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度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度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重点难点

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

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1.识记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和主要内

容,分析其特点。

2.理解垄断组织出现的原因、特点及其产生

的影响。

3.探究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的主要因

素及其形成的过程。

一、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1.条件

(1)欧美各国科学家的科学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

(2)19世纪中后期,科学家把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

2.成就

表现主要发明意义

电的广

泛使用

(1)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

(2)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

电动机也制造出来

(3)电灯、电车、电话和电影放映机等电器产

品纷纷涌现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电

力作为新能源在生产和生

活中得到广泛应用

内燃机

的创制

和使用

(1)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

料的内燃机问世

(2)新的交通工具——汽车、飞机研制成功

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

化学工

业的

科学家们从煤和石油等原材料中提炼出多种

化学物质,制成多种化学合成材料

丰富了人类的生活

发展

传统工

业的

进步

钢铁工业发展,人们在制造业和建筑业中使

用钢材取代原来的木材和铁

促进了重工业和建筑业的

发展

[思维点拨]

(1)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家和工程师在重大发明中起了主导作用,科学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使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并且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有些资本主义国家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因此有些后起国家出现了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的情况。

二、垄断组织的出现

1.条件

(1)工业部门的变化:诞生了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

(2)工业结构的变化:重化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3)生产社会化趋势加强:由于工厂规模扩大,对资本的需求日益增加,生产社会化趋势加强。2.目的:为适应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提高劳动生产率,追求更多的利润。

3.表现:在新兴工业和钢铁工业,一些大企业采取各种方式,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了垄断组织。

4.影响:渗入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方面,成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

[知识点拨]

1.手工工场、工厂和垄断组织是资本主义生产形式经历的三个阶段。

(1)手工工场是最早以雇佣的方式进行的手工生产,是向大机器生产的过渡形式;(2)工厂是以蒸汽机为主要动力的机械化生产;(3)垄断组织则是以科技为先导、竞争联合为手段的电气化生产。

2.垄断组织是指资本主义大企业之间通过兼并或相互联合的方式,为了独占生产和市场,开始控制某一种或几种产品的产量、价格和市场,以攫取高额利润而联合组成的经济联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新形式。

三、世界市场的发展

1.条件

(1)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世界各地经济联系更加密切。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出现,大大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3)资本主义列强在全世界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2.表现:1870年以后的三十多年间,世界贸易额增长了三倍左右;国际分工日益明显。3.影响:19世纪末20世纪初,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了艰难的发展历程,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图解识记]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主题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1.特点

史料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①它逐渐地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②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全球通史》

[史料解读]

由划线部分①中的“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说明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划线部分②中的关键信息是“取代”。

[问题思考]

依据史料,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

提示自然科学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2.影响

史料发展成为垄断组织后,企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这自然会①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同时,资金雄厚的垄断组织能够②使科学技术的研究更大规模和更有组织有计划地

进行,从而取得新的成果,运用于生产之中,这一切都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史料解读]

注意由划线部分①中的“有利于”和②中的“有计划”“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分析垄断组织的影响。

[问题思考]

依据史料,分析垄断组织的影响。

提示垄断组织资金雄厚,采用最新技术,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有计划地生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1)特点

①具有坚实的科学基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得到生动体现。

②侧重于基础工业、重工业、能源工业部门。

③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④一些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俄国、日本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2)影响

①从经济结构来说,产生了一些新兴的工业部门,如化学工业、汽车工业、飞机制造业、石油工业等,人类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②从生产关系上来说,出现了垄断及垄断组织,随着垄断组织的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③从帝国主义殖民侵略来看,国际垄断组织促使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了侵略扩张的步伐,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整个世界的经济成为一个整体。

④从世界关系格局来看,英国的核心地位开始动摇,世界力量对比的格局发生改变,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趋向尖锐。

主题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史料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欧洲通过其资本、工业及军事能力而在19世纪末统治了世界经济。

——杰克逊·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史》[史料解读]

史料中省略号前一句说明19世纪末交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划线部分说明欧洲在世界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问题思考]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特点。

提示19世纪末,随着交通工具的革新,世界联系进一步加强,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国家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史料191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5%,美国11%,德国13%,法国8%,俄国4%。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的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工业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

程度都加强了。——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史料解读]

史料中划线部分表明世界市场推动了世界贸易发展,改变了世界贸易格局。

[问题思考]

根据史料说明世界市场的形成产生了什么作用?

提示史料从生产力发展角度分析世界市场形成产生的作用;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国际分工的扩大、相互依赖程度的加强,这一切都推动了整个世界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全面认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形成过程与阶段特征

阶段推动因素主要资本主要途径影响

15世纪末

至16世纪

新航路

的开辟

商业资本

欧洲殖民

侵略、扩张

和掠夺

世界市场

雏形出现

17世纪至

18世纪中期

殖民扩

张、争霸

世界市场

得到拓展

18世纪中

期至19世

第一次

工业革命

工业资本商品输出

世界市场

基本形成

纪中后期

19世纪中后

期至20世

纪40

年代

第二次

工业革命

私人垄断

资本

瓜分世界、

资本输出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世界市场

最终形成

(2)基本特点

①整体性:世界各地逐渐连为一体。

②开放扩张性:由资本主义固有属性决定。

③不平等性:残酷掠夺殖民地供自己发展。

④进步性:顺应近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客观上促进了人类进步。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途径及影响

1.途径:殖民扩张、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的流动和资本的流通、殖民掠夺、新式交通工具和通讯事业的发展等是促使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途径。其中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是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

2.影响

(1)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加强了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联系,推动了世界贸易和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

(2)从道德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是资本主义列强对亚非拉国家和地区进行掠夺和剥削的产物,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贫穷和落后。

(3)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客观上促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全球的传播,结束了人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狭隘性,有利于世界文明的交流和发展。

1.(2018·南宁高一检测)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既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又推动了石油开采业发展的重大发明是( )

A.珍妮机B.蒸汽机

C.骡机D.内燃机

【考点】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题点】电的广泛使用和内燃机的创制

答案 D

解析珍妮机、蒸汽机和骡机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因此排除A、B、C。内燃机的发明促使了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它的能源系统主要以石油为主,故选D。

2.下图所示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制造业发展提高了人类的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

