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论文

公共经济学论文
公共经济学论文

公共经济学论文

我国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创新——社会服务的新型供给机制

学号 41325063

姓名李彩霞

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专业行政管理

时间 2014 年 12 月 04 日

2015年3月26日

我国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创新——社会服务的新型供给机制李彩霞

目录

摘要 (1)

引论 (2)

一、公共产品的政府供给与政府失灵 (3)

(一)公共产品一般由政府供给 (3)

(二)政府供给公共产品存在的弊端 (3)

(三)我国社会服务在政府供给下的低效率与不平衡 (4)

二、我国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创新 (6)

(一)自治组织供给公共产品 (6)

(二)市场供给公共产品 (6)

(三)公共产品供给多元化格局的构建 (6)

三、我国社会服务的新型供给机制 (7)

(一)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 (7)

(二)青海省政府采取社会服务新型机制的实例及成果 (7)

四、主要参考文献 (9)

摘要

公共产品是由政府(公共部门)所生产和提供的,用于满足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需求的产品和劳务。从公共产品的定义看,公共产品主要是由政府提供。然而现代社会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非政府机构提供的公共产品。原因是公共产品只能由政府提供这一分析结论所包含的政策含义往往导致公共产品供给决策绝对化和“一刀切”的倾向,把许多行业和商品纳入公共产品范畴由政府垄断性供给,由此导致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率较低。

根据布坎南公共选择理论等缺陷,现实中政府并不像人们预期的那样能够完全代表公众利益,恰到好处地提供公共产品。政府“越位”和“缺位”现象在现实中比较普遍。由于政治体制的缺陷、组织固有问题、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垄断者等原因,公共产品提供中的政府普遍存在失灵现象。这些导致政府失灵的重要因素具有内生性和根本性,很难通过政府自身的改进加以克服。应对之策在于引入市场、志愿部门等,与政府一起形成公共产品提供主体的多元化格局,进而创造竞争,改善服务。本文提到的公共产品新型供给机制是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是指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把政府直接组织提供的一部分公共服务事项,按照一定的方式和程序,交由具备条件的社会组织、企业和机构等承担,并由政府根据合同约定的服务数量、质量及绩效考评结果向其支付费用。

本文主要列举社会服务方面的公共产品新型供给方式,通过青海省政府在此方面的大力举措,分析出社会服务这项公共产品是如何供给的,并说明了这种新型供给方式取得的成果和民众在通过对比以前的政府单一供给方式下的评价与建议。

关键词:公共产品;政府;非营利性组织;社会服务;新型供给机制;

引论

公共产品是指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旨在保证社会成员得以存续和可持续发展,并在不断实现社会公共利益、彰显公共价值的过程中所必需的社会性产品或服务。公共产品供给是指经由一定主体组织、形成公共产品,并通过一定机制体制将公共产品配置给受益群体来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一个动态过程。在现代社会中,公共产品及其供给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及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有效提升全体社会成员的生存和生活质量、不断增进全社会整体福利水平、加快国家经济发展、实现国家和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正因为如此,什么是公共产品,由谁提供公共产品,怎样提供公共产品,这些问题不得不被引起社会的关注和认识。

从传统意义上讲,公共产品的供给由政府独家垄断,独自提供。但这种供给体制存在严重缺陷,如效率低下成本过高等等。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关于政府以何种方式提供公共产品的理论观点也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即传统的单纯依靠政府供给的单一供给方式,已经或正在被充分挖掘市场与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多元化供给方式所取代,而且多元化的供给方式在不同国家也正在朝不同的方向发展。时代的进步,公民意识的提高,顾客导向的确立,新的管理方法理念的引入,消费者主权的凸显,要求政府对公共产品供给体制进行革新,以更好的适应公民需要,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中国目前的也正在进行公共产品供给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对公共产品供给进行研究,可以为政府革新运动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论依据。由此可见,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创新对政府、市场、人民都有着必不可少的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分析政府和自治组织各自单独提供公共产品的弊端,运用公共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结合现代社会公共产品的市场化、社会化和多中心为主要内容的供给体制,介绍公共产品中的社会服务的新型供给机制。

一、公共产品的政府供给与政府失灵(一)公共产品一般由政府供给

公共产品的消费普遍存在着“搭便车”行为,若按价格由边际成本决定的市场原则来确定其价格和产量,很大程度上将不能弥补公共品生产的全部成本,使得由市场机制决定的公共品供给量往往低于有效率的水平(如教育),甚至供给为零(国防)。市场制度的这一缺陷,只能由政府运用公民投票机制集中公共产品需求信息,通过征税获取收入予以提供。

另外公共产品的本质特征决定了政府提供的必要性。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是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和外部性。在一个经济社会中,只要有公共产品存在,“免费搭车者”就不可避免。这样,私人企业如果提供公共产品,就无法收回成本。同时,由于公共产品的个人消费“量”是不确定的,价格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竞争市场上一般无法提供这类产品,就像经济学家所说的,竞争性的市场不可能达到公共产品供给的帕累托最优,无法满足社会对这类产品的需求,因此,需要公共经济部门介入——用税收手段来集资,提供这些产品。可以看出,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中具有不可替代性;政府是公共产品供给的组织者和直接责任主体;政府是公平目标价值的守望者。我国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中的现实选择是:做好公共产品供给的战略选择;促进公共产品供给公平价值的实现;选择和灵活运用好公共产品供给工具。

(二)政府供给公共产品存在的弊端

然而实践证明,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存在着各种弊端。原因首先是政治家和行政官僚的目标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他们往往倾向于夸大政府的作用和市场的缺陷,即使政府干预的社会成本超过社会收益的贴现值也在所不惜,其次政府干预可能无效,表现为官僚主义作风、体制僵硬、机构臃肿和运行效率低下,导致通过政府配置带来的效率损失甚至比市场配置的损失还大。还有一点是政府过度干预,为特殊利益集团寻租行为的产生和泛滥提供了极大便利。最后通过政治投票机制提供公共产品可能无效,投票规则包括一致同意规则和多数票规则。一致同意实质就是一票否决,虽然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但众口难调,成本太高,甚至根本不能达成一致性意见;多数票规则在预选方案超过两个以上时,可能出现“投票悖论”,无法准确判

最优方案;对公共品的提供也倾向于反映中位选民的偏好,难以满足民众对公共产品消费多样化的需求;而且,由于以上因素,可能出现投票交易、投票联盟和互投赞成票等等,导致投票选优功能完全丧失。

由于以上缺陷,现实中政府并不像人们预期的那样能够完全代表公众利益,恰到好处地提供公共产品。

(三)我国社会服务在政府供给下的低效率与不平衡

首先从总体来说,我国行政经费支出比重一直在上升,行政支出的膨胀已经挤占了其他方面的公共支出。这其中固然有事业发展、机构和人员的扩充,但是我国政府社会管理职能之所以非常薄弱,还在于政府的主要精力和大部分财力还没有用到社会发展事业和社会公共服务供给方面。以公共财政为例,我国社保、救济、教育和卫生等公共服务性支出只占去16.1%;而经济建设高达24%,行政公务费用为17%。从国际经验看,以美国为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美国社会管理已经由早期社会组织自我管理转向由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共同治理的模式。而且,政府主要承担公共服务职能。

