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中医论坛

华夏中医论坛
华夏中医论坛

华夏中医论坛

论坛?温病学资料? 温病医案

温病医案

从别处搜来的,共同学习

风温

案一:孙左男59岁初诊1952年9月10日

头痛,微恶寒,咳嗽不重,发烧38℃左右,两脉浮滑,舌苔白腻根略黄,口干,心烦夜不能寐,二便如常,患者要求急给重药以速其效,故以清热凉气之味。处方:生石膏30克、连翘9克、银花9克、苇根3克、大青叶30克、黄芩9克、知母9克,并自有紫雪丹1克冲服一付。

二诊1952年9月11日药后身热未退,头痛,恶寒未解,一身酸楚乏力,舌苔白腻而滑,脉来浮数。温邪上犯,邪在卫气之间,误用清气,卫气不疏,正气受戕,面色暗浊,改用疏卫展气之品,以银翘散加减治之,处方:薄荷3克(后下)、荆芥穗6克、淡豆豉6克、炒山栀9克、桑叶9克、菊花9克、炒牛蒡子6克、前胡6克、杏仁9克,一付。药后卫气得疏,面部及周身小汗,身热退净,脉

象已转弦滑,舌苔略干,头痛、寒热皆解,再以疏解卫气而愈。(《温病汇讲》赵绍琴"论到气才可清气")

案二:败血症伴发肺炎治案患者王××男性54岁干部住××医院传染病房,住院后曾以抗菌素治疗不效,第七天邀中医会诊。

初诊1978年9月29日症状:发热,体温39℃~41℃,昼轻暮重,高热时伴有憎寒,精神淡漠,气急胸闷,咳痰稠粘,腹胀满,按之微硬,大便已六日未行,腿膝酸疼,入夜更甚,但无红肿。舌质绛,舌根及中部苔黄黑而干,脉象滑数,112次/分。化验:血象,白细胞13000/立方毫米,中性82%,淋巴17%,嗜酸1%;血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X线摄片:右肺有炎症灶。西医诊断:败血症伴发肺炎。中医辨证:属热毒入营,肺失肃降,胃腑蕴结,津枯邪滞,气营两燔。治法:养津通腑,清热肃肺。拟增液承气汤加减。处方:鲜生地30克、元参12克、麦冬10克、制军10克、川贝母6克、鱼腥草30克、银花20克、炙甘草4克,服二剂。

二诊10月2日经服前方二剂后,昨晚七时许,大便一次,微清,粪色焦黄,腹满顿减,胸闷气急亦轻,晨间体温38.3℃,舌绛红,根部黄苔未退,脉象滑数,92次/分。再守原法加减。处方:鲜生地30克、元参10克、鲜石斛12克、银花20克,制军4.5克、枳壳6克、麦冬10克、鱼腥草20克、生苡仁20克、甘草4克,服二剂。

三诊10月5日两日来大便每日一次,腹部平软,知饥欲食,体温午后尚有37.5℃,腿膝酸疼明显减轻,舌苔黄糙已退,质红而

略润。脉象已转濡缓。热势已戢,营液未复,再于原方减去制军、鱼腥草,加鲜芦根1尺、冬瓜仁12克,服三剂。

四诊10月8日身热已解,神清寐安,舌质红润,脉象濡缓,再进养津益胃之剂,以善其后。处方:太子参15克、川石斛12克、麦冬10克、生苡仁15克、生谷芽12克、银花12克、川贝母6克、炙甘草4克,服五剂。

按语:败血症是破损或生活力减低的皮肤或粘膜感染致病菌,经淋巴或静脉,侵入血循环所产生的毒素而引起的病症。本例经用多种抗菌素和输液等治疗,高热不能控制,神志淡漠,似有昏厥之预兆。审其入院后,六日来大便未行,腹满气急,舌绛而干,苔黄黑,脉滑数,显系热毒鸥张,肺失肃降,腑气蕴结,正是津枯邪滞之证,投以增液承气加入银花、鱼腥草之剂。大便通后,热势迅即遏止。由此可见,细菌性感染疾病,应用抗菌素治疗,固为对症,如营液已枯,不救其津,热不得解,不排其毒,邪无去路,其理昭然。古人倡治温以救阴为主的法则,诚不我欺。

案三:郑某,女,3岁,1959年2月2日入院,住院号20187。

发热7天,出疹3天,喘2天。检查:神志不清,躁扰不宁,喘促鼻煽,痰多,皮疹消失,面色紫暗,唇红,口干少津。体温38.5℃,心率150次/分,未闻杂音,两肺布满湿性罗音。舌质红,少苔,脉象疾数。辨证:疹毒内陷攻心、攻肺,热入气营。治则:定喘化痰、清气凉营。处方:生石膏18克、肥知母9克、麦冬9克、天花粉9克、连翘9克、大生地9克、条黄芩9克、鲜茅根30克、炙

麻黄1.5克、粉甘草3克、杏仁泥4.7克、淡竹叶4.7克,水煎100毫升,频服。另包广角粉1克,羚羊角粉1克(冲服)。

2月3日复诊,体温逐渐下降,神志仍不清,喘促大减,未闻痰鸣,脉象弦滑,仍用原方,其中广角粉、羚羊角粉改为各0.8克(冲服)。

2月4日复诊,体温接近正常,神志已清,嗜睡,呼吸略促,两肺罗音基本消失,脉象转缓。处方:肥知母9克、麦冬9克、润元参9克、天花粉9克、鲜生地9克、条黄芩9克、生石膏18克、鲜茅根3克、羚羊角粉0.6克(冲服)。

2月6日,体温正常,神清,呼吸平,食欲已振,心肺未闻异常,脉缓,痊愈出院。(《何世英儿科医案》)

案四:张某,男,2岁,1959年3月10日因发热三天住某医院,住院检查摘要:血化验白细胞总数27400/mm3,中性76%,淋巴24%,体温39.9℃,听诊两肺水泡音。诊断:腺病毒肺炎。病程与治疗:住院后,曾用青、链、合霉素等抗茵素药物治疗。会诊时,仍高烧无汗,神昏嗜睡,咳嗽微喘,口渴,舌质红,苔微黄,脉浮数。乃风温上受,肺气郁闭,宜辛凉轻剂,宣肺透卫,方用桑菊饮加味,处方:桑叶3g、菊花6g、连翘4.5g、杏仁4.5g、桔梗1.5g、甘草1.5g、牛蒡子4.5g 、薄荷2.4g、苇根15g、竹叶6g、葱白10cm,共进两剂。药后微汗,身热略降,咳嗽有疾,舌质正红,苔薄黄,脉滑数,表闭已开,余热未彻,宜予清疏利痰之剂。处方:苏叶3g、前胡3g、桔梗2.4g、桑皮3g、黄芩2.4g、天花粉6g、竹叶4.5g、

橘红3g、批把叶6g,再用1剂。微汗续出而身热已退,亦不神昏嗜睡,咳嗽不显,唯大便两日未行。舌红减退,苔黄微腻,脉沉数。乃表解里未和之候。宜原方去苏叶,加枳实3g,莱菔子3g,麦芽

6g。服后体温正常,咳嗽已止,仍未大便,舌中心有腻苔未退,脉滑数,乃肺胃未和,拟调和肺胃,利湿消滞。处方:冬瓜仁12g、杏仁6g、杏仁12g、苇根15g、炒枳实4.5g、莱菔子4.5g、麦芽6g、焦山楂6g、建曲6g。服2剂而诸症悉平,食、眠、二便俱正常。停药食养痊愈出院。(《蒲辅周医案》)

案五:徐孩,发热六天,汗泄不畅,咳喘气急,喉中有痰声漉漉,咬牙嚼齿,时时抽搐,舌苔薄腻而黄,脉滑数不扬,筋纹色紫,已达气关。前医迭进羚羊、石斛、钩藤等,病情加重。良由无形之风温与有形之痰热,互阻肺胃,肃降之令不行,阳明之热内炽,大阴之湿不解,有似痉厥,实非痉厥,即马脾风之重证,徒治厥阴无益也。当此危急之时,非大将不能去大敌,拟麻杏石甘汤加减,冀挽回于什一。处方:麻黄一钱、杏仁三钱、甘草一钱、石膏三钱、象贝三钱、天竺黄二钱、郁金一钱、鲜竹叶三十张、竹沥五钱、活芦根一两(去节)二诊,昨投麻杏石甘汤加减,发热较轻,咬牙爵齿抽搐均定,佳兆也。惟咳嗽气逆,喉中尚有痰声,脉滑数,筋纹缩退,口干欲饮,小溲短赤,风温痰热交阻肺胃,一时未易清澈,仍击鼓再进。麻黄一钱、杏仁三钱、甘草一钱、石膏三钱、象贝三钱、广郁金一钱、天竺黄二钱、马兜铃钱半、冬瓜子三钱、淡竹沥五钱、活芦根二两(去节)

三诊,两进麻杏石甘汤以来,身热减,气急平,嚼齿抽搐亦平,唯咳嗽痰多,口干欲饮,小溲短赤,大便微溏色黄,风温已得外解,痰热亦有下行之势,脉仍滑数,余焰留恋,然质小体稚,毋使过之,今宜制其小剂。净蝉衣八分、川象贝钱半、金银花三钱、冬桑叶三钱、通草八分、杏仁三钱、炙远志五分、连翘钱半、冬瓜子三钱、天花粉三钱、兜铃钱半、活芦根一两(去节)、荸荠汁一酒杯(冲)。(《丁甘仁医案》)

案六:风温作咳,必伤肺胃之阴,以阴虚之质,咳嗽两月乃平,肺热熏灼无疑。脉象细而带数,舌色红而少苔,悉属阴伤见象,善后之法,当清养肺胃之阴,勿使余邪留恋,庶几复原。处方:北沙参、南沙参、西洋参、麦冬、金石斛、小生地、川百合、上毛燕窝、紫蛤壳、橘红、白苏仁、川贝

二诊:前方清养肺胃,是因病后而设,人身五脏属阴,主藏精而下泄。阴虚之体,脏阴必亏。凡阴之亏,心肾居多,而见病则肺胃为甚。平时调摄,当补益心肾而滋水,可以生木清心,即可以保肺也。人参、丹参、生熟地、天冬、白芍、山药、丹皮、泽泻、茯神、牡蛎、枣仁、莲子(《柳宝诒医案》)

案七:姚,三十二岁,风温误认伤寒发表,致令神呆谵语……大便稀水不爽,现在脉浮,下行极而上也。先渴今不渴者,邪归血分也。连翘二钱、银花三钱、玄参三钱、竹叶心一钱、丹皮二钱、犀角三钱、桑叶一钱、甘草一钱、麦冬三钱、牛黄清心丸,三次服六丸。