B.工业革命推动了美、德工业经济迅速发展

C.欧美国家开始从“蒸汽时代”迈入电气时代

D.美、德两国成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和中心

【考点】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题点】化学工业的发展和钢铁工业的进步

答案 B

解析美、德在1860年和1900年占世界制造业的比例都有很大的提高,促进了两国经济的发展,这是两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影响,故B项正确。

3.(2018·安阳高一检测)下列两幅图片最能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

A.工厂制度的形成B.世界市场的形成

C.垄断组织的形成D.殖民体系的形成

【考点】垄断组织的出现

【题点】工业结构的变化与生产社会化趋势的加强

答案 C

解析工厂制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主要是指采用机器大生产,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世界市场的形成在此时的表现主要为对外殖民扩张与掠夺,故B错误;根据图片反映的信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和“兼并和组合”可知是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垄断组织的出现,故C正确;殖民体系体现的是资本主义国家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与题意不符,故D错误。

4.下表是美国钢铁业统计情况表

下列选项中对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展变化的解读正确的是( )

A.重工业发展速度迟滞

B.企业的生存环境有所好转

C.私人垄断时代的到来

D.工厂制度不适应社会发展

【考点】垄断组织的出现

【题点】垄断组织的形成

答案 C

解析1870年是本题的题眼,因为1870年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而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私人垄断时代到来。

5.(2018·山东济南一中检测)有学者指出,欧洲的商业城镇不再只是作为世界的一个小部分的制造者和运输者,现在已成为为数众多的、兴旺的美洲耕种者的制造者,也是亚洲、非洲、美洲几乎所有国家的运输者和某种程度上的制造者。这种变化主要得益于( )

A.重商主义盛行B.世界市场形成

C.殖民体系建立D.自由贸易盛行

【考点】世界市场的发展

【题点】世界各地联系的加强

答案 B

解析由“欧洲的商业城镇”“也是亚洲、非洲、美洲几乎所有国家的运输者和某种程度上的制造者”分析可知,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欧洲与亚非拉落后地区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故本题选B项。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喧声的干扰,遭到了新闻标题以及电影和电视中的不断变化的镜头的攻击。这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的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材料二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广大亚非拉国家经济的不发达状况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发达状况“并非两个孤立而无联系的对象”,两者是“相互联系”的。

(1)材料描述的“这一世界”处于工业革命的哪一阶段?

(2)材料一中提及的电车和汽车,其出现的先决发明是什么?

(3)结合史实说明,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和工业革命两个时期,材料二中的“联系”是怎样体现的?

【考点】人类迈入“电气时代”;世界市场的发展

【题点】第二次工业革命课时综合

答案(1)第二次工业革命阶段。

(2)先决发明:发电机、内燃机。

(3)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通过殖民活动和奴隶贸易将两者联系起来。在工业革命时期:通过商品和资本输出把两者联系起来。

解析第(1)问通过“汽车、有轨电车、飞机”等即可判断。第(2)问应考虑其动力来源。第(3)问应结合教材相关知识进行分析。

[基础达标]

1.(2018·武汉高一检测)在19世纪末的西欧,一个资本家要新建纺织厂,为提高产量,他应该优先选址在( )

A.商业繁盛的地区B.盛产煤炭的地区

C.邻近河流的地区D.电力充足的地区

【考点】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题点】电的广泛使用和内燃机的创制

答案 D

解析19世纪末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力得到广泛应用,所以应选择在电力充足的地区,故选D。A、B、C错误。

2.(2017·四川学业水平测试)1902年美国已有发电厂3 621座,总装机容量121.2万千瓦;1907年德国已有三分之一的企业使用电动机。这预示人类进入到( )

A.蒸汽时代B.电气时代

C.信息时代D.智能时代

【考点】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题点】电的广泛使用和内燃机的创制

答案 B

解析根据材料所述时间和现象可知B项正确。

3.下图是中国、美国、德国的制造业产量分别占世界制造业总产量的份额。其中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主要得益于( )

中国、美国和德国制造业份额

A.世界商路和贸易中心的转移

B.最早进行殖民扩张掠夺

C.充分利用工业革命成果

D.最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考点】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题点】电的广泛使用和内燃机的创制

答案 C

解析从图片可以看出美国的发展速度最快,而且在1900年发展最快。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充分利用科技成果,经济迅速发展,故选C。

4.下表是全球能源结构变化表,造成煤炭与石油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电气时代”电力资源取代了煤炭资源

B.内燃机的大规模应用

C.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新能源的运用

D.蒸汽机得到广泛运用

【考点】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题点】电的广泛使用和内燃机的创制

答案 B

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内燃机的大规模应用,与材料中“煤炭与石油比例变化”相符,故B项正确。

5.(2018·淮南一模)20世纪初美国福特公司创立的生产流水线大大降低了汽车生产成本和售价,小轿车第一次成为人民大众的交通工具,福特公司的市场份额也迅速上升,在美国汽车行业占据了绝对优势。这种状况客观上( )

A.顺应了生产社会化的趋势

B.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出现

C.契合了利益最大化的趋势

D.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考点】垄断组织的出现

【题点】工业结构的变化与生产社会化趋势的加强

答案 A

解析据材料可知,美国福特公司采用生产流水线的生产方式,使产品的生产过程较好地符合连续性、平行性、比例性以及均衡性的要求,它的生产效率高,能及时地提供市场大量需求的产品,这很显然客观上顺应了生产社会化的趋势,故A项正确。

6.(2017·天津红桥二模)恩格斯指出:它实际上是“一个调节生产为目的的联盟,他们规定

应该生产的总生产量,在他们之间加以分配,并且强制实行预先规定的出售价格”,实质上是“资本家本身不得不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性”。材料中所指的“它”出现在( )

A.新航路开辟中B.第一次工业革命中

C.殖民扩张过程中D.第二次工业革命中

【考点】垄断组织的出现

【题点】工业结构的变化与生产社会化趋势的加强

答案 D

解析据材料“调节生产为目的的联盟”“规定应该生产的总生产量”“强制实行预先规定的出售价格”“不得不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性”可知“联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出现的垄断组织,故D项正确。

7.《全球通史》说:“(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

A.兴起于重工业B.电力的广泛使用

C.欧美国家同时发生D.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考点】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题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与特点