其次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社会力量不均衡的社会中,政府提供公共服务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比如医疗、教育方面。其中表现出弊端的最明显的地区莫过于农村。由于本人在农村长大,对这方面的情况比较了解,并且能够切身体会农村发生的变革对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影响。比如农村近十几年来发生的村级小学被合并到乡镇学校,农村医疗诊所搬迁等。另外农村还有修建公共健身场所,国家大力调动农民积极性,鼓励其参加扫盲活动,或参加各种新技能的培训等。这一系列的社会服务政策一方面给农民带来了特别大的福利,比如健身器材的提供给村落增添了活力,使农民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身体。另一方面在农村基层发生了各种不和谐情况,比如村级诊所的搬迁进一步加剧了“看病难,看病贵”的恶劣情况,技能培训方面真正落实的程度很低,农民积极性不高是一个原因,更多的是缺乏监管的层层贪污导致到农民手中的果颇少,培训时间有所压缩,培训效果被谎报等等。

在农村,政府提供社会服务造成的低效率与不平衡的原因有如下几条:

1.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与农民需求尚有一定的差距。

目前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是一种典型的“自上而下”的供给决策程序。由于地方政府

部门的决策者主要是根据政绩和利益的需要,利用掌握公共资源的权力做出公共品供给决策的,因此,在现实中,他们往往热衷于一些见效快、易出政绩的短期“硬性”公共产品的生产与供给,而对农村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卫生、科技推广、信息提供以及相应的制度安排等“软性”公共产品,却没有太高的积极性,致使农村公共品供给在总量严重不足的同时,又存在供给结构失衡的问题,这样就容易造成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与农民需求之间产生较大的差异。

2.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单一,供给效率低下。

长期以来,地方各级政府都是提供农村公共服务的主体,而且是唯一的供给主体,负有公共服务供给的完全责任。由于政府包揽了一切农村公共事务,不允许任何非政府组织和私人部门与其竞争,许多“不该管”、“管不好”的农村公共事务,政府也一把抓。结果,一方面,政府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另一方面,农村公共服务没有竞争的压力和动力,降低了公共服务供给的效率。

3.转移支付资金利用效率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资金短缺。

首先是农村转移支付资金政出多门。目前我国大多数省区分配和管理支农资金的特点是:部门过多、层级过多、人员过多。这种支农资金的分配和管理结构存在诸多弊端,造成农村转移支付资金利用效率低。

其次是转移支付配套资金使县乡财政更加困难。现在很多项目(包括涉农项目)都要求有相应的配套资金,这会造成争取的项目越多,配套资金越多,县乡财政越难以配套,项目越难建设,县乡财政越加困难。这使得本来就捉襟见肘的基层政府不得不四处借债,导致债务包袱越来越重。

第三是农村转移支付资金分配和管理上存在问题。农村转移支付中的专项转移支出规模较大,支出项目繁杂而分散,大量的专项项目的下达,已形成一个庞大的“跑项目”利益集团,在利益集团的驱动下,专项项目应起的作用已大打折扣。另外,由于缺乏严格的预算约束,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在使用过程中缺乏对预算资金的有效监督管理,在使用后对其使用效果缺乏规范的绩效考核机制。

二、我国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创新

(一)自治组织供给公共产品

1.公共服务社区化,如无偿捐赠、志愿服务等社会公益事业,实现政府的压缩式管理。

2.非营利组织或民间机构与政府签订承包合同。

3.通过特许经营的方式将一些服务租赁给非营利组织。

4.非营利组织接受政府资助或享受免税待遇等优惠政策

(二)市场供给公共产品

1.合同承包制

2.特许经营

3.经济支柱

4.政府参股

5.政府提供法律保护

(三)公共产品供给多元化格局的构建

“三位一体”的公共服务多元合作供给模式,其主体主要有政府、市场和第三部门。由政府、企业和第三部门组成合作互动网络,在这个系统中,三方以平等的身份进行协商合作,制定共同的合作目标来提供公共服务。萨瓦斯在《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一书中指出提供物品和服务的方式可以通过以下l0种不同的制度安:政府服务、政府间协议、政府出售、合同承包、补助、凭单、特许经营、市场、志愿服务和自我服务。这10种安排体现了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不同合作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联合运用。但前提是完善的激励机制和制度环境,在复杂网络之中,多元主体模式的充分信息沟通和交流,并以共同目标为契机来合作实现公共服务的供给。

三、我国社会服务的新型供给机制

(一)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

1. 政府花钱买服务百姓受益享实惠

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是指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把政府直接组织提供的一部分公共服务事项,按照一定的方式和程序,交由具备条件的社会组织、企业和机构等承担,并由政府根据合同约定的服务数量、质量及绩效考评结果向其支付费用。

政府购买服务是一种新型的供给方式,其核心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把政府直接提供的部分公共服务事项,按照一定的方式和程序,交由具备条件的社会组织或企业来承担,并由政府根据服务数量和质量向其支付一定的服务费用。

2. 青海省积极采用政府购买政策,提供有效的公共产品

近年青海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实施办法》及《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指导目录》,要求各地、各部门加快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工作。一些涉及公共服务领域的事项,开始以“社会力量承办、政府买单”的方式面向百姓。

根据青海省制定的《指导目录》,政府购买服务涉及老百姓最为关心的基本公共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环境卫生、市场监督等14个领域,115项具体服务项目,涉及面广。

(二)青海省政府采取社会服务新型机制的实例及成果

政府购买服务的全面启动,社会服务机构的感受应该是最为直接的。“最后一公里”表面看距离,实质看问题。高庙镇敬老院是青海省少数几家公建民营养老机构之一,共有59张床铺,现入住老年人有39名,其中一部分老年人是五保和低保户,还有几名是一般的社会老人,敬老院主要依靠财政补贴和向社会老人少量收费勉强维持运转。

政府购买服务启动后,财政将对民办或公建民营的养老机构按其收纳的养老对象不同分别

给予补贴,其中低保和五保户每人每月500元,一般社会老人180元,保障了敬老院的正常运

营,也能使其略有盈利。另外,对民办养老机构新增床位,省财政按每张床5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建设补贴,有效带动了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

西宁市城北区小桥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依托日间照料中心,根据老年人的需求和经济条件,为辖区内的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就餐、文化娱乐、代办等服务。根据老年人需求,由家政公司和社区提供服务,政府通过购买服务,财政对特殊困难老人月人均补贴150元,对其他老人补贴60元,提高了家政公司和社区服务的积极性,促进了居家养老市场的发育和成熟。

除养老服务外,对老百姓普遍关心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残疾人服务、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经办服务、城乡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等,也列入了重点购买计划先行启动实施。

青海省慧灵智障人士社区服务工作站从正式经营至今,已有十一年,这个组织通过居家独立训练、社区独立生活训练、职业技能培训等方式运用社区化服务模式服务智障人士。采取购买政策后政府每年投入的资金占学校总收入的40%-50%,推动了学校的发展,有效的为人民提供了公共产品。另外青海省科技技能培训学校以“校企联合、保证质量、促进就业、服务社会”为办学宗旨,在政府的帮助、扶持下,成为一所集中等职业教育、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安全生产培训、创业培训为一体的多层次、多形式的综合性民办职业学校,每年的技能培训人员可达500人左右。

四、主要参考文献

[ 1] 杨美英.统筹中国公共产品供给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2008(06).

