粗的髓针,以增强固定效果。

⑶用髓腔扩大器扩大髓腔

⑷在骨折近段髓腔放入导针,指示

进针方向,然后在股骨大转子部进针

4.进针选用合适的髓针,从股骨大转子部的进针点顺髓腔方向慢慢用骨锤锤入。为避免进针方向错误,可预先在骨折近端的髓腔逆行放入一导针,以指示进针方向[图4 ⑷],待髓针进入正确方向后取出。当髓针经过骨髓腔在骨折近端露出后,在直视下将骨折复位[图4 ⑸],由专人保持对位、对线(或用骨折固定器固定),术者再继续将针锤入骨折远段的适当深度。当髓针尾部进入皮肤切口时,将髓针打入器套在髓针尾部上捶击[图4 ⑹ ⑺]。髓针插入深度以其前端达髌骨上缘为合适,髓针尾部留骨外部分以2.5mm为合适,拔出孔要留在骨外,以便骨折愈合后拔针时用[图4 ⑻]。

⑸髓针露出骨折端后,进行复位

⑹髓针打入器

5.骨折端的处理髓针进入后,应检查骨折端的复位与异常活动情况。如有裂隙,应扣击骨端,使骨折间紧密相接。如有异常活动,说明所选髓针宽度不足,应拔出另换较粗的髓针。延期手术的骨折或旧性骨折,应同时施行骨移植,以促进骨愈合。最后分层缝合切口。

⑺继续进针固定

⑻拔出孔留在骨外

图4 右股骨骨折顺行法髓针固定术

(二)逆行法(以股骨骨折为例)

⑴从骨折端逆行进针

⑵从转子处引出髓针

⑶复位骨折,顺行进针

图5 右股骨骨折逆行法髓针固定术

切开显露骨折端后,先将髓针针尾从骨折近端髓腔逆行向上打入,达股骨大转子部位时,即在该处局部皮肤作一小切口,显露该处骨皮质[图5⑴]。再凿除部分骨质,继续逆行进针,从转子处引出髓针,直至针前端与骨折近端平齐[图5⑵]。然后,复位骨折端,再按顺行法将针锤入骨折远段[图5⑶]。

[术中注意事项]

1.髓针的选择很重要,太长将打入关节或在骨外残留过长,可以发生疼痛和跛行;太短则达不到固定作用;太粗容易造成骨的劈裂;太细则固定力弱,不能控制移位,容易发生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扩大髓腔可损伤骨膜,应尽量少用。

2.由于梅花针的固定作用比V形针坚强,临床上多选用梅花针。如用V形髓针固定时,其开口面不要朝向骨的凹面,以免降低固定效能。

3.打入髓针时,应缓慢细心。正常情况下,只能遇到轻微阻力。如阻力较大或有实质的音响,则不能继续强行进针,应仔细研究原因:一般常因髓针过粗所致;如髓针粗细合适,则可能是进针的方向不对,倾斜进入皮质骨,应立即拔出,调整方向后再进针。

[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1.髓针嵌顿多因髓针过粗,卡在髓腔狭窄部,或进针方向不对,插入皮质骨所致。术中应注意选择髓针的大小及掌握进针方向。一旦发生,应及时拔出改正,以免陷入进退两难的局面。

2.劈裂骨折进针点未凿除部分骨质就勉强进针,或髓针嵌顿未及时纠正,反而强行进针,即可造成劈裂骨折。处理方法须根据骨折情况决定。或拔出重插,加用钢丝固定[图6⑴ ⑵];或改用其它固定术。

⑴进针方向不对⑵重新进针,加钢丝固定⑶髓针弯曲,可先试手法扳直

3.髓针弯曲、折断多因髓针过细、不够坚固所致;也可由于过早、过多的负重或再受损伤所致。预防的方法在于选用合适的髓针,术后不要过早负重,活动时要注意保护。髓针弯曲后,可在麻醉下先试行手法扳直[图6⑶],加用外固定。断裂者则需取出更换。取出时,近段骨髓针可用拔出器拔出,远段骨髓针则需在骨折端凿去部分骨质,用尖端钳夹住髓针拔出,然后重新打入髓针。骨缺损处植骨,加用钢丝固定[图6⑷~⑹]。

⑷髓针断裂⑸凿除部分骨质,取出远折段髓针⑹重新进针,植骨加钢丝固定

图6 髓针固定术并发症的处理

4.感染必须强调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超过8~12小时的开放性骨折应先处理伤口,待软组织愈合后才能施行固定术。一旦术后发生感染,不必急于拔出髓针,先按急性骨髓炎处理。至骨折端有部分骨痂后,再取出髓针,施行骨髓炎手术。

5.脂肪栓塞骨折时有少量脂肪粒进入血循环,急症手术又增加进入量,以致形成栓塞,是髓针固定术少见的并发症。因此,决定施行髓针固定术者,不必急症手术,宜无皮牵引数日后进行;术中进针速度要缓慢,并选用梅花形、V形的空心髓针,栓塞的症状就极少发生。医.学全在.线提供.m e d12

6.

