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信息技术研究院导师情况介绍

无线与移动通信技术研究中心
王京
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副主任,无线与移动通信技术研究
中心主任,微波与数字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兼无线传输与个人通信研究室主任,中国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研究开发项目总体专家组专家,国家十五863计划FuTURE(B3G/4G)项
目专家组专家,TD-SCDMA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项目专家组专家,TD-SCDMA产业化联盟专家组专
家。
目前,主要研究领域是无线移动通信和宽带无线传输技术,包括B3G/4G移动通信、WCDMA、T
D-SCDMA系统研究,调制解调技术、纠错编译码技术、移动通信抗衰落技术、MIMO与时空联
合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分布式无线通信系统等。
所指导和参与的FuTURE计划课题突破了MIMO-OFDM无线传输的一系列关键技术,包括同步、
信道估计、空时频编码、MIMO检测、高速信道编译码、自适应编码调制、自适应MIMO等,提
出并采用了分布式天线通信系统的新型无线通信系统体系结构,以及交织多址等非正交多址
复用理论与方法。实现了频谱效率大于5bps/Hz的峰值速率超过100Mbps的移动通信试验系统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已获得批准的有16项;发表论文130余篇,其中SCI收录22篇,其
中在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上发表两篇论文。曾承担过多项863项目和科技攻关项
目,以及国防预研和型号项目。承担的中国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研究开发项目获2003年国家
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另获国防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

许希斌
研究员,无线与移动通信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目前,主要研究领域是无线移动通
信和宽带无线传输技术,包括WCDMA、TD-SCDMA系统研究,微波与无线通信系统工程技术、
编码与调制技术、移动通信抗衰落技术、分布式无线通信系统等。作为负责人在中国第三代
移动通信系统研究项目过程中先后承担3个863重点课题,组织实施了WCDMA移动终端分系统
集成,C3G项目最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赵明
博士,副教授,无线与移动通信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当前的主要研究领域为无线与移
动通信中的信息论及系统设计和跨层优化。具体为:信道状态信息未知下的信道容量;峰值
功率受限下信道容量;信道状态信息过时下的信道容量;网络信息论指导下的Adhoc集中控
制MAC和路由协议;网络编码和协作通信。在863项目"中国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研究开发项
目"中有突出贡献曾获"863十五周年先进个人"称号。

粟欣
博士,副研究员。无线与移动通信技术研究中心 副主任,软件与协议研究室主任。主
要研究方向是无线移动通信,软件无线电,数

字信号处理。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通信标准化
协会B3G工作组副组长未来移动通信论坛第六工作组副组长,IEEE Communications Society
Member。主要研究经历包括:软件无线电技术方面,新一代无线通信技术方面,分布式无
线通信系统方面。近五年来,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和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40余篇,申请发
明专利15项,出版译著4部,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项。

肖立民
博士,副研究员。长期从事无线与移动通信的研究,主要研究领域是无线移动通信和宽
带无线传输技术,包括调制解调技术、纠错编译码技术、移动通信抗衰落技术、MIMO与时空
联合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分布式无线通信系统等。参加多项863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表
论文数十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8项,已经获得批准的有6项。

数字电视技术研究中心
宋健
博士,研究员,信息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数字电视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有近10年的国外
研究及工作经历。主要研究领域:数字电视传输技术、通信系统(包括无线MIMO结合OFDM系
统、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的建模和计算机仿真、电力线通信系统、电子扫描天线。在国内
外各种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40多篇,其中SCI收录8篇,EI收录18篇。申请发明专利4项,
授权一项。

薛永林
副研究员,数字电视技术中心副主任,长期从事图像处理、视频编码和通信以及数字电
视等方面的研究,,曾承担多项国家重大项目并获奖;参与清华大学DMB-T地面传输标准方
案的系统解决方案开发和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提出并实现清华大学数字电视机卡分离UTI
方案;中国图像图形学会会员、信息产业部数字电视标准化工作组成员。先后在国内外发表
论文20多篇。

王兴军
博士,研究员,有10年的国外研究及工作经历。研究领域:图像处理、光通讯和无线通
讯、数字电视以及相关的芯片设计。申请并承担了信息产业部2003年度、2005年度电子发展
基金,曾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两项,先后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梁利平
博士,副研究员,从事CPU、DSP处理器设计和VLSI信号处理方面有关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有近十五年的微电子工业设计相关经验。曾主持了我国第一套产权自主国际先进GSP套片
的研制和开发,是GPS基带处理器的研制负责人。目前主要研究领域:通用DSP处理器、面向
广播通讯和GPS导航领域的基带信号处理器、混合信号处理电路包括ADC、DAC和高速SERDES
设计技术。

