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脑血管病变治疗方法

糖尿病脑血管病变治疗方法

糖尿病脑血管病变治疗方法

一、糖尿病脑血管病变治疗方法二、糖尿病脑血管病的食疗方三、糖尿病脑血管病的特点

糖尿病脑血管病变治疗方法1、糖尿病脑血管病变治疗方法

对于糖尿病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首先要做的就是先把糖尿病的症状减轻。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一般的治疗方法就是服用降血糖的药物,病情严重的话直接注射胰岛素也是很有效的。糖尿病患者还要注意自己的饮食,少吃含糖多的食物水果等,比如西瓜、甜瓜、奶油、冰淇淋等,适量的运动以减轻体重也是必要的。其次就是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一般没有什么特别有效的药物,平时较常见的药物就是欣地平片、冠心舒通胶囊等。食物疗法可以辅助治疗。

2、糖尿病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方法

在生活方面,糖尿病患者要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进行积极的自我保健。保持良好心态,积极地适应生活和工作。参加体育锻炼,维持良好的血液循环,增强心脏功能。戒除吸烟等一切不良嗜好,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坚持低盐低脂的饮食习惯。

在用药方面,应当有针对性,“血压高的患者要服用降压药,血脂高的患者要服用降脂药。但是有一种药,不论降压还是降脂都应该吃,那就是阿司匹林,因为阿司匹林是一种心血管疾病的常规预防药物,对全身血管都有保护作用。”

3、糖尿病性脑血管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3.1、高血糖:可导致脑乳酸水平增高,使局部糖代谢降低,离子代谢紊乱和血脑屏障功能改变。

糖尿病患者血脂紊乱特点及对策

糖尿病患者血脂紊乱特点及对策 摘要糖尿病患者体内高血糖状况与高血脂密切相关,高血脂特点多数表现为混合性高脂血症如合并有总胆固醇或低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水平的异常升高。糖尿病合并血脂紊乱更容易导致脑中风、冠心病等大血管并发症。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脂紊乱的非药物手段有控制饮食、减肥、运动、药物治疗。通过综合性干预措施,才能有效防治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关键词糖尿病血脂紊乱对策 糖尿病是人体内糖、蛋白、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指标发生紊乱的综合征,高血糖与高血脂密切相关。 糖尿病与血脂紊乱的关系 许多糖尿病患者在化验血脂时,会发现血甘油三酯明显升高,或同时伴有胆固醇的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值低,糖尿病患者多有这种通常被称为“混合型血脂异常”的血脂紊乱表现,主要是因为人体内的糖代谢与脂代谢密切相关,糖代谢发生异常时,会影响体内脂质的正常合成和分解,使体内脂质的合成增加、分解减慢,其结果是引起血脂紊乱。糖尿病患者这种血脂异常与血糖的控制好坏也密切相关,也就是说,血糖得到较好控制后,血脂异常也会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后,紊乱的血脂水平就会“自动地”恢复到正常,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的血脂紊乱是由多重因素引起的,血糖升高只是其中比较

重要的原因之一。研究发现,1型糖尿病患者(主要是青少年遗传型糖尿病)的血脂紊乱多在血糖控制后会基本恢复正常,2型糖尿病(成人糖尿病)患者在控制血糖后,紊乱的血脂水平仅部分恢复正常,所以,成年人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控制的同时常常需要服用降脂药物。 糖尿病患者血脂紊乱的特点 糖尿病患者的血脂紊乱可表现为仅有的血甘油三酯浓度升高或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但多数表现为混合性高脂血症如合并有总胆固醇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异常升高。高血糖合并高血脂时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增加 糖尿病患者中,心脏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增高,有人统计至少是普通人群的3倍。即使是单纯糖尿病患者,也属心血管病高危范围,在10年内发生心肌梗死或死于冠心病的危险性,与已患有心肌梗死的患者相当,所以人们又把糖尿病当成“冠心病等危症”来对待。如果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则急性期的死亡率会显著高于非糖尿病者。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病高危险性应该与合并存在的血脂异常有关。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每100ml血增高10mg,其患冠心病的风险增加12%;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每100ml血降低10mg,则使患冠心病的风险增加22%,这说明对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会使其发生冠心病的风险明显增加,对糖尿病患者除了控制血糖外,积极进行降