[术后处理]

1.如选用的髓针坚固有力,可不用外固定。用支架抬高伤肢7~10日,尽早锻炼肌肉,保持其力,对骨折端产生纵向挤压力,以利骨折愈合。2~3周后即可扶拐下床,逐渐负重活动,但必须避免损伤,直至骨性愈合。如术中发现固定不甚牢靠,必须适当加用外固定。

⑴髓针拔出器

⑵勾住髓针尾孔,锤击拔针

图7 髓针拔出术及器械

2.骨折完全骨性愈合后,方可拔出髓针(一般在一年左右拔出为宜)。拔针步骤(以股骨为例):病人侧卧,髋屈曲、收。在进针部位行局麻后,经原切口进入,找到髓针尾部拔出孔,将拔出钩钩住尾孔,套上拔出器,往外捶击即可拔出[图7]。

金属带锁髓内针(防旋型)使用说明及注意事项

金属带锁髓内针(防旋型)使用说明及注意事项 【敬告】 由于金属植入物产品植入人体后会产生一些不可避免的并发症,所以,本产品为高风险性产品。如因使用不当,将会造成严重后果,而危及人身安全及健康。为预防纠纷,请手术医师务必认真阅读和执行本《说明书及注意事项》的规定,并且,必须在手术前将本《说明书及注意事项》转交给病人或病人家属,以确认有关事项已被告知和认可且能执行。 【产品名称】 金属带锁髓内针(防旋型)。可分为股骨、胫骨、肱骨用带锁髓内针。【产品注册号】国药管械(准)字XXXX第XXXXXXX号 【生产许可证号】津药管械生产许2001第0330号 【执行标准】YZB/X XXXX-XXXX 【产品结构及性能】 旋入针型号:SZFX; 旋入针的结构: 旋入针由主针和锁片二个部分组成,分顺行针和逆行针,结构大致相同,用医用不锈钢或钛合金材料制造。主针长160mm~440mm,直径6mm~12mm,加压型两端带有不等螺距的螺纹,非加压型两端螺距相同,锁片单面侧刃,尾端侧刃呈翼状。 应用机制: 主针借助螺纹旋入髓腔,其尖端呈一定锥度,以减小进针阻力,有利通过髓腔狭窄部位,进针后主针通过两端螺纹的螺距差起到有限的加压作用;锁片沿主针槽打入髓腔,至远端沿槽斜面穿出并分叉,分叉后向侧方弹性膨开,使侧刃卡入远端髓腔内壁,同时,尖端刺入远端皮质,近端翼刃嵌入近端皮质,形成髓内纵向双交锁固定(即自锁)。 【手术适应症】 旋入针以相同结构不同规格,统一配套器械用于治疗股骨、胫骨和肱骨骨干的各型骨折,包括这些部位的病理性骨折和畸形愈合的矫形等。固定节段为:股骨粗隆下3cm至髁上6cm的干段骨折,胫骨结节下5cm至踝关节上6cm的干段骨折,肱骨大结节下3cm至鹰嘴窝上5cm的干段骨折。股骨远端的骨折适于髁间逆行固定。对于股骨髁上骨折合并髌骨骨折的病例或浮膝的病例,可选择经膝关节髁间入路逆行股骨固定,同时进行髌骨和胫骨的固定。 注意: a)对于上述部位的大斜形、大螺旋形或伴有蝶形骨块的粉碎性骨折,均应选择切开复位,局部加用钢丝环扎固定; b)对于下肢严重粉碎性骨折,考虑手术难于进行整复或固定不可靠,不宜选择旋入针进行固定。 【术前准备】 根据术前正侧位X片预测髓腔长度及直径;闭合复位固定需具备X线监控设备,选择正确长度和直径的旋入针,为术中准备扩髓提供参考。 注意:

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

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 【摘要】目的报道在基层医院开展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探讨适合基层医院运用的临床经验。方法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结果2008年5月~2011年3月,我院在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中,选择其中52例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3~8个月,骨折正常愈合,肩关节功能正常。结论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创伤小,无切口疤痕形成,内固定拆除简便。 【关键词】锁骨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 2008年5月~2011年3月,我院在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中,选择其中52例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疗效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本组52例,男14例,女38例,年龄10~50岁。骨折部位:锁骨外1/3段18例,中1/3段27例,内1/3段7例。横形骨折32例,斜形骨折20例,粉碎性骨折0例。 1.2 方法:臂丛加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平卧,伤侧肩后垫薄枕。常规术野皮肤消毒、铺巾。用一把巾钳经皮扣住锁骨骨折外侧端向外上方稍提拉,选择一略大于髓腔的克氏针经皮将穿入锁骨外侧端髓腔内,自锁骨肩峰端穿出皮外,将克氏针尾剪成斜口,针尾退至与骨折端平齐。用另一把巾钳经皮扣住锁骨骨折内侧端,将骨折复位,克 氏针反向穿入锁骨内侧段髓腔内并稍出皮质外。交替提拉内外侧骨折端,确定克氏针在髓腔内,固定牢靠,再行 C 形臂透视,观察复位满意后,将肩峰端克氏针末端预弯,埋入皮下,贴附于锁骨肩峰端。三角巾悬吊患侧上肢4周,6~12周后复查,拔除克氏针。 2 结果 术中未发生胸膜、锁骨下神经、血管损伤,术后随访3~8个月,术后无感染,无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未发生克氏针断裂, 6~8周后拔除克氏针,所有患者上肢功能恢复良好。 3 讨论 锁骨骨折是最常见的骨损伤之一,大部份可采用非手术疗法,均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非手术疗法多采用8字形绷带或石膏固定,体位不适,固定时间长(6~8周)[1],病人多不易接受。而切开复位治疗多采用钢板或克氏针内固定,有切口疤痕,需剥离骨膜,可造成骨折不愈合,切开复位治疗的骨折愈合率为