WEB与软件技术研究中心
邢春晓
博士,副研究员,WEB与软件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咨询工委副

主任、
软件工程和电子政务专委会委员, IEEE和ACM会员。主要研究领域:数据库和数据仓库,海
量数字媒体管理,软件工程和知识工程,数字图书馆和电子政务关键技术研究等。发表学术
论文80余篇,其中SCI 16篇、EI 16篇、ISTP 18篇,软件著作权两项,申请发明专利1项,
教育部科技成果1项。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和负责人参加了: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
、国家高科技产业化CNGI项目等。

杨吉江
博士,副研究员,WEB与软件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学士、硕士。爱
尔兰国立大学(Galway)工业工程博士学位。曾先后主持或参加了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基
金项目。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政府和企业业务流程管理和建模,供应
链管理,电子商务,电子政务顶层设计,电子文件管理,数字档案馆建设等方面。

张勇
博士,副研究员,清华大学信息技术研究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计算机
系学士、硕士和博士。2002-2005在英国剑桥大学联合利华分子信息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
主要从事数字图书馆、Web2.0和面向方面的编程(AOP)方面的研究。

操作系统与中间件技术研究中心
杨维康
博士、副研究员,操作系统与中间件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1982年毕业于清华,1989年
获东京大学博士学位。曾从事并行计算机系统结构的研究,研制了高速硬件排序芯片、大规
模并行高速数据库处理机及高速数据交换网络等,设计过多种图像处理专用芯片、高速图像
处理系统等。2000年参与创建北京科泰世纪科技有限公司,参与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构件化
嵌入式操作系统"和欣"(Elastos)。2004年调入清华大学。作为副组长参加的项目有:①8
63专项:基于中间件技术的因特网嵌入式操作系统及跨操作系统中间件运行平台;②863项
目:面向网络应用的构件化嵌入式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研究与开发;③信产部电子信息产业
发展基金:嵌入式操作系统(03年);④信产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基于Linux的手机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研发及产业化(04年)。目前的兴趣是:嵌入式操作系统、数字电视增值
应用中间件、地面数字电视的手持多媒体终端、数字电视增值应用技术的研究。目前中心正
在进行的863项目:《面向普适计算的自适应软件平台研究》,《基于地面数字电视的出行
者实时交通信息服务与动态导航技术》。

语音和语言技术研究中心
郑方
博士,研究员,信息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语音和语言技术研究中心主任。1988年开始从
事语音识别与语言理解等方面研究,负责或作为骨干人员

参与研发过30余项国家重点项目和
国际合作项目,并获得教育部(委)、科技部(委)、北京市奖励和其他奖励10余次。曾在国内
外知名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了150多篇学术论文,并多次应邀出国访问和做学术报告。同
时担任:国际中文语言资源联盟(CCC)理事长、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NCMMSC)常
设机构委员会主席、中文语音交互技术标准工作组总体组成员和声纹识别专题组组长、全国
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委员会人体生物特征识别应用分技术委员会(SAC/TC100/SC2)副
主任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专业委员会委员、中文信息学报编
委、Speech Communication编委、东方COCOSDA核心成员、IEEE高级会员、ISCA会员、ISCA-
SIG-CSLP工作组成员和资源组组长等。曾担任许多国际学术会议的主席、委员等,并是许多
国际学术刊物和会议的审稿人。他指导了近三十名博士生和硕士生,其中数名获奖,被评为
系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并是1997年北京市爱国立功标兵、1999年全国霍英东教育基金会优
秀青年教师奖获得者、2000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得者和2001年北京市科 技
进步二等奖获得者。

刘轶
博士,副研究员,语音和语言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2002年获得香港科技大学电子与计
算机工程系博士学位,2002年至2006年在香港科技大学工作。主要研究兴趣:语音识别,语
音信号及音频信号处理,嵌入式语音识别及多媒体技术在移动设备上的应用,自然语言处理
,基于统计的学习方法,模式识别,搜索算法的优化,多媒体音频及广播信号的处理,基于
互联网的多语种信息提取。领导和参与了多项国际合作和特区政府资助的研究及应用项目。
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及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二十篇论文,曾为部分专业期刊和著名的国
际会议担任过审稿人, IEEE Signal Processing Society会员,ISCA会员。对学生的要求
: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学问,开开心心做研发。