糖尿病并发脑血管病变

2010年(消渴病)糖尿病并发缺血性脑血管病变诊疗规范 糖尿病性脑血管病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确切病因迄今不明。相关危险因素有:高血糖、高血压、血管硬化、高脂血症、血液流变学的改变。 糖尿病并发血性脑血管病隶属中医学“中风”、“偏枯”、“头痛”、眩晕”、范畴,并涉及到“痰症”、“血瘀”、等。中医学认为其病因机为:禀赋不足,劳逸适度,饮食不节,五志过极,及气虚血瘀、经脉痹阻等。 1、诊断 1.临床表现 (1)一过性脑缺血 突然发作,可出现局灶性脑缺血性的一系列症状;发作持续时间为数分钟至1小时,最长不超过24小时;症状迅速消失(多数2秒钟内),一般不留后遗症;可反复发作;多发于50至70岁者,男性多于女性。 (2)糖尿病脑梗死 多见于颅内或颅外动脉系统,由于动脉粥样硬化,使其供血的脑组织发生持续性闭塞,引起脑缺血、缺氧和软化等病理改变。包括:脑梗死形成、腔隙性脑梗。 2.症状及体征 糖尿病脑梗死多发生于45岁以上的患者,随年龄增长,血糖、高血压控制不佳而增加,部分脑梗死患者可无症状,只有通过脑CT核磁共振或尸检中发现。反复发作后梗死面积大者可以综合征: 运动轻偏瘫:对侧面肢体轻瘫,感觉障碍或视野缺损,病灶多在对侧内囊或脑桥。 构音不良---手笨拙综合征:表现为中枢性面轻瘫和舌瘫,伴有构音不清、呛咳、手脚细小动作不灵活,病灶多在桥脑基底部。 感觉异常:感觉异常、减退、消失,病灶多在对侧丘脑。 共济失调:头晕,肢体无力,行动不稳,病灶多在对侧放射冠、内囊、桥脑基底部。 脑梗死综合征 颈内动脉:脑供血尚能代偿者可完全无症状,如梗塞面积范围较大,视其程度不同,可出现对侧肢体瘫痪或感觉障碍、视野缺损、严重者发生昏迷等。 大脑中动脉:可出现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同侧偏盲,对侧注视麻痹、失语,严重者有颅内压增高及昏迷。 大脑前动脉:侧肢循环良好可无症状。皮质支闭塞出现对侧下肢无力,感觉障碍,步态失用及认识障碍。深支闭塞时对侧中枢性面、舌及上肢瘫痪。 椎基底动脉:出现小脑、脑干受累症状和体征:头晕、耳鸣、复视、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共济失调,交叉性瘫痪。基底动脉主干闭塞出现四肢瘫痪,延髓麻痹及昏迷,迅速死亡。脑桥基底节部梗死,患者神志不清、四肢瘫痪、双侧面瘫等。 椎基底动脉:出现小脑、脑干受累症状和体征:头晕、耳鸣、复视、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共济失调,交叉性瘫痪。基底动脉主干闭塞出现四肢瘫痪、双侧面瘫等。 小脑后动脉:可突然出现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吞咽困难,共济失调,同侧面部及对侧肢体痛温觉减退,称延髓外侧综合征。 大脑后动脉:表现顶枕综合征:对侧偏盲或视野缺损或一过性视力障碍,也可出现失读、失认、失算、失用等。深支受累出现丘脑综合征,对侧偏身感觉障碍。 2、辅助检查

简述糖尿病患者进行血脂检测的意义

简述糖尿病患者进行血脂检测的意义 发表时间:2019-04-08T11:25:23.493Z 来源:《中国研究型医院》2018年5卷6期作者:高中凯 [导读] 糖尿病患者可伴有明显的血脂异常的症状,而且其血糖水平越高,其血脂异常的症状就越严重。 黑龙江省伊春市中心医院 153000 摘要:目的:探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血脂检验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2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2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一时间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和对照组采取血脂检测。然后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人的血脂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甘油三酯的水平、总胆固醇的水平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人,且均高于正常值,其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人,且低于正常值,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可伴有明显的血脂异常的症状,而且其血糖水平越高,其血脂异常的症状就越严重。对糖尿病患者检测血脂水平,可帮助糖尿病患者治疗及恢复,充分满足糖尿病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有助于提高疗效,对临床症状和预后的改善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效果显著,临床诊断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与运用。 关键词:糖尿病;血脂检测;临床诊治 The significance of blood lipid test in diabetic patients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blood lipid test in diabetic patient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performed on 20 patients with diabetes in our hospital. The 20 patients were us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t the same time, 20 healthy people who were in the hospital at the same time for healthy physical examination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Blood lipids were taken for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 blood lipid level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hen compared. RESULTS: The levels of triglyceride, total cholesterol an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were higher than normal. The level of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below the normal value,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Diabetic patients may be accompanied by obvious symptoms of dyslipidemia, and the higher their blood glucose levels, the more severe the symptoms of dyslipidemia. The detection of blood lipid levels in diabetic patients can help the treatment and recovery of diabetic patients, fully meet the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needs of diabetic patients, help to improve the efficacy,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and prognosis, and the effect is significant, clinical diagnosis High satisfaction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diabetes; blood lipid detection;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糖尿病是一种在临床实践中常见的慢性疾病。目前,糖尿病的临床诊断方法很多,最直接的方法是检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然而,大量临床研究发现不可能准确地诊断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研究发现,糖尿病和血脂异常都是代谢性疾病[1],因此几乎所有糖尿病患者都会出现血脂异常症状。本文就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血脂检验的临床意义的相关情况进行介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患者20例。对这些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2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一时间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中,女20例;年龄39-71岁,平均(46.9±6.2)岁。对照组中,女20例;年龄37-73岁,平均(47.3±6.5)岁。两组糖尿病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情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受试者在试验前3天保持低脂饮食,停止使用避孕药和激素类药物,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原有的睡眠习惯,并停止使用降糖药或胰岛素。在测试开始之前,要求受试者静置10分钟,然后在早晨空腹状态下抽取5ml静脉血。将收集的血液样品离心,分离上层血清,并使用全自动血脂分析仪测量血清中甘油三酯水平,总胆固醇水平,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 [2]。 采取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甘油三酯的水平、总胆固醇的水平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人,且均高于正常值,其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人,且低于正常值,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1。 3.讨论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变化,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其临床表现包括葡萄糖代谢紊乱和脂质代谢紊乱。当人体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比例失衡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会异常,使整个脂质代谢水平失衡。血液中的血脂沉积在管壁上,这可引起动脉硬化。因此,脂质代谢异常是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原因之一。载脂蛋白