[ 2] 殷致.我国公共产品供给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

[ 3] 邵冰.公共产品提供的经济学分析[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 .

[ 4] 马怀军,杨虎涛,吴平.公共商品供给的制度安排[J].财政研究,2004,(8) .

[ 5] 曹休宁.公共产品的市场供给方式[J].改革,2005,(3)

[ 6] 【英】拉本德拉?贾.现代公共经济学[M].王浦劬,方敏,等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 7]论公共产品的市场提供.2012.F810 [文献标识码]

[ 8] 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研究

[ 9] 柳俊峰.我国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模式构建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

公共经济学论文题目

小论文题目 1.公共政策执行力公共政策执行力研究研究(30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2.公共政策的公共性与构建和谐社会公共政策的公共性与构建和谐社会研究研究(35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3.中国中国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的的公民参与方式公民参与方式研究研究(32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4.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的的评估研究(35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5.我国公共政策评估及完善途径的我国公共政策评估及完善途径的研究研究(30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6.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模式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模式研究研究(32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7.公共政策的理论与现实公共政策的理论与现实研究研究(30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8.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导向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导向研究研究(38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9.公共政策执行中的公民参与公共政策执行中的公民参与度研究度研究(30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1010..城市居住居住模式与公共城市居住居住模式与公共政策政策政策研究研究(36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1111..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的的评估评估体系体系体系研究研究(30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1212..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创新创新创新研究研究(33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13.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执行失灵与对策执行失灵与对策执行失灵与对策研究研究(30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14.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执行的阻碍因素与对策执行的阻碍因素与对策执行的阻碍因素与对策研究研究(30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15.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工具工具工具研究研究(35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1616..利益集团对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的影响研究的影响研究(30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17.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对就业制度变迁的对就业制度变迁的对就业制度变迁的研究研究(30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18.创业的创业的公共政策研究公共政策研究(32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19.公共政策公共政策评估主评估主评估主体体多元化多元化研究研究(30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2020..公共政策公共政策评估方式评估方式评估方式研究研究(30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21.公共政策公共政策评估评估评估研究研究研究综述综述(30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2222..我国与西方国家我国与西方国家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公共政策评估系统比较评估系统比较评估系统比较研究研究(36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2323..公共政策公共政策评估主体的缺陷与对策评估主体的缺陷与对策评估主体的缺陷与对策研究研究(30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公共经济学阶段性作业2.doc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公共经济学课程作业2(共 3 次作业)学习层次:专科涉及章节:第5章——第6章 一、名词解释 充分就业 摩擦失业 自愿失业 结构性失业 季节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 隐蔽失业 功能财政 周期平衡预算 法定准备率 公开市场业务 再贴现率 公共预算 单式预算 复式预算 零基预算 增量预算 公共预算年度 预算资金的机会成本 贴现 充分就业预算 年度预算平衡 二、简答题 1、简述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2、简述经济系统的自动稳定器。 3、简述财政政策的实施原则。 4、简述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5、简述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6、简述中央银行的特征。 7、简述商业银行的业务。 8、简述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9、简述货币政策的实施原则。 10、简述公共预算的分类。 11、简述公共预算的功能。 12、简述公共预算的五项原则。

13、简述公共预算的机会成本分析方法。 14、简述中国预算制度改革的目标。 三、论述题 1、试述凯恩斯的总需求理论。 2、试述财政政策的局限性。 3、论述货币政策的常用工具。 4、试述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5、论述公共预算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 6、试述年度预算平衡论及其评价。 7、试述功能预算论及其评价。 8、试述充分就业预算论及其评价。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充分就业:在一定的货币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可以就业的一种状态。 摩擦失业:信息不畅通或者获得信息花费的成本较高,社会上总有一些人在寻找工作。 自愿失业:是指自愿放弃工作机会而不愿意寻找工作所造成的失业。 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结构(技术结构、地区结构、性别结构)不能适应劳动力需求的变动所引起的失业。 季节性失业:某些行业受季节变动的影响引起的暂时性失业,在农业、旅游业中较为普遍。 周期性失业:由于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失业,属于非自愿失业,存在于经济衰退与萧条阶段。 隐蔽失业:表面上有工作,实际上对生产并没有做出贡献的人所处的就业状态,其边际生产力为零。 功能财政:为了遏制经济衰退,扩张性财政政策可能导致财政赤字;为了抑制通货膨胀,紧缩性财政政策可能导致预算盈余。但对此要处之泰然,不应为了追求年度财政收支平衡而妨碍财政政策的正确制订和实行。 周期平衡预算:是指政府在一个经济周期内政府的财政收支保持平衡。在经济衰退时实行扩张政策,有意安排财政赤字;在繁荣时期实行紧缩政策,有意安排财政盈余,以繁荣时的盈余弥补衰退时的赤字,使整个经济周期的盈余和赤字相抵而实现预算平衡。 法定准备率:由中央银行规定的准备金占商业银行全部存款的比率。 公开市场业务:央行在公开市场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调节货币供给量和利率。 再贴现率:商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由于准备金临时不足而向央行借款,借款时支付的利息率为再贴现率。 公共预算:是指政府部门的公共收支计划。 单式预算:指公共收支计划通过一个统一的计划表格来反映。 复式预算:指公共收支计划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计划表格来反映。 零基预算:指公共收支计划指标的确定,只以预算年度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为依据,不考虑以前的公共收支状况。 增量预算:指公共收支计划指标的确定,是在以前年度预算的基础上调整之后确定的。 公共预算年度:也称财政年度,是预算收支起讫的有效期限。 预算资金的机会成本:一笔资金由私人部门转到公共部门而导致私人部门的收益损失。 贴现:简言之就是将一项未来价值折算成现值。 充分就业预算:是一种预算政策,它认为政府预算既不应追求年度平衡,也不应追求周期平衡,而应追求经济持续增长和充分就业。