小儿浅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探讨

小儿浅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探讨 发表时间:2015-07-31T17:24:48.503Z 来源:《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5年6月第6期供稿作者:王万林温琼[导读] 同时也为患儿提供了舒适人性化的护理。但临床上脱管或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导致提前拔管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王万林温琼 湖北省十堰市中医院,湖北,十堰,442000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静脉留置针有效的固定方法,延长留置针的保留时间。方法运用6cm 弹力网状绷带固定头皮静脉留置针;使用自制、可反复使用的夹板固定四肢静脉留置针。结果对小儿留置针的固定和正确的维护确保了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同时也为患儿提供了舒适的人性化的护理。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弹力网状绷带自制夹板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浅静脉留置针是目前患儿接受药物治疗的一种常用途径,不仅有效解决了小儿浅表静脉细,分布少及患儿好动而造成输液失败的难题,又避免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而且能保持静脉的输液通畅,便于抢救。我科通过近一年多的临床实践,对患儿不同部位静脉留置针采用了相应的固定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我院儿科2014年6月-2015年6月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以及分析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采用BD公司生产的一次性静脉针(24G ),延长管总长9cm ,使用病例共计360。保留时间96h[1]。新生儿35例,婴幼儿228例,儿童97例,留置部位头皮静脉103例,四肢静脉257例,其中保留时间72h35例,保留时间48-60h53例,其余均在规定留置时间拔针。静脉留置针封管液为生理盐水或稀释肝素液。 2 方法 2.1 用物准备除常规静脉留置针用物外,备不同规格小三角夹板,厚0.3cm、宽3cm,4cm 两种,6cm、8cm、10 cm、12cm ,截取后四周毛边用布橡皮膏包裹(防止患儿用力摩擦时损伤皮肤);另备弹力网状绷带,宽4cm ,6cm 。 2.2 固定 2.2.1 敷贴固定步骤熟练掌握浅静脉穿刺技术穿刺成功后,待消毒液完全自然干燥后[2],患儿哭吵剧烈出汗多时要擦干汗水,头部注意头发不能粘在贴膜中,穿刺点在贴膜中央部位,从穿刺点向四周轻压透明敷贴,从框架结构预切口处开始揭除边框,边揭边轻压贴膜,使之更妥善地固定留置针[2],Y型处用无菌干棉球垫以防压疮,用输液贴蝶型交叉于留置针尾部,将延长管反折固定高于穿刺点,防止静脉压高回血返流至延长管,然后注明穿刺日期、时间、选择合适的夹板进行固定。 2.2.2 各个穿刺部位不同的固定方法 2.2.2.1 头部新生儿、婴幼儿皮肤薄嫩,哭吵后易出汗难固定,在3M贴膜上用纸胶带头围固定2圈,(注意暴露穿刺点上方利于观察),剪取长度适宜的6cm弹力网状绷带套于患儿头部,避免或减少枕头、盖被、穿脱衣服、患儿手拉等各种外力对留置针的摩擦,防止机械性静脉炎,防止脱管或部分脱管。 2.2.2.2 上肢根据患儿手掌的大小、手臂的粗细长短选择合适的夹板。手背选择下端长于手腕1cm的夹板,学龄期患儿能配合的可不用夹板;手腕和前臂下1/3两端长于穿刺点3-6cm的夹板;前臂中1/3可不用夹板;肘关节两端长于穿刺点3-6cm的夹板,用3M胶带分上中下三条(可根据患儿情况自行调整)固定好夹板。对留置针恐惧或好奇有可能拔除的患儿可剪取长度适宜的6cm或4cm的弹力网状绷带套在头上,防止意外。 2.2.2.3 下肢用夹板固定患儿脚掌,注意脚跟紧贴夹板,空隙处可用于干棉球垫塞,置患儿的足部功能位,避免了直形板强行固定给患儿带来的不适和关节酸痛,然后用4-6根胶带固定,确保患儿下肢的功能位置。 3 护理 3.1 患儿指导对于学龄期或年幼儿固定时要适时地表扬患儿勇敢、乖巧,选择患儿喜爱的各种颜色的造型粘纸,如五角星、笑脸等,奖励性粘在胶带、额头上,鼓励、激发患儿保护好留置针的信心,减少患儿对打针的恐惧和对留置针的不适感,用通俗易懂的言语告诉患儿不拔针,不玩外露的接头,如果痛、痒告诉护士阿姨或者爸爸妈妈。 3.2 常规护理用10u/ml 肝素封管[3],每日接补液时观察留置针处皮肤有无红肿、条索状;通管不畅时,观察有无小血栓阻塞,或有无脱管、折叠;观察固定的胶带、3M贴膜有无伏起、卷边、松脱,夹板四周皮肤有无破损或压疮,如有异常及时处置;视透明敷贴的污染情况(内有渗液、渗血、出汗、空气等情况)随时更换[4]。 3.3 日常维护用药结束后可轻轻按摩四肢末梢血管和轻搓手背、足背,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婴幼儿可用干净小毛巾或宽松棉布袜子包套在留置针外,减轻家长担心患儿睡觉时翻身留置针有摩擦出的心理负担,冬天又起到保暖作用;留置针在头部时,哺乳、睡觉避免朝针侧;留置针在下肢时,抱孩子时一手穿过双垮把脚分开,睡时双腿间置小衣服,小软垫分开两脚,避免踢到留置针;告知年长儿留置针留置肢体避免过度活动,诱导婴幼儿留置针留置肢体减少拍打,避免过久站立或爬行;穿脱衣裤时先穿留置针侧肢体,先脱无留置针侧肢体; 留置针留置肢体不下水。 4 讨论 静脉留置针的使用能减少患儿因反复静脉穿刺而造成的痛苦及对打针的恐惧感,减轻家长的焦躁情绪,便于临床用药,急、危重患者的抢救用药,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减少患儿疼痛,因而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广泛应用,面对患儿这一特殊群体,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长短和患儿的舒适成为护士及家长最为关注的问题,也是留置针成功使用的标志和推广的前提。 传统的固定方法一般是就地取材,用废弃的空纸盒折叠,或者厚小夹板(0.5-0.8cm),材质太薄或太硬,透气性差,头部单纯用头围法固定,容易拉脱,固定时一般不考虑患儿的功能位置。我们经临床不断改进,自制了多种规格的夹板,透气舒适,易于消毒(紫外线照射,含消毒液擦拭),可反复使用,采用以上方法和护理后,无一例因固定不妥引发皮损压疮,患儿自己拔管2例,胶带过敏3例,3M贴膜过敏1例,经及时处置后痊愈,因此患者认为对小儿留置针良好的固定和正确的维护确保了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同时也为患儿提供了舒适人性化的护理。但临床上脱管或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导致提前拔管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研究