中老年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的临床分析

中老年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0-05-13T14:10:34.85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36期供稿作者:王玉考 [导读] 探讨糖尿病(DM)并发脑血管病(CVD)的影响因素及糖尿病合并CVD的临床特点 王玉考(宣威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云南宣威 655400) 【中图分类号】R5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36-0009-03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DM)并发脑血管病(CVD)的影响因素及糖尿病合并CVD的临床特点。方法对56例中老年糖尿病合并CVD 与同期住院的516例单纯性糖尿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糖尿病合并CVD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大、病程的延长而升高,糖尿病合并CVD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和高血压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高密度脂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合并CVD以脑梗死多见,病死率高,预后差。结论控制血糖、血压、血脂是预防糖尿病并发脑血管病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糖尿病脑血管病血糖糖化务红蛋白血脂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imfluential factors related to diabetes mellitus(DM) combined with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CVD).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56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by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and 516 patients with DM were analys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The incidence rate of CVD in diabetic patients increased with the age and diabetic duration.The concentrations of fasting blood sugar,postprandial blood sugar 2 hous,HbA1c,total cholesterol (TC),triglyceride(TG),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and the morbidity of hypertension in CVD group were higher and 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was lower significantly,as compared with those in DM group.Cerebral infarctions often occurred when DM was complicated by CVD and its mortality was higher and prognosis was bad.Conctusion It is quite important to control blood sugar,blood pressure and blood lipid for preventing 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by cerebrivascular disease. 【Key words】Diabetes mellitus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Blood glucose HbAic Lipids 糖尿病(DM)并发脑血管病(CVD)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多发于中老年糖尿病患者,近年来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DM患病率逐年增加,DM并发CVD也日益增多,影响因素复杂,早发现早处理致关重要,尤其高危患者更应抓紧处治,以便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现就4年来我院收治的56例DM并发CVD患者与同期收治的516例单纯糖尿病就其羅患因素及临床特点进行对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我院2005年1月—2008年12月共收治中老年糖尿病572例,均符合1997年ADA/WHO糖尿病诊断标准[1],其中合并CVD56例,其发生率为9.79%.56例患者中男性26人,女性32人,年龄49-81岁,平均(63.14±11.44)岁,糖尿病病程2-31年,CVD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制定的诊断标准[2],全部经CT证实,未合并CVD组516例中,男性232例,女性284例,年龄50-83岁,平均(59.78±14.16)岁,糖尿病病程6月—29年。 1.2 检查项目全部病人每日测血压2次,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 1.3 统计学处理计数用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用X±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年龄级病程CVD发生率比较,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病发生率性别比较差异显著(P>0.05),随年龄增高,病程的延长而增加(P<0.05或P<0.01)。 2.2 两组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合并CVD组FBG、2hBG、HbA1c水平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血脂比较可见。糖尿病合并CVP组TC,TG LDL水平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或P<0.01)。 2.3 两组患者发病率和病死率比较糖尿病合并CVD高血压发生率41.07%(23/56),单纯糖尿病组24.81%(128/516),两组比较(P<0.05)差异显著,从病死率看,合并CVD组住院期间死亡6例,病死率10.71%,单纯组死亡12例,病死率2.33%,两组比较 (P<0.01),差异显著。 2.4 经CT证实糖尿病并发CVD,其好发部位依次为:基底节>皮层一皮层下>脑干>丘脑>小脑,以脑梗死居多,共43例(76.79%)其中以多发性梗死多见(62.66%),脑出血有11例(19.64%),珠网膜下腔出血1例(1.79%)脑萎缩19例(3 3.93%),主要表现:急性昏迷8例(1 4.29%),智能障碍5例(8.93%),偏瘫47例(83.93%),单瘫8例(14.29%),假性球麻痹19例(33.93%),失语3例( 5.36%),病史中脑缺血发作18例(32.14%),发生率较高。 3 讨论 CVD好发于中老年人,一般人群男/女约为1.3-1.7/1,但本研究男/女为0.9/1。可能是糖尿病降低了雌激素对女性脑血管的保护作用,本研究显示糖尿病合并CVD,其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大而显著增加(P<0.01),≥70岁者发生率为49-59岁的3.45倍,可能是脑动脉硬化与年龄呈正相关,说明高龄是糖尿病并发CVD的高危因素,同时糖尿病并发CVD随病程的延长,其发生率显著上升(P<0.05),病程>10年是发生率<5年的2.19倍。 长期血糖控制不良作为中老年DM并发CVD的首要因素,长期高血糖易造成机体蛋白的非酶促糖基化,使糖基化的终末产物增加,与管壁结合蛋白结合,血浆LDL共价交联,促进血管壁脂质沉积,阻止LDL从血管清除[3]。LDL糖基化使过氧化增加,使血管内皮细胞变成泡沫细胞,产生动脉粥样硬化。同时由于DM患者纤维蛋白含量增多,血栓素(TXA2)增多,前列腺素(PGI2)下降。血粘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性、粘附性增加,红细胞变性降低,促进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在本研究中糖尿病合并CVD者其FBG、2hBG、HbAic均高于单纯糖尿病组,这与糖代谢紊乱,体内自由基增多,机体抗氧化能力下降有关。由于氧化应激,进一步加重糖代谢紊乱、脑动脉硬化、微血管病变[3]。本研究中发现糖尿病合并CVD时HbAic显著增高(P<0.01),进一步促进或诱发动脉粥样感化的形成[4]。及早控制血糖,限制HbAic 生成减少血管病变的发生尤为重要[5]。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脂代谢紊乱,高脂血清能使大动脉平滑肌细胞(SMC)排列无序化,失去特征结构,变为泡沫细胞,形成动脉粥样