公共经济学结课论文

对公共经济学的认识 【摘要】: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政府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提供公共服务、维护市场秩序、影响收入分配、优化资源配置、稳定宏观经济等。政府是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和规律与企业和居民一起参与和影响国民经济的。公共经济学就是专门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的规律的科学,它是经济学的分支学科,是论述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共组织的存在意义和行为,回答政府需要做什么以及应该怎么做的学科。这个学期跟着我们敬爱的罗老师我们学习了公共经济学,活跃的课堂气氛使我们喜欢上了这门学科。通过课堂老师的讲解和对书本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公共经济学的定义、发展、特征和它的一些研究对象。 【关键词】:市场失灵研究对象学科联系 一公共经济学的基础知识 公共经济学的定义:西方经济学把所有经济主体分为两大类: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前者是指政府及其附属物,后者是指企业和家庭。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和家庭,都以各自的方式参与国民经济的运行,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但它们的行为方式和目的却不一样。企业和居民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有强烈的利益动机,行为方式也自然是以有利于自己的方式进行。政府却与此不同,它主要是为了社会目标而存在。当然政府的经济活动不能完全忽视收益和成本,但它更多的是考虑社会公正和公平。市场由于信息不对称、公共产品、垄断、外部性等原因,会出现失灵的现象。如何弥补市场失灵的重担自然就落到了政府的身上,政府可以弥补市场的失灵与不足。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政府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提供公共服务、维护市场秩序、影响收入分配、优化资源配置、稳定宏观经济等。 政府是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和规律与企业和居民一起参与和影响国民经济的。公共经济学就是专门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的规律的科学,它是经济学的分支学科,是论述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共组织的存在意义和行为,回答政府需要做什么以及应该怎么做的学科。 公共经济学的特征: 1、公共经济学是主要研究政府及其行为的学科。 政府与市场也同样存在着失灵的现象,因此就需要对政府的行为进行科学的研究。公共经济学就要解决此类问题,即政府为什么要干预经济生活?什么时候干预?怎样干预?政府从事经济活动的范围、方式、途径和效果是什么? 2、公共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政府经济行为。 人们研究政府可以从许多角度来进行,比如从社会学的角度,从政治学的角度等。但是,经济学认为人们是通过理性的利己主义行为、利用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在商品货币关系中完成自己的交易行为,政府所起的作用是服务性的,政府是服务性的政府。 3、公共经济学更加注重对实际问题的研究。 公共经济学研究提供公共物品、政府价格管制、外部性与政府行为、政府政策与经济自由度、寻租等问题时,采用了大量的方法。这些方法对解决实际问题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比如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博弈理论、信息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制度经济学理论等。作为经济活动主体的政府在实际工作中也迫切需要这样一些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践,既完成社会的目标,又能够提高经济效益。 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西方国家的混合经济大致显示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在混合经济体制下,社会的经济活动不仅要满足个人的经济目标,而且还必须满足某些公共目标;

公共经济学离线作业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公共经济学》课程作业 姓名:学号: 年级:学习中心: ————————————————————————————— 第一章公共经济学基础 1.为什么要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来分析公共经济问题 答:公共经济问题主要涉及公共产品生产与发展及其由谁生产,生产多少和公共产品如何分配等问题。在研究公共经济问题的前提假设之一就是从事经济活动的社会人为经济人。而经济人的行为就是成本—收益分析的结果。人们的基本行为动机没有什么不同,都是追求利益最大化。所以在分析公共经济问题时需要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 2.试通过边际效用论分析政府调控分配的必要性。 答:产品的边际效用是指该产品的消费量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或减少的量。边际效用是指所消费产品的一定数量中最后增加的那个单位提供的效用。而边际效用是递减的。现代经济条件下,贫富分化非常严重,作为市场势

力又在不断推动这种分化,一些人可以有上亿美元的货币财富积累,另一些人则食不裹腹。所以货币边际效用在不同社会成员之间是存在差异的。货币边际效用不同表明政府应该加强宏观调控,缩小贫富之间的差异,使生产和消费达到两旺。 3.帕累托原理有哪三方面内容 答:帕累托原理三个方面的内容为:(1)交换的帕累托最佳条件;(2)生产的帕累托最佳条件;(3)产品替代的帕累托最佳条件。 4.在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的情况下,可通过哪些途径降低代理成本。答:以下途径可以降低成本:⑴经理劳务市场的竞争对代理人行为的约束。(2)产品市场的竞争对代理人的约束。(3)资本市场的竞争对代理人行为的约束。 第二章公共经济学理论的形成 1.从产品的社会性质不同可以划分哪几类不同的产品并说明它们的生产主体分别为谁。 答:按社会性质来分,可将产品分为(1).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指公众所必须使用,且社会每一成员对这一产品的使用不会导致其他个人对该产品消费的减少,这一产品在产权上具有不可分割性。具体地说,作为公共产品具有两个特点:即所有权上的非排它性和消费过程中的非竞争性。其生产主体主要为政府部门(2).私人产品。私人产品相对于公共产品而言是具有产权明确而又可分割的特性。私人产品具有两个特征:所有权上的排他性;消费上具有竞争性,即该产品不能公共消费,某个社会成员消费它以后其他人员就难以无偿消费。其生产主体主要为以盈利为目的

公共经济学期末复习

帕累托效率效率最大化 如果社会资源的配置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任何重新调整都不可能在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使任何一人的境况更好,那么,这种资源配置的状况就是最佳的,也就是具有效率的;否则就说明资源配置的状况不是最佳的,也就是缺乏效率的。这就是著名的帕累托效率准则。 效率的实现条件:MSB=MSC (重点) MSB是指人们对该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MSC则指的是每增加一个单位该种物品或服务的生产量所需增加的资源消耗的价值。 MSB=MSC 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即帕累托效率的条件是:配置在每一种物品或服务或劳务上的资源的社会边际效益均等于其社会边际成本。 结论一种具有效率的经济制度,可使其全社会的资源配置满足这样一种条件,即每一种物品和服务的社会边际效益均等于其社会边际成本 社会总效益 一种物品或服务的社会总效益(total social benefit,TSB)是指人们从消费一定量的该种物品或服务中所得到的总的满足程度。 社会边际效益 一种物品或服务的社会边际效益(marginal social benefit,MSB)则是指人们对该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公共财政的职能 资源配置职能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存在外部效应的存在不完全竞争状态的存在 调节收入分配职能政府拥有强制征税的权力税制设计的巧妙安排各种类型转移性支出促进经济稳定发展职能维持总供求的大体制通过制度性安排,使财政发挥某种“自动”的稳定作用 外部效应就是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如造纸厂在生产纸张时,除了生产的纸张以外,对于河流的污染,空气的污染也是一种成本)。 只要一个人和一个企业的行为影响了另一个人或另一个企业,而后者没有为此付费或者收费,外部性就会出现。 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者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益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效益,外部经济性,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成本外部不经济性,或负的外部性。通常指厂商或个人在正常交易以外为其他厂商或个人提供的便利或施加的成本 外部效应的分类方法正的外部效应负的外部效应