二诊,昨日清膻中法,今日神识稍清,但小便短数,大便稀水,

议甘苦合化阴气法,其牛黄丸仍用。大生地五钱、真川连一钱、生牡蛎一两、黄芩二钱、丹皮五钱、犀角一钱、麦冬五钱、人中黄一钱水八碗,煮取三碗,分三次服。明早再一帖。

三诊,即于前方内去犀角,加生鳖甲、白芍各一两。

四诊,大热已减,余焰尚存,小便仍下快。用甘苦台化阴气法。细生地八钱、炒黄柏二钱、丹皮四钱、炒知母二钱、连心麦冬六钱、生甘草二钱、生白芍四钱、生牡蛎五钱、生鳖甲八钱、黄芩二钱,今晚一帖,明日二帖。

五诊,温病已解,邪少虚多,用复脉法。真大生地六钱、炒白芍六钱、连心麦冬六钱、炙甘草二钱、麻仁二钱、生牡蛎五钱、知母二钱、黄柏二钱、生阿胶三钱,三帖三日。

六诊;热淫所遏,其阴必伤,议于前方内去黄柏、知母,加鳖甲、沙参,以杜病后起燥之路。前方内去知母、黄柏,加生鳖甲六钱,沙参三钱。(《吴鞠通医案》)

春温

案一:胡某男38岁初诊1938年3月20日

身热六、七日未退,神志不清,胸中满闷,咳嗽气促似喘,面色青晦,周身斑疹见而未透,舌红绛而暗紫,脉象沉伏按之有力,大便三日未解,小便短赤。此温邪蕴热,卫气不宣,肺失肃降,前幅服虎、清宫重剂,气机不调,卫气失疏,斑疹欲出不得,全属热郁日深,寒

凉遏滞,气机不调,必须疏卫分、调气机,用升降散以助升降。薄荷5克(后下)、炒牛蒡子4.5克、蝉衣4.5克、僵蚕6克、片姜黄6克、鲜茅芦根各30克、菖蒲9克、杏仁9克、前胡6克、浙贝母9克、淡豆鼓9克、炒山栀克,一付。

二诊1938年3月21日药后咳喘气促大减,神志亦清,面色青暗已退,周身斑疹续出不已,身热渐轻,脉象已转滑数,大便一次,小便赤少。温邪蕴热深入营分,邪热已渐外透,势有转气之机。再疏卫分以畅气机,凉血分兼以和阴,斑疹透齐而病自愈。蝉衣4.5克、僵蚕9克、炒牛蒡4.5克、杏仁9克、炙杷叶9克、片姜黄6克、鲜茅芦根各30克、菖蒲6克、前胡6克、淡豆豉9克、炒山栀6克,二付。

三诊1938年3月23日斑疹已透,神志甚清,面色己渐润泽,两脉滑数,二便当调。温邪蕴热外透,气机已调,病已向愈。再用养血育阴以善其后。荤腥油腻皆忌,避风静养,半月始安,蝉衣3克、僵蚕9克、赤芍12克、炒牛蒡子4.5克、前胡6克、杏仁9克、细生地24克、元参24克、沙参15克、茯苓12克,三付。(《温病汇讲》赵绍琴"论到气才可清气")

案二:老年温病神昏重证(热伤营阴)王××男79岁持续性尿频尿急已两个月,近两周加重,于1980年2月8日入院。

患者1977年9月突然出现无痛性肉眼全程血尿,经膀胱镜检查诊为膀胱癌,1977年11月行膀胱部分切除术。近两个月来尿频,两周前发烧39.5℃,五天后体温有所下降,但咳嗽加剧,痰黄粘,

呼吸不畅,诊断为肺炎。同时尿频愈甚,排尿困难,以膀胱癌术后尿路感染收入院。入院时体温37.5℃,X线检查:有慢性支气管炎伴感染表现。入院诊断:泌尿系感染。前列腺增生,膀胱癌术后状态。肺炎。冠心病。

一诊1980年2月17日身热不退,面色黎黑,形体消瘦,神志昏沉,咳嗽痰黄,气喘气急,脉象细小沉弦按之稳,且有停跳。舌绛干裂中剥,唇焦齿燥,几日未进饭食,全靠输血输液维持。辨证:患者年逾古稀,下元已损,热病已久,阴津大伤,痰热内迫,热邪深入营分。前所服药物全属寒凉,气机被遏,肺失宣降,郁热内迫,营阴重伤,致使昏迷谵语语,舌洚唇焦咳喘痰鸣,形消脉细,诸症丛起。暂以养阴之法求其津回而脉复,用宣气机开痰郁之药以冀营热外透。处方:生白芍15克,天麦冬各6克,沙参29克,元参15克,石斛10克,前胡6克,黄芩10克,杏仁10克,黛蛤散(包)12克,川贝粉(冲)3克,羚羊角粉(冲)0.5克,二剂。

二诊1980年2月23日服药后喘咳轻,神志苏,知饥索食,脉搏80次/分,患者欣喜万分,吃面汤两碗,蛋羹两份,西红柿加糖一碗。入晚病情突变,呕吐频作,头昏目眩,血压上升,阵阵汗出,遂陷昏迷。舌绛中裂,两脉细弦滑数。辨证:此属食复。一诊神清知饥,营热已开始外透于气,是属佳象。然久病之人,胃脾俱弱,饮食不慎,过食滞于中焦,阻塞气机,壅遏生热。呕吐频频,复伤阴助焚,且郁热上蒸包络,与痰热相搏,上蒙清窍,内闭心包,致使病情急转,神志昏迷,舌绛中裂。再拟甘寒养阴,涤痰开窍,兼以化滞和

胃宣展气机等,仍希有透热转气之机。处方:生地15克,玄参15克,麦冬10克,沙参15克,牡蛎30克,石斛10克,菖蒲6克,杏仁10克,黛蛤散10克,珍珠母20克,焦谷芽20克,竹茹6克,二剂。另:安宫牛黄丸半丸,分两次服。

三诊1980年2月25日药后神志己清,体温正常,心率不快,血压平稳,两目有神,薄苔渐布,咳喘皆平,此属内窍已开,营热开始外透,且胃津己回,痰热渐除,再以原方进退。处方:沙参15克,玉竹10克,麦冬10克,石斛10克,五味子10克,远志10克,茯苓10克,黛蛤散10克,杏仁10克,鸡内金10克,服二剂。

四诊1980年2月28日舌绛已去,薄白苔生,神色皆好,二便如常,唯皮肤作痒,心烦难寐,此乃阴分未复,虚热扰神,拟复脉汤合黄连阿胶汤加减。处方:白芍15克,山药10克,阿胶(烊化)10克,沙参15克,白扁豆10克,远志10 克,海蛰皮10克,马尾连3克,鸡子黄2枚(搅匀冲),服三剂。药后己能下床活动,饮食及二便正常,X线检查"两肺吸收",血化验正常,调理数日痊愈出院。至今一切正常,仍上班工作。

按语:本案患者年逾七旬,正气已衰,且膀胱癌手术后,气血大伤;热邪久羁,津液耗惫;近患肺炎、泌尿系感染,叠进中西药全属寒凉,遏阻气机,肺不宣降,津液不布,遂成痰浊。本证属热邪入营,营阴重伤。且肺失宣降,痰浊阻滞气机。所以初诊即以白芍、生地、麦冬、元参、沙参、石斛等甘寒生津,即王盂英所谓:"阴气枯竭,甘寒濡润,不厌其多",因"若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本案

始终抓住了这一点,"刻刻顾其津液",以保生机不绝,以羚羊角清营分之热,因痰浊阻滞肺失宣降,气机不畅,入营之热不得外达,故以前胡、杏仁、川贝、黛蛤散宣降肺气以化痰浊,黄芩清气分之余热,合以畅营热外达之路而透热转气,所以服后神志清知饥,均为营热外透的标志。二诊为食复。因食滞中阻,郁热上蒸,不仅阴伤,且有痰热蒙蔽心包之势,故除甘寒养阴外,又加安宫牛黄丸以开内窍之闭,并加化滞和胃之品,宣畅气机,导营热外达。服后舌质绛有津,薄苔渐布,神志转清,均说明营热已外透。两诊虽为同一病人,但因造成气机不畅、营热不能外透的原因不同,所以作为透热转气的用药也随之而异。营热一旦透转,则按其证辩证论治。

暑温

案一:陈竹因女58岁

初起发热恶寒,体温38~39℃,汗出时有恶心,二天后开始神志不清,烦躁谵语。颈部有抵抗,查脑脊液白细胞23,单核9,1965年8月15日入院。入院第三天开始腹泻,大便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诊为乙脑并发剥脱性肠炎,治疗不效,遂邀余会诊。

一诊1958年8月18日身热不退,神识昏沉,大便作泄,色黄气臭,小便黄少,舌裂,苔焦黄唇燥,脉细数。辨证:此为暑热久蕴入营,蒙蔽心包,且积滞互阻,湿热下迫,气热复炽,营阴已伤。治宜清营养阴,开窍透热。处方:葛根4.5克,黄芩9克,黄连4.5

克,甘草3克,生石膏30克,竹茹6克,菖蒲4.5克,郁金6克,鲜石斛5克,紫雪丹1.5克,服二剂。

二诊1985年8月20日药后热退泄止,神志转清,溲黄舌干红,苔已渐化,脉弦滑略数,以扶正养阴,清泄余热而愈。

按语:本证为乙脑重证并发剥脱性肠炎,属中医暑热挟湿,暑热久蕴,营阴已伤。热势深重,蒸湿炼液为痰,蒙蔽心包,且气热炽盛,积滞互阻,湿热下迫,上有内窍诸闭,下有湿热阻滞于肠,气机不畅,又因气热复炽,热邪源源不断由气直涌营中。故以白虎清气热,葛根芩连清利肠热,菖蒲、郁金配紫雪丹清心涤痰开窍,甘草、滑石、竹叶通利三焦,以排除造成营热不能外达的原因,使气机通畅开营热外达之路。服后热退,泄止神清,为营热外透。舌干红,溲黄,为营热既伤,余热未清,故以养阴清泄余热法而愈。(《温病汇讲》77页)案二:鲍××男21岁1947年8月25日

连日炎热,突然患感,身热头晕,心烦口渴,暴吃冰棍六、七支,又过多吃生冷瓜果,移时即觉胸中堵满,憋闷,呼吸粗促,腹中胀,小便短少,少腹作痛。遂来应诊。面色青暗,舌白淡腻润滑多液,两脉沉涩不畅。此暑热外受,暴进生冷,阳气郁遏,湿为寒凉凝涩之寒凝之证。宜先以辛香微温,宣郁缓痛,温解寒凝。俟寒化、凝开、湿去,再行清化方法。陈香薷4.5克(后下)、藿苏梗各10克、白芷6克、煨姜6克、桂枝尖2克、草豆蔻3克、木香6克、白蔻仁2克、半夏10克二付二诊1947年8月27日药后遍体小汗出,身热头晕皆减、胸满,憋气堵闷之证见轻,呼吸粗促已解,面色