糖尿病患者血脂检验分析

糖尿病患者血脂检验分析 目的对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检验结果分析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52例糖尿病患者、健康者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集两组血液并检验其TG、TC、HDL-C以及LDC-C;结果实验组TG(5.42±1.27)mmol/L、TC(2.82±1.08)mmol/L、LDL-C(3.37±1.11)mmol/L均高于对照组TG(4.01±0.62)mmol/L、TC(1.61±0.68)mmol/L、LDL-C(2.49±0.79)mmol/L,而实验组HDL-C(1.32±0.54)mmol/L低于对照组(1.64±0.71)mmol/L,并且实验组血脂异常发生率36.5%明显高于对照组11.5%,且P<0.05;结论跟健康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TG、TC、LDL-C升高,HDC-C降低,因此血脂检验结果可以作为诊断糖尿病的辅助手段。 标签:糖尿病;血脂;检验 糖尿病主要是因为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出现障碍而引起的一类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当前血脂检验已经成为诊断糖尿病的一种重要辅助方法,该类方法主要是检验人体的总胆固醇水平、甘油三脂水平、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以及高密度脂蛋白水平。2014年6月~2015年6月贵州省兴义市黔西南州人民医院检验科分别检验并对比了52例糖尿病患者和52例健康体检者的血脂水平,现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主要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贵州省兴义市黔西南州人民医院收治的52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实验组,所有患者经胰岛素检测均确诊为糖尿病,男患者31例、女患者21例,患者34岁~65岁,平均年龄为(41.3±3.4)岁;现另选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常规体检的52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男性30例、女性22例,年龄35岁~63岁,平均年龄为(4 2.1± 3.1)岁。将两组检验对象性别、年龄逐一比较,结果显示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试剂和仪器本次检验所需要的试剂是由罗氏公司生产的原装试剂,并且均能正常使用,检验所需仪器为由罗氏公司生产的型号为Cobas8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2.2血液采集方法所有被检验对象在采集其血液前1个月便开始维持规律的作息习惯,保证饮食的清淡、禁烟禁酒,并禁止服用任何会对血脂产生影响的药物。采血应该选择在早晨空腹,每人采血量为3ml,被检验对象应该在3h内完成TG、TC、LDL-C以及HDC-C等血脂指标的检验。 1.2.3检验方法关于被检验对象甘油三脂水平(TG)、血清总胆固醇水平

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周厚广董强胡仁明 关键词:糖尿病;脑血管意外 doi:10.3969/j.issn.1672-5921.2009.01.013 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识码:A 糖尿病性脑血管病是指由糖尿病(diabetesmel— litus,DM)诱发的脑血管病,在糖、脂肪和蛋白质等 一系列营养物质代谢紊乱的基础上,所产生的颅内 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 患者(T2DM),约20%~40%会发生脑血管病,并成 为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囚之~。临床上主要表 现为脑动脉粥样硬化、无症状性卒中和急性脑If}L管 病等。其发病机制、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均有别于 非糖尿病性脑血管病。 1流行病学 无论是l型或2型糖尿病,都是动脉硬化和脑 血管病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町使卒中发生率 增加1.5—6倍。德国联邦科研与开发机构历经 4年的随访和队列研究显示,每年在2000例糖尿病 患者中,有15例会发生卒中…。以往的前瞻性研究 结果表明,合并糖尿病或代谢综合征的女性患者,心 脑血管疾病患病风险率均显著高于男性。已有DM 的女性患者较以后发展成DM的女性,死于卒中的 风险更高…。哥本哈根心脏病研究组织经20年的 随访发现,女性DM患者首次卒中、复发性卒中及因 卒中巾i入院的相对危险,均显著高于男性旧J。美国 9项前瞻性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无心血管疾病的DM 患者和有卒中史的非DM者,10年死于卒中的危险较 那些以前无心血管疾病的非DM者显著增加;DM患 者发生卒中的危险与有卒中史的非DM者类似∞j。 因此,建议将DM视作与卒中类似的一个等危症。 2发病机制 糖尿病性脑血管病包括颅内大血管病变和微血 管病变。颅内大血管病变的主要病理学改变为动脉 粥样硬化;颅内微血管病变的典型病理学改变是微 血管基底膜增厚、微血管瘤和微循环障碍。 2.1颅内大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 2.1.1高血糖:高血糖症的毒性作用是糖尿病性脑 作者单位:200032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 (周厚广、董强),内分泌科(胡仁明) ?49??综述? 血管病变的重要发病原因。高血糖可使神经细胞的 葡萄糖转运体I(GlutI)活性增强,细胞内高糖町导致 各种损伤性介质产生过多。?高血糖主要通过以下较 公认的4条途径损害脑组织:蛋白质非酶促糖化反 应;醛糖还原酶活性增高,多元醇通路被激活;二酰甘 油一蛋白激酶C途径激活和已糖胺途径被激活。 2.1.2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内皮细胞功能和内皮依 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异常在DM并发的大血管病变中 是普遍存在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可导致血管张力 及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通透性增加,凝血系统和JIn 小板激活,从而引起缺血性卒中等一系列大血管病 理生理学改变。 2.1.3胰岛素抵抗与高胰岛素血症:大多数T2DM 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与胰岛素抵抗伴随的血管内 皮细胞功能异常、脂质代谢紊乱、纤溶酶活性异常等 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密切关系。胰岛素抵抗町能是始 动因素。胰岛素通过直接和间接刺激胰岛素样牛长 因子,促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合成脂质, 促进肝脏合成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同醇,促使血浆纤 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增高,导致血栓形成。长期高 胰岛素血症能够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和IfIL管重塑。 2.1.4脂质代谢异常:国外报道屁示,T2DM患者 常伴有i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胆圃醇 的升高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同醇的下降【2J。脂质代 谢异常是DM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 发生糖尿病性脑血管病变时,上述异常更加明显。 脂质代谢紊乱促进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包括 泡沫细胞形成、IffL液流变学改变、低密度脂蛋白一胆 固醇的脂质过氧化和损伤作用以及纤溶酶活性的抑 制等。 此外,血小板功能异常、纤维蛋白溶解障碍及凝 血功能障碍、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血压、肥胖、吸 烟、氧化应激以及遗传因素等均可能不同程度地参 与-r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的发生与发展。 2.2颅内微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 糖尿病颅内微血管病变多以微血管血流动力学万方数据

