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近年来,应用型本科院校已成为国家高等教育领域的重点发展方向。这类院校要求培养的不仅是理论知识,更需要学生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种教育理念要求教师队伍必须具备“双师双能型”的特征,即既能具备较强的学科专业素养和学识水平,又要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本文着重研究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一、学科专业素养的培养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不能忽视学科专业素养的培养,教师的教学素质关系到大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发展。具备较强的学科专业素养的教师,才能更好地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领会学科的本质,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教师在学科建设中应该具备以下素养:

1、深厚的学科知识储备,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方面的知识,同时要不断拓展和更新自己的学科知识。

2、强化对学科前沿发展的敏感性,时刻关注学科发展的最新趋势和热点问题,及时将新的学科知识融入到教学中去。

3、善于探索和研究学科,不断提高学科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同时,建设学科平台,吸引人才,进行学术交流,推动学科进步。

二、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特点在于教育教学要贴近实际,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创新意识,从而能够真实地传授经验,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积累宝贵的经验。

1、教师必须身体力行,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加深自己的理解,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机会。

2、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做实践性的项目,并加强实践性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3、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把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让学生学以致用,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建设多元化的师资队伍

建设多元化的师资队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的关键。教师来自不同的背景和文化,具有不同的学历和专业知识,才能够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以及具有不同背景学生的特点。

教师队伍应该由以下人员组成:

1、具备较高理论水平的专业教师。

2、具有实践经验和创新意识的兼职教师。

3、拥有海外教育经验和国际化视野的国际教师。

4、具备本土教育资源的本地教师。

5、兼具教学和科研能力的优秀青年教师。

通过建设多元化的师资队伍,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时也可以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

四、专业发展和教学评估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需要加强专业发展和教学评估。专业发展的核心是不断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同时协助教师承担教育课程和实验室工作,推动教学改革,确保学生的高质量教学。

教学评估应紧密结合实际,定期对师资队伍进行评估和监督,通过教学评估和教学反馈来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只有不断加强教学评估,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要注意对评估结果的使用和解读,鼓励教师对教学评估的结果进行反思和反馈,发掘不足和发现优势,引导教师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水平。

总之,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只有建立一支教师队伍,具备严谨的专业素养、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创新意识,才能使学校更好地实现其教育使命。

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改革创新。作为 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方面发挥 着重要作用。而“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则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关键。 “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主要是指培养具备教学和科研“双能力”,具备行业实 践经验的优秀教师队伍。这样的教师队伍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能够将自己的 科研成果与教学相结合,能够将专业知识与行业实践相结合,能够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 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应加强师资培养,提高教师的教育背景和教学水平。要鼓励教师参与学术交流和研究 活动,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要加强教师的教学培训,推行“师徒培养”计划,建立教师培训平台,提供专业化的培训课程和资源,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理论水平。 要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选拔与评价。在招聘教师时要注重教师的教学经验 和科研能力,同时也要注重教师的行业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在评价教师的工作时要综合 考量教学水平、科研成果和行业实践,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激励教师提高自身 素质。 应注重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和职业发展通道,为“双师双能型”教师提供良好的发展 环境和发展机会。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和学术活动,建立研究项目和团队,提供科研 经费和支持,加强与其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要建立教师职称评定制度,提供晋升通 道和职业发展机会,让教师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会。 “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关键。加强师资 培训、行业实践能力建设,优化教师选拔评价机制,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和职业发展通道,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 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才能不断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我 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

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内涵、现状及路径

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内涵、现状及路径 摘要:从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定位出发,阐述了英 语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从学校层面与教师自身层面出发,分析了英语专 业“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现状与困境。提出了学校搭建教师成长、能力提升平台,建立教师培养、培训长效机制;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树立社会服 务意识、加强校企合作力度、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能力等措施,这些措施为 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供了一些新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双师型”教师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一带一路”视野下“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人才培养 路径及策略研究(20C189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教改课题:“三高四新”战略背景下新建应用型 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及发展研究(202116) 作者简介:孙纪燕(1981- ),女,山东泰安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副教授,外国语言 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主要从事语言文学、英语教学等方面的研究 2015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三部门共同出台了《关于引导部 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应用型本科院校 要“创新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意见”不但给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对普通本科高校 向应用型转变过程中的人才培养、师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1]。