答案 D

解析由题目中的信息“(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配备着……科学家”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8.英国史学家巴勒克拉夫为代表的全球历史观的开创者,将1500年和1900年定为世界近现代史的分界点,这反映了(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历程

B.欧洲由兴盛走向衰落的漫长过程

C.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发展的历程

D.近代史上野蛮和文明进程的交织

【考点】世界市场的发展

【题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单元综合

答案 A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英国史学家从全球史观的角度,将1500年和1900年定为世界近现代史的分界点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最终形成,故A项正确。

9.(2017·河南高考适应性测试)“商人们通过电报和海底电缆追踪明尼阿波利斯、利物浦、布宜诺斯艾利斯和格但斯克的小麦价格,他们到最便宜的地方去买,到最贵的地方去卖。这样,世界小麦的供应大体上就按照需求和支付能力来进行供应。”这一现象说明( ) A.科技进步促进农产品价格下降

B.通讯革新推动了世界市场形成

C.垄断产生克服生产的无计划性

D.农产品成为世界市场主要商品

【考点】世界市场的发展

【题点】世界各地联系的加强

答案 B

解析根据材料“通过电报和海底电缆追踪”“到最便宜的地方去买,到最贵的地方去卖”可知,科技的进步促进了世界范围内贸易的发展,推动世界市场形成,故B项正确。10.(2018·北京丰台一模)有学者指出,到1900年,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可以提及“世界文明”,这主要是由于( )

A.世界各地区都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

B.各地被拖入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中

C.英语国家取得了对整个世界的统治

D.世界各地的语言和文化差异被消除

【考点】世界市场的发展

【题点】世界各地联系的加强

答案 B

解析1900年世界只有部分地区的国家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故A项错误;1900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张,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完全形成一个整体,因此第一次可以提及“世界文明”,故B项正确;英语国家取得了对整个世界的统治说法错误,故C 项错误;世界各地联系加强,但语言和文化差异仍然存在,故D项错误。

[能力提升]

11.1880年,美国建立了第一个发电站,90年代末,美国已有2 700座发电站,发电量已达到248亿千瓦时,而英国同期只有45亿千瓦时。各项电器发明广泛应用于美国的工业、交通和公共事业部门。材料说明美国( )

A.基本实现了电气化

B.取代英国世界第一的地位

C.成为工业革命中心

D.生产集中推动生产力发展

【考点】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题点】电的广泛使用和内燃机的创制

答案 A

解析由“90年代末,美国已有2 700座发电站,发电量已达到248亿千瓦时,而英国同期只有45亿千瓦时。各项电器发明广泛应用于美国的工业、交通和公共事业部门”,可见在美国电力已经广泛运用,故A项正确。

12.1882年,发明家尼古拉·特斯拉发明了高频交流电,在当时,更为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却把这种沿用至今的伟大发明称之为“魔鬼的触角”,宣扬交流电具有强烈的不稳定性,甚至会毁灭人类。这反映出( )

A.特斯拉电的技术领先爱迪生

B.科学技术推广应用步履艰难

C.高频率交流电缺陷影响运用

D.时代需要呼唤电气时代到来

【考点】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题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与特点

答案 B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交流电问世后,受到传统技术和观念的抵制,被爱迪生攻击,故B项正确。

13.某报纸曾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那时,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这段材料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化学工业发展迅速B.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

C.垄断组织形成并不断扩大D.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

【考点】垄断组织的出现

【题点】垄断组织的形成

答案 C

解析分析材料“组成……吞并”可知,生产更加趋向于集中,它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垄断组

织的形成并不断扩大。

14.(2017·广安、遂宁、内江、眉山三模)下图是英、美、德、法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变化图。其变化反映出( )

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贸易发展缓慢

B.多中心世界贸易格局形成的趋势

C.英国依然保持全球贸易垄断地位

D.自由主义国际经济交流准则确立

【考点】垄断组织的出现

【题点】工业结构的变化与生产社会化趋势的加强

答案 B

解析不能从世界贸易比重的变化判断资本主义国家贸易发展状况,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法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相对下降,美德、其他地区等相对上升,体现多中心世界贸易格局形成的趋势,故B项正确;英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下降,不具备垄断地位,故C项错误;自由主义国家经济交流准则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确立,故D 项错误。

15.下图是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变化(1500~1900年)示意图。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英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B.英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迅速提高

C.英国工业发展速度远高于世界其他国家

D.两次工业革命是英国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单元综合

【题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单元综合

答案 D

解析从示意图可以看出,从18世纪中期开始到1900年,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迅速提高,结合所学可以得出这是两次工业革命极大推动生产力飞跃的结果,D正确。

16.第二次工业革命促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70年前后,所有的工业都受到科学的影响。……大量生产的两种主要方法是在美国发展起来的,第一种方法是制造标准的、可互换的零件,然后以少量的手工劳动把这些零件装配成完整的单位……第二种方法出现于20世纪初,是设计出装配线……在美国,农业机械的发明也得到了促进……与这些新机械同样重要的是高粮仓、罐头食品制造厂、冷藏车、船和迅速的运输工具,它们导致一个不仅提供工业成品、也提供农业成品的世界市场。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资本主义国家将资本输出作为金融资本对外扩张的重要手段,从而加速了资本的跨国流动,发展起国际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形成世界性的金融资本体系。

——刘金源等《全球化进程中的反全球化运动》材料三在金字塔顶端的是少数几个欧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其底端是处于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广大亚非拉美落后国家。这时,世界上形成了两大类国家:一类是几个欧美资本主义工业制成品生产国,另一类是以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主的农矿业生产国。

——千枝松《科技革命与国际分工》

(1)依据材料一说明19世纪晚期,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及流通方面有怎样的进步?

(2)依据材料二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促进世界市场发展方面有什么新进展?

(3)依据材料三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了怎样的国际分工?