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研究目的:对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应用于胫骨骨折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 探讨,加以总结。方法:选取2008年5月-2013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8例胫骨骨折患者,对其行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术后根据骨折程度进行功能锻炼,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0~18个月,患者骨折全部愈合,功能恢复正常。未见锁钉松动、感染、断钉等并发症。结论: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治愈率高,并发症少,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标签: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胫骨骨折 胫骨全长的前内侧处于皮下,被软组织覆盖的面积较少。因为胫腓骨与地面离得较近,故受伤的几率较大,是最容易发生骨折的长管状骨部位之一。胫骨骨折以儿童及青壮年为主,占全身骨折的12%左右[1]。胫骨骨折经常并发皮肤软组织损伤,加上局部组织血液循环不良,很容易出现骨质外露、皮肤缺损、骨延迟愈合、骨不连、骨髓炎等症状,给临床治疗增加了困难[2]。笔者所在医院对38例胫骨骨折患者给予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5月-2013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8例胫骨骨折患者,男28例,女10例,年龄17~78岁,平均(31.2±3.2)岁;其中胫腓骨双骨折28例,胫骨骨折10例,均属于新鲜骨折。骨折部位:胫骨中上段10例,中下段28例;横形12例,斜形10例,螺旋形7例,粉碎性6例,多段骨折3例。致伤原因:车祸伤29例,重物砸伤4例,挤压伤3例,摔伤2例。闭合性骨折28例,根据AO分型,A型12例,B型12例,C型4例;开放性骨折10例,Ⅰ度骨折6例,Ⅱ度骨折4例。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前行多次彻底清创,并于4~7 d 将伤口关闭,1~2周后手术。 1.2 方法 术前以健侧肢体为依据,合理选择主钉长度,并在胫骨平台下0.5 cm至踝穴上1.5 cm处将钉长度测量出来。给予全身麻醉或腰硬联合麻,取患者仰卧位,行消毒、铺巾等术前操作。将患肢抬高绑止血带,然后行牵引手法使骨折复位。患肢屈髋屈膝应稍微超过90°,并由协助人员对踝部、骨下段及骨折部进行临时固定。沿着髌骨下极正中至胫骨结节取一个纵形切口,长度为3~4 cm为宜,接着将皮肤切开,把髌韧带显露出来,再把它纵行分离,显露出胫骨平台前缘,与髓腔纵轴呈的夹角为10°。选择三刃开孔锥进行开孔,分别取8号、9号扩髓器经过骨折部,直至扩髓器能够过髓腔最窄处及骨折部有阻力。置入小于扩髓器型号一号的髓内钉,对于高龄患者,不需扩髓便可直接置入相应的髓内钉。放入选

髓内针内固定术

髓内针内固定术 髓内针内固定多用于长管骨(如股、肱、尺、胫、桡骨等)骨干骨折。其优点是:髓内针本身比较坚实牢靠,术后可以少用或不用外固定,有利于伤肢的早期活动锻炼;皮肤切口较小,骨膜剥离范围有限,损伤较小;髓内针长而有不同形状棱角,嵌入髓腔,可以达到牢靠的内固定,能够避免旋转、侧移及成角移位的发生。其缺点是:需有一定设备,操作较为复杂。 用髓内针固定长管骨的骨折,犹如用一根轴穿过两节竹管。如果髓内针的外径等于长度骨的内径,这样固定作用就好,可以稳定地保持对位、对线。在长管骨的最狭窄段(如尺骨、桡骨中段、股骨、肱骨和胫骨的上、中1/3交界处)发生骨折,相应宽度的髓内针可直接紧密地嵌在髓腔周围的皮质骨内层上,使针的横断面能起到良好的弹性固定作用,针的两端又能固定于松质骨中或进针处的皮质骨上,防止各种移位,是较理想的内固定。当骨折发生在长管骨的非狭窄段,虽不能依靠髓内针直接的弹性固定作用,却可依靠上、中、下三点固定作用而达到骨折的稳定[图1 髓内针的内固定作用]。 髓内针的种类有梅花形、V形、菱形、三角形及圆形等。股、肱、尺骨用直髓内针,胫、桡骨须用弯髓内针[图2 髓内针种类]。梅花形与V形髓内针的优点是破坏髓腔少,插入过程髓内压力增加不多,脂肪栓塞的并发症很少;同时,这两种针的横断面弹性固定作用强,可紧紧嵌在髓腔内,有效地阻止骨折部发生旋转,因而临床上比较常用,尤以梅花形更常用。圆形针仅用于短小的管状骨,如掌骨、跖骨等。实心的髓内钉由于破坏骨髓严重,现已弃用。 [适应症] 1.长骨中段以上,特别是在上、中1/3交界处(桡骨为中段以下)的横折或短斜折,骨折处有小片粉碎折、蝶形折者也可应用,但需加绕钢丝固定; 2.长骨一骨多处骨折,或合并全身多发性骨折,手法复位外固定有困难,骨折部位适合于髓内针固定者; 3.部位适合的骨折畸形愈合(或不愈合),需切开复位者; 4.部位适合的病理性骨折。