公共经济学结课论文范文

公共经济学结课论文范文 其它经济学论文:公共经济学结课论文 欢迎来到站,今天本站为大家提供了公共经济学结课论文,希望朋友们读后有所收获! 随着中国房价的不断攀升,中国的广大百姓已很难承受高房价的压力,这就不得不让他们联合起来向政府进行一定程度的施压行为,他们所在利益集团主要包括:①普通获益者集团:过去的研究证明,这个集团非常大,其中有一般干部、一般工人、农民、职工等。②利益相对受损集团:这个利益受损集团不是由各个年龄段的人员组成的,它主要是由 45 岁以上年龄的人组成的,包括下岗职工,或已经出了再就业服务中心、但仍然没有找到工作的人等。这部分人群中,女工多、年龄大、再就业能力较低。现阶段大学毕业生有很大部分在这一集团。③社会底层集团:底层社会不仅仅是城市居民,还有很大部分是从农村到城市来的流动人口、民工群体。如进城的农民工,他们没有享受到城里劳动者的同等待遇,劳动权益得不到保护。还有是靠打零工、摆小摊养家糊口的人,以及残疾人和孤寡老人。而我国现行住房政策所代表的利益集团主要有:大部分国企的上层人士,各级地方政府以及大多数房地产开发商。住房困难的人民大众所组成的利益集团则采取游说方式促进政府对房价的调整。在中国的游说形式主要包括: 1、争取出席有关部门专门组织的立法或者行政政策意见听取的座谈会; 2、针对决策者个人及其接近者的交往与意见表达活动,这一形式所占比重较大; 3、利用权威媒体与权威信息收集机构提供高层领导可以阅看的内参文件; 4、利用知名专家与民意代表在两会或者其他场合发表个人意见,尤其借助于媒体压力引起决策部门注意。我国为获得良好住房条件的利益集团影响地方政府决策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个人关系络即利用家族血缘、同学情谊、老乡情结和其它社会关系等为纽带,直接接触相关决策者。他们有时会通过正式的制度管道(如报告制度) ,将本集团的利益诉求输入地方政府决策中,但更多地则是通过非正式的形式(家族血缘、同学、老乡或私人情谊) ,直接接触相关决策者,表达其特定利

0560《公共经济学》作业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平时作业课程名称:公共经济学 学习中心潮汕学习中心 姓名陈锦忠 学号 122004149003 专业行政管理 年级 2012春 类别专升本

《公共经济学》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0题) 1.下述(D)研究课题反映了公共经济学的特点。 A、国民经济中货币与产品之间的关系及对经济的影响 B、国民经济中各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C、国民经济中各地区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D、国民经济中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2.如果学校是政府办的,但办学的成本全部通过向学生收费来补偿,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在提供方式和生产方式上采取了下述哪种组合?( C) A、公共提供,公共生产 B、公共提供,私人生产 C、市场提供,公共生产 D、市场提供,私人生产 3.下述(C)问题不属于实证分析范畴。 A、我国税收的累进度应该多大? B、某项公共支出的主要受益者是哪些群体? C、降低关税之后我国进出口结构会出现怎样的变化? D、发行一定规模的国债能在多大程度上拉动经济? 4.下述(C)研究不属于公共经济学的规范分析。 A、我国公共部门或财政的规模是过大了还是过小了? B、对电讯行业是否需要政府规定价格? C、若用消费型增值税取代生产型增值税会使社会的产出结构发生怎样的变化? D、税收的累进程度多大为宜? 5.下述(A)单位属于公共部门? A、政府机关

公共经济学期末重点

公共关系 1.公共部门主要包括哪些部分? 公共部门指的是政府及其附属部门之和,它包括政府,公共企业,非营利组织,国际组织,民间团体,其中政府是公共部门的主体. 2.如何理解混合经济体制? 混合经济体制是国家以社会目标补足私人目标,以政府调节补充市场调节,通过国家与市场政府与企业和个人的职能分工与合作实现国家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3.经济效率实现条件是什么? 两个条件:①产品的净社会收益非负,②总社会收益与总社会成本的差异最大化(净社会收益最大化) 4.资源配置的三种主要方式是什么? 习惯模式,政府命令模式,市场模式 5.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自然垄断,公共产品问题,外部性问题,市场的不完全问题,偏好不合理—优值品,劣值品信息不完全问题,收入公平分配问题.失业通胀及经济失衡. 补充,公共部门经济职能(市场失灵的原因):一资源配置(自然垄断.公共产品.外部性,信息不完全,市场不完全)二收入分配.三稳定经济, 6.政府失灵的主要表现? 有限信息,对私人市场反应的控制能力有限,决策时限与效率的限制,政治决策程序的局限性. 7.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生产的负外部效应对资源配置的影响主要表现:企业生产活动中私人成本与其生产活动造成的社会成本不一致,导致产品生产数量超过社会适宜量,污染物过度排放. 生产的正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科学技术创新有可能产生生产的正外部性问题.在企业技术革新产生后,会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多样化的商品. 消费的负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消费活动也会对他人产生额外的不利影响例如吸烟. 消费的正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一些消费活动具有正的外部性,该消费活动的社会边际收益大于边际私人收益,消费活动存在正效应的外溢. 8.公共部门矫正外部性的措施有哪些? 命令与控制,征税或收费,(征收排污费征收庇古税,命令控制与征税收费的比较.)补贴,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 可交易污染许可证:是运用市场机制控制污染的有效手段,既能达到高效率的污染控制目标,又能实现污染控制成本最低,而且有利于政府宏观调控. 根据一定的污染物排放量,向各个排污厂商分配排污权,从而有效的满足一个地区特定的总量排放水平或满足一个确定的环境标准,然后准许各个持有排污权的厂商进行交易. 公共物品的需求曲线是如何得到的? 9.何为公共产品的政府直接供给和间接供给? 政府建立公共产品的生产经营实体,由政府直接控制经营实体来生产经营公共产品.,叫做政府直接提供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由市场上的私人部门生产经营通常是指政府利用预算安排和政策安排形成经济刺

公共经济学试题

一、判断正误,并给予解释(50分) 1、 正外部性也能降低资源的配置效率。 答:对。效率要求,边际成本等于边际社会收益,在Q*点。在市场决策中,边际成本等于 边际个人收益,在Q 点。故供给不足,降低了资源的配置效率。 2、 如果所有物品和服务的边际社会收益(MSB )都等于边际社会成本(MSC ),资源配置便 达到了帕累托效率。 答:对。当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时,符合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假设,即不存在市场影响力 和市场不存在,资源配置就达到了帕累托效率。 3、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意味着,为提高资源配置的公平性,政府可通过改变商品价格干预 收入分配。 Q* P 价格 Q 产量 Q Q* P 价格 Q 产量