略暗,小便甚畅。舌仍淡腻,两脉已渐转滑利。前方去陈香薷、桂枝尖、草豆寇,又服二付而安。(《温病汇讲》252页)

案三:周××女57岁1941年9月3日

平素脾胃虚弱,内停蕴郁之湿,复感暑热之邪,身热头晕,胸脘满闷,口渴,医不察内湿蕴郁遂进白虎。服后即觉胸脘满闷异常,少腹因之不舒,舌苔白滑而腻,脉象濡软力弱。素体阳气不足,辛凉重剂戕伤中阳,中焦运化失灵,腹中隐隐作痛,辛微温以化湿邪,佐芳香兼以缓痛。生冷皆忌。苏叶6克、藿香梗10克(后下)、大豆卷10克、半夏10克、厚朴6克、白蔻仁3克、煨姜2克、木香5克、茯苓皮10克一付

二诊1941年9月5日前进芳香疏解,辛微温以化湿之后,中脘满闷渐解,腹中隐痛未作,脉仍濡软,力量略增,再以芳香疏调,治在中焦。苏藿梗各6克、半夏曲10克、陈皮6克、厚朴花6克、白蔻仁3克、煨鲜姜3克、焦麦芽10克二付而愈。(《温病汇讲》252页)

案四:梁××男28岁,病已六日,曾连服中药清热、解毒、养阴之剂,病势有增无减。某医院诊断乙脑重型。蒲老会诊时,体温高40.3℃,脉象沉数有力,腹满微硬,哕声连续,目赤不闭,无汗,手足妄动,烦扰不宁,有欲狂之势,神昏谵语,四肢微厥,昨起下利纯青黑水,此虽病邪羁踞阳阴,热结旁流之象,但未至大实满,而且舌苔秽腻,色不老黄,未可与大承气汤,乃用小承气汤法微和之。服药后,哕止便通,汗出厥回,神清热退,诸证豁然。再以养阴和胃之

剂调理而愈。

按:本案证见腹满微硬,谵语欲狂,热结旁流,目赤肢厥,脉沉数有力;乃里热已结之征,然身热无汗,又有表郁之象,屡用清热、解毒、养阴之剂,表郁未解,里结已成,法当下之。下之则里通而表自和,若泥于温病忌下之禁,当下不下,里愈结,表愈闭,热结精伤,势将造成内闭外脱。说明乙脑治疗并非绝对禁用下法;惟非下证而误下,酿成内陷则属非是。(《温病汇讲》282页)

案五:吴××男15岁

一诊1953年9月6日发热4~5天,两天来加重,体温39.7℃,头昏恶心,呕吐项强,神昏谵语,大便已两日未通,舌绛苔黄厚,小便短少,两脉沉滑濡数。此暑温湿热逆传心包,故以芳香化湿,凉营开窍泄热方法。佩兰12克,藿香9克,生石膏24克,连翘9克,竹叶茹各6克,菖蒲6克,郁金9克,黄连6克,银花15克,半夏12克,六一散12克,紫雪丹3克,服二剂。即刻煎服一付,随而送患者至协和医院检查,并做腰穿,诊断为乙型脑炎,当晚又服第二剂汤药。

二诊1953年9月8日今晨大便通畅两次,且色深气臭甚多,身烧已退,神志转清,体温正常,想吃东西,(当时我以探视身份看过病人)舌微黄质红,脉濡滑。停药,9日出院。三诊1953年9月10日身热已退,体温正常,无恶心呕吐,舌苔己化,浮而略黄,脉濡滑且弱,再以养阴清热兼助消化方法。北沙参24克,麦门冬9克,元参9克,连翘9克,焦三仙各9克,鸡内金9克,茅芦根各

24克,服三剂,药后己愈。

按语:本案为暑温湿热逆传心包。因湿热阻滞,气机不畅,郁热日深,热蒸湿浊,遂成痰热,热阻气机,内闭心包,且大便两日未通腑气不畅,心包之热外达之路不通,欲使营热外透,急当宣畅气机,故以紫雪丹清心开窍,且通腑泄热,又以芳香之品化湿开郁宣畅气机,辛凉清气而透热外达。使内窍开而腑气通,湿化而气郁畅,气得展布,心包之热便下泄外透而去,故神清热退知饥,再以养阴清热调理而安。(《温病汇讲》78页)

案六:张××男11岁1964年7月13日入院

症状:因发热、头痛、昏迷,经中西医结合治疗,达十余日,神识已清,午后发热38.5℃,已有半月不解,形体消瘦,语声低微,肢指颤动,握碗捏筷亦感困难,小溲清利,大便燥结,舌质光红少苔,脉象细数。化验:血象,白细胞10200/立方毫米,中性80%,淋巴19%,嗜酸1%,脑脊液外观清晰,细胞数400/立方毫米,蛋白定性(十),糖65毫克%,氯化物658毫克%。诊断:乙型脑炎(恢复期)。中医辨证:暑邪留恋,气营两损,筋失濡养,内风煽动。治法:育阴益气,清暑熄风。仿小定风珠意以进。处方:生龟板20克、大生地15克、太子参12克、麦冬9克、青蒿9克、勾藤9克、忍冬藤12克、橘络3克、鸡子黄一枚(分二次研冲),服三剂。

二诊午后身热己轻,体温最高为37.7℃。精神略振,但肢指尚有振颤,胸部出现白,色如水晶,舌仍光红,脉象细致。于原方去忍冬藤,加怀山药12克,服五剂。

三诊身热己清,语言音声稍亮,肢指颤动减轻,能站立,室内行动不需人扶,舌苔薄润,脉象濡缓,再予养阴益气。处方:太子参20克、大生地12克、清炙黄芪10克、麦冬9克、怀山药12克、陈皮6克、扁豆花10克、怀牛膝10克、茯苓10克、陈皮6克、炙甘草3克,再服十剂而出院。

按语:本例由于暑邪久羁,壮火食气,气营俱损,邪却正虚,所幸胃纳尚可,故投以小定风珠的咸寒养阴法,扶正以祛邪,中途未生变卦,效果较为满意。(《温病汇讲》167页)

案七:杨××,女,5岁,宁强县人

初诊:以发烧、头痛五大,昏迷三天之主诉急诊入院。起病时微恶寒,继之发烧头痛、嗜睡、渐进入昏迷。现症:手足时而抽搐、牙关紧闭、但有哭声、大便正常、尿黄、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滑数、颈部有抵抗、布氏征阳性、克氏征阳性、体温39.3℃,脑脊液无色透明,糖50毫克%,细胞计数36个。微生物学检查:血清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到钩端螺旋体8条/滴。诊断:暑痉、卫分兼气营重证。治则:清热解毒、清营凉血、熄风开窍。方用银翘增液汤加钩藤、白僵蚕一剂,配服安宫牛黄丸二丸,每四小时服半丸。

二诊:病势稍减,但仍昏迷,便蛔虫六条,尿黄,脉细数,舌苔薄黄,舌质红,体温38℃,用至宝丹二丸,每四小时服半丸。

三诊:时昏时睡、不语、口干欲饮、二便正常、脉细数、舌苔薄白略黄、舌质红、体温36.8℃。治宜增液凉血、芳香开窍,方用增液汤加郁金、石菖蒲、钩藤、僵蚕。

四诊:仍嗜睡,口干欲饮,能进食,二便正常,脉细数,苔薄白质红,体温38.4℃,原方继服一剂。

五诊:诸症悉减退,腹微胀,脉细弱,苔薄白,质红,体温36℃,仍用原方一剂。六诊:诸症全消,无任何不适。体温36.8℃。出院。(《温病汇讲》299页)

案八:教××,女,27岁,住某医院,诊为乙脑后遗症。蒲老会诊时,病人神呆不语,吞咽困难,二便不自如,左上下肢麻痹如废,右上下肢日夜乱动,体温37℃,饮食依赖鼻饲,呼吸正常,喉间无痰声,舌无苔,质红润,呼之不应,目中流泪,高烧时,见过月汛,今已逾期,再未来潮。详阅病历,前段治疗,是采用以寒治热的方法,曾用辛凉重剂及犀、羚、牛黄等药,于一昼夜之内,服石膏竟达四斤之多,自此神呆不语。据此情况,联想到"寒凉过剂"之弊,而且考虑不仁为痹,躁扰属风,遂议用养血活络、祛风宣痹之合剂送回天再造丸,辅以针刺。当归、白芍、天麻、旋覆花、石决明、紫石英、地龙、桃仁、陈皮、佛手、桑寄生、龟板等,出入互用。每日服回天再造丸一粒,先后服二十三粒,而麻痹消失,躁扰不作,言语渐可,遂去其鼻饲,调其饮食、停药休养。越数月,完全恢复健康,而月事亦以时下。

按:此证由寒凉大剂攻之过急,药过病所,以致卫阳凝闭而不宣通,神无所用,三焦失司。或日:以寒治热,正治之法,何为不可?曰:非谓不可以寒治热,但寒凉太过,则卫气郁闭,营气凝注,热反冰伏,不能达之出表,遂成热病后遗之证。幸患者为青年,身体素来

健壮,故能借针药之力和其营、通其输,调其从逆,乃有恢复的可能。大家知道,"白虎"为达热出表之剂,石膏有解肌清热之能,但吴鞠通对白虎却有"常须识此,勿令误也"的警戒,也就是说必须"凉而毋凝",而且治病用药,还须注意轻重缓急,中病即止。(《温病汇讲》284页)

案九:患儿韩××,男,6岁,入院前两天,发热,头痛头晕,嗜睡并抽风两次,曾用解热剂无效,入院后,用西药治疗,病情继续加重,体温升高达40℃,嗜睡明显。第四日,蒲老会诊,证见高烧无汗,面潮红,嗜睡加深,偶有烦躁,舌质红,苔中白夹黄,脉浮弦数,知属暑温挟风,急以新加香薷饮加味清暑去风,并借紫雪之力以开内闭,假葱豉之散以达表郁,佐六一之淡渗以通火腑,一剂体温正常,除颈部尚有轻度抵抗外,头痛、嗜睡诸证消失,前方续服一剂,不再用紫雪。暑清风去,停药观察,痊愈出院。按此证发病急,病情重,诊为乙脑重型。蒲老从暑温挟风之法,新加香薷乃是正治。同时加葱豉散郁热,六一通火腑,紫雪开内闭,故一剂知、二剂已。证虽重而取效速,全在把握病机,如矢中的。病例三:风暑湿俱见,三焦遏郁,故高热、昏睡而不时抽风,则清暑祛风渗湿并治,无容置疑。

案十:沈××,男,7岁,住某医院前五天,突发高烧,伴有头晕,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病情逐渐加重,高烧持续不退,嗜睡明显,但无谵语,双目发直呈欲抽风状,呕吐,不能纳食,大便干,小便少,用抗菌素和解热剂病势不减,诊为重型乙脑。蒲老会诊时,高烧达