【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课时综合

【题点】第二次工业革命课时综合

答案(1)进步:工业生产的方法有重大改进;农业机械的发明有相当进展;发明了新交通工具;形成了世界市场。

(2)进展:资本输出规模扩大,由此形成世界资本、金融体系。

(3)分工: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据工业制成品市场,广大的亚非拉美落后国家成为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的供应地。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大量生产的两种主要方法”“农业机械的发明也得到了促进”“迅速的运输工具”“导致一个……世界市场”,从四方面概括进步。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资本输出”“形成世界性的金融资本体系”得出答案。第(3)问根据材料信息“一类是几个欧美资本主义工业制成品生产国,另一类是以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主的农矿业生产国”提炼概括。

2019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一单元 单元学习总结 导学案

单元学习总结 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

一、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和基本特征 1.共同因素 (1)客观因素: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客观环境。 (2)政治条件:前代农民战争推动后继王朝调整统治政策,而且政策具有连续性。 (3)科技条件: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历法的进步、科技著作的出版、外国先进技术的引入等,成为经济恢复发展的科技条件。 (4)国内外交流:国内各民族、各地区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中外交往的加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5)群众条件: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 2.基本特征 (1)经济结构:中国古代经济结构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部分,农业是主体,手工业和商业是补充,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经济形态: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且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停滞的重要原因。 (3)经济重心:经历了由北到南的转移过程,从而改变了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格局。 (4)工商业的发展:虽然作为农业经济的补充,但中国古代工商业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二、中国古代的主要经济政策 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的比较

典例分析(2018·课标全国Ⅰ)如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 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 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 [解题规范] 第一步:审题干 一明考点:古代的经济政策——朝贡贸易(闭关锁国) 二抓关键:题干中“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 第二步:逐项分析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doc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重点难点】 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的重要成就、特点及影响。 难点: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垄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生条件: A、政治前提:19世纪50、6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确立下来。 B、经济基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C、理论基础:19世纪中后期,自然科学理论重大突破如电磁理论、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如金属冶炼工艺的创新,为新的工业革命的形成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D、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为新的工业革命准备了市场条件;F、资本:大量积累的资本为工业集中和资本集中奠定了雄厚的基础,也为新工业部门的创建和崛起提供了资本。 【合作探究】1: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有资金、技术、市场、劳动力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资金、劳动力、技术、市场条件等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有什么不同?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资金来源于资本的原始积累,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资金来源于资本集中(垄断的出现);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是工场手工业时代积累成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由当时科学技术的发展转化而来;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劳动力要求有自由的身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劳动者还要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和劳动技能;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英国有广大的海外市场,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已经基本形成。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人们的理念还是争取自由,第二次工业革命时竞争的意识已经成为时尚。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成就 (1)电力的广泛使用: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与此同时,电动机也制造出来。电的广泛使用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人类由此进入“电气时代”。电力是一种优良而价廉的新能源。它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随后,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

历史必修一第八课笔记

第八课 美国民主共和制的确立 (一)美国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 1、背景: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而独立。 2、表现:独立初期的美国是松散的邦联,中央政府软弱无能,越来越多的人要求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二)1787年宪法的颁布 1、背景:⑴政治前提: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而独立。 ⑵现实原因:独立初期的美国是松散的邦联,中央政府软弱无能,越来越多的人要求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⑶理论来源: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的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学说。 2、颁布概况: 1787年,费城的制宪会议通过了1787年宪法。 (三)美国的联邦制以及共和政体的确立。 (1)联邦制的确立:(中央与地方关系) 1、内容:⑴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 ⑵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 ⑶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 2、作用:⑴有一定的自治权,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避免过度集权的弊端。 ⑵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共和制的确立:(中央(政府)内部关系) 1、内容:⑴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掌握立法权。 ⑵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 ⑶总统对宪法负责,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但国会复议时若以三分之二多数再次通过,即为有效; ⑷总统有权提名任命政府高级官员。 ⑸总统有权与外国缔结条约,但须得到国会的批准方可生效。 ⑹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对法律拥有最高司法解释权 2、特点:三者独立平等,但互相制约,以防止专制的出现,这充分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 ★1787年宪法体现的基本原则:联邦制原则、分权与制衡的原则(三权分立)、民主原则 ★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 1、性质: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2、积极意义:反对专制,防止独裁,促进美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稳定和发展) 3、局限性:⑴允许奴隶制度的存在。 ⑵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权利 ⑶各部门互相扯皮,推卸责任 ★美国共和政体的分权与制衡: ★两党制的形成与发展:(1)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 (2)虽然两党的历史传统和代表的利益不尽相同,政策也有差异,但在本质上它们是资产阶级政党。 (3)民主党(驴)、共和党(象)的“驴象之争”成为美国两党斗争的代名词。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7课学案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7课新航路的开辟 编写人:沈晓钰王洪霞审核人:沈晓钰审批人: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开辟新航路的原因、条件和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影响。 通过学习新航路的开辟,使学生认识到新航路的开辟虽然为欧洲殖民者开辟了殖民掠夺的道路,但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它促进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和进步,从而培养了学生运用辩正唯物主义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学会与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新航路的开辟,使学生认识到开辟新航路既需要物质、科技条件更需要决心和勇气,从而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风险意识。 【重点】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 【难点】 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商业革命,促成了西欧商业经营方式上的重大转变。 【课前自主预习】 【使用说明】 1、课前预习,要求:按学案内容标记课本并写出提示语。. 2、简要记住以下问题:限时15分钟 1)、开辟新航路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的影响 基础知识梳理问题归纳提高(一)开辟新航路的背景: 1、必要性(原因): ①经济根源:(根本原因)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导致对黄金的需求量增大,同时要求扩大对外市场。 ②社会根源:欧洲人的“寻金热”,《马可波罗行纪》的流传使欧洲人渴望到东方实现黄金梦(开辟新航路的动机)。 ③商业危机:(直接原因)阿拉伯、意大利商人垄断了西方贸易,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传统商路,使东西方商路受阻。东方贸易的高额利润令大西洋沿岸的西欧商人垂涎不已,渴望开辟另一条抵达东方的途径,发财致富。 ④强化王权的需要 ⑤宗教根源:15世纪晚期,已完成中央集权葡萄牙、西班牙,传播基督教——号召进行圣战和扩张。【问题一】开辟 新航路的必要 性和可能性 ⑥思想因素: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思潮——人文主义鼓励冒险、勇于开 拓进取挑战并征服自然,大胆追求财富并实现个人价值。 2、可能性(条件):西欧生产力的发展、航海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 发展、地理知识的完善、人们开始相信地圆学说、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 持 (二)新航路开辟过程: 1、葡萄牙(向东)①1487年迪亚士抵达好望角 ②1497—1498年达伽马到达印度 2、西班牙(向西)①1492年哥伦布抵达美洲 ②1519—1522年麦哲伦环球航行(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航海家国籍支持 国 时间成就 迪亚士葡萄 牙 葡萄 牙 1487 到达非洲最南端好望角, 开辟由大西洋进入印度洋的航路 哥伦布意大 利 西班 牙 1492 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大陆 达·伽 马 葡萄 牙 葡萄 牙 1497 到达印度 麦哲伦葡萄 牙 西班 牙 1519 ~ 1522 欧洲-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欧洲 (环球航行) (三)新航路开辟影响-----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1)对西欧: 1、引发了商业革命。 一是初步形成了一个广阔的各大洲的商品源源不断地运往欧,为欧亚 大陆一端的西欧开始崛起; 二是欧洲的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从转移到。 2、引发了价格革命。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欧洲,造成欧洲货币贬值,物价 上涨,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对美洲:美洲传统社会遭到。但美洲和为 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做出了重要贡献。 (3)对非洲:非洲成为欧洲人的场所,罪恶的黑奴贸易开始。 最初欧洲殖民者只能在亚洲侵占一些大陆沿岸据点和岛屿。 (4)对亚洲(最初):欧洲殖民者最初在亚洲侵占一些大陆沿岸据点和岛屿, 当时欧洲的商品在亚洲没有竞争力,欧洲人用美洲的白银来购买亚洲的商 品。。也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美洲独有的、 【问题二】概述 迪亚士、哥伦布 开辟新航路的 史实. 【问题三】 地理大发现对 世界市场形成 的意义