糖尿病患者血脂检测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糖尿病患者血脂检测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发表时间:2013-04-24T09:10:13.26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7期供稿作者:许敬奇 [导读]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原因,为相关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许敬奇(广州市花都区天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510800 )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原因,为相关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2012年就诊的120例糖尿病患者检测血脂4项,对糖尿病血脂异常患者,按照国际、国内诊断标准进行病因分析。结果 120例糖尿病患者中,64例血脂异常,血脂异常发生率为53.3%。单项TC、TG、LDL-C升高分别为8、12、6例,TC、TG二者同时增高7例,TC、TG、LDL-C同时升高5例。结论摇糖尿病患者以TG、TC、LDL-C增高,HDL-C下降为特征。及时纠正异常血脂,利于糖尿病患者归转及减少并发症。【关键词】糖尿病血糖血脂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7-0202-01 血脂是血浆中的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和其他类脂的总称。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脂代谢紊乱[1]。为了解本地区血脂异常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情况,笔者分析2年来120例糖尿病患者脂异常的检测结果,旨在研究其在其疾病的发生、发展、辅助治疗等方面的相关意义。 1 材料和方法 1.1对象和标本采集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本院检测血脂4项目的糖尿病患者。被检测者检测前未服用影响检测结果的药物,检测前空腹8小时。测试项目为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糖。 1.2仪器与试剂奥林巴斯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由宁波美康试剂有限公司提供。血脂采用广东省临检中心提供的质控血清。定标液为英国朗道定提供。 1.3血脂异常诊断标准按照《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血脂异常的标准。TC≥6.5、TG≥1.7、LDL-C≥3.1、HDL-C≥ 2.2或<1.0。 2 结果 120例糖尿病患者中,血脂异常64例,血脂异常发生率为53.3%。64例血脂异常患者中,单项TC、TG、LDL-C升高分别为8、12、6例,TC、TG二者同时增高7例,TC、TG、LDL-C同时升高5例。 3 讨论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或胰岛素利用障碍而引起的一种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代谢性疾病并常常会合并脂类代谢的异常。在糖尿病患者中,除少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胰岛素减少外,大多数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浆胰岛素含量正常或升高,由于胰岛素不仅参与糖代谢以控制血糖水平,还参与脂肪和蛋白质的合成。糖尿病患者分为依赖型(IDDM,胰岛素分泌的绝对量减少)和非依赖型(NIDDM,胰岛索分泌的相对量不足)两种。胰岛素具有促进脂蛋白脂肪酶的活性;抑制脂肪组织激素敏感的脂肪酶(HSL)的活性。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浆乳糜微粒(CM)及VLDL颗粒中TG降解障碍,使血中TG含量升高,同时血中F-FA含量也增高。此外,胰岛素缺乏时,脂肪酸B氧化增强,大量乙酰COA不能进人三羧酸循环氧化而合成胆固醇量增加是血胆固醇升高。有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者伴有继发性高脂蛋白血症者比非合并高脂蛋白血症者冠心病的发病高3倍,因此,糖尿病不仅仅表现为糖代谢紊乱,往往也合并有脂代谢紊乱,而血脂异常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3],同时血脂的代谢异常也参与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4]。糖尿病是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而糖代谢紊乱又会引起脂代谢异常,导致高脂血症的发生,同时高脂血症又会由于脂毒性因素促进脂肪的堆积,使胰岛素抵抗加剧,从而恶性循环。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更大,高脂血症会加重糖尿病患者的脂质过氧化损伤,抑制机体抗氧化酶的保护作用,促使糖尿病慢性大血管病变发生率明显增高。在糖尿病中,低密度脂蛋白是心血管意外的最主簧危险因素,而富含三酰甘油升高也可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因此,探讨糖尿病患者血脂变化发生并予以相应的治疗在临床上意义重大。 本组资料显示,糖尿病患者是血脂异常的高发人群,以TG、TC、LDL-C增高,HDL-C下降为特征。LDL-C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主要脂质危险因素。TC增高积聚血管壁会导致高血压,动脉硬化。HDL-C能将外周组织如血管壁内胆固醇转运至肝脏进行分解代谢,HDL-C的减少可导致体内清除TC的能力下降,引起TC积聚及血管病变,因而HDL-C具有抗动脉硬化作用。低HDL-C水平已被确定为一个重要的心血管风险的独立预测因子,且HDL-C的增加与心血管疾病转归有关,高TG水平是心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险因素, TG水平升高,可以预测心血管危险[5]。张帆等[6]研究后认为TC、LDL-C随血糖浓度增高而增高具有相关性。糖尿病胰岛素缺乏会引发高血脂,相反高血脂也会加重糖尿病病情,二者互为影响,互为加重。因此,对糖尿病患者应该实施必要的血脂监测,如果血脂异常,在控制血糖过程中,还应注意纠正异常的血脂,使其降至正常范围,利于糖尿病患者转归和减少并发症。 参考文献 [1]郭金富.糖尿病患者血脂变化的临床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12):102-103. [2]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订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6 [3]田颖.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变化与其慢性血管并发症关系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09.3(11):84-85. [4]杨继荣.血脂对糖尿病肾病尿蛋白及肾功能的影响[J]当代医学, 2010,17(26):35. [5]潘英利,米古丽.辛伐他汀对糖尿病并发高脂血症的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2):156 [6]张帆,杨继筠,李芹.糖尿病患者血脂血糖指标的联合监测与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8,3(32):71-72.