41℃以上,身无汗,烦躁,不时抽风,深度昏睡,唇焦,舌少津而不思饮,面青黄,舌质淡,苔白厚挟黄,此为风暑湿内闭,治宜清暑祛风渗湿宣闭。方用:鲜藿香6克、香薷6克、扁豆花6克、金银花6克、厚朴4.5克、黄连2.5克、僵蚕6克、钩藤6克、竹叶6克、通草3克、六一散(布包)15克水煎取汁,频频温服之。并以紫雪3克,分五次冲服。

复诊:前方服后未再抽风,神志尚清,而高烧虽减不显,仍处于昏睡状态,动则烦躁,周身仍无汗,面色青黄同前,舌质淡,苔稍薄,原方再进一剂;而身热减,神志清,手心虽潮润而身仍无汗,大便日二次,舌质淡,苔转白腻,脉濡数,原方去厚朴,香薷减为3克,再加苡仁12克、白蔻仁4.5克、茵陈9克、紫雪3克,分五次冲服。终诊:体温下降,接近正常,神志已全清醒,食纳增加,脑膜刺激症状消失,继用中药调理而愈。

按:本例又不同于前两例,风暑湿三者兼而有之,若从清暑则风不宁,从去风则湿不去,从渗湿则热不清,必须全面兼顾,故采用香薷、扁豆花、银花、黄连、竹叶之辛凉以清暑,藿、朴、通草、六一散之芳香淡渗以利湿,钩藤、僵蚕用之去风,紫雪以之宣闭。三剂即竞全功。以上初步分析,不难看出,同是乙脑,有偏暑、偏湿和暑风的不同,中医治疗乙脑,在目前说来,尚不应拘守于一法、一方、一药,而应强调辨证论治。二例虽均为重型和极重型,由于尚属常证分别以常法治之,都能迎刃而解。说明了辨证论治的规律性。

暑湿

案一:张××女40岁1978年8月23日

近日患感,觉头晕,身热,恶心,胸闷,全身酸软无力。昨日自服安宫牛黄丸二丸,次日即胸闷异常,呼吸气粗,下肢浮肿,全身无力,四肢逆冷,面色苍白且浮,顷诊两脉沉伏按之涩而不畅,舌白质淡苔滑润液多,小便不爽,精神萎靡。以暑湿蕴热,过服寒凉,邪被冰伏于中,急以辛温通阳,芳香祛湿,解冰伏散寒邪开郁通闭。桂枝10克、干姜6克、香薷6克、半夏10克、厚朴6克、草蔻3克、炒川椒6克、生姜6克一付,即煎服。

二诊1978年8月24日药后遍体小汗,身热己退,胸闷大减,呼吸正常,面目四肢浮肿皆退,两脉渐起。脉象濡滑,四肢转温,舌润质略红。此寒去冰解改用芳香宣化方法:藿香10克、半夏10克、厚朴6克、草蔻3克、陈皮10克、苍术6克、生姜6克、茯苓10克、冬瓜皮20克又服三付而愈。(《温病汇讲》252页)案二:张××男65岁1936年8月11日

雨后天晴,暑热湿动,起居不慎,感邪致病。今觉身热头晕,胸脘满闷,周身酸楚乏力,微有恶心,胃不思纳,大便尚可,小溲不畅,舌白苔腻,脉象濡软略滑。病属暑热外迫,湿阻中、上焦,气机不畅。法当芳香宣化,辛开苦泄。鲜佩兰10克(后下)、鲜藿香10克(后下)、大豆卷10克、半夏10克、制厚朴6克、陈皮6克、川连3克、六一散(布包)10克。一付

二诊1936年8月12日药后遍体小汗,身热渐退,头晕已减,

五味过极伤人命姜附久服夺人形

五味过极伤人命姜附久服夺人形 作者:王开俊 《皇帝内经》说:“木气生酸味,火气生苦味,土气生甘味,金气生辛味,水气生咸味”。这是五行的本味,即先天本体。其对应关系为:木--酸,火--苦,土--甘,金--辛,水--咸。五行的后天用体,除味甘为土之外,都是以克为用,金木相克或反克,水火互克,即陶弘景《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所说:“味辛皆属木”、“味咸皆属火”、“味甘皆属土”、“味酸皆属金”、“味苦皆属水”。其对应关系为:木--辛,火--咸,土--甘,金--酸,水--苦。钟知霖先生经研究发现:五味都是由自己所对应的本味元素以及该元素所克的下一个元素两两相合而产生的,即“酸味由木与土相合所生,苦味由火与金相合所生,甘味由土与水相合所生,辛味由金与木相合所生,咸味由水与火相合所生”(《发现中药--对本草药性 的深度解读》第一辑)。 五味进入五脏会发生生化反应,五味过极就会伤害五脏,出现不良现象。钟知霖先生在其著作《发现中药--对本草药性的深度解读》中进一步指出:“过食酸味的东西,会使肉坚厚而唇缩,这是由于木(酸)克土(脾)之故;过食苦味的东西,会使皮肤干燥而毫毛脱落,这是由于火(苦)克金(肺)之故;过食甘味的东西,会使骨骼发生疼痛而头发脱落,这是由于土(甘)克水(肾)之故;过食辛味的东西,会使筋拘而爪甲枯槁,这是由于金(辛)克木(肝)之故;过食咸的东西,会

使血脉凝滞,这是由于水(咸)克火(心)之故。”这就是《内经》中 关于药味的“五过”。 由于酸味是由木与土相合所生,因此酸味先入肝,次则入脾。酸味走筋,主收敛,味过于酸,则肝郁筋痹。过食酸味,则木气旺盛,木生火,木盛则火旺,因心与小肠相表里,故心火下移小肠则尿黄、小便不畅。木克土,木盛则土虚,脾气死绝,则肌肉萎缩、口唇干燥。 由于苦味是由火与金相合所生,因此苦味先入心,次则入肺。苦味走骨,苦以坚阴,但味过于苦,则化燥伤阴。过食苦味,则胃气失调而使人呕吐。味过于苦,则肺金所主的皮肤干燥枯槁、毛发脱落。 由于甘味是由土与水相合所生,因此甘味先入脾胃,次则入肾。甘味走肉,味过于甘,则易肥胖。过食甘味,子令母实,则心气实而烦闷。土克水,甘味过甚,则又归于肾经,肾主骨,其华在发,肾水受伤则骨 骼疼痛、脸色变黑、头发脱落。 由于辛味是由金与木相合所生,因此辛味先入肺,次则入肝。过食辛味,则肺气实,金克木,子气来复,必然耗伤心气,故觉心中空虚、心律失常。辛味走气,味过于辛,则辛散耗气,导致气虚乏力而缺氧、 血压下降而头晕。 由于咸味是由水与火相合所生,因此咸味先入肾,次则入心。过食咸味,则水气横溢泛滥。土本克水,水泛则反克土,如此则胃中水液不足,无法上滋咽喉,因而会使人口渴、咽干口燥。“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心为什么会喜欢咸味呢?因为咸味能够抽调肾水上来与心火结合而使心肾相交,或者说咸味能引导心气下交于肾。故喜欢吃咸的人,

学习中医经典的心得体会

学习中医经典课程的个人体会 中医古籍,汗牛充栋,浩如烟海,总有让人不知从何看起的感觉。但是在这么多的医书中,也有我们必须学习的,那就是中医经典著作。可是现在很多人不重视经典的学习,认为经典学习已经过时,里面的文字意深难懂,千多年前的古书还拿在手里当作宝,但是实际上,以《黄帝内经》为首的四大经典,还包括《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条辨》,历来被奉为经典,能够被称为经典,必然是经得起考验,受到验证得,大部分历代著名的医家,均刻苦钻研中医经典的内容并推崇之。这是因为其对中医的重要价值,一直指导中医的临床,能有效地帮助掌握中医理论,因此,中医本科课程中便开始学习。《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奠基之作,其丰富的理论至今还没有人能把它完全解析,更莫说有否其它的专著能超过她;《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即《伤寒杂病论》,是奠定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重要著作,其中的理法方药,现代更是经常使用;《温病条辨》是清代的著作,是对温病学发展的重要著作。四大经典是中医由经验水平上升到科学理论层次的里程碑,如果我们直接学习他们,将有助直接通往成为辨证论治之医的水平,更能体现到理、法、方、药的统一。自古以来民间的师承教育,经典差不多也是中医学生的「必读」,且凡医术高超的中医师均无不有着深厚的经典功底,很多名老中医甚至每年把四大经典复习一遍。现在处于研究生阶段,仍然开设经典学习课程,把中医经典的学习放到如此重要的地位,这也表示重视中医本身的理论体系,对中医本身的科学性的了解。在几位老师讲述生动活泼,内容丰富的讲解中,本人又重新对经典的学习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 一重新树立了对中医作用的信心 众所周知,中医教育其实并未能培养出中医的人才,由于各种因素,如课程培养目标过于广阔,且培养模式又过于单一,未能培养扎实的辨证论治思维;课程设计没有按中医理论结构编排,按照西医的模式设计课程,忽略中医的综合性、非分

中药药对190种

上一篇:中药材别名大全 ... 下一篇:中药药对190法 |返回日志列表 中药药对190法续 ?分享 ?转载 ?复制地址 山外山 2011年01月08日 18:50 阅读(37) 评论(0) 分类:医药天地 ?举报 ?字体:中▼ o小 o中 o大 二、相反药对 (一)扶正祛邪相反药对 桂枝白朮 10g 1. 营卫,2. 发汗止汗,3. 有扶正祛邪之妙。适用于太阳中风病及表虚客邪之证。 2.白芍剂量倍于桂枝组成药对,功擅调和阴阳,和中止痛,适用于太阳病误下腹痛、血虚挟寒之脘腹痛。 黄耆防风 10-15g;10g 补气固表,祛风解表。有固表不恋邪,解表不伤正之妙。适用于体虚感冒。 附子麻黄 3-5g;10g(先煎20分) 温阳解表,内温真阳,外散风寒,补中有发,发中有补。 薄荷玉竹 5-8g(后下);10-15g 育阴清热解表,适用于阴虚体质的风热表证。 人参石膏 1:3(党参、太子参10g;石膏30g) 益气清热,有补虚不恋邪,清热不伤正之妙,适用于热盛津伤或温病余热未清损及津气的病证。病重正气欲脱者,用别直参或西洋参为宜。 五味子制大黄 6g;10-15g 滋肝阳、清湿热、降血清转氨酉每,降后无反跳。有益肝不恋湿热,祛邪不伤正之妙。适用于虚实夹杂证见单项血清转胺酉每增高证。 生地黄柏 15g;10g 清热泻火,滋补肾阴,有滋肾不恋邪之优,适用于肾虚挟湿热之痿痹病。 当归大黄 10g;生大黄5-10g;制大黄10g 养血祛痰,适用于血虚血瘀证。 黄耆葶苈子 10-15g 益气泻肺,补泻兼行、寒温并调、升降同施之妙,适用于肺虚痰盛之

