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鲁迅教学设计

走进鲁迅教学设计
走进鲁迅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第五组“群文阅读?走近鲁迅”教学设计

【本组教材说明】

鲁迅先生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本单元课内四篇文章以及《同步阅读》八篇文章及两首小诗分别描述了鲁迅儿时、中年、老年以及逝世以后的故事,从不同侧面表现了鲁迅的性格特点及崇高的精神品质。在教学中,旨在引导学生透过这些故事,比较全面、比较深刻地了解鲁迅其人,从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教育。同时,也学习一些描写人物的表达方法。

【设计理念】

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让学生通过阅读同步教材,感受鲁迅的美好心灵、高尚品质,体会真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温暖和感动。以知识树为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相互渗透,有机整合。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五单元课文:《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

人教版推荐《同步阅读》教材《倾听鸟语》第五单元部分文章:《父亲对我的教育》《回忆鲁迅先生》《秋夜》《访鲁迅故居》。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并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并积累精致、优美的描写语句;

引导学生透过课内外鲁迅的作品或关于鲁迅的文章,比较全面、深刻地了解鲁迅的性格特点,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

通过“问文”、“聊文”、“赏文”“记文”等活动继续培养学生博览的兴趣和在阅读中质疑、感悟、积累的习惯。

【教学重点】

继续培养在阅读中思考、在阅读中积累的习惯;

让学生能在阅读中了解鲁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准备。

1.引入谈话,明确方法;

看图听介绍猜人物。

课件出示人物简介:世纪风云人物。我国有这样一位大文豪,他被毛泽东称为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竖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他,就是──(板书:鲁迅)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出示“知识树”树干:“走近鲁迅”)

2.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第五单元,走进鲁迅。最近,我们课内课外读了一些鲁迅先生的作品和有关先生的文章,今天的读书会,我们就来交流阅读收获,走近鲁迅先生。(板书:走近)3.回顾课文,知识准备

A、(出示“知识树”树枝:课文题目)这是我们刚学的四篇课文,谁来谈谈,这些课文让你了解到了鲁迅的哪些性格特点,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崇高品质?

教师相机板书

B、真好!孩子们,你们是怎么体会到的呢?

从鲁迅的言行举止体会到的。

从文中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到的。

小结: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或者旁人的评价,表现人物特点,这是描写人物的重要方法,同学们都发现了,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小!另外,阅读文章时,联系当时时代背景及我们的生活经验,认真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有助于我们全面深刻地了解人物。这是阅读写人类文章的重要方法,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阅读实践中将这个方法用好用活。

第二课时

浏览群文,整理思绪

那么,老师推荐的这几篇文章(出示推荐篇目),又将告诉我们鲁迅的什么特点呢?

浏览这四篇文章,重点阅读其中一篇,熟悉内容、质疑、批注。

小组内交流阅读收获:感受或疑问

第三课时

问文、聊文,展示个性化阅读成果

(一)分组质疑,集体讨论。

《父亲对我的教育》

周海婴喜欢他父亲的教育方法吗?你喜欢鲁迅“顺其自然”的教育方法吗?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感想。

教师小结点拨:顺其自然,宽严有度。

《回忆鲁迅先生》

作为良师益友,鲁迅先生给萧红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萧红的几段回忆中,哪段让你感受很深?

师小结点拨:爽朗热情,严谨勤奋

《秋夜》

你怎么理解鲁迅先生的这些话“我绝不离开你们”“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可是我永远忘不了你们”?请联系全文谈一谈。

师小结点拨:平易近人,义薄云天

《访鲁迅故居》:

徜徉在鲁迅先生的故居里,你想到了些什么?

师小结点拨:简朴勤劳,刻苦自奉

(二)小结

孩子们,你知道吗?看着你们自信的眼神,听着你们精彩的问答,我真替你们高兴!让我们再次把掌声送给自己!

第四课时、赏文、记文,分享生动精美的语言

谁会是最终的胜利者呢?让我们拭目以待。下面进入第三部分──朗读我最棒!

谁先来?读得怎么样?像她一样,一起读──

总结,拓展,相邀书为侣走进生活

1.总结谈话。

2.推荐文章。

鲁迅雪教学设计

篇一:雪鲁迅优秀教学设计 《雪》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巧 (1)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词语,掌握其音、形、义。 (2)了解散文诗的一般特点,能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知内容,感受本文语言的清新美与含蕴美。 (2)在比较中,体味两幅雪景的不同,探究在不同雪景的描绘中寄寓作者的精神追求。 (3)理解本文几个含蕴深刻的语句,进而把握文章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和感悟鲁迅先生的审美情趣,玩强斗志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拼搏进取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诵读全文,比较两幅雪景的不同特点来体味蕴含其中的情感。 难点:理解本文精练、优美、内蕴丰厚的语言。 教学时数:二课时 课前预习: 1.通读课文。 2.搜集回顾鲁迅先生生平。 3.结合课文,借助工具书完成下列词语。 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①磬口()②塑罗汉()③脂粉奁()④灼灼()⑤朔方()⑥凛冽() 2.解释下列词语: ①博识②美艳③灼灼④蓬勃 ⑤凛冽⑥天宇⑦精魂⑧升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提示学生背诵有关“雪”的古诗词名句(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孤舟蓑苙翁,独钓寒江雪”),教师简评入课:“雪”,洁白的自然之物,是纯洁与刚毅的象征,因而,它也成了古今中外名