人教版必修二: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作业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课时加餐拔高练 |课后加餐练| 1.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英国“一花独放”的局面,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是各先进国家“竞相开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前提是( ) A.英国经济实力的急剧衰退 B.美、德等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C.自然科学研究有重大进展 D.资本主义制度在各国普遍确立 解析:选D 英国在19世纪仍是世界霸主,经济实力急剧衰落的叙述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项;美、德等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作用下的产物,不属于前提,故排除B项;自然科学研究出现重大进展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与技术开始紧密结合特点的成因,故排除C项;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其前提条件是英国代议制的确立,由此推断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的政治前提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制度的普遍确立,故选D项。 2.1882年,发明家尼古拉·特斯拉发明了高频交流电,在当时,更为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却把这种沿用至今的伟大发明称之为“魔鬼的触角”,宣扬交流电具有强烈的不稳定性,甚至会毁灭人类。这反映出( ) A.特斯拉电的技术领先爱迪生 B.科学技术推广应用步履艰难 C.高频率交流电缺陷影响运用 D.时代需要呼唤电气时代到来 解析:选B 材料体现的是交流电问世后,受到传统技术和观念的抵制,被爱迪生攻击,故B项正确。 3.《全球通史》曾经这样形容过两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早先,发明是个人对机会作出响应的结果,而如今,发明是事先安排好的,实际上是定制的。”下列发明属

于“定制”的是( ) A.珍妮纺纱机B.电灯 C.汽船D.蒸汽机车 解析:选B 珍妮纺纱机、汽船和蒸汽机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属于“发明是个人对机会作出响应的结果”。电灯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属于“发明是事先安排好的,实际上是定制的”,故B项符合题意。 4.导致石油开采业发展、石油化工产业和陆空交通工具发明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远洋轮船的出现B.飞机的出现 C.汽车的出现D.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解析:选D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内燃机创制并应用在交通运输领域,出现汽车、飞机、远洋轮船,带动了石油开采和化工产业的发展。 5.近代以来,世界交通运输工具发生了很大的变革。下图中虚线所示的交通工具是( ) A.轮船B.火车 C.汽车D.飞机 解析:选C 轮船和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交通工具,故A、B两项错误;结合图示中的时间限制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和速度变化可以判断虚线表示的交通工具应是汽车,故C项正确;飞机虽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但是速度明显与题干虚线不符,故D项错误。

(完整word版)2019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题:第十一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精品教育.doc

一、单选题 1.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到“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的完成,表明我国( ) A. 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并举 B. 社会主义改造自始至终稳步推进 C. 建立了社会主义集体土地所有制 D. 经济建设与民主政治建设与统一 2.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是巨大的,有顺口溜称:“一五成就不寻常,自产铁轨出鞍钢。一汽长春解放牌,飞机南昌又沈阳。”关于“一五计划”表述正确的是( ) A. “一五计划”开始于1953年,到1958年完成 B. “一五计划”片面发展重工业,如鞍山钢铁公司、长春一汽等 C. “一五计划”奠定了工业化初步基础 D. “一五计划”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3.“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邓小平的这一席话总结的是( ) A.第五次反“围剿”的教训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C.“文化大革命”的教训 D.改革开放的教训 4.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材料中所说的两次“组织方式”改变:( ) A.都是在农民完全自愿基础上 B.都得益于农业生产合作社 C.都改变了农村土地经营方式 D.都实现了土地归农民所有 5.1952﹣1966年,北京钢铁学院共培养学生约14400人,其中担任副部级以上领导职务的至少有32人;一大批学生的考试分数都超过了清华大学的录取分数,但他们的第一志愿都是钢铁学院冶金系.材料反映了() A.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时代背景 B. 北京钢铁学院生源素质较高 C. 青年学子建设国家的高涨热情 D. 干部选拔注重学校和专业素质 6.20世纪60年代初期,我国大批沿海城市人口向内地迁移,在内地形成了一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8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确立练习题

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确立练习题 一、单选题 1.有学者对华盛顿拒绝“王冠”事件这样评价:“在这样的社会土壤下不会出现视名利如 粪土的圣人,只会出产能审时度势的绅士。”对此评论理解正确的是 A. 华盛顿不慕权势的崇高品质让他拒绝了做国王的请求 B. 独立战争时的美国缺乏实行君主制的社会基础 C. 创建民主共和制是华盛顿自始至终的愿望追求 D. 当时北美十三块殖民地人民希望建立君主制 2.美国独立战争爆发之初,古希腊时期雅典人在马其顿的大举进攻面前不肯齐心抵抗,以 致城邦沦陷的历史事实得到广泛宣传;而随着战争的结束,斯巴达人随时都准备为国家的利益而献身却成为反面的例证。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A. 牺牲个人利益以巩固国家的重要性 B. 独立后维护自由和个人权利的重要性 C. 动员美国民众参与对英战争的迫切性 D. 古希腊政治体制孕育了美国共和政体 3.费城是美国最老、最具历史意义的城市之,很多历史重大事件发生在这里。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①华盛顿在此地被推选为大陆军总司令②《美国联邦宪法》在此地通过③华盛顿在此 地举行首任总统就职仪式④华盛顿就任总统期间美国国会和政府机关在此地办公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4.约翰·亚当斯在谈及对美国革命的内涵和意义的看法时认为,革命并不等于独立战争, “人民在原则、意见、观点和感情方面的剧烈变化,乃是真正的美国革命”。由此,约翰·亚当斯认为( ) A. 美国革命不仅是一场民族战争更是社会革命 B. 美国民主共和政治体制的建立受到英国影响 C. 美利坚民族的形成是基于对英国的感情依赖 D. 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表明美国实力强于英国