周强
博士,副研究员,近期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不同层次的汉语句法块自动分析方法研究
;汉语词汇语义关联度自动计算研究;汉语词汇语义本体描述和获取研究;语义搜索引擎的
核心内容分析技术。

微处理器与片上系统技术研究中心
汪东升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微处理器与片上系统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主持和参与了多项
国家重点科研项目,2000年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国际、国内学术刊物和国际会议上
发表论文近50篇,参与编写教材等3本、译著3本积极参与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工作,承担多
门本科生和研究生课

程,并完成培养研究生??名。

张悠慧
博士,副研究员,微处理器与片上系统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为处理器体系结
构、网络存储与安全、并行计算。在国际国内的期刊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目前在研的课
题与方向有:863课题《基于虚拟服务网络的可迁移个人计算模式研究与示范应用》,课题
负责人;《支持对象数据与动态功能扩展的存储片上多处理器体系结构研究》,获08年自然
科学基金支持,课题负责人;《基于GPU的高性能计算平台》,横向课题;以往研究经历:
作为负责人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基于轻量级通信的集群缓存》。作为负责人承担
了863项目《软件重大专项集群服务器功能软件》。该项目在IA64架构下实现了集群服务器
的主要系统软件,包括并行计算容错、并行调试、OpenMP编译等,具有国际领先水平。作为
主要承担者参加了863课题《嵌入式单芯片多处理器研发》,负责体系结构设计与验证。06
年赴UC Berkeley作为期一年的访问学者,研究的重点是可迁移计算与多核处理器体系结构


鞠大鹏
副研究员,多年来先后从事并行处理与分布计算机系统、程序开发环境、分布式计算、
并行计算和网格计算、存储系统等研究工作,先后参与完成了863国家高技术项目等多项研
究课题。其中主要承担的863重点项目"可扩展并行机群系统"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0年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2年参与清华微处理器研制的211工程项目,
为成功研制清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处理器做出了贡献。
李兆麟,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计算机系统结构、系统芯片设计方法学。曾参与多项
国家重点项目。

唐瑞春
副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系统结构设计、数字集成电路研制、信息电子产品开发。先
后参与完成了多项国家及部委科研项目。担任多年教学任务。

未来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李军
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常务副院长兼信息技术研究院
院长,清华信息科学技术国家实验室副主任。
李军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1985年、1988年分获学士、硕士学位。11997年毕业于新州
理工(NJIT, New Jersey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计算机系,获博士学位。
李军主要从事网络安全、模式识别和图像处理领域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在国内外先后参加过
CAFIS(中国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和MWIP(多波长红外二维测温系统)等科研项目。在美期间,
李军曾主持了模块化多层安全网关和千兆线速安全网关的研制,不但形成产品在全球市场上
创造了经济效益,也了带动模块

化全网层线速第三代安全网关产品的形成和发展。回国工作
后,李军建立了网络安全实验室,现从事网络信息测量与控制等算法和应用方面的研究。
在多年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中,李军著译中外教材3部,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获得美国专利
1项,申请中国发明专利4项。李军是IEEE会员,担任过IEEE和SPIE有关国际会议的分会主席
和主题报告人。
李军赴美留学前曾任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系主任助理,在美期间担任过北加州湾区清华校友会
会长。曾任EXAR、TeraLogic公司高级软件工程师。1999年在硅谷创办ServGate公司,曾任
总裁兼COO、代理CEO、产品开发总监,以及加拿大、中国分公司GM。李军2003年回到清华大
学任职。现仍担任北美和国内数家公司的董事、顾问。

吉吟东
副研究员,信息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长期从事信号处理、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电力
系统自动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并承担多项重大的科研项目,发表论文30余篇,获国家
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部委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一项。目前感兴趣的领域是信号处理、
故障诊断和半实物仿真技术,并承担了面向下一代高速铁路信号系统、动车组网络控制系统
的重大项目以及故障诊断与分析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课题。