人竞相吟咏的对象。今天我们来欣赏著名作家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雪》。 二、正课 (一)文学常识了解 学生根据课前预习简介鲁迅及其作品。教师适当补充。 (二)文体知识简介散文诗(借助多媒体字幕) 散文诗就是具有散文抒情特征的诗,它在抒情手法上相当随和地接近散文,不分行,具有一般分行诗所缺少的散文美,如内在的韵律,宽广的抒情层面以及在一定程度上不排除逻辑思维等,但它又毕竟是诗(只是一种形式特别的诗),较为短小,具有诗的文笔等。 (三)初读感知 1.听读。听诗朗诵是一种高雅的活动,而听美好的散文诗更能让人陶醉。请同学们闭上眼用心听读课文一遍,边听边展现画面,同时感受散文诗这种文体独具特点(放朗读录音,或教师配乐朗读一遍)。 2.展示听读收获。 ①听读中感受到的画面(生自由谈)。 明确:滋润美艳生机盎然的江南雪,如粉如沙,蓬勃奋飞的朔方雪…… ②听读中感受到的语言特点。 明确:语言清丽流畅,扑实真切,洒脱灵活,又不失严谨…… 3.感读。 感读是一种文字与心灵初撞的过程,需视之以目,感之以心,动之以情,发之于口,请同学们在刚才听读感悟的基础上,直面课文,通过直观的文字去查找学生初读感知的画面,同时注意预习时了解的字词在文中的运用。 (四)层次疏理内容概括 1.根据听读和感读到的画面,给文章分层,并简括层意。 明确:全文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3)段,写江南的雪,第二部分(4~6)段,写朔方的雪。 2.合作探究:同桌交流概括两幅图的特点。 明确:江南雪,滋润美艳,生机盎然。朔方雪,如粉如沙,蓬勃奋飞。 (五)美读品味 精力专注,走入散文诗的意境,体悟诗中良好的情韵,恰当运用朗读技巧,用声音加以传达。这时,我们的心灵深处便会激起情感的火花,受到美的熏陶。

《走近鲁迅》单元总结课

《走近鲁迅》单元总结课 教学目标: 1、在交流中整体理解、了解鲁迅,进一步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 2、在梳理课文的基础上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交流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掌握 抓住人物特点描写人物外貌的写作方法。 3、在拓展阅读中深入鲁迅的世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交流心目中的鲁迅印象;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抓住人物特点描写人物外貌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收集鲁迅作品的相关资料。 2、学生阅读鲁迅的作品、故事,观看鲁迅的影片,制作难句提示卡、摘录课文人物描写片段。 教学过程: 板块一:汇报与交流 一、交流含义深刻的句子以及体会方法 本组课文中,多数句子一看就懂,但有的句子含着深层的意思,需要认真体会。理解 含义深刻句子有哪些方法? 二、交流我眼中的鲁迅 同学们通过这组课文的学习,我们逐步了解了这位世界大文豪——鲁迅。 1、你心目中鲁迅是怎样的人呢?下面就结合课文的事例来谈谈。 2、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已经理解了一位幽默、慈爱、关心贫穷人民,爱憎分明的鲁迅。 同学们已靠近这位革命家、文学家、思想家的内心世界。 这段时间同学们还读了鲁迅的哪些故事,哪些作品,结合课外的学习谈谈你心目中的鲁迅? 3、、在儿子周海婴、作家萧红与巴金的心目中鲁迅是个怎样的人?课件出示:

我后来也问过叔叔周建人好多次:“你有没有看见过我爸爸发脾气的样子?”他说从来没有。我又追问,他是不是很激动地跟人家辩论?他告诉我说,他平素就像学校老师一样,非常和蔼地跟人讲道理,讲不通的时候也就不讲了。 ——周海婴《回忆父亲鲁迅》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的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萧红《回忆鲁迅先生》 “他的垂老不变的青年的热情,到死不屈的战士的精神,将和他的深湛的著作永留人间。”——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绝大部分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准确、最勇敢、最坚强、 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这便是伟大的毛泽东主席对鲁迅先生的评价。出示:民族魂图片,齐读“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板块二:联系与归总 四、梳理课文的写法 1、梳理本组课文描写人物方法。 2、引导学生评析开头 《少年闰土》环境、动作、外貌描写勾勒一个机智、勇敢的少年闰土形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描写鲁迅逝世的场面,引发实例的回忆,回忆性文章的写法。 3、以《一面》为例,深入探究,进一步深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指导朗读 (1)跳读课文《一面》指导学生划出病并朗读三处外貌描写。 《一面》三处外貌描写 ①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 五十上下的中国人。 ②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 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 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走近鲁迅(教案)

走近鲁迅 研究背景:目前小学语文倡导组织学生进行单元学习,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本次教学一方面为组织学生的综合性学习,另一方面通过小连环教学研究深化学生对鲁迅先生的了解。 研究时间:2012年11月22日上午第二节。 研究班级:六年级五班。 研究人员:聂小林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检索资料的能力。 2、通过对资料的阅读学习,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综合实践能力、概括能力以及语文学习能力。 3、挖掘材料中的人文因素,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阅读材料,了解鲁迅先生的性格特点及品质特征。 教学难点:准确搜集材料,加以归纳、概括。 教学准备:老师:搜集有关鲁迅先生的老师、亲人、同事回忆他的文章以及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的文章。 学生:搜集鲁迅先生的生平,读鲁迅先生的相关作品。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颗耀眼的明星,他被人们称为文学巨匠,被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称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民族魂,他就是鲁迅。鲁迅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利用手中的笔同黑暗势力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今天我们将在学习第五单元的基础上,进一步来了解鲁迅先生。板书:走近鲁迅 二、初步了解鲁迅先生 1、通过第五单元的学习,你对鲁迅先生有多少了解。 (1)鲁迅先生的生平 (2)鲁迅先生的思想 (3)人们对鲁迅先生的评价 2、小结:鲁迅先生真是一位文学巨匠,是春天的朝阳,是夏日的清风,是秋日的雨露,是冬日的暖阳。 三、分组学习,进一步了解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生前还有许许多多我们不知道的事情,请同学们拿出资料,结合你们课外的搜集阅读,进一步了解鲁迅先生,走近鲁迅先生。 1、安排学习任务,分组学习 (1)“我”眼中的鲁迅 (2)亲人眼中的鲁迅 (3)鲁迅先生的生平 (4)同事眼中的鲁迅 (5)伟人眼中的鲁迅