答:错。根据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社会通过作出初始资源禀赋的适当安排,然后让市场发挥作用,就能得到实现公平又不抑制效率。直接改变商品价格会干预市场效率。 (书上第42页的图,大家自己看下吧) 4、公共产品只能由政府提供,私人产品只能由私人部门提供。 答:错。公共产品可以由私人部门提供,例如通过慈善活动修路建学校等。例如私人雇佣保镖提供“保护”;私立学校提供“教育”。 私人产品可以由政府提供,例如政府为了公平而提供的食品券等。 (答一部分也行。例子可能不恰当,大家可以自己举) 5、如果某产品具有消费上的非竞争性,使用价格为零是有效率的定价(注:本地电话月租 费不是使用价格,按每分钟收取的费用是使用价格)。 答:错。市场机制不能有效提供消费具有非竞争性的物品。使用价格为零导致生产者不再提供这种产品。 6、信息不对称有可能导致市场不存在。 答:对。一方拥有信息,另一方没有,没有信息的一方得到的是对方的逆向选择,可能导致市场不存在。 或者:对。拥有信息的一方根据另一方的出价做出决策,收益大于成本的人交易,收益小于成本的人不交易,导致没有信息的一方提高价格,最终可能导致市场不存在。 或者举例子:对。比如在健康保险市场上。买者拥有更多的信息,低风险的人,即预期健康补偿小于保费的将不购买保险,高风险的人购买。保险公司会亏损,提高定价也一样,可能导致市场不存在。 7、在交易成本为零的条件下,只要界定了产权,外部性问题不需要政府也可以得到解决。答:对。交易成本为零为交易双方进行讨价还价提供了条件,界定了产权,可以使外部性内部化,市场会达成资源的配置效率。 或者:交易成本为零和界定产权符合科斯定理的假设,在这种前提下市场可以解决外部性问题。 (另一个假设条件是:资源所有者能识别使其财产受到损害的源头且能合法地防止损害。不符合这个条件的话,也是错的。但我记得老师说是对的,所以哪位同学记得当时老师是怎么讲的在群里说一下吧,对还是错) 8、“中位投票人定理”适用于任何民主决策机制。 答:错。当某些投票人的偏好是多峰偏好时,可能出现投票悖论,即中位投票人定理不成立。 9、专利制度是对知识的垄断,不利于技术扩散,因此阻碍社会的进步。 答:错。知识创新具有巨大的正外部性,市场提供不足。通过专利制度可以使研发活动的边

公共经济学学年论文

研究生收费制度的公共经济学思考 摘要:研究生教育本来是一个公共品,这几年随着考研人数的剧增,然后出现了一个事实,就是国家对研究生的补贴不再是全额,全部,而是部分学生,这是否有利呢,是否会产生什么弊端呢? 关键词:公共品,研究生收费制度,私人品,效率与公平 2005年全国9所高校参加“国家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点”,预示着研究生收费制度改革已经提上日程,“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改革”这一话题再次引起广泛关注。自从高等教育收费制度在我国实行以来,人们无论是从观念上还是事实上已经接受了这一制度。那么,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是否将要延续高等教育的收费制度,还是会因为研究生教育的殊异性从而使得收费制度难以甚至不宜推行? 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已有不少学者提出自己的观点,大体上主要有赞成和反对两种对立的观点:赞成者认为对研究生教育进行收费,符合国际高等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的主流发展方向;反对者则认为研究生属于高等教育中的社会公共产品,担心研究生教育收费会使很多家境不好的学生因此而放弃读研,同时也认为研究生收费会成为扼杀“大师”的元凶,带来公共资源分配的不公平,这样会有悖于研究生教育的初衷。尽管不一而足,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目前也尚在试行阶段,但对此问题的探讨,无疑有着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将尝试从公共经济学方面对此进行探讨。 一、研究生教育:公共产品抑或私人产品 研究生教育应不应该收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究生教育是不是一种公共产品。按照现代公共经济学对教育服务产品的区分,教育的属性因教育的层次而不同,而不同属性的教育成本和费用也是由不同的主体所提供的。如义务教育由于具有公共产品属性,所以受教育者的成本和费用一般都是由国家(政府)所承担。但并不是所有的教育成本都是由政府来承担,尤其是基础教育之外更高层次的教育。一则因为有限的公共财政资源客观上满足不了日益增长、不断膨胀的教育需求,即使在发达国家也如此;二则因为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与供给存在着巨大的不平衡,而个体作为理性的“经济人”,会根据“成本和收益”的具体衡量来决定这项教育投资,这时候的教育往往具有一种私人产品属性。当然也有兼具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属性的教育,如一些继续教育,这时候需要政府和个人来共同支付教育成本。 义务教育以及一些基础教育作为一种公共产品理应由政府来提供,其原因在于公共产品存在着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这样市场机制对公共产品的供给难以发挥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一定会存在着一些有这种教育需求但又没有能力投资的个体,而私人往往不愿意生产这类商品,这时候这种教育投资只能由政府来生产或提供,既可以理解为是一个国家的义务和责任,也可以理解为政府作为投资主体,通过增加教育投资、提升人力资本来增加国家、社会宏观上的收益。而对于高等教育尤其是研究生教育,除了能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福利外,最直接还是能够给受教育者带来显性的或潜在的经济效益。因此,从理论上讲,研究生教育从总体上讲更具有私人产品的属性。 我们知道,我国的高等教育经历了一个规模逐渐扩大的过程,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末期高校的大规模招生,这种大规模的招生在促进国民消费、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阿时,也带来了对劳动力市场的冲击。本科毕业生就业市场供求的不平衡导致研究生教育的需求的增加。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的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不仅在宏观上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并且,社会中高学历人才比重的加大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现代社会结构的需求。但是,随着社会有机成本结构提高、社会的劳动力过剩,竞争机制成为人们获得收益的前提,而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是人们提高竞争能力、获得更多收益的一个主要途径。经济学用教育收益率作为衡量教育的经济报酬的指标,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的专题研究表明,中国的教育收益率在20世纪90年代经历了一个显著的增长过程,多接受一年的教育的收益率水平从

关于学习公共经济学的心得体会三篇

关于学习公共经济学的心得体会三篇 这一学期我们专业开设了《xx》这门课程。起初我对为什么要开这门课真的一无所知。以前的学习都是反复的上几门应试的课程,上了大学,学习形式、学习方法、学习内容一下子全变了。虽然当初填志愿时我首选了现在的这个专业,但我对这个专业主要研究什么、主要学习什么、主要将会接触哪些课程、哪些知识都不曾深涉深知,有点懵懵懂懂地闯进了这个专业。所以,开学至今,每一门课程的学习完全是按照学校的安排而进行的,每一门课程也都是从开学的一无所知、不知道学习目的与方向到渐渐了解,知道了一些知识、一些原理,渐渐明白学习这门课的原因和目的,渐渐学到一些学习每门课所需的一些方法和重点。《西方经济学》的学习让我更有感触。 从第一节课,老师您对我们进行洗脑开始,我们接触、认识了这门课程,我们从您那里了解了该如何去学这门课,为什么学习这门课,学习这门课的目的等一系列开启我们进入这门课学习大门的关键。 对这门课的学习,您对我们的要求是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释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一些经济现象,要求我们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学着做一个理性的人。 这学期即将结束,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对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有了稍稍的了解。能利用微观经济学的某些原理简单地解析一下身边的一些小事。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作为研究对象,围绕稀缺资源的配置,研究均衡价格的决定和变动、消费者行为的决定和变动、生产者