近年来,国家对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队伍建设非常重视,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学者们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但很多研究主要还是针对工科类专业教师,对文科类专业教师包括英语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研究并不多,而从国际化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专业教师个人能力提升等方面来看,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同样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2]。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特点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以科学知识和技术成果应用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为办学理念的新型大学,强调人才的应用型、技能型和复合型特点,与普通本科院校及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相比,更加强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3]。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采 取的是一种将普通高等本科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相结合的新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是以服务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为导向,以满足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各界对高素质英语人才的需求为目标,重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能够在外经外贸、教育教学、旅游文化、新闻媒体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和管理等工作。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双师型”素质。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双师型”教师在重理论、轻实践的背景下产生,要求教师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从事实践教学。二十余年来,随着国家对“双师型”教师素质能力要求的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在不断延伸,“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也在逐渐深化。虽然目前对“双师型”教师内涵的界定还未完全统一,但对“双师型”教师属性的界定是一致的,即“双师型”教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拥有两个身份即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具有两种能力即学术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在教学和实践两方面指导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地方普通高校应用统计学专业“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探究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地方普通高校应用统计学专业“双师双能型” 教师培养探究 一、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统计学专业 二、地方普通高校的现状 地方普通高校作为培养地方人才的重要基地,一直承担着培养各行业人才的重要任务。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地方普通高校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学校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缺 乏高水平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和实验条件滞后,导致实际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对于大数 据时代下的需求与教学内容脱节,导致学校教学质量不高。地方普通高校急需探索适应大 数据时代的统计学专业“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的有效方法。 三、应用统计学专业“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探究 1. 增加统计学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力度 在大数据时代下,地方普通高校应用统计学专业“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的首要任务 是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引进高水平的统计学教育专家和学者,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 水平。加强对在校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校 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统计学教师队伍,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 2. 更新统计学专业教学内容和方法 在大数据时代下,统计学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更新。不断调整和完善 统计学的课程设置,使其更加贴合当前的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 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也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如利用互联网技术、虚拟实验 和实践教学等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统计学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3. 加强统计学专业与社会需求的对接 在大数据时代下,统计学专业与社会需求的对接也变得尤为重要。地方普通高校应用 统计学专业“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需要加强与相关行业和企业的合作,了解其在大数 据时代下对统计学专业人才的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求的统计 学专业人才。也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导向,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为社会创 造更大的价值。 四、总结 在大数据时代下,地方普通高校应用统计学专业“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是一个重要 的课题。通过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强学校与社会的对接等举措,

高校课题申报: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策略研究

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策略研究 学科分类:高等教育 课题类别:一般课题 关键词:转型发展“双师”“双能” 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 课题设计论证 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2010年7月,国务院正式下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高等教育应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 2015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进一步强调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基于我国当时的职业教育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现实情况,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意见》中提出了职业学校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其根本目的在于让职业学校的教师能够深入市场,把握相关行业的市场动态和人才需求,以便能更为高效地向社会输送应用型人才。自“双师型”教师的说法问世以来,全国各职业院校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尽管各界对“双

师”的理解有所偏差,总体来讲,“双师”的内涵有以下几种不同解读方式:“双证说”、“双能说”、“叠加说”、“双层次说”本课题题目中的“双师双能”对应的是“叠加说”,因为“双证”有时或流于形式,“双能”缺乏专业把控,而“双层次”则过于宽泛。上述的《指导意见》不仅阐述了高校转型发展的重大意义,还给出了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并陈述了高校的转型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任务,其中第十四条明确提出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不仅是高校转型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任务,还是其内在需求。高校的转型发展必然会对我国高等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宏观上,随着大量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技术大学的转变,高等教育的结构会随之发生变化,甚至大学教育的理念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具体而言,高校的转型发展将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产生直接的影响,人才培养的目标将由学术型转向应用技术型。而教师是教学的主体,需要什么样的师资队伍才能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这是摆在高校转型发展过程中的首要问题。“双师双能型”教师既懂理论又会操作,能够将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在指导学生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是,其优势更为明显。因此,“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是高校转型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现实需要,是提高青年教师教学科研水平的需要,也是增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能力的需要。孙道远在《国外是怎样培养“双师型”教师的》(2007)一文中指出,国外职业教育界没有“双师型”教师这样的名词,但存在与之内涵一致名称却不同的词汇。孙道远对一些发达国家的“双师型”培养模式做了综述,国外对“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培养已有成熟的模式,而且主要针对应用型职业学校。在国

河南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河南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随着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高校教学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在这一背景下,河南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成为了教育界的热点话题。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研究,分析其意义、现状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意义 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适应时代需求。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一位教师教授一门学科的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成为了现代高校教育的必然选择。 2. 提高教学质量。传统的单一学科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师资力量分散,难以保证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而“双师双能型”教师具备多学科教学能力,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和交叉,提高教学质量。 3. 增强教师综合素养。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需要他们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这对于增强教师的综合素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4. 推进教育改革。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改革的一部分,有助于推动高校教育模式的转型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二、现状和挑战 目前河南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1. 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目前高校教师队伍结构主要以学科专业为主,缺乏跨学科教学能力的教师,这导致了教师队伍结构的不合理,难以满足现代教育需求。 2. 教师培养模式不够完善。目前高校教师培养主要以学术研究为导向,教师在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的培养还比较薄弱,导致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3. 学科交叉融合不足。由于教师队伍结构的问题,学科之间的融合和交叉比较少,难以形成良好的学科交叉互动,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4. 教师队伍稳定性不足。由于种种原因,包括薪酬福利、职称评定等问题,高校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不足,难以形成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以上问题和挑战表明,河南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任重而道远。为了有效推进这一工作,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举措和对策。