肺胀、心悸证。 白朮泽泻 10g:20g 健脾涤饮,适用于饮邪眩晕病证。 牡蛎椿根皮生、煅牡蛎并用各30g:10-20g 养阴清热,愈带止崩。既清下焦湿热以祛邪,又养肝肾以固涩,有养阴不滞邪,祛邪不耗阴之优。适用于阴虚湿热下注之崩带病证。 山药牡蛎生、煅各30g:30-60g 清热而无苦寒伤脾之害,养阴却无滋腻泥膈之虑,止泄又无兜涩恋邪之虞。有扶正不滋邪,祛邪不伤正之优。适用于脾肾阴亏,开阖失职之泄泻。煎汤代茶,频频服之 山茱萸石韦 10g;10-15g 消除蛋白尿作用。摄精泄浊,消除蛋白尿,有开阖既济之妙,有摄精不恋邪,泄浊不伤肾之优,适用于虚实夹杂型慢性肾炎患者。 黄耆防己 10-15g;肿偏上,木防己15g,肿偏下,汉防己15g 利水消肿,适用于脾虚水湿壅滞之肿胀。 白朮枳实 10g 消痞除胀利湿,有祛邪不伤正,健脾不碍邪之优。 白朮槟榔白朮成人剂量30g以上。3:1若不足此比例,服后有腹痛之副作用 通利大便,有补脾胃不碍气运,助气机不伤脾胃的双相调节作用。须空腹服药,每日二次,一次250ml以上,服后多饮开水,效果更佳。 党参石菖蒲 10-15g;石菖蒲干者10g,鲜者15-20g 强心益气,化湿开窍,有补不恋邪,通不伤正之妙,适用于气虚挟痰湿之胸痹。心气虚甚者,别直参易党参。 太子参合欢皮 10-15g;10g 调畅心脉,益气和阴,有益气养阴不窒气机,解郁和血不伤气阴之妙。适用于气机郁结,气阴两亏之胸痹病。 鸡血藤海风藤 10-15g;15g 除痹通络,既祛风湿,又补血行血,扶正兼祛邪,适用于虚实相兼痹病。 益智仁萆薢 3-10g;10-15g 泄浊摄精,有分利不伤肾,固摄不恋邪之优,适用于虚实夹杂之白浊、遗尿、遗精等病证。 黄耆槟榔黄耆生用10-15g;8-10g 益气退肿,有行水退肿不伤正,益气固表不留邪之优。初服时有腹痛、耕动不舒之感,此乃正邪相搏之征,毋需更药,继续服之即效。 白朮莪朮 10-15g;10g 既理气又补气,既破血又利湿,适用于气虚血瘀及血瘀湿阻之鼓胀、闭经等病证。 人参莱菔子人参改用党参10-15g;莱菔子10g 益气消积化痰。有补不碍邪,消不伤正之妙,适用于脾虚食积气滞、肺虚痰气阻塞之喘咳。 白芍赤芍无养血祛瘀,柔肝泄肝,适用于阴亏挟瘀之胁痛。 楮实丹参 10g 纠正心律,既能补肾养血,以填不足之阴,又能活血通络,以疏络脉之瘀,有标本兼治、扶正祛邪之功,适用于老年心律不齐。 生地地骨皮 10-15g;10g 补肾滋阴,凉血调经,有滋其不足,清其有余,适用于阴虚血热型的月经先期或月经过少之病证。 锁阳忍冬藤 10g;10-15g 滋阴清热通络,有滋肾润燥不恋邪,清热通络不伤正之妙。适用于肾虚挟热之痿证。 龟版铁扫帚 15g;30g 益肾清湿热,有祛邪不伤正,滋阴不恋邪之优。适用于慢性肾炎正虚邪实型。

橘枳姜汤 经方专版 铁杆中医论坛

橘枳姜汤经方专版铁杆中医论坛 橘枳姜汤组成;橘皮一斤枳实三两生姜半斤 服法;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再服。《肘后》、《千金》云:治胸痹,胸中愊愊如满,噎塞习习如痒,喉中涩燥,唾沫。 方歌;痹而气塞又何施,枳实辛香三两宜,橘用一斤姜减半,气开结散勿迟疑。(《金匮方歌括》) 功效:行气化饮,和胃降逆。 方义:橘枳姜汤以橘皮、枳实宣通气机,行气以散饮,用辛温生姜,宣通胸胃阳气,降逆散饮,三药合用,使中上二焦气机宣行,则痹通塞解。古今方论; 周扬俊; 一属足阳明胃,胃中实,故君橘皮以理气,枳实以消满,且使积滞去而机窍通也;更加生姜之辛,无处不宣,靡有遏抑,庶邪去而正自快。此同一实证中,而又有藏府之别也。(《金匮玉函经二注》) 徐彬; 橘积以利中上焦气。而加生姜以宣之,胸痹本属虚而治之,若此气塞之甚,故先治标后治本也。(《金匮要略论注·卷九)) 魏念庭;

方用橘皮为君,开郁行气,枳实除坚破积,生姜温中散邪。较前法从急治其标,亦未失治本之意也。(《金匮要略方论本义》)古今临床; 现代临证,本方用于冠心病、心绞痛严重发作时,伴有恶心、呕吐、上腹部胀满等消化道症状者;亦可用于急慢性胃炎、肺气肿、气管炎等疾病而见本方证者。若伴有呕逆者,酌加干姜、半夏、旋覆花,以降逆止呕。停饮胸满,加茯苓、泽泻。气滞痰满,加木香、砂仁。赵锡武医案; 李某,女,57岁,干部。 冠心病心绞痛五六年,心前区疼痛每日二三次,伴胸闷气短,心中痞塞,疲乏,脉弦细,苔白质淡,边有齿痕。此系胸痹之病,乃心阳虚,胃不和,遂致气机不畅,血脉闭阻。拟通阳宣痹,心胃同治。仿栝篓薤白半夏汤合橘枳姜汤化裁:处方栝蒌30g,薤白12g,半夏15g,枳壳10g,橘皮15g,生姜6g,党参30g,生黄芪30g,枝枝12g,香附12g。服上方2个月后,心前区痛偶见,胸闷气憋减轻,脉弦细,苔薄。心电图改善。(中医杂志1981(3):45)

世界中医药发展论坛方案

第二届中国(吉林)中医药国际研讨会 暨“十三五”中医药事业发展高层研讨会 方案(草案) 随着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政策的出台,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令人振奋,令人鼓舞! 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发展,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健康服务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迫切需要继承、发展、利用好中医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作用,造福人类健康。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壮大中医药产业,对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的中医药事业进入了全面发展的历史新时期。弘扬中医药文化是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有效途径。中国政府将中医药文化建设纳入国家文化发展规划,注重做好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中医药逐步被更多的国家接受和认可。加快中医药发展对于促进扶贫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为了能将中药民族药培育成增长快、效益好、老百姓得到实惠多的重要富民生态产业,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与吉林省政府、全国工商联医药业商会共同联合举办第二届中国中医药国际研讨会,为维护和增进人类健康、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作出贡献。 会议目的 1. 搭建中医药养生、保健、医疗、康复服务,涉及健康养老、中医药文化、健康旅游等中医相关行业桥梁,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快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 2.深化与各国政府和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等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规则、标准的研究与制订,营造有利于中医药海外发展的国际环境。实

“神奇的眼病丹药”的更多相关文章

“神奇的眼病丹药”的更多相关文章 神奇的眼病丹药” 的更多相关文章中医验方-抗癌片欣 然求索斋 中医验方-抗癌片。处方:黄15g ,田三七60g ,琥珀30g, 黄连15g,黄柏15g,黄苓15g,陈皮15g,丹药30g (丹药方:明矶60g,牙硝60g,水银60g,煅皂矶60g ,朱砂 1 5g )。制法:先炼丹药,再加牛黄、田三七、琥珀研细末, 并加入其余药粉制粒压片,每片含丹药0.03?0.05g。功用: 乳腺癌、卵巢癌及纵隔肿瘤。 中医单药奇效(黑丹)病案iippss 中医单药奇效(黑丹)病案。 中医治疗杂病秘方集锦Wsz6868 中医治疗杂病秘方集锦。 颈椎病头晕秘方中医临床经验交流版- 复兴...天师与魔 颈椎病头晕秘方中医临床经验交流版- 复兴中医网中 国优秀中医药网站|中医论坛|中医...凡颈椎病,头晕者众。有

秘方,用数千例病人,疗效非常好。此方家传,凡颈椎病头晕皆可以用之。石家庄省三院一专家家属,该院以骨科出名,该专家以颈椎治疗出名,然而其母亲患颈椎病之头晕,用尽西药不好,唯有手术一法。颈椎病头晕者,可以试用。 转】强记不忘丹秘方程兵偏方工作 转】强记不忘丹秘方此方是我几年临床常用的一个 验方,疗效非常理想,也是我读书时学中医服用过的验方。 中医药方,大人参90 克,黄耆120 克,忘忧草120 克,柏子仁90 克,元肉120 克,朱砂35 克,石菖蒲120 克,煅龙齿90 克,灵磁石60 克,酸枣仁90 克,东阿胶130 克, 熟地黄60 克,明天麻60 克,茯神90 克,远志仁90 克,紫 河车60 克,硫黄35 克,牛脑花一具,红蚂蚁250 克。记忆 果25 克。临床疗效,坚持服用30 天后明显头脑清醒,60-90 天记忆增强,120 天后可以强记不忘。 转】强记不忘丹秘方痕无迹验方,疗效非常理想,也是我读书时学中医服用过的验方。 转】强记不忘丹秘方此方是我几年临床常用的一个 中医药方,大人参90 克,黄耆120 克,忘忧草120 克,柏子仁90 克,元肉120 克,朱砂35 克,石菖蒲120 克,煅龙齿90 克,灵磁石60 克,酸枣仁90 克,东阿胶130 克,

骨折跌打损伤验方

骨折、跌打损伤验方 骨折、跌打损伤验方_雪花_新浪博客编者按: 我收集的这些药方多数是有人用过,确有特效的,可供参考。但我还没有全部用过,如想试用请咨询专业医生,然后再使用。 洪真大居士洪真居士;是佛门高德之士。出自中医世家, 现任某医院院长一职。曾得多位佛、道两教高人真传,穷其一生研究根治一切骨科疾病 临床应用效验如神,通治风湿、类风湿、坐骨神经痛、肩周炎颈椎病、骨质增生、四肢麻木、肌肉萎缩股骨头坏死、椎间盘突出、腰腿痛等一切骨科疾病。麻黄10克、艾叶10克、乌梢蛇15克、蕲蛇15克、乳香10克、白芷10克、威灵仙50克、千年健10克、钻地风10克、伸筋草30克、鸡血藤30克、羌活15克、独活15克、牛膝15克、当归12克、防己12克、桂枝15克、木瓜12克、葛根15克、穿山甲15克、蚂蚁50克、黄芪20克、白术15克、一口钟(红喇叭花)80克金樱子15克、甘草15克。药店加工成粉。服法:每天服3次,按各人病情轻重每次5到10克一小汤勺或两小汤勺)三餐前半小时服用。一到三副药可以根治。 骨质伤痛药丸: 藏红花、生甘草各15克、当归尾25克、桃仁、川芎、制没