行为的决定和变化、市场结构差异、要素市场的价格决定和变化、一般均衡过程等问题,其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通过对以上理论的研究,为市场主体的生产行为和消费行为提供解释和指导。微观经济学在分析方法上,主要采用实证分析方法、规范分析方法、静态分析方法,大量使用均衡分析方法和边际分析方法等。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个体,以此再推广到整个市场,如单个的消费者、单个的厂商、单个行业等,它主要以单个数量的分析为主。在微观经济学中,这种分析方法有两个重要的假设条件。一是理性人的假设,即"经济人的假设",即在经济活动中每个经济个体总是以利己心为动力,企图以最小的代价换取的利益;另一个假设条件是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它要求人们对有关的经济情况能确切的了解,即完全知识或完全信息的假设条件。但这一条件在现实中往往难以实现。 这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了需求与供给理论、效用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理论等。通过对需求与供给理论以及均衡理论的分析,我知道了为什么校门口的西瓜从每公斤3元渐渐降至每公斤1元。因为起初西瓜刚刚上市,供给量较小,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所以价格较高才能达到均衡状态。而随着西瓜上市季节的来临,新的供给商不断涌入这个市场,使供给量增加,供给量大于原先价格下的需求量,所以价格下降,直至供求均衡。因为这个季节西瓜市场能给供给商带来利润,所以可能仍有供给商加入这个市场,一旦供给量大于现有价格下的需求量,那么西瓜的价格将还会有所下降,直至不再有厂商加入

公共经济学作业第一次参考答案

公共经济学作业(2009年下半年第一次)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信息不对称---交易中的当事人双方拥有的信息不等,一方具有较多信息,而另一方则信 息较少。 2.帕累托改进----若某种资源配置状态在经过调整后,社会中的一些人的境况得到改善, 而其余人的境况没有变坏,那么就可以认为调整后的资源配置状态优于调整前,这一性质的调整即称为帕累托改进。 3.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由政府通过某种方式筹措资金,免费为消费者提供的具有非竞 争性和非排斥性的产品。 4.自然垄断----指的是因为平均成本递减,大企业以较低的成本淘汰和兼并小企业,从而 形成的垄断,一般需要较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并具有较强的地域性。 答案备注:1.因为翻译的差异,帕累托改进在有些书本上又称为帕累托改善,为同一名词。 2.只要大意答对都可得分,考试阅卷也基本遵循此原则 二、单选题:(每题5分,共30分) 1.只反映收入之间的相对关系,表示结果公平的指标是(B ) A. 恩格尔系数 B. 基尼系数 C. 贫困指数 D. 社会福利函数 答案备注:恩格尔系数是根据恩格尔定律得出的比例数,是表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基尼系数是指将各社会成员从低收入到高收入排列,反映个人收入之间的相对关系,所体现的是结果的公平。贫困指数指的是处于贫困线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用它来反映公平程度是有偏差的;社会福利函数是福利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表明社会福利水平和所有社会成员的效用水平之间的关系. 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自然垄断市场(B ) A. 自来水厂 B. 彩电 C. 邮政D.电力 答案备注:自然垄断市场指的是因为平均成本降低而新增的垄断市场,一般需要较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并具有较强的地域性。B选项明显不符合这一定义。 3.由某些人或者某个人代替公众进行公共决策,其他人没有决策权力的政治决策机制是(C) A.维克赛尔-林达尔机制 B. 多数票决定机制 C. 集中决策机制 D. 间接民主决策机制 答案备注:A.维克赛尔-林达尔机制指的是每个社会成员参与决策并实现一致同意的最优化模型;B. 多数票决定机制是指公共决策每人一票直接决定,获得多数支持的决策方案即被采纳 C. 集中决策机制是指由某些人或者某个人代替公众进行公共决策,其他人没有决策权力的政治决策机制是D间接民主决策机制是由代表代替全体选民做出公共决策。 3.(A)认为只要产权有明确的归属,市场机制就能有效运行,政府对外部成本问题没 有干预必要。 A 、科斯定律 B 阿罗不可能定理 C 、中间投票人定理 D.折衷主义 答案备注:A.科斯定律认为只要产权有明确的归属,市场机制就能有效运行,政府对外部成本问题没有干预必要;B. 阿罗不可能定理是指在多数规则下,一般来说,要找到一个满足民主社会公共选择标准的规则是不可能的。C .中间投票人定理是指如果在一个多数决策的模型中,个人偏好都是单峰的,则反映中间投票人意愿的那种政策会最终获胜 D.折衷主义是指对富人和穷人的的效用的权数介于功利主义和罗尔斯主义之间的社会福利函数理论 5、不属于拥挤性的公共物品是(B ) A.公办学校 B.国防 C. 公路 D. 桥梁

公共经济学期末模拟卷

一、名词解释 政府预算 瓦格纳法则 财政支出结构 外部性 社会保障 税收负担 拉弗尔曲线 资源配置 二、填空 1、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要素)。 2、个人对公共需求表达的缺陷是________。 3、公共选择的交易成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认为存在最有多 数原则,就是在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之和最小的那个多数。 4、财政支出结构的经济效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效应。 5、政府投资性支出与非政府投资性支出的差异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 6、财政性转移性支持主要包括___________(其中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7、社会保障包括以下四大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8、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五大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9、税负转嫁的特征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 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10、税收的两大原则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__”税制更适合发展中国家,“____________”税制更适合发达国家。11、公共选择理论的主题是一个国家内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做出的公共选择之间的关系。在公共选择应遵循的原则上,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是:所做出的决策或选择应达到___________的最大化或促使________________的不断提高。 12、一项公共需求从产生到实现要经过以下三个环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3、国家分配论关于分配的目的的阐述是____________;公共财政论阐述的是____________。 14、国债的还本资金来源有这几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15、政府预算按政府级次分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按照收支管理范围分为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投票悖论是指在所有可供选择的方案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肯尼迪曾断言“那种能保证___________,尊重______________,并且不依赖________________的多数规则的投票方法是不存在的”。塔罗克也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越大,就越难以使某个提案获得多数票。 17、帕累托效率是指在既定条件下,当__________________达到使得一个人福利的改善必然造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效率。这实际上是一种理想状态,在大多数情况下,资源配置的状态都不具有帕累托效率。但往往存在着这样的变动,这种变动称为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 1、属于财政特征的是 A.以满足公共需求为目的 B.分配主体是国家 C.分配主体是财政部门 D.以保证国家机器运转为目的 E.分配对象是剩余产品价值 2、公共需求与私人需求相比主要有以下特点