走近鲁迅

鲁迅名言 诗句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形容对敌人决不屈服,对人民大众甘心象牛一样俯首听命。横眉,怒目而视的样子,表示愤恨和轻蔑。冷对,冷落对待。千夫指,原意是许多人的指责。 2.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当我们都经历了劫难后,兄弟之间的情谊还在,相逢的时候相视一笑就把过去的恩仇全部忘记了。 言论 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2.哪里有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3.假使做事要面面顾到,那就什么事都不能做了。 4.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5.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6.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 7.谦以待人,虚以接物。 8.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 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 9.不满足是向上的齿轮 10.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会被生活所累。

11.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血. 鲁迅争分夺秒的故事 鲁迅的成功,有一个重要的秘诀,就是珍惜时间。 鲁迅十二岁在绍兴城读私塾的时候,父亲正患者重病,两个弟弟年纪尚幼,鲁迅不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还得帮助母亲做家务;为免影响学业,他必须作好精确的时间安排。 此后,鲁迅几乎每天都在挤时间。他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是有的。鲁迅读书的兴趣十分广泛,又喜欢写作,他对于民间艺术,特别是传说绘画,也深切爱好;正因为他广泛涉猎,多方面学习,所以时间对他来说,实在非常重要。他一生多病,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都不好,但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才肯罢休。 在鲁迅的眼中,时间就如同生命。美国人说,时间就是金钱。但我想: 时间就是性命。倘若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因此,鲁迅最讨厌那些成天东家跑跑,西家坐坐,说长道短的人,在他忙于工作的时候,如果有人来找他聊天或闲扯,即使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也会毫不客气地对人家说:“唉,你又来了,就没有别的事好做吗?” 2013年高考江西卷语文试题 七、(50分)

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走近鲁迅单元整体备课

走近鲁迅 ——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内容简介 本组教材以“初识鲁迅”为专题编排,四篇课文中只有一篇是鲁迅自己的作品,其余三篇都是不同的人写鲁迅,这样使鲁迅的形象更加真实、丰满、生动。《少年闰土》是一篇经典课文,生动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形象。《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作者的回忆,展示了鲁迅先生的音容笑貌,读起来使人历历在目。《一面》文中的对话及外貌描写十分传神,字里行间倾注了对鲁迅先生的爱戴之情。臧克家的《有的人》赞扬了鲁迅。 总体构想 第一部分:教科书教学 模块一:预习与理解内容 模块二:领悟表达 模块三:口语交际与习作 第二部分:语文实践活动 第三部分:整本书阅读 学习目标: 1.自主学习本单元的生字与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在事例中深刻解读人物,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3.读懂课文,要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总结各种描写方法,感受鲁迅这一人物形象。 第一部分教科书教学 模块一预习与理解内容 一、解读单元导语 自读单元导语,想一想,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学习要点: 1.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鲁迅的崇高精神。 2.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二、自主合作学习按预习提示要求预习课文 (一)预习提示: 1.遇到生字、新词要记忆并用各种方法理解。 2.读文时要思考每段讲了什么,全文讲了什么故事。 3.读文时遇到有疑问的地方打上问号。 4.读完板本单元四篇课文,想一想鲁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二)学生自主学文 不再出示目标,以提示的方式来告诉学生学习的方法,再来自主学习。 1.教师辅导学生学习一个片段。 (1)朗读《少年闰土》的第一自然段,让学生闭目倾听,然后给自己眼前的画面命名,谈一谈自己的感想,并想想作者写作时的情感。 (2)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方法。 (3)分组学习。《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有那些画面? 2.各小组学生交流后分别排代表汇报学习情况。 三、自由学习《一面》《有的人》 1.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2.说说课文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学习《有的人》。 (1)激情导入。 (2)诵读全诗,自由表达。 四、预习与理解检测 1.字词检查,由组长考核。 2.课文大意:写在练习本上,各组交流,一名代表全班交流。 3.质疑与解疑。 各组将不能解决的疑问提出来,全班交流,选出最有价值的问题,统一讨论。 4.人物初印象 说说鲁迅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五、联系实际,总结反思。 结合学习过程,谈谈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珍爱一生

第一单元第三课(原创) 《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回忆鲁迅先生》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一篇自读课文。节选的萧红的这篇怀人散文大体上可以分为十四个片断,短的一两行,长的八十多行,内容涉及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特别是外人知之甚少的病中生活。读者眼前可以浮现出一个血肉丰满、形神兼备的鲁迅。《回忆鲁迅先生》的片断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这是一篇非常情绪化的文章。作者动笔之前对于全篇的布局似乎漫不经心,全无预设。动笔之后,作者心底的感情如喷涌的泉水,飞湍的激流,尽情倾泻挥洒,形诸笔墨而成为艺术结晶。另一个引人注目之处恰恰是通过女性作者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中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从细微处显示了鲁迅的伟大思想和人格。萧红在《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采用中国历代怀人散文的传统手法。撷取凡人琐事刻画悼念的对象,收到了刻骨铭心、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对鲁迅先生的了解较少,又有一定的时代隔膜,对伟人鲁迅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知识了解较少,非常有必要加强对相关知识的了解。七年级的学生由于接触的事物较少,进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触到这种风格的文章,对文章的写法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为此我把教学难点定为学习课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的研读,感受鲁迅先生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和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 2、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中流露出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难点: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五、教法与学法:朗读品味,把握细节,沉浸感悟。 六、课时安排: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雪——鲁迅优秀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同学们好,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放松放松心情。(播放〈塞北的雪〉)写生字词 师:这一首歌曾经传唱过祖国的大江南北,打动了千千万万的音乐爱好者的心,因为洁白的飞雪,不仅孕育出秀美的春天,而且令人遐思万千。请同学们来说说你对雪的感觉是怎样的? 生:洁白的,就像鹅毛,像棉花,像飞絮 生:纯洁的,像少女,像小孩 生:活泼的,可以推雪人,打雪仗,我们学过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的小孩子们还可以到雪地里捕鸟,非常的有趣。读了之后,我好想看看真正的雪花。 师:同学们的想像非常丰富,形容也非常贴切。雪花是冬天的精灵,是春天的使者。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都为雪花的纯洁与漂洒所陶醉,为它写下了名传千古的优美篇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雪》,再去感受一番雪世界的美妙与精彩。 二、作者介绍 师:“鲁迅”,一个对同学们而言并不陌生的名字,哪位同学能够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和课前预习简要地介绍一下鲁迅先生? 生1: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