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

综述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中国社区医师2019年第35卷第4期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上升、糖尿病患者寿命的延长、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患者数量逐渐增加,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已经成为糖尿病患者主要的致残病因,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多年来,学者们对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发病机理、病理改变、临床表现和治疗进行了研究,现综述如下。发病机理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生成增多:高血糖可与血液循环中游离氨基酸和组织中的蛋白质非酶性结合,形成AGEs,被AGEs 前体修饰的细胞内蛋白质功能发生改变,内皮细胞的通透性增加,细胞外蛋白质糖基化可干扰基质与基质的相互作用,影响多种基质分子的结构和功能,AGEs 与细胞内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向细胞外分泌基质,抑制基质分子清除降解,基底膜增厚,与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还诱导炎性因子和生长因子的产生,参与炎性反应,AGEs 还与低密度脂蛋白结合,导致血管的动脉硬化。多元醇通路活性增高:高血糖使细胞内葡萄糖水平升高,激活醛糖还原酶,导致葡萄糖大量转换为山梨醇,造成细胞内髙渗状态,细胞结构破坏,细胞内山梨醇集聚还抑制了肌醇转运系统,使细胞内肌醇储备耗竭,细胞膜Na +-K +-ATP 酶活性降低,使得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山梨醇被山梨醇脱氢酶氧化为果糖,果糖及其产物3磷酸果糖激发非酶糖基化,AGEs 生成增加。蛋白激酶C(PKC)通路的激活:高血糖使细胞内二酯酰甘油显著升高,导致蛋白激酶活性升高,PKC 的活化可使细胞外的基质合成增加,还可抑制一氧化氮合成酶的活性,一氧化氮产生减少,促使血管强烈收缩,使血管通透性增高和血管瘤形成;PKC 能够调节血小板的黏附、聚集与分泌功能,促进高凝、低纤溶和高血黏度的形成,血管内容易出现微血栓。己糖胺通路:高血糖激发谷氨酰胺-6-磷酸果糖转氨酶活性,从而激活己糖胺通路,促进生长因子和炎性介质的释放,促进血管的新生和炎性损伤。 氧化应激:线粒体电子传递链过氧化物产生过量是高血糖诱导氧化应激的主要来源,并且是高血糖增加多元醇通路、AGE 形成、PKC 活性和己糖胺通路的共同机制。病理改变微血管病变形成的程序大致为:微循环功能性改变,内皮细胞肿胀或脱落,内皮损伤,基膜增厚,形成高通透性,血黏度增高,红细胞聚集,血小板黏附和聚集,微血管瘤形成,最后是微血栓形成和微血管闭塞以及新生血管的形成。主要特征是基底膜增厚并有透明样物质沉积。临床表现糖尿病肾病:①正常白蛋白尿期;②微量白蛋白尿期:患者尿中白蛋白>30mg/24h,≤300mg/24h;③临床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白蛋白持续>200μg/min,或尿蛋白定量>0.5g/24h,可以出现水肿;④晚期糖尿病肾病:血肌酐、尿素氮升高,血压升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①微血管瘤;②出血;③视网膜水肿;④硬性渗出;⑤丝棉斑;⑥小动脉阻塞;⑦静脉扩张和串珠;⑧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⑨新生血管。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①糖尿病远端对称感觉运动性多神经病变:以感觉过敏和感觉缺失为主。②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包括静息时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无痛性心肌梗死等;胃肠道自主神经病变包括食管运动功能失调、胃动力瘫痪、肠道功能失调等;泌尿生殖系统自主神经病变包括糖尿病神经性膀胱、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等。 糖尿病性心肌病。 治疗 共同治疗:①严格控制高血糖;②积极控制高血压;③纠正脂质代谢紊乱;④饮食治疗,控制体重;⑤降低血液高凝状态。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①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②肾脏替代治疗。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①药物治疗;②激光照射治疗;③玻璃体切割术。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①维生素:维生素B 12的衍生物,维生素E 和C;②醛糖还原酶抑制剂;③抗自由基制剂:人参、黄芪等中药;④改善微循环药物:前列地尔、 西洛他唑等。 前瞻性治疗:①糖基化终末产物抑制剂:氨基胍;②蛋白激酶C 抑制剂;③中肌醇;④醛糖还原酶抑制剂;⑤抗氧化剂。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障碍性疾病,特征是慢性高血糖以及“糖毒性”作用于一些组织器官导致功能及形态上损伤而引起的急性和慢性并发症。随着胰岛素的广泛应用,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所致的死亡已明显下降,糖 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高血糖致微血管并发症机制研究的进展,证实线粒体电子传递链过氧化物产生过量是高血糖致微血管损伤各条途径的共同机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 葛学民 266000青岛市市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9.04.004 (下转第14页) 1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问题及答案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问题及答案 1、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答:(1)空腹血糖≥L。 (2)OGTT试验2小时血糖≥L。 (3)有糖尿病症状,随机血糖≥L。 (4)糖化血红蛋白≥%。 2、糖尿病患者眼科筛查时间和内容是什么 答:首次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立即进行眼底检查,未发现眼底病变者每年随访1次。有眼底病变者,应进行眼底照相、FFA、OCT检查。如只有微血管瘤者,每年随访一次。轻、中度NPDR不伴有黄斑水肿者6-12个月复查一次,伴有黄斑水肿症状不明显者4-6个月复查一次;症状明显者3个月复查一次。重度NPDR患者3个月复查一次。 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通过什么手段能使9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减少失明的风险 答:提高高危人群和糖尿病患者早期筛查率及并发症危害的知晓率,通过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定期复查,控制血糖、血压、血脂达标,定期复查眼底,行眼底检查、眼底照相、FFA、OCT检查,决定DR的治疗方案,采用药物治疗、视网膜激光光凝术、玻切术等治疗方法,能使9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减少失明的风险。 4、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国际分期标准是什么 答:无明显DR:眼底无异常。 轻度NPDR:仅有微血管瘤,属低危病变。