高级中学历史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说课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1.doc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说课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1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说课教案新人教版必 修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电力的广泛运用;产业结构的变化;垄断组织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最终确立。 (2)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的原因;垄断组织的出现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社会后果;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体系形成的过程的关系。 (3)运用:探讨垄断的影响;探究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合作探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过程与影响。 (2)运用范例教学,培养学生找出知识比较点,分析问题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联系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让学生感悟两次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辨证认识人类发展道路上的成就与价值。 (2)启发学生认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著名论断的正确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的重要成就、特点及影响。 难点: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垄断的作用 ★教学方法 本节课应以新课标教学理念为指导,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能力及知识认知方法和观念的培养,注重培育学生探究性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同时注意积极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学习,养成正确的历史思维习惯,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和历史观。 ★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课同上一课一样,从生产工具的进步、生产手段和生产形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十课分析

合阳县路井中学2014级学案:历史期数:第6期时间:2012年2月27日 教师寄语:行动是成功的阶梯,行动越多,登得越高 编写:雷院欣同智强领导审核: 班级: 组名: 姓名: 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问题导读单 【课标要求】: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重点】:分析各个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难点】: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原因。 【感悟历史】张謇创建的国内第一所博物馆 张謇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主张“实业 救国”。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 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 贵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光绪三十一年(1905 年),张謇在通州建立了国内第一所博物馆──南通博 物苑。1915年建立了军山气象台。1911年任中央教育会长,1912年南京政府成立,任实业总长,1912年任北洋政府农商总长兼全国水利总长。后因目睹列强入侵,国事日非,毅然弃官,全力投入实业教育救国之路。1918年10月23日与熊希龄、蔡元培等人发起组织了“和平期成会”。1922年,商业精神领袖、“状元企业家”破产。1926年7月17日,一代“状元企业家”在无限的寂寥和落寞中黯然离世。他的陪葬品是:一顶礼帽、一副眼镜、一把折扇,还有一对金属的小盒子,分别装着一粒牙齿,一束胎发。 【思考】从以上材料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一、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 1、原因:(1)、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了_______________。 (2)、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放宽了对的限制。 2、表现: (1)、民间出现办厂的热潮,商办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 (2)、企业由_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_ 扩展。 3、影响: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二、民族资本主义短暂的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1、原因:(1)、内因 ①、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为民族的 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②、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激发了和海外华侨投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8课练习题

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设计人孙丽光 1.(10年山东卷)15.1688年,一群英国贵族说,“改变晚宴规则的时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被换掉了,但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按照他们的方式,英国 A.结束了王权专制 B.君权收归议会执掌 C.建立了责任内阁制 D.下层人民的权利得以保障 2、1.(2013全国Ⅰ卷27题)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 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 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 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 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 3.(2013江苏16题)“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 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 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 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 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 4.(10年北京卷)21.17世纪英国革命期间产生了一个意外的局面,革命因反抗一个人的专制开始,却造成了另一个人的独裁。这里的“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分别是指: A.詹姆士一世、克伦威尔B.查理一世、克伦威尔 C.查理一世、詹姆士一世D.查理二世、詹姆士二世 5、(福建省三明市泰宁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检试题)密尔认为,代议制民主政治下,“它” 的第一个职能是:“……谴责那些该受责备的行为,并且,如果组成政府的人员滥用职权,或者履行责任的方式同国民的明显舆论相冲突,就将他们撤职,并明白地或事实上任命其后继人。”这里的“它” 是指 A、议会 B、法院 C、内阁 D、总统 6、(湖南省浏阳一中、醴陵一中2011届高三第五次月考)“议会除了不能使一个女人变成男人和使 一个男人变成女人之外,能够做一切的事情”。这句话说明 A. 议会还要听从于某些人 B. 议会还有不能做的事 C. 议会也不是绝对权威 D. 议会权力至高无上 7.(吉林省延吉市汪清六中2011届高三第四次月考)2009年6月英国反对党领袖卡梅伦说:“为了这个国家,布朗(英国首相)必须使他所剩的最后一项权力……提前选举。”英国首相的权力实际上还有①提名内阁成员组阁②决定国家重要政策,掌握行政大权③通过议会掌握立法创议权④任命 议会成员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8.(2013届杭州模拟)麦考莱在《英国史》一书中说:“威廉和玛丽被宣布为联合王国的国王和王后,标志着英国革命结束。在英国所有的革命中,这是使用暴力最少但收效最好的一次。”材料中所说的“收效”最主要体现在( ) A.内阁开始凌驾于议会之上 B.使英国恢复了国王与议会的传统 C.奠定了英国建立君主立宪的基础 D.英国的王位世袭制最终确立下来 9.(2012·龙岩模拟)历史学习中,某同学创作了一幅“思维导图”(下图)。该“思维导图”说明英国民主政治的确立具有( ) A.渐进性B.多样性 C.曲折性D.偶然性 10.(2013届南京调研)小威廉·皮特是英国历史上最年轻的首相(任期1784~1801,1803~1806)。他就任首相后开创了一个先例:即内阁失去议会多数信任时,还可以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直接诉诸选民的裁决。这一先例最能说明( ) A.首相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B.内阁不再对议会负责 C.责任制内阁进一步发展 D.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大大加强 11.(2012·烟台高三期末)“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兴工业资产阶级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为改变这一状况,英国出现了( ) A.君主立宪制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责任制内阁 D.1832年议会改革 12、19纪英国宪法权威W·白芝浩特说:“上下院如果做出决定,就是女王本人的死刑判决书送到她的 面前,她也不得不签字”。材料说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 ①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②内阁行使行政权;③法律权威高于国王权威;④英王是“虚位元首”, “统而不治”;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导学案:人民版必修二全册(学生版.附答案)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教材研读】 一、农业的起源 1、起源:“神农”的传说 思考:神农为什么受到后人尊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农业在中国古代中的地位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农耕格局 ⑴黄河流域:种植粟、麦 ⑵长江流域:种植水稻 二、生产技术的进步 1、表现: ⑴耕作方法 原始农业:刀耕火种 春秋战国:_______ ---- 重大突破 唐代:_______ ---- 再度演进 ⑵工具:石器→青铜器→铁农器 (3)动力:人力→畜力→自然力 2、评价 积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局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 1、原始社会后期:大禹治水