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使用的笔名。 师:有没有哪位同学想要补充介绍? 生2:鲁迅的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等。 师:看来同学们对鲁迅先生的了解还真不少。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用深刻的文字、深邃的思想、犀利的笔锋深深地感染着我们。1936年10月19日,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永远离开了我们,成千上万的民众自发地涌上街头,为他送行。先生为什么会有这么强大的精神感召力呢?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赫然写着“民族魂”三个大字,这也许就是对他最好的诠释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鲁迅,走进鲁迅笔下雪的世界。 (板书课题、作者。) 三、朗读课文 我们来读课文,请女生读1至3小节,男生读4至6小节。(男女生分角色朗读。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板书错音字:模样 mú) 师:请大家想想看,老师为什么要作这样的角色分配呢?生:因为1-3小节写的是南方的雪景,4-6小节写的是北方的雪景。

走进鲁迅读后感

《鲁迅——名人传记》读后感 六(3)李颖鲁迅,20年代初中国的文学之魂。在我想象中,他应该穿着中山装,一脸愤世嫉俗,这才符合“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形象。 直到今天翻开这本《鲁迅》我才看到了鲁迅的另一面,真正走进了他的心灵,了解了他艰苦朴素、奋斗追求的一生。 打开书,清澈的文字如幽泉般徐徐流淌,流入我心中。1881年9月25日,在绍兴城内新台门周家,诞生了一个男孩儿。他,就是后来伟大的文学巨人——鲁迅。 鲁迅的童年生活多姿多彩。且不提趣味无穷的百草园,书香扑面的三味书屋,也不说祖母美丽的民间传说,玉田老师妙趣横生的讲课,光是一本本《花镜》、《山海经》、《鉴略》就让小鲁迅如痴如醉。正是这些带有插画的图书、故事,陶冶了鲁迅的情操,培养了他的审美能力,打实了他的艺术功底。 18岁那年,遭遇父亲病故的鲁迅离开了家乡,到南京求学。几年后,鲁迅东渡日本学医,后来又毅然弃医从文,决心推选文艺,用手中的笔唤醒沉睡麻木的国民,改变他们的思想,打倒封建主义。于是,《狂人日记》、《阿Q正传》、《祝福》……一篇篇优秀文学作品的发表,终于确立了鲁迅在文坛上的地位,使他成为了一个具有世界声誉的伟大文学家。 鲁迅一生都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但他刻苦学习,勤奋工作,为

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两百页的书,不算太薄,可我一下午就读完了。合上书,心中的火焰已被这慷慨激昂的文字所点燃。是啊,“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的骨头最硬,对形形色色的敌人,看得清,恨得深,斗争得最坚决;他甘当人民大众的牛,在培养文艺青年方面,更是付出了毕生的心血! 书静静地放在桌上,我却心潮澎湃。这时我才猛然发觉书的封面上有一幅鲁迅的肖像。画中,鲁迅深邃的双眼望着远方,粗浓的眉毛,黑密的胡须,眉头紧锁,神情深沉而坚毅,一看就是一个忧国忧民的中国知识分子。 从《鲁迅——名人传记》中,我真正读懂了鲁迅。

六年级上册走近鲁迅单元整合教案

六年级上册“走近鲁迅”单元导读设计 宜昌市猇亭区高家店小学林云平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以“初识鲁迅”为专题编排,四篇文章中只有一篇是鲁迅自己的作品,其余三篇都是不同的人写鲁迅的,这样就使得鲁迅这一人物形象显得更加真实、丰满、生动。《少年闰土》是一篇经典课文,生动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形象。这是本单元“初识鲁迅”的第一篇课文,个人认为,选编目的有两点:一是让学生感受鲁迅先生作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的成就;二是让学生了解鲁迅作为一个儿童的内心世界。周晔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鲁迅身边亲人(侄女)的真情回忆,展现了鲁迅的音容笑貌,读来使人历历在目,让学生感受到鲁迅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深受众人敬仰的人。阿累的《一面》,文中的对话和外貌描写十分传神,字里行间倾注着对鲁迅先生的爱戴之情,表现了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质。著名诗人臧克家的诗歌《有的人》,运用对比的手法,展现了鲁迅崇高的精神和伟大的人格,从而让学生对鲁迅的认识得到丰满和升华。四篇课文都是引导学生潜心研读、感受人物形象、初识鲁迅人品作品的极好范本。 设计理念 人教版教材以主题组织单元,每组均以“导语”的形式点明单元专题,课文、语文园地都围绕专题合理安排,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有机整体,每篇文章相对独立又互有关联。教材编写角度的改变试图构建起一种新的语文教学模式。 “单元整组教学”是以现行人教版课程标准教材为依据,进行单元整体备课,可以对本单元课文进行调整、重组,链接丰富的课外资源,进行全盘考虑,把研究的重点从“篇”转移到“组”。 单元整组教学一般有三种课型: 即单元导读课(整体感知)、部分感悟课(部分感悟)、单元总结课(整体回顾)。 本节课是单元导读课,是在单元内容学习之前,对整组内容的整体感知。它以单元导语为教学切入点,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各种课堂学习方式,初步感受单元主题,做好学习规划,激发学习欲望,全面铺垫单元学习背景。 单元导读课的一般流程为:链接学生起点,激发学习兴趣;浏览课文,了解学习内容;学习导语,明确学习要求;尝试实践,规划学习策略。 通过单元导读课,可以让学生整体感知单元内容,对单元主题及所学内容有所了解,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教师、学生都会感到得心应手,尤其是口语交际与习作的内容从第一节课开始就蓄势、准备,可以为下面课文的预习起到铺垫,做好引领,学生预习起来会感到省时省力些,兴趣也会随之增加,从而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可以让学生在整体感知本单元内容的基础上,提前搜集有关资料,使预习收效更多,课堂教学中学生学起来会更积极,可以缩短教学时间,从而解决人教版教材容量大而教学时间不够的矛盾。 学习目标 1.扫清字词障碍,读通顺课文。