高校“双师双能型”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设路径

高校“双师双能型”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设路 径 当前,高校思政课的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化,思政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双师双能型”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更是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迫切需求。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高校“双师双能型”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这不仅影响着思政课的教学质量,也影响着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本文将就高校“双师双能型”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可行的建设路径,以期能够引起高校相关部门的关注和重视,共同推动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教师队伍建设的提升。 一、存在的问题 1. 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在当前高校“双师双能型”思政课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着教龄偏大、学历较低、专业背景单一等问题。这些教师的教学观念滞后,教学经验不足,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需求,影响了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已成为制约高校思政课教学水平提升的主要问题之一。 2. 教师队伍培养机制不健全 目前,高校在教师队伍培养方面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培养计划不科学、培养路径不清晰、培养资源匮乏等。这些问题导致教师队伍培养成果不明显,难以满足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需求,无法培养出“双师双能型”的思政课教师,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3. 教师队伍教学理念滞后 相比其他学科的教师,思政课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存在着一些滞后的现象,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分注重理论灌输,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使得思政课教学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思考,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4. 教师队伍交流合作不够 在高校“双师双能型”思政课教师队伍中,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够,缺乏共同探讨与学习的机会,导致教师的教学水平得不到进一步提升。缺乏良好的交流与合作也使得教师无法及时了解教学动态,无法积极跟进教育教学改革,从而影响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 二、建设路径

河南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河南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近年来,教育部提出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概念,即培养“有学科深度、有教育功底、有教育技能”的双师型教师。在这个背景下,河南高校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开展了“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旨在培养具备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优秀教师,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助力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背景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大规模扩张的阶段,高校需要大量的高水平教师来应对不断增长的学生人数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挑战。目前的高校教师队伍中,学科专业和教育教学能力不够匹配的问题也日益凸显,这就需要建立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即具有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的优秀教师队伍。河南高校开展“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选择。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它有助于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双师型教师既具备学科专业知识,又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可以更加有效地传授知识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它有助于提升高校的学科竞争力。双师型教师队伍涵盖了学科专业和教育教学双重能力,可以为学校在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它有助于提高高校教师的整体素质。通过对教师的培训和引导,建立起双师型教师队伍,可以提高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推动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提升。 在实施“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河南高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师资队伍专业发展。高校可以通过改进教学评价制度、建立教师发展规划、鼓励教师参与学科竞赛等方式,促使教师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逐步形成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 2.构建教师培训机制。高校可以建立定期的教师培训制度,包括教学技能培训、学科专业培训、教学案例研讨等,帮助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同时也激发教师的学科研究热情。 3.建立教学团队协作机制。通过建立跨学科的教学团队,让学科学习和教育教学相互交叉,形成互补、共同发展的态势,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科专业水平。 4.推动教学成果转化。高校可以通过设立教学研究基金、开展教学研究项目、创新教学模式等方式,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促进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深入发展。

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困境的思考

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困境的思考 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关键是教师素质和教师队伍的转型。对转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进程中面临困境的审思,有助于厘清师资队伍建设的薄弱环节,以期解决师资队伍建设进程中的主要问题。高校分类定位引导应用技术大学教师转型、规划有效的师资队伍发展培训工作、深化产教融合、职称评价体系改革、打造工匠精神专业文化等,从根本上推进师资队伍的转型发展。 标签:应用技术大学;师资队伍建设;双师双能型 一、地方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发展的必要性 伴随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及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的转变,传统的高等教育体系已经难以适应经济及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而转型能否成功,是否能培养出适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师资队伍的转型就显得至关重要。教育部、国发改委和财政部等三部委早在2015 年《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 号)中明确强调:“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而如何建设适应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新要求的“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是摆在试点高校面前的一个棘手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应用技术大学的师资队伍目前建设的困境进行思考与探究。 二、地方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实困境的分析 1、思想认识及发展定位问题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思想上认识的不清晰、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地方本科院校师资队伍转型的积极性,甚至决定转型的成功与否。长期以来,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轨迹一直遵循着传统的学术型、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的进程。如地方院校一旦升格进入本科行列,便遵循传统高校办学思维模式,致力于学术提升,追求高层次,发展综合性大学,拓展研究生学位教育。因此,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前的地方高校教师对自身的发展定位是清晰的,工作的内容、模式与传统的高校教师的身份是契合的。转型后,地方本科高校教师专业身份变得不确定,从研究型、学术型转向职业型、技能型,教师的专业身份面临挑战与危机,不可避免的出现思想上的犹疑、身份的焦虑,对未来发展的不确定等,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师专业身份的认同和建构,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应用技术大学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发展。 2、双师资格与双能问题 教育部于2018 年对《普通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指标体系》进行了修订,强调应用型高校要主动服务区域社会的经济发展,注重“双师双能型”队伍建设。但在应用技术大学的实际转型过程中,对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的建设的实际操作中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