曹军威
博士,副研究员,信息技术研究院院长助理。美国MIT兼职研究员(Research Affiliat
e)。1991-1998,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本科、硕士毕业;1999-2006,分别在英国华威(Warwi
ck)大学计算机博士毕业、在位于德国波恩的NEC欧洲实验室任Research Scientist、美国M
IT任Research Scientist;2006年回清华工作至今。研究方向:先进计算技术及其应用:赛
百平台(Cyberinfrastructure)、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分布式计算(Distribut
ed Computing)、高性能计算(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数据管理(Data Managem
ent)、虚拟组织(Virtual Organization)管理和流程管理(Process Management)。主
要研究内容:
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数据网格(与MIT合作),赛百平台与开放科研网格(与Caltec
h合作),国家精品课程集成系统(教育部项目),面向农业领域的海量知识网格、系统与
服务(国家863计划)
学生来源:自动化系
录取方向:自动化系,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联系方式
办公室:FIT 3-415
电话:62772260
Email:jcao@https://www.360docs.net/doc/2f9653477.html,

路海明
博士,副研究员,未来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领域:数字水印、图像及视频处理
;研究内容:视频数字水印(MPEG、AVS、H.264)、抗共谋指纹、视频压缩及编解码技术;
应用领域:盗版追踪、节目标识、版权认证、数据隐藏等。
录取

方向:自动化系,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联系方式:
办公室:FIT1-405
电话:62781816
Email:luhm@https://www.360docs.net/doc/2f9653477.html,

孙新亚
副研究员,长期从事自动化装置与检测系统的研究与开发、电力系统自动化等方面的
工作。承担多项重大的科研项目,发表论文20余篇,获部委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目前从
事的研究领域是信号处理、智能家居和半实物仿真技术,并承担了下一代高速铁路信号系统
和动车组控制系统的研究。

姚丹亚
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智能交通系统理论、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研究方向包括智能交
通系统中的信息采集、信息融合、信息处理和信息集成理论和方法,混合交通流建模及应用
。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要研究人员承担了包括国家973、863、自然科学基金大量研究项目,
同时也承担了北京市科委、北京市交管局以及很多企业的开发项目。科研工作主要包括:基
于视频的行人和非机动车检测技术研究、交通事件和交通违章检测技术研究、基础交通信息
采集与融合技术研究、混合交通流建模研究、交通参与者行为和干预技术研究、交通信号控
制系统开发、交通管理和综合信息服务系统系统框架和基础平台研究等。在国内外主要刊物
和会议上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被SCI检索4篇,20余篇被EI检索。目前任科技部863评审专
家、科技部创新基金评审专家、北京市政府采购专家、云南交通厅技术专家等多项兼职。同
时承担校内教学任务,并曾荣获第九届清华大学研究生"良师益友"优秀导师称号。
地址:FIT3-427,Email:yaody@https://www.360docs.net/doc/2f9653477.html,

赵黎
博士,副研究员,其主要研究方向为多媒体信号处理、计算机网络传输、模式识别等相
关领域;先后发表篇学术论文30多篇;目前承担着CNGI"基于IPv6的广播影视资料P2P内容存
取中间件系统";863项目"AVS版权管理技术";广电总局05年"IPTV产业发展与安全监管"项
目和"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应用研究"项目。

--

人生如梦
一场噩梦

于视频的行人和非机动车检测技术研究、交通事件和交通违章检测技术研究、基础交通信息
采集与融合技术研究、混合交通流建模研究、交通参与者行为和干预技术研究、交通信号控
制系统开发、交通管理和综合信息服务系统系统框架和基础平台研究等。在国内外主要刊物
和会议上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被SCI检索4篇,20余篇被EI检索。目前任科技部863评审专
家、科技部创新基金评审专家、北京市政府采购专家、云南交通厅技术专家等多项兼职。同
时承担校内教学任务,并曾荣获第九届清华大学研究生"良师益友"优秀导师称号。
地址:FIT3-427,Email

:yaody@https://www.360docs.net/doc/2f9653477.html,

赵黎
博士,副研究员,其主要研究方向为多媒体信号处理、计算机网络传输、模式识别等相
关领域;先后发表篇学术论文30多篇;目前承担着CNGI"基于IPv6的广播影视资料P2P内容存
取中间件系统";863项目"AVS版权管理技术";广电总局05年"IPTV产业发展与安全监管"项
目和"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应用研究"项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