走进文学大师教学设计

《走进文学大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有阅读经典的意识 2、学生分享阅读体验,让更多的人喜欢阅读,以及大师对我们的启发 教学重点: 1、学生、教师分享阅读体验,感悟大师的魅力 2、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 教学难点: 1、如何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2、如何用简练语言传达对心中大师的喜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自己喜爱的作家巴金和他的作品《家》导入新课。2005.10.17当时我在备考研究生,那天早上拿到华商报,头版头条是“巴金逝世”,我内心猛然一阵悸痛。这位跨世纪的百岁老人去了另一个世界。喜欢巴金,因为他的真实,他的讲真话,更是因为他的《家》,因为一些年轻的生命。觉民、觉慧‘鸣凤这些年青的生命始终未追求新生活在做不懈的斗争。人人都年青过,年青人的热血,年青人的新思想,年轻人的朝气,我在那里看到了。斯人远去,唯独不变的是我对他的热爱。世界文坛上的文学大师如同天上的繁星那样璀璨,读过他们的文学作品之后,也许有些已经淡忘,也许有些仍记忆犹新。即使那些词藻在脑海中早已随风飘散,但总会留存些碎片在心灵深处:伟岸的人格、精神上的引导、或是其它。 二、何为文学大师 (学生讨论,从文学功能,大师素养,社会效应和民族心理等方面,谈谈“文学大师”应具备的素养和特点) 1、伟大的人格 (屈原的爱国,陶潜的“不为五斗米折腰”,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2、深邃的思想 (鲁迅逝世时棺材上覆盖了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 3、为人类、生命写作 (《白鹿原》的扉页上引用巴尔扎克的一句话“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 4、艺术的魅力 (李白的浪漫,《红楼梦》的诗意、哲思) 5、影响久远 (学生列举经典的作品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失色) 三、怎样才能走进文学大师 ●读传记及其它相关资料 ●读作品 四、我阅读我思考 (小组阅读,分享阅读体验) ●第一、二组:学生准备在纸上用签字笔大写自己喜欢则文学大师的名字, 并在旁边写出喜欢的理由 ●第三、四组:学生搜集文学大师的感人轶事及其对自己的影响 ●第五、六组:学生寻找大师的经典作品,并说说自己平时阅读经典好的方 法

“单元整合·群文阅读”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组“走近鲁迅”教学设计单元教案

“单元整合·群文阅读”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组“走近鲁迅”教学设计单元教 案 “单元整合·群文阅读”六年级上册第五组“走近鲁迅”教学设计 四川省德阳市外国语学校小学部俞安君编写 四川省德阳市教科所冯学敏指导 【本组说明】 鲁迅先生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本单元课内四篇文章以及《同步阅读》八篇文章及两首小诗分别描述了鲁迅儿时、中年、老年以及逝世以后的故事,从不同侧面表现了鲁迅的性格特点及崇高的精神品质。在教学中,旨在引导学生透过这些故事,比较全面、比较深刻地了解鲁迅其人,从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教育。同时,也学习一些描写人物的表达方法。 【设计理念】 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让学生通过阅读同步教材,感受鲁迅的美好心灵、高尚品质,体会真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温暖和感动。以知识树为线,实现教学内容、

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相互渗透,有机整合。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五单元课文:《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 人教版《同步阅读》教材《倾听鸟语》第五单元部分文章:《父亲对我的教育》《回忆鲁迅先生》《秋夜》《访鲁迅故居》。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并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并积累精致、优美的描写语句; 引导学生透过课内外鲁迅的作品或关于鲁迅的文章,比较全面、深刻地了解鲁迅的性格特点,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 通过“问文”、“聊文”、“赏文”“记文”等活动继续培养学生博览的兴趣和在阅读中质疑、感悟、积累的习惯。 【教学重点】 继续培养在阅读中思考、在阅读中积累的习惯; 让学生能在阅读中了解鲁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PPT附后)。

走近文学大师——鲁迅先生

《走近文学大师——鲁迅》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品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重点) 2、学习本文善于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重点) 3、感悟鲁迅在平易温和的性格中蕴含的深厚的爱国情感、“孺孺子牛”般奉献精神。 4、通过鲁迅作品及有关知识的介绍,激发学生了解鲁迅、阅读鲁迅作品的兴趣,感受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难点:交流心目中的鲁迅形象,感受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 活动准备:课前布置学生了解鲁迅;阅读关于鲁迅的作品,挑选有感悟的句段进行圈点批注;CAI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出鲁迅 二、认识鲁迅。 1、课前你们主要从哪些方面了解了鲁迅先生?能用一句话简单地说说吗? 2、指名一小组的学生全班交流。 三、品味鲁迅。 (一)大家心目中的鲁迅形象 1、就鲁迅的文章而言,时有大声的呐喊,时有无情的揭露,时有淋漓的斥责,时有对奋进者热情的颂赞,这就是鲁迅作品得魅力。 2、课前你读了哪些关于鲁迅先生的作品?为什么? 3、在阅读这些作品时,你运用了哪些方法来理解作品内容? 4、学生回忆阅读方法,教师梳理并概括:(课件出示):(1)结合时代背景(2)联系上下文或作品内容(3)联系生活实际或已有知识(4) 学会问为什么(5)适当进行联想或想象(6)抓关键词句…… 阅读鲁迅这些特殊的作品,你们觉得采用哪些阅读方法能帮助你最快地理解作品?(引导学生说)