髓内针内固定手术

髓内针内固定手术 髓内针内固定多用于长管骨(如股、肱、尺、胫、桡骨等)骨干骨折。其优点是:髓内针本身比较坚实牢靠,术后可以少用或不用外固定,有利于伤肢的早期活动锻炼;皮肤切口较小,骨膜剥离范围有限,损伤较小;髓内针长而有不同形状棱角,嵌入髓腔,可以达到牢靠的内固定,能够避免旋转、侧移及成角移位的发生。其缺点是:需有一定设备,操作较为复杂。 用髓内针固定长管骨的骨折,犹如用一根轴穿过两节竹管。如果髓内针的外径等于长度骨的内径,这样固定作用就好,可以稳定地保持对位、对线。在长管骨的最狭窄段(如尺骨、桡骨中段、股骨、肱骨和胫骨的上、中1/3交界处)发生骨折,相应宽度的髓内针可直接紧密地嵌在髓腔周围的皮质骨内层上,使针的横断面能起到良好的弹性固定作用,针的两端又能固定于松质骨中或进针处的皮质骨上,防止各种移位,是较理想的内固定。当骨折发生在长管骨的非狭窄段,虽不能依靠髓内针直接的弹性固定作用,却可依靠上、中、下三点固定作用而达到骨折的稳定[图1]。 图1 髓内针的内固定作用 髓内针的种类有梅花形、V形、菱形、三角形及圆形等。股、肱、尺骨用直髓内针,胫、桡骨须用弯髓内针[图2]。梅花形与V形髓内针的优点是破坏髓腔少,插入过程髓内压力增加不多,脂肪栓塞的并发症很少;同时,这两种针的横断面弹性固定作用强,可紧紧嵌在髓腔内,有效地阻止骨折部发生旋转,因而临床上比较常用,尤以梅花形更常用。圆形针仅用于短小的管状骨,如掌骨、跖骨等。实心的髓内钉由于破坏骨髓严重,现已弃用。

图2 髓内针种类 [适应证] 1.长骨中段以上,特别是在上、中1/3交界处(桡骨为中段以下)的横折或短斜折,骨折处有小片粉碎折、蝶形折者也可应用,但需加绕钢丝固定; 2.长骨一骨多处骨折,或合并全身多发性骨折,手法复位外固定有困难,骨折部位适合于髓内针固定者; 3.部位适合的骨折畸形愈合(或不愈合),需切开复位者; 4.部位适合的病理性骨折。 [禁忌证] 1.小儿长骨骨折,虽合手上述适应证,也不宜应用,以免损伤骨骺; 2.老年病人骨质疏松,皮质薄,髓腔大,股骨髓腔直径可达15毫米(青年最窄的仅6~7毫米),股骨前外方弯度增大,髓内针固定不牢靠,并发症多,须慎用。 3.严重污染的开放性骨折不宜用髓内针固定,一旦感染,将难以控制,可待软组织愈合后再考虑施行。 1.髓内针的选择:必须选择粗细、长短合适的髓内针,才能发挥充分的固定作用。髓内针的长度可按健侧骨测量的长度,适当减短4~6cm,宽度则可比X线显示的髓腔最窄处的直径小1mm(股骨小2mm)左右。比较正确的办法是将已知宽度的髓内针,固定在伤骨或健侧骨同一平面,一起摄片对比测量。但这些方法只供粗略估计,仍宜多准备几号髓内针,供术中选用[表1。术中可直接将髓内针插入髓腔狭窄部试验,但遇有阻力不可免强插入,以免造成骨质劈裂或拔出困难。一般应选择与该段直径一径或稍宽一点的髓内针,以达到最大的横断面弹性固定作用。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 【摘要】目的评估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闭合复位胫骨骨折,应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患者22例,其中横形骨折4例,斜形骨折6例,粉碎性骨折12例。结果骨折均获得功能复位,随访患者均骨性愈合。内固定物取出时间最短10个月,最长2年,平均1.2 年。根据Johner-W ruh平分方法,优15例,良6例。无内固定物弯曲、断裂、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损伤小、出血少、感染几率低、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close reduction and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 nail fixation in treatment of the tibial fracture.Methods 22 patients with tibial fracture were treated with close reduction and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fixation including 4 transverse fracture,6 oblique fracture and 12 compound fracture.Results Patients who were followed up were healed well.The average time to take out the nail was 1.2 years,the longest was 2 years and the shortest was 10 months.According to the criteria of Johner-Wruh,15 cased were excellent and 6 cases was good.There were no nail bending,broken and infection cases.Conclusion Closing reduction and intramudullary nail fixa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less damage,less blooding,low infection rate,high healing rate.It can be applied extensively clinically. 【Key words】 Tibial fracture;Close reduction;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 交锁髓内钉因其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特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而且其疗效肯定[1]。在此项手术开展的初期,大部分采用切开复位,这导致手术创伤较大、出血多、并发症多等不良后果[2],增加了患者的痛苦。笔者2005年3月至2008年12月,采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22例,其中男18例,女4例,19~54岁,最小19岁,平均31岁。受伤原因,其中车祸伤15例,坠落伤3例,压伤2例,击打伤2例。横形骨折4例,斜形骨折6,粉碎性骨折12例(其中蝶形骨折5例)。 1.2 手术方法采用腰硬膜外麻醉,仰卧,大腿上三分之一上止血带,患肢屈膝约90°,于髌韧带内侧作一长约5 cm的纵行皮肤切口,显露髌韧带并将其向外侧牵开,显露胫骨平台与胫骨结节之间的斜坡,取斜坡中央偏后为进针点,顺髓腔方向用开口器开口。C型臂X线机辅助下复位,助手协助固定,以手动扩髓器从小到大依次扩髓。扩髓完成后选择比最大的扩髓器直径小1 mm的髓内钉,置入髓内钉。瞄准器协助下于骨折远端置入2枚锁钉,旋转、回击髓内钉确认远端锁钉位置正