2、战国:李冰-都江堰郑国-郑国渠 3、汉代:井渠、王景治黄河 4、隋唐五代:北方已经使用___________作为提水灌溉工具。在长江流域,还发明了 ___________以引低处水灌溉高处农田。 5、明清:风力水车 四、阻碍农业发展的因素 1、赋税: ⑴种类: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是主要形式。除此之外,还有很多______以及各种______和临时性的______。 ⑵泰半之赋:农民要将收成的三分之二上缴给国家 2、沉重的力役(徭役) ⑴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影响: 使大批农耕劳动者被迫长期离开土地,导致正常的___________遭到破坏。由此引发的___________,往往成为王朝覆灭和社会经济文化凋残的直接原因。 3、土地兼并(贫者无立锥之地) ⑴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⑵土地兼并导致的社会问题 ①严重影响_________________。因为自耕农是国家各种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土地兼并导致自耕农大量破产,使国家丧失收入来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 整体设计 本课概述 1870年以后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使得人类进入到“电气时代”。本课主要介绍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的重大科技成就以及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第一目“人类迈人‘电气时代’”重点介绍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成就,同时也阐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之一:科学研究成果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第二目“垄断组织的出现”、和第三目“世界市场的发展”,则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世界市场的发展两个方面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此外,教材运用大量图片、文字说明等资料,既充实了教材内容,又增强了教材的趣味性与知识性。教学时,要利用这些图片和资料,同时还可以补充一些中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知识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思路设计 ●教学重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进程及影响,垄断组织的形成。 ●教学难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对垄断的评价。 ●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充当引导者的角色,以“启发一发现”教学法为主。通过谈话式教学法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互动形式,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对重点、难点作必要的阐释。为使教学过程更具形象性,更有互动性,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图片、表格等形式来丰富课题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让学生就本单元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就,认识“电气时代”的到来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巨大影响。 (2)对比英国工业革命,认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3)从世界交流的频率、规模、联系方式等方面认识整体世界到来的含义,

总结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阶段及各阶段的基本特点。 过程与方法 (1)总结“电气时代”的科学成果直到今天仍然影响我们的事例,认识科技进步对人类的巨大影响。 (2)比较两次科技革命的不同,了解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程。 (3)学会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世界整体化进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认识整体世界形成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和其中的罪恶活动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形成正确的世界意识,尊重经济文化发展的多样性。 (2)了解西门子、爱迪生等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学习他们为科学不断探求的精神和执著追求的人生态度,树立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教学设计 导入设计 复习导入 师生互动:什么是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人类产生了哪些影响? 过程评价:所谓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阶段到大机器生产阶段的一个飞跃。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始,18世纪末以后,先后在欧美、日本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扩展。它的影响十分深远:(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 (2)引起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3)开始了城市化的进程,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价值观念。 (4)改变了世界面貌,密切了各地联系,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过渡: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自然科学的研究工作呈现空前活跃的局面,并取得许多重大突破。自然科学同技术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19世纪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所要求的新技术革命创造了条件。 这些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被迅速、广泛地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是近代以来科学技术上的第二次大突破,工业革命进入了一个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导学案(全册)

沭阳县怀明中学导学案——2011-4-8 高中历史必修二主备:殷晓波审校:徐永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课标学习解读】 课标: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在传统农业社会中,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运动半径很小。下列解释不确切的是 .做到了“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B.绝大多数人口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 .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居民流动性小 思想有多远,路就有多远!- 1 - 把握考标,记牢考点,做好考题,赢得考胜!

我们用爱心、耐心、和责任心来唤得你的良心、信心和自尊心!班级:姓名:等第: .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我国古代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天下亲耕于南郊,以供斋盛”的记载,《礼记》有仲春“后率 思想有多远,路就有多远!- 2 - 把握考标,记牢考点,做好考题,赢得考胜!

沭阳县怀明中学导学案——2011-4-8 高中历史必修二主备:殷晓波审校:徐永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课标学习解读】 课标: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思想有多远,路就有多远!- 3 - 把握考标,记牢考点,做好考题,赢得考胜!