5、的确,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如同饮一杯香醇,越品越有味道,越品越舍不得放手。下面请同学们运用这些方法尽情地品尝手中这一杯杯香醇。相信一定能咀嚼到它独特的味道。 6、学生拿出课前阅读的关于鲁迅的作品课件出示:揣摩感受深刻的语段,想想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在旁边圈点批画,写出自己的体会或感受。 7、学生根据要求感悟感受深刻的句段,同桌交流。 8、全班交流反馈,学生进行补充和评议。 (二)不同角度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 1、瘦削的脸庞,透露着刚毅与坚强;犀利的语言,仿佛能刺透那沉沉的黑夜;每每读完鲁迅的作品,先生的形象与那不朽的文字一起,随岁月的增长,由模糊而清晰。这就是大家心目中的鲁迅形象。那么在儿子周海婴的心中鲁迅又是怎样的呢? 2、课件出示:由于我母亲是高龄产妇,生产的时候很困难,拖了很长时间生不下来。医生问我父亲是保留大人还是要孩子,父亲的答复是留大人。这个回答的结果是大人孩子都留了下来。 在我上学之后,有一次父亲因我懒着不肯去学校,用报纸卷假意要打屁股。但是,待他了解了原因,便让母亲向教师请假,并向学生解释:的确不是赖学,是因发气喘病需在家休息,你们在街上也看到,他还去过医院呢。这才解了小同学堵在我家门口,打唱“周海婴,赖学精,看见先生难为情……”的尴尬局面,友好如初。(周海婴《记忆中的父亲》) 3、在儿子周海婴的笔下,你觉得鲁迅是怎样的一个人? 四、拓展延伸: 通过文章中对鲁迅先生进行了多处描写,请你运用描写的手法刻画一个人物形象。字数200字左右。

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人教版)

《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回忆鲁迅先生》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一篇自读课文。节选的萧红的这篇怀人散文大体上可以分为十四个片断,短的一两行,长的八十多行,内容涉及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特别是外人知之甚少的病中生活。读者眼前可以浮现出一个血肉丰满、形神兼备的鲁迅。《回忆鲁迅先生》的片断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这是一篇非常情绪化的文章。作者动笔之前对于全篇的布局似乎漫不经心,全无预设。动笔之后,作者心底的感情如喷涌的泉水,飞湍的激流,尽情倾泻挥洒,形诸笔墨而成为艺术结晶。另一个引人注目之处恰恰是通过女性作者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中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从细微处显示了鲁迅的伟大思想和人格。萧红在《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采用中国历代怀人散文的传统手法。撷取凡人琐事刻画悼念的对象,收到了刻骨铭心、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对鲁迅先生的了解较少,又有一定的时代隔膜,对伟人鲁迅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知识了解较少,非常有必要加强对相关知识的了解。七年级的学生由于接触的事物较少,进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触到这种风格的文章,对文章的写法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为此我

把教学难点定为学习课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目标:1、通过对课文的研读,感受鲁迅先生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和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2、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中流露出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难点: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五、教法与学法:朗读品味,把握细节,沉浸感悟。 六、课时安排: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板书: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问:这两句诗是谁写的?谁能说说它的意思?学生自由说。教师明确并顺势导入:这两句诗是鲁迅先生写的,人们把它看作是先生自己的品质的写照。第一句是从他对待敌人的斗争精神来说的,横眉冷对,决不妥协,是一副勇猛的斗士

走进鲁迅研究方案

“走进鲁迅”研究性学习 研究方案 长清区实验小学 谯兴云

“走进鲁迅”研究性学习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A.了解鲁迅生平,文学成就及感人事迹,学习鲁迅精神。 B.阅读鲁迅作品,了解鲁迅称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原因,产生对鲁迅的崇敬与爱戴之情。 C.通过研究,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D.在研究中掌握搜集资料的方法,增强自主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课题研究内容、方法 研究对象:实验小学六年级十三班学生 研究内容: (一)、了解鲁迅的生平简历。 (二)、了解鲁迅的文学成就。 (三)、搜集鲁迅的名言警句。 (四)、阅读关于鲁迅的感人故事。 (五)、畅谈自己对鲁迅的认识与感受。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查阅、收集与本研究有关的国内外学者专著、论文和资料。通过阅读书籍、上网搜索等方式查找相关的文章。 2、行动实验研究。立足课堂实际,注意信息反馈和阶段目标的达成情况,通过办手抄报,撰写感悟,提升研究水平。 3、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各个阶段要不断的进行回溯研究,

在反思和总结中进行全方位的分析。 三.课题研究阶段、步骤: (一)研究准备阶段 1.与学生谈话,了解学生对鲁迅了解的现状。 2.明确本次研究活动的意义和目的。 3.讨论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走进鲁迅。如,了解他的生平简历,阅读它的作品,拜读他的感人故事,积累背诵他的名言警句…… 3.按照学生兴趣爱好,分小组确定研究专题,研究成员分工。 4.讨论研究的方式方法帮助学生明确研究的方法。 5.各小组组长召集成员开会,明确收集资料的内容。 6.提出要求:同学们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要通过自己的整理有效地把内容呈现出来,以共大家查阅。 6.时间安排:课余时间和周六、周日。 (二)研究实施阶段 1.各小组根据研究的内容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分头行动,利用网络,书籍,办刊等资源进行研究,搜集资料. 2.分组整理资料。 各小组将自己精心准备的资料,如打印的文字资料、手笔和各种活动资料,誊抄的数据资料等,进行分类整理。 3.做好展示准备。将得到的资料进行重组,以手抄报,研究感言,研究日记等形式进行准备。 (三)研究展示阶段