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适应症与疗效的初步研究

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适应症与疗效的初步研究 发表时间:2017-01-17T16:03:13.947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6年9月第9期作者:李劲 [导读] 股骨干骨折为常见骨折类型,髓内钉固定是常用治疗方法,可克服生物应力遮挡,有助于早期复位和骨折愈合[1]。 湖南省东安县人民医院湖南永州 425900 【摘要】目的:研究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适应症与疗效。方法:研究资料来源于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股骨干骨折患者50例,作为闭合组,采取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选取同期50例作为切开组,采取切开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就两组患者手术操作耗时、术中平均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HSS优良率、并发症率进行比较。结果:闭合组HSS优良率高于切开组、并发症率低于切开组,P<0.05。闭合组患者手术操作耗时稍长于切开组,但P>0.05。闭合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切开组,P<0.05。结论: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效果确切,可减少创伤和出血,减少并发症发生,加速患者康复出院和骨折愈合,有利于改善关节功能,适用于股骨中段或中上1/3斜行、横断骨折的应用。 【关键词】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股骨干骨折;适应症;疗效 Objective:To study the indication and curative effect of closed reduction and intramedullary nail fixation for femoral shaft fractures. Methods:the data from 50 patients with femoral shaft fracture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January 2016 were treated with closed reduction and intramedullary nailing as closed group. 50 cases of the same period as incis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open reduction and intramedullary nail fixation. The operation time,average bleeding volume,hospital stay,fracture healing time,HSS fine rate and complication rat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the excellent rate of HSS in the closed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incision group,and the complication rate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incision group,P < 0.05. Closed group operation time was slightly longer than incision group,but P > 0.05. The average bleeding volume,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fracture healing time in the closed group were less than those in the incision group,P < 0.05. Conclusion:the closed reduction and intramedullary nailing of femoral shaft fractures is effective,less trauma and bleeding,reduce complications and accelerate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discharged and fracture healing,improve joint function,suitable for the middle femur or upper 1/3 oblique and transverse fracture should be used. Closed reduction and intramedullary nailing;femoral shaft fractures;indication;curative effect 股骨干骨折为常见骨折类型,髓内钉固定是常用治疗方法,可克服生物应力遮挡,有助于早期复位和骨折愈合[1]。本研究探讨了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适应症与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资料来源于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股骨干骨折患者50例,作为闭合组。选取同期50例作为切开组。 50例切开组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最低19岁,最高77岁,平均年龄为45.24±2.31岁。新鲜骨折45例,陈旧骨折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4小时-14.6天,平均5.24±0.13天。 50例闭合组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最低20岁,最高75岁,平均年龄为45.91±2.42岁。新鲜骨折43例,陈旧骨折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4小时-15天,平均5.12±0.45天。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受伤至手术时间、骨折类型等资料如上,经检验P>0.05,组间比较有可行性。 1.2 方法 闭合组采取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气管插管全麻,于牵引床上采取仰卧位,外展健肢、患肢和躯干内收,C型臂X线机透视下牵引复位,对重叠移位进行矫正,在股骨大粗隆顶点作5厘米左右直切口,对臀中肌进行钝性分离,大粗隆不显露,食指触摸定位股骨梨状窝,开口后将导针插入,一助手行骨折端手法闭合复位,对骨折远端下沉和移位进行矫正;另一助手对左右移位进行闭合复位矫正,术者将导针缓慢插入,经骨折端至股骨髁上,若复位难度大,则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辅助闭合复位,依次扩髓,将主钉置入,利用瞄准器在骨折远端置入2枚锁钉,近端置入1枚[2]。 切开组采取切开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按常规以骨折线为中心作股前外侧直切口,显露骨折端,复位后用三爪钳固定,在股骨梨状窝开口后将导针插入,扩髓后置入主钉,利用瞄准器在骨折远近端置入髓内钉[3]。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操作耗时、术中平均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HSS优良率、并发症率。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21.0软件处理数据,%表示的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处理。x±s表示的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处理,以P值低于0.05为评估差异显著性的标准。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操作耗时、术中平均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闭合组患者手术操作耗时稍长于切开组,但P>0.05。闭合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切开组,P<

小儿静脉留置针固定法效果比较

小儿静脉留置针固定法效果比较 目的讨论更有效的小儿留置针固定法。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以输液贴固定留置针针柄,再加敷料贴膜固定,然后用弹力绷带固定;对照组用输液贴固定留置针针柄,再加敷料贴膜固定,然后用小手板和弹力绷带固定。结果观察组留置针保留平均时间(4.3 d)和家长满意度(98%)高于对照组留置针保留的平均时间(2.3 d)和家长满意度(74%)。结论小儿留置针以输液贴固定留置针针柄,再加辅料贴膜固定,然后用弹力绷带固定方法保留时间长,家长的满意度高,患儿较舒适、配合较好,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小儿;静脉留置针;固定;效果 静脉留置针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1岁左右患儿生性好动,留置针的保留使小儿产生烦躁、哭闹。如何在不增加并发症的同时使留置针保留时间更长,相应的减少护士工作量,增加家长满意度,是医务人员关注的问题[1]。我科经过1年的临床实践,采用两种不同留置针固定法,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3月~2012年9月本科住院婴幼儿200例,年龄6~24个月,按留置针固定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男48例,女52例,平均(14.1±1.7)个月,体重5 ~14.0 kg,平均(8.5±1.5)kg。对照组:男51例,女49例,平均(14.1±1.7)个月,体重5~14.0 kg,平均(8.5±1.5)kg,体重、年龄、输注药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材料:选择上海锦铎24号套管针,7 cm×6 cm美后敷料,一次性输液贴,自粘性弹力绷带(美的邦),小手板。 1.2.2固定方法。观察组:留置针穿刺成功后,先用输液贴固定好,方法大致同固定钢针。为避免皮肤压出破损,在留置针针柄下方多加一个带棉垫的输液贴,再覆以带棉垫的敷料贴贴膜,再用弹力绷带固定。弹力绷带的宽度用原宽度的2/3~3/4,露出手指为准,多出的部分折叠即可,这样也增加了它的厚度。长度以固定1周后再多出5 cm左右为宜[2]。如遇包裹到拇指时,剪一圆形小洞露出拇指[3],再用多出的5 cm左右的弹力绷带固定留置针的延长管。对照组:留置针穿刺成功后,先用输液贴固定好,之后再选用大小适宜的小手板放于手下,再用弹力绷带固定方法如同观察组。不同之处在于不直接用弹力绷带固定,而多加了小手板。