药、五灵脂、土鳖虫、独活、三棱、莪术、秦艽、牛膝、山萸肉、杜仲、黄芪各20克、地龙、肉苁蓉、桑寄生、骨碎补各30克。炮制碾粉做成药丸,每天早、晚饭前半小时各服1次,成人每次10克,温开水冲服,补骨健髓、活血消瘀,活络镇痛。治腰椎间盘突出、风湿骨痛病、骨质增生均效。 一位民间医生的用药经验 跌打损伤,用杜仲和续断各一两,水酒各半煎服。这是他的拿手活。 止血只需一秒钟 各种伤口流血不停,只要不是伤到动脉,都可以!每年春天的时候,柳树花开的时候,柳絮满天飞舞!记得收集一点放在家中备急用!出现伤口出血,拿出柳絮往上一按,一秒血即止!刀伤药方 生石灰和生大黄比例1:5。生石灰遇潮成粉与大黄同在砂锅炒成红色,即可应用。这个方子已应用四世也。治疗一般的外伤出血撒上包扎即可。止血消炎力大。 立止刀伤出血 鸡毛灰涂患处,立止流血,并不感染。乌鲁木齐市医师任万胜 血流不止:伤口血流不止用猪瘦肉切厚片贴上。无论伤口大小血流不止者立效如神。此急救止血第一仙方也。

华夏中医论坛

华夏中医论坛 论坛?温病学资料? 温病医案 温病医案 从别处搜来的,共同学习 风温 案一:孙左男59岁初诊1952年9月10日 头痛,微恶寒,咳嗽不重,发烧38℃左右,两脉浮滑,舌苔白腻根略黄,口干,心烦夜不能寐,二便如常,患者要求急给重药以速其效,故以清热凉气之味。处方:生石膏30克、连翘9克、银花9克、苇根3克、大青叶30克、黄芩9克、知母9克,并自有紫雪丹1克冲服一付。 二诊1952年9月11日药后身热未退,头痛,恶寒未解,一身酸楚乏力,舌苔白腻而滑,脉来浮数。温邪上犯,邪在卫气之间,误用清气,卫气不疏,正气受戕,面色暗浊,改用疏卫展气之品,以银翘散加减治之,处方:薄荷3克(后下)、荆芥穗6克、淡豆豉6克、炒山栀9克、桑叶9克、菊花9克、炒牛蒡子6克、前胡6克、杏仁9克,一付。药后卫气得疏,面部及周身小汗,身热退净,脉

象已转弦滑,舌苔略干,头痛、寒热皆解,再以疏解卫气而愈。(《温病汇讲》赵绍琴"论到气才可清气") 案二:败血症伴发肺炎治案患者王××男性54岁干部住××医院传染病房,住院后曾以抗菌素治疗不效,第七天邀中医会诊。 初诊1978年9月29日症状:发热,体温39℃~41℃,昼轻暮重,高热时伴有憎寒,精神淡漠,气急胸闷,咳痰稠粘,腹胀满,按之微硬,大便已六日未行,腿膝酸疼,入夜更甚,但无红肿。舌质绛,舌根及中部苔黄黑而干,脉象滑数,112次/分。化验:血象,白细胞13000/立方毫米,中性82%,淋巴17%,嗜酸1%;血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X线摄片:右肺有炎症灶。西医诊断:败血症伴发肺炎。中医辨证:属热毒入营,肺失肃降,胃腑蕴结,津枯邪滞,气营两燔。治法:养津通腑,清热肃肺。拟增液承气汤加减。处方:鲜生地30克、元参12克、麦冬10克、制军10克、川贝母6克、鱼腥草30克、银花20克、炙甘草4克,服二剂。 二诊10月2日经服前方二剂后,昨晚七时许,大便一次,微清,粪色焦黄,腹满顿减,胸闷气急亦轻,晨间体温38.3℃,舌绛红,根部黄苔未退,脉象滑数,92次/分。再守原法加减。处方:鲜生地30克、元参10克、鲜石斛12克、银花20克,制军4.5克、枳壳6克、麦冬10克、鱼腥草20克、生苡仁20克、甘草4克,服二剂。 三诊10月5日两日来大便每日一次,腹部平软,知饥欲食,体温午后尚有37.5℃,腿膝酸疼明显减轻,舌苔黄糙已退,质红而

打造1000铁杆粉丝,建立个人领域权威IP全流程解析,适用于各个行业

打造1000铁杆粉丝,建立个人领域权威IP全流程解析,适用于 各个行业 有流量才会有生意,有信任才会有成交。 阅读提示:文章较长,内容多且杂,但是,只要用心看完这一篇文章,你就会了解到如何在互联网上打造个人品牌了,不管你带入到哪个成名大咖的例子上去,几乎互联网上的成功都是一个模式。 在互联网上做项目,如果是想作为一个长期的事业去做,一定离不开一个优秀的个人IP,不管你是卖产品、卖技术、做培训还是其他,一定要给自己贴上一个便签,让人看到你头像、或者名字,就能想起,噢,这个人是做某某方面很专业的。 凯文凯利在《技术元素》中说过一个理论:一千铁杆粉丝理论。 你只需要有一千个铁杆粉丝,你就能轻松养家糊口,时代在不断的变革,粉丝经济也在改变,不过你放心再怎么改,只要你有粉丝,依然有钱赚。 但是,你必须是你从事行业上的专家,是你所在领域的的百科全书,当行业的问题你都有所了解,才会有人愿意成为你的铁杆粉丝。 所以今天主要讲的内容: 如何在短期内建立个人IP,打造成领域专家 打造个人ip整个流程包括三大点:

微信公众号作为流量载+全网营销推广自我价值+个人微信号引导成 一、公众号名称: 名称简洁,直接点名自己做什么的(如:手机摄影、秋叶PPT、XX创业分享) 公众号发文方向: 根据自己行业,分析粉丝或者说是客户喜欢关注的问题进行细分。(如戒烟类的,可以分为吸烟危害、戒烟方法、戒烟症状、戒烟替代物、戒烟案例分享等内容进行扩散撰文。)目的:此步骤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你只有了解了你的粉丝需求、你才能把握住他们。不要站在个人喜好去发文,那样只能自嗨。 三、公众号发文频次: 发文频次根据自己的水平来,千万不要断更。现在同类型的竞争很大,建议出一篇就要有有一篇的价值,只有给予别人价值,才能留住粉丝。 四、文章内容: 原创:有能力的或者有自己行业沉淀的可以自己写原创,有手艺类的可以录制视频效果更好,原创所获得的平台推荐量更大,对粉丝积累来说会更迅速。 伪原创:关注50个同行,找比较好的文章,提取中心思想自己组织语言发文。 五、流量: 关于引流这块,一直是所有人需要直面的问题,酒香也怕巷子深,做流量,唯有坚持2字,别无捷径 1、利用现有的资源推广: 微信群、QQ 群,做一行业,总会有自己的同事或者同爱好者,先做好群,,拉他们进来提供干货知识,作为初始粉丝的积累。或者可以直接自己找相关行业群,多在群

【请教】如何开始中医的学习讲解

【请教】如何开始中医的学习 本人曾经听过多次中医的讲座,有感于中医的博大精深,加之本人身体一直处于亚健康状态。一直想学习中医知识,现在完全是门外汉,不知道从何学起。 望各位前辈、同仁指点。 --如果自学的话,你可以试下这个方法: 先看唐云的《走近中医》和刘力红的《思考中医》这两本书。可以帮你建立初步的中医印象。 接下来,如果有能力,应当直接看古籍。不要去看现代的中医教材,一般看了你也不会用。而古籍中也不要先读《黄帝内经》和《伤寒论》之类的,没有一点基础,读了脑子也是糊涂的。 读古籍从黄元御的《四圣心源》开始,因为他的书是逻辑性最好的,一看就明白。然后再读他的《长沙药解》建立初步的中药理论。黄元御的书现在没有单卖的,书店里都是黄元御全书。黄元御擅长五行理论。 在下来读《郑钦安医书阐释》。这本书其实是郑钦安的三部医书的合订本,由唐步祺阐释。郑钦安擅长阴阳理论模型。读到这里一般的病你基本都可以自己解决了。 往下就要继续读黄元御的《伤寒悬解》和《金匮悬解》,作为一个提高。这两本书在黄元御全书中有。 这时,你可以看看《黄帝内经》了,很多东西一看,你就会明白。至于《伤寒论》在《郑钦安医书阐释》和黄元御全书中,他们二位都为其作过注,看着更方便些。直接读无注的原本,对初学者肯定不行。 到此,你的中医水平肯定比外面很多中医师都高。目前我也在这样学。 -----------回复heacheuy 的帖子 多谢指点。 明天书店里去一下。 --回复雪岩98 的帖子

我也才开始,这个方法好像是看到四圣心源先生说的。 --也可考虑搜索徐文兵的解读黄帝内经听听,对中医建立点印象。再从网上搜索郝万山伤寒论讲稿共70讲看看(实体书也有卖,不过删减了许多有趣的内容,而这些对入门个人觉得有帮助) --这种事情要看机缘,不是可以强求的,别人推荐给你的书不见得适合你 -我也困惑中,希望能得到前辈们的指点 --没有中医和易学基础,想入道和刚入道的朋友建议先不要看黄(黄元御)书,最近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一套《走进中医大门的金钥匙系列丛书》,写的非常好,建议你买几本看看。当然了,想学好中医是想当难的,如果你真想学,先买本秦伯未的《中医入门》入一下门,然后再买本《药性赋》看一看,背一背,然后再买本《濒湖脉决》看一看,背一背,然后再买本《医学三字经》看一看,背一背,大概用一年的时间,你就可以当个普通中医了,呵呵。千万别小看这几本小书,小书中有大学问,大秘决,等你读了十几年中医书,看了无数临床经验后,你就明白了,呵呵。 --拿药性赋里的几句话给你举个例子吧。比如寒性药里面有句话叫“菊花明目而清头风”,这一句话就可以让你治疗好多病。现在举两个我的临床病案:病案一:单味菊花清头风治疗头疼,眉棱骨酸痛。最近天冷,一位同事鼻炎犯了,一把鼻涕一把泪,头疼5天了好不了,正好她从家里带来了一包菊花,想泡茶喝,我看见了,告诉她让她放上一大把菊花(平时她就用3,4朵),泡了两杯头疼减轻,第二天头疼万全消失。病案二:菊花配合枸杞明目治疗眼睛干涩和精神疲劳,有位学生眼睛干涩,精神疲劳,用滴眼液等不能缓解,找到我,我让其喝枸杞菊花茶,三天后眼睛干涩,精神疲劳症状万全消失。 推拿按摩:揪耳操让老人像小伙精力充沛 中医书籍大全中医经典教程中医论坛 据笔者说,他认识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每天做起事来兴致勃勃,像一个20岁的小伙那样精力充沛。很多人都向他取经,他说:“其实我没有什么灵丹妙药,只是每天早上起床后,做一套揪耳操而已。” 他把自己的那套揪耳操,传授给向他取经的人。每天起床后,他都会把右手绕过头部,向上揪左耳14次;然后反过来,左手绕过头部,向上揪右耳14次。他告诉身边的朋友,一天之中只要有空闲,就要多揪耳,养生效果很明显。所以,不要小瞧耳朵这个小东西,它掌管着我们的健康大权。人体耳朵上有180多个穴位,如果用线把耳朵上重要穴位连接起来,像极了倒置在母宫里的胎儿。而且在这小 小的耳朵上,能够找到很多与我们身体各个器官相对应的反射区和反射点。