我们用爱心、耐心、和责任心来唤得你的良心、信心和自尊心! 班级: 姓名: 等第: 思想有多远,路就有多远! - 4 - 把握考标,记牢考点,做好考题,赢得考胜! 戈 母已簋(食器) 角(酒器) 耜 犁 上图所包含的信息有 ①商代青铜铸造业发达 ②青铜器具涉及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 ③人类 进入铁器时代 ④青铜农具广泛应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3.右图所示之剑出土于甘肃灵台,剑柄用青铜铸成,剑身铁质,是我国现今出土 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之一。该剑最早可能铸造于 A .夏朝 B .商朝 C .春秋 D .战国 4.在一座古墓中发现了黑亮如漆的黑陶,洁白如雪的白瓷,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 琅彩。这座墓葬的时间应不早于 A .魏晋 B .隋唐 C .宋代 D .清代 5.2007年12月,宋代沉船“南海一号”的打捞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考古工作者已经从南海 一号上整理出大量珍贵的文物。从“南海一号”打捞起来的各种瓷器,其中不可能有①青瓷 ②白瓷③珐琅彩④青花瓷 A .②③ B .①④ C. ③④ D .①② 6.明代烧制了大量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清代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 这主要是因为 A .很多人开始喜欢外国文化和西方的生活方式 B .适应国外客户的需要 C .外来文化影响的结果 D .王室和贵族的奢侈生活的需要 7.“凡花机通身度长一丈六尺,隆起花楼,中托衢盘,下垂衢脚。……提花小厮坐花楼架木 上。机末以的杠卷丝,中用叠肋木两枝,直穿二木,约四尺长,其尖插于筘两头。”材料所 描述的生产工具出现于 A .西汉 B .两宋 C .元朝 D .明朝 8.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 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 A .春秋时期 B .西汉 C .南北朝 D .北宋 9.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C. 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二、材料分析题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 ——《国语?齐语》 材料二 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 ──《孟子?尽心上》 材料三 苏州东城比户习,“专其业者不啻万家”,大多“雇人工织”,按件计酬。 ──清《长洲县志》 请回答: (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手工业中哪三种主要经营形态? (2)材料一所反映的手工业经营形态中,主要特点是什么? (3)材料二反映出的经营形态的最主要特点是什么? (4)材料三反映出手工业部门出现了什么新的变化?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课题:第二次工业革命 【课标要求】 列举电力广泛应用的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知道本茨和莱特兄弟的发明活动,了解汽车和飞机两种交通工具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讲述爱迪生发明电器的故事,认识电器的广泛使用对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成果、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了解电力的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理解科学技术发展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作用,分析科学技术发展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初步认识人类迈进电气时代的原因。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通过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将科技成就制成图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引导学生分析科技革命的发展领域及方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认识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并认识到学习科学技术文化知识的重要性;通过对一系列科学家、发明家贡献的介绍,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及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 一、重点:科技成就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二、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问题法、启示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第一次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哪个国家?其间有哪些重要的发明创造?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过度)第一次工业革命于18世纪60年代首先发生英国,一系列机重要的发明创造,把人类带入到工业文明的新时代。在大机器生产的推动下,19世纪末,科学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新技术、新发明、新理论层出不穷,工业革命再次跃上一个新台阶,人类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那么,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又有哪些重要的发明创造呢?这些发明创造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学了这节课你就会明白。(出示课题:第2课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入新课学习) 学习新课: (教师过渡)电力的开发应用与电讯技术的兴起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取得的重大成就之一。我们先学习教材第一目。(出示第一目标题:一、电力的开发应用与电讯技术的兴起) 一、电力的应用与电讯技术的兴起

高中必修二历史第十课笔记

一、民族资本主义在历史上的作用 1、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和中国的近代化。 2、从政治上看: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为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 3、从思想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4、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二、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1、推动因素 (1)西方列强的侵略,在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的同时,也不断冲击着中国旧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瓦解着中国自给自足好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和可能。 (2)由于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 (3)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提倡国货、抵制洋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地推动着民族工业的发展。 (4)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精神是支撑民族工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阻碍因素 (1)先天不足。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2)后天畸形。民族工业由于先天不足,使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因而投资方向主要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呈现畸形发展,未能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3)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4)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对外开放 含义:指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遵循平等互利、互守信用的原则,同世界各国发展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它是加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 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基础: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原则:平等互利 目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1、经济特区的设立 (1)设立1980年8月26日,国务院宣布:在广东省深圳、珠海、汕头三市设置经济特区。 12月10日,国务院又正式批准成立福建的厦门经济特区。 1988年4月13日,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决定划定海南岛为海南经济特区。 思考:国家为什么选择这些地区兴办经济特区? ①靠近国际市场。 历史上这些地方与海外有密切交往。 ③交通便利。 ④有许多海外华侨、外籍华人的祖籍在这里。

高中历史必修二发达的古代农业(导学案)

1.古代农业发展的主线是小农经济的产生与巩固,包括土地制度的变迁、耕作方式的演进、水利设施的修建等,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是其突出特征。 2.古代手工业主要有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其中纺织、冶金、制瓷是三大主要行业,以丝绸、瓷器为代表的手工业产品远销海外。 3.古代商业发展包括市场形成、市场管理、货币演变、内外贸易、城市商业功能发展等五大要素,其中市场贸易管理是核心内容,时空限制经历了一个由严格 到宽松的过程。 4.古代的经济政策以重农抑商、闭关锁国为主,前者首倡于商鞅变法,贯穿于封建社会始终,后者仅实行于明清两朝,二者均是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目标导航]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原始农业:距今一万年左右,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其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 2.商周农业 (1)工具:出现青铜农具,但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2)技术:已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3)品种: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4)地位: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知识点拨] 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的。中国的原始农业并非起源于个别地区,而是由多个中心逐渐向周边发展起来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是中国古代农业的重要特点。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生产工具 (1)春秋战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 (2)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出现犁壁。 (3)东汉: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已推广到珠江流域。 (4)隋唐: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安装了犁评,可调节犁耕的深浅。 2.耕作方式: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耕作技术 (1)春秋战国:已使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 (2)西汉:赵过推行代田法。 (3)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的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4.耕作制度 (1)两汉:一年一熟为主。 (2)宋朝以后:江南逐渐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5.灌溉技术 (1)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 (2)灌溉工具:曹魏时改制翻车;唐朝时创制筒车;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时出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学习学案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课程标准素养解读 1.知道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2.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 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 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1.从时空观念的角度把握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过程,分 析土地兼并的原因和抑制兼并的措施。 2.从历史解释角度把握“重农抑商”概念,并从史料实证 的角度剖析该政策。 3.从唯物史观角度评价“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政策。 知识点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1.概况 (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2)夏、商、西周时期:井田制,一切土地属于国家。 (3)春秋时期:井田制遭到破坏。公元前594年,鲁国进行税制改革,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4)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2.抑制土地兼并 (1)原因: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地主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造成了社会两极分化。 (2)措施:北魏到唐朝前期,政府实行均田制,限制土地买卖;明朝政府丈量全国土地,按人丁和田亩多寡收取赋税。 [概念阐释] 封建土地所有制 封建土地所有制包括地主土地所有制、国有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三种主要形式。其中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国有土地所有制的具体形式包括均田制等。农民土地所有制广泛而分散地存在,但由于农民经济力量薄弱,土地往往被兼并。 1.含义:国家鼓励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2.原因:商人积聚大量财富,势力越来越大、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政权统治。 3.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税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4.表现 (1)战国: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提出农业是本业,工商业是末业。 (2)西汉:汉武帝推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以及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措施,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3)明清:政府沿袭“重本抑末”的治国理财思想,实行专卖制度,加征民营商业的商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