髓内针内固定手术

髓针固定手术 髓针固定多用于长管骨(如股、肱、尺、胫、桡骨等)骨干骨折。其优点是:髓针本身比较坚实牢靠,术后可以少用或不用外固定,有利于伤肢的早期活动锻炼;皮肤切口较小,骨膜剥离围有限,损伤较小;髓针长而有不同形状棱角,嵌入髓腔,可以达到牢靠的固定,能够避免旋转、侧移及成角移位的发生。其缺点是:需有一定设备,操作较为复杂。 用髓针固定长管骨的骨折,犹如用一根轴穿过两节竹管。如果髓针的外径等于长度骨的径,这样固定作用就好,可以稳定地保持对位、对线。在长管骨的最狭窄段(如尺骨、桡骨中段、股骨、肱骨和胫骨的上、中1/3交界处)发生骨折,相应宽度的髓针可直接紧密地嵌在髓腔周围的皮质骨层上,使针的横断面能起到良好的弹性固定作用,针的两端又能固定于松质骨中或进针处的皮质骨上,防止各种移位,是较理想的固定。当骨折发生在长管骨的非狭窄段,虽不能依靠髓针直接的弹性固定作用,却可依靠上、中、下三点固定作用而达到骨折的稳定[图1]。 图1 髓针的固定作用 髓针的种类有梅花形、V形、菱形、三角形及圆形等。股、肱、尺骨用直髓针,胫、桡骨须用弯髓针[图2]。梅花形与V形髓针的优点是破坏髓腔少,插入过程髓压力增加不多,脂肪栓塞的并发症很少;同时,这两种针的横断面弹性固定作用强,可紧紧嵌在髓腔,有效地阻止骨折部发生旋转,因而临床上比较常用,尤以梅花形更常用。圆形针仅用于短小的管状骨,如掌骨、跖骨等。实心的髓钉由于破坏骨髓严重,现已弃用。

图2 髓针种类 [适应证] 1.长骨中段以上,特别是在上、中1/3交界处(桡骨为中段以下)的横折或短斜折,骨折处有小片粉碎折、蝶形折者也可应用,但需加绕钢丝固定; 2.长骨一骨多处骨折,或合并全身多发性骨折,手法复位外固定有困难,骨折部位适合于髓针固定者; 3.部位适合的骨折畸形愈合(或不愈合),需切开复位者; 4.部位适合的病理性骨折。 [禁忌证] 1.小儿长骨骨折,虽合手上述适应证,也不宜应用,以免损伤骨骺; 2.老年病人骨质疏松,皮质薄,髓腔大,股骨髓腔直径可达15毫米(青年最窄的仅6~7毫米),股骨前外方弯度增大,髓针固定不牢靠,并发症多,须慎用。 3.严重污染的开放性骨折不宜用髓针固定,一旦感染,将难以控制,可待软组织愈合后再考虑施行。 1.髓针的选择:必须选择粗细、长短合适的髓针,才能发挥充分的固定作用。髓针的长度可按健侧骨测量的长度,适当减短4~6cm,宽度则可比X线显示的髓腔最窄处的直径小1mm(股骨小2mm)左右。比较正确的办法是将已知宽度的髓针,固定在伤骨或健侧骨同一平面,一起摄片对比测量。但这些方法只供粗略估计,仍宜多准备几号髓针,供术中选用[表1。术中可直接将髓针插入髓腔狭窄部试验,但遇有阻力不可免强插入,以免造成骨质劈裂或拔出困难。一般应选择与该段直径一径或稍宽一点的髓针,以达到最大的横断面弹性固定作用。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与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胫骨远端关节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与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比 发表时间:2018-12-17T11:54:38.443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35期作者:邢绍勇[导读]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与皮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是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较好的方法,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效果更好。(南充市中医医院四川南充 637600)【摘要】目的:探讨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INF)与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固定(LCP)治疗效果。方法:通过50例病例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病例INF与LCP治疗,对比分析。结果: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针固定更低的切口并发症、踝关节功能评分更高、骨折愈合时间更短。结论: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与皮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是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较好的方法,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效果更好。 【关键词】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固定【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5-0196-01 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是pillon中常见类型,系胫骨远端干骺端骨折,按AO/OTA分型:A型骨折,骨折线距关节面3~4cm均可采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及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本文将分组探讨采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与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于2016年4月—2018年3月,接受治疗的50例胫骨远端关节外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组,25例INF组患者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23~52岁,平均年龄(34.6±5.5)岁,其中摔伤15例,重物砸伤6例,交通伤4例。25例LCP组患者中男12例,女13例,年龄22~53岁,平均年龄(36.9±5.8)岁,其中摔伤14例,重物砸伤8例,交通伤3例。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开展组间对比研究。 1.2 方法 INF组患者通过闭合复位INF来进行治疗,采用硬膜外麻醉,仰卧位,经髌韧带内侧做一长约3cm的切口,开口后植入导针通过骨折处进入远断端,通过透视证实导针位于远断端髓腔及骨折断端位置可否,逐级扩髓,根据髓腔大小,置入适当直径、长度的髓内钉,透视确认固定位置后置入锁钉,缝合切口[1]。 给予LCP组行微创经皮LCP手术进行治疗,采用硬膜外麻醉,仰卧位,通过透视证实复位良好,于小腿前内侧作1.5cm左右切口,将深筋膜切开,并建立皮下通道,选择长度合适的钢板,置入钢板,对准位置后拧紧螺栓并固定 [2]。 1.3 观察指标 (1)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踝关节活动能力等手术情况指标。(2)统计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并展开组间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应用SPSS软件来进行所有试验数据的搜集、整理以及分析工作,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对比 在本次科研中,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针内固定组的骨折完全愈合时间要短于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固定组,统计学分析,两者有显著差异,但是就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两者无显著差异,见表。 表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 2.2 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踝关节评分 在本次研究中,依据Kofodd评分,分别就两组患者术后5个月以及术后12个月的踝关节活动能力进行了评估,其中INF组术后5月与术后12月的Kofodd评分分别为90.2±6.1跟94.3±6.2,LCP组术后5个月以及术后12个月的Kofodd评分分别为83.9±6.7与87.0±6.8。LCP组的评分低于INF组,有显著差异(P<0.05)。 2.3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对比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针内固定组患者在术后出现了2例进针点疼痛,1例骨折延迟愈合,并发症发生率为12.00%;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固定组在术后出现了2例皮瓣坏死伴感染,2例畸形愈合,1例骨折不愈合,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对比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通过50例病例研究,INF与LCP治疗,对比分析。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骨折线累及干骺端,胫骨全长的1/3表面位于皮下,胫骨的血供较其他有肌肉包绕的骨骼差得多,为避免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一般需手术治疗,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易出现切口关闭困难,术后切口坏死、感染等并发症,出现切口坏死皮瓣需转移皮肤覆盖创口等可能,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了病人经济负担,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固定可减少切口并发症,但有内固定位于筋膜内,增加了筋膜内容物,增加筋膜压,仍有切口并发症等可能,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针内固定术不对骨折断端暴露,避免了切口并发症,更好的踝关节功能,髓内固定更符合生物固定,可早下地负重,在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时,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与皮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是较好的方法,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效果更好,值得临床应用。