中度NPDR:不仅有微血管瘤,病变轻于重度DPDR。 重度NPDR:具有下列任何一项(421):(1)4个象限有20个以上的视网膜出血点。(2)2个以上象限有明显的静脉串珠样改变。(3)1个以上象限有明确的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无PDR体征,属于高危病变。 PDR:新生血管形成,玻璃体积血,视网膜前出血。 5、重度NPDR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答:具有下列任何一项(421):(1)4个象限有20个以上的视网膜出血点。(2)2个以上象限有明显的静脉串珠样改变。(3)1个以上象限有明确的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 6、何谓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的表现 答:FFA表现为视网膜视网膜内无灌注区周围出现毛细血管迂曲、扩张的节段,或视网膜内早期的新生血管,视网膜动静脉短路等异常血管,分为芽状、发夹样环状、珊瑚树状3类。是视网膜新生血管出现的前期标志,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由非增殖期转向增殖期的重要标志,也是眼底激光治疗的重要参考指标。 7、糖尿病黄斑水肿的国际临床分期标准是什么 答:DME不明确存在:后极无明显视网膜增厚和硬性渗出。 DME明确存在:后极明显视网膜增厚和硬性渗出。 轻度DME:后极有一定程度的视网膜增厚和硬性渗出,但距黄斑中心较远。 中度DME:后极有一定程度的视网膜增厚和硬性渗出,接近黄斑中心,但未累及黄斑中心。

糖尿病脑血管有什么症状

糖尿病脑血管有什么症状 文章目录*一、糖尿病脑血管有什么症状 1. 糖尿病脑血管有什么症状 2. 糖尿病脑血管的发病原因3. 糖尿病脑血管疾病如何预防*二、糖尿病脑血管疾病要注意什么*三、预防糖尿病脑血管疾病吃什么好 糖尿病脑血管有什么症状 1、糖尿病脑血管有什么症状发生心梗,却无心痛:一般人在发生急性心梗时往往有剧烈疼痛,可形容为呈“刀割样”或“压榨样”疼痛。而糖尿病患者由于有神经病变(尤其是末梢神经病变) 因此常有感觉减退。发病时患者常无明显疼痛症状,甚至在出现心肌梗塞等危重情况时仍毫无知觉,这种无痛性心肌梗塞极易误诊、漏诊,也是造成猝死原因之一。 心率快:正常人在运动时心率增快,休息时心率减慢。但有些糖尿病人则不然,而是表现为静息状态下心率增快,每分钟心率多在90次以上,同时伴有心悸、心慌、胸闷、头晕等症状,这同样是由于长期糖毒性导致迷走神经功能受损的缘故。 女性的保护作用消失,再非糖尿病者中,绝经期前女性冠心病发生明显低于男性但在糖尿病患者中这种性别差异小时,男女都一样了,女性糖尿病患者的心脏病发生率较非糖尿病者高4倍。