【精选】专题:走近鲁迅

专题:走近鲁迅 鲁迅是谁 钱理群 这是一个很不好回答的问题,就好像问“我是谁”一样。老师可能会告诉你,鲁迅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还有革命家,这都不错。不过,我们今天换一个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看看鲁迅是怎么称呼自己的。 一头白象 这里我要请同学们先来看鲁迅写给他夫人许广平的两封信的复印件,那是1929年5月鲁迅到北京看望老母亲时,写给留在上海的许广平的。信的开头把许广平称作“乖姑”—这好理解:是夫妻之间的爱称,就好像小时候爸爸妈妈叫你“乖娃”一样;但同时又叫她“小刺猬”——这是什么意思呢?更有意思的是,鲁迅在署自己名字的地方,却画了一头大象;而且在两封信里,大象的神态不一样;长鼻子忽而高耸,忽而低垂,这是什么意思?大概是心里高兴,就得意的大笑起来;心里不痛快,就哀哀的哭了。——这显然是在讲鲁迅自己写信时的心情;那么,鲁迅就是这头“象”了。 你们看,夫妻两人,一个叫“小刺猬”,一个叫“象”:这多好玩,多有意思! 而且这背后有故事。 先说“小刺猬”。同学们大概有去过北京阜内大街鲁迅故居的,就在那个小院子里,有一天,不知从哪里跑来两只小刺猬,鲁迅的母亲看了很喜欢,就把它们养起来了。这个院子里的另外两个“小朋友”鲁迅和许广平就常常和它们一起玩:“两只手一去碰它,缩成一团了,大大的毛栗子,那么圆滚滚的可爱相!走起来,那么细手细脚的……”不知怎么一来,它逃脱了,找不见了。有一天,落雨了,许广平撑着伞来到院子,没有见到小刺猬,就回去了。第二天,她却收到鲁迅的一封信,里面附了一幅画:一只小刺猬拿着伞走,真神气!——可惜这幅画后来找不到了。但从此以后,许广平就被叫做“小刺猬”了。 鲁迅为什么会成为一头象呢?许广平说,这是鲁迅的老朋友林语堂给他取的绰号:他说鲁迅是头“令人担忧的白象”。许广平解释说,我们在动物园里看到的象,大多是灰色;遇到一头白色的象,就显得“难能可贵”,同时,又让人感到“特别”,特别就不放心,“令人担忧”。 后来,海婴要出世了。鲁迅就和许广平商量:管他叫什么呢,干脆把父亲的绰号送给儿子,就叫它“小白象”吧。但又产生了一个问题:住在上海的里弄里,地方那么狭窄,到哪里去寻找“抚育白象那么广大的森林”呢?到海婴真的生下来了,鲁迅“五十得子”,高兴极了。许广平回忆说,当鲁迅第一次尽父亲的职责,将孩子抱在怀里时,只见他把海婴横在他的两只弯起来的手臂上,在小房间里从门口走到窗前,再来回的走着,只听见他一边走着,一边唱着: 小红,小象,小红象, 小象,红红,小象红, 小象,小红,小红象, 小红,小象,小红红。(鲁迅手绘白象) 不知怎么的,“小白象”变成“小红象”了——大概是看到新生婴儿红润的皮肤而引起的联想吧。 许广平静静的在一旁观察着这父子俩:“一遍又一遍,十遍二十遍的,孩子在他两手造成的摇篮里,安静的睡熟了。有时听见他也很吃力,但是总不肯变换他的定规,好像那雄鸽,为了哺喂小雏,就是嘴角被啄破也不肯放开它的责任似的。”——在许广平的眼里,鲁迅与海婴变成了“雄鸽”和“小雏”:多么可爱,多么动人! 胡羊尾巴 你知道吗?鲁迅小时候还有个绰号,叫做“胡羊尾巴”。“胡羊”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绵羊”。想想看,绵羊的尾巴,短短的,圆滚滚的,摇来晃去,多好玩。这是因为小“树人”长得矮小灵活,动作敏捷利落,所以大家叫他“胡羊尾巴”。少年鲁迅俏皮而活泼,大家从他写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早就知道他喜欢捉蟋蟀,掘蚯蚓,摘覆盆子,可能不知道他还会骑马。当年他在南京读书的时候,还和民国初年流落在南京的旗人子弟比试过。我们知道,旗人的祖先是很擅骑马的,这位旗人后代骑术大概也不错,就想暗算鲁迅,故意挨近过来,使两匹马擦腹飞奔,自己把脚蜷起来提到马颈上,却用马的鞍子去刮鲁迅的腿,鲁迅猝不及防,险些摔下马来,但还是巧妙的避开了。倘不是驾驭得法,人又机灵的话,腿骨早就刮断了。——你看,鲁迅从小就是这么一个好动的、活泼的、机灵的人,就和我们中的许多同学一样。 但这样的鲁迅,和我们心目、印象中的鲁迅,好像有点不一样,因为我们读鲁迅的作品,总觉得他很严肃,甚至有点凶。和鲁迅接近的朋友却告诉我们,鲁迅是严肃的,然而严肃不等于死板,晚年的鲁迅,

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作文:走进鲁迅.doc

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作文:走进鲁迅 【篇一】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面旗帜,是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是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一直一来,我对鲁迅有一种望而生畏的感觉,觉得他与我们普通的凡夫俗子隔得太远了。但是真的走进鲁迅之后,我的感觉却起了些变化。 第一次走进鲁迅是读了他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以前总以为他写文章是板起面孔说教,一定枯燥乏味得很。读了此文我才知道,伟人也有极其普通极其平凡的一面,尤其是童年,伟人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那神奇的百草园里,既有五彩缤纷的花草树木,形态各异的虫鸟,还有扣人心弦的故事,其乐无穷的捕鸟活动,真是让人目不暇接,又让人无限向往。那天真的童趣就恰如自己的童年一般,儿童,好玩而又对世界充满好奇,自己的童年不正是如此吗?读罢此文,我仿佛找到了一位儿时的好伙伴。用不着别人居间介绍,只片刻功夫,两个陌生的儿童已经变成亲密无间的小伙伴。此后读《社戏》,文中描绘的那情形,那景物,那心态,那感觉,丝毫没有改变,又恰似遇到了多年不见的故人。故人重逢,那喜悦自不必说,单是相见的那份激动与意外,就已经可以让人回味好几天了。 第二次走进鲁迅是读了他的小说《孔乙己》。鲁迅一改往日的笔触,以深沉冷峻的笔调,为我们刻画了一个深受科举制度戕害的封建读书人的形象。孔乙己,在人们的笑声中出场,又在人们的笑声中