股骨干骨折应用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

股骨干骨折应用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 发表时间:2018-04-19T15:37:06.517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4月第12期作者:陈勇[导读] 保留的部分血肿也可以避免骨外膜周围软组织受到损害。因此,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被更多的医院所选用。(广元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广元 628017) 【摘要】目的:探讨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80例股骨干骨折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40例采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术,对照组40例采用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随访两组患者19个月膝关节恢复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膝关节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干骨折,有利于患者膝关节的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股骨干骨折;闭合复位;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2-0029-02 The effect of closed reduction and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 internal fixation for femoral shaft fracture Chen Yong. Guangyuan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Guangyuan, Sichuan 628017,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losed reduction and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 internal fix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femoral shaft fracture. Methods 80 cases of femoral shaft fractu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3 to September 2016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40 cases were treated by closed reduction and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ing, and 40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by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ing. The knee joint recovery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two groups were followed up for 19 months. Results The recovery of knee joi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Closed reduction and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 internal fix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femoral shaft fracture is beneficial to the recovery of the knee joint and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Key words】Fracture of femoral shaft; Closed reduction; Open reduction;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 internal fixation 股骨是人身体内最长的长管状骨,也是人体内最结实的长骨。它分布于身体两侧,在体内主要起着支撑躯干、骨盆等作用,是人体内负重最重的骨头[1]。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工具的大量兴起,因交通引起的意外事故不断发生,股骨干骨折的临床患者数量也逐年增多。通过临床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造成股骨干骨折的人群多居于青年和中老年群体。造成青年骨折的原因多数为车辆撞击、高空跌落、碾压、暴力直接打击等,直接造成患者股骨干发生错位、重叠、碎裂等现象。医学有关表明,给予股骨骨折患者选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患者出血量少愈合快,且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鉴于此,为了进一步确实该研究结果,选取我院以2013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80例股骨干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一步做出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80例股骨干骨折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观察组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在25~78岁,平均年龄范围(42.6±8.8)岁;对照组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在23~78岁,平均年龄范围(46.2±7.6)岁。两组患者均进行我院骨科X射线检查确诊。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症状等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将患者患肢放置于骨科牵引床上,取骨折线作为中心线,选取股前外侧直切口,将骨折端予以充分的显露,在成功复位之后,应用三爪钳进行固定,若发现为粉碎性骨折,可以应用一块直钢板在股骨外侧应用三爪钳辅助固定,在股骨梨状窝开口之后,将导针插入,在成功扩髓之后,将主钉置入,并在瞄准器下,在股骨远近端将锁钉置入。观察组患者采取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术进行治疗。同样在医护人员的协助下进行全身麻醉,麻醉生效前取仰卧位,将患肢摆置易进行手术的方位。麻醉生效后开始手术,使用C臂X射线透视机,在能够清晰看到患者骨折部位进行牵引复位,详细观察复位有无重叠移位等情况,直到复位满意。在股骨大粗隆顶点位置向上切长度约5㎝的切口,顺着人体解剖的结构将臂中肌肉组织进行钝性分离,直到骨折部位充分显露出来,在股骨圆形窝位进行钻孔定位,插入导针[3]。再将患者骨折端进行手法闭合复位,矫正骨折端的不良部位,采用小幅度左右移位的方式完成闭合复位矫正。借助C臂X射线透视影像对存在畸形的股骨进行矫正,在骨折远端准确的置入2枚锁钉、骨折近端置入1枚锁钉,确认内固定和复位满意后,进行常规消毒后,缝合切口部位。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基本情况和远期恢复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通过随访的形式,记录患者19个月内骨折愈合时间来评定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情况。选用调查问卷的形式,从患者术后切口是否发生感染、骨不相连、骨折愈合延迟、股骨发生畸形愈合的情况等方面,来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OSS19.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百分比”使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和远期恢复情况 通过比较两组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间,发现两组患者手术花费的时间对比,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观察组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和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的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