2、糖尿病脑血管的发病原因血液流变学异常糖尿病病人血小板聚集增强。血小板合成释放a 一颗粒内容物增加,对血小板激动剂的敏感性增强,从而加剧血小板聚集。糖尿病时,抗凝血酶m 活性降低易于形成血栓。 专家表示:。微血管病变糖尿病时胰岛素缺乏,糖代谢紊乱所致的高血糖和生长激素分泌的增加,使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并 有结构上的缺陷,即孔隙增大使微血管的通透性增强,因此糖尿 病促进了微血管病变的发生与发展。 权威专家表示:。自主神经病变糖尿病时有糖、脂肪的代谢紊乱及微循环的障碍,最终可导致糖尿病性自主神经病变。这种神经病变使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时常发生无痛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碎死的几率明显增加。 3、糖尿病脑血管疾病如何预防在生活方面,糖尿病患者要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进行积极的自我保健;保持良好心态,积极地适应生活和工作;参加体育锻炼,维持良好的血液循环,增强心脏功能;戒除吸烟等一切不良嗜好,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坚持低盐低脂的饮食习惯。 在用药方面,应当有针对性,“血压高的患者要服用降压药,血脂高的患者要服用降脂药。但是有一种药,不论降压还是降脂都应该吃,那就是阿司匹林,因为阿司匹林是一种心血管疾病的

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检测的临床意义

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检测的临床意义 发表时间:2015-06-25T14:45:27.457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5期供稿作者:秦珏邱伟波 [导读]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所致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秦珏邱伟波 广州番禺区中心医院检验科广东广州 511400 【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5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时选择健康体查的56例志愿者为对照组,所有成员均进行血脂检测,分析检测指标。结果:实验组的CH、TG以及LDL-C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而HDL-C含量低于对照组,并且对比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83、4.984、6.582、6.824,P<0.05)。结论:血脂代谢异常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个重要特征,可以作为一项检测的指标。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不仅要严格控制血糖的量,同时对于血脂的控制也必不可少。血脂的检查对于糖尿病早期的预防、诊断以及治疗等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2型糖尿病;胆固醇;甘油三酯 【中图分类号】R5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5-097-01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所致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胆固醇以及甘油三酯是血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细胞生命代谢中一种必不可少的物质[1]。但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血糖增高常使人体中的胰岛素处于高负荷运转,脂质代谢异常更加重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或胰岛素抵抗。近年来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发生率明显升高,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2]。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血脂检测,是预防心血管并发症的重要措施。现以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5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与56例健康人员的血脂结果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5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其中男36例,女20例,年龄范围为24~69岁,平均年龄为(36.9±1.4)岁。同时选择56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5例,女31例,年龄范围为24~69岁,平均年龄为(30.4±2.1)岁。所有组别成员均无肾病或者甲状腺亢进等基础疾病,并且在年龄、临床表现、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别(P> 0.05)。 1.2方法 对照组以及实验组所有成员均进行血脂检测。全部受试者均禁食12h,于次日清晨采静脉血。用奥林巴斯AU5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测定各组血清CH、TG、HDL-C、LDL-C的水平。 1.3仪器和试剂 仪器:奥林巴斯AU5400全自动化学分析仪;试剂:奥林巴斯AU5400配套试剂盒。 1.4统计学处理 对所有数据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间进行t检验,以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的CH、TG、LDL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HDL却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且对比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83、4.984、6.582、6.824,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受试者各项指标的比较(mmol/L) 3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可引起广泛的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并导致血脂代谢异常。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分泌量受到迷走神经以及血浆葡萄糖的影响。长时间高负荷的胰岛素分泌使得机体的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或胰岛素抵抗,形成糖耐量受损,逐渐发展成糖尿病。胰岛素不仅对糖类代谢有重要作用,也参与调控蛋白质以及脂肪等代谢[3]。2型糖尿病有血脂代谢异常的机制可能是胰岛素抵抗致使人体内的脂质蛋白合成酶的活性下降,不能有效清除血浆中的甘油三酯,导致其不断升高,另一方面由于血糖过高,机体不能有效的分解利用,从而为血脂过度合成提供能量[4]。血脂代谢异常是导致冠心病发作的一个重要原因。众多的研究表明[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冠心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当 LDL-C升高,氧化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构成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脂质核心,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而HDL-C能将胆固醇转运到肝脏中进行降解,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当其数量降低时对斑块保护作用减弱,会增加冠心病发生的危险性[6]。随着现代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老龄化人数的增加,常伴有代谢性疾病的增加,尤其以糖尿病、高脂血症最为突出。故而检测血糖、血脂是十分必要的。 在本研究中,实验组的CH、TG以及LDL-C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却低于对照组,并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血脂代谢异常,表现为CH、TG、LDL-C 含量升高,HDL-C含量降低。 综上所述,血脂代谢异常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个重要特征,可以作为一项检测的指标。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不仅要严格控制血糖的量,同时对于血脂的控制也必不可少。血脂的检查对于对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观察、病情诊断治疗和控制以及预防并发症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璐,孙伯欣.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脂检测在2型糖尿病检测中的临床评价[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9):4856-485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