基本医疗服务--公共经济学论文作业

基于公共经济学角度分析医疗服务“看病难”问题 XXX (北京XXX大学XXXXXX学院) 摘要:本文从公共经济学的视角分析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出现的“看病难”问题,描述了“看病难”如何在医患之间体现出来。基于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的经济学原理,探讨了市场失灵下,政府参与控制的过程中所作出的行为对“看病难”的影响,通过分析现有体制机制的不合理导致政府关于医疗卫生服务领域的投入严重不足,并从公共经济学视角对造成“看病难”这一问题的原因进行制度分析,以期为政府做出更为合理的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公共经济学、医疗卫生服务、市场失灵、看病难 1 问题背景和医疗服务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经济财富的增加使得他们对自身健康水平的要求也显著提高,将财富的一部分存款用于日后就医看病所用。然而,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化,卫生医疗事业的发展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投入,医疗服务体制的改革进程非常缓慢,这就引起了人们健康需求与卫生医疗服务的脱节,出现一些不协调不均衡的社会问题,例如医疗卫生资源缺乏、部门监管不到位、高层管理者腐败、医药垄断价格昂贵等等。在我国现阶段国情背景下,医疗卫生服务的表现呈现严重的不公平,城乡服务水平,资源供给,投资力度差距较大,医患矛盾多,纠纷频频发生,这也是医疗领域近年来难以解决的问题。众多因素积聚使得宗旨为人民服务的医疗卫生事业很难解决人民的迫切需要。因此,“看病贵、看病难”成了百姓心中对医疗卫生服务的一种恐惧心理,也成了他们生活的一大重担。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五个统筹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虽然早就存在,但是这一阶段在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背景下表现得尤为突出。虽然经历了几次医疗改革,但是效果却不尽人意,仍然有许多地方还没得到有力的改善。纵观医疗服务市场,医疗服务虽然能够同市场中其他商品一样通过市场机制进行提供,然而在医生和患者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医疗市场的本身具有不可逆性,纠错成本非常高,所以存在许多的医患问题是难以得到合理的解决。医疗市场属于不完全竞争的市场,而人们对于看病就医保障身体健康的需求是刚性的,因此,很容易导致市场失灵致使市场调节机制不能完全发挥。随着市场化和产权改革的不断深入,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质逐渐淡化,追求经济利益导向在卫生医疗领域蔓延开来。医疗体制改革迫切需要注入新的理念和活力。 2 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共经济学性质 公共产品是私人产品的对称,是指具有消费上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或收益上非排他性的产品。一般由政府或社会团体提供。公共产品又分为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 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领域看,该服务是为了预防疾病、延长寿命和促进身心

公共经济学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书名《公共经济学》王雍君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在研究生课程刚刚开始的阶段,我首先自学的教材是《公共经济学》。原因是我们所研究的内容是公共管理学科范畴内的理论和应用,公共管理中一个重要的主体是公共部门,而公共部门的经济作用则是公共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所以我要从公共管理的主体,即公共部门入手,开始我公共管理硕士的学习研究之旅。 通过公共经济的学习,首先是要弥补一下理论的空缺。书中按照篇章系统地从公共经济学基础、国家和政府的经济理论、公共财政理论以及经济政策和管制等角度讲述了很多重要的理论和专业知识。比如公共选择理论、市场失灵的类别和范围、帕累托效率、公共物品、科斯定理、博弈论和总需求、总供给分析模型等。 (一)首先要明确的是,公共部门存在的理由。现代市场经济是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相互作用的混合经济,私人部门更多时候遵从市场规则,追求利益最大化;公共部门则基于公共利益极大化的原则,利用非市场的政治程序制定和实施决策来支持和补充市场这支“看不见的手”,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公共物品多由地方政府来具体提供给民众,这也就解释了地方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公共物品分为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纯公共物品包括国防、司法服务等,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点,人人均可受益。高速公路,公园等则属于准公共物品,具有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点,在一定容量内可以平等受益。这让我想到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高速公路小客车免费引来严重拥堵成为了新闻热点,我想这就是政策将准公共物品改为了纯公共物品,去除了排他性,造成了“劣币追逐良币”的效应,低效益追求者将高效益追求者一起共享有限的资源,另外,我认为这个政策也在某种程度上违背了市场的需求原理,也并没有出现市场失灵的现象却进行了政府的政策干预,最终导致了高速公路的一度瘫痪。我想公共政策的出台、公共物品的提供,既然出发点是社会效益,那么就需要以结果为导向。高速公路这种资源在使用中,我们更应该考虑的是资源如何有效配置而非如何平等配置。公共物品的提供并不一定要由政府公共部门提供,私人部门也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私人部门可以承担生产和管理责任,公共部门则承担决策和融资责任。公共部门

公共经济学模拟试题1

公共经济学模拟试题1 一、判断题(每小题 1.5 分,共15 分) 1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买者和卖者都是价格接受者。() 2 .价格管制通常可以增加社会经济福利水平。() 3 .如果一个市场引起正外部性,社会边际成本曲线在需求曲线之上。() 4 .共有产权资源既无竞争性又无排他性。() 5 .共有产权资源被过度使用是因为共有产权资源对消费者是免费的。() 6 .如果政府在路边小店里出售苹果,苹果就是公共产品,因为是由政府提供的。 7 .如果政府对一种供给完全无弹性的商品征收销售税,那么卖者将承担全部税收负担。() 8 .提高税收折旧率可以刺激私人增加投资。() 9 .在任何条件下,改善效率都不可能成为收入再分配的理由。() 10 .政府对垄断企业实行平均成本定价管制使企业获得了零经济利润。()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20 分) 1 .当一个寡头个别地选择使其利润最大化的生产水平时,他生产的产量是() A 大于垄断生产的水平,而小于竞争市场生产的水平; B 小于垄断生产的水平,而大于竞争市场生产的水平; C 大于垄断或竞争市场生产的水平; D 小于垄断或竞争市场生产的水平。 2 .假设一辆新自行车的价格是300 美元。买者张三对它的评价为400 美元,卖者李四生产一辆新自行车的成本是200 美元。如果张三购买一辆新自行车,总剩余值是() A100 美元;B200 美元;C300 美元;D400 美元。 3 .帕累托最优只有在哪种市场条件下才能出现() A 、完全竞争 B 、不完全竞争 C 、垄断 D 、计划经济 4 .公地悲剧是一个寓言,它说明了为什么() A 公共物品生产不足; B 私人物品生产不足; C 共有产权资源被过度消费; D 自然垄断过度生产物品。 5 .如果可以阻止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可以说这种物品是() A 公共产品; B 共有资源; C 竞争性的; D 排他性的。 6 .如果政府管制者把一个自然垄断企业分解为许多个小企业,那么生产成本将() A 上升; B 下降; C 保持不变; D 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取决于供给曲线的弹性大小。 7 .最终承受税款的单位和个人称为() A 、纳税人 B 、纳税义务人 C 、负税人 D 、法人 8 .税负转嫁的基本方式不包括() A 、前转 B 、后转 C 、混转 D 、正转 9 .信息不完全下的最优信息搜寻规则是() A 寻求商品信息直到寻求的预期边际收益等于寻求的边际成本; B 寻求商品信息直到发现市场上的最低价格时为止; C 从广告和中介公司提供的信息中寻求希望获得的商品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