离去。但我读了之后,却怎么也笑不起来。使我感到悲哀的不仅是孔乙己的好喝懒做、迂腐清高,还有那麻木不仁的周围群众。我感到鲁迅正以冷峻的眼光注视着这个世界,用解剖刀无情的解剖这个世界。鲁迅先生就好比是一位医世的名医,他指出了社会的病态,揭露了国民灵魂的劣根性,他要用文艺来唤醒大众,改造国民的灵魂;他又像一位人生的导师,娓娓而谈,切中肯綮。 第三次走进鲁迅是读了他的《藤野先生》。鲁迅先生不仅用笔塑造了一位可亲可爱的日本老师,更重要的是他也介绍了自己思想的一段经历。当年,他满怀救国救民的宏愿,东渡日本,没想到弱国的国民在强者的眼里只是低能儿,国家落后了,她的儿女也沦为了二等公民,这深深刺激了鲁迅先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他毅然放弃了行将结业的医学,而改为从事文艺。弃医从文的壮举既改变了他的一生,也改变了当时中国的文坛。"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觉得鲁迅先生是一位深沉的爱国者,是青年人效法的好榜样。 第四次走进鲁迅是读了鲁迅的杂文。鲁迅先生一改往日的文风笔法,以犀利的笔,把杂文当匕首,当投枪,坚决的投向敌人,同敌人进行最坚决的斗争。那根根直竖的头发,那隶体一字的胡须,那深邃的眼睛,那熏黄的牙齿,分明又显示出他是一位民主斗士。"横眉冷对千夫指",对敌人,他毫不妥协,给与无情的揭露与嘲弄,给与无情的讽刺和批判,一句"活该!"让人感到痛快淋漓,一句"好个友邦人士,是些什么东西"!真是力透纸背,入木三分。对人民,他又是那

《走进鲁迅》教案

留在心目中的印象 ——《走进鲁迅》课外阅读成果汇报教案 增城市实验小学黄洁静 一、课前三分钟 1、全班分享读过的有关鲁迅作品、书籍 谈话引入:臧克家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是谁的写照?(鲁迅) 2、揭题:走进鲁迅 过渡:今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鲁迅,下面请大家拿出课前准备的读书卡,把你这段时间阅读有关鲁迅的书籍文章和你喜欢的阅读成果与同伴交流。 二、交流分享 1、小组内交流 2、阅读成果分享 (1)小组1:汇报有关鲁迅的小故事(奇闻轶事)并谈感受 点评补充 (2)小组2:汇报收集有关鲁迅的诗句、名句 点评补充 小结:从名句分享中,我们了解到名句有激励和告诫的作用。老师建议大家从中取一句作为自己学习的座右铭,激励自己上进。 (3)小组3:汇报留在我心目中的鲁迅 点评补充 小结、过渡:从同学们的故事交流与谈心目中的鲁迅,我们已经从不同侧面与层面上认识了鲁迅,同学们对鲁迅的个性特点以及人格特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还知道他是一个大文豪,他善于用他的文笔刻画人物,通过人物以及故事情节去揭露旧社会的黑暗和当时国民的劣根性,那么能具体谈谈对于他作品的理解以及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分析吗? (4)作品、人物分析 3、现在让你用一句话赞美歌颂鲁迅,你怎么说? 4、小结: 鲁迅的小说以其不同凡响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去阅读,去分析,去欣赏。阅读鲁迅小说,能够让我们感受到鲁迅先生那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以及他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强烈的责任心。阅读鲁迅的文章让人感到震撼。 不过正如鲁迅所说的: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其实像鲁迅这样的名人还有很多,谁来谈谈你所了解的名人以及他的作品。三、拓展:介绍其他名人及其作品

走进鲁迅 综合性实践活动方案

“走进鲁迅”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一、课程目标 1.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在搜集有关鲁迅方面资料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其崇高的精神。2.在活动中使学生学会搜集资料,整理筛选、运用资料,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同时积极与其他学科整合,以多种方式与同学有序有重点地交流分享,养成乐于、敢于、善于与人交流观点的习惯。让鲁迅这一形象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烙印。 3.在活动中逐步形成自主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学情分析: 在课内五单元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识了鲁迅”。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对其产生了极大的研究兴趣,有迫切更深入的了解的欲望。同时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三、活动实施: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一)、教会学生搜索资料的途径: 1、学校有上网条件,开放图书馆,提供有关鲁迅研究的资料。 2.教会学生利用网络查找相关资料。首先,给学生提供搜索引擎,如: https://www.360docs.net/doc/3011897359.html,/、https://www.360docs.net/doc/3011897359.html,/、网易 (https://www.360docs.net/doc/3011897359.html,/),新浪(https://www.360docs.net/doc/3011897359.html,/)等大型网站中也有许多搜索引擎。其次,在选定的搜索引擎右边的空缺出打入要找的主题,如:“鲁迅”,“鲁迅作品”等字样。最后,点击一下后面的“搜索”或直接按回车,你要找的资料的相关网站就出现了,只要点击一个个网站就可以找到你要的资料了。 3、对报纸上有关的文章进行剪贴、归类整理。这种做法不但便于资料的积累,更重要的是使报纸充分发挥了作用。 3、从能够接触到专家、鲁迅纪念馆那里借阅、复印有关方面的书籍资料。 4、利用网络技术收集。 5、结合计算机课程,教会学生演示文稿幻灯片的制作方法,使学生学会借助课件直观展示自己的研究结果。 (二)、指导选题: 题目不要过大,可以立足学过的课文适当的延伸。指导学生从小处入手,可适当提供一些选题,开阔思路。如:别人眼中的鲁迅;鲁迅笔下的人物;鲁迅的作品等。 (三)、确定选题: 按照不同的研究方向分组,确定组长。组长召开小组会议,结合选题,具体分工。(四)、布置任务: 各组学生分头行动,查资料,做好记录。 第二阶段-----整理阶段 (一)、学生整理: 1、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本组研究的主题集中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取舍,相同内容的删掉,补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