千古验方集-铁杆中医论坛

铁杆中医论坛——联合网络与现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探索“精准中医”之路,为中医崛起而努力!?临床荟粹?献方献技?【原创】千古验方集 【原创】千古验方集 1、巧治痔疮:每日早晨空服,吃香蕉一至二个。既治痔疮,又可通便。 2、巧治牛皮癣:用鲜茄子切片,粘癣上即可。 3、高血压验方:向日葵叶30克,煎浓服之,待茶引一个月见效。 4、肺结核验方:玉米须60克,加冰糖适量水煎长服。 5、胃十二指肠溃疡秘方:土豆250克煮熟加开水拌勺,早、晚各服一杯,长服。 6、糖尿病秘方:取清嫩南瓜炒菜吃或煮在稀饭里面吃,每日一斤,坚持二个月。 7、血管硬化秘方:每天吃香蕉三至五支长食。 8、慢性肝炎验方:泥鳅三条,烘干碾磨,加姜少许,每天饭后服10克即可。 9、感冒简便方:葱根、生姜各15克煎水喝。 10、感冒验方:葱头、生姜各30克,食盐6克,捣烂加白酒半勺,加热,包纱布。擦胸、背、手、脚心、腋窝,盖被即可。 11、哮喘验方:白萝卜水和红糖、煎水服。 12、咳嗽验方:桔子皮9克,白萝卜12克,煎水服。 13、咳嗽秘方:萝卜籽9克,煎水服,也可治痰多,吐浓血。 14、治头痛验方:莲翘、生地、川兄各9克,煎水服。 15、偏头痛验方:取生萝卜水,滴鼻孔,左痛滴右鼻孔、右痛滴左鼻孔。 16、腰痛验方:鸡血藤、生筋草各9克,煎水服。 17、便闭秘方:黑芝麻30至60克,水煎空服。 18、溃疡秘方:每日吃核桃两个。 19、恶痢秘方:用偏豆30克,碾磨后开水送服。 20、疥疮验方:用安树叶、榆树叶各一把加硫磺少许,煎水洗澡。 21、肩痛秘方:生姜50克、葱头30克,白酒15克共捣烂炒热保患处,每日多次。 22、声音嘶哑特效方:玄生、胖大海各9克、冰糖15克,水煎待茶饮。 23、散气秘方:明熊磺、白矾各等份碾磨,浓茶调包患处。 24、白癜风外用方:独头蒜一个、蜂蜜9克、捣匀擦患处。 25、小便不通特效方:葱一根、白胡椒7粒,捣烂,填在肚脐上,用胶布固定一次见效。 26、身上起疯疙瘩验方:取冬瓜皮,煎水外洗内服。 27、口臭验方:藿香、贝兰各10克、金银花、生干草各5克,用开水冲泡待茶引。 28、口疮单方:用柿柄霜,涂患处。 29、手癣验方:松枝煎水洗患处。 30、外伤出血简便方:丝瓜叶一把,晒干碾磨外服,或用西瓜叶。 31、外伤出血秘方:用棉花放在鸡蛋青内浸透,取出贴患处。 32、便血秘方:无花果10个,水煎长服。 33、痔疮秘方:用干艾叶一把,拌少许硫磺火熏肛门。 34、烧伤简便方:用醋擦洗患处,既不起泡又能治痛 35、烧伤验方:取肥皂沫水,冷涂或将南瓜捣烂涂患处。 36、湿疹验方:用大蒜水擦患处。 37、无明肿毒:把干晒的茄子柄放火盆里烧,烟熏患处即可。 38、脚气秘方:用麻柳树叶、榆树叶各一把,烘干碾磨涂患处。 39、快速灭鼠:用味精、糖精一小点、拌饭后,鼠吃后即死。

妇科病辨证施治七言歌

妇科病辨证施治七言歌 “补养元气四君子,参苓术草枣生姜。 异功加陈兼理气,虚痰橘半六君汤。中医网,中医论坛,养生论坛,保健论坛% ?/ i0 p) \9 y* U8 }6 M3 x 脾泻参苓白术散,薏桔山莲砂扁方。思虑伤脾损心血,归脾归芪枣远香。。。。”+ 经行先期 先期实热芩连物虚热骨皮饮牡添胶艾血多芩术热桃红逐 瘀块连粘原岐黄中医论坛,包含养生保健、中医学术、中医中药、医案、医书下载等内容,是中国第一中医中药论坛。; \- P. W( Z- n" E9 h* O- Y不多浅淡虚难摄宜用归芪补血先中医网,中医论坛,养生论坛,保健论坛4 f- I, b/ q1 w. A5 F6 Z5 G3 i (原岐黄中医论坛)——传中医薪火,济天下苍生!4 q. D2 d1 D+ O) }0 O+ o4 r. X 虚甚参芪圣愈补热凝香郁牡芩延芎归佛手同方药逐瘀功 能效若仙中医网,中医论坛,养生论坛,保健论坛) I4 S: e6 P# I: ^" J解说】

济天下苍生!/ E. l! Y) t. p+ R: B( i 正常的月经周期一般为28天,提前行经叫先期,属血热;错后行经叫后期或过期,属血滞。治先期以四物汤为主,属实热者血多色深而浊,加黄芩、黄连,名芩连四物汤。虚热者血少色淡而清,加地骨皮、牡丹皮即地骨皮饮。血多无热加阿胶、艾叶名胶艾四物汤;有热加黄芩、白术名芩术四物汤。血多有块、色紫稠粘、腹胀痛者为内有瘀块,加桃仁、红花名桃红四物汤。血少浅淡为气虚不能摄血,用当归、黄芪名当归补血汤。虚甚者用四物加人参、黄芪名圣愈汤。血涩而少,其色赤为热盛滞血,加香附、郁金、牡丹、黄芩、延胡名郁芩四物汤;血少因瘀者用川归汤(即佛手散)。原岐黄中医论坛,包含养生保健、中医学术、中医中药、医案、医书下载等内容,是中国第一中医中药论坛。9 \; \: T8 L3 O) _& @4 v- g+ L 中医网,中医论坛,养生论坛,保健论坛: V, A9 e! `! m% U( ~经行后期原岐黄中医论坛,包含养生保健、中医学术、中医中药、医案、医书下载等内容,是中国第一中医中药论坛。3 i+ E0 e: N/ i" q. T C3 \过期血滞物桃红香附香莪草桂通华夏中医论坛" K; m' X2 d$ e: D+ T8 H: l( }不至血虚无胀热双和圣愈养营同(原岐黄中医论坛)——传中医薪火,济天下苍生!6 {7 C7 e. k8 b% H& F (原岐黄中医论坛)——传中医薪火,济天下苍生! s* d" E4

个人中医学习报告

个人中医学习报告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个人中医学习报告 学习中医学已有半载,总觉得这门学科有种朦胧美,博大精深。 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结合生活实际融深奥医理于浅显地生活常识当中。中医基础理论重于思辨、抽象、实践性强,但弱于直观、具体、可操作性差。因此,在学习中,注意结合自己既往的文化知识及生活常识进行理解,常常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联系夏天长期在河水中浸泡的石头或其他物体的表面所生苔藓形状为例,来理解滑腻之性状,说明舌苔滑腻与水湿的关系,并由此理解湿性粘腻的致病特点。结合既往临床实践,融抽象理论于常见病证之中。如人体皮肤受凉之后,可见恶寒、无汗,鼻塞流涕,胸闷咳嗽等感冒症状,中医给以宣肺解表药物治疗后,感冒痊愈。以此说明肺主宣发、开窍于鼻、在体合皮的医学道理。 也发现这门学科跟中国古代哲学和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密切 相关。在其发展过程当中也不断吸收外国文化,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的一些中草药,大都原产地都不是中国,足以证明这一点。然而,提高中医素质,中医从业人员必须有过硬的基

本功。要打好基本功应具备以下三个步骤: 中医的临床工作分为识病、辨病、立法、处方、用药五大环节,最终必须落实在方药上。如果没有精确的处方,绝对不会有好的疗效。故中医历来视汤头、脉诀、药性赋为启蒙“三件宝”。“汤头”即“方歌”。中医素以清代汪昂的《汤头歌诀》为蓝本,并以《医方集解》辅行。要求“汤头”必须熟背至信手拈来的地步,临床方可应用自如。“脉诀”是指脉学方面的歌诀。现以李时珍《濒湖脉学》流行最广,然李中梓《诊家正眼》似乎更切实用,故云脉必“二李”。当然有精力多读几部更好。诸如:《四诊抉微》、《脉诀汇辨》、《脉理求真》等。《药性赋》是民间流传多年且影响极大的入门读物,浅显易懂,朗朗上口,确实对初学用药可具初步轮廓。尽管有些内容已不合时代的要求,但仍为广大中医所喜爱。除上述“三件宝”外,不可忽略的就是“针灸歌赋”。众所周知,针灸是国粹,是中医走向世界的“利器”。要想学好针灸,熟诵歌赋是必备的基本功。诸如:十四经循行、主病、穴位分寸歌、标幽赋、金针赋、通会指要赋、流注指微赋、胜玉歌、玉龙歌以及十二经子母补泻、流注八法等方面的歌诀均应熟背如流。俗话说:“曲不离口,拳不离手”。以上第一步功夫,属中医的“背诵功”。 基础功:学好古文、医史及文献

传说中江湖的金疮药现在曝光

传说中江湖的金疮药现在曝光 中医特效消炎药常用消炎药,生活中用处太大了,现在把方子献给大家,大家共享健康。方子;细辛10克川乌10克丁香10克花椒20克把川乌捣碎 所有药倒入乘酒精的250毫升的瓶子里,倒上95%的酒精,泡上。一星期后就可以用了,我家的已经4年了。 下面讲用途:1,消炎,比如受点小的外伤,用棉签蘸药擦伤口,我们从来不用创可贴,此药又杀菌又止痛,效果很好,不爱感染。 2,鼻腔发炎,有时抠鼻子弄不好就发炎了,挺痛,用棉花蘸上药塞入鼻子里,用手在外面按按,开始杀的痛等一下就不太痛了,用几次就好了,这几年我和爱人治过好几次都是两三天就好了,如果严重就一天多上几次药。 3,男女外阴卫生,有时有炎症摸一点很快就有效。 4,过年时我牙痛的要命,情急之下就用药棉蘸上药塞在牙上咬着,解决了临时问题,当然不痛以后还要去医院彻底解决问题。 5,1有时手脚扭伤,不揉,用药摸在关节上,也有很好的效果。 总之:用处很多,而且不贵,大家可以泡一瓶家庭常备着,我们生活中常用到他,我们用一些,再补一些酒精。 把方子献给大家,原大家共享健康,如果您用的好就把这个

帖子顶一下再转发,让更多人受益。也是行善积德的好事呀!!! 传说中江湖的金疮药现在曝光 外伤,语出《素问·移精变气论》。①损伤病证分类之一。一般指扑击跌仆所致皮肤、肌肉、筋骨的损伤。②相对于七情内伤而言,指六淫外邪所伤,如伤风、伤寒、伤湿、伤暑等。 玄胡索3克、木香3克、青皮3克、乌药3克、桃仁3克、蓬术3克、骨碎补4.5克、赤药4.5克、苏木3克、当归尾3克、三棱15克、大黄12克、缩砂9克。 接骨紫金丹 《疡科选粹》卷八:接骨紫金丹 【处方】土鳖(不拘多少,取采焙干,去足,净末)乳香没药自然铜(醉淬七次)骨碎补大黄血竭硼砂归梢各3 克 【制法】上药各研为末,瓷罐收之。 【功能主治】治趺打损伤骨折,瘀血攻心,发热昏晕,不省人事。 【用法用量】每服6克,好热酒调服。 【摘录】《疡科选粹》卷八 页首 《万氏家抄方》卷四:接骨紫金丹

中医名家---彭子

中医名家:彭子 彭子,讳承祖,号子益(1871-1949),清末云南大现鹤庆人,民初著名白族医学家。实验系统古中医学派创始人。 我尊称他为彭子,是因为他是“中医复兴之父”,是继医圣张仲景之后第二位医中圣人。他以易经河图中气升降圆运动之理,破解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温病学说的千古奥秘,批判地继承、发展了古中医学,从头绪纷繁的古医经中,理出了“生命宇宙整体观”、科学实用的中医系统科学。成为当代继承发展中医学的入门向导,成功阶梯。传承经典之路,为古圣继绝学,为后世创新篇,保存了古中医学火种,厥功甚伟! 我尊称他为彭子,还因为他最具中华民族的高风亮节,骨头最硬,脊梁最直的铁杆中医。他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化民族屡遭侵略屈辱,西方资本集团唾涎中国四万万人的大市场,以传教、办现代医院,以庚子赔款培养青年西医,诋毁、弱化、消灭中医的手段,基本实现了市占领阴谋的时代。中医被四面围剿,一部分中西汇通派落入了圈套,学成归国的海归派,如余云岫之流成为他们灭绝中医的急先锋。正是在中医生死存废的历史关头,唯独彭子一人,独力支撑将倾的大厦,以坚韧不拨的毅力,以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为保护中医,传承古中医学正统,足迹遍及山西、湖南、江苏、四川、广西、云南,所到之处,办学、讲学,为民众义诊,口传身授,引导学生从事古中医学的临床验证,为祖国培育了大批中医后继人才,同时日以继夜,呕心沥血,先后经三十一次修订,完成了《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的写作。书中的每一句话,都是对余云岫《灵素商兑》的义正辞严、有理有据的批判。彭子在山西二十余年间,太原一度温疫大流行,他以病弱之体为患者施诊、施药,救治了成千上万的病人,医学史上传为佳话。 彭子遗书的另一功绩,是找到了古中医传承断层的脉络。他认为,晋唐之后中医学派蜂起,大多背离了《内经》主旨、医圣张仲景正统。后世儿科、温病学派、时病派均标本倒置,不识人体本气自病之理,误标作本,妄杀许多人命。沿袭数百年,贻害非法浅。我读彭子遗书,深感她不仅是医病之书,更是一册“医医病书”,久历临床考读之,更是醍醐灌顶,格外亲切。犹如长者在侧,耳提面命,反思一生医事之成败,顿觉今是而昨非!对老中青三代中医,特别是受西化影响较深现代中医,更要彻底洗脑,以不辜负中医复兴大业的使命! 医家小传 彭子益(1871-1949),云南大理鹤庆人,清末民国年间著名白族医学家。出言诙谐辛辣,孤傲不驯,才学过人,识见超迈不与同道合。彭子益少年时代就对医道情有独钟,经过不断的精心研读,他对传统中医理论典籍的理解和把握达到了一个辨识透辟,由博返约的层次。成年后,负笈游历重庆,自荐于吴棹仙创办之重庆巴县国医学校任教。后又到成都四川国医学院任教。彭子益游学京华,在清廷太医院当宫廷医师,从而乘机大量阅读了秘藏在深宫中的珍贵中医典籍,医学造诣更是一日千里。辛亥革命清帝退位以后,山西督军阎西山聘请他到太原中医学校讲学。他的大半生就此在讲授中医学理论和培养中医人才中度过。抗战期间,彭子益一度回云南。由于省民政厅长丁又秋的大力支持,他先后教育培养了400多名医学爱好者。其间他尽心尽力口传身授,把自己一生的研究心得毫无保留地教给学生,为云南省医学的发展倾注了很大的心血。原岐黄中医论坛,包含养生保健、中医学术、中医中药、医案、医书下载等内容,是中国第一中医中药论坛。 其中部分内容台湾著名中医临床家马光亚在其所著《台北临床三十年》已予收录,并认为彭先生的脉法确有可采之处。 云南著名学者方树梅先生曾经说过:"近代愈加奇形研习,从事著述,辨证之细,析理之精,皇皇巨著,为滇医界放大光明者,则以彭子益先生为最着。"这是对彭子益在近代云南医学史上的作用给予了一个恰如其分的评价。他生前遗留下来的16种医学著作,是我国

李家祖传治癌秘方(转)

李家祖传治癌秘方(转) 癌症肆虐全世界,每秒死亡好几人,发病率和死亡率越来越高,但医学界束手无策 为救拔病苦众生,为光耀如来家业,李清岩居士无私贡献祖传秘方,治疗各种癌症/肿瘤千余例,有效率100%. 李家祖传治癌秘方 主治:各种癌/瘤 配方:生五灵脂10克,生黑牵牛20克,生香附子10克,生广木香10克. 用法:买药时加工成粉,加白醋调糊为丸,阴干.一次10克.生姜汁送服,每天3-4次(小儿药量减半).也可以不调糊,服药时加些醋 注意:不得吃人参。孕妇不可用 说明:一般病例30分钟见效,经千余例临验,疗效100%,被称为神方!本方前三味药是祖传秘方,第四味药是贡献人研究所加.献方人:广东饶平县三饶镇西巷头民间医师李清岩 正告 楼主公开祖传秘方,救死扶伤,功德无量! 经济困难的同修在给人治病时可以适当收取成本以维生,但绝不能牟取暴利!任何人不得私作主张修改药方,那会害死人!若遭天谴,后果自负 请广泛转贴,举手之劳,可以解救病苦众生,感动神明,必得善报! xgh验证了后,请把效果告诉我们![ 此贴被龙行天下在2009-01-16 16:35重新编辑]##split## 真的吗?效果如何啊,有用过的吗,只会一声,##split## 中医为什么会衰亡?!就是因为有李清岩这样的“治疗各种癌症/肿瘤千余例,有效率100%.”的祖传治癌秘方!对癌症,医学界”束手无策“!但中医有“治疗各种癌症/肿瘤千余例,有效率100%.”的祖传治癌秘方,我们“铁杆中医”还怕什么?!我们“铁杆中医”是”打遍天下无敌手“啊!“铁杆中医论坛“还公然选登,真是咄咄怪事! 有一些”中医“,没真本事,但吹功很好!牛皮吹破,使很多原来相信中医的人,也不相信了!所以,有识之士都认为:”中医“不亡于西医,消灭”中医“的是中医自己!对李清岩这样的“治疗各种癌症/肿瘤千余例,有效率100%.”的祖传治癌秘方,许多人一片欢呼!我偏不相信,我偏唱反调,我不是故意泼泠水,我是实事求实!我是在爱护中医! ##split## 这个方子似乎见过好几次,不知效果如何?若有机会,待验证后再做评论。##split## 不论啦疗效如何,试试无妨

对医院的未来发展思路清晰、定位准确

传承中医药文化发挥中医药特色 高阳 非常高兴能参加今天的座谈会。新的一届领导班子,对医院的未来发展思路清晰、定位准确。我倍受鼓舞,也很敬佩。结合我院中医药特色打造年,谈一点认识和思考,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刘延东副总理在和第二届国医大师座谈时,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作了高度评价,将中医药归结为:“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重要的生态资源”五种资源。相信中医人听到这些会增强我们的自信心。 中医药的优势集中体现在整体观、动态观、辨证论治和治未病的思想。那么如何发挥好中医药的这些特色和优势呢? 一、扬长避短,找准突破口。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中西医各有所长。首先中医药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保健上有其自身优势。尤其是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源性、药源性疾病增多,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的变化,这些都可以从中医药寻求解决方法。中医对老年病功能性、免疫性疾病有较好疗效。中药毒副作用小,很少产生耐药性,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正好弥补了化学药品的不足。中医的养生保健、治未病特色和优势大,可以预防疾病、保障健康、延年益寿,是朝阳产业中的朝阳。 医学界专家预测,当前医学中的五大难题有望在中医药中找到突破口。第一,中医药治疗肿瘤、病毒性疾病。第二,中医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第三,中医药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感染性疾病。第四,中医在治疗腰腿痛、劳损等方面的康复治疗、针灸推拿等适宜技术优势明显。第五,我个人体会中医药在调理亚健康、疲劳综合征、胃肠疾病等方面都有作为。 当然谈到这些优势的时候,我们不能盲目乐观、妄自尊大。在手术、介入等过后,中医药要及时跟进,效果可能更好。这些也值得我们进行探索。 二、用中医思维发展中医。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形成,是集古代天文地理、医学、哲学等最高智慧,逐渐形成的宏观、开放的医学体系,有别于现代医学。而这些正是区别于现代医学,是其独到的特色。因此,发展中医药,一定要按客观规律办事,按中医思维进行发展。若按照现代医学的一些标准来套在中医药发展上,则不利于甚至阻碍中医药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